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习工具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动物学实习工具(通用7篇)

动物学实习工具 篇1

能够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物操作技能,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进行。

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这部分采用观察法,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强化记忆,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并通过多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

显微镜的使用这部分主要采用先让学生对照课本15-16页文字与图片自主学习,对学生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采用归纳法对每个环节的 重点进行总结。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显微投影仪,显微镜,写有 “b”字的玻片,印有“b”的透明纸,印有“b”的不透明纸,载玻片,盖玻片,刀片,叶片,镊子,放大镜,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瓶,培养皿,干净的纱布,擦镜纸。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用显微投影仪将准备好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师:这是构成我们人体的一种细胞。在16世纪以前没有人能观察到那么微观的世界,细菌、病毒更是看不见摸不着,直到有一天一项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显微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使用这神奇的光学显微镜。学生观看显微投影以及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感官的认识;

使学生初步认识显微镜的作用; 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32分钟)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16页自学显微镜的拿取与安放。1分钟 找学生代表上台演示,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其拿法有无不妥之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补充。师生共同总结显微镜的拿取方法: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轻轻将其置于桌面,并调整显微镜与个人的最适观察距离。要求其他学生正确地将显微镜从箱中取出安放在试验台上。

(一)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 要求学生对照课本图1.1-10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然后两人一组相互提问检查。3分钟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教师说名称,找学生代表到讲台给大家指出。

教师总结显微镜的构造并举例讲解(1)区别目镜和物镜,学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把镜箱中的镜盒取出,打开观察其中的目镜与物镜并对其进行区分。多媒体出示: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练习:

要求学生做课本18页巩固提高第2题。

10x 12.5x 4x 16x 40x 5x(1)如果想使物像放大50倍,应该选择哪组镜头?让学生直接回答。

(2)那一组物镜和目镜搭配使用可使视野最亮?教师讲解:低倍物镜视野范围大,通过的光线多 ;高倍物镜视野范围小,通过的光线少。拓展1:

师: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亮度如何变化?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如何变化?细胞数目如何变化?(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积极思考)

拓展2: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思考该题中目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长度是什么关系?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长度又是什么关系?(2)识别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 讲解凹面比平面反射光线能力强。(多媒体出示光线进入眼睛的动画)(3)识别粗细焦螺旋。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强调缓缓转动。(4)不同光圈的使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拓展:

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太弱,应选用()a大光圈、凹面镜 b小光圈、凹面镜

(二)使用显微镜 过渡:掌握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我们接下来学习如何使用它。为了能观察到物象,必须有充足的光线经过物镜和目镜进入人眼才行,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对光。1.对光

(让学生对照课本15页倒数第二自然段文字与图片1.1-11自己 动手探索)教师将已经对好光的显微镜给学生做示范,并对不同的组进行检查与指导。在学生操作完之后对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1)在使用显微镜时,没有出现明亮的视野,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2)观察到明亮视野后,一位同学兴奋的将显微镜推给另一位同学却观察不到,为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对光要领:(1)升 调粗焦镜筒升(2)低 低倍物镜对光孔(3)大 较大光圈对光孔(4)反 反光镜转动把明找 左眼右眼一起睁,视野明亮镜莫动。教师强调注意事项:转动转换器的 时候不能用手扳物镜,而是应该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进行转动。2.安放装片

(让学生对照课本16页第一、二自然段文字与图片1.1-12 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强调:将写在玻片上的字母“b”对准通光孔的中心。3.观 察

(1)让学生结合课本图1.1-13阅读课本16页三、四、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镜筒先如何变化,眼睛要注视哪里?为什么? ②镜筒之后如何变化,眼睛注视哪里?

③当发现物像时,转动什么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写有 “b”字的玻片。

(3)教师检查 学生的观察结果,向学生提出问题:玻片上的“b”在视野中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

(4)要求学生将玻片向左移动,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视野中的字母向哪移动?为什么?

(5)教师让学生把玻片取下,分别 换上印有“上”的透明纸,印有“上”的不透明纸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师:大家发现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所以在观察叶片的细胞时,必须要做切片,切取薄薄的一片做成临时切片来观察,下节课我们再具体学习。4.整理和存放

教师要对学生做示范:先将镜筒上升取下装片,然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上物镜置于两则,再将镜筒下降,目镜、物镜放入镜头里的规定位置,反光镜镜面要直立。之后教师对每组进行检查,合格后要求学生把显微镜放回箱中。学生自学课本

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

学生把显微镜从箱中正确取出。

学生看书对照实物观察,之后相互提问。

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仔细听并查找有无错误。

学生得出:(眼睛观察的是目镜,上边无螺纹;对准所观察物体的是物镜,上边有螺纹。)

第1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物镜10x目镜5x和 物镜4x目镜12.5x这两组。第2题在教师讲解下学生会得出答案:物镜4x目镜5x这组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低倍镜下视野亮,观察的细胞数量多但小;高倍镜下视野暗,观察的细胞数量少但大。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学生观察动画

一步步说出光线通过的结构: 反光镜-光圈

-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睛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环境光线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玻片上是“b”但在视野中观察是“q”

生:玻片向右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成的是倒像,所以方向相反。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显微镜。

生:透明的纸能看到物象,不透明的看不到了。

学生按教师要求整理显微镜,并将其放入箱中。

使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意识。收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区分不同事物的能力。

讲练结合,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拓展发现题中题,进一步充实学生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讨论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实践体会粗细焦螺旋的功能。

讲练结合,并将所学反光镜与光圈知识进行整和,考察学生系统的思维力。

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通过问题的设 计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对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东西放手让学生去做,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行。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得到答案,有一定的成就感,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乐趣。通过练习强化所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实验,必须教育其养成规范实验的习惯,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做铺垫。整理和存放是必不可少的。

(三)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过渡:除了显微镜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工具在探究中同样具有一定作用呢?

教师展示其它使用工具,要求学生将自己认识的指出,并上台该大家介绍。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能判断出学生已学会了什么,哪些不会使用,因此教师可以演示并组织学生训练。

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错误进行指正,并讲解一些注意事项: 1.滴管要竖直,不要接触试管壁。

2.不要用手接触加热器具,酒精灯用完要及时盖上灯帽将火熄灭,并再次拿起进行检查。学生代表介绍,其他同学补充。

小学已使用过一些工具,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上台介绍一部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达标检测(6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11页第6、10题。(选择题)b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11页当堂达标11题。(填空题)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性,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完成目标。课堂小结(3分钟)

做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多媒体课件展示显微镜操作歌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九调细准,清晰见;十退整理,镜入箱。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强化知识的识记。实验整理

(1分钟)要求学生整理实验台,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凳。检查显微镜是否放好。最后安排小组长做好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学生进行整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 念,具体表现为:

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课堂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动物学实习工具 篇2

从1997年开始, 阜阳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历经10余年的努力,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 建设了相对稳定的庐山野外实习基地。庐山毗邻长江、鄱阳湖, 是世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庐山地区 (含鄱阳湖) 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昆虫种类众多, 其中有美姝凤蝶、中华虎凤蝶等珍稀蝶类;两栖爬行类包括大鲵、棘胸蛙、平胸龟、北草蜥、尖吻蝮、烙铁头、竹叶青、眼镜蛇等共60余种[5];鸟类300余种, 既有画眉、发冠卷尾等众多林鸟, 也有白鹤、白枕鹤、白鹳、白额雁等大量水鸟;兽类包括云豹、小灵猫、黄麂等珍稀种类。

依托庐山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动物资源, 实习指导组认真准备, 精心组织,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学校配套的专项实习经费, 在相对短暂的野外实习期间, 改进动物学实习内容, 无脊椎动物实习及脊椎动物实习并重, 创新实习方式, 标本采集与生态调查并重, 争取理想的实习效果, 使学生在体会到野外实习重要性的同时, 还能在巩固课堂知识、提高野外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收获。

1 健全制度, 明确责任

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野外实习工作, 成立由学院领导参加的实习领导小组, 统筹安排实习工作事宜。成立由全体实习指导和后勤保障老师参加的动物学野外实习队, 并设领队和队长各1名。领队总体负责野外实习过程中各项事宜的实施和落实情况;负责野外实习过程中的纪律和安全教育工作;实习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由领队主持野外实习队集体研究决定。

实习队队长具体负责野外实习计划和方案的制定、实习准备工作和学生实习小组的分组工作;组织实施野外实习各项工作的实施;协助领队处理和协调野外实习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学院选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各实习小组的指导教师是本组实习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全程负责实习期间所带实习小组的安全、纪律和实习指导工作, 学生中独生子女多, 年龄小, 学生集体意识、大局意识淡薄, 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挑战。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 尤其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要及时提醒, 加强管理, 严格要求, 严禁出现学生的活动脱离指导教师的掌控之外。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包保制”。

后勤保障老师主要负责落实野外实习队的车票、住宿和生活等事宜, 做好实习经费的审批、账目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

成立实习小组, 由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实习小组组成, 未经实习领导小组允许不得擅自调换实习小组。实习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本实习小组的各项实习工作, 组织落实各项实习制度和实习内容;协助指导教师做好本小组学生的纪律要求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及时发现并向指导教师反映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严禁瞒报学生的违纪行为。实习生要服从管理, 一切行动听指挥, 遵守《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学生守则》《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纪律细则》和《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安全预案》等规章制度。学生在野外实习期间要服从指导教师的管理和指导, 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所有学生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实习或要求中断实习。有关纪律要求须严格执行, 同学如有违犯, 将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公开检讨、实习按不及格处理, 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者上报学校给予纪律处分。

2 周密筹备, 充分动员

在每年实习工作筹备阶段, 及时召开实习指导教师业务学习会, 集体备课, 实习资料准备, 实习工具准备。讨论确定实习动员会时间、地点、参会人员, 以及出发集中时间和地点。通报前期筹备工作 (组长和后勤老师负责) 、驻地食宿安排及费用预算。

高度重视实习动员工作,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学习和生活, 环境复杂、天气多变, 为了预防意外事故, 需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出发前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 向学生强调:“打草惊蛇”“走路不观景, 观景不走路”。强调野外工作对服装的特殊要求:穿着长裤长褂及耐磨防滑的鞋子。制定野外实习必备物品清单, 实习出发前按照清单准备实习及生活用品。

制定细化的应急预案:雷雨天气、交通、疾病、意外伤害事故等。及时解决学生低血糖休克问题及低温感冒问题, 防止非战斗性减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体育锻炼。

3 认真实施, 严格考核

努力改进实习内容, 昆虫采集确定少而精的原则, 每次每个实习小组只采集具典型代表性的标本。控制昆虫采集量, 拓展实习内容, 增加脊椎动物实习内容。今后尝试在实习中只采集常见种类来学习标本制作方法, 同时增加两栖爬行类调查、鸟类观察和环志等内容。标本采集与生态调查相结合。

应用先进的实习手段, 创设启发式、互动式的野外实习指导体系。随着近两年计划购置的全球卫星定位仪 (GPS) 、数码摄像和照相设备、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投影机、无线电跟踪仪、激光测距仪、对讲机、LED头灯和单筒、双筒观鸟镜等野外实习器材的逐步到位, 为改革实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或学生在野外拍摄的图像当天就能展示给其他同学, 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后续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在实习之前进行预习, 还可以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制定综合性的考核方式, 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等。实习成绩评定:实习表现 (30%) +实习作业 (20%) +实习报告 (20%) +动物标本鉴别考试 (30%) 。

4 及时总结, 巩固成果

实习结束后, 及时总结, 并撰写实习总结报告。实习过程中, 一些好的做法, 需要坚持和完善, 如实习指导教师团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风气值得保持和发扬;实习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由领队召集全体实习教师集体研究决定, 并由实习队长坚决贯彻执行, 这一优良传统需保持;实习账目公开透明的做法值得肯定;后勤保障及时有力, 所谓“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基本做到“无缝衔接”;包保制是一项切实有效的制度应坚持执行;邀请客座教授担任野外实习技术指导的做法值得坚持。

参考文献

[1]史海涛.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 10 (4) :12-13.

[2]邓道贵, 章振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J].淮北煤师院学报, 2002, 23 (4) :86-88.

[3]唐鑫生.动物学野外实习管理模式探讨[J].生物学杂志, 2006, 23 (3) :56-58.

[4]吴海龙, 晏鹏, 严云志, 等.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 2010, 27 (4) :97-100.

男人工具动物 篇3

工具箱传奇:雪铁龙改装成摩托车

故事要追溯至1993年3月,一位名为Emile Leray的法国人,计划驾驶他的雪铁龙2CV,从摩洛哥港口城市Tan-tan前往30多公里处的内陆小镇Tilemsoun。但当时这一地区仍有军事冲突,为了躲避军事哨所的盘查,Emile决定绕开大路,冒险穿过沙漠往返。去时无话。返程途中,雪铁龙却不幸撞上大石,无法继续行驶,Emile Leray就此困在沙漠中。当时他的粮水储备还可撑10天,但他也不愿意舍弃车上的货物,步行几十公里前往最近的城镇。于是他最终花了12天时间,将自己的雪铁龙拆解,重新组合成一辆「摩托车」,完成了改装,回到Tan-tan。而他所依赖的,就是车上的焊枪和一个简单的工具箱!

两款

必备工具箱

家用工具箱:一般包括锤子、扳手、钳子、不同尺寸的螺丝批头、美工刀、卷尺、电笔等,一般的家庭安装和修理都适用。

随车应急包:破窗逃生的应急锤、警示标志、拖车绳、车载充气泵、补胎工具、在夜间很有用的手电筒等,也可加入一套简单的修车工具。随车应急包要放在驾驶室里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

去哪里购买

五金商店、建材超市、网店

可随身携带的

「工具箱」

多功能工具卡

跟信用卡一样大,可方便地塞入钱夹。集成了罐头起子、扳手、螺丝刀、直尺、切削刀等10多种功能。

瑞士军刀

无须介绍。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正宗的瑞士军刀只来自两个品牌:一个是盾形标志的Victorinox维氏军刀,另一种是圆形标志的Wenger威戈军刀。

工具钳

瑞士军刀变种,但适用范围更广;是电影《拆弹部队》中美军随身使用的工具,也是美国宇航员的随身装备。其剪刀能轻易切断汽车安全带,钳尖可击碎强化玻璃。推荐品牌Leatherman。

战术笔

既是一支写字笔,也是一种可近身戳刺的防卫武器。笔身材料多为航空铝和钛合金,不用担心它会折断,其尖锐的头部还可以击碎车窗玻璃。

电子工具箱

开发商George Agbalyan于5月发布的CFSAC手机应用程序,包含了手电筒、指南针、测速仪、高度仪、线路图,共5种功能。更多更好用的APP还有待开发。

动物学实习总结 篇4

------黄智勇

从2011年6月18日至2011年6月29日,我们09级全体同学进行了动物学野外实习。经过野外参观学习,探讨总结,我们较圆满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达到了实习的目的。明白了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的力量在于使用,在于创新、在于活学活用、在于把知识创新真正强大的力量。其中实习过程中不仅仅进一步掌握了学科的知识,也培养了我们热爱自然的热情,进一步增强我们对自然环境中动物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

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们进入早寒武纪化石群,走进动物园,观看动物标本馆,踏入原始恐龙丛林中……让我们能与动物们亲密接触或近距离接触,去体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之旅!这样,我们都能够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了我们科学的态度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实习地点及内容:

野外实习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了参观和记录各种动物的特征、动物标本及生活习性等。了解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种类特征和分类方法;通过实地操作,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锻炼意志品质。同时可以了解环境对动物分布的重要影响,对所见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其主要分布地点的分析。

1、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博物馆:6月18日,我们到了美丽的澄江,参观了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博物馆。澄江生物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生动如实地再现了当时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其中以软躯体化石的罕见保存为特色,现在已经识别的化石就有120多种,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鳃鬼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种类,还有一些没有命名的奇异种类。澄江生物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最古老的海洋生态群落图,这种生态群落之前我们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现在,我们不仅能知道在寒武纪大爆发时产生了哪些动物,我们还能初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食性。澄江动物群或许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中生物演化的原因,以及诱发这种大爆发的理由。

2、圆通山 :6月25日,我们到圆通山动物园参观并很详细地记录了各种很有代表性的各种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动物园饲养有猴、熊猫、犀鸟、狮子、亚洲象、金钱豹、斑马、孟加拉虎、孔雀、丹顶鹤等珍禽异兽500多种,还有孔雀园,鸟园,水族馆,陈列各种鱼类。我们认真观察记录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对于有些本土不分布的动物,我们观察动物的特征与常见的种类对比,对照课本内容,加深对各种动物的深刻印象。

3、昆明动物博物馆:6月26号,我们冒着小雨去了昆明动物博物馆,博物馆有三个展厅。一层展览震撼人心:序厅、生物多样性展厅、亚洲象展厅、恐龙及化石展厅、骨骼展厅、两栖爬行动物生境柜和鱼类、两爬类瓶装标本展厅;二层展览丰富多彩:色彩缤纷鸟类标本及其生境的展示、种类丰富的昆虫资源及其生境展示,人与自然、熊猫、湿地三大生态景观淋漓尽致表现生物及其生境的关系;三层展览别致新颖:呈现的是水生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滇西北生境的缩影寒温带生境柜和热带-亚热带模拟自然综合大型室内生态景观。创新的设计及布展使整个展厅异彩纷呈,又各具独特亮点。昆明动物博物馆通过动物的姿态标本、骨骼标本、皮张标本、浸泡标本、生态景观等,按照动物的进化、生息和分布规律,集中反映这些动物的特征、习性、分布等,体现物种和生境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展厅通过主题单元的展示方式并配以声像、多媒体、各种生态系统景观等。

4、世界恐龙谷:6月29日,我们到了禄丰恐龙谷,它也是世界的恐龙谷!历史上禄丰恐龙曾两次在世界上引起震撼:一是1938年,我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在禄丰发掘出了中国第一条恐龙骨骼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并在重庆装架展出,使禄丰成为闻

名世界的“中国恐龙原乡”,并由此揭开了中国恐龙研究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1958年,国家邮政部发行的[禄丰龙纪念邮票],成为世界上第一枚恐龙邮票。二是1995年在禄丰川街阿纳恐龙山,即现在“世界恐龙谷”项目所在地,发现了一处世界级规模的恐龙骨骼化石掩埋点,经过中美两国古生物工作者3年的发掘和探勘,确定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处中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大坟场,有上百条恐龙埋藏于此,全部揭出将是世界一大奇观。在那里让我们走进恐龙王国,穿越侏罗纪世界,解读地球生灵的兴衰演化,共享留存地球的亿万年世界奇观。

实习心得体会:

完成整个实习后回首这一段经历,无论在知识能力方面还是精神意志方面均是收获颇多。通过野外实习,亲手收集并鉴定了部分动物,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掌握了制作标本的方法及要求,激发了我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和对大自然强烈的求知欲,摆正了学习的态度,在此次实习中,我同时得到了一次自我锻炼的机会,逐渐地喜欢我们的工作,也更喜欢我们生物这个专业,并在此次野外实习过程中了解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同时在向老师询问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更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整个实习过程中,在同样一个问题,我们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看,一起讨论,那时也往往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就是会“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讨论问题的重要性。

动物学实习报告 篇5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知道关于动物分类的知识,认识多种常见动物,并了解它们的识别要点和生活环境特点。

2、巩固理论知识,增强野外实践能力,培养浓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3、意义:通过近十天的野外实习,不仅巩固了我们所学的基本知识和理

论,并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将脑中抽象的概念及知识具体化,更直观地观察动物极其特征。同时还充分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脑和观察能力。

二、实习工具:

1、采集袋塑料桶、塑料袋、瓶子、镊子、铁锨等。

2、记录用品笔、采集记录本及有关海滨动物实习书等参考资料。

3、制标本试剂福尔马林、30%的甲醇、硫酸镁

三、实习地点:

青岛:银沙滩,竹岔岛,海底世界

银沙滩为沙岸,竹岔岛为岩石岸。

实习地环境概况:

⑴银沙滩:银沙滩景区位于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西南侧,全长2000余米,呈月牙形状,东西伸展,是天然的海水浴场。因沙质细腻均匀,太阳下银光四射,宛若镶嵌在蓝色丝绸上的银盘,故名银沙滩。

⑵竹岔岛:竹岔岛在青岛的南部,由火山喷发形成,岛上的岩石上至今还留有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气泡和自然形成的硅洞。落潮后可以拾上贝壳。⑶海底世界:青岛海底世界主要由潮间带、海底隧道和地下四层观光建筑三大部分构成,展示部分完全在地下。海底隧道、隧道拱形玻璃的圆柱水体及窗式玻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造型结构,行走在隧道中,便如同置身于海底,大大小小的鱼儿在身边游弋,还能看到人鲨共舞的场面。亚洲目前最大的单体圆柱展示水缸,展示一些珍贵的珊瑚礁生物。整个青岛海底世界被礁石环绕,形成山中有海的美景。还包括青岛水族馆、标本馆、淡水鱼馆等旅游展馆。我们分组参观了青岛海底世界。对海洋动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四、实习时间: 2011年7月15日到2011年7月20日

五、实习内容:

1.听取老师讲述银沙滩、竹岔岛的动物分布情况及标本采集与处理。

2.参观青岛海底世界。

六、采集认识的动物介绍:

银沙滩:

沙蚕:(Nereis succinea)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

扁玉螺:(Neverita didyma)软体动物门 原始腹足目 玉螺科扁玉螺属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 蚶科蚶属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软体动物门瓣鳃纲 蚶目 蚶科毛蚶属 日本镜蛤:(Dosinorbis japonica)软体动物门 双壳钢 帘蛤目帘蛤科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软体动物门 瓣鳃纲 帘蛤目 帘蛤科

杂色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 帘蛤目 帘蛤科

等边浅蛤:(Gomphina aequilatera)软体动物门 双壳钢 帘蛤目 帘蛤科 海棒槌:(Paracaudina chllensis)棘皮动物门海参纲

日本大眼蟹: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沙蟹科 大眼蟹属竹岔岛:

海葵:(Actiniaria)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海葵目

贻贝:(Mytilidae)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贻贝目

平角涡虫: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多肠目

单齿螺:(Monodonta labio)软体动物门马蹄螺科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棘皮动物海参纲刺参科

七、详述三种主要动物

1、泥蚶

学名:Tegillarca granosa

分类: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蚶属

形态特征:贝壳极坚厚,卵圆形。两壳相等,极膨胀,尖端向内卷曲。韧带面宽、角质、有排列整齐的纵纹。壳表放射肋发达,肋上具颗粒状结节。壳石灰白色,生长线明显。壳内面灰白色,无珍珠质层。铰合部直,具细而密的片状小齿。前闭壳肌痕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呈四方形。

生活环境:泥蚶喜栖息在河口附近的软泥滩上,在中、低潮区的交界处数量最多,埋居其中。无水管,仅以壳后缘在滩涂表面形成水孔与外界相通。适应的盐度范围10~28.8,水温0~35℃。

采集方法:在海边采集标本时,带一个装标本的小桶和瓶子,以及采标本用的镊子、铁锨等就够了。镊子是夹标本用的。锨是为挖掘在泥滩、沙滩上凿穴生活的双壳类而准备的。把采集到的放进塑料袋或瓶子里。

标本制作:假如我们采到了活的贝类,先把肉体去掉或须先让肉体自己腐烂掉。等它的肉体腐烂以后,只要用水一冲洗,就能得到干净的贝壳了。晾干之后就可以保存。

经济意义:具有食用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有药用价值,具有补益气血、健脾益胃、散结消痰之功效,又有制酸止痛作用,可用治胃痛泛酸的病症。

2.菲律宾蛤仔:

学名;Ruditapes philippinarum

中文俗名:菲律宾蛤仔,俗称花蛤,也称杂色蛤仔,山东称蛤蜊。分类地位: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

形态特征:贝壳韧带外在,位于后方。主齿加上前侧齿有3个。双闭壳肌。套线湾三角形或圆形或缺乏。贝壳小而薄,呈长卵圆形。壳顶稍突出,于背缘靠前方微向前弯曲。放射肋细密,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有棕色、深褐色、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斑点或花纹。贝壳内面淡灰色或肉红色,从壳顶到腹面有2~3条浅色的色带。

生活环境:菲律宾帘蛤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人的中、低潮区,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的潮下带,也偶有发现;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或砾石地带,虽也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生活方式:菲律宾帘蛤是以发达的斧足,挖掘砂泥营穴居生活的。涨潮时,升至滩面,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等活动;干潮后或遇到外界刺激时,则双壳紧闭,或依靠足的伸缩活动,退回穴底,在滩面上留下两个靠得很近的由出、入水管形成的孔。

菲律宾帘蛤的穴居深度,随其个体大小、底质组成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个体小的、底质较软的或水温较高的季节,穴居较浅;而个体大的、底质较硬的或在寒冷的冬季,则潜入较深。但总的说来,穴居深度一般多在3~15厘米左右。

标本制作:假如是活的贝壳,先将其肉体挖出,然后洗干净晒干,若挖不出就先过一段时间等肉体腐烂再处理。假如是死的贝壳,就直接将其冲洗干净晾干即可。

3、沙蚕

分类 :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沙蚕目沙蚕科

形态特征:长2.5∼90公分,一般褐色、鲜红或鲜绿。头部有锐利可伸缩的腭。身体第1节有两根短触手和4个眼,第2节有4对触手状须。体节数可超过200,除前2节外,各有一对疣足,用于移动。用鳃呼吸。在潮间带极为习见,亦见于深海,在岩岸石块下、石缝中、海藻丛间,以及珊瑚礁或软底质中均占优势。

生活环境:沙蚕在潮间带极为习见,亦见于深海,在岩岸石块下、石缝中、海藻丛间。沙蚕科的多数种在生殖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称异沙蚕体,由于环境(温度、月光等)的影响,性成熟的雌、雄沙蚕个体先后离开栖息地,起浮于海面排精放卵。多个雄性个体围绕雌性个体旋转运动,这种生殖现象称为婚舞。婚舞后,雌雄个体大多下沉于海底死去。

采集方法:采集时白天用铁锹挖掘,夜间用灯光捕诱或用捞网捕获.磷沙蚕:栖居在U型管种,退潮后在沙滩表面寻找露出沙面1-20cm高,白色的革制管口,管端内外面光滑直径3-5mm,找到一管口后,在周围寻找另一管口,与前者相似。用口向一管内吹气,见另一端有水流出,说明里有磷沙蚕。采集前在两管之间划一直线,如直线较长,挖掘也越深,反之较浅,虫体也较小。挖掘前应做好准备,首先把两管口处挖出约15cm长,两人用手把管全部托出。挖掘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拿管子两端时不能用力,否则管子易断;二是挖掘时不能伤害革制管,挖出的泥沙最好在围成一堤状,防止水流入穴内。

巢沙蚕:用铁锹从管口的一侧迅速挖掘即可将其挖出,注意看到管口后,要轻轻走近,迅速挖掘。

标本制作:用搪瓷盘培养,将新鲜海水放入搪瓷盘中,再放入环节动物。待其完全伸展时,在海水表面离虫体稍远处,加入薄荷脑,麻醉3-5小时,待虫体完全被麻醉后,倒出海水和薄荷脑。然后倒入7%的福尔马林将虫体杀死,待过半小时后,虫体仍很柔软,再加大福尔马林浓度至20%,并整形再经6-8小时后,将动物移入5-7%的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贴好标签以保存。

经济意义:沙蚕的成虫和幼虫均为经济鱼类和虾类的饵料。沙蚕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实验材料,大学动物教学每年需要大量的沙蚕作为了解高等无脊椎动物体制和结构的代表;沙蚕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都是生理学、发育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课题。因此,沙蚕科动物是极重要的海洋和咸淡水生物。

九、实习心得:

在海滨实习的过程中,我在各种不同的海滨环境中认识了形形色色的动物种类,并掌握了其主要形态特征、生态特征和分类地位,巩固和丰富了我所学到的课堂内容,加深理解了我所学的动物学知识。这次实习既有趣又好玩,使我充分的理解了课本里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篇6

题目:普通动物学黄山野外实习

专业班级:生物科学专业(2班)

姓名:杨杰学号:20101501170指导教师:查岭生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组

2012年6月2日

野外实习是普通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应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的野外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具有很深刻的目的性和实践意义。

1、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能够把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还能够使我们对已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可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对于动物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主要是昆虫),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学会和熟悉运用诸如图片比照、动物分类 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3、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干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荣誉精神。

二、实习基本情况简介

1、实习时间:2012年05月26日——2012年05月29日

2、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汤口镇寨西浮溪村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温和多雨,四季分明。本次的实习地点是黄山的最南端——汤口,该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教学和科研价值,是我们进行野外实习、学以致用的理想之地。

3、实习人员:2010级生物科学班全体学生

4、指导教师:耿学侠、查岭生、李学明、丁建华

三、实习要求与任务

1、认识100种以上的动物种类(主要是昆虫),并至少能分类到目。

2、学会并掌握描述动物的分类特征。

3、学会利用检索表检索和鉴定动物的类别

4、学会制作昆虫标本和动物录制标本的基本方法。

四、实习内容

我们实习的内容主要为无脊椎动物(昆虫)的野外观察、采集、分类鉴定、标本制作与保存等。

无脊椎动物——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昆虫采集工具

捕网、毒瓶(装有乙醚或酒精,用于迅速毒杀昆虫)、三角纸包等

2、昆虫采集方法

本次实习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网捕法和灯光诱捕法,介绍如下:

(1)网捕法:分为飞网采集法和扫网采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飞网法主要对象为鳞翅目(蝶类)、蜻蜓目、双翅目(蝇类)、和膜翅目(蜂类),扫网法主要对象为竹节虫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脉翅目以及陆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类群等。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于膜翅目昆虫,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对于鳞翅目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包中。

(2)灯光诱捕法:利用某些昆虫趋光性的特点,夜间在驻地附近靠近河流的地方,树起一方白幕布,幕上前方拉上一盏电灯。昆虫会趋光而至,多数停在布幕上,或跌落布幕下,集中采集,用镊子夹入毒瓶或纸包或浸入酒精中,以备制作标本。主要对象为蜉蝣目、广翅目、鳞翅目(蛾类)、襀翅目。

其它的辅助方法有振落法,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搜索法,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毒杀法,主要是用酒精和乙醚致死昆虫。

3、昆虫的分类鉴定

(1)参考:指导教师的讲解、徐亚君和唐鑫生《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2)方法: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利用分类检索表和形态对比进行鉴定

4、昆虫标本制作

(1)制作工具

①泡沫板式展翅板:主要用于鳞翅目昆虫的展翅。

②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③镊子:用于夹镊昆虫。

④标本盒(内放泡沫):用于存放标本。

(2)制作方法:展翅法、针插法等

(3)制作过程

一个昆虫标本制作的全过程应包括清理、整姿、固定、标签、保存等几个步骤。①清理与插针:标本必须清理,在采集昆虫时,虫体上常粘附污屑,要把污屑清理掉。昆虫标本都要用昆虫针针插固定,针插的方法依昆虫的大小、结构、种类特点的不同而定。插针部位一般是从前胸近后缘正中略偏右一点向下插针,正好通过第二对足的基节为准。针插高度采用三级台规范。标本的留针高度要一致,使展示美观。

②整形与固定:标本插针后就进行整形与固定,包括整姿、展翅、双重针插和粘贴针插。对蝗虫,甲虫等标本的触角、步足等须一一整形。对蛾蝶、蜻蜓、大蜂等都要用展翅板进行展翅,使之模拟飞翔状态。对小型蛾子等为使其美观,也可用双重针插法。有些小昆虫如瓢虫等,可直接把标本粘贴在三角形卡片尖上,纸尖上蘸少许万能胶或一般胶水。粘在虫体前足与中足之间,在用三号针从小三角片的底边附近插入,使它达到一般标本的高度。

③标签和保存:每一个标本都必须附有标签,以此说明标本的中名、学名、采集日期、地点和采集人姓名。在野外实习中,要将完整无损的标本分目上盒,在实习结束前,各组展示标本,进行考核。实习结束后,选取制作精美且符合科学要求的标本放入专门的标本盒,带回学校标本库。

具体的标本制作过程以蝴蝶为例: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本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可把它放好以晾干或烘干

五、实习结果

这次实习我们共捕捉了105只昆虫,通过鉴定之后将它们分为15个目。各目主要特征分别介绍如下:

1、直翅目:21只,该目是野外实习昆虫第一大目。该目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大。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后足为跳跃足。渐变态。

2、鞘翅目:17只,该目是昆虫纲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目。该目触角多样,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质化,在背中线处相遇,后翅膜质。无尾须。完全变态。

3、半翅目:15只。该目触角丝状或刚毛状,1—5节。刺吸式口器。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透明,或两对翅均为膜质,也有两对翅近于革质者。无尾须,渐变态。

4、革翅目:6只。该目体长略扁。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翅革质,很短,不能遮盖腹部。后翅半圆形,折叠于前翅下。尾须革质,铗状。渐变态。

5、螳螂目:1只。该目头部三角形。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足为捕捉足。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尾须短,渐变态。

6、双翅目:7只。该目触角丝状或短而具芒。口器刺吸式、舐吸式。前翅膜质,后翅退化为平衡棒。无尾须,完全变态。

7、膜翅目:7只。该目触角丝状或膝状。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两对膜质翅,前大后小,或无翅。无尾须,完全变态。

8、广翅目:1只。该目触角长,丝状,或为栉齿状。咀嚼式口器。前胸方形。两对膜质翅,后翅基部宽大。静息时翅呈屋脊状置于背面。无尾须,完全变态。

9、蜚蠊目:3只。该目体背腹扁平。前胸背板宽大,盖住头部。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腹末一对尾须,渐变态。

10、蜉蝣目:4只。该目体柔弱,触角刚毛状。成虫口器退化。翅1—2对。尾端有一对尾须和一个中尾丝。发育为半变态。

11、蜻蜓目:3只。该目体细长。触角刚毛状。咀嚼式口器。两对相似的膜质翅,静息时平放或斜向竖立于背。半变态。

12、毛翅目:2只。该目外形似蛾,身体和翅面有短毛。触角丝状,很长。咀嚼式口器。两对膜质翅,静息时翅呈屋脊状置于背面。无尾须,完全变态。

13、襀翅目:3只。该目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两对膜质翅,前翅狭于后翅。腹末有一对长尾须,半变态。

14、同翅目:2只。该目体型变异较大,刺吸式口器,吻3节。前翅质地一致,较后翅略硬,静止时置于背面呈屋脊状。

15、鳞翅目:3只。该目触角棒状、丝状或双栉状。虹吸式口器或口器退化。两对膜质翅,身体和翅面覆盖鳞片。无尾须,完全变态。

六、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动物学的野外实习时间虽然很短,却收获颇丰。一方面,我们领略了黄山的韵味与美丽,另一方面我们也真正的见到了许多不曾见到的动物。这次实习,不仅巩固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而且我们将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了实践之中,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或没有明白的问题,也培养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的态度、对生活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很好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虽然实习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知识令我们难以忘怀,实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 篇7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准备工作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该专业的课程中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1]。野外实习作为直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植物器官形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药用植物分类能力以及丰富学生的认知范围均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通过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因而野外实习成为药用植物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实习效果,实习前应做好准备工作,以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3]。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员准备

实习队伍由教工和学生组成,教工人员、班委成员及实习小组组长分别履行相应职责。

1.1 教工队伍

教工队伍由领队教师1名、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1名组成。此外,在实习地点及其附近缺少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备随队医生1名。

领队教师做好经费的预算和落实,负责对实习进行总体安排,同时履行指导教师职责。指导教师人数根据实习班的学生分组数确定,每个实习小组配备指导教师1名,负责指导小组学生采集、制作及鉴定植物标本,并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考核任务。辅导员老师学生管理经验丰富,对实习班级情况熟悉,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随队医生负责实习期间师生的医疗工作。

1.2 实习学生

对参加实习的班级进行学生分组,一般每15~18名学生分为1组,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状况并结合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同时还应注意将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分配到各组,以发挥他们的组织和带头作用。由每组学生分别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组长和副组长应由男、女生分别担任,以方便组织和管理本组学生。组长和副组长的主要职责有领(借)取、发放、保存、归还实习期间所需采集工具和工具书等物资;负责对组内学生进行分工,以便有效地完成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等实习工作;及时向本组成员传达有关通知,及时向老师汇报组内成员有关情况,如失散、生病等;清点人数,以保证集合、出发及采集标本过程中组员的安全等。班委负责班级分组并对整个班级履行上述有关责任。

2 物资准备

物资准备主要包括实习工具准备、生活物质准备及健康保健用品准备3个方面。

2.1 实习工具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保证实习顺利、有效地进行,所有参与实习的人员应分别根据各自任务,认真做好实习工具的准备工作。

2.1.1 教工队伍

领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应共同准备好如下工具:(1)植物检索工具,如《河南植物志》1~2套、镊子、手持放大镜等;(2)展示采集标本供学生学习时,需准备记号笔和稿纸等;(3)实习考核用品,如植物种类识别考试用纸以及编制植物名录统一用纸等;(4)数码相机。

2.1.2 实习学生

各实习小组准备的实习工具主要包括采集工具和相关工具书。(1)领取的采集工具主要有标本夹、绳子、吸水草纸、采集箱和编织袋、枝剪、小镐、标本号牌、手持放大镜、大小纸袋(供采集种子用)、野外记录本等,以备采集、压制、观察标本及记录之用;此外,每位参加实习的学生还应准备铅笔、中性圆珠笔及橡皮等,如有数码相机,最好携带备用。(2)相关工具书可从图书馆借取,包括《河南植物志》、《中华本草》等各1套,用来检索、对照原植物并查阅其药用部位和功效;为方便复习某些植物学基本概念,各小组还应准备《药用植物学》教材1~2本。

药学植物学野外实习虽不使用精密仪器,但以上实习工具的缺少或损坏,都不利于实习的顺利进行,相关人员应仔细清点所备工具是否齐全。各实习小组在领取采集工具后,还应检查其能否正常使用,如标本夹的木条有无断裂、松动,枝剪是否锋利及错口、开合是否自如,绳子长度是否合适等。

2.2 生活物质准备

生活物质的准备包括需要统一解决的交通、食宿问题及实习人员的个人生活物质准备两个方面。

2.2.1 交通和食宿安排

确定具体实习日期后,应事先安排好交通和食宿。(1)交通安排:交通安排主要是实习用车的安排。应明确车辆到达学校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前往实习地点的具体出发时间。如遇雨水较多的天气,还应提前咨询前往实习基地的交通情况,如有无路面塌方、山体滑坡等,以便选择合适路线,顺利到达实习基地。实习结束时,还应提前联系返校车辆。(2)食宿安排:联系教学实习基地并告知参加实习的教工、学生人数以及各自男女比例等,以便基地能做好食宿准备,实习人员到达后能及时入住和用餐。此外,还应了解实习学生中有无少数民族学生及其人数,妥善解决其用餐问题。2.2.2个人生活物质准备个人生活用品主要包括衣物、餐具及水壶(统一从学校领取军用水壶)、洗漱及清洁用品、雨具、手电筒等。此外,在从学校前往实习基地的途中及返程途中,根据路程长短和自身需要准备食物和饮用水。所备衣物应适于野外活动(为避免植物划伤及蚊虫叮咬等,服装为长袖上衣和长裤),并备换洗衣物;由于我校实习基地在山区,夜间和阴雨天气有较大降温,因而可根据当时气温条件和自身身体状况,准备合适的保暖衣服;准备拖鞋一双,以备洗澡之用。

2.3 健康保健用品准备

该类用品主要包括感冒用药(如伤风胶囊)、肠胃疾病用药(如诺氟沙星胶囊)、扭伤及划伤等损伤用药(如红花油、创可贴等)、防蚊虫叮咬用品(如花露水、风油精等)及温度计等。此外,个人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准备所需的药品,如晕车者应准备晕车药等。

3 野外实习动员大会

为使学生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有正确、全面的认识,野外实习前由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的实习动员工作[4,5]。动员大会上应使学生明确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3.1 实习基本安排

实习起止时间、实习地点及其自然和社会概况、实习期间的食宿安排、出行方式及具体时间。

3.2 端正野外实习认识和态度

首先,明确实习目的及意义、内容、方法、实习应达到的要求及考核的方式,充分重视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并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准备。其次,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克服野外食宿条件差和野外活动强度大等困难。再次,发扬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精神。

3.3 学生分组安排及实习物资准备

学生的分组要求及班委、组长(副组长)应履行的职责。实习物资包括需要准备的实习工具、生活物质及健康保健用品等物资。

3.4 遵守实习纪律,维护学校和个人良好形象

由于野外实习的特殊性,在纪律性方面,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增强时间观念,及时集合和出发;前往实习基地和返校时,按照安排乘车,有组织、有秩序地装卸行李;实习期间,尊重当地群众和风俗,避免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增强集体观念,不得擅自离队和单独行动;爱护住所室内物品,安全用电;爱惜粮食,避免浪费;按时作息,保持精力旺盛。

3.5 增强安全意识[5,6]

实习人员野外期间除认真对待实习外,更应注意人身安全。采集标本时,应穿长袖和长裤,上衣应颜色鲜明;按照指导教师带领路线行走,不得擅自离队,不到危险地段采样;山林中行走,组员之间距离不可拉得太远,随时保持联系,以免走失;注意山间公路来往车辆,不在公路转弯处及滑坡处停留;在不熟悉山林中采集标本,应以木棍等探路,防备遇到蛇等动物及兽夹,并折断树枝或在树枝上挂草环做标记,以防迷路后能顺利返回;攀登陡峭山路,注意落石伤人;外出采集标本时,食物、饮用水及药品等宜各自携带;不可随意采食野生果实,以免中毒;阴天外出采样,应携带雨具,并选择容易行走的路线;雨天不外出采样;傍晚散步避免单独外出,不到距驻地较远的地方去,天黑前及时返回。

3.6 保护资源与环境[6]

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时,达到制作、识别标本的目的即可,不可滥采滥挖,破坏植被;采挖根部入药植物后,将土壤填回坑中并踩实,以保持水土;消除火灾隐患,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废弃食品袋等垃圾统一带回驻地处理,废弃的植物标本禁止丢弃在公路上。

总之,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野外实习的效果。因而,参与实习的师生应周密组织、明确责任,积极认真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野外实习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澍.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林美珍.直观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65-66.

[3]何先元,李开萍,王刚.《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技巧探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174-175.

[4]许亮,王冰.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特色[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55-156.

[5]詹若挺,潘超美,黄海波,等.《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组织和实施[J].药学教育,2002,18(3):45-46.

上一篇:PPT考点总结下一篇:经典励志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