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解放思想推动本职工作上新台阶(通用8篇)
当前,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我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和镇委书记陈志伟在全镇三级干部会议上的有关讲话内容,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及时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工作。客观事物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否则,曾经正确的思想、方法也会变成僵化的东西。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是我们站在十一五新的起点上谋求更大的发展。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实干、跨越发展的总要求,在各项工作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才能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为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麻涌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政治保障。
要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我个人认为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人民的公仆,要认清历史使命,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实履行职责,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不学习,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工作上就不可能取得好的业绩。只有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勤奋学习,钻研业务,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的关键是看我们是否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摆正自己的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加强个人修养,树立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三)讲求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切实服务于民。近年来,我村围绕扩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推进行村委会管理体制改革、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方面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是经济总量和质量与先进村相比,与镇委、镇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发展较慢,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因此,要想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与时俱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地从束缚中走出来,才能真正地发展壮大经济。
作为一名年轻的农村党员干部,职责就是要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做好社会主义新时期农村工作,就要打破旧格局,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在从事农村基层工作中,应着重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只有基层党组织工作理顺了,村委会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一、完善村级领导和村务管理机制,巩固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正确处理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村委会的自治之间的关系,肯定村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完善村务管理机制,规范村级事务议事决策程序,在村级事务决策上,要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完善两委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委会向支部请示汇报工作制度、党支部向村委会定期通报工作制度,加大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工作力度,消除两委矛盾根源,形成发展合力。
二、健全基层民主议事机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民主管理体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行村民自治,实施依法治村。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
三、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 是党的活动主体,是党的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执行者。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内容。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的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要通过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使基层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变思想感情,增强宗旨意识,摆正自己与群众的位置,明确肩负的职责与使命,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为民办实事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带头人。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加大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顺利实施。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的政策水平、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和为民服务的水平。
3、加强党员发展力度,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做好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新时期的党员发展工作,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党员队伍,改善队伍结构,增强整体活力。要注重从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率先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扩大党在村的群众基础,扩大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关键词:优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
前言: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在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政治导向、思想教育、道德规范、氛围营造等工作机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任务,使我们党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保持生产经营和职工队伍稳定的前提,是搞好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进一步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更好地适应当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本文结合企业基层工作实际,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上新台阶。
一、创新思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达到各尽其力,优势互补,形成上下协调、左右配合的工作网络和全过程渗透、全方位开展的新局面。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与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整体部署,既要发挥党群部门的作用,又要依靠各方面力量,使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合力。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以政工干部为主体,行政领导为骨干,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在工作中,实行 “一岗双责”领导工作制、“一级抓一级”目标责任制、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工作信息反馈制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一岗双责”制中,要求支部书记不但要全面做好本单位形势任务教育,开展好宣传思想工作,而且肩负着保证安全生产、促进经营管理的责任,掌握必要的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知识;要求行政领导不但要抓好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责任,同时有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要求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认真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化解工作中出现的思想问题。“一级抓一级”目标责任制,就是通过目标责任的落实,建立企业内部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做到企业党政工团各级领导、党员和广大职工齐抓共管,使思想政治工作由少数人做变为多数人做,形成大政工的格局。在工作中,各级基层单位建立了由班子成员、管理人员、班组长和党员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而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纵横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班组,辐射到每位职工。
二、贴近实际,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好职工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重点是要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这个中心,将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等中心工作上来。
一是要找准思想教育的主导点。思想教育工作应结合当前各阶段的中心工作,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以弘扬“奉献石化、会战元坝、勇做铁军中的主力军”的企业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提速提效、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宣传,唱响主旋律,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把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是要抓住思想教育的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企业的先进典型,抓住闪光点,增强导向性,以身边的人和事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和职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三是要瞄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要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注重培育职工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和团队精神,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要围绕中心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日常管理和队伍稳定等各个环节中去,努力在服从和服务的方式上探索创新。五是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兴趣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积极探索运用清新活泼的形式,让职工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在参与、互动中自己教育自己,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性。
三、注重实效,创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机制。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广大职工参与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企业党组织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形式,是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并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是大力提高干部职工文明程度、道德素养和生活质量的有力手段。各基层单位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更是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主战场,因此要开展好文明创建工作就要根据本企业发展不断创新文明创建活动工作机制。
一是要明确文明创建目标。要以“创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制定具体文明创建工作计划和方案,做到创建目标明确,方法措施具体,工作讲究实效。在全公司大力开展创建局级、公司级“文明单位”竞赛活动,对促进企业文明创建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要选好文明创建载体。文明创建工作一定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创建载体。在创建局级、公司级“文明单位”过程中,各单位、各部门分别结合各自实际。开展 “三基”示范单位、标准化现场示范点、劳动竞赛岗位标兵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三是落实具体措施要到位。文明创建工作要注重实效,必须要有具体创建活动标准和考核细则,定期检查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和工作落实情况,强化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整改薄弱环节,提高创建质量,与企业其它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把文明创建活动同强化内部管理和“三基”工作结合起来,将各类文明集体的创建考评结合“三基”工作进行,贯穿于基层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使文明创建活动更加贴近班组、贴近现场,成为促进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的一个载体、一个平台。
四、加强调研,完善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管理机制。
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管理机制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于构建和谐企业,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化虚为实,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任务实际需要,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切入点,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和和谐企业建设的研究工作,完善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管理机制。
一是要加强调研,完善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流程。在调研中,要形成党委领导,党群部门,基层党支部与工会共同负责,相关部门配合,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个别交流、集体座谈、调查问卷、职工信箱、群众来访等多种形式,与基层职工进行交流沟通,征求意见建议;重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和谐企业建设,抓住不同时期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职工关注的热点,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掌握职工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和疑虑、问题和困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归纳总结、提出解决办法、形成会议纪要和督促问题解决等工作。二是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企业要坚持抓好职工思想动态信息反馈上报制度,并以基层单位信息反馈为主,抓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同时做好对突发性事件和专题思想动态及时上报工作。如做好基层支部、工会坚持每月信息反馈上报制度,办公室和工会对各单位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对反映带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汇总后报送公司党委及部门负责人,并通过党群部门工作例会、政工例会等进行布置、反馈。三是抓好问题的落实和解释工作。各单位要建立对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反映问题--解决方案--反馈意见--跟踪落实”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信息沟通和反馈制度,实现沟通渠道上通下达和问题的及时解决。各基层单位要与企业保持高度一致,做到认真落实、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以畅通、及时的信息沟通和扎实的工作,积极化解职工的疑虑、困惑和困难,解决生产经营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对当前职工普遍关心的子女就业、收入分配、住房建设等普遍性问题,要坚持按照政策办事,不能及时办理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通过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管理真正起到为企业分忧、帮职工解难、给职工希望、促企业兴旺的作用。
五、积极探索,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评估考核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效益评估考核机制,对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效益评估标准的建立上,要坚持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个体效益与群体效益、静态效益与动态效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借助管理科学中的检测、评估方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结果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估,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克服思想政治工作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增强各级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
一是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问责制。党政一把手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要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其他领导成员也要明确相应职责,要把工作成绩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为此要重点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履行职责进行检查,检查他们是否按要求定期组织班子成员中心组理论学习、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学习、党员党课学习等,检查基层是否有重要问题登记制度、是否有职工思想动态调研资料、是否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能解决的问题是否件件有落实、对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否执行了有关上报制度等。二是要建立与日常工作挂钩的量化考核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与考评对象的工作业绩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主要从考评对象的工作业绩中得到体现。这些主要包括生产指标完成情况、“三基”工作扎实情况、廉政责任制度落实情况、职工队伍稳定情况等,根据其量化指标进行审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物质奖励制度,并把这种制度与上述制度结合起来,使它更能反映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三是结合厂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群众评议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坏,群众的口碑是一把标尺。思想政治工作应结合厂务公开制度,通过厂务公开栏、网络职工论坛、民主评议活动、信访办等渠道与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检讨工作的不足,定期收集干部职工对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石油企业是一个专业性、风险性很强的行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干部职工的士气,更有可能对企业生产建设、改革发展、企业稳定等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企业起着重要作用,各基层党组织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企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的要求,必将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和谐企业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经济导报 2014、8、1
[2]《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山西经济日报 2012、12、15
中广网04月11日 10:00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张少农
今年1月30日,曾庆红同志在贵州党政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对贵州省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贵州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上的成绩,是全省广大专家和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借“高级专家座谈会”这个机会,对大家的努力和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会上各位专家作了很好的发言,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人才处的同志对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要进行认真梳理,在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中吸收进去,努力推动贵州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一、近几年来贵州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回顾
(一)近年来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确立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这一重大战略举措。2004年初,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提出,成为我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新的起点和重大转折,为我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政策和战略基础。
2、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后,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及时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工作的新格局,进一步加强了对全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3、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四个”尊重的方针,科学人才观进一步深入人心,人才成长环境不断改善。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设人才工作专栏,大力宣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宣传各级各类优秀人才的事迹。编辑出版《黔中英才》、《开拓者的足迹》等大型宣传画册。坚持把盘活用好现有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努力营造优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使一流人才得到一流待遇,一流贡献得到一流报酬。全省基本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重视人才、宣传人才、研究人才、培养
人才、用好人才的人才工作环境。
4、以“一纵一横”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和选拔管理机制为重点,建立完善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出台了《贵州省“四个一”人才工程实施办法》,构建我省纵向人才政策体系及选拔管理机制,形成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机制和人才队伍梯队,激励、调动和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我省重点产业、重点学科人才基地建设的意见》,初步构建了我省横向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
5、坚持加大投入,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条件不断改善。一是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建立“优秀科技人才省长资金”、“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资金”等人才培养资金,改善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和工作条件。二是累计投入2700多万元,协调资金2000多万元,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先后在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自有土地修建博士楼300套,有效改善了高层次人才的住房条件。三是实行“专家津贴”制度,“十五”期间累计投入900多万元,对1800多人(次)发放了专家津贴,进一步改善了高层次人才的生活条件。
(二)近年来贵州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绩
经过大家的努力,贵州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在五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1、全省人才队伍总量有新的增长。到2005年底,全省人才总量157万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16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484名。共引进各类人才9791人,而同期流出省外的各类人才3173人,引进人才与流出人才之比为3比1,出现了进大于出的可喜局面。到2006年,我省已培养和引进博士500多名,引进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6批共79人。高技能人才1万人左右,农村实用人才35万人左右。
2、全省人才队伍建设有新的突破。据统计,“十五”期间,评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8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53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34名;选拔核心专家建议人选27名,重点专家(省管专家)四批445名,市(州、地)管专家721人,县(市、区)管理拔尖人才17825人;选拔培养省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102名。
3、全省人才队伍素质有新的提高。到2005年底,全省党政、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中,研究生、本科、大专以上学历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3446人、7.82万人和16.25万人,高、中、初级职称分别增加了8866人、3.37万人和30.73万人。全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比重由2000年的39%提高到2005年的57%;专业技术职称高、中、初能级比由2000年的1:7:24调整为2005年的1:6:15;年龄结构中45岁以下的占78%以上。
4、全省人才开发培养出现新的局面。基础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到2006年底,“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加强,全省有博士授予点10个,每年可培养博士50名,硕士授予点257个,每年可培养6000名硕士;建立博士后工作站8个、项目博士后3个;全省各级各单位组织专业和知识更新培训94万多人次,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培训4100多万人次,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每年有8万人获得“绿
色证书”(职业资格认证)。
5、全省人才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组织开展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三支一扶”计划共选聘500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选派1000名大学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见习。全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选聘1500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选派50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村挂职工作,招收2000名农村优秀青年提升学历。
(三)人才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省人才工作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主要表现为:观念还比较落后,思想还不够解放;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特别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短缺,能够驾驭市场经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企业家十分紧缺;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人才的区域、产业和行业分布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够强,人才利用率不高;人才开发投入不足,政府、单位、社会、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等。
二、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庆红同志重要讲话和中央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精神上来,扎实推进全省人才工作,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高层建瓴,内容丰富,全面深刻,为我省全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扎实推进全省人才工作,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庆红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的要求上来。
1、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庆红同志“把盘活用好现有人才作为我省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把打造事业平台作为留住人才的关键举措”的重要指示上来。要把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根据现实的需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个尊重”的方针和科学的人才观,把打造事业平台作为盘活用好人才的关键,努力为广大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搭建事业平台,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2、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庆红同志“着力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要指示上来。要把培训教育作为我省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本着立足需要、着眼发展、重在实用的原则,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加大培养力度,改进培养方法,提高培养效果,切实促进人才队伍的素质提高。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充分释放人才队伍的活力。
3、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庆红同志“突出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应用开发型人才、中小学师资人才、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上来。要在整体推进人才资源开发的同时,突出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需要的应用开发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于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贵州。
4、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庆红同志“适应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启动并加强社会工
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上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抓紧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加紧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加强社会管理,改进社会服务,为构建和谐贵州提供人才支持。
5、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庆红同志“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柔性流动的观念,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的重要指示上来。要坚持科学的人才观,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开放观念,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人才原则。要树立科学人才观,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把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聚集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上来。
三、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贯彻庆红同志讲话精神和中央西部人才会议精神,推动贵州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庆红同志重要讲话和中央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精神为契机,抢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盘活用好现有人才的总体要求,我省人才队伍建设要把握以下重点:
1、认真学习贯彻庆红同志重要讲话和中央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精神,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四个”尊重的方针和科学的人才观。筹备召开我省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我省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切实做好宏观指导工作。在媒体上开设专栏,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科学的人才观进行大力宣传,在适当的时机大张旗鼓地做好首批核心专家、第四批省管专家的命名表彰工作和宣传工作,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2、继续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开发高层次人才资源。着力打造“一纵一横”人才政策体系及优秀人才选拔管理机制。以深入实施“四个一”人才工程为载体,努力形成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机制和人才梯队。以实施“人才基地”建设工程为载体,努力形成人才的相对优势和创新团队。
3、大力加强农村基层人才开发。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突出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应用开发型人才、中小学师资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四支队伍建设。加强调研,整合资源,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4、努力改善人才结构和分布情况,深入开展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努力扩大“三支一扶”计划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好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村挂职工作;大力做好农村优秀青年提升学历工作,组织好生源,安排好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课程,努力培养留得住、用得着的本土人才。
5、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开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后备人才。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开展优秀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提高他
们的地位,调动和发挥他们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前,贵州正处于大发展的良好时机,蓬蓬勃勃的事业呼唤一支热爱贵州、建设贵州、振兴贵州的专业人才,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广大专家和全省专业技术人才的共同努力下,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把认真贯彻落实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西部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精神相结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科学的人才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我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成绩、新面貌迎接党的十七大和我省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
(作者系贵州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组建团队
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院)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院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工作的机会!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搭建平台,组建团队,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科研政策的鼓励和激励下,经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自2016年以来,学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三年来,共计科研立项54项(其中,地厅级8项),目前已项19项(地厅级4项);获科研成果奖(评奖)12项(地厅级6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1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篇,BI/ISTP检索3篇)。与此同时,积极申报2011年的科研项目(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4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11项、省科技厅项目5项),为下一步科研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我院的科研工作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科研项目中高层次的项目少、科研方 向比较分散、与企业合作的开放力度不够、高水平的科研带头人的数 理不足,这些薄弱环节的存在将制约今后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院从今年4月份开始,本着“以搭建平台、组建团队为龙头,点面结合,点上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面上要开花结果”的工作思路,在科研团队组建上做了初步的尝试。
一、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内筑外引,搭建平台,组建团队
目前,我院已初步组建了4个科研团队,分别是:
1、与XX大学合作,组建了物联网技术科研团队(成员:外校3人;校内教师4人;校内学生10人),已完成了合作协议书签定、科研工作室建立,科研工作开展、申报科研项目)
2、与XX大学合作组建了控制工程技术科研团队(成员:外校2人;校内教师5人),已完成了合作协议书签订、科研工作室建立、开展科研及学术研究工作)
3、与XX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组建高压储能电容测试平台研制团队(厂方5人;校内教师3人;校内学生1人),已完成了合作协议书签订、研制方案论证、有关设备仪器购置(厂方拨付研制经费20万元),科研工作室建立。
4、与XX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太阳能LED光电应用技术科研团队(校内教师4人),已完成合作协议书签订、科研工作室建立、科研项目的立项)
通过前一段的工作,已做到了三落实,即:人员落实、科研场地落实、工作任务落实。四个科研工作室都已“挂牌营业”。(学校投入科研工作室必备的设备、仪器投入20余万元)
二、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促进科研团队健康发展。
1、与引进高层次人才结合。通过组建团队,使合作学校的科研团队带头人对我校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合作前途充满信心,对学校尊重人才的理念切身的体会,都与学校签订了柔性人才引进协议(5人);成为我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今年学校教工做工装,学
校领导特别指示,这部分同志也在其列),为团队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2、与建章立制工作相结合。在学校领导的帮助和鼓励下,我院在组建科研团队的过程中,边干边学,边学边建,抱着“大胆地试,大胆的闯”的想法,在科研团队成员的选拔、有关教学工作量的安排、考核及奖罚办法等方面也有了初步尝试,起草了《关于科研团体绩效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初稿)
3、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在科研团队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吸收少量基础好、积极性较高的同学参加教师科研工作。例如:物联网技术科研团队就有10个学生参加科研工作,高压测试平台研制团队已有1名同学参加,后期将有多名参与,在科研工作室里有学生自已的固定的桌椅和必备的设施。
4、团队建设与非团队建设相结合。由于科研团队组建刚刚开始,不可能一下子吸纳较多的教师参加,不可能包含众多的科研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两种作法,一;是支持和欢迎有意向的老师做为“兼职”参加科研团队工作,但不进行团队成员的绩效考核;二是,重视和支持团队外的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工作,鼓励有条件的老师自已组织“非在编”的科研团队(例:XX博士与教研室几位老师进行并行运算方面的研究),不拘一格,点面产合,以点带面。
三、近半年来的工作初步效果
我院的科研团队组建工作仅半年时间,尽管时间不长,但已展
现出以下明显效果。
1、营造了浓厚的科研工作氛围,对推动学院工作产生较强的影响力。现在四个科研团队都有专门的工作室,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使老师们做科研工作有了固定的“家”,有了相互研究、交流合作的场所,不少同志看了以后都很受鼓舞,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感染力,有的说:“像哪么一回事”。
2、基本完成科研团队组建、科研工作室建设的一些基础性工作,为开展各自的工作奠定了基础。这些基础工作主要有:科研团队组建方案、工作计划、团队成员的教学工作量落实、必备的办公、科研仪器设备等。
3、各科研团队按照制定的计划,积极开展工作。
1)、XX科研团队以申报项目为主要工作方向,目前已申报XX省技术攻关项目2项;正在从事的地厅级课题1项;与有关企业洽谈横向课题2个(于12月15日签约,若签约后的课题经费106万)2)、XX科研团队以参加国际会议的论文交流为主攻方向,每位课题组成员正在撰写相关论文,并为下一步的应用性课题的开展奠定基础。
3)、XX科研团队以已批准立项的课题(地厅级项目3项)为工作目标,投入项目经费2.6万元,购买有关科研专用设备,打造校内试验环境;有望与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校企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了校企合作的数量;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开设《太阳能及LED技术》选修课,为企业培养该方面专业人才,把科研与
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4)、XX科研团队以与XX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企业急需的测试设备,方案研讨、论证及有关准备已基本就绪,待一个关键设备到货后,立即投入联接、检测及调试阶段。
5)、参加XX教授课题组两位老师(校外科研平台),正在按照要求进行工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科研团队的组建工作是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进行的,学校从人、才、物各方面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使我们既受鼓舞又倍感压力。仅管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去改进和提高,还有不少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我们决心认真学习贯彻本次学校科研工作会议的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努力探索在组建科研团队工作中所遇到的机制、体制、形式、运作方式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作法,推动我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完成学校赋予的XX工作任务做出新的成绩。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院“两代会”提出的“创建省级示范高职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人事处将以新一轮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要求为导向,以师资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心,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学院人事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学院《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内涵发展”的方针,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特色鲜明、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未来四年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1、师资总量:按办学评估要求全院平均师生比达到1:16;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55%,其中兼职教师不少于专任教师的30%。
2、学历结构:担任专科理论课教学教师的学历2013年以前必须达到本科以上;2013年专任教师中有35%以上的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其中50%以上的40周岁以下教师获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力争院级重点专业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3、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比逐步分别达到5%、30%、50%、15%,力争每个学科或专业有教授。
4、高层次人才:培养省高校中青年学术专业带头人2 名;乐山市拨尖人才2 名;院级学术专业带头人每个专业1名,中青 1 年骨干教师每个专业有1—2名。
5、“双师素质”教师:专任教师中,从事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双师素质”教师2010年达到50%,2013年达到70%以上。
(二)工作措施
1、实施“四大培养”工程,打造学院名师队伍
①实施“教授培养工程”,建立院内学术专业带头人队伍。学院从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副教授职称的在编、在岗教师中选拨一定数量人员进行重点培养,使其尽早晋升为教授。
②实施“硕、博人才培养工程”,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根据专业和课程建设发展需要,有计划地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确保40岁以下青年教师有50%以上达到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学院分别与2003年(含2003年)以后引进的本科毕业教师签订限期学历、学位达标的协议,要求在3—5年内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学院鼓励已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报考定向博士生,通过在职学习取得博士学位。
③启动“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工程”,培养学术专业带头人队伍。从2009年起启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为目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工程”,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梯队为省高校中青年学术专业带头人;第二梯队为“乐山市拨尖人才”;第三梯队为院级学术专业带头人;第四梯队为院级骨干教师。
④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逐步加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 2 学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学院“双师素质”认定;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取得双师素质教师资格。
组织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服务,参加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提高技能水平。建立完善学院“双师素质”社会实践实施办法,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时间不少于半年;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每年不得少于1个月。
2、加快人才引进工作,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与素质 从现在起以引进教授和硕士、博士教师为主,力争到2013年院级重点专业引进1—5名教授或博士学位教师;同时加大从行业、企业中引进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根据专业建设发展需要,聘请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的教授、专家指导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及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各专业聘请的专家或教授不少于1人。
建立教授、专家导师制,每个专业聘请的教授、专家在聘期内负责指导、培养1—2名青年教师;学院与聘请的教授、专家签订培养青年教师的协议,规范青年教师与导师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3、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青年教师是学院发展的未来动力与支柱,通过对青年教师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思想政治品德优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术成就显著、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开拓创新能力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后备队伍,实现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①搞好新教师岗前培训,对新教师进行知校爱校、职业道德、3 教育理论、教师技能、科研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促进新教师角色转换,尽快担当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②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业务上积极为他们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促进他们事业有成;生活上主动关怀,经常与他们交流,沟通思想,做到“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③开展青年教师校内培训。通过培训,让青年教师具备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引导他们及早规划教师职业生涯,制定奋斗目标。
④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素质。每年选派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内、省内高校或高职学院学习交流,使他们拓宽视野、了解学科前沿,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⑤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制度。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青年教师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需要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面向社会聘请一些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二、合理设岗、规范管理、增强活力
学院岗位设置工作是人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学院用人新机制、实现学院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4 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学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此项工作关系到学院广大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一)岗位设置程序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抓紧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2、岗位设置方案上报乐山市人事局核准。
3、制定岗位设置具体实施办法。(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及要求;岗位设置说明书;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内容、方法、步骤及完成时限;岗位设置工作的组织领导等)。
4、征求对岗位设置具体实施办法的意见。通过教代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本单位职工对岗位设置具体实施办法的意见,提高岗位设置工作的透明度。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通过。
5、组织实施。公布岗位设置具体实施办法和岗位设置说明书,组织开展岗位设置具体工作。
(二)岗位设置
1、岗位类别设置
学院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①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学院管理岗位包括院、系(部)以及其他内设机构的管理岗位。
②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学院的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 5 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教师岗位是专业技术主体岗位。
③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目前我院工勤岗位超编)。
2、岗位等级设置
学院岗位设置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① 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学院管理岗位分为7个等级。学院现行的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四至十级职员。
②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③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三、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在学院岗位设置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改革学院分配制度。重点调整分配方式、强化岗位职责、严格业绩考核,努力建立和完善适应新的人事制度改革和教学科研改革、有利于充分调动学院广大教职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遵循“按劳分配、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的原则,将津贴分配与岗位、职责、贡献直接挂钩,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 6 教学、科研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倾斜的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四、搞好人事日常管理工作
按照学院“两代会”提出的发展要求,人事处要突出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全面加强人事管理和效能建设,积极搞好人事日常管理工作。
(一)做好全院教职员工工资核定管理和养老、失业等保险管理工作。
(二)加强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学院稳定大局;积极引导离、退休人员发挥余热,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三)做好人事聘用人员和临时用工人员的管理,加快推进临时用工制度改革。
(四)积极组织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工作;开展教职工考核工作。
(五)做好人事统计、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
(六)加强人事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加强学院人事宣传工作,人事政策及时、透明。
五、加强内部管理,建设校园和谐人事
(一)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人事管理干部队伍。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加强对人事工作的学习研究,不断开拓人事工作视野,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做出新成绩。
(二)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倡导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坚持 7 原则,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公道正派,勤政廉洁。
(三)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为教职工着想,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和解释工作,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正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事工作的新要求,以人为本,务实创新,推动人事工作再上新台阶。
日前,农业部在京召开2011年种子执法年总结会,系统总结2011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取得的新成效,对明年执法年活动进行部署。农业部党组成员梁田庚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检打联动、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和机制,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全程监管力度,继续推动执法监管工作深入开展,全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新的贡献。
会议指出,2011年种子执法年活动谋划早、部署快。各地种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按照农业部整体部署,进一步明确责任,上下协同,检打联动,取得了新的成效。通过抓市场准入,加大企业清理力度,两年间种子企业由8700多家已减少到7500多家;通过抓品种管理和加大品种退出力度,今年是开展品种集中退出工作以来退出力度最大、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年;通过抓质量监督加大种子抽检力度,全年部级监督抽查范圍扩大到24个省、30多种作物,抽查样品1200多个;通过抓执法检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各地依法查处案件6800多起,没收假劣种子179万公斤,涉案金额1420多万元;通过抓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全国省级种子质检机构有14个已具备品种真实性检测能力,各地举办种子管理和专业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3万多人次;通过抓诚信建设强化企业自律意识,中国种子协会首次开展企业诚信分类评选活动,评选出62家aaa级、79家aa级和21家a级信用企业。
会议强调,随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种业必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种子活力、健康检测和加强对种苗、种秧监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品种抗性、适应性鉴定和区域试验审定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监管难度越来越大,种子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越来越大,种子监督管理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陈亮)
市直机关作为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神经中枢,担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的重要作用。机关党的建设搞得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关系着全市“创环境,调结构,全
面建小康”目标的实现。在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推进全市“高、全、强”党建工程中,机关党建要走在前头,做出表率要围绕中心,与时俱进。不断推动机关党建再上新台阶。
一、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把握机关党建工作的方向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市委提出了“创环境、调结构、全面建小康”的工作思路和推进“高、全、强”党建工程的意见,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市直机关的党建工作,就是要围绕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高标准、全方位、强力度推进机关党的建设。
近年来,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党务干部的不懈努力,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加强,为党的路线、方针、政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市直机关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去年,全省机关党建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在我市召开,在全省推广了我市机关党建工作的经验。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临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机关的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机关党建工作抓得不紧、不力;理论武装工作还需在入脑入心、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少数单位存在班子成员不团结的问题,部分党组织班子建设还有待加强;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单打一”、“两张皮”的现象还未彻底改变;少数党员干部为基层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创环境调结构服务的意识不强,办事拖,作风浮,吃拿卡要的现象在一些部门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为了把机关党建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前些年机关党建的经验,探索机关党建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机关党建工作的方向。
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魂”,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机关党建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是要把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作为对机关党员干部的本质要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机关党的基层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去,指导、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纲”,不能有丝毫的偏离。机关党建一定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都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围绕全市“创环境、调结构,全面建小康”这个大局,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点,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难点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难点,步调一致,形成合力,为中心工作提供保证。
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路”,不能有丝毫的偏废。要彻底改变一些机关和单位存在的业务和党建“单打一”或“两张皮”现象。通过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切实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抓在手上,协调发展;把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使机关党建再上一个新台阶。
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这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根”,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是机关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市直机关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提高机关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真正使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做到在思想上靠得住,行动上过得硬,工作中有本领,保证市委重要决定、重大决策顺利实施。
⒌坚强有为的基层组织,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基”,不能有丝毫的松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机关党的建设必须面向基层,面向每一个共产党员,把工作做到基层、做到人头,努力搞好各级组织的班子建设,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夯实基础,增强活力,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⒍锻造作风优良,廉洁勤政的队伍,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人心向背。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服务经济的大局意识,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人人保持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个个廉洁奉公,这个“关”过好了,就会有更多的群众团结在我们周围。
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明确机关党建工作的任务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潮流,跟上时代的节拍。市直机关各
级党组织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认真实施“高全强”党建工程,使机关党的建设始终充满活力。在认真做好各项机关党建工作的同时,重点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强化学习,用十六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年初召开的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专门就全市的贯彻落实工作作了部署,今年我们要把用十六大精神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放在机关党建工作的首位。
十六大召开后,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及时组织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市直机关再掀学习热潮。市直机关的党员干部对全市的学习起着引领作用,市直机关要率先成为学习型的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上要有更高的标准,在领会上要有更高的要求,在贯彻上要有切实的行动,要走在前头,当好模范,做出表率;要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把握灵魂,把握精髓,原原本本地学,系统深入地学;要紧密结合我市和各单位各部门的实际,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深刻领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十六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维、新观点、新论断,真正使十六大精神在市直机关入脑入心,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改进工作的实际行动。
(二)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
市直机关党的建设,要注重培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力求在以下五个方面创新。
⒈创新思想观念,开辟机关党建工作新思维。观念的创新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前提,市直机关的党务工作者要创新思想,转变观念,力求从四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一是突破就党建抓党建的旧框框,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到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中去研究,在全市工作大局中去定位,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去思考,自觉地把机关党建工作纳入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大局,纳入经济发展工作大局;二是突破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小圈子。要跳出机关看机关,放到全市看党建,要从经济和业务工作的角度审视机关党的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努力扩大党建工作的触角和领域;三是突破把党性原则与市场原则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有效地把竞争机制、利益机制引入到机关党建工作中来,为机关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四是突破党建工作主要凭习惯、靠经验的旧套路。要走靠制度建党的新路子,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之中。
⒉创新领导体制,构建机关党建工作新体系。市直各机关、部门党组织(党委)是本部门的政治领导核心,要切实对机关党建加强领导,负起责任。市直工委在领导市直机关党的工作过程中,要进一步突出“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进一步理清关系,明确责任,突出监督,强化管理,在市直机关构建一种以既上下沟通、左右联系,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党建工作新体系。
⒊创新工作方法,注入机关党建工作新活力。要变机关党建工作的方式由领导型为服务指导型,要使工作重点下移,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基层,亲和基层,亲和普通党员,彻底改变“上边要求下边干,基层围着机关转”的现象。要提倡和鼓励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发挥创造性,使党的活动、党的工作与党员干部的要求贴得更紧,更具特色、更具吸引力、感召力。
⒋创新工作载体,运用机关党建工作新手段。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寓党建于活动之中,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去年市直机关开展的“先进文化大院”活动,军训活动等多项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市直工委已布置开展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向郑培民同志学习活动、争先创优活动等项活动,是一种推动工作的好形式。要进一步完善《市直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使目标考核更符合机关实际、操作更为便捷、更加科学,使机制日趋完善、运行逐步规范。
⒌创新干部队伍,增添机关党建工作新力量。市直工委和各级机关党组织,要以培养和增强党务干部的学习调研能力,服务中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整合资源能力以及做群众工作能力为目标,知人善任,任人唯贤,选拔那些热爱党建工作、懂党务、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到机关党组织的领导岗位,确保党务干部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支持他们干事业,求进步,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进取意识。
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负责同志,都应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把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水平
机关党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头绪多,任务重,工作量大,这就要求每一个机关党务工作者都要学会“弹钢琴”。要善于理清思路,理出头绪,切中要害,从市直机关实际出发,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要立足机关党建工作的出发点,促进中心工作和各项任务的完成。要从机关党的工作的自身优势出发,在经济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上做文章。市直机关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不断提高机关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完成本单位的中心任务这一要求来进行,这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合理规划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安排机关党建工作,真正使机关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促进、两提高,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当前就是要围绕“创环境、调结构、全面建小康”这个题目把文章做好,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二要抓住机关党建工作的关键点,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机关党建工作的关键点。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要毫不动摇地把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队伍建设抓在手上,切实做好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要通过开展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加大力度,科学安排,组织不同层次、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使机关干部能及时学习新知识,把握新趋向,拓宽新视野,增长新才干,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肩负起带领全市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
三要强化机关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机关党的工作,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做人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做好释疑解惑、凝聚人心、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把机关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有效地调动起来,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环境,调结构,全面建小康”上来,使他们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乐于奉献,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抓基础建设,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工作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村务公开的重点和核心。当前,财务公开工作面临新的机遇。199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要
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和民主管理制度。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要求继续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和核心。这个文件的起草研究修改是经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
多年来,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财务公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财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1997年,农业部、监察部联合下发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的原则、财务公开的内容、财务公开的程序和方法、财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等做出了具体规定。1998、1999年,农业部先后两次召开农村财务公开经验交流会,交流了各地经验,提出了财务公开规范化的目标并明确了具体的衡量标准。2002年,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联合组织村级财务公开大检查,推动了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按照中央和农业部的要求,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普遍建立了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化的比例也逐步提高,工作正在稳步推动。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民主建设为契机,在财务公开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公开制度。对尚未进行财务公开的地区,要加大工作力度,督促其实行财务公开;对已经实行财务公开的地方,要建立健全制度,提高公开质量,实行全面公开;对财务管理基础较好的地方,要积极推进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公开内容。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扩展公开的内容,逐步实现农村有关经济事务的全方位公开。三要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公开形式。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财务公开栏,作为财务公开的基本形式,同时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明白卡等形式进行辅助公开。要设立群众意见箱或意见反馈栏,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农村会计电算化进行财务公开是群众普遍欢迎的形式,要创造条件积极推行。四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检查和监督。要经常听取民主理财小组和农民群众对财务公开的意见,加强监督和检查。对于财务混乱、不公开或假公开、群众反映财务问题较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帮助其搞好财务清理整顿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务必让群众满意。
二、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和人员管理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做好财务公开工作的关键。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最基本的制度,是其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近几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对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修订。2002年,回良玉副总理明确要求,要“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抓紧修订完善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公开的质量”。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与财政部联合对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会计制度制度已于今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实施。今年,我们将继续与财政部联合,对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进行调研、修订,争取早日发布实施。
农村财会人员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者,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2002年,回良玉副总理明确指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财会人员队伍是搞好财务公开的关键。要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对农村财会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进行一次轮训,以全面提高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的水平”。中办发l7号文件也明确要求,“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新任村组干部、农村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村民代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修订后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印发后,我们及时组织编写了新制度的培训教材,在广西自治区北海市组织了第一期新制度培训班。今年,我们将继续组织3—5期培训班,对各省的师资人员和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村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在《农村财务会计》杂志上对新的会计制度进行系统讲解,年底还将组织学习新会计制度知识竞赛活动。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后,通过努力做到全国一本规范的新会计制度培训教材,一个规范的农村财务管理操作规程,一部规范的农村财务管理建设标准,一套规范的农村财务管理操作系统软件,经过三、五年努力建立起全国村级经济会计核算数据库。
三、抓监督建设,强化农村集体经济专项审计力度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工作质量的保障,是保护农民群众和集体经济组织利益的有效手段。中央文件明确规定,“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切实组织好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职责,搞好专项审计。结合财
务公开,对公开中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组织专项审计;结合农民集体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贯彻好《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的意见》,组织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专项审计;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组织村范围内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计。针对2005年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组织好换届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在开展专项审计同时,根据农村税费改革的需要,要积极拓展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转移支付、补贴的监督,研究审计内容和方式;针对农村财务电算化的推广和应用,研究农村审计电算化的标准、方法,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机制。
四、抓示范建设,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
开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示范活动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举。2004年,农业部制定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5个方面的试点内容,并在各省(区、市)推荐上报的基础上,确定150个村作为首批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村。一年来,在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各试点村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试点工作,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我们将对试点村组织考察论证,确定不同财务管理模式下规范化的具体内容、流程规范和考核办法。在总结试点村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在制度建设、流程规范、民主管理、审计监督、培训上岗和电算化应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今后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范》,使之成为农村经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的技术标准。
五、抓创新建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资产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共同劳动成果和共有财产,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就是保护农民群众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就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中办发l7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制定和完善集体资产监管办法,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今年,我们将启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办法的调研工作,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问题。组织好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明确集体资产的归属,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建立资产台账,如实登记和反映集体经济组织账内外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惰况。集体土地、厂房、设施、设备等发生产权转移时,必须经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或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照程序科学评估;集体的土地、企业、设施、设备出租时,出租方案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集体建设项目、购置大型或大批设备,必须公开招标;集体经济已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要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近年来,在“村改居”和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清,主体不明,侵占、平调、挪用集体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犯了农民群众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地方把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理念和制度设计引入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管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把集体资产股份化的形式量化到农民群众,加强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保护了农民群众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要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的指导意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建立起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机制。版权所有
【学习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解放思想推动本职工作上新台阶】推荐阅读:
继续推动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06-30
教师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学习心得体会05-24
解放思想推动企业发展05-28
校长解放思想体会11-16
法院解放思想心得体会05-30
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05-25
加强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学习体会07-08
老干部局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11-12
解放思想 找差距 谋发展活动心得体会11-14
法院思想解放大讨论心得体会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