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及建设思路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及建设思路(共12篇)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及建设思路 篇1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及建设思路 作者:谢英姿

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2期

一、引言

为了掌握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需求,以对该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改进课程教学质量,现对湖南某高职院校2009级和2010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收回68份,有效问卷65份,收回率达97.1%,有效率达92.9%。两个年级共七个班,分别由三位不同的教师任教,每个班级发放调查问卷十份,每个班级具体问卷对象的选择由不了解班级情况的人员随机发放,样本选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本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该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设计了10个问题;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需求设计了7个问题,另附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其他建议和意见。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问卷与分析

第一部分的十个问题中,除了第七和第八个问题之外,都是用的满意度、适用性、合理度等表示程度的选项,每个问题根据需要设计了四到五个优劣等次不同的选项,如将学生的满意度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五个不同等次的选项。第一部分除第七和第八个问题以外的其他八个问题问卷结果基本情况如表1:

表中:Ⅰ、Ⅱ、Ⅲ、Ⅳ、Ⅴ分别代表五个不同的优劣等次,Ⅰ为最优,Ⅴ为最劣。考虑到某些问题不需要那么多等次,其中的两个问题只有四个优劣等次,将Ⅲ和Ⅳ两个等次合并为一个等次。

根据表1统计数据,学生对这门课程各方面评价很差的比例不高,但很好的比例也不高,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评价居中,处于第二和第三两个等次的比例较高。这说明这门课程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肯定,但离很好还有差距。此外,通过学生访谈,对“一般”这个处于中间等次的概念进行专门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眼中“一般”的概念可以解释为:课程教学现状与他们的想象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传统,作为必修课,他们不得不参与课堂活动。事实上,他们认为当选择”一般”时,上课还不如自己看书领悟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讲,“一般”这个等次应该理解为小于评价的中间值。在这种情况下,对这门课程各方面教学评价中偏向于不好的比例分别占到了总体26.1%—49.3%,这不能不引起重视,该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在最优等次中,只有“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和“作业布置的类型和数量”两个的比例达到30.8%,其余的基本上都在20%以下。在第二等次中,这两个的比例也分别占到了43.1%和40%。说明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很喜欢,四分之三左右的学生认可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

学方式,以及作业布置类型和数量。对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的兴趣特别高的尤其少,在10%以下,只有9.2%;而兴趣不高的比例却是所有问题中最高的,占到了49.3%,将近一半。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一直沿用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没有彻底摆脱学科教育的模式,教学仍然停留在偏理论、少实践的阶段,没有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学科体系下的《财务管理》课程具理论性较强,数学模型较多的特点,这显然对于文化科学基础较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其次,在财务管理课程教材适用性、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课程考核方式这几方面也不容乐观,最优等次只占到10%-14%,偏向不好的等次却占到了40%左右。因此,适合高职学生教材,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的加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该门课程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七个问题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使用是否合适”。认为很合适的为27人,占41.5%;认为要再多一点的为28人,占43.1%;认为再少一点的为10人,占15.4%。由此可见,教师一定程度上运用了案例教学,除了少部分学生不太适应,认为案例要少一点之外,85%左右的学生认同案例教学,而且这些学生中一半以上认为案例还要更多一些。无疑教师应进一步加强案例教学,并更好地使用案例,使所有学生都能适应案例教学方式。第八个问题是“你认为财务管理现在的教学方式是什么”。14人认为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消极接受”,占21.5%;32人认为是“以学生为主体”,占49.2%;19人认为是“强调对学生应试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理解领会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占29.3%。经分析这一数据主要是不同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差异引起的。在当前职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受相关职教理念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但经对学生个别访谈了解学生理解的“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边讲授边练习形式。很显然这离真正职教理念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还有很大差距。

三、《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学生需求问卷与分析

第二部分针对学生需求设计的7个问题中,关于课程课件、教材、内容组织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问题的问卷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在现状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喜欢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进行教学,在“你认为多媒体课件最重要的一点”的问卷上,选择条理清晰和重点突出的人数分别达40%左右,共计80%,另外12.3%的人认为是制作形象生动。由此可见“重点突出”和“条理清晰”是学生首要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作形象生动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财务管理教材而言,现状问卷中有43%左右的学生认为该课程选用教材不合适,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材呢?问卷显示按项目任务组织知识的教材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次是案例较多的教材,这两项共占到学生总人数的84.6%。这一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纯理论教材,而喜欢将相关理论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任务及案例中的教材。学生之所以喜欢这种教材,应该是项目任务和案例实际上给出了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情境。也就是说这种教材能较好地将相关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能让学生较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如何用,在什么情况下用,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关于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80%的学生喜欢将财务管理内容与工作环节结合来组织教学内容,12.3%的学生喜欢按工作环节组织教学内容,6.2%的学生喜欢按工作内容组织教学内容,这表明绝大

部分同学既关注财务管理工作步骤又关注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工作步骤与主要内容相比更关注工作步骤,即具体的实践工作过程。关于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方式,除了4.6%的学生选择“闭卷考试为主,形成性考核为辅”,1.5%的学生选择”传统闭卷考试”,其他的93.9%的学生选择了以形成性考核为主或只进行形成性考核的考核方式;这一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学生更喜欢形成性考核。实际上要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形成性考核更优越,但从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来看,闭卷考试也是不可少的。

第二部分另外三个问题是关于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由于教学方式方法不具有排他性,因而此三个问题可单选或多选,其问卷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就“你喜欢的课堂活动类型”这一问卷中,四分之三以上的学生选择了“老师精讲,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其次是“教学生用论文方式探讨解决问题”,占到16.9%。其他三项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类型很少有人选,人数都不超过10人。这说明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如何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开展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之一。学生只有有了这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才能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和能力。就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来看,26.2%的学生选择了将多种方法导入课堂,在其余的73.8%的学生中有40%的学生选择了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其次是启发式教学法和交流讨论法,占到25%左右。选择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的学生较少,分别占到16.9%和

7.7%。结合现状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选择案例教学法和将多种方法导入课堂的学生,占到40%以上,恰好是现状调查中认为案例要再多一点的学生的比例,这说明这一部分学生很喜欢案例教学法。经个别访谈了解,很多学生之所以没有选择案例教学法是因为部分教师在使用案例过程中,选用的案例信息量较大,学生读起来很费力,抓不住要点,不太适应,因而觉得其他教学方法更好。所以在运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选择适用的案例,如何来组织案例教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选项目驱动法的学生较少是因为绝大部分学生不是很了解这种方法。关于财务管理授课方式,43.1%的学生选择了最好能具备以上1-5项授课方式,在其余的56.9%的学生中几乎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了“导入愉悦式教学于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说明学生希望在一种活跃轻松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其次是“带入多元文化于课堂,拓展学生视野”和“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分别占到23.1%和15.4%,这表现了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愿望,也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介绍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将课堂精讲课后自学相结合”较少,分别为4人和3人,这一方面体现了高职学生对理论及专业研究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也再次体现了他们对教师依赖性强的特点。最后关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其他建议与意见部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课程实用性不强,应该与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紧密联系起来。二是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师生交流太少。这些建议和意见又一次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运用多用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四、《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基本思路

总体上来讲,《财务管理》课程当前教学现状与先前相比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作业布置等方面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案例教学法、学生主体教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践教学环节过少,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考核方式不合理,教材选用不合适;其次案例教学法、学生主体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从学生的需求来看,学生一方面希望课堂教学多进行师生互动;希望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希望改革考核方式,选用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教材。另一方面也看出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对教师依赖性较强等弱点。

针对以上问题,将行动导向教学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迫在眉睫。“行动导向”教学可总结为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注重行动导向,强调学习方法。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而且要组织引导教学过程,创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整个教学中自主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施目标、反馈信息和评价成果。二是注重培养兴趣,强调独立精神。行动导向教学一方面通过内在的好奇心理提高求知欲;另一方面通过外在的师生配合鼓励取得成果产生学习动力。学生在独立完成计划内容,自我检验结果的过程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注重相互合作,强调全面学习。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都是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承担的,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获得了经验。可见,行动导向教学符合高职院校生源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及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将行动导向教学引入《财务管理》课程,要构建适合本课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知行并进”的教学方法,真实和模拟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和标准参照为准的教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等,进行教学实践和推广。课程基本建设思路如下:首先分析国内外行动导向教学,借鉴已有成果,对行动导向策略进行研究。其次进行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结合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提出符合实际可行的《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方案,包括对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情境和评价进行较系统完备的设计,并在整体方案的驾权下进行课程单元设计。最后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其操作性,并进一步修正。课程具体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李爱香:《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财会通讯》2011年第5期。[本文系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0YB09)研究成果]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及建设思路 篇2

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模拟手工记账的会计电算化阶段,此阶段虽然使用了计算机,但计算机系统仅是手工记账的模拟阶段。第二阶段是内部局域网阶段,财务数据可实现财务内部共享,部分财务信息也可通过网络供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查询。第三阶段是互联网阶段,财务信息系统成为学校数字化校园的一部分,财务信息与其他系统资源实现数据共享。目前,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大多数都处于第二阶段,少数高校处在第三阶段的初期。信息网络技术与财务会计理论的结合,给高校财务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当前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与学校管理脱节

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距离现代大学管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财务信息系统与相关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基本上处于自成一体的“信息孤岛”状态,财务信息化游离于学校信息化进程之外,财务管理与学校管理相脱节。这主要跟高校管理层的传统观念有关,当前很多高校管理层有着“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仍然把财务管理定位在“从属、服务、保障运行”的角色中,没有认识到当前财务管理在高校发展改革中的战略意义,没有把财务信息化作为学校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纳入到学校管理中。事实上一个合理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对推动学校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综合效益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校内“信息孤岛”致使财务信息资源利用率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掀起了信息化建设的热潮,各种信息系统广泛用于高校财务、教务、科研、人事、学生、资产及后期等高校内部职能部门,各部门工作效率有所提高。由于各部门使用的系统是不同公司的产品,相互之间数据不通用,财务信息与教务信息、资产信息、教师信息、学生信息以及科研信息等无法集成,数据共享程度低,造成高校内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孤岛”的存在,致使各部门数据传递时要反复地转换格式,不仅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反而造成了大量人工重复劳动,且数据统计结果不准确,大大影响了财务信息采集效率,增加了财务信息采集的成本。

(三)财务信息安全问题严重

当前高校财务数据正面临着多方面的安全威胁,具体包括:一是来自管理制度的漏洞,虽然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财务信息系统,但并没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和规定,系统权限分工不明确,容易造成误操作以及有目的的破坏性操作,且无法及时发现,同时也极易造成财务数据的外泄。二是来自计算机人才缺失,高校财务人员基本上都是会计专业,且以女性工作人员居多,计算机水平较低,对财务软件的管理和维护能力较弱,几乎无法应对系统突发事件并进行故障排除。三是来自系统软硬件的安全威胁,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致使原本物理隔离的财务网络已经不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网络系统的开放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无法避免来自黑客攻击、病毒破坏、硬件自身问题等安全威胁。

(四)财务信息化人才严重缺失

一支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队伍,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财务会计人员已经可以熟练地操作财务信息软件,简单的系统故障也可以进行维护,但也仅限于软件的日常操作和维护。如何从大量的财务数据中,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深度挖掘出更为有效的财务信息,这是当前绝大部分的高校财务人员并不具备的素质,而这恰恰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最高目标。

(五)国内高校财务管理软件供应商缺乏

对于企业来说,清晰分明的财务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财务模块作为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它和物资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模块高度集成、数据共享,实现一体化的业务流程,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当前国内外企业ERP系统都有着较为成熟的软件供应商,国外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SAP ERP系统,国内则是用友的系列产品。对于我国高校来说,有着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企业级的财务管理软件很难适用,而国内又没有相对成熟的高校财务管理软件供应商。纵观现有公司的高校财务软件产品,其主要功能还是在会计核算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务数据的内部共享,部分财务信息可通过网络供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查询,但无法实现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高级财务管理功能。

二、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主要技术手段,财务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管理理念不断突破的新的时代潮流中,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支撑,是众多高校财务管理者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全面统筹财务信息化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和理念与传统相比,将会是颠覆性的变革,一些原本不属于财务范畴的业务和数据等都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财务管理视野,“大财务”将成为新时期高校财务的新常态。高校财务管理重点将更加注重对财务数据价值的挖掘,通过对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实现学校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预防财务风险,降低办学成本。在此背景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将不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而是学校要全面统筹规划,将财务信息化纳入到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提供统一数据接口、统一标准数据字典和结构,实现校园信息标准化,有利于打破高校内部的“信息孤岛”,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共享、分析和处理。

(二)搭建统一财务信息平台,提高财务信息利用效率

随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对高校办学效益日益关注,高校信息公开势在必行。另一方面,随着高校自主办学权的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管理层更加注重学校的内涵建设,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核心战略目标,科学决策成为高校管理层的共同意识。那么科学决策靠什么支撑?答案就是“数据”,“用数据来说话”成为科学决策的关键支撑。财务部门作为高校的核心部门之一,其基本职能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以数据的形式如实反映高校的经济业务活动,可靠地记录并报告高校经济活动的历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高校财务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业务活动的确认和计量,而是正在向高校战略规划乃至外部延伸,这一过程中,财务积累了大量的基础信息,财务人员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充分、深入地挖掘基础信息的隐藏价值。通过搭建“统一财务信息平台”,实现校内各种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将校内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进行集成整合,为全校师生的信息查询和管理层决策提供基础平台。在该平台下,财务管理将资金流与业务流整合分析,实现从基于结果的分析向基于过程的挖掘转变,为高校信息公开和内涵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三)强化安全意识,保障财务信息安全

高校财务信息化在提高效率、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和挑战,大数据时代财务信息系统将更加的开放,与外部系统间的互动成为新常态,这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信息安全问题。财务信息包含各种敏感信息和个人信息,一旦毁损或泄露,将给高校带来不可想象的不良后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财务信息的安全问题。一是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规范相应岗位的人员权限及信息使用范围。二是加强财务数据备份管理,实施双机热备、RAID镜像技术以及人工定期手动备份等,并做到妥善异地保管备份数据。三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制定安全访问策略等。四是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财务人员对计算机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管理了解并不充足,信息安全意识以及信息安全知识相对缺乏,因此需要对财务信息系统使用者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安全宣传和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落到实处。

(四)重视人才培养,提高财务队伍素质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定位于财务会计,即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程序,为高校管理层、上级主管部门等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财务管理职能将必然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延伸,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将同等重要,因此培养专业化的财务信息管理人才,建立适应新时代的财务人才团队将成为高校财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高校财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对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方面知识的积累,要具备能够根据自身财务业务的变化对财务软件进行设计甚至改造的能力,为财务信息的挖掘、分析和应用提供专业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肖薇,王义,廖丽霞.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构建的创新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8).

[2]梁勇,干胜道.论高校“大财务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王志权.大数据时代与企业财务管理转型[J].财务与会计,2014,(6).

[4]孔祥忠.“三严三实”指导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服务体系建设[J].商业会计,2015,(19).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及建设思路 篇3

关键词:航空气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中国分类法】:G420

在空中进行的航空运输活动会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因此,航空气象成为了从事航空业的专业人员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航空气象对飞行技术、空中管理工作、航空情报和签派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航空气象学也就成为了高校运输专业和飞行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航空气象教学课程主要是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着两部分的教学是学生掌握气象学的理论知识和深刻了解不同的气象对航空运行的危害,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对航空气象的资料和图表进行分析,以达到保证飞行安全的目的。

一、航空气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航空气象专业主要是培养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公司运行签派及机场现场运行的专业人才,它是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程,航空气象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学生的素质,最终影响到航空事业的发展。

在现代的航空事业发展中,所使用的飞机也在不断的进行革新,应人们的需求航空航班的數量也越来越多,因此,航空飞行所需用的各种设备和手段也随着进行革新。这些变化因素就决定了航空管制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也要随之提升,以满足现代航空事业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需求下,就必须对传统的航空气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对航空气象教学的改革,以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高能力、高素养的人才,也是增加航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同样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毕业生的素养和能力也是高等院校的信誉和生命。现代的就业方式是由企业单位根据其需求以及学生所具有的能力和素养进行选择人才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各航空企业的需求,同时使学生的专项才能得到施展运用。

二、航空气象教学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航空气象教学的所使用的教材较为落后。航空气象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与空中交通管制,航空气象图表和情报的分析和应用等。其教学使用的教材进过多年的使用后其中相关信息标准已经不适用与现代的气象环境,因此学生对于此教材内容的认可度较低。

因为教材的落后,造成了教学参考和指导的不统一。在教学方面,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自行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再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实践教学,这样致使学生对气象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气象教学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并且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气象汗孔气象学科本身就比较抽象,在学习时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概念并掌握由牢固的基础知识。此外,气象学科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天气分析能力和气象知识。而传统的理论教学采用灌输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初步分析气象的理论知识。还有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体系,教师在讲授时只局限与个人的资料,在进行典例分析时一而缺乏学生的参与,被动的听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

(三)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实践设施。对于气象信息分析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经验来达到提升的效果,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需要配置一定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但是,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图表资料供学生进行分析,气象教学知识通过计算机进行实践教学,没有必要的硬件设备供学生进行操作。

三、航空气象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

(一)统一实践教学的内容。教材是体现教学思想、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要求的具体内容。教材内容的统一要建立在新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之上,在结合国内外航空气象设备的发展成果,保留原有的理论教材体系,然后在原有的理论体系教材中加入实践应用和气象分析内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应用进行有效的结合,以组成合格统一的教学资料供高校学生学习。

(二)改善实践教学方法。要想对气象的变化过程有个深入的了解需要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不断的改善。目前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能够形象的把气象的变化情况展现到学生面前,是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的事物的理解较为容易,同时枯燥的气象理论通过实际的案例生动的展现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通过扮演航空企业中的实际岗位,通过实际的演练操作让学生来掌握气象知识以及各气象情报的分析和使用。此外,通过角色扮演还能够对气象知识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其序号气象知识的欲望和决心。

(三)改善气象实践教学的考评方式。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中要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评方式进行改善,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实际的操作方式,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可以通过日常的实践操作、研究报告、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制度能偶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进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通过对气象教学实践内容和课程的建设,能够形成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还需要加强实践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师资力量的提升,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以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冯圆,龚晓燕,张贤志,曾泰.气象雷达专业士官学员教学改革的探索[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10(04)

[2] 丁玉华.气象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及建设思路 篇4

集镇是联结城市和乡村的桥梁,是农村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强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郭园镇人民政府始终将集镇管理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坚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控制红线、控制风格、控制体量、控制色彩的集镇规划管理措施,成功建设起“一个中心,两片区域”的集镇规模,集镇管理水平取得明显进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展现了集镇形象。

郭园镇地处如皋南端,总面积53平方公里,系2000年由原郭园乡和车马湖乡合并而成,东接九华镇和下原镇,北临吴窑,西与石庄镇接壤,南接长江镇(如皋港开发区),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同时,随着蒲黄公路的建设以及204国道的改线,交通区位优势也日益凸显。近年来郭园镇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城镇建设迅猛发展,江平公路工业区已具备一定规模,镇区的布局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规划不足的困扰,为了更好的进行集镇建设,2008年郭园镇对镇区的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明确了郭园镇设中心集镇一个即郭园镇,小集镇区域两片,即:车马湖小集镇和薛窑小集镇,并对规划布局管理模式及规划发展思路做了科学的判断。

一、集镇发展规划

1、郭园镇中心集镇

郭园镇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以纺织、服装为传统产业,以船舶、机电为主体,佛教、旅游业和农副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

(1)镇区规模:近期(2010年)镇区人口按1.6万人规划,镇区建设用地按181。7公顷控制;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按

2.8万人规划,镇区建设用地按336.8公顷控制。

(2)规划布局:采用“三片、两轴”的紧凑型块状布局结构。三片,由兴园路、人民路和204国道分割镇区形成南、中和东北片,南片集中郭园镇的行政、居住、商业、医疗等,中片沿蒲黄公路布置工业区,东北片为郭园镇的北工业区、仓储用地。两轴,纵轴为迎宾路贯穿三个片区,横轴为兴园路联结工业区和生活居住区。

(3)道路系统:镇区道路系统由主、次、支三个等级道路构成,结合蒲黄路、204国道、336省道形成了三横三纵的道路格局,配合外围环路、内部支路形成统一、完整的道路骨架系统。(三横即蒲黄路、兴园路、郭车公路,三纵即迎宾路、人民路、204国道)

(4)公用工程设施:给水工程、污水工程、供电工程、电信工程、光电工程、燃气环卫等工程都进行了详细规划。

2、车马湖、薛窑小集镇

两小集镇均是历史悠久并初具规模,不论从交通优势、结构布局,还是从居住环境、生活水准等各方面都占有一定主导地位,根据郭园镇村庄布局规划,将这两小集镇规划在车马湖居和薛窑居两个村委会所在地,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统一服从政府的管理模式,发挥他们潜在的优势,将两小集镇建成高起点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小集镇。

二、集镇发展现状

在郭园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集镇管理和建设水平取得长足进展:镇区规模已达成近期规划;蒲黄、迎宾路的建设已竣工,兴园路建设已开始实施,预计明年7月份投入使用,届时规划布局将全面铺开,道路系统将成功合拢成为完整骨架交通网络;国家二级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将于明年投入使用,占地16亩的文化活动广场也已开始动工,8000平方米的高起点高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人民路的建设计划明年正式动工建设,公用工程设施建设水平将达到新的高度。

三、集镇发展管理思路

1、集镇发展之管理

由于近年来郭园镇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此镇政府在管理模式上加强了规划的执法管理工作,健全规划管理机构,以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强调总体规划、建设的法律、标准和准则以及相应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遵章进行建设项目的管理,明确规划建设的审批和修改的办法、程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集镇发展之宣贯

为了更好的执行规划,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群策群力,镇政府紧抓规划的宣传、解释工作,以期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做到认识、目标、措施、资金四个落实。

3、集镇发展之环保

镇政府以资源合理配置、提高镇区发展层次、用地布局合理有序为原则,提高镇区中心的土地使用效率,严格控制乡村中的非农用地,引导乡村工业向镇区和镇域工业小区集中,切实保护镇域的基本保护农田。同时,根据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环境效益,把环境意识贯穿在整个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过程之中。

今后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及展望 篇5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坐落在榕江县三江水族乡怎冷村所在地,距离榕江县城38公里,交通十分不便。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群众文化素质比较低下,思想观念落后,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缺乏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没有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严重。学生的入学率还比较低,辍学率比较高。这是影响制约我校发展的客观因素。另外,我校在教研教改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多数是流于形式,大多数教研组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开展的教研活动,没有真正的深层次的去探讨和研究教材教法,教学方法方式比较陈旧,不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这是制约和影响我校发展的另一个因素。

一、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展望: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低下,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思路是:

一是大力转变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经常深入农村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基本情况,结合农村家庭实际情况,大力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教育能够改变命运,学习和知识能够成就未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努力改变学习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呼吁当地群众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奋进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自觉地学习,通过环境育人的,为当地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新人。

三是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为成功申报环境育人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通过狠抓学校常规管理,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履行学校的办学理念,践行学校的办学宗旨,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把学校的教研教改做活做实,以教研教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及建设思路 篇6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利用不当会降低教学效果,产生无效或负效的结果。适时、适度、适当地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切实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立激励机制,以制度建设来引导多媒体教学健康发展;利用行政资源加强监控力度,建设硬件资源,开发软件资源,提高多媒体应用水平,增强教务管理队伍服务能力是实现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思路。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教育教学改革的深人,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多媒体教学有优势,但利用不当会产生无效或负效的结果,浪费多媒体硬件资源。近几年关于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大量反思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多媒体教学最应该强调的是有效利用,而不是形式上的利用。

虽然各校早已发现多媒体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但多年来仍未得到根本的解决。除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仍未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缺乏主动性,未能真正理解多媒体教学的本质、规律,优缺点、应用原则以及硬件方面有一个逐步改进完善的过程,教务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制定多媒体教学使用规范和相关的规章制度、激励机制、监控机制,管理人员本身对多媒体教学认识不足、引导作用不充分、管理不到位也有直接的关系。

其实,教务管理部门可通过行政资源从制度上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保障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巨大的优势,但制作出有效的多媒体课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一些教师或者不愿意使用或者仅制作一些简单、粗糙的课件,或从网上下载一些现成的课件,不加任何修改就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致使现代化设施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影响了他们所任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对此,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典型带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比如教学比武、观摩学习等,从中发现并树立典型,使广大教师领略现代化设施的优越性,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此促进、激励教师积极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2.政策倾斜。建立多媒体教研基金(可与精品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开展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立项及经费资助;对于课件制作水平高,高质量完成多媒体教学任务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以制度建设来引导多媒体教学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可以说对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改进意见等方面已经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现已到了该管理部门制定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的时候了。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来规范、引导多媒体教学,从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目前一些高校管理部门已开始重视并积极制定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

1.完善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强化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应加强制度建设,如制定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学准人制度、多媒体教学实施制度、多媒体教学评价制度和多媒体教学保障制度等。需指出的是,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完善这些制度时,应有科学依据,做到具体规范、切实可行,各制度之间连贯一致、不重复不矛盾。

2.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交流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教学评价是对教

学效果的总结,是保证教学系统成功运行的重要环节。教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教学效果究竟如何,主要通过教学评价结果来衡量。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到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建立一套针对多媒体教学的完整、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指标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和使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多媒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利用行政资源加强监控力度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促进多媒体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严把准人关,教务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组对首次采用的多媒体课件的课程或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审查,防止粗制滥造的课件进人课堂;对于不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要停止使用多媒体课件;对于课件质量差和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要限期整改或取消多媒体授课。

其次,要对多媒体教学的质量进行监控。可建立校、院(系)两级组织监控体系。院(系)一级主要负责监控多媒体教学的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课件的设计是否符合教育理论,是否科学合理,并负责日常的多媒体教学的检查。学校一级由教务管理部门组织专家、领导、同行和学校督导员、教务管理人员,采用定期、专项或随机检查等多种方式监控与评价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职业道德等情况。同时教务管理部门可利用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对日常多媒体教学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开展期中教学检查及学生评教工作,广泛了解和听取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意见,及时反馈相关教学质量信息,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四、合理建设,使用硬件资源

虽然多媒体硬件资源的配置由相关的职能部门具体操作,但教务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与之沟通协调,根据师生的反馈意见,在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根据教学需要提出多媒体教室建设数量;投影幕布放置的位置;工作台高度及放置位置、配备的黑板大小等,便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1.加大投人,改善多媒体教学设施。实施多媒体教学必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要加强多媒体教室建设,满足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同时通过改进硬件设施,简化多媒体设备的操作程序,以方便教师使用;同时积极促进多媒体与网络相结合,以便于实现远程教学。另外,可建设一定数量的教学录播系统教室,便于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

2.建立协调统一的指挥系统,合理调度,提高使用效率。首先,要进行归口管理,努力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其次,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分配上,教务管理人员要对多媒体的使用范围有足够的了解,充分考虑课程差异和教师个体差异,做到供给和需求在有效的状态上趋于平衡,注重使用效率与效果。

3.加强对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与维护。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一般较高,上课教师不停地更换,日常使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类故障,如常见的投影模糊、音响效果差、设备损坏等,若不能及时处理就会对多媒体教学造成直接影响。为此应,建立教室监控体系和对多媒体教室故障的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建立日查制度,做好对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预防故障发生。及时更换损坏的和老化的部件,减少推诱、扯皮,保障软硬件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正常化。

随着多媒体教室数量的增加,为了提高效率,减轻维修服务人员一间间教室地往来奔波。可逐步采用多媒体教室群控管理系统,如远程设备遥控、广播通话、系统维护等先进功能,提高多媒体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五、加强多媒体软件资源的开发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制作多媒体课件服务平台,减轻教师重复收集制作工作量。如利用校园

网络这个平台建立学校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库,其内容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象)类素材、音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通过对这个信息资源库的共享,教师可以快速找到合适的教学素材和材料,促进课件制作效率的提高。

可采取多种途径逐步完善资源库建设。(1)根据实际需要,购买一些课程的CAI课件;(2)鼓励教师结合所授课程制作教学课件;(3)广泛宣传、发动广大教师积极搜集提供素材资源;(4)教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校际间课件交流,网上下载收集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方面的优秀课件等。

六、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多媒体应用水平和教学效果

1.加强对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是提高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先导。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能力和素质,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课件进行精心设计。

2.提高师资培训的针对性。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多数使用多媒体教学,然而教学效果优秀的不多,许多是为了省力,变成了懒汉的工具。因此,对青年教师应重点加强师德教育,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克服偷懒思想,引导其投人更多的精力,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基本教学技能培训,从教态,板书、教学语言及教材处理等方面培养其教学基本功,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中老年教师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基本的课件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的操作方法。

七、提高教务管理队伍服务能力

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建设思路 篇7

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讲授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理和实现技术, 同时介绍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使学生获得数据库使用、管理、设计和研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掌握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的能力, 掌握基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一平台的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技术, 能够追踪数据库前沿技术, 了解数据库在现实领域中的应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采用“理论+实验+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较枯燥, 难以理解, 目标不明确。一般在开设数据库技术课程时, 都会加入相应的数据库原理的内容。有些学生对理论的内容不感兴趣, 还有一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因此能否让学生接受还取决于教学方法。为了能让学生对所教授的课程感兴趣, 必须要摸透学生的心理, 让学生在上本课程之前就使他们感到课程的重要性, 如对网络专业的学生, 你需要强调网站是需要后台数据库支持的, 若没有, 那该网站只能是一个空壳……切记不能让学生感觉该课程学不学都无所谓。另外专科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 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 最好采用引导性的教学方式, 如在讲select语句中的where子句时如何引入like, 应先引入一个问题“如果我要查询的地址不清楚, 只知道此地址中含有‘中国’两字, 那么我们该怎么实现”。这种以问题引导形式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带着问题的思考去听, 所以学生更能接受。

为了适应市场对数据库开发与管理人才的需求, 对该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 根据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对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目前市场对SQL数据库管理人才需求较大, 且用人单位对这一岗位的要求都大同小异:能熟练使用T-SQL语句进行开发、精通数据库的设计及性能优化、熟悉数据库的备份及性能维护、事务处理、数据库安全、有较强的团队交往和沟通能力等。

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建立是高校教务处为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上实施的一项新措施, 这一制度的建立不仅符合主体教学管理观, 也符合高校办学特点, 这一制度的建立也是为完善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添砖加瓦。职能部门要重视信息员队伍建设, 用好信息员, 用好信息, 对教学信息及时梳理, 及时反馈, 切实改进。

另外, 为了配合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加强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本课程应采用相应的案例进行示范教学, 实现边讲边练,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情境的差距。包括设计案例和数据库开发案例, 便于学生结合案例来理解理论知识。因此案例资源建设是搞好课程改革中的示范教学的重要部分。

跟随教师的边讲边练的案例教学之后, 学生可进行独立训练, 为了完成这部分内容, 大量的训练型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分为随堂练习和综合练习两大类。随堂练习主要针对每个知识模块的重点设计了一系列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实验性操作题,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理论。综合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数据库分析设计题等多种类型, 帮助学生检测自己的水平。因此完善习题资源建设用以提供各类习题, 以及习题的组织与丰富, 确保习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十分必要。

此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实现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 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网上资源非常丰富, 这个资源库既可以供教师教学使用, 也可以供学生自学使用, 为教学、实验提供了另一丰富的空间。

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创造是搞好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只要安装了SQL Server 2005的实验室均可满足该门课程的基本实验需要。另外, 扩建本专业的网络实验室, 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 实现教学与实验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 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只要实验室软硬件设施齐全, 配备有学生用计算机、教师用计算机、电脑投影设施等先进的仪器设备, 均能够通过校园网与Internet相连接, 较好地满足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

总之, 通过基于案例工作过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建设, 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信息系统的应用直至开发能力, 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 成为数据库管理系统领域的有用人才。

[责任编辑:王以富]

[责任编辑:王以富]

摘要: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以关系数据模型为主线介绍数据库最基础、核心的技术和应用, 是一门强调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并重的课程, 是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领域的基础课程。在信息化条件下,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开发能力。本文从教学方式、市场需求、教学环境建设和资源建设等方面, 探讨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的建设思路。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及建设思路 篇8

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步骤的分析

10级教育技术学 郑雅倩 000812010046

【论文信息】

期刊:中国电化教育 总第308期

日期:2012.9

文章编号:1006—9860(2012)09—0095—007

篇名:《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娟,孔亮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徐州工程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影响因素

【论文分析】

一、定义研究的基本问题

1.明确研究范围

在论文的开头,首先通过引出“教育技术学专业”以及“精品课程建设”来确定了研究问题的范围,即突出了本次研究的问题是基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以及精品课程建设这两个层面上的研究,有明确的研究范围。

2.明确研究问题

论文基于研究范围,通过简明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明确的提出研究问题,即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严谨提出逻辑假设

论文通过引出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以及教育技术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状况,解释了研究问题的概念,即什么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同时简要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这个问题的研究,并且明确提出了要从其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那么,在这一阶段,作者就在论文的开头明确回答了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如何做)这三个层次上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分析

1.基于研究问题的文献检索

论文在第一部分谈的是关于研究问题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设现状,现状必定是基于事实的描述,事实又必然是来自于相关文献。作者基于大量的文献检索概述了相关的现状。

2.基于研究问题的数据收集

作者对查找了关于教育技术学所属的教育学类(教育学的二级学科)2003-2009年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并深入从建设概况、所在院校、地域分布、获批时间、课程内容分布以及课程性质分布6个方面进行了数据资料的收集。

3.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作者根据所调查的数据资料,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了加工处理与分析。作者使用了表格、柱状图、折线图、百分比图等对数据进行了整合与归类,为分析研究主题的现状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对数据的处理及分析,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是论文的研究问题更具有科学性。

4.得出结论

作者通过以上基于事实分析的现状进行总结,得出了研究的结论。从三个层面上总结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分别是建设数量、学校分布、地域分布、获批时间、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性质分布6个方面。这与之前的现状分析一一对应,得出的结论更加鲜明具体。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基于研究问题的深层分析

作者通过以上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进一步分析,挖掘出了导致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上存在差异的因素,即相关影响因素。同样也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很具体清晰,使对于研究问题的理解更深一步。

6.研究结果的总结

作者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了本次研究问题的结果,即解决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这就是针对研究问题而得出的解决方案,使整个研究更加完整、科学。

三、研究方法的分析

通过对本篇论文的仔细研读,我发现作者的此篇论文结构严谨,从现状到分析再到提出相关建议以及最后的个人结语,符合研究的思维。

部门建设建议及后续工作思路 篇9

一、部门建设建议:

对于设计行业而言,创意体现了公司的品牌。为了在技术上不断出新、创新,建议:

1、每次设计后都进行经验总结。

2、考察其他设计师的成果,吸取精华。

3、借鉴其他优秀的设计理念。

4、鼓励设计师在设计手法上创新,注重新材料的应用。

二、后续工作思路:

1、根据公司规定大纲制度,履行本职工作职责。

2、制定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的工作计划。

3、团结本部门设计团队,加强本部门设计团队能力。

4、定期参加公司相关培训,了解公司最新动向及有关设计专业知识的经验。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及建设思路 篇10

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但由于现实情况约束, 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决策当中, 只能够将学生的操作性训练放置在学校内完成。而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缩短学生的岗位培训时间, 是高校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不仅肩负着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任务, 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现代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的接受。为实现这一目标, 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设计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管理决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目标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必须同专业属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以及理论教学的体系与内容相符合。基于经济管理活动的特点, 管理决策实验课程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实验教学与企业管理间的匹配问题、验证性实验向创新性实验的过渡问题、封闭环境与开放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管理决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 应有利于探索保障经济管理实验教学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 有利于推动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发展, 有利于打破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瓶颈。具体目标可归纳为: (1) 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一致, 满足管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 实验教学的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在校内完成社会实践, 训练学生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3)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逐步完成从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再向创新性实验过渡, 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4)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最新的管理科学技术与手段的应用, 多学科交叉设计实验方法。

2 管理决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管理决策实验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意识, 利用现代的管理决策工具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 并能够把分析结果快速有效地应用到现实管理问题当中。因此, 建立完善的管理决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根据管理决策实验课程拟解决的问题与应达到的效果, 在实验课程设计时应遵循以下思路。

2.1 提高对实验教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提升对实验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是深化管理决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前提。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演化为大众教育后, 在人才培养方面, 为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统一, 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 开始赋予实验教学新的使命, 并把实验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只有实验教学才能验证知识, 消化并巩固知识;只有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动手能力, 形成专业素养;只有实验教学才能启发创新思维, 增强创新意识, 提升创新能力。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验教学起步较晚, 缺乏独立完善的管理决策实验教学体系和相关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主要是在课堂内由教师演示, 且实验内容要严重滞后于理论教学, 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都不够重视。因此, 为建立完善的管理决策实验教学体系, 首先要提高对实验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管理决策理论、实验和实践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2.2 紧密围绕培养目标, 多学科交叉设计实验课程内容

管理决策实验涵盖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多门学科内容, 如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等。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 在培养过程中侧重点也不相同。因此, 实验课程体系设计应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 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

2.3 实验课程内容设计要具层次性, 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实验课程内容应具有层次性:基础性实验, 掌握管理决策实验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方法;综合性实验, 对基础性实验内容进行整合, 引入企业管理决策案例;创新性实验, 学生自行收集资料, 并动手设计实验内容, 给出解决方案和分析报告。本文通过“库存管理决策与模拟”实验来演示实验课程内容设计的层次性。第一, 介绍确定性存储模型和随机存储模型以及相关软件操作方法,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企业库存管理的基本内容与解决方案;第二, 给出不同情况下企业库存管理案例, 让学生自行确定库存管理方案, 分小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及管理成本, 并给出分析报告;第三, 为与经济现实相符合, 将产品需求量、订货备运期等多个参数设定为随机变量, 让学生理解数学模型的局限性, 并让学生自行收集和整理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库存的相关数据, 使用随机模拟方法追踪企业的库存变化, 发现库存变化规律, 设计实验步骤并给出理论支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 由理论到实践, 由确定到不确定的思路分层次设计实验课程内容, 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4 优化实验教学课程评价体系

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功能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实验完成情况和操作分析能力进行综合打分, 而且还要对实验教学方向和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实验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应满足下述要求:第一, 实验过程记录, 针对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过程记录表, 学生在完成每一步骤实验后, 详细填写实验结果、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二, 撰写实验报告, 在给出完整实验结论的基础上, 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严谨性, 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第三, 实验结果讨论, 组织多种形式的学生讨论, 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借鉴他人的研究思路, 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和团队合作精神;第四, 鼓励实验创新, 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对学生提出新的实验思路、使用新的方法和技术予以肯定和加分。

2.5 完善实验室建设, 共享网络资源

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与实验室建设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实验教学体系的确立必须以实验室建设为前提, 没有完善的实验室建设支撑, 实验教学体系确立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同时, 实验室建设也必须服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要求, 否则就会迷失方向、缺乏标准。现代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利用学校内部的校园网进行实验教学,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和实验环境。这需要实验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借助省或校级精品实验课程建设平台, 创建丰富的实验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下载视频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手册、软件使用说明、实验案例等等;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实验教师请教实验问题, 或在小组成员间展开讨论;还可以通过登录校园网中的实验操作系统, 在校外完成实验, 并通过管理系统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结语

作为从事管理决策实验教学的教师,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管理决策实验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 实验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 (1) 经济市场的多变性和企业管理的不确定性, 决定了管理决策实验方案的多样性, 学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提出多种假设, 并加以验证或否定。尽可能淡化实验结果的对错观念, 鼓励学生大胆决策,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 在教学方法上, 采用任务驱动法, 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实验案例和数据资料, 使用新的方法和模型完成实验任务。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企业管理科技竞赛活动, 通过各类第二课堂活动, 提升学生的实验兴趣。 (3) 由于基础知识和能力差异, 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不均衡, 受益较少的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方面要精心设计, 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摘要:管理决策实验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 从事管理科学研究的必要手段。在发达国家管理决策实验教学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和重视, 而在我国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研究和探讨管理决策实验的形式与特点、设计完善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对改进管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管理决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参考文献

[1]黄燕琳.管理实验在管理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4.8.

[2]李维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发展新模式[J].实验式研究与探索, 2012.7.

[3]林云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J].教育科学, 2010.9.

[4]马占英.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作用及设计技巧[J].科教经济市场, 2008.12.

[5]吴利玲等.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若干思考[J].科教信息, 2009.35.

[6]谢刚等.管理实验与设计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 2004.4.

企业文化的实践认识及建设思路 篇11

与企业环境要求相一致的企业文化,是持续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但是,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的研究发现,目前中国部分企业要么还没有成型的企业文化,使其一致的经营管理特色的形成缺乏相应的文化底蕴支撑;要么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现状不相适应,成了企业的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开始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不过,与企业中其他方面的建设不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更复杂、更持久的工作。在考虑对具体企业文化进行培养或重塑时,首先要澄清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企业文化的内容

当前,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对企业文化内容的认识仍然比较混乱。然而,明确企业文化的内容非常重要——从内容上研究企业文化便于对企业文化进行提炼,以确定特定组织企业文化的需求类型,为企业文化的培育确定目标。

企业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企业使命、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

“企业使命”是企业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表现在公司的任务陈述中,常说的“企业目标”是“企业使命”的阶段性构成;“核心价值观”是完成特定“企业使命”所应秉持的价值认知、道德认知和对事物的根本态度;“经营理念”是企业为完成“企业使命”,在具体的企业经营过程中所秉持的对企业价值和基本经营思想、经营思路的认识,受“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制约,同时,“企业核心价值观”也主要是通过经营理念表现出来;“企业精神”

是指在完成具体业务时,员工工作态度(包括客户服务态度)、精神风貌内在规范,是“经营理念”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一般来说,业务类型的差异对“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规定影响不大。事实上许多成功的公司,在完成同一“企业使命”时,都是通过多元业务实现的,同样,在多元的业务体系下,这些成功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不仅没有受到分散,反而愈加得到强化,——这说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在企业文化上可以是“统一的”;而经营理念及相应的企业精神,则必须适合特定业务活动(可能还包括地域特征等)的需要。因此,对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而言,从“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层次看,其企业文化的内容又是“多元的”。

所以,有多元业务(或地域分散)的企业,其文化内容往往是“统一多元的”——在企业使命及核心价值观层次上是统一的,在具体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层次上是多元的。实质上,企业文化的统一性核心表现在企业使命及核心价值观的统一上,而在经营理念及精神上则主要体现具体的业务(及地域等)特征。

二、企业文化的形式

企业文化形式是企业文化内容的存在载体或外在表现,并反过来影响企业文化内容的形成和传播。研究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的主要意义在于:便于在实践上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培养。

企业文化表现包括五个依次显化的层次: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标语口号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成熟些。

三、企业文化的形成方式

企业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适应不同的企业或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供给型和文化需求型。文化供给型指通过现有文化的传播和同化,对新员工或新企业进行“类文化”培育;文化需求型指根据企业需要,先设定企业文化类型作为培育目标,然后再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逐渐培育,直至最终形成。

文化供给型培育方式的选择,在下面三个条件同时成立时方能适用:

1、企业文化比较成熟;

2、成熟的企业文化可以作为同化其它文化主体的标准;

3、作为文化主体,对其它待培育的文化主体有足够的同化力量。

文化需求型的培育方式适用下述三种不同的情况:

1、没有成熟的企业文化;

2、现有的企业文化不能作为新环境下文化培育的标准;

3、现有文化主体的同化力量过于弱小。

对于内外环境变化较快的企业,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外部环境、主体构成、业务类型、服务对象、经营方式、员工构成及地域范围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从实践需要的角度上,必须对自己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或重塑,以求在新的战略下规范企业的行为表现,并籍此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及客户对企业的信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鉴于不同企业的发展现状,在做企业文化方面的工作时,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提出以下工作思路建议 :

1.对企业文化现状做深入、细致的诊断;

2.根据企业文化诊断的结果判断企业文化适用于那种培育类型;

3.如适用于文化供给型培育类型,则:

1)整理、提炼现有企业文化的内容;

2)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服务情况,对企业文化内容

进行适应性调整,主要是调整其中的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层次的内容规定;

3)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和业务主体的要求,具体界定各业务单元的企业文化内容,主要是具体明确其中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层次的内容;

4)梳理现有的企业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体现和培育企业文化;

5)通过其它手段和途径,培育企业文化;4.4.如适用于文化需求型培育类型,则:

1)通过对高层经营者的理念整理及业务、发展趋势分析等,确定

企业文化的需求类型,主要是明确其中的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层次的内容;

2)确定各具体业务单元的企业文化需求类型,主要是明确其中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层次的内容;

3)梳理现有的企业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体现和培育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会计框架建设思路论文 篇12

1.1没有对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物质流和价值流进行重视

在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物质流采用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这种反馈型的循环方式进行生产。反馈型生产循环方式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和高效利用为根本目的的新经济模式。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可以将其物质流分为小循环物质流、中循环物质流以及大循环物质流三种。物质流与价值流息息相关,从某些角度出发物质流也可以被看作是价值流。我国很多企业在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时没有对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物质流和价值流进行重视,为了简化核算过程,对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的再利用价值不作为成本发生额进行抵减。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循环经济中废弃物再利用价值被划分在成本价值流循环之外。与此同时,生产产品所产生的废弃物处置所产生的环保费用也没有放入成本因素内进行考虑,为了图方便,通过管理费用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这样也没有按照价值流循环的实际来核算成本,使得企业在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处理方面所披露出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

1.2资源内部损失核算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没有重视资源内部损失的核算,而是将生产产品过程中的废弃物成本全部计入合格品成本中去。在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国家大力推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再资源化,对于废弃物的成本及再利用价值,企业应当予以单独计算。而现行的核算方法无法对内部损失进行准确计量,这样就会使得企业成本失真,因此,全面改革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迫在眉睫。

二、举例说明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2.1对四川x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介绍

四川x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对自身特种钢产品的整体质量要求很高,在生产过程中公司对产品的晶粒度、硬度等技术指标非常关注,该特种钢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环节依次为冶炼—锻造—轧钢—热处理—磨床加工。四川x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积极响应循环经济的发展。该企业利用从废品收购站所回收来的废钢进行产品的生产加工,而且还对产生产品过程中所留下的钢渣及不合格钢条、钢棒等进行回炉加工再利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2.2以四川x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核算流程的讨论

2.2.1成本中心的设置

在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时,根据作业流来对价值流进行确定,将各价值流设置为成本中心。运用弹性边际成本原理进行成本中心的设置,以达到能够准确分配价值流中各项费用的目的,以便价值流成本能够被正确地核算。根据上述流程图可以了解到,公司充分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建立健全自身的钢冶炼、锻造、轧钢、热处理以及磨床加工这五个价值流中心,并将其设置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对该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中的循环价值流和四个小的循环价值流。

2.2.2公司运用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所取得的成效

公司以往所运用的成本会计方式和方法主要是按照工时比例或工资比例等单一标准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没有引入成本动因,这样就会造成在费用分摊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较差,不仅对企业经营成果的核算造成影响,而且还会误导企业对于未来的发展决策方向。公司运用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进行成本核算,不仅弥补了以往成本会计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成本信息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正确引导企业对于未来发展做出正确决策,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三、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优势分析

3.1满足了循环经济下企业对成本核算的要求

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充分结合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物质流和价值流的周转特点,满足了循环经济下企业对成本核算的.要求。其成本核算对象是企业产品生产阶段价值流循环以及各个生产步骤,并且将循环经济大环境下资源企业的物质流入、流出、循环利用情况以及资源价值的流入、流出和循环周转情况考虑在内,全面计量各价值流成本及价值流为分析生产循环中的产品成本,使价值流成本和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这样就使得所获得的成本核算资料更加准确,达到了满足循环经济下企业对成本核算要求的目的。

3.2为企业选择正确的产品生产措施提供有效信息

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能够对资源的内部损耗进行单独计量,根据企业生产中有效利用和废弃损耗的情况,将企业生产产品原材料、能源、间接费等全部资源按是否形成合格品以实物量与金额两个方面标准进行计量,以便对废弃物的成本进行核算。与此同时,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将废弃物成本与合格品成本区分开来,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价值从合格品成本中扣减出去,使得所得出的结果更符合循环经济大环境下的实际生产情况,提高成本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还可以对物料、能源的损耗情况进行反映,以便企业寻找资源损失的关键点,加强自身成本管理,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黄韵环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上一篇:描写课堂学习的句子片段下一篇:工程承诺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