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

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 篇1

弦弦蕴含声声思(反馈)

轻拢慢捻抺复挑(调控)

——盐外“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课题的深度思考

任何艺术,无论是教学还是雕刻,都是有规则的,但是,掌握了规则的知识并不能使人成为一个艺术家。艺术要求知道规则的人学习把规则适当地运用与特定的场合。反过来,这种运用要求对这种事物的特殊性以及适合特定的场合而修正规则有敏锐的洞察力。

----施瓦布(课程专家)

思考

一、小班化背景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

★关于班额

小班化教育在当今发达国家已经较为普遍,它起着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作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政府都对控制与缩小班级规模作出过相应的规定,目前,美国各州的小学每个班由20--30人组成,德国一般是33人,英国、法国和前苏联的中学每个班一般为40人。在瑞典,1962年的教育改革规定,初中班最多不超过25人,高中班为30人。美国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就要求中小学每个班的人数保持在22人左右。在中国,随着出生人口呈现负增长,教育资源的逐渐充裕以及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比例加大,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也已经在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盐道街外语学校自2002年建校以来,便将“源于细节的专业化的关爱”作为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为了更好的“关怀心灵,关注个性”,小班化教学自然而然成为了盐外的不二选择,自办学初,学校便十分注意控制班额,尽管近几年学校发展迅速,但仍然一直将班级人数控制在35人以内。

★小班化的三大优势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精细化教学,要求我们相信学生的潜能,承认学生中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只要通过努力,都可以得到发展,都可以掌握学习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早在1978年,美国格拉斯(Clsa,G.V.)和史密斯(Smith,M.L)对以往有关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学生的平均成绩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班级规模达到15人以下时,会迅速提高。

那么,和传统的大班教学相比,小班化教学到底存在怎样的优势呢?

1.时间优势

为了更细致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来说,以传统大班教学每班60人为例,一堂课45分钟,如果要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那么对传统大班来说,老师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平均关注率应该是:75%人/分钟,而以我校35人一个班为例,老师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平均关注率应该是:128.6%,很明显,小班教学中,教师对个体学生的关注率显著增加,这种关注率的增加将最大限度的避免课堂上学生的边缘化和局外人化。

这里之所以强调教师对个体学生的关注率,是因为“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即使在以教室中的全体学生为讲话对象时,也必须从心底里意识到,存在的是与每个学生个体的关系①。如果没有对个体学生的关注,就不会有真正的教学行为发生。

2.空间优势

无论就教师或学生而言,双方都比较喜欢在人数少的班级中进行教学。因为课堂密度加大,教师也易产生焦虑与不安,拥挤的活动更易使学生间发生矛盾与冲突,使课堂偶发事件增多,课堂中消极现象也更容易传播与扩散。

我们这里所说的空间优势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个是小班教室的布置空间。在上海的小班化教室中,我注意到,“小班”的教室不再密密麻麻,座位安排可以根据课程需要随时改变,或AB型、或O型、或U型,每个学生都不会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有的小班教室在布置时,还充分考虑到了“文化性、生本性、主题性和知识性”,融“个性化、情感化、知识化”三化合一,以进一步延伸教育时空。反观我校小班化教室环境的布置方面,还显得不足,尽管不少班级实行了座位轮换制,但“秧田”式布局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这还需要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课程的需要来灵活安排学生的座位,充分体现小班教学的空间优势。

另一方面,小班的教学“空间”明显增大,其气氛也更加活跃,或座谈、或辩论、或交流,仅以发言为例,据统计,小班学生发言比传统大班多出2--3倍的发言机会。

3.目标优势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些目标要充分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将会是必然趋势。

在课程领域中,布鲁姆关于认知目标的分类已经被广为接受:

识记、事实层次目标的学习,大班与小班制教学都合适,而以技能和态度的获得等高层次的认知为主要目标时,小班制无疑更具有优势,换言之,当强调学生之间或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比如需要合作的学习、活动,探究等,以及个别化学习,如独立研究、掌握等,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将凸显。

思考

二、小班化背景下的反馈存在着什么样的特点

★ 什么是教学反馈,对我们所研究的教学反馈的界定

反馈,简而言之,是指信息的返回。而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则是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众多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用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的话来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和思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②

关于教学反馈,有多种划分,这里,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着眼于教师行为,从观察、提问和评价三个方面对我们所研究的教学反馈进行界定:

★小班化背景下教学反馈具有什么特点:

显然,任何班制的授课都是存在教学反馈的,那么,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小班化背景下的教学反馈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特点呢?

1.反馈更加全面

小班化课堂中,由于教师对个体学生关注率的增加,因而从个体学生身上获得的反馈信息也就更充分。这一点可以参看前面的“时间优势”。同时,由于发言板演的机会增多,个体学生的反馈量也相应增大,因而反馈也就更加全面。

班级制授课无论是大班还是小班,其特点都决定了教师要从学生的反馈中来了解班级学生大体的认知水平。大班教学中,学生发言或板演的人数尽管和小班教学的人数大致差不多,但由于总人数的增大,发言板演的学生反馈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减弱;而小班教学中人数相对较少,老师不仅在相同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比例大大提高,而且,学生的反馈也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2.反馈更加及时

在大班制中,教师组织上的工作量明显加大。由于班级人数多,作业批改不过来,教师就可能减少作业或批改次数,简化批改方式;班级规模过大,在单位工作时间里教师与单个学生的交往频率也会下降,在学习与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也会受到影响。

而在小班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对学生的作业做到精批细改,甚至还可以做到面批;班级人数的减少,更有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让每个学生放心的打开自己的心扉,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和学生就能及时建立联系能力,而“建立联系的能力,正是良好的教学所依赖的基础”③ 3.反馈更加细致

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语言、行为、态度等细微的变化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有些现象粗看是细枝末节,其实细微下隐藏着不小的问题。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人数的减少,也就更容易让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的真实面貌和发展趋势。

学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忘形,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在小班课堂的反馈中都将呈现出来,成为老师丰富的教学资源。

思考

三、小班化背景下的调控有着怎样的策略

★什么是调控,对我们所研究的调控的界定

调控,笼统的讲是指调整和控制,我们这里说的课堂调控是指教师对课堂上学习情景的创设控制,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达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策略使用,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用,课堂调控意味着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限时性的把握。显然,这个界定仍然是着眼于教师行为而言的,因为就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还包含了教师和学生针对“自我反馈”进行的调控,即教师和学生各自对自己的信息加工处理和行为表现进行自我“检测”,对这种“自省”的调控,我们暂不作重点研究。

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来自学生的反馈更全面、更及时、更细致,各种信息资源充满了整个课堂,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它们纳入到预定的答案中去,那么刚刚擦出的火花就会立刻消逝。“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的各种价值信息,迅速判断信息的有效度如何,它是有用资源还是无关资源或是中性资源,是否会能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是否能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为课堂带来新的教育契机,还是干扰学生的学习?”④(正因为如此,所以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不无感叹道,教师这项职业需要具有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

因此,我们这里对课堂调控的界定更多的是着眼于教师行为,针对小班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资源如何来进行调控的问题。

★小班化教学课堂调控的一般策略

课堂调控策略是指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不断地生成,有效完成教学而有目的、有意识地采取的一些教学方法、技巧。针对小班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我们要掌握相应的动态调控策略。

为了有效地促进和把握生成,教师要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及时修订、更改、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案,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⑤

1.用心察言观色

真实的课堂中,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整齐划一,优秀的教师要善于洞察其中的弦外之音,找到其可利用价值,来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1)察“弦外之音”:

一是要善于洞察少数人的声音,在大班教学中,教师要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回答,并对每个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显然是做不到的。但在小班课堂上,洞察少数人的声音将变得容易实现,因为真理有时就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即便是错误的回答,也为后面教师的个别化辅导埋下铺垫。

二是要善于洞察与众不同的声音,与众不同的回答,可能是精华所在,也可能是离谱之举,在小班化课堂中教师决不能放过这与众不同的声音,即使毫无利用价值,也应该正确处理。下面是笔者一次评讲病句的案例:

今天在高一二班讲评病句专题时,引用到了08年江西病句题,张鹏宇提出了不同看法,先把原题摘录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报热切期待您:(1)惠赐大作;(2)提供话题;(3)推荐作者;(4)提出批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C.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D.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解释:选A(B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C “当初”与“始料”中的“始”语义重复。D错,“具有”后缺宾语,应在“胃肠病”后加“功效”等词语)

张鹏宇认为B句并没有错,句意本来就是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这三者有其一均可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权利,答案似乎并没有说服他,当我讲到下道病句题时,他忽然举起手来,并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例子来说服我,由于我正在讲下一道题,他的再度绕回得到了不少同学的嘘声,只见这时张鹏宇把头一扬,双眼圆睁,俯视全班,摆出一副捍卫真理的姿态,他的较真顿时让全场噤声。

我似乎的确无力说服他,我想,他更为简洁的表述应该是这三者之间理应是选择关系(后面不是有个“或者”么),而不是并列关系,既然不是并列关系,因此就不能用构成并列关系的条件来要求它们。我甚至认为他的理由相当充分,但这毕竟是08年江西的高考题,为慎重起见,我跟他说我们下来再讨论好不好。

下课回到办公室后,他急不可耐的来到我办公室,打开我的电脑,在百度中输入这句话,居然发现这句话居然出自《宪法》,下面是百度到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他得胜回朝,把我扔在那里凝思半晌,我和群里的一些朋友讨论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不知江西高考阅卷场上是一番怎样的争论,摩西说高考已经妖魔化了,以是观之,当为信然。但不管怎样,星期一的语文课上,我要全班同学为张鹏宇鼓掌,这种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捍卫真理的精神,在今天的学生身上已经罕见了!

上面这个个案中,正是张鹏宇与众不同的声音,让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启迪了我们新的思考,不论正确与否,其独立思考之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2)观“异样云彩”

在小班课堂中细观学生的为难之色。学生的心理活动非常微妙,但这种微妙会常常从表情里流露出来。小班化课堂要求教师仔细地观察,并能揣摩学生此时的心理,教学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小班课堂细观学生的异常举动。学生的心理活动常常会通过言行流露出来,如上课不注意听讲,他就会东看细看,心神不定,如果回答问题有十足把握,他就会把手举得特别高。在小班课堂中,必须要意识到少数学生的存在,意识到少数学生的异常举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班优势。

2.重组课堂信息

小班化课堂是随时互动、随时有生成的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课堂中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收集有效的生成资源,重组课堂信息,生成新的教学流程

重组课堂信息主要包含重组正面信息、重组负面信息、重组无关信息,它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不仅要及时收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还要深入他们的内心,明确他们的学习动态和学习问题;

要抓住课堂生成信息的最佳利用时机。课堂中的生成信息是稍纵即逝的,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抓住,加以开发利用和重组,也许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一位优秀的教师曾说:“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于意想不到!”

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要根据课堂具体实际,灵活的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当然,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采用的策略也是不尽相同的。

思考四: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切口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理想的小班化课堂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充分的反馈和教师机智的调控基础上的学习,应该是“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小班化课堂无疑比大班教学更具有优势,怎样把这些优势与教学中的反馈和调控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否则,就是对小班化资源的极大浪费。

盐外有不少老师都曾经有大班教学的经历,在和老师们聊天的过程中,不少老师都坦言:以前大班怎样上课,现在到了小班仍然怎样上课。上课方式并没有得以彻底改变,换言之,我们是在凭着大班授课的经验来进行小班教学。比如,接受性学习相对大班和小班来说,效果大致是差不多的,而更能凸显小班优势的,则是研究性学习。当然,具体选择何种教学方式还要视教学目标而定,还要视新课标下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评价者、学习者、参与者),而且,在新课标下,高层次认知目标的培养显然要重于纯知识的传授,即便在以考试为核心评价机制下,重知识复现类的试题也已经风光不再,而代之以应用、分析、综合等能力的测试。

本课题的实施将表层的小班额向小班化纵深发展,通过多方比照学习和观摩实践,寻求突破点,充分发挥小班时空优势和目标优势,更为精细的做好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和调控,切切实实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最切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及时调控,使得小班化课堂最为优化和高效。

★我们找到的切口

上海的课程专家顾泠沅先生曾说: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提高教师的真功夫是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最后保障。的确,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成就来说,教师质量这个变量远比其它变量重要得多。

本课题即是着眼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发挥小班优势,充分实施反馈和调控策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小班化课堂中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有效提升。

通过上面的梳理和思考,围绕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初步确定了下面5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

1.教学反馈多样性的调控策略(选择性)

2.教学反馈差异性的调控策略(层次性)

3、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重组正面信息(案例)

4、怎样调控课堂上的负面信息和无关信息(案例)

5、合作学习类型中的课堂调控策略研究(案例)

最后,让我们再重温开头施格布的那段话,如果教学是一种艺术,那么它的实践至少需要三种不同形式的知识:有关原理的规则知识;特定场合的知识、有关适当运用规则于各种场合的知识。而最能体现教学的艺术性的,也许就是“有关适当运用规则于各种场合的知识”。在我们看来,那恰恰就是一个教师真正所需要的教学策略。⑥

基于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来说,这个“教师真正需要的教学策略”就是反馈与调控规则运用于小班化这个场合的知识,希望能通过对此课堂的研究,提升小班课堂教师反馈和调控的能力,尽快掌握小班课堂教师真正需要的教学策略,加快盐外由表层的小班制教学向纵深的小班化教学发展,让我们的小班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资料索引:

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 篇2

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教师能更容易地分配教学资源,通过体态语向每一个学生传递关爱的情感。教师的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和讲话的音量等。在小班化的课堂中,教师恰当运用体态语,营造温馨的人文环境,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节课堂气氛,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一、用微笑走近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正确运用面部表情,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默契,使学生快速进入多彩的知识殿堂,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微笑是教学中使用最多的面部表情。教师的微笑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架起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唤醒学生对美的追求。将微笑带进课堂,能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学生喜爱的是富有情趣的老师,而不是凶神恶煞般的老师。一直瞪着眼、皱着眉头的老师, 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感,使学生在教学中战战兢兢,不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发展。教师应学会利用微笑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用微笑传递自己满意、赞扬等情感。

当学生有了进步或做了好事,教师若能投去一个甜美的微笑, 这对学生来说,是个极大的鼓励;当学生与教师情感相悖时,教师微微一笑,可能把几分钟前紧张的情绪变得轻松,呈现出新的转机, 从而成为改善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二、用眼神尊重学生,建立师生互信通道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一个眼神里都有一串丰富的词汇”。人通过眼睛来表露自己,反映内心感情。心理学家梅里比安说:“一个人看谁的时间越长,表示越是喜欢他(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敏锐的眼神去捕捉学生的微表情, 不时向学生发出各种微妙的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他们,并没有因他们的不发言而忽视他们。

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应面带微笑,引而不发,用鼓励的眼神唤起学生解决疑难的欲望 ; 当学生对自己的发言缺乏信心、结结巴巴时,教师可投以肯定的眼神,耐心引导,促使学生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获得再次发言的勇气 ; 当学生圆满地回答一个问题时, 应立刻收到教师对自己的满意、赞许目光。

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老师可以用严肃的表情来暗示自己的不满, 用眼神制止学生不当的行为。例如,当教师发现坐在角落的学生在玩玩具时,如果直接用语言表达:“××× 同学,把玩具收起来, 好好听课!”就会使其他学生往后看,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使犯错误的学生觉得丢脸,以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如果悄无声息地用警示的目光扫视一下做小动作的学生,这目光就是无声的命令,能使学生快速地放下玩具,投入课堂学习中,教学也能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用拥抱关爱学生,编织爱的长围巾

身体接触,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爱的一种重要方式。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十分崇拜自己的老师,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而身体接触不用花很多时间,却可以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强烈的、类似于亲人的情感联系,从而使学生感到安全和幸福。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 大大增加了教师与每个学生接触的机会。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特别需要这种爱的传递。教师在与孩子接触时,摸摸头,拉拉手,整整孩子的衣服、红领巾或轻轻拥抱一下 ……这些,在孩子眼里都是一种师爱情感的表露,他们往往会向父母说,我们的老师非常喜欢我,我很爱上他的课。

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微笑;眼神;拥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有所变化。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人,即具有独立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并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开放的视野的新型人才为目标,与之相匹配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也应更新,这使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弊端日显。因此,实行小班化教学迫在眉睫,它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教师能更容易地分配教学资源,通过体态语向每一个学生传递关爱的情感。教师的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和讲话的音量等。在小班化的课堂中,教师恰当运用体态语,营造温馨的人文环境,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节课堂气氛,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一、用微笑走近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正确运用面部表情,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默契,使学生快速进入多彩的知识殿堂,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微笑是教学中使用最多的面部表情。教师的微笑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架起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唤醒学生对美的追求。将微笑带进课堂,能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学生喜爱的是富有情趣的老师,而不是凶神恶煞般的老师。一直瞪着眼、皱着眉头的老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感,使学生在教学中战战兢兢,不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发展。教师应学会利用微笑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用微笑传递自己满意、赞扬等情感。

当学生有了进步或做了好事,教师若能投去一个甜美的微笑,这对学生来说,是个极大的鼓励;当学生与教师情感相悖时,教师微微一笑,可能把几分钟前紧张的情绪变得轻松,呈现出新的转机,从而成为改善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二、用眼神尊重学生,建立师生互信通道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一个眼神里都有一串丰富的词汇”。人通过眼睛来表露自己,反映内心感情。心理学家梅里比安说:“一个人看谁的时间越长,表示越是喜欢他(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敏锐的眼神去捕捉学生的微表情,不时向学生发出各种微妙的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他们,并没有因他们的不发言而忽视他们。

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应面带微笑,引而不发,用鼓励的眼神唤起学生解决疑难的欲望;当学生对自己的发言缺乏信心、结结巴巴时,教师可投以肯定的眼神,耐心引导,促使学生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获得再次发言的勇气;当学生圆满地回答一个问题时,应立刻收到教师对自己的满意、赞许目光。

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老师可以用严肃的表情来暗示自己的不满,用眼神制止学生不当的行为。例如,当教师发现坐在角落的学生在玩玩具时,如果直接用语言表达:“×××同学,把玩具收起来,好好听课!”就会使其他学生往后看,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使犯错误的学生觉得丢脸,以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如果悄无声息地用警示的目光扫视一下做小动作的学生,这目光就是无声的命令,能使学生快速地放下玩具,投入课堂学习中,教学也能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用拥抱关爱学生,编织爱的长围巾

身体接触,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爱的一种重要方式。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十分崇拜自己的老师,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而身体接触不用花很多时间,却可以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强烈的、类似于亲人的情感联系,从而使学生感到安全和幸福。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大大增加了教师与每个学生接触的机会。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特别需要这种爱的传递。教师在与孩子接触时,摸摸头,拉拉手,整整孩子的衣服、红领巾或轻轻拥抱一下……这些,在孩子眼里都是一种师爱情感的表露,他们往往会向父母说,我们的老师非常喜欢我,我很爱上他的课。

总而言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对调节教学气氛,都具特定的效应。当然,这种师爱信息的传递,必须以真情实感为前提。如果离开感情基础而单纯追求表情技巧,乃舍本逐末,反而给学生一种虚伪的感觉,效果将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熊征宇.体态语和礼仪[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袁振国.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4]润诚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 篇4

在小班化背景下,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密度和频率都有所增加。随着新课改内容的不断深化,小班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这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效果的强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地处农村,每班学生数均为25人左右,基于此,我校对小学生互动交流与合作学习的主要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四步导学”的教育理念,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一、小学数学小班化的相关内容介绍

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不是浅显地只对班级人数进行减少,而是在现代新型价值观念与教育理论的要求下,使小学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并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继而实现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提升的目的。小班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互动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够使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强化。

在大班化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会为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带来一定程度的难度,同时,教师的工作量有所增加。但小班化的数学教学,其教学计划不像大班化的数学教学计划那么分散。在备课阶段,任课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全面的了解,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有效而快速地调整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小班化数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有效集中,并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想象空间,使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调动,并有效凸显了其课堂主体地位。

二、“四步导学”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模式介绍

小班化背景下学生互动交流与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四步导学”模式。一是引学,主要包括课初的导入、预习的展示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该过程能够有效保证学生的预习效果;二是组学,主要包括独学、对学以及群学三种学习方式,组学是基于课堂学习目标的确立,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在这三种学习形式下展开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和感知过程,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性;三是展学,主要包括展示和点评两个环节,展学过程是实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主要过程,而且展学与点评同时进行,该步骤涉及置疑纠错等教学内容,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水平的自我提高与完善;四是固学,主要包括课堂总结和达标检测两个环节。该步骤顾名思义,是对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检验以及提升,从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得到深化,使其数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小班化背景下强化学生互动交流与合作学习的主要路径

1.鼓励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

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往往能够帮助其对知识进行更好掌握,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活跃。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发展,这就更需要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为此,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课上提问等多种方式,积极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并结合学生的新知接受能力,来调整教学进度。例如,任课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叫学生到黑板前完成作业,其他同学若有不同的作业解题方式一并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讲出见解。该教学方法适用于小班化的数学教学,这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因此,任课教师能科学地把握整个教学互动环节。

另外,在大班化背景下,任课教师往往很难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或面面俱到,但针对小班化背景,小学数学教学就相对容易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在小班化的数学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展示自身的优势,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挖掘自身的数学专长,以提升其合作学习意识。

2.积极开展课后的问题探讨活动

小班化的数学教学在于对共同教学目标的整体表达,同时,还要科学地分析个体的目标。任课教师要不断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才能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心理。例如,任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后的提问加以鼓励,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同时,任课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指导的方式,使学生对数学的思维理解得到深化。针对小班背景的学生教育,任课教师往往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学生,同时,任课教师还要以爱心关怀小学生,通过心理辅导方式,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并调动其参加合作交流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目前,小班化背景的合作学习方式已经应用于很多教育领域。上文对小班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中合作学习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小学数学课堂学习重要模式,即“四步导学”,由此可见,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任课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小班化背景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不仅能够强化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够促进其数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 篇5

设计者:华敏峰

研训主题:《小班化背景下的小组合作理论学习》

研训目标:通过小班化背景下的小组合作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小组合作

学习的理论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让教师指导什么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合作的时机如何把握,合作的形式怎样,做到心中有数。

研训重点:以《长方体的认识》为载体,以新授或者练习为主设计的小组合作活

动进行交流。

研训难点:通过活动的展示后,让教师深深认识到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怎样选择合作的时机和合作的形式

研训时间:2012年2月28日

研训地点:菜园一小三楼小会议室

研训过程:

一、本次研训的主题背景 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全新理念,数学课堂合作教学活动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通过让学生自主活动,使他们获得了直接经验并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那就是我们在设计新授或者练习时的小组合作,应该考虑到什么内容适合小组合作?怎样来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与形式?今天,我们以《长方体的认识》为载体,以新授或者练习为主设计的小组合作,展开讨论。首先以新授开始展开讨论,大家可以从自己设计的小组合作开始展开,你为什么要安排这个小组活动,有什么理论依据?这个活动安排后为你的教学达到了一个怎样的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舒金发围绕主题进行点评

三、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作小结

华:今天我们以《长方体的认识》为载体,安排设计新授或者练习的一个小

组活动,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体现小班化背景下小组合作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每位教师进一步提高对小组合作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也理清了在小班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内容适合小组合作,怎样来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与形式,我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随着自己的实践,对这方面的收获会更多。接下来,请我们的教研员对我们本次的研训活动进行点评。

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 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小班化,有效教学

1、小班化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 (1) 人数的减少, 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 学生数减少后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频度和交流的密度; (3) 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 因材施教; (4)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力; (5) “小班化”后体育教学基本上不再受天气的影响, 教学变得随机化。缺点: (1) 课堂气氛的营造难度加大, 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范围变窄; (2) 学生吃苦精神、竞争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大多自我中心倾向严重, 不善于同别人共同合作。

2、教师思想的转变

相较于以往的集体式教学, 小班化后最本质的特征便是学生人数的减少。面对这一形式上的变化, 虽然学校没有很好的规划和准备, 但作为教育最前线的人, 体育工作者自己首先要认清形式, 不能自乱阵脚, 在思想层面上要尽快从集体式教学中转变出来, 尽快适应自己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明白新角色的责任和任务。新课改改革赋予了广大教师新的历史使命, 它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 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教育者面前。初中体育作为衔接小学体育与高中体育之间的桥梁, 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功效。

3、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

(1)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及学习目标的明确。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相关性。例如, 在锻炼学生耐力素质之前首先将锻炼耐力素质的重要性向学生阐述。而小班化教学以后, 由于学生吃苦精神、竞争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既不是运动员, 今后也不会参加各种长跑比赛, 锻炼耐力素质有什么用?而作为体育教师, 我们首先就应该使学生明白耐力素质的锻炼是身体锻炼更是一种意志力锻炼, 锻炼吃苦耐劳, 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要使学生保持体育兴趣, 教师首先就要确定学生有什么样的兴趣。了解了学生的兴趣所在后, 可按照学生的兴趣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结合到上课的内容中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锻炼积极性, 既能达到教学目标, 又能引导学生去探究他们兴趣所在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体育明星的感染力, 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与模仿欲。

4、教材的选定与教法的制定

(1) 教材的选定。体育课堂中, 同样的内容不是所有人都感兴趣, 相较于男生更喜欢诸如篮球、足球等项目, 女生对羽毛球等小球类及跳绳更感兴趣, 而田径类项目则很少人喜欢和参与。我们在进行教材时, 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让学生明白田径类项目的锻炼价值。

(2) 教学计划的制定。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掌握水平、个体认知水平、学习潜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 而在实际操作时发现相同技术层面的学生之间能更好的相互沟通与评价, 那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可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和掌握技术的能力的不同, 对学生分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数量。这样可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和学生沟通、交流, 了解学生的情况, 对学习和掌握技术较慢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小班化的优势。

(3)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所以针对分层次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也应相应分层次。如:对双手胸前传球技术熟练的学生在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则可以确定为完成行进间的传球练习, 对完全不会的学生教学目标则应是强化原地双手胸前传球技术, 思考在进行行进间传球时应注意的问题。根据分层次的教学计划而确定的相应教学目标, 才能不落下技术水平相对差一些的学生, 真正意义上的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力。

(4) 分组教学方法的应用及运动技能教学规律的遵循。体育教学中的分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种形式, 更是要发挥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 达到最好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计划的制定, 体育教学可根据学生情况从几个方面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学生原有的技术情况, 根据学生身体素质,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等等, 这样,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目标, 获得成功的喜悦,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除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形式, 体育教学还应遵循运动技能教学规律。即技术由易到难进行教学。当然, 运动技能教学也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 并且要遵循其教学规律。这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从项目特点上去把握。

5、结论

如今很多学校都面临着小班化的问题, 如何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弥补缺失, 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在探索的问题, 本人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和自身面对的小班化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和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访谈、学习, 就小班化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分析, 希望能给广大体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 篇7

【关键词】小班化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所谓小班化英语教学,是指控制班级的学生数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根据这一环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班级授课制。可以说,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因为它更符合学生的个体发展。小班化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学资源,全面接受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沟通,实现个性化教育。最终使得每位学生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适逢中国课程标准的改革,更让我们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有了理论上的指导和教学标准的参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是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教学理念,而小班化教学为实施这些理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此,笔者依据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初步总结归纳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它凸显的是同伴学习以及团队成长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需要进行同质或异质编组。同质,有利于教师重点辅导,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异质,有利于同学间的相互帮助,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分组合作应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尤其是学生间的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在互动合作中达到教学目标。小班化教学能够充分激励每位团队组员的自主合作性,为完成共同目标,相互团结与依靠,学生从而能够学会学习任务的分工、学习资源的共享、角色的分配与轮换以及意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二、互动教学策略

互动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中,旨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单一的教学传递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具体体现为:教学目标变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为多元的综合素质培养,较之大班教学,它所需要改变的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格局,以及学生个体独自学习的教学组织。小班化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三、隐性分层教学策略

隐性分层教学指教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把不同智力层次,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使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这种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分层优化,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原则。就教学效果而言,目标激励、兴趣教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但这些都是针对学生的共性所作的教学设计,而隐性分层教学,则是对学生这个教学目标群进行规划和细分后所作出的极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种方式,能更好地体现教学互动和教学相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小班化教学能够让教师从本质上了解每位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教师更能够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制定更加符合每位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

四、角色扮演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当师、师当生”的教学活动。师生角色扮演,情感交融,学生活动在一起,建立师生“双爱”的情感通道,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在让学生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也体现了“教学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在牛津版的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丰富而有趣的对话素材,课堂中采用了角色教学策略后,效果非常好。最能充分地体现“在用中学”的英语教学原则。“角色扮演”给小班化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充分体会到了学习英语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评价策略

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让评价不仅反馈教学质量,而且充分发挥激励、导向功能。新课标明确指出“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采用了等级评分即定量和描述性评价即定性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在等级评定和评分中,笔者设计了几份评分表。如小组成员自评表,小组成员互评表,组间互评表,教师评价表。每次不同的活动采用不同的评价表,或几种评价表相结合。另外,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口头与笔头相结合的描述性评价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激励;对学生的错误则以一颗宽容的心予以批评指正;对个别学生个别小组的创造性思维予以充分的赞扬和鼓励。描述性评价还体现在作业上,对优秀者,笔者会有真诚的赞扬,平等的思想交流;对不认真者,会有温婉地批评,同时也会抓住一点点小小的闪光点,给予鼓励。

当然,以上教学策略只是笔者初步的领会,在此基础上,笔者觉得有必要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深入到小班化教学的研究中去,把研究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希望能收获更多的小班化教学的成果。

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 篇8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2.017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用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而诸多研究也表明,小班并不必然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缩小班级规模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间接实现的。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从侧重“教会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

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学目标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我们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关注每一个,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能力和情感变化,将“怎么学”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

1.注重目标设计的整体性

要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放在这个单元、甚至这册书的整体教学目标下,注重总体目标、章节目标与单课时目标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概念,系统归纳梳理各章、各节知识,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注重目标设计的可控性

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是可控的,可针对小班化的特点,以方法、思路作为主线,以学案和实验报告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例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燃烧需要的条件”学习中,可连续设计三个实验:(1)用燃着的火柴分别放入盛有水和酒精的蒸发皿中;(2)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3)向金属片(覆盖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各放少量红磷和白磷。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分别在实验报告上写出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然后教师再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并要求学生总结出实验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最后教师再趁热打铁,抛出问题:水中的白磷能燃烧吗?如果能,请设计一个简单易行实验方案加以证明。学生通过讨论、实验,可进一步加深印象:只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是水火也相容。“燃烧需要的条件”与“燃烧的定义”的学习在学生的兴趣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

3.注重目标设计的可测性

小班化的理念就是“关注每一个、关爱每一个”,即注重每一个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因此,可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根据认知规律,每节课都可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选择典型的、有针对性的课堂反馈题,运用“红笔加白笔”的方法,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量化呈现,反馈效果不理想的同学可及时辅导帮助,避免了学生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问题,真正实现“堂堂清”、“人人清”。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从教师的“讲堂”向学生的“学堂”转变

老师讲学生听,这是我们传统的基本教学方式。在知识增长比较缓慢的时代,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合适的,所谓一朝学习,终生受用。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这样,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成为“听客”和“看客”,而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1.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

“小班”教育是一种主动性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在“学堂”中,教师在“导”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动脑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放在学生学习、讨论、交流时对学生适时、适度的点拨和指导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例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针对分子间有间隙的学习,可设计如下实验:用针筒分别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同一个人用足够大的力气去挤压,发现空气的体积变化较大,而水的体积变化非常小,进而得出分子间有间隙,而且一般地说,气体分子间距大于液体分子间距的结论。这时,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更形象地帮助大家理解分子之间有空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可以想出很多种方法,例如:在盛放玻璃球的烧杯中不断倒入红豆,发现可以倒入许多红豆;再一杯盛满水的烧杯中,轻轻投放硬币,发现投放了许多硬币后,水竟然一直没有溢出来等等。尽管稍微多花了点时间,但学生的思路真正打开了,如果长期坚持,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会显著提高。

2.给学生充分的活动舞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解放思想,多创造机会展示学生所长,让他们学会分工、学会合作。例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中,重点是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意义。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无法真正理解教材的原本意图。但是如果通过课前自学教材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别收集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的资料,有文字的,也有录像的。在课堂上,针对资源综合利用,各小组集中汇报交流,互相启发,共同学习,最终培养学生具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从侧重“学会”向“会学”转变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普遍的学习观念是,读书是重要的学习,而且书要反复读,要烂熟于心,倒背如流。问题是,知识数量的膨胀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时间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做。因此,我们如何学会运用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掌握知识

学会用现代信息手段,寻找知识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例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到互联网上去学习,在互联网上搜索“易燃易爆物”,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会学生把书本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既扩大了眼界和见闻,又打破了课堂学习时空的局限,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心扉,让学生耳濡目染,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真谛的热情,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懂得的东西再多,不会应用也不行。因此,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燃烧与灭火》的小班教学中,针对“燃烧的定义与条件”的学习,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设计一个补充实验,让学生自己用一支空试管倒扣入热水中,罩向水中的白磷,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体验,学生深刻理解:只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是水火也相容,由此既加深了对“燃烧的定义与条件”的掌握,又学会了逆向思维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评价自己和他人

在小班中,教师应该运用更多的积极评价方式,实现教育过程的平等。如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即为多元评价方式的一种。成长记录袋内装有学生认为最能反映自己的学习成就的实物材料。这些材料能够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促进他们的反思与发展。由学生自主决定装什么或不装什么。学生自己可以经常观看、调换作品,由此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定期请家长观看、评价;在期中和期末可进行展览,同学互相观摩;学期结束,教师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封面上写上评语。

总之,小班化教育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条件下对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小班化教育具有班级规模小、利于开展个别化教学、师生互动多、尊重多元等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化,实施“小班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将会更加全面而深刻地显示出来。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教与学方式的探索与研究,使“小班化”教育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广阔的发展前途。

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 篇9

关键词:小班化英语教学,学习质量评价

小班化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教师在小班化数字的学生中,发挥出教学优点,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得到充分、优质地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实现彻底的改革,转变学校的教学劣势为优势,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每一个学生,幸福每一个学生,实现学生初中英语学习中的自主化发展,合作化发展,实现学生开放性学习,教师充分给学生发展的时空。

为了提高初中小班化英语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的目标,我们要对教学实施的条件、结果和过程进行学习质量的评价。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要运用评价来调动。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运用评价,能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让教师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运用评价来和教学模式相结合,实现小班化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实施评价的意义

小班化教学的评价改变了学生过去以分数为唯一评价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多角度立体化地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增长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全面体现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发挥教学的激励性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小班化评价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平等快乐地学习的氛围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幸福感,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改革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进行教学的反思行为。

二、评价的主体

教师过去是衡量学生的单一的主体,现在要改变,因为这样会带有教师的主观色彩。小班化改革之后,班级的成员逐渐减少,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可以是主要的实施主体教师,也可以采取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形式来综合评价每个学生。教师可以开展生生互评,结合小班化英语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采取组内互评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加学生互评的精准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能够自评和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这样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情况,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评价的内容

小班化课堂教序中,学生数量少,教师对每个学生评价的可能和机会也多,评价的内容也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擅长的一方面,经过多方面的评价,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评价的策略

1. 口头的评价

教师可以给学生口头的表扬,采用丰富的语言,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Wonderful,Good,Great等。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时候用词要精当,不能过分夸奖学生。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鼓励学生,给学生更多的鼓励的语言,激励的话语等。

2. 肢体的评价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肢体的动作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赞美。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微笑,可以竖起大拇指,可以赞美学生,可以给学生鼓掌等,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幸福感。

3. 物质的奖励

学生对如上两种奖励有了厌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物质的奖励,例如奖励红圆珠笔、橡皮、铅笔等学习用品,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荣誉的奖励

教师可以综合每个教学过程,在学生表现出色的时候给荣誉的奖励,例如,“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加入学生平时的成绩分数。教师可以考虑到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学习小组的综合表现,评选出最优秀的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得到教师的奖励。

五、评价的注意点

小班化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是积极肯定的评价,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给学生的错误委婉地评价,不能直接训斥学生等。

六、评价的效果和深远的意义

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班化的评价能发挥最大的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过去两极分化较严重,学生学习好的就喜欢学习,学习成绩差的就讨厌学习英语。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因为学生得不到表扬和奖励。如今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看到学生学习的优点,及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2. 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学生之间产生竞争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给学生荣誉,也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看哪个组学习之星得的多。经过学习的比较,学生学习上更加积极,这样会促进学生形成学习的氛围,实现学生小组学习的共同的进步。

3. 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经过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4. 培养好的师生感情

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真诚而美好的鼓励,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成为课堂教学的点拨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活动表现和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如今,在推崇任务型教学、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顺应初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趋势,成为提高初中英语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小班化教学是大的趋势,教师要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进行多种教学改革与尝试,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角度立体化的评价。通过实践,促进小班化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笑梅.小班化课堂教学基础性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小班化背景下物理作业批改浅谈 篇10

一、深入浅出

教师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应适时融入情感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作业的批改,不仅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沟通师生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纽带和桥梁。所以,教师在批改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是要准确细致。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在于学生人数较少,总体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就减少了,那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妨再细致一些,准确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其次,教师要给肯定,提要求。肯定成绩是沟通师生感情的关键,提出要求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手段。由于班级授课制和学科的限制,教师要经常性地与每个学生接触、交流还是有一定的限制,而作业批改几乎天天都有,有些话可以利用作业批改的机会和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可以给予恰到好处的带有鼓励和希望的批示,提出适当要求规范学生,用以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更上一层楼。最后是展个性、找特点。

笔者以为,对学生作业的规范格式,教师只需作宏观上的要求。除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重要的演算过程、正确的答案及单位的正确使用等作一定要求以外,其他均可由学生自己发挥、选择,没必要处处与教师的“步调”一致,以免束缚学生的思想,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通过认真批改和分析学生作业,可以从某些角度发现学生的特点,方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尊重学生

教师在指出解题错误的同时,要尊重学生人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尤其在批改学困生的作业时,考虑到其做错的地方往往比较多,教师可以先不要急于打上红叉,伤害其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可以给予其适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示。同时,教师应及时找其他学生从侧面了解情况,寻找学困生出错的原因,是由于课上没听懂,还是在做作业时敷衍了事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小班化的背景,给这样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三、个别对待

小班化教学可以使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注重差异教育,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教师在作业辅导和布置时可以分层调节。作业的布置采用“双轨制”,一种是数量相当、难度小的基础必做题,让所有的学生能基本完成;一种是难度稍大、灵活的选做题,由学生自愿完成。在作业批改时,由教师采用面对面的现场批改法,一对一,手把手地教,分别指出学生出现的错误,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共同的错误可以上课讲,个别错误进行个别辅导。这种面对面的批改比在学生作业本上写批语的效果更佳。当然,这种批改方法不宜每次采用,对少数学习非常困难的学生可以经常采用。另外,这种方法也可以在单元新课结束以后,习题课、复习课时或在总结学生一段时间作业情况的基础上进行。

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 篇11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小班化教育与新课程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理念相吻合,是我国教育改革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班额的减少,新课标的参照和实施更有可行性。我在实践中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情境创设策略

由于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性格的交叉区的范围更大,师生的交流量增多,更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间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给予的快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扶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营造一种平等宽容、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新型的师生关系、新颖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温馨宁静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感到紧张和压抑,他们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自由。

(二)创设和谐的教室环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班化教室环境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位,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有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去考虑。要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学习中心,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如可以在教室内悬挂励志格言、经典名句,张贴学生优秀作品,在课桌椅的排列上采取个体独立式或小组组合式,摆放成圆形、马蹄形、品字形、T形等等,以方便学生开展自学思考、课堂练习和进行一些互动沟通、讨论交流。

二、自主探究策略

尊重和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自主探究,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让学生有独立认知、思考的过程,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在积极创设情境目标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习教材,主动探究,发现和研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开展学生课堂自学

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利用各种媒体把课文读对、读通、讀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及时巡视,适时点拔,对自学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进行个别指导。

(二)引导学生课堂质疑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对于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相互答疑;一时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策略

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时间、有空间去深入地研究教材,更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突破口,并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按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对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与提高。

班额的减少为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传递方式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互动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实质参与。如在讲授《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和《故宫博物院》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根据学生层次分组,将课文问题分解为难、中、易几个层次,让学生自由选择回答,要求人人都要发言,个个都有话说,课堂气氛活跃,改变了过去部分学困生不主动参与的现象。3网

四、组织教学活动策略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组织延伸到课外知识的教学活动,例如手抄报、电脑课件制作、知识竞赛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威尼斯商人》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故事编写课本剧,组织表演。这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平铺直叙的课文内容改编成包含对白和舞台说明的剧本,并分配好角色,利用课下和业余时间排练。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活动。爱好写作的学生合作改编剧本;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导演,组织排练;喜欢表演的学生就上场演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布景、制作道具;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可担任旁白。

总之,编剧、导演、演员、剧务、旁白,学生们各司其职,人人都有事可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小组互助合作策略

每个学生背景、学习基础、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会呈现差异,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互助小组,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做小老师,影响、带动、帮助成绩稍逊色一些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营造和谐氛围,更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是改变了班额,更是转变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被关注的机会,使每一个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语文教学在小班化的背景下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期待我们一同探寻,一道发掘。

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 篇12

一、利用课堂巡视, 及时捕捉学情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 “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被频频搬上教学舞台, 然而, 有效课堂还需要有效巡视, 在自主开放的课堂中, 教师的引领者身份使得课堂巡视的重要性更突出. 通过课堂巡视, 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不但可以更好地辅导掌握不好的学生, 增强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让掌握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思考, 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案例1 :m取何值时, 方程 (m 2 -2) x 2 -2 (m+1) x+1=0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 大部分同学经过思考后都可以按照一元二次函数的根判定方法得出结论. 但是也有部分同学没有完全掌握题意, 导致解题的片面性.根据巡视的情况, 我选择了两名有代表性的学生回答如何解题, 指定的第一位学生的解题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让其他学生展开讨论, 把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学生是这样求解的:

令4 (2m+3) >0, 解之得m>-3/ 2 .

第二位学生的解题方法是正确的.补充了二次项的系数m2 -2≠0这个前提条件.这是因为当m 2 -2=0时, 即, 原方程变为一次方程, 不可能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所以应当舍去.结合以上考虑, 本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m>-3 /2且m≠±通过请运用不同解法的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解法, 然后师生共同剖析解法的正确与否, 产生错误的原因, 找出纠正的办法, 并写出每道题的正确解答, 让学生的困惑、错误得到及时消除和纠正, 思维的火花被及时点燃.学生就会有探索者的收获, 发现者的欢乐, 胜利者的喜悦.

二、借助课堂提问, 准确把握学情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 也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意义, 不仅要善问, 而且要会问,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巧妙提问.因此, 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一些问题, 通过提问, 抓住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暴露的反馈信息, 做出引导或有针对性的补救,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案例2:在讲解《相似三角形》时, 有如下练习, 如图, 直角梯形ABCD, AD∥BC, ∠A=90°, ∠B=90°, ∠DEC=90°, 试找出AD, AE, BE, BC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图形, 学生很快找到四条线段的关系———成比例.此时教师提问:“如果把这个图中的三个90度的角改成60度的, 这四条线段有什么关系? ”学生试着用第一步中找相等角的方法, 证得△ADE与△BEC相似, 进而得到四条线段成比例的关系.教师提问:“如果把60度的角改成130度的, 是否也有相同的结论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 得出肯定的回答.教师提问:“现在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就提出, 当∠- DAE=∠DEC=∠EBC时, AD、AE、BE、BC都是成比例的.通过变式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了图形特征, 掌握了解题方法, 拓宽了解题思路.

三、优化课堂练习, 做好实时反馈

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由“知”转化为“能”的重要环节, 也是获取教学反馈最及时、最准确的方式.课堂练习不是对所学新知的简单重复, 不是简单地把教材上的“做一做”当成唯一的课堂练习, 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针对性比较强的课堂练习, 做到重点突出, 层层递进, 让学生的学情得到充分暴露, 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 更科学、合理地组织后续教学.

案例3: 已知二次函数y=-x 2 +x+4, 求: (1) 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2)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3) 对称轴; (4) 抛物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5) x为何值时, y有最大 (小) 值? (6) 画出函数图像, 说出函数图像是怎样由y=-x 2平移得到的? (7) 根图像回答x为何值时①y>0;②y>0;③y<0; (8) 根据图像回答x为何值时: ①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②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学生通过这道例题的学习, 可达到以下效果:

(1) 加深了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 掌握了求抛物线顶点坐标的两种方法, 即公式法和配方法;

(3) 会用五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4) 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平移规律;

(5) 了解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上述典型例题, 带动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达到了以点带面的目的,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粉末冶金发展历史下一篇:向你介绍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