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精选8篇)
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是每位物理教师都应该追求的。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和较好的评价体系去实现。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中,注意广泛搜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课堂,教师还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真实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所有的认知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所以提问不论对于学还是教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设疑,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在提问时,要注意:(1)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学的要求。(2)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对难度较大问题的设置、解决采取铺垫递进式,先易后难,保持活跃的思维,主动积极地学习。(3)设计问题循序渐进,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到新知识。(4)设计的问题要力争新鲜,能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要尽可能地运用物理学科术语。这是高效课堂对教师教学智慧新的挑战。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教师讲,而是提倡教师面对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该讲的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三、规范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教学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例如,在讲“物体的浮与沉”时,研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所受浮力是完全浸没时的浮力。在“力和运动的关系”中,关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等是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物理语言的准确和规范。“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这样才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针对性强的课堂练习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作为检测和保证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练习的作用举足轻重。有些教师怕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习惯性将练习放在课后,其实每节课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课堂练习的内容要注意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且教师要对训练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学生通过完成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堂练习,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熟练技能,掌握知识,体现了精讲精练的教学原则,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课堂练习的完成,一定要注重限时和精选两个细节。限时:要根据作业量的大小,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定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且争取做到当堂反馈。课堂的高效,并不一定指向所有学生都学会,而是应该通过作业反馈,及时了解哪些学生会了,哪些学生没有学会,到底是哪里不会,有利于下一节课的辅导。精选:作业一定要精心选取和编写。精选需要比较,需要研究,需要有教师亲自做一遍的体验。
一、有效教学需要创设生动的导入情境
在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导入教学, 要通过创设生动导入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设置生动的导入情境的方式很多,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创设导入情境, 可以通过实验, 或者是创设生活情境, 或者是通过多媒体教学, 等等。比如, 在教学《大气压强》时,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导入情境。教师可以将一个玻璃杯灌满水, 并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上, 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在此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如果我把手移开后, 会出现什么现象。很多学生都说, 水会洒出来。当学生猜想之后, 教师把手移开, 结果学生发现了令自己吃惊的现象, 硬纸片竟然“粘”在杯口上, 没有掉下来, 杯子中的水也没有流出来, 学生觉得这种现象很奇怪, 这样, 学生的好奇心就产生了, 他们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在此背景下, 教师引入大气压强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有效提升, 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 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有关内容。
二、有效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 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实现学习方式的提升。
要开展自主学习, 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 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如在水果电池小实验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 比如, 水果 (苹果、梨子、西红柿等) , 小灯泡, 导线, 电池等等, 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物理知识, 进行实验, 检测水果电池有没有电压, 在实验中深刻理解电压的概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会遇到很多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尽可能自己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这样,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更能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
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有练习与反馈意识,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设置相应的练习, 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前, 教师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反馈, 以了解学生对课堂上所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 教师可以个别辅导, 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或方法。
四、通过激励性评价实现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 在教学中,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要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方式为主, 通过激励性语言, 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时, 如果可以得到相应的认可, 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 形成愉悦的心境, 这种心境能够使其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作为物理教师要能够不断为学生创设表现自己, 展示自我的机会, 并积极给学生以相应的评价,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从而不断调动内在的学习热情、潜力。
比如, 有的学生爱提出问题, 喜欢钻研, 教师要积极地表扬他:你的问题提得好!你很善于发现问题,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素养,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只要你进一步努力解决问题, 一定会有很多的发现, 你的物理学习一定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对于爱动手实验的学生, 教师可以称赞他们:勤于动手, 是勤于动脑的表现, 在动手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就会有所创造, 科学家就是这样诞生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 不断给学生以鼓励, 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总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引领下, 不断学习物理知识, 提高物理素养, 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在学习中提升各种能力, 这样物理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高世明.浅谈影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J].教育革新, 2008 (5) .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课堂组织 课堂练习 评价机制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每个老师都在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初中的物理老师,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我们所说的有效教学是指什么呢?它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用少的时间,少的精力,少的物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用来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的体现,满足正常开展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掌握有限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活动取得最大的效果。其中,有效教学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所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初中物理新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一、落实课程组织的力度和有效度
在课堂上,学生的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根据学习情景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这种丰富的变化是受到学习情景的影响,然后学习情景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響,比如说学生最新获取的信息,学生所接触的各种人群,学生对某种事物的态度等等。处于变化中的学习情景会使教学活动有很多不确定性。
1.给学生适应的过程
任何新事物都需要被适应,教学活动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比如,我在一个班级开始教学的时候,我们的师生关系是从不和谐到和谐的,课堂纪律也是从不严谨到严谨的,学生学习的知识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比如,在初三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学习中,由于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因此我决定展开一些合适的物理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新能源科普知识讲座,班级进行新能源知识竞赛、物理小实验,进行能源的小调查等。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接触物理的具体现象,提高学生物理行为素质,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上努力做出成绩,赢得相关人员对物理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2.充分发挥学科特点
物理是一门有着独特特点的学科,一方面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另一方面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别是初中的物理知识,声、光、热、电、力,几乎是科学普及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得十分紧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多安排一些物理小实验,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例如,在讲到弹性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时,发动学生自制弹弓,教师做好一个靶子,课堂上让学生玩“比一比”谁射得更准的游戏。
二、合理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是指在课堂上安排的当堂完成的学生任务或者活动,这样也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知识,强化难点。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
1.教材“活动”模块里的题目本身就是很有效的课堂练习,它是针对教材内容最完整的补充,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的时候,应该首选“活动”模块的题目,在这个前提下才能继续补充其它的联系题目。
2.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从标题到内容,都应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难度适中、新颖活泼、富有创造性。
(1)在标题用词方面,将传统的“填空题”改为“这些知识你记住了吗?”“单选题”改为“你能找到正确答案吗?”“连线题”改为“找搭档”等,仅仅几个字的变化却更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2)在内容选择方面,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除了布置一些练习让学习加强对知识的记忆,也要有一些作业供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3.先小结后练习:现在的初中生接受知识的容量比较有限,智力也还在发育,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大量知识,不能立马把这些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更不用说灵活的运用到题目中。所以学生在做联系之前,老师要给学生适当的帮助,先对课堂的知识做一个总结,把知识进行梳理,复习几个课堂中的案列。学生开始做练习后,老师可以在每个小组间查阅,帮那些有疑问的学生做出讲解,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使学生更明确地认识自己,更理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正确的评价中得到全面发展。评价的形式可以分为: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通过组内互评或者组间互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组员之间互帮互学,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率得到长足提高。教师评价可分为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课内评价,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能及时给予引导和正面的语言鼓励,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课外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资料等,进行打分,给予定量评价。
四、结语
以上,我们从落实课程组织的力度和有效度、合理安排课堂练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就初中物理有效课堂展开了分析研究。有效课堂并非以上几点能够概括的,更多的实现途径还需要教师的不懈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华.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06).
[2] 陈瑞军. 初中物理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3] 赵建. 分析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 才智,2010(34).
肖斐
本次开题各位专家高屋建瓴,从课题申报的有效性、可行性,课题方案设计,课题内容的制定等方面给于了精心的指导,使我对这一课题有了更细微、更清晰的认识,对研究本课题充满了信心,知道了做好这一课题,有助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申报的基本理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它是从生活中产生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百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他们接受、消化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物理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物理当作一种乐趣。另外,有效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要想做到有效教学,培养物理实践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有效教学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教学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加上他的活动给他带来的体验会深深地刺激他。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识通过情感功能而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二、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1、《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物理。
2、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效果,与其所发生的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有效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
三、本阶段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将通过调查研究、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围绕以课堂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总结应用的经验和应用效果,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课堂观念的转变,重视对课堂的有效教学。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研究,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能力,教师能正确地、有针对性地有效教学。
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有效教学,转变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使物理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有效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有效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学有效性是物理课堂的本质性,目的性、合理性,有效教学为如何学习物理内容服务。
2、有效教学的方法。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课本中和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效性。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有效教学。如现行教材中的情境设计的合理性的分析及改良课本中的情境设计的研究,使之更有效地切合我们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
4、有效教学能力的提高。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有效教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有效性的把握能力;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有效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
6、“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下,如何把学案与有效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五、本阶段课题研究的成果
1.学生观:课堂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看学生是否喜欢物理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增强了学生的物理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兴趣。一年下来,大部分学生体会到物理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物理产生亲切感。
2.质量观:经过半年的实验,实验班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测试,发现优秀率提高了15%。成绩的提高得益于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总结出概念,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教学观:转变师生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科研意识,也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加强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反常的情绪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当前主要的人文关怀缺失,掌握第一手客观3.个案研究法: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4.行动研究法:使人文关怀在发展中进行研究,在过程中进行研究。5.经验总结法: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研讨,以指导课题的实践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进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科研意识
新一轮课改为我们提供了机遇,本课题是紧密结合课改而提出的。平时,我们以学习教育理论为重点,采用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力求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教师的实践,把学习理论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科研理论素养。
(二)加强课题管理,重视过程研究
1、为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奖励条例》中,有专门关于教科研方面的奖励措施,制定了教科研制度。每学期初,课题组老师结合课题研
究内容,制定本学期个人研究计划,从理论学习、课题研讨课、参加研究活动、撰写案例、论文等方面制定目标,期末进行考核,达标者发放奖金激励教师的科研热情。教科研工作计划和课题阶段方案都纳入学校行政计划。
2、课题组制定计划后,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汇报活动,及时调整、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每周一次的课题组老师的教研例会上,教学骨干介绍创设情境的体会,并共同探讨老师们在备课、探究中遇到的困难,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使大家边学习,边探究,边提高。
3、注重资料的收集。课题组的老师每周以表格的形式撰写课堂情境随笔,收集、研讨常态课上的情境使用情况。研究活动开展以来,每学期推出课题研讨课,研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
4、加强宣传力度,推广科研成果。鼓励发动教师及时撰写信息及科研论文,同时积极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对外推广教科研成果,推动科研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本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这一阶段对如何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不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本课题的研究使课堂充满生机、更加精彩。我校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教学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掌握了一些创设情境的方法,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课题组的老师已经撰写了多篇论文,几十篇案例、多节研究课。
八、存在问题:
课题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作还需要深入扎实。对于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总结。
九、后继研究设想。
1.推广、应用上阶段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和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形成有效教学研究之风,制定有效教学的课堂评价机制。3.深入课题研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
【摘 要】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笔者对于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提出一些看法:一是要利用多媒体巧妙的引题进行启发式的诱导,二要灵活引入课题,启发诱导策略,三要注意教学过程,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策略,四要巧举例子,联系生活,轻松学习。
【关键词】初中物理 力学知识 有效教学 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学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打好学习物理知识和技巧的基础,通过基本的科学探究,感受科学的严谨和神奇力量。这是门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自然基础学科。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那就是发展能力。鉴于以上观点,笔者对于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提出一些看法。
一、巧妙地引题,进行启发式诱导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妙地引题对构建有效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课题的把握若做到了,那么接下来的知识传授就很方便了,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该学的知识理论,老师也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要求。在每堂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形象的问题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比如,很多优秀的教师在《压强》知识上这么问学生的:在雪地里为什么运动员不会被陷进积雪中呢?像这样的问题很快就能激发学生们的思考,进而慢慢了解关于压强的相关知识理论。在教《物体的浮与沉》时,我们可以先通过轮船在海面上行走的实景,然后再让我们学生感受一下在轮船行走的感觉,让学生了解到物理浮沉只是生活上随处可见的场景,从而激起他们去思考物理的浮沉的条件是什么。这样接着再引出 “浮沉”这个话题相信已经是事半功倍了。
二、灵活引入课题,启发诱导策略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引入课题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引入得好,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任务就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学生进入了学习情境,教师的课堂就能轻松自如的完成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引入课题的策略。一是故事启发法。在学习《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时,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他忘记了自己裸露着身子,从浴桶中一跃而出奔向街头,狂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发现真理时精神上的快乐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这一次呼声实际上也就宣告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诞生。阿基米德到底是怎样检测出王冠是不是纯金的呢?学完本节知识,我们就明白了。二是多媒体诱导法。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时,可以首先给学生播放轮船自由的在海面上航行,然后又给学生播放了潜水艇可以自由在水中上浮和下潜的实景,然后又给学生播放了热气球上升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活中物体的浮沉现象随处可见,物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么物体的浮沉条件又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入课题。学生对这节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三是引入问题法。上课之前恰当地通过问题引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这既让学生感觉新奇,又能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压强》的知识时,给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1.在雪地里行走,人很容易陷入积雪中,为什么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就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2.用中指和大拇指轻轻的夹着钢笔的两端,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相同呢?这两个疑问让学生很快思考其中的原因,进而考虑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从而引入压强的学习。
三、注意教学过程,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策略
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学生是积极的倾听者、思考者、质疑者和批判者,是不停地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思维的人,他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真正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是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变成发展能力的过程。物理中的力学知识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否则,并不能很好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和亲身体验来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另外,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在力学教学的课堂上,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方式。物理教学要加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检验和评价。
四、要巧举例子,联系生活,轻松学习
在学习液体压强知识时,有学生问:在液体内部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吗?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吗?而气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吗?笔者这样回答学生: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就像我们在同一个班级里的同学,我们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是自由自在的,都是平等的,也就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但是班里又是有班规的,又是有纪律的,谁也不能例外,就如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真正到了寒暑假,各位同学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就比如液体成为了气体,气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通过举例、类比,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就比较轻松,不再感觉抽象难懂了。
总之,在以后的物理教学实践中,在本文所探出的中学物理学科高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中学物理光、热、机电学以及其他可提升的方面,对于中学物理高效教学来说是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课 题 实 验 研 究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通过共同合作、互帮互助、探索的学习活动,形成好学、会学、乐学的学习氛围,各小组之间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风尚,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这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进行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合作学习方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在很多课堂,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情景:待小组讨论的口令一宣布,学生迅速地回头,教室里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四人小组里,似乎每张嘴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出声音,却谁也听不见谁。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开始汇报个人意见------。这一现象凸现出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所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小组合作的时机很随意,目的不明确,内容未经过选择;小组活动的时间不充分,学生还未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或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探究就草草收场;小组成员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看似全员参与,却是好学生说了算,学困生只能袖手旁观;缺乏合作技能,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进行相互学习等等。所以提出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策略研究》,希望能通过研究切实解决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低下的问题。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
二、课题的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的互助性和促进性学习。本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策略研究”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的探索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造成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低下的常见问题,并通过研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策略。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一定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课堂的交往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2、《物理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学习质量,培养物理科学素养,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力求实现:(1)学生目标:
①通过课堂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②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尝试、学会参与、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创新。③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乐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主动的发展。(2)教师目标:
①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②通过课堂探索与研究,使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更好的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把课堂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以课堂为主阵地向课外辐射的网络状情感交流体系,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的意义: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要求,已深入教师的课堂中。但小组合作的时机很随意,目的不明确,内容未经过选择;小组活动的时间不充分,学生还未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或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探究就草草收场;小组成员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看似全员参与,却是好学生说了算,学困生只能袖手旁观;缺乏合作技能,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进行相互学习等等。所以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策略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它可以:
1、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2、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与学习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3、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4、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课题创新要点:
(1)物理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研究很多,但在复习课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能力却鲜有研究。所以复习课中合作学习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2)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造成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低下的常见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策略。既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一定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新课程教育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主体性教育。为此,我们必须创造一种适合学生主体主动发展的、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学习方式。既要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过程与态度、情感,使之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自主决策、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地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新课程教育又是促进教师树立教学新观念、新方式、新行为的教育。为此,我们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让以提问、被动接受的课堂模式退出历史的教学舞台,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转变师生角色,营造氛围,处理好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牢记教师是合作学习中的首席,要走在学生之间而不是之上,让合作学习成为习惯而不是形式。有鉴于此,我们拟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物理课中合作中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
(2)物理课堂中解决合作学习实效性低下问题的策略研究;
(3)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4)关于合作学习中评价标准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
八、课题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起始准备阶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选准课题,制定研究方案,落实课题负责人及参与人员分工。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9年1月-----2001年11月
进行课题的深入研究,通过对课堂(包含复习课)中合作学习的任务的精心选择与设计,发现、归纳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6月
经过总结、反思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撰写结题研究报告。
九、课题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李文涛
研究人员分工:
初中物理力学主要是学习重力、浮力、运动和力、质量和密度等。这些教学内容都与生活密不可分, 它相比其他章节的教学具有一定优势, 它与学生的生活结合紧密, 教师要让力学这一章节的教学效率提升, 则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观察, 培养他们的兴趣。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
力是每天与人打交道最多的现象, 人几乎无时不刻不在出力、受力。教师可以在开始教学时引入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然后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 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一些与力有关的什么现象?通过结合生活实际, 学生一般能够说出, 用脚踢足球会动, 打网球时接到对方打来的球会感到球拍震动, 直线行驶的汽车, 漂浮移动的轮船等。
学生虽然提出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但他们很有可能并不知道概念与现象之间的关联, 由于力学这一章节涉及的公式多、概念广, 要提升这个章节教学有效性, 一步一步打好基础是很重要的。
在“力, 弹力”这一课题引入之后, 教师可以运用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 让他们明晰学习主题, 学生通过分析会发现, 汽车运行是因为轮子与地面摩擦, 足球会动是因为踢这个动作中脚碰到了球。球动了脚会感到痛。此时教师开始创设情境, 通过大口烧杯中轮船模型和小风扇的组合, 让学生观察, 为什么船在水里漂浮时, 用小风扇吹它它会动, 在陆地上就不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概念入手分析,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所以在风的压力与水的浮力影响之下, 漂浮在水里的船才会移动, 通过实验, 学生将概念与现象联系起来, 这个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能有效提升学生探究兴趣, 他们观察到的现象越多, 就越能向教师提问, 越容易投入下一阶段的教学, 让物理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的好奇心是他们挖掘知识财富与宝藏的工兵铲, 在物理教学中, 这一点更是明显, 由于知识与生活贴近, 他们很容易就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到生活中, 甚至为生活带来便利。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通过为他们解惑的方式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在好奇心获得满足的同时, 获得继续探究的动力。
例如, 学生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章节时, 引导学生思考, 自行车轮在不同路面行驶时, 人的感觉也会不同, 平坦的道路上, 不用花很大力气踩踏板, 自行车也可以走得很快, 崎岖的道路上, 自行车偶尔会因为石头磕到轮子而震动, 下雨时的泥地坑坑洼洼比不下雨时难走。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知道摩擦力的存在, 此时他们可能会向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样一辆自行车在不同的路面行走给人感觉也会不同?
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滑动摩擦力”这一概念, 并通过实验来向学生演示, 教师可以出示木板、砂石、皮毛制品、砝码弹簧秤等实验器材,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会发现, 用弹簧秤勾住砝码在光滑的木板上轻轻地拉动, 只用很小的力量车就能走得很快。但是随着砝码的增加, 则需要适当加大拉动的力。在木板上撒上砂石, 需要的力就会继续增加。铺上毛绒制品就跟自己泥地骑车一样寸步难行。学生因此明白,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并同时总结出只要减轻重量, 就能让摩擦力减小。教师更可以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思考, 滑动摩擦力还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 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新的探究方向, 他们将更加愿意自主学习与探究。
三、通过连锁反应引导学生发现
每一种力学现象的产生都是多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结合多种力现象教学, 来启发学生发现新的知识。
比如, 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章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例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坐车的时候, 如果车紧急刹车, 我们的身体一般会前倾, 会觉得坐不稳。我们都见过挖煤, 用铲子送煤时, 铲子往往并不跟随煤炭进入炉内, 但是铲子停下, 煤却会进入锅炉, 这是为什么?
教师还可以演示多米诺骨牌, 并通过多米诺骨牌的排列, 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 为什么只有第一块骨牌受力, 其他骨牌也会跟着倒下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现象称之为“惯性”, 并引入惯性的顺口溜:“物体有惯性, 惯性物属性, 大小看质量, 不管动与静。”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学生在旧的知识中探究出的新的知识, 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师生互动理论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课堂教学中很多工作也主要是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最常见的课堂人际互动是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如课堂讲述、提问、评价和练习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通过一定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来完成的。
师生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课堂提问。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主体,并且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在提问的过程中,师生间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交互的。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循环的连续过程,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连续、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就是在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双重作用下实现共同发展。
(二)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随着初中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活动也在发生变化,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随意性的变化。他们不仅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自己的行为。要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最主要的就是培养他们对物理的直接兴趣。学生会对一些演示实验产生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对在课堂上那些较有趣的实验,他们能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演示实验的现象上。除此之外,初中生还对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有很大的兴趣,虽然他们的操作能力有限,协同配合能力还不是很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会产生很强的动手操作的欲望。
初中生基本上都具备的一个思维特点就是注意力易转变,因此,教师对他们这个思维特点要重视,保持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更不要打消他们仍处于萌芽状态的物理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习惯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能够用准确而规范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眼中的演示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口头和书面描述能力方面也不能松懈,还要注意控制他们的情绪,保持课堂的气氛活跃、不紊乱。
要做到以上的要求,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提问时,就要把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进去,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设想出一种情境,增强提问的直观性、形象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想问题、提出问题,让他们能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如果要使课堂的提问发挥到真正有效的目的,就必须要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一)教师应设计准备问题,并适时提问
对课堂提问做好充分准备是提问有效进行的前提。虽然有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熟练地提问,但是一般情况下语言组织上不是很严谨,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备课,充分准备课堂提问。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提问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问题才能够让学生明白,预想在哪个环节会出现问题并提出制定方案等。教师在做准备工作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各种类型的问题都应有所准备,加大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
2.提问方式上的准备;
3.准备选择哪些学生回答;
4.问题设计有条理有顺序。
(二)鼓励学生自己质疑提问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所有教师都会采用的一种课堂提问模式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是随着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发展,这个提问模式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教师逐渐认识到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激发思维的角度来看,最有意义的提问就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由另外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相互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加深印象,而且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得到了实现。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和引导,牢牢地使学生的思维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前进。教师不仅指导学生怎样学,还要拓展他们的思维。要让他们有效地把学和思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他们自己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一味地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
学生提问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当前,课堂提问所采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师生提问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他们拥有教学的主动权,但是对学生主动解决、探索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帮助,致使人们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产生错误的理解,并没有对此进行真正的实践。
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提问的价值没有理解到位。
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教师课前的备课,教学中的技巧、手段的运用都与提问的设计相关。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总结其优点,找出不足。再进一步分析、补充其不足之处,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在物理教学的提问方式中充分地展现,教师对于提问的导答、评价要建立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基础上,从而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胡之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湖北教育,2010,2:S4
2.周军,《教学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李哓文、王莹,《教学策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推荐阅读: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09-29
物理课堂教学论文: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01-02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2-08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12-29
[高考必看]浅议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11-15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22
初中物理作业有效设计07-0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12-24
初中物理课堂反思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