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心得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心得(推荐9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心得 篇1

全诗共4小结.第一小几节讲“我”高兴地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第二.三小节讲述了“我”送蝈蝈的用意:在“我”上学时让它替“我”为盲婆婆唱歌,让盲婆婆从蝈蝈的歌声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回想童年时光的欢乐,充分展示了儿童的心灵.第四小节讲蝈蝈的歌声清脆动听,余音”咯咯”,寓意深意.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寓有儿童情趣.

课文根据诗的内容配有两幅插图,一副是“我”送蝈蝈给盲婆婆;另一幅是盲婆婆倾听蝈蝈的歌声,背景是广阔的田野.

标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值得仔细揣摩,谁送?“我”送,“我”为什么送?教学时,我就从这里切入:

1.让学生讨论:“我”为什么要送蝈蝈给婆婆?

(在“我”上学的时候,让它替“我”为您唱歌)

2.此时,我再插入一个问题:你能接着编吗?

在我不上学的时候,---------------(学生有的编:我给您唱歌.学生有的编:我俩给您合唱)

从而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主线.

3.为什么要给婆婆唱歌?

在这,我要求学生讨论:每人找出两个要给婆婆唱歌的.理由.(学生找的理由很充分:婆婆眼睛看不见,很孤独.婆婆年纪大,腿脚不方便,眼睛瞎,她的生活像一片死海.婆婆平常有我陪伴,我上学了,婆婆没有人陪….)

4.此时,我又再插入一个问题:你能接着编吗?

(1)领您走进田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看到-----------------------.(学生编得很美:看到一望无边的稻田.看到青山绿水.看到鲜艳的花朵…..)

(2)您带回童年,

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想起---------------------.(学生编得很美:想起和小伙伴一起捞鱼的快乐.)

(而且,学生还把前一课<乡下孩子>里的:捉一只蝴蝶,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吹出动听的歌曲;挖一篮野菜,逮一串小鱼等等都编进了诗中.)

(3)歌声会----------学生编得很美:歌声会带您爬上山岗,会带您来到果园,会送您来到外婆家…..)

4.你能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吗?

我在这给学生引路:我们讲故事一般怎么开头呀?是不是:有一天,小明高高兴兴地来到田野里,突然,他听到”咯咯”的叫声,于是,小明停下脚步……他想……。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心得 篇2

本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首儿童叙事诗。课文是一首儿童诗, 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 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 抓住人物的特征, 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 分别用了四个“婆婆”和“您”, 洋溢着童心和意趣, 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 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 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 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解读关键词

1. 有这样一位婆婆, 她眼睛看不见了, 板书:“盲婆婆”, 多可怜哪!读词语“盲婆婆”。 (提醒第二个“婆”读轻声。)

2. 蝈是什么偏旁? (虫字旁。) 那说明蝈蝈与什么有关系? (昆虫。) 板书:“蝈蝈”。 (出示蝈蝈图, 并播放鸣叫声。) 你知道蝈蝈是一种怎样的昆虫吗? (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 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

3. 板书并齐读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4. 小朋友们读得真棒, 老师要讲一段故事来奖励你们:

有一个小男孩, 他的邻居是个盲婆婆, 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美丽的鲜花、明媚的阳光了。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这个小男孩经常去陪这位可怜的盲婆婆, 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可小男孩发现, 当自己去上学时, 老婆婆一个人还是很孤单。这可怎么办呢?他想啊想, 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于是就……想知道答案吗?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教学课文前, 用可以为下文抛砖引玉的故事来奖励学生, 既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故事里盲婆婆的形象也激起了学生的同情心, 为下面感悟文本、情感共鸣做好了铺垫。

二、学习生字——扫清拦路虎

1. 要想学好课文, 先得过了生字这一关。出示生字:您邻领难绿唱野

(1) 你觉得哪几个字读音很相似? (您邻领) 怎样区别呢?

(1) 出示《您、邻、领小儿歌》:

您是鼻音, 用“心”说“你”就是“您”;

邻是边音, “令”加“耳朵”表示“邻”;

领是后鼻音, 一“令”一“页”成了“领”。

指名读, 学生齐读。

(2) 出示选字填空:邻领

我家有一个 () 居, 每天上班都扎着 () 带。

(2) 进行“小小字谜谁来猜”环节:

(1) 出示谜面:把你放在心上。学生猜。 (谜底:您。) (2) 出示谜面:两个太阳一张嘴。学生猜。 (谜底:唱。) (3) 你还能用类似的方法给本课其他生字编一个字谜吗? (给野、难、绿等字编字谜。)

(3) 学习词语:

绿色唱歌蝈蝈

喜滋滋邻居盲婆婆

流淌清波田野

(1) 指名读词语, 再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读词语。

(2) 用每一行的三个词语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儿童识字的方法, 力求使用结合, 注重了识字方法的渗透, 反馈评价, 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识字的妙处, 乐于识字。

三、引导质疑——了解文本意

1. 过渡:扫清了“拦路虎”, 我们再读这首小诗就容易了,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 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指名读、范读、齐读。最长的句子也读通顺了, 你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由读。

2. 这是一首儿童诗, 每小节会空一行, 共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

3. 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4. 生质疑后, 总结问题:送什么?谁送的蝈蝈呢?为什么送盲婆婆蝈蝈呢?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先根据课文完成表格板书, 省略号处让学生想象完成。)

5. 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 (“我”送蝈蝈的用意) 。围绕“给盲婆婆带来快乐”, 各组采取不同的方式汇报理解, 如朗读、表演、复述等。

6. 引导学生质疑:盲婆婆看不见东西, 课文为什么说“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盲婆婆年纪那么大了, 歌声又怎么把您带回童年, 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7. 教师引导帮助理解。

(1) 出示课文插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交流感受。 (学生讲述。)

(2) 小朋友们, 你们现在的幸福时光就正属于金色的童年, 平时玩什么觉得最有趣、最令人难忘呢? (做游戏、捉迷藏、画彩虹……)

(3) 你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盲婆婆小时候也应该是这样啊。可她双目失明了, 无法看到这美好的大千世界, 但是听了蝈蝈美妙动听的歌声, 她感受到了这美好的一切, 所以她非常快乐。

8.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体现出来吗? (让学生配乐朗读。)

9. 蝈蝈的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哪里呢?仿用“歌声会……歌声会……”的句式创作诗歌。 (自由组合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多种形式的汇报, 平添了教学的情趣, 活化了课本, 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生命活力,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表达、交际、表演等各种能力的锻炼。以图画、音乐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地联想感悟, 接着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互动课堂, 激发学生读的热情。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 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中, 在读中意会、感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四、学写生字——抓好基本功

1. 认读:邻领。

2. 你怎么区别这两个字?自己学学笔顺表, 边看边用手指写写。

3. 根据多媒体写笔顺。

4. 你想教大家学写其余哪个生字? (生上黑板领写生字。)

5. 指导田字格中练写。看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 比比谁的小眼睛最尖。你觉得书写时要提醒小朋友什么?

6. 多媒体播放轻音乐。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生字。

7. 互相评议, 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对“邻、领”两个形近字的指导以及让学生做“小老师”来指导其他学生写字,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写字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五、小结拓展——埋下铺路石

学了课文, 请你们说说少先队员为什么把蝈蝈送给盲婆婆?多好的一位少先队员啊, 此时他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 在微风中起伏, 好像在说话呢, 你想想红领巾会对少先队员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1.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 表演。 (自背自演, 上台表演。)

3. 假如在我们身边有一位行动不便、身患残疾的老人, 你准备怎么做?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3

亮亮:(神shén秘mì地de)嘘xū 这zhè蝈ɡuō蝈ɡuo不bù能nénɡ送sònɡ给ɡěi你nǐ,我wǒ另lìnɡ有yǒu用yònɡ处chù。走zǒu,快kuài跟ɡēn我wǒ去qù盲mánɡ婆pó婆po家jiā!(呼hū喊hǎn)婆pó婆po 婆pó婆po

婆婆:(摸mō索suǒ着zhe上shànɡ场chǎnɡ)嗯ènɡ 是shì亮liànɡ亮liɑnɡ啊ɑ。怎zěn么me还hái没méi去qù上shànɡ学xué啊ɑ?

亮亮:(喜xǐ滋zī滋zī地de)婆pó婆po,您nín坐zuò下xià,我wǒ给ɡěi您nín带dài来lái个ɡè“歌ɡē唱chànɡ家jiā”!

婆婆:歌ɡē唱chànɡ家jiā?

明明:(朝cháo亮liànɡ亮liɑnɡ竖shù起qǐ大dà拇mǔ指zhǐ)婆pó婆po!这zhè是shì送sònɡ您nín的de蝈ɡuō蝈ɡuo,一yī只zhī会huì唱chànɡ歌ɡē的de蝈ɡuō蝈ɡuo!

婆婆:(高ɡāo兴xìnɡ地de站zhàn起qǐ)会huì唱chànɡ歌ɡē的de蝈ɡuō蝈ɡuo?让rànɡ婆pó婆po听tīnɡ听tinɡ。亮亮:(拎līn到dào婆pó婆po耳ěr边biān)您nín听tīnɡ,它tā唱chànɡ得de多duō好hǎo!

婆婆:(陶táo醉zuì地de)嗯ènɡ,这zhè蝈ɡuō蝈ɡuo唱chànɡ得de真zhēn好hǎo听tīnɡ!婆pó婆po现xiàn在zài好hǎo像xiànɡ走zǒu进jìn了le田tián野yě,看kàn到dào了le蓝lán天tiān、白bái云yún、绿lǜ树shù、红hónɡ花huā,还hái有yǒu小xiǎo溪xī流liú淌tǎnɡ的de清qīnɡ波bō……真zhēn开kāi心xīn啊ɑ!

亮亮:(开kāi心xīn地de)那nà真zhēn是shì太tài好hǎo了le!婆pó婆po,上shànɡ学xué的de时shí候hou,就jiù让rànɡ它tā替tì我wǒ们men给ɡěi您nín唱chànɡ歌ɡē,这zhè样yànɡ,您nín就jiù不bù会huì感ɡǎn到dào孤ɡū独dú了le。

明明:婆pó婆po,我wǒ也yě要yào做zuò一yī只zhī“蝈ɡuō蝈ɡuo”,放fànɡ学xué的de时shí候hou,就jiù来lái给ɡěi您nín唱chànɡ歌ɡē,您nín听tīnɡ,(学xué蝈ɡuō蝈ɡuo叫jiào)咯ɡē咯ɡē咯ɡē咯ɡē咯ɡē咯ɡē……

婆婆:(搂lǒu住zhù明mínɡ明minɡ、亮liànɡ亮liɑnɡ,感ɡǎn动dònɡ地de)好hǎo孩hái子zi,你nǐ们men想xiǎnɡ得de真zhēn周zhōu到dào,婆pó婆po谢xiè谢xie你nǐ们men!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篇4

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我感到很欣慰,同时也留下遗憾。我感到欣慰的是,实现了是同一个目标,传统的教学让我口干舌燥,而新理念下的教学却让我轻松自如。我改掉了以往一直在讲台上自我表现、主宰课堂的权威面貌,遗去一字不漏的分析讲解,把阅读交流、质疑等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因此,在教学这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感悟,通过看图说话等,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了解“红领巾”送蝈蝈的目的。可见,把足够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去充分地读书思考和交流。让他们轻松地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从小关爱残疾人,培养助人为乐的良好思想品德行为。教学中,我遗憾的是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如看图说话、讨论交流等环节中,我关注的是自己敢于举手发言的小部分学生,而冷落了大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调动起他们敢于发现自己见解的欲望,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

这些不足之处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也寄望于领导、专家多指点。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篇5

知识和技能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②会写“您”“领”“童”“难”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营造入境悟情的环境,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①指导朗读背诵。

②指导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①小黑板(一面有词串,一面写有“说话训练”内容)。

②实物:一只放在笼子里的蝈蝈。

③课件说明:风景图、课本插图2

学生准备:铅笔、生字本。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 复习词语

(过渡,前面我们己经初步学习了这首小诗,认识了许多新词朋友,瞧它们来啦!还认识它们吗?)

1、出示两排词语:

好蝈蝈 绿色 田野 唱歌 乐呵呵

盲婆婆 童年 往日 难忘 喜滋滋

2、学生读词串。[设计意图:本环节中,试图利用词串的韵味,初悟小男孩的人性美]。

二、品读诗歌,入境悟情

(一)品读一、二小节

1、抓“盲”字,奠基础。

(过渡,听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盲婆婆想单独出来和大家打打招呼。学生齐读“盲婆婆”:

师:盲下边是个什么字?(目)

师:“目”指什么?(眼睛)

师:你用眼睛能干什么?(生交流)

师:出示风景图片,并小结,“是啊,人有了眼睛可以看书、写字,还可以欣赏美景,可盲婆婆的“目”上边加了一个“亡”,也就是眼睛坏了,看不见了,那她每天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心情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闭眼想一想。〈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盲”字的构字规则,先分析“目”然后结合风景画及教师描述,让学生体会:婆婆因盲而隔开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因此灰暗寂寞,前后对比感悟,邻家小男孩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奠定基础]。

(过渡,多可怜的婆婆呀!幸好,邻家小男孩为盲婆婆送来了一只蝈蝈)。1)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的第一节(自由读)谁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2)这是一只绿色,会唱歌的蝈蝈,小男孩心理一定会非常高兴,对吗?你从哪两个词中看出来的?(乐呵呵,喜滋滋),你能说出几个跟“乐呵呵”、“喜滋滋”意思相同形式一样的词语吗?想想小男孩“乐呵呵”、“喜滋滋”的样子,再读读一定能读得好。(指名读)。

3)(出示实物蝈蝈)多可爱的蝈蝈呀!假如你有这样一只,你心理一定会怎样?(很快乐,很高兴),那我们来“乐呵呵”、“喜滋滋”再读读。[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抓住了“乐呵呵”、“喜滋滋”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情绪,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进入境悟情]。

3、品读第二小节

(过渡:从你们的读中,我知道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小男孩喜滋滋地把它送给了盲婆婆)。

1)他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小朋友自己小声朗读诗的第二节。(自由读文)。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3)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小组读)

4)从大家的读书声中,我知道了“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是让它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为盲婆婆唱歌,多懂事的孩子呀!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关爱他人。小朋友们,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想想平时不上学的时候,你是怎样关心盲婆婆的?(生交流)。

5)能为需要我们关心、帮助的人带来快乐,我们自己也是快乐的。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小节(齐读)。

(二)品读第三小节

(过渡,蝈蝈的歌声会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2、你再来读读,一定会读得很出色(再指名读)。

3、出示课本第二幅插图,指导看图。(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笑眯眯的,多高兴呀!)你可以看着画面再自由小声地读读第三节,你一定能读得更好。(自由读,指名读)。

4、盲婆婆专心的听着,她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诗歌中的句式说一说吗?(出示歌声领您--看到--生交流)。

5、你就哪位盲婆婆,歌声带你走进了广阔的田野,看到了流淌地清波,找回了童年的欢乐。你的心情会怎样?谁再来读读?(指名读)老师想听男生读。(男生读),女生一定也一定读得不错!(女生读)。

(三)品读第四小节

(过渡:蝈蝈带盲婆婆走进了山村原野,找回了童年的欢乐)。

1、引读:它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

2、“它唱得多好”,你一定会读得更好,请你来读读(指名读)。

3、“咯咯,咯咯,咯咯……”后面的六个点表示什么?(蝈蝈还在继续唱歌),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4、蝈蝈在唱歌,盲婆婆在听着,听着,就好象谁陪在他身边?(小男孩),“咯咯,咯咯,……”好象是小男孩在说(婆婆……有我……有我),这个小男孩真好!这个小男孩就是你!就是你!就是我们班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把最后一节读一遍,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读到我们的心里去。(由重到轻,读出余音未尽的样子)。

5、范读全诗

读书就应该能通过读书看到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想听老师读吗?

你能象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集体读)。

[设计意图:借助课文插图,提供直观形象画面,发挥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把视野投得更远些,更宽些,进行诗歌的补向,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再观诗歌描绘的意境,反复指导朗读,力求让学生能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三、指导背诵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把这个充满爱心的小男孩的动人故事已经记在心里。

1、你可以看着图画,试着背,老师会帮你!谁先来试试(指名背)。

2、男同学背(女同学闭眼想画面)

3、女同学背(男同学想画面)

4、齐背

四、指导写字

(过渡:同学们真不简单,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这首小诗记在心里了,字宝宝好,高兴呀!来跟这些字宝宝打打招呼。

1、出示小黑板,复习“您”、“领”、“童”、“难”。

2、指导观察字形。

3、范写。

4、描红。

5、临写

五、小结

六、作业:

1、课外阅读,补充读本《一颗小豆儿》。

2、搜集“关心他人,奉献爱心,尊老助残” 的小事故。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六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盲.喜

2.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3.通过多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意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读好课文,激起学生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卡片.一个鸟笼,一块毛巾

主要板书计划:多媒体

作业设计安排:1抄写生字

2口头填空:歌声会,看到或想到.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题目中有三个字婆.的.蝈读轻声,应读得轻.短

2,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习了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了.二.初读课文,读通

1.看图

图1:图上画了什么?拿着什么?神情怎样?

图2:图上画了什么?在干什么?

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幅图的?

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检查

盲婆婆喜滋滋乐呵呵邻居代替您田野童年流淌难忘咯咯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5.把词语放入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6.课文有几小节,分节指名读

三.精读课文,读懂

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

2找出一对意思相近的词语

这两个词表示什么意思?谁这么开心?读的时候怎样?你能把它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3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带着高兴的心情把句子读好,齐读

4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为什么这样开心?

过渡: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会说些什么?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理解会唱歌您

3齐读

第三小节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理解: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什么?

为什么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过渡:歌声会使盲婆婆置身于原野之中,见到田野里的一切,把她带回............她听着,想着充满了欢乐,你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名读评价,哪儿读得特别好?

4.齐读

5.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歌声会,看到.歌声会,想到.学习第四小节

1.听蝈蝈在唱歌了,它是怎样常的?唱得怎样?

2.最后用了省略号

3.齐读

四.小结:读了课文,小朋友,你们说说,少先队员为什么把蝈蝈送给盲婆婆?多好的一位少先队员啊,此时他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在微风中起伏,好象在说话呢,你想想红领巾会对少先低员说些什么?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表演

3.假如在我们身边有一位行动不便,身患残疾的老人,你准备怎么做?

五.教学生字

盲:这个字你是怎样记的?

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让学生说说

喜:说说你是怎样识记的?

找出横中线上的笔画?找出最宽的笔画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7

生:现在是茉莉花开的季节,我要带她来我们学校闻一闻茉莉花的香味。

师:多细心的孩子呀!虽然,盲婆婆看不到茉莉花美丽的外形,但是茉莉花的香味也能让她陶醉。

生:昨天我妈妈发了一箱苹果,我要挑两个最大的送给婆婆。

师:多有孝心的孩子呀,把老师讲的《孔融让梨》的故事牢牢记在心里了。

生:我要和我的奶奶每天抽空去和她聊天。

师:你真是个周到的孩子,有了你和你奶奶的陪伴婆婆一定不会在孤单了。

生:我妈妈会织毛衣的,我要让妈妈给婆婆织一件毛衣。

师:你们的那件毛衣,会让婆婆感受到你们对她的浓浓的爱。

……

师: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来感受小作者对婆婆的关爱吧,一起做一个关爱别人的小朋友!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评课稿 篇8

诗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三方面要求也正与诗歌的三大特点相对应。教学中,如何针对特点采取相应策略,使儿童诗的教学达到目标中提出的要求,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下面以苏教版教材第三册儿童诗崔老师所执教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上册第五课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的排列形式的美,音韵节奏的美,创设意境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儿童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通。教学时要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内蕴美,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一、特点一:丰富的情感相应策略:融入这一段情

儿童诗那短短的诗句中,流淌着一条情感的河流。这河流,从诗题处就起“源”,到结句还未断流。这就使得教师在儿童诗的教学中,从开口说第一句话起,就要用不同的手段,不停地激情、聚情、传情,带着学生融入课文,透过一词一句,理解文字背后蕴藏的丰富情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片段一】

师:谁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给盲婆婆蝈蝈时心情怎样?自由读,那些词说明那位小男孩很高兴。

(多媒体出示小男孩图)

生:乐呵呵喜滋滋

师:还有哪些像这样ABB形式的表示高兴的呢?

生:笑哈哈等。

师:是呀!小男孩很高兴的送了一只蝈蝈给婆婆。

生:(读)第一小节

【片段二】

师: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如果你有这样的蝈蝈舍得送人吗?

生:交流

师:出示替、您

生:读第二小节

【解析一】一词一字总关情

儿童诗的情感,蕴藏在文字的背后。学生只有通过与文本对话才能感受、体验。片段一中的“乐呵呵、喜滋滋”一词,由于教学时补充了画面,学生就感受到小男孩的开心,感受到小男孩对盲婆婆的关爱之情;片段二,从小男孩说的“替、您”话语中,更加感受到他对盲婆婆的关心、爱戴,学生惟有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诵读中,才能有独特的、丰富的感受。

特点二:悠远的意境相应策略:巧补那一片“白”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始有境,入境始觉亲。”儿童诗的创作同样源于生活,作者在此时被此景所触发而生的情,融成笔端简单的几句诗,其思维的跳跃往往较大,相应的留白较多,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读者唯有入其境,才能领其情。这些特点值得教者认真思索,真切把握,否则处理时易陷入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化圈圈之中。加上低年级学生理解时往往只能就字论字,就句读句,难以从整体加以把握。这就更需要教师善于捕捉诗中空白,作层层铺展,为学生搭建“入境”的阶梯,让学生一边走进文本,一边获得体验。但走进文本后,还要跳出文本,进行基于个体体验基础上的个性的升华与张扬,即发学生“自己之声”。

【片段三】

师:婆婆手捧着蝈蝈,听着叫声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交流

师:还会带她去哪里?出示《乡下孩子》图(引导想象说话,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

生:回答(体现了孩子们的善良,他们都希望盲婆婆的眼睛能看见)

看得出崔老师对这一片“白”采取了两种方式来补:

一是学生接受式补白,即画面的展示及教师的教学语言,学生以听和看的方式来丰富意像。

二是学生主动式补白,通过学生想想、说说来完成。

这样,老师与学生一起,在诗的空白处,补进了“画面、音乐、想象”,补出了情景交融的教学意境,也补出了学生对诗句的不同体验。

如果说,那一幅幅温馨感人的画面,辅以优美的音乐,是为了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多样化、立体化,是为了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贴在一块,是为了“化我为他”---即“入境”,那么,接下来“你喜欢这样的小朋友吗?以后你会怎么做?”的教学过程,就是“出境”的过程,就是学生回归“自我”的过程,也是学生抒发独特体验,展示个性的过程。学生在诗的空白处以想象力为翼,驰骋了一个来回,但绝非“空手而回”:从学生精彩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童心的真、童心的纯;从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中,领略到每一个“哈姆雷特”的不同风采。

特点三:凝练的语言相应策略:精练某几个“点”

1.朗读点:

诗是美的载体。诗的语言在排列形式上的美,音韵节奏上的美,创设意境上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闪烁着哲理光芒的美,还有儿童诗独特的质朴美和稚拙美,要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本课教学中,读的训练历经如下过程: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整体入手,初步感知——三读,品词析句,丰富情感——四读,配乐诵读,升华情感。这样,学生读诗的过程就成了发现美、捕捉美、展现美、享受美的过程。

2.发展点:

【片断四】

师:出示小练笔:歌声会——————,看到——-————。

歌声会——————,听到——-————。

歌声会————————————————。

这个教学片段中,指导学生模仿文中的语言进行小诗创作,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语言发展的需求。学生在感受儿童诗语言的魅力之后,学会了运用,尽管只是初级模仿阶段,但孩子的创造,正是以此为起点的。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创造的可能。那一首首富有童趣的小诗,有力地映证了一句话——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针对儿童诗特点,崔老师采取不同策略进行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策略并非呈线形分布,而是相互纵横交错,贯穿整堂课。这三种策略同样适用于其他儿童诗教学。相信只要巧妙利用,教师在执教低年级儿童诗时定能深入浅出、浅入深出,课堂教学定能富有诗情画意,学生也定能在儿童诗学习过程中,达成课标提出的关于“语言、情感、想象”的目标。

二、一点想法

词语积累

诗歌讲究惜字如金,儿童诗凝练的语言,使得低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字词教学好像被架空,似乎找不到一个支点。但低年级语文课的使命,又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让学生去感悟那些尽管付出努力都不一定就能悟透的人文性”,更应该“引导学生牢牢抓住几乎人人经过努力都能把握的语言现象及其规律(即工具性)”。如何保证语言文字的有机训练,又不生出旁支末节,以保证诗歌学习的连贯性呢?崔老师也在本课教学的导入处打下一个积累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觉得这些词语还可以经过老师的适当引导变得更有活力。

其实这个片段的词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还通过画面再现,指导学生读出形、读出感觉,为后面的句子朗读打下基础。之后进行的词串教学,旨在通过一词带多词的形式,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在这“读读、比比、想想、记记”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分清了词义,积累的过程就不再是简单、机械的读读背背。

问题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心得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盲、滋”两个生字,会写“婆、绿”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4、激励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识字并在田字格里正确地书写。

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插图,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体验“爱”的价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

(课件出示蝈蝈的图片,播放蝈蝈的叫声)你们认识它吗?(板书:蝈蝈)

2、师:这是一只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板书完整课题,学生齐读)

3、课题中的“婆”是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字。

指导学生写字,注意“女”字底的横要长,拖住上面的波,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展示写得好的字,点评。

4、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

5、理解词语“盲婆婆”。

(1)学生齐读词语。

(2)“盲”由几个部分组成?“目”指什么?“亡”是什么意思?能结合两部分的意思说说“盲”的意思吗?

(3)小结: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五彩缤纷的鲜花。可盲婆婆的“目”上边加了个“亡”,也就是眼睛坏了,她什么也看不见,她的世界是一片黑暗。盲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过美丽的鲜花、清澈的湖水了,伴随她的只有黑暗和孤独。可是今天,盲婆婆不一样了,你们瞧!(课件出示课文中盲婆婆的插图,引导学生从盲婆婆那“笑弯的眉毛、笑眯眯的眼睛、上翘的嘴角”说出盲婆婆现在是开心的)

6、师:盲婆婆为什么这么开心快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己读课文,教师明确读书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带着拼音多读两遍。

(2)圈出本课的生字,用横线画出二类字。

(3)标出小结序号。

2、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1)课文有几个小节?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请一名学生领读,其他学生跟读,全班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读词语,指名读,同桌互相检查。

(4)指4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1)“我”是怎样关心盲婆婆的呢?指名读第一小节。

(2)找出这节中描写“我”的心情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找到,教师相机板书“乐呵呵”“喜滋滋”。

(3)这两个词都可以表示开心。“乐呵呵”的“呵”,“喜滋滋”的“喜”都有口,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谁能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指名读,评价)

(4)小结:“我”把绿色的蝈蝈送给盲婆婆是那么高兴,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5)指名读第一小节,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

2、学习第二小节。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第二小节,说说知道了什么。

指名发言。

(2)请学生想象:在“我”不上学的时候,“我”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

指名回答。

(3)小结:是呀,“我”为盲婆婆做了这么多的事情,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那谁能流利地朗读这一小节?

(4)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5)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您”字,怎样来记住它呢?

指名回答。

师小结:是呀,小朋友关心盲婆婆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写好这个字。

教师指导学生写字,注意“心“字底的卧钩的写法,强调学生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点评。

3、学习第三小节。

(1)师:盲婆婆有了蝈蝈的陪伴再也不孤独了,你们听,蝈蝈唱着动听的歌,盲婆婆听着听着,仿佛……

(引读第三小节)

(2)理解第1句。

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盲婆婆好像看到了什么?(小溪流淌的清波)你眼前也好像看到了这条小溪吗?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想象:歌声把盲婆婆领进田野,她还会“看”到什么呢?(绿油油的农田,丰收的庄稼)

指导朗读:盲婆婆走进这么美的田野,她的心情怎样?(开心)能读好这一句吗?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

(3)理解第二句。

师引导想象:蝈蝈美妙的歌声不仅把盲婆婆领进田野,还把盲婆婆带回童年,你们猜猜盲婆婆会想起童年的哪些往事?(捉迷藏,打雪仗……)

指导朗读:盲婆婆想起了童年的快乐,她的心情怎样?(高兴)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教师指导朗读。

(4)引导配合朗读第3小节。

4、学习第4小节。

(1)师:读到这,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盲婆婆越来越快乐。就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吧。齐读最后一小节。尤其读好:咯咯,咯咯,咯咯……

(2)强调“……”这是省略号,省略了咯咯的叫声。请同学们一边听着,一边想着,注意由重到轻。

(3)师:盲婆婆的欢乐是怎么来的呢?(蝈蝈,歌声,“我”对盲婆婆的关心……)

(4)齐读第四小节。

5、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同学们以后该怎么做?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点评肯定。

四、学习生字“邻”“领”

1、分析字的结构,组词,区分“邻”“领”。

2、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好关键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4、互相评价,展示写得好的字。

五、课外延伸

1、和家人、同学说说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开展“我学会了关心”活动,为周围的人做一件好事,并在班上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蝈蝈绿色田野唱歌乐呵呵盲婆婆童年往事难忘喜滋滋

指名读,开火车读。

2、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件出示)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

3、集体背诵课文。

二、深入课文,读写结合

1、学生齐读第3小节。

师:同学们,你知道蝈蝈的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去哪些地方吗?能找着书上的句子试着说说吗?

(1)歌声除了会带领盲婆婆走进田野,还会去哪?(公园、农田、荷塘、草原、森林等)

(2)在果园我们能看到什么?(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柿子等)

(3)学会用“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说话。

(课件出示)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

歌声会,。

(4)回忆往事,学会用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说话。(和小伙伴一起去挖野菜的欢乐,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的欢乐,在河边钓鱼的欢乐……)

说说自己童年中还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分享给大家。

(5)让学生仿照第3小节写一段话。指名读,教师点评。

三、总结课文,回顾文章

1、师:(出示插图,指着盲婆婆)盲婆婆是----(引导学生说幸福的、快乐的、开心的……),(指着小朋友)此时的小朋友也是----……因为他帮助了盲婆婆。

2、师:学到这里,你觉得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关心残疾人,为他们奉献自己的爱心;关心老人,帮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关心别人,让别人开心、快乐,这样,我们也会感到快乐。

3、师小结:盲婆婆因为有了小朋友的帮助和小朋友的爱,所以她是幸福的。也许这个小朋友就是你,就是我。也希望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心,那么,这个世界将充满幸福和快乐。

四、课堂练习

1、组词。

你()邻()里()居()

您()领()野()尾()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并加上标点。

婆婆一只我绿色的送给蝈蝈

想起了让欢乐婆婆歌声童年的

五、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绿、居、替、难、童”。

2、学生观察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分析字形。

3、教师范写,生生仿写。

4、展示写得好的字,进行评议。

六、课文延伸

1、用手中的彩笔画一只绿色的蝈蝈。

2、提倡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福利院等场所看望那里的孩子,献上一份爱心。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乐呵呵看到清波

盲婆婆

喜滋滋想起欢乐

上一篇:假如我是一滴水六年级作文500字下一篇:河北省公安厅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