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财务管理职责(共11篇)
一、财会人员应该实事求是而忌讳不懂装懂
(一) 实例分析一。
不久前某单位招聘中层干部, 有些从事多年财会负责人工作的人员, 公开串邀多人一起签名向单位领导推荐一些从未从事过财会实际工作的人员 (并促使本人报名) 应聘财会负责人岗位。按最新会计法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的, 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 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这些人居然不按法规办事, 不能不使人们想到这样的人当财务负责人, 平时工作大多都是不实事求是, 不照章办事, 这是其一。其二是, 不要求财务负责人什么都懂, 但你完全可以查找有关文件核实清楚或者询问别人, 却不学也不问, 自以为是, 说明这些财务负责人平时是如何疏于业务知识的提升了。其三, 给单位工作增加了难度, 即反映情况提意见多, 工作人员及领导处于两难境地。其四, 也给被推荐者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首先人们会认为, 此人明知自己不够任职条件, 都还真的敢上敢为, 由此联想这样的人干其他事不就更胆大妄为了;其次是这些人本来可能很适合在别的岗位上任职, 可以有施展自身才华的平台, 可以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但偏要扬短避长去应聘财会负责人岗位, 这事对单位或个人都是一种损失。
(二) 实例分析二。
某企业与银行洽谈流资金贷款时, 领导提出计划借款3000万元急于周转用, 银行方就贷款单位是否有还贷能力进行了解时, 考虑可能只给部分贷款。领导正考虑如何应对才能争取到计划的贷款额, 不料在一旁的该单位财会负责人却插话说, 请银行领导放心, 这笔贷款如果我们一年还不了, 可以分两年各还1500万元, 我们肯定有资金保障。银行领导马上笑说:你当财务负责人连这点都不懂, 流动资金贷款必须在一年内归还, 否则就是项目贷款了。最后银行考虑该企业是老客户同意贷1200万元的款。事后银行领导告知本来是想给该单位2800万元贷款, 但一听那位财务负责人说分两年各还1500万元, 我们马上看出你们不懂得流动资金的业务规定, 而且只有1500万元的还贷能力, 这便是财务负责人不懂装懂又要急于表现自已, 反而弄巧成拙, 害了单位害领导也害自己的实例。
二、财会人员应该实事求是但忌讳一知半解
下面所探讨的一些事情, 虽然只是财务会计的问题, 但却关系到一个大学校园的稳定, 使分管领导难以决断。
(一) 实例分析。
某高等学校后勤学生食堂的自营管理不错, 饭菜质量较好及伙食价格较低, 得到全省同行公认, 学生满意率也较高, 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食堂管理者严格控制食品材料的成本, 所有食堂员工在不减少饭菜质量和数量的基础上增收节支, 开源节流。因此每年约盈余二三十万元。但是, 却有财会人员在学校明明有文件规定, 可在盈余中计提一定比例作为奖金给食堂员工时, 总找理由拖欠几个月甚至半年不计发奖金, 还振振有辞说, 高校食堂不以盈利为目的, 不能赚学生的钱, 哪有什么利润, 食堂员工发工资就可以了, 还搞什么奖金, 那不就是鼓励食堂人员去赚学生的钱吗……。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有些领导对此也认可, 因而听之任之。其实不然, 出此言者实际就是对政策一知半解, 只知道片面强调规定, 不知道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下面从财务会计的角度进行探讨。
1、综合分析。
假设一个万人大学的食堂, 一年营业额一千万元, 最终盈余几十万元, 若一定要挂在学生身上, 平均也就是每月每生几元。而且谁又有证据说明这些盈余一定就是赚学生的钱得来的呢?作为财会人员特别是财会负责人若说这话, 要么就是本身不懂行,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么就是假装不懂、糊弄领导及其员工、故意歪曲事实, 利用职权卡压别人。财会人员应该知道这些利润的形成有很多因素。比如这些盈余是增收节支或减员增效得来等, 或是兼而有之。具体分析就是:可能是提高服务质量而增加收入形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员工的工资偏低而形成的;还可能是降低食品材料采购成本的结果;可能又是因为员工少而节省工资开支形成的;也许是节约间接费用开支而形成的等等。下面就主要因素来进行会计核算帐务分析: (1) 苦脏累的食堂员工理应多些待遇。若是一个六千人的大学食堂营业额六百万元左右甚至更多, 盈余三十万元, 食堂的员工按现行规定1:70的比例应为86人, 平均分摊也就是每人每月三百元左右。这对于苦、脏、累、热、烟、长“六毒”俱全的食堂工作来说, 这些员工较办公室同等人员每月多拿两三百元工资绝不会有人去斤斤计较的, 亦即若按艰苦工种每月比现行多发些工资, 也就没有多少盈余了。 (2) 员工相对工资标准低。在食堂管理无法实行计件工资的情况下, 管理者将食堂的员工资标准制定得相对较低, 考虑以奖励工资方式进行弥补, 这是参照我国大多企业管理者奉行的一种成功管理模式。也就是时下广东企业流行的底薪加奖励。员工同一工种, 肯定有做多做少、动作快慢之分;有人工作主动积极, 也有人会消极怠工等, 这在基础工资上很不好区分体现。因此就实行同样工种一个工资标准, 通过奖励工资来拉开档次来区分, 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本来应给每月1200元的工资, 只给800元或900元等等。这部分少给的工资当然就体现在盈余中了。 (3) 招收员工人数少。若一个有六千学生、设年营业额600万元的高校应有食堂员工86人。但目前大多数自营管理的高校者未按规定配齐, 原因主要有:一是劳动强度大。待遇低, 很难招收到工人, 即使招来了做不下去很快就走人, 另一种情况是时下不少高校食堂采用对外承包经营的方式, 财会人员也无权限制那些承包经营者盈余。
综上所述, 某些财会人员硬将高校学生食堂的盈余说成是赚学生的钱是太牵强附会了;硬不给盈余提取奖励工资是完全不讲道理的。
2、结果分析。
据了解, 某高校按规定应该有80名食堂员工, 现实际只有46人, 原因主要是招不到工人, 工资偏低。其饭菜质优价廉, 食堂管理人员不辞辛劳亲自跑市场采购, 降低采购成本效果显著, 比如, 同样的大米价格比其他高校低0.1元左右, 仅此项一年就可降低成本形成七八万元的盈余, 还有干货等也都如此, 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然而因为该校财会人员抓住高校食堂不应以盈利为目的之说不放, 放暑假已半年了还不计发奖励工资, 而使本来就少的食堂员工纷纷辞职走人, 这其中不乏在食堂干了多年的老员工, 严重的问题是下个学期该校食堂是否能按时正常给学生开餐成了一个难题, 学校食堂管理者及学校分管领导非常着急。同时, 按现在规定高校要给食堂减免的水电费等补贴财会部门也压着不给。这不就是“对别人就讲法规, 对自己就随心所欲”了吗?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校园的稳定。分管校领导为了解决问题分别带着财会人员到省内一些高校考察。但一直到现在也无下文。这就是因该校财会人员不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和一知半解随心所欲等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
(二) 高校后勤食堂的财务会计管理。
高校食堂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而且经营有其特殊性, 与一般企业不同。因此高校大多都实行二级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但现在有些高校财务会计部门却标新立异, 本身工作都还未做好, 比如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时间等, 该管的没管或没管好, 倒是硬将原本就分开独立核算的食堂二级财务合并到学校财务会计部门来管理。结果是审计中发现白条购物多、管理不规范、双方人员往返报销帐目手续繁杂、浪费大量时间、银行日控制现金限额不够, 很多食品采购业务由于财务会计人员自已违反规定不能及时结帐报帐、报表拖延几个月才做好等等一大堆问题。最后是“荒了自家的田, 却种了别人的地”内外矛盾、怨言一大堆。笔者也曾多年担任高校财会负责人, 我们与大多数高校一样, 着力于求实事求是地做好财会部门最该做的工作, 对于学生食堂、招待所、总务等二级财会只是在平时给予业务上的指导, 从来都没有将这些二级财会部门紧抓不放, 而是大力支持鼓励其放手工作, 大家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工作都做得很好。
摘要:目前, 全国有几千万财会人员通过各种考试走上工作岗位。但是要真正做好财会工作, 充分发挥财务会计人员在社会经济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还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笔者就此进行一些探究, 以期共勉。
1995年颁布并开始实施的《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教育法》所确立的这一新的办学体制,赋予了我国高校一定程度的办学自主权,标志着高校多元化的办学经费筹措体制从此确立。1997年财政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该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该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为适应这一管理体制的需要,许多高校已经或正在试行二级财务管理制度,所谓二级财务管理,就是学校根据各二级院系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赋予相应的财权,校级财务部门对二级院系通过编制部门预算对经费使用进行总量控制;二级院系在学校统一财务规章制度、统一财务收支计划和资源配置下,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和分配的教育资源自主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这种管理模式比僵化的集中管理模式更能适应我国高校改革的需要,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的教育经费也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加,作为高校多元化筹资主体的高校二级院系的财务管理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高校二级院系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学校一级财务缺乏对二级院系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等等。为了改变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有些高校根据财政部、监察部《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试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作为我国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高校会计委派制是指高等学校代表所有者,以高校财务处作为会计人员委派的执行单位和管理单位,向二级学院委派会计人员管理其财务的制度。高校内部推行委派制从解除会计人员双重身份人手,会计人员被赋予独立人地位,不再依附于工作所在单位及其领导,这对于财务分散、财经纪律松弛、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会计人员的基本权利和管理职能的正常行使。
但是高校会计委派制也存在种种问题。首先会计委派制过分强调会计的监督职能,弱化了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等其他职能。容易使受派单位领导对委派会计人员消极应对,使会计这一领导的参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整体发挥;其次由于会计人员为派出人员,受派单位的一些日常经济活动甚至重大活动,会计人员往往不知晓内情,使之无法真实了解财务活动过程;第三委派会计人员的权益没有保障等。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二级院系财务管理的现状
为了理顺财务管理体制,强化校级财务职能,有些省份结合本省高校的实际出台了一些有关二级财务管理的政策,比如2000年福建省出台的《福建省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若干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原则上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一般不设立二级财务机构。
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有利于多元化筹措经费,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是符合高校改革发展方向的,不能因为目前二级管理体制不健全而导致高校对二级院系财务的管理和监督出现了问题,就否认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存在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应尽快研究和建立新的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深入探索对高校二级院系财务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以适应当前对二级院系监管的需要才是当务之急。
对高校二级院系财务实行有效管理的设想
1应用网络技术加强对高校二级财务的管理,构建新的高校网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信息系统和网络资源,构建基于网络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对二级财务的监管提供平台,实现一级财务与二级财务的数据共享,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使一级财务能够真正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2运用网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程序化。建立一套适应网络系统要求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个会计控制制度除了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出的十二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外,还要制定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对二级财务的监控由人工控制变为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改变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重点,使网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一、对一级网格长负责。认真落实街道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完成所在网格内街道目标任务,以及网格各项职责任务;
二、负责二级网格内的学校、小区、商业网点、网吧、娱乐场所、个体工商户、五小行业等的组织协调、沟通联系、管理服务、落实整改等具体工作。积极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建筑工地、公共广场、主次干道、公园绿地、公交地铁车站、河湖水面、停车场、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管理;
三、带领、督查三级网格负责人每日做好网格各项工作,及时收集信息、掌握动态,做好上传下达工作。重点对市、区、街三级检查菜单、群众投诉、媒体曝光等突出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四、严格执行日巡查制度,确保每天至少1次到网格巡查,每次1小时。巡查时要佩戴证件、做好记录,及时报告情况;
五、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认真履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工作措施;
六、每周组织召开1次网格成员会议,收集汇总情况,上报工作信息,研究部署工作;
七、努力与群众打成一片,借助服务群众之机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实现网格精细化管理的最大效益。
社区三级网格长工作职责
一、对二级网格长负责。认真按照工作部署,落实各项职责任务;
二、带领和督促网格工作人员完成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网格管理、责任分工、任务分解,每天巡查2次,每天碰头一次;
三、及时收集、了解和反映网格内居民的意见建议,努力化解各类矛盾,并向上级网格长提出合理解决意见,及时掌握市、区、街三级检查菜单、群众投诉、媒体曝光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整改落实,确实无法解决的,协助上级网格、街道落实整改;
四、认真履行网络长职责,带领和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切实做好楼栋卫生、门前三包、防火防盗、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任务;
五、积极发展壮大文体、治安、信息等各类志愿者队伍,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和文体活动,对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向上级网格提出表彰建议;
一、在院长领导下,分管学院本、专科的教学工作,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针和政策。
二、组织安排学院与教学相关的工作会议。
三、组织制(修)订学院本、专科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经院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报学校相关部门。
四、组织实施学院本、专科学生培养计划,协调落实教学任务,审核教师相关教学工作量。
五、组织学院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负责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遴选与推荐工作。
六、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负责学院各类教学成果奖的组织申报、推荐等工作。
七、负责学院本、专科专业建设、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材建设工作。
八、负责学院日常教学运行管理,组织教学检查和考试检查工作,负责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九、负责学院学生的学籍管理,负责审核、上报毕业生相关数据。
十、组织学院教师建立教学档案、审核教学相关数据填报和统计工作。
十一、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相关工作。
负责办公室行政全面工作。
1、发挥办公室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尽心尽责,上调查研究,情下达、下情上报,在师生与院班子的沟通中起桥梁与窗口作用,做好院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2、负责学院有关活动的组织工作,协助院领导协调好与学校职能部门及学院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3、负责上级公文的处理并草拟学院有关公文,负责学院文件材料的起草、处理工作,负责各类文件、信函及报告材料的收发、登记和转递工作,以及文件和材料的建档和保管工作。
4、负责全院性会议、党政联席会议、中心组学习等的安排准备工作,并做好会议记录,检查督办会议决议的执行。
5、协助院院长做好全院教职工的考核、奖惩、奖酬金分配、职称申报及聘任工作。
6、协助学院主管领导做好安全、工会及教职工的生活福利工作。
7、协助院长做好财务出纳工作。
一、财务内控制度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中,将内部控制制度定义为: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组成。高校二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指,旨在高校在推行二级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内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的总称。
二级管理的财务内控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与认知。主要包括:
1. 权利制衡。
该理论源自于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的管理理念,主要是处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时所专设。分权理论旨在明确权、责、义。建议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权责清晰的管理模式。二级管理体制下的财务内控制度,在运行机理上也是如此。围绕一级管理财权过于集中会导致效率低下、不利于调动二级学院的主动与积极参与意识,而分权运行模式,将权力与责任一并下放,特别是财务管理中的适度放权会激活二级学院的责任意识,同时也可以防止集中模式下决策不当的现象发生。
2. 行为引导论。
行为论认为,不同的行为引起不同的效果。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都是客观存在,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积极行为的推行,抵消消极行为的不利影响。内控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中,要兼顾这两种行为的自身发展,一方面需要学校加强与规范总体财务的预算、成本、收支、平衡各个二级管理单位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给发展业绩突出的二级学院留出足够的弹性政策空间,以便于调动其积极性与参与性,对管理不善的给予相应和财务成本控制,特别是通过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引导二级学院向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同向发展做文章。行为引导理论的这一功能为二级财务内控制度指出了政策制度的两个向度,如何进行规范性设计的问题。
3. 信息论。
现代信息的基础是建立在决策者信息充分而依赖手段完备这一基础上。在财务的信息收集与整理上,学校拥有绝对的优势,但作为二级管理单位的学院必须提供充分、准确的信息才能为自身发展给决策者在决策机制运行与决策处理中通过财务信息来引导物流和资金流朝着有利于自身需要的方向发展。信息论的这一运行机理可以要求在二级管理体制与财务内控制度的参与者,必须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才能获得相应的物流与资金流的结果,从而规范二级管理财务的真实与规范。
二、当前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财务内控存在的症结分析
1. 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制度缺失。目前国内高校全校
性的财务规章制度都比较健全和完善,但院系层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形成,有些二级院系虽也制定了一些经费管理办法,但这些办法往往都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很难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执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二级院系出现了如收入不及时上交、坐收坐支、公款私存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还有些院系领导将二级院系的经费变成自己的专项经费,按自己意愿随意支配,导致学校对各二级院系支出无法有效控制,这是目前高校院系二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最明显的薄弱环节。
2. 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得力。
高校预算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预算编制的依据和标准不科学,在编制预算时,只是根据全校预算经费总额,再结合各二级院系师生人数、教学工作量等情况直接确定各二级院系的经费预算,很少考虑各二级院系的年度发展计划和具体工作任务;二是预算执行不得力,由于多数高校只对二级院系预算经费进行总额控制,未能落实对具体支出项目的控制,而且预算制定过程没有让二级院系充分参与,因此,预算执行过程中容易受到院系的抵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3. 经济责任缺位。
校院二级实行领导经济责任制是高校校院二级财务正常运转的保障。财政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院)长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在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后,随着财权的下放,经济责任理应随之转移。但是目前一些高校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规定校内各院系负责人在财务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导致目前高校院系负责人基本上只是享受权利,而无实质义务,经济责任难以真正落实到人。
4. 业绩考核和激励虚位。
预算管理应该是全过程的管理,既要进行事前预测,又要进行事中控制,最主要的是要进行事后评价。通过对二级院系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促进二级院系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但是,目前高校对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工作重点是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事中控制,将大部分的时间花费于审核哪些支出该开支以及哪些支出不该开支,为了审核而审核,而不是将精力放在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评价和奖惩。由于对二级院系预算执行结果缺乏业绩考核和激励措施,造成二级院系财务管理水平好坏一个样,影响了二级院系办学活力和办学效益。
5. 财务监督、审计执行不力。
随着二级院系财权的不断扩大,由二级院系管理的资金数量也越来越大,而对二级院系的财务监督并没有随之增强,主要表现:一是财务管理部门监管跟不上,一些高校财务会计仍沿袭传统的“报账型”会计模式,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而对二级院系预算执行状况未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对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研究,提出对策。二是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对二级院系的财务审计往往流于形式,审计力度不大。三是缺乏民主监督,一些院系经费支出由主要领导干部说了算,决策不民主,账目不公开,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二级院系财务工作脱离了教职工的有效监督。
三、建立与完善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财务内控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1. 建立高校财务二级管理制度是基础。
健全的二级财务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二级财务工作的有力保障。学校应以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为指导,以学校的财务规章制度为依据,按照明晰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各二级院系的实际情况制定二级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二级院系的职责、权限,从而使二级院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以二级院系为中心的财务二级管理体制的运行。同时,在不违反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二级院系要在校财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财务管理办法,对院系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2. 科学编制严格执行是关键。
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科学编制二级预算并严格控制预算支出。⑴预算编制方法。年初,各二级院系根据院系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由院系领导班子讨论通过后,将支出计划上报财务部门,并向学校提出相应所需经费,经学校预算编制人员论证,按照二级院系的经费划拨办法进行核定,最后由学校党委会审批后实施,同时辅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校财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⑵预算支出控制。预算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突破或改变,保证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学校财务部门负责运用预算手段控制各二级院系的支出,制约非预算事项的发生。
3. 强化学院经济责是保障。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是高等学校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下,加强财务管理、明确责权利的一条重要途径。高等学校校(院)长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明确校(院)长是高等学校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不是要求校(院)长直接参与各项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校长可以通过书面方式(内部规章制度、责任委托书等)委托相关人员(财务处长、二级院系负责人)行使一定的财权,并明确其经济权限和应承担的职责,建立起校长、财务处长、二级院系负责人的三级经济责任制,实行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下级向上级负责的分级管理制度,确保各级经济责任制的落实
4. 管理绩效考核是核心。
建立有效的的二级财务管理绩效的考评是检测院系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的重要工具。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核:(1)自筹经费的能力指标:具体包括院系自筹经费数、院系自筹经费年增长率等;(2)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科研及科技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等;(3)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考研上线率等;(4)经费使用的效率指标:主要包括公用支出与总经费支出比,教学科研支出与行政管理支出比、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5)师均、生均经费占有指标:主要包括教学支出与教师人数比,教学仪器费与学生人数比,实验、实习经费与学生人数比,学生活动费与学生人数比等。年底根据各二级院系的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对其进行奖惩,对资金使用效益高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对挪用、挤占预算资金,资金使用效益低的,扣罚一定比例的预算经费。
5. 严格监督和审计是手段。
首先,校级财务作为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对二级院系预算执行实行动态监控,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提出对策,努力当好二级院系的管家、参谋。其次,学校审计部门要加大对院系的审计力度,做到院系内部审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定期或不定期对院系的财务账目进行抽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再次,要加强民主监督,增强院系财务工作的透明度,院系领导应在当年院系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向教职工代表作财务工作报告,汇报院系当年的财务收支情况及经费使用效益,接受教职工代表的监督。
摘要:高校二级财务内控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控制度的确立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强调分权的基础上,建立合理可行的分级财务管理制度。高校二级管理体制的转型对财务内控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二级财务内控制度已经成为高校财务改革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高校二级管理,财务管理,财务内控,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刘艳玲,苏红.浅谈加强高校二级财务管理[J].河北农业大学学院.2004(3)
[2]陈国民.关于推行校院两级财务管理的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2006(2)
[3]陈小玲.谈谈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问题[J].财会通讯.2007(5)
[4]张瑞辉.谈谈加强高校二级财务管理[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8(8)
[5]祝红霞,张美华.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事业财会.2005(4)
[6]张纪元.完善高校系院二级财务管理的探讨[J].经济师.2009(6)
关键词:高校财务二级管理问题对策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校根据自身财务管理内容和办学特点,为了合理划分财权、规范各系部财务行为的目的,所建立的内部经济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保证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自上而下顺利贯彻执行的根本制度。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正由“集权”式管理向“分权”式管理体制发展与演进。前者强调高校经营只有一个唯一来源即政府拨款,因此也只能严格按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出现的“分权”体制,“即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新管理体制,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发展,高校经费不再仅仅是政府拨款一个渠道,它还包括学生交纳的学费以及杂费;社会团体及企业的赞助;学校二级单位(指校内各学院、独立核算的部门等)为社会服务收取的各种费用等资金来源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单一的、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显然不能适应教育投资多元化的需要,大多数高校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改革,即由与计划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转变为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校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分析
我国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集中”体制,二是“分权”体制,二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1、“集中”体制的利弊分析
财务管理“集中”的体制在高校财力不足,筹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其优势在于有利于学校集中有限的财力,统筹安排,分轻重缓急解决学校的问题。可以根据学校工作的重点,确定各院系的经费分配额度,从而保证学校的发展不偏离既定的发展方向。但是“集中”体制过分强调了财务集权,限制了院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这种体制下,学校把一切对外的经济收支和财务合同都统到学校一级财务,统得过死,管的过细,各院系缺少必要的自主权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随着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越来越大,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集中管理的财务体制下,院系开办培训班都要经过学校的批准,培训收入大部分要上缴学校,不仅使得院系丧失开拓教育市场的积极性,而且无法快速的对教育市场的需求做出回应,往往会丧失发展机会。
2、“分权”体制的利弊分析
财务管理“分权”体制是对“集中”体制的修正,高校在下放财务管理权力中普遍采用的“是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自求平衡”的原则,好处是较充分地照顾到了二级单位的利益,有利于调动下属部门的工作积极性;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使高校财力分散,削弱了高校整体财力和竞争力。在这种体制下,许多高校的一级财务机构与二级财务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是分开的,二级财务机构在财务实践中具有双重身份,行政管理由其所在的单位负责,财务处只对其进行业务指导,这种双向领导所具有的双重身份,造成二级财务机构工作主要受所属部门左右,弱化了一级财务机构对二级财务机构的监管作用,容易造成分级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损害学校整体利益;同时,财权的下放,导致办学经费分散到各级部门,形成“穷学校,富院系”的局面,学校一级财务财力不足,整个学校的财务资源不能做到统一调配,各院系经费使用只考虑本部门的利益,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和金额逐年增加,各二级院系可支配的资金不断上升,开支项目不断扩大。但高校对二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却还认识不足,内控制度和程序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致使部分二级院系出现业务招待费、劳务费、办公费等事务性支出占总经费支出比重过大;部分领导将二级学院的经费变成自己的专项经费,按自己意愿支配等不合理现象。
1、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控制度存在薄弱环节
财务规章制度是贯彻执行学校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收支计划的重要保证,是学校各项财务工作的基本行为规范。目前国内各高校全校性的财务规章制度都比较健全和完善。但在逐步下放财权给各二级院系时,与其承担权责相应的二级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却未完全形成,导致对各二级学院支出控制无力。
2、财务工作沿用传统模式,管理不规范
高校财务工作仍沿袭传统的“报账型”会计模式,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内对外提供有关的基本信息,仅限于历史数据和解释,未能进行深入地财务分析和资金使用效益考核。这就造成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管理不严格,对资金往来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管,运作环节上很难把握。
3、预算管理不完善,管理水平急需提高
目前,国内高校财务部门在制定预算时,多是对其二级学院进行总量控制,未要求二级学院编报经费使用计划,也无法落实对具体支出项目的控制。在预算考核上,未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的各项预算经费难以做出准确、具体的分析评价,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难以正确、完整的评价,容易造成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
三、解决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除了要在财务管理的观念上、方法上进行创新,更重要的是要从体制这一根本性的环节上进行创新。通过对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的创新,建立全新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从而在制度上、组织上保证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1、完善二级管理财务制度
完善二级管理财务制度,使“统一领导、两级管理”落到实处,要能对学校分配的各项经费和创收留成收入,自主进行调整、使用和核算,明确各学院的责、权、利关系,体现责任与利益相一致的原则,促进各学院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激活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和生财理财的积级性。同时要建立健全以各二级学院为责任中心的多层次的经济责任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建立起校长、财务处长、二级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分级管理制度,从而使学校的经济责任制的内容贯穿于财务工作的全过程。
2、加强预算管理,充分发挥财务处的宏观调控作用,理顺财务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预算编制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制定各项收入的预算分配政策。学校可以根据发展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及财力情况,制定各项收入在学校和各二级学院之间的分配政策,确定由学校和学院分配管理的经费额度,体现学校对全校财务事务的统一领导,同时也为学院财务分级管理奠定基础。第二层次,在收入分配政策确定的基础上,由学校核定各二级学院的财务预算,制定全校的综合财务预算。学校在制定各项收入的分配政策后,预算编制的工作重点就是对由学校掌握的经费做出安排,即制定学校年度的经费支出预算。各二级学院的经费支出预算则主要由各学院制定。学院财务预算包括其自有分配经费的支出预算和另外向学校申请的预算。学院向学校申请的预算须按工作任务项目向学校申请项目支出,由学校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和财力安排。学院自有分配经费的支出预算由学院根据其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自行安排,但须报学校审批。学校只负责审批并进行业绩考核,体现学院对其经费的分权管理。
3、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处理各二级单位会计业务
会计核算中心分别按各二级单位设立独立账套,在保证二级单位对其财务资源拥有完全支配权的基础上,办理二级单位会计核算业务。会计核算中心主要起以下作用:
(1)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多账套管理,为各二级单位提供内部独立核算,满足学院内部管理的需要。
(2)利用学校内部财务网络统一学校各二级单位财务收支的核算,向学校财务部门提供各二级核算单位的分部报表,满足学校财务部门管理的需要。
(3)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控制各单位预算的执行,并为学校财务部门对二级单位的财务业绩考核提供依据。
4、建立资金结算中心,整合学校的财务资源,提高资金效益
资金结算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统一集中管理学校本部及各二级单位的资金,统一负责对外结算。资金结算中心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1)学校本部及各二级单位的资金统一由资金结算中心管理,资金相互之间可以调剂使用,有利于学校财务资源的共享。
(2)资金结算中心的成立为杜绝各二级单位小金库等资金体外循环现象,为资金运作的合法性、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3)资金结算中心的成立使学校能够有效控制各二级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时掌握各二级单位的资金状况。
通过上述高校财务管理框架的搭建,财务处可以考核各二级单位的财务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同时分析各二级核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会计核算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的信息资源,对学校财务目标执行情况及时做出全面、客观地评价,为学校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使得高校在“分权”的前提下,实现了学校财力的“集中”。可以相信,通过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和不断完善,未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将有长足的发展。总之,推行二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是符合高校发展趋势的,是提高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对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的积级尝试,需要在实践中不继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燕波.试析加强高校二级财务管理.现代商业,2010-8-15.
[2]张淑娟.高等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研究.兰州大学,2010-10-1.□
生效日期:2011年3月17日 修订日期:
本着全面贯彻医院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精神,根据《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仓库工作制度》《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工作进程》,结合手术室二级库、介入中心二级库试运行的工作经验以及凸显问题,现制定设备部二级库制度如下: 一、二级库的建立
随着医院业务量迅速增长,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日渐深入,医用耗材二级库必然不止局限于现有的规模以及数量。
(一)需要建立二级库的相关科室提起书面申请,由设备部根据其过往业务量规模,进行初步审核后,将申请以及审核结果提交医院耗材委员会进行审批。
(二)二级库建立申请通过审批后,由设备部会同计财部确定二级库地点,管理医用耗材类别。
(三)原则上,由设备部人员管理二级库,与此有关的岗位编制,人员轮换,变动等事项,由设备部提交人事部审核备档。二、二级库工作流程
(一)二级库管根据临床科室计划、业务量以及库存实际情况,编制二级库需求计划,实时通过医院物流系统向设备部仓库提交。
(二)医用耗材送达二级库,库管根据发票或随货同行点货验收,签字确认后妥善保管医用耗材。
(三)设备仓库根据二级库管签字确认的票据,办理耗材入库、移库手续,将医用耗材自设备仓库移入相对应的二级库。
(四)二级库管根据临床科室提交的物流申请,发放医用耗材,办理出库手续。三、二级库工作职责
(一)保证库房在正常工作时间开放,以满足临床科室领用以及接收厂商送达的医用耗材。
(二)严格遵守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对无需求计划的医用耗材,拒绝验收入库,合理制定医用耗材储备定额,防止积压浪费。
(三)严格按照医院仓库规定,验收货物,科学码放,分类保管。保证医用耗材在有效期内使用或替换。
(四)二级库管按月向设备部仓库提交本仓库领用,发放医用耗材报表。
(五)定期配合设备部会同计财部、审计部盘查库存,保证账实相符。
(六)二级库管兼管相关临床医用耗材不良反应上报工作。
四、高值耗材二级库管理
(一)医院高值耗材纳入高值耗材二级库管理,代销高值耗材属于医院资产的一部分,但是不需要医院支付资金购买。
(二)实际消耗的高值耗材,二级库管通过物流系统录入病人信息,手术信息,每月底连同高值耗材条形码,入库单,汇交设备部仓库办理出库手续。
(三)二级库管根据高值耗材实际消耗情况,通过物流系统向设备部仓库提起补充代销高值耗材的申请。
为加强医院二级库房的管理,规范医院二级库房的管理制度,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1条 二级药库向采购中心制定的供货商订货,供货商送货到专用库房。第2条 二级库卫生耗材到货后,各二级库房制定库管员验收耗材相关情况并登记相关记录,包括供应商名称、耗材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使用期限、包装是否完好等指标,供应商提供的送货单等相关资料存档,验收合格的及时入库;验收不合格的应拒绝入库。
第3条 二级库卫生耗材储存保管规定;
1.各二级库房禁止与其他物品混放,应设专库专人储存保管;
2.各二级库房应按照二级库卫生耗材的属性、特点、用途、有效期等指标储存保管; 3.各二级客房要保持库房的温湿度、定期消毒等指标进行储存保管; 4.各二级库房要注意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鼠害。第4条 二级库卫生耗材出库管理规定:
1.二级库卫生耗材出库时,库管员应在出库登记本上登记患者姓名、病历号、领用日期、领用耗材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
2.二级库的卫生耗材出库时,库管员应在出库登记本和患者病理上同时粘贴专用耗材的唯一条形码,以备查,可进行追溯管理。
第5条 二级库的所有卫生耗材都要做到零库存管理。第6条 本规范由财务部门制定,经相关负责人签字后生效。
关键词:二级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办学要求,以院系为管理实体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应声而出,并逐步探索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实体的二级财务管理体制。
目前,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高校的财务管理内容又日益丰富、趋向细化,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断完善,切实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为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 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尚不完善。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一级财务管理已经相当成熟,院系二级财务管理也制定了相关的一些管理办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很不规范,很难有效的执行起来。一般下拨到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的经费主要由:正常运行经费(日常公用经费、日常教学业务费等),经常性专项(学生活动、教师培训、学生实训实习、日常办公设备购置等),非经常性专项(科研经费等)组成,按学期进行指标的划拨。但是在具体用途上概念比较模糊,有些院系管理层把一级财务下划的专项经费,当作自己可以随意支配的日常经费来使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的初衷,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
1.2 二级预算和编制不够科学。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下的高校财务,在预算编制上,基本由学院的财务预算部门根据学院的自身情况及需求提出预算编制的方案。这样使二级院系的主观能动性大大的削减了,同时也违背了近期国务院提出的把“权力下放”的号召。在这样的体制下,二级的院系只有被动的接受预算,而无法根据二级院系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全局统筹,合理配置。造成了很多的重复投资或资源利用率分布不平衡,浪费情况严重。这样既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也不利于调动院系的积极性。
1.3 院系二级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财务会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应当具备基本的会计从业资格,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院系二级财务管理人员是由院系行政部门的人员兼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基本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会计的法律法规及道德准则的认识也相当薄弱。因此造成院系二级财务管理人员对于经济责任制度、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收支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的认识比较缺乏。
1.4 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很低。现在学院财务部门基本使用专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但是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目前很多还是采取EXCEL表格来达到财务数据的保存及传输。但是在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的业务环节中有很多需要进行提取、回馈、处理和传输的数据,这种半手工处理方法在处理速度、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现在的财务管理要求。同时,在信息流通方面,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使财务数据的提取对于人的依赖性很强。同时,在财务数据的流转过程中,相同的信息在一级财务部门及院系二级财务管理中都要进行存贮和管理,这其中存在着很多重复性劳动甚至无效劳动。
2 完善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责任体制,强化各级经济责任。在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院)长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但是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后,院系领导不是法定代表人,不需承担经济责任。因此应该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定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关于资产管理、收支管理、分配管理等办法,明确二级管理部门的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对业务的审批程序、批准方式、权限责任以保证院系二级经费科学有效的使用,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更合理的战略部署。
2.2 优化财务综合预算的编制。高校一级财务部门的财务综合预算具有统管全局,目标明确,系统管理,综合协调的作用。学院长期的战略目标为财务综合预算指明了方向,在不违背这个大方向的前提下,高校一级财务部门在制定财务综合预算时,应该适当联系院系二级部门的实际需求,根据具体实际来制定综合预算,使各部门达到综合平衡。
2.3 提高院系二级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院系二级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德才兼备,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院系二级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基本不高,为了工作顺利的开展,应该对二级财务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会计法律法规及会计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2.4 提高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达到数据共享。目前高校基本实行信息化管理,但是在院系二级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还是很低。院系二级财务管理是院系二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院系二级财务管理资金情况越来越错综复杂,如果还是延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人的依赖太强,数据的共享无法实现,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提高信息化程度来改变现有的状况。建议在高校财务管理系统里增加一个院系二级财务管理模块,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荣.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2]杨丽.高职院校院系二级财务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3).
[3]陈欢军.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02).
一、设计思路
要构建高校二级财务组织管理体系,必须对学校财务部门、各二级院(系)的管理职能合理定位。笔者认为,学校财务部门应将其职能定位在统一管理、全面协调以及检查督促,同时重视解决系统失灵和管理失效等方面问题上。而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活动都是通过院(系)进行,因此院(系)主要职能是组织学校日常教学、科研、行政和社会服务工作,有教学、科研、财务管理的自主权,并接受学校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为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笔者将现代管理理论的“封闭”设计论运用到高校二级财务组织管理体系的设计中。“封闭”设计论认为,组织结构的封闭是使组织结构趋于完善的途径;任何一个组织,无论其具体的分工机构形成如何,均必须有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四类基本的职能机构。否则,这个组织的机构是不健全或不完整的。
结合这一理论,笔者认为二级院(系)组织管理体系可概括为“三中心”说:即学校成为决策中心,学院成为管理中心,系成为质量中心。其运行的流程呈现出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由决策中心作为起点,发出有关指令,一面通向管理中心,一面通向监督机构,监督执行情况。管理中心接到决策中心的指令后,输入质量中心,质量中心根据执行指令的实际效果,发出原始信息,输入反馈机构,反馈机构对信息进行处理,提出新的建议后返回决策中心,决策中心再根据反馈的实际情况发出经过修正的指令,使管理活动在滚动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逐步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具体职责如下:
决策中心:学校将更多权力下放到学院,并立足于宏观调控、协调和监督,成为决策中心。
管理中心:学院是拥有一定权力和职责的实体,负责本学院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是学校的管理中心。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负责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如开课、选课、排课、考试和成绩等)和教育质量工作,以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在科研方面,负责学科建设(组织和规划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科研项目、成果鉴定、评奖等);在行政管理方面,负责学院下设的系、所、中心的主要行政工作,平衡各系、所的发展,合理配置资源。
质量中心:各学院下属的系、所以学科和职能作为划分依据,系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科研为主,辅以教学工作,并通过教学工作推动科研工作的深入和发现新知识,是质量中心。
监督和反馈机构:学校成立监督机构,其职责是根据决策中心的指令和学校上级部门的政策法规,对管理中心(执行机构)进行监督,以保证各项指令的正确执行。反馈机构是决策中心有效收集执行信息的机构,也是决策中心的决策咨询机构。
二、财务部门的运行职能及实施
学校宏观调控、学院(系)自主理财的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就是“适度放权,重心下移”,在赋予学院(系)充分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必然要求校级财务部门把工作重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督促检查和协调服务上来。因此校级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实行一级核算,进行资金总量的调控;核定各学院(系)的学年经费;对学院(系)进行财经政策的指导与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学院(系)经费使用情况;通过专项经费对学院(系)的发展进行调控。概括而言:即进行宏观调控,发挥指导、监督和协调作用,提供咨询服务。
(一)实施的主要途径。
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协调服务机制,利用预算、制度、指标、信息等载体实施科学管理是财务部门代表学校履行宏观调控职能的主要途径。
1. 加强制度管理。
财务部门要根据学校资金情况和学院(系)自主理财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政策设想,确立政策导向;建立健全各种财务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使学院(系)的各项管理活动做到有章可循,真正实现“以政策引导人,以法规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使财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财务分析上,并针对实际工作出现的问题,多做一些前瞻性研究,让制度走在问题前面,以确保学校对学院(系)自主理财的引导,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指导、规范作用。
2. 实行预算管理。
在二级财务管理模式下,学院有权自主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并自主审批预算内经费使用,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主要通过预算编制审核、预算执行追踪、预算决算清查三阶段来对学院(系)财务进行监督管理。
3. 建立指标考核管理体系。
建立有效的财务绩效指标体系是学校财务部门实现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也是检测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的重要工具。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及财务管理目标整体战略,笔者以为可以考虑从五个方面设计绩效评价指标:财务指标、教学工作指标、科研工作指标、学生工作指标、教职工学习与成长指标。每年的12月份由财务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校内外专家成立评价小组对学院(系)自主理财情况开展评估检查工作。
4. 信息管理。
财务部门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借助网络媒介,实现指导性信息、服务性信息以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把对学院(系)检查评估获取的信息全面客观反映出来,通过学院(系)间的横向比较和学院(系)自身的纵向评价达到督促学院自我完善、自我调控的目的。
(二)学校承担的收支范围。
按照学校和学院(系)的事权范围,学校本级承担了学校稳定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必须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因此国家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和专项经费拨款必须作为学校本级预算的收入来源。学校经费支付范围为:
1. 人员经费:
基本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经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学生助学金(含奖学金)等。
2. 公用经费:
教学专项经费;学校发展经费(包括重点及特色专业、学科建设经费;科研配套经费及科研奖励;引进人才经费;大型设备及设施的购置及维修费等)。
三、二级院(系)的职责
二级院(系)的财务管理工作应紧紧围绕基层学术组织建设这一目标来进行,在基层学术组织的建设过程中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性问题,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也应从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的角度出发,结合学院(系)的发展目标来具体规划资金的使用。概括地讲,学院(系)职责为根据国家、学校财经政策和法规规定,制订学院(系)的财务管理办法;统筹合理安排经费,自主制定经济分配政策;编制年经费预算和月用款计划;组织专项经费的申报和实施等。
(一)二级院(系)可根据国家及学校的财经政策,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学院(系)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如预算管理办法,财务收支审批暂行办法,资产管理办法,关于工资、奖酬金、业务经费支出使用规定,关于师资培训专项经费支出、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使用规定,关于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关于基层学术组织岗位责任制的规定,关于财经纪律方面的规定等。
(二)确定二级院(系)经费收入范围。
学院(系)自主理财收入主要包括划给院(系)部分的学生学费收入;各院(系)相互兼课取得的教学酬金及教学业务费收入;各院(系)通过科研、办班创收取得的收入及其他收入。
各类学生学费是学院(系)收入的主要来源,合理确认学费定额是二级财务管理中关键点。笔者建议:财务部门首先要统计分析各学院(系)该经费前三年的生均使用情况,再综合考虑各学院(系)的科研、办班等创收能力,制订出学院(系)二级理财的学费定额的基数。对不同学院(系)的学费定额可实行按成本高低上下浮动制,如可考虑系数理科1,工科1.2,文科0.9,艺术1.25。
(三)确定二级院(系)经费开支范围。
包括日常业务费、正常设备购置(实验室经费作为专项申请)、部分人员经费(包括奖金、校内津贴)。
(四)确定对二级院(系)的考核办法。
1.财务考核,每季度向二级院(系)报送报表,公布各二级院(系)经费使用情况。投入教学的业务费、设备费占总支出比例不得20%。2. 由教务处进行教学质量考核。3.由人事处进行人事引进考核。4.科研处进行重点学科建设考核。年终各种考核结果作为二级学院下一年度经费分配依据。
【二级财务管理职责】推荐阅读:
二级建造师管理题库07-15
09二级建造师管理真题06-17
一般二级医院管理制度11-29
二级建造师管理考试题11-28
加强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的思考论文06-02
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工作亟待加强10-20
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考前模拟题及答案07-23
2005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真题试卷(湖南)07-27
二级公路10-14
二级作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