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共13篇)
儿童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
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会对孩子生活与学习的哪些方面有重要影响
1.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自信的孩子会为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在今后生活与学习中也定当自立自强。而家长包办代替一切的孩子反而会缺乏自信也很少能够自立,这样的孩子会面临怎样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2.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的: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常听说家长给孩子报了许多辅导班,整日疲于奔命却又总是不了了之。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依兴趣选择一到两件喜爱的技能坚持学习,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技能经过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就,也并不需要“以文补武”或“以武补文”,因为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有益于注意力的集中,而这一习惯会自然向其他技能学习领域转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比如不打人、不说脏话,与人分享食物和玩具,同情并帮助他人等。在当今社会如果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意味着拥有了成功的钥匙。
4.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
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儿童十大好习惯
以下为儿童十大好习惯:
1.微笑待人
2.每日为父母做件事
3.主动打招呼
4.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5.按规则办事
6.说了就要努力做
7.用好每一分钱
8.集体的事一起干
9.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现状及分析
1.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现状。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农民工进城打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缺失的问题。这些留守儿童从小独立的生活或者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监护人在留守儿童从小的教育上面不是很注重,造成了他们从小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由于特殊的家庭情况,在亲情方面缺少关怀,使得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着自卑和孤僻的性格,父母的外出给孩子带来直接的影响就是亲情的缺失,从而造成留守的孩子们在道德情感方面比较冷漠,感情上的孤独使得他们在与外界接触的时候会发生严重的心理变化,害怕与人交流,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思想道德方面意志薄弱,这样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干扰,误入歧途。
2.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分析。小学低年级教育的阶段是儿童品德、行为习惯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增强儿童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开展一些教学,使得儿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为儿童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思想道德的教育是让学生们认识、理解道德规范的意义,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父母是儿童教育早期的启蒙者,而留守儿童长期亲情的缺失,使得他们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不是很完善,没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和教育,造成了留守儿童对思想道德内容方面认识的模糊。
二、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及意义
1.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在注重农村留守儿童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学校要更加注重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设,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师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让学生们明白思想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们以身作则,开展专题的家长会,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节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中,除了需要教师们在课堂上思想道德内容的讲解,还要同步校外的教育,利用实际的环境来锻炼孩子,比如尊敬长辈、不自卑、不自我为中心等,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
2.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在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我们要改进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对于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是有很大意义的。思想道德的建设,也提醒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教育的重要性,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唤起父母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责任,注重与孩子的交流。父母与孩子很少进行有效的交流,会影响孩子性格方面健康的发育,有的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非常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教师在学校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强化训练,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想道德的建设有助于留守儿童提升自信心,逐渐认识思想道德的内涵,感情方面不再变得冷漠,更容易与同学交流,在意志品质上面也变的坚强,行为方式上逐渐改变陋习。不仅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了自信,更多的是在身心健康上面提供了帮助,培养了留守儿童的意志品质,为今后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总结
在农村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学生身心特点,建立一个良好的氛围来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也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不断的总结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进城打工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这些长期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就会出现缺失,个人的价值观念方面也会出现偏差。因此,我国要高度重视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注重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更要注重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来接受以后学习生活的能力和方法。例如正确的握笔方法,学习习惯,甚至上洗手间等最简单的生活技能。
一、利用教学环境来培养幼儿的文明有礼、自律行为
良好的环境,是孩子无言的导师,可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特别注重利用环境对儿童进行教育。营造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绘画环境,走廊过道挂上色彩鲜明风各异的中外大师的代表作,教室里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各具特色的剪纸和手工制品,琳琅满目却有序摆放。桌椅、窗户、地板颜色的搭配鲜艳而柔和,画具和材料的摆放整齐,井井有条。这些都深深的吸引着儿童,激发他们动手的欲望.。这样优美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不但使儿童产生愉快的心理情感,还能调动学习的兴趣。在这种环境中,不但约束了儿童们的某些不良行为,还对他们起到了一种净化的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无声的教育比说教有着更好的教育效果。久而久之,幼儿在此养成的良好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二、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课前准备很重要
游戏情境:组织幼儿安静迅速地坐到座位上,集中注意力于将要开始的活动,如学习一些小的手指游戏和拍手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自然愉快地进入绘画教学
恰当的音乐:教师弹琴或放音乐,儿童听着音乐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曲子完了孩子也安静地坐下来,更好的体验绘画的快乐。
三、美术教学中注意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集中注意地听,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口型、表情和姿势,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在每次绘画活动中我都坚持要让幼儿安静下来,然后才提要求,当请个别幼儿来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让其他幼儿仔细听。认真倾听他人讲述,是对他人的尊敬。在教学中,老师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如《爱插话的小八哥》等,引导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还可以用复述的方式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在听同伴或老师表达之后,请儿童尽量能够将听到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述。
四、通过使用美术工具,养成有条不紊的劳动习惯
美术教学种类很多,所需的画具和材料更是种类繁多。由于儿童受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有限。在操作中,儿童们需要学会正确使用画具和材料。教儿童如何取放绘画用具。如果没有这样的要求,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学习不同画种,在材料、工具上都有不同的要求。把美术用具统一规格,以便于幼儿摆放、整理、保管。统一规格后的美术用具幼儿摆放起来快捷、整齐、美观。课前,请值日生把所需材料端出来放在桌上。这样既节省了准备时间,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责任感。课后提醒他们把作品交给值日生,再由值日生放回原处。逐步学会了材料的取放有序,保证了美术活动中能有条不稳。
五、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持久性、专注性和自觉性
通常儿童对绘画或是手工活动都会产生较大的兴趣。因为在美术创作里面可以融进他们的语言和想象,可以无限制地表现他们美好的愿望,并以极大的艺术美的感染力吸引着他们。但是,由于儿童时期的心理活动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外在情景的干扰和左右。因此,幼儿在美术创作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坐不住,作品没完成就不愿意动手等现象,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老师要用各种方法,引导和激励他们参与创作活动,.让儿童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进行各种练习;随着幼儿实践活动的丰富和扩大,在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时,孩子便会产生用作品来表现他们心目中的一切念头,并付诸实践,当他们的作品能表现自然环境中的某一个方面,心中便产生一种快慰和满足,在老师们的激励中,他们更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他们更有积极性和热情地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创作实践中,而且还能坚持不懈。在自然而然中儿童慢慢地养成了对学习的持久性、专注性和自觉性的习惯。
六、通过艺术作品评价,培养幼儿善于表现自我的习惯
美术活动是对情感的培养,情绪的宣泄。作品反映的是儿童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认知的水平,我们不仅注重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注重能画也会说的能力,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羞于在同伴或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为消除矫正这种不良心态,教学中,我们创设一个可以让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和表现自我的平台。为此,我们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展示区,在每次美术作品评价这一环节中,我们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启发引导幼儿观察、评价同伴的作品,找出造型,构图、表现手法的不同和差异,并鼓励每个幼儿都向同伴和老师表述自己的作品内容或作品中的故事,说出与别人的不同感受。幼儿在无形中形成了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的习惯。
面对这群在学习道路上蹒跚学步的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辞辛劳的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不断的去提醒和帮助孩子们。
作者简介:
低龄幼儿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想要纠正就十分不易。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必须要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幼儿关心、鼓励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充满了自信、上进、愉快的情绪情感,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它无形地为幼儿树立了榜样。由于幼儿具有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成人的语言行为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能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能有效地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发挥激励的作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叶城幼儿园 王燕萍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小班学期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工作以来的幼教经历,联系自己教学实际,针对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初浅谈谈自己体会和见解。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其中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一日活动中,小班幼儿呈现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始终呈现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按其呈现的形式归纳为:生活活动行为,运动活动行为,学习活动行为和游戏活动行为。
生活活动暂不作交流。运动活动:
1、不独占、争抢活动器械,学习轮流使用器械和与同伴一起玩。
2、行动时能听从指挥,集合时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分散活动时能认真活动,不在场地内任意追逐。
3、爱护体育器具,轻拿轻放,玩后会放回原处。
学习活动: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1、能正确的搬椅子,不推挤,椅子轻轻放。
2、能保持正确的坐姿(以感觉自然舒服为宜)。
3、安静的倾听,说话先举手,发言时站姿自然大方。
4、活动时不乱动桌上放置的学具。游戏活动:
1、能与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不大声喊叫。
2、知道玩具是大家的,不争抢和独占玩具,学习轮流着玩,会互相谦让。游戏中能运用“请”“谢谢”“不用谢”“请你给我玩好吗?”等礼貌用语,与同伴商量着玩。
3、爱护玩具,不把玩具放在嘴里,轻拿轻放玩具,能自觉拣起地上的玩具,不擅自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
4、游戏时,愿意听信号做相应的事情。
5、自由活动中会和同伴友好地玩,不推人、打人,不在场地上乱跑。
6、自由活动时能注意保持衣服的整洁,不故意在地上爬滚,不玩脏物。
7、不摘花草树叶,爱惜公物,不随地涂痰,乱扔纸屑、脏物,注意环境整洁。
三、从实际案例中分析与思考
实录一:在玩大型玩具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停留在上面的小亭子里面不肯下来,于是出现了推挤的现象。
实录二: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旗旗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连忙跑过去,问怎么了,旗旗边哭边指着祯祯手说:“这个红色的圈是我的,她抢我的圈。”
实录三:乐乐是个控制能力和约束力比较弱的孩子,在一次户外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把器具整理好,然后排队。当我带着孩子们排好队准备回活动室时,发现乐乐还在原地玩皮球,当看到我们集合了时,乐乐把球一扔就跑了。
实录四:在一次谈话活动中,孩子们都安静的坐着,突然,华华连着坐着的椅子噗咚一下翻倒在地。孩子们都惊讶的看这华华。
实录五:集体活动时,老师请小朋友们都坐到前面来,乐乐飞快的揣起小椅子连拉带拖的往前走,在这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几个小朋友的椅子。
实录六:游戏活动时,君君在追逐并大声尖叫着,其他小朋友捂起了耳朵。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实录七:游戏活动中,浩浩着急的跑到老师跟前指着利利大声的说:“老师,她拿东西藏口袋里了!”
这些实录都是来自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反复的存在着每个环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到孩子的点滴行为,及时的进行分析思考与处理,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些实录,我们应该来分析处理呢?
(一)、寓理于生动活泼的谈话中。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针对实录一,我会通过一个小小的谈话活动,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使幼儿了解不同做法的后果,让幼儿明白大家一起运动时不能拥挤,通过比较式的谈话让幼儿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空间。
(二)、寓教于深动的角色扮演。通过扮演角色来再现活动场景,让孩子自己来判别对错,在角色中,通过教师或同伴正确的示范来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为幼儿树立初步的判断意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如实录二。
(三)、寓教育于反复的操作中。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操作,对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操作尤其重要。正如实录三,乐乐没有把器具放回原处的习惯,我就会有意识的在一次次的运动游戏中反复让乐乐进行器具整理,从而形成不用提醒的前提下,乐乐会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如果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鼓励肯定作用,那么乐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更有动力与信心了。
(四)、寓巩固于教师的身传言教中。实录四,当看到孩子连同椅子一起摔倒时,老师很多会因为自己教学的正常进展而轻描淡写的忽略了孩子这一行为,而以为是孩子不小心造成的。但是,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这个现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别的小朋友恶作剧,或许是这个孩子没有好好的坐造成的。而孩子的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培养是不能忽略的。像这样的行为一般都是些顽皮的孩子造成的,单靠老师的说教是不足以要求孩子的,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鼓励,同伴的榜样,以及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才能逐渐养成的。同样,实录五中,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正确的幼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五)、寓教于儿歌与故事,音乐等多形式的活动中。
实录六中,孩子在随意性较大的区域游戏中大声的尖叫,那是小班幼儿固有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很多时候教师会用“请轻声的说话”来引导孩子小声一点,但仅在这么一句提示的语言上对孩子的触动并不大,而且维持的效果也不长。针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利用儿歌《小猫走路静悄悄》,故事《不打搅别人有礼貌》,让孩子从喜爱的活动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借助音乐活动中对节拍的控制来提高孩子自我的控制力与约束力。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轻轻说话,轻轻走路的习惯。
(六)、寓教于家园共育。
实录七中,针对孩子将材料藏于口袋中的现象,首先要分析孩子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拿?可能是孩子喜欢这样的材料,可能孩子不是喜欢材料而是一个习惯性藏东西。对于这样一个不定性的可能,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意图,从而与孩子进行商量:“如果喜欢的话,老师把它会送给你,但你要先让老师知道你喜欢它好吗?”在与孩子沟通好之后,不能忽视的是家长工作,当孩子离开幼儿,在家里时也不排除会有藏东西的现象存在。与家长取得一致的教育,确保孩子得到家园双方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总结: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教师的作用:
(一)、教育环境的创设: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楼道张贴正确行走的图片,提醒幼儿安全行走。户外排队,随机性较强,老师可以与孩子边念儿歌:“小手小手拉一拉,眼睛眼睛看一看,小脚小脚站站齐,火车火车要开了”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的跟着做了。又如在区角活动中,各个游戏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游戏开始时搬小椅子,老师可提醒轻拿轻放,还可以以拟人化的口吻“抱抱小椅子,把你轻轻放”等。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二)、关注一日活动细节。
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把行为习惯教育始终渗透在一日活动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一日活动包括了孩子在园的所有的活动,教师细微敏锐的关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三)、艺术的沟通。
不管孩子还是家长,他们都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思维的复杂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自己的想法,如何去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进行艺术的沟通是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积累的。用我最为通俗的话来说,首先是要去尝试理解,其次是为他们找可得益之处,再次是建议如何得意,最后是肯定他们的配合。我们很难向作家一样拥有华丽的辞藻和艺术的语言,但求我们老师有真诚的心。
五、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可持续行为习惯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每个点滴中,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关注和引导的。我们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孩子的活动,要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去创设环境,要有智慧型的分析与思考去反思活动,抓住一切时机,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在帮助孩子塑造个性与习惯的同时,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有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
☆以身作则
家长随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会讲公共卫生,或者说教师如果打骂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别打骂小朋友,孩子身边的成人自私就不会有宽厚仁爱的孩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作为家长和教师,必须明白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后天学习构成的,成人以身作则示范表现好的行为,孩子学会不良行为的几率会大大下降,或者即使出现不良行为矫正起来也较为容易。
☆赞扬为主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调皮好动,做什么都不专心,让他学书法养养性子”,有的说:“我的孩子胆小怕羞,让他学武术锻炼胆量”。文艺武艺是各有长处,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特征,或外向好动或内向羞涩,气质同时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并且一个人的优点往往也是一个人的缺点。所以家长与教师不应逆水行舟,正确办法是发现孩子所擅长的、所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多表扬多鼓励孩子的些许提高,逐渐引导孩子发挥长项纠正短项。试想哪个孩子不喜欢被夸,他有了自信才有胆量尝试他原先不擅长的。
比如对好动的孩子能够这样说:“宝宝表演得真好,妈妈再讲个新故事你来表演”,他会不会安静坐下听故事呢?对好静的孩子能够这样说:“宝宝画画都这么棒,跳个舞肯定也很棒”,在鼓励下他如果开始跳舞,家长更应立即称赞。和开始举例的那些隐含贬义的用语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效果?试试就明白了。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孩子的每一点小小提高都需要及时地、大张旗鼓地称赞,使他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和能够得到成人的注意,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园活动知识内容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孩子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对未来处事的象征。
启发孩子智慧的游戏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家庭中可常用的亲子动脑活动:
分类的游戏:这是创造力学者威尔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带给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物品,例如小汽车、汤匙、钥匙、铁币、回纹针……等,让孩子发觉其共同特征来加以分类,并鼓励其重复分类。也能够带给符号、颜色、食品、数字、形状、人物、字词等材料,让孩子能依其特性分类。
扮演的游戏:例如让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励孩子应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欢的“主角”。家长能够带给一些线索,如给他一架飞机,假想他在空中飞行遭遇哪些飞鸟;给他一部金刚,让他跟铁金刚对话;给他一些医生的玩具,让他扮演医生看病的情形……
手指的游戏:双手是我们的外脑,训练我们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设计一些运用手指的运动,如“手语歌”、“甩手”、“捏泥巴”、“拼积木”等活动,让孩子能动动头脑、动动手。也能够用儿歌配合手指的动作,一边念儿歌一边运作手指。
躲藏的游戏:跟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把物品藏在家中一角,让他来找;在图案中藏着一些物品、数字等,让他找出来;带孩子到郊外,亲子共玩“大地寻宝”的活动;或在报纸上找出自己需要的“形容词”或“物品”等活动……这些都是藏物的游戏。
绘画的游戏:从涂鸦到能画出图形,孩子绘画的兴趣一向很浓厚,他们以画画表达其未能以言语形容的感受、情绪。父母能够和孩子一齐画。用各种不同的材料,画在纸上、布上、板上……让孩子享受自由创作的喜悦。
组合的游戏:许多发明都是在原先的物品上加一些功能,如笔加指示棒,变成“指示笔”。父母可先让孩子观察哪些物品是“组合”的,然后再让其思考还有哪些东西加以组合,会更好用;另外用图片或字词组合成故事;其他如七巧板、积木的组合图形,空瓶罐、石头的组合均是。
观察的游戏:让孩子观察树苗的成长,或甘薯发芽,以了解造物的奥妙;由观察影子的变化,学习科学概念;由观察人类的表情,而能察言观色、善解人意;甚至参观各种展览、表演、户外郊游……
知觉的游戏:“知觉”是一种将透过感官所获得的资料,再经过分析与解释的潜力。知觉包括眼睛、鼻子、舌头、身体等感觉作用。我们能够让孩子分辨不同形状的物品,用触摸猜东西、用舌尝尝各种调味品、玩配对游戏、辨认方向及方位;让孩子观赏及指认有背景的图片等活动。
幼儿园育儿知识
入园前该做的事:
1、选择一所适合你自己孩子的幼儿园,而不是别人眼中“最好”的。
2、选一所和自己教育理念契合度高的幼儿园,否则以后分歧和矛盾会越来越多。
3、选择幼儿园要慎重,选择之后就要对幼儿园和老师多一份信任,要相信自己的选择。
4、保持平常心,自己不焦虑。相信孩子有能力应对幼儿园的生活,传递你的信心、勇气和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
5、正面引导孩子,上幼儿园是件快乐、有趣、好玩的事,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很多游戏。
6、上幼儿园前三个月起,尽力让孩子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靠拢。
7、上幼儿园前,尽力培养孩子自己用勺子吃饭,主动喝水、上厕所、洗手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8、上幼儿园前几天可以带着孩子去幼儿园附近多走走,能进园参观一下更好。
9、通过绘本、故事或游戏等方式,把孩子从早上入园到下午放学一天里各个时段的内容清晰的告诉孩子,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消除恐惧,适应新环境。如果自己条件允许,也可以在家模拟幼儿园一天的生活。
10、了解幼儿园的规则,并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等形式告知孩子。比如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公共玩具先拿到者优先玩等。
11、可以为宝宝写一封“介绍信”,入园时交给老师,以便老师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
入园后该做的事:
1、接纳孩子的情绪,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不负面评价孩子的表现。
2、让自己保有耐心,给孩子一段适应幼儿园的时间和空间。
3、不要说爸爸妈妈因为要上班挣钱,必须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会剥夺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孩子会想“钱重要,还是我重要?”
4、接送孩子时,让自己保持愉悦的情绪,轻松的心态。
5、每天送孩子到幼儿园后要正式道别,告知来接的时间并保证兑现承诺。
6、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后,尽量减少逗留时间。
7、如果孩子午睡实在太难,可以先和老师沟通,带一件家里喜欢的安慰物去。
8、孩子刚入园,在幼儿园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去适应集体生活的规则,努力了一天,回到家可能会想发泄一下情绪,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和关爱。
9、多和孩子聊聊幼儿园开心的事,对孩子的进步表现及时肯定。如果孩子不愿意谈论,不要逼问,通过观察和亲子游戏去侧面了解。
10、在家不拿幼儿园或老师来恐吓孩子。比如说“再不听话,告诉你老师!”
11、不是出现极特殊情况,比如真因为不适应而生病,孩子一定坚持送,不要中断。
12、多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也尽力让老师多了解孩子。
一.摆正角色体验的重要地位
21世纪初的少年儿童在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呈提前的趋势, 但现行的道德教育发展却相对滞后。为解决这一矛盾, 我们积极倡导“加强角色体验教育, 培养队员的自我教育能力”:组织引导少先队员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中寻找岗位, 扮演角色, 开展与其角色相匹配的实践活动, 从中了解这一角色的基本素质、基本规范和基本能力, 从而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这样有助于解决当代少年儿童自然生理发育提前, 社会心理发育相对落后的矛盾。同时通过加强角色体验, 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 重视学生动机情感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强化他们的自我意识。我们放手让孩子们到实践中去锻炼, 美化孩子的道德, 提高孩子的能力, 让孩子在实践中摸爬滚打, 长见识, 学本领, 增才干。
二.丰富角色体验的各种途径
1. 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过分”问题:例如, 过分享乐, 孩子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的辛勤劳动;过分放纵, 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不管他人;过分保护, 父母乐于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替代和保护;过分期望,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使孩子唯“分数”为上, 对其他漠不关心。这种“关心”、“爱护”实际上会造成一种低级的生命循环, 无法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
根据实际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我们积极鼓励队员以家庭生活服务为岗位, 扮演长辈, 结合家庭生活实际情况做做家务, 沟通邻里关系, 跟着上班, 体验路途的辛苦、工作的紧张, 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 从而体谅长辈的辛劳, 明白孝敬长辈的道理, 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 学会自理生活的本领。或鼓励他们到残疾人、孤寡老人、生活贫困家庭开展扶贫帮困和助残活动, 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 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 培养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2. 在学校生活中体验
少年儿童都是在校学生, 以校园生活为主, 学校自然也成为德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寻找角色, 体验角色:把为老师同学服务作为“岗位”, 把当一天小干部、辅导员、老师、校长为扮演的角色, 体验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组织教学、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工作的重要性, 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 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 从中学会和同学合作共处, 养成热爱学习的品质, 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
在寻找、体验校园生活角色的探索中, 我们充分发挥地域特色, 就近就地开展体验教育。我们的学校位于古城临海的西北角,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回浦精神犹如荒原里的一座灯塔, 曾指引着无数的仁人志士走向人生的顶峰。回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倡导学生角色体验活动中, 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引导学生当一天校长, 了解回浦的历史, 积极组织各种活动, 为校园的美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学校的发展纷纷献计献策:今天我以回浦为荣, 明天回浦以我为荣。
3. 在社会生活中体验
当前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中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性越来越强, 特别是广播、电视、因特网等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学生接触面越来越广, 思维空间也越来越大。节假日增多, 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时间越来越长。面对这些现实, 我们认为让少年儿童走向社会、参加实践, 开展角色体验, 尤为重要。我们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岗位”, 把当一天清洁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售货员等作为扮演的角色, 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 明白做一个合格公民的道理, 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几年来, 我们充分利用校外德育基地———戚继光纪念馆,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队员参加“我是古城的镇长”这一角色体验, 了解家乡历史, 感受抗倭英雄气概, 提出保护发展古城的建议。这样, 既丰富了德育的内容, 激发了学生体验的兴趣;又培养了队员关注家乡, 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同时, 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参加绿色军营的锻炼, 艰苦的考验, 整齐划一的训练, 雷厉风行的作风是医治孩子行为懒散,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自强精神的灵丹妙药。
4. 在大自然中体验
未来的生活是人与人, 人与动植物,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我们指导队员结合所学的自然、生物知识, 以少先队员的身份去开展大自然探秘、远足、野营、旅游等活动, 去做“自然小卫士”、“环保宣传员”, 接触自然, 了解自然, 获得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道理, 养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的品质, 学会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和互救互助, 培养队员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三.明确角色体验的注意事项
1.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不需要书呆子。市场经济将使“学历社会”转到“能力社会”。因此, 为了孩子成才, 我们必须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 其中包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国家的人事制度正在向人市制度转变, 人人都要经历人才市场检验,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然而目前不少家长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重智轻德, 重知识轻能力, 重文凭轻素质。这种现象不利于孩子素质的提高, 也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障碍, 因此我们教育者必须首先转变观念。
实践锻炼法就得让孩子实践, 要实践就要吃点苦, 劳动会磨破手皮、磨出老茧;参加挫折教育可能吃不上饭、睡觉挨蚊子咬;参加社会实践可能会碰钉子……如果家长舍不得, 就不敢让孩子去实践, 孩子得到不良的反馈, 再去锻炼就没有勇气。孩子的社会实践必须有家长的“狠心”作后盾, 不但要鼓励孩子吃苦, 甚至还得逼孩子吃苦, 要设置苦、创造苦、利用苦, 让孩子得到真正的锻炼。中国有句俗话“不吃苦长不大”, 这是很有道理的。不摔几个跤怎能学会走路, 不喝几口水怎能学会游泳。
2.严格要求, 持之以恒。
孩子参加实践锻炼体验角色是有困难的, 刚开始也有一定难度, 需要意志努力, 需要教育者严格要求, 要适当地给一点压力, 督促孩子去实践。锻炼就要持之以恒, 一次二次实践锻炼起不了多大作用, 要形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必须持之以恒, 决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阵子, 想不起来又放松一阵子。另外, 要允许有反复, 在培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反复是正常现象, 当出现反复时, 我们不能丧失信心, 要冷静地分析产生反复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对策, 特别是要改掉孩子在这方面已形成的习惯, 进行重塑更不能急, 欲速则不达。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 只要持之以恒, 最终孩子一定会有收益的。
3.注意特点, 尊重成果。
对孩子的实际锻炼要量力而行, 交给孩子任务要难易得当, 要注意孩子的性别特征、个性特征, 总之, 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要求过高过难, 孩子完不成任务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对于孩子劳动的成果、实践的收获,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也要倍加爱护, 使孩子受到尊重, 这是激发孩子继续实践的强大动力。
我们常说:“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怎样让每个人从小开始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熏陶, 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扎根于心, 形成自觉的行为准则, 演变成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是关系到一个人成长的大课题。新世纪的角色体验教育活动, 作为一种道德实践活动, 伴随着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全过程, 其目的就是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 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 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手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3].《班主任之友》, 20008年第7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笔者认为:家庭的养成教育是家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培养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奠基的关键,影响人的一生。
注重良好的养成教育,就要培养孩子从小立下志向,知荣辱明是非,懂得孝道感恩,讲规矩守纪律,诚实守信重文明,团结助人有爱心,善思考动脑筋,培养专注能力,坚持锻炼身体,等等。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容易,要把养成教育落细落小落实,从生活习惯、言行举止的细微之处和行为养成抓起。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做人是顶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养成种种良好习惯和态度,从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良好的行为习惯怎么养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强调从小做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养小德才能成大德。作为家长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变成孩子的言和行。
有的同志说:家长应该是孩子思想的导师—引导正确的方向,行动的警察—及时指出错误,生活的朋友—把握关爱程度,这不无道理。对孩子要善于引导,及时提醒,关爱有度。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持之以恒,防止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也要防止煞费苦心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被误导、遗忘或半途而废。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家庭而言,要靠全家人的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包括家长模范带头,起表率和示范作用;良好的家风,创造孩子成长优质的环境;正确的方法,在循循善诱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基石。我们做的是奠基明天、奠基未来、奠基长远的大事,让我们大家从当下、从小事、从细节着手,为祖国、为民族扎扎实实地夯实人才成长的基础。
(陈秀榕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长)
摘要:据科学研究,一个人的性格习惯一般都是在其2~5岁之间逐渐形成的。另外,幼儿时期是人们一生之中可塑性及学习能力都最强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时候。因此,培养幼儿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教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程。
关键词:行为习惯
幼教工作
教育
人们常说:六岁成习惯,十岁成自然。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将自身一些不好的东西给慢慢改正过来,那么在人们六岁的时候就会将这些不良行为当成一种习惯,继而在人们十岁的时候则会将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当成很自然的事情。
对于幼儿园的教育事业来说,培养幼儿们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一件极其重要且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众所周知,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人生中模仿能力较强的阶段,但因为其自控能力及分辨事物能力较差,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周边的人或事物影响,进而会模仿并学习成人身上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而在幼儿园中,因为人数较多,加之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一样,这也会给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增加新的不利因素。因此,想要培养幼儿们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爱岗敬业,学会平等、柔和对待每一个幼儿
幼师是继幼儿父母之后的第二人生导师,而幼儿在其6岁之前的所有学习时间大多都是与幼师一起度过。因此,幼师的言行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那么对于幼师而言,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专业技能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另外,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幼师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耐心和爱心,学会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幼儿,尊重幼儿,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平等融洽的学习环境。
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发掘幼儿的内心世界,进而加强与幼儿间的交流,促进幼教与幼儿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幼儿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好铺垫工作。如:当一群小朋友在吃饭时东张西望,甚至影响到旁边的小朋友吃饭时,作为幼教的我们应该要多方面的思考该幼儿这种行为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先进行提醒或者说教等柔和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呵责。继而可以通过观察和聊天、做游戏、提问等方式加强与该幼儿的沟通,使之慢慢接受我们的教育方式及制定的一些规定后,慢慢进行改进,进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二、联合家长共育,以身作则共同做好示范工作 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培育,更与其家庭的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必须要与幼儿的家长建立一个长期的联系,及时向幼儿的家长反馈幼儿在园中的动态,或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给幼儿的家长发送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等内容的文章,提升家长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性,以此实现家园共育。
但是,在家园共育中,许多教师及家长均会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幼儿在学习社会生存技能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依靠模仿完成,而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除了家里的大人,就是幼儿园的老师,甚至是其他外界人员。而且作为幼教而言,如果我们自身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那么幼儿势必也会在教育的过程中跟着我们学这些不好的东西。因此,幼教在对幼儿进行不良行为习惯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要求自己。同时,为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幼教必须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使之共同遵守,让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无处可逃”。
三、开拓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幼儿自我规范的意识 我们都知道,由于幼儿年龄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对待幼儿的教育不能采用像对待大孩子一样的教育方法和模式。那么,我们该用怎么样的方法和模式才能达到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呢?
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我觉得作为一个优秀的幼教,应该是会聆听幼儿心声和需求的。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有很多幼教在内心深处都觉得自己是教师,自己懂得比幼儿多,总是觉得幼儿说的、做的都是比较幼稚,所以也从不知道幼儿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且大家也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幼儿们所说出来的话语,恰恰是他们都比较关注、需求和喜欢的内容。而我们只需要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诉求之后结合幼儿们喜闻乐见的游戏等方式来将所要讲述或者教育的内容传达给他们即可,甚至还会达到不可思议的效果。而我称这种教育模式为:幼教师,就是我们所说的换位教育。
另外,采用这种“换位教育”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各自的优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组织等能力,并以此来激发幼儿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起到自觉规范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这也能为幼儿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注重细节教育,纠正幼儿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通常都是先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呈现的,比如:因为家庭破裂、父母不和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幼儿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轻微的暴力行为,他们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撕扯自己的衣服,或者是用脚踩蚂蚁;再比如说:因为祖辈溺爱和纵然,有些幼儿会在集中进餐的时候偷偷将不喜欢吃的食物丢弃在桌子底下或者是其他小朋友的碗里。而我们作为幼教而言,究竟要怎样才能制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善于观察,密切注意幼儿在园中的一切活动,关注细节问题,注重细节教育,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与幼儿的沟通,让幼儿的这些不良行为都能得到妥善合理的引导。
都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及良好品质道德的形成。而幼儿又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培养幼儿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国家幼儿教育工作成效如何的直接体现。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近几年来,当“天才”、“神童”、这几个字眼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体时,一些年轻的父母也不甘示弱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于是他们买玩具、买图书、买钢琴。。。。。。进行大量的智力投资。几乎与此同时,许多父母反映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性格内向,胆小、任性、不会收拾玩具和衣物、吃饭睡觉都要强制进行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的培养,既性格与习惯的培养。
一、性格的培养
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在平日的玩耍、游戏、生活、学习中各自表现出一些稳定的特点,如有的孩子比较合群,忍让,有的孩子比较任性、自私;有的孩子比较勇敢、胆大;有的.孩子比较胆小、怯懦;有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孩子处处要家长为自己“服务”。。。。。这些孩子在活动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性格。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1、平时应尊重孩子,多多启发与鼓励,使孩子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形成大胆而不拘谨的性格。 那些怕小猫、小狗、怕陌生人,甚至连玩具熊也怕的孩子是由家人长期过度保护造成的。不要过多地对孩子说“这样太危险了”!“不可以!”“小心,;离远一点!”的话,在他产生好奇心时,最好以指导而非一味阻止的态度 对他。
2、家庭成员之间相敬相爱,让孩子在温馨的气氛中待人亲切、友好、有爱心。孩子做错了事,应循循善诱和正确指导,使孩子勇于改正错误,不撒谎,养成诚实的性格。
3、从小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孩子养成一定独立的、自信的性格。
4、创设一定的社交活动的机会,如参加儿童的唱歌比赛、游戏活动等,使孩子不感到陌生,举止大方,会结交伙伴,从而将来获得与人友好协作、交往的良好性格。
二、行为习惯的培养
1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科学、合理的私生活制度上,其次表现为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家长要对孩子从小有所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
2文明礼貌的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就是要求孩子说话和气,礼貌用语,行事文雅得体,待人热情等,对此,家长首先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一、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为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在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地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一)室内环境创设
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从网上、图书馆广泛收集资料,然后把收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在主题进行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观察、操作、讨论,不断地丰富主题内容,从而使教育内容深入到幼儿心里,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看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
(二)室外环境创设
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制作成图片,张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对可爱的小脚丫提醒幼儿不要拥挤。
二、发掘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来创编成儿歌,并做成幼儿喜爱的读书,让幼儿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为了培养幼儿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包子,肉末,清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 。我们还一起学习《好孩子好习惯》,更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
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为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到“情”由“情”促“行”。如小班主题分果果:我们在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验、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四、及时、正确地评价幼儿,在肯定、赞赏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幼儿还没有完成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与积极评价,如“你帮班级整理图书,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小手洗的真干净,真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地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之一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言传身教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启蒙老师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教师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但如果教师平时能更多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突出了教师言行身教的重要性。有一次我看到玩具架下面有玩具,就对正在玩耍的幼儿说:你们看到地上的玩具了,不把它放回篮子里,我们玩玩具就不方便了,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玩具捡起来放回玩具架里。此后这种情况出现,小朋友们都很自觉地争着拣玩具。类似的扶起倒地的椅子,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也在我的言传身教下,形成良好的风气。
此外,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小班主要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养成卫生习惯、热爱父母、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等,到了中班,孩子各方面要开化了,就要重点培养幼儿礼貌的交往。大班时,便要培养孩子守纪、守时、守约的自我调控的教育,培养学会关心和负责的良好习惯。
六、重视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家长问卷等调查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教育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大班主题:别嫌我小。我们教育幼儿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些家长却因为时间紧,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累着等各种原因,不给幼儿动手的机会,使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聘请幼教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用新的教育理念、大量的生动的事例,改变了家长的意识,从而自觉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一、创造富有教育意义的良好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地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老师和家长要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念,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人性的差异,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营造清洁、温馨、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从而培养幼儿初步的道德情感。在活动室内布置关于“水”的墙饰,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水的循环过程、水的用途等。而这个墙饰是可变的、可操作的,教师只是提供一个主题背景,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上面丰富各种有关水的内容。如有些幼儿认为可以把雨水储存起来,有些生活经验丰富的幼儿更是想到污水处理,于是教师就和幼儿一起把“水”的主题加以丰富、深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被观赏者,而是一个对话者和引导者。幼儿在与它的“对话”交流中感受到“水”的重要性,增强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挖掘教学功能,以生活化、游戏化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1. 以发掘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儿歌和图书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并制成幼儿喜爱的图书,让幼儿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我们还将有关礼貌或纪律教育的内容融于图书《小蚂蚁》中:“小蚂蚁,守纪律。排队走,一二一,找到食物大家抬,嘿唷嘿唷回家去。”从而既增强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又让孩子们对“守纪律”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为了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我们创编了儿歌《好宝宝》:“小朋友,起得早,入园先问老师好。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小笼包,肉末、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不要小看一首小儿歌、一本小图书,它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紧相连,能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教育效果显著。
2. 以活动为依托,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
如小班主题:《好吃的食物》。我们在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旨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3. 以游戏中的交往,不断培养和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中,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养成习惯。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更好?什么叫排队?要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例如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养成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园孩子处于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与家长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了大量的日常行为规范小图示,如:楼梯上的小脚印标记,用来提醒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走;舆洗室里的洗手示意图,提醒幼儿正确的洗手方式;午睡室里的安静标记,提醒幼儿午睡时保持安静;开水桶、饮水杯架前的彩色线提醒幼儿排队等候,等等。
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文明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凡是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我们都要及时用孩子们喜爱的小贴纸或其他物品以示鼓励,强化其良好的行为,使其逐渐养成好的习惯。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家长和教师事事处处以身作则,及时对幼儿好的行为习惯予以表扬和鼓励,反复在一日生活中强化各项文明习惯要求,让孩子们在环境的熏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重视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是孩子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是幼儿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十分重视家庭的配合。我们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及课题的实验进程、相关要求;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方法;开设家园信箱,使家长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书信的形式传递给老师;分阶段定期召开高质量、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家长联谊会,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思想觉悟,共同开展幼儿教育。我们还开展“文明小主人”的家庭生活调查,向幼儿提出在家文明言行的要求:离家要和家长道别,在家帮爸爸妈妈拿拖鞋、要求帮忙会说请,不向爸爸妈妈提出无理要求,饭前便后会自己洗手、客人来访会主动打招呼、吃饭时不挑食……孩子的年龄小,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反复提醒、再三强调,并及时示范。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强调各项活动的规范和言行的要求,逐渐引导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和家长只要严格要求、言传身教、积极诱导,就一定会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摘要:当今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幼儿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不容乐现。要想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情感动力,协调家庭,社会的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随机教育,游戏,幼儿情感,主题活动
引言:有一对双胞胎,在他们15岁时双双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起众多家长的关注和热议。于是他们纷纷向其母亲请教育儿秘诀。其母亲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从小抓起,并坚持不懈,这就是我的秘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好的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在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规程》总则第五条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提到了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很多孩子的家长认同这样一种幼儿教育:小时候让孩子学太多东西并不实际,应注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特别是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了好习惯以后学什么都不晚。但作为一名幼教的我也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方面的,是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手,才能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6岁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形成期。老师可以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融合在一日学习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限。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更要细致,耐心。如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中所讲的道理。比方“孔融让梨”就是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自私,学会分享。在“我当值日生”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不但要约束自己,还要监督他人,讲究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洗脸,勤换衣服,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纸屑,碰到垃圾要主动捡起,保持良好环境卫生,养成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重要,如对人有礼貌,教师要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到校要主动和小朋友、老师问好,回到家要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我回来了。”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打扰了”等。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通过游戏活动,强化习惯养成。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角色,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自主设计一些游戏活动,用以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地养成。比如: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后,我就带幼儿到活动区去玩滑梯,结合游戏强化幼儿懂得谦让,不拥挤,注意安全以及安全的重要性。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对幼儿表现出好的行为习惯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大童让小童。对幼儿表现出不好的行为习惯给予指导和批评,如不按秩序滑的,使教师的态度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另外为了幼儿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班内设立“比一比,我最棒!”谁表现好就给他一些物质或行动上的奖励,使幼儿正确的行为得到认可。
3.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他们模仿的直接对象就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而且会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教师的话可以说是“圣旨”,家长的反映也是“孩子不听我们的,就是听老师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们做的,首先自己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别做。一旦违反,要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认错误。如正餐时及午睡时,我时常给孩子们说要做到“食不言.寝不语”。我和搭班老师吃饭时,就各自分开,不互相讲话,因为孩子们看着呢?偶尔我们在一起谈话,也给孩子们讲清为什么讲话,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如古人所言“言传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此,教师不论在哪些方面都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二.家园共育,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未入园之前,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方面的教育形成的,必须家庭和幼儿园结合方能取得成效。因而,家长工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有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照顾是细心周到,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如到校后,家长都要给孩子搬凳子,让孩子坐,甚至放纵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致使刚养成的习惯得不到巩固,成效不大。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加强家园共育目的,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进行家访,与家长相互交流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3)丰富家园联系栏,宣传有关教育方法,如育儿微博。(4)开办家长学校,共同学习育儿知识。
三.结合社会环境,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社会又是幼儿接触的另一个大群体。所以,社会环境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起到极大作用。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文明的大家庭中,我们要告诉幼儿在这个大家庭里需要我们共同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去维护,如在公共场合,集体活动的地方,要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要爱护公共设施等。有一次,我们去春游,到了公园,好多小朋友去摘公园里的花送给老师。我发现后,及时制止他们,告诉他们你们的想法是对的,但这样就损害花草树木,花不能随便去摘,是园林叔叔辛勤劳动的成果,是供人们欣赏的,是美化我们的家园的,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其次,及时发现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例如我带自家的孩子到朋友家去玩,到朋友家后,儿子很高兴去玩朋友家的玩具,临走了,儿子拿着朋友家自己喜欢的小汽车要带回家,我不同意,朋友却说:“一个小汽车,带走吧,没事的。”我对朋友说:“不能让他养成这样的坏习惯,时间一长,好拿别人的东西,要让他知道,别人的东西再喜欢也是别人的,不能随便往家里带。”
总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只有三方面统一结合,才能塑造一个“身心健康”的幼儿,一个“愉快.大胆.主动.乐于交往.勇敢”的幼儿,一个让“家长、老、社会”放心、省心的幼儿。
参考文献: 【1】 于春柳,刘锐,牛平《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长江教育学院报2006年12月。
【2】
吴颖《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2月。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入厕习惯的探讨06-26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哪些09-24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实施方案07-15
搭建家园共育平台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06-19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工作交流 (高二)05-24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07-05
培养良好习惯的演讲稿06-27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09-18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学反思09-29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