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时候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中的不退位减法,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法,并能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口算:50—20=

70—30=

59—6=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的吗? 生:北京。

师:奥运会能够在北京举行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奥运会能够在北京举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你们知道是怎样选举的吗?

生:投票。

师:没错,但还需要先提出申请,再经过很多的审核,最后再经过大家的投票选举。就像我们平时选班长一样,这么麻烦,所以这个机会来的可真是不容易啊。所以我们国家是不是很棒啊?

生:是 师: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我们是不是应该热爱我们的国家?

生:是

二、进入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张图片,能够得出哪些信息? 生:……

师:北京有56票,多伦多有22票,那么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呢?

师: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也就是56比22多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应该怎样计算?

生:用减法 师:我们列出算式56-22=?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们只学过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师:哦,两位数减两位数,我们还没有学过哦,可是老师相信你们的能力,请小组之间互相讨论,看谁能够想出好的方法。

1、同桌互相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2、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鼓励计算的多样

法1:口算50-20=30

法2:列竖式

3、用图片表示出56,并说明5表示的是5个十,6表示的是6个一。

所以56-22是指从个位的6中去掉2,从十位的5中去掉2.4、大家观察后,请考虑怎样列竖式计算。

5、总结出的竖式。

6、师:列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数位要对齐。

师:所以在数位对齐了之后,我们才能去进行减法计算

课堂练习:

1、教材19页的做一做 2,、20页的课后练习1题

布置作业:

20页第2、3题

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篇2

一、为什么教了不会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计算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在第一次教学该课时发现学生的练习错误率很高。

【第一次教学设计】

第一次教学时笔者将教学目标定为: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1.情境呈现——引出例题:24-9。

2.算法指导。

师:你认为该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交流)

生:用4先减去4, 还要再减5, 十位上的20减去5, 还剩15, 所以24-9等于15。

生:个位上的4减9不够减, 向十位借1个十, 变成14-9=5, 5加还剩的一个十等于15。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种算法的?

生:我妈妈告诉我的。

师:同桌再互相说一说这两种算法。

师:你认为两种方法哪种比较好?用小棒摆一摆这两种算法, 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争论不休, 有的说第一种方便, 有的说第二种简单)

师:第一种方法要减两次, 可能会忘记还要再减几, 第二种方法减一次就行, 我支持第二种方法。

(学生听了也都认为第二种好)

3.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边摆小棒一边算一算“35-6”, 算完后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4.交流算法后独立练习。

练习结果统计与分析:

典型错例:

由上表可以看出, 有20位学生对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算法掌握不够理想, 占全班总人数的48.6%。为什么笔者教了计算方法还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呢?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借一作十”的算理不够突显。学生必须十分清楚“退一作十”的算理才能内化为计算方法。

2.数与形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算法不能充分掌握。在尝试中, 学生先说算法, 再独立摆小棒, 之后笔者没有引导他们寻找两者间的联系, 导致说算理与摆算法几乎完全脱离, 学生没有从小棒操作过程中获得表象支撑, 因此停留在简单模仿基础上的计算错误率就会较高。

3.教学时没有与不退位减法作比较, 学生模仿算法后负迁移。

二、为了“教”而教

经过原因分析后, 笔者又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期望通过数与形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并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第二次教学设计】

1.情境呈现———引出例题:24-9。

2.想一想“24-9”怎么计算?一边用小棒摆一边算, 算完后把你的算法摆给同桌看。

3.集体交流。

生:边用小棒操作边介绍第一种算法:

教师配合板书:24-9=24-4-5=15

生演示第二种算法:

生演示第三种算法:

4.算法优化:在这三种算法中, 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发现其实第一种算法和第二种算法的本质相同, 而第三种算法要拆两次棒, 不方便。

(课件再次展示形的变化和算的过程)

5.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35-6”“36-5” (边摆小棒边说算法) 。

比较两题 (退位和不退位的区别) 。

6.独立练习 (同前) 。

练习结果统计和分析:

由上表可知:将数与形紧密地结合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更有效, 但是还有一些处于30%的学生存在困难。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从再次出现倒着减的学生的口述中知道, 他们还是没有“借一作十”的需要。说明有了需要退位的意识才会有正确的行动, 而本课中的需要是教师反复强调出来的并非学生的真正体会。

2.当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时, 这部分学生只能茫然倾听而后模仿算法。这样学习能力本偏弱的学生, 再加上失去参与的机会, 学习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 也可能由于笔者太想教好导致一味思考如何“教”, 忽略了学生如何“学”。教内容还是教学生?显然笔者更多地考虑了“教内容”。为了“教内容”而教, 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于是笔者决定再次尝试。

三、为了学而教

【第三次教学设计】

第三次尝试前, 笔者在教学目标中加上“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1.情境呈现———引出例题:24-9。

2.想一想“24-9”怎么计算?一边用小棒摆一边算, 算完后把你的算法摆给同桌看。

3.集体交流至算法优化与第二次教学设计相似。

师:同学们都认为这种算法好, 老师也很赞同。关于这种算法, 我们还可以一起编个故事呢!

师:一天, 9去24家借9个, 它先去敲谁的门呢?

生:先敲4的房间门, 因为它们都在个位。

师:4开了门, 9说:可以借我9个吗?4会怎么说?

生:可是我也只有4个呀, 怎么办呢?要不我去向十位的2借借吧!

师:4就去十位的房间了。十位上的2怎么说呀?

接下去对话大致整理为:2借给4一捆 (一个十) , 4拆开变成10个一, 合起来是14-9=5。十位还剩下1个十。 (师生对话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摆小棒演示过程, 将借、拆过程变成动态的)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 边摆小棒边讲给同桌听。 (学生对把计算过程变成故事很感兴趣)

4.边摆小棒边讲故事40-3:3去借3个, 0说我也很穷, 一个都没有;去十位家借, 十位给了一捆, 拆开变成十个1, 10-3=7;十位还有3个十。

5.把“35-6”和“36-5”编成故事讲讲看。这两个故事有什么不同? (6去5那儿借6个, 不够的;5去6的房间借5个, 够的, 6就没去向十位借一个十了)

6.集体练习 (类似于下题:小猫钓鱼) 。

7.独立练习 (同前) 。

练习结果统计与分析:

教学中小棒在算法展示过程中使用恰当。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是将计算过程变成讲故事的过程, 静态的计算过程动起来了, 数字在学生眼里拟人化了。那些学困生也在兴高采烈、条理分明地讲着借东西的故事。借东西的过程中, 不够减要退位的算理更突显了, 根本不用教师三番五次的强调。有学生在编“36-5”的故事时也说不够减, 全班学生马上纠正:6个借走5个是够的, 不用去麻烦十位了!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场所, 而非“超级模仿秀”的场所。

四、从“教”到“教学”的启示

(一) 不为“教”而教

新课程的教材更符合现代生活, 更贴近学生的世界,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些优势深深地吸引了所有的教师, 使他们在教前常常更关注“教”的内容。课程实施带来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研讨, 很多创新的设计吸引了教师的眼球。也正因为如此, 教师在“教”前更注重教法设计, 越新颖越好。其实在教与学的矛盾中, 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教师的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教法设计再好, 给不同的学生上课也不一定都能有好的效果;教学内容再独特, 学生不喜欢也是一纸空谈。因此, 教师不能为了“教内容”而教。

(二) 要为“学”而教

教师只有按学生学的规律“教”, 学习的内容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消化。否则, 要么受到排斥和拒绝, 要么是食而不化。本案例中, 第一次尝试完全由“教内容”的设计主导, 学生是被动接受;第二次尝试改进了教法, 增加了一些学生学习需要的因素, 但整堂课的主角还是教师和部分能力强的学生, 没有学生的整体参与;第三次尝试带领学生将算法编成故事, 真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的声音多了, 教师的提醒和强调少了, 但是教学效果却是最好。由此可知, 教师的教, 是受学生的学所制约的, 要服从于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要以学生的学决定应该如何教———以学定教。

(三) “教学”要有童趣

要想追求卓越的教学品质, 一方面,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 科学施教, 改进教法。另一方面, 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 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呢?只有几根小棒不一定行!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会揣摩儿童的学习心理,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 可以引导他们让数字说话, 让算式比赛, 吸引他们不知不觉地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篇3

位减》教案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会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3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计算的道理。

教具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第29届奥运会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吗?

生:XX年,在北京召开的。

师:你们还记得北京奥运会金牌榜上的前几名吗?

师:有许多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这次奥运会,他们为了能在奥运的赛场上升起自己国家的国旗,奏响自己国家的国歌而拼搏着„„这就是第29届奥运会的金牌榜。

二、教学探究

师:同学们,看到XX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名,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1: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生2: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生3:英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

生4: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呀!一个个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问题吗?

师:老师已经知道我们中国位居榜首,最想知道的就是第二名和第三名差多少枚金牌?也就是同学们问的“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或者说是“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金牌”。怎么列式呢?

生:36-23=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好吗?

学生自己试着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谁想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6根表示36,减去23就拿走2捆和3根,所以还剩1捆和3根,就是13。

生2:我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36,减去23就是从十位上去掉2个珠子,从个位上去掉3个珠子,这样十位上剩1个珠子,个位上剩3个珠子,表示13。

生3:我是用竖式计算出来的,减法竖式的书写与前面学过的加法竖式的书写类似,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个位上的6减3得3,对着个位写3,十位上的3减2得1,对着十位写1,这样就是13。

„„

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先写出被减数,再写减数,然后写减号。与加法一样,相同数位上的数字要对齐„„

三、总结

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36-23=13(枚)6

3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4

泉吉乡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 桑杰尚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教材以北京申奥成功作为背景,让学生置身于预设的情境中,感到学数学的乐趣无处不在。

1、创设了民主气氛。我给学 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观察北京申奥情景图和统计表,让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探究。课始,我问学生“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鼓励学 生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汇报算法时,“还有不同的算法吗?”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思维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宽松的环境,使得学生学得十分积极主 动。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2、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相信学生,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56-18该 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去发现方法。在合作交流汇报方法中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达到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列竖式计算,学生也出 现了不同的思路,我再次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都突出了学生经历、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 了成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坚式过程。在合作交流过程汇报方法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思路,介绍各自的好方法。例如:教56-18= 学生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个位6-8不够减,到十位退1。10-8=2 2+6=8 十位40-10=30 30+8=38

2、个位6-8不够减,到十位退1。10+6=16 16-8=8 十位40-10=30 30+8=38

3、把18分成16和2,先56-16=40再40-2=38

4、把18分成10和8。先56-10=46再46-8=38等等。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小黑板)

33—2=13—7=20+6=

指名算,表扬并问为什么算得这样快?(得出不退位减的方法)

二、新授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介绍小亮的一家人,是听说一(三)班在上公开课,他们全家来到了教室,参加大家一起学习,出示挂图:

①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小亮家中哪个人,猜一猜他们的年龄各是多少?

②揭开年龄,问你们猜得对吗?(让学生知晓他们一家人的年龄,7岁、30岁、33岁)

③小朋友动动脑筋想想看,你能不能根据老师告诉你的三条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来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板书:33—30=33—7=30—7=

2、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a、教学33—30:

这个算式大家学过吗?谁来说一说等于多少?

b、教学:33—7

鼓励小朋友位很聪明,又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①观察33—7=这个算式,并且与33—2=进行比较,得出3—7不够减,板书课题。

②老师在前面摆好后,学生看并思考3减7不够减怎么办?(自已想,同伴交流方法)学生回答中,先抓住重点,

③让学生摆好小棒并动手操作。指导学生摆:左边摆3捆,右边摆3根。

④学生说老师摆,边摆边问边整理思维过程,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同位互摆,互说一遍。

⑤尝试练习:41—2=(引导做)36—8=(独立做)63—5=(升华做)

⑥还有没有其它的做法,并优化算法。

预计:

A、先拆开1捆10根,从10根中拿出7根,剩下3根和右边3根放在一起,合起来16根:

B、先拆开一捆10根与右边的3根放在一起是13根,再从13根中拿出7根,剩下6根,最后6根与2捆合起来是26根:

C、先拿3根,再拆开一捆是10根,从中拿去4根,剩6根,最后把6根与2捆合起来是26根:

D、把两捆都打开与3根单根的放在一起是23根,从23根里拿掉7根还剩16根:

33—7=26

c、教学30—7

我们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大家能不能自己解决。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看米老鼠急得只跳,同学们快帮帮它。

2、猜数字游戏

3、判断1、73—9=742、68—5=573、85—7=78(提醒同学们计算时要认真不能和他一样马虎)。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帮助。

五、拓展练习

今天的学习中几位小朋友发现了退位减法中的秘密,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该怎样填呢?65—□=5□,把你的答案相互交流一下,看谁想得最全面。

六、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我认为取等了以下的成功:

一是努力的创设了一个同学们相对校为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深入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3—7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

三是加强算法多样,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在教学中的想、说、摆的三大环节中同学们已经摆出多种方法,在这里我将他们的各种摆法的思维过程在黑板上全部板书出来,让大家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同学们发现书上的那种是利用了已经学过的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口算中相对简单一些。

四是算法升华。就是离开借位点,直接进行计算。

五是优化练习。克服了过去的题海战术,强调了少而精的练习。注重了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人文性等。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在练习中反复过多,有过去的应试教育时代的影子。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58页信息窗4,自主练习1、2题58页——60页。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的道理。教学准备: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察情境图,整理信息、提出问题。(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了水族馆,这里可大了,今天我们到它的标本馆看一下好吗?看看在这里你能发现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 2、整理信息

师:谁来做解说员给大家介绍下这些海洋生物标本好吗? 3、提出问题

师:通过解说员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海洋生物标本,那么根据你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1)水族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多几种?(2)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种?(3)虾类和鱼类共有多少种?(4)„„„„„„

等很多种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水族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几种?谁来列出算式?(根据生答,教师板书:72-56

=(种))

师:到底多多少种呢?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觉这个问题呢?小组合作开始吧!

三、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们是口算的„„„„

生:我们是用小棒摆出来的。(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2个减6个不够减,要把7捆解开变成10根,再和原来的2根加在一起12根从这里面去掉6,注意原来的7捆要变成6捆,)生:我们是列竖式来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并详细讲解2减6的退位减在竖式中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那么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第二个问题: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几种?(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及其道理。)

(3)师:谁愿交流一下你的算法?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使学生经历算法优化的过程)(4)老师也喜欢用列竖式的方法。不过在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个位不够减速,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四、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比寿命。

引导学生根据其中的数据提出“大象的寿命比骆驼长多少”等类问题,列出算式并注意交流算法。如果有的学生提出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明求两种动物的寿命和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其它动物的有关信息,提出比较寿命长短的问题,进行拓展练习,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又巩固所学生知识。

2、自主练习第2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再一次让学生经历算法自我优化的过程)42+19

50-38

64-46 55-26

91-62

70-35 34+12

29+8

62+26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篇7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很容易理解,而且在教授知识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反映数学思维的过程中,让学生将使用数学角度来看看周围的东西,找到数学方法的基础,这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在教导双位数减一位数递减减法时,我已经以某种方式渗透了一些数学思想。

在介绍链接时,使用旧的知识的方法为新的课程铺平道路,在数学类的每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计算链接,我不让学生学习数学问题之前平底锅,有10种问题,有10个分解,10个减法和9个加几个,这是我们以前的数学知识研究,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计算,为了找到知识的增长点,反映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固有关系,因为我们已经学会了加入同样的十条法律,在除了Minato 10之外的学生知识,在减法也是第一个从该数字的个数。在我的问题,你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学生们对这一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为了后面学习破十把一个好的床上用品。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过程 :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同开启智慧的大门,走进智慧屋,大家高不高兴?你们想知道智慧屋里都藏着什么吗?(出示)

1、大屏幕出示口算:

57-4=

75-3=

69-5=

57-40=

75-30=

69-50= 师:说说57-4是怎么算的?57-40呢?

问:这两组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减。)

2、卡片出示口算:11-9=

12-8=

13-7=

11-8=

12-9=

14-6=

15-7=

18-9=

12-6=

14-9=

15-8=

13-5= 师:这些题都属于哪类的题?(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那你能说出20减几、30减几的退位减法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上体育课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今天,有个班级的小朋友也要上体育课,请看体育老师为他们做了什么准备。(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师:(1)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可提什么数学问题?(还剩多少个足球?)

(3)怎样解答呢?(36-8)

(4)你会计算吗?师:6-8不够减怎么办?

2、解决36-8(1)生摆小棒

(2)汇报:你是怎样摆的?

方法一:10-8=2

26+2=28

方法二:16-8=8

20+8=28(3)讨论:哪种方法好?(4)大屏幕回顾第二种方法:

一“分”:把被减数分解成整十和十几;

二“减”:十几减去几;

三“加”:整十数与十几减去几的差相加

(5)熟记一分、二减、三加。

4、巩固:大屏幕摆小棒:32-5=

44-9=

大屏幕计算题:

76-4=

76-8=

57-3=

57-9=

64-3=

64-8=(1)说76-4怎么算?(6-4=2 70=2=72)(2)说76-8怎么算?(16-8=8 60+8=68)

(3)观察这两组题你有什么不同?(第一组不退位减,第二组退位减)

(4)引导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得数的十位数字都比被减数十位数字小一。

5、激趣巩固:啄木鸟捉虫

52-9=53()

43-7=36()

36-8=18()(训练72页6题)

三、趣味游戏,巩固训练

1、帮小鸟找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可爱的小鸟,想看看吗?你想知道小鸟的家在哪吗?我们一起再到智慧屋去看一看吧!

2、大屏幕出示教材72页7题(生说明题意,解答)

50-6 34-7 85-9 63-8 10-6 14-7 15-9 13-8(训练71页5题)

3、摘智慧果

师:从智慧屋出来,我们来到智慧树下,看,智慧树上结满了果子,想知道这叫什么果吗?叫智慧果,如果你能得到这个果子就会变得更聪明。(通过计算,摘果子)

4、帮蜜蜂找家

师:智慧树下是蜜蜂的家,勤劳的小蜜蜂每天都飞出很远很远去采花蜜,谁愿意当小蜜蜂?帮他们找回家?

32-8

27-3

44-20

42-7

38-3

55-20

希望大家能像小蜜蜂一样做事认真,勤奋好学。(巩固例

1、例2,同时思想教育)

5、找朋友游戏 师:小蜜蜂被你们送回了家,他们很感激你们,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那么生活当中你的好朋友是谁呢?我们来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卡片:68

49

74-6

60-3 92-7

53-4(训练72页8题)

一生: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生:你的朋友在这里。

6、数学接力赛

师:我们班的好朋友可真多,老师希望我们班的68名同学都能成为好朋友,好朋友就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要团结合作,共同进步。那么我们就来个数学接力赛,好不好?(每一竖行为一小组,每组一张卡片, 6道题,最后一位同学做起,每人做一道依次往前传,最先做完而且都对的一行为优胜。)

50-6=

70-8=

41-6=

27-8= 63-6=

95-8= 82-6=

84-8= 74-6=

53-8=

(训练72页9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智慧屋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来到智慧树下摘了智慧果,又做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大家开心吗?开心,就用最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一分、二减、三加。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36-8=28 36-8=28 26 10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篇9

小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它既是对前面已经学习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教材采用了买玩具的场景,通过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提炼出计算题。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主要体现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由直观操作、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更好的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指向策略:

在已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经验上,再用原来的办法就绝不了了,强调“6—8不够减了,怎么办?”

2、过程教学。

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整节课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充分发挥解题的思维价值,突出体现“自主性+思维性”。

本节课让学生主动体验摆小棒的过程,在其中感悟退位减法的算理,有助于形成清晰的口算思维。

3、方法渗透。

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析(此处要明白退位减法的算理),才能把数学讲懂、讲活、讲深,才能使学生头脑形成一个具有“活性”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4、问题解决。

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现代教育的又一原则,注意设置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数学的思维”。

(二)学法

1、迁移、推理。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堆积——压缩”的过程,是在纷繁的数学知识中抽取精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灵活的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基础上,有了更大数的概念,积累了“不够减怎么办”的经验,从而推想出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动性。

2、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法是新教育理念一直倡导的,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是对学生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几个先决的条件,如:

(1)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活跃思维,创造参与的全体性。

(2)活动本身必需的物质材料。

(3)展示机会。

(4)及时鼓励和评价。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已有知识基上,通过形象的动手操作,清晰退位减的过程,突破重点难点,获得新的知识。

(5)说教学准备:白板、小棒。

三、说设计理念: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部分第二课时。本课作为计算的一种类型,属于《新课标》四个领域之一“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学的学习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教师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好的教学。”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从重视认识向重视发展转变,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流的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题,教师要在万变中“扶植”课堂进行顺畅,以变应变。

以下几点体现了“发展”的教学观:

1、充分了解学生的经验。

布鲁姆说:“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讲述新的计算类型之前,要正确且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对于这点的处理,可以在提问的环节不压抑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思考,还可以顺势复习旧知,有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

“自主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师将大家带入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学生发现矛盾“6减8不够减了”,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在推理和思考过程中学会交流和倾听,进行体验,激发更多的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新教学理念积极倡导的,也是我们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瞬间迸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比如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计算36—8时可以生成很多的算法,是一个方法创新的好机会。另外创新是在活动中生成的,要提供给学生活动的充足条件,这是创新的物质基础与可能性的前提。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准备

16—8=36—4=66—6=

这三道口算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基础,为知识的有效迁移、正确推理做好充分的准备。

【创新点:注意“66—6=”,这是很有新意的设计。上一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是个位与个位相减都有剩的,而要过渡到不够减,跨越一个正好够的特殊情况,也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几十几减几”的问题。此处的埋笔不仅将知识层次化、系统化,还可以隐藏后面探讨的算法的多样化。这样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又为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

【二】情境导入

1、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前面学习的减法计算掌握得这么好!【举起双手的大拇指,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简单评价,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增加信心。】老师想请你们帮小明解决一个数学难题,你们愿意吗?(出示主题图)请看上来!他遇到什么难题了?(个别学生说、齐读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2、出示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36—8=

师:36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学生:36表示一辆赛车36元,8表示小明有8元钱。要从36元里面去掉8元,还剩多少元?就是小明还要再攒的钱,所以列式:36—83、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怎么算呢?6减8不够减怎么办?【创新点:指向策略,引出矛盾,激发学生思维。】

请你们用小棒来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与同桌说说你的方法。准备好了吗?请动手摆吧!(教师巡视)

(2)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师:这个同学的方法,你听懂了吗?他很聪明,从30里面拿出一个10,把6变成16,16—8够减吗?请看黑板。(白板演示摆小棒。)【给学生充分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实践;另外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思考的氛围和展示的平台。通过摆小棒方式来理解算理,而不是就小棒说小棒,而是利用摆小棒来理解算理,使“直观图”与“算法过程”相连,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完成了“感知(动作)表象符号”的思维过程。】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现在不摆小棒,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先用16去减8得8,再把8和20加起来就是36—8的差。

学生: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把36分成20和16,先用16去减8得8,再算8加20等于28。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法一:16-8=8,20+8=28。【给多学生表现说算理的机会,个别说、男女赛说、齐说。】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学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减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算法二:10-8=2,26+2=28。

算法三:6和8差2,8-6=2,30-2=28。

算法四:从30里拿出2和6合成8,30-2=28。

算法五:从30根里拿出8根还剩22根,22+6=28。

【创新点:在汇报方法上的创新。请有想法的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用“心有灵犀”找知心朋友的方式接着补充想法,完成合作。这样的设计首先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参与度;其次,找朋友是低年级孩子比较喜欢的形式,学生们很高兴去帮助自己的朋友来完成任务,在激趣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最后,可以弥补刚刚思考的不足,在大家都思考的氛围下,带着另一部分人去思考。】

4、小结:(出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脑袋一转,就想出这么多好方法!在计算时,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就可以了。(指着复习题)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不能直接减一位数,像这样的减法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创新点:方法创新。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学生的自主选择的意识。】

【三】练习反馈。

教师:感谢你们帮助小明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将带你们去闯关,有信心吗?

1、第一关:完成68页做一做第2题。出示32—5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后请一名上台展示并说说理。齐说、个别说。

2、第二关:祝贺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敢挑战第二关吗?完成69页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咱们一起去钓鱼吧!算对了你就钓到鱼了。(抢答)

3、第三关:实际应用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老师想请你们用今天学习的本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愿意吗?

【四】小结:今天,你们帮助小明解决了数学难题,又顺利地闯过3关。高兴吗?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68页第六单元第10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2。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前面已经学习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注意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计算方法的迁移,又要为两位数退位减法笔算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情境化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生掌握计算法则的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基本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通过迁移是能够接受掌握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困难,特别是退位后剩下的数如何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学具引导学生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的展开,建立完整的计算模型。

教学策略:

1、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过去所掌握的计算方法解决本节计算问题,让学生感受本节内容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讨,互相启发等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3、重视学具拼摆。

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去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当个位上不够减时,怎样去用十位上的“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以此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动作表象去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让学生切实经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

充分利用“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摆小棒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并据此找到解决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加深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增强他们对这一计算方法学习和掌握的实际感受。

5、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买游戏器材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减法计算,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是锻炼身体的好时候,学校正在开展“户外健康游戏大比拼”的活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游戏活动器材,想看吗?

(课件出示图片活动器材,并贴好商品价格。)

毽子(3元)健身球(5元)羽毛球拍(30元)跳绳(8元)

如果让你买其中的一种游戏器材,想一想买什么?想好了,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在导入这个环节,我把学生津津乐道的校园活动创设成教学情境呈现出来,由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器材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上课伊始,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们饶有兴致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减法算式。这个环节我设计成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复习旧知,促进知识的同化

如果给你16元钱,买一样器材,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生1:可以买一个毽子。16—3=13(元)

生2:可以买一个健身球。16—5=11(元)

生3:可以买一根跳绳。16—8=8(元)

提问:说说16—8你是怎样算的。

[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知识结构中,就是知识的同化。16—8的算法是已有知识,也是新知的一个生长点。对16—8的复习,目的是建立起与新知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呈现的36—8的计算方法。]

提问:为什么不买羽毛球拍?(因为16<30,不够买。)

小结:看来我们在购物时,要考虑带的钱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

同学们想买的东西研究过了,如果赵老师有36元钱,想买一样活动器材,既不是最贵的,也不是最便宜的,猜一猜我可以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生1:可以买一个健身球。36—5=31(元)

生2:可以买一根跳绳。36—8=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6—8=

[这两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通过研究学生与教师要买的活动器材引出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探究知识做了很好的情感和知识铺垫。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数学思考。“为什么不买羽毛球拍?如果赵老师有36元钱,想买一样活动器材,既不是最贵的,也不是最便宜的,猜一猜可以买什么?”两个问题的提出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培养学生根据条件进行选择、判断、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都是36减去一位数,36—8和36—5相比较,你发现什么?

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应该能够答出36—5计算时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教师揭题)这样的减法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板书课题。

36—8与16—8相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36—8这道题的特点,突出问题“6—8不够减怎么办”,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36—8的算理提供了思考的依据]

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来解决问题

到底36—8得多少呢?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教师巡视。)

[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明确算理

谁来跟大家说说摆小棒的方法。教师用课件演示摆的过程和相应的算理。

有三种常见算法的预设:

算法一:因为6根不够拿出8根,所以将1捆小棒拆成10根,从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合起来是28根。

过程用算式表示:36分成26、10、10—8=22+26=28

算法二:先从36根里拿走6根,再从30根里拿出2根,剩28根。

过程用算式表示:8分成6、2、36—6—2=28

算法三:从3捆中拿出1捆,拆成10根,和6根合成16根,从16根中拿出8根还剩8根,再把剩下的8根和2捆合在一起是28根。

过程用算式表示:36分成20和16、16—8=8,20+8=28。

[其中,算法三和书上68页的图所展示的算法是相同的,这种算法可能不是学生首先想到的算法,但是它有三点突出的优势:一是可以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转化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就是16—8这样的20以内的退位减和20+8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二是进一步强化了20以内退位减中的“想加算减”的方法,三是为二年级上学期退位减法笔算做好铺垫。]

因此,在三种算法展示完之后,出示三道练习题。引导学生将两位数分解成几十和十几,先用十几减一位数,再和几十相加,强化第三种算法。

最后教师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在探索新知的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引导学生探究算法的过程中,遵循课标中提出的“算法多样化”思想,但我们认为算法有优劣,所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呈现出来的算法。]

三、练习反馈[设计了基础题、开放拓展题、应用体验题]

1、圈一圈,算一算。

要求学生先在小棒图上圈一圈,填出得数,并在下面填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在班上交流。

2、摘苹果:学生读题说得数,其中指定两题说出自己的算法。

32—5=46—9=57—8=40—5=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3—7=25—8=21—9=

78—8=45—30=97—7=

11—5=36—4=29—3=

32—5=43—4=23—6=

4、开放拓展

出示:65-□=5□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减数填几?你能填出一种答案还是几种答案,把你的答案和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看谁想得最全面。

5、应用体验:

学校有60个足球,一班借走了5个,还剩几个?

二班又借走了8个,还剩几个?

咱们班每组借一个,需要借几个,还剩几个?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上自己表现如何?哪位同学表现较好,好在哪儿?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余时间多去室外做运动,将自己的身体锻炼的棒棒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学习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说课稿

2.小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3.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4.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说课稿

5.《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6.小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7.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说课稿

8.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篇10

(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笔算减法的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使学生理解退位减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名板演:(用竖式)42-21=

2.口算.

13-917-832-5

15-714-640-3

3.出示42-8=□,指名说计算的过程.

4.订正板演.

5.师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笔算两位数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研究两位数减两位数.

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

(1)创设情境,进行迁移.

师: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一下,看看你们还会做吗?(板书:42-28=)

指名读题列竖式.

板书:

师:计算时从哪位减起?(从个位减起)见到个位2减8,你想到了什么?(想到2减8不够减)2减8不够减怎么办呢?下面用数位筒来研究这个问题.

(2)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师:请同学们在数位筒里摆42根小棒.(把4捆放在十位筒里,2根放在个位筒里)去掉28根小棒,请你边摆边说你是怎样摆的.

教师行间巡视,然后指名到前面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可能有两种摆法:

①先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再去掉2捆.

②先拿出2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

师:这两种摆法都可以,因为在笔算减法时要从个位减起,所以我们根据第一种摆法的道理来试着做这道题.

(3)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师:用竖式计算时,个位2减8不够减怎么办呢?从十位退1(点上退位点)是1个几呢?

生:是1个十.

师:个位怎么减?

生: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用12减8得4.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4.

师:十位用几减2?得多少?

生:十位用3减2,得1.

师:为什么不是4减2呢?

生:因为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还剩3,所以十位是用3减2.

<<<12&&&师在竖式横线上对齐十位写1.

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师:当个位2减8不够减时,我们从十位退1.为了记住从十位退走1,就在十位4的上边点一个圆点做记号,这个点叫退位点.(指名说这个点叫什么)见到这个退位点就要想,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十位上要先减1再减.

(4)观察比较,全面认识.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42-21和42-28这两道题,它们的被减数都是四十二,减去的数都是二十几,为什么这道题(指42-21)的差十位上是2,而这道题(指42-28)的差十位上是1呢?

生:42-21这道题的个位够减,十位上是4减2得2;42-28这道题的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3减2得1.

师:退位减法还应注意什么?

生: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师同时板书)

全体学生齐读笔算减法的三条法则.

(5)仿例练习,及时强化

出示:65-37=

①指名读题列竖式.

②想: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③指名表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板书:

2.教学例4.

出示例470-63=

(1)讨论:

①个位0减3够不够减?怎么办?

②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2)独立在练习本上做.

(3)订正.

(4)追问:十位6减6得0,0写不写?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做在书上)订正反馈.

2.数学医院.(教师出示错例,由学生诊断,集体订正)

一号病例:

诊断: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要先减1再减2,上面的计算中仍用4减2,造成错误.

处方:

二号病例:

诊断:个位3减7不够减,应先向十位借1再减,上面的计算是3减7不够,就用7减3得4,造成了错误.

处方:

3.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退位减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4.观察下面的数字墙,这里有6道减法题.从上往下看,上一层的数减去下一层的一个数,得数就是与它相邻的数,如:82-45=37,45-27=18,37-18=19,&,19-12=7.下面请你把合适的数填入数字墙.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在新知识讲授前充分复习旧知识,从认知上、思维上做好准备.

新知识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比较,既突出了退位减法的算理,又使学生对笔算减法有了全面的认识.

练习设计层次清楚,由浅入深,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的开发,并将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板书设计

上一篇:入职前的准备下一篇:扁平化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