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案例模拟题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规划案例模拟题(精选8篇)

规划案例模拟题 篇1

审理法院: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长:B审判员:C、D

人民陪审员:E、F书记员:G记者:H

听众:若干人

一审开庭时间:2012年4月9日

【案情简介】

原告: 小A

被告:新建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叶裕辉

第三人:新建县第二中学李贵明

陪审员(E):2011年间,四原告购买了新建县人民政府出让的新建县新建大道的国有土地进行建房,北面为政府路,南面为与第三人教学楼相邻的通道。2011年,第三人将已取得的原新建县教育局办公用房拟建新建二中现代教育中心大楼。2011年4月21日,新建县发展计划局作出批复,同意第三人在校址内兴建现代教育中心大楼。此后,第三人向被告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请,填写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审批表。被告根据《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规定的程序,制作了用地红线图,在规划用地红线内确定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范围,审查了初步设计方案图和施工图,签发了放样图,并于2011年9月28日,向第三人颁发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该许可证载明:占地面积为850平方米,层数为7层,建筑面积为5 18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6.1米。根据被告提供的由新建县测绘队测绘的放样图可知,新建二中现代教育中心大楼与诸原告房屋的间距最小处为9.47米,最大处为20.72米。四原告对第三人于2004年11月9日开始施工建设并无异议。原告(A)诉称:被告的许可违反了《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关于建筑物间距的规定。被告在审查新建二中现代教育中心的行政许可过程中,明知此项行政许可直接关系到诸原告的重大利益,而未告知原告进行陈述和申辩,也未将其准许的行政许可予以公开,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关于行政许可程序的规定。另外,该建筑设计违反了国家计委发布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关于层数的规定。综上,被告颁发的2011—232号建设许可证,无论在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都是违法的,请求法院予以撤销。

被告.辩称:《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四十五条有关间距的规定特指“多层住宅”,但四位原告的房屋均为商住楼,而对于商住楼的间距目前法律法规并无明确规定。因此,原告房屋与新建二中现代教育中心之间的间距只应满足最小防火间距6米即可。被告在向第三人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完全遵循了《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规定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程序。被告对第三人的申请已实际受理并作出决定,另只有重大事项才须告知利害关系人或组织听证。国家计委发布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并非法律法规,行政诉讼是依据法律法规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故颁发规划许可证的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请求法院判决维持。

第三人(**)述称:所建的教学楼没有违反《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的规定。第三人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申请取得的,被告在颁证过程中,没有违反行政许可的法定程序。请求法院判决维持该行政许可。

【法条链接】(陪审员:***)

1、《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第四十一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程序:

(一)持国家批准建设的有关文件,向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规划用地红线内确定建设工程观划设计范围,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

(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征求并综合协调有关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或者扩初设计按建设项目管理权限报请审批,有权机关在审批时,应征求同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四)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规划要求审核建设单位报送的施工图件。

(五)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签发放样,并由指定内城市勘测单位验线。

(六)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样合格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五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设计必须符合所在城市的有关建筑密度、密积率、建筑间距、建筑高度、停车场地、绿化以及建筑退让道路、河道、文物保护,文教体育和城市规划其他工程管线的技术规定。

多层住宅前后间距按建筑物高度计算,新区不应低于1:1;旧区不应低于1: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职权的;

5、滥用职权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四)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争议焦点】

本案中被告给第三人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否合法?

【法理评析】(审判员:***)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被告给第三人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否合法?这涉及到行政许可的问题。所谓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考查被告给第三人颁发的许可证是否合法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考察被告是否有职权为第三人颁发许可证。《行政许可法》第4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第22条规定:“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本案中,第三人新建县第二中学拟新建新建二中现代教育中心大楼,属于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建筑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第32条的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和其他有关批准文件后,方可申请办理开工手续。”而被告新建县城乡规划建设局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有审批的权利,因此,被告有职权为第三人颁发许可证。

其次,原告在起诉中认为被告审批的项目与原告房屋距离过窄,不符合《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关于建筑物间距的规定。分析可知,《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关于建筑物间距的规定主要在体现在第45条第2款:“多层住宅前后间距按建筑物高度计算,新区不应低于1:1;旧区不应低于1:0.8。”所要求的是多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所谓多层住宅,是指借助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层高为4至6层,按套型设计的城市集合住宅。很显然,原告与第三人的住宅都不属于多层住宅,不适用《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的相关规定。而新建二中现代教育中心大楼与四原告房屋的间距最窄处为9.47米,最宽处已达20.72米,应该说是满足一般性的日照和通风、采光要求的,也符合消防通道的要求。在这点上,原告的审批是合法的。再次,原告认为被告的决定直接关系原告的重大利益,但被告未履行告知义务,因此,被告的审批程序不合法。这主要体现在《行政许可法》的第36条:“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这是为了保护利害关系人的规定。本案中,被告批准第三人的新建项目,对原告的利益确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按照法律的规定,是应告知原告的,但被告未履行相关义务,应视为被告失职。法院的判决中认为法律对“重大利益”没有规定,因此,本案中被告的行为并不认为是失职,但我们认为,虽然“重大利益”没有规定,但行政机关的工作规章和以往的工作经验足够能判断什么是“重大利益”的情况,因而,单单以法律无规定就对此予以否认是不正确的。综上,我们认为被告的审批行为中存在一定的程序不合法,主要是其未履行对利害关系人的告知义务。

本庭休庭五分钟(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商议)

(听众休息及讨论)审判长、审判员及书记员入庭,各代表就座,准备宣判。起立!

【裁判要点】

【一审判决】(审判长:**)

被告依照《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程序,给第三人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程序合法。多层住宅是借助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层高为4至6层,按套型设计的城市集合住宅。四原告的住宅是一户一幢的普通民宅,第三人的建筑是综合教学楼,均不属于多层住宅。故武平二中现代教育中心大楼的规划设计不适用《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关于多层住宅间距的规定。国家计委发布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第5.2.1条对中学教学楼层数作了规定。该规范第5.2.1条规定了中学教学楼“不应超过五层”,但该规范附录二规范用词说明中第一条第2项说明,“不应”是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并非禁止性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但重大利益在法律上无明确界定。《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但未明确规定公开的方式。行政许可在行政机关办公场所公开,允许公众查阅,应视为已经公开。

规划案例模拟题 篇2

数学模拟, 是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自然或社会系统进行仿真模拟的技术。黄河数学模拟系统是指在数据集成平台支持下, 耦合集成各种水利专业、宏观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等模型, 形成的面向黄河具体业务应用的虚拟仿真系统。为实现《“数字黄河”工程规划》建设目标, 200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要加快构建黄河数学模拟系统 (以下简称系统) , 提升“数字黄河”工程对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决策支持能力[1]。面向治黄业务需求, 模拟系统建设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核心模型研发滞后, 已有模型功能和性能不完备, 模型软件化程度不高, 基础理论支撑不够, 数据支撑不足, 先进的统一集成平台缺乏。“十二五”期间, 需要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 优化总体架构, 开展业务应用模型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

1 系统建设目标与原则

1.1 建设目标

1) 总体目标。以河流自然场、经济社会场和生态系统场耦合的理念为指导, 运用先进的水利和信息技术, 构建水利专业、宏观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模型, 构建虚拟仿真的黄河流域, 并借助其实现黄河治理开发和保护管理过程中的预警预报及方案生成, 为各类重大治黄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使“数字黄河”工程更好地服务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研究和实践。

2) 近期目标。2015年前, 基本建成统一的黄河数学模拟系统集成平台, 满足各类模型的构件化开发、视算一体化和共享服务要求;构建测试案例库和评价标准, 为各类模型测试、率定和验证提供标准的计算案例;基本建成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骨干水库调度、河道水沙演进、河口泥沙输移、宁蒙河道河冰动力学、水质预警预报等6大模型建设, 使计算时效性和精度有显著提高。

1.2 建设原则

1) 需求主导, 先进实用。紧密围绕业务需求, 提出建设什么模型、功能是什么、性能怎么样等;考虑相关学科发展的成熟度和IT技术的先进性, 以及有关输入数据的可获取性。

2) 平台优化, 标准先行。采用统一的系统集成和运行平台, 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模型数据接口, 同类模型必须采用统一的本底数据。

3) 协同开发, 强化集成。加强已有模型的标准化改造和集成、成熟模型的吸收和耦合;公用模块/模型集中开发, 个性化业务模块委托开发。

2 系统总体架构

2.1 逻辑架构

系统逻辑结构的最底层为模型数据支撑层, 主要包括模型库、参数库、专业和空间数据库;中间层为应用服务平台层, 主要包括GIS支撑和数学模型管理2个平台, 可以实现对数学模型的可视化管理、调用和运行等;最上层为业务应用层, 应用系统是数学模拟系统的服务对象, 主要包括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和流域规划等业务, 以及面向领导层的综合会商决策。系统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2.2 模型库体系结构

模型库应包括管理系统界面、模型库、模型字典及驱动系统。通过模型库管理系统界面, 用户可以新建、显示、修改、删除、查询、打印模型, 将已有模型组合成新的模型, 编译新建或修改后的模型, 将编译通过的新建或修改后的模型植入模型库中, 并在模型字典中加入该模型的属性信息。模型库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3 业务应用数学模型建设

专业应用数学模型是黄河数学模拟系统的核心组件, 建设的基本思路如下:1) 以支持并服务于治黄业务处理为核心, 并能覆盖相应治黄业务的主要工作环节;2) 采用“构件组装”的生产模式[2], 突出核心公用模块的标准化开发和封装共享, 通过耦合或调用公用模块, 形成专业应用数学模型。

3.1 主要公用模块

公用模块主要是指与特定应用无关的、具有完整计算功能的通用组件。主要公用模块包括以下几类:1) 产流模块, 包括三水源蓄满、超渗产流, 单一线、多线降雨径流相关法, 萨克拉门托等模块;2) 汇流模块, 包括三水源滞后演算法、分段马斯京根算法、汇流系数法、扩散波等模块;3) 演进模块, 包括1D/2D/3D非恒定流模块;4) 潮流波流模块, 包括2D/3D潮流和波流模块;5) 流域产沙模块, 包括坡面、沟道产沙等模块;6) 输沙模块, 包括1D/2D/3D水库、河道输沙等模块;7) 水质模块, 包括可溶性、不可溶性等传质模块;8) 河冰模块, 包括温和流冰密度计算、冰盖的形成发展和输运、冰塞发展、冰盖热力生消等模块;9) 地下水模块, 包括1D/2D/3D地下水流, 溶质、热量运移等模块;10) 水库调控模块, 包括防洪、调水调沙、防凌、发电、供水和灌溉、生态等调度模块。

3.2 各类业务需要模型

1) 防汛减灾模型。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可以为防汛减灾从降雨预报、洪水预报、工程调度、洪水演进、抢险救灾等各个环节, 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管理提供模型支持[3], 防汛减灾模型要充分考虑水沙耦合、库群联合、防洪与调水调沙一体化调控和优化调度决策。相应模型建设内容如表1所示。

2) 水资源管理与调度。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将通过调用运行相关的数学模型, 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预测结果和调度方案。水资源管理调度模型要考虑水量与水质统一、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 同时要充分考虑与防汛减灾模型内在的逻辑联系。相应模型建设内容如表2所示。

3) 水资源保护。黄河水资源保护数学模型重点考虑面向突发性污染事故预警预报和环境容量预测分析等需求。水资源保护模型要考虑与水量调度模型的统一。相应模型建设内容如表3所示。

4) 水土保持。数学模型是开展水土保持信息分析、评价和仿真模拟的基础, 对水土保持各类数学模型进行收集、整理、完善和开发, 是建立具有强大分析功能的水土保持应用系统不可或缺的条件。相应模型建设内容如表4所示。

(5) 流域规划。数学模型建设可以为水文泥沙分析、水资源优化配置、动能指标计算和工程规划等方案比选提供支撑, 相应建设内容如表5所示。

3.3模型集成实现

模型集成主要从3个层次考虑:1) 模型输入输出标准化;2) 实现各类模型有效管理的集成和运行环境建设;3) 面向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应用系统, 以及流域规划业务的模型构件化封装和嵌入实现。相应主要工作包括:基于.NET和ArcEngine的系统开发运行环境建设;不同模型的集成方法研究 (包括界面、数据、业务集成方式等) 研究;数学模型标准化接口设计及技术实现等。

注:以上模型近期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典型支流为建模流域, 远期逐步推广到黄土高原。

4 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针对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 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数学模型不确定性及评价技术[5]。确定性研究的意义在于, 力图反映河流水沙数值模拟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真实过程, 以便使用者做到心中有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蒙特卡罗模拟等不确定性方法应用;模型误差来源、概率分布及其量化表达方法;数学模型质量评价准则及要素;数学模型评价标准用例建设等。

2) 数学模型复杂数据高效存取及仿真可视化。针对数学模型复杂数据, 研究流域数学模拟系统数据管理技术, 实现海量复杂数据高效访问和存取;利用VTK等技术渲染模型结果复杂数据;研究相关技术, 实现遥感影像、DEM矢量数据、模型结果复杂数据的叠加耦合, 以及基于流域实景地图环境的模型计算结果动态展示。

3) 协调大尺度和跨学科模型集成及云服务技术。主要包括, 不同流态/空间尺度的高效能数值格式应用研究 (如坡面产流与溯源冲刷时流态计算等) ;水-生态-经济等多时空尺度模型的双向耦合技术;集成化软件组件的公共开发环境开发;数字流域平台/软件云服务技术等。

4) 卡尔曼滤波法和三维/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应用。目的在于如何充分利用各类点/面观测数据, 获得最佳的模式参数, 构建适合的流域模型, 减小观测值和计算值之间的误差;在复杂模型选择和海量观测数据提供间寻求平衡, 提升无资料和不完全信息下水文过程预报精度。

5) 水循环及其多物质输移过程及模拟技术。如流域水文与地貌特征关系研究及量化表达;黄土高原坡沟耦合侵蚀过程及模拟方法研究;坡面产沙与溯源冲刷过程相似性及模拟方法研究;水流运动-泥沙输移-河床变形全耦合模拟理论与技术;河道河势变化过程机理及模拟方法研究;波浪掀沙、潮流输沙过程耦合及其模拟方法研究;高含沙水流环境下不同类属污染物的沉降再悬浮、吸附解吸和降解过程及模拟方法研究;冰体热力生消、封冻河流阻力变化等过程及模拟方法;水库群联合调度模拟与优化耦合技术等。

5 结语

黄河数学模拟系统是“数字黄河”工程的核心和灵魂, 是沟通业务应用与对河流规律性认识和各类基础数据之间的重要纽带。本研究面向流域层面的信息化建设, 创新提出黄河数学模拟系统的建设框架, 可以促进黄河数学模拟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也可为流域级模拟系统建设提供规划示范。当然, 要真正实现规划目标, 必须加强面向模拟系统建设的基础数据观测和融合, 必须突出面向模型关键参数或物理图式确定的基本规律研究, 以避免模拟系统建设成为无源无本的纯“数字游戏”。

摘要:为推动“数字黄河”工程深度发展, 开展“数字黄河”工程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 明确“十二五”期间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目标与原则, 设计模拟系统总体结构, 提出面向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流域规划等业务亟待建设的模型及集成实现工作, 明确支撑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及评价、复杂数据高效存取及其仿真可视化、协调大尺度和跨学科模型集成及云服务、卡尔曼滤波法和三维/四维变分同化, 以及水循环及其多物质输移过程模拟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数字黄河,数学模拟,河流-经济社会-生态耦合模拟,系统架构,专业模型,评测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国英.建设黄河数学模拟系统[J].中国水利, 2006 (21) :36-38.

[2]黄柳青, 王满红.构件中国——面向构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8-21.

[3]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数字黄河”工程规划[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3:32-33.

[4]祝宝良.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定量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159-161.

一节模拟电子线路实验课教学案例 篇3

模拟电子线路是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整个知识和能力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由于教学内容存在基本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分析方法多样,器件和电路类型复杂等问题,加上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欠佳。围绕如何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笔者尝试从淡化理论教学,加强实践(实验)教学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背景

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第四周应该进行固定偏置式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与动态工作过程的观察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目的主要是结合理论知识,用仪器和仪表去测量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对比观察输入输出波形的大小和相位关系,验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授课对象是五年制高职三年级学生,53人,男女生几乎各占一半。由于理论教学任务完成得较好,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实验内容,笔者估计这次实验应该能够顺利完成。

问题

可是,等到学生实验正式开始后,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教师的教学组织受到了很多的干扰,致使实验教学受到了较大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今天,我们在实验室上课,同学们分组做实验,研究固定偏置式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与动态工作过程,课前布置了大家预习,相信大家对实验的过程,所用仪器,仪表的使用与操作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我在教师台上再把一些关键点强调一下。

学生:部分学生点头表示明白,小部分学生低头在摆弄实验器材。

教师:在实验台上搭接好电路,提醒大家注意:本次实验原理难度并不大,但测量项目较多,仪器仪表的接线也比较复杂,请务必注意测量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时,万用表测量项目和量程的转换,红黑表笔极性要特别注意,不然很容易造成万用表损坏,影响实验正常进行;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首先按照要求调试好,接线关系要弄清楚,正确接入电路,不然看不到波形,实验无法成功,也就无法对理论教学进行验证了。

学生:有的在思考老师讲的话,有的在小声议论,有的用万用表测量自身电阻大小。

教师:请同学思想集中,不然一会儿的实验会遇到很多问题,刚刚没有认真听讲的,我过会儿到你面前,请你做给我看。

教师又利用一部分时间进行了示范,操作。

绝大部分学生此时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这里。

教师:每个小组同学要有所分工,争取每个同学都能自己动手做做,下面老师给学生台送电,大家注意可以开始了。

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一部分学生开始按照要求自行搭接电路,使用和操作仪器、仪表,有几个小组学生着急看别的组怎么做,准备依照葫芦画瓢,还有的干脆跑到教师台前,把老师的电路全部借鉴过去。

教师开始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刚开始,情况还比较正常,由几个学习认真的同学组成的小组,他们基本上按部就班,分工明确,有操作的,有讨论读取数据的,有记录的。学习状态良好。

可是,不长时间后,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了:

有一组学生喊叫起来,“老师,万用表坏了,怎么测量,它都不动”。我上前观察,让学生操作,果然正如学生讲的,可是仔细一看,实验电路的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路还没有得电,怎么会有实验现象呢?我提醒他们测量前仔细检查确认后再进行,遇到问题,要主动排查,给自己一个动脑筋学习的机会。

我来到一个小组面前,学生还不错,正在测量静态工作点,电路搭接的正确,实验现象也出来了,我就凑过去,让他们读数,这下出了问题了,万用表指针偏转了,面对表盘上好几条刻度线,学生竟然不会读取数据,耳旁也传来其他学生喊这是多少啊,我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我就给这组同学讲解读数的步骤和要领,还大声给别组同学进行了提醒,学生表示能接受。

我边讲边留意其他学生的行为,有几个学生跑来问我仪器仪表接线都检查了,波形不能显示是怎么回事,我正准备去看个究竟,发现有的男生改变了原先座位,凑到一起在聊天,根本没在做实验,我只好让前面那几个学生自己再查查看。我前去询问几个换座位的学生情况,他们竟然说器材不全,不知道给谁拿走几个,做不起来,就下位来找,找借口竟然想出这么个点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命令他们回到原来座位上去。有几个女生坐在位子上也不动手,只是小声说话,让她们做给老师看,有女生说害怕不敢动手,我又不得不进行了操作示范和讲解,好让她们打消顾虑。

大半节课时间过去了,在我忙于解决部分学生遇到的问题过程中,只有少部分同学仍然坚守岗位,有不少学生已经表现出不感兴趣,有点无所谓的感觉。我大声示意他们端正态度,认真完成。

我来到另一个小组,这个组只有两个男生,平时他们就是调皮的那种学生,理论课基本学不进去的,刚上课那会儿不认真听讲的就有他们俩,我就示意他们操作给我看。其中一个男生到也爽快,说:“老师,我会!”我心想调皮的孩子学习理论不行,动手实践却很有兴趣。他有些兴奋,开始忙活起来,想露一手,拿起万用表就开始测量,由于测量项目有两个电流值,一个电压值,在测量前调试电路时还有测量电阻的过程,万用表使用时一定要小心仔细,要改变测量内容,必须拨动转换开关,可是这个自认为小菜一碟的男生测量管脚电压时,没有注意教师在示范操作时的提醒,忘记转换,致使万用表在测量电阻状态下,去测量电压,指针一个满偏,测量机构因为带电操作受到破坏,无法进行继续测量。一个万用表损坏了。由于前面看到一部分学生不认真练习,认为学生辜负了自己的一番好意,加上这个学生误操作损坏了仪表,想起这个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我气不打一处来,大声的狠很批评了这个男生不认真听讲,自以为是,我的大声惊动了旁边的学生,他们都停了下来,立刻安静了。

我气愤地回到教师台上,切断了学生实验台的电源。学生实验中断了。我平静了一会儿,总结了我巡视的情况,批评了学生不正确对待实验,不能认真完成预习,实验目的不明确,不认真听讲,例举了实验中存在的几个方面问题。

正说到老师花了很大气力,动足脑筋想让大家多学点,没想到得到这样的回报,这时候,下课铃响了,学生有些躁动,我想,就算留他们下来,也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于是我宣布这次实验不成功,下回要重做,老师和学生课后都要反思,是什么导致了今天的失败。

学生匆忙整理了实验台,离开了实验室。那几个有问题的学生发觉老师很生气,无趣地走开了。

结果

这次实验不成功,教师必须在花时间去补课。学生闹哄哄玩了一回,没有什么收获,少部分认真学习的同学发现了问题,老师却没有机会帮助他们解决。

评析

事后,笔者进行了反思。

1.学生的好奇心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由于职校实验实训条件等客观因素,教师主要是进行理论教学,书本、教材上的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结论,各种仪器,仪表的功能,操作方法,学生都是被动接受,只听过,没看过。一旦进入了实验室,好奇心驱使学生去摆弄各种仪器,仪表和实验器材,学生就不注意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操作要领,等到独立操作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教师疲于解决一些低级问题,教学内容无法得到正常完成。

2.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少学生进入实验室,抱着无所谓,来玩玩的态度。实验目的性不强,不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做实验;即使实验现象,数据出来了,下一步要做什么根本不清楚。他们认为有人做出来就行了,等到教师巡视时装腔做势,糊弄老师。

3.教师教学组织方法有待改进,不确定因素干扰了教学开展

学生实验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教师总是忙于应付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教学中断,部分学生得不到管理,实验教学组织不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要想上好实验课,收到较好的效果,不是一两次课就能解决的,教师和学生都要经过长期的过程来磨合,以下几个方面必须注意:

1.重视实验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实验的能力

从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毫伏表,万用表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操作要领、规范;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如何读取,记录和处理等基本能力训练开始,分阶段进行学生实验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科学的制订达标时间,培训内容和方法,严格考核等。以避免学生不具备基本操作技能而无法按计划完成实验,或者在实验过程中不进行操作蒙混过关的现象。

2.改变对实验课的考核评价方式,使学生重视实验课

凡是需要开设实验课程的学科,实验可以单独记载成绩或学分,不能单列的,实验部分考核的比重应该等于或大于理论部分,考核内容可以是以往做过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数据记录和处理,也可以是自主研究创新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对实验课重视起来,让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进来。

3.认真备课,对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教师要在课前进实验室,自己完成实验的操作,对实验过程中操作要点,测量项目,方法,学生操作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数据分布的可能性等都要有准备。教师可以编写讲义发给让学生预习,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要领,使学生逐步养成复习理论知识和预习实验内容的习惯。必要时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和障碍让学生先思考,等待实验时一并解决。一些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协助查找实验仪器,仪表和器材存在的问题,避免全体学生实验过程中因为器材准备问题影响实验的开展。

4.成功的教学组织保证实验课的成功

组织太严,规定太多,学生受到束缚,无主动权,课堂教学就不够灵活,教学效果不好;疏于组织,不加限制,课堂更加混乱。教师要充分了解授课对象的特点,合理分组。让学生有分工又有协作。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类,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好的为一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的为一类;剩下的同学为一类。把一个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都包括以上的三类学生,并任命一位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实验组的小组长,做实验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调作用,让组员各施所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让优秀的学生充当小老师,一方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也帮助了成绩较差的学生,另一方面巩固优秀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应保证在2/3以上,给了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权利和时间,他们也参与了教学组织,例如可以让组长组织实验,包括实验的顺序,任务,过程监督,结果评价,甚至组织讨论实验数据,处理违纪等。教师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验,而不是陷入教学组织的泥潭里。

一级建造师市政模拟题案例(五) 篇4

背景材料:

某城市道路改建工程,地处交通要道,拆迁工作量大。业主通过招标选择了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和拆迁公司。在上半年施工进度计划检查中,该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出示了以下资料:①桩基分包商的桩位图(注有成孔/成桩记录)及施工日志;②项目经理部的例会记录及施工日志;③施工总进度和年度计划图(横道图),图上标注了主要施工过程,开、完工时间及工作量,计划图制作时间为开工初期;④季、月施工进度计划及实际进度检查结果;⑤月施工进度报告和统计报表,除对进度执行情况简要描述外,对进度偏差及调查意见一律标注为“拆迁影响,促拆迁”。检查结果表明,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仅为计划的1/3左右,窝工现象严重。

问题:

1.该项目施工进度报告应进行哪些方面的补充和改进?

2.分包商是否应制订施工进度计划,与项目总进度计划的关系?

3.该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应作哪些内容上的调整?

4.请指出该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中必须改进之处。

5.请指出该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和控制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来源:

【答案5】

1.答:对进度执行情况简要描述外,对进度偏差及调查意见一律标注为“拆迁影响,促拆迁”太简单应补充和改进,应提供的内容包括:①进度执行情况的综合描述。主要内容是:报告的起止期;当地气象及晴雨天数统计;施工计划的原定目标及实际完成情况;报告计划期内现场的主要大事记(如停水、停电、事故处理情况,收到业主、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等指令文件情况);②实际施工进度图;③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索赔及工程款收支情况;④进度偏差的状况和导致偏差的原因分析;⑤解决问题的措施;⑥计划调整意见。

2.答:分包商应该制订施工进度计划,与项目总进度计划的关系为分包人的施工进度计划必须依据承包人的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承包人应将分包的施工进度计划纳入总进度计划的控制范畴,总分包之间相互协调,处理好进度执行过程中的相关关系,并协助分包人解决项目进度控制中的相关问题。

3.答:应调整内容包括施工内容、工程量、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工作关系、资源供应。

4.答:必须改进之处为来源:

(1)计划图制作时间为开工初期不妥,应在开工前(2)在施工总进度和年度计划图(横道图)上仅标注了主要施工过程,开、完工时间及工作量不足。应该在计划图上进行实际进度记录,并跟踪记载每个施工过程的开始日期、完成日期、每日完成数量、施工现场发生的情况、干扰因素的排除情况。(3)无旬(或周)施工进度计划及实际进度检查结果。

审计师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 篇5

(一)资料

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相关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抽查记账凭证时发现,部分记账凭证上的审核与编制为同一人。经进一步了解,财会部门未建立表、账、证之间的定期核对制度。

2.审计人员抽取了不同月份的`若干张客户订货单,检查销售业务的授权审批情况。

3.审计人员对财会部门编制的应收账款明细表进行了复算,并与应收账款总账和报表进行了核对。

4.审计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了函证,根据回函内容,编制了应收账款函证汇总分析表。

5.审计人员对银行存款业务进行审计时,对支出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业务逐项审查;对支出金额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随机抽取20%的业务进行审查;对支出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随机抽取l%的业务进行审查。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1.“资料l”中,违反相关内部控制要求的控制活动有:

A.业务授权控制

B.职责分工控制

C.凭证与记录控制

D.实物控制

2.“资料2”中,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内部控制测试属于:

A.余额测试 B.业务测试

C.功能测试 D.实质性测试

3.“资料3”中,审计人员使用的审计取证方法有:

A.检查 B.计算

C.观察 D.分析性复核

4.“资料4”中,审计人员编制的应收账款函证汇总分析表按来源进行分类应该属于:

A.实物证据 B.口头证据

C.亲历证据 D.环境证据

5.“资料5”中,审计人员采取的样本选取方法有:

A.简单随机选样法

B.系统选样法

C.分层选样法

D.非随机选样法

【答案】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案例模拟题三 篇6

我们认为,本章内容是值得大家付出精力学习的部分。因为本章内容不多,而分值很高(必选题10分,选答题20分)。本章内容可以分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处理以及2006年新增的改革内容(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单位预算管理等)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处理

2005年考试内容为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我们认为2006年考试内容为事业单位会计处理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相对来说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具体来说:

事业单位的存货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购入存货时,应当借记“材料”,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根据支付方式确定)科目。行政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可以在购入时直接列作当期支出,不作为存货核算。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或者所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评估确认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例如,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应借记“对外投资”,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将“固定基金”转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事业单位对于经营性业务可以选择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处理。因此,对于权责发生制也要掌握。

【案例分析一】某事业单位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发生如下业务:

(1)与供货商签订一项合同,购入一批固定资产,合同金额为55万元,以财政部门拨入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项目经费50万元先行支付。合同规定余款于20付清。,收到固定资产及供货商提供的有关发票账单时,借记事业支出550000,贷记银行存款500000,应付账款50000;同时,借记固定资产550000,贷记固定基金550000。年支付余款时,借记应付账款50000贷记银行存款50000

(2)将本单位拥有的一项专利权对外投资,该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10万元,双方协商价为8万元,单位以10万元作为对外投资的入账价值。

(3)购买分期付息国库券25万元,并支付手续费0.2万元,增加应收票据,减少银行存款25.2万元;

年末,取得国债收益0.5万元,存入银行,增加投资收益0.5万元。

(4)一年期存款到期,本金20万元,利率2%,收回本息,增加“其他收入――利息收入0.4万元。

(5)当年固定资产核算改为采用提取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3000元

(6)接受其他单位捐赠复印设备一套,价值8万元,捐赠收入相应增加8万元。

(7)发现以前年度账务处理时漏记固定基金10万元,收入少计5万元,该单位将漏记固定基金直接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少计收入直接记入本年收入。

要求:请判断该事业单位对上述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分析与提示】提示一: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用财政拨款购置固定资产时,一方面,要增加事业支出减少银行存款,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提示二: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各年收支结余的滚存数,是事业基金的主要来源。2、已完项目的拨入专款结余,按规定留给本单位使用的,转入事业基金。3、单位年终结账后,发生以前年度会计事项调整或变更,涉及到以前年度结余的,一般应直接转入或冲减事业基金。但国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4、对外投资时,投出资产的评估价或合同价、协议确定的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记入或冲减事业基金。

本案例(1)属于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对这项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关键在于确定购置固定资产当期和以后还款期间的事业支出,以及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用财政拨款购置固定资产时,一方面,要增加事业支出减少银行存款,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上述账务处理是不正确的。正确的会计处理如下:

收到固定资产和有关发票账单时,

借:事业支出5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

同时,借:固定资产550000

贷:固定基金500000

应付账款50000

2003年支付余款时,借:应付账款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同时,借:事业支出50000

规划案例模拟题 篇7

1 Gaba模式的介绍[2]

Gaba提出模拟教学的特点为:模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训, 其对象主要为与患者健康相关的技师、护士 (包括高级实践护士) 和医生, 模拟教学不单单依靠某个体实施, 而是在团队合作下完成的, 模拟对象主要为处于ICU、急诊或手术室中处于危急情况的成年患者, 模拟教学的设置不光需要有建立在人体模型基础上、能进行真实情况在线的电子化模拟病人, 还需要临床环境的复制, 临床上所需物品的复制以及全程录像设备的配备。而模拟教学质量的反馈依靠以全程教学录像为基础的对教师和整个教学团队的事后分析总结。

2 Gaba模式运用于心血管护理教学的实施方案

2.1 实施对象

教学对象为2012年和2013年实施心血管实验课的护理本科10级和11级学生共68名, 均为女性, 两届学生均在完成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的基础上完成了成人护理学中心血管护理章节理论课学习。

2.2 教学实施平台与载体

授课地点选择在护理模拟训练室进行。模拟训练室内设有高仿真模拟系统, 包括模拟人及与模拟人相关联的教学电脑 (可通过电脑模拟各种体征) 、心电监护仪、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摄像头、多媒体、除颤仪、抢救车、吸氧操作用具、常见心血管治疗用药等教学设备。其中大屏幕液晶显示器及摄像头等设备可以全程录像授课内容, 便于课后教学情况的回顾与讨论。

2.3 教学实施过程

案例的设计及课前准备:首先案例选择在整个心血管护理模拟教学中至关重要, Gaba模式提出模拟对象应为处于危急情况的患者, 因此笔者将心力衰竭中急性肺水肿发作作为案例。案例设置中的患者为成人可便于护患之间的沟通, 为学生顺利了解病史做铺垫。同时根据教学大纲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进行教案的准备, 提前在模拟人相关联的教学电脑中选择, 由实验室技术人员配合教学同步设置, 将学生在采集病史中可能问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交由护理学院成人护理学教研室教师课前准备。并做好教案、幻灯及模拟人系统各方面的匹配。

实施方法:学生用教案在课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预习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护理理论和技能。授课方法为案例模拟后由第一组学生代表采集病史并明确诊断, 第二组学生提出急救处理的方案, 第三组学生针对这样的患者做好健康教育。由教师进行评价, 指出各组判断的正确性, 最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公布正确的诊断和护理方法。

具体案例:患者陈某, 女, 76岁, 因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入住心内科, 当天晚间患者输液中突然出现了一系列不适。实际情况 (由学生问病史得出) 是患者为了尽早结束输液, 自行调快输液滴速, 10min后突发胸闷、气急、不能平卧等表现;体格检查 (由学生采集) :患者呈端坐卧位, T36.7℃, R35次/min,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心率120次/min。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液, 听诊肺部听诊两肺闻及湿罗音。问题:请根据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并提出诊断的依据;作为当班护士, 对于患者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处理?患者经积极有效的处理, 呼吸18次/min, 心电图:窦性心律, 77次/min, 可以平卧。作为责任护士, 在患者稳定后应择期对患者进行哪些健康教育?

第一组学生:由学生代表询问病史, 模拟人回答的问题由幕后的教师负责配音。学生了解到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出现不适的诱因可能与加快输液滴数有关, 患者的不适症状主要是胸闷、气急、不能平卧, 体征主要是呼吸加快, 心率加快, 并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听诊闻及两肺湿罗音。上述由一名学生代表完成, 不足之处请其他学生补充, 根据采集的病史对患者做出的初步诊断为急性肺水肿。教师根据学生问病史和诊断的结果做出总结和归纳, 补充完善结论。

第二组学生:患者诊断为急性肺水肿后应给予的正确处理为给患者高流量吸氧并酒精湿化、抬高床头、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镇静、激素类药物来缓解症状, 这些均经讨论后由学生代表对模拟人具体实施, 其中各种药物由学生从15种心血管常用药物中选择得出。教师对学生的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并向其他学生提问这样处理的原因, 检验学生前期理论课学习的效果, 帮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第三组学生:患者在正确的处理下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作为责任护士, 应该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为:不能随意调节输液滴数, 正确的饮食护理, 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宣教, 注意防寒保暖, 尤其防肺部感染等。实施的方法同上。

3 讨论

3.1 心血管护理教学的特点

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等疾病发病特点为发病急, 症状重, 有些疾病不立即急救可严重危及生命。这些疾病发作时要求当班护士对疾病急救知识熟练掌握, 能迅速正确判断, 并给予正确的处理。这些危急情况不仅是心血管护理教学中的重点, 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理论课程后能够将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是心血管护理教学的目标。而往往这些场景难以在仅为几个学时的临床见习课中遇到, 及时真正遇到危急场景, 患者的状态不仅不允许让没有临床经验的学生操作, 更不允许救治时间的延误。

3.2 Gaba模式运用于心血管护理教学的作用

Gaba模式基础上的模拟教学可以解决心血管护理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将临床中疾病的危急情况再现, 帮助学生复习理论课学到的知识, 并将知识运用于实践, 锻炼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 形象生动、身临其境的让学生感受到患者发病的真实场景, 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3.3 Gaba模式基础上的模拟教学需要团队的通力协作

Gaba提出模拟训练教学需要一个教学团队的共同参与[2]。在设计和运用于护理本科教学案例中, 笔者深深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模拟教学课不像单纯的理论课可以由一位教师全全负责准备和实施, 模拟人系统各项生命体征的切换与变化、学生在询问病史时模拟人的回答配音等工作均需要其他教师的参与和配合, 只有课前做好沟通和认真、周密的准备, 才有可能做到教学的顺利进行。

3.4 如何在模拟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仍是教学团队一直需要思索的问题

模拟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接近临床的环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患者发病的真实情形,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疾病知识灵活运用的水平, 但是在模拟教学中, 由于课时的限制, 且小组成员多, 加之实验资源有限, 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直接参与练习的学生对教学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表现较为活跃, 但没有直接参与练习的学生课堂的表现力较弱。可见, 在模拟教学中合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团队一直需要思索的问题。当然, 也有学者提出可以增加分组, 达到最大效能的小组组合, 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4]。

参考文献

[1]万学红, 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1.

[2]Gaba.The future vision of simulation in health care[J].Qual Saf Health Care 2004, 13 (Suppl 1) :i2-i10.

[3]刘媛航, 曾志励.ECS模拟人在护理综合技能实训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5) :122-123.

美欧区域规划实施案例透视 篇8

一、美国大都市的政府管理体制

美国从20世纪初就已意识到了大都市区区域规划的重要性。从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大都市区的规划兴起,美国大都市区规划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区域规划协会

区域规划协会是私人性质的非营利团体,特点是倡导区域合作。尽管区域规划协会接受州和地方政府的一些捐赠,但是其本身并不具有公共部门的性质,也没有州或地方政府的官员或代表担任要职,完全依赖私人公司的支持。由于缺乏官方地位认可,区域规划协会的作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区域规划协会的主要活动仅限于环境和基础设施研究,机构是纯粹的私人组织,没有官方的支持,也没有权力进行实施工作,它的存在纯粹是为了提供建议,而把实施工作留给了区域中的政府去做。

实例

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大都市区规划委员会

大都市区规划委员会负责包括排水和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开放空间、体育设施、公共交通和公路等方面的政策制定,1966年完成大都市区的规划工作。1967年,明尼苏达州立法委成立大都市区委员会,负责实施具体规划。1975年通过《大都市框架法》。1976年,州立法局通过大都市土地规划法,赋予大都市委员会很大的权力,借以压制地方政府执行发展的构架计划。但是至今,大都市区规划委员会仍然没有独立的政治地位,是一个被任命而非被选举的实体。

(二)公共权力机构

公共权力机构通常是由州政府设立的组织,或者有时是由两个或多个州政府联合行动。公共权力机构不是镇或市那样的具有普通目标的政府机构,而是具有一定的常规政府权力的准政府组织。它与区域规划协会不同的是,不负责编制区域规划,严格受立法机构州议会的控制并指派主席,甚至有权力解散它。这种组织由州立法机构建立,有明确的使命(交通、市政设施等),掌握一定的政府权力。尽管公共权力机构不是专门负责整个大都市区的规划工作,但是其所做的有关公共基础设施的决定,常常会转变为重要的规划决策。

实例一

纽约和新泽西港口发展局

传统的纽约和新泽西行政管理以河为界。1921年的纽约与新泽西港口发展局由纽约和新泽西立法机构设立,最初的任务是提高区域内铁路运输能力,从铁路运输逐渐扩展到建造跨河通道。第一个主要项目是乔治·华盛顿大桥,由此缩短了纽约和新泽西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新泽西北部的发展。此外,该局组织公交线路,推进铁路运输的计算机应用,共享机场设施,建设数码岛(Tele—port)等,并在新泽西建立纽瓦克港口处理集装箱运输设施,提高港口的整体运输能力,掌握海洋运输贸易。目前,该局已发展成为一股相当可观的政治力量,政治上远离选民,很容易作出决策并更有效率。

实例二

纽约大都市运输局

纽约大都市运输局,简称MTA,成立于1960年代。该局控制纽约市地铁、公共巴士系统、长岛铁路、纽约中央铁路和新港(New Haven)铁路,其服务局限于纽约一侧和康涅狄格州的一部分。MTA董事会赋予纽约州、纽约市和郊区相对称的权利和义务。州、市、郊为MTA提供运作经费,同时分享相应的权利。由于MTA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州政府的财政资助,因此MTA只能被迫在纽约州政府寻求政治保护。

(三)政府联合会

美国的地方自治制度高度发达,建立跨越地方政府的区域性行政组织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由地方政府自愿联合的半官方性质的松散型组织——地方政府协会。这类组织比较容易被接受,具有一定的协调功能。美国大约有450个政府联合会,大多数市级政府都参加了其中的某个组织,有的还不止参加了一个。政府联合会作为政府间联系和沟通的桥梁而发挥作用,为参加政府联合会的各成员市之间需要讨价还价和妥协让步提供了场所。美国现有这类参议会的地方政府数量很多,但是规模大小不一。内部组织席位设置规定至少要有51%的席位从政府官员中选择,其他席位大部分由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人员占有,因此它的作用是服务于其所代表的利益团体。由于政府联合会权力有限,所以普通市民对其并不很了解,其具体功能也含糊不清。

实例一

南加州政府联合会

南加州政府联合会1966年成立,是美国最大的政府联合会之一。它是一个由市、县代表自愿组成的委员会,倡导区域协调发展,活动范围包括洛杉矶、奥兰治等6个县及188个城市。南加州政府联合会的主要成员是由70名被选举出来的政府官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区域交通运输和土地利用规划。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州政府的支持下降,各地方政府更多关注内部事务,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致使区域合作陷入停顿状态。

实例二

亚特兰大区域联合委员会

亚特兰大区域联合委员会(PMC)是美国最古老、最大的公共支持的多郡规划机构,1947年由佐治亚州立法委成立,包括亚特兰大和Fulton、Dekalb,致力于交通与开敞空间保护。1960年设立ARMPC,Clayton、Cobb和Gwinnett加入,此后还存在几个独立机构,分别负责健康、犯罪和高速公路。1971年将上述几个机构合并成立亚特兰大区域联合委员会,控制权掌握在市政府手中,主要职责是交通、社区服务、综合规划、发展服务和支撑服务。亚特兰大区域委员会为区域规划提供了数据库,其所做的人口、用水、交通和其他方面的方案,为区域规划提供了标准。亚特兰大区域联合委员会的私人组织、上级政府、平级政府间的联合主要得益于联邦资金的激励。

二、欧洲大都市区管理机构及发展趋势

在欧洲,大都市区管理机构基本“套用”了美国的相关模式。1965年,伦敦设立大都会区政府——大伦敦委员会(GLC),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欧洲大都市地区普遍设立了区域政府或实行区域行政制度。近年来,欧洲各国面临全球化进程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大都市区的作用和地位变得日益突出。

欧洲大都市区组织表现出从保守集权到城际联盟的新趋势,其最大特点一是大都市之间积极联盟,建立欧洲城市联盟和欧洲大都市网络;二是主张大都市区地方政府整合,加强基础设施、知识和技术互通等方面的联系,在环保、就业等社会问题上进行合作。例如,伦敦大都市区政府的重新建立,建立了大伦敦管理局,在交通、消防、环保、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三是对行政区划调整持消极态度。欧洲各国的区界矛盾并不尖锐,对于行政区划的调整持消极态度;四是倡导基于社区和市场的伙伴关系,依据市场化原则,在地方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结成伙伴关系,如巴黎大都市区的发展。欧洲大多数国家是中央集权国家,区域规划的实施比较容易通过政令进行协调,因而大都市区政府是欧洲普遍采用的区域管理模式。

实例一

英国的大都市县

1972年,英国法案中通过的大都市县是典型的大都市政府,拥有独立的税收系统和建设环境的权力,在区域管理和规划实施中起到了一定的协调作用。但是,由于大都市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的冲突,如在高速公路管理、公共运输、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所以英国大都市县历经14年后才于1986年终止。2000年,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协同更加密切的潮流下,伦敦大都市区政府重新建立,建立了大伦敦管理局,重点在交通、经济恢复、治安、消防、紧急服务、环保、规划、文保和文娱等领域的合作。

实例二

法国的城市共同体

1966年,法国在4个主要城市(波尔多、里尔、里昂、斯特拉斯堡)创立了城市共同体。虽然这些城市共同体拥有独立的税收系统和部分区域管理权力,比如规划、技术网络和住房等,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实施平均分配,规定不能超越地方政府,成为区域规划实施的力量。但是,地方政府仍具有绝对权力,城市共同体的影响不能深入。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共同体不是真正的大都市政府,因为没有凌驾于各地方政府之上的自主权。

此外,欧洲的区域管理机构还有荷兰的海牙大都会区域协议会(1973)、丹麦的大哥本哈根议会(1973)、瑞典的大斯德哥尔摩县议会(1972)、德国的法兰克福区域联合体(1975)、法国的巴黎大区(1976)、西班牙的马德里大都会地区计划协调委员会(1963)等形式。这些机构都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地方利益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矛盾所创立,其性质和机构不尽相同,其中既有具有国家机关性质的巴黎大区,又有由自治体的间接代表组成的大哥本哈根议会,或是由居民代表组成的如法兰克福区域联合体,还有由自治体之间协定设置的如海牙的区域协议会等等。总之,欧洲的区域管理和区域规划协调机构类型多样,但持续时间和所发挥的作用都不尽如人意。

三、经验与问题

(一)区域规划实施的主要障碍

区域规划实施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涉及范围广,往往横跨多个行政区域。由于行政区域之间有不同等级的区别,从而导致区域规划难以在同一个行政层面上推进实施。二是区域规划的内容重大复杂,其所设计的大多是区域性的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协调,以及区域之间产业关系的调整等,牵涉到多个行政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这是导致地方利益和区域整体利益冲突、影响区域规划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三是难以在法律层面得到支持。区域规划的范围以有某一共同需求、目的或利益的所有区域共同构成,范围有大有小,所以很难通过行政手段决定,因此也就不可能制定一个适用于任何区域规划的法规。

(二)政府的协调作用

在区域规划的实施中,充分体现了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协调关系,各种不同的区域规划组织有非常明确的实施目的。比如,纽约和新泽西港口发展局的任务是提高区域内的铁路运输能力,组织区域内的公交线路,推进铁路运输的计算机应用,共享机场设施、建设数码岛等;法国城市共同体的关注点则是规划、技术网络和住房等。由此不难看出,区域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部门统管到底,也可以形成目的明确、能够通力协作的多个区域规划实施部门。

(三)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在吸取美欧区域规划实施经验的同时,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一是在这些案例中没有一个十分成熟、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分析上述的这些案例,几乎所有的针对区域规划设立的权力机构,维持的时间都不长,表明在区域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区域联合委员会,还是区域联合体、区域协议会等等,受国家政策和经济盛衰的影响非常大,表明区域规划的实施也需要与时俱进。二是以上所述案例大多是针对区域规划实施的主体,缺少针对实施程序和措施方面的内容。在政府政令的影响下,建立区域规划的实施主体相对容易,难的是形成一套可行的实施程序和措施。这一点,无论在美欧还是在我国都是个普遍问题。美欧在区域规划实施方面给予我们一些经验和启示。但是由于国情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在美欧适用的模式未必适合我国。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思考,建立适合我国发展情况的区域规划实施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宋迎昌.美国的大都市区管治模式及其经验借鉴[J].城市规划.2004.05

[2]张京祥,刘荣增.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及管理[J]. 国外城市规划.2001.10

[3]朱英明.国外大都市区管理的实践及其借鉴[J]. 世界地理研究.2001.03

[4]谢守红,傅春梅. 西方大都市区的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8

[5]盛蓉.国外区域规划评估发展脉络[J].中国建设信息2013.12

[6]施雯,王勇.欧洲空间规划实施机制及其启示规划师[J].2013.03

上一篇:电子商务实习个人总结下一篇:一个镇长在镇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