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工作机制方案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动工作机制方案(通用8篇)

联动工作机制方案 篇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中办发[2015]60号)精神,有效整合调解资源,强化调解职能,形成工作合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更好地服务我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现就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以下简称“三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健全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各地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积极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建设,建立了“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交调对接”等多项联动机制,不断增强矛盾纠纷化解的能力,使一大批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力地维护了全省社会的和谐稳定。但随着我省经济体制的深刻改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各种矛盾纠纷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些矛盾纠纷主要是因利益问题引发的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完全可以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实践证明,调解工作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最有效的途径。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客观需要,是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调解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整合调解资源,强化调解功能,形成工作合力,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矛盾纠纷调处效率;有利于减少群众过高诉求,节约化解矛盾纠纷社会成本。各部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健全和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加强协调、夯实基础,着力建立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健全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七次党代会以及中央和省委历次会议精神,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领导有力、各负其责、工作协调、运转高效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及时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和集体赴京到省上访事件的产生,努力实现人民调解成功率、民事诉讼调解率、行政诉讼案件协调结案率提高;实现民转刑案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下降,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依法治国决策部署,确保“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优势,建立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既有分工又有配合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调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

——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调解意识,把调解优先原则更好地体现在调节经济社会关系中,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一方面要引导当事人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首要选择,不以公共权力压制当事人接受调解;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和诉讼权利,不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方式和调解结果。

——坚持依法调解与以情以理调解相结合的原则。调解矛盾纠纷,必须在国家法律框架内,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调解。同时在调解过程中,要教育引导当事人形成正确、理性的解决纠纷观念,用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消除隔阂、达成和解。

——坚持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积极采取人民调解方式,在当事人合意的基础上,解决利益诉求,实现案结事了,有效调解化除矛盾纠纷。

三、健全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主要措施

(一)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联动

1.诉前告知人民调解。人民法院在接待当事人申请立案时,向其宣传人民调解的优势、特点。对未经人民调解组织调解,且案情简单、争议不大,人民法院认为宜由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调解的民事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暂缓立案,告知或介绍当事人选择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也可依职权直接委托调解。调解成功的,以人民调解组织名义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调解未果的,再由人民法院审查立案。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不予受理的民事纠纷,也应当及时将案件转移至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的乡镇(街道)司法所转交相关人民调解组织做好调解息诉工作。诉前经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调解达成协议,并制作了人民调解协议书,一方当事人到期不履行义务且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申请支付令条件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起诉,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2.诉中委托人民调解。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对于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也可在调解组织的参与下共同调解,提高调解成功率。调解时根据案情需要,可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参与诉讼调解工作。对于民事或经济案件,人民法院在立案后庭审前或审理中,将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案件,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将案件委托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的乡镇(街道)司法所转交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人民调解组织应当及时调解纠纷,一般在一个月内完成调解,调解期限不计入审限。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由调解组织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当事人依此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

对于轻微刑事案件、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悔罪,并且对主要事实没有异议,被害人愿意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达成刑事和解的,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委托乡镇(街道)司法所转交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人民调解组织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调解结案,并将调解结果送达被委托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经调解达成人民调解协议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予批准逮捕,或者不起诉,或者起诉后从轻、减轻判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可以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宽处理并适用速裁程序。如双方未达成协议,则依照刑事诉讼程序依法处理。诉中委托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书,人民法院要积极审查做出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审查并做出司法确认的调解协书,一方当事人到期不履行具有给付内容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需要,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可联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共同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联合开展调解工作。

3.吸收人民调解员参与诉讼调解。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积极推进医疗纠纷、旅游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物业纠纷、家事纠纷、商事纠纷等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设立,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网络,加强专职化、职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对于一般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可以吸收人民调解员参与诉讼调解,具有专业身份的人民调解员可介入特殊、疑难、复杂案件的调解。基层人民法院应发挥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建立定员、定点、定期联系制度,对人民调解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人民调解员要充分发挥扎根群众、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积极协助人民法院提高诉讼调解效率。根据需要,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可选派优秀人民调解员到人民法院或法庭立案调解室参与纠纷的诉前调解工作。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受阻,需要人民调解组织协助的,人民调解组织应积极支持配合。

(二)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联动

1.公安机关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矛盾纠纷当事人寻求公安机关帮助解决纠纷的,公安机关接警后经审查认为属于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或介绍当事人到其所在地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对民事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中民事损害赔偿事项,公安机关认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途径解决的,应当告知和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当事人接受建议的,公安机关接警后应与当事人所在乡镇(街道)司法所或人民调解组织取得联系,将纠纷移交乡镇(街道)司法所或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2.对情节较轻治安案件可委托人民调解。对于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可能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但公安机关认为可以调解处理,且当事人双方表示愿意接受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由公安派出所出具委托调解书,委托乡镇(街道)司法所转交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有关人民调解组织要及时将调解情况反馈被委托的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由有关人民调解组织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并督促人民调解协议的履行。履行完毕的人民调解协议书由公安派出所与相关人民调解组织各留档一份。根据需要,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可在派出所内共同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联合开展调解工作。人民调解介入公安机关交通事故民事赔偿调解可参照此项执行。

3.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实行联合调解。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司法所牵头,组织公安派出所、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调解,切实使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

(三)人民调解与信访调解衔接联动

1.引导分流。对信访人反映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和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的信访事项,信访部门应当向信访人释明人民调解的优势,引导信访人选择人民调解化解纠纷。

2.对接移送。信访部门认为可以移送调解的,在征求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出具移送函,与信访事项相关材料一并移送信访事项纠纷所在地乡镇(街道)或村居(社区)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组织对移送的信访事项审查后决定受理的,反馈信访部门;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及时告知当事人法定的处理途径,并将相关材料退回信访人,也可将相关材料退回信访部门。

3.依法调解。人民调解组织受理调解申请后,应当及时组织调解。调解成功的,应当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并引导信访事项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书进行司法确认。

4.结果反馈。调解结束后,人民调解组织应及时将调处结果反馈信访部门,并由信访部门作信访结案处理。已作结案处理的,信访人就同一事项再次信访的,信访事项由信访部门移交有关调解组织导入调解案件反悔处理程序处理。

四、健全完善“三调联动”工作制度

(一)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将“三调联动”联席会议制度纳入党委政法委工作会议制度,根据实际,适时召开,研究有关“三调联动”工作重大事项,梳理“三调联动”工作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分析矛盾纠纷特点走势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应对措施。

(二)排查预警机制。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的优势,开展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及时收集线索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对排查出的上访苗头隐患,要分类梳理,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于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越级信访等矛盾纠纷,要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疏导化解。

(三)情况通报制度。各级党委政法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信访部门和人民调解组织要及时互相通报发现、受理的矛盾纠纷及调解工作情况。对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调解或审理终结后,要将生效的法律文书通报调解该纠纷的人民调解组织,并针对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对调解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五、加强“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对“三调联动”机制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法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信访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三调联动”化解工作,将其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实际和《意见》精神,制定“三调联动”具体实施意见。各地要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的领导、督办、协调作用,有效整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信访等部门力量,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跨区域、跨行业的重大矛盾纠纷,由党委政法委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调处。人民调解组织要积极协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

(二)落实“三调联动”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将“三调联动”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积极推动全省“三调联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因调解工作组织不力、保障不到位,导致调解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要及时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对因排查调解不力而导致矛盾激化,诱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强化“三调联动”经费保障。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财行〔2007〕179号)和中央政法委等六部门《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司发〔2018〕2号)精神,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将“三调联动”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各部门财政预算,认真落实解决基层调解组织工作经费和人民调解员工作补贴,确保“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健康有序运行。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地要积极总结“三调联动”工作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三调联动”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三调联动”工作中先进典型和经验成果,对调解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提升广大人民调解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关于“三调联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简称“三调联动”)职能,充分发挥三大调解手段在建设“平安”、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平安”的目标,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大调解中心牵头协调,司法行政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新格局,坚持依法调解与以德调解、引导调解与当事人自愿调解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调解机制,强化调解职能,提高调解公信度和权威性,使人民群众将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为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组织机构

乡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主任由乡党委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同志临时兼任,成员由乡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三、目标要求

(一)民转刑案件、民事诉讼案件、行政复议案件、信访事件呈下降趋势。

(二)民调成功率、民事诉讼调解率、行政信访案件调解率提高。

(三)一般纠纷不出社,大纠纷不出村,疑难纠纷不出乡。

(四)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确保不出现民转刑案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工作职责

(一)落实上级“三调联动”工作规划。

(二)抓好各村、各单位单位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建设,抓好力量配备。

(三)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月)排查制度,认真做好来信来电接待工作。

(四)及时向乡党委、政府和上级调解领导机构报告工作情况。

五、工作流程

(一)乡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联动工作流程

1.派出所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矛盾纠纷当事人寻求派出所帮助解决纠纷,接警人员经审查认为不够治安处罚或不属于治安调解范围的,应主动告知或建议当事人由其所在地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对民事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中民事损害赔偿事项,也可以告知和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当事人接受建议的,派出所接警人员应与所在村(居)调解委员会取得联系,出具纠纷移交人民调解书,将纠纷交由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2.在派出所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派出所接受人民群众报警后,将经审查不够治安处罚的民间纠纷,或治安纠纷中的民事纠纷事项出具矛盾纠纷移交人民调解书,移交驻所人民调解工作室处理。驻所人民调解工作室依照人民调解有关法律、法规主持调解,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报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确认盖章后生效。

3.对于复杂、疑难社会矛盾纠纷实行派出所和人民调解组织联合调解。发挥派出所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和乡村人民调解组织深入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共同调处复杂、疑难社会矛盾纠纷,切实使辖区的社会矛盾纠纷早化解、防激化。

(二)乡人民调解与其他行政调解对接工作流程

1.受理纠纷。案件受理来源:接待来信来电案件、矛盾纠纷排查中掌握到的、派出所或人民法庭人民调解工作室移交的、各级负责同志和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

2.合理分流。涉及土地、宅基地等权属、由国土、民政部门共同负责;涉及工商户之间的纠纷,由工商部门牵头负责;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等纠纷,由司法所为主,派出所、民政、妇联等部门共同负责;涉及国家建设的因征地拆迁、建筑施工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由建设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学校或教育系统内部的矛盾纠纷,由教育部门负责。其他分工不明确的矛盾纠纷,由大调解中心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调处。

3.确定调解方案。一般案件由大调解中心值班人员报请大调解中心,提出拟办意见后,由主任直接组织或安排调解人员调处。重大案件由大调解中心办公室主任报请乡党政负责人,集体研究确定调处方案。

4.限期调处。按照确定的调解方案调处矛盾纠纷,小矛盾纠纷当日接案当日调处完毕,一般矛盾纠纷3-5天调处结案,大的矛盾纠纷5-7天调处结案,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月。对于调解三次以上仍调解不成的,引导当事人进入诉讼程序。

(三)乡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流程

由大调解中心和人民法庭按照乡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流程办理,如果条件允许,可在人民法庭设立诉前调解窗口,由人民调解员担任工件人员,引导当事人进入诉前调解程序。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调解工作领导

乡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加强领导和协调,把调解工作作为和谐司法、和谐施政的重要措施,贯穿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帮助调解工作顺利开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工作力量和工作经费的保障。

(二)建立联动机制

1.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以乡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为主,会同司法、信访、派出所等部门,每季度一次自下而上地全面排查辖区内的社会矛盾纠纷,及时发现苗头,采取化解措施,并以报表形式上报。

2.建立信息通报和工作交流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和司法调解机关要及时互相通报所发现、受理的矛盾纠纷情况及调处工作情况。

联动工作机制方案 篇2

首先, 做好三基工作的根本初衷要求必须建立联动机制。企业之所以下功夫做好三基工作, 就是要解决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 夯实发展根基, 适应科学发展需要。需要每个专业路、部门, 每个工作环节整体联动, 才能有效解决影响工作的短板、薄弱点和突出矛盾, 合力打造出一个坚实牢固的根基, 构建出一个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其次, 三基工作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统一体”关系要求必须建立联动机制。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素质作为一个三角支撑体, 是一个相互依存、互为促进, 有机融合统一的整体构架, 那一边出现长短不一、此强彼弱、相互脱节, 都会影响到这个统一体的牢靠和稳定。因此, 建立三基工作的联动机制, 打造一个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是打牢发展根基, 铸就可续发展大厦的必然条件。

再次, 三基工作现实状况要求必须建立好联动机制。就目前三基工作运行状况而言, 一些问题和倾向对提升三基工作水平构成了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缺乏大局意识, 横向、纵向缺乏思想和工作上的有效深入沟通。主动意识不强, 工作质量不高。出现问题推诿, 解决问题无法有效统一, 缺乏力度, 打不出直捣问题关键的重拳, 导致问题屡改屡犯, 得不到根本解决, 整体工作质量难以实现有效提升和质的跨越。所以说, 建立三基工作联动机制十分必要而且意义深远。

二、建立三基工作有效联动机制要切实做到“纲举目张”

三基工作涉及到每个专业路, 关联到每个工作环节, 触及到每一个工作点, 纵横交错, 好比一张无形的大网, 这张网能否有效操控、收放自如、密实精细, 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认为, 三基工作联动机制是与三基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 实现“统一高效、密切配合、运转有力”的工作联动机制, 它是以三基工作为统一体的, 具有明确目标、责任和运行机制的管理体系。因此, 从整体层面上, 编织一张“纲举目张”的三基工作联动运行网络十分必要。为达到既定的预期效果, 要抓好“整体有力推动、纵向有效联动、横向充分互动”。

1. 整体有力推动, 就是要发挥好“纲”的统领、指挥和协调作用, 做到“纲举”有的、有力、有效。

为此要努力实现三个到位。一是重视到位。落实三基工作一把手负责制, 做到“老大难, 老大一抓就不难”。二是组织到位。要逐级建立发挥好三基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明确职责, 发挥职能。三是政策到位。实行各级领导、职能科室部门负责人业绩奖金与三基工作挂钩;实行员工业绩奖金切块浮动, 充分发挥政治激励导向作用。

2. 纵向有效联动, 就是要从上到下, 从机关到基层, 在纵向上确保沟通充分、执行有力、落实到位。

为此要努力建立好三个方面的联动工作机制。

第一, 要建立良好的日常工作推动落实联动机制。一是落实机关日常指导帮促基层制度。机关要认真落实岗位职责, 要重心下移, 做到谋事立足基层、定事着眼于基层、做事落脚于基层、成效体现在基层。二是落实基层内部自查自改制度。基层单位要认真抓好三基工作标准体系落实, 建立完善内部的工作管理办法, 形成工作组织落实、自查整改、修正完善工作机制, 使三基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第二, 要建立良好的问题协调解决联动机制。一是落实日常问题反馈答复制度。日常的工作问题随时互动、及时答复、限期解决。二是落实阶段性三基工作联系会制度。定期组织各部门讨论三基工作中出现的制约矛盾和问题, 需要上下联动解决的, 要明确针对性措施, 排定运行计划并狠抓落实。

第三, 要建立良好的检查评价联动机制。一是落实定期分路检查、集中检查评价制度;二是探索建立基层评价机关的评价机制。以“基础工作好、指导帮促好、问题解决好、沟通融合好”为总体标准, 定期组织基层评价机关活动, 依据优劣情况给予考核奖励, 促进工作的互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3. 横向充分互动, 就是要突出建立三个方面的互动机制。

一是互动学习交流机制。视情况采取集中组织, 或由基层单位自行组织, 定期组织典型学习交流, 现身说法, 现场观摩, 学习取经, 相互促进;

二是互动激励鞭策机制。定期利用三基工作讲评会机会, 让先进单位做典型发言, 让后进单位分析问题, 做表态发言。

三是互动沟通协调机制。依托定期组织的联系会, 重点在机关部门之间建立起互动机制, 抓好三基工作中综合性矛盾和问题的协调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真正促进三基工作水平的稳步提高。

三、建立三基工作联动机制要真正做到统一思想、真抓实干

三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具体工作千头万绪, 但每一项具体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最基层的员工头上。所以三基联动机制只有赢得了广大基层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促进三基工作水平的提升。

1. 要树立形成一种思想作风。

做好三基工作容不得丝毫浮夸思想、浮躁心态和敷衍行为, 需要树立真抓实干的作风, 发扬“三老四严”的大庆铁人精神, 更需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和韧劲, 一丝不苟的抓好基础工作。

2. 要建立完善三个责任体系。

一是建立三基工作目标责任体系。按照相应职责, 机关和基层要进一步细化明确责任, 做到三基工作人人有目标、人人担责任。二是建立三基工作联动责任体系。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度、日常工作制度、检查指导制度、问题协调解决制度、定期总结讲评制度、学习交流制度, 以此明确三基工作联动责任体系, 建立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建立三基工作评价考核体系。落实好对各级领导的评价考核制度;对两级机关的评价考核制度;对基层单位的评价考核制度。突出机关与基层单位的双向评价考核, 以此增强各层面三基工作的责任意识, 促进良好的互动与联动。

3. 要做到部门职责分工明确。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严格遵循体系要求, 所以建立三基联动机制也不能撇开体系另搞一套。在推动落实三基工作过程中, 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去抓。各职能部门负责三基工作体系文件的推动和落实;履行工作职责, 完成阶段目标;按照联动机制落实相关制度, 做好纵向、横向的有效沟通协调, 实现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基层单位是三基工作的具体落实责任单位, 负责落实体系文件, 完成阶段目标, 落实相关责任。在工作的整体把握上, 推行三基工作逐级承包责任制。形成机关、基层上下联动、部门互动, 一级抓一级, 一级带一级, 一级促一级, 齐心协力抓三基的良好局面。

联动工作机制方案 篇3

关键词:政校企;就业创业;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54-02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主要为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有近6 0年的办学历史,铁路行业背景深厚。在铁路客运快速化、货运重载化带来铁路大发展,与城市化同行的城市轨道交通风起云涌和株洲市被确立为全国职教改革试点城市及打造轨道交通千亿产业群的大背景下,由政校企三方联动协同,搭建了“三大”平台,构建了“四大”机制,使我院就业工作走出了一条“就业工作引导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契合产业需求,产业需求催生高就业率,高就业率拉动招生进口旺,招生进口旺产生高素质生源”的良性循环的路子;实施了创业工作“以创业教育为轴心,以创业基金为支撑,以创业孵化园为依托,以创业班为试点”的大学生创业新举措,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良好局面。学院获得了湖南省首批“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称号。

一、政校企三方联动,搭建“三大”平台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关乎社会安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院始终从人才兴国、解决民生、促进和谐、履行服务经济社会职责的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把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视为学院发展的“三条线”一一生命线、声誉线、感情线,依托政校企合作,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打造“三大平台”,为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1.株洲市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共建学院平台。

根据株洲市人民政府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正式签订共建学院框架协议,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企业提供项目支持,及时解决学院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过程共管、资源共用的办学格局。学院已正式成为广铁集团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广铁集团已通过“引厂入校”、“引设备入校”、“企业提供场地”等方式,向学院提供设备资产8000万元,在新校建设集教育、实习、实训与生产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平台。

2.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平台。

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现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等南方七大铁路局、长沙地铁等南方20余家地铁公司和南车株洲电力机有限公司等10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共70余家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和铁路培训基地组成,是一个跨地域、跨行业、跨层次的职教集团。集团理事会是集团决策机构,理事会下设立集团秘书处、“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等3个专门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协调集团成员共同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创业等工作。目前,学院80%以上的毕业生面向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就业。

学院充分利用南方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广泛宣传人才供需、企业招聘、高铁新技术发展、就业创业等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就业创业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创业文化氛围。

3.全国铁道车辆机车车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平台。

学院是全国铁道行业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该组织以人才培养、职后培训、技术服务为主要任务,以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结合为主要形式,借此平台,学院组织资源开展好专业研究,及时掌握和跟进行业发展动态,了解人才需求状况,为学院办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政校企三方协作,建立“四大机制”

1.对话协作机制。

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了《集团章程》,制订了《集团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集团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了集团网站和《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报》,每年编发了《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报》2期,利用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建立了集团及各成员单位网络空间,促进了集团成员间的需求对接和沟通交流。

集团建立了每年一次的常态化专业调研机制,每年定期发布一次集团内各类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报告,密切跟踪铁路、地铁公司职业岗位和技术变化,适时调整集团内院校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

集团内每家铁路、地铁公司根据用人需求计划,特别是地铁公司根据人才要求的特殊性需提前3—5年,与学院协商,并形成协议和制度,每年到院校举办2次大型的订单人才组建会和人才招聘会。

株洲市政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功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及学院深入协作,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创业服务。

2.资源共享机制。

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铁路时空”数字博物馆、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和载体,借助“3G实景课堂”等信息化手段,发挥集团成员“行业性、区域性、领先性、示范性”的资源优势,推进了教学资源和实习实训资源共建共享。 学院参与制定了全国铁道车辆专业技能抽查方案、铁道车辆专业教学计划及专业建设标准;围绕主体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了铁道机车车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电气化铁道技术等4个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公开出版了《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职业意识》、《铁路班组管理》等工学结合教材25本,在集团内共享。

学院制定了《教师到现场锻炼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校外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了动态兼职教师库,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建成了有铁路、地铁企业现场专家参与的省级教学团队,既提高了现场专家的理论教学水平,也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师资的保障。

3.校路(轨)共育人才机制。

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发挥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和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组织集团成员对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对集团内院校专业布局调整及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论证,初步形成了集团内院校之间专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的格局。集团内院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各专业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展职业岗位调查与岗位活动分析,动态调整专业,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广铁集团、中国南车集团、南车电力机车研究所、长沙地铁等企业全程参与了牵头学院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促进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有效对接。构建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格局。

4.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

按照“全天候、多功能、广覆盖”的要求,学校不断加强就业信息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群、就业信息短信平台、政府就业信息平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信息库为一体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多渠道收集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的有效信息,及时、公开、准确地向毕业生发布有效就业信息服务,根据毕业生需求,将他们的求职意愿与用人单位岗位相对接,通过举办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校园招聘与网络远程招聘活动,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岗位,提高了招聘活动签约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學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

联动工作机制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和工商联协调联动作用,进一步强化服务中心、服务企业意识,提高法律服务质量,着力做好企业的法律顾问工作;加强法律宣传力度,帮助企业、商业部门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参与企业防范和化解债务危机、矛盾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我县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适时开展“企业法律体检”活动

积极与经济综合部门联系,组织引导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为企业服务,向全县企业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和“法律服务咨询函”,了解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帮助分析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为企业出具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法律风险提示函”,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认真疏理、总结、分析企业“法律体检”的总体情况,对具有共性的法律问题进行归纳,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及时上报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当好法律参谋。(责任单位和科室:工商联办公室、司法局基层科、各律师事务所、**县公证处、各法律服务所)。

(二)推进企业调解委员会建设

指导和帮助企业成立调委会。企业调委会一般由企业负责人、人事、工会、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及员工代表组成,共3一5名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司法局基层科和各司法所要指导企业调委会调处企业内部各类矛盾纠纷,形成预防和化解企业人民内部矛盾的第一道防线,为企业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环境。(责任单位和科室:县工商联办公室、司法局基层科、各司法所)

(三)开展企业经营人员专题法律宣讲活动

不定期的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的特点,免费对企业的领导、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分别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宣讲,提高企业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责任科室:县工商联办公室、司法局办公室、司法局宣传教育科)

(四)做深做实法律顾问工作

企业应当聘请律师做法律顾问。一是企业聘请法律顾问是企业开展法治化管理和有效化解纠纷的主要方式之一,有利于企业及时得到有效法律服务,有利于律师充分、全面了解企业的状况,使其提供的法律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准确性、可靠性。二是要引导律师、法律工作者担任企业法律顾问,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提倡合理收费,同时在标准的顾问费、代理费、服务费等基础上给予困难企业最大程度的优惠,切实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律师队伍的社会形象,实现服务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责任单位和科室:县工商联办公室、司法局公律科、各律师事务所)

三、组织保障和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的重要职能,强化法律服务职能作用,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司法行政机关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全力抓好法律服务经济建设、开展企业法律帮扶工作。

(二)落实到位。责任单位、相关科室和下属单位要根据上级及本方案要求,制定可行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找准突破口和结合点,切实发挥司法行政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作用,把开展企业法律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导。司法局和县工商联将适时召开有关会议,研究讨论如何更好地为本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加强领导

为确保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经司法局、工商联共同研究,成立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领导小组。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工商联,由谢家柱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工作或业务的对接联系)。

联动工作机制方案 篇5

为充分发挥县人民法院和基层央行金融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多元化解金融纠纷,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精准服务“六稳”“六保”工作任务,为推动XX经济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强有力的司法保障,特制定本意见。

一、推进金融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建设

1.建立健全金融纠纷诉调组织。中国人民银行XX县支行、XX银保监分局XX监管组要因地制宜、规范有序推进全县金融纠纷调解组织建设,通过成立调解委员会、设立调解工作站、线上线下调解相结合等方式,逐步实现金融纠纷调解服务的全县覆盖。要督促金融纠纷调解组织建章立制,合理划分调解案件受理范围,规范调解程序、调解规则、调解员的遴选条件及渠道;要以中立、公正、专业为标准遴选调解员,专职、兼职相结合,建立调解员名册,实行动态管理,报县法院备案。同时,要加强调解员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调解技能、法律金融知识、保密知识等专业培训,引导调解员遵守调解保密要求,确保调解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获取的案件信息不违法向第三人透露。鼓励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为金融纠纷调解组织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人员支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调解员办案补贴应当弥补调解员误工、误餐、交通等方面的费用。

2.落实诉调对接机制。各方要严格落实《XX县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XX县支行、XX银保监分局XX监管组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规定的诉调对接流程。县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平等民商事主体之间因金融业务产生的合同和侵权责任纠纷中,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对具备调解基础的案件,按照自愿、合法原则,通过立案前委派、立案后委托移送调解组织或诉中邀请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经调解组织调解员主持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经调解员和调解组织签字盖章后,当事人可以向XX县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其效力。经县人民法院委派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由委派调解的县人民法院依法受理。

3.探索建立小额纠纷快速解决机制。鼓励金融纠纷调解组织通过与金融机构签订备忘录或者协议的方式,建立小额纠纷快速解决机制。对赔付金额在一定数额内的金融纠纷,调解员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行业惯例,依照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出纠纷解决意见。如果金融消费者接受该意见的,则争议各方当事人均应当接受并承诺履行该调解意见。如果金融消费者不接受该意见的,则调解意见对各方当事人均无约束力,作为专家意见供当事人参考。金融纠纷调解组织要评估小额纠纷快速解决机制的效果,及时调整适用的金额范围和业务领域。

二、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联动

4.加强金融法律风险提示与预警防范。县法院要定期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通过公开金融审判数据、阐释法院裁判理念和裁判观点,向金融机构揭示风险,特别是对于在审判过程中发现的以金融创新为名掩盖金融风险、规避金融监管、进行制度套利的金融违规行为,通过裁判明确交易法律关系,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促进形成交易规则,为金融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县人民法院要及时将具有重大风险隐患的案件通报给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对掌握的重大复杂金融案件、重大金融风险隐患等信息及时通报县法院,为各方协作,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提供有力支持。

5.加强司法建议工作。县法院要定期开展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发挥司法建议的预警作用,抓好普遍性、突出性、趋势性问题的研判,特别是在审判执行过程中发现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经营导致风险隐患等问题,及时对金融机构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提示风险,便于金融管理部门发现问题并完善相关制度,支持、促进市场主体规范经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6.协同处置重大金融风险。各方要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P2P、信贷、债券等领域出现的风险事件,强化风险意识,定期开展金融案件风险隐患排查摸底,及时沟通协商,做好工作预案,协同处置重大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三、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7.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县法院要及时将全县法厅金融审判情况和典型案例,以及最高院发布的最新司法政策、司法解释、指导案例推送给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对涉金融案件的相关信息、金融创新业务、金融创新交易模式、金融行业监管最新政策等及时向省法院推送,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8.建立金融纠纷专家库。组建金融案件咨询专家库,专家库设在县法院综合审判庭,建立专家名册,由中国人民银行XX县支行、XX银保监分局XX工作组选聘政治站位较高、精通金融业务的专家入选专家库。明确专家库专家职责,金融案件咨询专家库的专家可以接受县人民法院对涉金融案件专业问题的日常咨询,并可受邀参加县人民法院主审法官会议,对案件所涉业务性问题作出中立、客观、专业的解答。

9.加强各方业务支持。县人民法院审理涉金融重要案件,金融管理部门可应邀派员旁听;各方可以通过互访、座谈交流、举办论坛、学习培训等方式,加强沟通交流,实现法院裁判结果与金融监管政策导向的有机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10.建立送达信息确认制度。针对金融纠纷诉讼文书送达难问题,金融管理部门要引导规范金融机构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通过合同约定、承诺确认诉讼文书送达地址,推进解决送达难问题。

11.建立金融审判反馈制度。针对同一金融机构的同类案件出现裁判标准不统一以及针对同一金融机构的多个案件在执行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问题,金融管理部门要及时向县法院反馈,以便法院统一裁判思路,为金融纠纷提供可预期性和一致性的裁判处理,维护金融稳定。

四、建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联动工作平台

12.成立工作小组。县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XX县支行、XX银保监分局XX监管组共同成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办公室设在XX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13.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工作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

席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分析研究涉金融纠纷的重大问题、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事件,对于涉及金融稳定、重大疑难复杂、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及其他重大情况,需协调与研究的,可视情况随时召开。

14.指定联络员沟通协调。由县法院、中国人民银行XX县支行、XX银保监分局XX监管组分别指定联络员,具体负责日常联络、材料移交、会务联系以及信息共享等工作的沟通、协调,建立工作台账,做好统计分析等工作。

五、加大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宣传力度

三社联动工作方案 篇6

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紧扣主题出亮点,服务大局抓重点,改革创新攻难点,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工人才队伍培育,“三社联动”创新社会基层治理体制已初步形成。

(一)积极探索“三社联动”机制

(1)探索建立社区民主协商机制。我们以党群说事的形式,定期开展党群说事,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掌握群众的基本情况,反映居民的利益诉求,构新的群众工作网络,使矛盾纠纷在基层有人问、有人答、有人帮助解决,实现了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居民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参与、多方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2)探索建立购买社区服务途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活动场地、设立项目资金、活动经费补贴、培育骨干力量等措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政府出资,并与乐慈服务照料中心签订协议,定期上门开展服务。

(3)探索建立社会工作督导制度。建立“社区电子化办公系统”,通过办公系统的工作流程,增强领导的督查能力,实时、全面掌控工作办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减少差错、防止低效办公。

(二)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1、紧紧围绕社区居民需求,给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探索全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行“三全四零” 工作法。“三全” :①服务时间全天候(从“8小时内岗位履职”延伸到“8小时外网络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网站、社区微信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安排专人及时公布和受理服务事项。);②服务内容全方位(一是按照“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模式,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全覆盖管理服务网格,建立 “人口信息系统”平台,做到定人、定格,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网格管理模式;二是建立“社区电子化办公系统”,通过办公系统的工作流程,增强领导的督查能力,实时、全面掌控工作办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减少差错、防止低效办公。③服务对象全覆盖;(实行“点名说事”。通过点到某户居民的名字,涉及到基础信息,尤其是流动人口信息、特殊人群信息、残疾人、低保人群、社区矫正人员等,由具体负责人说出该户的大致情况。);“四零”:服务“零距离”、业务事项“零差错”、工作人员“零违纪”、“群众零投拆”。全

面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效能,促进社区服务人员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2、社区坚持以“强班子、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为主线,以壮大村级经济为重点,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宗旨,以“孝”文化为品牌,紧紧围绕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努力在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服务型党员队伍上下工夫,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一人双向、分类管理”的党员管理模式:根据开发区“一村支部党员居住在多个社区,一个社区内入住多个社区的党员”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一人双向,分类管理”的党员管理模式。即“一人双向”:按照“参加集中活动与开展独立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党员教育、学习等活动,根据党员的居住片区,成立党小组,由党小组长组织落实,大型活动由社区党总支统一组织开展。“分类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员楼栋长服务机制,在楼栋内设立党员楼栋长,培育党员楼栋长成为社区“四员”人士,即: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调查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员);对老年党员实行“直管”(成立“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吸纳他们参与社区各类活动。发挥他们在民事调解、治安联防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对困难党员实行“协管”(在解决困难、提供信息、加强培训等方面切实搞

好服务。)

(三)创新社会组织发展模式

社区积极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模式,培育发展了一支涵盖文体活动、法律调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公益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初步构建起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发为基础、社区工作站为重心、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居民广泛参与的基层自治格局。

美国煤电联动机制剖析 篇7

美国煤电联动机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发生在发电企业与煤炭供应商签署合同时所附加的调整价格条款;第二部分则发生在州政府对于电价所实施的燃料价格调整条款, 即允许电价在基准价格基础上根据燃料价格的变动实行联动调整。煤电生产链的不同环节就通过上述两方面联动机制, 将燃料价格及电价联动起来, 使得最终的电价能够反映燃料成本的变化。

煤炭合同按价格条款划分为三类:固定价格合同、市场价格合同以及上升价格合同。

1.固定价格合同

在签署长期合同时, 按照预期成本的变动规定一个固定的价格, 并在合同年限内以此价格执行。对电力企业来说, 由于预期未来生产成本会提高, 固定价格必然会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格, 高于当时的生产成本。这在当时对买方是不利的, 此时, 买方可以在市场上以低于固定价格的市场价购买到所需的煤炭, 因此, 有违约的可能性。对煤炭供应商而言, 签订合同的前期是有利的, 但随着成本增加, 执行后期就有可能出现固定价格低于当时的市场价格的情况, 这时, 供给商便可能在质量或者数量方面违约。在成本增长的预期下, 买卖双方均有违约的可能, 因此, 在成本和价格预期会上涨的环境中, 煤电双方很难达成长期的固定价格煤电合同。

2.市场价格合同

指买卖双方约定价格将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与固定价格合同相比, 不存在违约激励, 因为其价格就是市场价格。但是, 煤炭作为特殊商品, 具有较强的差异性, 很难以某种特定煤炭种类的市场价格确定合同执行价格, 在这一层面上导致合同执行存在风险。

3.上升价格合同

在一个反映当时供需的基准价格基础上, 加上一个随着煤炭的生产成本的变化而变化的条款。与市场价格合同相比, 它提供了明确的合同价格, 并非完全依赖于市场价格;并且在合同期间内能够随着煤炭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不足就是上升价格合同没有足够的激励使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 即使生产者尽量高效率生产, 一个特定的煤矿的生产成本可能高于或者低于典型煤矿的生产成本。这样, 煤炭的合同价格便会高于或者低于该特定煤矿生产的煤炭应有的价格, 致使该价格条款对于煤炭供需变化并不敏感。

4.指数上升价格合同

合同价格随着一个公式调整, 该公式包括反映供给者投入品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指数和劳动力和资本生产率的指数变化。相较于普通的上升价格合同, 该合同并不依赖于某一特定供给者的实际成本而进行价格调整, 而是使用外生反应一般市场机会的指数进行调整, 能够解决生产激励及价格偏离的问题。煤炭价格波动不能充分反映出对需求侧的冲击。短期供给侧的冲击更容易捕捉, 但完全捕捉也很难。因此, 使用上升价格条款时一定要意识到在市场遇到强烈的需求或者供给侧的冲击时, 严重的讨价还价的行为就会出现。

二、煤电联动机制的必要性

电力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保障, 一旦发生供给不足的情况将会对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因而保障电力厂商的合理收入诉求, 引入燃料价格调整款项成为必要。煤电联动机制能够为电力企业、消费者、监管者以及股东带来一定的好处, 其主要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对消费者

煤电联动机制实现了将成本合理地分配到受益消费者头上, 坚持“谁受益谁买单”原则, 确保了成本因果关系与代际公平原则的一致性, 更好地将需求侧冲击即将招致的成本变动与成本回收对应起来。及时向消费者展示现行的消费成本, 使他们自己了解他们的消费决策能够避免产生的成本, 从而鼓励节能。

2.对监管者

煤电联动机制通过避免对燃料成本变动及其他远远超出电力企业可控范围的可变成本进行正式的全面的审核, 从而简化了电价调整的监管程序, 能够大大减少监管成本。此外, 在燃料价格调整款存在的前提下, 电价的调整频率能够大幅减少, 能够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大的成本控制激励, 使得企业有动力将自己能够控制的成本尽量减少。电力企业自身无法掌控的燃料价格得到自动调整, 使得电力企业能够更加集中精力解决其控制能力以内的成本问题, 促进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

3.对电力企业

减少了电力企业营业利润的波动性, 缩短了成本出现与成本回收之间的时间差, 从而减少了营业利润的波动性进一步降低了金融市场现金流量不足的风险。降低现金流量不足的风险, 在极端情况下能够防止电力公司的债务成本上升,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力公司的债务成本。此外, 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防止电力企业增加运营资金津贴以补偿难以预测的波动成本主要是不可控的费用支出。 财务的稳健能够使得电力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技术开发及进一步的投资, 从而保证并提高服务质量。从发展的眼光看来, 这些投资对于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给中国煤电市场的借鉴意义

中国和美国煤电联动机制最根本的差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国大多数电力企业都拥有燃料价格调整条款, 在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时, 电力企业也能有效地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另一方面是一旦出现合同违约, 通过法律途径, 美国法庭的执行能力非常强, 强力约束煤电双方的违约可能。相较而言, 中国的煤电合同基本不具备法律效力, 这可能是“双轨制”留下的历史问题, 亟需给予大力根除。

2004年, 发改委发布《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启动了煤电联动政策。但由于政府考虑到电价上涨可能会影响经济增速和增加居民负担等经济和社会因素, 严格意义上的煤电联动政策一直没有真正落实, 煤电矛盾长期突出。目前, 中国煤炭与电力均启动了市场化改革, 但各自为营, 均以行业利润最大化为决策目标, 容易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与经济发展目标相冲突, 如何设法理顺煤电矛盾, 实现煤电一体化,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可能是当前背景下可行的一种方案。

摘要:电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关系着国计民生。长期以来, 国家出于经济及社会影响的考量, 煤电联动机制一直无法真正落实, 致使煤电矛盾长期并存。本文试图剖析美国煤电市场的先进经验及教训, 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煤电联动机制, 促进煤电双方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煤电联动,价格,合同

参考文献

[1]刘振亚.中国电力与能源[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各方拷问煤电联动机制 篇8

华夏证券电力行业高级分析师殷亦峰表示:“现在市场还存在不确定因素,煤炭企业到底敢不敢在这个时候要价?”

殷亦峰表示,一般的电煤合同都留有余地,并非是完全定死的条文,很多可以在电煤之间进行协商。所以,这次煤炭订货会煤炭企业是留有余地的。

华夏证券煤炭行业研究员韩永表示:“煤电联动针对计划内的电煤是有效的,因为这部分煤炭的运输是由国家来解决运力问题,但是计划外的就不能保证了。”

煤价将怎么走?

按照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实行煤电价格联动时,将要求电力企业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在此基础上,将上网电价随煤炭价格变化调整。上网电价调整后,按照电网经营企业输配电价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相应调整电网企业对用户的销售电价。所以煤电联动机制的关键就落在了煤炭价格上。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表示,“电煤价格之争,煤电价格联动的做法我很赞成,但我觉得关键在于煤炭价格怎么确定。”

但是对已经疯涨一年的煤炭价格业内看法不一。有业内专家认为,“煤炭经过涨价已经处于高位,到底是盘整还是调头向下还要观察,煤炭还有一部分已经被炒煤团囤积在产煤地,只要价格一下降,这部分囤积煤就会套现,更加促使煤价下跌。”

而华夏证券的韩永表示:“2005年煤炭价格肯定还是上涨的。煤炭价格受制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国家强调的安全生产,一个是运输能力。这两个因素决定煤价还是上涨。”

韩永表示,2004年底权威部门的数据中,19.5亿吨的煤炭产能,12亿吨是有安全保证的,5亿吨左右是煤矿安全生产必须改善的,其余都是要关停并转的小煤窑生产的。就新增产能来看,2004年上半年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是未来3~4年在建产能4亿吨,也就是说每年增产1亿吨,同时每年还要淘汰3000万吨的产能。产能上存在较大的缺口。另外铁路运力建设周期长,一般要10年左右,短期内解决电煤运输只能靠政府协调,所以2005年煤炭还是涨价。发改委8%的涨幅恐怕难以限制煤炭企业。

煤电联动还是电煤联动?

电力企业的缺煤,不单单指电力企业发电用煤紧缺,还包括缺“计划煤”。这些“计划煤”是电力企业长期以来利用其在电煤定价中的强势地位要来的,而如今“市场煤”的价格高于“计划煤”时,电力企业就利用其“讨价”能力发声音,要求政府保证供应更多的“计划煤”。

华夏证券的韩永表示:“五大电力集团公关能力非常强,煤电联动算是设立一个制度性的东西。煤电联动出台后,电力公司比较满意,因为2004年火电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就是因为煤价上涨,现在有控制了。而煤炭集团不很满意,因为存在两个顾虑,一个是担心如果电价不能及时调整,那么只有压低煤价来保证电力公司的利益;另外一个是煤电联动相当于把舆论压力转嫁到煤炭企业头上,只要电力涨价,就说是煤炭涨价,这未必合理。”

而电力专家朱成章则表示,让发电公司自身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这一规定不一定合理。他表示,煤价涨则电价涨,煤价降则电价降,只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公式将煤电之间的价格测算出来就可以达到平衡。

“煤电联动意味着电价随着煤价波动,现在是电价必须控制,煤价只能跟着电价走,到底是煤电联动还是电煤联动?”华夏证券的殷亦峰说。

煤电联动存在根本缺陷

业内专家表示,发改委的“煤电价格联动”本身就存在致命缺陷:定价的基点不是上游的原材料——煤炭的价格,而是产成品——电力的价格。不解决煤炭价格确定问题,又怎能让煤炭企业接受?所谓的煤电联动不仅对解决当前的煤电之争毫无意义,而且将背离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竞价上网,是形成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而不是由政府卡住一头限定另一头的联动方式。这样煤电联动变成煤电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

华夏证券的殷亦峰表示:“现在电力竞价上网根本不具备条件,在不具备电力竞价上网的情况下推行煤电联动不是真正的煤电联动。反过来,2005年煤价下跌,难道电价也会煤电联动,会下降?对电力公司来说恐怕不可能。”

上一篇:药店管理制度下一篇:最美不过什么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