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新教学设计(推荐12篇)
教学思想:
揣摩字词,品味语言;激活思维,触动情感;引导意境,打通文脉;简单的说,就是读一段文,展一副画,悟一段情。
教学思想:
注重细节,用足教材,用心设计,夯实工具性,点亮人文性;本着尊重教材,尊重学生,尊重课堂的原则让文本的本身的特点尽情展现,使课堂更加洁净,整个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了解“窟”不是一个平凡的洞穴。
、互动——导入——读题。
2、抓“窟”,什么意思?
3、“窟”随处可见,实非平常,对莫高窟有什么不平凡的东西呢?是什么让作者如此的神往,如此的留恋,如此的痴迷?
二、读文。感受“窟”这个不平凡的山洞。
、有什么?(乱)(不乱)
2、整段归意。
评价,人们如何评价。概括成词,与上面形成段落基本层次,而后,再还原成句子。
3、评价,人们如何评价。
①首句(第一自然段第一句)与尾句(最后一段第一句)
②连句
③加因为把所有的句连起来。
④用“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反复对句式进行训练,训练的比较彻底。
三、理解。理解“窟”里那份人民的智慧。
、就是这样再读上述语句。
2、果真如此吗?
3、先找写彩塑段,再找写壁画段。
4、自己轻声读,边读边思,用文中一句话来说明结晶的原因。
5、训练过渡句。
①仔细读,思,为什么找这句话,我们发现这句话前半句是说……,后半句是说……
②好个精典句,前半句概括上段之意,后半句又引出下段之意。
③言简意赅,好不精练,再读,你会发现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④好一个“精妙绝伦”,好一个“宏伟瑰丽”,难怪人们给了它这么高的评价,读过渡句。
好美的莫高窟,好不平凡的山洞,你想了解那“彩塑”的“精妙绝伦”,还是想了解那“壁塑”的“宏伟瑰丽”。
四、感悟。“窟”里那份辉煌的世界。
解决二段
读:思“精妙绝伦”体现在什么地方,用词语回答,读、再读、思考,理顺构段方式。
①
乱说,理词,这句话说的是哪个词。
②
不乱说,三者加一起就构成了“精妙绝伦”。
③
这样的“彩塑”美吗?不,不够,因为还没有让给我们想得到,又作了具体阐述。
④
找出四字词。
⑤
组词,连读。
⑥
美吗?好不平凡的洞穴,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游人的啧啧称叹。
⑦
现在我们再把这些词语还原回句子,有意分成三层,再转眼组成一整段,指导朗读,想作者是怎样把彩塑写得如此精妙绝伦的?
⑧
引导学生回答:作者紧紧围绕……这句话来写,为了更好的说明彩塑的精妙绝伦,又具体的介绍了……,更为生动的是写了16米这个特写,让彩塑变得惟妙惟肖,最后,再次总结,照应中心,让精妙绝伦这个词在啧啧赞叹声中得以升华,得以验证。
⑨
孩子们,自己先读一读,你能读出这种自己的感觉吗?
⑩
试读——抽读——导读——评读
⑪
回读中心句。
解决第三段
①
看完“彩塑”的“绝妙精伦”,我们再去看那“壁画”的“宏伟瑰丽”。
②
抓句。
③
宏伟,为什么?理解感受数字。
④
如何的瑰丽,从几方面写的?
美丽吗?多么美,美成什么程度,作者只举了一个例子,只是一个例子。
读:普普通通的一个例子,只是一个例子,作者却用了几个有的?五个够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⑤
一个“飞天”就如此的瑰丽,你说,那么多多彩的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的面积,还不足以把这个平凡的山洞打扮成灿烂辉煌的童话世界吗?这就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的结晶在敦煌这块平凡的土地上创造的奇迹,让世人都为之啧啧赞叹,他们在说——(读中心句)。
五、赞叹。赞叹窟里那份人类的奇迹。、小结。莫高窟啊!莫高窟,在敦煌这块平凡的土地上用492个蜂窝似的洞窟排列在断崖绝壁上,刻画着中国古老的文化,记载着人类的历史,我们为之骄傲,让世人听到我们的赞美声。
2、读中心句。
第2课时
一、直导。寻找窟中的那段屈辱。
、直导。
还记得那段辉煌吗?
2、再看窟,怎么写?
3、组词。
4、小结。屈辱、冤屈、委屈,引出流泪。
5、质疑:这是为什么?
6、读文:寻找那道历史的轨迹。
二、品味。理解窟中的一个数据。
、读,是什么让他?
2、抓词,腐败无能。指导书写与理解
3、好一个……,一个腐败,一个无能,竟让莫高窟,如此之美。
4、再读,你从何处可以看出来?
5、抓,掠走和仅存。指导书写与理解
6、看,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数字(6万多件),补充一段影像资料历经7次抢劫,现却仅剩8千余件。
7、好一个腐败无能,让一份屈辱刻在莫高窟的历史烙下一道伤痕,读这段话,你有新的理解。
三、思考:寻找窟里的那些数据、质疑,读中心句。问贪婪、野蛮的帝国主义者会仅仅将魔爪伸向藏经洞吗?他们还会伸向哪里?
2、多好的彩塑啊!只是因为腐败无能,大量……………………………看,他们掠走了各种彩塑,让昔日的特点也随之消失,没有了……,也没有……,没有……,也就……,没有……,没有……,也就……。没有这些,也就没有三个词,更没有了……,只剩下那咣……声回落在上空。
3、帝国主义的脚步依旧没有停止,看,他们掠走飞天,掠走更多瑰丽,看,在这四万五年米的墙壁,留下的知识四个有,五个有的,一个省略,为什么呢?
四、感悟,窟里那份辉煌的数据、引入:而今,我们从莫高窟里再走进去,我们人民为我们留下太多又太美的东西,我们无法单凭语言去感受,但我们再走进莫高窟里的时候,我们也会被那充满智慧与辉煌的数据而震撼。不信,我们看:
2、学生读书寻找数据:
3、整理数据:
彩塑——16米
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成百上千
藏经洞——六万多件
洞窟——492个
汇成一颗明珠
然而,其那人民的智慧,昔日的辉煌,你看,仅有飞天又出现……丰富多彩的壁画也出现了,留下了宏伟瑰丽的壁画,仍旧把莫高窟打扮的灿烂辉煌。
读一读,欣赏这留下千古的美景,那永恒的智慧。
读这段话,你又有心得体会。读……
五
总结,唉!赞美与反思同在,成功与失败,回望那美丽的莫高窟,那亮丽下的一缕小忧伤,你是否能读懂,此时此刻,用心去感受,他在告诉我们什么?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2、第3自然段中的部分句段。
2.赏读、积累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3.学习表达方式,并迁移运用。
4.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优美语段,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精妙。
2.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检测
1.同学们,在我国西北的大漠深处,有一处精妙绝伦的洞窟,它以恢宏的气势,无与伦比的彩塑和壁画,成为世界各国人们心中的圣地。这个地方就是———莫高窟。(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同学们课前作了充分的预习,想必字词都掌握了吧。下面我们来默写词语。
(1)默写词语:敦煌惟妙惟肖漫天遨游腐败无能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连续 不断地赞 扬。(啧啧赞叹)
精致巧妙,无与伦比。(精妙绝伦)
(3)出示词语纠错后读一遍。
(4)你能运用这其中的一些词语,结合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莫高窟吗?
3.是的,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 第5自然段 ,齐读。)
4. 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
(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过渡:其中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彩塑和壁画)对!一篇美文之所以令人难忘,一定是抓住了重点和主要事物进行描述的。描述彩塑和壁画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第2、第3自然段)
二、比较阅读
(一)理清层次,初步感知
1. 课文的第2、第3自然段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完以后分别在第2、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生读后交流)
很好!两个自然段在一开始就分别概括了彩塑和壁画的特点,请你在这两句话下面画上横线,写上批注。(板书:概括)
2.第2、第3两个自然段的结构好相似啊!这两段中,作者在描写时还有其他结构相似的地方吗?请同学们找一找。
3.交流。两个自然段都是先总述之后,接着再写具体内容。
第2自然段具 体写了什么呢?读一读。第3自然段呢?
(板书:描述)
引导:最后一句可不是具体描写壁画和彩塑的,那是什么呢?(写了人们的感受)
4.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把两段文字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很快就发现了它们结构的相似之处。(指板书)都是先总写彩塑和壁画的特点,再具体展开描述,最后写游人的感叹。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
(二)抓住典型,阅读感悟
1.作者具体描写彩塑和壁画的部分,请两位同学来读,其他人边听边思考,看看你还会有什么新发现。
(课件出示两段话: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2. 说说你的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在描写彩塑和壁画时都用了“ 有……有…… 还有……”这一组连接词,还用了排比句。请你在文中这些词语下面加上点。
3. 作 者 这 样 写 有 什 么 好处呢?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这两组排比句。
(这样写的好处: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丰富的内容,富有韵律感。)
(引导学生 读这两句 话 ,读出内容的丰富,表达的有序,读出韵律感。)
4. 让 我 们 一 起 再 仔 细 地看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在这句排比句中还有哪几个词不容忽视?为什么?(生答)请大家再读,让我们感受其描写的特点。
5.(课件出示图片)好,他们一个个 都来了。 请看 :菩萨来了 ,();天王来了 ,();力士来了,()。
6. 假 如 你 看 到 这 样 的 彩塑,你能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呢?
7. 师生共读: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有……还有……。
小结 :同学们 ,这段话围绕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作者对菩萨、天王、力士展开了具体的描述,使人如见其形。(板书:如见其形)
8.作者在对彩塑和壁画展开具体描述之后,都选择了一处加以举例。
(课件出示两段话:
有一尊卧 佛长达16米 ,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这两段话分别写了什么?(卧佛、飞天)这两处的写法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卧佛写了一个,写出了他的长度和姿态。飞天写了一群,写出了飞天的五种形态。)请你来读一读 ,读出卧佛 和飞天生 动的姿态。
指导:围绕彩塑和壁画,作者重点介绍了卧佛和飞天,这是“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板书:点面结合)
9. 喜欢飞天 吗 ? 想看看吗?(课件出示图片,配乐。)这就是飞天,姿态各异的飞天。飞天是乐神,是在空中飞舞的神。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
(课件出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 ;有的舒展 双臂 ,翩翩起舞……”师读总起句后生接读。)
10. 这一部分的描写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用“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词多为四字词语。)请把这些四字词语用括号画下来,读一读。谁来说说这些四字词语的运用有什么好处?(排比、诗意、朗朗上口)
11. 读好这段话,读出诗意 ,读出韵律 美 ,读出景象壮观。(交叉轮流读,多种形式练读。)
12. 文中的省略号告诉我们飞天的姿态万千,各不相同,谁来接着说下去?(同桌讨论)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美妙的场景,你想说些什么呢?
13. 所以,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 的彩塑 ,游人( );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这表达了游人的感受。(板书:感受)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课文的第2、第3自然段都是先概括写彩塑和壁画的特点,然后再具体展开描述,最后写参观者的感受。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2、第3自然段作者用相似的描述方法,向我们呈现了不同的精彩画面。在对比阅读中,我们充分领略了彩塑的精妙绝伦、壁画的宏伟瑰丽。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两个画面。
(师读总起 句后生接 读 ,通过朗读再次感受。)
四、写话训练
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你们去过灵山吗?灵山是佛教圣地,大大小小的佛像数不胜数,让我们来一起欣赏。(配乐播放PPT, 在学生观 看时指点 提示。)
请同学们 仿照课文 的写法练习写话。(师发写话纸,生练习写话。)
灵山胜境 的佛像千 姿百态 ,数不胜数___________ 。,其中最吸引我们的是__________。
显然,敦煌并不想给我们这一行人一个模糊的佛家绝唱。前去的路上桥被前一天的洪水冲断了。而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步行两小时到敦煌。要么回酒店歇息。
我们这一车老老小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跋涉在茫茫的戈壁上,头上是几乎可以熔化头发的烈日,脚下是凹凸不平的石子路。整整走了一小时。没有人烟、没有水,有的只是火热的太阳,滚烫的石头。一路走来,白袜子成了灰袜子,鞋子也成了运载沙石的小船。
就这样,口干舌燥、头昏眼花,头发都在冒烟的我们来到了盛名远扬的莫高窟·果然不枉我们如此劳苦。来了这里才让我明白什么叫做艺术的震撼!进入洞窟后才陡然知道什么叫先人的智慧!整个洞内全是佛像,就像排版过一样。四壁、关花板上,’密密麻麻全是看似相同的佛像:可如果你仔细地漏,你会会发现每个佛像都是那么地真实生动,包括一个指关节都是那么自然地展示着佛的圣洁。高挑的眉毛、尾翘的嘴角、圆润饱满的脸颊。原来每个佛像都是不一样的,并且在每个小佛像的一角还有他们各自的名字。做工之精细、神态之逼真是常人所无法设想的,就连千佛的眼睛、衣袖边、身后的佛光也都是镀金。且不说佛衣服的多彩、轻盈,单是这黄金就闪得让人眼睛疼,仿佛万佛降临。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我们所熟悉的飞天也只不过是这巨幅壁画上的一幅,如九牛一毛,你可能并不知道莫高窟里面两尊巨大如山的释迦牟尼佛像·当我面对他时才知道什么叫渺小。佛就静静坐在我的面前。我用力地抬头昂首也无法看全他的发髻。他眯着双眼,面庞红润慈祥,一手放在膝上,手指尖栩栩如生地贴着膝盖的弧线微微翘起。一身猩红的袈裟轻盈贴身地勾画出佛躯体的轮廓。扬扬洒洒地顺着佛的莲台滑落到地面。
莫高窟里面的金碧辉煌除了这两尊佛像外还有四百多个洞窟。规模如此宏大,艺术技艺又如此精湛是我们从来不曾见过的。
在返回的路上,我们的心都沉甸甸的。虽然依然是沙石,烈日,但我们一个个似乎都像玄奘取得了真经似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佛光的普度。
值得,真是值得。受点体肤之苦却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莫大的震撼。敦煌的艺术永远属于华夏儿女,前人的智慧必将激励我们奋斗不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我们首先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老师这儿有三张莫高窟彩塑的图片,他们中有力士,有菩萨,有天王。请你们来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并说一说你的理由。(出示图片)谁来告诉大家第一位是谁?为什么这样猜呢?
是啊,你的理由多么充分,这尊彩塑眼睛微闭,嘴角带笑,慈祥可亲,一看就是一位救苦救难,慈悲为怀的菩萨。这尊彩塑呢,又是谁?说一说你的理由吧!你很会观察,你看他身披铠甲,怒目圆睁,看上去多威风啊,一定是一位天王了。再看这尊彩塑,为什么呢?你真是一个善于分析的小朋友,是阿!你看他他肌肉发达,块块隆起,浑身上下充满力量,毫无疑问,他就是力士了。
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这尊卧佛真像课文所说得那样吗?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图片)真的像你们说的一样,再看看图片,从哪儿看出神态安详呢?对啊,你们看,他眼睛微微地闭着,嘴角往上翘起,已经甜甜地进入了梦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我们为有这样宝贵的遗产而感到自豪,想不想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教学背景】
多媒体的广泛运用,让语文阅读教学进入新时代。它画面新颖,表现生动,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启发,能发掘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枯燥的表现手法。语文学习的特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思维。只要恰如其分的使用多媒体,就能让它引领孩子进入阅读的个性化,让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的“哈姆莱特”。
【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初步感知文章“总写——分写——特写——总写”的构段方式。
【教材分析】
莫高窟凝聚着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显示出民族自豪感。《莫高窟》这篇文章描述了莫高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那栩栩如生的艺术精品,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
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描写了莫高窟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语和排比描写,将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从多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说明详细具体。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等,都是本年级段的学习重点。第五自然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亦是文章的文眼。本篇文章的内容极具鉴赏性,适合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多读、多想,感悟莫高窟带给我们的意义。
【教学方法】
莫高窟与《莫高窟》,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通过品味《莫高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结构的精妙,思想的深刻。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利用多媒体引入莫高窟,展现莫高窟,从而认识莫高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莫高窟》。
2、ppt出示: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还记得文中的这句话吗?大家一起读。现在,就让我们摒住呼吸,再次走进莫高窟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板书:艺术宝库)
二、“触摸”彩塑。
(一)速写
1、(出示ppt图片)。请大家看这些图片,他们是谁?谜底就在这段文字中,读一读。
2、说出你的答案,依据是?(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
3、千年之前,人们塑造这些彩塑,都有着不同的思想寄托:
人们塑造菩萨,是希望他排忧解难,所以他——(屏幕出示,指名读,女生读)“慈眉善目”;
人们塑造天王,是希望他守护四方,所以他——(屏幕出示,指名读,男生读)“威风凛凛”;
力士脚下各踏一只小鬼,人们希望他捍卫正义,所以他——(屏幕出示,指名读,齐读)“强壮勇猛”。
4、这就是莫高窟中的彩塑,他们——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ppt屏幕出示图片,引读)
(二)、特写
1、让我们拉近一幅特写(ppt屏幕出示卧佛),这是莫高窟彩塑中的一尊卧佛。书上是怎么描写这尊卧佛的呢?(ppt出示描写卧佛的文字)自由读。
2、你从“长达16米、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这些文字里读出了什么?(雄伟、造型逼真、惟妙惟肖、精妙绝伦„„)
3、谁来读读这段文字?(指名读、齐读)
4、作者用这简简单单的四字词语,将菩萨、天王、力士、佛祖的形象、神态写得各具特色,这就是(齐读)“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怪不得游人们会啧啧称赞。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5、游人啧啧称赞的仅仅是彩塑吗,更应该称赞谁?(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的结晶)
6、所以,我们会说——(ppt屏幕出示,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背诵
1、再来看看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总分总)
2、记住这种特点,会让背诵更加简单。(尝试背诵)
三、走进壁画
1、第三自然段主要描述了壁画,作者是如何让巧妙的连接彩塑和壁画的呢?(出示句子)
2、上句承接彩塑,女生读,下句开启壁画,男生读。
3、壁画的特点是什么?(宏伟瑰丽)谁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宏伟瑰丽?
4、请同学们同桌小组合作,找找第三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壁画的宏伟瑰丽?划出相应的词或者句子,在旁边写一些自己的读书感受。
5、让我们分享一下学习成果。
A面积大: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12个操场 真是宏伟啊!B内容多:1请你来读读这段文字。
2(ppt出示主题丰富的壁画)让我们来欣赏欣赏。(教师讲解,学生猜测)。
3壁画的内容如此丰富,简直就是一个缩小了的世界,难怪有人称他们是“墙壁上的图书馆”,再看看壁画的色彩,真不愧是(宏伟瑰丽)呀!
C飞天美:1(ppt出示文字)让我们欣赏一下文中的飞天。指读。2看,飞天来了,(ppt出示姿态万千的飞天)根据图片引读
3(ppt出示文字)这段文字写得美吗?作者为什么会写得如此美?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排比,四字)
4这是句式的特点,内容又有什么特点呢?(出示两列文字)5读,加点的词都是?(动作)6让我们一起做做这些动作,(引读,臂挎花篮,干什么?)7你发现后面一列都是对前一列动作的想象。
8作者用工整的结构,精彩的内容将飞天的动作描写得淋漓尽致,富有音韵美,想想,飞天还可能有哪些动作?
9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写。
10这么多飞天千姿百态,真是难怪作者这样夸他们,其中(引读)11这艺术殿堂的创造者是?于是我们不禁感叹(齐读5)
四、解读藏经洞
1、莫高窟里还有一个藏经洞,它面积不大,但里面有?
2、这些藏品十分珍贵,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出示曾,大量,仅存)
(ppt出示收藏在其他国家博物馆中莫高窟的文物)血色黄昏中,一支支驼队拉着一箱箱文物出发了,目的地不是我们国家的哪一个博物馆,而是异国他乡。凄艳的晚霞中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斯坦因(英国人)。连续盗宝七个晚上,盗走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卷,雇了四十多头骆驼运走。一部分留在印度,成立西域博物馆,而精品则入藏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伯希和(法国人)。1908年7月,将藏经洞中遗物全部翻检,选取精华,廉价骗购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现藏法国。1911年10月,吉川小一郎(日本)等非法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1年鄂登堡(俄国人)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1923年华尔纳(美国人)到达莫高窟,此时的藏经洞已无文书可取,他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
3、你明白了什么?
4、是啊,六万多件啊,现在在全中国只能找到19件珍品,哪去了?听。(出示图片)
5、看了这些图片,听了这段介绍,你心中一定感慨万分,说说。
外国列强将走了我们的宝物真是令人憎恨。
我们国家实在是太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6、我们愤怒,我们憎恨,带着这样的情感呢读好第4自然段。齐读
7、你知道吗?引领这些掠夺者进入莫高窟的是谁吗?是当地老百姓,是中国人自己!为什么?留给你们课后去研究。
五、总结
大量文物的失去,让我们扼腕叹息,但是不管莫高窟的文物走到哪里,它都让全世界看到古老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化魅力。所以,我们可以大声的说(引读第五段)。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深沉的文章,一篇离孩子生活比较遥远的文章。正是多媒体施展拳脚的舞台。在本文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同时,要先分清楚一个界限,那就是,教的是“莫高窟”,还是《莫高窟》。理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了解了这节课中多媒体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答案是必然的,课堂是基于书本又高于书本的。于是,在教学中,本着多媒体为文章服务的宗旨,出示了课文中描述的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长达16米的卧佛,以及精美的壁画。用绚丽的图像,弥补了孩子想象的空白,最大程度的让孩子理解文章语言的精美,理解莫高窟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从而激发了孩子的民族自豪感,为下面关于体验藏经洞文物遗失的耻辱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从《莫高窟》到“莫高窟”的飞跃。
1、这节课我们学习12课《莫高窟》。
2、课前我们都读课文了,我们结合课文资料猜猜《莫高窟》这个名字的由来。
3、这个“莫”字读音同沙漠的“漠”。
“高”就应是位置高。
“窟“洞穴,石窟。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哪句话与“莫高窟”的名字联系最紧密。
此刻你们明白这个名字的由来了吗?再读课题。
二、下面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莫高窟,去领略它的神奇瑰丽。(看视频)
那么洞窟内部都有什么呢?看课文资料。
自由读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
彩塑、壁画、藏经洞
三、先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
2、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彩塑的?
理解词语
慈眉善目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
——很和蔼、很慈祥的感觉,看上去就是一个好人。
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是什么样貌?
——很高贵、很威风,就应是力气很大的样貌。
1、我们来一齐欣赏一下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在彩塑里是怎样刻划的。
2、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读)分析——长度
3、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呢?试读
读流利了,但还没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来。
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
挺柔和的,你的表情都变得慈善了。
真威风,能够配上动作。
真有气势,再勇猛一点
真安详,你的表情都会说话了
齐读:读出彩塑的惟妙惟肖的感觉。
~~~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
你还明白哪些词语形容神态?
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想不想看一看?
看了这么多彩塑,你能否也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精妙绝伦)精彩、美妙、独一无二、其它没有
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过渡:莫高窟不仅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下面品味描述壁囝句子。
自由读文
1、课文中用的哪句话来概括壁画资料的?
(出示有的……有……有……有……排比句,具体说明壁画资料,这种写法叫先概括后具体)
2、找出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飞天:是佛教中能奏乐、擅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艺术家用飘带使他们变得优美轻捷。(飞天图)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飞天的神韵吗?
学生读
看图(对飞天的描述语言生动、富于变化,读时语调要轻柔,节奏要舒缓。)
3、那里作者又连用五个“有……”表现飞天多
欣赏图片,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资料吗?
这些飞天都很美,那就美美地读一读,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五、看来同学们被这飘舞灵动的飞天所吸引了,但是,藏经洞里还有很多宝物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
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文物多,被入侵者掠走,让人痛心)
参观了莫高窟,不能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他们创造了莫高窟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这样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却多次遭到入侵者的抢掠,(出示文物流失状况)
看了这些,真让人痛心和愤慨,此时你想说些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彩塑
12、莫高窟-壁画-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位于甘肃敦煌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沙丘林立,四百九十二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现尚存三千多尊彩塑像。这些彩塑像个性鲜明,姿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度达到16米。卧佛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彩塑像,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4.5万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千上万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琴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窟内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藏经洞于1900年被发现后,洞窟内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后被外国“探险队”捆载而去,壁画和塑像也遭掠夺与破坏。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谢谢大家今天陪我游览了莫高窟。请大家不要在文化遗产上乱写乱画。再见!
此刻,这些佛塔拉着长长的投影,似一个个伟人伫立在那里。忽然,我觉得它们就像一群鲜活的人在散步,那三五一组的仿佛就是常书鸿、董希文、潘絜兹……他们在那里对话,在谈如何得到民国政府的支持,如何将保护工作持续下去;那两个一组的,就如两个长胡子的老头——张大千、于右仁在窃窃私语,他们面对满目苍夷、流沙堆掩的石窟担忧啊;那孤零零的一个人一定是李丁陇,他是孤独的,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更没有人知道他是拉开临摹研究敦煌壁画序幕的第一人;之后常书鸿带着妻女来了,他的后面跟着那么多的追随者,一住就是几十年……
在莫高窟众多的塔林里,有一个属另类,那就是道士王圆箓的,它建造在莫高窟对岸目前最为显眼的地方。当游客来到莫高窟下,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它了。在这“第一道风景”前,我常听到游客激动地问导游:“这个是什么佛塔呀?”导游回答:“那不是佛塔,是一个道士塔,是发现藏经洞的那个道士的。”不知道是游客们知道他的历史,还是从导游那鄙视的口吻中得知这个塔不值得细看或礼拜,便不去看了。倘若有人真像阿育王那样虔诚拜异道之塔,它会怎样?说不定也会像323窟壁画故事所描绘的那样——轰隆倒塌。
莫高窟给我的记忆太深,那些高高低低的佛塔不仅留在了我的相机里,而且永远矗立在我的心中。
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赵玉慧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练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2、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莫高窟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你能说说段落提纲吗?
二、学习新课。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写的部分,请大家把目光锁定在第二自然段中。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温馨提示: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分。
2、你能找出总写句中描写壁画特点的词语吗?(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3、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壁画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吗?
生回答,画出(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祥)这几个词能调换一下吗?比如:威风凛凛的菩萨,慈眉善目的天王,强壮有力的卧佛,神态安祥的力士。(不能)为什么?强调读书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不能调换,这就是引读——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4、老师还发现了描写一尊卧佛的时候用了一尊这个词,为什么其他的地方不用上一尊。再次强调读书就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描写就是面的描写。面的描写一般能写出一些大场面,但是比较简单。而一尊卧佛强调只是那一尊,是点的描写。点的描写一般是作者印象深刻的,是具体的描写。看看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这尊卧佛的。学生读“有一尊卧佛......神态安祥。”强调16米用上了列数学的写法。
5、我们来看看这些彩塑,是不是真如作者所写。播放课件。其实在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最高的有345米,有一百层楼高,最小的仅两厘米。这么有代表性的彩塑,作者为什么不写呢?
(1)指导背诵。
是呀,敦煌莫高窟不愧引读——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教学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和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极其相似。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话吗?先把这段话分层,找出重点词,找出哪些是面的描写,哪些是点的描写。
请大家快速默读,完成任务。
交流。找出的总起句在这里还叫什么句?起什么样的作用?哪些内容承上,哪些内容启下?
(2)指导背诵。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丽的壁画吧!播放课件。
敦煌莫高窟不愧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不愧是引读——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总结
我们学习了这两段,也学习了点面结合,总分总,排比,列数学等的写法,就让我们用新学到的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吧!
引导写家乡的美景。比如可以写家乡的景色,果园,茶园,田野,山林,小河,等,你可以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进行画的大致描写,然后选一个你喜欢的熟悉的做为一个点进行具体描写。()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假如你刚从敦煌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的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同学们,我看见你们的脸上写着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写着问号的同学可能想问:“老师,您叫什么名字?”写着感叹号的同学想说:“我好害怕老师抽我起来答问!”接下来,你们想问什么,尽管说。这时课堂气氛高涨。凝固的场面顿时升化了,老师顺便问:“你们想不想看老师给你们带的礼物,想的孩子请举上小手?”﹙师出示泥人﹚玩过的孩子你能说说自己的创意?你们喜不喜欢绘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同时板书课题。指出“窟”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幻灯片﹚
意图 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已有的认识,让陌生的莫高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孩子们在默读课文,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
的问题吗?﹙教师随机板 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2、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3、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
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意图 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这样课堂才会学趣盎然。同时,学生为自己的问题而定学法。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教师随机进入﹚
2、品读“彩塑”一段。
(1) 朗读感受:谁愿意起来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听后想想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 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放幻灯片)
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彩塑的神态,形象具体地感知彩塑的艺术特点。
(3) 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这段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的情感。
(4) 对话追问:孩子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他们心里怎么想的?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的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
意图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全身心地朗读,让语言所抒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5) 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摸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出示幻灯片)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5、品读了课文,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语?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教师板书结晶)
意图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欣赏影片
如果你是导游,你会给在做的人怎样介绍莫高窟的艺术?
意图 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化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附板书: 14莫高窟
彩塑 壁画
(栩栩如生) (宏伟瑰丽)
结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由“窟”字引入,初识莫高窟。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字,你们认识吗?(出示:窟)
2、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
3、解意。会读会写还不行,你知道“窟”是什么意思吗?
4、老师带来了一些洞的图片,你们想看吗?(出示)
小结:其实照片中的洞穴只是一小部分,在那里有大大小小492个洞穴,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洞穴里有什么?(出示图片)
5、看了这些精美的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6、你们知道这些洞穴是什么地方的吗?
7、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我国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完成板书。
8、老师介绍莫高窟的知识。(出示)
9、读题质疑:
A、那关于莫高窟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名称来历、位置、有什么)板书 B、要解决问题就要把书读好。打开课文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和工具书把句子读通顺,把字读正确。
二、初读课文,扫清拦路虎。
1、师:这里有一些“拦路虎”,你能认出它吗?指导认读。
2、文中还有许多精彩的四字词语,你们能读出它们吗? A、出示文中的四字词语。B、指名读。C、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现在把这些词语放回文中,你能读好吗?边读边思考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2、现在我们来看同学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答案。
3、了解“莫高窟”的位置。A、出示第一段。
B、从这段话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莫高窟”的信息。相机理解:断崖绝壁
师:那时没有任何起重工具,没有任何搬运器械,全是古代劳动人民一块一块搬运上去的,一锤一凿地雕刻出来的。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对古代的劳动人民应该怀有怎样的感情呢?
C、有感情地读第一段。
师:学到这里,现在“地理位置”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刚才我们说了:莫高窟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还有补充的吗? D、指导书写“煌” 四、三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师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莫高窟的位置,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小节,想想每个自然段中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小标题标注在书的旁边。
1、彩塑。(汇报板书)
2、出示彩塑
3、你能从书中找出具体描写彩塑的句子吗? A、指名读。B、齐读。壁画
A、出示壁画图。
B、这是什么样的壁画?(指名读)
C、读了这样的壁画,你想到了什么样的词语?(宏伟瑰丽)D、知道“宏伟瑰丽”是什么意思吗?
藏经洞
A、藏经洞里有什么?
B、是啊!藏经洞里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大量文物)师:学到这里,你没看这个问题解决了吗?那你现在能看看板书简单地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吗?
(指名叙说,看着板书)师小结:像这样抓住课文主要自然段,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出来就能很容易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五、复习巩固。
师过渡: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课文也一定相当了解了,老师这有一份关于“莫高窟”的文物档案资料,不知大家能不能帮老师填好。
1、出示文物档案。
2、学生按要求完成。
六、配乐朗读全文,积累内化。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要学学读课文的方法,学什么方法呢?我们来一起写。(板书:连结)师:咱们一起读一遍。师生齐读。
师:什么是连结?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
生:两根短绳子系在一起连结成一根长绳子。生:两条纸绳用胶粘起来。
生:用钉子把两块木板连结起来。师:文章的段与段用什么连结? 生:词语、句子
师:句子和词语都可以把段与段、句和句连结起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关注一 下文章是怎么连结的?觉得有意思吗?我们今天就来试试这种方法好不好。师:我们今天要学习哪篇课文呢?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板书:莫高窟)师:(指“窟”字)这个字念什么? 学生读。
师:你认识的字真多!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学习连结方法
师:让我们看看课文吧。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想想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读这个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什么了,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了莫高窟的位置。
生:我知道了莫高窟有492个洞窟。
生:我知道了其中最有价值的要数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师:读到这你能不能猜一猜,课文的后几个自然段会写些什么? 生:彩塑。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的?
生:因为第一自然段介绍最有价值的是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我觉得可能会写彩塑。生:我觉得会写壁画。因为第一自然段介绍最有价值的是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我觉得可能会写壁画。生:我觉得会写藏经洞。
师:看来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句话上了,这句话简单介绍了莫高窟最有价 值的是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接下开来可能会具体写写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是什 么样的?那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想不想验证一下,那就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学习材料,读读这三段文章。生读课文。
师:猜对了吗? 生:猜对了。
师:那一定有描写壁画的段落,谁来读读。生1读描写壁画的段落。
师:这段用四个“有”写出了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又用五个“有的”写出了
飞天姿态的优美,我们要用声音高低快慢的变化把壁画的特点体现出来。谁再来读读。生2读文。体现了壁画的特点。
师:一定也有描写彩塑的段落吧,谁来读读。
生3读。
师:天王多威风呀!要把它威风凛凛的样子读出来。生3再读,读出了菩萨的慈、天王的威,力士的猛。师:肯定也有描写藏经洞的段落吧,谁来读读?
生4读。
师:这么多珍贵的文物被外国入侵者掠走,真是令人痛心。
师:内容我们猜对了,可这三段排列的顺序是打乱的,那应该按什么 顺序连结呢?刚才已经有同学举例子说明,连结的时候要有顺序,要 通过词语或句子把段与段连结在一起,请同学们默读这三个自然段,自己试着排一排,想想这样排的依据是什么?画出相关语句。(课件 出示问题)然后在你的小组中交流排列的顺序和依据。生:默读三段,画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
师:哪组愿意来汇报一下,小组同学按你们排列的顺序每人汇报一 个自然段。先把你汇报的段落读出来,然后说说你这样排列的依据。生小组汇报,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生:我们组排列的依据是: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莫高窟最有价值的 要属: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我们是按这个顺序排的。
师:看来这句话真的挺重要的,不仅告诉我们下文要写什么,还告 诉我们下文是按照彩塑、壁画、藏经洞的顺序写的。
师:还有哪组同学也是这么排的,能说说你们的依据吗?
生1:我找到这样一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 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从“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 这句话可以看出彩塑已经介绍完了,所以彩塑的段落应该排在前 面。在藏经洞的段落中找到了连结词“还有”,前面彩塑壁画都介 绍完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藏经洞,所以把这段排在最后。生2观点同生1相似。
师:大家都找到这句话,你在这句话中找到连结词了吗?一起说。生齐答:„„不仅„„还有„„ 师:“不仅”连结的是哪部分? 生:连结的是精妙绝伦的彩塑。师:“还有”呢?
生:连结的是壁画的段落。
师:在这句话中除了“„„不仅„„还有„„”,还有哪些词起到了 连结作用?
师:同学们没发现,那老师来帮帮忙。你们看“精妙绝伦”这个词 是写什么的? 生:写彩塑的。
师:这个词总结了彩塑的特点,那找到另一个词了吗? 生:宏伟瑰丽。
师:宏伟瑰丽是对下文内容的概括。也起到了连结作用。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吧!生齐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找到了一些连结词,有„„ 生齐答:„„不仅„„还有„„,„„还有„„。(师板书词语)师:这些词就像胶水一样把文章的上下段紧紧地连在一起。
三、运用方法,修改句子。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是怎样连结的了,现在老师想 把这句话的叙述顺序改变一下,(壁画和彩塑交换),那应该怎么改
变这篇文章呢?
生:把壁画这段放在第二段,彩塑是第三段,藏经洞是第四段。师:仅仅是调整一下段落顺序就可以了吗? 生:还要把连结的句子进行修改。师:怎么改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生写句子。
师:大家商量好了,我们来汇报一下,老师读前段的最后一句话,你来读补充的句子和下段的第一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两 段连上了吗?
师:其中最有价值的要属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生:莫高窟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 富多彩。
师:连上了没有?
生:(齐答)连上了。
师: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生:莫高窟不仅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精 妙绝伦的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师:连上了没有? 生:连上了。
师:但是宏伟瑰丽重复使用了两次,看看放在哪里更合适? 生:放在第二句更好,起到了连结作用。
师:看来大家不仅发现了文章是怎样连接的,还学会了把段与 段紧密连接在一起,你们太棒了。
四、认读词语
师: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把我们带到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中,这些词语大家读准了吗?我们来读读描写彩塑的词语。(出示词语: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神态安详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生:读词语。
师:想看看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是什么样的吗?(课件出示图片)我们来看看,这里有()的菩萨,()的天王,()的力士,这一尊尊()的彩塑真是()。生看图填词语。
(出示描写壁画的词语:宏伟瑰丽
自天而降
漫天遨游 翩翩起舞
倒悬身子
轻拨银弦)
师:我们再来读读描写壁画的词语。
生读词语。读词后完成填空练习。
(莫高窟的壁画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有的 彩带飘拂,();有的舒展双臂,()„„)
五、总结全文。
【莫高窟新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18莫高窟教学设计04-02
于永正莫高窟教学09-20
敦煌莫高窟美术教学设计06-20
莫高窟教学设计详案07-07
莫高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06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06-01
莫高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10-18
莫高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11-19
《敦煌莫高窟》教案06-19
莫高窟课堂实录04-0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