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考编试题

2025-04-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考编试题(共7篇)

小学音乐考编试题 篇1

9,《江河水》又名《江儿水》,是一首从民间音乐发展而来,具有浓郁东北地方特色的器乐作品.(对的)10,《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斗》均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唱段.(错的)11,《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几百首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错)《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作者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

12,《跳蚤之歌》原是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第五场中,魔鬼梅菲斯托和一群快活的朋友在小酒店里饮酒时唱的歌.(对的)13,《小狗圆舞曲》又名《一分钟圆舞曲》,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肖邦所作.(对的)14,《光明行》是我国著名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的力作.他把小提琴的某些演奏方法运用到琵琶上来,提高和丰富了琵琶的表现力.(错)15,意大利作曲家乔治?莫罗伯作曲的歌曲《手拉手》是1988年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的主题歌.(对的)16,《龟兔赛跑》是史真荣创作于 60 年代初的音乐童话,它采用管弦乐的形式,加上简练的解说表现童话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的)17,用(明)杨慎作词,谷建芬作曲的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片头歌.(错)应是三国演义

18,《青少年管弦乐指南》是英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于 1945 年为英国音乐教育片《管弦乐队中的乐器》所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意图在于向青少年介绍管弦乐队的乐器及其组合.(对的)19,《口哨与小狗》是德国作曲家奥尔特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描绘了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错的)德国作曲家奥尔特是小学教材欣赏作品《在钟表店里》的作者,《口哨与小狗》的作者是美国的普莱亚

20,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军队进行曲》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管弦乐合奏,管乐合奏等,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错的)军队进行曲是舒柏特的 三:问答题(10分)音乐教育的任务是什么(简述)答: 答:依据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可概括为: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教学目标个案分析(20分)请根据你对新课标的理解,对以下教学目标提出个人看法,并重新拟定教学目标.课题:曲艺音乐

(主要作品:常德丝弦《夸货郎》;苏州评弹《蝶恋花》;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参与,了解,感受,体会曲艺音乐的艺术特点,增强对民族艺术的兴趣.2,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拓宽学习音乐的渠道,既培养了综合能力,又激发了求知欲.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选自初中音乐第四册《曲艺音乐》 答: 四:教学目标个案分析;

A:个人看法中至少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B:(参考答案)

1、学生能够自己收集京韵大鼓、常德丝弦、苏州评弹曲艺音乐的相关音响资料,并在班上进行介绍,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学生通过聆听、演唱苏州评弹《蝶恋花》,能随伴奏音乐哼唱出来;能用自己的话表述曲艺音乐及其基本特点。

3、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能认同、喜爱曲艺音乐。第六题答案

两个音先后发生叫旋律音程,同时发生叫和声音程

一、填空题

1、世界上有三种最古老的戏剧艺术,他们是指 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2、根据德国乐器学者萨克斯和奥地利音乐学者霍恩博斯特尔于1914年提出的现代乐器分类法,可以把我国民间乐器分为 体鸣乐器(如钟、锣)气鸣乐器(如笙、笛)膜鸣乐器(如鼓)弦鸣乐器(如筝、琵琶)四类。

3、着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作者是 何占豪、陈钢。

4、《义勇军进行曲》 原是 《风云儿女》 影片的主题歌,聂耳作曲;《热血》原是影片 《夜半歌声》 的插曲,冼星海作曲;

5、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十二平均理论的是 中国 朱载堉。

6、劳动号子,简称 “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之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7、中国的民间歌曲一般可分为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等三大类。

8、八音是指: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9、六律是指: 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10、聂耳创作的第一首歌曲是 《省师附小校歌》

11、素有 “人民音乐家” 之称的着名音乐家冼星海,一生共创作了四部大合唱,它们是 《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12、笛是我国广泛应用于戏曲、说唱、民间器乐的吹管乐器,因多以竹子制造,又叫 竹笛。笛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有以伴奏昆腔类戏曲而得名的曲笛,以及以伴奏梆子腔而得名的梆笛,曲笛较长,音色柔和;梆笛较短,音色明亮。梆笛比曲笛高 四度。

13、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是我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 华彦钧 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改编的。

14、二胡是我国广泛流行的弓弦乐器,因有两条弦而得名。我国最着名的二胡乐曲,是阿炳创作的 《二泉映月》。他还创作了《寒春风曲》《听松》两首二胡曲。

15、丝竹乐是由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最古老的丝竹演奏是琴瑟与萧管的合奏,常为歌唱和舞蹈伴奏。近代丝竹乐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乐种有“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福建南音” “潮州弦诗”以及云南丽江的“白沙细乐”等,丝竹乐的特点是乐队小巧,音乐风格轻松、细腻、优雅。

16、《高山流水》此曲现存曲谱于 《神奇秘谱》。

17、少数民族的歌唱节日,壮族叫“歌墟”,苗族叫 “游方”,侗族叫 “坐妹”,蒙古族叫 “敖包会”,回族叫 “花儿会”,瑶族叫 “放浪”。

18、我国各地音乐节日的名称:上海叫“上海之春”,广东叫 “羊城音乐花会”,山东叫 “泉城之秋”,四川叫 “蓉城之秋”,湖北叫 “琴台音乐会”,福建叫“武夷之春”,贵州叫 “苗岭之声音乐节”,辽宁叫 “沈阳音乐周”,黑龙江叫 “哈尔滨之夏”。

19、聂耳,我国着名作曲家、音乐家、活动家,1912年2月15日生于 昆明,原名 守信,字子义(亦称紫艺)。

20、音乐作品的高潮,典型的情况下出现在全曲的 0.618、5/8或相似值处,同古希腊建筑、雕塑中 黄金分割点 正相稳合。

21、在遨游于宇宙空间的美国“航行者”太空船上,有一张向外国人发出的唱片,其中录制的七段音乐中,有一段是用中国乐器 古琴,演奏的乐曲 《流水》。

22、小夜曲是欧洲人特有的一种 表达爱情 音乐题材。

23、明代我过出现了描写垓下之战的两首琵琶曲是 《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24、卡拉扬是 奥地利(国)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是 意大利(国)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是 美国(国)指挥家;小泽征尔是 日本(国)指挥家。

25、在我国引入西方音乐第一人是 李叔同。

26、“下里巴人”常被当做通俗文艺的代称,与之相对立的 “《阳春白雪》”,则被当作高深难学的代名词。

27、我国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乾隆年间,形成了又一次高潮,产生新兴的剧种京剧。它是在 徽戏和汉戏 的基础上于北京形成的,因此名为京剧。

28、“磬”是一种由石头制成的 打击乐器,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打击乐器。

29、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是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与子弟书相结合,汲取京剧、梆子腔等发展而成。由于它在演唱上以京音代替方言,故而得名。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 一带。伴奏乐器有: 三弦,二胡。曲调流畅,跌宕起伏,字正腔圆,是京韵大鼓的突出风格。着名艺人 刘宝全 对其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30、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 板腔体 和曲牌体 两种。

31、人们通常称居住在云南弥勒、昆明一带的彝族人为“阿细”,阿细的男女老少在劳动之余都爱跳,又因为青年男女常在月下跳,故称 《阿细跳月》。

32、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是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瑞士国人。

33、莫扎特写了 49 部交响乐,贝多芬写了 9 部交响乐;柴可夫斯基写了 7部交响曲。

34、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是 《音乐小杂志》,于1906年出版。

35、圆舞曲写的最多的,人称“圆舞曲之王”的是 奥地利国约翰?斯特劳斯 ;公认的“歌曲之王”的是 奥地利 国,作曲家 舒伯特。

医院考编医学基础知识试题 篇2

1.某女性患者,咳嗽、左侧胸痛、气促3个月,诊断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该患者多采取何种体位( )。《生理学》

A.自主体位

B.被动体位

C.强迫左侧卧位

D.仰卧双腿蜷曲区

2.脉搏增快一般不出现于( )。《生理学》

A.甲状腺功能低下

B.休克

C.发热

D.贫血

3.下列引起腹泻的疾病中,哪项是肠道非感染性病变( )。《生理学》

A.肺结核

B.慢性阿米巴痢疾

C.伤寒

D.溃疡性结肠炎

4.心源性水肿者,其水肿常先出现于( )。《生理学》

A.腹腔

B.眼睑

C.全身

D.人体的最低部位

5.某患者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但对剧烈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射,属( )。《生理学》

A.嗜睡

B.昏睡

C.轻度昏迷

D.重度昏迷

6.下列哪些情况下患者可出现“三凹征”( )。《生理学》

A.喉水肿

B.气管异物

C.肺气肿

D.支气管哮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患者有左侧胸痛,采取左侧卧位会减轻疼痛。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甲状腺功能低下脉搏减慢。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溃疡性结肠炎是肠道非感染性病变。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心源性水肿者,其水肿常先出现于人体的最低部位。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轻度昏迷和重度昏迷的主要区别是轻度昏迷可以出现反射,重度昏迷不会出现任何反射。

中小学教师考编答案 篇3

一、单项选择

1-5 AABBA 6-10 DBACD 11-15 ABDAB 16-20 BDBAA

二、多选题

1.ABC 2.CD 3.AB 4.ABC 5.BC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填空题

1.个别教学 分组教学 2.国民教育制度 教师职业道德 3.知觉 4.瞬时记忆

5.构造主义 6.内部需要 外部诱因 7.高原现象

综合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CCBDB 6-10 CCADD 11-15 DBACC 16-20 CCAB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填空题

1.榜样示范法 2.练习3.定势 4.认同 5.专业素养 6.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7.数风流人物

8.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综合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BCDAB 6-10 DCCCA 11-15 ADBBD 16-20 DCDCD

二、多选题

1.BDE 2.ABCDE 3.ABC 4.ABE 5.ABE 6.ABCDE 7.ABCDE 8.ABCE

三、填空题

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通过考编) 篇4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母亲》,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我的母亲》是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写了这篇文章,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的回忆,塑造了一位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在平实质朴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老舍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这种挚爱深情让人读来不觉一阵心酸,一汪热泪也不觉流了下来。

接着我再来说一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体会“生命的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结合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学生特点,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这里重点说的第二课时的内容,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笔下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挚爱深情。

2、体会“生命的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母亲的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为:体会“生命的教育”。

接着我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跟着老舍先生回忆了他的母亲让学生说一说文章围绕着母亲都写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品读文本,感悟母亲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首先出示中心话题:老舍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课文,从文中勾画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分享交流。默读课文,可以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静能生慧,有效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边读边写下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

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以下是我预设的在课堂上学生交流出现的重点语段:

1、在第3自然段中抓住“终年”“鲜红微肿”“从不敷衍”“残破的铜活发着光”等关键词来体会母亲不分昼夜,终日劳累的辛苦,感受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的母亲形象。

2、从5-6自然段抓住“有求必应”“宁吃亏不斗气”等关键词感悟母亲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善良坚强的性格。

3、在第9自然段抓住“我回到家中——母亲笑了——她愣住了——叹出一口气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母亲多么渴望儿子与自己一起热热闹闹的过个春节,她知道我要返校时,又故作平静地让我离开,感悟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却不给孩子任何牵绊的默默的爱。

4、在第11自然段中“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不详的消息”抓住四个“怕”读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了根”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挚爱深情。

“语言有温度,字词有冷暖”,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抓关键词的基础上体会语句,才是最有效的阅读,才能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文本的魅力。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阅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发展个性,丰富自己 的精神世界。

第三个环节理解“生命的教育”

通过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

让学生结合课文前面的导语,理解“生命的教育”,交流反馈。重点理解母亲的勤劳、诚实,做事认真,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等美好品质,都是通过身教给予“我”一生的影响,因此是“生命的教育”。顺势引导学生,自己的母亲有没有给予你“生命的教育”?让学生们畅所欲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既有开放性又有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堂上不仅是传授静态的知识,而是鲜活的智慧的迸发。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引领着学生去亲历,去感受,进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第四个环节是作业的安排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给学生安排了两个作业,力求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1、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诗歌、作品等,进行阅读。

2、你的母亲和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写一段话表达母爱,体裁不限,但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理解与阐述,谢谢各位评委!

《母鸡》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母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母鸡》是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其中一篇。《母鸡》是老舍的又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课文记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通过对母鸡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一位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伟大母亲的形象。

我再来说一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主题并不难,只是在学习写作特点时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结合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学生实际,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这里重点说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伟大的母爱。

2、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了解先抑后扬表达方式。

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本课教学目标,我设定了教学重点是:了解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前后感情的变化,体会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为达到教学目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母鸡》这篇课文,了解了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很自然的导入。第二个环节细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出示中心话题: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会让作者一开始讨厌它,后来却不敢再讨厌它呢?(板书:讨厌——不敢讨厌)默读课文,从文中勾画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默读课文,可以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静能生慧,促进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边读边写下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以下是我预设的在课堂上学生交流出现的重点语段:

在1-3自然段中,体会作者讨厌母鸡的理由。在学生交流探讨时,抓住“没结没完”“没有什么理由”“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的无病呻吟。

“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发了狂”“恨不能全世界都知道”等词体会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的拼命炫耀。

“语文有温度,字词有冷暖”,只有抓住关键词,才是最有效的阅读,才能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文本的魅力。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母鸡的讨厌。

接着交流体会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理由。

1、“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引导学生找到前文“它从不反抗公鸡”形成强烈对比,感受母鸡的勇敢。

2、“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体会母鸡的辛苦。

3、“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学生如果交流这句时,感受母鸡的慈爱和温顺。

4、“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感受母鸡的负责。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教师加以引导,体会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采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例如范读、表演读等,要读出感情,读出对母鸡的喜爱和敬佩。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阅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三个环节再读课文,感悟母爱 出示课件:内容是第9自然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指名朗读,深化作者对母鸡有“讨厌”转为“不敢再讨厌”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到母鸡前后的变化是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她不辞辛劳地为孩子无悔的付出,毫无怨言,这样的鸡母亲,(板书:母亲)怎不令人尊敬呢?

学生再读,再次感悟伟大的母爱。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体会。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既有开放性又有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堂上不仅是传授静态的知识,而是鲜活的智慧的迸发。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引领着学生去亲历,去感受,进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环节教师指导,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回顾学过的老舍的作品《我家的猫》,和今天学的《母鸡》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作方式有哪些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方式。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习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给学生安排了两个作业,力求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1、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诗歌、作品等,进行阅读。

2、小鸡雏们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我们也都有这样伟大的母亲,写一段话表达母爱,体裁不限,但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理解与阐述,谢谢各位评委!

《秋天的怀念》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什么是伟大母爱,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我再来说一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

结合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学生特点,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这里重点说的第二课时的内容,以下是我设定的教学目标:

1、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感情。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为: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感情。

接着我重点来说一说教学过程,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史铁生和他伟大的母亲,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会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不同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走进人物,感悟母爱

首先出示中心话题: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先按要求独立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默读课文,可以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静能生慧,有效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边读边写下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以下是我预设的在课堂上学生交流出现的重点句段。

1、在第一自然段中,抓住“偷偷地”“悄悄地”可以看出母亲在面对脾气暴躁的我,非常的小心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是理解、是宽容。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从“扑”“抓”等动作,体会母亲心疼儿子,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母爱是呵护、是担忧。

“好好儿活”不仅是母亲对儿子的安慰,同时也是给自己打气,因为联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母亲已是重病缠身,“肝疼的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可是却隐瞒了病情,引导学生体会母爱是坚强,是无私。

3、课文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在对第三自然段进行交流探讨时,抓住关键词“挡”“跑、踩”来体会母亲对儿子细心的爱,引导学生用心去品读,去感悟母爱的无处不在。

“语言有温度,字词有冷暖”只有抓住关键词,才是最有效的阅读,也才能感悟

作品表达的感情,感受文本的魅力。

4、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当学生找到这句话交流探讨时,引导学生感悟,母亲一生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儿女,生命垂危时刻她想到的也只是自己的儿女,母爱是牵挂。

在这个小环节中,让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母亲未说完的话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到“你们俩要好好儿活”,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使母亲的形象更加完整。(板书:伟大)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三个环节是情感升华,体会怀念。

这一环节我先通过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教师先范读,范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深情地朗读,读中感悟,悟中品读。边读边思考作者在看花时想到了什么?

学生们交流反馈,学生应该能说到作者看菊花想到了母亲的音容笑貌、想到了母亲的殷切嘱托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板书(怀念)。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个环节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史铁生,现在的你要对天堂里的母亲说什么呢? 母亲,当我再次望着北归的雁阵时,我会———— 母亲,当我看到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时,我会————

母亲,我和妹妹一定会————

通过出示句子进行补充,拓展练习,学生们应该更好的理解了“好好儿活”,这句话不仅是作者铭记在心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刻理解的。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授静态的知识,更是鲜活智慧的迸发,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亲历,去感受,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安排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两项练习,力求让学生在读写能力得到发展。

1、在课余时间,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文章比如:《我和地坛》、《合欢树》等。

小学六年级音乐试题 篇5

一、填空题

1、音乐可以表达人们的___________等各种感情。

2、常见的演唱形式有___、___、___、___、等。

3、被誉为“乐器之王”的是______琴。

4.有“钢琴诗人”美誉的是波兰音乐家_____,他7岁便写了《_____ 》。

5、在韩国汉城举办的第24届奥运会主题歌曲是_____。

6、在中国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主题歌曲是_____。

7、圆舞曲是起源于_____的一种_____的民间舞蹈。

8、《行星组曲》由_____首乐曲组成,分别以_____、金星、水星、土星、_____、_____、海王星命名。

9、舞剧是一种以_____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_____、_____、_____等要素来揭示主题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

二、选择题

1、请选出以下不属于奥运会主题曲的一首歌曲()

A 《手拉手》 B《 巴塞罗那》 C《奥林匹克号角》D《我和你》

2、被冠以“圆舞曲之王”头衔的是以下哪位音乐家?

A约翰.施特劳斯 B 德彪西 C 贝多芬 D 莫扎特

3、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莫扎特的作品?

A《费加罗婚礼序曲》 B《土尔其进行曲》 C《小步舞曲》 D 《蓝色多瑙河舞曲》

4、《命运交响曲》是_________的作品。()

A 海顿 B 莫扎特 C 贝多芬 D 瓦格纳

5、有着“中国的《四小天鹅舞曲》”美称,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中国芭蕾舞剧选曲是?()

A《花香鼓舞》B 《快乐的女战士》C《军民团结一家亲》D《扎红头绳》

6、选出不属于《天鹅湖组曲》的一首音乐?()

A《四小天鹅舞曲》B《那不勒斯舞曲》 C《西班牙舞曲》D《特列帕克舞曲》

7、《啊!朋友》是来自以下哪部电影的主题曲?

A《桥》 B《谍中谍 》 C 《魂断蓝桥》 D《音乐之声》

8、下面关于电影中的音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映山红》选自电影《冰山上的来客》

B《我的祖国》选自电影《上甘岭》

C《友谊地久天长》选自电影《魂断蓝桥》

D《让我们荡起双浆》选自《祖国的花朵》

9、以下哪部舞剧是中外舞剧史上首例以全动物造型的舞剧?()

A《猫》B 《雪狼湖》C《野斑马》 D《鱼美人》

10、D.S的意思是()。

A从头反复 B从记号处反复 C结束D 重复

三、请你回答问题

1、八分之六拍的指挥图示?

2、八分之六拍的强弱规律?

四、奥林匹克风

小学音乐考编试题 篇6

向日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之间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录音机和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组织教学

展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 外出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提问:(2)两间房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学习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向日葵

1、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a 红

黄 b 蓝

绿

提问:这些颜色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2、展示课本11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红、橙、黄、蓝、绿、紫)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举例:欣赏课本12页作品《猴子吹号》。提问:这副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喜庆相连。

这副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3、展示课本11页色彩搭配的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展示课本11页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

5、欣赏:凡·高—《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为什么呢?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6、课堂活动

(1)播放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段。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

提问:如用色彩、笔触在纸上来表现这两首乐曲的意境、情绪、节奏,你会如何表现?(2)布置下节课的活动内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现,并让学生做好准备。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下课。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讲的部分内容。

二、播放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文学作品片段。引导学生表述对四季变化的情绪感受。

三、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提示:无需具体形象,用单纯的色彩组合,大胆尝试色彩的混合使用。

四、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给学生提供参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1)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时也要有个性的发挥。如秋天,有的关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丰收的果实,画面呈现明朗欢快的色调。有的则关注秋风、秋雨、落叶,画面呈现出悲凉的色调。(2)注意画面笔触的变化,笔触与色彩的结合。

五、学生自评作业并进行课堂总结。

作业完成,请两三位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分析:说明四季给自己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采用这些颜色、笔触来表现。并将自我评价形成的肯定意见。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期末检测试题 篇7

班级:

一、选择题(50分)

1、我们少先队的队歌是()。

A、《义勇军进行曲》B、《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C、《共产儿童团歌》D、《解放军进行曲》

2、《大树妈妈》歌曲中出现的小动物是()。

A、小鸟B、小蜗牛C、小老虎D、小青蛙

3、下列属于管弦乐的是()。

A、《老虎磨牙》B、《春晓》

C、《新疆好》D、《狮王进行曲》

4、《箫》是我国()的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是()的民歌

A、汉族B、满族C、维吾尔族D、藏族

5、下面的乐器中,()不是打击乐器。

A、木鱼B、鼓C、锣D、小提琴

二、简答题(30分)

这个学期学到和听到的歌曲,你最喜欢哪一首歌?为什么?(不少于20字)

三、表演(20分)

上一篇:如何安排课余时间下一篇:福利院献爱心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