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近义词和造句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奇怪的近义词和造句(共7篇)

奇怪的近义词和造句 篇1

2、我们耳朵萦绕着奇怪的声音。

3、他对这个小姑娘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情。

4、你可听到了哪些奇怪的声响?

5、不,但我有这种奇怪的感觉。

6、听到政府在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多少还是感到有些奇怪。

7、告诉我你这一番奇怪的话的意思,我就留下来。

8、那奇怪的味道是从哪里来的啊?

9、否则,程序会去做一些,奇怪的事情,但是是所有的整数么?

10、奇怪的是我们很少认为时间时可以投资的。

11、是的,我知道这可能听起来是要做一件奇怪的事情,不过这在很多环境中可能是实用的。

12、但这还不是最奇怪的事情。

13、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地盯着她看。

14、但它们是否能识别人类,或仅仅把人类看做是奇怪的花朵?

15、直到此刻,在去年那些奇怪的事情过后,我才鼓起勇气来讲述这个故事。

16、这是一个奇怪的名字,但是如果您选择在自己的代码中使用这个库的小部件,它就非常有用。

17、“这个奇怪的水果是什么?”国王问道。

18、在我和克什那发现看起来象滑坡沉淀的河流岩石之后,我们带我们华盛顿大学的同事去看这些奇怪的岩石。

19、衣服奇怪地消失给我带来的烦扰远远超过想象。

20、我真的感到很奇怪,因为我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错,我如何才能改善这种情况。

21、他们站在那里敬畏地看着,杰克从他的夹克里掏出一只奇怪的鹅和一支金色的竖琴。

22、但那天晚上他又一次经过那个加油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23、这周和我的上司在外午餐的经历真是我碰到过最奇怪的事了。

24、我只是一个小孩子,这是我来说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奇怪的近义词和造句 篇2

前人已经做过大量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的研究 (Lu 2005; Wang and Wang 2005; Wei 2006) , 但鲜有研究根据Sinclair (2004) 提出的扩展意义单位理论对中国学习者在近义词对上的掌握情况做全面的对比分析。“拓展意义单位研究, 即将词语的形式与意义综合一体的最大路径研究 (张绪华2010) ”, 其主要内容包含5 个要素:节点词、类联接、核心搭配、语义选择趋向、语义韵 (Stubbs 2009) 。本文在此理论基础上, 以gain和achieve为例, 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近义词对的使用情况。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英语母语者如何使用此近义词对?

中国英语学习者是否过度使用或少用此近义词对?

中国英语学习者如何使用此近义词对?和英语母语者相比又有哪些区别?

1 研究方法

1.1 语料库及研究工具

本研究共使用两个语料库:以英国国家语料库 (British National Corpus, 简称BNC) 和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 简称CLEC) 。BNC共包含112, 181, 015字符, 书面语和口语共存, 是现代英式英语的代表。为了使两个语料库更具对比性, 本文只选取该语料库的书面语部分作为研究对象。CLEC包含1, 084, 464 字符, 收集了中学生、大学英语4 级和6 级、专业英语低年级和高年级在内的5 种学生的书面语料。

本文选取Sketch Engine作为研究工具来确定准确的、最相近的近义词对。该引擎自动总结了一词的语法和语义搭配行为, 是一款语料库驱动查询系统, 由Adam Kilgarriff在2003年建立。同时本文还使用Wordsmith 6.0来检索具体的索引行。

1.2 研究过程

本文的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 从Sketch Engine同义词典的版块下选取gain一词; (2) 通过Sketch Engine和wordsmith 6.0 计算出近义词对在两个语料库的频数; (3) 检索出近义词对的相应索引行, 并观察它们的类联接、核心搭配、语义趋向以及语义韵;每个节点词都会从两个语料库中各随机抽出100个索引行进行研究, 并且只选取节点词的动词词形。

2 研究结果和讨论

2.1 近义词对的确定

表1 显示的是Sketch Engine在BNC中搜索出的分数最高的前五个近义词。可以看出achieve在这五个近义词中分数最高, 因此被选为本研究中gain的近义词。

2.2 总体频率

表2 显示gain和achieve在两个语料库中的绝对频数和相对频数。

表2 显示gain在两个语料库的对数似然函数值为+88.46, achieve为-7.79。结果表明与BNC相比, gain在CLEC中显著地被过度使用, 而achieve则被少用。

2.3近义词gain

表3显示的是gain的类联接搭配。

结果显示gain共有3 个主要的类联接搭配:V n, V from以及V in。其中V n出现的频数最高, 在CLEC中出现95 次, 在BNC中出现88 次。结果同时表明比起英语母语者, 中国英语学习者显著地少用了类联接形式V from (对数似然函数值为-6.93) 。

本研究检索出gain搭配词并按互信值 (mutual information, 简称MI) 的高低进行排列。表4 显示了BNC中gain的30 个最高频的搭配词 (括号中的数字为该词出现的频率) 。

检索结果显示experience、confidence、understanding以及advantage为gain在BNC中的最高频搭配词。根据随机抽取的100条的索引行来看, gain经常和以下4个语义群的名词搭配:资质/能力、良好情感、经济实体和积极状态。以下是该4 个语义群的具体搭配词:

1) 资质/能力:

experience (8) , advantage (3) , access (3) , skill (2) , knowledge (2) , aptitude, mastery, attainment, insight, nomination, expertise, flexibility, independence

2) 良好情感:

understanding (4) , confidence (4) , favor, satisfaction, loyalty3

3) 经济实体:,

taxes, compensation, possession4

) 积极状态

stature, supremacy, altitude, momentum

从语法角度来讲, 这些名词都为动词gain的宾语。从语义层面来讲, 这些名词大多会伴随具有积极评价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 包括better (2) , new (2) , greater, genuine, improved, competitive, complete, maxim, intrinsic andtemporary等。具体例子如下:

(1) This i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public to gain a better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of the artist.

(2) We gain anewsense of loyalty, steadfastness and fidelity that are not our own.

同时, 从对左边的共现搭配来看, gain通常会吸引具有努力或困难的意义的动词词组, 包括try to (3) , help (3) , manage to (2) , attempt to, in an effort to and strive to, 具体例子如下:

(3) Soviet officials stillmade an effortto gain support for them from the Indian Ocean Third World states and the non-aligned nations in general.

(4) ...eachstriving togain the upper hand in military might and ideological influence ove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表5显示的是shows 30 the most significant collocates of gain在CLEC中30 个最高频的搭配词, 其中最高频的为experience (7) , knowledge (6) , success (6) , improvement (2) , achievement (2) , benefit (2) and nothing (2) 。

根据随机抽取的100 条的索引行来看, gain经常和以下4个语义群的名词搭配:资质/能力、良好情感、经济实体和进步/成功。以下是该4个语义群的具体搭配词:

1) 资质/能力:

experience (7) , knowledge (6) , insight, degree, independence, health

2) 良好情感:

admiration, approval, smile, enjoyment, interest, confidence, happiness

3) 经济实体:

profit, benefit, award, wage, wealth, fortune4/

4) 进步/成功:

success (6) , advancement, achievement, improvement, victory, reputation

很明显, gain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前三个搭配语义群呈一一对应关系, 但其中具体的搭配词并不相同。除此之外, 和BNC相同, 从语法层面来看这些名词都作为动词gain的宾语出现。语义上来讲, 许多名词也都会伴随具有积极评价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 包括fresh (3) , best (2) , good, great, better, tranquil and equal等。具体例子如下:

(5) Then I'm sure that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gain good health even more than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6) They want to learn from them the way to treat life and death, and then to gain atranquilmind.

尽管如此, 不难发现比起英语母语者,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形容词的使用上数量更少, 语义范围也更单一。这一差别有可能归结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量以及语言能力上的匮乏。此外, 检索结果还发现了一个中国英语学习者独有的特点, 除了使用描述性形容词, 他们还较多使用了指示数量意义的形容词或词组, 例如more (17) , large, high, ample, plenty of/ a lot of, wide等。具体例句如下:

(7)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gainmuch moreimprovement of health.

(8) Hence, he will gainampleexperience through practice.

通过以上对于gain在BNC和CLEC中搭配词及语义趋向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两个语料库中, 大部分的搭配词都具有积极语义韵。表6显示了其具体信息。

据表6, gain在两个语料库中的积极语义韵强度均为0.89, 并且三组对数似然函数值也并未显示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即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在使用动词gain时都会表现出强烈的积极语义韵。

2.4 近义词achieve

表7显示achieve在BNC和CLEC中的类联接搭配。

结果表明在BNC中只有一种类联接搭配, 即V n。显然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出现了4次错用, 将错用为achieve不及物动词;同时对数似然函数值也证实了这一错用的结论。

表8显示了BNC中achieve的30个最高频的搭配词。

结果显示objectives (4) , balance (4) , goals (3) , independence (2) 等为BNC中achieve的最高频搭配词。100 条随机索引行显示achieve经常和以下3 个语义群的名词搭配:积极状态、目标和经济实体。以下为具体的搭配词:

1) 积极状态:

balance (4) , independence (2) , efficiency (2) , effects (2) , adulthood, breadth, integration, greatness, accuracy, stability, attainment, dominance, relevance, compromise, solutions, acquisition

2) 目标:

objectives goals aims, ends, ideal3

3) 经济实体:

surplus, inflation, welfare, coverage, standards, data

语法上说, 这些名词都是作为动词achieve的宾语出现。语义上说, 正如gain一样, 这些名词的前面都会共现具有积极评价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 包括:higher, particular, agreed, legendary, acceptable, all-time, historic, independent, desirable, enhanced, improved, full, positive以及right. 具体例子如下:

(9) ...and aimed at achievingdesirablefiscal limits.

(10) ...and to request the UN to assist in achieving anacceptablesolution.

同样, achieve会在左侧吸引一些指示困难或努力意义的动词、动词词组或副词, 例如assist/help (4) , attempt to (2) , finally, eventually, largely, have problems in, be difficult to以及work hard to。具体例子如下:

(11) ...until a state of health can sometimeseventuallybe achieved.

(12) The first two solutions were difficult to achieve.

表9显示了CLEC中achieve的30个最高频的搭配词。

结果显示CLEC中achieve的搭配词明显不如BNC中的丰富, 少了近三分之二之多。同时结果还显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中国英语学习者还很“独具特色”地重复用词, 例如achieve achievements。此外, CLEC中和achieve频繁共现的名词可大致分为2个语义群:目标以及进步/成功:

1) 目标:

goal aim purpose scores degree

) 进步成功: (16) ,

success (16) , achievement (3) , development (2) , improvement

正如英语母语者, 中国英语学习者也会使用一些形容词修饰语来描述名词性搭配词, 如great (4) , stronger (2) , equal (2) , high, better, eternal, historic and fast;同时也会使用一些动词词组来表达achieve暗含的困难度, 例如try to (12) , help (3) , take lifetime to, strive to, be anxious to等。尽管如此, 对于这两个群体所使用的修饰语对比可以揭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丰富度上的极度匮乏。

通过以上对于achieve在BNC和CLEC中搭配词及语义趋向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两个语料库中, 大部分的搭配词都具有积极语义韵。表10显示了其具体信息。

表10 显示achieve在CLEC和BNC中的积极语义韵强度分别为为0.91和0.96, 因此其具有强烈的积极语义韵。并且对数似然函数值也并未显示两个语料库在这三种语义韵强度对比上有显著差异, 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在使用achieve及其共现搭配上时都表现出十分积极的评价态度。

3 结论

首先, 对于英语母语者, gain和achieve都具有明显的积极语义韵并且暗示了完成这两个行为的困难度。然而这两个近义词对在类联接搭配和语义趋向上却又明显差异。除了类联接搭配V n, gain也会和特定介词共现, 即in和from. 在语义趋向层面, gain经常和具有情感意义的名词搭配;然而achieve会和具有目标意义的名词搭配, 因此这一对近义词并不能混淆使用。

其次, 与英语母语者相比, 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了gain但却显著地少用了achieve。这一现象有可能归结于在实际课堂上gain先于achieve被介绍给学生。

最后, 中国英语学习者已经习得了gain一词的积极语义韵的使用, 以及其主要的类联接搭配。但他们出现了错把achieve当作不及物动词使用的现象;并且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这对近义词的核心搭配, 即他们忽视了gain的“积极状态”这一语义趋向, 并错误地使用了“进步/成功”这一语义趋向。

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出现的过度使用、少用或者错用的现象揭示了他们在语言能力及词汇积累上的不足, 这些问题也会造成他们不能用英语充分地、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们也应该高度重视在实际课堂上, 学生及老师都只重视词汇的表面意义, 忽视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综合学习的现象。

参考文献

[1]Alan Partington.Patterns and Meanings[M].Amsterdam and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1998:65-70.

[2]Elena Tognini-Bonelli.Corpus Linguistics at work[M].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2001:34-50.

[3]Halliday Michael, 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12-30.

[4]He Zhaoxiong.Modern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10-13.

[5]Lu Lu.How corpus-based approach can contribute to thestudy of seemingly synonymous words[J].CELEA Journal, 2005, 28 (6) :14-20.

[6]Sinclair John.New evidence, new properties, new attitudes[C]//Sinclair J.How to use corpora in language teaching.Am-sterdam:John Benjamins, 2004:37-54.

[7]Stubb Michael.The Search for Units of Meaning:Sinclair onEmpirical Semantics[J].Applied Linguistics, 2009, 30 (1) :115-137.

[8]Wang Haihua, Wang Tongshun.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se-mantic prosody of CAUSE[J].Modern Foreign Language, 2005, 28 (3) :297-307.

[9]Wei Naixing.A corpus-based contrastive study of semanticprosodies in learner English[J].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2006, 132:50-54.

[10]Xiao Richard, Tony Mcenery.Collocation, Semantic Prosody, and Near Synonymy:A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J].Ap-plied Linguistics, 2006, 27 (1) :103-129.

决定的近义词和造句 篇3

1.固定。 2.明确肯定。 3.坚定。确定

断定:

下结论:我敢~这事是他干的ㄧ这场比赛的结果,还难断定

决议:

经一定会议讨论通过的决定。决议

决心:

①坚定不移的意志:~书ㄧ下定~。 ②一心一意,决心

决计:

①表示主意已定:无论如何,我~明天就走。 ②表决计

抉择:

挑选;选择:从速作出~。抉择

肯定:

肯定

裁夺:

斟酌取舍;裁断:文章是否刊出,由主编裁夺。裁夺

定夺:

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等讨论后再行~。定夺

决断:

①拿主意;做决定:无从~ㄧ请您最后~。 ②决定决断

决意:

拿定主张;决计①:他~明天一早就动身。决意

决策:

向往的近义词和造句 篇4

景仰:佩服尊敬;仰慕:~先生的为人。景仰

敬仰:敬重仰慕:他是青年们~的导师。敬仰

神往:仰慕,向往:美妙的境地令人神往|脸上现出神往的光神往

爱慕:①喜欢羡慕:~虚荣。 ②喜爱倾慕:~之情。爱慕

倾慕:佩服仰慕:倾慕已久|彼此倾慕|两心倾慕。倾慕

崇敬:尊敬;敬佩:崇敬恩师|令人崇敬|崇敬的感情|受人崇敬

怀念:思念:~故乡ㄧ~亲人。怀念

仰慕:敬仰思慕:久闻大名,不胜仰慕|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仰慕

羡慕:因喜爱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羡慕

敬慕:尊敬仰慕。敬慕

钦慕:1.敬慕。钦慕

瞻仰:①仰望,恭敬地看:瞻仰遗容|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瞻仰

醉心:①令人陶醉;使人倾心:这是一个醉心的夜晚|她脸上醉心

倾心:全心向往;竭尽真心:一见倾心|吾与黄公覆倾心来降倾心

奇怪的近义词和造句 篇5

近义词的教与学一直都是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一个传统难题,因为几乎每对近义词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差异,使得近义词的教与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目前,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可以进行更深层次、更复杂的分析,从而成为近义词教学与研究中一项具有综合性、代表性的方法。具体来说,本研究从begin和start入手,对比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CLEC)[1]与英语母语语料库Lancaster-Oslo-Bergen Corpus(LOB)[2]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情况。以期提供一份中国学生begin和start使用中薄弱环节的针对性建议,从而解决这类问题为广大教师与英语学习者带来的困扰,同时给传统的英语学习和教学方法提供一个新的启示。

1 研究背景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出现之后,语料库研究的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3]。在词汇方面,尤其是近义词对比分析方面,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也比较盛行[4,5,6]。意义相近的动词学习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但是相对的研究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针对begin和start的近义动词对比研究中,Eicha[7]初步分析了begin和start后搭配不定式和动词ing这两大类补语的使用情况。Mair[8]从语法和社会语言学相关因素分析的角度,对begin和start后的这两大类分词补语进行了对比。Nagy[9]则从语义学角度分析了begin/start+to infinitive和begin/start+ing这两类非限定补语结构。这些自上而下的研究从不同视角将分析重点放在了begin和start后分词补语的区别上,但是缺乏英语母语者使用情况的数据支撑。

语料库方法提供了一个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接口。定量分析着眼于数字,定性分析着眼于语词。语料库分析就是立足于语词的频数,将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这种方法既依赖于词频分析手段,又依赖词语检索的手段。Biber等人[10]在《语料库语言学》一书中基于语料库的数据支撑,列举了begin和start在英语使用中存在的四种基本语法组合形式,即start/begin+to infinitive,start/begin+ing,start/begin+noun,start/begin used as an intransitive verb。统计数据显示,begin和不定式的结合能力比较强,而start则与剩余的结构结合能力比较强。在Biber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卢晓娟等[11]对LOB语料库进行检索,分析统计begin和start使用中以上四个搭配结构在英语语料中的出现频次,结果显示begin和start的用法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也印证了begin通常和不定式连用,而start更倾向于与其余三个结构连用。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此研究结果客观显示了begin和start之间的差异,但对于一线英语教师而言,我们更关心的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这对近义词的实际情况如何?与英语母语者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在教学环节又该如何改进呢?故本研究着力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①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begin和start时,Biber等所列举的四种语法组合的出现频率在CLEC与LOB语料库中的检索结果有何不同?

②这些差异反映出中国学生使用begin和start时的什么问题?

③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改进?

2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目的是对比英语本族语者使用begin和start的偏爱程度,调查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begin和start的真实情况。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使用的是LOB语料库,LOB语料库是由500个文本的英国英语构成,整个语料库共有1166147个形符(token)。用于对比的非本族语学习者语料库选用的是国内较有影响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CLEC语料库的语料涵盖中国大陆高中阶段(ST2),大学英语四、六级(ST3-4),以及英语专业四个年级(ST5-6)等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作文,整个语料库共有1070602个形符。

具体而言,本研究分以下三个步骤:首先,用Ant Conc语料库分析软件在CLEC语料库中检索begin和start出现的总频数,然后人工分析四个结构的出现频次,同时剔除中国学习者英语使用中的言语失误及begin和start非动词使用情况;其次,用SPSS软件对LOB和CLEC语料库中使用begin和start时四个结构出现频数分别进行卡方计算,以期发现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对研究揭示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 数据统计情况说明

本研究主要针对begin和start作为动词近义词,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作文中出现的四类使用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为了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有必要剔除begin和start四大类结构以外的使用情况,以保证研究数据的可比性。具体剔除情况及原因如下:

①begin以to begin with这一语篇标记语的形式出现。begin虽作为动词使用,但已经失去了本义,不应该列入比较分析范畴,故予以删除。例如:To begin with,because of the rapidly[wd2,1-2]increase…

②学习者将begin误用为beginning这一名词形式。begin在词条中已不是作为动词形式出现,无法归入四大类中任何一类,故删除。例如:

*He will perhaps put[vp1,-4]no ball in at the begin[wd2,2-].

*Some people like doing the same job from begin[wd2,1-2]to end.

*A good begin[wd2,2-]is half done.

③Start以名词形式出现。不属于本研究范畴,无法归入四大类中任何一类,予以删除。例如:from the start to the end,from start to end,at the start,a new start,make a start,there is a start,等等。

经检索与核对,在CLEC中begin出现202频次,删除18词条,实际用于研究的分析数据为184词条;start出现86频次,删除21词条,实际用于研究的分析数据为65词条。

此外,为了准确地统计begin和start在CLEC和LOB中出现频率(frequency),有必要对CLEC的语料进行筛选处理。CLEC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与英语母语者语料库不同的是,CLEC中有许多汉语拼音的专有名词、拼写失误以及语料库创建者加到语料库里的学习者言语失误标注。这是学习者语料库本身不同于英语母语语料库的特点。如果不加剔除,这些未经处理的形符数值会影响到卡方分析的结果。桂诗春[12]在分析中国学习者英语失误问题时,为了避免影响数据对比结果,将CLEC语料库进行了处理,即:将CLEC重新核算,把语料库的形符数从1207879减为1070602。故本研究也沿用此调整后的数据,也就是说,本研究中进行卡方计算时两大语料库的总形符数为:CLEC语料库1070602形符,LOB语料库1166147形符。

3.2 语料库中begin和start总使用频次以及四个语法结构出现频次统计数据

总的来说,在CLEC的100万词条中,本研究中begin的使用频数为184项,LOB为163项,P值大于0.05。这说明与英语母语者使用情况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begin时,使用频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start作为动词时的频数为65,英语母语者的频数为336,P值小于0.05,所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动词start与英语母语者差异明显。具体情况见表1。

虽然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begin与英语母语者的使用频数从总量上看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具体分散到四大语法搭配结构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了明显的差异。除了begin后接名词这一语法搭配的P值大于0.05以外,其余三项语法搭配都远远小于0.05。具体情况见表2。

根据表2作图(图1),可以更直观地发现这一分布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begin时,习惯于begin to do的搭配方式,很少将begin用于不及物动词。本研究发现,英语母语者在使用begin时,经常使用begin后接动词不定式或单独使用begin作为不及物动词,另外两种语法搭配结构,即begin后接名词和动词ing形式则很少使用。

CLEC在使用start的频数分布总体上与LOB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具体的四大类结构分布中也呈现了明显的差异情况。由表3可知,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start后接不定式和名词时,P值均大于0.05,这两类语法搭配的使用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start作为不及物动词及搭配动词ing形式这两类语法结构的P值均远远小于0.05,这表明实际使用情况差异明显。

同样地,图2更直接反映了的这一问题。图2显示,在使用start作为动词时,start多数情况被英语母语者当作不及物动词使用,相对比其他三种语法结构,英语母语者的使用频率都不高。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这四类语法结构的实际使用情况均低于英语母语者,其中start作为不及物动词以及后接动词ing的使用频率显示出这两种语法搭配使用过少,应在教学中予以强调。

4 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频数本身没有太大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频数多少所揭示的问题。分析频数多少所揭示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才能真正对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也才使得本研究具有意义。针对本研究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语料库索引技术,引导学生观察、推断、讨论、归纳、继而模仿英语母语者使用这些英语词汇。这就是Tim Johns和Chris Tribble开创的借助语料库技术辅助语言教学的“数据驱动学习法”(Data-Driven Learning,DDL)[13,14]。不过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虽然“数据驱动学习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具有“单词项、多语境”的优势,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并不多。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我们无法在教学硬件上满足师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人手一台计算机,这使得教师无法指导学生应用语料库检索技术,学生不可能自主学习、检索并观察英语词汇或句型使用情况;而且语料库相关软件的学习及复杂的正则表达式的运用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此外,学生的兴趣点在于学习英语知识,而非语料库相关技术的学习,如果将过多精力投入到语料库相关知识的教授上,无异于本末倒置。

实际困难虽然存在,但我们可以尝试简化教育教学技术,因地制宜地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以start用法课堂教学为例,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发现start作为动词的主要搭配形式及用法:

①备课阶段:检索并编辑含有start的句子。在语料库文本中检索start,将得到的结果保存为纯文本文件start.txt。对start.txt进行编辑,去除太难或其他不适合的句子。选取30个包含start四种基本语法组合形式的句子,注意比例分配中start作为不及物动词的句子占多数。再次保存编辑后的文本start.txt。

②课堂检索:教师在展示台的电脑上运行语料库分析软件。以Ant Conc为例,在Ant Conc主界面的File菜单中选择“Open File(s)”选项,浏览并选定start.txt。点击Ant Conc主界面上方的Concordance选项卡,在界面下方的检索项输入框中输入表达式“t.*t”。检索项输入框上方的检索模式设定区选择“words”模式。单击【start】按钮开始检索,得到所有的30个索引行,参见图3。

③观察与归纳: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索引行,引导学生特别注意start与哪些词搭配。2分钟后,组织学生发言讨论自己的发现。教师在学生讨论后,点击主界面的Collocates选项卡,切换到搭配分析,设定跨距为1R,引导学生印证观察的start后第一个词的搭配规律,帮助学生归纳并总结start的四种基本语法组合形式,即:start used as an intransitive verb,start+to infinitive,start+ing,start+noun。为了帮助学生强化start作为不及物动词的用法,要求学生进行一对一造句练习,并当堂检查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索引行的过程是一个验证假设的过程。学生凭着自己对start的使用规则产生一定假设,然后带着假设到索引行中呈现的实例中印证或修正自己的假设,从查询、验证或修正到形成较为成熟的结论,就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所以分析索引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语言学习的过程。

5 结语

本文以CLEC语料库为基础,对比LOB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begin和start这对近义动词时与英语母语者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begin时,使用频率上与英语母语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在begin的四种基本语法组合形式中,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begin+to infinitive,过少将begin用于不及物动词。而使用动词start则与英语母语者差异明显,四类语法结构的实际使用情况均低于英语母语者,尤其是start作为不及物动词的情况尤甚。针对学习者使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建议简化语料库使用技术,突出语料库多语境共现的优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英语词汇使用规则与相关搭配,以期改进英语学习中词汇使用的多用与少用现象。此外,本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begin和start在中国学习者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言语失误情况是否会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而减少?它们在学习者的不同阶段呈怎样的分布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本研究对比英语母语语料库(LOB)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中begin和start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使用begin一词时,过度使用begin后接不定式的搭配用法。此外,begin和start作为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也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使用不足。最后为英语教师与英语学习者提出begin和start使用中薄弱环节的针对性建议。

神秘的近义词和造句 篇6

机密,奥密,秘密,奥妙,奥秘,诡秘,怪异

神秘的近义词造句:

1) 事关公司的财务机密,因此无可奉告。

2) 对于国家机密,我们应该三缄其口。

3) 小的秘密容易泄露,而重大机密通常却容易保守。

4) 为了保守国家机密,在各种不宜场合,我们应该三缄其口。

5) 敌人把他打得七出之条,但他咬紧牙关,没有泄漏半点机密。

6) 泄露机密的重要动机之一,就是炫耀自己受人信赖。

7) 隔墙有耳,军事机密岂可随便谈论!

8) 不过,随着中国变本加厉,不仅热衷于在互联网上窃取机密,还利用网络发起攻击,这种局面开始发生转变。

9) 他最终还是抵挡不了金钱的诱惑,把公司的重要机密一五一十地告诉对方。

10) 他看着她,诡秘地笑了笑。

11) 警官诡秘地俯身上前说:“老兄,我不用担心这个。”。

12) 在白莎傲慢的,诡秘的笑容面前这几句话被吞下去了.

13) 他首先招呼那两个形迹诡秘的人。

14) . 诡秘的白色与飘洒的蓝色雪粉建构了景深。

15) 请,打碎诡秘的宁静。往鄱湖丢一颗石子,它依然宁静。

16) 我看不出他身上有什么诡秘的迹象.

17) 他们是一群行踪诡秘,为人荒唐可笑的乌合之众。

18) 大自然的多彩组合,赋予了阿尔山诱人探究的万千诡秘。

19) 他是一个狡猾诡秘的人,我不相信他.

神秘造句:

1) 太空中的地球就像女巫手上的一颗神秘水晶球,不断向四周绽放出冰蓝色的眩光.

2) 夜色是那么迷人,天上一颗一颗蓝幽幽的小星星,神秘地眨着眼睛,离我们是那样遥远。

3) 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编出许许多多快乐光明。

4) 朦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浮动不定的银辉,好似银鱼儿在那里跳动。

5) 乍一看,这是一个停滞不动的池塘,虽然它的直径不超过几尺,可是在阳光的孕育下,它却犹如一个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

6) 远望滴水崖,山掩浮云,水笼流烟,崖顶时隐时现,那一条白练,如同云雾中飘落下来一般,不由得使人产生神秘的臆测。

7) 牡丹花盛开了,红色的如夏日里的骄阳,有火一般的热情;白色的如冬天里的白雪,那样的圣洁;黄色的如闪着耀眼光芒的金子,让人倍生喜爱;粉色如天边的晚霞充满了神秘。

8) 忽然一种莫名的银白洒在了大地上,我抬头一看,好不惊喜,啊,月亮,原来是月亮!月亮用她那皎洁的光辉抚摸着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妩媚和神秘,我们也就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梦幻。

9) 坐在软椅上,痴痴地望着流星,看它拖着它那条长长的、半透明的尾巴,那尾巴就像一条长长的洁白的丝巾;又好像嫦娥的飘带一样。然而流星却一闪一闪地好像在和你说:“我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很充实。”在这种神秘境界中我陶醉了!

10) 海,真的海,同北方高原那片苍茫的土地一样,凝聚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的生命力,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深刻。

11) 深秋的天空异常肃穆而爽朗,在自习过后,天空一片漆黑,让人感到很神秘,高高的天空有几颗星星来点缀,让人猜测:别的星星都到哪里去了?

论多义词和总称词翻译的陷阱 篇7

关键词:多义词,总称词,陷阱

一、什么是多义词和总称词

(一) 多义词的定义和特点

顾名思义,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称之为多义词。多义词的多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的基本意义叫做本义, 其他意义是本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

汉语中“大”是一个多义词, 由“大”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的意义很多。比如下面这些短语中的“大”就有各自特有的意义:大救星;大厦;大会堂;大修;大选;大雾;大风;大路;大病;大手术;大哥;大人物;大科学家。

science是一个多义词, 它有几个意义———“科学”“研究”和“技巧”:science本义“科学”;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science本义“科学”;social science引申义“社会研究”;cooking science, sports science引申义“烹饪技巧”“运动技巧”。

(二) 总称词

有一种词是总称词, 语言学中没有总称词这个名词, 可这是一种实实在在存在的语言现象, 比如:

汉语“羊”是总称词, 包括“山羊”“绵羊”等。

汉语“科学”是总称词, 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汉语“桌子”是总称词, 包括“课桌”“餐桌”“茶桌”等。

二、多义词和总称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 多义词项下的每一个词都有独立的意义

多义词是一词多义, 同一个词具有多个不同的意义, 如汉语“书”是一个多义词, “书本”中的“书”与“书信”中的“书”的意义不同;英语里的book也是一个多义词, text-book中的book与note-book中的book意义各异。

再如, 汉语中的“打”字是一个多义词, 如下词语中的“打”字意义互不相同:打文件, 打白条, 打钟, 打鼓, 打官司, 打交道, 打毛衣, 打井, 打灯笼, 打油, 打包裹, 打手势, 打伞, 打草稿。

总而言之, 多义词的本义与它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的意义不同。

(二) 总称词下面的词的意义与总称词相同

总称词是表示类别的总称, 总称词与其中分类中的词的意义相同。如汉语中“桌子”是总称词, 与“课桌”“餐桌”“茶桌”中的“桌子”的意义相同。

总而言之, 总称词的意义与属下的各个词的意义相同。

三、两种不同语言的多义词和总称词往往不对应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多义词和总称词。可是由于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 两种语言的多义词和总称词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 两种语言中的多义词往往不完全对应

如英语多义词book, 与汉语多义词“书”只是部分对应:

“书”作为这个多义词的本义, 与英语book (书) 本义对应, 但是与英语book (书) 的引申、转义不对应。

“书”的基本义是装订成册的著作“书”, 对应的英语是book;第二个词义是“文件”, 译文是document/certificate, 与英语book的任何一个引申意义都不对应;第三个引申意义是“信件”, 英语是letter/mail, 与英语book的引申意义不对应;第四个词义是某些曲艺的统称, 英语译文是story (故事) ;第五个词义是书法, 对应的英语是calligraphy。

又如上文提到的英语big (大) 本义与汉语“大”的本义对应, 但它们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的意义很少对应或者不对应。

(二) 汉语的总称词多于英语的总称词, 汉英翻译尤其要注意

季羡林说:“东方的思维方式, 东方文化的特点是综合;西方的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分析。” (季羡林1994)

“从宏观上来看, 人类文化无非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两大体系。其思维基础一是综合, 一是分析。综合者从整体着眼, 着重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分析者注重局部, 少见联系……” (季羡林1993)

“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 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我们可以说, 西方是‘一分为二’, 而东方则是‘合二而一’。” (季羡林1993)

中国文化重整体, 西方文化重个体。语言上的表现是, 汉语总称词多于英语, 如“羊”是包括“山羊”“绵羊”等羊的总称词;而英语只有sheep (绵羊) 、goat (山羊) 等个体词, 没有总称词。汉英语言上的这种差异造成了东西方思想交流的障碍———

2015年是中国的羊年。中国媒体在羊年前纷纷报道说, 老外不知道怎么翻译中国的“羊年”, 全世界英文媒体零乱了。因为老外碰到了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中国“羊年”中的“羊”究竟是哪种羊?是有角大公羊 (Ram) , 还是山羊 (Goat) , 抑或是绵羊 (Sheep) ?英国和美国的多家媒体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甚至请来多位专家解读, 但最后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最终, 还是《纽约时报》比较“聪明”, 他们干脆放弃了考究究竟是什么羊, 直接将羊年翻译成了any ruminant horned animal (有角反刍动物) (张可、周茂川2015) 。

笔者认为, 《纽约时报》自作聪明。“羊”怎么能翻译成any ruminant horned animal (有角反刍动物) ?这样翻译, 就是牛、羊不分!正确的翻译是把“羊”音译为yang, 再加注释“—yang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heep, goat, ram...”。

四、多义词翻译原理

多义词翻译原理, 是用另一种语言的多个词翻译一种语言的多义词的各个意义。如:

汉语的多义词“大”:大城市———big city;大救星———great liberator;大选———general election;大雾———thick fog;大风———strong wind;大雨———heavy rain;大路———main road;大病———serious illness;大手术———major operation;大哥———elder brother;大人物———important person;大科学家———outstanding scientist。 (王立非2007)

英语多义词science:science——— (基本义) 科学;natural science=science——— (基本义) 科学/自然科学;social science———社会研究;cooking science———烹饪技巧。 (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2006)

五、多义词翻译的陷阱

多义词翻译的陷阱———将各个不同的意义都翻译成基本义。

(一) 西方翻译理论中一个核心术语equivalent/equivalence

这个多义词难倒了中国许多翻译理论家。equivalent/equivalence是一个多义词, 它的基本义是对等、相等, 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的意义有等值、等效、等量、相当、对当、当值、当量…… (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2004) 。它的语义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基本义是“相等”, 由“相等”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的意义有“等值、等效、等量”;第二个层面的基本义是“相当”, 由“相当”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的意义有“对当、当量、当值”。

中国翻译理论界有些人违背多义词翻译原理, 把equivalent/equivalence统统翻译成:“对等”或者“等值”“等效”。奈达预想到有人会把核心术语误读为“对等”或者“等值”“等效”, 于是他写了一段文字专门解释equivalent/equivalence是“相当”“对当”“当值”而不是“对等”或者“等值”“等效” (谭载喜1999) 。

翻译过程中不可能没有损失, 不可能没有讹误 (钱钟书2007) 。翻译只能求似, 不能够求等, 这是大家明明白白知道的普通常识。可是, 由于翻译求等理论被戴上了奈达的帽子, 穿上了奈达的衣服, 对等翻译理论在中国变成了主流理论, 统治着翻译理论界。奈达的翻译定义中有equivalent, 于是奈达翻译定义是翻译求等, 不求似;奈达的翻译标准functional equivalence被翻译成“功能对等”, 另一个翻译标准dynamic equivalence被翻译成“动态对等” (谭载喜1999) 。

(二) 英语中的natural science被误译成“社会科学”

英语中的science是一个多义词, 基本义是“科学”, natural science等于基本义“科学”, social science中的science是“研究”的意思, 而social science却被错误地翻译成“社会科学”, 其正确译文应该是“社会研究”;cooking science中的science是“技巧”, 却被错误地翻译成“烹饪科学”, 而正确译文应该是“烹饪技巧”。可以看出, 翻译界有一个错误倾向, 就是一见到science, 不分青红皂白, 都翻译成“科学”。

中国的“科学”一词源于英语的science, 由于翻译者不懂多义词翻译原理, 错误地用science的基本义“科学”翻译不同语境里的science, translation science被错误地翻译成“翻译科学” (正确译文是“翻译学”) 。

由于social science被错误地翻译成“社会科学”, 使得中国的科学观与西方主流世界的科学观脱钩了———西方主流世界即英语国家和法语国家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科学, 西方主流世界认为没有所谓的社会科学, 只有social science (社会研究) ;中国认为自然科学之外还有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

纠正social science被误译的论文, 《科学中国人》一家学刊就刊载了两篇 (李田心2004) 。

(三) 英语多义词spectre被错误地翻译成单义词“幽灵”

英语词典对spectre的解释是:

《朗文当代英汉大词典》P1693:“spectreaspiritwithout body鬼魂, 幽灵。” (朗文当代英汉大词典2004)

《朗文当代英汉大词典》的英文解释是正确的。解释的译文是:“一个没有肉体的灵魂。” (笔者译)

一个没有肉体的灵魂是鬼魂, 是幽灵, 词典译文没有错误。可是, 一个没有肉体的灵魂同样可以是神灵、圣灵、亡灵。可以见得, 词典没有考虑到spectre是一个多义词, 它不只有基本义“幽灵”, 还有引申义、转义等意义。将spectre仅仅翻译成鬼魂、幽灵, 用多义词的基本义代替其所有意义的翻译方法是错误的。

活人看见没有肉体的灵魂, 一般来说是看见了鬼魂、鬼或者幽灵, 可是如果看见了自己家里已经过世的人的灵魂, 就不能说是看见了鬼魂、鬼或者幽灵, 可以说看见了亡灵、神灵或者圣灵。如可以说“我经常在梦中见到我祖母的亡灵”, 不可以说“我经常在梦中见到我祖母的幽灵”。

所有的英汉或者汉语词典都把spectre仅仅翻译成幽灵、鬼魂和鬼, 这是以偏概全的错误翻译。这样翻译只翻译了spectre一个层面的意义———含贬义的层面。

《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不分析语境, 翻译的时候照搬照抄词典, 将spectre of Communism中的spectre翻译成“幽灵”, 将spectre of Communism翻译成“共产主义的幽灵”, 造成了一个特大的错误。

“A spectre is haunting Europe—the spectre of Communism.”被翻译成“一个幽灵, 共产主义的幽灵, 在欧洲游荡。”这是现在见到的译文 (中央编译局1997) 。

汉语中的“幽灵”是鬼, 是贬义词。马克思和恩格斯绝不会把共产主义说成是幽灵。

汉语中的“怪物”“魔怪”“怪影”是贬义词。马克思和恩格斯绝不会把共产主义说成是怪物, 或者魔怪、怪影等等 (徐洋2015) 。

上文已经论述, spectre是ghost, 是the spirit of dead person that a living person believes they can see or hear, 是死人的灵魂、幽灵、亡灵、神灵、圣灵。当spectre是这个意思的时候, 与它搭配使用的一定是死人或者死去了的东西, 如his father’s spectre———他死去的父亲的亡灵。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spectre与Communism (共产主义) 搭配在一起使用, 活用了spectre, 就已经改变了spectre的词义, 意思是“神灵”。这个“神灵”不是死人的灵魂、亡灵或者神灵, 而是活着的神的灵魂。

英语中有Holy Ghost和Holy Spirit两个词 (Judy Pearsall 2007) , 其中相当于spectre的ghost和spirit是神———God。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中的spectre of Communism的正确译文是“共产主义的神灵”。这个“神灵”的含义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不是死去的伟人的灵魂。

汉语中的“神灵”包含两个意思:第一个词义是指古代传说、宗教及神话中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或指有超凡能力、可以长生不老的人物;第二个词义指人死后的灵魂。

简而言之, spectre的汉语译文有六个:第一是鬼、幽灵;第二是亡灵;第三个是神灵;第四是神灵 (死去的伟人的灵魂) ;第五个是神、神仙;第六个是恐惧、恐慌。

“神灵”又有两个意思:一是去世的、受人尊敬的、给人带来好处的人的灵魂, 二是活着的东西的灵活, 是神、神仙的灵魂, 是活着的神、神仙的灵魂。

“A spectre is haunting Europe—the spectre of Communism.”被翻译成“一个幽灵, 共产主义的幽灵, 在欧洲游荡”是错误翻译, 应该纠正为“一个神灵, 在欧洲云游, 共产主义的神灵”。

六、总称词翻译的原理

总称词翻译的原理———用音译法翻译总称词。

(一) 总称词翻译的原理

总称词往往是一种语言独有而另一种语言没有的。一种语言独有的概念的翻译方法可以是音译。

如汉语“桌子”是总称词, “桌子”之下有“课桌”“餐桌”“茶桌”等。当它们被翻译成英语的时候, 总称词“桌子”只能音译成zuo zi。

七、总称词翻译的陷阱

总称词翻译的陷阱———用总称词属下的词义翻译总称词。

汉语“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被误译。

如上述, 汉语“科学”来自英语science, 由于不懂多义词翻译原理, social science被错误地翻译成“社会科学”, 于是中国科学观与世界主流科学观分道扬镳。中国的科学观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

翻译者不懂总称词翻译原理, 用总称词science属下的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 中的science翻译总称词, 结果,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被翻译成“Science contains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are both science”。翻译者认为译文正确无误, 美玉无瑕, 但英语本族语读者读了以后却不知所云。深入分析, 上文的汉语句子就相当于“羊包括山羊和绵羊, 山羊和绵羊都是羊”, 如果把“羊包括山羊和绵羊, 山羊和绵羊都是羊”翻译成“Sheep contains sheep and goat;sheep and goat are both sheep”, 中国读者一定会感到滑稽可笑。可是, “Science contains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are both science”与“Sheep contains sheep and goat;sheep and goat are both sheep”一样滑稽可笑!

按照总称词翻译原理, 用音译翻译总称词“科学———ke xue”和“羊———yang”, 英语句子“Ke xue contains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are both ke xue.”与“Yang contains sheep and goat;sheep and goat are both yang.”就不会显得滑稽可笑了。

参考文献

季羡林.1993.“天人合一”新解[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2) .

季羡林.1994.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J].中国文化, (12) .

李田心.2004.汉语错误译名“社会科学”源于日语日语“社会科学”是英语social science的误译[J].科学中国人, (7) :27-28.

钱钟书.2007.钱钟书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387.

萨默斯.2004.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626.

石孝殊, 王玉章, 赵翠莲等 (译) .2006.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 (第六版) [M].北京:商务印书馆:268.

谭载喜.1999.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公司:67.

中央编译局.1997.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

王立非.2007.新汉英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26.

徐洋.2015.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称共产主义为“幽灵”——《共产党产宣言》首句中译文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 :158-159.

张可, 周茂川.2015.中国羊年究竟是什么羊?——全世界英文媒体零乱了, 网友欢乐了[N].扬子晚报, 2015-02-16.

上一篇:观看《芈月传》的优秀观后感800字下一篇:春节期间四风问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