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精选7篇)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 篇1

监控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煤炭工业局、各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太原煤炭气化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省监狱管理局:

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由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有效遏制和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根据省政府《山西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要求,省煤炭工业局印发了《山西省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晋煤安发〔2009〕24号),现就在全省井工煤矿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监控管理通知如下:

一、煤矿重大危险源辩识依据和范围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煤矿重大危险源内涵及外延上与其它工业领域的重大危险源存在很大不同,很难由某种危险物质或能量的一个临界量来判定。煤矿生产环节多、条件复杂多变,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有化学危险性(如瓦斯、一氧化碳等)、机械危险性(各种机械设备及存在场所)、电器危险性(电器设备及存在场所)、地质危险性(各种危险地质构造)。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件精神,所有煤矿(井工开采)属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针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诸多因素,重点对自然因素下影响煤矿安全的重大危险源(以下煤矿重大危险源提法专指此类)进行检测、辩识评估、建档备案并实施重点监控。主要指以下几类井工开采煤矿:(1)高瓦斯矿井;(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有煤层爆炸危险的矿井;(4)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矿井;

(5)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或等于6个月的矿井;(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7)采煤工作面存在不易垮落必须经人工强制放顶的坚硬顶板矿井;(8)其它自然因素下影响煤矿安全的重大危险源。

二、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与辨识

1、山西省境内所有井工煤矿都必须进行重大危险源检测,经省煤炭工业局认定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辨识评估,认定是否存在煤矿重大危险源和存在煤矿重大危险源的等级、种类。

2、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煤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煤矿企业、所属煤炭行政主管部门(煤炭集团公司)登记建档,实施重点监控,并按照规定逐级上报。一级煤矿重大危险源逐级上报至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二级煤矿重大危险源逐级上报至省煤炭工业局;三级煤矿重大危险源逐级上报至市煤炭工业局;四级煤矿重大危险源报县煤炭工业局。

3、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工作应由具备安全评价资格、取得资质证书的安全评价机构完成。开展煤矿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估工作的评价机构,应当根据资质证书确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并对其做出的辨识评估结果负责。

4、煤矿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定期进行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检测到存在重大危险源时,及时申报、组织评估、认定备案。煤矿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煤矿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估。

5、煤矿生产过程、防护措施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对煤矿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及时上报煤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6、全省所有井工开采煤矿必须于2010年底前完成煤矿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估、建档备案工作,并建立有效防范措施,加强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

三、评价机构资质认定

为规范评价机构对煤矿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估工作,推进全省煤矿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估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对开展煤矿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估工作的评价机构进行资质认定。

(一)安全评价机构申报

开展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工作的评价机构须向省煤炭工业局或各市煤炭工业局提出书面申请,提供以下材料:

(1)机构资质证书以及从业人员资格证书;(2)事业单位法人资质证书或工商营业执照;

(3)安全评审业务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控制程序等规章制度;(4)机构资质条件发生变化,应当提供相应情况说明;(5)安全评价业绩情况;

(6)机构及评价人员工作业绩考核证明。

申报时间:2009年6月1日—2009年6月15日。

(二)市煤炭工业局对安全评价机构资质初审

各市煤炭工业局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查评价机构资质资料,确定两家开展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工作的评价机构,向省煤炭工业局推荐上报。需要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1、相关证件是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限;

2、业务范围;

3、法人代表、专职技术负责人及专职安全技术评价人员资质条件;

4、有无转让、出借资质证书及转包安全评价项目行为;

5、有无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6、现场查看评价机构资质条件(包括软硬件设施、安全评价人员技术力量)。

评价机构资质初审时间:2009年6月16日—2009年6月30日。

(三)省煤炭工业局对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认定

省煤炭工业局组织专家对申报的评价机构进行审定,审定同意后认定并在山西省煤炭信息网上进行公示。未经省煤炭工业局认定的中介机构或中介组织,在山西省境内从事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工作,其评估认定结果,省煤炭工业局不予备案。

评价机构资质认定时间:2009年7月1日—2009年7月15日。

四、评价机构对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

危险性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生命或财物损失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价,危险源危险性评价包括危险源自身危险性评价和对危险源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

为了表征危险程度,通过危险评价,反映评价对象发生事故危险性的等级。按照危险程度的大小依次分为:Ⅰ级重大危险源、Ⅱ级重大危险源、Ⅲ级重大危险源、Ⅳ级重大危险源。根据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大小、发生事故难易程度、事故危害程度等多项指标综合分析,或按单项指标、各类危险源分别评价,综合结果。

经认定的评价机构进行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工作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参照相关技术标准,认真、严谨地进行煤矿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估,要尽量反映评估对象实际的安全状况或危险程度。对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结束后出具《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要求数据准确,内容完整,建议措施具体可行,结论客观公正。《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2)煤矿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危害程度;

(4)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

(5)煤矿重大危险源等级;

(6)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7)应急救援预案的效果评价;

(8)评估结论与对策建议等。

五、评估结果审查、建档备案

省、市、县三级煤炭行政主管部门及各煤炭集团公司对煤矿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估工作各负其责。县煤炭工业局(煤炭集团公司)负责辖区内(所属)煤矿重大危险源普查、检测、申报,对中介机构开展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市煤炭工业局(煤炭集团公司)负责辖区内(所属)煤矿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估工作的指导、监督,对评估报告进行初审,审查同意后,正式行文向省煤炭工业局申请认定,并对辖区内(所属)煤矿重大危险源汇总上报;省煤炭工业局负责对评估结果审查认定,自接到市煤炭工业局(煤炭集团公司)上报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对上报的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进行审查,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结果进行认定。认定存在的煤矿重大危险源,按照分级管理、属地管理原则,由煤矿企业、煤炭行政主管部门(煤炭集团公司)建立煤矿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并实施重点监控。煤矿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主要包括:

(1)煤矿企业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2)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3)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4)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5)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

(6)煤矿重大危险源紧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

六、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

(一)企业主体监控管理责任

1、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全面负责。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明确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具体负责人,明确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职责,制定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根据重大危险源级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控管理。

(1)一级重大危险源必须建立有效的动态监控系统,进行不间断监控,随时掌握危险源有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并每季度向各级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

(2)二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有效的监控措施,定期监测危险源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每半年向各级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

(3)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有效的监控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每年向市、县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

(4)各煤炭集团公司所属煤矿的重大危险源由集团公司实施监控和管理,存在一、二级煤矿重大危险源,要上报省煤炭工业局备案。

2、煤矿企业必须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识,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3、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保证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所需资金投入,并组织对本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按季度将检查情况报送煤炭行政主管部门(煤炭集团公司)。

4、煤矿企业必须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报县级以上煤炭行政主管部门(煤炭集团公司)备案,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2)危险辨识与评价;(3)应急设备与设施;(4)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5)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6)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7)保护措施与程序;(8)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9)培训与演练。

(二)煤炭行政主管部门、煤炭企业集团监管主体责任

1、加强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成立处置煤矿重大危险源组织机构,建立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组织体系,协调和指导辖区内(或所属)煤矿企业做好重大危险源检测、辨识评估和监控管理工作。

2、督促辖区内(或所属)煤矿认真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要求,开展煤矿重大危险源专项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煤矿,县级煤炭行政主管部门、各煤炭集团公司每季度覆盖检查不少于一次;市级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每半年覆盖检查不少于一次;省级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组织抽查不少于一次,抽查比例不少于存在重大危险源煤矿的20%。对煤矿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情况;

(2)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措施落实情况;

(3)煤矿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情况;

(4)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检测、监控情况;

(5)煤矿重大危险源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情况;

(6)煤矿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7)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8)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

(9)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工作情况;

(10)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配备及维护、保养情况;

(11)煤矿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情况;

(12)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3、检查中发现煤矿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煤矿企业立即整改。在隐患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或发现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应当立即责令煤矿企业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停产整改,按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要求,跟踪落实隐患整改。

4、对不按要求进行重大危险源检测、辨识评估的井工煤矿,对存在重大危险源不按要求进行建档备案、定期检查和实施有效监控的煤矿企业,一律停产整顿。

5、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把握煤矿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变化的规律。在特定时期要采取特别措施,加大监控检查指导力度,强化管理,防止重大危险源变化升级导致事故发生。

6、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有效监控。

七、相关要求

1、开展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建档备案工作要遵循客观事实,严格程序、严格标准、规范操作,各单位在工作中遇到难点、疑点问题要及时向省煤炭工业局汇报。

2、煤矿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可委托经省煤炭工业局认定的其它安全评价机构重新进行评估。

3、发现评价机构资格条件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从业资格的,违背职业准则、弄虚作假的,转让或者出租资质,转包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项目,取消其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资格。

4、各级煤炭行政主管部门(各煤炭集团公司)不得指定煤矿企业接受特定安全评价机构开展煤矿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估工作,不得以任何形式实行地区保护,不得干预安全评价机构的正常活动。

5、对新构成的煤矿重大危险源,煤矿企业要及时报送煤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煤矿企业要及时报告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核销。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 篇2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和控制不仅是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 同时也是权威机构及政府部门进行事故监控的重中之重,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具体的系统运行和设计信息为依据, 认真详细的对关键部位和典型工艺进行分析, 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下面就其具体评价步骤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基本评价步骤

安全评价应该包括作为评价基础的资料收集, 作为评价依据的危险、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详细进行单元划分、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方法并做出最终等级判断的评价过程, 根据分级和评价结果提出安全措施等五个基本步骤。其中资料收集是指在明确要评价对象的基础上, 了解和收集与该对象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自然条件和气象条件等资料, 熟悉和掌握可能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艺、设备和材料等, 此外相关的国内外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也是资料收集的重要方面。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在对系统进行详细资料掌握的基础上, 合理的界定出部分或区域危险源, 并对危险源的存在情况、危险性质、危险源能力、潜在危险程度和事故触发因素等进行详细的辨别。化工生产较为常见的重大危险源包括乙酸乙酯、苯、汽油和甲醇等大规模易燃液体, 天然气、液化丙烷、氢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易爆物质, 液氨和液氯有毒液化气体、压力容器和管道等。而对于评价过程而言评价单元的划分不仅可以提高后续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评价工作量和简化评价程序, 常见的评价单元划分方法有根据物质和装置性质、根据危险和有害因素及根据工艺条件等三种。评价方法可以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复杂程度和最终的评价目的来进行综合的选择, 通常可以选取一种或多种, 值得注意的是方法选择的不同最终的危险等级划分和事故定性也各不相同。最后对于安全措施的提出可以分为高于标准值和低于标准值两种情况, 其中前者必须建立严密的组织管理措施和采取适当的控制技术降低危险的发生概率, 而后者可以在允许和接受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防范或监测措施。

三、常用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是一种可以确保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评价方法, 不仅能对执行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 同时还可以提升安全评价人员的系统认识。编制过程包括根据重大危险源的预评价要求和单元特点确定出具体的项目清单检查要点, 在详细列出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中指出的安全指标基础上, 有针对性的提出和设计相应的控制对策, 最后根据复查表的编制检测预期的安全指标是否达到及相应的安全对策是否落实等。此外在应用该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适用对象进行区别对待、详细的落实安全检查入员、确定合理的实施周期和注重信息的反馈与整改措施的及时运行等。

2、道化学指数

道化学指数的典型特点是在确定重大危险源潜在能量大小的基础上, 根据以往的事故统计和安全防护情况进行工艺过程危险性的综合判断和单元危险等级的计算等, 其增加的危险修正系统不仅可以实现重大危险源的定量分析, 同时还可以提高安全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计算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确定暴露区域半径和面积、确定暴露区域财产价值、确定破坏系数、计算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和做出单元危险度的最终评价等。

3、事故树分析

事故树分析安全评价法是一种典型的作图分析方法, 具体组成包括最上端的顶上事件, 中间部位的中间事件和最底端的基本事件等, 其中顶上事件的发生又被称为最终结果, 所以该方法是通过结果找出可能发生原因的导致逻辑因果分析法。在确定顶上事件之后按照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找出与事件相关的原因, 而这些原因同时又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结果, 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下层原因, 直到不能继续分析为止。所有原因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逻辑关系的不同进行确定, 最终得到一个类似倒置的树的分析图形。

四、监控管理研究

1、建立宏观监控系统

宏观监控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明确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要求, 同时还可以在促进控制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划分管理责任, 使整体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具体包括建立涵盖城市内各企业危险源分级评价信息、分类申报信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管理情况信息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并通过网络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技术对危险源的分布变化情况进行掌握, 再以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设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总系统, 并最终实现各城市监控子系统联网的宏观信息展示。

2、完善监控预警系统

监控预警系统的完善不仅可以提高危险源控制的及时性, 同时还可以对事故临界状态进行很好的记录, 为日后的理论研究提供信息支持。其具体功能包括监视危险源的温度、浓度、泄露和压力等运行参数, 对比已经输入的事故临界状态判断是够转入应急控制程序, 当出现超出临界值的情况时监控系统可以发出声音和光学预警信号, 同时指导操作人员完成故障排除和一系列的应急控制指令。当操作和应急指令失效时, 还可以通过与消防措施的关联将事故发生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和及时的补救, 争取将事故抑制在始发状态, 避免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五、结语

通过上文对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步骤的简单介绍, 不仅加深了对安全评价必要性的理解, 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合理的运用和掌握相关评价方法的重要性。虽然目前我国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但是随着评价程序和完善和监控手段的更新, 未来的化工安全管理一定能实现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卢卫.定量风险评估技术在石化项目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 2012, (8) :217-220.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 篇3

【关键词】监测预警;排查;分类;成效

我矿积极吸取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教訓,努力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预防”,横河煤矿开展了矿、区队、班组、岗位个人四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1、建立严密的责任体系全矿自上而下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体系,环环相扣,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监督一级,目的是将安全管理的压力层层传递。矿长是本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对全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横河煤矿成立了以矿长为总负责人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构,下设隐患治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站,负责全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矿的调度检查,纳入日常安全管理中。

2、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遵守的原则:横河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遵循“三全”和“三到位”的原则,“三全”即安全隐患排查要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范围要涵盖煤矿生产的所有环节、所有过程和所有人员,避免出现安全管理的死角和盲点。“三到位”即安全隐患治理要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三到位,避免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再发生事故。

3、安全隐患排查规范化操作流程

3.1 安全隐患排查及信息上报各工种岗位人员和班组每班坚持对本作业范围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汇总到当班班长,煤矿各生产区队每天把排查结果报告矿安监站;煤矿除由总工程师组织召开各专业隐患分析排查会外,每月2号、18号矿还定期组织井上、下安全隐患现场排查,并根据上级要求和井下现场实际情况随时组织专项安全隐患排查。

3.1.1 现场工种岗位隐患排查工种岗位隐患排查是隐患排查的基础,各区队层层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网络,并责任到人,从上到下,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的隐患排查机制,把超前防范渗透于安全生产的动态全过程。(1)班前风险评估是根据进入作业状态前当班的工作任务、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所使用的工器具、个人技能、个人防护、个人精神面貌等,评定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2)现场各工种岗位人员在接班时及当班生产过程中,必须认真按本岗位操作标准对各自岗位职责范围内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进行认真分析和排查,并及时将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填写在现场隐患排查单上。

3.1.2 区队(厂、公司)日隐患排查煤矿各区队(厂、公司)将本区队班组及个人隐患排查及治理情况在当日的安全生产例会上进行汇报,未治理完毕或本区队无法单独治理的隐患,汇报矿安全生产副矿长,由安全生产副矿长负责协调治理,分管专业口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措施。

3.1.3 各专业隐患排查每周六前进行,由矿专业分管人员负责召集相关的区队(厂、公司),针对本专业的现场认真排查一次事故隐患,并建立好隐患排查台帐。对排查出的A、B、C级隐患确认后,每周的最后一天上报安监处。

3.2 煤矿安全隐患的分类及认定煤矿安全隐患分为顶板、机电、运输、地测防治水、通风、其它等7类,按照隐患的严重程度及处理的难度分为A、B、C3个级别。

3.3 煤矿“三违”行为、单岗人员及流动作业人员的管理

3.3.1 煤矿“三违”行为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根源之一,应作为行为隐患纳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范围,并研究分析其分布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治理力度,从而逐步消除直至杜绝煤矿“三违”现象的发生。

3.3.2 煤矿单岗人员和流动作业人员向来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要求区队跟班副职必须加强对单岗人员和流动作业人员的管理,规定了每班必须进行巡查,并对其安全作业程度进行评价顶级。通过此项措施,使煤矿零星安全事故的发生得到了有力遏制。

二、煤矿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1、凡是在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存在A、B、C级安全隐患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必须进行停产治理;发现一般安全隐患或轻微安全隐患能够现场解决的,必须进行现场治理,当班解决,对于治理时间长、治理难度较大的安全隐患,按照“六落实”制度处理,即落实项目、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设备材料、落实安全责任人、落实时间限期治理。

2、隐患整改情况的验收复查(1)各工种岗位及各级管理人员现场查处并填写在《现场隐患排查记录本》上的一般隐患、轻微隐患,由当班班长进行初步复查,由三八制安监员对其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矿领导、各业务科室现场查处的C级及以上隐患以及各业务科室按专业上报的A、B级隐患,其整改情况由各业务科室进行复查,并做好隐患整改复查记录,复查结果及时报安监处,由安监处处长进行监督检查。

三、多级责任追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前追后纠”体制。为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到实处,引入了“前追后纠”体制。“前追”是指:如果下一级管理人员在某作业区域发现了某一隐患,而上一级管理人员在该作业区域、同一班次没有发现这一隐患,要对其追究安全责任。“后纠”是指:某作业区域因为隐患没能被排查发现且及时治理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对事故前两天到过该作业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责任追究。这样,一级监督一级,一级追究一级,增强了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感,使隐患排查、治理的安全管理压力得到了层层传递。

2、隐患产生的根源追究制。隐患是在煤矿生产的动态过程中产生的,将煤矿隐患划分为自然隐患和人为隐患两类,对自然隐患的产生根源不予追究,对人为产生的隐患,必须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排查出隐患是在哪一个工序、环节、班次发生的,哪一个人造成的,查出其直接责任者。

四、安全信息的公示和警示系统的预警在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重要性

安全隐患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非常重要,必须对安全隐患的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并保证其正常流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制度中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我矿充分利用了《煤矿安全质量动态考核评价管理系统》,各生产区队每天把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上网公布,安监处对各单位隐患整改复查验收情况反馈给相关区队,并在井口等候室大屏幕上予以公布,《煤矿安全质量动态考核评价管理系统》的应用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到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信息以及安全隐患的治理进度,实现了安全隐患信息的快速传递、汇报和反馈,为各级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各类安全隐患发生的基本规律,制定相应的对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了便捷的操作平台。

五、取得的成效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 篇4

建筑构件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构件生产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建筑构件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生产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建筑构件生产中的机械设备加手工劳动,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生产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之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建筑构件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不安全因素),是指建筑构件生产企业长期或者临时生产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设备和生产对作业人员不安全因素)。

《安全生产法》之所以有上述规定,主要是考虑到重大危险源是危险物品大量聚集的地方,存在着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对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集体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监督专业人员及时识别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全面地掌握本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及具体的危害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生产安全保证

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要素。“重大危险源”简言之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类容易构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主要是在生产开始前,根据生产任务各方面的资料、当前的状态、外部环境、管理制度、工艺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的部位、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在生产开工前识别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制定可控制的有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现场事故的“隐患”,保障生产安全,为企业完成产值,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作为建筑构件生产企业,有着自身固有的特点。首先,产品多样性,存在高空作业、机械伤害、触电、化学性爆炸等,是重大危险源最多的行业之一,建筑构件企业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操作差异,其中蕴涵的不安全因素也各种各样,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同时这些变化还有不规则性的特点。生产车间(部门)的整体素质不尽相同,一旦各车间之间不能有效地协调、配合,就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安全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一些老套套、老框框早已不适合现代管理的需要,只有顺应构件生产过程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控制的方法,才能把重大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生产过程安全。

二、重大危险源失控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根源

在建筑构件企业中,绝大多数设企业内部加油站(库)来给砼拌车,泵车,货车等服务。一旦加油站发生事故,必定是重大性质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危险源失控在成的。如2007年11月24日上午发生在上海浦东新区浦三路909号的一家加油站发生爆炸,导致4人死亡。其中,两名在现场施工的工人当场死亡。

通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分析,认定此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在检修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位于地下的储气罐进行加压,但储气罐内残留部分油气,加上施工人员加压过度,储气罐遂发生爆炸。

为此,上海市安监等部门联合要求全市加油站,包括企业内部加油站,按标准进行安全评估。在安全评估过程中,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照,逐一进行整改和完善,使建筑构件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重大危险安全源监控体系、制度。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推导事故防范规律

学会运用重大危险源识别和分析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就能掌握生产过程中控制事故发生的主动权,所以它在生产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建筑构件企业自身的特点,各类的重大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各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安全监督管理及检查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将各类重大危险源分门别类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针对性地对控制措施进行检查。

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体打击。包括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可能发生的砸伤、碰伤等伤害。

2.高处坠落。在产品堆放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坠落事故。

3.机械伤害。装修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未被及时排除,发生绞、碾、碰、轧、挤等事故。

4.触电伤害。生产现场用电不规范,如乱拉乱接,对电闸刀、接线盒、电动机及其传输系统等无可靠的防护,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作业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5.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也是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

6.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对所从事的作业规程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想当然做事而发生安全事故。

7.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搬运、使用和保管时易发生安全事故。

以上七个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是建筑构件企业最常见的,也是重大事故隐患最突出的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如不认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四、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落实

在生产过程中,按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是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是建筑构件生产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要真正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生产车间是制定控制重大危险源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产品生产的特点把生产现场中各类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现场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生产过程中,实施定人定期跟踪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同时,组织制定生产现场中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企业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方法,指导、帮助生产现场及作业人员如何有效地识别重大危险源,如何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加强对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宣传教育和培训,尤其是以预防事故为主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安全教育,真正做到 “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使生产现场的全体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能自觉执行所制定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和工人自身的安全。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篇5

目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消除事故苗头。

范围:整个厂区

制氧厂是国家二级防爆单位,氧气泄露,未及时扩散,形成富氧区,遇到可燃物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空压机润滑油较多,夏天容易发生火灾,厂内的电气线路、设备在长时间运行或事故下,引起打火,导致火灾。厂内有大小压力容器几十台,尤其是储存氧气的非常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厂部职责

1.1必须组织或聘请有资质人员按规定对公司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测、评估;

1.2厂部部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负有检查、督查的职责。

2、车间职责

2.1车间主管直接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生产装置部分);

2.2具体管理措施依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动火管理》、执行实施。

2.3建立健全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

2.4根据公司《事故应急预案》对重大危险源紧急事故进行抢险救灾实施及日常演练。

2.5每年不得少于一次举行安全、消防应急演习活动。

3、公司、车间每月不得少于一次进行专项安全综合检查。

4、车间对生产装置的日常巡回检查记录要及时。

4.1班组员工必须按规定进行巡回检查,同时车间的班组安全教育学习每月不得少于二次,并建立学习记录台账。

5、凡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区域内所有设施的更改需要厂部按程序审核同意方可实施,外来人员要有专人陪同方可入内。

6、维修及动火作业必须有书面报告,经现场查看、验收合格,方可下达动火许可 证,在区域内严禁无证动火。实行谁施工作业谁负责,安全达不到要求不作业,7、车间安全员对区域内的消防器材及应急物资的完好率负责,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保障设施正常运转使用。

8、运输物资需采用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单位承运,进入本公司重大危险源区域的运输车辆必须戴上阻火器方可入内。

9、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事故隐患,通过整改避免事故发生的,公司将给予奖励100—500元,对于在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将责令限期完成整改并进行公示,对事故苗头知情不报者将给予处罚。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办法 篇6

宁夏鑫科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筑施工安全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强化对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监控,确保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和条件,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鑫科公司所承接的水木清苑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监控管理。

三、相关文件

--自治区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的通知》

--《宁夏鑫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管理办法》

四、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指施工现场存在或潜在重大安全危险或隐患,如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有可能引发基坑坍塌、脚手架倾覆或倒塌、模板坍塌、大型机械设备倒塌或机械伤害、触电、高坠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分部分项工程和其他意外的潜在不安全环境或因素,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人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中的缺陷等。主要包括:

(一)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3、模板工程

宁夏鑫科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大模板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等。

4、起重吊装工程

5、脚手架工程

高度超过24m-50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脚手架;吊篮脚手架;卸料平台等。

6、拆除、爆破工程

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7、临时用电工程

8、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特种设备施工;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6m以上边坡施工;30m及以上高空作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对工地周边设施和居民安全可能造成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二)对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环境和因素

1、安全网的具体悬挂部位: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沿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层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则边、卸料平台侧边的具体位置。

2、施工专线工程临时用电线路铺设及三级配电(总配电箱、二级配电箱和末端开关箱)的设置。施工现场邻近的高压线路。

3、物料提升设备、塔吊及群塔作业、施工电梯、危险性较大的施工机具的名录以及检查、维护、运行的责任落实。

4、施工现场及周边的人员通道、入口的部位,施工现场的食堂、宿舍及人员密集作业场所。

(三)施工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2、缺乏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未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五、重大危险源的论证审查

根据自治区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的

宁夏鑫科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通知》的要求,以下工程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需经鑫科公司专家组论证,施工单位要将专家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组织施工。

1、高大模板工程(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6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超过25cm现浇板,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2、深度≥5m的基坑支护工程;

3、大型起重吊装工程; 4、50m以上超高脚手架,8m以上高度的满堂或独立脚手架;

5、大型拆除、爆破工程。

六、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一)各单位要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责任,落实重大危险源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以及过程监控、检查和验收。

(二)各单位应当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及施工场地和周边环境等具体情况,在工程开工前由公司总工组织识别重大危险源,并建立公司和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档案和台帐。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由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编制,公司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由公司总工、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专项施工方案除应包括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包括监控措施、应急救援方案等内容。

(三)需要专家论证的专项工程施工方案,按照《宁夏鑫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管理办法》的要求,经外骋专家论证审查后,报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因工程施工原因发生变动确需修改时,应按原审批程序重新审批。

(四)工程项目部应按专项施工方案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合理安排好重大危险源专项工程的施工。

(五)工程项目部应严格按照专项方案进行施工,施工完需验收的项目,宁夏鑫科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方案编制人员均应参加验收,并及时形成验收记录,建立验收记录台帐。

(六)各单位要建立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公示施工中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的重大危险源,在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危险源警示标记,在醒目位置挂设“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公示牌应注明危险源、施工部位、防护措施和责任人等内容。

(七)各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并按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将整改措施和治理情况报送当地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

七、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

(一)各单位要将每个工程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台帐报地区工程管理处,由地区工程管理处定期对辖区内建筑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部位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安全生产重大隐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及时整改。各地区工程管理处要建立需专家论证的重大危险源台帐,并在每月22日前汇总上报公司工程管理部,对其进行跟踪监控。

(二)重大危险源跟踪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1、重大危险源的公示情况;

2、需专家论证审查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否已按规定论证审查;

3、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实施过程的监控情况;

4、每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后的整改、治理情况。附件: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台帐(填写样表)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档案基本内容。

宁夏鑫科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档案基本内容

每一个新开工程,在工程施工前,各单位要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及施工场所和周边环境等具体情况,识别该工程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监控管理档案,基本内容包括:

1、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公示制度。

2、重大危险源清单(编号:QEOR/NXJG(-4.3.1)-24-02)。

3、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台帐。

4、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5、需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应有书面论证审查报告。

6、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前的书面技术交底。

7、专项施工工程中需验收的项目验收记录及台帐。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 篇7

“安全发展”的重要理念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总体趋势。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事故总量依然很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如2006年吉林石化苯胺二车间T102硝基苯精制塔“11·13”爆炸事故,2008年广西维尼纶集团公司有机车间“8·26”爆炸事故。导致我国重特大工业事故频繁发生和公共安全风险水平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不完善,特别是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建设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指导性技术标准。目前全国已建或在建的安全监控系统普遍存在建设不规范、功能设计限于现场和流程监测而非安全监控以及管理混乱等问题,不仅浪费了建设资金,更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效能的发挥。因此必须构建重大危险源监控标准体系[1]。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建设的经验和不足,根据功能安全的设计理念,主要针对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三类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开展研究。

2 相关研究进展与需求分析

虽然在结构上与生产控制同属于计算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的目的和用途是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把对人类和环境存在的潜在危险降至最低,而非对生产工艺和流程的组织和调度,因此在可靠性等设备性能要求以及监测参数和对象、工作方式和功能设计等诸多方面有独特的技术特点。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应当是相对独立的、可靠性高的、突出安全功能设计的软硬件系统,其标准研究和编制也应突出安全特色。

以风险控制和可靠性为核心,国际安全监控系统标准化的研究和应用已日趋成熟[2]。多年来,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以及大企业共同致力于起草或推广相关指令和标准,并努力使其成为国家法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欧洲通过制定称为新方法指令的一系列的标准并进行相关认证来确保生产安全。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类基础要求标准,主要就系统安全和风险评估作出相关规定。B类通用分类标准,主要对控制等各子系统提出技术要求。C类为各类产品安全标准。例如EN954-1根据潜在危险出现的时间或频率,可能受伤的严重程度以及防止危险的可能性等因素将受控系统分为五个危险等级,相应的控制等级分为4级,控制中安全保护部分的安全等级必须大于等于其危险等级。1993年美国制定了《化学过程的安全自动化指南》,1996年制订了ISA S84.01-《过程工业安全仪表系统的设计规范》,将安全完整性等级要求纳入PSM和RMP的内容范畴,并强制执行。这些标准提出了安全性量化判定方法,强调通过提高安全监控系统的独立性确保其高可靠性。国际电工委员会在1998年颁布了IEC 61508《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标准》系列标准,正式提出了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问题。安全相关系统是由安全保护装置、连锁及紧急停车系统等发展而来的。安全相关系统强调自身的可靠性,即安全完整性(Safety Integrity Level)。安全相关系统的设备应具备一定的SIL等级,通过冗余和容错设计保证满足严格的安全失效概率PFS(Probability of Failing Safely)要求,确保系统可用性。该标准已被我国采纳为国标GB/T 20438[3]。尽管我国已有仪表、自动化及石化等相关标准,但基本上仍然是从行业管理甚至企业生产控制的角度来组织过程控制系统建设的,难以满足事故预防的目的。

研究表明,重大危险源监控的标准体系包括设备级的设计、测试和安装使用以及系统级的规划、建设、验收和管理等方面,目前基本是空白。当前最需要解决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通用技术规范,侧重于系统设计及建设中的一般性基础问题,是子系统和设备级等其他技术规范的依据和起点。通用技术规范要明确的是安全监控预警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自身的软硬件架构和功能,并不是对技术细节的描述。在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的标准体系中处于顶层。

3 编制思路

规范必须能够保障系统具备完整和可靠的安全功能,能够与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相关规范相适应,同时又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1)基于安全的系统设计和功能设置

系统的设计应分析生产系统的安全特性和事故易发性,考虑工艺、仪器设备性能、物料危险特性、事故特殊性、事故连锁反应以及环境影响等问题。系统的功能设置除常规的采集和显示外,还应通过信息的智能分析完成故障诊断和事故预警。

(2)相对独立与子系统整合

安全监控系统应相对独立,现场数据应直接接入到系统控制器中。这一思想已被石化等高危行业所接受,同时独立建设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投入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相对独立并非封闭与孤立,企业已建立的安全资源应在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利用,如单独建设的气体检测、ESD等可通过异构系统集成和整合作为子系统直接接入。

(3)与应用和研究的现状及发展相适应

盲目提高建设要求,既会增加建设成本和难度,也会挫伤企业对标准接受和应用的积极性。例如SIL认证的安全产品价格昂贵,而且与之相关的设计、分析、验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的研究还不成熟,缺乏应用标准及经验,因此不宜作硬性规定。

(4)与现行的标准和规范相协调

监控相关国标及行业标准等是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控及连锁保护系统应用的技术基础,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的建设虽然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但必须与现行标准规范相协调,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这样既可以保护已有的安全投入和设施,也便于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更有利于规范小型企业。

(5)面向未来网络化监管

建立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监控网络是《安全生产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提出的安全监管重大举措。网络化监管既是加强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技术手段,也是落实企业和政府两个主体责任的有效途径。企业监控系统应预留网络接口,以接入政府监管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4 监控参数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及事故分析,报警监控参数主要分为:

①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液位、流量和阀位等,是最基本的监控参数。②现场的可燃/有毒气体浓度:如果泄漏是由于容器或装置的裂纹和其他失效导致的,目前很难对失效的发展过程进行动态检测,应从环境气氛监测入手,尽早发现问题。③环境参数:温、湿度和风速风向等,既应监测厂房或库房室内环境,也要注意生产装置周边情况。④音视频信号和人员出入情况:包括人员在岗、操作和进出情况,以及对物料或装置的干扰和破坏。对于需要限制出入的场所,可使用门禁或红外设备等。⑤明火和烟气。⑥避雷针、防静电装置的接地电阻以及供电状况。

5 系统架构

仅仅依靠现场简单仪表,以人工巡检的方式从效率、响应速度和长期工作可靠性上都不能满足监控预警的功能需求。因此,规范不应针对现场简单仪表组成的操作工位级安全装置,应鼓励企业选择能够以标准信号传输信息的集中检测仪表,目标是推动PC、DCS和PLC等总线式或工业以太网的数字监控系统的建设。由于系统的结构形式主要由规模、成本、业务需求和企业技术水平所决定,因此我国出现了基于工控机、PLC和FCS等不同结构监控系统并存的局面。规范应兼容目前的各种系统。

为此,应综合考虑各种硬件结构的共性和优点,抽象出基本的系统组成和架构[4]。首先,DCS、FCS等采取分层控制的思想,系统由工程师、操作员和现场控制站等几层组成,将控制分散至各现场控制站,控制站完成现场信号检测及对相应回路的控制。应用系统情况复杂,但差异主要在中间层,因此,在规范中将系统结构突出现场和监控中心两级,对中间层不做具体规定。其次,数字通信总线既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和可靠性,也方便了现场布线,符合过程工业自动化“MBP-IS”(曼彻斯特编码一总线供电和本质安全传输技术)的技术思想,可在现场监控器和监控计算机间增加传输接口。

一般的,系统由监控计算机、传输接口、现场监控制器、探测器、隔离变送机构、执行机构、电源、线缆、避雷与防静电装置等设备以及软件组成,但并非每一部分都是必不可少,如采用带有信息处理功能的嵌入式现场监控制器的小型应用系统中可以不配置监控计算机。监控中心还可能包括投影、服务器、网络和储存设备等。其组成如图1所示。规范不应限制采用何种总线结构或硬件类型,例如对于中小型应用,系统架构既可以采用传统的基于工控机和485总线,或者PLC和现场总线,也可以采用基于嵌入式技术的集成方式。

监控计算机或现场监控器可能是工控机或嵌入式PC也可能是PLC,前者主要用来完成监测信号的显示、统计、储存、报警、分析与预警、输出以及人机对话、与系统及网络管理等,后者除了接受与传送来自传感器、远程I/O或者传输接口的信号外,还可能具有超限判别、运算等逻辑分析能力,并控制执行机构。传输接口主要实现现场和监控中心间的数据交换,包括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等,也可以集成在控制器中或由软件完成。在远距离、移动监测、布线困难或需要设置冗余传输线路等情况时,也可以采用WLAN等无线传输技术。

6 功能设计与软件实现

系统功能设计按照“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的信息处理思想,结合“探测器-处理器-执行机构”的体系架构特点,再加上人机界面、系统管理和可靠性保障等,如图2所示。

数据采集包括开关量、模拟量,采集频率可调,支持巡检。监控信息显示可视化,包括列表和图形等。报警信息应显示在专门的区域或窗口内,并指示最新、最高级或其他设定条件的未经确认的报警。数据储存应包括参数、报警及处置、视频、故障及排除以及相关系统信息等,并附带时间信息,系统宜具有事故追忆功能,包括事故组态、储存和事故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指对装置及系统运行、报警种类和分布、故障和事故原因以及处置情况等的处理和分析。故障诊断与事故预警功能应能在线智能分析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和安全等级等,指导有关人员正确迅速地排除设备故障及重大事故隐患,同时有效识别误报警信号,确保可靠稳定运行。实际使用的智能分析技术很多,应用优势和领域不同,在通用规范中不必限制或指定。如根据HAZOP方法开发专家系统等。现场应设手动报警装置,系统应支持图形、声光以及短信等多报警方式,实现图文与图像报警联动。

系统的控制对象主要是所属的安全监控设备或装置以及带有安全功能的执行机构等。对于不属于系统但相关联的其它系统或设备以及不为系统独有的子系统或设备的控制权必须明确,不得互相干扰或影响,应保证紧急停车等独立的子系统可靠地发挥各自的安全功能。另外应同时设计手动控制机构,并通过切换确保控制权的唯一性和有效性。

软件开发应选择通用、开放、可靠、成熟、界面友好、易维护和操作的主流产品,规范不应限制采用何种开发平台和语言,如即可以采用组态软件,也可以使用高级语言自行开发。应优先采用多任务操作系统,可视化操作,方便信息获取和设置,如重要信息直接出现在最顶层,不能被遮挡或通过多次链接进入。界面的主体部分应显示系统或监控单元的模拟图,以及信息列表或曲线图。系统总体设计如图3所示,图中顶部菜单按全部展开的状态显示。

系统应在标明各类生产和监控设备的相对位置的背景图上显示实时参数与运行状态等。点击设备、传感器或报警点等,可以提示相关信息或弹出选择菜单。列表显示的内容包括模拟量及累计值、开关量、报警与故障信息、系统日志和操作记录等。除了地点、名称和监控对象或区域外,模拟量显示内容主要包括监测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相关信息、报警级别及限值以及传感器工作状态等,模拟量累计值应包括监测累计量值和累计时间段等。开关量应包括当前状态起始时刻、状态、开停次数、报警及报警解除的时间和状态等以及传感器工作状态。故障及报警历史记录还应包括报警原因及类型、处置措施、接警人和时间、报警解除人和时间等。图形显示部分主要是模拟量曲线、开

关量状态图和柱状图,规范应对坐标、图示和显示信息的位置、形式等给出统一的要求。

7 其他

为了客观评估和限定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在设计和建设中可能存在的质量缺陷,应对系统效能提出定量的技术指标,包括数据传输、执行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

如模拟量输入和输出的处理误差不应大于1%。各类安全监控信号的误码率均不应大于10-8。执行速度主要是指最大巡检周期和控制执行时间,一般后者不应大于前者,异地执行时后者不应大于前者的两倍,需要更高响应速度的场合,可以根据监控需要提出更高要求。系统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不小于7d。测试期间,系统性能应符合标准以及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另外对数据储存时间,双机切换时间,备用电源的工作时间和系统余量等也应给出要求。

8 结论

提高自动化水平,实施安全监控,强化安全标准化是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频发的有效途径[5]。《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要求加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建设,为此应首先完成安全监控预警通用技术规范的编制。本文提出了规范编制思路,明确了工艺参数、可燃/有毒气体浓度等应监测的安全信息。根据功能安全的技术思想,将硬件结构划分为现场、中间和监控中心三个层次,提高了规范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并要求将紧急停车作为子系统纳入整体建设,通过集成实现安全信息的融合与共享。按照“采集-传输-处理-挖掘”的信息处理思想,系统的功能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图形化显示、查询统计、报警与预警分析、安全控制和输出等,并对软件实现的格式和内容给出详细的技术规定,还对数据传输、执行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给出了定量的技术指标。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相关规范的推广将极大地推进企业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及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关磊,刘骥,吴宗之.重大危险源监控的技术体系初探[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2):42~44,47

[2]Gohle,William,CONTROL SYSTEMS SAFETY EVAL-UATION AND RELIABILITY[M],Research Triangle Park,N.C.:ISA,1998

[3]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GB/T20438-2006)[S],2006

[4]夏德海,现场总线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电气时代,2006,(8):16~19

上一篇:向日葵大班美术教案下一篇:朵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