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800字中考作文(精选10篇)
我们首先来到塔山,塔山果山上建有应天塔而得名,又名飞来山。塔山上古木苍翠挺立,郁郁葱葱,空气特别清爽。我们爬到山顶,购了门票,走入塔园,经由清凉寺,迈功多少块大石头,来到应天塔下。只睹这座塔呈六边形,七层高,真是气势CC,壮观极了。应天塔面修有楼梯,楼梯狭小,只有五十厘米右左宽,刚够一个不胖不瘦的己高低。而且梯点也只有六、七厘米宽,上下楼梯足只能横着抬才干够行走。楼梯回旋而上,直登塔底。我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纵目遥眺,只见一座座红墙乌瓦,一幢幢高楼大厦,皆覆盖在一片轻纱之下,朦朦胧胧,缥缥缈缈,十分宁静。真是欲贫千里纲,更上一层楼。
沐浴着细细的春雨,我们又来到鲁迅故里。我跟妈妈先买了盒扑鼻闻其臭,进口生奇臭的香豆腐,滋味很不错。交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留念馆,在鲁迅纪思馆里,我们找到了久闻其名的越王勾践剑,我左顾右盼地盯着越王勾践剑,这越王勾践剑真是太精巧了,几乎是精妙尽伦。剑鞘上刻着几个字,清身刻着象鱼鳞一样的花纹,想不到现代我还能击制没这精巧的武器,虽然在天上埋了二千多年,但发掘出来却一点也不生锈,就像新的一样,我邦古代的劳动听民真是太巨大了,太有智慧了!一路上我们还去参观了鲁迅旧居,鲁迅的野赖大呀,我就象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所有都觉得恶奇,接着,妈妈带我去三味书屋,不外我认为三味书屋还不如我们的学室佳,百草园也不迭我们的校园漂亮。
最后,我们往蕺山街赏元宵灯笼铺。古老的官居屋檐下挂谦了各种各样优美的宫灯,我最爱好的是用蛋糕盒干的小老虎灯笼,由于它既雅观又低碳。走到半路,咱们意外望到了一座古桥走近一瞅,是赫赫有名的题扇桥,桥边破着“晋王左军题扇”的石碑。真是踩破鞋无寻处,得来齐不费工夫啊!绍兴确切是一座名不副实的文化古城呀,稍不留心,就会有一处名胜古迹呈现在你面前,让你惊喜不未。
火车与铁轨
铁轨:按照我设计的路径,你会到达远方,一个全新的世界。
火车:按照你设计的路径,我会错过路径外的许多美丽。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抒发情感。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自选文体,诗歌不少于16行;(3)字数不少于600; (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文题解读】
这道题是材料作文,选择了一则简短的寓言式材料,通过火车与铁轨的对话来限制考生的立意选择,颇具新意。就材料本身而言,理解的难度也不大。铁轨和火车所说的话,都有一个共同点“按照”“设计的路径”,只不过是结果不一样:一个是到达远方,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是会错过路径外的许多美丽。也就是说,这则材料的主要意思是面对“设计的路径”,铁轨和火车有不同的观念。把握了这点,我们便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进行构思与选材。
当然,具体写时,不能写“铁轨”“火车”,我们要将它们具体化。从象征的角度来讲,可以把“铁轨与火车”理解为“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学校与学生”“集体与个体”等等,也可以把“铁轨与火车”理解为“规则与自由”“制度与自由”“共性与个性”等等。
就立意角度来讲,既可以从“火车”切入,也可以从“铁轨”切入,还可以从“火车”与“铁轨”的关系这个角度切入。具体从哪个角度切入,关键就在于动笔写作前,要准确地理解“火车”“铁轨”的含义,并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将其具体化、形象化。
【考场佳作一】
飞向远方
◎绍兴一考生
初三的时候,我离开父母,独自在异乡求学。
每逢佳节,老师总是特别关照我,问问我家人来没来,或是给我点粽子饺子之类的。答案总是没有,家里人都忙工作呢,老师就叹息着说:“唉,有失必有得,现在不在一起,以后会补回来的。”
我点头,说好,没关系,嗯,知道。
辛弃疾有词云:“少年不识愁滋味,欲赋新词强说愁。”是的,我初来异地,写作文总要把“独在异乡为异客”之类的诗词拿来引用一番,仿佛不写异乡就不能写文章了一样。还总是掉书袋,愿意用“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之语,好像那碗兰陵的酒,焚的郁金香都斟给我喝似的。后来,我才知道这诗不是李白思念故土而作,风流名士潇洒得很,怎么有空怀念家乡呢,天下才是家乡啊。
说思乡,其实还真算不上,就是第一次回家的时候有口气梗在胸口,心里不知道哪儿来的委屈,“哇”的一声扑进母亲的怀里哭了好一会儿,哭完又是一条好汉。小表妹从门外探头进来,扑进我怀里叫“姐姐”,我走的时候,她只有一丁点大,现在居然到我腰了,让我好不感叹。
一楼人家种的香椿好几年也不长一寸的,春天摘下嫩叶,给邻居分掉,我回家的时候腌得正入味。姥爷养的黄玉鸟儿拿到他朋友那儿换成了一种翡翠绿的鸟儿,叫的也挺好听。小时候卖三无食品的小摊儿不见了,大约总算挣够了钱就不干了。
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人生一世不过百年,走的路,看的景,都是以前的人和以后的人没走过、没看过的,何必去想什么束缚不束缚的事呢?
如果我是一辆火车,却因铁轨规定了路程,不如将一身铁皮化作铁水,浇成天上飞的大铁鸟儿,飞向远方。
【评点】
文章内容比较新颖,字里行间,除了浓得化不开的情感,还富有诗情画意。无论是叙事,还是绘景,作者以一种淡淡的笔调,轻轻地叙描,从中可以窥见其日渐成长的过程,而诗词名句的巧妙引用,更是增加了文章的底蕴。
【考场佳作二】
“远方”与“美丽”
◎绍兴一考生
按铁轨设计的路径,火车会到达远方一个全新的世界,但也会错过路径外的许多美丽。
“远方”与“美丽”矛盾乎?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几个世纪前的小说家狄更斯的话语响彻耳畔。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动荡,矛盾突出,资产阶级戴着虚假的面目招摇过市,在黑暗统治下,人们渐渐趋向麻木,失去了对生活的热血、豪情与信心。但狄更斯并未被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秩序束缚,而是用心血写下巨著《雾都孤儿》与《双城记》去唤醒众人。它们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未来。人们相信,有了此灯,天不会黑。因此,人有言,因为有了“美丽”,“远方”才终会到达。
时代像巨浪,让她沉浮,但无论何时,她总是奋力潜游的一个,拼力跃起,哪怕坠落,也终归是摸到了更高的天空。她,萧红,一个普通却并不平凡的女人,不愿被封建家庭和社会束缚,一心追求自由,虽路途不顺,感情坎坷,但她不放弃希望,在鲁迅的指点与帮助下,她用笔作武器,写下名著《生死场》,让人们看到思想的不屈与灵魂的坚强。因此,人当言,离开“铁轨”,火车虽到达不了那个“远方”,但是可以到达另一个“远方”,拥有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智者曾言:“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我们不应也不能否认规则,但重要的是如何在利用规则的基础上施展自己的才华。著名导演姜文坚持低速高质的原则,继《让子弹飞》后又时隔四年出品《一步之遥》,获得高票房与好口碑,印证了那句:“站着,把钱挣了。”因此,“铁轨”依旧,但因学会了灵活变通,而美丽“依旧”。
诗人汪国真有言:“对远方的向往,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诚然,并非所有“远方”都会到达,但只要心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信念与执着,生命终将会绽放出多种多样的美丽。
【评点】
考生巧妙地从原材料中挑出“远方”和“美丽”两个关键词,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此角度,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所选用的三个事例,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代的、当代的;而且三个事例的叙述方式富有变化。也正是通过这样丰富的事例,作者全面而准确地论述与“远方”与“美丽”的关系,论述充分、有力,令人信服。
暖暖冬日,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绍兴之旅”。我们先后游览了鲁迅故里、乔波滑雪场、柯岩风景区、鲁镇和兰亭。我们被这美丽的江南风情深深地吸引住了。
文豪之家——鲁迅故里
绍兴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鲁迅从小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我们跨进门槛,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正中上方悬挂着的“三味书屋”的匾额,是清朝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的意思是“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想,读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味道吧!读万卷书应尝人间百味。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收到先生的批评,就在书桌的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接着我们去了百草园,那可是鲁迅小时候嬉戏、玩耍的地方,里面有“美女蛇”、“何首乌”和“皂荚树”。百草园边有一堵小矮墙,曾经鲁迅在这捉蟋蟀、挖何首乌……我也趴在那儿仔细地寻找,看看有没有蟋蟀和何首乌,结果一无所获。看来,我们只能到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去寻找了。
惊险刺激——乔波滑雪场
金秋的夕阳照在铁路上,空气泛着金色的暖意,两条钢轨在这朦胧的季节里模糊又清晰地绵延伸展。
伸开手,线搁浅了。
火车轮发出尖锐的啸声沉重的压上钢轨,和钢轨亲密的说着话,像是留恋又像是期待,它精心的准备台词为了离开后自己不遗憾。一路向前,车轮亲吻着钢轨身体的每一处,铁路上的小石头都跟着这巨大的的热情而欢腾,夕阳也凑着热闹分享这巨大的喜悦。
空气里沸腾的尘土逐渐消散,铁轨静卧,但却像没有半点寂寞,小石头陪着它,斜阳暖暖的照着它。
暑假,头发不知不觉就长了。秋风肆意的吹散着发丝,飞舞飘扬。习惯性的抬手温柔地将 一鬓头发向后迁移。铁轨似乎看见了一个朦胧的微笑。
铁轨覆上了满身的铜褐色,聆听秋季的繁华忧伤。阳光就那么温顺的跳跃在两个女孩的肩上,在两条铁轨上两个身影被夕阳拉直,阴影覆上了前端的铁轨。风轻柔的抚着女孩们的脸庞,左端的女孩将双手插在裤兜里沉默的走着,右端的女孩直直的平视远方两条永无交结的铁轨,静谧的走着。阳光夹杂着暖意却无声,铁轨像是适应了这安静的气氛,静静地卧着。
似曾何时,有种恍惚的感觉。铁轨沉默。金色的阳光永无止境的孕育着新生命,两个小女孩活泼的在两条铁轨上欢快的奔跑。夕阳为她们化上金色的彩装。然后像是累了,她们突然静下来,在铁轨两头隔着枕木伸出小手拉在一起,两条小胳膊有力的.连成直线。朦胧的笑容映上了金色的暖阳。
过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在,它的力量之大几近可以为现在或未来画下既定的轨道。日瓦戈医生在日记中说:“俄国人说话的节奏,说话的腔调,都有了涅克拉索夫三步韵脚的抑扬旋律。”斯人已逝,可他留下的美却凝固并焕发光辉。
我们说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指得单纯是时间上的过去,若论及影响,它便不曾真正过去。就如同俄国人的语言还保留着过去的旋律,中国人的语言中,还有着过去的回响;生活中,还有着过去的延伸;精神上,还恋慕着过去的单纯自足或是高尚节操。过去中所包含的精神,绵延数千年,依然鲜活地跃动着。
没有哪个国家能割裂历史,抛弃过去。过去背后的那些东西,那些美、信念与精神早已与这个国家及人民血脉相连。今天,我们考古,研究历史,阅读古诗文,都是在追寻过去背后的东西,那些支撑着它们永不褪色的内里,并在其中寻找未来。无论过了多少年,在特定的时候,我们都能感到过去穿越了时间,给我们指明方向。抗日战争,民族危亡之际,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激励,有“跳梁者,虽强必戮”的雄壮题词在鼓舞;二十一世纪,面对文_的贻害,经济发展带来的道德人心之失,有孔子“仁义礼智信”在呼唤,有庄子回归生命本真在指引。过去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又是一个国家及其人民不移本色,不失方向的保证。
那些过去了的一切,从我们眼前渐渐淡去,却在我们心里渐渐鲜明起来。拂去种.种纷杂的尘埃,我们更能看清过去内里的明净。过去从不曾过去,它只是巧妙地换了个地方,住进了人心。过去的影响一直留到现在,等着某个时候,当人能感觉到它的时候,给人指示未来的方向。
到了真正的小学毕业考时,我便取得了满意的好成绩。放学时,父母来接我,那时,前几天的梧桐叶,又成群结队迎面向我飘来,一直送到我家门口。那时的我开心得无法形容。
在暑假里,父母便把我带回故乡,故乡那棵梧桐树,依旧高大魁梧,让人眼前一亮,不得不称赞一番。梧桐树好似母亲,拥有读心术,品味酸甜苦辣。能常常读懂我的心,在默默的,陪伴我,关注我。
有一次我与小伙伴们玩耍,因为许多游戏已玩过了,大家都在想新游戏时,我却抬头看着梧桐树,边思考边望着。突然,脑子里蹦出来个念头,“要不玩采集梧桐叶?看谁采集的多,谁就有奖品。”我脱口而出的话让伙伴们都点头同意了。梧桐树更是配合我们,一听见“开始”二字,便把一些梧桐叶飘到各处,让我们去找。我因那时很熟悉地方,采集的梧桐叶不计其数,最终,获得胜利。
暑假缓缓过去,我也要回城市了,家里的梧桐树心酸,便枯瘦了许多。我见状,立马留下来再陪几天。梧桐树又像起起死回生一般,重生过来了。当我真正回去时,梧桐树如故乡一个景点,依旧那么高大。
这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外面冷冷的,可是窗外那几颗香樟树依然笔直地站在那里守护着我们。
星期一的早晨是我们老师规定的检查星期天背书的时间。这段时间老师要求我们背诵成语接龙,每周至少背诵60个前后相连的成语。虽然我没有背多少,但是坐在我后面的同学她早已把第一张三四百个成语背完了!于是老师要她到讲台上展示给我们听。
在她要上台时,我看见她的手好像在发抖,她的脸上也显示出两个字:紧张。她看到我在看她,就问我:“干什么?”我明知故问地说:“你紧张吗?”她接过我的话,看了看我,回答说:“当然了,要是你,你不紧张吗?”我冲她笑了笑。我心里想:是呀,要是我,我肯定也会紧张,我怎么问这种幼稚的问题呢?
她走上了讲台。她长得本来就娇小,而她的声音也很小,这就显得她的声音_很柔美。背了一会儿,她突然停了下来,我以为她背完了,便问了一下同桌,同桌说:“不是,她忘记词了。”这时全班同学都静静地望着她,我心里很为她担心,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她此时的心情一定很紧张、很尴尬吧?好在停顿片刻,她又开始背诵了。此时她背诵得非常流畅。可是我还是时刻准备着,准备在她不会的时候给她提个醒。可是,自那次停顿之后她就没有再停顿了!我在心里暗暗为她叫好。
等她背完之后,我第一个为她鼓掌,然后全班同学都跟着一齐鼓起掌来,那声音很大,大得都能够把房顶给震塌了!她大步流星地走下来之后我看了看她,并举起大拇指笑着对她说:“你真厉害!”她冲我笑了笑说:“谢谢你的掌声!”不知不觉我的脸竟然红了——原来给别人鼓掌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这,不是生活。
就要离开温暖的家和熟悉的亲人过上寄宿生活时,我天天都在幻想着今后的初中住宿生活是多么的简单、无忧无虑,但是真正独立了才渐渐读懂了生活:
生活不只是幸福、快乐、成功、团聚……这些我们所希望的“滋味”。因为,我们所希望的往往只是梦想与天真,这些不是生活真味。
伤心,失落也是生活。的夏天我离开了我依赖了十多年的家,远离了家乡和亲人过上了寄宿生活。那天下午,我坐上了去往学校的车,拎着行李箱,回头望着家门缓缓地走上车。这就要启动了,我打开车窗,目光紧紧地盯着家的方向望了许久,从小到大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这么长时间,一想到我在外漂泊求学的生活就此开始,比同龄的孩子早了这么多年,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家在我的视野中渐渐随着眼泪模糊为一点就立刻消失了,我的眼泪就更欲罢不能了。那一刻,我品味到了伤心的味道。
吃苦也是生活。从小到大我从没有自己真正洗过衣服、收拾过床铺,在家中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刚上初中,瞬间的独立让我着实吃了不少苦头。每天早上起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床铺,整不好是不允许上课的,但是我的被子起初就是不听话,刚刚被我弄成个豆腐块不一会儿就蔫儿了,气得我在床上抱着被子直打滚。到了晚上,都要把穿过的脏衣服一并洗掉,初来乍到的我一点也没有经验,每次都是弄得一身的肥皂泡,将整个洗房闹翻了天。那一会,我品尝到了吃苦的味道。
失败也是生活。从小学做惯了常胜将军,刚一来到初中很不适应,因为我们班汇集了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的高手,人人都不是吃素的。所以我的压力一直很大,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就是第一次亮真本事的时候,我们都想考一个好成绩,但都心里没底,我也不例外。而当成绩出来时,我考的并不理想,与我当初的想象差距甚远,加之我“好面子”、“不服输”的性格是我对这意想不到的失败一时难以接受。那一次,我品尝到了失败的味道。
分离也是生活。转眼间,我的初中生活就剩下仅剩的三分之一了,不知不觉我们即将分离,而分离的不舍与酸楚也刺痛着我们的心。想想我们当初入学时的懵懂与青涩,再看看我们如今的成熟与稳重,我们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分离的那一刻也越来越近了,而我们也愈加的珍惜这份友谊、珍惜我们在一起的分分秒秒。这时,我们品尝到了分离的味道。
在你的美梦中出来,享受最真实地生活,毕竟这才是属于你自己的全部,这,才是生活的:
昔日往事,凝结成一条纽带,牵引着乡人的所思所想。
灼灼荷花香,冽冽流光暖。仲夏日,清清徐风翩翩过塘,捎带着碧荷的情思,流向远方,这是花香之路,也是城市和农村的纽带。
外婆常伫立于路边,踮脚远眺,望穿视线的尽头,渴望背着邮包的信客出现。她总是拉着小小的我一起守望,守望子女的音信,守望外边的信息,守望芳香的零食糖果,甚至廉价的粗布衣,
巍峨青翠的大山将小小的村落裹得严严实实,那条并不宽阔的路,便总是立满守望的乡人。
荷花初露,香郁袅袅,潜进人们的思想,碧绿的夏荷连接着连接着相隔万重山的三代人,愁思徜徉在纽带上。多少次,轻启包裹,父母的笔迹化作有声的教导,冲淡着无声的思念,糖果混合荷香却依然令人神驰向往。
时间的卷轴书写着人事变化,霓虹喧嚣,城市浮华,模糊着我对纽带的记忆。
阔别家乡的我偶然访乡,为了看望在山里待了一辈子的老人,更为了重拾本真,看望往昔岁月。
颠簸于山路上。
“进程流”带走了乡村的活力,留下荒芜的稻田,留下空旷的寂静。纽带仍是原来的纽带,路已不是原来的路了。
老远就看见站在路边等候的外婆了。外婆看着一车的人回来自是惊喜,脸上写满了欢喜,却怎也遮不住被沧桑岁月折磨剩下的苍老、孤单。
外婆对我真的很热情。餐桌上,把猪肉鸡肉一个劲的往我碗里夹;临睡前,把舍不得盖的新棉被拿出来给我盖;看书时,又把不知存了多久的零食和碎碎的一把零钱往我手里塞……
但被电子虚拟化的我,对外婆的关爱尽显冷漠,白眼相对,甚至嫌弃。嫌弃她讲普通话不标准,嫌弃她太罗嗦,嫌弃她买了太多的山寨货。
直至离别之日。
晨曦微露,荷香四溢,扣醒了熟睡的我。揉开惺忪的睡眼,我踱进了厨房。外婆早已俯在灶火前,炊烟熏湿了它的双眼。我看到了晶莹双目下的不舍,还有失落。三千银丝,灼灼白光,辉映那被岁月偷走了的脸颊,澎湃了我的内心。
车发动了,车尾的排气管喷出热气。
外婆意识到什么,驮着背,小跑到车边,小心翼翼地掏出一袋的荷叶包饭,递到我的手上,袋子热乎乎的,和外婆的心一样。明明太阳那么毒辣,接过荷包饭的一瞬间,却若有清风在身旁围绕,我和外婆周围的一切都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突然茫然失措。我知道,自那时起,我的内心不再拒绝眼前这为慈祥的老人,我会把心扉朝她敞开,将她给予的一切深深的藏在心底,更不会忽略,我有一位很疼我的外婆,直至永恒……
车缓慢往前行驶。回望,外婆的身子在霞光的映照下,显得愈发瘦小。车继续向前开,终把山水淡成一道倩影,终把外婆晃成一个黑点。
我和外婆之间越来越近,思念的纽带便随着时间和距离越来越长。
时光绵长,碧绿芳香。
清浅流年,情暖一方。
那个杯子不好看,甚至有些幼稚。妈妈让我带到学校用,我不乐意,就和妈妈吵了起来。
“这杯子很贵的!而且质量很好,你为什么不带去学校?”妈妈似乎有些失望,眼神却很凌厉,可是我满心的嫌弃也让我无所畏惧。“这杯子这么丑,你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吗?天天比钱,还不如给我买个我自己喜欢的地摊货呢!”妈妈听了很生气,正欲发火时,我已快速地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风起,雨落,心凉。说好的幸福生活呢?
为什么总是这样呢?我想,算了,不如自己睡会儿觉,明天依旧会有好心情。
于是我越来越嫌弃那杯子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天还没亮,风中交杂着些许水雾,空气湿润,又有些闷热。我迷迷糊糊地扯开柔软如丝的纹帐,在细雨绵绵的声音中走向门外,去上厕所。突然,眼前的一丝光亮让我瞬间清醒,我便循着那光亮走去。
是厨房在闪着光。窗外的树叶被风吹得“呼呼”响,却吹不动眼前那弯腰切水果的身影。那是妈妈,她似乎有什么烦心事,一直皱着眉。我知道,她此刻并不幸福。
我突然有些不开心了,只好靠着门看着妈妈在干什么。橱柜上的果篮里全是水果,各种各样的,妈妈在其中挑挑拣拣,小声地嘟囔着我喜欢的水果。清晨的白雾和着太阳照在妈妈那印着碎花的围裙上,门外装修的声音和妈妈切水果的声音交融在那只我不喜欢的杯子里,可此刻我却不觉得讨厌。这应该就是幸福吧,我想。
妈妈一直在忙着我的早餐与果汁,手不停地在动,却没发现自己的手被刮伤了。我慌忙地去取创可贴,贴在妈妈的手上,再一瞧那深深的伤口,不禁眼眶湿润了。
为了味道可口又美观,妈妈这里拼一些水果,那里拼些水果,怕不好看,又加了些牛奶。为了让我接受那个丑丑的杯子,她将我喜欢的颜色涂在了那个丑丑的卡通人物上,并画上了我喜欢的水果的图案。
厨房一片狼藉,我却觉得心里满满的。我就那么静静地靠在门框上,看着忙忙碌碌的妈妈。
早餐终于做好了,妈妈看到我还站在门口,似乎吓了一跳,拉着我去洗漱,我一下子抱住了她。
我终于知道什么是幸福了,妈妈。你把爱刻在了杯子上,烙在了水果里,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其实,妈妈,你不用说爱我的,因为,杯子会告诉我的,这就是幸福呀。
【绍兴800字中考作文】推荐阅读:
16绍兴中考满分作文09-28
绍兴游记的作文800字09-15
绍兴东湖作文300字07-11
绍兴行的500字作文07-24
游绍兴五年级作文06-05
我的绍兴之行游记作文09-14
父爱中考作文800字09-13
母爱中考满分作文800字01-04
关于渴望的中考作文800字10-06
助力成长中考满分作文800字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