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会计电算化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调研报告——会计电算化

调研报告——会计电算化 篇1

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范文

本文系一篇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范文,它能够从各个角度教你会计实习报告怎么写。

2008年3月,我结束了22年的学习生涯怀揣着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来到大连托利电子衡器有限公司。通过这1个月的工作,它使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上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一、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手工操作下,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的岗位分工和各种内部牵制制度,以及账、证、表的定期核对,来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实行电算化以后,虽然会计内部控制的原则仍然适用,但却使大部分传统的控制方法和措施失去了作用,增加了新的控制内容,提供了新的控制手段和技术,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方法和措施。

(一)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

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高速、稳定的特点,有很强的逻辑判断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使内部控制形式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

1.原手工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由于全部会计核算工作由计算机集中完成,凭证数据一次录入后即在会计软件的控制下迅速、多次、毫无差错地分别记入各种账薄,并据以编制报表,只要凭证和会计软件正确,其输出的会计信息也必然是正确的,这就使账簿之间的核对没有必要了。此外,编制科目汇总等试算平衡的检查也成为多余。

2.原手工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内了

如凭证的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的平衡检查;各核算与系统之间的数据核对;报表数据的勾稽关系检查等。

(二)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的变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部控制的新内容。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如编程、维护人员与计算机操作人员内部控制、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操作管理等。

1.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部门内部单纯的会计核算岗位被撤销,增加了计算机操作、数据录入、凭证复核、会计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系统管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制和调试等新的工作岗位,财务管理岗位比手工条件下划分的更细、投入的人员更多、管理的更加深入。为此在电算化下必须针对新的组织机构和岗位分工重建其内部控制制度。

2.会计电算化数据的主要储存形式转变为机内文件,这使得计算机机内文件的安全保护、备份和恢复、禁止非法操作等成为会计内部控制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3.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防止计算机舞弊和计算机病毒破坏,成为会计内部控制一个新的、至关重要的事。

(三)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将放在原始数据输入、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控制几个方面。

(四)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技术发生了变化

计算机的应用给我们提供了先进的控制手段和技术,使会计内部控制的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可以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严格的、一丝不苟的控制,如数据正确性校验,口令及操作权限控制、操作过程自动记录等。其原则是,凡是能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就一定编制成计算机控制程序,因为计算机控制比人工控制更严格、更可靠,应尽量减少人工的控制量。

二、会计电算化具体工作

当然,学习好会计工作不仅要学好书本里的各种会计知识,而且也要认真积极的参与各种会计实习的机会,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务实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为此,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我专门到一家已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此次实习的具体内容为:

(一)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调研报告——会计电算化 篇2

课程设置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和各科的教学时数, 由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历史较短, 部分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难以跟上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办学历史不久, 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 培养能够胜任会计核算工作要求的会计技术人才。通过对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展开有关课程设置情况的问卷调查, 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顺利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调研对象主要为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11级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12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和13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 采用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

三、调研情况结果分析

(一)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 对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11级会计电算化专业部分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40份。

从回收的调查问卷结果统计看, 已就业的有130人, 占所调查毕业生的92.86%, 未就业的有10人, 占比7.14%。毕业生就业岗位中从事会计工作的有105人, 占就业的75%, 其中出纳岗位占33.33%, 会计核算岗位占76.19%;从事与会计专业无关岗位的占25%, 主要从事文秘、销售、采购员等岗位;毕业生的工作单位性质主要以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 工作所在地主要集中在惠州、深圳、东莞、广州四个城市。

有53.57%的毕业生认为目前最欠缺的是工作经验或职业资格证书;有21.43%毕业生认为最欠缺的是专业知识和能力;有17.86%毕业生认为最欠缺的是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于认为最有用的实践技能, 有46%的毕业生选择计算机、英语及写作能力, 有28%的毕业生选择会计电算化技能, 有20%的毕业生选择财务管理技能, 还有6%的毕业生选择审计技能。

由以上毕业生就业情况问卷分析可知, 我校会计电算化毕业生主要在中小型企业和会计服务机构中从事会计核算、出纳、办税员等岗位, 这与我院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符合。

(二)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校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2015年1月至3月, 对我院12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和13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回收问卷264份。根据问卷调研内容分析如下:

1. 学生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的分析

对所学专业课程的满意度方面, 有20%的同学选择比较满意, 68%的同学选择一般;仅有1%的同学选择非常满意;对于课程学习中最不满意地方, 有45%的同学选择实训实验条件, 有25%的同学选择教师队伍, 有18%的同学选择教材, 有12%的同学选择课程考核方式;对于使用的专业课程教材, 有84.29%的同学认为教材偏重理论实务操作性不强, 有15.71%的学生认为教材整体质量不高, 只有1%的学生认为教材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务操作;学生认为对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帮助大的课程主要有《税法》、《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学生认为对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帮助不大的课程主要有《经济应用数学》和《财政与金融》。

2. 对学生会计考证情况的分析

学生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比例为87%, 已通过会计从业考试的比例为32%;在会计从业考试三个科目中, 学生反映最难通过的科目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其次是《会计基础》;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每周2个学时的安排是否合理, 有75%的同学选择不合理, 有25%的同学选择非常不合理。

3. 对学生参加会计技能大赛情况的分析

对于是否听说过会计专业技能大赛, 有60%的同学选择听说过, 有40%的同学选择未听说过;对于参加技能大赛对所学专业课及技能是否有帮助, 有64%的同学认为有很大的帮助, 32%的同学认为帮助一般;仅有4%的同学认为帮助很小;对于如果有机会你是否愿意参加会计技能大赛, 有35%的同学愿意参加, 25%的同学不愿意参加, 还有40%的同学选择听从学校和老师的分配安排。

综合以上调研情况, 说明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对会计岗位技能训练还比较薄弱, 课程设置结构和教学安排不太合理, 课程教学内容还未实现“课证融通”, 学生对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不高。

四、调研对改革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一) 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及时间安排

课程设置第一学年应注重开设会计从业资格证方面的课程,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适当增加《会计电算化》课程学时, 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第二学年应强化《财务会计》、《纳税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训练;第三学年应开设专业方向的选修课, 如增开《营改增税务专题》、《财务软件应用》等课程。

(二) 落实“课证赛融通”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应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紧密结合, 同时把会计技能竞赛项目融入到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实训项目中, 采用项目教学法, 以工作任务驱动增强学生岗位胜任能力。

(三)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专业课程的试题考核方式, 考试内容要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如对专业课程的考试, 将选择判断题改为灵活的案例分析题, 采用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几种形式的上机考试。对《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实行以证、赛代考 (免考) , 提高学生会计考证的通过率和参加会计技能大赛的积极性。

(四) 校企合作开发会计类仿真实训教材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很少结合会计工作过程进行编写, 教材内容跟不上现实的步伐, 比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会计业务处理很少有教材涉及。学校应与企业紧密合作, 结合会计业务领域的新变化,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仿真实训教材。

(五) 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会计实践活动

将会计实践教学时间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鼓励和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 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 探索开展公共实践、岗位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每学期开设《创业教育》、《摄影艺术欣赏》等人文素质选修课, 开设会计精英班, 让优秀的学生参与到企业进行代理记账、纳税申报、财务策划等活动,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 在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时, 应以会计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设置专业课程, 根据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以会计职业技能大赛优化课程教学效果, 实现“岗课证赛”深度融合。

摘要: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会计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改革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通过对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开展有关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 了解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及时间安排;落实“双证融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校企合作开发会计类仿真实训教材, 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会计实践活动。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曹扬, 穆成军.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特征、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35) .

[2]刘洪海.课证赛融合机制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33) .

调研报告——会计电算化 篇3

关键词: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会计电算化;国培方案

中图分类号:G7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托各类型、各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训基地设计培训方案时,主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本文依据《专业标准》,调研国家级培训基地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力求了解培训方案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优化设计培训方案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于2012年才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其中有10个基地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项目。根据公开披露的国培方案及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调查研究以8个国家级培训基地的13份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为研究对象,培训方案时间跨度从2012年至2014年。研究将培训基地分为财经类学校、师范类学校和工科类学校等三类别。调研内容包括培训方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训内容分析依据《专业标准》,调研13份培训方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内涵缺提炼

《项目管理办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只有3个国培基地在培训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训模式,如某财经类学校采用“课室—校园内企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某师范类学校探索“分段培训,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某工科类学校提出“理论互动教学、实训项目驱动、实践‘师傅+学习小组”的培训模式。其他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块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点,但未能提炼基地培训模式特点。

目前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学术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改革培训模式。同济大学培训基地创造以“理实一体、双师导向、三元协同”的培训模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探索出“上岗+学习+上岗”、“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容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提炼基地培训模式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和促进基地内涵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培训内容: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表1统计数据显示,三类培训基地课程设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比例偏低。

依据《专业标准》的3个基本内容的15个领域,统计国培方案的具体课程设计。

(一)“专业理论与师德”内容:“职业理解和个人修养”课程有余,缺少“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课程

“专业理论与师德”维度对教师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以及对待自己。体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表2统计数据说明,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较多关注“职业理解和认识”和“个人修养与行为”。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和“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的课程设计较少,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相关课程比例仅有1.03%。

“职业理解与认识”维度要求教师贯彻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规,理解职业教育工作意义和根本任务,认同中职教师的专业性以及注重团队合作交流4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性及职业化”等。

“个人修养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坚持身体力行,善于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及举止文明礼貌等5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中国传统价值追求”“道德经与师德修养”“中职教师情绪及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等。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等3个细化条目。唯有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问题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教育策略”“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等。如某培训学校开设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课程。

(二)“专业知识”内容:“职业背景和课程教学知识”课程丰富,缺乏“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专业标准》从广义角度界定教师专业知识,体现了“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培训学校的课程设计普遍关注“职业背景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而“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的课程比例较低。

“职业背景知识”维度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了解所教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掌握所教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如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析及无纸化考证演练”课程。大部分培训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背景课程,如“会计准则最新变化”“新税制改革”“财务会计”等。

“课程教学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掌握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形成的特点,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统计数据显示,基地培训课程较多侧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学习、实训操作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会计电算化理论专题”“‘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演练(财务链和供应链)”“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训练”“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课程。

“教育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等四个细化条目。唯有了解教学对象,才能真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某工科类学校开设“教学中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

“通识知识”维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师范类学校开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欣赏”“重庆重点产业信息化发展动态”课程。财经类学校开设的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三)“专业能力”内容:“教学实施和科学研究”课程充足,“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和沟通合作”课程匮乏

《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的能力,体现“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表4统计数据说明,国培课程设计较多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对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课程设计偏少。

“教学设计”维度要求教师能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师范类学校开设“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职教学计划”等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及项目教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等课程。

“教学实施”维度要求教师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学习兴趣,能运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能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财经类学校开设“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说课技巧与训练”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示范课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的应用”等课程。

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现象,《专业标准》提出“实训实习组织”维度,明确教师须掌握组织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方法,具有和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关法律规章,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会计实训课教学法研讨”。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维度要求教师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教育教学评价”维度要求教师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开展自我评价,及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探索”。

“沟通与合作”维度要求教师能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企业、社区合作互助等。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的“中职教师心性完善与高品质沟通”课程。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维度要求教师能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探索研究;能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如财经类学校开设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专业教师能力建设问题探讨”等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职教教改探讨”和“中职教师科研若干问题”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讨”等课程。

五、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创设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共享成果的开放式学习形式。表5数据说明基地的培训方案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适应职教师资培训需求。2014年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13份培训方案的培训形式局限于集中培训,几乎没有提及远程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六、结语

《专业标准》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调研已实施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国培方案发现,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主流,但缺少模式内涵提炼;培训内容侧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但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培训基地需认真研读《专业标准》,以《专业标准》为依据,以基地的培训经验为基础,以培训者培训需求为导向,优化设计培训方案,加大职教师资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培训形式。

参考文献

[1]黄萍,孟庆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与职教教师培养培训[J].职教论坛,2014(2).

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 篇4

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

学院(系)专业名称 使用班级 实习地点 起止时间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 1101班

钟海楼05007室

2011年 10月 至 2011年11月

姓名:

班级:学号:

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

学院(系)

学生姓名

实验要求:

1、学习系统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方法,理解系统管理在用友ERP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掌握设置用户、建立账套和设置用户权限的方法,熟悉账套引入和输出的方法。

2、掌握在应用平台中设置系统启用和建立各项基础档案的方法。

3、学习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熟悉出纳管理的内容和处理方法,熟悉期末业务处理的内容和方法。

4、掌握报表格式设计和公式设置的方法以及报表数据的计算方法。

5、学习薪资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

6、学习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

7、学习应收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 经济管理学院 邓淑珍 专业 会计学 班级 1101班 学号 201011532108 实验地点 钟海楼05007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要求大家掌握会计电算化各模块的基本操作和方法,能够。电算化实验也是《基础会计》理论课程的综合运用。同时,实验中还要注意培养认真严谨、独立思考的职业作风。实习时间:2011年9月——2011年11月

实习地点:钟海楼05007 室

实习内容: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总账系统初始化;总账日常业务处理及期末处理;薪资系统初始化、日常处理及期末处理;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及期末处理;应收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及期末处理 ;

实习体会:

在学习会计电算化之前,大一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时候考试时也接触过会计电算化。感觉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这门课,显然很不一样。

当时在没有接触电算化这节课之前,自己自学看书虽能记住其主要的点,上机操作也能勉强过关,咋看起来没什么大的问题。的确,很多人都认为会计电算化很简单,看过几遍就会了。我也不否认这些,但是我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深入了解,自己所看的所了解到仅仅也只是皮毛而已,每一个步骤背后所代表的含义都不清楚。而老实说,现在考证的基本上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认真去了解过每一步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以及理论依据。

虽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仍有些不甚了解,但终究比之前所了解的深入一点,有些亦能知道为什么,以什么为根据,这样做有什么不对的。虽然也是照本宣科,但进入脑子里的东西明显比自己为了应付考证而看的东西多得多,有些甚至不用看书本就能把那些步骤完整无误的做完。在上会计电算化这课,理论知识学习的比较多,以理论结合实践,先学习理论再上机操作,使得记忆更为深刻。但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尤显不足。

有些内容,一关上书本就不知道下一步如何操作,连所要前往的系统中的哪个方面都不清楚,更遑论做下一步了。

在我看来,要想克服这样的困难,还是要多多看书,多多专研,将每一步背后的深意都了解通透,不要弄得成了半调子,不上不下的,该清楚的地方模糊。比较实际的是重新捡起会计基础那本书,将里面的知识再复习几遍,再次牢牢掌握,重新学好学扎实理论知识。此次重新学习,则要摒弃以前只记考试要记的东西,把不懂的知识点要弄懂弄透,要带着我想学的态度和热情去学习。然后,才回到电算化上,将电算化的理论看几遍弄清楚,不懂的地方则要找资料或问老师同学解答,直到自己弄懂了。尤其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更要好好利用。再者,则要主动找些相关的资料来阅读学习,联系自己学习的内容。只说不练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理论则需实践来证明。所以,除了看理论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实实在在的上机操作,多练多思考才能摸出道路。上机操作机会在课堂上少,但可以在自带的电脑上安装用友软件,尽管占的空间比较大,但实践仍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东西,不实际操作一下,理论仍是理论,你仍然不知道应该怎样弄。况且,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会计电算化较手工会计来说又是一大进步,它的运算速度和计算精度又是手工会计所不能媲美的。在手工会计下,每一个程序都要按部就班来做,做完一个步骤才能做另外一个步骤。而且,处理工作量超大,尤其是对账试算平衡和编制报表。试算平衡和编制报表都要把账簿里的所有数据整理出来,公司业务少的公司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是,对于那些业务较多的公司来说,这些就是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情。就算把所有科目汇总起来制成科目汇总表简化处理,但是相对电算化而言工作量还是非常巨大。尤其当试算不平衡时,手工下要一个数据一个数据来核对,这是非常耗精力和时间的。但是在电算化下,这些就显得微不足道。只要你的处理过程,凭证输入,格式设置等正确,那么试算平衡和编制报表也就那么一瞬间的事,只需你轻轻地敲一下电脑的键盘就出来了,再也不是手工下那令人生畏的复杂处理。

而且,在手工会计下,就算分工合作处理繁杂的会计业务,那凭证传递中间所耗费的时间也是比较多的。况且分工合作也是要在前面一个步骤完成后,在传递给后一位会计工作者处理下一个步骤,如此一来其效率也是有限。而且,在传递的过程中谁也无法保证会不会有什么闪失,将所传递的东西给弄不见了,这就是比较麻烦的是了。但是,在电算化下,分工合作所显示出来的效率就非常高了。只要会计电算化主管将系统初始

化,将一切的规则程序设置好,接下来就可以每个人可以同一时间负责自己的模块,将自己的工作完成。而且,凭证传递也是在电脑操作下进行的,避免了手工会计下传递的失误和丢失。就算要有改变什么的,也只是电脑上敲一敲,并不像手工下耗费那么多精力和时间。

但是,有了电算化并不意味着手工会计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很多电算化工作也是与手工操作有联系的。比如错账更正,在手工下有红字更正法等方法处理。同样,在电算化中也是这样处理错账的。这并不会因为是电算化操作就完全改变其更正方法,只不过电算化下比较迅速和简单而已,其基本的操作原理是一致的。

在学习了电算化这门课程后,使我对会计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能够不断的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绩指导教师

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 篇5

一.实验内容

系统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设置操作员、建立帐套、设置操作员权限等基本内容。

二.实验目的1.充分理解用友企业级财务软件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的原理,掌握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的技能;

2.掌握系统管理中设置操作员、建立帐套和设置操作员权限的方法。

三.实验过程

(一)用户(操作员)管理

权限→用户→用户管理→增加→增加用户→输入相关信息增加账套主管,会计及出纳

(二)建立账套

单击“系统管理”→账套→建立→输入账套必要信息→

(三)设置操作员权限

权限→权限→选中左半部分中的“操作员ID”→修改→选中

1.会计的权限2.出纳的权限

(四)账套的输出和引入

系统管理→账套→输出(引入)→确定

四.实验结论

系统管理的实验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在实际操作时,应该看清要求,准确设置权限,建立帐套。

实验二实验名称:基础设置

一.实验内容

基础设置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设置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客户分类、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等内容。

二.实验目的1.系统学习基础的凭证信息的内容和设置方法,了解企业门户的内容和企业门户与各个子系统的关系;

3.掌握建立各种分类档案的作用和方法。

三.实验过程

1.机构设置

(1)部门档案:目录→部门档案→录入所有信息→保存

(2)职员档案:目录→职员档案→增加→输入所有信息→保存

2.往来单位

(1)客户分类:目录→客户分类→增加→录入所有客户信息→保存

(2)客户档案:目录→客户档案→增加→录入所有档案信息→保存

(3)地区分类:目录→地区分类→增加→录入信息→保存

3.存货设置

(1)存货分类:目录→存货分类→输入所有信息→保存

(2)计量单位:目录→计量单位→分组→录入分组信息→保存→单

位→录入计量单位信息→保存

(3)存货档案:目录→存货档案→增加→录入所有存货信息→保存

四.实验结论

在进行客户分类的的相关信息录入时,类别编码按照书本的资料一定要正确输入。

实验三项目名称:总账管理系统一.实验内容

总账管理系统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定义转账分类;生成机制凭证并审核、记账;对账;结账等。

二.实验目的系统学习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和期末业务处理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实验过程

一. 总账初始化

1.会计科目:设置→基础档案→会计科目→按新会计制度增加、修改和删除会计科目→确定

2.指定科目

(1)设置→基础档案→财务→会计科目→编辑→指定科目→现金总账科目

(2)设置→基础档案→财务→会计科目→编辑→指定科目→银行存款总账科目

3.项目设置

(1)设置基础档案项目目录项目大类名称

增加“方向”,类型“文本”,长度“4”

(2)项目分类定义→分别增加自营工程和出包工程及其分类

(3)核算科目→待选科目→全部添加到已选科目→确定

(4)项目目录→维护→录入“一号设备安装”

(4)项目结构

单击“项目结构”→修改→对栏目进行修改

4.录入余额:业务→财务会计→总账→设置→期初余额

(1)录入

A.各明细账余额

设置→期初余额→在明细科目期初余额栏录入数据

B.录入往来账期初余额

双击余额栏为黄色的各账户余额栏→增加→录入相关的信息→退出

(2)试算及对账

A.期初余额试算:试算→确定

B.期初余额对账:对账→开始→退出

5.系统→设置→选项→凭证

二 凭证处理

1.凭证录入

(1)业务财务会计总账凭证填制凭证付款凭证

(2)业务财务会计总账凭证填制凭证收款凭证

(3)冲销记帐凭证

①(以主管身份进入)业务财务会计总账查询凭证

②(以会计身份进入)业务财务会计总账填制凭证制单冲销凭证

③(以主管身份进入)审核、记账

1. 以出纳身份对凭证签字,以主管身份对凭证审核并进行记账

三 出纳管理

1.银行对账(以出纳身份进入)

①银行对账期初录入:业务财务会计总账出纳银行对账银行对账期初录入

②银行对账单录入:业务财务会计总账出纳银行对账银行对账单

四 账簿管理

主管进入系统,“总账”→“帐表” →“科目表” →“余额表”、“总账”、“明细账

五 总账期末业务处理

1、转账定义

(1)“系统”→“期末” →“转账定义” →“自定义结转” →录入转账目录→“保存”

(2)“所得税结转设置”也采用自定义方式

2.转账生成(1)自定义转账生成:期末→转账生成→分别结转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所得税→确定(结转前先审核记账,结转后再审核记账,结转所得税后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2)期间损益转账:期末→转账生成→期间损益转账(审核记账两次)

3.对账:期末→对账

4.结账:期末→结账

四.实验结论

总账系统的实验较为复杂,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细心,特别是数额的录入以及凭证的处理。

实验四项目名称:UFO报表管理系统一、实验目的掌握使用UFO通用会计报表处理系统设计报表格式和步骤以及相关技能;掌握关键字的录入方法,熟悉表样增加操作;掌握报表取数的意义和方法,完成报表的时间操作应用;掌握报表取数公式和计算公式的编辑方法

二.实验内容

建立UFO报表,按照要求对报表进行修改,然后利用UFO报表来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三.实验过程

1.启动和退出UFO

(1)启动UFO:开始→程序→用友ERP-U8→财务会计→UFO表,启动UFO

(2)退出UFO:文件→退出;单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也可以退出UFO

2.定义报表格式

(1)定义报表名称:文件→新建→保存

(2)定义表尺寸:格式→表尺寸

(3)设置列宽和行高:格式→行高(列宽)

(4)区域画线:选定画线的区域→格式→区域画线→画线格式和样式→确认

(5)设置单元格属性:格式→单元属性

(6)输入标题和表样文字:选定区域→单元格→组合单元→录入表格标题→项目、行次、期初数和期末数

(7)设置关键字和偏移量:数据→关键字→设置→选择关键字;数据→关键字→偏移→输入偏移量

3.编辑报表公式:数据→编辑公式→计算公式→录入公式

4.关键字录入:(格式切换成数据)数据→关键字→录入→分别录入关键字→确认计算

四.实验结论

调研报告——会计电算化 篇6

摘 要:文章论述了目前我国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顺应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及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分析和展望中国会计改革问题与发展趋势,并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预测和探讨。

关键词:会计 电算化人才需求

前言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中的简称。我国会计电算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简单的单位自制软件,到有计划的商品化软件,逐步向网络化发展。目前,我国同国外相比,处于实施处理阶段向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并进一步朝管理型网络化发展,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前景比较广阔。

一、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八十年代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运用,会计电算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到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是我国第一批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成熟,之后会计信息系统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传统手工会计向计算机会计发展,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懂得将现代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会计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中来,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当然,会计电算化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特征,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会计知识的随意组合。会计电算化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知识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在会计电算化这种现代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将整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他们掌握的知识决不只是简单的应用,而是一种新工艺现代会计工作方式。

二、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企业的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 目前全国有一百万以上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在私立工业、企业、商业及公营事业、政府、学校中工作。其中有很多没有执照的会计管理人员,他们多数在企业、事业内部从事会计工作。但是也有很多人通过考试成为有执照的公共会计师。近年来会计行业的一个新变化是,会计人员不仅要懂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方式,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代企业的会计人员更要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即对掌握电脑技术的比较高级的会计人员的需求增加很大,而对以前只会记账的簿记员和低级会计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减少。原因是由于电脑日新月异的发展与会计专业软件的日益完善,使得初级的计账、会计工作更加简单易行。许多个人企业和小企业从此不再需要雇用簿记人员。这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开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金融体制的改革,各项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一方面现代财务制度的建立,使会计业务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财会电算化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迅猛无比,如电子结算、电子对账、电子商务的支付等。所以,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具有敬业精神;第二,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现代化技术;第三,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三、会计电算化的市场前景展望

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我国和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我国是真正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所有的这些主要体现在外国市场进一步的汇入和中国市场进一步的走出,就在这外入内出的时候,中华民族经济受到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其间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的民族会计市场也是如此。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

四、会计专业岗位群与人才需求分析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与人才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管理活动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的区别。相同之处在于会计与其他管理活动都需有专设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直接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外,其他各管理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理,计划、审计、证券、投资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因此,会计知识和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又是综合管理能力的组成部分。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

①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包括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综合及编制报表等具体核算岗位。下同)

③出纳及数据录入岗位

④审计部门主管及审计人员

⑤证券、投资部门管理人员

2、小型企业: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

4、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信贷或市场营销部门管理岗位

④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⑤计划及其他业务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单位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血历层次较高,一般应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及中小型合资、合营企业等)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商银行基层办事处、分理处、营业部、所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

上述会计岗位按其性质又可分为高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初级会计岗位群和会计相关岗位群。

1、高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业,地(市)级以上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地(市)以上政府机关及大中型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其它大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等。

2、中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银行及其它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会计核算、审计岗位及信贷、计划或营销部门的相关管理岗位等。

3、初级会计岗位群:各企事业、银行单位的出纳,微机录入等岗位,小型企业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岗位等。

4、会计相关岗位群:指不直接从事业会计工作,但需要具备会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相关管理岗位。如企业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理,计划、营销、投资、开发等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投资、资讯等部门业务岗位及其它各类经济组织需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的相关岗位。

上述四类会计岗位群,除去会计相关岗位群之外,高级会计岗位群需要人数较少,且对学历层次要求标准最高,一般应为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中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对学历要求标准不高,一般具备专科、中专或技校毕业程度即可;相对需要人数最多。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目标在横的方面应定位在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上,而在纵向上则应定位在初、中级会计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上,即面向中小型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能够胜任会计核算工作要求的会计技术人才。

五、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1.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或者说,现在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还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因为,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所以,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还不普及或者有困难而停止不前。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在企业推广困难的原因尽管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如财务会计。因此,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里应特别强调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财务会计电算化加管理会计电算化,而应该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的电算化,即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

2.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以机代账的单位将逐渐增加。自实施《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以来,随着软件评审工作和以机代账评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的单位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开展工作。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

就能在竞争中占有发言权,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我国软件开发公司推出了“网络财务”战略,为企业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数字神经系统”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无疑,“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所谓的“网络财务”是基于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一定意义上讲,会计电算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会计电算化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六、通过调研分析得出的结论

1、改变传统的单一会计会计核算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掌握会计核算方法财务软件及纳税申报核算的专业人才。

2、会计电算化专业应注重培养全面素质,培养专业人才的组织管理能力、研究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强调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3、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工作的提升的重大作用及合理避税对企业的影响,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平台,以适应现代化财务的建设与发展。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和发展,信息、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涌来,会计行业也发生了革新性变化,这种跨越式的改变,不仅是从电算化到信息化的迁移,也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和要求。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就是在会计工作中,将记账、算账与报账与电子计算机紧密结合,实现计算机替代人脑来完成对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预测,辅助决策过程。但会计电算化仅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从电算化到信息化的发展,反映了电算化的不足与缺陷。

1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发展历程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后,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和性能的进一步发展,微型计算机、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也迅速进入各个领域,统计会计方式的凭证、账册、报表也由此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正式与其结合,使得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实现计算机替代人脑来完成对大量复杂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1981 年8 月,在我国财政部、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长春一汽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学术讨论会,正式将“会计电算化”引入到我国的会计领域工作中。以后,会计电算化这一名称在我国财会行业得到公认,会计电算化行业也得以迅速发展。

2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工作,除了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外,还要求其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我国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行业的财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毕业于各类财经专科院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层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电算化所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在市场上良莠不齐,部分软件页面单一,设计程序漏洞百出,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来规正软件的开发过程,软件使用中也极易发生系统崩溃,信息处理错误等难以处理的问题,难以实现同一部门或是同行业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为行业的交流和发展带来不便,且数据安全性差,难以实现高保密性与软件安全之间的协调统一;会计电算化虽有30 年之久,但理论基础薄弱,还不能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在学生的教学和培养中,依靠既往经验难以实现行业的发展进步,需要在会计工作中不断推进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形成,以完善信息化进程。

3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的缺陷

会计信息化将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信息社会对企业发展中财务信息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全面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为企业的经营和经济的运行提供整合、分析、决策的参考和依据,是会计信息化的最终目的。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过程,会计信息化不仅面临着与会计电算化同样的问题,自身也有不足。

管理制度落后,使得信息化的会计行业不能按自己的需求进一步发展,管理制度修订的滞后性严重阻碍了信息化进程,使得会计信息化行业发展缓慢;同时,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的统一问题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二者的不兼容使得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公司内部运行机制步调不一致,信息难以共享,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不能确保会计信息有效安全的传递。因此,加快建立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4 如何实现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

要转变思想观念。做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意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提出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方案,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在硬件设施方面,首先要具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设备,其次要注重软件的开发和外购。特别是软件系统的选择和防护,要考虑如何规避风险,增强安全性。在软件建设方面,首先要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账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分析和利用、预测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来,实现角色转换。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不仅仅是财务管理方面知识,还要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再次,要实现会计信息与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加强与企业外部联系,建立相关数据库,为企业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5 结语

浅谈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人员素质 篇8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办公现代化已经进入了各个行业。会计工作也从繁琐的手工记账和珠算时代进入了电算化时代,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使得会计工作变得省时省力,数据处理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电算化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练财务工作,还要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并做到熟练操作,这样会计电算化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的显著特点是能够自动、高效、精确地进行数据处理,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相比,其准确性、高效性和便利性方面都有质的飞跃。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依靠计算机强大的信息记录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会计电算化已成为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核算工作数据量大,门类繁杂,时间性较强,对准确性要求很高。传统的手工记账和珠算时代,手工记账速度缓慢,效率低下,易出差错,数据汇总和报表形成都要经过大量而细致的工作才能完成,一个地方出错,就要查找修改好多地方,会计人员常常为此焦头烂额。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情况则大不相同,其高速度、高效率和高容量的特点,在数据的记录、汇总、查询和报表形成与分析等方面,表现出了与手工记账方式无法比拟的高效率和精确性;并且可以及时获取有关数据,大大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既提高了核算质量、又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手工会计时代,会计档案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以及报表等。记账、查账、制作报表、装订账册等等,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速度又慢效率又低。尤其到了年底,既要完成年终结账工作,又要配合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忙乱程度众所皆知。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将会计工作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查询速度快、数据关系计算自动化、处理账目快速可靠的特点是手工记账无法比拟的。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于促进会计核算手段的变革,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统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会计工作方法和观念的更新,促进会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提高对经济活动的监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会计工作中,职工信息出现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姓名和出生信息等,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疏忽常发生一些错误,给会计人员和职工本人都带来了一些麻烦。以姓名为例,像“李生宏”这个名字,写成“李生红”、“李生洪”的现象较为常见,致使在职工人事信息登记和财务信息登记时常发生混乱,会计人员和职工奔波于公安部门和人事部门进行修改。出生日期的错误在职工退休时也是如此,无疑会加大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影响到其他工作的进行。如果应用人事管理软件,并采用身份证读卡器来输入职工身份信息,建立健全人事管理档案,就会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不仅有利于财务工作,同样有利于人事管理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关键因素是软硬件设施和会计人员,良好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硬件环境已是十分成熟的产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勿庸质疑。软件环境是会计电算化的关键环节,财务软件是核心。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以下是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虽然接受过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培训学习,但对计算机的应用和维护知识还是知之甚少,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疏忽了对数据资料的及时备份,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所记账目便难以恢复,给工作造成极大的损失。有时虽然用U盘做了备份,但U盘的性能不是那么可靠,依然存在着隐患。采用优质的移动硬盘则会可靠得多。财务软件的安装方面,重要的财务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必须要安装在除C盘以外的其他分区才为可靠,以免所有资料丢失。计算机联网后病毒就会不断侵入,轻则使计算机速度变慢,重则使其系统瘫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行。其他移动存储设备也是传播病毒的途径,同样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于财务软件的深入学习同样重要,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人员只是简单地学习了财务软件的基本知识,操作时不够熟练,时不时还要请软件售后服务人员帮助,边摸索边应用,发挥不出电算化的高效率。

三、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会计电算化的根本保障

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要点 篇9

一、系统管理

一、实验目的:掌握畅捷通T3软件中有关系统管理的相关内容

二、实验内容:

1、建立核算单位账套

2、增加操作员

3、进行权限分配

4、备份和引入账套数据

实验

二、基础档案设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畅捷通T3软件中有关基础设置的相关内容

2、理解基础档案设置在整个系统中作用

3、理解基础档案设置的数据对日常业务处理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设置基础档案(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客户分类、供应商分类、地区分类、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开户银行、外币及汇率、结算方式)

实验

三、总账系统初始化设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畅捷通T3软件中总账系统初始化设置的相关内容

2、理解总账系统初始化设置的操作方法

3、掌握总账系统初始化设置的操作方法

实验四: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总账日常处理的相关内容

2、熟悉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的各种操作

3、掌握凭证管理、出纳管理和账簿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凭证管理: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凭证记账。

2、出纳管理:签字、对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3、账簿管理:总账、科目余额表、明细帐、辅助帐

实验

五、总账系统期末处理

一、实验目的1、掌握畅捷通T3软件中总账系统月末处理的相关内容。

2、熟悉总账系统月末处理业务的各种操作。

3、掌握银行对账、自动转账设置与生成、对账和月末结帐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银行对帐

2、自动转账

3、对帐

4、结帐

实验

六、报表管理

一、实验目的1、掌握报表编制的原理及流程

2、理解报表格式定义、公式定义的操作方法:掌握报表单元公式的用法

3、掌握报表数据处理、表页管理及图表功能的操作方法

4、掌握如何利用报表模块生成一张报表

二、实验内容

1、自定义一张报表

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二 篇10

实验二总账管理系统初始设置

1.实验内容:

⑴设置相关的业务参数

⑵设置会计科目

⑶设置凭证类别

⑷设置结算方式

⑸设置外币及汇率

⑹设置项目目录

⑺录入期初余额

2.实验步骤

⑴企业门户→业务→财务会计→总账→设置→选项→凭证选项→设置相关参数

账簿选项→设置相关参数

其他选项→设置相关参数

⑵企业门户→设置→基础档案→财务→会计科目→增加或修改

⑶企业门户→设置→基础档案→财务→凭证类别→设置凭证类别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修改限制类型、限制科目

⑷企业门户→设置→基础档案→收付结算→结算方式→增加相关结算方式 ⑸企业门户→设置→基础档案→财务→外币设置→修改相关数据→设置“美元”、汇率:“6.875”

⑹企业门户→设置→基础档案→财务→项目目录→增加项目大类“生产成本”→选择普通项目→项目级次:12→项目结构为默认值→选择核算科目→增加相关数据

⑺企业门户→业务→财务会计→总账→设置→期初余额→录入期初余额→完后试算平衡→对账

3.实验体会:

1.用友软件在设置会计科目时的五大辅助核算是指哪些方面?分别指出哪些会计科目会用到这些辅助核算?

答:⑴五大辅助核算是指:部门核算、个人核算、客户核算、供应商核算、项目核算

⑵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用项目核算

工资、福利费、加班费、折旧费、办公费用、管理费用、其他用部门核算 应收账款用到客户往来。

其他应收款用到个人往来。

2.软件中凭证类别设置分为哪几类?“收款、付款、转账”凭证通常设置的限制类型及限制科目是什么?

答:第一类、记账凭证。

第二类、收款、付款、转账凭证。

第三类、现金、银行、转账凭证。

第四类、现金收款、现金付款、银行付款、转账凭证。

收款凭证 限制类型 借方必有限制科目 10011002

付款凭证 限制类型 贷方必有限制科目 10011002

转账凭证 限制类型 凭证必无限制科目 1001100

23.解释下列参数设置的含义。

(1)制单序时控制:此项和“系统编号”选项联用,制单时凭证编号必须

按日期顺序排列。

(2)支票控制:若选此项,在制单时使用银行科目编制凭证时,系统针对

票据管理的结算方式进行登记,如果录入支票号在支票登记簿中已存,系统提供登记支票报销的功能;否则,系统提供登记支票登记簿的功能。

(3)可以使用系统受控科目:在制单时若此科目为受控科目,若要在其他

受控系统中使用,则需选择此项。

(4)凭证编号由系统编号:系统按照凭证类别按月自动编制凭证编号。

(5)打印凭证页脚姓名:在打印凭证时是否自动打印制单人、出纳、审核

人、记账人姓名。

(6)出纳凭证必须由出纳签字:如果要求现金、银行科目凭证必须由出纳

人员签字核对后才能记账,则选择此项。

4.银行存款科目的期初余额如下:

银行存款(1002)70000

工行存款(100201)40000

中行存款(100202)30000

要删除银行存款科目,请写出简要步骤。

答:⑴开始→程序→企业门户→在“企业门户注册”界面注册→业务→财务会计

→总账→设置→期初余额→分别选择“工行存款”和“中行存款”清空余额;

⑵开始→程序→企业门户→→在“企业门户注册”界面注册→设置→基础档案→财务→会计科目→先将“工行存款”和“中行存款”两个明细科目删除→再选择“银行存款”科目单击“删除”。

5.有一套手工会计科目体系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销售一部

——销售二部

——B产品——销售一部

——销售二部

请说明如何利用软件的功能,将上述科目体系优化。

答:开始→程序→企业门户→在“企业门户注册”界面注册→设置→基础档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主要影响 篇1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意义;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上建立的,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形式,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电算化是科技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其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不仅仅在会计核算流程、信息质量和内部控制中,还通过对计算方法的系统化设计,提高了财政信息的准确性。

一、在会计工作中施行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

1.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不仅要在工作管理和技术操作中进行信息化的引进,就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要进行电算化的应用。通过利用计算机财务软件,能够快速的计算和查阅资金信息,便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实施,减少了会计工作人员管理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财政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2.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

会计电算化是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基础上建立的,在进行会计工作中,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规范化操作,统一的财政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能够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立,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避免了报错帐和随意涂改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财政不规范工作现象的发生。

3.通过资源共享等,提高了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电算化会计工作可以通过数据记录、汇总等,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并对经济项目的建立进行宏观调控。在以往的会计工作中,由于信息传递的时间较长,没有资源共享的平台,导致了项目规划与实际的资金使用效果出现偏差,没有实现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快速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中,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对企业规划实施更改,提高了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4.推动了会计工作的变革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以往的会计工作形式,通过对会计计算原理与计算机应用的综合使用,提高了现代化会计工作的应用效果,通过信息化的建立,推动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变革,并适应了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式。高科技的应用体验,也优化了会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在促进会计工作着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彰显了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流程的影响

在计算机处理系统中,计算错误完全可以避免,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核对失去了意义,而且总账库存文件与明细库存文件中有数据同时产生,也就不再需要编制科目汇总表。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因此,会计电算化有效地开展,不仅会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给会计核算流程带来根本性的改善。

2.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手动操作的会计工作内容较多,在一些数据信息和票据的记录中,常出现记录不准确的现象,甚至是在计算和信息汇总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这种错误的出现存在必然性,这也是手动会计工作的弊端。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和审核等,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并且在质量的控制中,不仅仅具有高准确性,还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这主要是因为,电算化会计的工作形式自动化较手动多,并在相关的软件设计中,一种数据的更改会导致后续信息的变更,避免了工作人员对数据的随意性伪造,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

在较多的大型企业中,依照传统的会计手工计算方法,不仅会造成数据计算繁复的特点,还常常由于数据信息的大量性,造成会计计算难以精确完成,通过估算和阶段性信息对比的方式,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资金的使用情况。而通过电算化的应用,计算机工作人员不仅减少了工作压力,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特别是在较难计算的会计信息中,通过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能够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计算,并通过精确和直观的数据显示,为企业经济管理者提供更可靠的信息,以便于做好企业发展的决断。

4.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明确各有关人员操作工作的内容和权限,规定了操作密码设置及操作流程中的具体实施细则。确定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在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方面都作了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规定了档案内容,保管人员及权限,管理方法及要点等。

三、结语

基于会计电算化应用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影响,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学习,能够在计算机操作中高效的完成会计工作,并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应用经验,不断的创新应用,促进会计工作与市场环境相协调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需要更加完善的财政管理系统来提供服务,并推动社会经济的长远建设。

参考文献:

[1]尚玉梅.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探析[J].中国矿业,2014(12).

上一篇:学法用法材料下一篇:小学生家访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