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

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 篇1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其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学生评价工作的基础,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的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

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具体而言,包括:

1、道德与品质。

2、学习能力。

3、交流与合作。

4、个性与情感。此外,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练,用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达。

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要求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纪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考试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可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此外,还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其他有关或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对学生的考试结果等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分析报告。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这是发展性评价的意义所在。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该根据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报告,根据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达出来,制定改进计划。

总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在更高层次上关注课程功能的变化对教育和评价提出的新要求,无论是显性、客观测评的,还是隐性、难以进行客观测评的内容,只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都应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关注点。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对学生评价的几点思考

地理备课组 唐炜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行为来培养人才,学生要以科学的学习观(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来进行自我培养。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应当是一个指挥棒,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很显然,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我们的改革有点“穿新鞋走老路”之嫌。平时的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改革再怎么好,老师和学生还是要面临一张卷子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成绩高的是好学生,对老师来说,班级成绩差就代表自己的教学水平差。最后我们又不得不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阿基米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我以为,一套科学的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评价激励机制将是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上升的支点。而这一点也早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们的同行也做了许多的探索,今天我就学生评价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思考一:看现实,找本质

镜头1:镜头2:镜头3:镜头4:(多媒体,略)《思考二:他山之石

以上的评价从表面看似乎没有瑕疵,可是深入思考,这些评价实质上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学生评价观。新课改要求必须做好两个转变: 一要改变学生评价的理念。要改变评价理念,首先要更新学生观,要把学生作为具有完整意义的生命对待,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要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

其次,要更新评价观,过去我们强调的是甄别与选拔,注重的是知识学习,评价态度要求冷静客观,评价整体划一;新课改要求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重视对学生的诊断与帮助,重视全面育人,态度上要充满人性关怀,评价要由单一向多元、个性化过渡。

甘肃省天水市廿十里铺中学除过考试评价之外,还从以下方面来评价:作业——作业已经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纸笔作业外,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实际表现能力的表现性作业开始进入学生的学习中;成长记录袋——在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创造了诸如学习活动记录卡片(分门别类记录)、每日反思语录(每晚睡觉前写)、心得体会薄(有感而发)、单元小结册、成长白描记等多种记录观测学生成长变化的方法,成为当前中小学学生评价的一大亮点。在学生的评价中,教师开始改变教学语言,更多地运用激励、尊重、赏识的教学工作语言,关爱学生,倾听学生。在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上写评语时,教师开始运用描述性、激励性的语言,变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变定性结论为温情寄语式的叙述评语,倾注了人文关怀,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

二是要改革以考试为主的学生评价。新课改倡导开放型考试,不片面追求客观、准确性,强调考试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采用考试的方式上要探索时间(不是120分钟,可以是几天)、内容(如:考试的内容的可选择性和答案不确定,不是唯一答案)、情境(如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合作完成)、命题权(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命题)等方面的开放性,要正确认识与处理考试的结果(如事后百分制度、自我纠正分数)。三是要重视和形成个性化学生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甘肃省的一些学校,在学生的评价方法上,开始打破传统纸笔测试、分数评定、重在排名的单一做法,加人口试、面试和实践创新能力等考查项目,并探索出了采用“成绩+评语+等级”的成绩评定模式(这三者是并列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数学加法)。如甘肃省天水市廿十里铺中学,考试形式分为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可以有:选考、免考、多次重考(成绩不理想者);开卷考试有:演讲、朗诵、表演、制作、创造、背诵、研究性学习等。考试试题可以由教师命题,也可以由学生命题(经教师组合)的多样性考题;可以由学生抽签随机考试(用于开卷),有必答题、有选做题、也有一次考试的多套试题,由学生选做一套;考试时间有固定时间(期中、期末),也有随机时间(早读、自习、上课期间等,主要用于多项测试)。三.可否攻玉

(一)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 论指出:每个人都同时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没有所谓的“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对学生评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而忽视个体差异。比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改革考试制度

我们应把考试形式的改革作为评价改革的突破口。考试是一种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考试分数仅仅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教师教学得失,从而改进教学的依据。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考试以后,不排教师名次,不排学生名次,只要求教师做好分析试卷,找出薄弱环节,并认真讲评试卷,为学生补上缺漏的知识。

在考试命题上,注意测试的评价目标层次与教学大纲要求层次相一致,力求体现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的内容上要作到覆盖面广,难易适度,编排合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可以使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难易不同的试卷,让每个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体现评价的促进功能。我们还可将考试分为书面闭卷和综合实践题课外开卷两部分。课外开卷突出四个原则:即学生主体性原则、贴近生活原则、科学探究原则、合作学习原则。在内容上,充分考虑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在阅卷评分时,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评分时统一从宽把握。

2、开展等级评定

在评定学生时,可以把德智体美劳整合成具体的评价项目,每项分别给予优、良、中三个等级。例如,可以分为5项,第一项为思想道德素质;第二项为科学文化素质;第三项为心理素质;第四项为身体素质;第五项为劳动素质。每项素质包括5至6个子项目。评定操作方法:以班级为单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以日常学习、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学生的各项表现来评定学生。通过每周的考核结果汇总,让学生对自己一周的表现有所记录,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则起到激励作用,对于该周表现差的学生也是一种警戒,以促使他下周努力。评定的步骤分别为自评、集体评(利用周会课)、任课教师评(利用平时的上课记录)、班主任评、家长评五个方面相结合。每周评出优、良、中三个等级,每月一大总,向家长通报情况,学期末的“三好学生”、“模范班干部”“优秀团员”也据此选拔。等级评定方法,要克服过去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弊端,使学生可以在若干方面争得优秀、良好。既发展个性特点,又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批评、自我批评的民主作风,便于形成集体的正确舆论和关心他人,团结互相的好风气。

3、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每学期都要围绕德、智、体、美、劳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设计许多表现自己展示才能的舞台。因为组织参赛的过程就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如校园歌手大奖赛、文艺演出、诗歌朗诵、运动会、书法绘画等比赛,都是培养特长生的好机会。每开展一项活动,都设立一定数目的“奖章”,如体育活动,我们就设“体育章”,文艺活动就设“艺术章”;学习竞赛活动就设“学习章”,生活自理活动就设“自理章”。活动结束后评比、总结、奖励。评出“单项积极分子”。再如保洁、劳动、值日、体育、图书管理,经典诵读等多项活动的积极学生,都作为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奖励,扩大奖励面。

另外,对于个人特长的认定,我们应该把结果认定,同平时形成性的认定相结合。而且更加重视日常的、多项、多次的活动组织及表彰奖励,因为培养学生提高素质是在平时细致的教育过程而不在最终。

(二)针对不同的学科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学生学科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教师是新课改的最直接的实践者。各学科应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特点,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建立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学科评价体系。各学科评价方案中都应该包括具体的评价指标、操作细则、学科成长记录、学生过程性评价初评表和过程性评价总评表。应该坚持综合评价和学科评价相结合,强调学生学科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综合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尝试建立了“学生发展性个人成长小档案”

“成长小档案”能比较充分地展示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反映学习的努力、进步和成就,使每位学生获得自信。①评价的主体多元互动性:成长记录袋中有一些内容是学生自评、互评自己满意的作品;还有教师日常评价、家长平日和假期评价等内容,让学生在与伙伴交流、与家长、教师对话中不断反思、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②评价内容多样化:一张试卷、一份与课文有关的联想材料、一份调研报告„„成长记录袋中评价内容的范围可以非常广,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它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力、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及优势和不足,对孩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成长状况都进行了记载,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信心的培养,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③评价过程的开放性:成长记录袋所记载的材料不仅仅是学生在校内学到的,而且还延伸到社会、家庭中。为使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其个性正常的发挥,提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评价自己。

2、尝试期末考试免考制

平时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不参加期末考试,免试学生只需要经过如下程序:①个人和家长提出免试申请②班级民主推荐③平时作业综合评定为A。这是给学生的荣誉,激励了学生在平时努力学习,也实行了过程性评价。

3、尝试“学科发展性评价”:

①评价内容上从听、说、读、写和学习行为五个方面采用等级评价方式来认定,除了知识点要掌握外,还关注学生听、说、读、写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方法、行为习惯、情感的养成,既有书面测试,又有口试,对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参与合作均进行评价。②评价方法上注意测试性评价(测验、听写)与非测试性评价(观察、提问、抢答、小组讨论)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改进学习计划。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考试结果不满意,教师应允许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了原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并给以鼓励性的评语,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这种“延后式评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结束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新时代的要求。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但是我们要通过改革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是泥土我们要把它烧成砖瓦,是矿石我们把它百炼成钢,是金子我们让他闪闪发光,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会人才辈出、百花满园。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评价学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其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学生评价工作的基础,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的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

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具体而言,包括:

1、道德与品质。

2、学习能力。

3、交流与合作。

4、个性与情感。

此外,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达。

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要求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纪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考试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可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此外,还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收集和分析放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其他有关或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

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对学生的考试结果等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分析报告。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这是发展性评价的意义所在。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该根据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报告,根据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达出来,制定改进计划。

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 篇2

一、发展性意识

学生都有追求上进的心理需求,所以教师应避免用静态和停止的眼光去评价课程学习者的阶段性的表现,要以平和的心态精心发现并呵护每位学生的细微变化和潜在发展,既注意观察学生的现有不足,又着眼于学生成长的潜力和可能争取到的新的发展。

例如,在做地球仪的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他们交上来的作品材料各种各样,有泡沫塑料、乒乓球、小皮球、纸团,也有彩色橡皮泥、鸡蛋,甚至有苹果。笔者把学生做出的地球仪作品进行展览,让学生自我对比,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制作方法,并推荐出优秀的制作者来介绍制作过程和制作经验。在整个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做得不太好的学生眼中露出羡慕的神情,于是趁热打铁,问这些学生想不想重新做,许多学生表示要改进自己的地球仪,笔者再趁机指出他们作品中的不足。成绩的评定也以第二次交上来的为准。笔者平时在记载成绩时,前差后好的,只记录进步的成绩,前好后差或平稳发展的,则记平时成绩。以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不断努力争取进步,笔者惊喜地看到,课堂上,对于同一问题有的学生反复发言几次,思维越来越活跃,前一次测验没做好,上课时听课更认真了,满怀信心要求重考。学生都在努力展现其最美好的一面。教师应多给他们一个机会,唤起学生心中的自豪感和自尊感。

二、差异性意识

人的个性差异大,每个人都有其所长与所短。教师评价学生时,应善于使用弹性化的评价尺度,发现学生在学习群体中的独特位置和不同特点,并激励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位置上逐渐进步。七年级下册日本内容学完后,笔者设计了一个“中国人该不该重视过圣诞节”的辩论题,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结果两方学生反应热烈、各抒己见,有几个学生,平时书面成绩平平,但在课堂上非常活跃,积极准备材料,辩论时语言流畅、表达完整、观点明确,他们的辩才博得笔者和同

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总之,有效地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也一定能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愉快、高效地发展。恰当使用多媒体,无疑会大大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进而丰富和提升课堂教学,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地理,并把地理教得更有趣一些,容易一些。虽然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该注意到多媒体学的阵阵掌声,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之后,笔者发现这几个学生上课纪律好多了,发言更积极。我们应容纳学生个体的差异,提供给学生展示才情的平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找回自信,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发现学生一个优点,学生就多一个信心。

三、过程性意识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结果,而应是以发展的眼光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表现: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问题中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评价的手段促使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在地图这节内容中,笔者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算出图上一段曲线距离,学生想出很多可行的办法。如旋转纸片量算法、头发丝量算法(细绳量算法)。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还想出用小圆沿线滚动,然后再计算周长等方法。学生的智慧在学习过程中绽放,也获得了教师、同学的好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尝到了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四、情感性意识

叶澜教授说过:“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共同体的交往,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气息,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应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特别是情感上的满足。”有许多学生,并不是因为笨而学不好课程,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及时给予科学积极的评价,因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当学生回答问题后,不要简单地用“对”或者是“坐下”打发学生,应多用期待的眼神,多用鼓励的语言。当学生从你的话语中读出鼓励和宽容时,学生就会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被人欣赏和肯定的愿望不仅仅来自教师,还来自自我和同伴。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情感需求,多给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机会。例如进行小组活动时,小组成员针对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展开自评或互评,指出别人的优缺点,反省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小组成员人人进步。让学生自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评价的客观程度。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被人欣赏,也可以起到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有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唤醒、鼓舞这根主线始终贯穿于这些评价意识中,教师只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一颗宽容的心,给学生多一个机会,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

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精心认真设计教学,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

参考文献:

[1]多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

新课改,新理念,新评价 篇3

评价语言是教学活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中最为直接、使用频率较高、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一种方式。然而,不可否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化,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措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存在一定的含糊性,进行评价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做的行为在哪方面还存在缺失,然而教师给予的“很好”“棒极了”等评语,没有具体说明好在哪里,也就使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2)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学生往往在学习中会受到自身生理心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影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而教师为抓紧课堂时间,对学生的回答往往急于下结论,轻率地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出评价,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得到良好培养。(3)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所运用的评价语言太过于贫乏,没有有效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在同样的评语下丧失做好作业或者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因此,面对新课改、新理念,我们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精当的评价用语来辅佐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下面我就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评价用语,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所进行的语言评价,恰当合理的评价用语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相反,教师未加思考的评价语言,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遏制他们的欲望。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一、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

评价语单调、贫乏是课堂教学的大忌,“很好”“不错”等类的话对学生起不到激励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有的教师在活跃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赏识教育,雷同、重复的表扬充斥课堂。这种评价用久了,学生就失去新鲜感,课堂气氛也就显得沉闷、程序化。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常常用这样的语言评价学生:“很不错,你读得很有感情,符合人物的特点。”“你的朗读水平越来越高了,课下一定下了不少功夫吧?”“你的回答很精彩,真棒!”“你的思维很敏捷,这么难的问题你都能回答上来。”等。这样的语言学生如沐春风,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评价要因人而异

我们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智力因素等条件的限制,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不要一概而论。与此同时,教师在采用评价用语时,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回答问题的长处与存在的特点,所用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让学生能够听得明白,除了要保证语言的简洁之外,还要使评价用语达到准确性这一要求,能够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提高回答的质量。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本着“鞭策优秀生、激励中等生、宽容后进生”的原则评价学生。例如,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发言了,即使有一点合理的地方,我也要积极鼓励,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评价则要严格一些。

三、教师评价以学生为主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想发挥实际预想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做好自身方面的准备。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场合,用有针对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掌握基本教学目标,熟悉上课流程,与此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回答中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其次,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想达到鼓舞学生的作用,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用实事求是的评价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用语的选择上要注意尊重学生,采用温和的语言,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或者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短处。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教师的评价用语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恰当地使用课堂评价用语,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继续探讨评价这一门艺术,争取让我们的评价语言越来越精彩,促进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朱晓娟.创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式:新课改后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9).

新课改的若干理念 篇4

1、课堂生态理念:课堂应是生态环境。学生是其中最具活力的鲜活生命体。教育教学活动应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生命融合、思想沟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活力。

2、合作学习理念:每个教师与学生间都存在差异,都有潜能。承认差距,发挥潜能。教师学生都有个人人格和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每个人的人格都应得到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张扬。教育教学过程应在师生间特别是学生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个体活动,更是体现一种团体精神。

3、生本教育理念:尊重每个学生,使之充满自信,抬头走路;

相信每个学生,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会发现自己的潜能;

关爱每个学生,保持其脆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导每个学生,帮助其合理设计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欣赏每个学生,为他们的每个进步而喝彩;

4、探究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认知的过程。课堂教学以探究为切入点组织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探究和合作伙伴,师生一起研究解决问题。教师应做激励学生探究的人。为学生提供咨询,平等交换意见。帮助学生发现矛盾,但并不拿出现成答案。

5、研究性学习理念:让学生获得来自研究的积极体验;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人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道德;以学生参与研究为基本形式。

6、创新思维理念: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特新颖、有价值的思维,它具有深刻、广阔、跳跃、模糊、不确定性。它产生的过程往往是非理性、非线性、非逻辑性的,有时是一种直观感觉,有时是一种异想天开。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展个性,开发求异、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开发形象、直觉思维;优化知识结构。

7、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 篇5

新课改的三大理念是什么?自主 合作 探究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 目标 过程与方法 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篇6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阙庄小学高敏 随着教学信息激增,教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学资源日渐丰富,新的时代对教学设计又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我国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改的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都将通过教学改革得以落实。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变革,课程改革将流于形式、甚至劳而无功。鉴于此,教学设计应努力在这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整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是学科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要实现这种价值追求,我们必须“轻结论,重过程”。对一门学科而言,过程表征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而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从教学的角度看,“重结论、轻过程”是一种形式上的教学捷径,它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理解为呆板单调的知识背诵和记忆,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培养了掌握知识却不知反思、不知评判、不知创新的“好学生”,扼杀了学生的智慧和独特个性。因此,我们必须强调过程,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这对一个人的能力、智慧的发展大有裨益。

要实现这种价值追求,我们必须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是相互作用的。但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常常忽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因此,现代教学要摆脱唯知主义,达到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并赋予它新的内涵: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及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科学的价值、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使学生确立对真、善、美的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教学设计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

(二)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人是开放性、创造性的存在,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的预设性要求,导致了教学运行体系的相对封闭。传统的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师生无法在课堂中焕发其生命活力。

交往论认为,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强调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达成共识,共同发展。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

课堂不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是拘泥于某些程式化的设计,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强调实施过程中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似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的状态,使学习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成为人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因此,教学设计要关注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革除传统学习方式所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的弊端。在教学设计中,就要把学习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活动凸显出来,更多地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倡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四)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常常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其目的是鉴别对错、区别优劣。由于目的与手段的背离,教学评价未能看到教学活动是双主体活动,割裂了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师与学生成了对立的两面,而不是获得共同发展。同时,教学评价多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未能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未能有效地反馈信息,失去了主动调控的机制。这种评价把规范当作限制,当作剔除的手段,用条条框框限制被评价者,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发展的空间。

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 篇7

——推进新课改经验材料

三年来,我县师生以前所未有的激情积极投身到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之中。回眸这三年,我们不时为课改带来的新理念而惊奇,为课改促进师生的发展而欣喜,为课改面临的困惑而忧心。作为新课改,我们始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积极谋划,不断撮合,深化推进,负重超越。以新课改为依托,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科教学资源,开展新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可操作性平台。这三年是我县教师专业得到发展的三年,是教育发展最快的三年,是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主动性明显改变、学习能力普遍提高的三年,也是取得丰硕成果的三年。2011年高考上线率达到99.65%,本科上线率达81.05%,重点率达6.12%,2012年高考上线率达到100%,本科上线率达65.16%,重点率达4.03%,2013年高考同样实现100%上线率,本科上线率达75.8%,重点率为3.56%,全面实现了“高上线、多本科、出重点”的目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连续12年平均分和优生率名列全市第一,县职中连续15年超额完成招生任务,毕业生就业、升学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幼儿美术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易门教育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打牢教育内涵民展根基,举全力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易门教育新课程推进工作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一、在实施中摸索前进,在学习中理解提高

1、营造参与支持课改实验的氛围。我县在深入推进新课改实验过程中,为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扎实进行,县教科所及各校把课改实验工作列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成立了由分管教学的副局长及各校校长主要负责的课改领导小组,为一线实验教师“架桥铺路”。利用教师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宣传课改的重要性,不管是不是实验教师都要关注课改,了解课改。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县实验学校开展的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新课程课堂,让家长感受新课程、体验新课程。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等交流形式强化家长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向家长宣讲课改实验工作的重要意义,拓展了家长对学校课改等多项工作的了解渠道,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家长参与机制,赢得家长对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2、研究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方案是完成课改工作的有利保证,能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三年来,我们认真制定了深入推进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每学期制定课改工作计划,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成立教研组,每个教研组也围绕课改相应的制定出本校的活动计划,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个人的学科实验计划、学习计划等,使实验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正像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那样,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于所有人,尤其是参加科学研究实验的教师,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只有学习,才能转变固有的陈旧观念,而观念恰恰决定教师的行为。所以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抓好常规工作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

1、有效备课。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依据有效教学理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提供一个实现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备课方式势在必行。我县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年级各教研组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注重高质量地开展单元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均建立在个体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开展以说课为主要形式的集体讨论,同时做好集体备课后的二次备课,及时调整教案,提高实施的效率。同年级同学科教学做到“四统一”: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训练目标、统一检测评价,达到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的指导下,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能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2、有效上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树立有效上课的教学理念。有了这个理念还不行,我们还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使这个理念变成现实。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研究和把握课程计划

规定的学习目标,依据课程计划、参照教科书确定教学内容,防止凭应试的经验和教辅练习来决定该教什么,教的深广度。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多要体现教学的价值、效果、效率和魅力。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作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诱发兴趣。

3、有效反思。反思,指的是教师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三方面反思: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踏进教室前的行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教室中的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要及时反思新课引入情境是否得当,所提问题或例子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激活学生思维;二要反思教学难点是否通过分析已经解决,提问和例子是否恰当,是否再补充实例进行讲解;三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实践后的反思----离开教室后的行为。一要总结精彩之处,反思遗憾片断;二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会对学生有伤害;三要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我县坚持把教学反思当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

4、有效研究。学校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我们立足于校本搞培训搞教研,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实行“带教”制度,校长、主任和教研员亲自带教,长期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备课、说课、上课和评课。组织开展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把课堂教学达标考核的结果作为履职考核、评聘和晋职评优的一项依据,促进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探讨教法,自学自练,夯实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文、理科交叉进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以教研组、学科组为依托,认真抓好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辅导、作业批改、三笔字等各项基本技能的研究和培训。通过开展上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课堂教学达标、教学技能竞赛、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定内容、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的办法,使常规教研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中,我们严密组织,层层筛选,领导带头参与,群策群力,精心指导,取得优异成绩:2010年来,我县中小学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高效课堂教学竞赛,获得优异成绩:省一等奖2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5人;获市一等奖13人,二等

奖7人,三等奖6人,其中,参加玉溪市高效课堂竞赛一等奖学科获奖率达50%。教师撰写的论文、教案等200多篇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2194篇论文、教案和课件等在各级评比中获奖。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

1、我县教科所与时俱进,超前研究,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县的教育教学实际,经过不断的试验、研究,进行几经修改、补充和完善,几易其稿,总结提炼出了中学10个学科、小学5个学科的“中小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县中小学推广使用后,有效地克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广大教师实现了从接受、熟悉到自如地应用,从只应用一种模式到博采众家模式之长。通过“模式”的过关考核,70%的教师能上合格课,20%的教师能上优质课,为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2、逐步构建了“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式模式操作中遵循自主性原则、个性化原则、交互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激烈性原则等,达到了面向全体与个别化教育的和谐统一,自主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其基本模式如下:科学安排分组,教授合作方法,形成合作基础—— 提出研讨问题,明确相关要求,引发独立思考——适时分组研讨,给足研讨时间,开展合作探究——全班交流评价,提高合作质量,激发创新思维。

①科学安排分组,教授合作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同时我们还积极地对分组的形式加以尝试与优化,而不局限于固定不变的分 组模式,比如有时为了营造竞争的氛围,尝试按男女生进行分组,有时为了合作的密切按兴趣进行分组,也有时为了合作的便捷按座位实施组际合作形成大组等多种做法。

②提出研讨问题,明确相关要求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

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根据他的理论,我们在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该尽可能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既要把握学生能够达到,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而又不能轻易达到。还要含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觉得研讨这样的问题有劲、有趣、有意义,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③适时分组研讨,给足研讨时间分组研讨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这里的研讨时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小组研讨前必须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即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第二阶段进行合作研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并整理汇报。合作学习是需要花时间的,这也是该模式让人想投入而又往往不大敢投入的重要“瓶颈”,但我们认为:这个时间应该花,而且非常值得花,因为那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合作探究的时间。

④全班交流评优,提高合作质量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有效进行这一环节可使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通过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可以互相启发,开拓思维,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可有效地纠正在学生中带有共性的错误认识。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还能使每个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这样可以从若干个横向纵向的比较,让生生、组组意识到相互之间的差距,而达到使每个学生共同进步。以上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由于年级的不同,各学科内容的不同,其程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

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

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倡导: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五、开展专题研究,强化新课改理念

我县的教科研工作是在省教科院和市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开展的。三年来,省教科院和市教科所的专家多次进驻我县指导教研工作。他们开展专题讲座、深入学校听课、参加教学研讨,通过专家多次指导,我县教研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形成了“校校有课题”“每周有反思”的教研模式。

1.树精品课堂。在学校开展的诸多教研活动中,“精品课堂”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通过集体备课、讲示范课、评课、复讲,确定精品课堂,进行课堂录像,并通过办公网站实现全县资源共享。

2.“教学反思交流会”是我县教研活动的又一个亮点。围绕“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结论即成果”的教科研目标,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普遍性且有价值的问题一一记录后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反思交流会”、“经验介绍会”等形式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定期就新课程教材教法问题进行探究讨论,答疑解惑。每次检测后认真举办了“学生学情分析会”、“质量分析会”等专题活动。

3.实施名师引领活动。我县建立了优秀教师的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机制,实施了培养骨干教师的“名师工程”,加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易门县骨干教师考评认定方案》的要求,遵循“坚持导向、公平竞争、保证质量、宁缺勿滥”的评审原则,采取自下而上“推、查、考、评”的方法步骤,在各中小学校推荐考核的基础上,经县中小学骨干教师考核组全面认真细致的考核,通过县教育局审核,再报县评选工作领导

小组审定,县委、政府发文先后于2001年、2005年、2007年、2009年认定了第一、二、三、四批县级骨干教师共423名,并分批召开了骨干教师认定表彰大会,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已初具雏形。通过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造就了一支敬业精神强,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他们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脱颖而出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3名省级特级教师、11名省级骨干教师、36名市级骨干教师。

4、加强课题管理,提升科研引力。

教育科研工作要立足于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易门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一是抓好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研究过程、结题与成果推广的管理;二是抓好已立项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工作。做好教研室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防止重申报与结题,轻过程与推广的现象,确保课题质量;三是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教师人人有小课题,要形成问题即课题的思想,学科教研员要加强对学校学科立项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积极开展在研课题、学校小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工作,广泛开展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推广教研成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五是认真开展好高中课改课题、职教课题、特教课题、幼教课题的研究工作。深化课改理念,转变教与学方式,改进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三年来,县、校两级都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了一批有实际意义,针对性强的课题进行实验研究。先后开展了省级课题“运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应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市级课题“中小学学科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县级课题“ 优化课题教学策略研究”“小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研究”“山区少数民族中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协调性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这些课题成果的取得和推广,不但解决了当前困扰我县教育教学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大大提升了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贡献率,而且还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教研教学骨干,促进了全县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全面提高,为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狠抓三环节 确保新课改的实施

1、注重对校长、教研员和教师的培训。我们以建设一支“专家型、科研

型、创新型”的校长和管理人才队伍为目标,不断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培养、选拔力度和激励机制。制定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民主管理、提升队伍素质等方面考核校长的业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继续任用、交流的重要依据。同时在校长主任中开展了以读好一本专著、发表一篇文章、编写一个优秀教案、上一堂公开课为主要内容的“新课改四个一”活动,并组织了全县中小学校长主任教学综合技能竞赛,通过上课、评课和作专题讲座待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教育理念超前、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专家型、学者型、科研型校长队伍。我县从2009年以来,共选派中小学校长、主任近32人次到华东师大及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挂职培训,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为建立一支作风务实,既善于管理,又精通业务的教育家办学的校长队伍奠定了基础;教研员尽管不是领导,却重任在肩,要分管承担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任。他无论身处哪一个位置,都应该始终站在教育教改的前沿,始终将教育创新放在第一位,因此我们极为重视教研员业务素质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教育教学的本领。

首先是注重发挥好教研员的指导示范作用。指导示范中突出“三个示范、四个务必”,三个示范:公开课教学示范、理论专题讲座示范、学科质量检测分析示范。四个务必:务必指导教师学习理论,确立正确教育观,使理论先行指导实践;务必指导教师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认真备课,在个人、集体备课时给予点评指导;务必指导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务必使命题的指导思想导向好平时的教学,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其次是要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教研员的根在学校,教研员的实践在基层,教研员的活动要在教师中开展,教研员的研究成果必须回归教师实践应用。教研员的工作一定要务实,这个“实”主要体现在:一是研究课题务实,根据学校条件,教师素质来确定符合校情的研究课题。二是教研基地务实,有自己的课题实验基地,能正确处理点上经验与面上推广的关系,做到手中有典型,同时又能驾驭分管学科的教研工作。三是指导务实,能上好研讨课,写好论文,介绍推广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广大教研员服务上门到学校,做到与学校脉搏一起跳动,热血一起沸腾,目标同向,行为同轨,发挥了学科教学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持续

发展的前提,我县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好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等为重点的校本培训和研本培训,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抓好新教师培训,制定《新教师培训方案》,对每学年新来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采取结对子、引路子、压担子的办法,安排优秀教师做导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上具体指导,全程跟踪,学年末进行认真考核。二是抓好在职教师培训。对在职教师按“研训一体化”要求,以教研组为依托,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广泛开展“教学思想与理念、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研本培训,坚持开展集体备课、上研究课为形式的文、理科交叉每周进行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定内容、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的办法,以“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类问题,培养一支队伍,打造一批名校”为出发点,结合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全方位、多形式组织开展系列教育科研活动,切实解决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使学校教师有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出经验、出成果、出精品,较好地发挥了教育科研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开发、汇编了《易门县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等多本校本培训丛书,供全县教师学习使用,促进教科研与教师培训的有机整合,收到明显成效。

2、抓好“校本教研”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就是生产力,抓好了校本教研就抓住了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我县教研活动在内容、时间、课题、程序等方面都具体规定,在形式上主要采用三种模式。一是小学实行的乡(镇)中心校为单位的联片教研,组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组成小教研组、全乡同学科教师组成一个大教研组,每周一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听报告、问题讨论、集体备课、讲评课、优质课观摩等活动,教育局不定时对各乡镇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教研员深入教研组与教师们进行研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指导。二是初中各学校每周文、理科交替进行集体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科所以各学科教研员为组长,各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成员的大教研组。三是城乡联动,以强带弱。教育局组织教研员与各乡(镇)中心校结成了校际帮扶对子,定期下乡作示范课、交流、解答各校教师提出的问题。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显著增强。校本教研已成为我县校本教研的又一面旗帜。

3、重视教学实践,探索适合本县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县教科所在抓常规教学的同时,加强高效课堂的建设,引领全县教师在学习外地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引用和创造性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提出给课堂要成绩,给40分钟要效益的口号,推广: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习使用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有限公司推出的《辩证看,务实办——课改理论篇》和《学习小组建设与授课流程——实操篇》以及《打造主题班会,健全学生人格——理论篇》和《高效主题班会设计与操作流程——实践篇》。从我县的实际出发,不断丰富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开发出与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实验教科书相配套的小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体育共十四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包”,每个“教学资源包”中主要包含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课件、练习以及与此内容相关的有参考价值的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资源素材。通过教育信息平台供全县教师使用,实现教研成果及优质资源的共享。为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有效支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轻负担、高效益”,逐步构建适用于我县各学科教学需求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三年来,来我们深刻体会到:新课改为教育教学探索出一种竞争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育注入了勃勃的生机与无限的活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可操作性平台,为推动范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上一篇: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宿舍管理规定下一篇:红颜岂乃祸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