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保证书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安全保证书(精选10篇)

学校安全保证书 篇1

一、遵守学校规定,维护校园安全,建设和谐校园。

二、深入开展对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集中讲座,开设安全教育课,课外宣传,放假前和开学后集中教育等形式,对师生员工广泛开展消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卫生教育、预防传染病教育和社会治安教管理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防网络伤害等安全教育。使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规定配齐消防设施,所有设施设备好用管用,疏散通道安全畅通。

四、加强学校治安和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坚决执行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学校治安秩序整治和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努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确保教育教学正常开展。

五、保证门卫和值班人员要尽职尽责,严防死守,看护好校门和校园,不在值班室看电视。要经常巡视,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做到不瞒报不漏报。

六、成立学校安全工作检查督办领导小组,加强对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情况的督办检查,确保全体教师安全工作到位,不出差错。

七、学校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每学期组织多次师生消防、应急疏散、紧急救护等演练活动,对易发事故的重点部位及设施进行有效监测,建立经常性的学校安全排查制度。

八、努力确保学校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学校安全保证书 篇2

一、法律的保障、政策的支持、社会的需要使中职学校的“双证书”、“多证书”制度推广成为必然

l. 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实现中职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以学生就业、岗位转换和提高就业者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就业准备教育。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劳动者就业上岗的必备条件, 也是作为劳动者职业能力的客观评价。

2. 实行“双证书”制度是提高劳动者素质, 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中职学校的毕业生, 在校期间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 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能力。“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 职业资格证书的推广, 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能力;有利于构筑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促进劳动力市场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

3. 推行“多证书”制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 “多证书”制度的推广, 能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的有效就业。

二、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推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的有效做法

1. 坚持职业资格证书宣传, 全面提高认识。我校高度重视职业资格证书的宣传工作, 每学期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家长会、招聘会、教师赴企业实践、学生赴企业见习、实习等各种机会, 大力宣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相关政策;我校还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学校简报、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班会等多种宣传形式, 宣传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 使学生、家长、老师、用人单位更深入、更及时地了解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而提高广大师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 坚持以市场需求引领培养目标。中职学校是人才培养者, 企业是人才使用者。我校主动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 实现学生就业。每年学校组织教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开展有效的市场调研, 努力寻求人才能力培养和能力需求之间的平衡点, 采取有效方式使其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点。我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 不仅要明确对学生理论和技术修养的要求, 还要重视学生就业竞争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实施过程中, 始终树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培养理念, 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

3. 坚持结合“双证书”制度, 修改教学计划和大纲, 改革课程体系,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我校在执行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结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内容与要求, 修订教学计划与大纲, 在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时, 既要考虑学历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也要考虑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 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 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接轨, 不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坚持“双证书”相关制度的推广, 建立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我校根据市场用人需求和专业建设需要, 制订了“双证书”推广制度和实施细则。制度中对学生考证做出了明确要求:学生毕业前, 必须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和至少2 个以上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否则不能按期毕业。同时, 我校把职业资格鉴定的“报考率”、“过关率”与教师评优选先、职称评比、先进班级评选等结合起来, 有效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校安全保证书 篇3

Some 200 girls were abducted by Boko Haram militants as they attended school on 14 April. Despite efforts by the Nigerian 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outcry, most of the girls remain missing, while some who have managed to flee their perpetrators have been raped by lone men they meet on their way home.

In the meantime, UNFPA, along wi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nd 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UNICEF), is preparing for any and all returning girls by setting up clinics and providing health screening for any girls coming back.

Meanwhile, traditional religious leaders are being trained on how they are going to work with their communities to address certain challenges. Programmes are aimed at changing attitudes so that the returning girls are not stigmatized and shunned. Meanwhile the girls have participated in psychosocial programmes.

学校食品安全保证书 篇4

学校食品安全保证书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确保学校食堂餐饮服务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学校食堂饮食与卫生安全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有关规章制度,本着服务师生,安全第一的原则,特作以下保证,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本食堂郑重保证:

坚持广大师生人身健康安全高于一切,遵循产品即为人品,安全就是生命的经营理念,牢固树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始终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遵守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严格履行《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严格把好原材料采购验收关、索票索证关,建立购进、销售的可追溯制度;严格把好从业人员健康关,做到上岗人员必须具备健康证明;严格把好餐具用具消毒关,确保餐饮环境布局合理、卫生消毒设施齐全。严格做到:原料不合格不入库、不制作,食品不合格不外端、不上桌。食品制作过程中,禁止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确保加工经营的餐饮食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进入食堂的粮油、蔬菜等各种原料,全部实行定点采购,确保食品质量,且保证在运输、储藏方面无污染。

定时做好餐具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食堂用具实行四过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食品实行五安放:即主食与副食、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食,食品与鼠药,不得混放;生、熟食刀案及冷荤配餐用具必须分开专用,并有明显标志。

置食品的橱柜、货架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

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认真冲洗操作间灶具和地面,仔细擦拭餐厅地面和桌椅,重点为操作间墙壁、天花板、灶台、案板、饭台、厨柜、餐具、容器清洁,用具摆放有序,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齐全,食堂内无鼠、无蝇,无污染、无杂物及餐厅地面、门窗、玻璃以及周边环境卫生。

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操作间。加强水源、电源管理,使用电器必须规范操作,经常检查线路,防止火灾发生,定期清洗水塔,保证用水卫生。

要定期对食堂灶具进行消毒,定期打扫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灭蝇、灭鼠工作,认真做好防疫工作。

邀请学校相关领导经常检查饭菜质量,抓好卫生安全制度落实,保证学生健康就餐。

积极配合餐饮服务监管部门,自觉接受监督;提高本食堂所有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

保证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学校食品安全保证书2

为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营造我校良好的用餐环境,构建诚信和谐校园、社会,本单位特向广大师生和社会保证:

场所许可经营。在食堂悬挂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期内、年审有贴标记、量化分级有等级标志)。学校商店悬挂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

宣传培训到位。就餐场所张贴食品卫生安全保证书和各项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消费保证书或责任状;经营者知晓专项整治活动和建立索证索票及验收台帐制度意义。食品安全知识进橱窗、进健康教育课、进讲座。

原料采购使用。采购原料应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不得采购和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肉及制品、散装无商品标签的食用油、调味品和非食品原料。不得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卫生要求。

采购索取票证。建立索证索票及验收台帐制度。

1、索证要求:

(1)生猪肉、禽肉采购除前款要求外,另须索取定点屠宰企业出仓证明和检疫合格证复印件;

(2)建立有供货商供货品种、索证目录表。

2、索票要求:

(1)购进的食品原料须有标明供货商字号或市场摊位名称或同供货商姓名对应的签字的票据(发票、收款收据、白条等),要记载有品名、数量;

(2)超市购进须有小票;

(3)定点采购须有供货清单(记载有供货时间、品名、数量);

(4)票据整理可按原始或复印件每天装订或粘贴在对应验收台帐登记本背面备查。

3、台帐要求:

(1)每天进货后,凭票据进行逐一品各种进行登记、验收,签署验收人名字;

(2)登记栏目含品种名称、供货单位(具体到供货商字号或市场摊位名称)、数量、验收人签名。

4、查验要求:

索证材料、票据、验收台帐登记本应能随时提供查验。食品仓库管理。存放的食品原料应分类、上架、离墙、离地,散装食品原料应有标签。不得有过期食品,不得存放非食品和杂物。有防鼠设施,地上无鼠迹鼠粪。冰箱(柜)、冷藏柜管理。有生、熟标记;分生食品、半成品、熟食品存放;定期除霜和清理。

加工过程的卫生。食品原料在粗加工间或区域加工,分肉、水产品、蔬菜清洗池清洗;烹饪煮熟煮透,中心温度达70℃以上,生、熟分开盛放;加工烹饪成熟后至供消费者食用不得超过2小时。

食品销售过程的卫生。配餐销售间使用前经紫外线消毒灯空气消毒,不得存放生食品和杂物。有专用食品留样冰箱,每餐销售食品应留样,保存48小时,并有记录。

餐具定时消毒。有专用消毒设施、药具,并进行餐饮具消毒并保洁。人员持证上岗。上岗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能提供查验,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保证人:_________

20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学校食品安全保证书3

为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营造我校良好的用餐环境,构建诚信和谐校园,本校特向广大师生:

一、场所许可经营、在食堂悬挂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

二、宣传培训到位、就餐场所张贴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和各项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消费承诺书或责任状;经营者知晓专项整治活动和建立索证索票及验收台帐制度意义。食品安全知识进橱窗、进健康教育课、进讲座。

三、原料采购使用、采购原料应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不得采购和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肉及制品、散装无商品标签的食用油、调味品和非食品原料。不得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卫生要求。

四、采购索取票证、建立索证索票及验收台帐制度。

1、索证要求:⑴ 同食品原料进货品种相符的供货商的营业执照、有关许可证复印件,属定点采购的,签订供货合同(超市除外),并按上述次序装订;⑵ 生猪肉、禽肉采购除前款要求外,另须索取定点屠宰企业出仓证明和检疫合格证复印件;⑶ 建立有供货商供货品种、索证目录表。

2、索票要求:⑴ 购进的食品原料须有标明供货商字号或市场摊位名称或同供货商姓名对应的签字的票据(发票、收款收据、白条等),要记载有品名、数量;⑵ 超市购进须有小票;⑶ 定点采购须有供货清单(记载有供货时间、品名、数量);⑷ 票据整理可按原始或复印件每天装订或粘贴在对应验收台帐登记本背面备查。

3、台帐要求:⑴ 每天进货后,凭票据进行逐一品各种进行登记、验收,签署验收人名字;⑵ 登记栏目含品种名称、供货单位(具体到供货商字号或市场摊位名称)、数量、验收人签名。

4、查验要求:索证材料、票据、验收台帐登记本应能随时提供查验。

五、食品仓库管理、存放的食品原料应分类、上架、离墙、离地,散装食品原料应有标签。不得有过期食品,不得存放非食品和杂物。有防鼠设施,地上无鼠迹鼠粪。

六、冰箱(柜)、冷藏柜管理。有生、熟标记;分生食品、半成品、熟食品存放;定期除霜和清理。

七、加工过程的卫生、食品原料在粗加工间或区域加工,分肉、水产品、蔬菜清洗池清洗;烹饪煮熟煮透,中心温度达70℃以上,生、熟分开盛放;加工烹饪成熟后至供消费者食用不得超过2小时。

八、食品销售过程的卫生、配餐销售间使用前经紫外线消毒灯空气消毒,不得存放生食品和杂物。有专用食品留样冰箱,每餐销售食品应留样,保存48小时,并有记录。

九、餐具定时消毒、有专用消毒设施、药具,并进行餐饮具消毒并保洁。

十、人员持证上岗、上岗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能提供查验,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单位(签章): 保证人(签字):

xxxx.xx.xx

学校食品安全保证书4

为加强学校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作如下保证:

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学校食品卫生管理规定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

二、健全组织机构,配置专管人员,学校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制订切实可行的群体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科学、有序的处置;并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

三、饮食原料及货物购进,必须按《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严把质量关,落实索证索票制度,按要求详细登记食品进货台账。采购的大宗食品必须是通过正当渠道进购并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检验认证的产品。严禁使用散装食用油。肉类必须经过检疫。进购发票如实填写销售人详细居住地址、姓名。禁止进购无商标、无出厂日期、无厂名的假冒伪劣产品。

四、食堂的贮藏室内禁止贮放有毒有害物品。各操作间必须有相应的消毒、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污水排放、垃圾存放等设施,严防食品污染。

五、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和库房。学校食堂应有食监部门核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所有从业人员要持有效健康证,新招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六、食堂的设备和用具,符合国家卫生管理相关的卫生要求和安全要求。餐具消毒由专人负责,餐具每餐后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洗刷和消毒。

七、保证所出售的食品安全。完善食品留样制,不采购过期、霉烂、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和三无产品原料;四季豆类、野生菌类、出芽马铃薯、青西红柿等蔬菜坚决不进入食堂;不出售凉菜和剩菜剩饭,不加工或使用感官状异常的食品和原料。禁止向师生出售腐变过期食品及国家明令禁止的带毒带污染的食品。

八、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定期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学习有关制度和规定及食品加工常识,并留有记录。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九、接受和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食品监督部门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检查监督,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并对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落实。

十、发生学生食物中毒事件,要立即上报并保护好现场,不得隐瞒。凡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由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处理。凡造成后果的,由国家司法机关追究责任人所有民事及刑事责任。

本承诺书一式二份,一份留食监部门存档,一份张贴餐厅醒目处。

单位(签章):XXX

20xx年XX 月 XX日

学校食品安全保证书5

为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营造我校良好的用餐环境,构建诚信和谐校园,本校特向广大师生:

一、场所许可经营。在食堂悬挂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

二、宣传培训到位。就餐场所张贴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和各项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消费承诺书或责任状;经营者知晓专项整治活动和建立索证索票及验收台帐制度意义。食品安全知识进橱窗、进健康教育课、进讲座。

三、原料采购使用。采购原料应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不得采购和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肉及制品、散装无商品标签的食用油、调味品和非食品原料。不得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卫生要求。

四、采购索取票证。建立索证索票及验收台帐制度。

1、索证要求:⑴ 同食品原料进货品种相符的供货商的营业执照、有关许可证复印件,属定点采购的,签订供货合同(超市除外),并按上述次序装订;⑵ 生猪肉、禽肉采购除前款要求外,另须索取定点屠宰企业出仓证明和检疫合格证复印件;⑶ 建立有供货商供货品种、索证目录表。

2、索票要求:⑴ 购进的食品原料须有标明供货商字号或市场摊位名称或同供货商姓名对应的签字的票据(发票、收款收据、白条等),要记载有品名、数量;⑵ 超市购进须有小票;⑶ 定点采购须有供货清单(记载有供货时间、品名、数量);⑷ 票据整理可按原始或复印件每天装订或粘贴在对应验收台帐登记本背面备查。

3、台帐要求:⑴ 每天进货后,凭票据进行逐一品各种进行登记、验收,签署验收人名字;⑵ 登记栏目含品种名称、供货单位(具体到供货商字号或市场摊位名称)、数量、验收人签名。

4、查验要求:索证材料、票据、验收台帐登记本应能随时提供查验。

五、食品仓库管理。存放的食品原料应分类、上架、离墙、离地,散装食品原料应有标签。不得有过期食品,不得存放非食品和杂物。有防鼠设施,地上无鼠迹鼠粪。

六、冰箱(柜)、冷藏柜管理。有生、熟标记;分生食品、半成品、熟食品存放;定期除霜和清理。

七、加工过程的卫生。食品原料在粗加工间或区域加工,分肉、水产品、蔬菜清洗池清洗;烹饪煮熟煮透,中心温度达70℃以上,生、熟分开盛放;加工烹饪成熟后至供消费者食用不得超过2小时。

八、食品销售过程的卫生。配餐销售间使用前经紫外线消毒灯空气消毒,不得存放生食品和杂物。有专用食品留样冰箱,每餐销售食品应留样,保存48小时,并有记录。

九、餐具定时消毒。有专用消毒设施、药具,并进行餐饮具消毒并保洁。

十、人员持证上岗。上岗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能提供查验,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单位(签章): 保证人(签字):

学校安全保证书 篇5

为保障医院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加强实习生的安全教育,我院鉴于部分实习生要求在院外租房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和我院的实习生管理规定,现与院外租房住宿实习生、家长签订如下安全管理协议。

1.实习生要求在院外租房住宿属于实习生及家长本人自愿的个体行为,在院外住宿期间及其往返住宿地与医院之间路途所发生的一切危及自身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危害社会行为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实习生、家长完全承担。

2.各位家长或监护人须了解租住处的生活情况,有无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与房主协商解决隐患。

3.凡在院外租房住宿的实习生,在住宿期间的应注意相关防火、防盗及人身安全责任,确保不因个人因素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和案件,如在院外住宿期间发生的任何安全事故,责任由家长和房东负责。

4.在院外租房住宿期间,实习生应该注意防火、防煤气中毒、防触电、防火灾,防不法侵害、卫生防疫、饮食、交通等安全知识与自救方法,注意用电安全。

5.实习生在外发生事故或意外,应积极与学校、医院联系,以便协助处理相关事宜。

6.实习生或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①实习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医院、教师已告诫、纠正,但实习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②实习生或其父母知道实习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的;

③来自医院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④因个人打架、斗殴、酗酒、赌博、个人情感等问题造成的人身伤害事件;

注: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该生在我院实习期间在院外租房/住宿阶段。

家庭住址: 租房住址:

实习生(签字): 家 长(签字): 联系电话: 家庭电话:

学校保证书 篇6

一、班主任寒假前对同学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知识教育,教育同学要自觉遵守安全公约。

二、同学家长对同学寒假离校期间安全进行全面监护,加强同学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把同学寒假期间防烟火爆竹、防触电,严禁到湾、塘进行滑冰,注意饮食卫生、交通安全作为防范重点,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同学寒假要自觉遵守《安全公约》。

三、同学寒假期间必须做到:

1、认真学习安全教育常识,遵守《安全公约》,防止一切意外事故发生。

2、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过十字路口要走斑马线。

3、注意安全用电,不随便触摸电器设备,不靠近危险电源,使用电器由家长指导。

4、不到湾、塘内滑冰,不私自外出爬山、郊游。

5、不玩火、注意消防安全,预防煤气中毒。

6、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饮酒、不吸烟,预防传染病。

7、不打架斗殴,不搞恶作剧,不做有损自己和他人的事。

8、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不参加邪教活动,不看不健康的书籍。

9、做到不进入网吧、营业性舞厅和卡拉OK厅。

10、不玩烟花爆竹等危险物品,要熟悉报警电话(火警119、盗警110、急救120、交通警122)

保证人:xxx

软件安全保证框架 篇7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各种信息系统对软件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由于各种威胁以及软件本身的漏洞或缺陷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对信息系统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软件安全已经成为软件工程研究的重要领域。当前软件系统普遍采用了各种技术手段来保护其安全,但其中绝大部分技术手段都是在软件开发之后的部署和运行阶段采用的,严重缺乏在软件整个生存周期过程中对安全问题持续关注的方法和技术指导。

由于软件安全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今天的软件系统设计者不仅需要考虑软件用户,而且还要考虑软件安全的威胁者。我们对CERT的安全警告所作的详细分析表明,大多数的安全问题是在软件工程过程的各个环节引入的。因此,针对在安全方面有特殊要求的软件,需要将安全要素结合到软件工程的过程中,让用户确信软件已满足了其安全性要求。这正是软件安全保证需要解决的问题。

1安全保证的概念与实施原理

目前,对安全保证的定义尚没有统一。

美国NASA对软件(安全)保证定义为:“确信软件过程和产品遵守需求、标准和规程的一系列经过规划的、系统的活动”[1]。

《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2]中对“安全保证”的定义是“为确保安全要素的安全功能达到要求的安全性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这里的“安全要素”是指“安全功能技术要求和安全保证技术要求所包含的安全内容的组成成分”。

《GB/T 18336-20017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等同采用ISO/IEC 15408,即CC)[3]分别对“安全功能要求”和“安全保证要求”作了相应要求,ISO/IEC 15408中对“(安全)保证”的定义是“评估目标满足安全功能需求的信任理由”。

美国IATAC和DACS联合发布的现状报告《Software Security Assurance》[4],对软件安全保证定义为:“获取正当信心的基础,即不管是否存在故意的故障,软件均一致地表现出必须确保软件在运行时可信赖地连续运行的所有属性。实际上,这样的软件必须能够抗击大部分攻击,耐受它所不能抗击的尽可能多的攻击,以及一旦遭遇它所不能抗击或耐受的攻击时,它能包容损害并尽可能快地恢复到运行的正常水平。”

综合以上定义,本文提出“软件安全保证”的定义是“一系列经过规划的、系统的活动,以确保软件满足其安全性要求的声明”。根据这一定义,软件开发者应向用户(或独立评估机构)提供保证活动和工程活动的证据,并且这些证据可由推理支持,以表明软件满足了用户的安全需要。在现有条件下,类似CMM中较高能力成熟度等级的组织良好的软件开发过程,易于获得较高的软件质量[5];同样,组织良好的软件安全工程过程和软件安全保证过程,可获得较高的软件安全质量和安全保证。

图1描绘了安全保证的实施原理,其中,用户是指软件系统的使用者,用户具有通过软件系统来承担的使命任务;风险是指某种威胁会利用软件系统的脆弱性使软件系统和(或)相关资产遭受损失或破坏的可能性,风险作用到用户的使命任务,影响使命任务的成败;安全控制是指为保护某一信息系统及其中的信息的安全,而对其规定的管理、运行和技术的控制措施(即防护措施或对抗措施)。

下面对图1进行简要的说明:

(1) 由于软件系统客观存在着脆弱性、潜在威胁者,而且一旦遭受破坏,则势必可能对使命任务造成影响,因此,软件系统面临着安全风险威胁。为了控制风险,需要进行正确和充分的安全控制。

(2) 软件用户需要树立对软件安全控制的信心,该信心是通过保证活动来获取的。安全保证的作用不是直接使软件系统增加抗拒安全威胁的能力,而是试图证明软件系统已满足了其安全目标,使用户对降低预期的风险抱有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对安全控制正确性和充分性的评估。如果控制风险的安全控制是正确的和足够充分的,则作用到软件系统的使命任务的风险就会是用户可接受的,用户就会对软件有信心。

(3) 风险控制是一个闭环的过程,即先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开发安全控制,然后实施安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持续不断地监视安全状况,以便对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新一轮的风险评估。安全控制可以包括环境、设备、软件、人员等方面的措施。而软件安全控制措施,则由软件实现的审计、访问控制、加解密等功能实现。

(4) 安全保证通常依靠保证举证来实现。保证举证由一些结构化的保证声明组成,这些声明由证据和推理过程支持,表明保证需求如何得到满足、保证目的如何实现。由于用户需求的变化、使命任务的变化、新的威胁、新的威胁者和(或)新的脆弱性等都会使保证受到影响,所以各保证活动应可重复、交叠和迭代;而且,为了维持对安全控制抗拒风险的正确性和充分性的信心,需要不断建立和积累保证举证。

2框架模型

IEEE的标准草案1700《信息系统安全保证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一个安全保证框架,它由安全分类、安全控制选择、安全控制补充、安全控制文档化、安全控制实施、安全控制评估、系统授权、安全控制监视等八个组件构成一个闭环,在信息系统开发生存周期中聚焦于安全控制来实现风险管理[6]。

本文提出的软件安全保证框架SSAF(Software Security Assurance Framework)是一个以安全控制为核心来实现风险管理的闭环,包含了为获取软件安全保证需要完成的安全保证活动。安全保证活动可由软件系统的管理部门、用户、开发方以及独立的评估机构执行,在本文中,将它们中具体开展软件安全保证活动的人员称为安全组人员。

为了组织好这一系列经过规划的、系统的活动,SSAF把这些活动分别划归到过程类、过程当中,便于与软件工程过程紧密集成;同时,也便于与CMM、CC等相关认证或评估活动结合,以利于开发方通过CMM认证、其软件产品通过CC评估。SSAF由获取安全保证需要考虑的四个过程类及其所包含的十一个过程组成,每个过程包括了若干活动。各个过程类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中的箭头方向表示涉及安全保证的信息的主要传递方向,并不代表严格的过程顺序关系。

风险评估过程类CRA(Class of Risk Assessment)包括评估威胁PAT(Process of Assessing Threat)、评估影响PAI(Process of Assessing Influence)、评估脆弱性PAV(Process of Assessing Vulnerability)和评估安全风险PAR(Process of Assessing Risk)四个过程,如图3所示。

图3中,风险由三个部分组成:威胁信息、脆弱性和影响。安全控制可以针对威胁、脆弱性或影响,安全控制的开发和实施可以避免或缓解风险。

开发过程类CDV(Class of Development)包括确定安全需求PSN(Process of Specifying Security Needs)和设计实现安全控制PDI(Process of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Security Controls)两个过程,如图4所示。

图4中,使用“风险评估过程类”所描述的风险过程的信息和关于软件系统需求、相关法律、政策的其它信息,安全组人员就可以与用户一起来确定安全需求。一旦该需求被确定,安全组人员就可以确定和跟踪特定的安全需求。为满足特定的安全需求,设计实现安全控制一般包括确定可能选择的方案,然后评估决定哪一种方案更好。一旦确定特定的安全解决方案,安全组人员就可以开始进行相应安全控制的软件实现。

实施过程类CCO(Class of Carrying Out)包括实施安全控制PAS(Process of Administering Security Controls)和监视安全状况PMS(Process of Monitoring Security Posture)两个过程,如图5所示。

图5中,软件开发后,首先应保证将其完整地、不被修改地交付给用户。其次在软件交付后,应根据识别出的风险来适当地配置软件,以确保开发的安全控制有效实施,并且不会引入新的风险从而导致软件运行处于不安全状态。在实施安全控制的同时,还应不断监视安全状态,分析安全变化和突发事件,并进行响应。如有必要,可再次启动风险分析和开发过程,从而对安全控制进行更新。

保证获取过程类CAA(Class of Assurance Acquirement)包括验证和确认安全PVV(Process of Verifying and Validating Security)、协调和支持保证PCS(Process of Coordinating and Supporting Assurance)和建立保证举证PBA(Process of Building Assurance Argument)三个过程,如图6所示。

图6中,保证获取过程类主要涉及到与安全相关证据的产生。安全验证和确认在建立软件的保证证据中起主要作用。SSAF中其它所有过程提供的工作产品可作为证据或证据的一部分。协调和支持保证一方面对其它过程起协调和支持的作用,同时也提供间接的安全保证证据。建立保证举证过程的主要作用是积累保证证据以建立软件安全保证举证。

更进一步,每个安全保证过程都有对应的活动,分别简述如下。

评估威胁过程包括识别自然威胁、识别人为威胁、确定威胁的度量指标、评估威胁者的能力、评估威胁的可能性、监视威胁及其特征等六项活动。

评估脆弱性过程包括选择脆弱性分析方法、确定脆弱性、收集脆弱性数据、评估软件脆弱性、监视脆弱性及其特征等五项活动。

评估影响过程包括排列能力优先次序、确定软件资产、选择影响的度量项、确定度量项之间的关系、确定和描述影响、监视影响等六项活动。

评估风险过程包括选择风险分析方法、确定风险暴露、评估暴露风险、评估总的不确定性、排列风险的优先级、监视风险及其特征等六项活动。

确定安全需求过程包括理解用户的安全需要、确定适用的法律、政策和约束、确定软件安全环境、获取软件运行的安全视图、获取安全高层次目标、定义安全需求、达成安全共识等七项活动。

设计实现安全控制过程包括确定设计实现的安全约束、设计安全控制、实现安全控制、提供安全运行指南等四项活动。

实施安全控制过程包括交付和启动、建立安全职责、开展教育培训、管理安全服务和控制机制等四项活动。

监视安全状况过程包括分析事件记录、监视变化、确定安全事件、监视安全控制的有效性、检查安全状况、管理安全事件响应、保护安全监视产品等七项活动。

验证和确认安全过程包括确定验证和确认的对象、定义验证和确认方法、执行验证、执行确认、提供验证和确认的结果等五项活动。

协调和支持保证过程包括协调安全保证、管理安全配置、提供生存周期支持等三项活动。

建立保证举证过程包括确定保证目标、定义保证策略、控制保证证据、分析保证证据、提供保证举证、更新保证举证等六项活动。

可见,SSAF体现了安全保证概念。

3结论

SSAF中的各项保证活动均有明确的目的和工作产品,从而可以将提升软件安全性的一系列保证活动有机集成到软件开发者通常使用的软件过程中。因此,采用软件安全保证框架SSAF,将使软件的管理部门、用户、开发方以及独立的评估机构的安全保证过程更加全面、规范。

采用SSAF和工程化方法,在软件生存周期中通过管理、运行和技术的安全措施控制风险是获取软件安全保证的基本途径,开发出的软件一般更容易达到公认的安全标准。本文提出的SSAF已在在研国家军用标准项目“军用软件安全保证指南”中得到应用,通过了有关部门召开的国家军用标准专家评审会议的审查。

参考文献

[1]NASA.Software Assurance Standard,Standard No.NASA-STD-2201-93.1992-11-10.http://satc.gsfc.nasa.gov/assure/assurepage.ht-ml.

[2]GB/T20271-2006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GB/T18336.3-2001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4]Joint endeavor by IATAC with DACS.Definitions.In:Software Security Assurance.July31,2007.

[5]何新贵,王纬,等.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学校安全保证书 篇8

[关键词]“双证书” 职业技能 学分制 模块教学 就业

2005年9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双证书”制度,实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职业学校中推行“双证书”制度,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目的,一是客观评价毕业生职业技能资格等级和就业能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二是促进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制及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完善,使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下面就以粮食储检专业为例谈谈“双证书”制度下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正确定位毕业生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工种岗位,确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再根据知识、技能结构确定课程体系、教学模块,根据课程体系、教学模块制定教学计划,完成教学计划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一、 考察用人单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粮食储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是国有大中型粮库和各种粮食、油脂和食品生产企业,岗位主要是粮油保管、粮油质量检验,少量从事粮油经营管理工作。根据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的国家职业标准,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有:

1.具有正确鉴别仓库昆虫并进行有效防治的能力。

2.具有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各项仓储技术安全保管粮油及粮油制品的能力。

4.能熟练应用电脑进行仓储管理。

5.掌握满足粮油企业岗位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一线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6.具有粮油商品贸易、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7.能够获得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二、 根据培养目标,建立课程体系

按“用什么,教什么”原则来设置课程。

1.理论知识结构的设置原则。以该专业学生所需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参照粮油保管员和粮油质量检验员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把职业鉴定鉴定理论知识融合于正常理论教学中,按“够用”原则来安排理论课程及内容。按照专业技术实用性和前沿性特点编写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训)教学大纲、实验(训)教学指导书,对粮储储检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调整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验)训教学课时,使实践课时达到了总课时的50%以上,实行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并重。

2.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模块。专业能力按综合能力、专项能力、单项能力进行分解和排列,根据能力要求设置教学课程教学模块。粮食储检专业应具有知识、能力和应开设的课程如下:

(1)基本素质能力模块: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基本的体育、卫生和保健知识、运动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开设的课程有: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经济法、经济与政治、体育、食品卫生与安全。

(2)粮油质量检测能力模块:常用分析检测仪器使用,稻谷、大米及复制品的检验分析,小麦、小麦粉及在制品检验分析,油料、油脂及在制品质量检验分析。开设的课程有:分析化学、粮油检验及综合实训、粮油质量检验员、粮油质量检验毕业实习。

(3)粮油仓储管理能力模块:粮油常规管理制度制订与实施的能力,粮油温、湿度的测定与监控能力、预防及处理粮油发热霉变的能力,粮库微机管理的能力和应用新技术科学储粮的能力。开设的课程有:化学、粮油储藏、储粮生物化学、储粮微生物、仓储微机管理、粮油保管员。

(4)储粮害虫鉴定与防治能力模块:正确使用变倍体显微镜能力,正确鉴别仓库害虫的能力,独立设计仓库熏蒸杀虫方案的能力,防毒面具使用与维护、熏蒸杀虫并评估效果的能力。开设的课程有:仓库昆虫学、储粮害虫防治。

(5)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 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汉字录入、文字处理及电子表格应用能力,网上获取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的能力。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高新技术办公软件应用。

三、按职业功能模块组织教学,按模块考核,学分制管理

“用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根据专业能力模块组织模块教学,各模块教学完成之后,可分别组织考试考核,所有的模块教学完成后,参加综合能力的考核如粮油保管员或粮油质量检验员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根据考试考核情况,评定学分。考试考核可分为校内考核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考核。

模块教学的安排应遵循先基础模块后专业模块,先单项技能模块后综合技能模块的规律。

四、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其他技能考核

我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有劳动部组织的全国统一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的通用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各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和其他的技能鉴定考试如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

粮油质量检测能力模块完成教学后,可以参加粮食行业特有工种粮油质量检验员(中级)鉴定考试,粮油仓储管理能力模块和储粮害虫鉴定与防治能力模块完成教学后可以参加粮油保管员(中级)鉴定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完成教学后可以参加计算机高新技术办公应用软件(中级)。

五、加强实验实训,依托行业优势,建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实验实训项目内容以粮食储检行业发展前沿为目标,根据行业发展动态随时调整。加强校内实(验)训设备投入,建立校外顶岗生产实习基地,打破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搬到校内实训室、检验机构实验室、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直观教学,加强教材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应用性和实战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验室现场教学法和企业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综合性实训要强化与粮食储备库、粮油食品企业生产现场及粮油食品检测机构的全面介入和对接,与储检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对接;制定出能切实反映知识、能力、技术要求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的改革,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达到了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或保管员的技能水平,实现了毕业生上岗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的零对接。

六、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和考评员队伍管理,确保教学和技能鉴定质量

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中等职业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采取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政策,鼓励在职教师通过长、短期培训,派遣教师到中央储备粮库或大型粮油企业或粮油食品检测中心锻炼或挂职,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同时可聘请企事业单位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指导实验实训。

考评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鉴定考生的技能水平,因此建设一支思想、技术、作风过硬的考评人员队伍是关键,考评人员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根据社会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的規定,毕业生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通用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时(中级)可以免理论考试,理论考试成绩来自于正常教学中相关专业课程的考试综合成绩,因此职业技能鉴定站要加强各专业课程的考试考核管理,包括出卷、阅卷、总评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成绩的客观、公正、科学规范。

实践证明,“双证书”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强了就业岗位的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邱永渠.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在学校玩火的保证书 篇9

您好,在此向您递交这篇在学校玩火的保证书,面对错误我感到深深的愧疚。

回顾错误,此番我在教室点绕纸张,在学校玩火的行为非常严重。错误的发生,完全反应出我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没有遵守学校纪律。

现如今,面对您的批评教育,我供认不讳。经过彻夜反思,我已经完全地领悟到自身错误了。此时此刻,我感到羞愧,懊恼。我对于自己错误造成的影响,是没有事先预料到的。现在,我也感到万分抱歉。

对于玩火我没有深入了解到火灾的严重性,所以也不以为然,认为不就是小小的火吗,能出什么事啊,真要是烧着了,我几脚就踩熄了,可是我并不知道其实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是愚昧的。很多火灾都是人们不足够重视,导致严重的火灾,火灾一旦爆发,加上风真的很难扑灭,特别是学校,那么多学生,要是真烧起来,对学校的财产和学生的生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我已经认知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此,我向您保证如下:

1,今后我必然不再学校等任何地方玩火了,我一定要约束好的行为。

2,今后我一定要牢记这次教训,努力做一名尊敬纪律的好学生。

3,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

监管如何保证金融安全 篇10

在此趋势之下,以适度金融监管保障金融安全成为重要议题。“当我们考虑金融安全的时候,必然要考虑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为金融安全提供了保障,防范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风险,确保金融安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主任胡滨表示。

金融监管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及规制金融活动的一项重要手段,其最基本的含义旨在维护金融机构安全及稳健经营,从而在整体上确保金融体系安全和金融秩序的稳定。

然而,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一定的弊端。胡滨认为,分业金融监管模式、不完善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系统性风险防范的缺乏都是不利于我国金融安全的因素。因此,金融监管体制能否合理调整事关我国金融安全。

统一监管

从1993年以后,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中国银监会陆续成立,由此中国正式确立了分业监管、“一行三会”分工的金融监管体制。

然而,在此监管体制之下,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分业经营、混业经营令金融市场监管面临严峻挑战,分业监管弊端显现。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表示:目前金融市场监管采取的“一行三会”监管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金融业混业经营和综合监管是系统化的目标,“一行三会”等监管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配合,才能起到系统监管的效果。

对于分业监管的弊端,胡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出现了对金融产品的监管缺位,金融市场中很多金融产品是跨领域、跨行业的,而目前我国对于同一种性质的金融产品的监管手段却不一样,由此导致了监管的空白,这是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体而言,“目前基于信托机制的金融产品包括信托计划、证券公司及银行的理财产品等。但是,这些金融产品受不同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监管机构的监管意图不一样,甚至会导致监管套利和监管逃逸的发生。”胡滨分析。

对于改善分业监管模式的建议,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认为:“相当多的国家已经或将要选择综合监管或统一监管模式。它们或是建立起了一个监管整个金融领域的统一的监管机构,或者是将三大金融行业中的两个以上的金融行业的监管权力集中到一个监管机构。”

就监管体制而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类似于美国,设立多个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分别监管。而目前类似英国、德国等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则设立了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独立行使金融监管职能,对金融业实行统一监管。

曹凤岐表示,统一监管是对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适应,有助于减少过度监管或监管缺位,消除监管套利机会。

“下一步,我们要强调功能监管。”胡滨告诉记者,功能监管即根据监管主体来监管,根据金融产品的功能来监管,也就是基于同一种机制设计的金融产品就要受同样的监管规则,而不是根据监管机构来监管。”

但是,对于我国何时能实行金融混业监管,胡滨认为,时间尚不确定,还有待于下一步的发展。

完善监管法律

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行为的金融监管必须获得法律法规的明确界定,以保证金融监管本身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程序执行,以杜绝随意性、维护客观性和公正性。

然而,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很不健全,无法保证金融监管合理、有效、规范地实施。

“我们基本的金融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但是,一些法律还需要完善。”胡滨解释,比如,民间融资的法律体系没建立起来、存款保险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都影响金融安全,都亟待改善。

就目前而言,民间融资是一个尚未被纳入我国政府监管的金融行为,随着民间融资的日益升温和相关问题的增多,对民间融资的监管已经迫在眉睫。

但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民间融资的疏导与规范,已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性修补上,而是应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保护民间资本所有者正当权利。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出台规范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明确其借贷利率、额度,按规定到管理机关登记、向税务部门纳税,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手段规范民间融资市场,将民间融资活动纳入国家正规金融监管的范围。在放开民间融资的同时,应加强监管,坚决打击非法圈钱活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朱敏表示。

在此背景之下,2011年曾发生民间借贷危机的温州和鄂尔多斯正在探索建立“引导民间融资公开登记、合规经营,将民间借贷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地方性民间融资管理制度。

“中国民间融资确实到了应该立法的时候了。”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王曙光认为,《借贷人条例》出台势在必行,如果中央出台这样的法律时机不成熟的话,建议先让地方出台地方法规。

此外,胡滨强调,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是维护金融安全网重要的一部分。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权益、防范银行挤兑、降低银行经营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种类也不断增多,风险的来源和程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由于存款保险机构负有对有问题银行承担保证支付的责任,它必然会对投保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从中发现隐患所在,及时提出建议和警告,以确保各银行都会稳健经营,这实际上增加了一道金融安全网。”胡滨分析。

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而根据国际存款保险人协会(IADA)统计,截至2011年3月,世界上建立起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已经达到111个。印度、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2012年7月16日,人民银行在其发布的《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中称,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但存款保险制度推出的时间表依旧未明晰。

构建宏观审慎框架

回想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令业界人士心有余悸。提及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理论界达成的共识是:金融危机的根源来自金融监管的不力。

对此,胡滨向记者分析:虽然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并没有产生重大冲击,但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不成熟、不完善的特点,以及新兴经济体所固有的发展阶段特性,顺周期系统性风险的隐患是存在的,所以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于我国和发达国家一样是亟待解决的。

根据IMF对宏观审慎概念做出的界定,宏观审慎主要是为了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或者这个系统范围的风险。

另据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最新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对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构建和完善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提法都达到了新高度。

“宏观审慎管理之所以被提到新的高度,是因为仅仅依靠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不能够完成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作用。”胡滨解释,监管机构从各自的角度进行监管,缺少一个从金融整体的角度进行的监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宏观审慎的管理方向,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就银行体系风险来说,曹凤岐表示,银行体系风险并不是一个银行的事,可能是宏观体系的一些问题。像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系统性风险,这不是个别银行内控可以解决的,所以监管的重点应该转向宏观审慎监管。

目前,包括美国、欧盟、英国等国相继提出了以宏观审慎监管为核心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的方案。

作为G20成员,近年来我国也一直在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探索,宏观审慎政策的多种手段已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有待完善。

“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度量中国的系统性风险的指标体系,这就导致我国目前在宏观审慎政策方面,缺乏一个清晰的实施重点和路径。”胡滨解释。

对此,胡滨建议,应逐步建立宏观审慎政策管理制度,并纳入宏观调控的框架里。将监管上升到宏观层面,形成宏观平衡、宏观视角、稳定视角和微观审慎的原则相结合。

上一篇:战狼2观后感优秀心得750字下一篇:县财政支持服务三农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