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共8篇)
1、学校简介。
2、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3、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工作自查自评汇报。
4、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学评估指标体系验收成绩单。
5、各部门这对双语教育教学下发的相关文件。
6、全体教职员工的花名册(含职称、年龄、教龄、学历等)。
7、学校每期双语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8、中小学双语教育规划。
9、学校双语教研组双语教学进度计划。
10、学校双语教研组教学学年工作总结。
11、学校教师授课、备课、听课、评课情况,教案设计与作业批改情况。查阅校长及教师听课记录。
12、教职工学习双语方案及相关材料。
13、学校双语教学专项经费、双语班额经费、双语教师培训经费需提供清单和票据。
14、双语教师班班通及电子白板使用情况,有文字及影像显示。
15、双语教师每人得有一套《自治区少数民族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双语教育质量的意见》、《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16、幼儿园及小学、小学及初中各年级、各学段衔接情况表述资料及统计资料。
17、双语班课程设置根据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文件要求开齐课程,课程表突出合理性、科学性。
18、双语教师两种教学模式授课效果,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相关政策运用情况。
19、中小学双语班级两种双语教学模式设置及双语班使用双语教材情况。(双语班级设置一览表)。
20、双语教师(包括汉语教师)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情况。(花名册及统计表体现)
21、教师学历达到规定要求,教师专业对口率达到70%。(花名册及统计表体现)
22、母语为汉语(含民考汉)的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母语非汉语的小学教师汉语水平达到HSK五级或MHK三级乙等,初中教师达到HSK六级或MHK三级乙等。(花名册及统计表体现)
23、教师专业基础知识水平测试、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合格率达到当地水平;参测教师比例达到自治区规定标准。(花名册及统计表体现)
24、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双语教学校本培训活动计划。
华桥外国语学院双语学院的五年学制对于英德双语的“教与学”都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但是, 现在的双语教学, 只是将两门语言机械的叠加在一起, 并没有利用这一优势让双语学院的学生受益。如何更加合理、适当的安排和利用这一“时间”优势,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基本功问题?如何考虑和解决基础阶段教学教师、教材和教法三位一体的基本建设问题, 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德语系德语入门阶段的教学模式, 真正走出一条适应五年制双语教学的德语基础阶段教学之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英德双语德语基础阶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几十年来, “基本功”问题是外语教学的顽疾。另外, 英德双语学生的德语基本功与德语系学生相比还要差一些。追根溯源, 问题还是出在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和教法三个方面。我们还远未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1、教师
双语学院德语基础阶段日常教学基本是简单的照搬以往德语专业的教学经验。创新意识差, 对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或视而不见, 或发现后苦无良策。久而久之, 各年级之间既不能“瞻前”, 也不能“顾后”, 不仅无衔接可言, 甚至南辕北辙, 互相牵制, 造成教学中众多的弊病和漏洞。
2、教材
我院现有的德语教材基本上只是凭借外援, 拿来就用, 照本宣科, 还不能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真正设计和编写出一套符合实际的教材体系。也必然难以通过实践形成一套实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3、教法
一方面学生的基本功普遍较差, 但他们同时却感到学习轻松, 就说明由于我们的教学和学生有严重脱节, 缺乏对教学实施过程有效的协调和指导。课堂教学活动平淡单调, 缺乏生气。课下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它还远未被学生接受。长此以往, 我们的教学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无章可循, 无法可效, 无案可查”的局面。
妥善解决好上述三方面的问题, 使学生在所学内容范围内具备良好的德语基本功, 才能够真正做到发音准、说得出。
三、基础阶段过程中培养英德双外语人才的途径
华桥外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其主要目标, 双语学院更是国家特色专业, 所以外语教学必须体现出它的特色, 服从于它的培养目标。所以,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走出一条德语基础阶段教学之路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 要转变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 深入持久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1、关于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
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是当前深化双外语基础阶段教学改革的关键。长期以来, 我国的外语教育并没有轻视培养学生的外语基本功, 但是并未取得突破性的效果, 学生的基本功问题成为各个学校外语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英德双外语基础阶段的教学, 就必须抛去传统的教学理念, 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基本功不是学出来的, 而是练出来的。
2、关于教学方法
(1)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德语基础阶段教学一定要打破了传统语音教学模式, 根据对德语教学全过程的阶段划分, 将德语语音语调的训练作为入门阶段的首要任务。使学生在基础阶段“练”好基本功, 一方面要给他们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另一方面也要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语言输出的机会。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从句子中来, 到句子中去”的“句本位”原则, 以模仿为主, 从语流中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
在语法教学方面淡化语法, 采用“以实用为主”的做法, 不是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语法, 而是掌握并活用日常中频繁出现在语法现象。他们可将此现象作为句型来掌握, 使语法渗透在语音基本功训练当中。
科学的设计以口试为主的分阶段检测手段与方法。第一学期取消笔试, 只采用口试, 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并细化口试评分标准, 如:词重音、长短音、语调等, 对学生的口试进行录音, 写出评语, 并及时反馈给每位学生。
(2) 教学中注意德英对比
德语和英语的亲缘关系决定了二者在字母、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相近性。由于英德方向基础阶段两门语言的学习同步进行, 在德语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德英双语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英德双语学习者与德语学习者相比, 接触英语的机会要多很多。如果处理得当, 两者互相借鉴, 相辅相成, 教与学都会事半功倍;如处理不好, 则很可能两者互相排斥, 或互相混淆, 事倍功半。不能让学生孤立地学习这两门外语, 外语的学习是相通的, 授课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将成功的学习策略恰当地运用到语言的学习中, 合理地利用时间, 使两门外语的学习融会贯通、相互促进。总而言之, 英德双语基础阶段教学中通过语言异同的对比分析, 尽量做到减少语言负迁移, 促进正迁移, 使两门外语的学习做到相互促进, 事半功倍。
3、课程教材的改革
课程教材的改革是当前实施双外语教学的难点。传统的大学德语教材, “读”的内容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听”“说”和“写”, 而且过于追求语法的体系化, 注重词和句子层面的理解, 使得教学的重点偏向了语言知识的传授, 而弱化了交际能力的培养, 注意不到如何使语言知识内化以转变成语言运用的能力, 导致德语教学效率和学生实际运用德语能力低下。教材的选用要注意在培养交际能力方面是否有所创新, 在选材方面是否有时代感、趣味性、实用性等等。建议对双语教学所需的教材进行研究, 编写出一套适合双语教学实际情况的教材, 并通过实践不断加以完善。
四、结语
在实施双语学院综合德语基础阶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创新教学至关重要。作为双语学院的一名教师, 必须以宏观的眼光分析基础阶段教学的各个方面, 在实践中边探索边总结, 以期达到建立一个特色鲜明的英德双语基础阶段教学体系, 夯实学生的德语基本功, 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打好基础。
摘要:针对五年制英德双语教学应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新教学体系。对于基础阶段教学来说更应该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走出中国的英德双语基础阶段教学之路, 夯实学生的德语基本功, 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打好基础。
关键词:英德双外语,德语入门阶段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一、高度重视双语教学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芒市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编制双语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了汉傣、汉载对照《语文》教材,制定了《双语双文教学大纲》《双语双文教学评价标准》和《德宏州少数民族双语课程标准》,明确了双语教学的目的、思路和方向。二是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2001年出台了《德宏州2001年双语双文教学工作意见》和《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小学“双语双文”教学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三是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双语教师的教师编制问题,特设双语教师岗位招聘,不断充实双语教师队伍,配备了傣语、载瓦语教研员,每年组织双语教师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素质。
二、积极探索推进双语教学
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先后组织双语教师参加省、州、市级培训15次,参训教师482人次。同时,市教育局还有计划地举办民族教育教学研讨会、课堂教学技能培训、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民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二是开发课程模式,丰富双语教育内涵发展。以创新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发双语课程教育模式。按照民族地区、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均衡设置课程,开发出“双语双文型”“双语单文型”“民文型”三种课程模式。针对不同学龄段学生,通过使用汉傣、汉载对照教材,少数民族语言辅助教学,民文课程等,让学生同时学习民语文、汉语文和汉语言会话,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理解学科内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三是创编民族教育教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创编了《傣语文》《傣数学》《景颇语文》《景颇数学》《傣文识字本》《景颇语识字本》《学期傣语》《学期景颇语》等教材,收集和翻译了十多种民间读物。四是编制双语音像教材。德宏州教育局组织傣文、景颇文、载瓦语教研部门编写了双语音像教材,并做好民语文入门课(10节课)、民语教学示范课(3节课)、民语教学说课示范课(6节课)等课堂实录的准备工作。五是创造性开展多彩活动课。为了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各双语学校都组织开展了相应的活动课和演出队伍,如小小傣戏团,小小象脚鼓队,景颇三弦舞,傣族嘎秧舞蹈队,葫芦丝演出队,景颇族日脑队,编织兴趣小组、手工兴趣小组、体育运动等民族文化活动。六是打造试点学校,发挥窗口示范作用。芒市紧紧结合边疆民族的教育实际,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任务,打造了风平镇那日小学和西山营盘小学两所双语试点学校,以点带面逐步实现芒市双语教学的规范化。
三、双语教学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学校基本概况
办学宗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校风:修身尚德、锐意进取。教风:爱生、严谨、博学、创新。学风:乐学、善思、合作、探究,办群众满意的学校。
二、双语教学的情况
我校现总共有教学班X个,其中双语班X个,双语班学生XX名,其中初中双语班X个,学生XX名;小学XX年级双语班X个,学生有XX名。全校双语教师XX名,其中小学双语教师XX名,初中双语教师XX名,我校所有双语教师均参加了各正规双语教师培训,其中国家级XX名,自治区级XX名,市级XX名。近几年我校“双语”教育的规模在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影响力和家长关注程度逐步加强,“双语”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促进我市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模式及教材情况
全校实施的是双语第一模式教学(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信息技术等课以汉语授课,其他课程由母语进行授课)所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其中科学教材使用的是江苏版的,初中年级的双语班及小学 4-6年级的汉语课使用的是双语实验教材。
四、先进、正确的办学思想是办好学校的基础。
作为XX市“双语”的领航者我校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年间实现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质的飞跃,主要是源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这里的先进包括3个方面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双语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师生互动;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等②适合校情、学情③科学有效。其
次狠抓落实是成功的秘诀。一所学校,任凭它有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管理制度,如果抓不好落实,也不会产生好的教学质量,所以市一中领导坚信狠抓落实这一硬道理,决不含糊。
学校制定细化双语教师评估制度,并把它作为考核双语教师的一项指标。学校在评优、评职称等事项中,在同等条件下,向双语教师倾斜。极大的调动了教师们学习汉语,向双语教师转型的步伐。
五、提高双语意识,总体规划,具体落实
自我校推进“双语”教学以来,校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在民族中小学大力加强和推进“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形势下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求的少数民族人才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我校采取果断而严肃的态度,进一步学习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有关推进“双语”教学的一系列决议和要求,把加强我校“双语”教学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校领导多次开会研讨,成立了双语教研组,由副校长负责,在新楼办公室短缺的情况下,为双语教师腾出专用办公室,便于双语工作地开展。在会议中还制定出学校双语工作计划,短期和长期目标,和要开展的具体工作,并做好阶段性总结。
六、大力培养双语教师,创建精、强的双语队伍
长期以来,双语教师人数短缺,教师素质低、是困扰双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校把双语师资建设作为双语工作的突破口。在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上,学校提出了双语教师角色的几个转变,即:一是教师由教学实践者向实践者与研究者的转变;二是由单一的教育者向教育者与学习者的转变;三是由教案的执行者向课堂教学、智慧 的实践者转变等等。这些转变无疑使双语教师对教学方法、业务能力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学习,从而使课堂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和愉悦的课堂氛围,达到双语教学目标,这几个转变培养了一批地、市级年轻实干的学科带头人。
此外学校还大力出资鼓励双语教师接受各类培训,每年派出一批年轻,实干的双语教师进行学历培训,以提高学校双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这两年还充实了一批新毕业的教师,他们口音标准,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业务,为我校注入新鲜血液,学校双语队伍形成了以老带新,互帮互勉的良好氛围。
七、深入细化教学常规,促进双语教研
学校在开展双语教学中以不同年级段,制定不同的双语目标。低年级以造句为主,同时加强看图说话的训练;中年级以写段为主,加强口语表达为目标;高年级要求能写语句通顺的文章,并扩大课外阅读量。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汉语基本功扎实,已完全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
其次讲究一个“实”字。教师备课实、上课实、辅导实、学生预习实、练习实、考试实、领导重视实。在双语课堂上广泛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用学生自学后汇报学习成果、师生互动、各种比赛激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下紧抓双语教研,校领导随机抽听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参加双语组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内定期开展观摩课,经验交流会等教研活动。对如何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考试复习等日常工作进行探讨。还开展公开课、论文、说课的评分活动。正是这种踏实的教学风格,使哈密市第一中学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双语”教学迈向质的飞跃。
八、大力投资,创设双语氛围,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创造浓郁的双语氛围,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学校将投资把X号楼装扮成双语楼,在楼道,班级中张贴各类双语横幅,汉语标识、卡片、挂图,届时将在X号楼中可见充满关爱的警句格言,创造温馨舒适的双语氛围。
为使我校“双语”教学步入现代化,我校还安装了班班通教室。为其添置了电视机、VCD机、录音机等。
九、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校成为“双语”学习的乐园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学校成为学习的乐园。为了实施“快乐双语”的理念。学校举办了一系列双语活动,如双语书法比赛、双语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双语速算、双语手抄报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体验学习“双语”的乐趣。
十、双语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十一、对于双语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
1、双语教师资源缺乏。希望可以在配备双语教师时,多一些名额。在双语教师培训期间,因双语教师比较缺乏,所以很多双语教师无法按时坚持去参加双语教师的培训。
2、在聘请双语教师时,一定要维语和汉语精通的、有责任心地,在各个方面素质都比较高的教师。
3、要配备专门的语言室,供学生更好地学习。
4、改善双语教学设备。
5、现我校专门设立了英语课程,虽然教学大纲中并没有英语课程的设立,但我校为了体现学校的双语教学特色,特在初中年级开设
了英语课程,但英语教师并没有归为双语教师的编制,所以,我校希望可以照顾到学校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而给于一定名额的双语教师编制。
6、现我校的招生源主要来自农村或农牧地区,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达不到双语班的教学程度,因此,大多数家长希望考虑大多数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有能力的学生开设双语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继续实行母语教学。
历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努力,在“双语”教学中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有不足,在今后的“双语”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提高和改进“双语”质量,结合十八大及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新疆精神、哈密精神为引领,为我市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新疆跨越式发展输送、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哈密市第一中学双语教育教学报告
随着经济大变革,商品大流通,人员大流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先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必须通过语言关。因而,让少数民族青年同时掌握国语和母语,是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
一、新疆加大双语教育力度意义深远
“让新疆各族青少年能够进入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享受到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 尔肯江〃吐拉洪说,人的素质,是缩小一切差距的根本,也是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维护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只有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民族发展历史,才能加深对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生成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新疆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经济的高速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南疆地区,加大双语教育力度的意义更加深远。
实践证明,一批优秀、高层次的少数民族学者、专家和高科技人才,无一不是“民汉兼通”或通晓多语,无一不是受益于双语或多语教育。所以,让少数民族青年同时掌握国语和母语,是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新疆双语教育存在着教师短缺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双语教育要打“组合拳”
双语教育规模日益扩大,深深鼓舞了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们,他们纷纷出谋献策,为发展和提升双语教育质量推出“组合拳”。
三、扩大内高班招生规模
内高班政策让广大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全疆各族群众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全区报考内高班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内高班已成为造福新疆各族群众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2008年以来,近2000名内高班大学生顺利毕业,大部分回疆就业,充实到新疆各行各业和基层工作,成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对各类人才尤其是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不都热依木〃阿米提建议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高班招生规模,分5年完成扩招任务,到2014年实现年招生1万人的规模。
四、做好教师培训
推进双语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这是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阿不都拉〃阿巴斯代表的观点。他建议,实施新疆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计划,构建以新疆师范大学为龙头,以喀什、伊犁等地6所师范院校为主体、区外对口支援高校为外援的新疆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五、留住优秀教师
目前,在和田等南疆地区,双语教育尤其是学前双语教育已经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农牧区。在为双语教育发展规模感到欣喜的同时,巨艾提〃伊明也为教学质量感到担忧,因为“满足双语教学要求、有较高教学能力的教师还很缺,从长远发展来看,尚有50%的缺口。”他认为教师待遇问题非常重要。“在偏远、艰苦地区,没有一定的待遇作保障,单纯凭感情留人有时是留不住的,往往有能力、有水平的老师会被条件好的地方吸引走。”
六、成年人也应学双语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强劲推动以及新疆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全面实施下,国内外一大批产业集团入驻新疆,钢铁、石油、天然气、煤炭、煤电、煤化工等工业产业集群全面建设,新疆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人才特别是“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需求日益强烈。苏胜新说:“既要以学校为重点,抓好幼儿和青少年双语教育,又要抓紧成年人双语教育。在南疆四地州,一部分已就业的少数民族群众因语言问题制约了他们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能力,建议从政策上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开展针对成年人的双语教育工作。”
据自治区“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介绍,目前,我区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已达到75万人。我区“双语”教学工作已从中学下移到小学和学前阶段,许多地区的“双语”授课班已从数、理、化三科使用汉语教学发展到除母语课外,其他学科均使用汉语教学的新模式。七、十年人才大开发,双语教育创佳绩
加快新疆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人才是关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新疆始终坚持人才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为民族团结服务,大力发展人才战略,培养了大批“双语”人才,各行业的人才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双语教学只是新疆人才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为推进“双语”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新疆通过采取脱产培训、自学、“结对学”等方式,提高干部“双语”能力。
八、“双语”是沟通的桥梁
众所周知,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德国著名释义学家伽达默尔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人因为有了语言,所以有了一个“世界”,同“世界”有了一种“关系”,对世界有了一种特殊的“态度”。当然,他的“世界”是泛指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小范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是推动国家进步、时代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疆的主体民族有13个,使用的主要语言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语等,因此,信息的传递、沟通又要借助多种语言进行。一则广告语说“沟通从心开始”,对于多民族地区而言,沟通要从互通的语言开始。
九、双语教育让少数民族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
新疆的双语教育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但在近年在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了解,仅从2008年至今,国家已经向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投入超过十二亿元,在南北疆
工作汇报材料
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学
2014年12月23日
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学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观、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下面就我校近年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办法以及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简要汇报,并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与指导。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创办于1957年,各级政府先后为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2000多万元的资金。学校总占地面积48486平方米,目前拥有400米塑胶运动场及两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食堂、综合楼,锅炉房等,总建筑面积8606平方米。校园绿草如茵,环境优美。
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其中双语教学班有11个,普通班3个),学生共526名(其中双语班学生有402名,占学生总数的76%:普通班学生124名,占学生总数的24%)。在编教职工有33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30名,汉族教师3名),其中学校行政人员1名,专任教师29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过双语培训的15名;正在参加双语培训的教师有2名,参加培训的双语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目前取得MHK等级的教师有3名。
二、双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推进情况:
(一)成立双语教学领导机构,形成双语教学推进工作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市双语教学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学校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双语”教学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名师德良好、业务较强、汉语水平较高的双语工作教研员,协助教务处进行 “双语”教学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分工合理,团结合作,发扬团队精神,保证了双语教学的顺利推进。
(二)出台方案,制定制度,形成双语教学工作的有效机制。
为迅速提升广大教师“双语”教学的教育理念,拓宽视野,提高“双语”教学业务素质,使“双语”教学得以扎实有效的开展,我校制定了《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双语教学工作制度》《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双语教学奖励制度》、《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双语教学具体实施措施》等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保障措施,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还起到了激励引导作用。
(三)严格执行双语教学课程计划,狠抓教学管理。
根据 “双语”教学工作推进进度,2005年9月,我校在小学一年级开设了授汉语语文学科的“双语班”,目前我校小学阶段有11个“双语班”,汉语、数学均用双语授课。这对推动我乡民族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提高民族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保证双语教学工作有效推进。
师资队伍是推进双语教学最基本的保障。我校采取外派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教学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以提高汉语授课能力为重点,对全体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强化培训。
1、做好教师的“双语”培训工作。我校克服专任教师短缺的困难,每一学年均选派不同学科的“双语”专任教师参加市“双语”教师培训,截止目前2名教师已参加完自治区举办的汉语培训,12名教师已参加完喀什市举办的教材教法培训,结业后回校担任“双语”教学工作。现有2人正在参加双语培训。对外派培训教师明确要求培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培训作息时间,培训期间考勤与本人年终考评挂钩,学校领导还定期到培训学校了解双语培训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督促他们迅速提高双语教学业务素质。
2、积极开展“双语”校本培训工作,对45岁以下的教师进行全员汉语培训,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授课时间,由我校汉语教师负责授课,并定期测试。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动员教师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汉语学习,边工作,边学习,工作学习两不误,时刻不放松汉语学习。同时采取了多种方式为教师创造学习汉语的条件,如给各教研组订阅汉语教学杂志、组织教师个人订阅汉语报刊杂志,通过读报活动,提高教师的汉语水平,开阔教师的视野。
3、在抓好“双语”教学常规的同时,努力抓好“双语”教研工作。主要通过听课、评课、说课、校级公开课、镇级公开课、小课题研究等形式,以课件制作、教案评比、汉语水平比赛为载体逐步推进双语工作,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技能。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每
学期人均听课30节以上。在校级公开课活动中,教师利用班班通熟练授课。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双语远程教育培训。
(五)丰富多彩的“双语”活动促进了广大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学校德育处、团委、少先大队结合不同的教育主题积极组织双语演讲、汉语黑板报评比、普通话国旗献词、第二课堂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师生的“双语”能力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六)努力构建“双语”校园文化,创设“双语”学习情境。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语言环境非常重要。我校所处夏马勒乡,100%学生家庭都是维吾尔族,与汉族交往的机会很少,许多学生刚入校时一句汉语都不会。这样的语言环境非常不利于双语教学的推进。为了创设良好的双语教学学习情境,我们在校园文化的宣传方面精心构建“双语”氛围:在布置各教室、办公室和室内外墙壁时,全部使用汉语或汉维双语;我们在校园内的文化石上用汉、维两种语言书写并配图形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教室张贴的《中(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和办公室张贴的各类工作职责或制度也全都是汉维双语,组织学生看有关汉语版的动画片,校园广播站使用汉维两种语言播音,学校网站绝大部分内容使用汉语,在升旗仪式、大型集会、专题宣讲时努力使用普通话等。目的是想创设“双语”教学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目的。
(七)领导重视,为双语教学稳步推进保驾护航。
市乡各级领导非常关注我校“双语”教学工作,多次下校调研,为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明确思路,指明方向。市教育局领导、市教研室教研员经常深入我校课堂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双语课堂教学,帮助提高双语教学管理水平,仅本学期就集中两次到校听课、检查指导。同时,我校也得到了市教研中心领导和教研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我校双语教学工作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和帮助,为今后我校双语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学校党政领导对双语教学能齐抓共管,倾听群众意见,制定了双语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表彰奖励机制,双语教学推进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在双语教学经费保障上不遗余力,从教学设备的配备、教学资料的购买、硬件设施的补充更新、双语学习环境的创设、双语教师的外出培训、双语教师的表彰奖励等方面尽学校所能,优先保障。
三、推进“双语”教学以来所取得的成绩
我校自2004年开始推进“双语”教学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使广大教职工在推进双语教学的意义和目的上统一了认识,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使用汉语,在国旗下领导讲话、开学典礼、大型活动、会议发言等各个场合努力使用普通话,从而带动了全体师生努力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近年来,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被授予市级德育工作达标校、市级文明单位、同时学校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在推进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校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学校网站,使网站成为学
校师生交流、信息发布、考勤管理、考核公示、对外宣传、校务公开等内容展示的平台,在电脑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师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我校始终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四个认同”等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不断强化民汉师生间的互助交流,始终把握好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开展工作的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1、师资:我校缺少民考汉教师,40岁以下一部分教师虽然分期参加了“双语”教师培训,但是因为培训时间短,且接受培训的教师数量少,满足不了实际教学要求。40岁以上的教师,虽然也接受了校本汉语培训,但是由于年龄大、底子薄、语言环境差等因素,导致汉语接受能力差,培训效果不明显,大多不能胜任“双语”教学任务。更让我们没有办法的是:因双语教师的短缺,导致双语学科教师超工作量问题无法解决。
2、学生:我校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是农民子女,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没有汉语学习和交流的社会环境,家长也没有能力督促和帮助学生;部分学生没有受过学前汉语教育,汉语基础非常弱;我校100%的学生是哈萨克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差。这些因素对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进程影响较大。
(二)今后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抓好双语教学常规管理,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面对双语教学教科研力量较薄弱的现状,今后我们会注重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相互听课、评课、交流,使双语教师在实践中改革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艺术能力,培养一支懂教育,懂教法的新型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3、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家长,提高家长对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农村学前儿童接受汉语教育的入学率。
4、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和外校师生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他们互相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互相学习语言,取长补短,达到各民族师生在和谐环境里共同发展。
5、更加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双语氛围。通过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6、开发富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校本课程。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学
一、对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的需要、家长的迫切愿望三个因素, 我们认为在学前期对幼儿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是有其优势, 并且可行的。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思维可以用本族语言进行, 也可以用外国语进行。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 如果不能及时从事协调的活动, 或缺乏适宜的环境, 儿童就会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对幼儿实施双语教育可以避免学龄后期才开始的外语教学中出现的本族语对外语的前摄效应, 减少本族语与外语之间的中介活动 (心译活动) 。言语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研究成果也表明, 人在神经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在关键期内, 儿童可以同时获得几种语言符号, 在这一时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大脑神经机制是相同的。实验研究证实, 4~10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 其中外语口语发展最佳期在6岁以前。儿童早期学习双语具有四大优势: (1) 幼儿正处在口语发展的最佳期, 对语言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 同时学习两种语言是可能的。而且, 由于此时他们的语感特别好, 对语音的把握会比较纯正。 (2)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是直接理解, 他们善于借助直观动作和当时的交际情境来理解语言, 而不必像成人那样经过母语思维, 经过间接思考来转化成外语思维。所以相比较而言, 学习双语会轻松和容易些。 (3)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还不成熟, 心理负担较小, 极少出现成人那样因害羞或怕出错而不愿开口的现象。 (4) 幼儿与他人的交流只需较少的语言参与, 且语言的结构简单, 可以借助大量的体态动作, 所以学习和运用外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比较高, 这是学习外语的良好心理基础。儿童早期即学前期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也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期。站在这个角度上说, 在学前期对儿童实施双语教学也是可行的。
二、学前教育“双语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 双语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这里所强调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师德情操与人格魅力。试想一个老师尽管有符合要求的学历、有能胜任教学的水平、有侃侃而谈的口才, 甚至有如鱼得水的社交能力, 但他唯独缺少敬业精神和亲和力, 那么, 这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培养和造就合格的幼儿教师是高职学前教育的使命, 也是高职学前教育培养幼儿双语教师的前提。
2. 双语教师的英语运用应比较熟练, 表达比较流利。
幼儿双语教学的师资不一定非要英语专业, 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英语专业, 就很可能偏废对母语的重视, 更可能不考虑幼教专业的特点, 而顾此失彼。同样, 如果我们完全不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味地强调幼教特点, 那么, 双语教学就无从谈起, 皮之不存, 毛之焉附?所以, 对幼儿双语教学师资的选配, 应立足于幼教, 着眼于英教, 两者相辅相成, 才能相得益彰。培养和造就既懂幼教又懂英教的幼儿双语教师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责任和教改的目标。
3. 双语教师应当有能力用双语组织幼儿一天生活的大部分环节。
教师不仅要有能力组织英语课, 更重要的是把双语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 从日常礼仪到游戏娱乐, 从入园离园到就寝用餐, 双语教师都要尽可能地用双语去组织, 使幼儿在生活、游戏和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知和学习英语, 学得轻松, 学得愉快, 让这种学习好像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当然, 幼儿一天的生活应是缤纷多彩的, 我们不能人为地给这种多彩的生活赋予太多成人的思想和情绪, 否则, 就会欲速则不达。我们应按照幼儿生活本来的样子, 恰到好处地将双语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大部分环节, 让幼儿自己去体会、去感知。
4. 双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使用的英语应当是儿童化的。
幼儿双语教师所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学龄前儿童,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言发展的规律, 我们应在儿童的活动、游戏和生活中倡导感受式的口语教学, 绝对不可生硬地进行成人式的英语单词和字母教学。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使用的教学语言 (指母语) 比较趋于儿童化, 幼儿易懂易接受。但是, 在双语教学中我们运用英语组织活动, 并尽量使之趋于儿童化, 其难度就显得大多了。双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使用双语 (特别是英语) 要儿童化是双语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
5. 双语教师应当善于使用非语言的行为。
学龄前儿童年龄、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 告诉我们在语言学习上, 死搬硬套、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是不奏效的, 只有灵活运用、潜移默化才是有效的。如果说灵活运用主要指的是教学中的语言行为, 那么, 潜移默化则是指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 如情态 (情感行为) 、体态 (身体行为) 等。一个优秀的双语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语言教学基本功外, 面向学前期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更为重要的是非语言教学的基本功, 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深长的手势有时所起的教学效果远比语言的穿透力要强得多。
三、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
1. 理论实践。
从理论上讲, 双语教学需研究的问题很多, 诸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双语教学结合点的研究、专业教师英教化和英语教师专业化的相互转化、外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 但基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可行性, 我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对双语教学的所有理论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讨, 从实践的意义上说, 我们仅对双语教学主体性、愉悦性、激励性、合作教学等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效用进行比对实验。同一门《手工》课程, 20人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 仅把原本用母语讲授的教学内容改用英语进行教学, 整个过程基本上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另20人则采用双语教学手段, 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合作教学, 教师的角色既是指导者, 又是参与者, 学生扮演的是主动学习者, 既分又合的小组活动让学生跃跃欲试,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非常突出。比对显示:前者由于缺少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 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 教师教得口干舌燥, 精疲力尽, 学生学得心灰意懒, 索然无味, 教学未抓住根本, 实际上只是教学语言使用的简单变化而已, 这不仅没有考虑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也没有顾及到双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后者由于强调了学生的参与, 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学生在学习合作过程中, 感到轻松愉悦, 他们不仅要在学中做, 做出一幅漂亮的剪纸, 更要在学中说, 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尤其是分组合作教学,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不但从中学会了手工制作的一些技巧, 而且从中提高了英语口语的训练效果, 双语教学原则在这里真正体现出了它的实践意义。
2. 课程实践。
在双语教学实践中, 我们就《手工》、《游戏》的双语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以《手工》课为例, 其双语教学的开展就具有探讨意义, 我们把课程教学实践的这种探讨意义概括为“三个过程”或“三个层面”: (1) 准备过程, 亦即英语渗透层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 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 将课程内容必定会出现的一些专用词汇, 在课前指导学生初步掌握, 并了解课文内容, 以保证在课堂教学时学生能用英语学习手工技巧。教师上课时, 用5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一方面温习已布置的英语单词和词组, 另方面准备进入下一过程。在这个准备过程中, 只要求学生能读得出、听得懂就行。 (2) 认知过程, 亦即英语整合层面。教师把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制作手工艺品的材料、工具, 要求学生用双语作介绍, 使学生通过说, 不但发现认识了材料, 而且训练培养了英语语感, 为下一步利用材料奠定一个良好的认知基础。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也交替使用中英文, 将汉英整合起来, 不分主次, 互为主体地运用双语对手工材料、工具的作用进行解说, 让学生的说与老师的评、老师的说与学生的听充分结合起来, 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3) 活动过程, 亦即英语主体层面。这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过程, 根据合作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 用学生课前自己准备的手工材料进行技巧学习训练。在这个主体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都是同一角色, 指导与学习融为一体, 英语这时就成了主体语言, 教师用英语表述手工制作的过程, 学生也要用英语表达自己学习中的想法。尽管学生的英语表达不是那么流利、完美, 但在一边干、一边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及语言沟通氛围, 正是我们双语教学所要追求, 并要达到的目标。
3. 社会实践。
“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为了检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双语教学的实践能力, 我们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教学社会实践。通过实践, 我们发现幼儿园的双语教育应是一种整合的教育, 我们培养出来的“双语型教师”也应是一个具有教育整体观的幼儿教育者, 这种整体观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实验和幼儿园双语教学中, 应在五方面有所体现。 (1) 从目标上整合。目标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双语教学的目标不应只是语言领域的目标细化和分解, 而应是对幼儿各领域整体的、有机的综合, 因此, 我们的目标不应只定位在幼儿语言的发展上, 更应重视通过双语教学, 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等其他领域和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上。 (2) 从内容上整合。目标的整合最终总要体现在内容的整合上, 内容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现形式, 要使语言领域的不同内容与其他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联系, 就必须对双语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因此, 我们在双语教学实验中, 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现阶段开展的双语教学实验应如何应对幼儿园双语教育的需要?“双语型幼儿教师”还需要为幼儿作好哪些方面的知识经验准备?语言领域的内容可与其他领域的哪些内容整合等。 (3) 从形式上整合。教育组织形式的整合, 是提高教育成效的关键。在实践中, 为避免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单一和刻板, 我们可通过儿歌、游戏、谜语、故事等形式, 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 努力为幼儿创设和谐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 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英语。 (4) 从方法上整合。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方法不应只是上课的形式, 而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 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用生动活泼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英语及多元文化的启蒙教育, 让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学习,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社会教育实践中, 要注意发挥环境的整体作用, 努力在各种环境的创设中, 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支持, 切实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便于活动的学习环境, 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和活动中习得语言, 尤其要注重模拟的生活情景和游戏化的环境的创设, 让幼儿开口想说, 有话可说, 激发幼儿开口说话的兴趣。同时, 要为幼儿提供规范的语言示范, 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正确的语言, 要积极创设宽松愉快的精神氛围, 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 让幼儿有自由发表的氛围和机会, 为幼儿双语学习提供安全、信任的心理环境。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 具有可行性。本文从理论、课程、社会三个层面对双语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意义, 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双语教学,思考,实践
参考文献
[1]赵若英.双语教学的原理探究及其对双语教学实践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8, (2) .
[2]杜秀华.初探双语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 2012, (1) .
关键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双语教学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也在实行全面深化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形式新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已有互联网覆盖,现代教育技术课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了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生活。
2.创新教学手段的需要
2016年,“两会”着力强调了创新对于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意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双语教学也是教育创新的典范。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了图文并茂和资源丰富的优势,让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大课堂容量都有重要作用。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发展历史和民族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必不可少。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能够让这些学生将本民族的文化用汉语来诠释,从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应用幻灯片进行教学
幻灯片是当前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应用手段,通常情况下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出现在课堂上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展示或者补充。在双语教学中,可以采用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相对照的形式把教学材料呈现在幻灯片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两种语言,从而提高学习能力。经常看到汉语和本民族语言的对照互译,学生无意识之中强化了识记能力,对于双语教学大有裨益。
此外,应用双语教学能够让具有不同汉语语言基础和汉语运用能力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共同学习。对于汉语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汉语起点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学习上取得同步,优化汉语学习效果。在PPT双语教学幻灯片的制作中,教师要注意每张幻灯片中信息量不要太大,否则容易引起阅读疲惫。同时要注意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对照工整,以便于学生对照学习和记忆。
2.应用网络视频资源进行教学
大学期间的活动各种各样,要求少数民族学生既能运用汉语熟练阅读,又能够运用汉语自由表达。情景教学法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方式,由于大学生认知领域比较宽泛,所以不能用对中小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应用互联网上的大量视频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大学生结合网上视频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场所来熟悉汉语的运用。在具体的教学材料选区中,可以截取新疆电视台的双语新闻;可以将大学生活动的视频进行剪辑,同时附上相应的少数民族字幕;可以将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经典鉴赏节目截取下来,然后附上汉语字幕,以便于学生进行了解和学习。应用网络视频资源进行教学,教师要注意教学题材的选取,最佳的网络视频题材是与教材相近或者相关的,其次是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的。
3.应用校内网平台进行教学
校内网平台是进行教学互动的良好场所,其最大的优势是不囿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就有效地将教学活动从课上延伸到课下,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容量。
第一,在校内网平台上,教师可以把上课所用的课件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用来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从而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将双语课程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微课的时间短且内容少,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同时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在校内网平台上可以设置师生互动专栏,学生将自己的疑问留言给教师,教师尽量快速给学生回复。在双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内容相对较多,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自由表达受限,导致很多学生积攒了很多问题。充分利用校内网平台,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第四,智能手机是大众的通信工具,微信是交流互动的主要工具,教师建立学习的朋友圈,与同行分享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微信的语音聊天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即时指导。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双语教学中,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是对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精神的践行。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有利于民族间文化的融合,便于少数民族传播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用PPT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应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进行学习,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对民族语言和汉语的语言翻译能力。网络平台则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各高校要对现代教育技术和双语教学的融合进行深入研究,让两者完美结合,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改学,张炳林.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推荐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督导评估09-29
实验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先进材料07-15
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调查问卷06-30
双语教学中医教育论文07-05
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7-17
双语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23
双语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现场观摩活动11-12
二年级义务教育语文教学计划10-14
双语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