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窦桂梅著作有感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窦桂梅著作有感(共7篇)

读窦桂梅著作有感 篇1

人必须让自已自省着,因为这样的人才可以活得明白,才有可能活得精彩.这是认清自已的基础,也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基石,有自醒为依托的自省,才是有理智的自尊.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是美丽的.------窦桂梅<<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开篇引用窦老师写的一段话,让我清楚地明白做一名语文教师是多么地幸福而又美丽,当我读到她那些富有哲理的文字时,我感到很兴奋,因为这些文字流动着浓浓的情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我真正的懂得了怎样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一名教师无论怎样发展,但最关键的是“找到自已”找准你生活中和工作中的位置,对自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知道什么是教师该做的,什么是教师绝对不该做的,你应该集中精力弥补什么,集中精力改掉什么.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了课堂智慧.窦桂梅老师说“书是讲究缘分的。”最近,朋友向我推荐并借我阅读《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我崇拜窦老师,也满怀着崇敬和仰望的姿态读过她的一些书,听过她的课,今天又能读到她的书,这难道不是缘分吗?跟随窦桂梅老师流畅的思绪与文笔,从《专业探问》到《课堂拣金》,从《课例反思》到《读书做人》,书中记录了她多年来从教的实践心得和反思,以及对教师如何自主提高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与体会。语言丰富而幽默,理念清晰而睿智。没有空话、假话,没有矫揉造作的姿态,没有居高立下的威严,流露的都是自然而然的情怀,表达的是真实、亲切的感受,让我读后深受震撼,受益非浅。窦老师认为语文老师的专业要真正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拥有自尊,即要拥有教师自己的专业尊严,她认为尊严是语文教师专业的华彩乐章。可是如何成为一名有专业尊严的老师呢?窦老师在书中我们指出了一条充满希望,又切实可行的路。

远离职业倦怠 重振专业激情

教师的工作固然是一种职业,但它更是一个事业,干事业就需要有一种专业精神。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迷恋、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充满激情的教师。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也谈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不错,只有充满激情,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才能有所发展,有所成就,才会是个热爱教育事业、拥有专业尊严的好老师。其实我们也曾拥有像窦老师那样的热情,迷恋于教育,醉心于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乐章中都不乏激情澎湃的章节:我们无私的爱孩子,认真的备课、上课,认真的批改作业、组织活动,没有丝毫的马虎,没有点滴的懈怠。可是从教的日子久了,人成熟了,经验足了,荣誉多了,加上社会上市场经济的影响,我们中的一些教师对职业开始倦怠了!课前的准备变得仓促了,课后的反思变得虚假了,教学的方式变得单一了,与学生的交流变得生疏了。以至于现在学校搞教学改革,教师们叫苦叫累……平时写点反思、论文吧,嫌烦,没时间;参加什么课堂教学竞赛吧,嫌累,不参加;上一节公开课吧,有老师为是故意找他的茬。有的甚至说:“我整天忙于应付学校各部门的资料,哪还有时间思考?哪还有专业发展》”…… “职业倦怠”已侵袭和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对工作逐渐失去乐趣,缺乏热情,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为工作混日子,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害怕参与竞争,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厌倦,感觉苦海无边,盼望早日退休,这样的教师大有人在。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曾经的热情洋溢荡然无存!难道激情燃烧的岁月真的已经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吗?

窦桂梅老师是一位对工作充满激情的老师。凡是曾听过窦桂梅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窦老师给我们的感觉不仅是热情四溢,而且是热情四射!” 凡是了解窦桂梅老师的人,都会这样的评价:窦老师无论逆境、顺境,不管得意、失意,她对工作的热情就从不曾削减过!她总是保持着这份难能可贵的热情,不曾变过,一如既往,日久弥坚!所以,她可以屡创佳绩,成功驾驭课堂,让学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洗礼,怡然自得,乐在其中。唤回我们曾有过的热情吧!拾起我们曾有过的痴狂吧!因为我们不是称职的鸡妈妈,只要孵出小鸡就大功告成了;我们不是忠实的牧羊犬,只要看管住羊群就万事大吉了。我们的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知识的灌输,我们的学生更需要的是精神的食粮、思想的共鸣、灵魂的对话……

让我们都来努力地做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吧,用我们的激情去装点我们美丽人生,用我们的激情去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更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孩子们的人生梦想。热衷阅读积累,增强专业自信

谈到“专业自信”,窦老师认为教师专业与一般职业相比,所提供的是一种特有的、具有公共情怀的服务,所以她认为老师要提高专业自信,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要通过读书、上网、写随笔等渠道让自己真正地走向“专业化”。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不是会写字,会说话就行了,除此之外,还必须有解读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功力。

通常情况下,语文老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由三块组成——掌握教育学,具备宽泛的人文视野,还要有一定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我想我们普通的小学教师大多经过正规的师范学校的三年专业培训,掌握了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理论,毕业后老师又参加大学专科、本科函授,任教期间又经常参加各种各类的学习、培训,还经常参加教研组级、校级、区级、市级等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等不同等级不同课型的磨练,应该在这方面没有问题了吧。但是在窦老师看来那些通过学历教育、讲座式培训、公开课磨砺、科研训练获得长足的专业成长的老师所走的成功之路是狭窄的,会使大多数教师失去肯定自我的机会。因此窦老师认为教师专业化培养的最好途径是“内升型”,强调老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要成为一种“内升型”的老师需要教师自觉自主的学习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执著力,比如坚持读书、写随笔,更重要的是要回到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

“靠韧劲学习,靠勤劲积累”,是窦桂梅老师成为教育专家的法宝,从她的身上不难看出她丰厚的文化底蕴,来源于“韧、勤、慎”的学习与积累,我们与她相差甚远呀!所以不管平时的教育教学任务有多忙,都不要挤掉学习的时间。平时一定要忙中偷闲看点书,每天给自己定个学习积累的时间,从书香中陶冶自己的性情,历练自己的品味,并坚持做好读书笔记,还要向名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会学习,把学习积累成为一种习惯。我想如果我们一如既往地“挤”、“抢”,甚至“挣”时间读书,把学习积累看成我们的一日三餐那么重要,提升到生命价值的意义中来,那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专业自信将会日益增强,将会日久弥坚!

潜心教学研究,提升专业技能

谈到“专业技能”,窦老师认为教师既然作为专门的职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教研员和专家不一定对你真正了解,真正了解你自己的还是你自己,只有教师才能对自我专业发展说了算。如何树立教师课堂的专业技能?一句话,研究教学,除此之外别无他路,课堂功夫并不是读书功夫,这就好比“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两回事一样,因此,只要做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教育智慧。教师之间的智慧有差异,关键是要自醒,要能发现自己的优点所在,问题所在,能发现自己教学智慧缺陷所在。窦老师的这一席话真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自问从教二十年来在课堂教学中钻研了多少?写出了多少篇具有自己个性的教学设计?上了多少节令学生和自己都满意的课?惭愧之至!回想自己前几年为了评小高而做的努力,那才可以说是没有虚度年华。自从2008年评了小教高级以后,进入了高原现象,感觉自己走不出自己的圈,但在梁校长的引领下,我又燃起了工作的激情,平时不但抽空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书刊、杂志,还积极参加各种听课、研讨活动,经常上网浏览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认真琢磨、推敲,还把一到六年级的教材做了一番研读了解,大致了解每个学段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方法等。经过一番努力,自我感觉对教材处理有了更多的经验,知道怎样捕捉文本的点,怎样挖掘文本的空白处,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怎样发挥课堂口语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等功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平时还勇于探索,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勤于反思,勤于练笔,积极把自己的课堂研究点滴经验撰写成文。这样不断的持之以恒地“读书+实践+反思”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在收集整理申报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时发现自己还是做了许多事,还是有东西可见证的。但是有时也以身体不好为由放任自己,有时以事情忙为理由放松自己,虽然我坚持在读书,也坚持写点论文,但是没有先前的那种冲劲了。由于个别老师几句话(你都评了小高了还搞什么搞呀,难道想评特级教师不成,那可是凤毛麟角)而丧失了一些斗志,加上身体不大好,为自己找理由开脱,真是不该!想想窦老师已经如此出色,但是她还是更加刻苦地读书+实践+反思。正因为这样,她可以屡创佳绩,而我,却只取得了一点的成绩,就驻足不前,实在可笑。以后应当向窦老师学习,刻苦地读书+实践+反思,潜心教学研究,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神圣的称呼!

形成教学风格,塑造专业自我 窦老师认为“专业自我”指的是教师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考察这一项很简单,那就是凭学生对你的喜欢程度就能判别。具有高超的专业素养的语文老师,对于自己的课堂,能够作出明智的判断与抉择,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够全权处理,避免受到外人的参与甚至干预。可是在现实中,由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受到了太多的外来干预,所以教师精神的平均化和板结化使教师对知识很少进行独立思考,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共同立场。教研部门让我们怎么教我们就要怎么教,上级部门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得干什么,权威说什么就是什么,社会上流行什么就紧跟什么,这些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语文教师的专业自我决断能力。

有时我也经常反思为什么我们课堂教学会“跟着风跑”?为什么会“唯他(尤其是名师)独尊”?窦老师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在我们老师自己身上,因为我们没有独特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窦老师认为只有教师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为只有从内心深处实现“自我”的教师,才会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的水平和境界。我们应该做有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师。布封曾说:“风格即人。”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或重启发诱导,或重积累诵读,或重情趣感染,或幽默诙谐,或善于质疑批判,或平等和谐,或激情四溢,或温婉细腻等等。有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的老师总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然也会爱屋及乌,喜欢这门学科。“风格延续着教师的教学生命,因为它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能够有意识地追求个人教学风格的老师太少。我想一位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一要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提升教学理念。多读经典名著,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涵养自己的思想,做自觉追求有教学风格的教师。二要加强自我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一日三省吾身”非常重要,坚持撰写教学反思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教学风格会逐渐凸显。

读到这些时,使我不禁陷入沉沉的深思,是啊,学生的一切的语文素质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和引导的.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究竟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让学生的素质提高.其次,她又阐述了“想”跟其后的道理,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最后要激起孩子们的学习欲望,也就是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怎样能让她既有“厚度”---语文的扩展,还要有“温度”---情感态度,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深度---引发学生的思考.这里的“想”就是说一定要让学生有自已心里的想法.让学生从语文真正地悟点什么,这点让我想到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而更应该能使学生用语文来指导他们的生活,懂得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用自已的思维思考出一个有独特个性的自我.这是语文教育的终级目标.没有专业自我,就很难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位老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表现出对专业当仁不让的意识和信心,而这无疑对学生是积极有益的,甚至是浸润一生的影响。这样的教师,不用担心校长、家长、同事的“说三道四”,他有理由相信自己为学生提供了最上乘的教学服务。在窦老师眼里,每一个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过程,就是实现一个知识分子真正专业尊严的过程。

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这是教育专家窦桂梅向我们每个人所发出的倡导。如果我们也像她一样靠韧劲来学习,靠闯劲来实践,靠恒心来积累,扎根自己的土壤,学会客观地审视自我,辩证地认识自我,扬长避短,一定能活出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是最美丽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灵魂,书写我们灿烂的人生,让自己站立起来,做一位有专业尊严的美丽的人民教师吧!

读窦桂梅著作有感 篇2

窦老师抓住文言志怪小说这一体裁的特点, 引领着听课者和学生一起踏上了一段美仑美奂的旅程。

一. 感受文言语言的朗读之美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充分发现、感受文言之美, 窦老师带领学生三读文本:

一读, 读准文言文, 感受文言音韵之美。

二读, 读通文言文, 体会文言精练之美。在这一环节, 窦老师一反常规看注释由字而句, 逐句翻译的做法, 别出心裁地来了个有趣的对读游戏, 让人耳目一新。第一段, 师读译文, 生读文言, 一句一句来对读。第二段, 一人读译文, 一人读文言, 同桌对读。第三段, 指名读译文, 全班读文言。短短的文言文的意思, 却用这么长的译文来说明, 古今对照, 整体感受文言简练之美。为了更深入、更具体地感受文言这一特点, 窦老师特意抓住“诳”、“欲”, 出现多次的“之”,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去发现。根据学生自己的发现, 总结归纳出, 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往往相当于一个词的意思, 而且有的多义, 多解, 多用。接着再出现“遂行”“乃去”“大善”理解, 学生发现两个字的, 就相当于今天的一句话。再引导发现省略的字, 体会文言文的简洁、简约。总之, 典型的语言现象发掘出来, 以便今后触类旁通, 同时对后面的深入人物的形象作铺垫。这样处理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醒悟心理——这些词读起来大意理解, 或者不太在意, 原来这里还暗藏着“玄机”——激起学习的兴奋点。在对一些重点字词理解的基础上, 窦老师来了一个过渡语“既然文言文有那么多的特点, 是考验我们同学的时候了, 请同学们拿起笔, 自己学习作批注, 文言文中哪些还需要提示, 标注在字词的旁边。为自己作个提醒, 也让别人分享。”同学们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就初步读通, 读懂了文言文。正如窦老师的过渡语所说:“谢谢同学们, 就这样理解它, 注释它, 小说的情节自然会跃然纸上。说说哪几段写宋定伯卖鬼。”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文章情节的理解上, 妙不可言。

三读, 读好文言文, 感受文言意蕴之美。窦老师根据每段语句的不同特点, 引领学生分别读出第一段不同句逗的停顿节奏之美, 第二段中对话的语气之美, 第三段中动作的动态之美。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 学生充分体会到文言文有别于现代文的独特语言魅力。

二. 感悟人物形象的引领之美

本文情节曲折离奇, 又是通过对话与细节等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于是, 她引导学生关注宋定伯与鬼的对话、动作等细节。但文言的语言往往非常简练, 于是, 老师抓住文中的空白加以想像, 指导朗读。如这一教学片断:

师:人遇鬼诳之, 这叫——生齐答:急中生智。

文言文中没有告诉我们他们怎么对话, 这就给了我们想像的空间。

出示:

问之, 鬼 ( ) 言:“我是鬼。”

定伯诳之, ( ) 言:“我亦鬼。”

(创设阴森森的情境:月黑风高, 伸手不见五指。于是, 一下子遇见了鬼。鬼知道人怕鬼, 他得吓吓宋定伯)

吓唬:老师阴阴地问, 生也阴阴地答。

坚定:老师大声地问, 生也大声地答。

镇定:老师震惊地问, 生也镇定地答。

师:瞧瞧, 文言文中可没有写, 这所有的想像都在“言”中。俗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里可以说, “初生定伯不怕鬼”, 于是就诳之。

师问:他们又会怎么走?

生:各怀鬼胎

生:各自向前走

还可能会…… (生答)

师: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遂行”, 就让我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两人分角色朗读, 大家读旁白。于是, 在这样想像之后, 学生读得摇头晃脑, 读得入情入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研究宋定伯这一人物时, 她引领学生在对话提示语处添加词语法、揣摩人物心理法、拓展丰富情节法、换词品味法体会宋定伯此人勇敢、机智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并穿插多种形式的读, 个别读、齐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等, 让学生充分体会语言的表达艺术, 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内在的“美丽”。

三. 多元解读的深度之美

窦老师两课时的教学, 不但全方位地展示了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手段, 更让人震颤的是她对文章主题的多元解读。教学中窦老师让学生用“这是一个 ( ) 的宋定伯”“这是一个 ( ) 的鬼”的句式评价故事中的角色。对文本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和把握, 体会人物形象的不同特点。然而, 她并不满足于普通层面上“宋定伯智勇兼备”这一少年英雄形象的解读, 而是花开两枝, 引导学生跳出事件本身, 辩证地看待小说中这两个形象, 客观评价。这宋定伯胆大, 鬼都不怕, 倒是事实。但也不能对鬼的形象一概而论, 于是窦老师设计了这样教学环节——“走进鬼”。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鬼的言、行, 得出鬼说实话, 宋定伯说谎话;鬼在怀疑宋之时, 仍对宋礼貌有加;即使宋太重, 鬼仍坚守信用背着宋赶路;面对宋的心机深重的试探, 鬼毫无防范地诚实相告自身致命弱点;就是到了宋对其不利的危急时刻, 仍只是请求宋将它放下, 而非索命;变形时, 竟然选择了温顺善良、毫无威胁的羊。由此看出这是一个多么诚实善良而又可怜的“好”鬼。

课堂结尾, 为了挖掘这篇古文的现实意义, 老师适时点拨志怪小说的特点:志怪小说, 就是借助鬼, 写社会上的人和事。再次出示:这是一个 ( ) 的宋定伯, 这是一个 ( ) 的鬼。学生各抒己见, 展开激烈辩论。最后形成一致认识:我们要学会辨证地看宋定伯, 两千年前的人相信有鬼, 相信人定胜鬼, 站在宋定伯的角度, 战胜鬼怪是值得肯定的;而借善恶不分的鬼使人明白, 诚实和善良固然可爱, 但要有火眼金睛, 防止上当受骗。

窦桂梅老师利用教材, 又凌驾于教材。利用“评价人物”这一教学板块让学生更深地解读了教材, 挖掘出文本深层的东西, 以至于学生最后对宋定伯和鬼的评价中能说出自己的客观观点, 这都得益于窦老师巧妙的设计、艺术的引领、深度的剖析。

读窦桂梅著作有感 篇3

——读窦桂梅《玫瑰与教育》有感

《玫瑰与教育》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专著。看到书的名字,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语‚赠人玫瑰之手,历久犹有余香‛,于是就有了一读它的初衷。翻开窦老师的《玫瑰与教育》,卷首语‚我只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饱含深情的诗句,一下子吸引了我,从此将其放在枕边,寐前拜读。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被窦桂梅老师的文字所吸引,被窦桂梅老师的勤奋与才情所感动,被窦桂梅老师坚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欲罢不能。

说实话,这本书是我从教17年来第一次反复阅读的书,我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本书共有四辑,分别为‚清淡与忧患‛、‚在听说读写的背后‛、‚日本的教育管窥‛、‚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走进它,读懂她,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老朋友在促膝交谈,朴实的语言如涓涓细流进入我干涸的心田,亲切自然,娓娓道来。

在第一辑《玫瑰与教育》中,窦桂梅老师说,‚我们要免于感情的匮乏,更要免于热闹的恐慌;要免于网络的‚慎众‛,更要追寻个人的‚慎独‛。更重要的是,不是在网络中自我陶醉与迷失,而是要把收获的好种子,带到现实的土壤,播种,开花,奉献给真实的教育,让大家嗅到真的玫瑰的芳香,而不是屏幕上的幻觉。赠人玫瑰,不仅今天可以手有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原来,窦老师在教育领域里开辟了一个玫瑰园。同时,她赋予玫瑰新的意义——‚我们萧萧的树叶有声有响地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那样沉默着?我只不过是一朵花‛。而这一朵花,将和着风雨,执著地孕育着,盛开着,正以最大的努力回报着家人,回报着师长,回报着朋友,回报着学校,回报着社会……

‚衡量一个人的状态,不是看他怎样风风火火或者看似沉沉静静,而是看他是否每一天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现在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评价一个人一定要秉持两个原则――一是必须看他的总体表现,不可吹毛求疵;二是对于证据不能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没有一堂课差到找不到一点好处,也没有一堂课好到无懈可击;没有一个人坏到

找不到一点好处,没有一个人好到无懈可击。‛这是第二辑‚顺风逆风,我心飞翔‛中的一段话。

读完这段话,我想到了这么一则故事:两个树农种树,一个种下树苗,天天来给树苗浇水、施肥,对树苗倍加呵护,很快小树苗长成郁郁葱葱的小树;另一个种下树苗后,开始几天还来看看,打理一下,后来就不管不顾了。过了一段时间,‚勤快树农‛的树苗因为长得郁郁葱葱,过往的人们都夸他勤劳,而另一个是‚懒惰树农‛。突然有一天,天气大变,狂风虐,出人意料的是那个‚懒惰树农‛的小树苗却经受住了考验。它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能把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理念丢在一边,在育人的行动上,不习惯性的‚细心看护‛,不犯‚都是为了你好‛的‚爱心式‛的错误,收起自己的‚爱心之伞‛,适当‚放手‛,巧施‚育人之肥‛、‚育花之肥‛,让如花的孩子自由健康成长,静待花开,那该多好!

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篇4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及讲座》有感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我的理想就是——打造完美课堂。

这个理想来源于我4月20号到郑州学习后而萌发的念头,在4月20号早上我和赵主侯瑞平老师坐学校的车带着一路激动和期盼,经过两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郑州航空院信息统计职业学院,下车后交了学费,每人都教380元,看到后很震惊——这么贵,这足以说明了学校的用心良苦,心中一阵阵的流淌,感谢高校长和领导们对我如此厚爱,不惜重金让我们学习,来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带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座无虚席的大教室,抬头2013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效课堂映入了眼帘,在等待中一名年龄约50岁左右的温文尔雅的穿着朴素的女教室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上了讲台,只见她和台上20多名孩子在呢喃什么?板书了《魅力》后,片刻就正式开始上课了,刚开始觉得没什么特殊,毫无激情,但在她慢慢的引导中孩子们毫无拘束的述说自己的所想成为了此时的亮点,窦老师的记忆力令我佩服,在短暂的时间内她竟能记住每个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并能从中找出一个孩子所提的最有价值的、核心问题来步步引导把其他孩子的问题都不知不觉的引出,而且让孩子自己回答自己刚开始质疑时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迎刃而解了,她的深入,毫无痕迹令我折服,一切是那么顺理成章,这是一篇《魅力》的小说,有57段,她采用了预学(检测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根据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来引导孩子们概括小说主要内容、按看戏前、看戏时、看戏后将小说分层次)共学(顾名思义就是共同学习,从让孩子质疑,从题目质疑、结尾质疑,人物发问、写作目的问,从细节问从中找到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买?为什么卖?让回答此问题的孩子到电脑前打上,并共同学习,抓住相互矛盾的心里来展开教学,注重孩子们的朗读,当孩子们读不出味道来,就举例和孩子们相关的事例来帮他们找灵感,再次读,如果在读不出来,老师就充当期中一个角色泛读,然后再让孩子带着自己的情感读,直到读出味道,并从孩子们语言中板书重要词语,并及时引导要紧扣文本、链接资料、联系生活来借助自己的理解。延学(就是对文本的提升——一句究竟谁错了?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空间,孩子们虽然说的范围较广,但句句在理,最中老师巧妙的用孩子们的诉说为本节课的精彩魅力。这三部分组成和我们平时的“四字六步教学模式”没什么区别,只是在传授知识时老师不仅完全采用了放手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完全就是只起引导作用,而且教师语言的巧妙的记忆精湛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值得学习却又学不来的。

接着窦老师的讲座让我听得不仅入迷更是欢笑不断,没想到她讲座时和授课时简直判若两人,刚才还温文尔雅,一会儿激情四射,手舞足蹈,还用说书的方式有板有眼的说上一段,是不是的幽默叫我们如何让男人信服于女人。她讲的主题是——长大的儿童。以如何体现儿童的最大化?儿童站在正中央。教学主张母语,三个超越:

1、学会教材,超越教材。

2、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3、尊重教材,超越教材。儿童课程:三个一(一手好汉子,一幅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解决三个问题:

1、教什么?

2、怎么教?

3、考什么?最后窦老师还和所有的听课教师进行了吟诵互动。边唱边诵。她的声音是如此动听,令人羡慕不已,心中涌动出想摆她为师的念头,好想上去给她握握手,来个拥抱,照张合影,可惜我没有这个勇气。

听过她的课及讲座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她是来自农村,还是学音乐的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从江苏被调到北京,改教语文,由一名普通的教室升到副校长,又有十年的副校长的敬业精神变为北京清华附小小学的校长。通过她播放17大建筑,12景观,健康、阳光、乐学和1+x课程,不仅看到独特的校园美景,更可以感受到窦老师高瞻远瞩的现代化的头脑,除了惊叹就是折服,也是从此时她——窦桂梅校长,已经成为了我的偶像,是我进步的榜样。或许我永远都达不达,但我愿意为了梦想而去改变自己,能成为她的粉丝和不断的超越自己就ok了。

所以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为了孩子们快乐的七彩童年,我要打造理想中的完美课堂。或许我单身力薄,但我想尝试。我理想中的课堂想与大家共同分享,若有不足敬请指点: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用表情调节自己,把微笑带进课堂,用教师的微笑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共同营造轻松的愉悦课堂氛围。

二、让孩子成为主角

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都应该做到让孩子们成为主角,只因

为你觉得他(她)不行,是因为你没有给孩子锻炼的能力,这既是从窦老师身上

所学,也是从李彩虹身上所学到的,不要害怕失败,俗话说得好:“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让孩子体验自己是主角的成功感,你会有意想不

到的收获!

三、教师做长大的儿童

所谓长大的儿童就是心态永远年轻,每天和孩子一样上课投入,共同吸吮知识的甘霖,下课和孩子们共同玩耍,用平等的角度看待每个孩子,和孩子们成为朋友,输了一样挨罚。我相信你和孩子们的情感会更加牢固,孩子们会更加喜欢你,你

可以尝试一下,就如冯丽雪老师一样。

四、做个有才艺的老师

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会教你所教的学科,还要会教其它学科,甚至是音体美,说书,唱戏,讲故事等,让孩子们对你产生崇拜,更加的贴服与你。或许这是不

可能,甚至不太现实,但我相信有心的教师会超追求多艺方面来努力,我们为了孩子们,什么都可以改变。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相信自己,我觉得做为老师更应该相信自己!

五、做个激情有创造力的教师 我们的课堂,教师缺乏激情和创新,造成了孩子们在课堂上听课状态的下降,导致不会,对学习产生厌烦,被动的被老师吵着、逼着去学习,想想也挺„„,所以建议老师们能在课堂上放开脸,投入角色,扮演一个不同的成功角色,你的激情和投入,会在无形中带动孩子们。一个老师影响着一群孩子们,的确如此,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孩子,就用你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你可爱的孩子们吧!总之,打造完美课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需要靠自己的恒心去尝试,只要上路就会有收获,只要朝着明亮的方向前行,定会看见黎明的曙光,为了我们的孩子们,为了打造自己的理想中的完美课堂,让我们所有师生共同携手,共创辉煌!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 篇5

张梦瑾

窦桂梅老师,说来并不陌生,早先因为备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便与她结缘,校长推荐研学窦桂梅老师的阅读教学法,于是便开始了在网上拼拼凑凑找各种视频及资料的学习之路,我的语文课堂也在窦桂梅老师的“帮助”下颇具韵味。最近有幸加入贾寨镇新教育教师读书会,得此机会拜读她的《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一书,更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窦老师从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等不同学科的听课、评课为我带来了专业上的引领与指导。特别是针对语文课堂,窦老师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诗歌教学等方面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同时从课堂的应变能力、教师的语言、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为我指引了方向。

语文是有生命的,那字字句句的共情使学生与我们以及作者结为一体,语文的韵味能够带活整个课堂。窦老师说,教学时,仅仅是一种感觉,还不够;仅仅写在教案上,也不够。要想办法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找到一个核心词,即主题,然后走到文字的里面,琢磨琢磨,体会主题的内涵,从而感受文字的生命。这样,语词就带动了全篇,就又有了“真正的生命”。

针对这一话题,在第三篇《语文韵味,不仅仅是感觉》中,窦老师例举了一位语文老师执教的课堂,她讲的是五年级《枫叶如丹》。开场便自咏了一个古文样式的开场白,跟着吟诵了《山行》,接着这位老师又引用了陈毅的“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一下使的课堂“语文味”十足,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引入课堂。接着就是读,可不要小瞧了“读”这个字,在这个“读”里可大有文章。语文的生命在于韵味,那韵味就藏在“读”里,只看我们能不能把它挖掘。直至整节课结束都没能离得了这个“读”,其中教师也频频引用宋玉、曹丕、毛泽东等的名篇名段,更显韵味。

读《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 篇6

“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真正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所以,必须打破低效的平行对话的局限,在更广阔、更宽松的学术空间内,建立志同道合的‘引领’关系。-----窦桂梅

谈到评课,我们常有这样的感慨:评课人讲得口干舌燥,最终的效果却是无关痛痒,于事无补。学校每学期的教学活动月结束以后,就会分组进行评课。在发言之前我总是要绞尽脑汁的回忆课堂、组织语言,打好稿子,准备发言。到底如何科学、全面地评课,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暑假里,我有幸研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在《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一书中窦老师针对语文课堂,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诗歌教学等方面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同时也从课堂的应变能力,教师的语言,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为我们指引了方向。现在就这本书谈几点自己的收获:

一、语文课堂是生命的课堂。

执教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应为学生主动学习、幸福成长着想,两眼不能死死盯着分数,在无休止的“筛选信息”、“修改病句”、“改变句式”中沦落,消耗学生脆弱的语文热情。语文是有生命的,那字字句句的共情使学生与我们以及作者结为一体。语文的韵味能带活整个课堂。教学时,仅仅是一种感觉好、还不够;仅仅写在教案上,也不够。要想办法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找到一个核心词,即主题,然后走进文字里,琢磨琢磨,体会主题的内涵,从而感受文字的生命。这样,语词就带动了全篇,就又有了“真正的生命”。

针对这一话题,在《教学韵味,不仅仅是感觉》中,窦老师举了一位语文老师执教的课堂,五年级《枫叶如丹》。开场便以自咏和引读让学生随着语言的“流”,跟着吟诵了《山行》。陈毅的“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欲浓”,使课堂的“语文味”十足,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引入课堂。接着就是读,不要小瞧了“读”这个字,在读中可大有文章,语文的生命在于韵味,那韵味藏在“读”里,只看我们能不能把它挖掘。直至整节课 都没能离得了这个“读”。如果这样,“枫叶如丹”这个词及其内在的生命,也许就会成为一个符号,进入学生的心中,并播种在他们的心里。我想,这就是窦老师倡导的品出文字中的“韵味”,而不仅仅是一种感觉吧!

二、好课无痕。

“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窦老师说,“好课”是看不出“教”的痕迹的,看似师生随意聊天,可课堂上常常高潮迭起,悬念频生,教师引导学生探奇览胜,流程中往往是山重水复,别有洞天——而这些,其实就是教师经意备课的结果。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的设计过程中,总会刻意准备师生对话。何谓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窦老师的观点告诉我们,对话不是简单的“舌头行为”,以一定区别于“灌输式”的教学。我们的教学,通过对话,借助文本,深入探究,然后每走出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窦老师建议老师必须读书,善于思考,从历史的高度,文化的高度,哲学的高度,认识“对话”的意义,必须把对话放在高处,方可一览众山小,带领学生走向光明的人生彼岸。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很高,平等,爱,谦虚,信任,希望,批判思维等,这是教师具备对话的必要条件,而且通过师生真正的对话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捕捉能力,根据学情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形成课堂智慧;根据对学生的评价有力的跟进和推动课堂的行进;通过对学生的挚爱和信任引导启发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表达自己的个性观点。那么,平等的对话,巧妙的提问,师生愉快的合作,都是良好的对话具备的特征。同时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跟随学情接受挑战,在挑战中疏漏、欠缺难免的,教师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才有了智慧的生成。好课永远在我们实践的旅程中,在我们苦苦的追求中。

三、有感于教师语言的语文化。

窦老师在这本书中还特别提到班主任语言和语文老师语言的区别:语文老师应该用语文的方式去表达语言。如果在平常琐碎的日子里,语文老师的语言成了成了没完没了的教化语言,严重的话,给学生的感觉就像“婆婆妈妈”的训斥。“语文”本身的语言就会消失殆尽。对照自身检查我觉得对自己有非常大的警示作用。为此,窦老师特别提到被大家忽略的导语、过渡语、评价语、结语等“链条语”的语文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类教学语言时,起码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分清主次,语文性始终起主导作用。

读窦桂梅著作有感 篇7

——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讲座有感

宁阳八中

孔祥栋

我非常幸运的听了窦桂梅老师的阅读示范课《魅力》和《改造我们的语文课堂》讲座,感触颇深!

《魅力》是一篇小说体文章,有四十三个自然段,内容多,教学难度大。教学中,窦校长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我领略了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和课堂魅力。

讲座《改造我们的语文课堂》,窦老师以“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为主线,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让语文学习焕发生命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气息;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花朵。

超越教材

一篇篇经典的文章,一部部经典的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创造的积淀,她涵咏着人性的华彩,提纯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这些积淀了各民族以及人类精神的有效载体,应该成为学生基本的阅读教材。这样的阅读,这种精神上的营养关爱,会使学生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和世界,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

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加强积累。首先扩大篇章的阅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学生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推荐给学生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等多种书籍来读。从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到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的部分书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要告诉学生,读书就是用精神的牙齿咀嚼她,用思想的胃消化她;要告诉学生,读书不是学习的唯一,但要天天读书,用好书滋养自己使自己高贵起来,这是一天也不能断的潺潺小溪,一天也不能少的精神食量,她充实着思想的流脉,支撑着人格的大山。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是丰厚的,可我们却看到青年一代的人文素养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事“人之初”教育的我们,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横空出世”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由我,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

超越教材,不能单单停留在量的积累上,引导学生就教材来说,不是告诉、分析、支解,而是唤醒、体验、批判、感悟;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其精华,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超越课堂

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坐在课堂上已经不是学习唯一的渠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应该让学生懂得:在课堂上要好好学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如何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无比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孜孜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尽可能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

超越课堂,语言已经不止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超越教师

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超越教师,是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现。超越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主的互动。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不是不可超越的。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超越了教师之后,放飞了他们的理想,解放了他们的灵魂,开掘了他们的智慧,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那才是理想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让学生超越教师,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和你无拘无束的交流,平等真诚的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这种感觉需要教师精神的浇灌。

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让我们用淳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划出学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线。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灵才会长出快乐、自信、坚韧、向上等庄稼,从而排除掉那些狭隘、自私、自卑、失败等杂草。不然,学生超越教师就只能成为遥远的童话。

要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学生和你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自己上台当老师;敢和教师对话,敢挑教师的毛病;敢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一段艰辛而勇敢的教改历程,一次荡气回肠的心灵对话„„,窦老师能够做到的,我们也能够做到。

多读书,读书是一个教师的内功,是一个教师的本份。几年来,她的阅读量达300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写下了10万字的教后感,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青灯如豆,书叠千山,那一个个日夜,给予她的是最为充实而快乐的享受,她一点点营造着自己的理想,从一个山区的农家小姑娘最终成为一代名师。读书,唯有多读书才能让自己变得睿智。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阅读,在阅读与积累的循环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静下心来,好好的读书,好好的思考,不断的追求,让自己的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妙语连珠,感受课堂上学习的乐趣。

多用情,人是感情动物,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艺术与情感结合起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过工作。没有哪一门学科能比语文教学更注意对情感投入的要求了。甚至可以说,教师情感的投入与否,完全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窦桂梅老师这堂示范课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一个最大的秘诀就在于感人至深的情感投入。这里不是自欣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和学生共同投入的心有灵犀的交流。

不论是课前课后的歌声,还是课堂内容的教学,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且师生一同激动。这样的课,能不感染学生吗?怎么会不让人有所收获呢?

多朗读,书是读出来的,古人说得好:“书主导百遍,其意自见。”但“读”也有各种各样的读法,平平淡淡,死水一潭地“读”也是读,就是千遍万遍地读,也仅仅是读而已,最好的效果就是将内容一字不少地背下来了,对于书中所蕴含的东西却不能了然于心,听的人听后一点感觉都没有,这叫死读书,读死书。

她是一个著名的教师,也在尽一个教师的本份,她的起点并不高,基础也不厚实,如同我们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她的快速成长,源于她的自立,自觉和自醒。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除,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发、结果,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

上一篇:心愿六年级作文550字下一篇:抽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