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精选8篇)

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 篇1

(2013年12月-2014年5月)

1论文抄袭抽检。2014年5月底将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检,不达标的不允许参加答辩。

2毕业设计工作全程上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使用说明”已经上网,在本科生院“常用下载”中。从选题到答辩安排全程在系统中进行。请各所负责人务必组织教师和学生实施。时间节点。12月中旬,完成选题;第八学期第四周前,完成开题;第八学期15周,完成答辩。

一、论文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与顺序

1)题目;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3)英文摘要与关键词;4)目录; 5)主题部分(引言(绪论)、试验内容与方法、试验结果与分析、结论);6)致谢;7)参考文献;8)注释;9)附录。论文打印格式

宋体小四号字A4纸打印(各级标题除外)。毕业论文(设计)篇幅为10000字以上,有关译文为2000字以上(附原文)。论文装订格式(按以下顺序装订)

1)封面;2)任务书;3)成绩评定表(仍采用原版);4)扉页(题目、英文题目、学院、专业、年级、姓名、指导教师); 5)正文; 6)封底。(有关表格和模板从“学院网站-人才培养-本科教育-常用表格”下载)

在论文中务必规范填写学院与专业名称,学院全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各专业名称分别为“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材料化学”、“包装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地(材料物理)”。在论文各部分及其它材料中务必保持论文题目、专业名称、学院名称等的统一, 在成绩评定表等部分的签字完备。

二、答辩材料

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料袋》封面的“毕业设计”部分的要求将答辩材料备齐入袋,供答辩委员会审阅。注意《成绩评定表》为一式两份,论文中装订一份,资料袋中存放一份。

三、成绩分布与大组答辩

毕业设计成绩优秀率≤30%,“良好”及以下成绩的分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设严格比例,其中“中等”及以下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15%。各专业答辩结束后,推荐1名校级优秀论文候选人参加大组答辩;由大组答辩确定校、省级优秀论文推荐名单。对成绩有争议的同学也可申请参加大组答辩,由大组答辩确定最终成绩。

四、数据汇总

毕业设计工作完成后,各专业须汇总以下材料。

①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汇总表;

②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统计表;

③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来源、类型统计表;

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 篇2

展示艺术工程既要满足提升企业品牌地位和促进商业活动的要求,还要满足愉悦观者的要求,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展示工程和展示艺术,前者是给予一定功能,以构建空间为目的而实施的过程,包含空间内外、立面、隔断空间、入口、地面、顶棚灯;后者则包含了以美化空间为目的的造型艺术,如,雕塑、挂画、装饰构件等。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展示艺术表现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的制约,因此,材料是构建展示艺术设计的物质基础,是展示设计效果的推动力。通过设计师的感性和理性判断,合理选择材料,对设计的功能实现和效果呈现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材料选用不当就会对展示的功能和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设计的整体。在展示设计中材料所占的比例,可达总预算的50%-70%,选择材料时要注意经济、美观、实用,对降低工程总造价、提高展示效果的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展示材料应用的恰当与否是展示设计工程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了解把握材料的特性,在展示内容与形式要求下恰当选用材料,充分发挥每一种材料的最大优势,才能物尽其用,满足展示艺术的各项需求。

2 材料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展示材料也随着会展、博览业的发展而得到提高。人类经历了由树枝、石块等极简单的自然材料时代向着新型材料时代不断的迈进。归纳起来展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从天然材料向人工材料过渡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使用天然材料(木材、皮革等)作为装饰,但是,天然材料毕竟有限,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技术条件下,一些以高分子合成材料为原料的各种新型材料的而出现,解决了天然材料所具有的缺陷。像人造大理石、高分子涂料、塑料地板、化纤地毯、人造皮革等,已成功地应用到了现代展示中,使展示设计的材料、品种、性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展示设计师的设计要求,推动了展示设计的进步,也为不同展示设计风格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2 从单功能材料向多功能材料的方向发展

现代展示材料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功能,而是向着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往往是一种材料多种功能。例如:在商业展示中使用外墙铝塑板,不仅产生美观、富有金属感的装饰效果,而且防水、防火、防静电,既可作为户外店面装修材料,也可以作为户外店面装修材料,也可用于展览陈列的展具设计材料。

2.3 从现场制作到工厂专业化

传统的展示工程大多把材料运用到现场制作,这样做劳动强度大、施工时间长,而且也不安全,不符合现代展示有限实效性的特点。现代展示活动从材料进场到最后撤展大约在4-5天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完成高效、快捷、有序的展示工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型的展示施工材料就应运而生,适应了市场的要求。近年来,一些新型材料的出现,使得许多材料更加规范化、成型化、把更多的材料加工量放到工厂里进行,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时间,保证了展示工程质量。

2.4 从污染到环保方向的发展

“环保”是现在新型材料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现在的展示设计更多的在展示材料的环保上下功夫,体现展示的“绿色理念”,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如:一些人工合成的新型展示材料,虽然科技含量高、耐磨耐用,但在生产中添加了某种有毒粘合剂,材料散发出有害的气体或者放射出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不仅污染了环境,且危害到人们的身材健康。“防火”也是近几年才在展示材料中要求的一项重要的安全指标。在展示工程中,各个专业作业,为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防火安全应该做出严格的要求。因此,现代展示材料的一个趋势是“环保、绿色、防火”。

3 展示设计工程对材料的选用原则

3.1 环保原则

作为展示设计师应该考虑材料的环保因素,比较它们之间的环保差距,最后做出合理的选择。一般来说,环保是由材料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大小决定的。例如,尽管石膏板价格低廉,但是却具有污染少、防火性能高、吸音等特点,还具有调节展厅温度、湿度的功能;而且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易于各种展示造型的塑造,是主要的环保材料。相对于石膏板,大多数天然石材的环保性能较差,尤其是在密闭的空间中会产生挥发性氡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伤害。“环保“的另一层含义是展示材料能否重复使用。展示设计材料在满足展示功能需要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回收再利用。

3.2 创新原则

展示设计的创新原则,必须遵循适应营销计划、保持合理性、确定明确的宣传目的、准确地选定受众体、表现极具竞争力的意图、树立独特生动的形象等原则。概括洗脸、强调“人性化”并密切与观众的联系,是展示设计的要诀。展示设计的创新使命就是快速的进行展示推介,传递产品与人之间的信息。其根本目的就是使观众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地接受信息。

3.3 实用原则

实用是展示设计的功能要求之一,这就要求所选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在选用展示设计材料时,应适当考虑一下企业的经济因素,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原则下,应尽可能用一些经济型展示材料代替昂贵奢侈的材料,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展示设计的要求和最佳的展示效果。

3.4 防火原则

例如展示吊顶,设计师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的室内的防火要求,吊顶采用金属格栅吊顶,既安装方便、易于拆装又通风透气、防火阻燃。

4 材料在展示设计工程中的应用

展示设计不仅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艺术,而且是一门功能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实用学科,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设计绝不是简单的拼凑,为了保持其功能设计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形式的多样化与风格的统一性,在材质的选择和运用方面尤为重要,不同材料均有不同的质地感受,织物的柔和、木材的质朴、金属的冷艳等,都促成了展示空间从有限向无限延伸的视觉效果,如艺术玻璃同有色金属搭配产生的相互辉映、色彩绚丽的效果;素水泥同木质板材、金属搭配产生的厚重、力量、后现代的效果;钢管同铝板、玻璃搭配产生前卫、冷静的效果。因此材料的运用既要做到对比统一,又要做到风格协调、形式多变、符合主题。比如在商业展示中,材料的选用倾向于清新自然,给顾客以舒适感或亲和力,吸引顾客,使之流连忘返。采用玻璃设计制作的隔断或橱窗装置,让人感觉通透敞亮;原木制作的展柜,则体现纯净天然的田园气息。现代展示艺术配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始向后现代的人文情趣风格转变。材质的审美标准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材质被现代展示设计所看重,设计不再单纯的选用玻璃和铝合金框架,而采用古典的、田园式的砖石和木材制作,配上较有情趣味的装饰,工艺古老而质朴,给人亲近感和亲和力,从而打消千篇一律的预制件结构,增加展示的情趣,也有利于人们对展示空间产生放松的心情,从而对展示设计终极目标的实现产生良好的效果。又如在文博展示中,由于展品对水分、温度有特殊要求,温度应该控制在18-25℃之间,湿度不能超过60%。在材料选择上,应注意选用湿度小的的材料,尽量回避木材、地毯等。另外,博物馆的光线照明大多要求集中,避免眩光的产生,道具一般选用亚光材料。如果是使用木材作为饰面材料,刷清漆时应用亚光清漆,这样更能体现展品的陈列效果。

5 结语

展示艺术是以视觉形式语言再现空间设计。成功的展示设计除了要对空间组织、表现形式、人流走向和设计审美等方面做考虑外,为了完善最终的实现效果,对于展示设计师来说,材料的运用要投放大量的精力,既要做到对比统一,又要做到风格协调、形式多变、符合主题,让观者从多维角度获得全新的视觉体验,理解展示传达的内容和信息。

摘要:展示艺术设计工程是具有目的性的将科学、技术、美学、经济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展示工程中的材料一般是指铺设、搭建展示空间、以及在空间内、外部起装饰效果的材料,它集材料、工艺、造型设计、色彩、美学于一身。因此,材料是支撑展示设计得以最佳状态实现的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材料对展示艺术工程的重要性和材料的发展方向,结合展示设计工程中的材料选用原则,重点探讨材料在展示艺术设计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未来表现形态和设计取向。

关键词:材料,展示设计工程,重要性,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田原.环境艺术装饰材料设计与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第1版(2009年1月1日).

[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装饰材料应用与表现力的挖掘[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7年9月1日).

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 篇3

关键字:设计性实验;土木工程材料;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分类号】G642;TU578.1-4

近几年,很多院校都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思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显然更加注重的是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实验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而不是传统的实验课教学的那种模式,老师按实验指导书进行讲解,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最后说明一下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整个实验就结束了。开展设计性实验是要让上实验课的学生都要参与到实验课教学中,真正的让学生融入到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情况下,实验教学方法是验证性的,即给出具体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具体内容由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这样完成实验当然比较顺利,改成设计性实验则有较大的不同。在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中实施设计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够更好的结合,同时能够使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施创新性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索钻研的精神,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1,2]。

2、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思路和步骤

在实施设计性实验过程中,为了使整个实验既能突出学生的创新,又能够让学生顺利的完成实验,将整个设计性实验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结合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学生以自学为主,自己动手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第二阶段,开始进行设计性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5-8人,根据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以及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自拟实验题目,明确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报告内容,最后经过实验教师审阅修改方可实施;第三阶段,对实验报告内容进行实验,实验教师可以对关键性的步骤进行指导,最后得出实验数据,整理数据并分析结果,写好总结报告[2]。

3、实例分析

我们现在拿“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验为例,来分析说明设计性实验的整体思路。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用量或各组成材料之重量比。其设计实验目的就是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熟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全过程。[3]从“混凝土的配合比”的定义和实验目的就可以看出,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之前需要计算混凝土各个组成材料的用量,以及测定其各组成材料的物理性质。比如普通混凝土是由砂、水泥、水、碎石等组成,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特性有时还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混凝土外加剂。在进行配合比试配前需要知道砂、水泥和碎石的物理性质。即碎石需要测定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吸水率、含水率、还要测定碎石的级配曲线等,水泥需要测定水泥细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凝结时间、水泥安定性和水泥强度测定等;砂需要测定砂的细度模数、含水率、堆积密度和视密度等。以上这些物理性质的测定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设计性实验的第一阶段学生需要自学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依次按照实验指导大纲的要求进行,学生做实验也都比较机械式,根本没有目的性,收获也会很少。

在学生拟实验题目、提出实验目的后,由于混凝土配合比的实验原理较复杂,故应给学生讲明实验原理,讲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的计算方法,以及配合比设计中三个基本参数计算方法和内在关系,即:①水与水泥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水灰比表示;②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用砂率表示;③水泥漿与骨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来反应混凝土的用水量[3]。

所以,作为设计性实验,整个实验的过程就是:首先就要测定各个组成材料的物理性质参数,再根据各个参数值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确定水灰比、砂率、用水量的值,再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4、小结

通过开展设计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的更加扎实,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实施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以后的毕业设计和再深造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学生在设计性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像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那样直接给出具体的办法,要进行个别的引导性指导,否则就失去了设计性实验的意义。设计性实验虽然增加了学生做实验的困难度,但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实验课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设计性实验,如果能在其他各类实验教学中进行推广,必将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为今后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1-84.

[2] 赵善民,何显教,黄丽娟等.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5):887-888.

[3]彭小芹.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材料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篇4

模具服役条件及失效分析………………………………………………2

选材及材料介绍…………………………………………………………3

零件加工及热处理 ……………………………………………………4

分析讨论…………………………………………………………………8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3

参考文献………………………………………………………………14

选材及材料介绍

为了满足要求也就是说要求硬度,强度和韧性都较好,减少以上失效的发生,延长模具寿命,减低生产成本经综合考虑选用Cr12MoV作为加工该模具的材料。

其化学成份为:碳C:1.45~1.70、硅Si:≤0.40、锰Mn:≤0.40、硫S:≤0.030、磷P:≤0.03、铬Cr:11.00~12.50、镍Ni:允许残余含量≤0.25、铜Cu:允许残余含量≤0.30、钒V:0.15~0.30、钼Mo:0.40~0.60

其力学性能为:硬度:退火,255~207HB,压痕直径3.8~4.2mm;淬火,≥58HRC。Cr12MoV 钢是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冷作模具钢之一也是国际上较广泛采用的模具钢,属莱氏体钢。Cr12MoV钢是一种高碳、高铬的莱氏体钢,具有大量的游离碳化物。在退火状态其碳化物可多达28%,在淬火、回火状态其游离碳化物也多达21%。钢中的Cr大部分形成碳化物,只有极少部分固溶于基体中。

Cr12MoV钢中碳化物为M7C3型碳化物,维氏硬度为2100HV,因此其耐磨性较好。冲压性能高,淬透性好。在实际使用该钢制造的冷冲模,如果冲压操作正确,韧性不成为模具的关键,而耐磨性直接决定模具的寿命。

Cr12MoV 钢属于高耐磨微变形冷作模具钢,其特点是具有高的耐磨性、淬透性、微变形、高热稳定性、高抗弯强度,仅次于高速钢,是冷冲裁模、冷镦模等冷作模具的重要材料,由于加入了适量的Mo和V,碳化物不均匀有所改善。Mo能减轻碳化物偏析并提高淬透性,V能细化晶粒。Cr12MoV在300~400℃时仍可保持良好硬度和耐磨性,韧性也高,淬火时体积变化最小。可用来制造形状复杂、经受较大冲击负荷的各种模具和工具。其消耗量在冷作模具钢中居于首位.该钢虽然强度、硬度高,耐磨性好,但其韧性较差,对热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要求较高,处理工艺不当,很容易造成模具的过早失效。常用于制作那些承受重负荷、生产批量大、形状复杂的冷作模具, 如冷冲、压印、冷镦、冷挤压模、冲孔凹模、切边模、滚边模、钢板等。但该钢的显著缺点是脆性大, 常常导致模具的早期失效。模具失效分析表明, 热处理因素影响最大, 约占 50%。因此, 如何提高其强韧性, 防止模具过早断裂失效, 是该钢用户经常遇到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分析该钢种经合理的热处理后可完全满足模具要求,故选用其作为加工该模具的材料。

零件加工及热处理

通过查看模具生产的技术资料知,该模具的加工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球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 低温回火→平磨→线切割加工→成型组装。

锻造:

由于Cr12MoV这类材料属于高碳高合金钢,在轧制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C偏析,即所谓的网状渗碳体。大家知道,渗碳体硬度高而脆,没有韧性。以前对此类材料的C偏析有严格的级别控制。由于材料存在网状渗碳体,造成在以后的热处理中,会沿着渗碳体网状开裂。因此,材料在制作模具之前必须进行反复的锻打(不只是简单的改变形状),以使网状渗碳体打碎,改善材料性能。

Cr12MoV钢锻造加热曲线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以细化组织,减少淬火变形和防止淬火开裂!

Cr12MoV 属于高碳高铬莱氏体钢。碳化物含量高, 且常呈带状或网状不均匀分布, 其形状、大小及分布对钢的性能影响很大, 尤其大块状尖角碳化物对钢基体的割裂作用较大, 往往成为疲劳断裂的策源地。经过改锻, 碳化物被击碎, 偏析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但其形态还不理想, 且锻后硬度也偏高。因此Cr 12MoV 钢锻后常采用球化退火作为预备热处理, 以获得均匀、细小的球形碳化物, 降低硬度,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同时为后续淬火做好组织准备,让奥氏体回复和开始再结晶。Cr12MoV钢形成网状碳化物,而且在最终的淬火、回火过程中仍能保持,这将使其脆性增加而不能使用。球化退火后的组织为索氏

良好的硬度,防止变形。真空炉加热可防止工件的氧化和脱碳现象,产品不易腐蚀,加工时可有较小的留量。Cr12MoV 钢淬火温度为1000~1040 ℃,高的温度一方面促进了较小碳化物的完全溶解,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块碳化物尖角的局部溶解;而且, 溶入基体的碳化物在随后高温回火过程中再度均匀弥散析出, 使碳化物的形态、大小及分布得到改善, 有利于提高模具的强韧性。性能上σbb提高20%,αk 值提高15%。用此工艺处理的Cr12MoV钢模,模刃口件总寿命达较长,寿命提高5倍。失效后取样金相检查, 碳化物不均匀度为 1 级。

回火:

在高硬度的前提下,欲提高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应采用180-220℃之间回火温度,即图中阴影部分。中淬火温度淬火后可以在180-200℃低温回火,低温回火只用在低温淬火后,可以获得最高的硬度和最佳的耐磨性,韧性也较合适。降低淬火钢的脆性,减少或消除内应力、防止模具变形和开裂。使不稳定的组织趋于稳定,以稳定模具的形状尺寸精度。获得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

Crl2MoV钢回火目的是充分消除热处理的残留应力。调整组织和硬度。淬火后形成的马氏体属于高碳富铬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回火时分解,析出碳化物,转变为回火马氏体,使材料基体组织硬度降低。残留奥氏体在回火过程中会分解,析出显微碳化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马氏体回火转变造成的硬度降低。淬火后钢的硬度会随回火温度的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回火温度过高时,残留奥氏体中析出的碳化物粗化,失去强化作用。导致硬度下降。

淬火后试样在不同温度下回火时,冲击韧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这主要受残留奥氏体分解的影响。回火过程中,随温度的升高,基体中残留奥氏体量逐渐减少,析出碳化物增多,导致材料的冲击韧度降低。但回火温度过高时,组织中的碳化物有粗化、聚集的趋势。冲击韧度开始回升。

Crl2MoV钢的回火一般分低温回火与高温回火。低温回火一般是170~180℃×2h,硬度可达60--62HRC。如果在热处理过程中回火不足,材料中的残留奥氏体量较多,残留奥氏体很软,组织不稳定,当模具承受摩擦、挤压变形和冲击时瞵I达一定条件会使残留奥氏体转变为极脆马氏体,导致材料的组织应力增加,使材料脆性断裂的倾向明显增大。

如果要求热处理时模具变形较小,可在回火过程中靠改变回火温度来控制模具的尺寸。回火温度的确定要根据淬火后残留奥氏体的量来决定。

分析讨论

Cr12MoV再经过上述热处理工艺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经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得出以下处理办法:

一、热处理变形失效

模具经过加工制作成后,为了增加其硬度及延长其使用寿命,往往采取热处理。但钢材经热处理后会膨胀变形,不仅给模具生产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最主要的是耽误了客户的工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模具在热处理时,特别是在淬火过程中,由于模具截面各部分加热和冷却速度的不一致而引起温度差,加之组织转变的不等时性等原因,使得模具截面各部分体积胀缩不均匀,组织转变的不均匀,从而引起“组织应力”和模具内外温差所引起的热应力。当其内应力超过模具的屈服极限时,就会引起模具的变形。

1、模具材料的影响

一般来说Cr12MoV钢是微变形钢,不应该出现较大变形。我们对变形严重的模具进行金相分析发现,模具钢中含有大量共晶碳化物,且呈带状和块状分布。(1)模具椭圆(变形)产生的原因

这是因为模具钢中呈一定方向分布的不均匀碳化物的存在,碳化物的膨胀系数比钢的基体组织小30%左右,加热时它阻止模具内孔膨胀,冷却时又阻止模具内孔收缩,使模具内孔发生不均匀的变形,使模具的圆孔出现椭圆。(2)预防措施

①在制造精密复杂模具时,要尽量选择碳化物偏析较小的模具钢,不要图便宜,选用小钢厂生产的材质较差钢材。②对存在碳化物严重偏析的模具钢要进行合理锻造,来打碎碳化物晶块,降低碳化物不均匀分布的等级,消除性能的各向异性。③对锻后的模具钢要进行调质热处理,使之获得碳化物分布均匀、细小和弥散的索氏体组织、从而减少精密复杂模具热处理后的变形。④对于尺寸较大或无法锻造的模具,可采用固溶双细化处理,使碳化物细化、分布均匀,棱角圆整化,可达到减少模具热处理变形的目的。

2、模具结构设计的影响

当模具选材和钢的材质都很好,往往因为模具结构设计不合理,如薄边、尖角、沟槽、突变的台阶、厚薄悬殊等,造成模具热处理后变形较大。(1)变形的原因

由于模具各处厚薄不均或存在尖锐圆角,因此在淬火时引起模具各部位之间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的不同,导致各部位体积膨胀的不同,使模具淬火后产生变形。(2)预防措施

设计模具时,在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模具厚薄悬殊,结构不对称,在模具的厚薄交界处,尽可能采用平滑过渡等结构设计。根据模具的变形规律,预留加工余量,在淬火后不致于因为模具变形而使模具报废。对形状特别复杂且无法改变的的模具,为使淬火时冷却均匀,可采用给合结构进行淬火。

3、模具制造工序及残余应力的影响

一些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模具,在热处理后变形较大,经认真调查后发现,模具在机械加工和最后热处理未进行任何预先热处理。(1)变形原因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和淬火后的应力叠加,增大了模具热处理后的变形。(2)预防措施

①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应进行一次去应力退火,即(630-680)℃×(3-4)h炉冷至500℃以下出炉空冷,也可采用400℃×(2-3)h去应力处理。

②降低淬火温度,减少淬火后的残余应力。③采用淬油170℃出油空冷(分级淬火)。④采用等温淬火工艺可减少淬火残余应力。

经过以上措施可使模具淬火后残余应力减少,模具变形较小。

4、热处理加热速度的影响

模具热处理后的变形一般都认为是冷却造成的,这是不正确的。模具特别是复杂模具,加工工艺的正确与否对模具的变形往往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一些模具加热工艺的对比可明显看出,加热速度较快,往往产生较大的变形。(1)变形原因

任何金属加热时都要膨胀,由于钢在加热时,同一个模具内,各部分的温度不均(即加热的不均匀)就必然会造成模具内各部分的膨胀的不一致性,从而形成因加热不均的内应力。在钢的相变点以下温度,不均匀的加热主要产生热应力,超过相变温度加热不均匀,还会产生组织转变的不等时性,既产生组织应力。因此加热速度越快,模具表面与心部的温度差别越大,应力也越大,模具热处理后产生的变形也越大。(2)预防措施

对复杂模具在相变点以下加热时应缓慢加热,一般来说,模具真空热处理变形要比盐浴炉加热淬火小得多。采用预热,对于低合金钢模具可采用一次预热(550-620℃);对于高合金刚模具应采用二次预热(550-620℃和800-850℃)。

5、热处理加热温度的影响

为了保证模具达到较高硬度,认为需提高淬火加热温度。但是生产实践表明,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对于复杂模具,同样是采用正常的加热温度下进行加热淬火,在允许的上限温度加热后的热处理变形要比在允许的下限温度加热的热处理变形大得多。(1)变形原因

众所周知,淬火加热温度越高,钢的晶粒越趋长大,由于较大晶粒能使淬透性增加,则使淬火冷却时产生的应力越大。再之,由于复杂模具大多由中高合金钢制造,如果淬火温度高,则因Ms点低,组织中残留奥氏体量增多,加大模具热处理后变形。(2)预防措施

在保证模具的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合理选择加热温度,尽量选用下限淬火加热温度,以减少冷却时的应力,从而减少复杂的热处理变形。

6、残留奥氏体的影响

Cr12MoV钢模具在淬火和低温回火后,模具的长、宽、高皆发生缩小现象,这是因为模具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过多而引起的。(1)变形原因

因合金钢Cr12MoV淬火后含有大量残留奥氏体,钢中各种组织有不同的比体积,奥氏体的比体积最小,这是高合金钢模具淬火低温回火后体积发生缩小的主要原因。钢的各种组织的比体积按下列顺序递减:马氏体-回火索氏体-珠光体-奥氏体(2)预防措施

①适当降低淬火温度。正如前面叙述过的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残留奥氏体量越大,因此选择适当的淬火加热温度是减少模具缩小的重要措施。一般在保证模具技术要求的情况下,要考虑模具的综合性能,适当降低模具的淬火加热温度。

②一些数据表明,Cr12MoV钢模具淬火后,500℃回火较200℃回火的残留奥氏体量少了一半,所以在保证模具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适当提高回火温度。生产实践表明:Cr12MoV钢模具500℃回火模具变形量最小,而硬度降低不多(2~3HRC)。

③模具淬火后采取冷处理是减少残留奥氏体量的最佳工艺,也是减少模具变形、稳定使用时发生尺寸变化的最佳措施,因此精密复杂模具一般应采用深冷处理。

0

由于奥氏体晶粒的长大速率除与保温时间有关外,更主要取决于奥氏体化的加热温度。采用亚温加热延长保温时间,其目的是尽可能得到均匀细小的奥氏体晶粒,使合金碳化物在一定时问内大多数溶于奥氏体当中,由于组织转变的遗传性,淬火时得到复合组织的晶粒均比常规加热温度小的多,提高了材料的韧性。采用等温淬火的目的是获得一定数量的下贝氏体组织和随后冷却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继续转变得到马氏体组织。由于Cr12MoV钢含碳量高,得到高碳的下贝氏体组织除具有良好的强度外,其断裂韧度明显高于回火马氏体组织,并且当下贝氏体和马氏体按一定比例组合后,开始形成的下贝氏体起着分割奥氏体晶粒的作用,又使随后形成的马氏体细化,因而降低了脆性转变温度,有利于强度的提高。因此采用亚温加热和等温淬火使模具获得了良好强度和韧性的匹配。(4)增加消除应力的时效工序

滚丝模具牙型在热处理后精磨加工成型,异形冲子在半成品热处理后进行线切割加工成型。滚丝模具在磨削加工中,容易因磨削过热造成磨削应力产生磨削裂纹或增加使用过程中的脆性。异形冲子在线切割加工过程中,表面由于在瞬间高温融化后快速冷却时,又产生了新的淬火组织,其表层应力容易造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脆性或在存放过程中产生裂纹,特别是模具尖角部位表现尤为突出。为消除机械或电加工后模具形成的应力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脆性的影响,在模具磨削或线切割加工后,增加了低温(160℃~180℃)加热,12~16小时保温的消除应力时效处理。

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 篇5

消防设施工程设计专项资质|乙级资质审批:

消防设施工程设计专项资质设甲、乙两个级别,消防设施专项工程系指各类建设工程的火灾自动报警及其联动控制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工程。承担业务范围:

乙级资质:可承担建筑规模为中型以下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消防设施工程专项设计。乙级资质标准:

一.资历与信誉: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社会信誉良好,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二.技术条件:

1.专业配备齐全、合理,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和数量符合所申请专项资质标准中“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的规定。

2.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8年以上从事消防设施工程设计经历,并主持完成过质量合格的大型消防设施工程(且含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不少于1项,具备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或高级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且取得省级公安消防机构颁发的消防专业培训合格证书。

3.在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规定的人员中,非注册人员应当具备中级以上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且取得省级公安消防机构颁发的消防专业培训合格证书。

三.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完善的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固定的工作场所。

2.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标准体系、质量体系、档案管理体系健全。

乙级资质申请材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

2.企业法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企业章程或合伙人协议;

4.企业法定代表人、合伙人的身份证明;

5.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任职文件、毕业证书、职称证书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提供的材料;

6.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的身份证明、注册执业证书;

7.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毕业证书、身份证明及个人业绩材料;

8.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注册执业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与原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的证明及新单位的聘用劳动合同;

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 篇6

一、申报材料清单

工程设计企业在“四川省建设厅”门户网站

(http://)进入“四川省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报。企业提交的申请表中,应有网上申报完成后生成的条形码。

(一)对于按照新《标准》核准通过,但所持证书为旧版资质证书且资质等级为乙级及其以下的企业,可直接换领新版资质证书(须建设部审批的资质证书除外),但需提交《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一份。

(二)工程设计行业资质、行业部分资质以及专业事务所资质(暂定级除外)的工程设计企业申请更换新证书应满足新《标准》中主要专业技术人员等基本标准条件,需提交以下材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word格式);

2、附件材料(检查原件,收留复印件)①企业法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②原设计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

③企业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的身份证明、毕业证书、职称证书等复印件,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提供“专业

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④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注册执业人员的身份证明复印件、加盖执业印章的注册证书复印件和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毕业证书、社保证明等复印件,主导专业的非注册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三)主导工艺设计资质(暂定级除外)、综合事务所资质核定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的工程设计企业申请更换新证书应满足新《标准》中主要专业技术人员等基本标准条件,需提交以下材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word格式);

2、附件材料(检查原件,收留复印件)

①企业法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②原设计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

③企业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的身份证明、毕业证书、职称证书等复印件,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④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注册执业人员的身份证明复印件、加盖执业印章的注册证书复印件和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毕业证书、社保证明等复印件,主导专业的非注册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四)各类工程设计暂定级资质转正换证需按新《标准》重新核定,需提交以下材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word格式);

2、附件材料(检查原件,收留复印件)

①企业法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②原设计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

③企业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的身份证明、任职文件、毕业证书、职称证书等复印件,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④《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的身份证明复印件、企业注册所在地省级注册管理部门盖章的注册变更表或初始注册表;

⑤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毕业证书等复印件,主导专业的非注册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与企业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主要页(包括合同双方名称、聘用起止时间、签字盖章、生效日期)、与原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的证明或社保证明复印件;

⑥满足新《标准》要求的企业业绩证明材料,包括:工程设计合同主要页的复印件;建设单位(业主)出具的工程竣工、移交、试运行证明文件,或工程竣工验收文件的复印件;

⑦《企业基本信息表》。

(五)如企业因注册名称、注册资本、注册地址、经济性质、法定代表人或合伙人发生变化,或因企业合并、分立、改制和重组需变更资质证书内容的,除按本通知提供有关材料外,还需按《实施意见》和《关于建设工程企业发生改制、重组、分立等情况资质核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市

[2007]229号)等相关规定提供材料。

(六)《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建设部 外经贸部令第114号,以下简称114号部令)实施后取得工程设计资质的外商投资企业,除按本通知提供有关材料外,还应根据114号部令的规定,提交《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外方投资者所在国或地区从事工程设计的企业注册登记证明及业绩证明等相关材料。

二、申报材料要求

(一)装订

1、除《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外的附件材料应单独装订成册,规格为A4纸,以简单装订为宜。附件材料应列出详细目录和页码,目录内容及编排顺序同“申报

材料清单”。技术人员相关证件及个人业绩表、企业工程业绩证明材料应依照《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人员、业绩的顺序排列,且所列人员的相关证件材料或每项业绩的证明材料归放在一起。

2、《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装订成一册,附件材料装订成一册。

3、企业同时申请以下资质的,其申请表、附件材料应分开填写、装订:①工程设计行业和专项资质的,②两个及两个以上工程设计专项资质的,③建设部审批和建设厅审批资质的,④建设部审批的转正资质和其它资质的。

(二)份数

1、申请工程设计综合资质或只申请一个工程设计行业和一个专项工程设计资质时,由省建设厅审批的,应提供一份申请表和一份附件材料;由建设部审批的,应提供三份申请表和二份附件材料;

2、申请两个、两个以上以及涉及铁路、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工程设计行业资质的,每增加一个行业,由建设部审批的,需在原提交材料基础上增加一份申请表和一份附件材料;由建设厅审批的,不需增加。

(三)其它

1、附件材料可采用复印件,其中资质证书正、副本须全部复印,不得缺页,复印件应加该企业公章,注册执业人

员注册证书复印件应加盖个人执业鲜章。材料中要求加盖公章或印鉴的,复印无效。

2、附件材料的原件由申报单位在报送申请材料的同时报送资质受理部门进行审查核实。

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 篇7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电气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而作为建筑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未来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及人们的高效使用,增强投资效益,应不断提升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安全合理的布置电器设备,并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对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做出合理调整,进而在确保各个施工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提高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

1 建筑电气工程的科学设计

首先,强电系统方面。强电系统主要涉及到动力、照明、消防系统控制线路,以及使用的各种辅助线路等。在设计强电系统过程中,应适当增设一些预期内、预期外可能会用到的电路系统,进而全面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建筑电气工程现代乎、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的实际要求。同时,还应将取暖的电气能源、空调设备,以及相应的家用电气设备纳入建筑电气工程强电系统设计的考虑范畴。并且还要在其系统原有线路的基础上适当的添加一些新内容,因此,在具体设计中应逐步提升电路系统制约机制的精度、准确度,以及难度和复杂程度[1]。

其次,弱点系统方面。在进行弱电系统的设计时,除了要注重电话,直线电视和广播,以及火灾系统的科学设计外,还要加强对多媒体系统线路、电路电视系统线路等方面的设计研究。在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科技的发展需求,弱电系统在实际设计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合理的增加一些电气工程线路方面的设计,从而进一步提升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水平,也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创新发展奠定提供更好的条件。

再者,电器接地系统保护装置方面。对于电气接地系统保护装置的线路设计来讲,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设计。首先,应结合具体需求设计相应的屏蔽保护系统线路,同时,建筑的一些房间也需要安装相关的屏蔽磁场,或者是电磁场的线路,特别是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飞速发展背景下,这种具有特殊要求的房间也一定会不断增多,所以,在设计建筑电气工程时,对于这类房间的设计应给予科学、恰当的安排。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对于电气工防雷接地、引线均压环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也要给予充分考虑,进而促进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为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探究

首先,传统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暗配管选材。在选择传统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需要的暗配管材时,通常情况下,选择的钢管类型、规格都是不同的。而结合强电系统、弱电系统网络方面的物理要求,在为并行、交叉和重叠线路进行选择暗配管时,不仅要注重其管材的实用、坚固性,对于化学、物理性能的科学、实用性也要给予充分考虑。同时,为了确保所选材料的有效性,在实际选择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相关相关试验,或者是科学论证,制定出最合理的暗配管选择方案。另外,在进行建筑物混凝土的浇注时,应准确把握新工艺、新技术的标准要求,进而采用更加合适的非金属质料的暗配管,并做好暗配管的固定施工,从而有效防治管路堵塞、脱落等现象的出现[2]。

其次,加强整体施工工程的科学研究。对于建筑电气施工来讲,要想保障其整体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整体的科学研究,全面分析可能对电气施工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科学配置各个电路,认真对待每道施工工序。电气工程涉及到的接地保护、弱电,以及强电系统都应该在墙壁中拥有对应的空间,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同时,对于各种并行、交叉的电气系统线路来讲,也要在科学、规范设计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相应的管位位置,尤其是在进行网络线路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线路间的相互感应、存在的物理影响,以及可能会产生的各种电学现象,对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并制定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此来保障电气施工的顺利进行[3]。

再者,强化电气施工材料质量检查。要提升电器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在做好工程设计与施工准备的基础上,还要严格检验施工所用到的电气材料质量,不论是从供货商还是相关材料质量的验收,都要给予认真、严格的对待,注重材料认证,保证用料的准确性,进而确保工程施工的高效进行。除了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外,还要按照标准要求对才俩进行妥善保管。有的施工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未实现电气材料的科学合理使用,进而导致各种安全、质量问题频频发生。针对这类问题,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大监管力度,针对电气工程施工,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进而为相关材料的选用和保管提供重要依据。此外,还应结合电气工程质量标准,制定出科学完善的质量监管目标,进而实现对电气材料规格、数量等方面的科学控制,为电气工程科学、高效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3 结语

总之,相关设计与施工人员应正确认识到,作为建筑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电气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的提升,对未来系统能够否安全、稳定运行,以及获得效益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对建筑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全面考虑,进而在保障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价值,确保人生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文凯.浅谈建筑电气工程的科学设计与施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4(11):86-87.

[2]杨静.浅谈建筑电气工程的科学设计与施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6):1611-1612.

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 篇8

[关键词]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应用型 专业建设

[Abstract] Introduced the experience teaching means reform, students’ capability of originality innovation,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the new initial specialty of powd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Hefei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center of the model of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culture. Discussed how to optimization the course install and constitute the scientific and appropriate course system.

[Key words] powd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xperience teaching application type speciallty construction

0.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基于以能源、信息、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建设中最具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科学及基础产业工程之一。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粉体材料是材料家族中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中最活跃的部分。当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新材料包括纳米材料,是经由粉体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主要研究、开发粉末颗粒状物质的加工、制备、表征、处理、运输以及在众多领域广泛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其综合了化工、机械、建材、矿产、冶金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

合肥学院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根据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合肥市“工业立市战略”等建设计划的需求所设立的新专业。几年来,该专业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在专业建设中形成特色、组建特色课程群、发挥本系学科优势、,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1.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及课程群建设

专业课程群建设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群建设需要紧密结合材料学科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研究特色以及本系教学团队等因素。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五个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重点进行了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强化专业特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在课程群的设置上,努力协调好基础工科课程群、化学学科课程群、材料学科课程群、专业综合课程群等之间的关系[1],重点突出粉体综合应用和粉末冶金两个主要特色课程群,结合本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因其自身的研究特点,与化学、材料学、机械学、矿物学、高分子科学等学科密不可分,因此专业课程群在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基础工科先修课程群的关系,合理安排课程开设的时序,协调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如《粉体工程》课程为专业综合课程群的主干课程,开设该课之前,必须先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化工基础》等相关基础工科课程。另一方面增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综合课程的种类和数量,减少课时并合理设置专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以保证与专业方向的衔接。提高课程开出率以增加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突出专业课地位,实现加强课程整合,构建融汇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2]。

2.实践教学手段建设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建设的主要方面[3]。我院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除设置了化工基础实验课、材料专业基础实验课、粉体材料专业实验课、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外, 还在二、三年级的暑假期间增设了第五学期,要求学生在企业进行岗位实习,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专业实验教学中采用了“少台套,大循环”的方法,提高了设备仪器的利用率,增加了可开设的实验项目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还开设了针对提高应用专业基础综合知识能力的专题研究训练课和针对专业课程的模拟实际的工程实验训练课,使学生能够初步综合应用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并进行论文的撰写训练。

3.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开设了“大型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研究”、“卓越工程师”、“九学期制实践学期”等系列创新、实践课程,着力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尽早进入科学研究,并在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制定、材料加工、性能检测数据与分析、撰写论文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实战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和本领。

依托本学科已有的基础平台,从大三开始,挑选一部分理论基础较好,有科研兴趣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在坚持让学生“自己设计、自主实验”的原则下,开展科研活动。实行导师制,每个课题配备指导老师,为课题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方向性的把握。

开设大型综合实验课,让学生根据实验大纲要求制定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审定后,进行系统的、综合性的实验研究训练,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综合实验报告。开展大型综合实验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形式,还可使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串成整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可为学生毕业后尽快地适应并融入社会奠定基础[4]。

加强高水平的国际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作为兼职教授,请他们到学校来做学术报告或合作科研等活动,学院在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方面制定计划,不断推进我院教学与科研工作健康地向前发展。

4.师资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积极关心和培养中青年教师,有计划的分批分期将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送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重点学科学习访问、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计划,尽快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根据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原则,积极引进国内外学术优秀人才及具有企业工程应用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并力所能及地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认真细致的做好人才的稳定工作,尽快使他们成为国内具有学术优势、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具有发展前途的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引得进、留得住、打得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们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办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注重聘用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定期来我系给学生们作最新行业发展及专业研究方面的报告,同时,这些校外的专家、学者还经常帮助一些学生在企业做毕业实习和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使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书本外的知识,增强了未来适应社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曹新鑫,何小芳,管学茂,等. 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77~178

[2] 刘智运. 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关系[J]. 大学教育科学,2004,85(1):16~19

[3] 王雅珍,祖立武,张小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1):61~64.

上一篇:迷失的童年作文下一篇:毕业聚会邀请函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