我国农村通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光纤通信的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从原理上看,光纤通信的基本物质由光源、光纤和光检测器构成。光纤是用玻璃材料构造的光导纤维,绝缘体性非常好,不会有接地回路的问题;光纤之间基本没有串绕现象,信息传输安全性保密性好;光纤的芯很细,传输系统所占空间小,节省空间。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波频率的频率高,光纤的损耗低,故光纤通信的容量要非常大。
(二)特点
1. 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
光纤大约可以利用50000GHz传输带宽,光纤通信系统的容许频带(带宽)是由光源的调制特性、调制方式和光纤的色散特性决定的。比如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通常采用密集波分复用等复杂技术,来解决终端设备的电子瓶颈效应的问题,使光纤带宽发挥应有的优势,进而增加光纤传输容量。目前,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一般在2.5Gbps到1OGbps。
2. 损耗低,无中继设备,传输距离长。
目前通信中使用的石英光纤损耗是所有传输介质中最低的,可低于0~20d B/km;而非石英系统光纤损耗更低,理论上损耗可低至10-9d B/km。因此,光纤通信系统跨越的无中继距离更远,使中继站数目的减少,这就降低了系统成本和复杂性。
3.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光纤原材料是由石英制成,绝缘性好,不易被腐蚀。故光波导对电磁干扰有很强免疫力,它不受雷电、电离层的变化和太阳黑子活动等自然电磁的干扰,也不受人为释放的电磁干扰,这对于通信材料来说,是个很大的优势。
除以上特点之外,还有光纤径细、重量轻、节约空间、易于铺设;光纤的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低;温度稳定性好、寿命长。由于光纤通信具有以上的独特优点,使其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二、光纤通信的应用
(一)广播电视网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光纤通信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广播电视领域,光纤作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载体,以光纤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光纤传输系统具有传输频带宽,容量大,损耗低,串扰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传输过程中不会有中继引起的噪声,而影响信号质量,更不会因为接收时信号延时较大,而轻易受干扰。光纤传输系统具有这么多优势,已经成为城市最可靠的数字电视和数据传输的链路,也是实现直播或两地传送最经常的电视传送方式。
(二)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
随着光纤在通信网络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很多地区的电力专用通信网也基本完成了从主干线到接入网向光纤过渡的过程。目前,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已经成为我国规模较大、发展较为完善的专用通信网,其数据、语音、宽带等电信业务及电力生产专业业务都由光纤通信承载。
三、光纤通信的发展前景
目前,中国光纤通信行业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是决定光纤通信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抓住机遇,把握好发展方向,对于中国光纤通信行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和传输距离远等特点优势,这种优势是其它的传输介质所不能企及的。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以特点来支撑先进技术的开发,以市场需要来引导发展方向。其次,在当前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各国都在加紧基础设施建设,来提升经济增长。宽带基础建设也是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我国政府也明确提出,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中,要以光纤接入网络建设为主,以网络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作为在我国扩大内需的重大投资方向,将为光纤通信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何淑贞,王晓梅.光通信技术的新飞跃[J].网络电信,2004(2)
[2]毛谦.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J].电信科学,2006(8)
[3]王磊,裴丽.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当前,我国宠物产业发展现状呈现出:区位特征显著、市场成长迅速、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等特点。
(一)区位特征显著
我国的宠物经济带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开放和发达的沿海、沿江、沿边地区以及全国各省会大中城市,内地发展还相对缓慢。宠物市场主要分南、北两个市场,可以说中国南北方宠物交易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促进中国宠物业繁盛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未来宠物业的长足发展。
北方宠物市场的繁盛带在东北部地区,以京津地区和东北三省最为突出,东北地区尤以鞍山、沈阳、大连、哈尔滨四地为最。为了促进宠物的交流与推广,这些地方每年都会陆续举办全国性大型犬展活动,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好评,为推动我国北方犬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南方宠物市场的繁盛地主要是成都、广东两地,成都是全国最大的货源地和繁殖基地之一;广东省尤其是南海大沥狗市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宠物批发地。此外上海的宠物市场也是全国宠物集散地和批发地之一。
同时,广东和天津是我国两大观赏鱼繁殖基地;广东和浙江成为我国两大宠物用品生产基地。
(二)国内市场迅速成长,速度惊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上的转变,饲养宠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宠物消费也随之形成规模,同时展现巨大潜力。尽管各大城市政府都执行了严格的宠物饲养限制条例,实际宠物量近年来却有增无减。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武汉被并称为“中国五大宠物城市”。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用于进行宠物交易的“花鸟市场”,稍大城市的“花鸟市场”规模和数量会更多。花鸟市场是城市中宠物饲养和交易的主要场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登记注册的宠物狗有50多万只(实际上在大城市中给狗登记上户的比例占30%),而且仍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上海约有70万只,每年在宠物经济上的花费更高达6亿元;深圳目前已登记的宠物狗5万只、宠物猫3万只。每只犬每年入户、年审、防疫、狗粮等费用超过5000元,其宠物经济年产值也高达5000万元,并且每年将以1000万元左右的速度攀升;在杭州,每年从市场购买的宠物大约有5.5万只;武汉有宠物的人家约有9万户左右;在经济不甚发达的辽宁养狗数量超过20万只,宠物业也发展很快,业已形成生产、繁育、流通产业链。据粗略估算,全国宠物犬只的拥有量大均在1000万以上,如加上猫、鸟等其他宠物,全国约有1亿只。近年来随着宠物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投资需求的旺盛增长以及利润的丰厚,围绕着宠物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有关的宠物消费,如:宠物美容、宠物训练、寄养、摄影等正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宠物产业。据估计目前中国宠物经济的市场潜力至少达150亿元人民币,且呈快速增长趋势。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至少有宠物1.5亿只,其产值有望突破400亿元。如此迅速的宠物消费需求,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
面对这样一个潜藏着巨大商机的宠物市场,国际著名宠物饲料品牌纷纷登陆中国市场。2001年北京进口宠物食品的销售额约为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作为欧洲第一宠物食品品牌1994年进入我国市场的法国皇家(Royal Canin),目前在国内高档宠物食品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以上,近年来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30%,凭借专卖店和宠物用品店的销售渠道优势仅2001年销售收入就达到4000万人民币。主打中低档市场主要销售美国宝路(Pedig-ree)及伟嘉(Whiskas)品牌的爱芬食品(北京)公司,主要走超市和大卖场的路子,2003年的销售额已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目前已经占据了我国至少60%的市场份额,成为宠物食品市场最大的赢家。据了解,与爱芬一样主推中低档宠物食品的泰国大江集团正准备将其产品引入中国,在此之前,大江集团已经在我国建立了数十家经济动物和饲料工厂,转型生产宠物食品非常方便。迄今为止,进入我国大陆的国外宠物商品品牌已有几十个。综合来看国内宠物市场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宠物量的增长,中国的宠物行业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和我国宠物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宠物用品的生产企业和正在形成的产业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成都“好主人”是国内第一家专业的宠物食品生产企业,在国内已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畅销国内外;北京的爱芬食品公司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宠物食品生产商。广东水族产业凭借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观赏鱼基地。据水产专家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广东,观赏鱼水族产业已经容纳了近20万人就业!养殖面积达10多万亩,年产观赏鱼(含鱼苗)数百亿尾,并由此兴起了水族器材厂家上千家,整个产业年产值合计超过10亿元。很难想象,一只极品的金鱼也会卖到8万元,而罗汉鱼王则有过88万元的天价。目前全国各地的观赏鱼和水族器材60%~70%来自广东,广东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和水族器材产销基地。其观赏鱼和水族器材远销世界各地;温州平阳的宠物产业基地发展迅速,从2000年以来生产的“狗咬胶”等占全球宠物产品市场总量的60%以上,年产值约6亿人民币,成为亚洲最大的宠物饲料和用品生产基地。精美的平阳宠物用品已远销欧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宠物用品品种也从最初的“狗咬胶”等几个简单品种发展为七大系列、五百多个品种,宠物用品已经成为温州平阳一大支柱产业。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宠物用品的出口是大有潜力的。
(四)宠物产业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虽然我国宠物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由于市场广阔,空白点多,潜力较大,商机无限。因此,宠物产业发展一开始就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发展迅速,宠物产业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不仅表现为宠物交易、宠物食品和用品、宠物诊疗与药品等传统行业内容上的强劲拓展态势,还表现为新兴行业的层出不穷。如:宠物美容、宠物寄养、宠物培训、宠物保险等,这标志着我国宠物市场发展已不断走向成熟。宠物产业的迅速兴盛,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拓宽就业门路,引领人们致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有关人士测算,宠物及宠物用品的流通和服务业的利润率在200%以上,预计2008年中国宠物食品和宠物用品市场的销售额将超过60亿元人民币,因此会不断地吸引着大量的闲散中小资本的进入这个领域。
摘要:通过简单介绍我国胶合板工业的发展现状,从胶合板本身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胶合板工业利用的优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其优越性提出现代胶合板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胶合板; 现状;展望
胶合板是我国人造板中的主导产品,也是我国人造板产品中起步最早发展速度最快,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优势产品。由于其性能优良、便于加工、广泛应用于建筑(50.1%)、家具(41.3%)、交通运输(3%)以及包装(2.2%)等领域[1];加上其价格适中而又保留了木材天然纹理和质地等特点,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房地产业不断升温,酒店业、家具业和室内装修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胶合板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除了国产的胶合板外,每年还要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进口大量优质胶合板。在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下,除了国营胶合板企业外,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纷纷进入胶合板生产领域。
1我国胶合板发展概况
1.1我国胶合板工业发展情况
在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的发展过程中,胶合板的发展历史是最长的。胶合板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容重小、比强度高、加工相对容易,且能保持天然木材的花纹、质感,同时胶合板在几种常用材料的加工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中是较低的,在我国人民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这也是胶合板自身的优势之一,所以胶合板在人造板产品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建筑物内装修、家具制作、包装等方面被广泛应用。虽然近年来胶合板在人造板产品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其绝对量仍然呈上升趋势[2]。
我国的胶合板的产业化生产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东北地区[3],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近十年,我国胶合板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我国胶合板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可大致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为开拓阶段,产量为3.5万立方米,第二阶段是从1953年至1980年,为缓慢发展阶段,产量达到32.9万立方米,年均增长1.1万立方米;第三阶段是从1980年至1990年,为波动增长阶段,1990年产量达到75.9万立方米,用了十年的时间,增长了1.31倍,年均增长4.3万立方米,比第一阶段年均增长量高2.94倍,主要是由于我国改革开发步伐的加快,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第四阶段从1990年的75.9万立方米,发展到1998年的446.5万立方米,用了八年时间,增长了4.88倍,年均增长46.33万立方米,为高速发展期,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房地产业不断升温,酒店业、家具业和室内装修业的快速发展;第五阶段是从1998年至2003年,为超高速发展阶段,2003年产量达到2102.35万立方米,年均增长331.17万立方米[5]。
1.2 我国胶合板工业现状
近年来,中国胶合板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仅2004年中国胶合板产量9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已达到2098.6万m3,占全球总产量的30.3%,跃居为世界第一胶合板生产大国[6]。同时,进出口贸易剧增,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胶合板产业竞争力问题已成为中国林业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6]。
根据近几年的分区统计,胶合板的产量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个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合资胶合板企业,加之我国年产胶合板产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国有企业和数量巨大的中小型胶合板厂家遍及全国,其总产量当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2000年为992.54万立方米)。从质量上看,不但能满足国内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以东南亚柳按原木和非洲奥库曼原木为原料的大企业生产出的高质量胶合板产品,已完全能与国际胶合板生产大国的产品媲美,出口日、韩以至欧洲,并且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随着我国胶合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胶合板进出口也实现逆转。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前,我国胶合板的消费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至于出口,则微乎其微。但从1998年以后,胶合板进出口形势逐年逆转。2001年胶合板终于首次实现出口超过进口。从出口方面来看,仅以2000年和2001年为例,2000年胶合板出口量为68.98万立方米,2001年则为96.55万立方米,增速之快,令人欣喜。我国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国民经济、国内房地产建筑装修业、家具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将加大各种材料资源的消耗,其中只有木材是可再生的资源,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在一定数量范围内可达到永续供应,这是金属、塑料之类材料所做不到的。而包括胶合板在内的人造板工业由于能高效利用木材和节约木材资源等特点,在我国木材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也己经成了木材工业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都为当前以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造板行业的不断发展夯下了坚实的基础[7]。
中国的胶合板业一直在进步。仅从欧洲市场来看,中国胶合板产品在性价比上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化的今天,我国的胶合板产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市场规模适中,可供交割量充足。2011年,我国胶合板产量达到1.1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达30%,直接从业人数约50万,市场总规模达2400亿元。若以胶合板中的细木工板为交易标的计算,2011年产量为2034万立方米,市场总规模接近500亿元,可供交割量充足。(2)行业竞争充分,价格波动频繁。全国有超过5000家胶合板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亿的中型以上规模的企业不足200家,仅占全部胶合板企业数量的3%,下游需求也相对分散,无法构成垄断。胶合板的价格受上游原木和尿素等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2003至2004年间,我国胶合板市场价格大幅下降,最低时下降幅度达42%,2004年以后价格逐步回升,至2006年达到阶段性高点,涨幅达72%。2006年以后价格相对平稳,2011年起价格再次大幅上涨,全年均价达2056元/立方米,至2012年达到最高的2064元/立方米,创历史新高,涨幅达25%。(3)行业政策明确,不存在制度障碍。2011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后,新增产能均能满足要求,不会成为行业发展的障碍。鉴于木材资源的日渐匮乏,我国调整了人造板出口关税,不鼓励人造板出口。(4)品种标准化程度高,检验方法成熟。我国关于胶合板品种的国家标准共有16项,覆盖了胶合板的生产、产品质量、包装、运输和储存等领域,标准内容全面,这些标准的实施推动了整个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其中,《胶合板(GB/T 9846-2004)》是现货企业普遍参照的国家标准。(5)易于储存,运输形式方便多样。胶合板是木材加工业的制成品,性能稳定,易于储存,存放条件与我所目前交易的PVC、LLDPE等化工产品要求相似。胶合板的贸易半径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铁路运输是主要运输方式,占运量的62%;水路运输是比较经济的运输方式,占比为7%;公路运输机动性较强,占胶合板运量的31%。中国的胶合板业仅限于在中低端市场低价多量的短暂优势而缺乏在质量和品牌上的持久竞争力。事实上,中国胶合板行业的这种现状还将持续,短时间内无法突破。我国胶合板工业现存的问题 2.1原材料、生产设备和技术
我国森林资源相对比较匾乏,尤其是生产胶合板所需的优质、大径级原木资源己接近枯竭,过去用作胶合板的水曲柳等己面临断档。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胶合板用材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不得不大量进口木材,缓解胶合板用材数量和品种的需求。随着国际环保组织对热带雨林实施更严格的保护措施以及发展中国家对本国森林资源采取的保护政策,许多国家己经开始限制和禁止原木出口,并且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要求胶合板产品进行森林认证[8]。2005年一季度我国原木进口价格走势上涨明显,针叶树原木进口单价较去年同期增长12.58%,阔叶树原木增长9.34%。因此,依赖进口木材为原料,将面临资源短缺和原材料成本不断增加的危险,我国胶合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会大大消弱。作为解决原材料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人工林越来越受到关注。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人工林商品材发展迅猛,其面积累计达到了4.7万公顷以上,约占世界面积的1/3。不论造林面积还是造林数量均居世界之首。我国目前的主要用材林树种包括:杨树、马尾松、云南思茅松、落叶松、按树、杉木、泡桐、樟子松等[9]。胶合板工业的发展受到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制约,必须在这方面加大投入。目前我国的木材综合利用率还不到60%,远远低于国外80%左右的利用率水平,尤其是木材综合利用率较高的结构板材如单板层积材、定向刨花板、结构胶合板等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设备上的差距。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不仅保证产品的质量优秀,同时还能提高木材的利用率,这对原材料日益紧缺的胶合板工业来说至关重要。如用无卡轴、双卡轴甚至三卡轴旋切机,经济高效的旋切小径原木;用热压干燥机、柔化装置等解决速生小径材单板干燥时翘曲变形问题;用各种拼缝机对单板进行横拼、纵拼、端拼,实现芯板整张化和短板接长,以消除芯板叠离,提高单板利用率和成品质量等。但我国胶合板设备和生产技术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胶合板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除一些大中型胶合板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已基本同国际接轨,有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外,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粗放经营、落后管理、效益低下的状况,自行制胶,工艺和设备水平落后,缺乏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在产品质量、能耗、劳动生产率、自动化程度及对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以低成本挤占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就全国胶合板总产量而言,中低档产品占据80%以上[10]。由于胶合板与纤维板和碎料板相比,对设备和工艺的要求不那么严格,很多生产过程由人工即可完成,导致手工作坊式的小型企业大量存在。要使得我国的胶合板产业走出低水平发展竞争的恶性循环,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如对现有胶合板企业进行整合,对设备进行改进或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工艺,提高生产人员的素质等。
2.2产品质量、种类、用途和行业次序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胶合板产量最大的国家,但我国胶合板产品的整体质量却还远没有达到先进国家水平,技术含量低,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品、特殊用途产品比例小[11-12],品种较为单一,多为杨木胶合板,用在家具和装饰装修方面,薄板为主。而当前的发展趋势是,胶合板越来越多的被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特种胶合板(航空胶合板、集装箱底板、弯曲异形胶合板、车船用胶合板、体育器材乐器胶合板等)、功能胶合板(阻燃、防腐、防虫、低毒或无毒胶合板等)和建筑胶合板(水泥模板、装饰胶合板、单板层积材等)。同作为建筑业用材,胶合板较华夫板、OSB等有着产量和物理力学性能上的优势,特别是单板层积材(LVL),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由于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且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木材某些天然缺陷的负面影响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目前我国林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7%,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甚远,所以我们应该加大科技投入,转变木材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观念,逐步向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生产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不断更新产品结构,扩大胶合板的应用领域。
我国胶合板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胶粘剂主要是脉醛树脂胶粘剂,该种胶合板产品占据整个胶合板产品80%以上的份额。作为人造板行业的主要胶种,脉醛树脂由于具有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树脂颜色浅、较好的耐水性、较高的干状胶合强度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但其一个突出的缺点就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目前甲醛已被世界公认为致癌物质,而胶合板绝大多数是使用在室内,因此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就更加突出,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强制性标准,限制甲醛的释放量。为此,人们一直在致力于低毒脉醛树脂或服醛树脂替代品的研究,但由于成本、性能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替代品。而我国胶合板主要出口的国家、地区对板材的甲醛释放量都有严格的限制,如果我国胶合板行业不采取措施稳定控制甲醛释放量在合格标准之内的话,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胶合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反过来就会直接影响国内胶合板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由于胶合板的比强度高、能保持天然木材的花纹、质感等优点,国外发达国家对胶合板的应用主要侧重于建筑方面,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而我国应用于这方面的比例只有50%左右。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稳定发展期,且人口众多,建筑业将会继续蓬勃发展,市场空间巨大。胶合板行业应该抓住机会,努力开拓这个市场,提高在建筑业中的应用比例,为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拓宽道路。胶合板行业竞争无序。目前我国尚不能依靠并具有操作性的胶合板行业政策可循,宏观微观均得不到控制。从全国范围看,仍未创造相对平等的市场竞争机制,不同档次的产品价格拉不开,税收杠杆不能起到胶合板行业宏观调控的作用,行业政策及生产许可证制度得不到落实和执行。企业着眼点低,相互压价、残杀,没有精力和能力站在整个市场的高度来策划企业的发展和平衡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13],对新产品的研发更是无暇顾及。提升中国胶合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提升中国胶合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通过各项关键要素的互动强化,才能形成其他国家难以仿效的产业环境,才能形成持续的国际竞争优势。第一,加快工业原料林的培育,解决资源约束问题。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工业原料林、尤其是大径级胶合板用材林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胶合板企业建立用材林基地,实现林板一体化。第二,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当前要加强大径级胶合板用材林的速生丰产技术的研究、新型胶粘剂的研发、不同原料组合的新产品开发(竹木、竹塑和木塑复合制品)功能型、环保型等优质胶合板的研发和年产10万m3的胶合板生产线的研发。第三,加快推进森林认证。森林认证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林业局要加快推进森林认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国林业企业开展森林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而胶合板企业应实施以质量取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积极申请并取得森林认证。第四,产业政策调整。根据产业组织的结构—行为—绩效模型(S-C-P),通过改善产业结构,可以改变企业竞争行为,来提高市场绩效,进而增强中国胶合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五,国际化经营。大中型胶合板企业可通过国际投资,即直接在原木资源较丰富的国家投资生产,更快速的在国际市场上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较少运输成本和进口关税成本,来提升中国胶合板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我国模板、脚手架的技术进步和在建筑施工中起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模板行业从无到有得到较大发展;模板、脚手架的品种规格不断完善;模板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模板行业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模板行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全国建筑施工用各种钢模板、各类钢脚手架和钢跳板、钢支撑、钢横梁等的用钢量达到3260多万吨,木胶合板模板使用量达到1200多万m3,竹胶合板模板的使用量达到400多万m3。2007年我国各种模板的年产量总计约达8亿㎡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模板生产大国。
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建筑市场也十分巨大,给我国模板行业提供了巨大商机,促进了我国模板行业的发展。我国模板行业为保护森林资源和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做出了巨大的成就。1 我国模板行业取得的成就
1.1模架企业的数量和产量不断增加
70年代初,我国建筑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建筑施工用模板以木模板为主。80年代初,各种新结构体系不断出现,现浇混凝土结构猛增。由于我国木材资源十分贫乏,在“以钢代木”方针的推动下,我国研制成功了组合钢模板先进施工技术,改革了模板施工工艺,节省了大量木材,钢模板使用量曾达到1亿多㎡,推广应用面曾达到75%以上,钢模板生产厂曾达到1000多家,钢模板租赁企业曾达到13000多家,年节约代用木材约1500万m3,取得了重大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结构体系又有了很大发展,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大量兴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和高速公路、铁路等飞速发展,对模板、脚手架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模架体系,同时也研制开发了多种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当前,我国以组合钢模板为主的格局已经打破,已逐步转变为多种模板并存的格局,组合钢模板的应用量正在下降,新型模板的发展速度很快。全钢大模板是1996年后得到大量推广应用,现有全钢大模板厂150多家,年产量达到460万㎡。竹胶合板模板是90年代末得到大量推广应用,现有竹胶合板模板厂500多家,年产量达到270万m3。木胶合板模板是1997年开始大量进入国内建筑市场,并得到迅猛发展,现有木胶合板模板厂600多家,年产量达到997万m3。桥梁模板是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现有桥梁模板厂180多家,年产量达到800多万㎡。
60年代以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其使用量占60%以上,是当前使用量最多的一种脚手架。但是这种脚手架的最大弱点是安全性较差,施工工效低、材料消耗量大。目前,全国脚手架钢管约有1000万吨以上,其中劣质的、超期使用的和不合格的钢管占80%以上,扣件总量约有10~12亿个,其中90%左右为不合格品,如此量大面广的不合格钢管和扣件,已成为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
80年代初,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门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等多种型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是新型脚手架中推广应用最多的一种脚手架,在许多重大工程中大量应用。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企业引进和开发了多种插销式脚手架,由于这些新型脚手架是国际主流脚手架,具有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节省材料,在国内一些重大工程已得到大量应用。目前,国内有专业脚手架生产企业200余家。
1.2模架的品种和规格不断完善
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模板材料向多样化和轻型化发展,模板使用向多功能和大面积发展。80年代,我国模板工程以组合钢模板为主,90年代以来,由于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模板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钢模板
除组合钢模板外,已开发了宽幅钢模板,全钢大模板,轻型大钢模,63型钢框钢面模板等。
(2)竹胶合板模板
最早使用的是素面竹席胶合板模板,现已开发了覆膜竹帘竹席胶合板模板,竹片胶合板模板,覆木或覆竹面胶合板模板等。
(3)木胶合板模板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素面木胶合板模板,应提倡使用覆膜木胶合板模板。
(4)钢(铝)框胶合板模板
最早使用的是55型钢框胶合板模板,现已开发了63型钢框胶合板模板,大型钢(铝)框胶合板模板等。
(5)塑料模板
目前,有不少企业开发了各种塑料模板,如硬质增强塑料模板、木塑复合模板、GMT塑料模板、楼板塑料模板和塑料大模板体系等。
随着模板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模板规格正向系列化和体系化发展,出现了不少适用于不同施工工程的模板体系,如组拼式大模板,液压滑动模板,液压爬升模板,台模,筒模,桥梁模板,隧道模板,悬臂模板等。
60年代初,扣件式脚手架在国内得到大量应用,至今仍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脚手架。70年代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和开发了门式脚手架,方塔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等。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量现代化大型建筑体系的出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已不能适应建筑施工发展的需要,国内一些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了多种新型脚手架,如各类圆盘式脚手架、U耳插接式脚手架,V耳插接式脚手架、方板式脚手架以及各类爬架等。
1.3模架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进步
60年代模板工程施工都是由木工进行放大样,施工设计比较简单。70年代以后,随着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结构体系越来越复杂,一般都是由技术人员用人工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90年代以来,模架施工设计进行了重大改革,设计手段又有了新的飞跃,一些模板公司开发了各种模板设计软件,已有不少模板公司和施工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板施工设计,计算和绘图,不仅速度快,节省人工,而且计算精确,还可节省模板和配件的置备量。
80年代以来,我国模板施工技术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如台模施工方法已开发了立柱式、挂架式、门架式、构架式等多种形式的台模。爬模施工技术是80年代初在上海开始应用,现已从人工爬升发展到液压自动爬升,爬升动力从手动葫芦、电动葫芦发展到特殊大油缸、升降千斤顶,从只能爬升施工外墙发展到内外墙同时爬升施工。已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核心筒、大型桥塔等工程。全钢大模板施工技术是70年代北京首先应用,到90年代才大量应用,并从“外挂内浇”施工工艺发展到“外砌内浇”及“内外墙全现浇”施工工艺。电梯井筒模施工技术也发展很快,已开发了各种形式的筒模。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铁路、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桥梁和隧道模板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大进步。如桥面箱梁一般采用预制工艺,在高速铁路和公路的桥梁中,已向大体积大吨位的整孔预制箱梁方向发展。在现浇箱梁的施工中,已大量采用移动模架造桥机及挂篮。广泛应用于城市高架、轻轨、高速铁路和公路桥施工。在隧道衬砌施工中,已广泛使用模板台车,近几年模板台车不断创新,从平移式发展到穿行式,从边顶拱模板发展到全断面模板。目前模板台车主要有穿行式全断面模板台车、平移式全断面模板台车、针梁模板台车、穿行式马蹄形模板台车、非全圆断面模板台车等。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水利水电的隧道施工。
1.4 模架在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费用、劳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板工程的技术水平及工业化程度。随着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大批现代化的大型建筑体系相继建造,其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技术复杂,施工进度要求快。模板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好坏及工程成本。当前,许多现浇混凝土工程要求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要求,因此,对模板的质量和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80年代以来,推广应用组合钢模板使现场施工面貌起了很大变化,模板的装拆施工由过去木工的锯、刨、钉的传统操作,改为用扳子、锤子等工具的简单操作,现场清洁、整齐,实现了文明施工。采用大模板又使模板装拆施工实现机械化吊装,大大提高了施工工效和施工速度。采用爬模、滑模工艺的工程一般可减少模板用量60%左右,采用早拆模板技术一般可减少模板用量40~50%。采用新型脚手架不仅施工安全可靠,装拆速度快,而且脚手架用钢量可减少30%以上,装拆工效提高2倍以上,施工成本可明显下降,施工现场文明、整洁。新型模架和先进模板施工工艺在各地重点工程和全国大部分示范工程中已大量应用,在混凝土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我国模板行业发展的建议
2.1积极开发新型模板技术
当前,木胶合板模板和竹胶合板模板的发展速度很快,与钢模板已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是,散装、散拆木(竹)胶合板模板的施工技术落后,费工费料,材料浪费严重,不是新型模板技术。积极开发新型模板是施工技术和模板技术发展的需要,目前应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模板材料的应用研究,研发轻质高强、环保无污染、可再生利用的模板材料;
(2)应根据不同工程需要开发不同种类的模板体系,适应各种建筑结构的要求;
(3)积极开发水平模板体系和水平模板施工方法,大力推广应用早拆模板技术;
(4)提高木(竹)胶合板模板的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2.2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脚手架
多年来,扣件式脚手架坍塌事故每年发生多起,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新型脚手架是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十大新技术之一,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脚手架是解决脚手架施工安全的根本措施。目前应抓好以下工作;
(1)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施工企业采用新型脚手架;
(2)高大空间结构的脚手架应采用新型脚手架,限制使用扣件式脚手架;
(3)对扣件式脚手架的产品质量及使用安全问题,应大力开展整治工作;
2.3大力推进模板工程施工专业化
当前,混凝土工程中已实现了混凝土商品化,钢筋加工安装专业化,模板工程施工专业化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模板工程施工专业化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提高模架利用率,培养熟练技术队伍,降低施工成本,促进技术进步等。目前应抓好以下工作;
(1)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尽快设立模板专业承包的企业资质;
(2)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有技术特色的专业模板公司,如桥梁模板公司,隧道模板公司,爬模公司,滑模公司以及各类脚手架公司等;
(3)要提高劳务模板专业公司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适应模板工程较高技术特点的需要。
2.4切实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
当前,我国模板行业中,大部分扣件式脚手架都不合格,已成为建筑施工安全的严重隐患,大部分木胶合板模板为素面脲醛胶的胶合板,只能使用3~5次,已成为木材资源浪费最严重的产品。目前应抓好以下工作;
(1)对脚手架和胶合板企业应进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以堵住不合格产品的生产源头;
(2)施工和租赁企业必须选购有“产品合格证”厂家的产品,租赁的模架必须有质量保证书和检测证书,以堵住不合格产品的流通渠道;
2 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因为激光具有高单色性、高方向性、高相干性等优点,光纤通信中利用的光波主要是激光,所以又可称为激光-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光发信机、光收信机、光缆、中继器(光纤连接器)、耦合器5部分组成。与传统的金属电缆通信、磁波无线电通信相比,光纤通信具有如下特点:
(1)通信容量大。首先,光载波的中心频率很高,约为2×1014Hz,最大可用带宽一般取载波频率的10%,则容许的最大信号带宽为20 000GHz(20THz);如果微波的载波频率选择为20GHz,相应的最大可用带宽为2GHz。两者相差10 000倍。其次,单模光纤的色散几乎为零,其带宽距离(乘)积可达几十GHz×km;采用波分复用(多载波传输)技术还可使传输容量增加几十倍至上百倍。目前,单波长的典型传输速率是10Gb/s,一个采用128个波长的波分复用系统的传输速率是1.28Tb/s。
(2)中继距离长。光纤具有极低的衰耗系数,如配以适当的光发送与光接收设备,能够使它的中继距离达数百公里以上,传统的电缆(1.5km)、微波(50km)等无法与之相比。所以光纤通信非常适用于长途一、二级干线通信。
(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光导纤维的基本成分是石英,只传光,不导电,不受普通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在其中传输的光信号不受电磁场的影响(包括闪电、火花、电力线、无线电波的干扰),同时光纤也不会对工作于无线电波波段的通信、雷达等设备产生干扰,使得光纤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
(4)安全性能好。光纤通信主要是利用光波来传输信号,光波在光纤中传播,不会发生串扰的现象,不易被窃听、保密性强,安全性能好。
光纤通信除了具有以上特点外,还具有光纤柔软、重量轻、从而便于铺设;光纤的原材料资源非常丰富且成本低等优点。光纤的这些优点,使得光纤的应用非常广泛。
3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1)光孤子通信。光孤子通信利用光纤非线性来抵消光纤色散效应,是超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技术。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光孤子技术是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的一项关键技术。由于光孤子有信号传递量大的特点,对长距离的信号传输具有重要意义。光孤子通信技术应用在信号传输中,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通过运用时域超短脉冲完成传输工作,而且频域的超短脉冲对提高通信系统的信号传递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2)波分复用通信系统。波分复用技术大幅增加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的跨海光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很广阔。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的发展非常迅速,6Tbit/的WDM系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全光传输的距离也得以大幅延伸。波分复用系统具有如下优点:对各信道传输的信号的速率,格式具有透明性,有利于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兼容;充分利用光纤的低损耗波段增加光纤的传输容量,从而降低成本;能够提供波长选路,使建立具有高度生存性和灵活性的WDM全光通信网成为可能;能够节省光纤和光中继器,便于对已建成系统的扩容。不足之处是波分复用系统技术虽然传输容量巨大,但基本上是以点到点通信为基础的系统,在可靠性和灵活性上还不尽如人意。
(3)光纤接入技术。在信息传输技术领域,光纤接入技术是新的发展,它能够实现信息的高速传输。光纤接入技术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宽带主干的传输网络与用户接入端。光纤接入根据光纤深入用户的程度的不同,可分为FTTH(光纤到户)、FTTO(光纤到办公室)、FTTB(光纤到楼)、FTTC(光纤到路边)等。光纤到户(FTTH)是光通信产业发展的产物,是宽带接入的一种理想模式、是宽带接入的最终方式,它提供全光的接入。近年来光纤到户技术发展迅猛,目前的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GE或FE的带宽,随着我国“光纤入户”的逐步推广和不断升级,需要对原有的宽带设施与线路进行相应的改造升级,加快光纤网络与光纤到户建设,能够大幅提高网速,适应“宽带中国”的发展战略。
4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1)信号传输距离更广。光纤通信技术在传输过程中,传输距离越远则传输效果越好。因此,在对上述传输进行提升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光纤通信技术机构进行转变,对各项跨距进行提升。需要最大限度地对拉曼光纤放大器进行使用,并提高光纤放大器的应用质量,以便从根本上提升光纤通信的传输质量。相关人员还要对有利于长距离传送的线路编码进行合理应用,采用EFEC,FEC,或SFEC等技术不断增强接收的灵敏度,使用补偿技术提升光纤及光器件使用的效益。
(2)采用新一代光纤接入网技术。传统的单模光纤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高速及长距离网络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光纤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需要研究新一代的光纤接入网技术,这一新的技术若得以应用,将会对网络通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发展必将带动通信技术的新发展。
(3)进一步提高光纤性能。近几年我国光纤网络建设发展迅速,使得光纤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光纤的价格逐步降低。在此情形下,光纤生产的拉丝速度随着工艺改进及设备进步不断得到提高。当前我国光纤生产厂家的拉丝速度已从之前的1 000m/min以下普遍提高到了1 000~1 200m/min左右。但与国外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当前的光纤通信中主要是采用石英来制作光纤,然而石英光纤的发展已非常接近理论数值,所以现在相关人员正在研究能否用氟化物、重金属氧化物及卤化物玻璃纤维作为原材料制作光纤。如果这一新的技术得到应用,那么将会对网际通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向全光网络发展。目前的全光网络主要是用光信号在网格中传输和交换,控制部分仍然采用电路方法,由此造成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扩大受到限制。全光网络是用光节点替代电节点,节点之间均全光化,信息自始至终以光的形式来进行传输和交换,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不再按比特进行。目前全光网络在中间节点的数据上,已经实现全光网络化,但当前的技术发展尚不能满足光纤通信技术的需求,其存在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目前全光网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相关人员对它的不断研究,未来全光网将会在电子信息技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完善的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和正在为信息的扩容和IP网络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21世纪的光纤通信技术将向大容量、高速率、高性价比的全光网络发展。
摘要:光纤通信因其具有传输频带宽、容量大、抗电磁干扰等优点,从光通信中脱颖而出,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通信能力。文章阐述了电信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特点,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柳春锋.光纤通信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惠铎.光纤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J].光通信研究,2003(5):53-55.
[3]钱新伟.PCVD单模光纤高速拉丝工艺与光纤性能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4]彭鹏.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应用[J].信息通信,2014(2):224-225.
[5]刘伟.试论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无线互联科技,2014(8):61.
【论文关键词】钢结构建筑;现状;发展前景;推广应用
【论文摘要】钢结构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因其材料和结构形式的特点,钢结构具有建筑功能分区的可变性强、房屋自重轻、抗震性能优越、生产自动化施工装配化程度高和造价低综合经济效益好等优点。但推广和应用钢结构还需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钢结构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建筑行业,包括工业厂房、大跨度公共建筑、民用住宅等。不过,钢结构的研究还处于起动阶段,研究力度还不够,实际设计和施工还存在不少争议和问题。这些都急需解决,以利于钢结构在我国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1、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概况
钢结构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钢结构建筑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盛时期(50年代~60年代初),二是低潮时期(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三是发展时期(80年代至今)。50年代以苏联156个援建项目为契机,取得了卓越的建设成就。60 年代国家提出在建筑业节约钢材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误区,限制了钢结构建筑的合理使用与发展。80年代沿海地区引进轻钢建筑,国内各种钢结构的厂房、奥运会的一大批钢结构体育馆的建设,以及多栋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建成是中国钢结构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但我国每年的建筑用钢量仅1%被用于预制钢结构,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用量比较,差距巨大。可喜的是,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出现了未曾有过的兴旺景象。主要表现在:
1.1 高层、超高层建筑由中外合作到国产化的起步
我国著名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大多是中外合作的产物,如上海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深圳地王大厦、北京京广中心等。中外合作设计对于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及锻炼培养人才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1998年建成的大连远洋大厦(高201m,51层)标志着高层钢结构建筑国产化的起步,1999年建成的深圳赛格广场(291.6m,72 层)是世界上最高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建筑。
1.2 轻钢结构建筑的迅猛发展与国外公司的大批涌入
近年来、轻钢建筑以其商品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使用效果好、应用面广、造价低等优势获得了迅猛发展。全国每年约有200万平方米轻钢建筑竣工。在此背景下,国外轻钢结构生产厂商也纷纷在我国设分公司、制造厂,获得了很大的销售量。
1.3 空间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大量大跨度的建设项目陆续兴建。如天津体育中心(直径108m,1994年)、上海8万人体育场看台顶盖(1998年)、沈阳博展中心室内足球场(144 × 204m,2000年)等。
2、大力推广钢结构技术、广泛开展钢结构建筑设计的紧迫性
2.1 环境问题逼迫、促发的紧迫性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建筑界责无旁贷。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砌体建筑与混凝土建筑大国。每年生产7000亿块砖(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5亿吨水泥(占世界总产量1/3强),生产砖的代价是每年毁农田约15万亩,消耗标准煤约7000万吨,生产水泥的代价是每年排放温室气体CO2约3亿吨(生产1吨水泥熟料,排施1吨CO2),破坏的矿山与排放的废水则难以统计。如此触目的数字,不能不让人反思。因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明确提出要积极合理地扩大钢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
钢结构的发展带来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突破口。首先,钢材是一种高强、高效能的材料,具很高的再循环价值,边角料也有价值。其次,钢结构抗震性能好,使用灵活,施工时既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钢模板和水,也不会产生强的噪音与空气污染。再次,钢结构的发展会带动一系列轻质高强墙体材料的发展,并为绿色建材的发展创造条件。当然,钢结构的这些优点是与砖砌体结构相比较而言的,并不是说钢结构建筑对环境就没有损害,只是对资源、能源的利用相对合理,对环境的破坏相对要少罢了。在严峻的环境问题面前,发展钢结构建筑,替代混凝土与砌体建筑是较理想的选择。2.2 竞争日剧导致的紧迫性
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建筑业将面对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国际上强大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正在占领我国的设计市场。我国国家或地方的重大项目,大多旁落外人之手。如果细心观摩中外方案,则不难发现,国外精湛的钢结构建筑有明显增多趋势,质量亦有显著提高,设计正由“粗放型阶段”向“集约型阶段”转化。朝精心设计、合理选料、精细加工的方向努力,无疑会使我国钢结构建筑上一个台阶,也无疑会增强设计单位的竞争能力。3钢结构的特点及应用 一)钢结构的特点
①钢结构强度高,自重轻 ②钢结构材质均匀,可靠性高 ③钢结构制造的工业化程度较高 ④钢结构塑性韧性、抗震性能好 ⑤钢结构可以准确快速地装配 ⑥钢结构室内空间大
⑦钢结构可回收,建筑造型美观 ⑧耐火性和耐腐蚀性差
⑨某些条件下,发生脆性断裂
(二)钢结构的优点
抗震性:一些坡屋面的建筑,其屋面结构基本上采用的是冷弯型钢构件做成的三角型屋架体系,轻钢构件有着更强的抗震及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适用于抗震烈度为8度以上的地区。
抗风性:型钢结构建筑重量轻、强度高、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建筑物自重仅是砖混结构的五分之一,可抵抗每秒70米的飓风。
耐久性:轻钢结构住宅结构全部采用冷弯薄壁钢构件体系组成,钢骨采用超级防腐高强冷轧镀锌板制造,有效避免钢板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锈蚀的影响,增加了轻钢构件的使用寿命。结构寿命可达100年。
舒适性:轻钢墙体采用高效节能体系,具有呼吸功能,可调节室内空气干湿度;屋顶具有通风功能,可以使屋内部上空形成流动的空气间,保证屋顶内部的通风及散热需求。
隔音性:轻钢体系安装的窗均采用中空玻璃,隔音效果好,隔音达40分贝
以上;由轻钢龙骨、保温材料石膏板组成的墙体,其隔音效果可达60分贝以上。
健康性:干作业施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房屋钢结构材料可100%回收,其他配套材料也可大大部分回收,符合当前环保意识;所有材料为绿色建材,满足生态环境要求,有利于健康。
快捷:全部干作业施工,不受环境季节的影响。一栋300平方米左右的建筑,只需5个工人30个工作日就能完成从地基到装修的全过程。
环保:材料可100%回收,真正做到绿色无污染。
(三)钢结构的缺点
耐腐蚀性差:适应环境,钢材极易锈蚀,需注意保护,特殊环境下不易使用钢结构
耐火性差: 耐热性较好(200℃以下钢材性质变化很小),高于200℃后钢材强度下降很快,600℃时钢材进入塑性状态,强度几乎降为零丧失承载力,需采取隔热防火措施
钢材价格相对较高
(四)现代钢结构的应用
①大跨度结构。如体育馆、影剧院、大会堂、展览馆、飞机维修库等均采用钢结构。北京 2 0 0 8 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一鸟巢的主体结构就为钢结构。
② 工业厂房。吊车起重量较大或者其他工作较繁重的车间的主要承重骨架多采用钢结构,结构形式多为由钢屋架和阶形柱组成的门式钢架或排架,也有采用网架做屋盖的结构形式,随着压型钢板等轻型屋面材料的采用,轻钢结构工业厂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结构形式主要为实腹式变截面门式钢架。如冶金厂房的平炉、转炉车间、混铁炉车间、初轧车问;重型机器制造厂的铸钢车间、锻压车间、总装配车间等。
③高耸结构。高耸结构包括塔架和桅杆结构,如高压输电线路的塔架、广播、通信和电视发射用的塔架和桅杆、火箭发射、塔钻井塔、无线电等。
④高层建筑。由于结构白重轻、强度高,同时抗震好、工期短、施工方便对高层建筑的修建极为有利。
⑤ 容器和其他特殊结构。冶金、石油、化工企业中大量采用钢板做成的容器结构,包括油罐、煤气罐、高炉、热风炉等。此外,经常使用的还有皮带通廊栈桥、管道支架、锅炉支架等其他钢构筑物,海上采油平台也大都采用钢结构。
⑥ 可拆卸或移动的结构。钢结构不仅重量轻,还可以用螺栓或其它便于拆装的手段来连接,因此非常适用于需要搬迁的结构如建筑施工用的吊装塔架,流动展览馆,移动式混凝土搅拌站,施工临时用的房屋等。
⑦ 轻型钢结构。可用于使用荷载较轻或跨度较小的建筑。由于这类结构布置灵活、制造安装运输都很方便,所以现已广泛应用于仓库、办公室、工业厂房及体育设施。⑧ 和混凝土组合成组合结构,如组合梁和钢管混凝土柱等。3.1钢结构在我国应用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钢结构在住宅区域的发布不平衡
(一)钢结构建筑市场兴起于上海和广东,现在虽已遍布全国,但因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可将其分为北京、上海、苏杭、粤闽、天津5大区域。
(二)钢结构建筑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如上海、杭州、东莞和无锡等大中城市,而在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钢结构住宅发展缓慢,有些还处于起步阶段。这样的发布态势必然会加大东部地区的市场竞争,这对正处于开发阶段的西部地区非常不利,因为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只会拉大东西部发展距离,进而影响钢结构住宅也的整体水平。
3.2 钢结构产物的技术水平较低
(一)在标准化设计方面,美联钢构已经做到建筑节点标准化和配件设计标准化。而在我国,大部分钢结构住宅的设计还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二)在建筑表现形式上,国外企业把建筑风格发挥到极致。而我国的钢结构住宅建筑大多则显得呆板、单调和粗糙。
(三)在加工制造工艺方面,差距主要表现在加工设备的水平上,我国轻钢结构住宅加工设备在加工精度、自动化程度、数控化程度上与国外相比有很大距离。我国钢结构住宅要想与国际全面接轨,还有一段路要走,但随着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标准的统一,很快会步入快车道。
3.4钢结构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钢结构研发资金不足,标准及规范修订周期太长;标准及应用规范规程缺项、滞后;钢材标准与工程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衔接不上。
(二)钢结构加工厂和施工安装企业装备、计算机管理、劳动生产率还需进一步提高,稳定钢材超常涨价的不良市场秩序。钢结构建筑在防火、防腐、保温、隔音、防震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设计尚不成熟,限制了钢结构在民用建筑中的发展。4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类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对高层、大跨度建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钢结构建筑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所占的份额必将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随着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都将为国内的钢结构建筑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只要加强领导,合理规划,积极组织,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产、学、研紧密结合写作,全面提高行业素质和科技水平,我国的钢结构建筑市场的发展空间必将会更加巨大,前景将非常广阔。4.1钢结构的优势
钢结构与其它建设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优势,可随时移动。具体表现为:
一、由于钢结构的延性好、塑性变形能力强,具有优良的抗震抗风性能,用于住宅建筑可充分发挥其作用,将大大提高住宅的安全可靠性。尤其在遭遇地震等灾害的情况下,钢结构能够避免建筑物的倒塌性破坏。
二、钢结构住宅体系自重轻,约为混凝土结构的一半,能够减少的基础造价。
三、绿色环保。钢结构住宅施工时不需要砂、石、水泥等,大大减少了砂、石、灰的用量,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绿色、可回收或能降解的材料,在建筑物拆除时,大部分材料可以再用或降解,不会造成垃圾。
四、节能效果好,墙体采用轻型节能标准化的方钢、C型钢、夹芯板,保温性能好,抗震度好,节能。
五、钢结构住宅施工速度快,工期比传统住宅体系至少缩短三分之一。
六、钢结构住宅要比传统建筑的空间利用得更充分,通过减少柱的截面面积和使用轻质墙板,提高面积使用率,使户内有效使用面积提高。
七、符合住宅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钢结构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工业化程度高,并且能将节能、防水、隔热、门窗等先进成品集合于一体,成套应用,将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提高建设产业的水平。4.2 钢结构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提倡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推行,钢结构作为可循环再利用的低碳绿色建筑材料,已成为建筑行业所关注的焦点。也正是由于这样使得我国有关钢结构的企业已有成千上万家了,钢结构加工量上千万吨。
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总目标是: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生产工业与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并充分发挥建筑业在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先导产业作用,使建筑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钢结构工程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最近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中已经出现了产品结构调整,长期以来混凝土和砌体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钢结构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引起业内关注,已经在工程中得到合理的、迅速的应用。
近年,高层建筑钢结构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发展很迅速。我国从80年代只有11幢高层建筑钢结构最高也只有208米,到现在不论是数量还是高度已是原来的数倍了。这说明完全由我国自己来建造超高层钢结构是可以做到的。
尽管钢结构产业在我国有了可喜的进步,但是发展力度远远不够。一是世界各国建筑业都是钢材的主要用户之一,工业发达国家在其建筑业的增长时期基本建设用钢量一般占钢材总量的30%以上,而我国目前建筑用钢量只达到22~26%。这5%~6%的差距主要在于我国房屋结构的用钢量还比较少。二是虽然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在强调发展钢结构建筑,但由于多年以来钢结构的发展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慢,人们对此还不很熟悉,对钢结构建筑多方面的优越性认识不够,一些工程还不能采用最优方案的钢结构体系,存在着转变观念的问题。三是对于业主和设计单位,钢结构正逐步改变着传统建筑设计理念,这需要我们结构设计人员不断充实钢结构设计思维,学习先进的设计经验,突破传统结构约束,来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虽然钢结构产业在我国目前还存在着种种不尽人意或有待提高的方面,但钢结构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国 2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已经为钢结构体系的应用创造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首先,从发展钢结构的主要物质基础来看,自1996年开始我国钢的总产值就已超过1亿吨,居世界首位。而且随着钢材产量和质量持续提高,其价格正逐步下降,钢结构的造价也相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与之相应的是,钢结构配套的新型建材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次,从发展钢结构的技术基础来看,在普通钢结构、薄壁轻钢结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网架结构、压型钢板结构、钢结构焊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钢与混凝土组合楼盖、钢管混凝土结构及钢骨(型钢)混凝土结构等方面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及行业标准已发行20余本。有关钢结构的规范规程的不 断完善为钢结构体系的应用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为设计提供了依据。第三,从发展钢结构的人才素质来看,经过几年来的发展,专业钢结构设计人员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且他们的专业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而随着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普遍应用,国内外钢结构设计软件发展迅猛,软件功能日臻完善,为协助设计人员完成结构分析设计,施工图绘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当年“5.12”地震中,钢结构建筑良好的抗震功能,开始将钢结构拉入民用住宅应用视野。有业内人士统计,四川省的门式轻型钢房屋,在地震中极少倒塌,与周边房屋的倒塌和破损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决策的实施,发展既节能又省地的住宅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的重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都建了大量的底层、多层、高层钢结构住宅点示范工程,体现了钢结构住宅发展的良好势头。住建部也组织36项钢结构住宅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开展试点工程,并出台《钢结构住宅设计规程》,为钢结构在住宅体系全面铺开出台了行业标准。钢结构具有绿色、节能、环保功能,将成为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5、结论
钢结构的发展前景广阔,奥运场馆的建设、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上马等等,均为中国钢结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中国钢结构如今无论是设计水平,还是制作安装技术,都不比国外逊色,完全可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基本建设的需要。同时,钢铁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使钢铁产品的品种及材质有了明显改善,如今,钢结构已广泛运用于国民经济基本建设的各个领域,钢结构行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形成了一批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监理等骨干企业。
一、历史与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业发展经历了近30年的曲折历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恢复与波动发展阶段(1982年-2003年)。
第二阶段:破冰与升温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提出,国家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中共中央于2003年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之后,又连续八年出台了八个涉及“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逐渐加大对政策性农险的支持力度。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2004年中国保监会一方面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先后批设了安信、安华和阳光3家不同经营模式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依靠地方政府支持,在江苏、四川、辽宁、新疆等省份开展了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为政府代办以及保险公司自营等多种形式的农险试点,实行国家、地方财政补贴、农户投入的形式。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对其进行补贴。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60.5亿元健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试点工作由6个省区扩展至16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截止2009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全国主要的粮油棉产区和畜禽主产省,试点险种新增加了育肥猪保险和森林保险,中央政策性险种扩大到了9个。据统计,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从2006年的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5.68亿元。五年来,保险业共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险保障11279亿元。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对解决“三农”问题,显示出了巨大优势。
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在加大农业保险推行力度,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覆盖面狭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参与度低,农业保险政策效果仍不理想。我国农业保险商业性运营已经进入了“供给不足,需求乏力”的困境。分析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八个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 第一,农业保险的外部性与商业运营的趋利性之间的矛盾;第二,农业保险的低补偿性与农业产业的高风险性之间的矛盾;第三,农业保险的高成本与农户家庭的低收人之间的矛盾;第四,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与法律制度缺失之间的矛盾;第五,农业保障和保险公司盈利之间的矛盾;第六,强制投保与自愿投保之间的矛盾;第七,政府主导性与发挥保险公司积极性之间的矛盾;第八,农业巨灾风险存在与风险转移分散机制缺失之间的矛盾。
二、政策建议:
在借鉴、遵循国外先进经验和共性规律的基础上,着眼我国国情和农业、保险业发展的客观实际,立足现有金融资源,以政府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为导向,以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为主线,以业务商业化运作为特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整体效能,加快建立保障有力、运营高效的农业保险体系,为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手段;推进农业保险立法,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保险相关法规,把我国的农业保险纳入法制化轨道;发挥政府主导性与保险公司积极性相协调,按照市场机制建立自然灾害保险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
业风险转移分散机制;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统筹发展城乡自然灾害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科学的借鉴和吸取发达国家自然灾害保险的经验教训。
三、发展前景:
我国作为雨雪霜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保险对于提高农民灾后恢复生产生活的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保障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很多地区推行尚不理想,待提升空间很大。在传统体制下,我们对突发的农业自然灾害,主要采取的是临时性的政府救济和良种补贴,而相比政府救济和良种补贴,农业保险则是一项兼具公平与效率的三农政策。推广农业保险,除了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外,同时还拉动了剩余劳动力就业。农业保险的开展还解决了农户贷款难和灾后银行收贷难问题,可以形成保险、银行、农户的良性循环,有效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另外在广大农村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可吸纳部分农户成为专兼职保险人员,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实践证明,农业保险的补偿功能解除了农民对农业高风险的后顾之忧,使农民敢于投入、实行规模化经营,从而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同时,农业保险的开展还促进了农村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发挥了农业保险惠民、安民、富民的作用。从这里我们
【我国农村通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推荐阅读:
我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07-04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07-08
我国汽车美容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06-08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07-12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06-14
浅析我国农村基层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09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调查研究05-28
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11-04
论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11-07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探索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