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会诊制度(通用10篇)
凡疑难病例,均应及时申请相关科室会诊。申请会诊医师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化验、X光片„„等相关资料,填好会诊申请单。
1、科内会诊
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病例,由主治医师提出,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召集本科有关医务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统一诊疗意见。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情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2、科间会诊
院内科间会诊申请必须经本科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同意,会诊医师要求总住院以上医师担任,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单后应签收并注明时间,并于及时前往会诊如有困难不能解决,应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同处理。
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并由主治医师签字,送往会诊科室。
被邀请科室会诊医师会诊时,会诊病人的主管经治医师应全程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表示对会诊医师的尊重。
会诊医师应以对病人完全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病历会诊单上。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时,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作出
诊疗方案并提出具体意见。对待病人不得敷衍了事,更不允许推诿扯皮、延误治疗。
申请会诊尽可能不迟于下班前一小时(急症例外)。
(2)急会诊
值班医师对于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或者直接电话通知和邀请。会诊医师必须在15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全程陪同,配合会诊及抢救工作。
(3)院内大会诊
疑难病例需多个科室会诊时,由科主任提出,经医教科同意,邀请有关医师参加。一般应提前1-2天将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及邀请会诊人员报医教科。医教科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
会诊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主持,医教科参加,必要时主管医疗的医疗副院长参加,由主治医师报告病历,经治医师作详细会诊记录,并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3、院外会诊
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可邀请外院专家来院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申请,由主管病人的主治医师填写书面申请,包括简要病史、体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等情况,科主任签字送医教科,经医教科同意后报主管医疗的医疗副院长批准。经医教科与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并负责安排接待事宜。
会诊由科主任主持。主治医师报告病情,经治医师作详细会诊记录。
4、外出会诊
外院指定邀请我院医师会诊,必须提供单位(医教科)介绍信,经我院医教科同意,办理外出会诊手续后方可外出会诊,否则由此发生的医疗纠纷或交通事故,由外出应诊医师本人承担一切责任。
外院邀请本院会诊时,同样必须提供单位(医教科)介绍信,经我院医教科同意,医教科根据申请会诊医院的要求,将选派学有专长、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前往会诊,专家会诊时要耐心听取病情汇报,认真细致地检查病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提出诊疗意见,圆满完成会诊任务并报医教科。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时,应立即报告医教科并进一步选派专家协助会诊,以便尽快作出诊疗方案并提出具体意见。
5、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 申请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核同意。
⑵切实提高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历,会诊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主持人要综合分析会诊意见,进行小结,提出具体诊疗方案。
(一)会诊制度
1.门诊会诊,(1)凡连续三次门诊不能明确诊断或其他需要会诊的门诊病人,经治医师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专家会诊。
(2)对会诊后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治疗有困难者,应劝其住院。2.科间会诊
(1)凡疑有他科疾病或需他科协助诊疗者,应及时进行科间会诊。由诊疗组或科室提出,副主诊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会诊单。
(2)除指名特邀的医师外,被邀科室应安排副主诊医师及以上医师于24小时内前往会诊。会诊医师若遇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3)某些专科会诊(如眼、耳鼻咽喉、口腔、妇科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由护理员陪同,持会诊单前往有关专科会诊。3.院级会诊
(1)危重疑难病例经相关专科会诊、所在科室讨论后认为需院急会诊时,由经管医师填写会诊单,由主诊医师或科主任签审后送医务处,医务处应及时召集院内有关专家进行会诊。
(2)情况紧急时,可直接通知医务处或总值班,召集院级会诊。4.紧急会诊
(1)申请及会诊应在会诊单上注明“急”字,被邀请医师必须随请随到,院内紧急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紧急情况下可用电话等形式直接邀请,事后补写会诊单。(2)会诊医师若遇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到场。
(3)急诊科邀请会诊可不填写会诊申请单,但会诊医师必须在病历上及时记录会诊意见。
5.邀请院外会诊(1)经过院内会诊仍诊断不明或受院内诊治技术所限需请外院专家会诊的病例,由经管医师提出会诊要求,经科主任同意后报医务处批准备案并联系,节假日由总值班批准和联系。紧急情况下,由医务处或总值班直接批准。
(2)经治诊疗组或科室应向患方说明会诊目的及费用等情况,并征得患方同意。(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科室不得提出会诊申请:①会诊邀请超出医院诊疗科目或医院不具备相应资质的;②医院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③会诊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4)严格控制非技术因素的院外会诊,如确系情况特殊须经分管院长批准。(5)经批准后的院外会诊,可由医务处或总值班邀请或授权有关人员邀请。(6)邀请院外会诊原则上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相关医务人员应陪同参加会诊工作,涉及需要检查、治疗或手术时,应邀请相关科室参加会诊工作。特殊情况下由医务处或分管院长主持会诊工作。6.其他相关要求
(1)邀请会诊医师应陪同会诊医师做好会诊工作,介绍患者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并协助完成会诊工作,做好会诊记录;会诊医师应根据常规诊查患者,并按照规定书写会诊意见。
(2)各科室应对会诊工作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和评价,作为科间评价和考核的依据。(3)有关职能处室应加强会展管理工作,完善会诊登记,定期反馈会诊制度执行情况,并将结果于科主任、主诊医师的绩效考核相结合。
(4)医师在会诊中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规范、常规,不得擅自外出会诊,不得违反规定接受邀请医疗机构报酬,不得收取或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对违反规定者,由医务处记录医师考核档案,情节严重的依法严肃处理。
(二)转诊制度
1.经管医师提出的转科建议,应经主诊医师或科主任同意后实施;转科前应提请有关科室会诊,接诊科室应落实好床位。
2.拟转院者,应经科室讨论,科主任同意后实施;参加医疗保险的病人,还应经医院医保办公室同意后实施。3.转出前经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转诊的目的及在转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谈话记录,在患方签字同意后方可转送。
4.同意转科或转院的病人,有关科室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好医务人员护送。护送人员应随带必要的抢救器械、药品等,并做好有关病情的交接工作,其中对(疑似)传染病人还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科室如有困难,应及时报告医务处或总值班协调解决。
1.1 为规范我院会诊,保证客户治疗的准确性和连贯性,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
2.1 所有疑难病例和超出主诊医师执业范围的病例均须有主诊医师提出会诊申请。3.定义(无)4.职责(无)5.标准
5.1 总则
5.1.1 根据客户病情、诊断和治疗的需要,主诊医生提请医院内相应科室或者医院外相关科室医生对客户进行会诊。
5.1.2 请会诊必须开医嘱并填写会诊单。5.1.3 会诊医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会诊。
5.1.4 各临床科室在医生值班表中,排出院内、外会诊医生,如果该会诊医生因事外出,科主任应及时安排相应人员负责会诊工作。院外会诊由医务部安排落实。5.1.5 院内、外会诊由本院主治医生及以上级别医生担任。5.2 院内会诊
5.2.1 普通会诊
5.2.1.1 请求会诊的科室主管医生开出会诊医嘱,填写《会诊单》;
5.2.1.2 邀请科室与受邀会诊科室主任联系,在24小时内,受邀科室根据会诊要求安排医生会诊;
5.2.1.3 客户的主管医生陪同会诊并将《会诊单》转交会诊医生。
5.2.2 急会诊(紧急情况下的会诊):请求会诊的主管医生直接电话呼叫会诊医生,会诊医生接到会诊请求后,10分钟内赶到,必要时请上级医生协助治疗。
5.2.3 门诊间会诊:门诊高危、疑难病例包括复诊三次以上未能明确诊断,留观或输液治疗超过3天以上的病例必须提出会诊申请。会诊申请由主诊医生提出,由门诊部主任负责,必要时报告请示医务部。门诊会诊要求在当日完成,会诊意见和结果需由主诊医生记录在门诊病历本上。
5.2.4 护理会诊:本科室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需其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的客户,由护士长向护理部提出会诊申请,护理部负责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护理会诊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紧急会诊需及时执行,会诊地点设在申请科室,会诊内容及结果由护士详细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5.2.5 院内大会诊
5.2.5.1 请求会诊的科室主管医生开出会诊医嘱,填写《会诊单》,主诊医生签名确认; 5.2.5.2 病区主任签字后将会诊单交医务部,医务部协调相关科室,尽快安排时间,组织会诊;
5.2.5.3 邀请会诊科室应做好会诊前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详细介绍病历和做好会诊记录。
5.3 院外会诊
5.3.1 对由于病情超出本院诊疗技术或范围的客户或者客户自愿要求院外会诊,经客户或者授权委托人同意后,可由病区主任提请医务部要求邀请外院会诊。经医务部同意后,医务部负责会诊的组织和协调。
5.3.1.1 由主管医生填写院外会诊申请单,主诊医生签字确认,经病区主任签字后交医务部(夜间和节假日急会诊由医院行政总值班负责安排、联系);
5.3.1.2 医务部审批同意后,负责联系院外会诊医院及医生,确定会诊时间及交通工具(夜间和节假日急会诊由医院行政总值班负责安排、联系);
5.3.1.3 院外会诊所产生的费用由客户承担。
5.3.1.4 邀请会诊科室应做好会诊前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详细介绍病历和做好会诊记录。5.3.2 本院医生外出会诊
5.3.2.1 本院医生外出会诊必须通过医院间的会诊申请,医务部收到对方医院的会诊申请单后,与有关科室联系(夜间和节假日急会诊由医院行政总值班负责安排、联系,根据会诊要求选派相关专业的有资质的医生前去会诊;
5.3.2.2 外出会诊的医生原则上应安排好本职工作后才能外出会诊,如遇急、会诊等情况应安排相等资历的医生暂时代替自己的工作;
5.3.2.3 如在外会诊过程中有意外发生,回院后应及时向医务部书面汇报; 5.3.2.4 外出会诊按医院相关规定收取会诊费用
6.流程(无)7.表单
病理科会诊制度
病理科医师遇有疑难病例应争取在科内或同行间进行会诊。会诊方式以采取计算机远程会诊、邮寄切片会诊及读片会诊等,切片和(或)蜡块,由请求会诊的病理科提供。会诊意见应记录或附贴于该例病理检查申请单后,一并归档。如会诊意见与原诊断不一致,由原诊断病理科医师决定是否更改或补发病理诊断报告。应病人要求或 经病人同意的会诊,其全部费用由病人负担。
对疑难病例,或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有分歧时,应争取与临床科室进行学术交流。
1.在诊疗活动中,凡遇疑难病例,治疗上有困难或涉及其他专业问题时,应及时组织会诊。会诊是集思广益,共同解决请人诊治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会诊时必须做到认真负责、共同讨论。
2.急会诊:
(1)急会诊指生命体征不平稳,本科室处理有困难,由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并在会诊单上注明“急”字。慢性病或择期手术病种,不得申请急会诊。
(2)凡生命体征不稳定,已危及患者生命或突发事件,本科室处理有困难,可申请“特急”会诊,可先用电话邀请,后补填会诊单,或在会诊单上注明“特急”二字送到会诊医师手中。
(3)受邀会诊科室接到急会诊通知后原则上由当班最高级别医师前往,必须于10分钟内迅速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迟或拒绝。
(4)会诊时患者的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应陪同受邀会诊医师,并详细介绍病情。会诊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上做好会诊记录,对尚未处理完毕或重危病人应负责随诊及交班。
(5)对疑难、危重、抢救病人,会诊医师难以诊治时,应立即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参与会诊抢救。
(6)急会诊应体现急、危、重的病情特点和医师迅速到位的责任心,确保会诊质量,否则追究当事医师责任。
3.科内会诊:对象为本科疑难病例,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本病区或本科有关医护人员参加,亦可结合疑难病例讨论会进行。
4.科间会诊:对象为病人病情超出本科范围,需其他专科协助诊治者。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后填写会诊单送达会诊科室,会诊单上应写明病情及会诊目的和要求。受邀科室医师一般应在24小时内完成会诊。门诊病人需他科会诊者,门诊医师可直接将会诊要求,目的写在门诊病历上,由病人直接前往受邀科室门诊会诊,会诊医师应将详细检查情况和处理意见记录在门诊病历上,以便申请会诊医师参考。
5.院内会诊:对象为诊治有特别困难的疑难病例或其它特殊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部同意,申请科室填写会诊单,写明病情、会诊目的和要求,并确定会诊时间,由医务部通知有关人员参加。受邀科室应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参加。会诊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指定专人记录,必要时医务部派人参加。会诊结束时主持人应进行总结。
注意事项
1.会诊前经治医师应做好会诊的一切准备工作,会诊时应详细介绍病情,做好会诊记录。会诊中,会诊医师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会诊,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审查各种检查单,综合分析病情,明确提出自己的会诊意见和建议,并在会诊单上及时记录会诊意见、会诊时间,字迹清楚,签全名。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2.会诊科室之间应相互尊重,会诊时应由相同级别医师成及床位经治医师陪同。普通会诊如无相应医师陪同,可拒绝会诊,责任在提出会诊一方。
3.会诊必须按规定时间完成,各科室每月应安排好会诊医师,并上报医务部备案。
4.会诊申请单和会诊记录必须按要求书写,会诊目的要明确。会诊要注意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坚决杜绝敷衍了事的不负责行为。医务部将不定期抽查“会诊申请单和会诊记录”,根据情节作相应处理,并纳入院医疗质量考核。
5.会诊时如需特殊操作治疗,特殊操作治疗费应转入会诊科室。
6.本制度于2011年8月修订,下发之日起执行。
麻醉科会诊主要涉及麻醉处理、急救复苏、呼吸管理、重症监测(包括有创监测)、休克抢救和麻醉、疼痛治疗及危重患者麻醉适应证。
1.科内会诊
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所有病例,均可由主治医师主动提出,科主任负责召集本科有关卫生技术人员参加,术后进行会诊讨论,以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诊疗意见。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情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术中疑难麻醉病例麻醉时(如困难气管插管、有创操作、及心肺复苏等),主麻医师可即刻联系上级医师或科主任,上级医师应在最短时间内到场紧急会诊并提出处理意见。
2.科内会诊
麻醉科值班医生应坚守岗位,当接到医院内其他科室会诊电话时应及时与要求会诊科室医生沟通,问清会诊目的,患者大致情况,以最短时间赶到会诊科室。
为患者进行有创操作前(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紧急气管插管等),应由申请会诊科室医师和患者家属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麻醉医师对操作过程不顺利的患者24h内随访,及时协助主诊医师发现并治疗可能发生的相关并发症。
3.外出会诊
一、科内会诊
对本科内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所有病例,都可由主治医师主动提出,主任(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以进一步明确和统一治疗意见。会诊时,由床位医师报告病历,集体分析诊疗情况,主任(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作出总结意见,由床位医师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二、科间会诊
1、门诊病人: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会诊或转专科门诊者,需经本科门诊年资较高的医师审签,由病人持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请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病人可回转给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必要时,邀请和被邀请医师之间电话沟通,应尽量避免患者反复辗转。
2、住院病人: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所见,以及初步诊断、会诊目的与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主治医师审签后,由专职人员送往会诊科室。被邀请科室按照申请科室的要求,派主治医师或指定医师在48小时内完成会诊。会诊时,经治医师和(或)主治医师应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也表示对被邀医师的尊敬。
三、急诊会诊
对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的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主治医师审签,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在特殊情况下,可电话邀请,现场补填会诊申请单。会诊医师应在30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抢救会诊不得迟于10分钟。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
四、院内会诊
疑难病例需多科会诊者,由科主任提出,经医教部同意、邀请有关医师参加。申请科室应提前将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及邀请会诊人员的名单报医教部。院内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教部派人参加,主治医师报告病史,经治医师详细做好记录并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五、院外会诊
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可请外院专家来院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申请,医教部同意,报请院长批准。医教部和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主治医师报告病史,经治医师详细做好记录并请会诊医师修改签字。必要时,可携带病历,陪同病人前去外院或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六、外出会诊
一、目的1、加强科间协作。
2、协助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二、会诊指征
1、高危褥疮易患者。
2、深度褥疮。
3、深静脉穿刺。
4、呼吸机应用护理。
5、疑难病例护理。
6、特殊专科护理。
三、会诊种类
1、病区科间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科室人员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在接到通知后5分钟内赶到邀请科室,做好会诊记录。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检、实施的护理措施及落实情况、效果、会诊目的与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责任护士、护士长签字后,派人送往会诊科室。被邀请科室按申请科的要求,派主管护师或指定护士根据会诊性质、病人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诊。会诊时责任护士或护士长应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护理对策,同时表示对被邀人员的尊重。会诊人员应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上。
2、院内会诊:由护士长提出,经护理部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应提前1-2天将病情摘要、护理措施实施及效果、会诊目的及邀请人员报护理部。护理部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一般由护理部主持,邀请科室护士长报告病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责任护士作会诊记录,并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护理方案。
3、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1)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
(2)保证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充分准备,责任护士要详细介绍病人有关情况,参加会诊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技术民主,所有参加会诊人员不论职称、年资,讨论问题时一律平等,要畅所欲言,以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遇有意见分歧,一面查阅资料,继续研究,一面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会诊意见。
(3)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
(4)紧急会诊,须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在特别情况下,可电话邀请。
(5)会诊单保存于科内,保存期为1年。
行政事务部
1、当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过程中,遇到以下状况时应请会诊:
(1)病人病情不属自己职权允许的;
(2)病人病情危重、复杂,不是自己潜力能够解决的;
(3)受各种原因限制,本科、本院不能解决的状况时。
2、会诊批准权限:请院内会诊,主管医生报科室主任批准;院外会诊由科主任报医务科、分管院长批准。院内会诊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
3、会诊医生资格:例行会诊、急会诊应请相应科室主任,或相应专业医生;在科主任不在时,能够请值班医生。会诊医生在会诊过程中,技术潜力不足时,应请所在科室上级医生、科主任会诊。
4、例行会诊:病人病情不属急、危、重症的,属例行会诊。例行会诊由主管医生填写会诊单准备会诊资料,汇报病史,记录会诊意见,执行上级医师指示。
5、急会诊:病人病情危急,需要本科和他科立即会诊时(不允许按例行会诊手续进行会诊时),应当紧急会诊。请急会诊科室科主任在班,由科主任决定。科主任不在时,由上级医生或值班医生决定。可用会诊通知单通知,也可用电话通知,会诊人员在接到通知后须立即应诊。因特殊状况不能前往时,也要派相应医师前往。会诊时,申请医师务必在场,配合会诊和抢救。
手术中出现意外状况,需请会诊,属急会诊,术中会诊包括术中变更术式或变更手术范围,术中状况不能处理,低年资医师请高年资医师或科主任、院长、院外会诊。
6、急会诊病人的会诊须坚持边抢救,边会诊的原则。
院内会诊
一、科内会诊:危重或疑难病例,不能及时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者,由主管医师提出,科主任组织科内会诊,认真分析,充分讨论,及时确诊,制定有效诊疗方案。
二、科间会诊: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请其他科室的医师会诊时,经治科室应当向会诊医师说明病人的诊疗情况,陪同检查病人,根据会诊指导意见进行下一步诊疗计划。
三、全院会诊: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进行全院会诊的,由经治科室科主任提出,报医务科批准,医务科组织全院会诊。
四、会诊申请签发:科间会诊申请单由经治治疗组质控医师签字,全院会诊申请单由经治科室主任签字,送医务科审批,由医务科室送达拟邀请科室。
五、会诊医师资质:科间会诊由总住院医生以上人员承担,全院会诊由科主任或科室骨干承担,如会诊医师不能解决的应立即请示本专业上级医师会诊,力争达到会诊目的。
六、邀请会诊科室的准备:
(一)确定会诊时间,提前一天将会诊申请单和病历摘要(急会诊除外)送到拟邀科室;
(二)填写会诊病历,写明会诊目的及要求:
(三)专家会诊时,必须派知情医师简述病情并陪同专家检查病人;
(四)管床医生做好会诊前准备,包括病历、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并做好会诊记录。
七、会诊程序
(一)会诊主持:科内会诊由经治组质控医师主持;全院会诊由邀请科室主任主持,医务科派人参加,特殊情况由医务科主持。
(二)会诊流程:
1、管床医师报告病史、上级医师补充
2、会诊医师追问病史,检查病人;
3、会诊医师发表会诊意见;
4、主持人总结会诊专家意见。
八、会诊到达时间:
(一)急会诊:应邀人员必须10分钟内到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会诊。
(二)一般会诊:应邀人员应在48小时内完成。
邀请外院专家会诊
一、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要求外院专家会诊的,经治科室应当向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说明会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同意后,由经治科室科主任提出,书面报医务科批准;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征得其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
二、经医务科审批同意的会诊邀请,由邀请科室确定会诊时间,医务科或邀请会诊科室向被邀请医院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内容包括拟邀请医师或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称、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地点、交通安排和费用等情况,加盖医务科公章,并附会诊患者病历摘要。
三、拟邀请的专家必须具备副高以上专业职称,在本专业有一定的影响或知名度。
四、会诊主持:一般由医务科主持,特殊情况由分管副院长或院长主持。
五、请外院专家的会诊费、手术费、往返路费、住宿费等均由患者承担。医师外出会诊
一、本规定所称医师外出会诊是指我院医师经医务科批准,为其他医疗机构特定的患者进行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活动。医师外出会诊必须经我院医务科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
二、邀请我院医师会诊的医疗机构应是一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
三、邀请会诊的医疗机构需向我院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内容包括拟邀请医师或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称、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地点、交通安排和费用等情况,加盖邀请医疗机构公章,并附会诊患者病历摘要。除紧急会诊外,不接受电话邀请会诊。
四、邀请会诊的医疗机构持邀请函和病历摘要,经我院医务科审批同意,办理相关手续,医务处通知相应科室主任,科室主任根据会诊要求及目的安排医师。外出会诊医师在医务科领取《会诊情况反馈表》前往。
五、外出会诊必须是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医师返院后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将会诊情况向医务处及科主任汇报,并将会诊邀请函、病历摘要、邀请会诊医疗机构签字盖章的《会诊情况反馈表》交医务科存档。
六、在会诊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包括路途中人身安全、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由邀请医院负责解决,我院协助处理。
七、为保障医疗安全,手术科室外出会诊,除因病情危重不能转院、必须就地手术者外,原则上外出会诊医师不参与院外手术,应将病人转入我院治疗,必要时通知医院急救呼叫配合接转患者。
本管理制度自2013年6月1日起实施。
人民医院
【新生儿会诊制度】推荐阅读: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01-25
新生儿科室规章制度02-18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09-20
新生儿沐浴室工作制度11-02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2-14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01-06
小学新生分班制度02-13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制度12-02
新生街小学幼儿园规章制度12-15
中学新生新生入学反思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