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桥镇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斜桥镇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推荐11篇)

斜桥镇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 篇1

被调查者住址: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一、您生病后一般去什么地方就诊?

⑴村卫生室⑵镇医院⑶市医院

⑷药店买药治疗⑸未采取措施⑹其它(请注明)

二、您认为现在我镇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方便、满足您平时就诊的需要。⑴能⑵否

三、您对村卫生室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是否放心。

⑴是⑵否

四、您对斜桥医院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是否放心。

⑴能⑵否

五、您是否曾经接受过村卫生室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

⑴ 是⑵否

六、您对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吗?

⑴满意⑵不满意⑶说不清

如果不满意,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⑴附近没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⑵服务项目少⑶技术水平低

⑷设备条件差台⑸服务态度差⑹药品种类少⑺收费不合理⑻主动服务性差⑼其它

七、您希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您提供何种医疗卫生或预防保健服务?

八、您参加了何种类型的医疗保险

⑴合作医疗 ⑵城镇职工医疗 ⑶商业保险 ⑷未参加 ⑸其它(请注明)

九、您知道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吗?

⑴知道⑵知道一点点⑶不知道

斜桥镇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刘桥镇各村60岁以上198名老年人进行入户现场问卷调查。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收入来源、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就医方式、保健情况、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等。

1.3 资料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198份, 回收的有效问卷196份, 其中男性96例 (48.48%) , 女性102例 (51.52%) , 年龄60~98岁, 平均年龄 (70.54±8.3) 岁, 配偶健在179人, 无配偶19, 小学文化者人150人, 初中文化及以上者48人, 调查对象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为608元, 个人劳动收入占65.83%, 子女供养占25.13%, 其它来源于亲戚援助或政府救助。老年人与配偶同住的占53.27%, 与儿孙同住的占26.11%, 独居的占10.32%, 与其它亲友同住的占10.3%。

2.2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2.2.1 患慢性病病情

6 5.6 4%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 其中男性占44.34%, 女性占21.31%, 患有一种慢性病的比例为48.01%, 患2种以上慢性病的比例为17.63%。该地区老年人慢性病前5位患病率依次是高血压、胃炎、骨关节疾病、糖尿病、肿瘤。

2.2.2 自我健康评价

调查对象群中, 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良好者占调查人群的19.88%, 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一般者占55.91%, 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差者占24.21%。

2.3 就医行为

2.3.1 就医地点

被调查的198位老人患病时找村卫生室医生看病的人占60.28%, 其次到镇卫生院看病的占17.18, 到县事级医院看病的为7.11%, 自己到药店买药吃的为5.16%, 不理会的为10.27%。

2.3.2 遵医行为

调查对象中92.56%的人能够遵从医嘱在日常服药过程中能够按处方用药。7.44%老年人未能遵从医嘱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状况的限制, 少部分是自我意识差。

2.4 医疗费用

被调查的老年人平均每年因看病平均花费2898.57元, 占家庭年收入的20.11%。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占被调查对象的95.89%, 去年全年看病费用平均报销12.18%, 自费部分占87.82%, 实际支出占家庭年收入16.67%。

2.5 自我保健情况

被调查对象能够定期进行保健体检的老人只有2.51%, 为身体健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人只有1.55%, 大部分老年人没有戒烟限酒行为、合理膳食观点不强。92.85%的老人表示愿意学习卫生保健知识, 主要是针对老年常见病的防治与保健常识, 目前的卫生保健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 (85.23%) , 其次是通过广播电台 (11.23%) 和报纸杂志 (3.54%) 。

2.6 卫生服务需求情况

对卫生服务项目需求意愿最高的是定期体检占88.12%, 其次是常见病急症处理占81.64%, 再其次是慢性病的治疗占78.98%其他项目, 例如健康咨询、康复训练、家庭病床等也都是农村老人必不可少的卫生服务项目, 各占79.86%, 35.23%, 4.98%[1]。

3 讨论

本次调查的老年人有65.64%的人患有慢性疾病, 慢性病已成为困扰农村老人健康的主要问题。该地区老年人慢性病前5位患病率依次是高血压、胃炎、骨关节疾病、糖尿病、肿瘤。目前, 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 农村出现大量“空巢老人”, 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感严重[2], 加上农村业余文化活动匮乏, 大部分老年人有抽烟、过量饮酒、赌博等不良嗜好。无法治愈的慢性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 加上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 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照顾。

本次被调查的老年人平均每年的医疗费用实际支出占家庭年收入16.67%,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养老, 主要是家庭养老, 老年人主要靠子女赡养, 没有养老保险, 老年人经济来源有限, 对他们来说高昂的医疗费用是很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一点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3]。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也表明, 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远高于一般人群[4], 可见医疗费用高、经济困难是制约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主要因素。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 完善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提高慢性疾病报销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投入。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完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体系, 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农村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差, 信息来源少, 因此基层相关部门可以采用讲座、画报、传单等多种形式,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增进老年人对防病治病知识的了解, 提高老年人的保健意识。政府可以加大农村文化活动建设的投入, 比如建立图书馆、完善农村体育设施, 丰富农村老年人的业余文化活动, 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老年人是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要服务人群, 进一步完善机构的建设以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应该是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方向。同时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情况,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基层老年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 建立定期体检制度, 建立相关老年病房、心理健康咨询室、康复训练中心等医疗科室, 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等服务, 使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问题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解决。

总之,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政府部门可针对农村老年人群需求特点, 建立多形式、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模式, 同时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站设施的完善, 定向培养基层医务人员,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素质, 满足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 促进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目的 了解刘桥镇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完善农村老年医疗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对刘桥镇198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60.28%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 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占21.33%;乡村卫生所是农村老年人首选就医点;60.21%的老年人保健意识差。医疗费用是农村老年人面临就医的最大难题。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农村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加快建设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培养医护人才, 合理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老年病人的报销比例。

关键词:老年人,卫生服务,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光辉.应对社会老龄化未来20年是关键[J].金融信息参考, 2005:2.

[2]肖亚洲, 陈立章.我国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18) :1871~1872.

[3]崔丹, 杜玉开.贫困地区农村家庭卫生服务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8 (6) :3~4.

斜桥镇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 篇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药科技的进步,中小学生贫血、蛔虫感染、营养不良等常见病呈下降趋势,但超重与肥胖、视力不良和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却一路攀升。尤其是中学生生长发育的逐渐成熟和即将面临的高考压力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心理卫生问题,如“自杀意念”从1997年到2003年就飙升了80多倍。而通过积极的学校卫生服务,可有效地控制不良生活行为,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如实施吸烟干预措施后,干预组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下降幅度为10.91%,对照仅为2.28%。因此,了解我国中小学尤其是高中学校卫生保健服务开展现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掌握高中生迫切需要的卫生保健服务,对卓有成效地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有积极的指导价值。为此,我们于2007年10-11月对某市2所高校部分2007级新生进行了回顾性问卷调查。

一、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

从某市2所高校2007级入校新生中随机整群抽取16个教学班,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由于该2所高校属地方性院校,学生以湖南生源为主。

2.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就读高中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性质、学校环境、是否属民族地区),健康教育频率和体检频率,调查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就医频率、对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认识以及自己的最需要的卫生保健服务。调查对象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为开放式调查,其他内容均为封闭式调查。对1所学校有多个调查对象,而描述学校的内容不一致的,进行回访以求一致认识。

3.调查方法

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人员现场讲解调查问卷并回答对象疑问,问卷填好后即时收回。共收回调查问卷457份,有效问卷435份。

4.资料分析

用SPSS11.0建立数据库。分类变量的分析用x2检验,数值变量的分析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290所学校。湖南省227所,其他省份63所,后者包括湖北、福建、河南等17个省(市)自治区。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构成比低于非民族地区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办学主体和地处环境的构成情况见表1。

表1290所高中学校办学主体与学校环境构成

1.学校组织学生体检频率

大部分学校以学期为单位组织学生体检,但14.8%的学校(43所)未组织学生体检,社会和企业办学校、农村学校未组织学生体检的构成比分别为30.0%和26.3%。结果见表2。

表2290所高中学校组织学生体检频率

注:“a”指高考前体检,学校并未开展健康体检工作。Mann-Whitney Test

2.健康教育开展及其频率

290所学校中,有5所(1.7%)未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社会和企业办学校,且全部在非少数民族地区。每学期开展6次及以上的仅6所学校,大部分均为1-2次。

表3290所高中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频率

注:Mann-Whitney Test

3.学生就医频率与最需要的卫生保健服务

435名学生中,有20名1年之中不需就医,其中男11名(6.1%),女9名(3.5%);家庭贫困生1名(1.9%),家庭温饱生13名(4.1%),家庭富裕生6名(8.8%)。不同性别及家庭经济情况间的就医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高中生最需要的卫生保健服务为心理咨询,其次为提供常用药物及疫苗注射。贫困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比例明显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16,P<0.05);男女之间、不同经济状况家庭之间学生的其他卫生保健需求类似(见表4)。

4.学生对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认识

表5学生对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认识

有382名学生回答了“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是否必要”问题,361人(94.5%)认为“尽管学习紧张,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仍然必要”。认识有性别差异并受家庭经济地位影响,见表5。有51.7%的学生(225435)认为“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卫生保健教师,经常性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三、讨论

290所学校中,有43所(占14.8%)未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工作,主要为农村学校和社会企业办学校。在未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5所学校中,社会企业办学校(4所)多于国家公办新学校;地处农村学校(3所)多于县城及以上学校。说明农村高中和社会企业办高中是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薄弱点,可能与农村高中条件相对较差、社会企业办学校为求生存而“重教学轻卫生保健”有关。民族地区学校健康教育频率高于非民族地区可能与民族地区地处农村学校构成较低有关。

学生就医频率男高于女,这与女性的生理特征有关。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就医频率越高,说明家庭经济状况仍然是影响中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巫琦等的调查表明,农村青少年对自身身心健康相当关心,内容涉及生长发育、性行为、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社交等方面。本调查中,学生最需要的卫生保健服务为心理咨询(31.6%),大多数学生认识到了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不但不会影响学业,而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甚至有51.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配备专职的卫生保健教师,经常性地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说明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工作是学生们的呼声。

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在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正常学习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radford等的研究表明,学校医务室是60%体质不好学生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唯一途径。Johnson等研究发现,小学生人均每年到校医务室看病5次,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疾患,但因心理问题就医的明显上升。Allison等认为,学校卫生保健中心应摒弃传统的门诊服务模式,增强积极主动服务意识,使未能充分享受学校卫生保健的青少年在保健的频率和质量上得到有效的保障。

可见,我国高中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现况不容乐观。国家应加大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建设的投入,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强化监督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强调的10个方面工作,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20条规定的要求,配足配好校医和保健教师,尤其是社会企业办学校以及地处农村学校。各级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尤其要注意因生长发育和社会压力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推广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如日本中小学每周均有健康教育课,每年进行体格测定与健康检查,并针对上一年的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争取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地方特色的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模式,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和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 吴增强,沈之菲,马珍珍.对当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5(3):11~13.

[2] 田本淳,钱玲,张雪莉等.城市学校控烟活动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0):1173~1175.

[3] 巫琦,狄江丽,吴久玲等.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卫生保健服务需求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34~1336.

[4] Bradford JY,O'Sullivan P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of health clinics in rural Mississippi schools and the CHIP-AE adolescent health profile. J Sch Nurs,2007,23(5):293~298.

[5] Johnson V,Hutcherson V. A study of the utilization patterns of an elementary school-based health clinic over a 5-year period.J Sch Health,2006,76(7):373~378.

[6] Allison MA,Crane LA,Beaty BL,et al. School-based health centers: improving access and quality of care for low-income adolescents. Pediatrics,2007,20(4):887~894.

[7] 廖文科.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3.

[8] 廖文科.日本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概况.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100~101.

斜桥镇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 篇4

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对服务站一体化管理工作,切实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按照《宜兴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指导性意见(试行)》(宜卫[2013]39号)要求制定我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突出社会效益原则

坚持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坚决制止绩效工资分配与药品收入、检查收入等挂钩的做法,切断业务收入与乡村医生收入的联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益性的回归。

(二)综合考核评价原则

坚持以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考核重点,加大对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力度,建立绩效工资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分配办法,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三)按绩效分配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使乡村医生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劳动贡献挂钩,合理拉开分配档次,重点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充分调动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四)可操作性原则

结合单位历史、现状及发展目标,广泛征求乡村医生意见,制定分配方案,方案要合理、便于测算、利于操作

二、考核内容和方式

根据中心和服务站一体化管理要求,服务站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群众满意度。

考核方式是每月度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量进行统计,每季度现场进行绩效考核和满意度测评。将按“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量统计表”、“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表”、“社区卫生服务站满意度调查总问卷”进行考核。

三、中心要建立健全对服务站管理组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运行、服务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管理、协调和相关业务指导。我中心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组织的建设,健全管理网络,明确工作责任,规范有序开展管理活动。中心主任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发挥管理组织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中心和站一体化管理,要按照人员、标识、药品、财务、服务、信息、制度、考核 “八统一”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站的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一体化管理要常态化、规范化、程序化。由中心负责对服务站全面考核工作。(考核小组名单见附件)

四、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绩效工资发放的主要依据。工资发放办法

乡村医生工资标准包括基础工资和考核工资两部分。基

础工资参照市政府核定的人员经费标准下发。考核工资包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诊疗收入结余(诊疗收入扣除耗材费用支出)、值班费;另外站长补贴等组成。考核工资测算:根据每月“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量统计表”测算每月各服务站可分配总收入。每季度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表”对服务站进行质量考核,计算得分率;再进行折算就是该发放的考核工资。

备注:当季度服务站绩效考核分值在75分以下的,停发当季度考核工资。存在私自收费、违规新农合报销行为和私自购销药品或开展非法经营活动等行为的,停发当季度考核工资。因失职、渎职导致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造成的经济赔偿的,酌情扣发考核工资。

工资的组成:

一、基本工资上按照市政府有关精神执行,按每年3万

发放,目前每月每人只预发1500元,余额年终发放。

二、医疗收入部分包括注射费、诊断费、挂号费、手术

费、换药费组成,减去成本费用后按相应标准提取补贴给乡村医生。

三、公共卫生事业费:建议按各社区卫生站实际完成数,按卫生局标准,经卫生局和中心考核后发放。(例如慢性病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等相关项目)。

四、值班补贴:每班每天20元,每服务站每月600元。

五、服务站长补贴:每人每年1500元。以上各种经费的发放均需考核后执行

芳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4-

4附:

芳桥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吴伟东(中心主任)

副组长:潘敏芳(防保所长)

成员 :杨健(后勤)涂大健、余丽霞(药剂)周新民(财务)张伟(健康、慢病)

社区居民需求调查情况报告 篇5

为了了解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和对社区工作的态度,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开展工作,马街社区在社区范围内进行了“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围绕社区居民基本需求,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兴趣爱好、教育培训、提升学习、便民服务、问题咨询等方面需求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居民最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

一、调查步骤

(一)准备阶段(8月16日—8月17日):成立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问卷调查内容,修订完善调查问卷模板,充分整合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等力量,分片分区明确调查范围及对象,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精的骨干组建调查工作组,集中时间对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调查的意义、熟悉调查内容、掌握工作方法,并依据各人专长明确分工,提出具体要求,同时为调查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确保调查率达90%。

(二)调查阶段(8月17日—8月22日):

1、乡镇党委、社区:⑴组织调查人员深入实际协调、取得被调查对象所在社区、单位、物管等部门或个人的积极支持配合,顺利打开调查工作局面。⑵适时总结、交流调查工作的经验不断解决调查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调查工作按既定计

划进行。⑶全面掌握和收集资料,对已有资料进行汇总和初步整理,不足部分及时补充调查和收集,做好被调查居民和社区单位协调工作。

2、调查工作人员:⑴紧紧依靠被调查社区、单位、积极争取支持配合;⑵客观、真诚的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争取居民支持;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认真、详细、准确地做好各种调查记录;⑷及时对调查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三)研究分析阶段(8月22日——8月23日):

1、将调查收集到的资料汇总,进行筛选,甄别、归类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查找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明确下步工作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建议。

(四)总结上报阶段(8月23日——8月24日)。对调查结果认真进行汇总、分析、归类,同时形成专项调查情况报告(主要应包括调查步骤,调查方式,调查范围,对调查情况归类汇总分析结果等),连同问卷调查模板调查上报。

二、调查方式

由乡镇党委牵头,针对辖区社区居民(含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务工、经商、办企业等人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为主与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居民代表会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社区居民需求进行普遍调查(调查率原则上不低于90%)。

三、调查情况归类汇总分析结果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下:

1.年龄:

样本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93岁;12至18岁1460人,12至18岁1460人,19至35岁2095人,36至55岁2870人,56至70岁1790人,70岁以上987人。

2.文化程度

调查对象文化程度的分布是:小学及小学以下3047人,占总样本的45.9%;初中1680人,占25.3%;高中、中专、技校共1570人,占23.7%;大专180人,占2.7%;大学195人,占2.9%。

以上对被调查者特征的描述固然不能代表该社区居民的总体情况,但对于社区管理者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意见、需求等,这个结果仍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地区居民的一些特点。例如:社区人口老龄化,直系家庭仍占相当的比例;居民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高中;10%左右的家庭有失业或下岗人员;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平均值约为750元等,对于社区管理者制定规划、开展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社区服务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它能否满足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能否排解居民生活中的困难。为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相关的问题。

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问卷中所列服务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而且在每类服务中都列出了需求率排在前五位的服务项目,可以更清楚、直观地体现出被调查者对各种社区服务需求的需求率及排序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被调查者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和偏好是不一样的。

1.服务需求的性别差异:男女居民在社区服务需求上有显著差异的项目有24项,涉及到了9个类别,其中有15个项目女性的需求率超过了男性,包括干洗水洗、家具修理、老年人保健、盲人按摩、活动中心、心理咨询、舞蹈培训、健身培训、插花培训、手工艺品制作、美容美发培训、回收旧衣物、老年餐桌、蛋糕房等;有9个项目男性的需求率高于女性,它们是矿泉水水站、药店、就业咨询、婚姻介绍、职业介绍、维修类培训、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等。由此可见,男女在社区需求上是有差异的,比如说男性更需

要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女性则更需要舞蹈培训、花艺培训等符合女性特点的服务。

被调查者解决需求的途径

社区居民需要各种服务,但当他们有了某项需求的时候,愿意通过什么途径得到服务呢?换句话说,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服务提供者”,居民在有需求的时候是否愿意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居委会求助,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被调查者对现有社区服务的使用和评价

调查显示,接受过服务的居民对其服务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这也说明,与其他的服务机构相比,社区提供的服务质量是非常好的,只要社区服务中心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区服务的内容,一定会吸纳更多的居民采用社区服务。

关于社区服务的思考

掌握和分析不同层次社区成员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是社区服务中开展活动的起点和基础。社区服务运营机构和管理机构必须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认识,要始终以居民是否满意为工作的目标。社区需要是因人而异的,居民的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社区需求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民族风俗习惯、家庭结构、居住条件等因素,总之,提供社区服务就要了解这些需求、差异,同时还要认识到这些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因此管理者还要将了解社区需求作为经常的工作来做。

通过此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社区居民的需求种类繁多,不同特征的人群又有不同的需求,那么面对这种局面,作为满足社区需求的社区服务应该如何运营又应该如何管理?我们认为首先要厘清社区服务的提供者以及提供哪些服务。目前街区级社区服务主要是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各社区社区服务分中心、各便民服务网点组成的,这里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区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内容质量不高、服务方式落后等。随着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在这一领域内的需求完全可以交由市场来解决,社区服务要突出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诸如公益性质的社区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和文体活动应该交由社区服务中心来解决。同时驻区单位和居民也是提供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诸如主副食供应、文体设施、洗浴设施等可以由街道出面协调解决,而居民中也可以开展自助互助服务活动,街道和社区服务中心关键是要做好协调的工作。

调查显示,有许多居民对社区服务这一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参与本社区的社区服务则是少之又少,许多受访者都希望能够了解社区服务中心的位置、电话、服务项目、收费方式等信息。所以,社区服务中心今后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比如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文体活动时进行宣传、设立居民需求意见箱等等。在发放宣传资料时最好将宣传资料做成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比如说台历,这样可以延长宣传的效果,不至于居民拿到之后就扔掉。同时也要注意媒体的作用,借助媒体来宣传自己。

XX社区居民科普需求调查问卷 篇6

为了完善XX社区科普工作模式,形成长效机制,大幅度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养,实现创建科普示范社区目标,建立和谐温馨的XX社区环境,创建科学健康的文化氛围,现向社区居民发放居民科普需求调查问卷。

1、您的年龄()

A.7-11岁 B.12-18岁 C.19-35岁 D.36-55岁 E.55岁以上

2、您的职业()

A.学生 B.企业 C.企事业单位 D.退休人员 E.工人 F.下岗

3、您的家庭收入()

A.2000元以下 B.2000-4000元 C.4000元以上

4、学习科普知识的主要来源()

A.网络 B.图书 C.电视 E.报纸 F.广播 G.其他途径(请填写)

5、是否参加过社区科普活动()A.是 B.否

6、参加社区科普活动的目的()

A.增长生活知识与技能 B.了解最新科技动态 C.兴趣爱好 E.其他(请填写)

7、关心或喜欢的科普话题是()

A.科普相关政策法规 B.科技与生活 C.健康保健知识 D.防火与自救知识 E.食品健康 F.气功与伪科学 G.污染与健康 H.科学育儿 I.军事知识 J.交通知识 K.职业技能 其他:(请填写)

8、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A.糖尿病预防与治疗 B.肿瘤预防与治疗 C.肥胖预防与治疗

D.心血管病预防与治疗 E.肝病预防与治疗 F.更年期综合症预防与治疗

G.儿童健康保健 其他关心的健康话题(请填写)

9、您最关心的环保问题()

A.噪音与健康 B.室内装修与人体健康 C.大气污染与治理 D.生活用水污染来源 F.其他(请填写)

10、您希望的科普宣传形式是:()

A.图片展览型 B.咨询讲座型 C.科技制作比赛 D.参观科普馆 E.基于网络的科普活动 F.科普表演 G.生活技能培训 其他其他(请填写)

11、您希望的宣传地点()

A.自己家 B.社区活动室 C.铜盘中学 D.铜盘小学 E.社区外科普场所 F.其他(请填写)

11、希望的活动时间()

A.工作日早上9:00—11:00 B.工作日下午2:30-4:00 C.休息日早上9:00—11:00 D.休息日下午2:30-4:00 E.其他其他(请填写)

12、你认为举办活动次数比较合理的是()

A.每周一次 B.每周两次 C.每月一次 D.每月两次

13、您对社区现在的科普工作满意吗()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斜桥镇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 篇7

1 团队组建及工作开展基本概况

闵行区现有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辖区内常驻人口855 336人、流动人口995 856人。除虹桥镇和莘庄镇最早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开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立外, 大多数社区均为近两年开始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团队, 目前共有42个团队。各社区的团队数与人员配置、服务人群数量都不相同, 但与其辖区内所服务人群数量相比, 总体上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服务点设置形式以独立的为多, 其次为依托村卫生室或居委会;团队成员大都以临床∶公卫∶护士 (3∶2∶2) 混合配置;团队组织模式大都以“条块”结合形式 (吉美、虹桥、浦江均为完全团队形式) ;质量控制模式大都以质控组和条块质控形式进行;社区团队均已开展了“六位一体”服务工作, 其中慢性病工作仍以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为主, 传染病工作以病人访视、消毒管理、AIDS/TB、免疫预防摸漏等为主。

2 团队重点需求

2.1 团队长专业构成

约70%为临床和公共卫生专业搭配;30%仅为临床专业。

2.2 团队长对工作职责的认识

约70%的受访者认为团队长应主要以管理工作为主;10%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具体职责内容尚不清楚, 仍处于探索阶段。

2.3 团队长最需要提高的方面

多数受访者认为团队长应首先提高管理和协调能力;其次应提高业务能力及跨专业业务能力, 特别是加强临床和公共卫生之间的业务沟通, 同时还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内涵的理解。

2.4 目前团队工作最大的困难

团队工作量大, 专职专业人员配备不足, 且年龄偏大;团队用房不够, 交通工具缺乏;社区医生团队意识、观念不够强, 未能真正融入团队;与社区沟通难度大, 难以与社区居委之间达成一致;社区居民对某些卫生项目不理解, 不支持。

2.5 目前团队工作最大的困惑

团队工作量太大, 特别是慢性病防治工作, 社区对其实际意义缺乏理解;“医、防、护”人员如何合理协调;如何合理提高工作效能和绩效;社区服务得不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导致某些项目不能按要求完成, 如何与居民有效沟通等。

2.6 目前最需要区CDC服务的重点

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业务指导和质量管理;加强对基层的理论培训和综合性指导。

2.7 明年团队重点推进工作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设;加强社区传染病、慢性病管理与质量控制;探索新的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继续整合社区人力资源, 让团队中全科医师完全融入慢性病病例管理中;组建更多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3 对区CDC的评价和建议

3.1 对CDC“团队式”指导员服务方式的感受

2/12较满意;6/12满意;4/12很满意。

3.2 认为社区指导员的主要任务

出谋划策;促进社区与CDC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指导与监督相结合,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自身业务为主, 发扬业务专长进行指导。

3.3 认为社区最需要的“团队式”指导员服务方式

集“诊断、指导、协调”于一体;按社区需要进行综合式指导;进入团队, 进行现场指导;指导与监督相结合;传染病、慢性病指导员相互搭配, 提高不同社区获得指导服务的公平性。

3.4 认为CDC“团队式”指导员服务方式还需改进

CDC团队人员在经验、学历方面应进行搭配;团队中传染病和慢性病专业人员应同时参与, 社区指导员每年进行轮转, 以有利于指导员对各个社区进行全面了解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发展;应对社区预防保健科工作状况做出评估;根据社区 (疾病) 诊断, 有针对性地选派指导员;增加指导员人数, 增加条线业务培训;及时反馈相关问题, 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

4 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

4.1 开展社区服务团队工作的机制尚不完善, 政府主导作用尚需进一步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我区各社区团队工作开展时间不长, 由于在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团队人员的配置和专业构成、团队人员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服务点地点等硬软件提供情况的不同, 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工作进展也不均衡, 差距较大。

因此, 我们认为, 作为CDC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业务部门开展相关新的卫生服务技术方法和服务模式的探索十分必要, 但充分的政府支持和主导作用更尤为重要, 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在社区卫生服务点房屋、信息网络及专业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以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当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完成对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人员绩效考核和分配等相关制度的制定, 从根本上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 形成人人竞相参与社区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

4.2 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组织和管理模式不一, 服务内容尚需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总体上看, 莘庄、梅陇、七宝等大部分社区均以防保科和部分临床科室人员组成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进入社区服务点开展工作, 管理方式仍为防保科采用以条块结合方式进行, 质量控制也主要采用条线质控形式, 工作模式较为成熟, 取得了一定成效。

古美、虹桥、龙柏等社区采用相对完全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进行, 特别是古美社区完全由整个中心各相关科室组成大的团队, 再由防保与医疗组成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完全团队形式) , 管理方式采用社区服务中心对团队完全管理, 控制采用中心质控组 (或附加条线质控) 形式进行。目前, 此种模式开展时间较短, 由于人员配置、条线业务管理等原有形式被彻底打破, 业务工作衔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尚需探索和完善, 各中心的相关业务工作的开展受影响较大, 故如何在完全团队管理模式下, 对各团队开展有效的质量控制工作是我们当前应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另外, 从长远意义上看, 我们认为此种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模式是很值得关注和较具发展前途的有效模式之一。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升我们卫生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提高居民获得卫生服务的及时性、可及性和全面性。访谈结果显示, 虽然目前社区团队均已开展了“六位一体”服务相关工作, 但其中大部分社区中是以慢性病工作为主, 内容仍以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为主, 传染病工作开展相对不足, 工作内容以病人访视、消毒管理、AIDS/TB、免疫预防摸漏等为主。提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 要逐渐开展尝试将健康教育、眼病防制、精神卫生、病媒监测等工作纳入社区团队工作中, 加强传染病、慢性病管理与质量控制, 在健康教育方面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进一步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 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整体质量。

4.3 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长的职责和作用尚需进一步确定和提高

对于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来说, 团队长职责的确定和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反, 则会成为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整体工作的“瓶颈”, 这是我们当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调查显示, 大多数社区团队采用临床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搭配组成, 大多数防保院长认为团队长主要以管理工作为主, 面对大量繁多的工作, 重点应提高管理和协调能力, 提高跨专业业务能力, 特别是加强临床和公共卫生之间的业务沟通, 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内涵的理解。提示我们在重点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 还应重点加强对基层团队长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和综合性业务指导与培训工作。

4.4 CDC社区“团队式”指导员队伍建设和服务方式尚需提高, 服务的综合性需加强

CDC指导员工作经历了从以往“单个人员”指导方式到目前的社区“团队式”指导员服务的模式, 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取得了明显的充实和提高, 同时受到了广大社区基层的肯定。社区对指导员工作内容也逐渐增加, 从简单的协助、上传下达等要求发展到出谋划策、促进社区与CDC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指导与监督相结合,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以自身业务为主, 发扬业务专长进行指导。调查表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CDC社区“团队式”指导员队伍要做到集“诊断、指导、协调”等综合性于一体;按社区需要进行综合式指导;传染病、慢性病指导员相互搭配;同时, 最值得注意的是, 大多数社区明确提出CDC要注重不同社区获得指导服务的公平性问题。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CDC在今后社区“团队式”指导员服务工作中, 要注意社区的“按需派员”的意向, 要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指导工作中CDC指导的“综合性”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指导服务的“公平性”,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4.1

将社区指导员和团队工作纳入CDC绩效考核中。社区指导员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指导工作的根本, 而且社区指导员工作也越来越成为以后CDC主要的重点工作, 将社区指导员团队工作纳入CDC绩效考核中, 有利于充分调动CDC全体员工做好社区指导员和团队工作的积极性, 有利于从根本上为社区指导员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 从而在CDC内部形成鼓励人人参与人人竞相参加社区卫生服务指导员工作的良好氛围。

4.4.2

改变“慢、传防制”分离的指导模式, 组建“慢病一传染病”综合性指导员团队。建议在总结现有“单病种”指导工作模式的基础上, 尝试组建“慢病一传染病”综合指导员团队, 这样有利于充分挖掘和扩展CDC现有专业资源, 满足基层社区不同的“按需派员”的需求意向, 提高服务的均衡性和公平性。

4.4.3

改变目前团队一社区的固定指导模式, 采用分片的“全科指导”式 (点对片) 。在充分考虑各社区“按需派员”的需求意向的前提下, 建议CDC组成3~4个“慢病一传染病”综合性指导团队, 每个团队分别负责3~4个社区的综合指导工作, 形成“点对片”的网络形式, 对每个社区实施“全科指导”式服务。 (运行稳定的情况下, 以后社区指导员或团队可定期进行轮转, 有利于指导员对各个社区进行全面了解, 同时也解决了服务的公平性) 。

4.4.4

重点加强对CDC社区指导员及社区团队长的综合培训。对CDC社区指导员要加强急、慢性病防治业务的综合性培训, 对社区团队长的培训要侧重与团队管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 要特别加强对社区防保院长、科长的沟通与培训, 形成机制。

(5) 改变综合防制工作意识, 形成“慢病—传染病”相互促进的综合防制意识。

斜桥镇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 篇8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国的养老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以对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星光社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进行研究。通过进行调查和走访,对星光社区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等基本情况进行整理,并结合社区内老年人的不同养老需求,与社区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星光社区;养老需求;意愿调查

1 概述

随着人口老龄化在全球蔓延开来,养老服务问题也日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仍然是家庭养老模式。除了家庭养老之外,我国还存在着机构养老,比如一些敬老院。社会养老机构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注重对老人生活以及物质上的提供,缺少对老人内心精神方面的关注。通过对星光社区养老意愿的调查与分析,对辽宁省社区养老事业提供更加完善的发展。

2 星光社区养老服务现状调查

2.1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辽宁省营口星光街道调查部分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共有180名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共100名,占样本总量的55.55%;男性老年人共80名,占全部调查样本总量的44.44%,调查显示星光社区中年龄段在70-80岁之间的老年人占小区总体老年人的33.89%,社区中47.78%的老年人年龄在80-89岁之间。可以看出,星光社区中高龄老年人所占比重比较大。可以得出结论,星光社区老年人对社区的医疗护理、日常生活的照料等养老服务的需要已日渐突出,并且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数量以及种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2.2 星光社区老年人居住情况

表1和表2反映了星光社区老年人的居住状况。在星光社区中,约有20.56%的老年人处于独居状态,52.78%的社区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约占26.67%。所以,可以从上面的分析中得出,配偶和子女在家庭养老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长,子女也是越来越成为比较重要的角色,这与我们的传统养老模式相呼应。当然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配偶率也是不断增加。从占老年人总数的20.56%的独居老年人来说,我们不能只提供物质或者说是单独的可见的服务,对老年人的服务也应该多样化,比如精神需求方面。

2.3 星光社区老年人需求调查

如表3所示,本次调查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来选择样本。通过调查发现在星光社区的老年人中,存在精神文化服务需求的超过了半数。调查数据反映,星光社区老年人对文体娱乐和读书读报的需求比较多,排在第三位的是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推断,大部分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服务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需求。以上数据提供了在提供社区精神文化需求的时候应更加关注的侧重点。

2.4 星光社区老年人收入调查

由调查可知星光社区的大部分老年人都有一定的收入,但是收入水平不尽相同并存在较大的差距,收入在1300元以下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67%,收入在1300-1800元之间的老年人约为14.44%,收入在1800-2500元之间的老年人占67.78%,收入在2500-3500之间的来年人约占11.11%。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得出,在对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时,收入水平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并且应该制定针对收入水平较低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政策并提供适当的养老服务。

3 星光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养老服务设施供需不平衡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各种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星光社区已经有部分的养老服务设施存在,但是因为在这方面缺乏相关的经验,没有相关的保护措施,从而使部分设施利用率不大。

其次,养老服务设施的种类不够齐全。不同的老年人有不同的需求。星光社区中安全及医疗设施也是少之又少。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的星光社区服务人员学历具有局限性,并且缺少相关的培训,缺少专业性。志愿者资源比较稀缺,大多是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尤其是缺少相关的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知识。同时,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社区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我国的志愿者组织还比较不成形,志愿者数量也相对较少。

3.2 养老服务资金不足和来源不稳定

经过调查和走访,星光社区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社区筹集资金和社区相关的服务收入。政府的拨款大多用于行政方面的花销和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的发放。而社区筹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驻地单位和共建单位的支持。可以看出,社区的资金来源不仅来源较单一并且金额数量较小。一直以来,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都是通过政府拨款来支撑,然而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仅仅依靠国家的力量难以让社区养老体系更好的建设起来。并且社区的工作烦琐复杂,而社区并没有相对应的专项费用,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都反映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区工作的开展。

4 对策和建议

4.1 宣传老年文化

孝一直是我国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孝道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存在人们的脑海里的无形的力量,并且长久以来受到这种力量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逐渐降低,并且年轻人大多为了生活外出奔波,不能时时刻刻在老年人身边照料。但是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应宣传和继承下来。

4.2 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

社会服务人员是做好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因素,而若想在社区养老服务上做好,就必须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建立资格和素质认证体制,完善人员培训制度,对其进行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培训,并且,这样的培训应该是定期的,以便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养老服务需求。其次,调高现有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再次,广泛从社会和校园招募专业的人才,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素质,扩充服务人员的队伍,发挥带头作用,更好地促进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最后,必要的监督工作能更好地促进养老服务工作的发展。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定期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

4.3 开发志愿者资源

在进行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建设的时候,开发志愿者资源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逐步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实现志愿者资源作为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援军,并且让越老越多的人加入这个组织,更好地实现社区建设,并发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让其得以继承。其次,在招募志愿者的同时,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志愿者和志愿者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志愿者进行对应的登记,建立定期的培训制度,积极引导志愿者队伍向正规化、专业化发展。

4.4 社区养老体系的制定

一个合理完善的社区养老体系应该由以生活、健康、精神文化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保证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体系和协调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辅助体系。

4.4.1 养老服务体系

星光社区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是健康服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召开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可以利用一些社区内场所来举办一些关于医疗、健康和养生的讲座。其次,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提高社区服务站的医疗设施质量和服务水平。除此之外,老年人对上门服务和居家护理的需求也相对较大,构建正规合法的医疗健康护理组织。在明确的政策指导下,引导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协同社区开展社区护理业。最后,完善对社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制度。制定相关的标准,并进行准确的调查,通过对老年人的资助实现老年人更好程度的关怀。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的追踪来保证制度的顺利进行和相应的反馈。

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是老年人第二位需要的服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丰富社区日常生活服务的内容。为独居的老年人提供托老所,积极利用志愿者资源,多组织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区。其次,扩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功能。开通社区内部的服务热线,整合社区内各项可利用的资源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需要的服务。除此之外,积极引进家政服务公司。从而满足老年人对相关的维修工作、小时工服务等需求。最后,引进提供送餐服务的组织,并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特殊的照料。紧紧与街道以及社会组织机构相联系,尽可能的帮助经济贫困的老年人。

居于老年人第三位需求的服务是精神服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开展和丰富社区文体娱乐活动,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相应的表演展示、法律和心理咨询活动,开办老年人活动站,并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其次,要逐步开展法律和心理咨询活动。最后,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现有的人员资源。通过选拔社区老年人中热情、有文化和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来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投身于社区文化建设中。

4.4.2 保障体系

第一,星光社区基本养老设施的建设。首先,社区应开发或建设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区内的空场地、地下室和一些闲置的房屋,提高社区内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要积极与当地的体育、文化和财政部门进行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社区支持。其次,增加社区内的健身器材,建设社区内的无障碍设施。

第二,社区养老制度建设和完善。首先,要积极引入和培养社会组织。其次,可以通过建立老年人协会,积极发挥其功能。积极鼓励老年人志愿者加入,协助老年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后,要加大志愿者队伍的开发力度,并且要配合数量较多的志愿者以较完善的工作和管理制度。

5 结论

建立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是开展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关键,通过对养老服务的实证研究,构建出星光社区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本文将好的方法和做法结合在其中,提出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提出新的办法和思路。其次,要积极发挥老龄办在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而在这个过程中,老龄办就扮演着纽带作用。明确政府部门、市场、社区各界组织和个人在养老模式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各自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阎青春.社会福利与弱势群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4.

[2]夏学銮.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68-174.

[3]J.Wolfenden.The Future of Voluntary Organizations.Lon-don:Croom Helm,1978.

[4]S.Hatch & I.Mocroft.Components of Welfare:Voluntary Organizations.Social Services and Politics in Two Local Au-thorities.London:Bedford Square Press,1983.

课题项目:

大连工业大学2015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辽宁农村社区养老意愿调查与实践路径研究——基于嵌入理论分析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于姝(1980-),辽宁沈阳人,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曲丹丹(1994-),辽宁辽阳人,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斜桥镇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 篇9

2005年,在医院与社区互动的新型就诊模式下,复兴医院准备研发以分处异地的门诊、住院、社区和老年公寓医疗信息共享为目标的卫生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以双向转诊、慢病管理等为主要功能的信息共享建设,逐步形成医院与社区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互动的共享机制,为居民创造连续的医疗服务环节,最终实现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在实施信息系统进行双向转诊之前,复兴医院与社区之间已经进行过手工的双向转诊的研究与实践,开展了以纸介为传递凭证的双向转诊工作。在这种条件下,为使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成为更加体现“以人为本”贴近实际的应用系统,课题组对社区全科医生及部分患者进行了有关双向转诊方面相关问题的调查,情况如下: 1.全科医生观点

● 100%的全科医生知道双向转诊机制; ● 88%的全科医生知道双向转诊的流程;

● 全科医生普遍认为手工双向转诊存在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其中认为方便的占12%,认为不方便的占88%; 双向转诊中最不方便的环节

● 全科医生认为手工双向转诊过程中最不方便的环节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社区转诊患者到医院取三级医院用药或做检验检查,需要找医院专科医生转录处方或检查检验申请单(79%);

(2)社区全科医生看不到上转三级医院的用药目录和诊疗信息目录,不能准确地开具处方或检验检查治疗单(67%);

(3)社区转诊到医院取药或做检验检查的患者,需到医院交费(67%);(4)在社区看不到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信息(63%);(5)在社区看不到门诊医生对患者做出的诊断(54%);(6)在社区看不到住院患者的出院日志(54%);

(7)社区转诊做检验项目的患者必须到医院抽血(54%);(8)转诊患者到医院就诊需重新挂号(50%);

(9)转诊患者需要办理医院就诊卡,持多种卡看病很不方便(38%);(10)在社区看不到医院床位情况,联系住院患者床位困难(25%)

● 对于现在双向转诊流程需要改进的环节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社区转诊患者应得到优先就诊服务(占全科医生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关心的问

54%);

(2)转诊零挂号(42%);

(3)应设专职医务人员负责转诊事宜(40%);

(4)对转诊业务的咨询(8%)。

● 全科医生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关心的问题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需要及时看到专科医生对患者病症的诊断(83%);

(2)上转医院的检查、检验等结果能够及时与社区共享(83%);

(3)专科医生对患者的用药信息(75%);

(4)转诊过程中患者个人信息在系统中的安全性(29%)● 全科医生认为最需要提供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按病种: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外伤患者、妇科病; 双向转诊需要改进的环节(2)按类型:需要进一步到医院做检查检验的患者(67%);

(3)需要进一步到医院做治疗的患者(67%);(4)需要进一步到医院住院诊治的患者(63%);(5)需要使用社区疗机构一级用药范围外的患者(58%)。2.社区居民观点

● 被调查的患者大多数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病;

● 被调查的患者都能知道双向转诊业务,其中的33%还清楚知道自己享受;过双向转诊一次或多次,其他患者没享受过或是不清楚自己有没有享受过;

● 57%的患者认为现行的手工双向转诊有很多

不便之处;

● 对于手工双向转诊流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有些药品不能在社区取用(47%);(2)转诊需要到医院重新挂号(43%);

(3)有些需要到医院做化验的项目,患者不能在社区抽血(37%);(4)转诊医院的药品检验检查费用不能在社区交纳(33%);(5)有些三级医院用药需要到医院取药(33%);(6)需要办理医院就诊卡(27%);(7)需要到医院取检查检验报告(17%)。

● 患者中33%能够了解双向转诊的流程,认为其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1)转诊零挂号(30%);

(2)转诊过程中的优先就诊服务(27%);(3)病情咨询服务(23%);(4)在社区交转诊费用(17%);

(5)专职医务人员负责转诊事宜(17%);(6)医务人员陪同(10%);(7)心理咨询(10%)。

● 患者在双向转诊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医院专科医生诊断结果(33%);

(2)医院专科医生用药情况(23%);(3)转诊过程中个人信息安全(23%);(4)在医院的检查、检验等结果(23%)。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手工操作的双向转诊已经实行多年,并且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但是,手工实现双向转诊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便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全科医生需要及时了解转往医院专科医生回馈的患者信息。其中包括:检验、检查、诊断、康复建议等重要信息。而手工转诊中,患者在医院的上述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地传递,对病情的及时诊治不利。

(2)社区医生不仅需要了解患者在社区的健康档案信息,还需要了解患者在医院的就诊信息,若使二者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患者的疾病预防,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而手工转诊无法实现;

(3)对患者而言,患者非常需要建立畅通的双向转诊通道,特别是需要零挂号机制,方便的转诊服务、咨询服务、多种就诊卡并存等问题,给患者在转诊中带来不便。

(4)在政策宣传方面,对双向转诊工作宣传不够,甚至有些患者已经享受双向转诊却还不清楚自己已经受到了这项服务。

(5)实行手工双向转诊的工作环节还不够顺畅。社区医生上转到医院的环节还比较顺畅,而由医院转回社区的环节还不够顺畅,造成社区全科医生不能及时接收到患者在医院的就诊信息,由于医院专科对患者的诊断、化验结果、检查结果、出院小结等信息传递不顺畅,直接影响了患者慢性病情的持续监控和及时治疗。课题组针对双向转诊需求调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发现:许多在手工转诊流程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来解决。实现 “以患者为中心”的双向转诊

(1)确定目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双向转诊业务流程为核心,建立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实现在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双向转诊业务,解决社区居民与全科医生的实际需求。

(2)建立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流程。课题组针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需求和手工双向转诊存在的不顺畅等问题,与医院及社区管理部门进行了多次交流,结合需求调研情况,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及社区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的条件下,以医院双向转诊手工流程为基础进行医院与社区互动的系统设计,在设计中结合医院与社区管理政策,优化并设计了双向转诊的信息系统实现流程。

(3)确定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三个路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门诊之间的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住院部之间的转诊、社区患者来医院做检验、检查的转诊。

(4)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享网络平台。分别建立并逐步规范了医院与社区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实现了医院(门诊、住院)与社区(一个中心、十个社区站)信息共享网络,采用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与机制。

(5)建立并逐步完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社区信息系统,同时,逐步完善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6)研究社区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接口;研究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信息传递的流程;研究社区与医院信息管理的信息安全及其可操作性。(7)建立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的中间平台。通过中间平台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与医院系统进行连接。在中间平台上建立“注册数据中心”,注册数据中心系统针对新患者自动生成(患者唯一主索引),将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信息、医院患者信息与注册中心中的EPMI进行关联,注册中心记录患者历次转诊信息。中间平台存储与电子转诊单相关的检验结果与检查报告,供相关人员查阅。中间平台提供转诊单的保存、校验、状态变更以及检验检查结果上传下载服务。(8)开展试点工作,以社区中心及一个社区站开展试点工作,进行系统测试和试运行。

(9)2009年7月20日,复兴医院医务处、门诊办、信息中心、月坛社区中心联合发文《关于规范我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流程的通知》,(附件:《复兴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检查检验流程》;《复兴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门诊流程》;《复兴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住院流程》),从此,复兴医院与月坛社区间应用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进行双向转诊工作正式启动。社区中心药房

复兴医院与社区转诊实施效果

1.实现双向转诊流程电子化

(1)通过医院与社区互动平台,应用双向转诊系统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责任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在医生工作站开出电子转诊单,向中间数据平台提交申请单。

(2)数据平台审核患者信息是否已经存在,如不存在,创建EPMI,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生成对照信息。

(3)患者到达时,根据申请列表在HIS系统中登记、挂号,并将HIS系统患者身份信息与数据平台关联。(4)医院专科医生接诊后,转诊单状态改编为接诊,并且医院各个工作站能够显示该患者为转诊患者。

(5)将患者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治疗过程完毕,医院门诊医生填写回转单,HIS系统自动回传回转单与各项检验检查结果。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可根据转诊单调阅回转单与各项检验检查结果。检验结果,检查报告自动上传、下载。2.实现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

医院专科医生通过转诊单,了解患者健康档案信息,更加快速准确做出临床诊断,给予治疗方案。经过安全授权的患者电子病历可以作为回转单的附件通过系统平台传输给社区全科医生,使得全科医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电子病历信息不仅包含了必要的检验检查结果报告,同时还包含了患者的医嘱信息、病程记录等。通过系统平台EPMI实现与其他不同级别的医院、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患者各种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奠定扎实基础。实施体会

(1)医院与社区管理部门协调、相关政策支持、配套设施到位是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实施的关键。

(2)双向转诊规范的业务流程与先进信息技术的优化组合是系统顺利实施的保障。从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需求出发进行系统流程设计,可以使信息系统源于应用并高于应用。

(3)建立完善的社区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是实施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的前提。

(4)通过使用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实现双向转诊,建立医院与社区信息共享机制,从多方面改善双向转诊工作中的不利现状,规避不利因素,提高双向转诊的成功率,同时给医生以及患者带来便利。

(5)医院与社区的医务人员普遍愿意使用互动系统,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信息,提高诊疗效率。

(6)通过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使医院为患者诊疗提供更优良的服务。系统可以准确定位检验检查项目,患者可在社区查看诊疗结果,提高转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7)复兴医院社区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因此,可以吸引大量的患者愿意到社区就诊。许多社区全科医生资质偏低,可能造成患者不信任或误诊现象。(8)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路径还不够畅通,还应有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特别是医院转回社区的环节还不够顺畅。

(9)医院与社区互动共享信息的范围、条件、安全等方面还需要明确的政策法律规定,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斜桥镇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 篇10

编号

填表人:日期:年月日

填表说明:

1、此表由经市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培训后的基层社区康复员填写。

2、社区康复员必须入户,面对残疾人询问后(残疾儿童可由家长代为回答询问)填写。

3、该表逐级上报,最终由各区残联统一交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

4、字迹工整、清晰。

5、在符合项处画√。

深圳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

斜桥镇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内容设计

在居民自愿的前提下,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抽取本社区年龄在18岁以上的320例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 并按照《中医护理学基础》、《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等相关要求, 完成调查问卷的自主设计。调查问卷主要涉及社区居民一般情况、中医护理认知情况和中医护理需求情况等3个方面内容。其中, 在社区居民一般情况方面, 主要调查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等;在中医护理认知情况方面, 重点考察居民对社区中医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 以及对其开展的认识程度等;在中医护理需求情况方面, 则主要对用药、饮食、生活起居等进行调查统计。

1.2 判断指标

“社区中医护理服务的认知和需求”调查问卷中, 需求程度共设计5个等级, 包括非常需要 (4分) 、比较需要 (3分) 、需要 (2分) , 以及一般需要 (1分) 和不需要 (0分) 等, 评分越高, 则说明居民的需求程度越高。预检验Cronbach’sα值为0.981。

1.3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填写“社区中医护理服务认知和需求”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及简要访谈。负责社区中医药护理服务情况调查的人员为社区医院预防保健科专职入户访视医护人员, 并分为每2人1组。共发放320份, 回收320份, 回收率高达100%。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及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组320名居民中, 男152例, 女178例。按照年龄划分:18~35岁为132名;36~60岁为97名;61岁及以上为91名。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及以下为114名;高中为97名;大专及以上为109名。按职业划分:学生为93名;职工为129名;其他为98名。

2.2 社区中医护理服务的认知

经调查, 社区居民在中医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上, 非常了解仅4名, 占1.3%;比较了解为35名, 占10.8%;另外了解和不了解分别为101名和180名, 占31.6%和56.3%。在中医护理开展的认识程度上, 仅有126名回答肯定, 占39.4%。

2.3 社区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

经调查, 社区居民在中医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方面, 具体如表1所示。另外, 经调查, 发现不同年龄的居民在社区部分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方面,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3.1 社区中医护理服务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

经调查, 社区居民在中医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上, 仅有140名对其有所了解, 占43.7%。提示当前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的认知相对较低。需要社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并有针对性地增加中医护理服务项目, 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度。例如在宣传方面, 除了社区门诊、家庭病房的护理宣传外, 还可通过定期开展中医护理服务讲座来加强宣传和教育。另外, 借助电视、互联网, 以及报刊和书籍等途径, 也可以起到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2,3]。

3.2 社区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应予以重视

结合表1来看, 当前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主要是在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情志、用药以及社区急救等几个方面, 在进行中医护理服务时, 需要有针对性地予以处理。例如在社区急救方面, 一般社区居民都较为关心一些比较常见的疾病的护理知识及处理方式[4], 例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伤及骨折等, 社区门诊在开展中医护理服务时, 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这些方面的宣传及护理。

另外, 结合表2显示, 社区不同年龄居民对部分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 尤其是老年人、妇女及儿童的健康护理需求, 比较差异明显。需要医护人员在进行中医护理服务时, 给予不同年龄居民针对性护理, 并利用穴位按摩、中药熏蒸及外用中药等, 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理服务, 指导居民学会简易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了解相关养生保健知识, 提高预防疾病及养生保健的能力。

经研究表明, 社区中医护理服务调查能够帮助社区有针对性地为不同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并通过加强宣传来提高社区中医护理服务能力, 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摘要:目的 调查社区中医的护理服务认知和需求情况, 以便为提高中医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本社区32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 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调查, 了解到本社区中医护理服务认知率为45.7%, 并且社区居民对饮食、生活起居、情志、用药和急救, 以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等几方面需求较高, 另外在部分中医护理服务的比较方面, 发现不同年龄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社区中医护理服务调查能够帮助社区有针对性地为不同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并通过加强宣传来提高社区中医护理服务能力, 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社区,中医护理服务,认知,需求

参考文献

[1]徐筱莉, 陈继根, 王丽萍.社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及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1) :246-247.

[2]肖雯晖, 马小琴, 陆旭亚.杭州市社区居民中医护理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5 (15) :24-25.

[3]朱正刚, 陈燕, 蒋新军.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5) :147-148.

上一篇:印刷机工作原理简介下一篇:如何促进后进生的学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