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兴趣班教学计划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唱歌兴趣班教学计划(推荐12篇)

唱歌兴趣班教学计划 篇1

[大班兴趣班唱歌教学总结]近年来幼儿园越来越安静了,孩子们的歌声明显少了,很多幼儿不会唱歌,唱出来的歌不好听,大班兴趣班唱歌教学总结。还有的幼儿根本就不喜欢唱歌,不愿意参加班上老师组织的唱歌活动,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唱歌。与此同时,幼儿园的唱歌教学活动又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平淡,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不能激发起幼儿唱歌的兴趣。而且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过多关注的是幼儿唱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很少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表现,结合幼儿园实际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要求,探索幼儿园科学的唱歌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如何在唱歌活动中培养幼儿唱歌的兴趣、唱歌的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以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发

1、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唱歌兴趣(1)选择幼儿感兴趣,节奏鲜明,情境性强的歌曲: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我学习《纲要》中艺术领域教育目标、指导要点,把握唱歌活动各年龄段的关键经验。我和星星打电话》、《月光花》、《雪娃娃》、《办家家》、《小老鼠打电话》、《爱护小树苗》、《小乌鸦爱妈妈》等歌曲。这些歌曲的共同点是:节奏欢快、曲调优美、具有鲜明的游戏性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歌曲,工作总结《大班兴趣班唱歌教学总结》。(2)运用故事、舞蹈等形式表现歌曲内容:在进行唱歌教学时,借用故事、舞蹈等表现形式,生动直观的把歌曲表现出来。《爱护小树苗》是一首旋律优美、教育性很强的歌曲,我根据音乐的性质,设计了一个舞蹈,舞蹈形象地表现出了小朋友们由开始的追逐打闹、乱摇小树到后来主动扶好小树,主动为小树浇水的情景。孩子们通过欣赏舞蹈,产生了要学唱歌曲的强烈愿望。[3]、运用多种形式,提升幼儿演唱技能和表现能力:影响幼儿演唱技能和表现力的因素有很多,对于幼儿来说,节奏的掌握是幼儿学习歌曲的关键。在训练幼儿节奏方面,我摸索出一点策略。(1)运用儿歌和身体动作,进行节奏练习:在学习新歌时进行节奏训练对幼儿来说很重要,能帮助幼儿很好的演唱、表现对歌曲的感受,在以往口唱法、手拍法,练习节奏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运用把单纯的节奏练习填词,编成儿歌的方法,效果很好。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琅琅上口,幼儿通过朗诵儿歌,幼儿很快就能掌握节奏。幼儿天性好动,无论说话唱歌都常常以动作相伴,根据这一特点,我让幼儿自由地把对节奏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各种动作表示出来,如:表现高兴愉快时幼儿可以熟练做出用手拍打的动作,还可以做出跺脚、拍腿、拍肩、原地转圈等动作,训练几次后,还可以鼓励幼儿再创编其他动作。(2)运用图示提示,帮幼儿记忆歌词: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着歌曲的演唱效果,尤其碰到内容较复杂的歌词,幼儿更是无从记起,而来自歌词的记忆负担,又会影响幼儿对歌曲情感的体验,降低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唱歌活动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借助形象,将歌词内容、歌曲结构表现出来出来的办法,在图示的帮助下幼儿学得轻松,唱得愉快,幼儿对歌词内容有了具体深刻的感知,对歌曲有了美的感受。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幼儿对唱歌活动的兴趣浓厚起来,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活动中建立了自信,体验到了大胆表达的喜悦,促进了幼儿的发展。纯真清亮的旋律回荡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唱歌兴趣班教学计划 篇2

一、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 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 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现在幼儿歌曲很多, 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学唱。有些歌词陈旧复杂, 幼儿难于理解, 还有的歌曲内容孩子很陌生, 这样就影响孩子学唱歌曲的兴趣。因此, 歌曲的选择对孩子的学唱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 我们应如何来选择适合孩子们唱的歌呢?

我觉得首先要看歌曲的歌词, 歌词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歌词内容应该有趣, 并为幼儿所理解

幼儿的生活经验很有限, 理解事物的能力也不高。因此, 歌曲内容应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为幼儿所理解, 否则幼儿只会机械地发出声音, 并不知道其含义, 也就不会富有感情地来唱歌。如《小老鼠打电话》就是一首很有趣的歌曲, 其内容是:小老鼠想打电话找朋友玩, 但请来的却是小花猫。怎么会请错了呢?原来是电话号码打错了。这就像一个情景故事一样, 将歌曲串在一起。幼儿在学歌曲时就会感到很有趣, 想要把歌曲听完整, 想要学会唱这首歌曲, 想要去自己表现歌曲。又如, 大家熟悉的那个歌曲《小蝌蚪找妈妈》, 它的歌词“小小蝌蚪游游游, 圆圆脑袋黑油油, 细细尾巴扭呀扭, 小河里面转圈游。”幼儿初次接触这首歌时, 就被它形象生动、富有韵味的歌词所吸引, 产生了学唱的欲望, 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歌曲。所以在选择歌曲内容时, 我们要为幼儿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歌曲来教授。

2. 歌词要有重复, 有发展余地

幼儿喜欢唱歌词重复的歌曲, 歌词适当地重复, 会使幼儿感到熟悉, 就便于记忆。重复可以是一段歌词中有几个相同的地方, 如“许多大鱼游来了, 游来了, 游来了, 许多大鱼游来了, 快快捉住。”其中“许多大鱼游来了, ”重复了两遍, “游来了”又有所重复。重复也可以在一首有几段歌词的歌曲中, 各段歌词间都有相同的地方。如《我爱我的动物》一曲, 每段除了动物名称和叫声不同以外, 其余歌词完全一样。第一段是“我爱我的小鸡, 小鸡怎样叫, 叽叽叽, 叽叽叽, 叽叽, 叽叽叽叽。”第二段则改为小猫, 即“喵喵喵”的叫声了。这既能激发幼儿学唱歌的积极性, 又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二、利用动作进行新歌教学活动

用动作引导新歌教学活动, 就是组织幼儿从做动作开始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词曲简单、多重复, 歌词内容有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歌曲, 可赋予动作性。如, 在歌曲《套圈》活动的前期准备时, 先让孩子进行“套圈”的游戏, 让三个孩子一组来玩“套圈”的游戏, 借歌词内容进行游戏, 并伴随游戏活动学习歌词朗诵, 再进行唱歌和相关的游戏活动。这样, 不仅使幼儿学唱兴趣浓, 而且还能够使平淡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三、让幼儿在放松的氛围下学习唱歌

在音乐活动中, 我们应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寓教于乐, 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 让孩子们自发地模仿和学习, 让孩子们轻松地学唱歌曲。如, 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 我便有意识地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 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的歌词, 很快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 他们一边跟唱一边做起了相应的动作。我故作惊讶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 老师没教就会唱了。”在我的表扬下, 孩子感受了成功的喜悦, 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表现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动中, 和大家一起“疯”了起来。所以, 在教学过程不管安排什么活动都要富于感染力, 并且建立相对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 这样能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唱歌曲的愿望。

四、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唱歌的兴趣

爱游戏, 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时幼儿的认知、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状态都较其他的时候好, 这是因为在欢快的游戏情境下, 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兴趣。如《小老鼠打电话》这首歌曲, 是以一个故事的形式向幼儿展示歌曲的内容, 于是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丰富有趣的情景, 让幼儿进行游戏表演。我准备了一个小舞台和小老鼠、小花猫的手偶进行游戏表演。请一名幼儿当“小老鼠”, 其他幼儿来唱歌。开始唱歌后老鼠把猫咪的头像贴到另一个幼儿头上, 请他做猫咪来和小老鼠对唱, 这样, 幼儿的兴趣极高, 争着要表演, 学得也快, 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 我们要在唱歌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及其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幼儿对唱歌的兴趣。

摘要:唱歌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唱歌就像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个亲密伙伴, 是他们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方法。让每个孩子爱上歌唱, 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只有选择适合的歌曲, 并且把唱歌融入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中, 幼儿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才能对唱歌有兴趣。

关键词:幼儿,激发,兴趣,唱歌

参考文献

[1]邱艳静.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 (6) :123.

[2]郭红绫.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J].企业导报, 2010 (6) :261.

[3]曹冰洁.音乐教育与幼儿的发展.幼儿教育, 2000 (11) .

[4]唐淑.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02.

如何激发幼儿唱歌的兴趣 篇3

关键词:激发兴趣 音乐活动 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254-01

幼儿时期进行的音乐教育叫做音乐启蒙教育,通常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选取生动、形象、新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欲望。

1 趣味性的唱歌教学

唱歌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要形式多样,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我们会用唱歌的方式互相问好,有时让幼儿跳一段律动,有时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在音乐活动《风筝和小鸟》中,为帮助幼儿理解并记住歌词,提高幼儿意义识记的能力,我先让孩子们了解和熟悉了音乐语词和音乐场景,然后通过交互式白板让孩子们观看根据歌词内容设计电脑动画,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对色彩鲜明的卡通很有兴趣,我将卡通动态的小鸟、蝴蝶、蜻蜓和 蜜蜂等小动物图案在课件中不断出现,让孩子们优美的音乐背景充分发挥想象力 和肢体创造力。

2 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

老师可以运用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例如:组织幼儿学习歌曲《小树叶》时,特别在指挥幼儿分合唱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可以激发幼儿演唱的激情。如在故事表演《乌鸦喝水》中,狐狸在故事中是一个反面角色,所以孩子在模仿 活动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抵触心理,不愿意大胆去表演“坏”角色。在狐狸表演神态的教学过程中,事先让幼儿观看有关狐狸走路的卡通视频,让幼儿对狐貍尖嘴、长尾巴的外貌特征,狡猾的内心特征有一个大概明确的认识。在模仿时,幼儿便会不自觉的在表演中突出这些特征,将右手五指伸直撮起放在嘴唇前,左臂放在身体后做尾巴。为了突出其狡猾的特征,采取扭曲的弓箭步,加上拧身和头的转动,同时眼睛不停的窥视来进行表现。通过这样的观察模仿获得对角色的全面准确的认识,也是对教师个体动作有局限的一种弥补,同时可以开拓幼儿视野,使之充分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提高幼儿对舞蹈的创造能力。

3 进行有规律的节奏训练,培养幼儿音乐情趣

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是要在充满艺术非为重参加艺术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拍手、拍腿、踏脚这样的动作来进行幼儿节奏训练;另一方面,要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引导幼儿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乐器演奏中获得兴趣。在活动室里的教学,要适当的布置好音乐角,引导幼儿主动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的声音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主动探索。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幼儿都喜欢什么样的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使用各种节奏乐器,要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歌曲《大鼓小鼓》,教师要准备一个大鼓、一个小鼓,让幼儿用大鼓和小鼓做练习。在练习过程当中让幼儿感受到两个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大鼓的声音大而强,小鼓的声音小而弱,音色也不同。通过节奏训练,使幼儿辨别大鼓小鼓的音色,强弱特点,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力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再这样的音乐环境下,幼儿活泼、健康、快乐的成长着,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对各种学习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同时还会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创造力。

4 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多媒体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功能,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储的声音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快捷交互。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录音、录像教学手段中的种种弊端,教师能更加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如:在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演示图谱,又要指挥孩子演奏,有时手忙脚乱还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现在我们把信息技术有效的运用到节奏活动教学中,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投影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多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幼儿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幼儿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幼儿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让流淌的歌声可视化,幼儿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枯燥的音乐理论、无休止地唱歌和听那些似懂非懂的音乐,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总之,幼儿对唱歌活动感兴趣了,就乐意学习,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应该融入其真情实感,通过对音乐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来激发幼儿的美育培养,让幼儿发自内心的喜爱音乐。

参考文献

唱歌教学反思 篇4

正确认读12个生字。

借助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会讲故事。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

生:爱听。

师:很久很久以前,在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天上飞的、又地上跑的。它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为了增进彼此的友谊,他们决定隔一段时间就举行一次联欢会。接下来的故事是围绕小黄莺讲的,老是想学完这节课由你们来讲故事,好吗?(出示小黄莺头饰)

导入环节老师吸引人的故事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讲故事的语气、方法,同时激发孩子讲的欲望。

生;好

师:打开书第24课《小黄莺唱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同组交流难记的字,并正确认识12个二类字。

第一次读课文要让孩子们互相帮助交流字的记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多种字的记忆方法。因为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划出了二类字。本次读课文也是让学生在熟悉一下二类字的字形及字音。

接下来就是老师出示几只带有二类字的小白兔,让孩子们帮小白兔找到写有字音的小房子。可爱的小动物激发了孩子认字的兴趣。

老师范读课文,让孩子从老师合理的语气中感受朗读技巧。

让学生再读课文,模仿老师的语气,并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师: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黄莺第一次唱歌是最后一个上台的。

师:为什么小黄莺最后一个上台的?

生:因为小黄莺不敢上台表演,所以最后没办法才上台的。

生:因为小黄莺胆小,所以最后上台。

师:她唱得怎么样?

生:唱得不好听。

生:因为小黄莺胆小,害怕了声音抖了,所以唱得不好听。

生:我知道小黄莺第二次唱歌唱得非常好。

师:为什么第二次唱得好听了?

生:小黄莺胆子大了,唱得就好听了。

生:因为小黄莺练习了很多次,所以就唱得好听了。

生:我还知道第一次小黄莺没唱好,是因为它缺乏自信,后来经过练习就有自信了,所以就唱好了。

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因为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预习非常到位,所以课文的主要内容很快就树立出来了。此时老师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适时知道朗读。

师:小黄莺两次唱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生:因为这都是妈妈鼓励的结果。

师:找到妈妈鼓励的话语读一读。(指导朗读)

从朗读中指导记忆两次唱歌的时间,及唱的结果。

师:故事学完了,你能把故事试着讲出来吗?现在小组内讲一讲,可以小组成员帮一帮。

组内讲故事时,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达到了每组由至少一名同学会讲了。

接下来在全班面前讲的同学,老师给戴上了小黄莺头饰,讲得好的老师发给了一个由老师制作的小黄莺的精美图片。

本节课教学安排合理,环节紧凑,尤其在交流主要课文内容阶段,使得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给所有的学生思考和参与交流的机会。而且老师就是通过学生的交流随机板书,肯定孩子能力的同时,更激发孩子探究知识的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木耳会唱歌教学随笔 篇5

羊口中心幼儿园 王伟 今天的午餐是豆芽炒肉,还有木耳鸡蛋汤。饭菜闻起来很香,但是很多孩子看到汤里的木耳都直摇头。有的说:“老师,木耳黑,太脏,我不吃。”有的说:“木耳难闻,我不吃。”

还有的说:“木耳滑滑的,吃了恶心”……

我给小朋友讲起了道理:“巧克力也黑,可是小朋友最爱吃,小朋友的头发也很黑,可是一点都不脏。”任凭我说得“天花乱坠”,可是一点作用不起,孩子们都拿着小勺眼巴巴地看着我。

我灵机一动,说:“木耳咯吱会唱歌,你们信吗?它唱歌声音很小,你们没听过吧?不信你们把它放进嘴里嚼嚼,要用牙不停地嚼,就听到它唱歌的声音了,‘咯吱、咯吱’地可好听了。”

这时我发现不吃木耳的几个孩子都开始试着将木耳放进了嘴里,并不停地在咀嚼着。我鼓励他们:“听见木耳为你们唱好听的歌了吗?它们可喜欢你们了,快奖励奖励它们。”

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我,我接着说:“快让木耳从你嘴里的滑梯滑到肚子里,让它们在你肚子里游泳吧。”

孩子们都把木耳咽了下去,还一个劲儿地说:“真好玩,我还想让它唱歌、滑滑梯。”

以后,每当吃木耳的时候,原来不爱吃木耳的孩子都会高兴地说:“木耳咯吱会唱歌。”接着就把木耳放到嘴里。

《会唱歌的木叶》教学反思 篇6

《会唱歌的木叶》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描写大山充满生机,鸟语欢歌,山中小阿姐热情好客,用木叶歌和小鸟对话,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山里小阿姐纯真可爱的形象,赞美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特别是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认生字,记生字,分析字的结构,口头组词造句。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干什么,孩子们读后知道是我和小阿姐闯山,小鸟们知道有客人闯山有何表现?从鸟儿们的歌声和跳跃中看出了动物与人的和谐。阿姐和小鸟们的问好、祝福、交谈分析得出人和动物的和谐。阿姐吹出的美妙的木叶歌把动、植物都深深吸引体现出阿姐的纯真可爱。从“我”看见树上挂着串串绿色的歌这句话里看出,作者已深受和谐的感悟,感悟到大山的每一片绿叶都是充满生命激情的绿色之歌,此时已分不清是木叶给了阿姐吹木叶歌的天赋,还是阿姐带给木叶动听的歌声。孩子们学习了课文,都觉得惊叹,动物居然能和我们交流,好神奇呀!孩子们沉浸在语言描绘中,请孩子们马上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孩子们畅所欲言,想象满树的音符,树下我和阿姐还有动物们一起欢乐地做游戏......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但对生字的识记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识字方面还要加强力度,多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和动植物间的和谐程度在不断下降,孩子们在学习了课文以后,能关爱动植物,可动物们在饱受了人类的伤害之后,还能放下心来和人

1页

.类和谐共处吗?让我们停止所有的伤害行为,为动物,也为我们人类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和谐社会吧!

唱歌课《我爱米兰》教学设计 篇7

肥城市安临站镇初级中学 孙敬

教学内容:《我爱米兰》

学 段 : 七 年 级 课 时: 1

教材分析: 该曲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歌曲,曲调流畅感人,情真意切。它用借喻的手法赞颂了老师为培样下一代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精神。歌曲用主副歌形式写成,主题是旋律相似的两个乐句,以活泼亲切的音调假借米兰花赞颂了老师默默为人间播撒“花香”,用青春装点祖国的高尚品质。副歌部分从“啊,米兰”处开始,节奏拉宽,旋律舒展,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无限敬爱和衷心的感激之情,听来感人肺腑。

教学目标:

学习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我爱米兰》,体会教师为下一代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精神,唱出对教师的深切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唱准主歌中旋律相似的两个乐句。

2、体会老师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精神,并唱出学生对老师的爱。

教学准备:钢琴、歌词、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

2.出示视频: 标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谁来说说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生:„„„..师: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有一首歌唱出无数儿童心中的梦想和心里话,一起来听听。

3.播放视频《长大后就成了你》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歌里唱了谁?

生:。。。。

师: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受到老师的关怀,谁来说说你和老师之间记忆深刻的故事,你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对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生:。。。。。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梦想渐渐引出教师这条主线,接着听一首关于成长中涉及教师的情感歌曲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教师以提问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多谈,在谈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觉悟出需要学习的东西。主题鲜明,紧紧围绕学生对教师情感这条主线出发,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4.抒发感情:(幻灯)

师:带上对老师的爱戴之情朗读这句话:啊,老师,啊,尊敬的老师。

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唱给老师听一听吧。5.出示歌谱:(幻灯)

唱:啊,老师,啊,敬爱的老师。带着对教师的敬爱之情让我们唱起来吧。(1)教师先范唱一遍,生跟唱两遍;(2)跟琴变调唱两遍。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主要让学生初步用唱表现对教师的尊敬之情,感激之情。做到不光心里明白,更要通过唱才能将情感表现出来。变调唱两遍的意思主要是让情感提升,另一方面起到一个练声的效果,体现音乐课的优化声音的目的。】

6.播放歌曲《我爱米兰》、出示歌谱。

师:你们知道通常人们把老师比作什么吗?生:

师:也有人把老师比喻成一种植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7.出示米兰盆景(幻灯)

师:歌中把老师比做什么?生:回答米兰

师: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幻灯米兰副上一段话:米兰是一种长在绿叶中间的一种小黄花,散发一种淡淡的幽香。)

师:这首歌里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怎样一种情感呢?让我们朗诵歌词体会歌词的深刻含义。

8.朗诵歌词:

先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第一段歌词,要求把你对老师的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教师适当点评)再由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歌词。【设计意图:朗诵与唱歌是一对孪生姐妹,朗诵是唱好歌的基础,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诵更能为下一步的教唱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

师:这里的米兰就是(生)老师, 老师就像米兰一样默默地把芬芳洒满人间。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歌中的米兰就是老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听一遍。

9.再一次播放歌曲《我爱米兰》 师: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心情。播放时要求学生轻轻地跟着音乐哼唱,嘴巴自然放松,声音才好听。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通过多听才能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0.师带学生跟琴轻唱歌曲。

A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老师弹琴生小声跟着哼唱。B拍打节奏,轻声演唱歌曲

希望同学们用你刚才讲的情绪加入歌曲中轻轻地唱一唱。

12.出示歌的新符号“二分休止符”。(幻灯)

师:在有色块的地方,出现一个新的符号。

师:你认识这个符号吗?它的名字叫“二分休止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生:停止两拍。

师:怎样才能记住它呢?看看老师是怎样来记住它的,教师运用回声的方式示范一遍。

生:可以在二分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拍手、拍腿、拧指等等。

11.师:这首歌中有二句象孪生姐妹一样很相似的旋律,你能找出这首歌中相似的旋律吗?让我们再来听听。在聆听一遍。12.处理歌曲(再次聆听歌曲)

师:如果我们把这首歌看作是一篇文章,你觉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在音乐中我们说乐段,仔细听一听它们的情感表达。

生:前两行是第一乐段,音乐轻快活泼,赞扬米兰的朴实芬芳。

第二乐段节奏舒缓,曲调逐渐上行,层层推进,对老师默默奉献的赞扬。13.师用琴带生再次体验歌曲情绪全曲。(二遍)突出:(1).一二乐段的情绪;(2).歌曲尾声的“啦”因该用怎样的力度和情绪来唱。

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最后一句应唱的弱,让我们还沉浸在对老师的浓浓感激之情中。

生:减慢、减弱

14.处理歌曲情绪、演唱形式

师:我们来尝试变换演唱形式来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情绪。

出示:(1)第一乐段由女生来唱,第二乐段由男生来唱,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唱;

(2)第一乐段领唱,第二乐段齐唱,最后一句女生齐唱。

(3)在第二乐段中加入回音唱法。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在歌曲教学中相对深入化,教师通过二分休止符、寻找相似乐句、表达不同情感的乐段、处理歌曲这些形式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歌曲结构的认识。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教育给学生。】 三.拓展:

师:教师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辛勤的园丁,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就是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报效祖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歌曲《报答》。

【设计意图:在学会唱这首歌的基础上,用拓展的形式感受曲《报答》前后呼应地让学生知道教师为什么而教,希望是什么?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学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报效祖国的人。】

音乐唱歌课的教学反思 篇8

《拍手唱歌笑呵呵》是一首短小,精悍易学易唱的儿童歌曲。全曲只有四个乐句,而只有第三句和另几句很不同,本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的原则,我从听入手,让孩子们听歌曲范唱,听第二遍时,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和我一起做动作,让孩子们看看我们一共做了几种动作,孩子们都瞪大眼睛看,发现了两种动作,再请他们听一遍,看看老师在哪个地方换了动作,他们马上发现是第三句的时候,由此,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第三句的不同。再请孩子们跟着我一起做,整个这个过程下来,孩子们已经不知不觉听了七八遍了。这首歌曲已经基本能唱了。我接下进行范唱,和学生的接口唱,一首歌曲自然而然就学会了,水到渠成。

我发现,歌曲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歌曲进行一定的曲式分析,通过分析,能发现乐句乐段的变化,再进行教学设计,会更合理。孩子们在课堂中始终保持着兴奋地状态,学会后,我们进行了歌表演。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们的表情在演唱时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注重演唱表情和方法的教学,让孩子们的歌声更动听。

唱歌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音准 篇9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吴朝晖

一、研究背景

人声是最自然、最朴实、最亲切的“乐器”,它方便、经济、富于表现力,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唱教学正因其顺应人类的天性而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担当着把学生从音乐艺术的始发点引领到宏伟殿堂的重任。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演唱是人们最直接的享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常说我没音乐天赋,音准不好,唱歌跑调,先天的天赋当然重要,但是后天的音准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能提高你的音准能力。所以作为音乐老师如何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准练习是很关键的。

反思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学生被动唱歌,音唱不准不想唱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弹着钢琴领着学生一起唱时效果不错,一旦脱离钢琴或其他音乐伴奏,学生就找不着调了。怎么培养音准能力呢?把歌唱教学落实到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唱歌的乐趣,这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思索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

1、在生动活泼的唱歌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喜欢唱歌;

2、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掌握唱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自信地、有表情的演唱;

3、通过多种形式的唱歌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的音乐能力、合作精神,加深审美体验,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三、研究的内容

1、发声方法的训练

2、音准常规练习的设计

3、歌曲作品的选材及演唱教学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1、建立课堂常规,养成良好演唱习惯

在上课前用5分钟的音准练习来培养学生的音准是我在歌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 学方法。让学生对音乐的高低形成音高概念,能把基本的音高关系掌握好,这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本素养,因此我在教学中把音准的常规训练放到了每节课的组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练习中不觉得枯燥、乏味,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训练。

如音阶练习部分我采用直观的音阶图,学生看着音节图来唱音阶和音程就非常直观;除此之外还有手势的音阶和音程练习,通过不同的手势来感受音的高低,这个练习对学生的和声训练特别有效,这是让直观的手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和声概念。在音准训练中除唱准外,听辨音的高低也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全员参与,我把每一位同学都取了个音符名,如第一排为1,第二排为2„„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一个音,学生听辨判断如果是自己的音符名就站起来,这样把常规的训练活动化,学生兴趣提高了也锻炼了他们的音乐耳朵,这也是培养音准的很好的学习方法。

2、轻声哼鸣,培养内心听觉

一首歌曲的学唱首先要让学生识谱,在识谱学唱的同时可能出现学生识谱能力不强,唱不准音,而没有兴趣唱下去的现象,这时我们可采取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哼鸣的办法,哼鸣就是小声用一个母音来鸣是我们在歌曲教学中常用的手法,在钢琴伴奏下,学生不需要独立思考就能唱准音,但缺少独立性,一旦离开钢琴就无法演唱。相反,学生依靠自己的思考和辨别,他的音乐感和音准会逐渐巩固而不会丢失,并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样,即使离开钢琴也能很好地演唱。钢琴伴奏是作为绿叶来衬托“红花”的,因此,不能一味地借助钢琴来

唱准音。钢琴伴奏更应该出现在学生把握歌曲的音准之后,帮助学生体会歌曲的速度、力度及其音乐形象。

3,教师范唱,拉近师生距离

我是声乐专业教师,因此我要以自身的优势,把歌曲的美通过言传身教来进行传授,让学生不仅感受歌曲的美而且感受音乐教师的魅力所在。学生歌唱得好与坏,关键在于这个学生是否有一幅好的音乐耳朵,能否通过听觉来分辨自己的声音与范唱声音的差别。因为教师的范唱是全方位的,不仅可以清晰地让学生听到正确的歌唱,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唱时的姿势和口型,以及表情和体形动作,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及正确的演唱。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好的范唱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歌曲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课堂唱歌教学中,应提倡教师范唱,而且要随时范唱,帮助学生分辨正确的和错误的声音,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自省能力

人都难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原因很简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一首歌过后不能像画一样拿出来供师生细细讨论、修正,现在多媒体的好处就在这时显现出来。教师可以用录音方式把学生的歌声录下来再回放给他们听,使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教师的范唱,进行自我调整。

如果把他们的歌声录下来回放给他们听,然后教师进行范唱,让学生对比,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问题,并做自我调整,进而把音唱准。

5、定期举行声乐班级演唱会,给学生以展示的舞台。在每期的声乐校本课堂中,我都会安排2-3次课时进行演唱会,这是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最好机会,老师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学生的演唱水平,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合作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在班级演唱会上我会安排学生的互评及教师的点评,这样对每一位学生的演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有评价、对比才有提高,所以每期的班级音乐会成为了每位学生期待的音乐课堂中传统活动项目。

五、问题分析与思考

《拍手唱歌笑呵呵》的教学反思 篇10

《拍手唱歌笑呵呵》是一首欢快风趣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不同的是在学唱歌曲的同时,还要求学生为歌曲创编拍手动作,可以说这节课对于培养智力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体会:

1,导入环节

我采用谈话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与同桌学生对面坐,注视对方的眼睛,有的孩子能够在别人眼睛里看到了自己,有的还没有迅速发展,但当孩子们发现别人眼睛里有自己的头像的时候,非常的惊讶,《拍手唱歌笑呵呵》教学反思。也很开心,在这样快乐的心情下,开始学习歌曲,

2,读歌词环节

为了能更好的学唱歌曲,我先带领他们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学生都读的很认真,然后请个别学生主动尝试读一读,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把握节奏和学习歌曲,

3,创编动作环节

歌曲中有“拍手唱歌笑呵呵”这句歌词,我利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动脑并实践练习,总结拍手方式,可以自己拍手,可以和同桌拍手,自己拍手心,与对方交叉拍手,与同桌同学双手对拍等等,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随着优美的乐曲我和同学们一起为歌曲创编拍手律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教学反思《拍手唱歌笑呵呵》教学反思》。

浅谈唱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11

新闻来源: 深圳市科城实验学校发布日期:2009-11-19

如何提高声乐艺术教育,是每个声乐教师所直面的重要问题,更是切实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初中学生正值花样年华,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喜欢唱歌,特别喜欢唱易于接受的流行歌,有时甚至高声也致力模仿,扯着嗓子喊叫,乃至常常唱得面红耳赤,喉咙嘶哑,声带充血,这样,正处变声期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声带的正常发育。初中声乐教师在这方面应多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唱歌,尽量少唱流行歌,培养他们热爱声乐艺术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声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同于其它具体的手艺,这就决定了感悟在声乐里的特殊地位,声乐学习者气息控制、位置统一、歌唱共鸣等方面全凭自己的悟性,再去指导实践。我在初中声乐教学方面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培养学生艺术兴趣,激发艺术感染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音乐教学是情感教学,音乐教学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师要以情感为纽带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课内应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出发,以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创造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以优美的范唱、演奏和生动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体验,耐心地像面对知心朋友一样地对学生讲解,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成了知音和朋友。在课外,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情感纽带,尽量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同他们一起唱歌,表演,或一起欣赏艺术作品,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以激发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总之,不应太严肃、太拘谨,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唱。想象得到,一个很严肃,很紧张的学生,是唱不好歌的,因为好的心境是唱好歌的前提准备。

二、歌唱的气息和发声练习。

1、要唱好歌,首先要学会运用气息,调整好气息是唱好歌的关键。

大家都知道,气息是歌唱之源,是歌唱的动力所在,只有具有良好的呼吸方法,充足的底气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要练好气息非一日之功,但须记住,气息的根本原理。“气球原理”即吸气时,气沉丹田,肚子向外扩张,呼吸时,气流均匀地从嘴和鼻腔呼出,肚子往里紧缩,气息出完后,肚子紧贴背脊。再呼气的时候,腹部又会扩张,随之胸腔和腹腔都会打开,这就是胸腹腔式联合呼吸法。

2、经常锻炼、跑步,学做全身放松运动或学会练习吹蜡烛的方法,锻炼肺活量。

3、发声练习是基础的、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最让人厌烦的练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功”的原理,发声练习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唱好歌,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不能一口吃一个胖子,更不要因为羡慕别人的歌唱的好就只想快速追求结果,而忽略了这个漫长而需要务实的练习过程,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4、发声练习曲应尽量选择活泼的、易唱的,像“咪吗咪”、“绿呀绿”、“依呀依”,有时根据需要教师还可以自创,像有趣的带字练习:“小河里游来一条小鲤鱼”、“蓝天上小鸟飞飞”,“天蓝蓝,海蓝蓝,红旗展呀展。”只要能让学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那种预定的目的(饱满、圆润的声音),还可以适当变换一下发声练习曲,这样学生不易乏味,厌倦,会以很愉悦的心态接受,这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练声时间不宜太长,要根据学生需要适当休息,练声时音域也不宜过高,应在学生自身音域条件范围之内。正处变声期的学生要让他们尽量不唱歌或少唱歌。

5、要学生像对待声乐作品一样认真对待每一条练声曲,体例第一条练声曲的意境美,像“绿呀绿”要让学生联想到那种很绿很绿,绿得逼眼的那种生机盎然的纯绿,或通过联想想象一幅春天效外满眼青葱,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景色。再如“小河里游来一条小鲤鱼”,要让学生联想到在一条清澈的小河里突然游来一条金色的漂亮的小鲤鱼,是多么的活泼,多么地逗人喜欢。“海风吹来了”,“妈妈回来了”,目的就是让学生放松心情,体会到很舒畅很惬意,很高兴的心境。这时,学生就会自然会产生那种很轻松、很兴奋的心情,并且能够很快地找到歌唱的位置,歌唱共鸣,会由衷地从心底里歌唱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这种从心底发出的兴奋、松弛的声音正是我们声乐里所期望的饱满、圆润、富有生命力的声音。

三、歌唱时共鸣位置的统一。

有些人唱歌低音低不下来,高音高不上去,基本在中音区唱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究其原因就是歌唱位置没有统一。这种情形在声乐中普通存在,也是歌唱教学中最难掌握的,我们讲唱歌位置统一就是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统一在一条线上,低音腹胸腔共鸣点,中音口腔共鸣点,高音鼻腔、头腔共鸣点,把三个支撑点很好地统一起来。但是学生做好这一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勤练多悟。首先学生应调整好呼吸,喉咙管道张开,像打呵欠一样,并保持兴奋的吸气状态,低音气息往腹部丹田处下沉,并要学生感受来自腹部支点往上的那股相反的、对抗的支撑力,调整好腹部的共鸣腔体;中音、高音口腔、鼻腔、头腔打开,像含了东西一样的感觉,笑肌往上提,并增强腹部气息的支持力,声音往头腔里面走,要让学生领悟头腔里的那种微微震动,类似于回音共鸣,即泛音。

四、歌唱中的鼻子艺术。

早些年在我国声乐界,这还是一个很新鲜的名词,它的来源也是取自于意大利美声中的“面罩唱法”。二十世纪初,风行于世界的意大利美声唱法陆续传入我国,美声唱法以它独有的魅力在中国逐渐生根发芽,我国声乐界也在那时就致力于美声唱法的探索与研究。于是民族唱法在美声基础上加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唱法。西洋唱法里的“面罩唱法”也被洋为中用,因为“面罩唱法”的科学性,适用性,声音的位置统一,气息贯通。声乐界也就有了这样一种说法“歌唱的艺术是鼻子的艺术”即鼻腔的共鸣。因为“鼻子艺术能使歌唱声音明亮,气息贯通,音色具有金属质感,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所以在歌唱中如何充分地打开鼻腔,利用鼻子的共鸣是我们声乐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怎样运用好鼻子艺术,取得理想的鼻腔共鸣效果?

1、调整好气息,养成好习惯,深呼吸,声音从鼻子里出来,运用鼻腔的共鸣,学会用鼻子说话,用鼻子唱歌。

2、用会提笑肌,无论说话,唱歌,笑肌往上提,鼻孔睁开,例如:“耶、喂、嘿、妈、忙,”想方设法使声音、气流从鼻孔里通过。这样,笑肌往上提了,鼻孔睁开了,声音既明亮,而容又美观。还有利于治疗鼻子塌陷患者免做隆鼻手术。

3、学会用惊讶的表情状态去找鼻腔打开的共鸣状态,例如:用“呀、啊、耶、哦、嗨,”等表情态度很容易找到鼻腔打开的通畅感。顿时,无论是说话或是唱歌,声音会大很多,会明亮很多。只有声音集中了,声音才会明亮,才具有穿透力。才具有振憾力。正如“帕瓦萝蒂”在歌唱时房间里的杯子都在震动。这就是穿透力、振憾力。

4、经常训练面部肌肉的松弛性,经常练习咬字、吐字。例如:“环(huan),长(chang),强(qiang),远(yuan),良(liang),我(wo),贵(gui),等(deng)。无论哪个歌唱家,他们的面部肌肉都是很灵活的,例如:嘴巴唱歌的时候,嘴巴张得很大,一脸的笑容,面部表情非常丰富。

5、多练唱、多朗诵带后鼻音的歌曲或字词。

例:米(mi),忙(mang),方(fang),刚(gang),香(xiang),张(zhang),洋(yang)。

五、歌唱发声的不良习惯与处理。

一般来说,学生在接受过一些专业声乐训练后,又加上老师的训练方法和学生的理解能力不经协调,会不由地产生一些发声方法上的毛病。这时,老师应及时予以督促改正。如:喉音、白声、抖音、跑调等。

1、浅的呼吸造成的胸部、颈部及舌根肌肉紧张,而导致的“喉音”,要纠正“喉音”毛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毅力。因喉部肌肉构造十分复杂,发声过程中,如不能放松喉部肌肉和舌根肌肉,而用强力去发声,随之产生的就是硬而粗糙的声音和脸红脖子粗的难看状态。出现这种现象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停止唱歌,做无声的开口练习,张嘴吸气时,有意放松喉带和舌根肌肉,或用哼鸣练习找到喉咙放松的感觉,感到喉咙是一个出气的通道即可。喉音一般是初这者比较常见,随着声乐知识的不断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调整好共鸣腔,运用好气息,喉音就基本上可以克服。

2、由于歌唱的口型不正确,声音没立起来,喉咙及共鸣腔体没有调节好,声音径直由口腔发出,因没有获得歌唱的共鸣,加上喉部肌肉挤压声音直而刺耳,唱高声时显得更为严重,称为“白声”。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开口吸气并保护吸气状态,感觉喉咙管道张开,象打哈欠一样,调节好呼吸及歌唱管道,保持兴奋吸气状态,打开歌唱的共鸣腔体,同时笑肌往上提,脸部保护微笑状态,声音往后靠,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把声音立起来。这样可以缓解或根除白声的毛病。

3、经过正确歌唱方法训练的人可以发出一种类似于回音的波动均匀的颤音,通常也叫“泛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一些未经过训练或方法不正确的学生把这种自然的波动颤音唱成了抖音,出现这种现象时,教师在教学生正确发出颤音时,可让学生用“呼吸练习”和“声带档气练习”的方法进行训练,增强声带的档气能力,协调各部分肌肉的合作,先做短促的“啊”母音练习,再辅以长音“啊”母音练习,用控制良好均匀的气息磨擦冲击声带,发出振动均匀的颤音。这种颤音越均匀,其音色就越美丽。

4、跑调现象是很常见的一种毛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歌唱者对歌曲旋律不熟而造成的走音;二是音域窄,由于喉咙没打开,恐惧高音,低音没有往下沉,导致高音、低音跑调。这两种跑调现象的纠正方法可以采取:第一种情况可让学生充分熟悉歌曲的旋律(包括装饰音、波音、滑音、颤音等),多唱试唱练习,多听歌曲原音。第二种情况可让学生充分打开喉咙,先练单个字的顿音,如“哈”或“嘿”,让学生设想一下用力在背后去吓别人的那种具有爆发力的声音,或设想当最亲的人乘车远去时,你用尽力气想把他叫回来的那种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注意这种发声时要首先调整好气息,共鸣腔打开,把声音集中,应把这个字唱得清脆,响亮,坚持一段时间,音域会有所扩展,跑调现象也会随之消失。

六、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俗话说:“没有感情不成诗。”同样没有感情也不可能有歌,可见,歌曲情感处理之重要。

1、应从歌词的角度着力挖掘歌曲的自然美,使学生从歌词内容上领悟其艺术感染力,声乐作品大都高度概括、精练、优美,抒情,具有一种诗意美,教师应多帮助学生多方面挖掘歌词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例如,对党、对社会的热爱与赞颂,对革命先辈、英雄人物的缅怀与景仰,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慕恋与赞美,对人生、事业、爱情的追求,对成功、希望和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对人类社会美好行为和情感的颂扬和讴歌,等等。这些主题思想,有些比较明朗,有些比较含蓄,有些比较浅显,有些比较深奥,有些比较雄壮,有些比较柔美抒情,学生对这些或多或少理解。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透砌分析,让学生能深刻领悟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能融入歌词所描述的意境中。

2、应从音乐曲调方面要着力揭示歌曲的音乐美,使学生从歌曲优美的旋律中的领悟其艺术感染力。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民族风格,乡土人情和民族调式,各民族的歌曲风格和韵味不同,特别是少数民族歌曲,像:《大板城的姑娘》、《克拉玛依之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青藏高原》等等,学生应认真把握好作品的风格。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及仪态(即美的形体形象),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识谱技能。

3、要努力帮助学生从掌握音乐作品的艺术体裁中领悟其艺术美。比如从进行曲雄壮有力,刚健豪迈的旋律中领悟其节奏清晰、强烈分明的艺术美,从抒情歌曲自由奔放、舒展活泼的旋律中领悟宽广流畅、热列深情的艺术美,从叙事歌曲通俗平稳、紧凑圆润的旋律中领悟自由活泼、轻松舒畅的艺术美,从劳动歌曲节奏清晰,朴实有力的旋律中领悟欢快活跃气息浓郁的艺术美等。

4、注重歌唱教学的演唱技巧处理,诸如:“歌曲的速度快慢,气息控制,共鸣位置,力度强弱,演唱的表现形式,以及高潮与结尾的处理等等,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增强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力。

七、美的舞台形象

大家都知道,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声乐作品不仅要求歌手要以美的声音歌唱它,而且还要能够以好的台风展现它的思想内涵、美的意蕴(即风度、气质、美的舞台形象,大方得体的手势,动作,眼神等)。而不好的舞台习惯,如歪嘴仰脖、拘胸弯背、挤眉瞪眼、多余的摇头摆手、双手无规则地乱动、扯衣角等,这些都是歌唱姿态方面的毛病,声乐教师应帮助其及时改正,使之能较快地以好的状态发展,收效到理想的歌唱效果。

参考文献

1、《提高声乐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梁金平

唱歌兴趣班教学计划 篇12

问题导入: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歌曲即兴伴奏是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及演奏水平的标准之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伴奏技能目标是什么?伴奏在唱歌教学中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门新兴、独立的学科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自身的特色与价值,成为集音乐各学科知识与技能于一身地综合学科。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弹奏者的音乐修养、音乐素质与应变能力的程度。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伴奏技能目标

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歌曲即兴伴奏是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及演奏水平的标准之一。对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歌曲伴奏,教师应该达到的目标:

“在教师范唱、学生欣赏的教学环节中,钢琴伴奏应突出艺术性和完整性,使歌声得到很好的烘托,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审美水平; 在练声的教学环节,钢琴伴奏应洁简而省略,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音高支持就可以了,教师的注意力应放在倾听学生的声音和关注他们的发声状态上,伴奏不应干扰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在视唱新谱的教学环节中,钢琴伴奏应强调简洁准确,在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方面给学生以支持。第一次视唱时,教师可以用单手弹奏歌曲的旋律,不需要配弹伴奏音型,使学生在视谱的开始对歌曲的各种要素获得准确的印象。在视唱的熟悉过程中,教师可以由简到繁地逐渐加入伴奏音型,使学生熟悉和习惯教师的伴奏方法,有利于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视谱唱词的教学环节中,钢琴伴奏宜采用带旋律的伴奏类型,有利于学生巩固旋律的听觉和记忆,不至于唱错和跑调,以保证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歌曲的艺术处理和表现的教学环节中,钢琴伴奏可以采用不同的音型和伴奏类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听觉感受和艺术感受,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审美能力,也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歌曲即兴伴奏的意义

1、歌曲即兴伴奏是音乐教学以及课外活动艺术实践中一门广泛应用的并且是中小学年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

2、能丰富作品的内容,深化并突出主题,更好地塑造音乐的艺术形象。

3、充分发挥旋律、和声、节奏、音型在键盘上的表现力,不论是在定调还是在移调的弹奏中都能自如地运用。

4、歌曲的即兴伴奏不像正谱伴奏一样固定,它灵活方便,不受教师键盘能力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与工作需要即兴编配,使用广泛。

三、歌曲即兴伴奏的作用

1、歌曲即兴伴奏贯穿整个音乐歌唱教学的始终,它结合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到整首歌曲。

2、丰富的和声与形式多样的伴奏音型能够深化主题,对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审美水平有着很大的作用。

3、通过即兴伴奏来支持音乐内容,推动音乐前进,也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并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在视谱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即兴伴奏(带旋律的)可以在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给学生以支持。

5、同一首歌曲,由不同的人演唱,即兴伴奏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式、和声语汇和伴奏织体,在不同的演唱形式中灵活转换,使演唱更赋予艺术的个性化,伴奏的灵活对演唱者情感的变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二节 歌曲即兴伴奏的和声基础

问题导入:钢琴弹奏基础是歌曲即兴伴奏的必备条件,它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同样对即兴伴奏的效果与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钢琴弹奏基础呢?哪些和声知识是音乐教师必须要知道和了解的?简谱在伴奏中的作用是什么?

一、歌曲即兴伴奏的基础

学好即兴伴奏,需要较全面和扎实的基础,其中钢琴基础,和声基础,歌曲分析基础是最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一)钢琴弹奏基础:

钢琴弹奏基础是歌曲即兴伴奏的必备条件,它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同样对即兴伴奏的效果与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钢琴基础好并不等于即兴伴奏好,二者有本质的区别。钢琴基础是以机械练习为主,通过反复磨练,创造性的再现乐谱上的内容。而即兴伴奏则是运用有关的作曲技巧,为歌曲编配即兴伴奏并弹奏出来,与演唱者合作,它既是技巧,同时又是能力。这样看来,要学好即兴伴奏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基础。

(二)和声基础: 和声基础是歌曲即兴伴奏的理论基础,它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同样对即兴伴奏的效果与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功能的表现力,色彩的表现力,节奏的表现力,以及和弦结构,和弦外音,和弦风格等等。

(三)歌曲分析基础:

歌曲分析基础是歌曲即兴伴奏如何编配与弹奏的依据。它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从音乐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才能知道歌曲表现了什么,怎样去表现,从音乐结构方面进行分析,才能知道歌曲的曲式,和声,凋性,以及体裁,形式等。

以上三点是我们的歌曲即兴伴奏所必备的基础条件,用一句更通俗的话来形容“即兴伴奏”,歌曲即兴伴奏,就是怎样选择和弹奏和弦的问题。

二、歌曲伴奏的和弦类型

(一)正三和弦

在调式音阶中的主音(一级)、属音(五级)、下属音(四级)这三个最重要的音上建立起来的和弦分别是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因为这三个和弦是调式中的骨干和弦,故称为正三和弦。(见谱例一)

Ⅰ级和弦(主和弦)是调式中最稳定的和弦,决定着整首歌曲的调性,可以与其他的和弦自由连接,但与属和弦和下属和弦连接最多。这三个正三和弦中有一个很不稳定的和弦,就是属和弦。在属和弦中包含了七级si,它要向dol解决,因此属和弦强烈倾向于主和弦。在乐曲的中段,常常结束在属音上,这就是“半终止”,它的不稳定性为前半段的和声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推动了音乐的继续进行。在IV级上建立的下属和弦是正三和弦中另一个不稳定的和弦,它对I级的倾向性不如属和弦那么强烈,下属和弦有些倾向V级,在歌曲终止处使用IV-V-I是很理想的进行。一首简单的儿童歌曲,用I、IV、V三个和弦来配弹就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如高中教材中的一首歌曲《故乡的亲人》只用了Ⅰ、Ⅳ、Ⅴ三个正三和弦。

当然,在有些歌曲中,如果适当加入少量副三和弦,色彩会有对比,音响丰富,效果会更好。

(二)七和弦

七和弦是常见的并且不和协的和弦,也可称为“复合”和弦,其具有混合色彩,通常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很少用到七和弦,用的话也一般使用属七和弦,它倾向于I级,因此可以在终止前使用。如《闪闪的星星》伴奏片段(见谱例二)

三、和弦的基本进行和运用

(一)和弦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和弦的基本进行为I--IV--V--I。当我们为旋律选配和弦时,应该从作品的表达需要入手,和弦的序进和力度是十分关键的,在为歌曲配伴奏时,和弦的连接从左向右,就叫做和弦的序进。同样的和弦可以随意的连接转换,不同的和弦可以采用先正和弦后副和弦,先原位后转位和弦的连接方法。和弦的力度指序进时产生的强弱效果,和弦的力度对整首歌曲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为全曲的感情色彩起到推动作用。和弦功能进行的原则和效果: 进行的原则:主--下属--属--主

进行的效果:稳定--不稳定--很不稳定--稳定

(二)、终止的运用

终止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束在乐曲的中段,称为中间终止式或半终止式,另一种结束在乐曲的最后,称为结束终止或完全终止式。半终止的和弦选配比较自由,此处的终止和弦常用的是正三和弦,少数情况下也使用副三和弦。最典型、最常见的是结束在属和弦上,属和弦具有不稳定性,倾向于I级,既可为前段的和声进行总结,又可以推进后半部分的音乐进行。(见谱例三)

完全终止式的和弦选配十分严格,要明确调性,使乐曲完满结束。所以,通常采用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D--T。若要其更完满,在有的乐曲中还可以在属和弦之前加上一个下属和弦。公式是:S--D--T。如《七彩光》旋律片段(见谱例四之一)

如《大海啊,故乡》旋律片段(见谱例四之二)

(三)键盘和声的基础知识

历来作曲家有两种思维方式:①旋律;②和声。键盘和声是指在键盘上研究和弦的结构,研究各种和弦的相互关系和进行规律,键盘和声也就是将书面的和声理论与键盘实际相结合的一种和声技术。要想弹好即兴伴奏,必须学好键盘和声。和声的基本规律,技巧和其他艺术一样遵循一定的规律,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总体:稳定→不稳定→稳定;响亮→阴暗→响亮 ;强烈→弱和→强烈;升→降→升。这是一种对比的方法,是一种艺术手段。和弦连接键盘练习:

1、大小调和弦练习。可分手练习,也可双手齐奏。左手练习应着重进行,开始可以先在C、a;G、e;F、d三组关系大小调中进行,熟练首调感觉后再从易到难,有计划地分别在D、b;bE、c;E、#c、bB、g等调中进行练习。注意连接以首调感觉进行,注意这三个和弦连接中的指法、音的排列(转位)情况等。

2、大、小、增、减三和弦按半音上行连接练习,把十二个半音全部弹完。

3、按音程连接练习,按三度,四度,五度,六度。

4、按和声功能连接练习。

(四)简谱在即兴伴奏中的作用

首调唱名法在五线谱及简谱体系中使用,直到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音乐工作者大都使用简谱和首调唱名法。在歌曲即兴伴奏过程中,首先必须建立明确的调性(主音的高低)观念,特别要注重各调性,调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甚至是依靠感性直觉进行即兴创作,因此建立首调观念,使用首调唱名法,对明确调性,配置和弦或临时进行移调和换调都比较容易。简谱有时起到五线谱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它不受五线谱那样有固定音高位置的局限,可任意换调。首调唱名法也是科学的视唱方法之一。它用do、re、mi、fa、sol、la、si七个唱名,代表任何大、小调的七个基本音级。一切大调的主音均唱do,音阶排列次序为do、re、mi、fa、sol、la、si、do;一切小调的主音均唱作la,音节排列次序为la、si、do、re、mi、fa、sol、la。例如,C大调以C这个键(音)为do,D大调以D这个键(音)为do,B大调则以B键(音)为do:a小调就是以A键(音)唱la,d小调就是以D键(音)唱la,e小调就是以E键(音)唱la。简谱体系的记谱及唱法基本以首调唱名法进行。在五线谱中,我们也要学会用首调唱名法,这样有利于为歌曲进行伴奏。因为在歌曲即兴伴奏过程中,我们要先确立调性(即主音是什么及主音的高低位置),然后再根据旋律进行和弦编配(确定用什么和弦),而这些用首调唱名法都较容易把握,比较直观。当然,首调的感觉我们在键盘上也相应地要注意,即要有键盘的首调位置感觉。这样,不论是用简谱、五线谱写成的歌曲,都能在键盘上比较快地反应出来。如果将简谱,五线谱,首调唱名,固定唱法,四者相互融会贯通,对于我们灵活地掌握歌曲即兴伴奏技术,是有极大的帮助。

第三节 伴奏音型及其运用

问题导入:在歌曲的即兴伴奏中,伴奏音型的选择及运用非常重要,它是对歌曲的音乐形象和艺术效果的一种烘托。中小学的歌曲伴奏中经常选用的伴奏音型有哪几种?在实际的歌曲伴奏中该如何运用?

一、几种常见的伴奏音型:

(一)柱式音型

柱式音型是指所有和弦音呈纵向排列的音型,它从色彩、力度、和声功能等方向来烘托音乐的形象和艺术效果。它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节奏型。如《拍手歌》的伴奏片段(见谱例五)

(二)分解和弦音型

将和弦音由下而上或者是由上而下按顺序先后弹出,叫做“分解和弦”,在歌曲即兴伴奏中采用这样的分解和弦配弹伴奏,称为分解音型,通常出现在抒情歌曲的伴奏中。其特点是使歌曲轻柔、明快的艺术色彩更加突出,由于它减弱了机械般的节奏性,加强了伴奏部分的流动性与旋律性,因此效果典雅深情,纤细优美,富有诗意,是抒情独唱歌曲中常见的音型。如《纺织姑娘》的伴奏片段(见谱例六)

(三)综合音型

综合音型结合了柱式和弦音型与分解和弦音型的特点,在歌曲伴奏中,保持音型,而变换和声。其特点是音响的丰厚、延绵不断。如:《买花姑娘》的伴奏(见谱例七)

二、伴奏音型的运用

(一)各音型的一些基本样式:(见谱例八)

(二)伴奏音型在歌曲中的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伴奏音型可以随歌曲的形式与风格而自由灵活的转换,不同风格的歌曲应采用不同的伴奏音型,以此来渲染艺术效果和音乐表现力,突出歌曲的旋律线条和节奏特征,使演唱者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风格、速度与力度。歌曲的伴奏音型,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几种音型同时并存,相互结合,混合使用,实际上很难将它们独立分割开来。由于歌曲的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它们之间的组合也是千变万化,非常自由和灵活。我们应在具体实践中根据不同乐曲的要求,努力探索,创造和编配出具有特色的音型。

在为一首歌曲配伴奏时,要注意音型的交替,否则会十分单调,尤其是当歌曲的情绪发生变化时,一定要变换音型来烘托情绪。音区的高低也是影响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伴奏中,根据歌曲的需要,可以适当变换音区,一般我们将音区分为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三种。(见谱例九)

低音区的音色较为沉重、浑厚,不适合使用密集的和弦排列,以免音响模糊不清。适合在低音区使用的是单音或八度,又可以作为流动的旋律演奏。中音区的音色十分丰满,富有明亮的色彩,十分坚实有力量,在中音区适合弹奏和弦和旋律。弹奏时,可采用密集的和弦排列。高音区的音色明亮、尖锐、清脆,有时也可以用飘渺来形容,弹奏时,在高音区可以采用八度重复,也可以弹奏旋律,密集的和弦排列也可以出现在高音区。高音区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赞颂。在编配伴奏织体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织体的结构层次,也就是旋律层与和弦陪衬层的划分,根据不同的歌曲的不同需要灵活编配。

2、在歌曲的前段、中段和结尾不能一直采用同一种伴奏音型,应随情绪的起伏适当变换。

3、左手在低音区带旋律弹奏时,右手的陪衬和弦不能过于复杂,只要起到烘托的效果即可。

第四节 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的配弹

问题导入:一首歌曲的即兴伴奏,不仅在于它旋律部分的伴奏编配与弹奏,还需要前奏的引导、间奏的过渡和尾声的结束,才能准确完整地表现歌曲的内容与情感。前奏、间奏和尾奏的作用都有哪些?在实际弹奏中应该如何操作?

一首歌曲作品即兴伴奏的完整与否,不仅在于它声乐部分的伴奏编配与弹奏,还要靠歌曲前奏的引导、间奏的过渡和尾声的结束,才能完整准确地表现歌曲的内容与情感。因此,它们是歌曲伴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前奏

前奏是指一首歌曲开始之前,提前预示歌曲的主题思想,感情表达或描绘意境,渲染气氛,引领演唱者进入情景之中,提示演唱者的情绪、速度、音准、调性、节奏、力度等,前奏带给我们一个具体的音乐形象。

(一)前奏的作用

1、技术方面

在歌曲演唱之前,前奏给演唱者在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反面必要的提示,让演唱者在情绪,呼吸等方面有所准备,使歌曲可进入得更加规范准确,清楚。

2、艺术方面: 通过前奏,可使演唱者和听众共同进入歌曲所需要的特定环境,在音乐形象方面可提示思想感情的酝酿,特定意境的描绘,情绪气氛的渲染做好准备。前奏带给我们一个具体的音乐形象。

(二)前奏的配弹方法

1、以歌曲的最后一句作为前奏。如:《我爱雪莲花》的前奏(见谱例十)

2、综合歌曲第一句与最后一句的旋律特点,这种前奏具有较强的概括力。如《买报歌》的前奏(见谱例十一)

3、不带任何旋律特点,以伴奏中的典型节奏或典型伴奏音型直接导入。如:《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前奏:(见谱例十二)

(三)前奏的种类

1、旋律式。指歌曲的引入部分由旋律构成。

2、音阶式。指歌曲的引入部分由音阶构成。

3、分解和弦式。指歌曲的引入部分由分解和弦构成。

4、长音和弦式。指歌曲的引入部分由长音和弦构成。

5、属七和弦式。指歌曲的引入部分由各种类型的属七和弦构成。这样利用属七和弦不稳定与不协和的效果增加其对主和弦的倾向与动力,这一和弦的解决音正是歌曲的开始,因而很有效果。

6、震音式。指歌曲的引入由震音构成。这种方法常应用在宽广辽阔和较自由的前奏中。由于震音对节奏感的削弱,增强了平稳的背景特点。

7、同音反复式。指歌曲的引入由同音反复构成。这种方法在不同速度和力度中有着不同的效果。

8、节奏音型式。指歌曲的引入由节奏构成。实际上这种引入只是伴奏音型在歌曲演唱之前的弹奏,并无其他装饰。这种方法在即兴伴奏中经常使用,而且效果很好。其特点是通过几个不断反复的音型,把速度、力度、情绪及演唱者与听众的注意力都有效地调动起来。

9、休止式。指歌曲的引入由休止符构成。这种引入比长音和弦更安静。

10、综合式。指由几种不同方式的组合所构成的引入部分。这种组合是变化无穷的。

以上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引入歌曲时,前奏都应回到歌曲演唱的音区上来,或带到歌曲所需要的音区上去。

前奏的和声运用要尽量简洁、清晰,并且能够确定调性,既可以是开放性的也可以是收拢性的。

二、间奏

间奏指在歌曲的乐段或乐句之间所弹奏的,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和对音乐发展起贯穿作用。同时,间奏也为演唱者提供必要的提示(如:转调)和歇息的机会。

(一)间奏的作用

1、技术方面

在歌曲的进行当中,在速度,力度,音高,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及旋律的连接与转换过程中,给演唱者必要的提示,同时也是音乐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间奏的弹奏,使各个段落音乐片段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2、艺术方面

对歌曲的音乐形象,思想感情的衔接、发展、过渡与转换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音乐内容的补充和音乐结构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间奏的三个组成部分

1、间奏的引入部分。这个部分主要是突出音乐背景,承接前面的乐句,同时也有情绪变化,色彩上也要形成对比。

2、间奏的主体部分。这个部分通常引入歌曲的核心曲调,如:第一段最后一句或新材料。

3、间奏的连接部分。这个部分承担着桥梁的作用,常常以各种不同的伴奏织体、旋律变化来综合运用,连接部分的时值较短。如《唱支山歌给党听》的间奏(见谱例十三)

间奏的和声编配与前奏基本上是相同的,它的着重点是体现在情绪的变化和调性转换的对比,和声应随之变化,节奏、速度也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三)乐段内部间奏的弹法

间奏与前奏的不同在于:前奏只注意与其后部的连接关系,而间奏则要考虑前后的关系。因此,乐段之内间奏的弹奏形式与前奏的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乐段之间的间奏则与前奏的规模差不多,就更有共同之处。乐段内部间奏弹法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音型式。这种间奏是最简单的一种,它无需再加花样即可完成。

2、同音反复式。在乐段内的结构之间用同音反复作为间奏的一种奏法。

3、音阶式。指间奏用音阶的奏法将两个部分连接起来。这种音阶的形式和奏法较为多样,如在音区、力度、奏法等方面的差别,使间奏表现出不同的效果与音乐形象。

4、旋律式。旋律的模仿可分为严格模仿和自由模仿两种。前者是用歌曲的旋律片段作为间奏的素材,而后者要进行变化与发展。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歌曲的风格统一,音乐语言集中;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灵活,适应性较差。

5、对比旋律式。是通过对歌曲旋律的发展与不同节奏以及奏法、力度等方面的对比所构成的间奏形式。这种间奏的音乐材料大都来自歌曲内部,只不过通过变形和巧妙的加工而面目一新罢了。

6、装饰与综合式。指构成间奏的材料较灵活多样,可以用各种手段进行变化与综合来构成。

(四)乐段外部间奏的弹法

两个乐段之间的间奏通常在对比较为明显和强烈的结构之间,起到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如: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的对比,调式、调性的转换和音乐形象内容发生的变化等,都起到了过度、转换、变化与对比等作用。它的篇幅长短不一,有的只有几个音,有的则具有和前奏一样的规模,当然也有两乐段之间不用间奏的情况。

1、乐段外部间奏的弹法包括以下种类:

2、节奏与节拍进行转换的间奏

3、调式与调性进行过度的间奏

4、力度与情绪进行变化的间奏

5、速度与形象进行对比的间奏

三、尾奏

伴奏的尾声是通过音乐对歌曲的终止进行补充、加强,更进一步抒发作品的感情,让整首歌曲的主题、内容表达更加充分、更加完美。可以是灿烂辉煌,也可以是耐人寻味,根据不同的风格特点可以编配不同的尾声。

(一)尾奏的作用

尾奏是歌曲旋律结束前和结束后,用钢琴弹奏的旋律或音型。尾奏可以进一步抒发歌曲的思想感情,可以使音乐效果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和巩固。

1、技术方面

在结束的长音上所奏的尾声能使整个音乐结束完整,同时也给演唱者以有力的支持,特别在强结束时,给歌曲增加了动力与结束感,在歌曲结束后的尾声,不仅有这些作用,还在结构上起着补充作用。

2、艺术方面 使歌曲主题更加突出、集中并升华,以达到更加深刻而高远的境界。同时使歌曲作品本身及演唱者与听众共同进入歌曲的内容中去,让乐思伴随尾声的进行而推向高潮一往无前,或逐渐平息,余音饶梁。

(二)尾声的种类:

1、旋律性补充。为了满足情绪的需要,在整首歌曲结束之后,将歌曲中的核心音调加以变化,再重复一次。如(见谱例十四)

2、和声性补充。在整首歌曲结束后,在最后一个旋律的长音上,以和声的形式来加强色彩和气氛。

如《百灵鸟,你这美妙的歌手》伴奏尾声(见谱例十五)

尾声的具体奏法与形式:在歌曲结束音上的尾声。这种尾声的奏法与材料经常用:和弦式的尾声;音阶式的尾声;音型式的尾声;震音式的尾声;分解和弦与琶音式的尾声;旋律式的尾声;综合式的尾声

总之,尾声与前奏、间奏一样,都是歌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即兴伴奏中认真处理好与歌曲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和不可缺少的。尾奏的和声编配一定要简洁明了,须根据调式调性、音乐形象、歌曲的感情色彩来编配,从音响效果上来说,一定要有完满的感觉。第五节 歌曲的风格特点及艺术处理

问题导入:一首歌曲的即兴伴奏不仅仅要注意和声和伴奏音型的选配,同时好要注意歌曲艺术风格特点的把握,这样才能将歌曲的韵味和意境很好地传达出来。中小学唱歌教学中常见的歌曲风格类型有哪些?怎样配弹?

为一首歌曲配弹即兴伴奏不仅仅是单一的运用和弦与音型,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抓住核心,更好地表达音乐。现在,我们从以下几种风格的歌曲来看看如何对不同风格的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一、儿童歌曲

为儿童歌曲配伴奏,一定要有利于儿童歌唱,这类歌曲的旋律比较简单,主要是应该与儿童单纯、活泼的特点相适应,形象要鲜明。学习儿童歌曲的一般都是小学低段的孩子(1—2年级)。因为年龄较小,大部分学生对音高的概念会很模糊,因此,在弹伴奏时最好带上旋律,左手可根据节拍做出不同的伴奏织体。(见谱例十六之一)

(见谱例十六之二)

如《小松树》的伴奏片段(见谱例十七)

二、进行曲

进行曲是用于列队行进时的一种音乐体裁。情绪激昂,节奏强弱分明,其主要特征是结构方整,速度适中,如同行进中的步伐节奏,铿锵有力。常常用附点音符来增强旋律的紧张度和推动力,给演唱者一种豪情满怀、奋勇前进的情绪。音乐形象十分鲜明。

如《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见谱例十八)

三、舞蹈性歌曲

舞蹈性歌曲泛指能够载歌载舞的歌曲。有些歌曲与舞蹈动作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说藏族的弦子等,其音乐都具有舞蹈的特点。在儿童歌曲中,也有许多具有舞蹈特点的歌曲,如《娃哈哈》,这种节奏感十分鲜明,让孩子们听了之后会不由自主地跟上节拍拍手、跺脚。舞蹈性歌曲的结构方整,情绪比较热烈,在弹伴奏时要注意力度、速度的把握。如《娃哈哈》(见谱例十九)

(见谱例二十)节奏型

《春》(见谱例二十一)

四、抒情性歌曲

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体裁,抒情性歌曲的特点是:在旋律、节拍、节奏、力度等方面都比较自由,内在的情感十分丰富细腻。它有赞歌、叙事曲、夜曲、摇篮曲等多种形式,表现手法多样,伴奏时一般采用分解和弦、琶音来强调所要表达的意境和色彩,常用不带旋律的伴奏音型。如《友谊地久天长》伴奏片段(见谱例二十二)

如《海边之歌》伴奏片段(谱例二十三)

五、民族风格的歌曲

在我国,传统的民族调式多种多样,但是以五声音阶或以五声为骨干音构成的五声旋律的调式,是最普遍、最常见的。五声音阶分别为:宫、商、角、徵、羽。如民族五声音阶(见谱例二十四)

在为民族风格的歌曲选配和声时,应根据歌曲的音乐材料、背景、风格、地域特征来选配。多数时候可采用空五度、纯四度、大二度来点缀音乐的色彩,可以采用四、五度叠置,这也是一种五声式和弦具有的浓烈的民族气息,可强化音响效果,这种五声式和弦在徵商羽角各音上均可建立。民族五声调式和弦(见谱例二十五)

和弦的运用可采用分解和弦、柱式和弦或综合型和弦,根据歌曲内容以及情感需要而定。

如《马灯调》的伴奏片段(见谱例二十六)

第六节 弹奏即兴伴奏的基础步骤

问题导入:为中小学唱歌教学中的歌曲配即兴伴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音乐知识的方方面面。中小学的歌曲伴奏有哪几个基本步骤?每个环节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分析乐曲的体裁与内容

音乐的题材内容、结构形式、风格特点,以及演奏的方法、地点、时间、对象、环境等,决定着歌曲的体裁。乐曲的体裁丰富多样,有进行曲、小夜曲、大合唱、儿歌以及抒情独唱曲等等。不同的体裁内容,伴以不同的伴奏音型,选用不同的速度。对各种不相同的乐曲类型,必须严加区别,然后才能准确和恰当地进行伴奏。

至于歌词的内容也非常重要,同样是抒情独唱曲,还有喜悦与忧伤之分。在同一首分节歌曲中,旋律虽然相同,但各段歌词的内容与情绪又不完全相同,在配置伴奏时当然应有区别,否则就会与演唱者唱反调。

二、明断乐曲的调式、调性特点

配弹伴奏前,明确乐曲的调式结构非常重要,是大调还是小调,是西洋调还是民族调式,这在和弦的结构、选择、序进等方面都各有不同。一般讲,可以将乐曲分为三大类型:

(一)外国歌曲,如大调性的《国际歌》;小调性的《红莓花儿开》。

(二)一般创作歌曲,如大调式的《歌唱祖国》;小调式的《妈妈留给我一首歌》。

(三)民歌或民歌风乐曲,如徽调式的《五哥放羊》;宫调式的《二月里来》等等。在实际配弹中,可以根据以上不同情况配以不同的和声。

关于歌曲风格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曲调的民族风格,二是指曲调的性格特点,是活泼轻快还是火红欢腾,是忧郁还是沉重,是幽默还是讽刺等等,不同的风格特点配以相应的和声与音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确定乐曲的曲式结构

要弹好即兴伴奏,还须有一定的曲式常识,这样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和了解乐曲的组织结构。一首乐曲它是一段体还是二段体或三段体,是单乐段还是复乐段。只有在准确确定乐曲的曲式结构之后,才能根据各段之间的对比与统一的相互关系,各句之间的起承转合等等不同特点,再选择不同的伴奏音型配弹,这样可以让伴奏与乐曲的基本情绪吻合得更加紧密和妥帖。

四、和弦选择

选择和弦的一般步骤:

1、把谱、词唱会,确定调式、调性,分清乐句及段落结构。

2、先安排好歌曲开头,乐句停顿处及全曲结尾(终止式)处的和弦。一般歌曲的第一小节用主和弦Ⅰ级以显示歌曲调性,使伴奏一开始就给人明确的调性感觉。在大调歌曲中,一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如果是sol(5)或re(2)时,一般在此配Ⅴ级和弦(即属和弦),给人以音乐在此有暂停但又需继续前进的感觉。歌曲的结尾往往用主和弦Ⅰ级,以稳定调性。它的前面往往是Ⅴ级和弦(属和弦),包括Ⅴ7和弦,Ⅴ7—Ⅰ,听起来有结束感。

3、每小节的旋律音根据强拍音、强位音、多数音来确定配什么和弦,即把强拍音、强位音、多数音作为和弦音来处理。旋律中的其他音则为和弦外音,任其自然存在。某处可用多个和弦的地方,以听辩音响效果来取舍。4、2/

4、3/4拍的歌曲一般一小节安排一个和弦,甚至几小节一个和弦,不宜太多。但有时在音符并列的情况下,也可一拍安排一个和弦。4/4拍、6/8拍的歌曲可以根据曲调的需要,每小节安排一至两个和弦。

5、确定所有和弦,标出和弦级数。

五、织体与音型设计

织体、音型的设计与选择,取决于旋律的特点和歌词的内容,不同题材与形式的歌(乐)曲,有其不同的特点,就是同一种类型的歌(乐)曲,有其共性也仍旧有它自己的个性。因此我们一方面可参考现成的织体与音型,另方面还需“量体裁衣”,根据每首乐曲的特点来自己创造更合适的织体与音型。

音型选择一定要按照乐曲的风格特征来设计。在中小学教材歌曲中,通常使用最多的有四种风格的乐曲:

(一)进行曲,如《欢乐颂》。在选择进行曲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采用密集的和声节奏音型的伴奏手法。右手弹奏八度和弦音的主旋律;左手采用强有力的节奏音型,在中速的情况下,具有气势大,音量强,能充分发挥钢琴中高音区辉煌、明亮的效果;

(二)抒情性的歌曲,如《摇篮曲》。我们可以采用三种伴奏音型来弹奏:

1、左手弹奏单音、低音1、5,右手弹奏简单的分解和弦;

2、左手弹奏低音,右手弹奏八分音符分解音型;

3、左手变为八度跳跃低音,右手弹奏分解音型;运用简单的八分音符平稳进行,只用两个和弦:Ⅰ级和Ⅳ级和弦,右手弹奏和弦分解音型,左手弹奏低音。这样的简单手法,听起来自然协调。增添了摇篮曲的甜美安逸的效果,充分表达乐曲的内容。

(三)民族风格的乐曲,如《茉莉花》。一是采用不带旋律,右手弹奏分解音型,左手弹奏和弦低音。第二,用固定的音型模式配以和弦结构变化。第三,要设计和弦偏音和加过度和弦。第四,在适当的地方还可以运用变和弦,增加色彩感,使乐曲既有民族的风格特征,又显现出非常另类的色彩变化,使整个乐曲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欢快活泼的舞蹈性歌曲,如《外婆的澎湖湾》。舞蹈性歌曲一般是情绪比较欢快、热烈,具有生气,结构方正,速度较快,强调每个小节的重音。因此我们在这个乐曲选择中采用:第一种选择低音加八度带旋律的伴奏音型。右手弹奏旋律,左手弹奏八度低音和和弦节奏。第二种选择低音加八度不带旋律的伴奏,左手八度低音,加强重音,右手弹奏八分音符和和弦节奏。

一首短小的歌曲,有时只需一种音型,有时却需要数种音型来表达;有时从一种音型派生出几种近似的音型;有时却是几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音型的结合。要研创一中最佳织体与音型,往往需要反复实验和对比,从歌曲的风格、情绪和特点出发,力求通过伴奏部分,把乐曲需要表达的内容更充分地展现出来,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有自己的特色,使伴奏与歌曲溶为一体。

上一篇:办公室日常管理规定篇下一篇:眼镜找朋友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