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德育自查报告(共6篇)
特色突出 开拓创新
——泰山学院中文系德育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学院党委《关于做好德育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我系德育工作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中文系的前身是泰安师专中文系,创办于1958年,四十多年来,中文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现已发展成为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综合实力较强的系。
——目前,我系全日制在校生983人,其中本科生883人,专科生100人。是我院首批增设本科专业的系。中文系资料室共有图书2万余册,期刊300余种,较好地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我系共有46名教职工,其中教授、研究馆员4人,副教授14人。在40名专任教师中,博士生2人,硕士生10人,目前,还有7名教职工在读博士或硕士学位。另外,我系还常年外聘兼职教授6人,返聘教授8人。
——2002年来,我系共有6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奖励,9个项目被列为省级以上教学科研立项。近3年来,我系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项,取得科研成果400多项,其中发表学术论文389篇,出版著作、教材多部,获得省市级科研奖励15项。
——我系把系风、学风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建设常抓不懈。孕育并秉承“立志、厚德、笃学、求新”的系训,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重视教风,狠抓考风,严肃校纪,应届毕业生专升本录取率逐年提高,一直名列全省前茅;2005年我系第一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达41%。
二、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突出专业特色,不断创新德育工作
人才培养以德为先。我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一贯强调要把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基础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与养成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系统,形成了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强化自我、注重实践、开拓创新的良好局面。总的看,呈现出了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的六大德育工作特色。
(一)健全机制,全面落实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以党团组织为主实施的 德育管理体制
多年来,我系优化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全面实施了一整套科学严谨、运转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德育管理体制。
1、建立德育组织机制。我系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系主任任副组长,党总支、团总支成员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全系德育工作。我系在德育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德育组织体系:一是系领导班子决策领导。系班子是德育工作的领导核心,我们每学期都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德育工作。系主任、总支书记经常参加系里的各项德育活动,分管领导每周召开全体辅导员和全体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加的德育工作例会,协调组织全系德育工作。二是团总支、学生会统筹实施。团总支、学生会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全面实施德育工作,把德育纳入教学、管理等具体工作中,为德育工作提供人力、财力和物力保证,明确责任,认真实施。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团总支、学生会按照职责分工,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全面落实德育要求,并督导完成德育任务。四是各班全方位落实。各班根据全系的部署和自身实际,把德育工作的任务、要求具体落实到学习、常规管理工作中。四个方面相互支持,有序运转,使德育工作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2、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我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一是把师德建设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以《泰山学院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和学院《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意见》为抓手,长期开展“立师德、铸师魂、练师能、扬师风”活动,定期组织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优秀辅导员”等,先后有9人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二是在政策导向上,把职业道德作为教职工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在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方面进行量化,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三是始终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多年来,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德育工作。四是要求管理工作者立足本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做好管理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完善德育规划机制。我系确定了明确的德育目标,确定的德育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心,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全面实施“以德治系”,以完善德育工作体制和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着眼于工作内容、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着眼 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培育优良的系风、教风、学风,增强德育实效,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近年来,我们以学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德育大纲》、《德育规划》、《辅导员条例》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依据,结合我系实际,认真实施,使德育机制日臻完善。
4、强化德育保障机制。一是重视德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根据学校要求和实际,从业务费中单列德育实践经费。同时把学院提供的班主任、辅导员津贴及时予以发放。二是提供现代化德育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党团总支配备微机、电化教育设备、专线电话,在我系网站上设立学生工作、德育工作专栏,公布书记、副书记信箱。三是日常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教室、宿舍、文明责任区、早操等都明确的制度要求、完善的检查体系。四是在学生工作经费使用上严格管理、统筹规划,帐款分离,严明财务纪律。五是对德育工作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传阅、归档制度完善,有专人担任德育资料员。
5、健全德育评估机制。德育考评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是结合我系实际,制定实施了各班学生工作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体系及若干单项工作考评办法,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二是制定实施了《教学工作状态评价》、《学生综合测评办法》、《学生奖励条例》、《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形成德育工作的正确导向。三是重视德育效果的社会反馈,每年对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听取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反映,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6、落实德育措施机制。强有力的措施是保证德育工作落实的基础。一是加强党、团校建设,自建立业余党校以来,共举办了4期业余党校培训班,共有360余名教职工或同学参加了培训;举办了8期业余团校培训班,共培训学生干部180余名。二是严格程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我们严格“双推一公示、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党员发展工作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透明。三是团总支作用发挥有力,每、学期都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学期或末在全系进行总结。
(二)拓宽渠道,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系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帮助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扎根于学生头脑,内化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动力。
1、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制订各科德育教学大纲,使教学与育人有机结合。同时结合形势政策教育,把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决策及时向学生进行宣讲,使学生。
2、运用多种有效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在抓好课堂教育的同时,依托丰富的教育载体,不断把理想信念教育引向深入。一是组织开展了“爱国、成才、跨世纪”、“学习理论、坚定信念、奋发成才”等主题教育,深化理论学习。二是利用“七一”、党的十六大召开等重要契机,采用大型文艺晚会、演讲征文比赛、座谈讨论、入党宣誓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广大学生受到生动、具体的思想教育。三是基地建设长期有效,自1994年就在泰安盲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和德育基地。四是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大力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2002年以来,我系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占全系学生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0%左右。学生党员占在校生总数的6%左右。
3、发挥学生社团优势,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党团组织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理论学习的指导作用,成立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各班成立学习研究小组,形成了完整的网络。2002年成立的探索话剧团,在院系指导下,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重视新生德育工作,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年级学生刚刚从中学过渡到大学,面临着人生的重要转折,做好这一时期的学生德育工作,对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和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大措施,推进学生辅导员进宿舍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每周召开学生工作例会,综合分析学生思想特点,研究对策和措施,把工作落实到宿舍,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二是突出重点,抓实德育工作的基础环节。进行大学适应期教育,让高年级与一年级建立班级联系制度,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一年级班级辅导员,开展谈心、报告会、学习经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培养良好学习、生活习惯,2002年来,有11名学生党员被团总支聘为辅导员助理。开展的“艺起青春”、“迎新联欢晚会”等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才和确立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5、安全教育长抓不懈。一是以日常管理为契机,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在教室、宿舍广泛宣讲和检查安全工作,使学生形成稳固的安全和防范意识。二是认真搞好“安全文明月”的各项活动,有部署、有检查、有促进。三是与学生家长一道做好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工作,把自律与他律、内在约 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一入校系里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在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实行协约化管理。
6、毕业生教育有声有色。一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地寻找就业单位,例如在2002年与石横特钢厂建立了长期联系,目前已向他们推荐毕业生6人。二是抓好毕业前的安全、文明离校教育,近3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不文明离校或违法违纪现象。
7、注重疏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德育工作的影响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系一贯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会,每班设心理委员,健全心理测评、心理咨询程序。二是发挥班级指导教师的作用,班级管理指导教师制度自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与学习压力方面效果显著。指导教师也利用自己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德育为先、教学相长,积极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们解决心理与学习上的各种问题。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发挥学校和家庭互动的作用,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其家庭联系,共同靠上做工作。四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评定等方面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压力因素
(三)锐意创新,积极推进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
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贯通起来,以素质教育为依托,拓展和延伸德育工作的内容空间,寻求思想政治素质与学生整体素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结合点,实现了两者的良性互动。
1、创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我们通过为思想政治工作搭建平台的办法,形成了全方位、全员化、全进程的素质教育新局面。
——以讲座和报告为平台,开创了学术氛围浓郁的新局面。2002年以来,坚持每学期举办6-10场不同内容的报告会,邀请院内外专家教授围绕重大前沿问题、同学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等为学生作报告,累计举办20余场,直接听众6000多人(次)。我系一大批有学术成就的教师也争相登上了讲坛,给同学们做了多种形式的专题报告和讲座。专家们以其科学思想的光芒、渊博的学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为开阔学生视野、增强人文素养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以素质培养和创新活动为平台,形成了人才素质培养的鲜明特色。2002年以来,有近千人(次)参加过院系各种项目的比赛。我系举办的周末文化工程,在多媒体教室放映中外名著电影,目前已有1600人次收看了20余部电影,对培养和提高中文系学生的文学素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网络教育为平台,拓展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阵地。网络教育是发展空间广阔的德育途径,我系注重校园网主页建设。反映校园生活,展示师生风采,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有益,到目前访问量已达1万人次。设立的“交流沟通”栏目,受到了一致好评。
2、丰富载体,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我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一是大力倡导共建“书香中文系活动”,以探索话剧团为依托开展话剧艺术活动,2002年来组织全院学生参演了30多台经典剧目或自编剧目,成为校园文化的美丽风景。创办的《中文探索》现已出版了11期,并取得了泰安市新闻出版局的正式刊号,目前已成为中文系师生互动、思想交流、展示风采、加强德育的重要资源。二是重视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加强校报、广播、宣传栏等宣传舆论阵地在做好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作用。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导向和娱乐功能。具有鲜明群众性、广泛性的“话剧汇演”、“手拉手文艺演出”等校园文化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多届,大学生辩论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都已成为重要文化载体。
3、注重养成,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我们将思想教育与规范养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基础文明做起,在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按照学院统一部署,开展了旨在加强学生基础文明建设的宿舍“四创一争”活动,明确提出了规范和要求,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文明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选活动,3年来,共涌现出1个省级先进班集体、16个院级先进班集体,有3人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被评为学生工作常规管理先进系6次,112个宿舍被评为文明宿舍。
2002年来,我系在省市级文化活动和比赛中共获得一等奖5项,其他奖12项;在院级大型文化活动和比赛中共获得一等奖六十多项,二等奖一百多项,优秀组织奖十多项。
(四)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模式 我们把创新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作为德育工作的入手点,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1、情理交融,提高德育工作的凝聚力。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综合运用真理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教育学生,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一是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通过影视、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强教育内容的可读性、可视性,重视运用征文的形式把学生受到的教育化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二是紧紧抓住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时、社会热点集中时、学生面临困难时等有利时机,把德育工作的要求转化成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做学生的贴心人。三是把德育工作与为师生做实事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倾听师生呼声,关心师生疾苦,真正把温暖送到师生的心坎上。
2、融教育、管理与服务于一体,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德育工作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理解学生、关怀学生、服务学生。一是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宿舍,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能以谅解宽容的态度,采取疏导的方法,循循善诱,达到心灵的沟通。二是建立了接待学生来访和定期召开学生恳谈会制度,设立了热线电话。学生会及时组织各年级的学生座谈会,把对学院、系部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到系,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三是完善了融奖、贷、助、于一体的困难学生扶助体系。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社会捐助等措施,帮助他们安心求学,顺利完成学业。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管理上,严格民主推荐和公示。2002年还结合鹏泉奖学金开展的救助活动,董家庄建筑公司经理共捐助了3500元资助了我系03级7班三名学生,在全院引起较大反向。同时,重视对困难学生进行自尊、自强、自立、自爱教育。
3、提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德育工作的渗透力。我系在大学生中提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一是充分发挥学生会组织的作用,放手让学生策划、构思、组织、实施,通过学生社团承担各种大型活动,收到了好的效果。学生会干部采用班级推荐、竞争上岗、择优选用的办法,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活动场所和办公室二是学生宿舍、教学楼、校园秩序的管理也都吸收学生参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三是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我系的4个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知行统一,重视强化德育工作的实践环节
引导广大学生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中提高,是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德育课堂在社会上得到拓宽和延伸。中文系放开眼界,面向社会,建立起全方位、开放式、知行统一的德育实践运行机制。一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近几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比 例一直保持在学生总数的95%以上。二是注重活动基地建设,基本实现了实践活动的项目化、基地化。目前,我系已和石横特钢厂、华丰煤矿、双丰化肥厂等单位达成长期社会实践活动合作协议;已在泰安盲校建立了长期的青年志愿者、德育实践基地。三是活动成果丰硕。2002年以来,我系多次被评为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先进系,团总支被评为泰安市助残先进集体。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千五百余篇,有17篇调查报告获得省市级奖励。5人次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0名学生被评为社会实践优秀大学生,3支服务队被评为省市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优秀服务队。
2、集中进行军训,使优良传统在高校发扬光大。根据学院的统一安排,我系将军政训练列入教育教学计划,新生一入校就组织学生进行严格军事训练。2002年以来,已有801名学生接受了军训。军训成为学生大学生活中难忘的经历,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中文系有2次被评为军训工作先进系。
3、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化。中文系历来把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在活动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规定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由学校统一安排的为期一周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4、找准结合点,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一是响应学院要求,取消单纯性困难补助,对困难学生扶助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困难学生必须参加一定量的勤工助学活动才能获得相应奖助学金,鼓励学生自立自强。二是通过积极争取增设勤工助学岗位,让更多同学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服务获得报酬。目前,我系设有经常性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个。
(六)夯实基础,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培养造就一支强有力的学生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是德育工作能否得到加强,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1、狠抓组织建设,把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到实处。要建设一支良好的学生辅导员队伍,首先组织上要落实。一是在专职队伍建设方面,配合院团委学工处重点抓了学期、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制定了《学生辅导员职责》《学生辅导员管理办法》,每学期或学年对学生辅导员的德、能、勤、绩等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情况作为学生辅导员评优评奖、提职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重视兼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有计划、有层次地地吸收政治素质高,热心学生工作的业务教师兼任学生辅导员,2002年来,共有9名业务教师兼任过学生辅导员。目前我系还有有兼职学生导师25名。他们都固定联系一个班级,采取多种形式开 展工作,发挥了独特作用。三是重视学生党员骨干队伍建设,坚持抓好培养、发展和继续教育三个环节。抓培养,立足“早”;抓发展,强调“严”;抓继续教育,突出“恒”。
2、注重思想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的素质。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更重要的还在于质量。我系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学生辅导员进行正规化训练,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一是在校内培训上,为新任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在职辅导员的轮训和培训提供时间和工作上的方便。同时,党总支也定期召开座谈会、主题研讨会、思想交流会,使所有的专兼职辅导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掌握初步的工作方法、提高了他们分析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能力。二是抓了在职培训工作。我系鼓励学生辅导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已有2名专职学生辅导员正攻读硕士学位。三是加强对德育工作规律的研究。定期召开学生工作研讨会、工作经验交流会,鼓励辅导员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整体素质。2002年来,共发表德育工作论文5篇,著作1部(《主体性教学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获)。
3、加强制度建设,激励学生辅导员奋发向上。首先在政治上、工作上充分信任,大力支持,让他们放手开展工作。2002年来,共有4 人次被评为优秀学生辅导员,同时在晋职、晋级等方面予以积极推荐。其次,在生活上对学生辅导员给予关心、照顾,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中文系对专兼职辅导员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辅导员队伍精神振奋,干劲十足。他们顾全大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任务,为中文系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2002年来,我系连续两年被山东省高校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获得山东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称号1次,被学院授予了校园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德育工作的体会
在不断推进与创新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做好新时期系部德育工作,最根本的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德育工作,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到德育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德育工作首位,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系部德育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系部德育工作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研究新时期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不断探索学生的成长规律,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出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形式,强化德育的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系部德育工作必须体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系部(包括各教研室)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管理、服务之中,贯通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广大教师要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保证经费投入,增强德育实效,积极推进德育工作健康发展。
(四)德育工作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德育工作要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德育工作,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创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方法,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培养目标相统一的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
一、课堂观察与倾听
你上课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吗?48%的同学有时倾听同学的发言, 47%的同学注意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5%的同学根本不倾听同学的发言。你在课堂上喜欢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吗?35%的同学喜欢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 31%的同学都不喜欢回答问题。20%的同学喜欢回答同学的问题, 4%的同学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你在课堂合作学习讨论中经常发言吗?44%的同学偶然发言, 26%的同学经常发言, 22%的同学只跟同桌同学交流。你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吗?这样的机会多吗?37%同学不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32%同学认为这样的机会很多, 31%同学认为这样的机会很少。课堂上, 自己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出答案, 但又不敢站起来回答的时候, 你希望:49%同学希望通过自己的示意, 老师主动请你回答;27%同学希望老师挨个儿请同学回答, 很自然地轮到你;22%同学自己一直忍着不回答。
1. 存在的问题:
(1) 倾听有效性不够。课堂上的倾听是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倾听。只有有效听课, 学习才会进步, 课堂上倾听很重要。做到有效倾听, 才可对老师、同学的发言进行思考、判断和整理, 从而获得知识。 (2)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缺乏自信心。当老师提出问题, 少部分胆大的学生, 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大部分同学习惯于等待, 等老师来点名, 或者是怕回答错了被笑话, 或者干脆不愿动脑思考问题。
2. 解决的对策:
(1)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老师提问的问题设计需要贴近学习, 让学生感兴趣, 或与同学有关, 让学生能有话可说, 引起同学的共鸣, 关注、调动那些神游的个别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最好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2)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在倾听的过程中正确适当地鼓励、调动学生回答, 让学生想说、乐意说, 及时表扬, 耐心、细心地听取学生的回答。 (3) 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教育的过程中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是双向交流, 形成有活力的课堂。
二、课堂自主学习思考
你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吗?26%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 34%比较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 30%喜欢看书但是不喜欢思考问题, 9%不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以你上课的表现, 你认为自己发挥自主探究精神的状态如何?15%认为自己发挥自主探究精神的状态很积极, 39%认为自己发挥自主探究精神的状态较积极, 40%认为自己发挥自主探究精神的状态一般。
1. 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缺少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长期地习惯于“满堂灌”“满堂听”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 养成了不愿独立思考探索的习惯, 只有被动的接受。中职学生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他们不善于学习, 也不会主动学习与探究问题。 (2)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 整个教学过程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 学生的学习行为都是按照老师的设计的固定思维结构去完成,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有的接受能力较快的, 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自学习和思考问题, 但其他同学就缺少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在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课堂上老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备课时所设想的那样, 流畅地完成一节课, 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被老师牵制, 处于被动状态, 无法提出质疑。而且老师要在课堂上维持好教学秩序, 也不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带来“混乱”, 这样学生的自由表达权利受到了限制。
2. 解决的对策:
(1)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满堂听”。教师依据中职学生的学情,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专业等特点, 设计有效的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课堂上应用探究教学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使用以探究教学为主, 增加课堂讨论、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设计开放式问题,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课堂教学设计时, 在时间上有所预留, 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 (3)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现状,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悬念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营造轻松和谐、互动热烈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独立探索, 大胆发表见解, 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三、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使用效果
你认为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你的学习有帮助?59%的同学认为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学习有帮助, 39%的同学认为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学习帮助一般。多媒体的运用对德育课内容的理解有帮助吗?53%同学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对德育课内容的理解很有帮助, 46%同学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对德育课内容的理解帮助一般。对于多媒体教学你觉得怎样?原因是什么?47%同学认为多媒体教学直观, 形象、效果好;51%同学感觉一般;17%同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好玩。对于多媒体教学, 34%同学认为多媒体教学生动的画面更加吸引注意力。
1. 存在的问题:
(1)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使得老师在上课前的备课任务增加了。 (2) 不能保证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每一节课的质量。目前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 每节课基本上都会用多媒体教学, 在课前没有精心准备。 (3) 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使得老师忽视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2. 解决的对策:
(1) 对多媒体资源在三贴近原则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整合。要求老师在多媒体课件资源的选择上要进一步在符合课程内容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 (2) 教师在进行课件制作时, 课件内容需进一步加强与教学内容结合, 课件的使用是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3)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课件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等进行合理设计, 教学中以课件为媒介使用探究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 (4) 加强基本功训练, 提高多媒体制作技术。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 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培养教学语言和板书设计的合理科学。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 老师课前花更多的时间收集、整理教学资源, 注意突出教学重点, 课件应用的内容与教材、教学大纲结合, 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意内容表达的多样化, 增加教学效果。
四、课堂讨论与互动
你认为课堂讨论必要吗?如果必要, 你认为一节课应该花多少时间来讨论。57%同学认为课堂讨论非常必要;如果必要, 29%同学认为一节课应该花1/4的时间来讨论;33%同学认为课堂讨论可有可无, 如果必要, 43%同学认为一节课应该花1/3的时间来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氛围?48%同学喜欢气氛活跃的课堂氛围, 23%同学喜欢课堂气氛安静的课堂氛围, 22%同学喜欢课堂不受约束的课堂氛围。
1. 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喜欢课堂上有讨论, 但真正围绕教学开展讨论时, 大多数学生又保持沉默。有的是老师在课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讨论的问题脱离学生实际, 学生不会讲, 有的是学生不愿讲, 有的是怕自己表达的观点不被认同。 (2) 讨论内容偏离课题, 致课堂秩序混乱。中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强, 自控能力也相对弱。一些学生利用讨论的时间, 谈一些与课题无关的内容, 讨论起来比较起劲, 甚至忘乎所已, 课堂纪律往往会因几个学生的太过兴奋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 (3) 课堂教学互动单一。课堂教学活动多数围绕在语言上的互动, 在一问一答间形成, 互动应该是多元化的, 不仅包括语言还包括行为的交流、情感的交流。互动不是在部分学生中进行。
2. 解决的对策:
(1) 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的知识认知、学生的兴趣点、对讨论的问题可能引起的学生反应都有一个预设, 让学生围绕课题有话讲、敢于讲,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自己有要信心。 (2) 明确讨论课题, 合理安排讨论时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讨论内容明确具体。讨论的时间也要根据课题内容合理安排, 既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自由讨论时间, 放开思维, 又不能象征地留几分钟就收场, 更不能放任学生偏离课题自由发挥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在课堂上既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3) 教学活动多样, 师生互教互学。老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指挥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师生间互教互学, 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性, 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 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 启发讨论, 鼓励学生表达,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并开展讨论。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促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结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乐中学、做中学等学习方式, 提高德育课堂实效, 以做到知识、能力、行为相统一为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 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摘要:笔者对中专一年级、二级学生进行了“有效课堂观察与倾听教学行为的调查”进行分析, 发现学生在课堂观察与倾听、课堂自主学习思考、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使用效果、课堂讨论与互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将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调查结果,有效课堂,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敖丹.科学、艺术地设计课堂提问[J].高中生学习 (师者) , 2013, (01) .
三十三中学地处城乡交界处,大多数孩子是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环境的复杂,生源的特性使我们在教育中面临很大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规范化发展之路,以德育促教育,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办学宗旨,关爱学生,用优质的工作创造优质的教育,用特色教育为孩子打开未来的大门!
(1)德育管理体系
学校建立起自身的德育体系。一是行政管理系统。学校根据不同的功能特征,分别建立起三条德育工作系列,即:校长、党总支——德育办——年级组——班主任系列;团委——团总支——团支部系列;学生会——班委会系列。它们各自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工作对象和操作方式,从而使德育工作既有统一管理,又能充分发挥各个系列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教师操作系统。学校长期实行年级组管理制度,以年级组为基本单位,以年级组长为管理核心,统筹协调同一年级各个教学班的德育工作。多年来,学校许多既有创造性又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基本上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安排的,由此构成了学校德育的教师操作系统。
针对以往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着眼“管”字多、研究“理”字少,注意外部行为多、关注深层思想少,职责不明多、形成整体合力少的状况,我校坚持长期开展德育科研,力求通过科研工作来指导学校德育,提高学校德育质量。经过长期积累,德育科研工作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师对德育科学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比较自觉地运用科学的德育观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大提高了中学德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2)加强德育工作体系化建设
德育教育的核心和本质是培养、提高、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突出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灵魂作用,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为指针;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旋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科学规范的德育管理为手段,以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为目的。
a、围绕系列化教育,构建德育模式。
多年来的德育工作实践,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说教式”、“训教式”的德育已经过时。如何使我们的教育目标既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这一问题便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根椐《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内容,结合我校多年来的德育积淀和常规活动,相继构建起了主题教育系列化、典型表彰系列化和书香校园晨诵内容系列化等德育实施体系。形成了:“主题班会”——实施主题教育模式;“学生自律”——养成自我教育模式;“道德实践”——增强内心感悟模式;“家庭反馈”——构建沟通平台模式;“树立典型”——学习身边榜样模式;“诵读经典”——提升人文素养模式;“读书实践”——打造人生底色模式等多种形式渗透的德育教育模式。德育系列化教育模式的开展,将德育目标和道德素养目标从无形变为有形;使学生们知道了该做什么,怎么做;也使班主任们明确了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具体内容;更使学生家长懂得了如何配合学校的教育。将模糊无助的教育变成了清晰可见、有步骤、有章可循的教育,在我校形成了全员抓德育、全方位抓德育,学科渗透德育的工作氛围。b、围绕系列化教育,拓展德育活动内涵
开展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开展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德育、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从每一届新生入学开始严抓,我校就有意识、有目的引导班主任抓班集体创建,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同学之间生疏的有效载体,使一个个松散的群体在军训中逐渐融合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班集体。为规范和持续开展班集体创建活动,我校开展了定班名、班级口号和班规活动。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讨论、酝酿,根据德育系列化教育内容,并结合本班实际,由学生自己定出哪些是必须做到的,哪些是表彰的,哪些是不该违反的,哪些是戒除的等等。这一活动在我校已形成了体系,全校15个班都有了自己的班名、训班级口号和班规。通过开展班集体创建活动,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我校注重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球类、拨河、广播操、跳绳等比赛。为丰富全校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发出的冬季全国中学生长跑活动,我校从07年冬季起,将原来的间操改为了跑操,要求每生每天长跑1000米,加上休息和假期每名学生一个冬天长跑公里数累计都在60公里以上。学校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完善体育设施,修建篮排球场地、乒乓球台,为学生提供健身场所。
c、营造文化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从2008年10月开始,我校以道里区第八届读书节活动为契机,学校以“图书漂流站”为平台,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读书改变人生”系列读书活动。针对大多农民工孩子除了教科书家中无书可读的实际状况,学校通过“图书漂流”的形式,让图书馆的书动起来,让学生有书读,爱读书,使学生在读书中改变自我,提高自身素养。几年来,读书活动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及特色发展的一大亮点。
2010年5月6日上午,道里区读书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我校隆重举行。师生们丰厚的读书成果积累,学校古朴典雅的楼廊文化,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积极参与的读书交流场面,令与会领导赞叹不已。此后我校又将“学会读书、学会学习”纳入校本课程,使读书活动再上一个台阶。
d、围绕系列化教育,完善德育措施
我校实行班级值周制度,即每周一个值周班级,由班主任和德育办共同负责。每周五,德育主任对下一值周班级班主任及值周生进行培训。值周学生有管理和服务两项职能。管理体现在要对全校各班级的纪律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和评比,服务体现在要维护、保持楼内外卫生,随时捡拾走廊、操场杂物。在值周过程中实现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参与服务。值周的过程更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它使每一名学生深切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这种管理方式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都有较为显著的实效性,同时也成为我校德育管理的一个特色工作内容。
(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校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成立德育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督查调研、宏观指导工作。二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学校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重大节日、纪念日举办主题班会、德育实践活动课、演讲比赛、读书节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理想、感恩、环保、安全等教育。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途径广泛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迪,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4)德育工作网络化
开展“三位一体教育”活动,我校常年坚持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通过每学期家长会,畅通育人渠道;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指导每个家庭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通过警校共建,有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师生的身心安全和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另外,学校还坚持执行家长访校和教师访家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家庭教育、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学校为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争取困难补助,使他们能够安心在校读书,学校还加强他们的教育思想工作。另外经常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听评课,参与教师评议。每年的寒署假都开展活动,通过以“致全体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告之家长配合假期活动的开展。
班主任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校历来重视班主任的培养,并对这项工作常抓不懈。为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有效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学校开展了“班主任论坛”活动,主要为以下形式展开:
(一).组织班主任培训。以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为主,提升班主任的理论水平。组织班主任观看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报告、经验介绍及讲座录像,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实他们的理论资源。
(二).为解决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遇到的疑虑与困惑,学校举办班主任疑难问题剖析会,广泛征集各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经过梳理,印发班主任,在此基础上,以座谈的方式,对典型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通过“我讲我的班主任故事”,“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要求班主任从日常工作实践出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班风建设、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等管理问题选取生动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交流育人的成功经验。这样,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实现班主任经验的交流,从而促进青年班主任的成长,不断提高全校班主任工作的整体水平。我校同时重视班主任常规工作的管理,实行班主任例会制,每周一利用班主任例会下发德育工作周计划,具体详细的安排一周的德育工作,并对上周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以此加强对班主任常规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虽然班主任是学校的主体教育力量,然而科任老师的作用也能在教育教学中得以体现。为了在全体教师中渗透德育管理思想,树立人人都是德育管理者的理念,我校利用各项活动将德育管理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1.科任老师与学生结对子,进行优差生的辅导。这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辅导,更是心灵的靠近,通过这种方式让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让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化学生,更好的教育学生。
2.定期开展家长会,组织科任老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座谈,共同对孩子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以及品德习惯等方面进行沟通,更有效的形成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帮助孩子进步。
3.在教学中形成德育渗透的教学模式。
德育工作自查报告
按石柱县教育委员会、石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石教委„2009‟182号)的要求,现将我校德育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建立正确的德育导向机制,是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件颁布实施以来,我校在县教委的领导下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一)目标规划明确
我校紧紧围绕“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办学宗旨,坚持德育首位,构建了“德业并进、至臻和谐”的育德理念,全校师生围绕“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德育工作有创新、有特色,育德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愿景,全体学生在校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师生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给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给出正确的有效准备。
学校的德育规划与发展始终纳入了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每学年度的学校发展计划中都能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目标明确;通过班主任培训、知识竞赛、科技活动等育人措施,能很好地体现学校的育德思想。
学校德育处根据学校每年的德育规划制定年度德育工作计划,每期及时对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进行总结。班主任老师按照学校每期、每周的德育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制定班级工作计划与对症活动方案。
我校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形成。近年来,学校把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创办的《核金文艺》校报,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内容、新颖的编排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我们还着眼于校园整体环境建设,打造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书香校园的核心是阅读,我们通过多种形式与途径,开展“诗韵飘香”经典诵读比赛,创造“书香班级”,开拓多渠道的图书来源。
(二)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学校主要负责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 导思想,办学声誉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二、建立科学的德育运行机制,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保障
(一)健全德育常规工作制度,内容丰富具体
我校德育工作已经日常化、制度化,经过多年的制度建设与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德育制度体系。我们制定《民族中学学生文明行为准则》、《民族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升降国旗制度》、《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制度》、《重大纪念日教育制度》、《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办法》、《学生奖学金条例》、《学生处分条例》、《文明学生寝室办法》、《学生文明礼貌常规》、《学校安全、消防管理制度》、《班主任绩效考核实施意见》等;班团队活动每周一下午 内容健康、富有特色,内容系列化,管理主体化,成为我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每期开学、放假精心组织开学与散学典礼;每年学生毕业办好毕业典礼;学校每期固定开展书画创作和文艺表演的艺术节,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等科技活动,获“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称号,我校是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篮球项目传统学校”、“植绿护绿先进单位”、“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和“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单位”,更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学校。“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形成常态,经常性的开展“传、唱、讲、读”活动,活动精神已经深入学生思想。学校成立了“唱读讲传”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并指导学校开展“唱读讲传”工作,学校师生利用手机时时传箴言,做到了时时、处处、个个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和传箴言。
建立了科学的德育督导评估制度,学生的文明行为和班级的文化建设能与学生的知、情、意、行结合起来,定期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大检查。班级德育管理考核具体、制度落实,奖惩兑现。每天各个年级在年级公示墙上公布本年级各个班的考核情况、每周星期一全校公布上周考核情况,每学期分三个阶段公布对班主任老师工作的考核结果。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形成制度与体系。学校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特别重视,通过日常管理、活动开展、以及学习先进和学习模范(比如航天英雄图片展、建国62周年图片展)等形式,在日常学生和生活中影响学生,激励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班主任制定帮扶计划、分解帮扶对象,有任课教师和班干部负责学习和习惯的帮扶指导工作。一批学困
生得到了的转变,把原先不守纪、不爱学习的学生,转化为能守纪和主动学习、做“十星”的模范学生。我校还参与了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专门网页,宣传学校德育工作。
我校每学期常规性的开展“先进班级体”、“先进团支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树新风积极分子”、“文体积极分子”、“学习积极分子”、“文明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的”评比。校外的争先创优也开展良好,我校经常参加国家、市、县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校学生参加2011年9月 学生会、少先队干部的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团委书记专门负责学生会干部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学校每学期都开展班长、团支部书记、学生会干部的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的工作开展方法、工作开展技巧等知识,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起到带头作用。
(三)课程育德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阵地
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的德育管理。我校认真执行部颁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把课堂知识教育同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展经常性的评课活动,在每次的优质课评课标准中均将德育放在首位,体现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的思想。我校严格按规定开齐了班会课、团课、时事政治课、劳动技术课及心理健康课,同时每天晚自习前有半小时的读报活动和利用校园网络收看新闻联播的时间,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熏陶。
学校要求每个任课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适时、适地的开展德育工作。学校历史、体育老师研究开发本地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编成了校本教材《石柱历史》和《石柱民族体育》,在课堂行向学生进行传授。我校课间操----摆手舞,就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具体体现。学校每期要进行教室美化、净化的评比;在学校重大活动中要升校旗和奏校歌。每期学校在进行教学业绩考核的同时,根据《民族中学全员育人制度》和《民族中学“三育人”评比工作暂行办法》对学科教师、后勤职工的育人工作进行同步考核。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我校有30名教师参加了西南示范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习并顺利结业,具有
广泛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开设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健康课教师,部分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形成的心理障碍经过心理咨询和辅导都能及时排除。许多学生因家庭和社会原因而产生的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经过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重新树立了信心,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增强环境育人功能
学校校舍布局合理,教学楼、实验楼、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等各具特色,校园打道整洁、美观、大方,学校有300米标准的田径场和五个标准的篮球场,学校承办了多届县中学生田径、篮、排、足球运动会。图书室藏书达50000余册,可满足学生课余的借阅的基本要求。校园广播系统投资15万余元,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能给全体同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学校电子音像馆“三辰影库”有计算机100余台,多功能教室2间,电子计算机教室4间,有影像资料4000余种共3000多G,校园双向教学网络系统投资30余万元,全校各教学室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和多媒体教学。经常利用校园多媒体教育网络播放有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意义的影片,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不断的提高,“四室、两报”发挥的作用好,注重了校园文化的积淀;近几年来学校对教学楼、运动场、校园大道、灯饰工程、校园标语、广告灯箱的建设上加大投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达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学校在教学硬件上的投入和管理上的巨大变化,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
学校坚持开展平安校园和健康校园的创建活动,确保学生在 校地安全与健康。我们在学校的醒目位置张贴安全宣传标语、在楼梯走到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学校保安24小时校园巡查,确保校园安全。学校配合公安机关、文广、工商等部门做好校园周边整治工作。
(五)团队工作开展有声有色
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健全,能自动、经常开展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富有特色的自我教育活动;每期固定开展少年团校的培训工作;学生会干部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工作中,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学校支部注意培养高中生中的优秀积极分子参加青年党校的学习,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六)坚持德育科研,增强德育效果
德育科研是我校的又一大特色。每年在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研讨会,增强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我校还参加了国家级科研子课题《家庭教育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的研究。我校教师的德育文章《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利用身边案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等发表在《科学咨询》、《今日教育》等期刊上。
(七)坚持开展“三结合”教育
学校成立了“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保证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家长学校”定期开课,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公安、政法机关的干警经常到校举行法制讲座;学生经常深入到社区、街道开展有益的公益活动。
学校在石柱县消防大队建立了青少年教育基地,每学年开始对新生年级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每学期的寒(暑)假都要安排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关注社会,了解大自然,效果好,社会反响不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的发展规律,建立了有递进层次的目标序列和与之相适应教育手段。
三、德育工作效果良好,但德育工作仍需常抓不懈
(一)对学生终生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经过全校德育师生员工的努力工作,我校已经形成学生精神风貌积极向上、行为习惯好、说话文明,举止得体,学风良好的校园风貌。经过多渠道的教育教育,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上、行为习惯上都能得到良好的改正,能逐渐成为各类特长生和优秀先进学生;对学生中的留守儿童通过与任课教师的结对,从思想上、学习上合生活上对他们进行帮助,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全体教师以身作则,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全体教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风范良好。教师之间和睦共事,有团队精神。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等教育政策法规,以增强了教师职业责任感,使教师成为学法、守法的模范。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到了敬业奉献、热爱学生、尊重家长、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把高尚的师德转化为德育人的行动。学生精神风貌积极向上、行为习惯好;师生关系融洽,家长与学校和教师配合育人效果好。
(三)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我校德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规划落实;德育常规到位,德
育特色突出;课程育德和各种主题教育有序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开展有声有色。如“五好小公民”读书、演讲、征文比赛;以“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读经典、讲故事、唱红歌”的活动,读经典、讲故事在全校各班蔚然成风,爱国歌曲响彻校园的每个角落。基本达到德育途径多样、形式新颖、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强化课程育德,各学校教学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各个学科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德育与学科内容有机结合,与学生的成长需要有机结合,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培养学生爱国、责任、诚信、奉献、尊重、合作等优秀品质的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综合实践课、社会服务等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校德育工作对学校的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社会好评与成绩
通过我校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以及我校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家长、社会、单位及有关部门对我校德育工作和教师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先后被评为“石柱县示范学校”、“石柱县德育示范校”、“石柱县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绿色学校”、“石柱县安全文明校园”、“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文明小区”,2005年被评为“重庆市德育示范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很多困
难、困惑,我们还将进一步努力,力争在学校德育建设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2011
——狮城中学创建德育先进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近三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在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以人为本,以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行规教育为中心,以班主任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网络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环保教育等,已初步建成积极向上,活泼有序,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先后被评为宁德市文明学校、宁德市教工之家、县平安校园。学校无辍学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社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高。
(一)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德育领导机构,完善和健全德育网络,制订了德育工作考核制度。首先能抓好德育领导小组队伍,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每月进行一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交流学习体会,探讨工作方法,研究工作策略,落实工作计划,汇报工作情况。
2、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等,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学习困难的学生,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艺术,定期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有条件积极组织班主任参观学习,经验介绍,取长补短。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推进教育创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开展班主任师徒结对工作,通过交流、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促使班主任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性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
4、团支队培养一批以身作则、乐于奉献、精干得力的学生会干部队伍,加强团干部的能力,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和意识。为了真正把学校办成富有活力特色,我校坚持利用团员干部担任督导检查员,检查学生仪容仪表,监督学生两操完成情况,检查校园各个卫生区,协助值日行政检查班主任跟班工作是否到位; 1 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正常有序进行。并把每天检查、登记的情况作好记录的同时,在全校进行公布,结果与班级、团队考核直接挂钩。学生从被管理者的角色转化为“管理者”,这些督导员每天活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使校风、教风和学风有了明显的好转。
(二)营造氛围拓宽德育途径
1、抓师德师风,树先进理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育人队伍。一直是学校领导倾尽全力,孜孜以求的目标,教育工作的第一要素就在于教师,德育工作的所有目标,都必须通过教师来具体实施,因此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德育的效果和成败。
(1)重视师德建设,更新育人理念。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育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学校确定以理想引领的正面教育感化教师,以榜样示范的骨干力量带动全体,以集体教育个别谈心的工作方式鞭策后进,以各种讲座、讨论和培训来学习理论、更新理念、把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工作方法得当、工作水平高超作为全校教师努力的目标,育人队伍面貌有较大改观。
(2)充分发挥班主任育人的主体作用,班级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主力军,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具体最直接的主要实施者,因此班主任队伍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近年来,学校一直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从班主任的选拔到任用、培养和指导、培训和进修、考核和奖惩,都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批优秀班主任在我校的建设中起到了中坚骨干的作用,并为全校教职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发挥了榜样示范的作用。我校的班主任思想素质过硬,师德高尚,责任心事业心强,具有先进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水平,班集体建设成绩显著,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3)强调学科渗透,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学科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中具有不能替代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学校特别强调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要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习惯和意志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充分发挥品德课和语文学科中的资源强势,进行道德观念、法制意识、爱国主义的教育。发挥情感熏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做到时时育人、事事育人。
2(4)倡导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理念。发挥在学校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中的育人作用。在学校组织各项活动中,都考虑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努力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如卫生习惯,爱护公物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遵守公共秩序、严格自律的习惯,体谅照顾他人的习惯等。真正做到事事育人,处处育人。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浓重的文化氛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所名校的必备条件,它对培养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作为垫江县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的一所具有示范性、特色性学校,在二、三期工程还未启动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这方面化大力气,下苦功夫作了大量的努力。
(1)校园宣传突出主题,讲究格调,营造处处育人的氛围。各班的黑板报既有规定主题,又有自由发挥,教室布置各具特色,追求个性;学生宣传专栏颇具艺术韵味,各类栏目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宣传育人功用;
(2)开办学生阅览室,创建学校图书室,开列各年级学生必读书目,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加强教师的阅读指导,以提高阅读质量,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加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3)举办各种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活跃了学生身心,又给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师生热情主动参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每年民族精神活动月为载体、以2008北京奥运、2009建国建队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2010抗战胜利60周年等为契机,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传”、“迎奥运礼仪知识竞赛”、“改革开放图片展”、“祖国在心中,颂歌献华诞”、“班班有社团”、“班班有安全”等主题教育。努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锻造学生积极人生。让学生感受伟大坚强的中华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做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1)坚持班级工作这一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努力加强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这一德育主力军的作用。班集体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也是最佳途径,为此学校注重对班集体建设的指导。对起始年级尤其重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要求各班极早形成好的班风和学风。认真制定并修改完善“班级常规考核制 3 度”、“文明班级考核制度”和“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以此引导班主任工作,促进班集体建设。班级间的文明竞争,培养了学生自觉守纪讲究卫生的习惯,培养了学生严于律已敢于负责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热情和为班争光的集体荣誉感。
(2)学校将值周工作以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目的,进一步巩固、完善值周工作细则,加大值周的力度,从细微之处入手,强化管理,建立了行政值周、教师值周、班级值周和红领巾监督岗值周制度,给全体同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充分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由知到行,环环紧扣。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礼仪行为。
(4)强化班级管理。学校实行行政分管年级制度,平时要主动深入班级,督促班主任抓好班级管理,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力争使每个班级都能成为行为规范班级,使每个班主任都能成为合格的班主任,并涌现除更多的班主任工作能手和带头人。
4、积极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开展家教活动,聘请法制副校长,与县关工委互动等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重视三项教育,不断深化德育教育
1、安全教育
(1)学校利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每月的电视台播映、板报、宣传画、安全教育光碟等多种宣传阵地宣传安全知识,对师生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电,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流行疾病,交通安全等教育,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
(2)每学期,我们都会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来校给全体师生作安全方面的宣讲。
(3)学校抓住创建“平安校园学校”的契机,组织同学学习《学生安全守则》,举行“安全知识”测试,召开“创平安校园”的主题班会,发出“创建平安校园”的倡仪书,经常开展各类主题创建活动。
(4)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发放“交通安全”的告示,利用家长 4 会向家长宣传“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等内容,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
2、法制教育
(1)利用广播,电视台、板报,观看宣传片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进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2)加强与社区民警的联系,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建设好校园警务室,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
(3)针对“网络安全”的严峻形势,各班召开“文明上网”的主题班会,组织同学学习《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一书,并举行征文活动。
3、健康教育
学校积极落实健康教育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环境卫生、心理健康,青春期健康,艾滋病预防及传染病预防等方面的教育,今年以来,主要是做好了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一是继续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继续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调研指导以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情况督查,继续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的培训。
二是认真开展“阳光生活每一天”主题教育,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会课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把心理健康课纳入到课程去,由各班主任按上级要求进行认真教学。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常规进行定期查评,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2)继续开设好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作好台帐记录。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虽有提高,一批批优秀班主任已脱颖而出,但由于教师整体都凭原来的经验来管理班级,离学习型、研究型的班主任还有一段很长的路。
2.由于学校教室的紧张,导致师生的功能用房严重缺乏,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严重考验。
(二)今后的打算
“学校教育的制度化, 知识传播在教育中的空前凸显, 掩盖遮蔽了导向德的教育的本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 改造自然大于或高于生命本身, 人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开始异化”。作为中职学校教育灵魂的德育正遭遇困惑和价值失落, 种种不该发生的事件触目惊心。
如:北京海淀职业艺术学校的学生将一段拍自他们课堂的视频上传到自己的网上空间里, 随即这段视频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各大网站广泛转载。这段时长约4分钟的视频记录了海淀艺校高二影视全能班一堂地理课上的一幕。整个课堂纪律一片混乱, 学生随意游走、嬉笑、打闹甚至肆意用各种手段挑衅、侮辱年近古稀、头发花白的老师并以此取乐, 整段影像充斥着学生的笑声、谩骂声和脏话。
又如:上海一17岁职校生, 向父母要不到零用钱, 竟然拎起微波炉砸向父母。亲当学校老师调查时, 还恶狠狠地挥着拳头对着父母亲, 出现了儿子打父母的现象。有专家称这些人80%~90%会走上犯罪道路。浙江省某职校一张姓学生在食堂与另一姓丁同学发生纠葛, 出手殴打丁某, 并在当晚叫上本班一批同学在宿舍再次闹事, 致丁某鼻梁断裂。杨某因不服学生会的管理, 事后召集同学到宿舍闹事并导致多名学生轻伤, 竟还在宿舍中私自藏匿管制的刀具。
再如:2012年1月10日, 徐州法院在校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指出, 在2010年至2011年两年审理1205名未成年犯罪案件中, 在校学生犯罪人数达155人, 占未成年犯罪人数的13%。并表现出以下犯罪特征: (1) 年龄低龄化。2010年至2011年全市法院少年庭审理的在校学生被告人平均年龄为16.2岁, 其中1992年出生的20人, 1993年出生的56人, 1994年出生的40人, 1995年出生的12人, 1996年出生的27人。 (2) 男性比例大。155名在校学生罪犯中有148名男生, 7名女生, 女生比例占4.5%。 (3) 职业学校学生多。155名在校学生罪犯中, 有114名为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 占总人数的73.5%。
以上这些案例和统计数据反映出中职学校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遭遇困境。
二、学校德育困境原由:割裂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的割裂, 忽视了人的完整存在, 进而漠视个体生命存在与价值, 缺乏伦理道德的终极关怀, 造成育德环境的失衡、冲突与分裂和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多元价值时选择的迷茫与行为的失范。
(一) 学校德育迷失于功利主义价值观, 导致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割裂。
功利主义价值观在教育的体现就是注重眼前利益, 把教育目标看做是培养为经济服务的工具, 而不是把它看做培养“完整的人”。鲁洁教授认为:“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教育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这个外部物质世界, 在致力于传授‘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的同时, 放弃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教育。”对功利主义的追求导致育德环境的失衡, 德育的内容集中于书本知识, 德育的途径限制于课堂教学, 德育主要的途径是说服教育, 学生品质的好坏一张试卷来说明, 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道德的展现过程中却被忽视, 忽略了人是“完整的道德存在”。也最终导致了不良现象的发生 (如前文的案例) , 更有学校德育工作者用来说服学生的一些事实本身就是被“粉饰”、“异化”的事实, 造就的自然是一种病态的教育。同时现行的德育属于后发型的, 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 哪里出现了问题就急急忙忙去哪里补课。正如《学会生存》一书指出的,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 儿童的人格被分裂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 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 从事学习, 而在另一个世界里, 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的满足。”很显然, 由于对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追求, 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割裂了, 困境随之而来。
(二) 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脱节, 导致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的割裂。
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脱节。由于现代学校德育的内容是以知识为中心, 教育过程是认知主导的, 而情感、想象、意志等非理性因素遭到了排斥, 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德育的情感态度方面, 只重视道德认知。杜威认为, 道德有三个部分, 一是知识, 二是情感, 三是能力。很显然情感是道德的组成部分。道德情感教育强调以感受体验为基础, 离不开活生生的生活, 它扎根于生活, 取决于人的生存状态及个体生命的感受。要重视激发情感的重要性, 要通过具体的生活让学生体验情感, 而不是现代德育中教师专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道德知识, 做出了多少“道德应用题”。道德认知与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割裂将导致学生成为片面的人、压抑的人。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脱节。学生学到的“道德知识”并没有与课外生活互动, 了解的只是关于“道德知识”这种知识本身。当前学生身上“言行不一”的表现较多, 因为学生在生活中采取的行动, 有些时候不是按所学的道德知识来行事的, 是个体自身的生活经验积累起来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性反应。它不一定符合课堂上所讲的道德规则。那么仅仅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不够, 必须注重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活动。19世纪的哲学家黑格尔说:“人的真正的存在是在他的行为。”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行动是生命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是在自己的劳动生成的。学生参与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 人也正是通过生活的过程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展现自己的德性, 如学生在晨会、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行为实践。
总之, “道德知识的意义并不在于知识符号本身, 而在于这些知识符号所代表的生动而丰富的道德意蕴”。要体验、感悟、掌握这些知识符号背后所涌动的生动而丰富的道德意蕴, 并于其中升华个体的道德, 就必须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学校道德教育所导致的这种失衡、分裂、冲突的育德环境。生活德育, 呼之欲出。
三、生活德育:走出学校德育困境
生活是道德的土壤, 离开了生活, 道德就无法栽培。建构生活德育是对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道德教育的一种超越, 也是培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生活德育就是要让学生拥有一个“生活世界”, 一个活生生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具体的、流动的, 这个世界是人的完整的存在。在这个生活世界里, 其德育关注个体的生命价值, 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健康地成长, 趋向于善的成长。生活德育: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 以学生的价值存在、关系和行为为基础, 以对学生崇高精神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终极关怀的需要为引导, 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 让学生在他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 去感悟, 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 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一) 生活德育追求个人的多元化价值与社会主导价值的和谐统一。
东西方文化发生的融合与冲突, 价值观念多样, 道德实践主体多元性愈加明显, 青少年面临多元道德价值观选择的困惑。生活德育要培养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去进行多元道德价值选择的能力, 在这些多元化道德价值之间寻找恰当的支点, 在真、善、美之间求得平衡。这就要求个人的多元化价值与社会主导价值和谐统一, 社会主导的价值目标就是要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以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为前提的, 多元化价值取向就是要重视个人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 中职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是自主意识增强, 追求独立人格, 崇尚个人生活等, 同时自我中心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也在滋生。生活德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克服和消解生活中的不良价值观。如在进行“诚信”的教育时可以安排请学生讨论对考试作弊现象的看法, 并引导学生克服作弊的不良动机。
(二) 生活德育以“活动”为支点。
生活德育中的“活动”范畴指具有德育意义或功能的所有活动。以“活动”为生活德育的支点, 其实质在于通过活动把德育过程转变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实践的、连续的个体道德生成、发展的历程, 而不是虚幻的、被动的、静止的、断裂的过程。以“活动”为支点的生活德育, 不同于一般的“活动教育模式”。其一, 生活德育是以活动为支点, 构建理论的范畴是“生活”, 其实质研究对象是“完整的个人存在”。活动中含有人的完整德性构成的多个维度:如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等, 它们完整统一。其二, 在传统的活动德育模式里, 活动是指具有道德教育意义或功能的个人外部活动, 或影响个人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外部活动。活动只限定于外部活动, 不包括内部思维的, 意识的活动。麦金太尔探讨了道德的希腊词源, 认为道德 (morals) 最根本的意义是内在的“品格”, 而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则。人的内外活动是连在一起的, 很难分开, 要强调道德主体的内心自觉, 而不仅停留于外部行动。其三, 生活德育主张以活动、实践课作为学校道德教育课程, 但这并非唯一的课程形式, 同时主张活动的开展并非认为可以取消道德的课堂教学形式。其四, 生活德育中的活动重视非专门组织的活动。现行的德育教育活动中很多的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 而实际上个体道德的形成大都是在潜移默化下形成的, 在与同伴的交往合作中产生的, 特别是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等。
(三) 生活德育以发扬主体性为内核。
德育过程中存在着缺陷, 缺少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和尊重, 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他关系而不是我—你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之中,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阻隔的, 他们的情感受到漠视、压抑, 学生的心灵扭曲成一种病态, 造成的是心灵的空虚、封闭, 学生的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发扬。我们应当树立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合作关系的理念, 形成双向互补, 从终极目标看, 学生主体是第一性的, 教师主体是第二性的。道德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主体与客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活动、交往和互动。在德育的过程中, 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 发挥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因为学生不仅是道德的承受者, 也是道德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 主动体验道德情感, 磨炼道德意志, 追求高尚的道德目的, 因为弘扬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正是人的精神不断获得自由、不断完善的过程, 也是人的德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如指导学生在学习和交往生活中主动体验勤奋学习、理解他人、团结协作等思想道德。
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显的时代, 教育灵魂的德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 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才能体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和彰显个体的生命价值——生活德育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摘要: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脱离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是因为追求功利主义价值观, 以道德知识传授为中心, 同时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脱节, 从而导致学生面对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惑和行为的失范, 无法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本文提出建构生活德育理论以走出困境, 生活德育追求个人的多元化价值与社会主导价值和谐统一, 以活动为支点, 以发扬主体性为内核, 从而培养德性完整的人。
关键词:生活德育,中职学校,德育困境,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灵魂动情是德育的关键[J], 教育研究, 2000. (4) .
[2]高度重视“灵魂发育”——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N/L].龙虎网讯.
[3]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O].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998, (4) .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14.
【有效德育自查报告】推荐阅读:
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10-08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07-07
教师个人有效研修自查报告07-27
有效教学自评自查报告07-01
学校德育年终工作自查报告09-25
自检自查报告-----德育教育总结09-10
有效教学行为开题报告06-22
有效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模式参考07-04
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开题报告09-20
中学德育调研报告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