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教学方法与实践(精选8篇)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感沮丧的莫过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难教,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现状决定了实习教师要比较全面地考虑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找出应对方法,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就本人实习教学的`经历,谈一下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
作 者:张秋红 作者单位:江苏省惠山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惠山,214123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5) 分类号:G64 关键词:实训教学 思考 实践
关键词:铣工实训,实践,探讨
铣工实训是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门操作课, 它不只是学生在实训中增加感性认识, 了解生产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 同时也是指导教师教学活动创新的过程。因此, 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广泛收集资料, 以学生为本, 把深奥的理论、复杂的操作用简单的语言和示范传给学生, 充分体现在整个实训教学中的作用。为达到实训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和效果优良, 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实践证明, 当学生实训的兴趣强烈时, 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的必须理解, 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 因而学得十分积极主动, 也很有成效。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抓住此时的时机, 多给学生讲解些的例子, 采用多种形式树立学生学一技之长, 择理想职业的理念, 使学生从身边的事物感悟到当今世界离不开机械制造。培养学生从制造简单零件, 到制造精密机件的兴趣,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信心, 培养学生对铣工专业的学习兴趣。
二、课题导入
课题导入是整个实训过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生动而贴切的课题引导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由此引发学生对实训课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在我们的教学中, 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时是脱节的, 这是不争的事实, 实训课是在实训车间完成的, 在进行课题练习时应采用课堂预习, 预习是让学生大致了解课题内容及加工工艺, 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采用提问引导的方法, 围绕重点知识点, 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问题, 对于难点应加大提问力度, 设置不同水平的问题, 使问题从不同的方向逼近难点, 从而化解难点, 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主要知识。如铣齿轮实训课题, 齿轮虽然是机械传动中的最基本的零件之一。但对于没有接触过齿轮的学生来讲, 无论指导教师如何讲解, 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茫然之中。这时指导教师可针对铣床主轴变速箱系统讲解, 铣床的主电动机输出的固定转速是如何传到主轴的。主轴的不同转速又是如何实现的, 参与传递的齿轮是如何制造出来的。由学生的预习到教师的讲解由此顺利的导入课题。
三、相关工艺知识讲解
实训课题中所涉及的相关工艺知识较多, 必须讲解给学生。在实训时要紧紧围绕被加工零件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参数展开综合工艺分析。如铣矩形齿花键轴, 首先要对花键轴的实物及工作过程进行模型演示, 加深学生对花键轴的结构特点认识, 键齿对称分布、键的齿侧线平行与轴侧面的中心线且与中心对中。由此决定刀具的选用、对刀的方法及加工步骤。然后通过综合分析花键轴图纸技术要求, 确定基准和切削用量的选择, 这样, 整个花键轴的加工工艺知识也就连贯起来了。
四、示范操作
示范操作是实训教学的特点, 示范体现的是直观与抽象一致的教学原则, 能帮助学生理解技术的结构要素, 启发形象思维活动, 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这样, 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亲自上机自己动手操作, 增强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因此, 首先指导教师要对加工步骤进行讲解, 接着示范操作, 示范动作要规范、干净、简练, 同时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观察操作细节。例如“铣六面体”示范操作应注意如何选择基准面, 如何装夹、如何校正、如何测量。使学生知道怎样做, 为什么这样做, 达到实训的真正目的。然后让学生在机床上自己练习操作。
五、巡回指导
在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过程中, 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对学生实习操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学生能否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 关键看以下几个环节中的训练成功与否。巡回指导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 集中指导
实习教师在巡回观察学生实习时, 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时, 随时将学生集中起来, 进行分析和纠正错误, 并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动作, 提出技术要求, 引导学生正确操作, 总结操作经验。
2. 个别指导
实习教师对每个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操作技巧过程中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它突出体现因材施教, 及时地帮助个别学生排除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保证每个学生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和技巧, 掌握所学课题内容。在指导中要注重对尖子生和差生的指导, 以求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提高的教学效果。
3. 创新指导
实行教师把学生集中在一起, 对一些典型的工件和学生自创的典型加工方法或出现的典型废品以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各抒己见, 集中分析、讨论, 总结先进的加工工艺或出现废品的原因。这种讨论指导是以学生为主, 实习教师小结为辅, 它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机极性, 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在操作技能上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和提高。
4. 结束指导
结束指导是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实训指导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 肯定成绩、提出问题、检查和验收教学效果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注重对成绩的肯定, 对于好的应提出表扬, 应注意对差生的优点进行表扬, 哪怕是一点点优点。这个阶段处理的好坏, 可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实训的兴趣,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六、结束语
总之,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巡回指导是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用时最长、最关键的环节, 实习指导教师只有高度重视和正确把握这个环节, 学生才能练就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 使实训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我们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培均, 等.铣工生产实习.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年
[2].何流.创新能力自我训练.中国言实出版社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步入大众化阶段。为了培养面向建筑行业的高技能人才,主动适应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需求,建筑类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其中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在内容上应突出实用性,教学环节上应突出实践性,并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实践实训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本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达到巩固、强化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作用,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实践教学以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建筑企业的调研和毕业生的回访跟踪,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是从事工程项目现场的施工和管理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建筑施工管理岗位的技能及方法,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但通过调查发现,过去有些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以前,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从教师到学生都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习惯于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形式,对充满挑战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排斥,再加上学校的奖惩制度跟不上,教师就更没有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实训态度态度也不够认真,为了实训而实训的同学较多,例如编制施工方案的实训中,很多学生就东挪西凑应付了事。在钢筋工等工种实训时,我们还发现有些学生打闹着玩的现象,也不注意安全,严重干扰了正常实训教学秩序,更难保实训教学质量。(2)实训环节太少。以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只是安排专门的课程实训周,来进行课程的专项训练,例如编制施工方案,进行工种实训等。编制施工方案的实训是在教室进行,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然后上交书面成果,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所编制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起不到很好的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工种实训的时间太短,也只能是让学生了解施工工艺过程,并不能全面掌握岗位技能,不能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3)实训条件差。过去由于学生多,但实训所需仪器设备和场所有限,这就势必造成一些学生会出现袖手旁观的现象。动手实际操作时间短,实训技能自然得不到全面锻炼,实验效果不理想。比如测量放线的仪器设备几个学生共用一台设备,不能人人动手,自然提高不了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鉴于上述原因,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改革措施:(1)合理安排实训环节。首先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安排工学结合的课程实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穿插安排实训环节,让学生及时的通过实训来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再安排课程的专项实训,也就是以往的实训周;最后在0.5阶段要进行综合实训。这样,通过课程实训培养了学生的单项能力,通过专项实训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通过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训环节环环相扣,学生的能力全面得到提升。(2)强调学生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训过程中,一改老师前面讲,学生后面照着做的“照葫芦画瓢”的实训方法。在实训课之前,由任课教师布置实训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走访建筑工地,勘察现场或从图书馆及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决策、制定方案,最后进行实施和教师评价。学生变为实训的真正主体,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减少了学生的依赖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这样做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动脑分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增强学生对实训课的兴趣、提高对实训重要性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兴趣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提高学生对实训课的重视,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实训的兴趣,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有很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实训课的重要性。另外,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校教师经过不断摸索、总结、改进,形成适合高职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项目式教学、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全真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以角色扮演法为例,将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为企业项目经理和员工,学生按企业项目部岗位分组,定岗位,如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操作人员等,并实行岗位责任制,并将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纳入考核。通过角色转换,学生能很快进入自己的角色,通过轮流换岗,学生的团队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得以培养。(4)创造良好实训条件,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我校在校企合作董事会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合作共建了全国一流的建筑工程技术全真模拟实训基地,该基地室内面积7000多平方米,室外面积12000多平方米,具有生产性、全真(仿真)性、实用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全真模拟基地。该基地具有较为完整的建筑施工现场氛围,集模拟项目部、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屋面防水、装饰施工、楼宇智能安装等实训于一体,体现了建筑产品生产过程,适用于基于工作过程,并在全真模拟、任务驱动下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实训教学模式的建立,既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了与实际工程相同的真实施工过程的环境和职业氛围,又为学生在顶岗实训期间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我学院与32家建筑行业、施工企业、咨询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董事会,形成了26个稳定优化校外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8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我院从专业建设出发,进一步有针对性拓展了校外实训空间,为学生实习、实训、顶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环境。(5)加强实训考核。实训教学过程中建立了立体化评价体系,不光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对老师进行评价。采用教师互评、自评、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综合评价的,强调对学生工作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态度、表现、成果纳入评价指标,从全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能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改革与实践,我们看到无论是从学生的实训态度、实训成果,还是从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比以前有所提高,同时实训改革还提高了任课教师业务水平及实践能 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为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因此实践教学责任重大,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水平,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才能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供08级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技术专业使用)
经济管理学院:何波涛
一、课程编号:23042006
二、计划总学时:102学时(其中:51理论学时,51实践学时)
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实践》是电子商务技术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学好该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课程任务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任务
1、本课程主要以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方向)为对象,是与计算机范畴有着密切联系的应用学科,主要旨在对网站开发的全面了解与实际应用,尤其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熟悉并且初步掌握相关的商务网站开发和管理维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一般应用技能。
3、对学生进行商务网站开发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特别要结合本专业及其相关知识,寻求结合部,为今后从事有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1)掌握创建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知识。
(2)熟悉创建网站的技术知识。
(3)熟悉数据库的管理和使用技术。
(4)初步掌握网站的管理,维护与安全知识。
2、基本技术应用能力
(1)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实践》的学习能结合本专业的实际,在学习中不断拓宽实际动手的能力。
(2)能了解电子商务网站的创建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及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
3、素质结构
(1)热爱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技术工作。(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3)初步掌握逻辑思维方法和科学应用分析问题。
(4)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不断吸收新知识与新技术。
(5)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及创新意识。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以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方向)为对象,通常安排在大学生二年级所学的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第一学年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电子商务网页制作,数据库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学习,为该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实践的学习,使学生能较好地了解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维护的部分知识与技术,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为今后更好地从事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技能的结合,在相关专业中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与应用性发挥更好的作用。
六、课程内容及重难点
对绪论部分作扼要的概述
第1章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规划
1.1 创建网站的准备
1.1.1 市场分析
1.1.2 人员配置
1.1.3 技术准备
1.1.4 宏观环境分析
1.2 确定建站目的1.2.1 形象宣传
1.2.2 数据展示
1.2.3 电子商务
1.3 规划建站步骤
1.3.1 导入阶段——以信息发布为主的阶段
1.3.2 成长阶段——电子商务大规模实现的阶段
1.3.3 成熟阶段——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阶段
第2章 网站建设初步
2.1 域名注册
2.1.1 选择域名
2.1.2 注册域名
2.1.3 解析域名
2.2 选择企业建立网站方式
2.2.1 ISP的选择
2.2.2 自行购置服务器
2.2.3 租用空间
2.2.4 软件配置
2.3 确定功能
2.3.1 安装Windows Server 200
32.3.2 企业Web站点的创建和管理
2.3.3 Web站点虚拟目录的创建
2.3.4 FTP站点的创建和管理
2.3.5 SQL Server 2000的安装与配置
第3章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
3.1 网站开发工具与技术
3.1.1 FrontPage 2003和Dreamweaver 8
3.1.2 ASP和ASP.NET
3.1.3 ASP.NET应用程序实例
3.2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
3.2.1 电子商务网站内容设计的流程 3.2.2 网站信息结构的设计
3.2.3 网页的可视化设计
3.2.4 首页设计
3.2.5 其他页面的设计
3.2.6 网页制作
3.3 网页发布
3.3.1 选择Web服务器
3.3.2 测试站点
3.3.3 远程设置
3.3.4 发布网页
3.4 网页的更新
第4章 数据库的管理与使用
4.1 SQL Server 2000简介
4.2 SQL Server常用管理工具
4.2.1 企业管理器
4.2.2 查询分析器
4.2.3 服务管理器
4.3 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
4.3.1 数据库结构
4.3.2 系统数据库
4.3.3 创建数据库
4.3.4 删除数据库
4.3.5 附加与分离数据库
4.4 表的创建与管理
4.4.1 数据类型
4.4.2 创建表
4.4.3 修改表结构
4.4.4 添加表记录
4.4.5 删除表
4.5 数据查询
4.5.1 SQL简介
4.5.2 SELECT语句
4.5.3 INSERT语句
4.5.4 UPDATE语句
4.5.5 DELETE语句
第5章 电子商务网站管理
5.1 问题的提出
5.1.1 网络构架
5.1.2 管理构架体系
5.2 人员管理
5.2.1 人员构成5.2.2 权限分析 5.2.3 权限控制
5.2.4 系统管理安全日志
5.3 网站功能管理
5.3.1 网站维护分析
5.3.2 网站功能管理
5.4 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5.4.1 系统管理构架 5.4.2 系统维护
5.5 数据管理
5.5.1 数据(程序)的分类
5.5.2 数据(程序)备份
5.5.3 数据的恢复与清除
5.6 电子商务网站设备管理
5.6.1 建立拓扑关系
5.6.2 网络节点的管理
5.6.3 网络中端点设备的管理
5.6.4 验收
5.6.5 接触控制
5.6.6 编写操作手册
5.6.7 测试运转状况
5.6.8 维护
5.6.9 网络环境维护实例
5.7 电子商务网站环境管理
5.7.1 供电系统
5.7.2 静电、接地保护 5.7.3 辅助工具
5.8 网络安全
5.8.1 维护网站安全的目的5.8.2 网站致命的缺陷
5.8.3 网站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5.8.4 威胁网站安全的典型因素
5.8.5 维护网站安全的对策
5.8.6 网站安全技术
第6章 电子商务网站推广
6.1 传统推广方式
6.1.1 传统媒体广告
6.1.2 VI系统推广
6.2 网络推广方式
6.2.1 登录搜索引擎
6.2.2 BBS推广
6.2.3 群件发送推广
6.2.4 新闻组推广
6.2.5 网络广告与交换链接推广 6.3 对推广效果进行监测
6.3.1 推广的效果
6.3.2 推广的后期工作
6.4 电子商务网站优化
6.4.1 网站关键词选取
6.4.2 页面优化
6.4.3 动态页面静态化
6.4.4 站内相关内容推荐
第7章 综合实例
7.1 规划一个网络书店
7.1.1 系统商务分析
7.1.2 系统规划设计
7.1.3 网站建设规划设计
7.2 建设一个简单的网络书店 7.3 ASP.NET简介
7.3.1 ASP.NET概述
7.3.2 ASP.NET基本语法
7.3.3 配置文件
7.4 设计后台数据库
7.4.1 创建数据库bookstore
7.4.2 创建表
7.5 书目信息的动态更新
7.6 客户信息管理
7.6.1 增加一个新的客户记录
7.6.2 修改客户记录
7.6.3 删除客户记录
7.7 书店库房管理
7.7.1 增加和修改书目信息
7.7.2 删除书目信息
7.7.3 书目信息查询
7.8 实时订单处理
7.8.1 实时订单处理分析 7.8.2 解决问题的步骤
7.9 进一步的思考
7.9.1 高级客户服务
7.9.2 人员管理
7.9.3 付款
7.9.4 商品配送
7.9.5 统计分析
七、课时分配表(见表1)
学 时 分 配 情 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课程内容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规划
网站建设初步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 数据库的管理与使用 电子商务网站管理 电子商务网站的推广
综合实例
学时总计
理论课时 2 4 12 12 8 6 7 51
实践课程 2 4 12 12 8 6 7 51
合计 4 8 24 24 16 12 14 102
八、必要说明
1、理论课注重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讲授,可采用多媒体授课。
2、实践课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进行实际接触与操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对电子商务网站知识与其相关专业的学习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4、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要根据老师所强调的内容,做好课外复习并认真完成所布置的作业。
5、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再结合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本课程的最后成绩。
九、教材与参考书
(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主编:李鼎、2001.高等教育出版社。(二)《asp精解案例教程》,主编:石志国、王志良 2004.清华大学出版社。(三)《自己动手建立企业网站》主编:李颂华、2001.清华大学出版社.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陆志琴
内容摘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更加重视,探索现代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提高职高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结合自己的任教学科,在汽修实训教学中实施5S管理的尝试,阐述了问题提出的理论基础,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分析了实施以后的成效及有关的思考。
关 键 词:5S管理 汽修实训 中职教育
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并通过经济体制转轨和科教兴国战略的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更新已有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的实习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任教学科,在汽修实训教学中进行了5S管理模式的尝试,具体的构想和实践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5S起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是日式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方法。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修养(Shitsuke)五个词的缩写,因其日文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其中:
整理: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 整顿:将寻找必需品的时间减少为零;
清扫:将岗位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 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 修养;对于规定了的事,大家都要遵守执行。
5S管理不仅能够改善生产环境,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品质、服务水准、员工士气等等,是减少浪费、提高生产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管理活动有效展开的基础。日本式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品质得以迅速地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而5S也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一股新潮流。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也日益重视,特别在汽车维修行业中,以丰田4S店为典型的各汽车维修企业中,实行5S管理已经成为当今汽车维修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一种趋势。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其重要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从广义的角度讲也存在着管理的问题,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学生需要怎样的管理一直关系着教学的成与败。特别在汽修实训的教学中,教学环境是操作实验室,相对于在固定的教室中的教学环境,它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在实习操作过程中,学习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操作技能,是对各种工具、设备的使用,学生个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需要相互的协作,需要的是规范、有序的课堂教学程序,良好的学习氛围。而这些和企业中生产环境的特点,对工人操作技能的要求,安全文明生产的内容,企业管理的目的,企业文化的形成等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因为汽修实训教学和企业的生产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因此把企业中实施的5S管理模式借鉴应用到汽修实训教学中,具有了可能性。另外一方面,我们的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的教育,所教、所学要紧密地联系实际,要实用、有用、管用。培养的学生最终也走向社会,如何向社会输送有用的、实用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了解企业的需求,和企业的管理模式接轨,使学生能更快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缩短进入社会的磨合期,也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一个迫切的要求。所以探究5S管理在汽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5S管理模式在汽修实训教学中的组织实施
5S管理模式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五个基本内容,在汽修实训教学中实施,根据教学程序,分出侧重点,同时又相互影响促进,具体的的步骤如下:
1.课前准备——以整理为中心的管理
整理的含义是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区分开,在岗位上只放置必需物品。整理的目的是(1)为学生进行实习操作腾出空间;(2)防止在教学中学生误用相关的设备和零件。考虑到教学的特点,和企业中的做法有所差异是,这个环节涉及实验室内课前的整理主要由教师或个别学生的辅助来完成,涉及学生个人的准备由学生来完成。具体步骤:
第一步:教师对实习教学所要使用的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
第二步:根据本节课的实习操作项目进行相关的零件、工具和工位的准备,把本节课不需要的零件、工具等物品区分整理出来;
第三步:把实习操作需要用到的零件、工具、设备拿出,并整齐地摆放在学生操作的场所,把整理出来的不需要的物品拿离出学生操作的场所,进行清理。
第四步:整理出来的不需要的用品处理,没有用到的零件放入专用的零件架上,不需要用到的工具放入工具箱,以前遗漏下来的废料废油倒入专用的垃圾箱,不需要用到的大型设备摆放在专门划定的区域里,尽可能不防碍本节课的实习操作。第五步:学生的准备主要是准备好工作服,工作帽,并穿戴整齐规范,必要时带好课堂笔记和笔。其他物品一律不准带入课堂。上课之前按学号列队、整队,老师宣讲实习中的安全事项和实习科目,依照次序排队进入实习场所,按规定站立在自己的工位上。
第六步:每次课进行循环整理。
在课前准备中对本节课所需的物品要分使用频繁的、使用次数较少的区别对待,每位学生都要使用的工具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要人人一份,使用次数很少的可以几人共用;即便是本节课马上要使用的物品,也要适量,避免重复放置,将必需品的数量降到最低程度;一些可用可无的物品应坚决处理掉,决不手软。2.教学过程——以整顿为要求的操作过程
整顿的含义是将必需品放于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到的状态——即寻找时间为零。整顿的目的是(1)实习操作场所一目了然;(2)缩短找寻物品的时间;(3)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在实习操作中,整顿由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每位学生严格进行操作实施,具体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作场所的定置要求,不同的实习项目有专门的实验室,要求学生知道各个实验室的所在;
2).实习操作现场各工序、工位、机台的定置要求,学生一方面按照学号有自己固定的操作位置,另一方面根据实习项目明确各自的实习操作任务,站立在相关任务的工位,有些以小组形式进行协调配合;
3).工具的定置要求,要求学生在每个操作步骤中使用完工具后,一定要放置到原来的位置,并在任何时刻保证工具摆放的整齐划一;
4).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配合的定置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然后按步骤发出指令,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有序的操作,不能随意的自我操作,学生操作工作完成后,必须举手报告:报告完毕,保持规定的站立姿势听取教师的点评。如此循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5).检查现场的定置要求。在教学的每个操作步骤中,按操作区域设置小组长,分组进行负责检查,每组的检查结果统一反馈给教师,以便进行及时的调整反馈。
在推行整顿的定置要求时要求学生彻底地严格的执行;要确定相关放置场所,规定放置方法,例工具在工作台上要间隔30公分,工具不能超过工作台的边缘等;进行标识,例在工作台上放置分解下来的零件部件时,有放置区域的分界线等。3.课堂结尾阶段——以清扫为中心的管理
清扫是指将岗位变得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将设备保养得锃亮完好,创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环境。清扫的目的是(1)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2)稳定品质(3)达到零故障、保证安全。在本个阶段,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操作,具体的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相关的实验室放置专用的垃圾箱,扫帚、拖把等清洁工具。第二步:从实习操作岗位扫除一切垃圾、灰尘;要求学生仔细清理自己的工位位
置上或操作场所中的一些废料,要全面清理,包括地面,墙面以及天花 板。
第三步:清扫点检机器设备;对课堂实习中用到的工具设备进行清洗,整理。第四步:整修在清扫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如有损坏的零件,需整改的地方等。第五步:若发现设备、零件有漏油、漏气等不寻常现象,必须查明污垢的发生源
(跑、滴、冒、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六步:实施个人责任制;个人工位上责任到人,整个实习场所的打扫,按学号
进行自觉的轮流。
第七步:制定相关清扫基准。清扫有具体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定的要求保
质保量的完成。
在清扫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并发动班干部起到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能人人参与,全员动员;并责任到人,对每位学生进行严格的检查; 清扫时要与对零件、部件的检查保养充分结合;一定要建立清扫基准,避免个别学生有逃避的现象。
4.以清洁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
清洁是指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标准化、制度化。清洁是总体规划,对进行整个实习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具体的步骤有:
第一步:实施5S管理,对学生进行组织,进行教育,在实习操作场所悬挂5S 要求的标牌。
第二步:整理——实习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物品和不需要用到的物品进行区分。第三步:向进入实习操作场所的每一位学生进行确认说明。第四步:撤走在实习操作场所中各工位上的非必需品
第五步:整顿——规定必需物品的摆放场所。相关的设备都有用黄线划出的专
用的放置位置。
第六步:规定摆放方法。工具摆放的间距、次序、位置等都有具体的要求。第七步:进行标识。把工具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等用醒目的字或卡片进行
提醒。
第八步:将放置方法和识别方法对学生进行说明。
第九步:清扫。在每个实验室的地板上划出区域线,明确各责任区和责任人。
在贯彻清洁过程中,首先要对师生贯彻5S意识;5S一旦开始了实施就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整个实习教学次序会被打破,降低教学效果;为了打破旧的教学观念,必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于学生长时间养成的坏习惯,只有花时间逐步来改正;要深刻领会理解3S的含义(整理、整顿、清扫),彻底贯彻3S,力图进一步的提高,来确保后面“2S”的实现。5.以修养为中心的管理目的
修养是指对于规定了的事情,大家都按要求去执行,并养成一种习惯。修养的目的使学生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素质习惯的人才;铸造良好的团队精神。推进修养的步骤:
(1)学习相关5S的规章制度。重点对高一新生,在开始进行实习教学时,首先
让他们了解5S的含义,学习相关的5S管理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5S的 要求严格实施教学。
(2)理解5S。通过实践,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实施5S管理的企业,例丰田4S店,让学生亲身体会企业中的5S要求,通过眼见为实,加深对5S的理解。(3)努力遵守5S的规章制度。通过检查、反馈、记录每节课,每个项目操作中
每位学生遵守5S的情况,督促学生养成5S的习惯。
(4)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加分,班级表扬等形式进行鼓励。(5)使每位学生自身具备成功的修养。
修养的养成需要持续推动5S直至习惯化;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教育培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素养。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汽车实训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5S管理,在教学程序中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很多情况下,彼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理、整顿、清扫,是实现清洁、修养的前提条件;同样清洁、修养也为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提供了保障。
三.实施5S管理模式的有关成效
在汽修实训教学中,开展5S管理模式,经过实践,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中,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职高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脾气性格 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进行5S管理中,通过在每节课中的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的规范要求,对于规定的事情,大家都严格地按要求去执行,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都起到逐步的矫正作用,日积月累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造就了学生良好的品质素养,也就是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基础。第二:有助于建立融洽的教与学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坚持5S,能够使实习的相关设备经过整理、整顿而存放有序,物归原位,工具摆放整齐划一,通道畅通,地上不会随意摆放不该放置的物品。通过经常性的清扫、点检和检查,不断地净化操作环境,有效地避免污损零件或损坏设备,保持操作场所宽敞明亮,整齐干净。这样操作场所就有条不紊,安全就会有保障,意外的发生就会减少,保证了学生人身安全,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进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也使教师的每一项教学环节能够保质保量的顺利进行,促进融洽教学环境的形成。
第三:促成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5S的管理,整洁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气氛的创建,可以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学习的兴趣不断的提高,必然使学习效率提高。零件、工具、相关的物品摆放有序,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用寻找,能够在使用时立即取出要用的工具和相关设备,使操作过程通畅,有效的保管、放置和布局,彻底消除寻找、滞留时间,节约了操作过程中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而通过5S管理使学生逐渐养成的良好习惯,培养了有修养的学习伙伴,改善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使课堂组织充满活力,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并带动改善意识,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有助于班集体建设,提高学校的形象。优良的品质来自优良的学习环境。通过5S管理创建了整齐、清洁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学习变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热情,使每位学生在责任感、自信心、意志、毅力等方面都进行了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个人素质的提高必然为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而学生最终会走上社会,高素质的学生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由于口碑相传达,更会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促进学校工作的良性循环。
四.有关开展5S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1.在汽修实训教学中实施5S管理模式,是一个不断升华、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总结,具体的操作还有待于细化,在研究类型和方式上还比较单一,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上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总体的指导和计划还有待于更具体化。
2.在汽修实训教学中,开展5S管理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不是所有的实训项目都是同一个要求,具体的5S要求会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在零件拆 装实习中,应突出整顿的要求;而在钳工实习中,整理和清扫就需要重点要求了。因此,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提出5S要求的侧重点。
3.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不断的学习和领会5S的内涵,并能持之以恒。5S管理是非常简单但又每天时刻都要做好的五件工作,一方面在思想上要避免存在轻视、忽视的心理,另外一方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一定要持之以恒,要日积月累,这样最终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修养,要避免“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现象,所以必须要坚持推行5S,才能获得良好的实习教学效果。
4.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把学校教学中的5S管理和企业中实施的5S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个必须继续探讨的问题。在教学中实施5S管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的。因此多走出学校,多借鉴企业在5S管理中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加以改进,会有更现实的意义。
5.实施5S管理,对学校的教学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5S管理的整顿中,涉及学生的操作,如果能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可以为5S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会能有效的保证实习教学有序的进行,能否从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保证足够的教学设备,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丰田公司编 《汽车维修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第一版 2.章水生著 《教育心理学》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一版 3.肖锋著 《学会教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一版 4.王尚义主编 《教育与管理》 2002年第19 5.《卓越的现场管理:5S推行实务》 经理人图书超市
http://
李琼 范正宇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 215031)摘要
学校作为一个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有其相对独立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价值追求,但又不可能置身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之外。校园文化建设也应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我们将通过校园实训基地企业文化氛围营造的实践,探索如何真实地将工业文化的核心层——工作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深入推进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
实训基地
氛围
营造
融通
1.校企文化的内涵
1.1.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单从字面上似指校园内存在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实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教育部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对“校园文化”的内涵作了这样的定义①:即在大学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
1.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是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更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的无形资本。企业文化囊括了除设备、资金、人力等有形资本以外的所有企业资本。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①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
2.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的渗透
校企文化的对接是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渗透,是高职院校为适应企业需求而主动吸纳企业文化。我们要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的载体,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立法”,在“全球品牌网”上的论述中,企业文化大体有六类现象,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习惯氛围、工作作风、人际关系。重中之重是习惯和环境氛围。这些企业文化的实现,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协作,需要对其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和引导。
为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也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突出“高职性”、贯通“企业性”、围绕 “市场性”,把相关企业文化整合到校园文化中,校企合作共同构建高职校园文化。
建设校企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优化育人环境,校企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要将校企文化建设渗透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各个环节。
我们要营造职业环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职业氛围。在精神方面,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重视各个方面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整体设计、合理安排,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系列化、特色化、经常化、规范化,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益。
3.搭建高职学院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文化融通桥梁
校企合作不仅要搭设校企间知识技能的桥梁,更要搭建校企间文化融通的桥梁,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融通应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发挥企业的指导作用,使学生今天在学校学习的方式与未来工作的方式保持一致,以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实现校企文化融通。
实训基地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关键场所,我们通过在旅游系、信息系的实践,充分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将企业文化有效地融合于实践教学中,例如旅游系的酒店管理专业已与张家港国贸酒店、桃园度假村酒店建立紧密型实训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过程中,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将企业真实环境与文化氛围展现到实践场所,使学生在校内如同企业一样并得到同学认可;信息系将企业请进来,目前已与江苏微软、苏州天平先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微缔软件有限公司等签订长期合作关系,并将公司部分设计(软件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工作嵌入教学体系,与江苏微软合作于2010年招收微软冠名班,2013年将再招“天平”冠名班,使企业技能与专业教学体系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
4.走出去、请进来,拓展性地吸纳企业文化
校企合作中,学校不能原封不动或者死搬硬套地引进企业文化,而是要对适宜学校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进行适当的检选和拓展,让其更好地为“我所用”。
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但仅仅为了“经济效益”的双赢而合作十分脆弱。校企之间深层次地交流与渗透,最终达成文化层面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依恋,这样的合作才是长久的,有生命力的。校企合作中,两种文化的交融,既是促进校企融合,加强校企紧密性合作的途径和载体,又是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一个受益内容。校企双方都应该加强对客体文化的筛选,主动、理智地吸纳客体文化,促进本体文化的良性流变,带动和促进本身的进步和发展。
旅游系酒店专业的学生通过在酒店实践过程(工学交替),积极参与酒店员工的文化活动,体会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感受企业文化给员工的鼓励及凝聚力,例如在桃园度假村酒店实训的学生对他们企业文化影响最深的是:①企业理念:企业精神“携手同行、追求卓越”;②主人翁思想“桃园是我家、发展靠大家”;③服务理念“细微周到、成就完善”;④服务宗旨“让宾朋好友舒心、顺心、放心”;⑤同事关系“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等,这些文化融入校园也会使学校文化得到提升。
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强调“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信息系与江苏微软合作,在教学与实践课程中,拓展性地吸纳企业文化,如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勤奋工作、技术至上、Service Camp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专业特点与工作环境;微软的公司价值是“正直向上、公开尊敬、直面挑战、充满激情、勇担责任、严格自律”,以此培养学生对今后工作价值的认同感。
5.体现行业文化,培育专业文化,彰显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开展的是职业性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所以校园文化必须带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与行业联系,体现行业文化特色,将行业优良道德传统和行业规章制度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突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充分体现行业特色,让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得以充分物化,形成视觉冲击力,营造培养职业人的浓厚氛围。如学院实习基地环境设计,充分展示企业特征,既体现了行业特色,又寓意深刻。
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由企业合作方直接参与并指导,按一定比例完全仿照企业真实工作环境设计,同时融入一块教学环境区,完善“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训、实验环境构建,使学生能快速熟悉企业的基本情况,知晓企业对合格员工的素质要求,调整心态规范行为,转换身份;在实训内容设置、考核要求中必须严格依照企业文化教育模式,促使员工(学生)形成组织观念、团队协作能力、执行力以及吃苦耐劳的作风,按明天企业的要求做好今天的功课。
6.注重人文素养,凸显校企文化,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管理文化。我们可以将学院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相融合,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如进入实训工作室,刷卡登记,严格实训操作规程;实习、实训环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督促学生遵规守纪、按章操作、令行禁止、训练有素。强化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按时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增强学生对学校纪律的认同感,使他们自觉养成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作为企业的“准职业人”,在学校内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具有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关键词: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
近年来, 电工电子技术发展迅速, 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是中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这就对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实训教学是把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职业技能的重要一步, 但目前, 很多中职院校的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不能把学生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 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厂生产存在脱节。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水平, 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就需要对中职院校的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进行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一中职院校电子电工实训的教学现状
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是通过实验的形式, 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并提高职业技能。在传统的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 学习和应用普遍存在着脱节现象, 虽然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 但是把所学的知识合理地转化为职业技能却很困难, 这种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应用的脱节现象是多年来困扰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传统的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 老师主要是灌输新的知识, 学生被动地去完成规定的实训内容, 而不去思考,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这种机械性的重复模仿工作中, 虽然进一步加深了理论知识的掌握, 但是却失去了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精神。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职业技能的应用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着很大不同, 职业技能的运用更灵活, 如果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了限制, 就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二实践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 把传统的理论教学逐步转变为技能与思维相结合的、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把传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验证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 不仅仅通过实践进一步强化了理论知识, 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实现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就要对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传统的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是以老师为主体, 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学生则是被动地学习, 失去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教学效果往往较差。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 要把学生作为教学课程的主体, 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在实训教学过程中, 学生把传统的被动“填鸭式”的教学变为主动, 要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自行制订并实施实训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其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训教材的编写上, 传统的教材由于教学观念和出版周期的限制, 往往大量篇幅都是实训内容、步骤的讲述, 而且滞后于新技术的产生。为了改进这些不足, 教材的编写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只向学生提供实训目的和要求, 对于其原理、步骤等不做过多介绍, 从而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与此同时, 教材的编写也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将当今高新技术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教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教学内容上, 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地进行变动, 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把传统实训教学中验证性的实验转变为阶梯形的教学内容体系, 即基础实验——设计实验——仿真实验三个层次。基础实验目的在于帮助强化理论知识以及掌握仪器操作等基础性技能, 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进行初步设计, 培养其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仿真实验则是在之前实验教学的基础上, 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综合运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实践能力。这种多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 遵循了逐步深化的认识规律, 构建了从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到实践与创新的阶梯式的教学体系。
与传统的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相比, 这种创新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了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也更接近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避免了学习与应用的脱节。学生在主动学习中, 会通过各种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获得新的认识与成果,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科学的、阶梯形的教学内容体系也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 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子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避免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应用的脱节,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培养出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需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层次的变革, 突出中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春雷.浅谈如何提高机电专业学生电子电工实训的学习积极性[J].科技资讯, 2011 (21) :213
[2]周海燕.对当前电子电工实训的现状分析研究[J].电子世界, 2012 (11) :24~25
[3]殷好军.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5) :323
[4]陈欢.浅谈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10) :280
【关键字:】《国际结算业务》实训教学 环境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49-01
高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但目前高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表现在教学理念上,即重理论,轻实践;重成绩,轻能力,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动手能力差、经验不足,职业素质低,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尝试在高校开展实训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实训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实训即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专项训练活动。[1]
实训课是为完成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专项训练活动所专门开设的课程。
实训课是一种实务课,它与传统的实验课有着本质的不同。实验课强调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識,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训课将企业搬入课堂,强调学生的业务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学完某一门或几门相关理论课程后,在实验室的模拟或仿真环境下,以业务软件为平台,以业务案例为载体,通过模拟的业务操作,掌握业务的整个流程和基本做法。上海金融学院的实训教学从2003年起步,引进某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软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仿真性是实训教学的精髓
仿真性指实训教学能真实再现银行的具体业务运作情境,具体包括实验室环境仿真性、业务流程仿真性、软件和资料仿真性和教学过程仿真性等。
1.实验室环境的仿真性
在实验室的布局上,适当参照银行业务部的布局,如采用开放式的网状布局,使实训者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银行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实施自己的实训过程和实训操作步骤,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训任务。
2.业务流程仿真性
在仿真银行环境中,以国际结算业务流程为连接线,将国际业务部的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系统性的经济业务使理论与实践连接起来,使每个实验者更深切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的责任,体会到银行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
3.软件和资料的仿真性
我们在软件的选择上选择了银行的业务软件,而非教学软件;使用的资料是稍做修改的银行业务资料。我们还将银行的一些空白表格,如“境外汇款申请书”“开证申请书”等拿来应用于实训教学中,从而使实训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实用性。
4.教学过程仿真性
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统一上机练习和学生分组上机练习相集合的方法。如信用证中开证行、通知行及议付行的具体业务,要求每一位学生对这几个行的业务都必须掌握,或让几个学生一组,分别担任客户、开证行、通知行及议付行角色,共同完成整个信用证流程。我们还模拟企业的考勤制度,学生每次进入实验室都要签到,其出勤率作为教师评定平时成绩的一项依据。
二、角色的转变是实训教学成功的关键
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满堂灌”,实践证明它已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因此,实训教学首先必须从认识观念上进行创新。
1.师生角色的转换
《国际结算业务》实训课是一门以训练学生的业务技能为目的的课程,技能学不出来,它只能是练出来的。因此,师生的主辅角色必须进行转换。而角色的变化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们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讲解一般占一次课的1/3时间,最多不超过1/2时间,尽可能多安排学生操作的时间。在教学中,采用业务操作演示、重要知识点讲解、业务操作流程的阐明及解答学生操作疑问等形式,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脑、投影仪、教学PPT等),形象直观地表达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提高讲授效果。
对学生而言,在银行实验室中,他们是主角,是掌握技能、体验业务的主体。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操作要求去主动钻研实训操作指导书,在操作中认真思考,亲身体验;遇到问题时,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研究解决,如不能解决,还可向教师提问解决,这样,使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所面临的业务问题,并且在软件操作应用中,达到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融会贯通的效果。
2. 学生自我角色的转换
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者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模拟《国际结算业务》系统在银行中的实际运行过程,让学生模拟银行国际业务部的相关岗位,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自己已由“学生”向“员工”转换,而不同岗位的设定,使学生从“员工”的角度,深刻体验这个岗位该做些什么,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可先后担任前台业务受理和后台业务处理等几个不同岗位的员工角色,第一次在这里可以零距离接触到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具有很好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由于这些训练的真实感和实用性都较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家在实验室里认真操作,相互探讨问题,并提出自己对问题处理的观点和建议,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训教学所要求的教师:双师型
实训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如同一部戏中的导演,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导致了这部戏的质量。由于目前专职实训教师较少,很多是理论课教师兼职,因此加强实训教师的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实训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还要熟悉实务,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社会的需求对实训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而“双师型”教师应该是实训教师培养的一个方向。
四、实训教学的考核: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
我院《国际业务》实训课考试都以上机进行业务操作的形式进行,平时成绩占该门课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只占40%,强调的是平时训练的重要性。平时成绩以平时的练习、测试为主,并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出勤率、上课纪律等因素。整体上,着重看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操作流程的正确与否、操作细节的把握程度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期末考试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集中检验,课程结束时,要求每位学生对自己参加实训课所训练的内容、完成情况、心得体会、对课程改进建议等进行总结,并写出实训报告。
参考文献:
【实训教学方法与实践】推荐阅读: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09-24
临床实践教学中PBL教学方法的应用05-31
初中英语情景式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07-08
传统教学方法与新的教学方法09-15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07-01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09-11
“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理解与设计07-02
古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05-30
传球技术教学方法与步骤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