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设备管理维护

2024-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影像科设备管理维护(精选9篇)

影像科设备管理维护 篇1

1、医学影像科所有影像设备及PACS系统的管理实行技师长负责制,由专职工程师负责各台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和设备检修工作,保修设备还应做好保修工程师的联系及维修、维护协助工作。

2、设备发生故障时,工程师应尽快予以维修,保证医疗工作正常进行。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汇报技师长,由技师长负责联系相关公司,安排维修,故障现象及维修情况要及时记录,增加或修改线路应在原技术资料中增补注明,存档备查。

3、大型设备除日常维护保养外,还应定期检修,排除隐患。并按质量控制要求,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稳定性测试。对不符合质量指标的问题,要找出原因加以校正,保证仪器设备正常使用。

4、医技操作人员实行定机、定岗操作,并与专职技术人员一道认真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修等工作;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操作手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当班人员要科学、合理使用机器,大型设备下班之前记录机器的使用情况。

5、CT、MRI设备及PACS系统的使用人员须取得使用相应资质、权限,遵循CT、MRI设备的操作流程,未经同意不得随意使用设备。

6、各机房凡要求达净化室标准者,应达到恒温、恒湿、无尘要求,非本室医技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设备间、操作室;不得在操作室内聊天、大声喧哗,要时刻关注患者安全。

7、MR机每日开机后应连续使用,工作完毕关机后,一般不再开机,急诊除外。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定期检查液氦情况,及时加以记录。

影像科设备管理维护 篇2

关键词:影像科,数字化图像,计算机系统,管理

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计算机系统的发展, 国内外许多大医院都在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及网络化改造, 引进计算机放射摄影 (computed radiography CR) 和直接数字化放射摄影 (digital radiography DR) 系统。随着许多大医院的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 cation systems) 系统、H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和RIS (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s) 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未来的普通放射医学必将成为数字化放射学、网络放射学和无胶片化放射学。因此, 放射摄影和诊断的全数字化已成为必由之路[1,2]。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购进AGFA数字X线摄影系统 (CR) 至今所检查 的病人影像资料进行分类处理。采用科内现有的计算机系统 (一般PC机, Dell公司) , 将所有资料冠以特定的关键字, 按病人的放射号 (ID号) 进行整理, 刻录成一级光盘资料进行归档, 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供临床查阅、调用。在特定的时间段内, 将阳性资料按系统分类出来, 做好关键标示, 并将其刻录成二级光盘, 作为科研和科内及院内外会诊之用。对于有病理的阳性资料分别录入随访信息, 按系统刻录成资料盘, 作为科研教学所用。

2 结果

经过整理后的病人资料, 显得更完整、更具有系统性, 并且查阅相当方便, 可以同时对放射号、不同系统、姓名、疾病名、诊断结果等进行查询和调用, 不再会引起病人资料的丢失, 并且这些资料还可以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同时可以打印成胶片, 方便院内外会诊之用。也给统计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光盘的容量较大、体积较小, 给资料的存储节省了大量的空间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

3 讨论

3.1 传统放射摄影和放射工作都一直沿用胶片-整感屏系统, 成像后由胶片记录, 经过暗室冲洗、烘干等环节, 并且一旦X线摄影完成, 无法进行图像后处理, 因此由于技术因素, 不可避免地要造成重摄片等处理, 从而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有时还会引起医患关系紧张。放射科为了长期保存资料, 则不得不建立巨大的片库系统, 来存储胶片, 并且传统的胶片管理都为人工操作, 胶片归档错位、损坏、自然变质、老化及资料丢失等不可避免地常有发生, 管理的难度与数量呈同步增长。据文献报道:一个管理制度十分完善的大型医院,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X线片丢失率也在10%~20%之间, 同时由于传统图片分辨率低而又无法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后处理, 更无从想象资料的完整与共享。所以, 传统的X线摄影资料已无法适应影像数字化网络发展的需要, 数字化放射科是常规放射发展的必然趋势[3,4,5,6]。

3.2 放射科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后, 所有的影像资料均可以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存储和传输, 并且可以逐步实现无胶片化管理, 减少或最终取消胶片消耗和胶片资料的管理, 大大降低传统放射科管理模式所需的成本。图像可以永久性存储和直接调用, 可以直接得到无失真的原始图像, 用于临床医疗、诊断、科研和教学, 并且可以迅速可靠地进行图像归档存储, 而不丢失资料,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医学胶片管理手工操作的缺点, 进一步完善医学图像的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3.3 目前CR系统的使用, 是将传统X线图片进行数字化转换成为现实[5,6]。经过IP板 (imaging plate) 作为载体, 能直接产生数字化影像, 并且适用于各系统部位的摄影检查, 由于具有后处理能力这一特点, 所以大大减少重摄片率和废片率, 同时所获取的数字资料可以存储到现有的各类介质中, 如光盘等。可以进行长期存储, 并且可以直接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资料的传输和资源共享。

3.4 我院虽然尚未建立大规模的医学数字化存储和通讯系统 (PACS) 以及放射科信息系统 (RIS) , 但现有的放射科数字化信息必须在现有的设备基础上作好合理化管理和保存, 充分发挥现有的设备和资源, 以为将来的PACS、RIS和HIS系统的建成作好基础, 才能使影像科的发展始终走在前沿。

总之, 数字化信息化是医疗服务和医疗改革的必然需求, 数字化放射科是普通放射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的数字化放射科资料管理, 将有利于提高医疗诊断质量, 促进医院科研教学水平及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可以为医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厚德.21世纪的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9, 33 (12) :799-800

[2]祁吉.数字化X线摄影: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影像杂志, 1999, 10:4-5.

[3] Tarver RD.Cohen M, Broderick NJ, et al.Pediatric digital chesti maging, 1990, 5:31-35.

[4] Sagel SS, Jost RG, Glazer HS, et al.Digital mobile radiography〔J〕.J Thorac I maging, 1990, 5:36-48.

[5] Lai KW, Langlois SL.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digital radio-graphy system〔J〕.Australas Radiol, 1999, 43 (2) :197-200.

医学影像科管理与持续改进督查 篇3

时间:

地点:

负责人:

质控人员:

一、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

((★)(★)为核心条款,(★)为核心制度)

(一)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服务项目;急诊服务

1、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放射诊疗许可证》; 24 小时×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X线摄影、超声检查);编码与PACS系统功能;医生工作站;人员资质;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科室《紧急意外抢救预案》、药品、器材;《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1、专职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并记录。(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图像质量评价小组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纳入对部门服务质量与相关人员技术能力评价的内容;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及时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严格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

1、科室《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普通报告精确到“时”,急诊报告精确到“分”;科室每月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总结分析,落实改进措施;职能部门评价结果。(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临床医师参加,记录,随访,重点病历资料完整(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3)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

1、《放射安全管理制度与落实措施》、《医学影像设备、场所定期检测制度与落实措施》、《放射废物处理规定》、电离辐 射警告标志、环境评估报告;安全检查专人负责,1次/季(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放射防护器材与个人防护用品、受检者的防护措施、影像科人员佩戴个人放射剂量计、健康检查/年;专人负责放射剂量计收集、发放和监测结果反馈、登记、监测数据分析和改进;放射安全防护培训证书(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辐射损伤的具体处置流程和规范》及培训演练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1、《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名册》及组织结构图

2、《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工作记录、佐证材料)

3、《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定期量化评估

4、《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方案》、教育、培训计划

5、《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六)新技术准入制度(★)(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七)专项督查

1、患者知情同意与告知、医患沟通、隐私保护、私密沟通场所(★)(★)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危急值(★)(★)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不良事件(★)(★)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培训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八)补充项目: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其

1、急救设施、设备、药品管理(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人员配备与培养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病人投诉及医疗纠纷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影像科设备管理维护 篇4

影像科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评价指标相关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等。2.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3.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4.保证医学影像资料质量,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5.环境保护、操作人员与患者个人防护达到标准要求。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

(二)评价指标: 1.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2.CT检查阳性率≥70%。3.MRI检查阳性率≥70%。4.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5.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

(三)影像科质量考核标准

项目 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分方法 服务能力 医学影像服务项目(普通放射、介入放射、DR或CR、数字胃肠X线机、CT、1.实地检查普通放射和CT是否提供24小时值班服务,存在脱岗现象,每次扣20

MRI等)能满足医院临床日常诊疗需求; 分; 普通放射和CT有医师值班,能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对急、重症患者,可2.实地查看或询问临床科室急、危重病人床旁检查接到电话后15分钟内是否到行床边放射检查; 位;不宜搬动的其他病人在申请6小时内是否完成,一项超时扣10分; 放射科普通平片检查:急诊30分钟内出报告,平诊2小时内出报告;大型3.现场查看急诊平片、平诊及大型设备如CT、MRI出具报告时间。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4.每月由监审科到临床各科对医护人员及病人分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每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下降1%扣5分。建立集体阅片和疑难、误诊病例讨论制度并落实; 1.查阅资料,看是否建立集体阅片和疑难、误诊病例讨论制度;检查疑难、误诊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与临床科室的联席会议,收集临床意见,整改措施到位; 病例讨论记录本,制度未落实每项扣10分; 工作制度 建立影像诊断追踪随访制度并落实。2.查会议记录本并询问临床科主任,看与临床科室的联席会议是否每半年1次;每缺一次会议扣10分;整改措施不到位一项扣10分;

3.查随访登记并抽查其中4份病历,随访制度未落实扣10分;

建立质量管理组织及工作制度,科室质量控制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明1.查资料和会议记录,缺管理组织或质量管理制度、流程、质量评价标准扣5分;确各类检查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并执行质量控制流程,确保各类检查质量; 质控会议每缺一次扣10分;

质量控制 普通X线甲片率≥70%,CR、DR、CT、MRI甲片率≥95%,废片率≤1%; 2.抽查各类片子各10份,错查、漏查项目及部位,每项扣20分; CT检查阳性率应≥70%,MRI检查阳性率≥70%,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3.查X线CT检查登记本、片子光盘等查看阳性率,1种甲片率低于要求扣10分;70%,CR阳性率≥50%。废片率超过要求各扣10分;阳性率每低于1%扣5分; 建立影像诊断报告审核制度,诊断报告必须由中级以上(含中级)医师的审1.抽查各类报告单共30份,未按规定审签扣10分; 报告书写 签(非正常工作时间除外); 2.1份报告单书写不规范扣5分; 报告单书写规范、准确、字迹清晰,符合专业格式,并提供打印报告。3.存在漏诊、误诊每例扣20分; 建立并严格执行介入室工作制度和介入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1.查阅相关资料,制度或规范每缺一项扣5分;制度、规范不落实扣5分; 溯,不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介入诊疗器材; 2.查相关证书,1人资质不符合扣10分;

从事介入操作的医师资质符合相关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介入诊疗技术规3.查阅随访记录及质量评价记录登记,无记录扣10分。介入管理 范,严格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临床4.抽查介入手术病历,并查设备科介入器材是否经过准入后使用,未经设备科准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入扣20分,介入操作违反技术规范(如无适应症、有禁忌症、违反操作流程等)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抢救药品、物品齐全。能提供24小时诊疗服每次扣30分。务。机房必须经环保及或卫生监督部门检测确认符合防护要求,放射设备定期接1.查阅检测报告和放射人员培训证明文件,机房、设备未检测或监测未达标以及受检测并达到相应技术要求; 人员未培训各扣5分; 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培训;放射警示标识醒目; 2.现场检查,无射线警示标识扣5分;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未按规定佩戴个人剂放射防护 X线投照工作人员和受检者放射防护措施有效、安全;

量剂扣10分; 3.受检者非受检敏感部位未采取防护措施扣5分;非受检人员无故接受照射扣10分; 4.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使用和保管扣10分;

1.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科室医疗服务安全教育,提高医疗服务安全意识。少开展一次扣分; 医疗服务安全2.及时报告、妥善处理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纠纷。未及时报告和处理扣分; 和指令性任务 3.认真完成政府指令性及卫生支农任务,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社会公益性活未完成政府指令性及卫生支农任务扣分; 动。1.医院的科室质量管理专业性强、技术复杂,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科主任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室的质量水平。除同行专家评审,作为一般业务行政职能部门是没有能力直接控制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终末质量控制、评价是科主任及科室质量管理小科室质量管理组的职责及经常性工作。科室所发生的质控扣分,质控小组成员承担50%。小组职责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组织本科室各级人员落实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年终质控扣分,末五名扣除该科科主任院长基金的35% 度,并结合本科室的质量教育、检查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收集汇总本科质量管理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并定期向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质控科汇报质量管理工作。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科室所发生的院感扣分,院感小组成员承担50%。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年终院感扣分,末五名扣除该科科主任院长基金的15% 科室医院感染措施并指导实施;

管理小组职责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

二、医院感染管理 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分方法 1.是否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未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扣5分;制度未落实每项扣10分; 的各项规章制度; 2.是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和医院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1.科室未建立感染管理小组扣5分; 2.院感小组未履行职责则科室所发生的院感扣分,院感小组成员承担50%。年终院感扣分,末五名扣除该科科主任院长基金的15%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是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 未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扣5分;责任一处未落实扣5分; 4.医院的建筑布局、设施是否合理; 设施布局不合理扣5分; 5.工作流程是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工作流程不符合要求每项扣5分; 6.是否建立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未建立制度扣5分;

7.是否按规定报告;

未按规定时限报告每例扣5分;漏报1例扣10分 8.是否指定相关制度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未制定制度扣5分;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 9.是否存在违反规范的情况。违反规范每次扣5分 10.是否有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的管理,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每超过1%扣2分(总计10分); 感染、留臵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透析相关感染等。上述医院感染率≤10% 11.是否建立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无制度扣5分;1项制度未落实扣10分; 12.是否存在违反手卫生规范的情况。违反手卫生规范,每次扣5分; 13.是否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相关证明未进行审核,每次扣20分; 14.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否实施了严格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并进行效果监测。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未实施严格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每件次扣20分; 15.监测效果是否达标。监测效果不达标,每次扣10分; 16.是否开展耐药菌株监测,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未按规定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每例次扣5分; 17.是否按检查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未按检查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每例次扣10分; 18.是否按规定进行耐药菌株监测 按规定进行耐药菌株监测,每少一次扣5分; 19.是否建立员工职业安全制度; 未建立员工职业安全制度扣5分;制度未落实扣10分; 20.发生职业暴露是否及时报告 发生职业暴露未报告扣10分; 21.相关评价指标 ①医院感染现患率≤10%,特殊科室如ICU、血液科、肿瘤科≤15%

每超过1%扣5分; ②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每下降1%扣2分; ③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每下降1%扣10分;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三、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分方法 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准确确认病人身份的制度和程序。健全与完善各科室(各部门)患者身每一环节执行不到位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 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执行不到位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查对制度每一环节执行不到位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ICU、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新生儿科/室患者未建立腕带每发现一次扣10 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ICU、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新生儿科/室)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5.职能部门(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落实督导职能,有记录 每个部门落实不到位扣10分; 目标

二、提高用药安全 药柜无专人管理扣10分,误用风险的药品无醒目标志并分区放臵扣10分;1.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管理,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

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未认真核对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2.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发现一次存在药物配伍禁忌扣2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3.在开据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4.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有预防输液反应措施、医院能集中配制、或病区有配制专用输液配制和输注违法规范每次扣2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设施 5.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考核各科医护人员对常用的药品的不良反应不了解扣每次5分,临床使用药

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品时未加强巡视和观察扣11分; 6.临床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药品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临床药师未履行职责每发现1例不合理用药扣临床药师5分;1例药品不良 导 反应临床药师未提供咨询服务扣5分。7.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每一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扣20分; 目标

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除紧急抢救外执行口头或电话医嘱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 医嘱 30分;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紧急抢救时未护士未向医生重述口头医嘱或未实施双重检查每次扣10分;由 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此导致的差错扣30分;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接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者未规范、完整记录和进行复述,并提供给医师使用每 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目标

四、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发现未完善术前准备下达择期手术医嘱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 扣30分; 2.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 手术部位未标志每次扣10分; 3.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的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未制定扣5分。

目标

五、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手部卫生。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臵有效、便捷的每一环节不合要求扣5分;

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2.操作。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未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感染每次扣30分; 3.器材。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 使用不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感染每次扣30分;

4.环境。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不合要求扣10分; 5.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手术后的废弃物未按感染性废物处理每次扣10分; 目标

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未制定或不合实际扣5分; 1.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每一环节不合要求扣5分; 2.“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包含项目不符合实际情况扣5分;

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4.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每一环节不合要求扣5分;

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目标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1.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对上述特殊患者或体检人员无防范跌倒措施扣10分; 用语言提醒、挽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2.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未建立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扣5分; 3.认真实施有效的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 未认真实施防范跌倒的措施每个环节扣10分; 4.护理服务有适宜的人力资源保障,与服务对象的配臵合理(开放床位与出勤护士比为1:0.4)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扣5分; 目标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1.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未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扣5分;

2.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未认真实施防范压疮的措施每个环节扣10分; 3.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无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扣5分;

目标

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发现1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扣10分; 1.建立积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非处罚性)与措施 2.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卫生部医政司主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报告活动

未进行“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扣5分; 3.进行“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4.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未进行针对性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扣10分; 的持续改进 目标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未对患者(家属)提供相关健康知识教育每次扣5分;

影像科核心制度 篇5

1、急诊制度

(1)严格按照经治医生要求进行检查,对不能配合的患者,要及时与经治医生沟通,共同制定检查方案,确保患者安全、及时的得到诊治。

(2)检查时必须强调安全、快速、细心、谨慎,检查完及时发诊疗临时报告。

(3)重危患者应由经治医师携带急救药品及相应抢救器械陪同检查;

(3)遇有疑难诊疗问题,应请上级医师指导处理。

(4)急诊临时报告及时发出。次日对科内留档资料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复核,如果发现差错立即纠正,并迅速通知经治医师或患者,以利及时治疗。

2、值班、交接班制度

(1)各级医院放射科一般除行政工作时间外,包括非办公时间和节假日,均应安排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不得擅离职守。

(3)值班人员应检查科室内的门、窗、水、空调、电器,保证科内安全。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重大事件及时汇报,并记好值班日志。

3、查对制度

(1)接收诊疗申请单时,要查对填写是否符合规范;查对初步诊断、部位与检查目的是否相符;查对交费手续是否完备。

(2)技术人员摄片和医师进行诊疗及签发报告等各环节均需查对片号、姓名、性别、年龄、申请科别、住院号(门诊号)、检查部位和目的,防止差错。

(3)在造影、DSA诊疗过程中,应查对造影剂及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用法;查造影剂及药物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查患者有无碘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查使用药物有无配伍禁忌。使用大剂量造影剂或危重病例术前,应查安全急救措施是否完备,并注意术后反应。

4、造影检查制度

(1)检查医师必须正确掌握造影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使用离子型碘剂行血管造影前,必须进行碘过敏试验,并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3)造影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并按照各项造影操作常规进行检查。

(4)造影时,应备有急救药品和抢救急需器械,并熟悉急救方法。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迅速对患者进行抢救处理,并请有关科室协助抢救。

(5)造影后,应妥善交待注意事项。

5、CT、MRI工作规章制度

(1)各室医技人员必须具有从事普通X线诊断、技术操作工作经验,并经过专业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后,方可承担各专业诊疗或技术操作工作。

(2)各室应配有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定机、定岗监护操作,并与专

职技术人员一道认真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修等工作。

(3)各室的工作制度,除专业特点以外,一般日常工作中预约登记、急诊、查对、集体读片及评片、报告书写及复核会审、安全保卫等制度均应符合放射科总的要求。

(4)各室应认真执行医学资料管理制度。

(5)各项诊疗工作应严格遵循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6)各室机房凡要求达净化室标准者,应保证恒温、恒湿、无尘。

(7)非本室医技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设备控制室。

(8)MRI室医师应严格掌握使用MRI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成像全过程中,患者及允许陪同者均不能携带任何含铁的物品以及起搏器、手表、相机、各类磁卡、金属饰物等进入室内。同时应详细查询体内有否金属植入物或器官金属修补物,防止进入磁场后发生危险。

(9)各项诊疗工作均需预约进行。CT机每日开机后应连续使用,为减少机器耗损,工作完毕关机后,一般不再开。急诊除外。

6、读片及报告书写制度

(1)每日集体读片应由当班医师选出疑难病例和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和示教,以便集思广益,提高诊疗质量。

(2)读片应密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资料遇有疑难问题时,可协同其它相关科室会诊解决。

(3)诊疗报告必须逐项填写,字迹清楚,描述和分析应符合规范要求,遇到病变要明确指出其位置、大小、密度、范围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侵犯程度等,并作出诊断或提出参考意见。报告医师应签全名,并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复审。

(4)诊疗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发出,遇特殊情况,应向患者说明原因。

7、疑难读片讨论/会诊制度

(1)定期举行疑难读片讨论或每天综合读片时选取疑难病例,展开科室内讨论。

(2)定期或不定期与相关科室联合读片。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系统的读片,准备读片内容并负责联系相关科室的读片。

(3)疑难介入手术病例多科室联合读片,制订最佳手术方案,并报院领导批准。

(4)专人负责记录疑难读片结果。

8、评片制度

(1)评片目的是运用质量监测的手段对差片和废片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加强摄片质量控制(QC),不断改进技术工作,提高优片率,减少重摄片,降低患者X线辐射剂量。

(2)定期在主管技师主持下,由各级技术人员参加,对照片质量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将废片和重摄片登记在案,并对差片提出改进意见。

(3)评片标准详见质量管理(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4)定期统计公布评片质量结果,对优片率高者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差片率高者应令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9、资料管理制度

1)登记制度

(1)任何诊疗申请单必须办妥手续,如批价、缴费、登记后,方可进行检查。初诊患者应依次编排新号;复诊患者要查找老号,同时取出老片资料供参考。

(2)各项特殊造影检查应发给预约单,向患者交待诊疗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住院患者优先预约。

(3)照片入档前,要核对检查部位、照片张数与登记数是否相符,发现缺份应及时查找。同时应做好患者姓名及病名索引。

(4)及时送发诊疗报告,并有签收手续。

(5)按月做好各项工作量的统计工作。

(6)非本室人员不得进入登记室或片库自行取片。

2)借片制度

(1)本院医师借片:应向资料管理员办理借片手续,用毕应按时归还。还片时要查对份数。定期清查借片手续单据,院内各科医师借片逾期不还者,应及时催还,情节严重者可暂停借片权。

(2)外院借片:各级医院放射科应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以保证借出之片及时归还。

(3)照片在未打印前和未书写报告前,一律不予外借,急诊和手术需要者例外。

(4)科内因教学需要借片时,应办妥手续后方可借片。管理员抽片后,应于片袋上加盖章印记,注明抽片张数、借片日期及借片者签名。

(5)教学片专人负责保管,凡借教学片须经科主任准许后方可借出。

10、X线防护制度

1、各科室机房设置位置要合理,应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安全。要有足够的面积和高度,周围墙壁、门窗均应达到防护标准。详见机器安装要求。

2、各类X线机透视及照片的最高照射条件应在安全使用范围之内。

3、在每次检修时,更换与反复有关的零部件后,应请有关防护监测机构再次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应尽量减少受检查者的X线照射,避免重复检查,对非受检部位应加强防护。儿童、孕妇及妇女月经期间尤应重视,必须接受检查时,影尽量减少下腹部接受不必要的照射剂量。除重危患者外,检查室内应减少陪人或尽量缩短陪伴时间。

5、必须配备受检者防护用品,如腰系防护巾、防护三角等。

6、放射科候诊处应达到防护要求。患者一般不得在机房内候诊。

7、在刚开始从事X线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必须到有关防护机构进行体格检查及防护知识培训,两者合格后,领取放射工作人员证书,方能参加放射专业工作。凡从事X线工作的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8、医护人员接触X线时,必须戴铅眼镜、铅手套、铅帽及铅围裙等防护用品,并佩戴个人辐射线剂量计。

9、医、技、护人员按国家规定享受保健假和营养津贴。假期期间严格避免接受X线照射。

设备科维护维修工作的重要性 篇6

1 典型案例分析

1.1 案例一

设备科维修人员到检验科例行维护, 查出KX-21 血球仪提示“空白错误”。根据维修经验得知这是因为检测器和废液容器表面存在杂质或者脏东西造成的故障现象。首先清洗检测器, 结果开机检测仍有提示存在, 于是又用毛刷清洗检测器细孔, 操作完成后, 开机, 仪器自动执行清洗和空白测试, 故障排除。

1.2 案例二

西门子500 m A C型臂手把操作不能工作。接到报修后, 我们第一时间赶到, 根据操作者描述及现场现象, 判断本次故障为操作手把及设备内部板件出现故障引起。与西门子售后工程师进行沟通后得到相同意见。由于厂家维修及更换器械的费用过于高昂, 为9.7 万元。打开设备, 拿出板件后发现分立元件较多, 并且电路没有过于复杂, 选择自行维修。根据电路图, 一步一步排查, 最终发现是一个手把开关放电击穿开路造成的故障, 花费4 元购买一个开关改造进行更换, 故障排除。

1.3 案例三

东软500 m A胃肠机开关电源因机内散热不好和高频影响造成电容损坏。厂家工程师报价5.8 万元。因为维修成本过于高昂, 选择自行维修。根据电路图, 进行了细致地测量和加电测试, 发现板子上有两个电容分别损坏击穿。购买原件更换, 故障解除。本次维修成本6 元。

2 案例分析和总结

2.1 设备科维护保养工作

通过案例一可以看出, 建立一套科学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能够提前发现和避免设备故障, 减少设备隐患, 从而有效的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提高设备持续的有效使用时间, 最大限度的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功能[2]。

2.2 设备科维修工作的重要性

(1) 从案例二可以看出, 医院内拥有维修人员, 可在设备突发故障时及时赶到并缩短维修响应时间和维修时长, 为临床使用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根据统计, 一般故障平均1 h内解决, 而通过厂家或三方联系工程师, 则需2~15 d的维修时间, 极大地影响了临床使用, 给患者增加了额外的痛苦并延长了治疗时间。 (2) 有利于降低维修费用, 减少额外的开支。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 包括每年为设备买保修的费用、更换配件的费用、设备维护维修费用, 对医院来说是一项很大的负担。案例二和三说明, 一个拥有技术和有效管理的设备科能通过各种途径为医院节省大量资金。比如通过提前维护保养减少故障隐患;出现故障尽量通过自己工程师进行维修;需要的配件看是否能通过替换或者加工来代替购买;损坏的配件能不能不整套更换, 而是通过局部维修来解决问题等等。一个出色的设备科, 每年能为医院节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费用。 (3) 有利于减少故障率, 提高设备性能的准确性, 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增加持续使用时间, 从而使仪器发挥出自身的最大作用。当一台设备的故障率太高时, 不仅会影响诊断结果或者治疗效果, 而且还会影响设备的产出效益。

2.3 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做好医疗设备维护维修工作, 还需要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拥有扎实的不断更新的技术及理论支持, 并且还要结合实践经验。这要求医院领导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 鼓励他们自学或者外出进修学习。医院还要给予设备科充分的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 充分创造适合维修工程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现的条件。只有培养出一支具有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专业的实践经验和强悍的动手能力的维修队伍, 才能保证医疗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总之, 加强医疗设备维护维修是医院势在必行的重要工作, 是提高设备完好率的重要保证, 这样才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并确保临床科室工作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医疗设备,设备科,维护维修

参考文献

[1]彭顺根.浅析医疗设备管理和设备维护[J].当代医学, 2005, 18 (8) :35-36.

[2]樊菊芬, 周付权.浅谈医疗设备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2) :124.

超声影像科工作制度 篇7

一、实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管理,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提高诊断质量。

二、坚守工作岗位,不迟到,不早退,按时接诊,维护好秩序,不与病人发生争执,廉洁行医,接受监督。

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检查时严肃认真,有责任心,成立质控小组,每月进行质量控制工作,保证检查质量。

四、超声检查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经预约登记及办妥缴费或记帐手续后方可检查。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各种特殊检查,应事先预约。

五、检查前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患者病史,检查目的,检查部位,询问患者是否按要求准备好,遇有疑难问题难以确诊时,应与上级医师会诊,必要时与临床医师共同研讨。

六、检查完毕,及时准确书写、签发诊断报告。急诊病例检查时将结果口头告之主管医师,检查结束后立即书写报告。超声检查报告30分钟内完成。

七、对超声检查的病例进行必要的随访登记。对漏诊、误诊病例要进行分析讨论以便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八、各种检查记录应建立档案,妥善保存。

九、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室内清洁、整洁与安静,工作人员严禁在室内吸烟、谈笑、会客,工作时间应穿着整洁的工作衣及佩戴胸牌。

十、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每日做好仪器运行记录及清洁消毒。检查结束后,关机断电,注意安全,仪器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十一、全科工作人员应积极参加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并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十二、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必须出具相关部门证明,禁做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2010放射影像科年终总结 篇8

2010年已经划上了句号,在这一年我们有努力、有奋斗、有辛酸、有喜悦、有失败更有对未来的期望。放射影像科的全体同仁们齐心协力,为着实现把医院建设的更美好这个目标而不断进取。

2010年放射影像科(含门诊放射、CT及MR室)总收入为11018759.5元,总检查人数为63262人次;其中CT室收入为7519077.40元,检查人次为19828人次;MR室收入为392800元,检查人次为1308人次;门诊放射收入为3499682.10元,检查人次为42126人次。全科室平均每日检查人次为173.3人次,平均每日检查收入30188.4元,每人次平均费用为174.2元。我们放射影像科为全院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0年放射影像科无一起医疗事故,无重大医疗纠纷;全科人员无违法乱纪行为;无人员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全科人员在医院创建“二甲”医院的大环境下,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及自身素质,积极配合相关临床科室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同时加强了对病人病情的问询工作,并对门诊病人不定期的进行追踪和随访,做到对病人负责、对自己的诊断负责。人员培养方面,2010年我科室有两名职工外出进修学习,同时每月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学习,并珍惜数量稀少的外出学习机会,尽量多的安排年轻人员出去学习,尽量使人员培养有次序、有计划。

2010年我们通过“二甲”医院评审工作,固然让人欣慰,但我们从“二甲”评审中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

1.科室应该开展的技术项目不全,比如:CT增强检查数量少,CT

血管成像检查,胃肠道造影检查等都出现了检查病人少的问题,介入放射学的刚开展,病员严重不足。

2.全科人员业务水平良莠不齐,外出学习机会极少,缺少上级医院

必要的指导,年轻职工得不到及时的培养,接触不到国内高水平的业务知识,导致全科业务水平降低。

3.与临床科室交流不足,检查方式、方法未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临床

科室的检查要求。

4.部分人员防护意识不强,医院配置的防护设备不到位,对病人及

家属未进行必要的告知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上述问题,在我们面临创建“三甲”的巨大压力下,益发显得突出和尖锐。

影像科使用碘对比剂的护理配合 篇9

关键词: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护理配合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 影像科应用增强检查越来越广泛, 碘对比剂的使用大量增加, 泌尿系造影检查、子宫造影、CT增强扫描及介入性诊断治疗成为影像科诊疗检查中重要方法[1]。做为影像科的护理工作者, 不仅要熟练掌握临床基础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 而且要配合影像科的工作特点, 以认真耐心的工作态度预防可能发生的医疗不安全事故, 要有独立进行各种应激情况的本领, 迅速准确处理检查中发生的危机情况, 尤其是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抢救, 确保影像科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1 患者准备

1.1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有无过敏史。包括药物, 饮食及荨麻疹病史等, 严格排除下列有检查禁忌证的患者。

(1) 有明显的甲状腺病症患者。 (2) 对碘对比剂注射液有严重反应既往史者。 (3) 有癫痫病史的人, 不宜在蛛网膜下腔使用碘对比剂。 (4) 有严重的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 而可能形成菌血症和患者, 禁忌腰椎穿刺术。 (5) 鉴于怀孕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放射线, 故需权衡X线检查的利弊关系。除非医师认为必要, 否则孕妇应禁用。确认适宜检查的患者讲解使用对比剂知情同意书, 得到患者同意后签名。

1.2 了解患者检查的部位、目的及方法

根据不同的检查准备好患者。如冠状动脉CT成像扫描患者检查前口服心得安10~20mg心率控制在70次/分左右, 泌尿系检查日晨空腹, 子宫造影的患者月经干净3~7d未同房, 头颅检查4h前禁食, 腹部各种脏器检查前1周内不应吃含金属的药物, 不做胃肠造影检查, 扫描前6~12h禁食。指导患者吸气后屏住呼吸的要领, 以防呼吸移动而影响检查效果。

1.3 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因尚未确诊担心检查结果, 不了解检查过程, 并对使用对比剂知情同意书的内容感到担忧, 会有焦虑, 恐惧心理, 有的患者精神状态高度紧张。向患者讲解增强检查过程及对比剂使用途径, 得到患者的同意和合作, 关心患者的病情,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以防诱发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使工作顺利进行。

2 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

碘对比剂可能在少数患者中引起不良反应。

2.1 轻度反应

有全身热感与发痒, 结膜充血, 少量红疹, 头痛头晕, 喷嚏咳嗽, 恶心呕吐等;

2.2 中度反应

全身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眼睑, 面颊, 耳部水肿, 胸闷气急, 呼吸困难, 发音嘶哑, 肢体抖动等。

2.3 重度反应

面色苍白, 四肢青紫, 手足厥冷, 呼吸困难, 手足肌痉挛, 血压骤降, 心搏停止, 直觉丧失, 大小便失禁等。

CT增强扫描时碘对比剂注射速度快, 剂量大, 因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其他造影检查。另外, 如果对比剂渗漏到血管外, 可导致局部 (肢体) 肿胀, 甚至局部坏死。局部肿胀明显时用12号无菌注射针头吸取渗漏到血管外的药物, 并用硫酸镁热敷。注射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 发现有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在造影前常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为了提高预防效果, 对于个别可疑高危患者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前口服扑尔敏4mg和强的松10mg。

3 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处理

3.1 轻度反应的处理

应使患者安静休息, 吸新鲜空气或给氧, 并观察发展动态;检查结束后大量饮水, 服用扑尔敏或苯海拉明, 或再次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

3.2 中度反应的处理

(1) 对于无高血压, 心脏病和甲亢的患者用肾上腺素0.3~0.5m L皮下注射。 (2)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或氢化可的松50mg。 (3) 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100mg加5~10%葡萄糖盐水。 (4) 给氧。 (5) 注意保暖。 (6) 喉头水肿者加用地塞米松5mg, 肾上腺素1mg喉头喷雾。

3.3 重度反应的处理

(1) 同上述方法处理, 并立即通知有关专科或急诊科参加抢救处理。 (2) 血压下降, 心跳微弱者用肾上腺素, 阿拉明, 多巴胺等, 必要时另开一条静脉通路, 点滴5%碳酸氢钠250m L。 (3) 对喉头水肿严重, 窒息, 青紫者应考虑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 碘对比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4.1 有过敏症或气喘病史;或是曾对含碘对比剂有不良反应的患者, 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4.2 对高危患者如患有严重肝脏或肾脏机能不全, 甲状腺病及骨髓白

血病的患者, 使用后应特别小心, 且应避免脱水, 必要时术后进行透析治疗。

4.3 卧床及病情危重的患者需做增强检查时尽可能由专科医师或护士陪同。

4.4 检查结束后可进食的患者多喝水, 有利于药物的排出, 在候诊室观察30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

参考文献

上一篇:怎样进行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下一篇:个人思想品德表现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