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分类考核(精选8篇)
特克斯县全面提高村“两委”干部报酬待遇,正职及治保主任报酬月均提档至4500元,其他成员报酬月均提档至4000元,其中报酬的60%作为季度绩效。季度考核中,对全县所有村级组织考核定等为“好、较好、一般、差”,对所有村干部个人定等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采取“提高待遇+严格问效”方式,抓好村干部考核绩效。
定等为“好”的村级组织,提高村干部个人考核“优秀”比例,持续干。按照“6311”评定个人等次,即60%为优秀,30%为称职,10%分别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其中“优秀”按照“足额+奖励”兑现绩效,“称职”足额兑现,“基本称职”按照足额绩效的70%兑现,“不称职”扣除本季度绩效,“基本称职”扣留的30%和“不称职”扣留的100%绩效全部奖励于“60%优秀”个人。
定等为“较好”“一般”的村级组织,降低“优秀”比例,提高奖励绩效,加油干。按照“5411”或“4511”评定个人等次,即50%或40%为优秀,40%或50%为称职,10%分别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其中“优秀”按照“足额+奖励”兑现绩效,“称职”足额兑现,“基本称职”按照足额绩效的40%或50%兑现,“不称职”扣除本季度绩效,“基本称职”扣留的40%或50%和“不称职”扣留的100%绩效全部奖励于“50%或40%优秀”个人。
一、当前我国在干部的人事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干部的人事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用干部、考核干部和管理干部,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可以有效保证干部发挥其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但综合来看,现阶段这三个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在选用干部的时候,过渡追求人员的资质,往往学历高的会被录用,没有考虑干部职位的实际要求,很容易导致选用的人员不适合这个岗位或者不会领导;第二,在考核评价工作中,缺少科学的机制和体系,只注重表面成绩,不重视干部的“德、能、勤、廉”这四个方面,滋生贪污腐败、贿赂等情况,而且考核本身也缺少公平透明性;第三,干部管理工作忽视日常的管理,管理工作没有深入到下属所有部门和工作环节中,各部门之间也缺少沟通,管理的有效性非常低。
二、新时期干部人事管理应用分类选用、考核与管理措施
1.根据干部的职责选用人员,创新选用的方式和途径。第一,在选拔干部之前,对干部的职责做出详细研究,以此为根据制定选用资格,以实际能力为主,不能过度追求高学历,破除年龄越大能力越高的错误理念,进行分类选用。第二,创新选用干部的方式和途径,将从员工中选用、委派和考试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对于党政机关的高级领导干部,要以委派为主,然后再进行考核,而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要以从基层中通过考试选用为主,这样可以保证他们来自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而且有群众基础。第三,尊重人员的个人意愿,对当干部意愿不强的人员,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对于任职干部请辞职位的,情况合理、符合规定都要予以同意,不能用强硬的手段留人,如强行加工资等。
2.加强对干部的管理,促进干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第一,要完善各干部职责范围的规章制度,对于国家企业和党政部门来说,要将相关内容加入到法律法规中,为管理工作做好制度保障。第二,按照分类的管理方式,对不同职责的干部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基层干部的职责与老百姓相关联,那么管理的时候就要重视其是否做到了这一点,是否“高高在上”等。第三,干部人员的职责也包括管理,要明确了解自身的职责,从各方面进行管理,自身要有自我约束的意识。
3.完善干部的考核和评价制度,保证公平性和透明性。第一,做好分类的选用和管理工作之后,还要注意运用分类的考核方法,这需要各领导干部详细制定考核和评价的内容,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和评价的制度,使之具备完备的体系,根据干部的职责特殊性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法和内容,但总体上都要进行年终考核和年末考核,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干部来说,要进行不定期考核。第二,明确负责考核人员的权利和职责范围,保证其自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能力,在考核过程中,综合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保证干部清正廉洁、认真工作,发现不符合要求和违法的行为,严格处理。第三,加强对考核和评价工作的监督,保证公平性和透明性,考核人员不能有主观偏颇,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真实的信息。
三、结语
新时期对选用干部、管理干部和考核干部有新的要求,需要应用分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这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起来,做好干部选用、管理、考核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昀,张学彬.关于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三个三”工作法建设干部管理团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5):244-245.
[2]董斌.20世纪90年代北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回顾与启示[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79-85.
今年5月,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县域经济发展首先是产业发展,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推进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因此,新的考核办法还是贯彻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它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将全省183个县分为四类,相应地在指标考核权重上予以区分,注重了各区县实际情况,是科学发展、协同发展的具体体现,并为各区县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那么,新的考核办法出台后,地方区县如何应对?如何调整发展思路和模式?这已成为地方区县“一把手”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为此,《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部分县(市)委书记。
西昌市委书记李俊:
新考核方式更科学更公平
西昌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近年来,在演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上备受瞩目: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县第1位,全国州盟首府城市第2位,四川县域经济三强……
“新的考核办法更加科学、公平、合理。”西昌市委书记李俊一针见血地说,《考核办法》中将对各县市的考核指标由以前的4个增加为16个指标,涵盖了经济、城镇化、债务、人居环境及能耗等多方面的内容,既考核了经济增长数量,又注重考核经济发展质量、结构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能更加客观真实地考核出县(市)的科学发展情况。
以西昌市为例,近年来大力实施的2万亩邛海湿地恢复工程,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肯定。但在原来的考核体系下,这项关乎城市居民切身利益、生态环境长远发展的工作,却没有任何分值体现。而在新的考核办法中,这项亮点工作就能得到体现。
新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公平性。李俊表示,新考核方式让县域经济走上了一条更好更良性的发展之路,大家各展所长,公平竞争,充分调动了各区县的积极性。如果搞“一刀切”,仅按照几个简单的经济指标进行考核,不能充分发挥出各地的优势,失去特色,这样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新的考核方式发挥了引导作用。李俊认为, GDP不再是考核的唯一指标,这种因地制宜的考核方式,避免了以前“小而全”、一拥而上搞经济的做法,定位什么,就考核什么,目标指向更加科学合理。考核指标的变化将引导着不同县域经济发展重心的变化,从而加强全省的县域经济统筹,让四川的经济结构更加协调、合理,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与此同时,李俊还特别提到了新《考核办法》需要注意的问题。从全省县域经济的大局上来看,新的考核办法和过去相比改变很大,特别是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贫困县,取消了GDP、工业和投资的考核,将对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调整带来很大影响。
但是对市辖区、重点开发区县和农产品区县,考核的主要指标仍然是经济目标,甚至还有所加强。实际上,这与“十二五”规划中的考核目标并无太大差别。因此在实际执行时,就需要避免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延续过去考核的老路。对此,李俊建议对重点开发区县的考核指标可以适度向生态环境保护倾斜,无疑将更好地促进这些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从新的考核办法导向来看,经济仍然是未来几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而产业发展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李俊认为,各地在产业选择、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还应根据全省经济发展布局和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优化。如农产品主产县可以选择发展乡土产业,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可以培育发展旅游产业。
对此,李俊仔细分析了西昌的发展现状。从西昌的发展现状来看,差距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作为重点开发区县,西昌将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整体部署,围绕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从“231”逐步转型为“321”。
第一产业重点推进2万亩花卉产业基地、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等8个万亩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新增8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名牌,实现8项以上农业核心技术突破,确保农业产业实现质量与效益“双提升”。
第二产业从以资源简单加工为主逐步转型为衍生关联产业及新兴产业。重点通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战略产业等,培育壮大钒钛钢铁、装备制造、建筑业、建材业、清洁能源、食品医药、烟草7大支柱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第三产业着力构建“3396”产业体系。即,形成月城广场、胜利路、海河天街3个核心商圈;培育特色旅游商品、手机通讯、金融服务及中介机构3个专业市场;壮大金融服务、电子商务、食品医药、钒钛钢铁、商贸流通、文化创意等9类总部经济;建设农产品、重型机械及4S汽车、大型医药、建材机电等6个物流园区。
这些发展思路与新的考核办法是相契合的。西昌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到“强县”与“富民”的统一。
“目前西昌正在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在新的考核体系下,要抢抓分类考核的机遇,以此为导向做好转型升级。”谈及西昌的未来,李俊如是说。
仁寿县委书记冉登祥:
新形势下推进考核改革的样本
作为全省百万人口大县,仁寿县在《考核办法》中,被确定为全省43个重点开发区县之一。对此,仁寿县委书记冉登祥感到压力较大,但又信心百倍。他说,将在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担当主力军,这意味着仁寿县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两化”互动发展。
“我们将以新的考核办法为导向,立足于在天府新区核心区、成都平原经济区规划中的定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两个率先’总体部署,坚持‘融入成都、全域发展,三化联动、富民强县’工作思路,深入拓展‘县城牵引、四区支撑、十极突破、全域发展’路径,创新推进全域天府新区建设,争创全省多点多极支撑示范县。”冉登祥如是说。
nlc202309041229
近年来,仁寿县域经济一直保持高位求进的良好态势。核心经济指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续3年保持平均50%以上的增长速度,GDP连续3年保持平均16.6%的增长速度,2013年达284.2亿元,今年上半年GDP实现130.8亿元,增长11.4%。
新考核办法是新形势下推进考核改革的样本。冉登祥告诉记者,仁寿将结合本县实际出台分类考核制度,在考核指标权重设置上,围绕“一心四区十极全域发展”路径,按照不同层次实行差异化考核,让考核指标更加符合各地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的热情,积极争创全省“多点多极”支撑示范县。
今年底仁寿GDP将突破300亿元大关,达320亿元。
“当前,天府新区、成都新机场建设,以及省委、省政府支持百万人口大县发展等多重机遇叠加,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推动仁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再创佳绩。”冉登祥满怀信心地说。
彭山县委书记蔡刚:
考核增速和总量的务实之举
彭山县是眉山市的北大门,分类考核中,被列为22个平原县和43个重点开发区县考核内。
“新考核办法出台后,我们深感责任重、压力大,迅速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学习。”彭山县委书记蔡刚说。他认为,《考核办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发展质量、速度和成果共享为考核重点,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推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四川实际,体现四川特点的务实之举。
“新考核办法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彭山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蔡刚说,彭山县域面积小、人口少,经济总量偏小,面对新的考核办法会显得“先天不足”。按照原来只考核增速不考核总量,该县能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20强,但现在既考核增速也考核总量,无疑压力倍增。
此外,原来只考核GDP、税收收入和居民“双收入”,现在增加了农业、工业、三产等分项指标和空气环境质量指数、森林覆盖率等非传统经济指标;原来是增速快慢排名决定得分高低,现在是增速下滑就可能扣分。因此,县域经济必须更加注重均衡发展,并努力实现持续的加速增长。
思路决定出路。针对彭山县域经济发展可能面对的困境,蔡刚提出了招强引优,加快发展;做强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投入,改善民生;转变作风,抓工作落实等四方面举措,力促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我们要始终保持发展定力,严格按照全县产业发展规划,瞄准世界500强、行业100强和上市公司招强引优;集中精力抓好我县已有基础的日化、机械电子、电商物流3大百亿级产业;把新增财力全部用于化解政府债务和改善民生,确保民生支出比重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0%以上;坚持‘实’字当头,力争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蔡刚说。
今年上半年,彭山县GDP完成58.4亿元,增长10.7%,各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
为了更好地执行中央组织部制订的《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规范干部档案材料的归类,特制订《干部档案材料分类细则》。
第一类 履历材料
1.凡是反映干部本人自然情况、个人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的表格材料均应归入此类。主要包括:
(1)干部、工人、教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各类人员的履历表(书)、登记表、简历表;
(2)更改姓名的报告及批件;
(3)以履历为主,兼有鉴定等其它内容的履历表、简历表及登记表;(4)其它由本人填写反映个人简历方面情况的各种表格材料。2.在鉴别此类材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对个人填写的履历表应对照档案中原始记载进行审查,并加盖主管干部单位的公章。经审查凡填写内容不真实,不准确的,应要求干部本人更正或重新填写;
(2)为使干部档案不断补充新材料,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后和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应立即填写中组部新制发的1999年版《干部履历表》。
3.属于人事保卫部门管理工作的卡片、组织上摘抄本人档案内的表格材料等是承办人作为工作参考使用的材料,不属于干部档案归档内容,不应归入干部档案。
4.本类材料按材料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第二类 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1.凡由本人撰写的叙述自己经历、参加重大政治历史活动、思想变化过程、家庭和社会关系等情况的材料归入本类。主要包括干部历史自传、干部自传、思想自传、反省自传、小史、小传及有自传内容的“历史反省”等材料。
2.有的同志在申请入团、入党时写了具有自传内容的申请书,如该人档案中没有自传材料,可将此材料归入第二类。3.组织上对干部本人交待的有关本人经历、家庭情况或社会关系等材料,凡有专题调查报告、调查材料或结论性意见的材料,应合并一起归入第五类。4.本类材料按材料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第三类 鉴定、考察、考核材料
1.凡各、阶段、时期或参加临时性工作、学习、劳动以及工作调动对干部个人的优缺点和德能勤绩表现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形成的评价性材料,均应归入第三类。
第三类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鉴定材料(包括自我鉴定);
(2)以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3)考核登记表,考核、考察材料;(4)民主评议干部的综合材料;
(5)作为干部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
(6)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的干部表现情况材料,如反映干部“文革”中的表现材料,**和**期间的考察材料及写实表等;
(7)主审机关做出的主要涉及干部个人的审计结论(报告)或审计意见材料,离任审计考核材料。
2.在鉴别此类材料时应注意:
(1)经组织上研究形成的对全面地历史地考察了解干部有使用价值的正式考核材料(加盖公章的),应归入本人档案,没经组织正式研究的一般考核材料,可作为干部、人事部门使用干部参考材料,不归入档案。考核中的记录、索取的证明材料也不归入干部档案;(2)经过组织研究的正式考核材料、鉴定意见没盖公章的应补盖公章后再归档;
(3)鉴定会发言记录、谈话记录、头尾不清、无落款单位、文字杂乱的材料不得归档,已归入的应剔出归入文书档案或登记销毁;
(4)“文革”中“五七”战土插队时做的鉴定,有不实之词的要剔出销毁,在“清队“和“文革”期间的整党中写的鉴定,因受派性、极左思潮影响,不能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应清除销毁;
(5)从干部本人档案中摘录的反映干部表现和优缺点的材料不应归档。3.跨类材料的处理:
(1)干部评级鉴定,转正定级鉴定表、军衔鉴定表等有审批手续的材料应归第九类;
(2)作为《干部任免呈报表》的附件,反映干部德才表现的考察材料应与《干部任免呈报表》一起归入第九类;
(3)学生鉴定中包括学习成绩在内的登记表归第四类。4.本类材料应按材料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
第四类 学历、学位、学绩、培训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
1.此类材料主要是指反映干部学历、学位、学绩、培训结业成绩的材料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考核、审批材料。
归入本类的材料主要有:
(1)报考高、中等学校考生登记表、审查表;(2)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统一分配登记表;
(3)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相关材料。(4)学习(培训结业)成绩表、记分册;
(5)学历证明材料,认定干部文化程度呈报表、审批表;(6)授予学位的决定;
(7)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
(8)评聘(套改、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9)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登记表;
(10)干部的创造发明、科研成果鉴定材料,著作、译著及有重大影响的论文(如获奖或在全国、省、地(市)以上报刊上发表的)等目录(该材料应由有关部门配合干部、人事部门分别摘录,并注明原件出处和形成日期,加盖组织公章后归入本类);
(11)优秀论文、科研成果获奖通知书。2.以下材料不得归入本人干部档案:
(1)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时干部本人写的业务论述、论文、技术报告、技术总结、情报、技术动态、技术设计与图纸、教学改革论述、工、农业生产管理论述、实习报告、答辩记录等材料;
(2)报考和毕业的各科试卷、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作业、答辩记录、准考证、入学通知书等;
以上材料可按有关规定归入科技、专业人员的业务考绩档案。
(3)成人自学考试和政治理论学习的单科成绩单、结业证等暂不归档,待学习全部结业或毕业时发给毕业证明、学历证明或成绩表再归档;
(4)未经国家、省和计划单列市以上教委正式承认和验印的各种函授大学等发给的学历证明及毕业证明等不得归档;
(5)班组、科室搞的月、季考绩材料不归档。如无考核材料,而该材料又能反映干部本人技术业务水平或工作能力的可归档。
3.应注意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调到党政机关或人民团体工作后,其业务考绩档案应单独立卷,随干部档案一起转有关部门与干部档案一起保管。
4.本类材料也应按材料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相对集中排列。第五类 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
1.凡是组织上对干部本人政治历史和经历、出身、成分、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包括党籍、参加工作时间)等问题的审查形成的材料都应归入此类。主要包括:
(1)政治历史(被捕、被俘、参加反动党团、会道门、社会团体,在敌伪党政军中任职等)问题的审查结论(批注)、调查报告、主要证明材料、检举材料、本人交待及对结论的意见;(2)甄别、复查结论(意见、决定)、调查报告及有关的依据材料;(3)审干中形成的审干登记表、干部审查表、肃反审查表、党员审查表和交待关系登记表;
(4)一般历史问题结论材料和主要证明材料;
(5)入党、入团、参军、出国等政审材料(原档案中已有的可不再归档);(6)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的平反决定、通知或复查意见等;(7)“文革”前和“文革”期间,对干部一个问题多次审查的结论(批注)、调查报告及所依据的主要证明材料;
(8)确定和更改干部的民族、年龄、国籍、入党、入团和参加工作时间的组织结论以及所依据的主要证明材料和个人申请等;
(9)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主要证实材料。
2.政治历史问题复查材料的归档,要注意以下问题:
(1)“文革”前的冤、假、错案材料,归原结论、复查结论、调查报告、主要证明材料和本人申诉材料;
(2)“文革”中形成的政审材料,复查后,凡定性准确的,归复查结论(批注)、调查报告、主要证明材料及本人交待材料(原定性时形成的材料,按规定归入干部档案的不撤出),凡主要情节失实的和冤、假、错案甄别平反后,档案中只归重新做的结论;部分事实搞错或原定性不准确,需要改变原结论的,应将复查结论、复查报告、主要证明材料及原结论材料一并归档;
(3)在审干肃反中,因政治历史问题被限制使用的干部,经复查,凡由主管部门做出“撤销”限制使用决定的,应把复查决定同原决定一并归档;
(4)直系亲属和同学、同事等的平反通知书在其档案中无情况反映的一般不归档,在本人档案中有历史记载的亦可归档;
(5)因所谓“海外关系”而形成的违反党的统战政策的各种歧视性的材料、表格,如“海外关系调查表”以及与国外亲友通讯、通汇、通邮的材料都应作销毁处理。
3.错归类材料的纠正:
(1)“机要人员审查表”放在第一类的,应改归第五类;
(2)“交待资产阶级社会关系表”放在第一类的,应改归第五类。4.下列材料不得归档:
(1)信封、函调信索要卡片、外调提纲、调查线索、外调介绍信、审查结论和调查报告草稿;
(2)审查结论打印件底稿(应归文书档案);
(3)未经查证核实的有关干部政历问题的检举材料。
5.本类材料按材料内容的主次关系进行排序:上级批复,结论,本人对结论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检查或交待材料等,其证明材料 应根据每份材料所证明的主要问题相对集中排列。如分为历史问题的证实、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的证实、党籍问题的证实等若干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再按材料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社会关系的证实材料,如果材料较多,应按关系的远近来排列,如直系亲属、旁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同志朋友等。对非同一问题多次审查材料和同一问题多次审查材料,在排序上应有所区别,应分别将每次审查的材料按上述的排序要求进行排列,才能使材料条理,眉目清楚、方便查阅利用。
第六类 加入党团的材料
1.凡已经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共青团员及加入民主党派的有关材料归入本类,主要有:
(1)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凡有多份的,可归入l—2份全面系统的)和转正申请书(一般只放一份,可选择内容比较完整,离转正时间较近的一份);
(2)中国共产党党员登记表,不予登记的决定、组织审批意见及所依据的材料;
(3)民主评议党员中形成的组织意见或党员登记表、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实依据材料和组织审批材料;
(4)延长预备党员预备期的决定,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记载组织意见的入党志愿书可收集归档),退党材料;
(5)“文革”中突击发展党员被取消党籍的处理报告、上级组织意见、决定;
(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申请书;(7)团员登记表、超龄离团审批表;
(8)加入民主党派的申请书(登记表)或被批准吸收为该党派人员的通知材料等。
2.在鉴别此类材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入党申请书较多的,应选取最早或接近入党时间的一至二份较系统的归档,对于祥细交待本人历史、社会关系、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有重要领导批示的申请书应归档,基余多余的可以剔出。
(2)预备党员被取消预备资格的,如已形成关于取消预备党员的处理意见或处分决定等材料的,应将其处理意见、处分决定归档,其《入党志愿书》不再收集归档;如未形成处理意见等单行材料的,应在《入党志愿书》中注明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经有关党委批准盖章后,归入干部本人档案,并在目录上注明“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标记;
(3)干部被开除党籍、团籍后,应在其入党、入团志愿书的封面上注明被开除党、团籍的时间,并在干部档案目录上注明已被开除党团籍。(4)“文革”中入党,其《入党志愿书》中有不实之词的,如果是组织上填写的意见,应在备考表上加以说明,干部本人写的不需涂抹、勾划或删改,也不需要更改或说明;
(5)预备党员在预备期中的入党志愿书等材料,应由党委或支部暂存,待转正办完组织手续后再将材料归档;
(6)已填写了入党志愿书,经支部大会、党委会讨论没批准入党,这样的材料没生效,不归档。
3.下列材料不应归入干部档案:
入党时党组织找干部本人的谈话记录、召开群众座谈会的个人发言记录,支部大会讨论入党时每个党员的发言记录,多份重复的申请书、思想汇报材料,入党和转正时发给党员的通知书,培养发展对象的“积极分子登记表”、小组鉴定等。
4.第六类材料的排序应将入团、入党和加入民主党派的材料分别排列。志愿书放在各自材料的前面,然后排列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党员(团员)登记表等。党(团)员登记表等可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
第七类 奖励(包括科技和业务)材料
1.凡各级组织正式命名授予的英雄、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等称号和本单位性奖励、授奖决定、审批表、先进事迹、荣誉称号及通报表扬等材料均应归入第七类。主要有:
(1)创造发明奖励材料;
(2)各种业务、技术奖励材料;
(3)从事专业工作二十年以上人员审批表、登记表;(4)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审批表;(5)拔尖人才审批表;
(6)正式命名的英雄、模范、先进工作(生产)者及立功受勋、嘉奖材料;(7)优秀党务工作者审批(呈报)表;(8)优秀党、团员学生登记表;(9)通报表扬材料;
(10)授予其他荣誉称号的正式审批材料。2.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头尾不清、文字杂乱的奖励材料不归档,已归档的可清出登记销毁;(2)未批准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积极分子等,原整理的事迹材料不归档。
3.本类材料亦应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每次的奖励材料应将组织的审批材料放在前面。
第八类 处分材料 1.凡因干部违犯党纪、政纪、国法所受的党内外处分,取消处分和甄别复查、平反材料均应归入本类。主要是:
(1)干部违犯党纪、政纪、国法所受的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处理意见)、错误事实调查报告、上级批复、本人对处分的意见和检查交待材料;
(2)通报批评材料;
(3)甄别、复查报告、决定,上级批复及本人意见;(4)撤销处分材料;
(5)法院审判工作中形成的刑事判决书;(6)劳动教养审批材料;
(7)确属错误,组织上未给予处分的,本人对错误的认识交待或检查材料;
(8)“三反五反”运动中问题比较严重,有组织意见的坦白交待登记表、检查登记表、坦白书、保证书、检讨书;
(9)反右斗争中错定右派的决定(结论),平反改正结论(报告)及所依据材料;
(10)反右倾运动中受处分的甄别平反材料;
(11)揭批“四人帮”斗争中,清查对象的审查结论(决 定),审查报告、本人检查交待材料(结论为说错话办错事的有关材料不归本人档案,应归文书档案);
(12)“文革”中高等院校记录在案人员的综合材料和用人单位的复查材料;
(13)核查中定的“文革中犯严重错误”和“三种人”错误的上级批复文件、处分决定、处理意见、调查报告、本人检查及对结论的意见,组织对本人意见的说明和申诉材料;
(14)核查中列为核查对象、经查认定为“文革中犯一般性错误”的调查报告、证明材料、审查意见、同本人见面的材料(即考察材料);
(15)免于处分的处理意见和本人检查材料。2.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按照中监委、中组部1958年规定,干部档案中不存违纪问题的调查证明材料。对这部分材料,如果是最近几年形成的,应清出退原单位归文书(案件)档案,如属于“文革”前存入档案现在又不便退回的,可经过鉴别清理,将有价值的作为定案依据的材料存档。如只有揭发检举材料,一般性问题的抽出登记销毁,问题较大的抽出转有关单位处理。
(2)政治历史问题与违纪错误混同一起给予处分的结论、调查报告、处分决定等材料,一律归第八类;凡未给予处分,以政治历史问题为主的归第五类,以违纪错误为主的应归第八类。(3)处分材料中不允许缺少个人的检查交待材料,如材料只有一份,原件需要存文书档案或案件档案时,可将复印件归档.并在材料上注明原件存入何档案,以备查考。
(4)未经组织调查处理的检举揭发交待材料,应抽出交主管干部的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处理。但有的检举揭发材料,虽未经组织处理,只要本人承认事实存在,并写有检查材料,这样的检举揭发材料不能抽出,应将检举揭发与本人检查材料一并存入本人档案。
3.第八类材料应按材料内容的主次关系进行排序: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凡复查后对原结论、决定处分撤销改正的,应将改正结论或决定报告排在前,原结论处分决定排在后。
第九类 干部工资、任免、待遇(出国)、公务员登记表,各种代表会的审批表、呈报表、登记表等材料
1.凡由组织上填写呈报审批干部任免、选举,授衔晋级、军队转业、退(离)休、出国审查等事项,形成的手续完备的表格材料归入此类。主要有:
(1)干部工资级别登记表;
(2)调整工资、工资改革,提职、兑现工资、转正定级人员审批表、奖励工资、津贴审批表;
(3)解决待遇的审批材料;
(4)军衔审批表、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审批表;(5)干部任免呈报表(包括附件);
(6)录用和聘用审批表、聘用干部合同书、续聘审批表,解聘、辞退材料及公务员过渡登记表;
(7)招工、入伍(兵役)审批表、登记表;(8)以工代干人员转干审批表;(9)干部调动审批表;
(10)退职、退(离)休审批表,享受司局级或处级待遇审批表;(11)出国、出境人员审批表;
(12)当选为县团级以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代表会议及民主党派代表会议代表登记表、委员简历、政绩材料等。、2.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调干介绍信、工资关系介绍信,组织关系介绍信等不属于干部档案材料,不要归入干部档案,应归文书或会计档案。
(2)干部任免通知不归本类,但需将其任职情况填入《干部职务变动登记表》中。
(3)“文革“期间填写的干部任免呈报表等,个别地方有不实之词的,不 能剔出,应按中组部规定在“备考表”中加以说明。
要说明的主要是指组织上给写的鉴定、意见或评语中有定性戴帽一类的问题,如“叛徒”、“特务”、“反革命”、“走资派”、“执行修正主义路线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等帽子,或不适当地认定为“丧失立场、重用坏人”、“恶毒攻击”等影响对干部的使用和需要澄清是非的问题。
(4)在清档中,对不实之词已做了勾抹、剪裁等技术处理的,也要在“备考表”中加以说明。如在组织意见中写有“站错队”、“老保”之类话的,由于“文革”中一些重大是非问题已经清楚,可不再加备注意见。
(5)需备注的材料应由负责复查或清理材料的单位填写“备考表”。在“备考表”中应注明是第几类第几份材料中的某段话是不实之词,并加盖公章,存入干部档案卷尾。
3.本类材料应根据材料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第十类 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
1.凡以上九类材料未包括的,对组织上了解干部有较大参考价值的材料归入本类,主要有:
(1)有残疾的体检表,残废等级材料;(2)民事纠纷判决书、调解书;
(3)工伤、职业病、可做享受劳保待遇或提前退(离)休依据的体检证明材料;
(4)新录用干部体检表和毕业生分配工作体检表等;(5)本人历次所写的思想小结、总结等材料;(6)干部逝世后的讣告、悼词、生平;
(7)非正常死亡的调查处理材料,善后处理意见、死亡通知书(报告单)、遗书等;
(8)工会会员及各种协会会员、理事登记表;(9)未被批准的知名人士所写的入党申请书等;(10)自愿生育一个孩的审批表等。2.不应归档的材料:
(1)党外人士在过去运动中所写的交心材料;
(2)应由本人保存的独生子女证、任命通知书、奖状、结婚证书、私人日记信件等。
3.本类材料应按材料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干部人事档案分类和内容
干部人事档案共分十类,有关材料按类归档,其分类和内容如下:
第一类
履历材料
1、干部履历表;
2、学生登记表、各类个人简历及登记表;
3、更改姓名的材料;
第二类
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第三类
鉴定 考核 考察等材料
1、各种鉴定表(包括自我鉴定;单位组织鉴定;党、团员鉴定;学生及学员毕业鉴定);
2、年终考核表、实习鉴定、各种评语表;
3、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
4、考核登记表、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
5、各种专业人员、专门工作鉴定意见。第四类
学历
学位
成绩
培训 专业性材料
1、报考高等学校学生登记表、审查表;高校招生(报考)登记表;
2、学习(培训结业)成绩表;
3、毕业登记表;
4、学历、学位、学绩、培训材料;
5、选派留学生审查登记表;
6、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和聘任表;
7、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
8、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目录。第五类
政审材料
1、政历情况的调查报告、审查结论、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主要意见或说明情况的材料;
2、主要证明材料、甄别、复查结论、调查报告、批复等有关依据材料;
3、家庭出身、本人成份、社会关系调查材料;
4、主要社会关系、政历情况的证明及有关问题过去档案内记载的现已平反的证明;
5、入党、团、参军、出国等政审材料;
6、配偶情况登记表、调查材料;
7、更改民族、年龄、国籍、入党、团和参加工作时间的组织审查意见及调查材料,上级批复以及依据的证明材料。
第六类
加入党团组织的材料
1、入党(团)志愿书、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
2、党(团)员登记表;
3、预备党员因犯错误延期转正、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材料;
4、认定不合格党员劝退或除名的主要依据和组织审批材料、退党材料;
5、加入民主党派的有关材料。第七类
奖励材料
1、先进个人登记表、先进模范事迹、嘉奖、通报表扬材料;
2、军人在部队经组织批准立功,授勋材料。第八类
违反党纪、政纪、国法等材料
1、所犯错误结论、处分决定、甄别、复查报告;
2、本人的检查、交代材料;对处分决定的意见;
3、上级批复及本人意见;
4、通报批评材料;
5、法院审判工作形成的判决书等材料。第九类
工资级别待遇等材料
1、工资级别登记表、调资审批表;
2、定级和解决待遇的审批材料;
3、干部任免审批表;
4、公务员资格审批表、录用和聘用审批表、聘用合同书、续聘审批表、解聘、辞退材料;
5、学生毕业分配表、报到通知书;
6、出国、出境人员审批表;
7、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工青妇等群团代表大 会、民主党派代表大会登记表。
第十类
可供参考的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1、因工受伤证明材料、残废等级材料;
2、死亡证明、讣告或生平;
3、非正常死亡的调查报告及有关情况的遗书等材料;
第一类:履历材料:履历表和属于履历性质的登记表材料。包括1979、1988、1999年制干部履历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
第二类:自传材料: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新增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如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表。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干部考察材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在重大政治事件、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中的表现材料;定期考核材料,援藏、援疆、挂职锻炼等考核材料;工作调动、转业等鉴定材料;后备干部登记表(提拔使用后归档)等材料。
注意:此类包括重大政治事件中的考核(考察)材料、现实表现材料,各年度考核登记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后备干部登记表(考察材料)。另外,干部在学习、培训期间形成的考核考察材料统一调整到第四类归入学习、培训材料;干部提拔任用时的考察材料、现实表现材料调整到九类,作为当次任免审批表的附件进行归类。
第四类包括学历学位、职称评聘、科学技术水平、培训材料四类材料,并相应分为四个小类,编目为4-1-1,4-2-1:第一小类是学历学位材料,包括高中毕业生登记表;中专毕业生登记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
第四小类为培训材料:为期两个月以上的学员培训(学习、进修)登记表、考核登记表、结业登记(鉴定)表等材料。
第五类为政审材料。包括上级批复、审查(复查、甄别)结论、调查报告及主要依据与证明材料;本人对结论的意见、检查交代或情况说明材料;撤销原审查结论的材料;各类政审表。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个人申请、组织审查报告及主要依据与证明材料、上级批复;计算连续工龄审批材料等。
第六类为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包括:
(一)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整党工作、党员重新登记工作中民主评议党员的组织意见,党员登记表,党支部不予登记或缓期登记的决定、上级组织意见;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组织审批意见及主要依据材料;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材料;退党、自行脱党材料;恢复组织生活(党籍)的有关审批材料;
(二)入团志愿书;
(三)加入或退出民主党派的材料。
第七类为表彰奖励材料。包括县处级以上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等予以表彰、嘉奖、记功和授予荣誉称号的审批(呈报)表、先进人物登记(推荐、审批)表、先进事迹材料;撤销奖励的有关材料等。
藏、援疆、挂职锻炼登记(推荐)表;授予(晋升)军(警)衔、海关官衔、法官和检察官等级审批表;军人转业(复员)审批表;退(离)休审批表等材料。自愿辞职、引咎辞职的个人申请、同意辞职决定等材料,责令辞职的决定,对责令辞职决定不服的申诉材料、复议决定;辞退公务员审批表、辞退决定材料;罢免材料。
本条中新增挂职锻炼有关材料、试用期满审批表、公务员登记表、公务员调任审批(备案)表等;授予(晋升)法官、检察官等级,海关官衔的材料。
第三小类为出国(境)材料。包括因公出国(境)审批表,在国(境)外表现情况或鉴定等材料;外国永久居留证、港澳居民身份证等的复印件。
本条增加了对外国永久居留证、港澳永久居民身份证复制件的归档要求,删除了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
第四小类为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形成的材料:委员当选通知或证明材料;代表登记表等
本条增加了委员当选通知等材料。主要在继续收集代表登记表的同时,注意收集委员当选通知等。
自2004年国资委开始实施《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来,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开始参照国资委的相关经营业绩考核规定,探索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考核方式。集团公司内部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自从2012年实施考核以来,每年根据集团发展状况,所属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变化,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以适应集团整体发展的需要。随着考核工作的不断深入,集团和所属企业对考核制度的要求逐步提升,经营业绩考核制度面临的困难越发突出。一是以预算目标为基础的考核模式,对于科学、合理的设定目标形成很大挑战。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特别对于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的一些考核指标,例如主营业务收入、销量等,难以较好的设定考核指标。二是不同经营性质的企业,在分类考核设定的不同考核指标评分下,在集团总部层面横向对比的合理性问题。一方面不同类别企业、不同考核指标,考核结果本身的可比性相对较差,却要在同一规则下进行排序,影响考核结果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如何选择适当的考核指标,也是目前考核方式下有待突破的难题。三是对于导致所属企业低效益的非主观因素,经营考核制度中难以完全剔除。国有集团公司所投资的项目,部分是出于抢占市场,抢先进入相关领域而进行的战略性投资,部分是承担政府重大专项任务,这些项目在运营的初期经济效益难以体现,虽然在经营业绩考核过程中,会对部分可计量因素进行调整,但仍难以将不利客观因素完全剔除,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考核的公平性。
二、集团类企业分类考核模式的探讨
集团类企业当前经营业绩分类考核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行业之间考核尺度的合理把握、相同行业不同阶段的界定、企业之间分类考核指标设定的有效性问题。“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集团公司经营业绩考核执行多年以来,通过每年不断修订和完善考核办法,已基本满足了短期内对所属企业发展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集团整体健康发展,下一阶段,集团公司应着力于解决深层次和中长期经营业绩考核的根本问题,加强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适合于集团公司整体发展的分类考核制度,以不断适应公司现代治理要求,巩固和开拓集团公司市场竞争地位,加速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是解放思想,创新考核理念,大力推进集团公司“敢奖敢罚”考核模式的建立。对于充分竞争行业,参照当前市场形势,实行市场化导向的管理考核模式。集团公司所属房地产、金融、城市燃气、油储、高技术等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其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实现经营目标,管理层和员工承担着较大的市场挑战,参照当前行业市场的标准,建立市场化的激励和处罚机制,应更利于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在考核指标设定上,应更多的选用行业指标,引导企业对标行业优秀水平,另一方面,在薪酬制度设计上,大胆推行“敢奖敢罚”,对于实现效益好、发展质量优的企业,应放开薪酬限制,积极对标行业水平,鼓励企业发展,吸引优秀人才,同时,对于经营效益差、市场开拓缓慢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可以采取预留部分绩效薪酬的方式,增强处罚的约束力度。对于非营销类企业,因其营业收入受客观因素影响重大,管理层难以通过提升经营管理使营业收入提高效益,该类企业的考核应侧重于成本费用的降低,鼓励企业通过改革管理、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方式,实现降本增效。对于降本增效成效明显的非营销类企业,加大奖励力度,对于成本控制较差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单独参与经营业绩考核,按非营销类企业经营业绩平均分值的一定折扣直接认定考核成果。
二是稳步建立“一企一策”考核体系,适应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要求。要做到经营业绩考核的“一企一策”、“依企制宜”,需要满足的前提是,不同企业的考核目标压力、考核经营难度要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此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排名才具备较高的有效性和说服力,或者,改变考核思路,不再拘泥于排序论,不强行将根据考核排名,不再按预先设定的不同考核结果等级企业数量,确定被考核企业绩效等级,而是尝试采取不同等级达标模式,给予不同企业设定达到相对应考核等级的具备条件,使每个企业均有获得不同考核等级的机会,不再限定优异级企业数量,使经营业绩好的企业,其能否评到好的等级,不受到其他企业考核得分的影响。
三是根据所属企业的特性,逐步引入定性考核指标,促进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统一的“平衡记分卡式”考核模式的确立。从目前主流的业绩考核方式来看,定量指标基本上是每一种考核方式必须具备的,财务指标因其本身的可靠性、可比性、易获取性,成为了定量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财务指标天然的缺陷,难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局限性。一方面,财务数值是对过去经营结果的总结,其反应的结果存在滞后性,难以全面反应当期的经营成果,另一方面,财务指标有被人为操纵的可能,被考核企业可根据年初确定的考核目标,推迟大额成本费用入账等方式调节利润,使当年考核结果较好。尝试引入定性指标,以弥补定量指标考核的局限性,一是增加加分项设置,对利好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获得社会评价度高的工作等,难以反应在企业当期财务成果中的事项,应在考核时予以激励;二是增加业务指标的比重,一般来讲,业务指标能较好的反应企业的发展状况,且可操纵性低,例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面积、发电量、城市燃气终端用户数量和客户满意意度度、、金金融融企企业业新新增增项项目目业业务务量量、、油油品品销销售售量量等等,,按按照照企企业业所所处处行行业业,,提提高高业业务务指指标标考考核核权权重重,,提提倡倡企企业业做做优优做做强强主主业业;;三三是是深深化化职职能能目目标标考考核核,,集集团团公公司司经经营营业业绩绩考考核核中中预预算算工工作作质质量量考考核核是是职职能能考考核核的的一一部部分分,,对对促促使使企企业业准准确确、、及及时时、、完完整整的的编编报报、、跟跟踪踪年年度度预预算算执执行行发发挥挥了了积积极极推推动动作作用用,,为为进进一一步步引引导导所所属属企企业业将将预预算算管管理理作作为为公公司司治治理理的的工工具具,,可可以以尝尝试试对对企企业业编编制制预预算算的的过过程程、、执执行行预预算算的的过过程程进进行行考考核核,,以以推推动动全全面面预预算算作作为为管管理理工工具具在在所所属属企企业业的的落落地地。。
四是深化经营业绩考核体制,增强考核的灵活性和弹性。一是着手研究专项考核方案,对于横跨不同经营年度的项目,例如实现收益较长的市场投资或者竣工结算滞后的基建投资等,应在项目完结后,根据所实现的损益、节约或超支的概算等,进行专项考核;二是适时开始任期考核,任期考核是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按照三年一个任期的方式进行,将短期和中长期考核相结合,避免企业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集团公司所属相对成熟的经营企业,可以引入任期考核制度,一方面可以督促企业进行长期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也能为“敢奖敢罚”考核的执行提供基础;三是积极推进“短板”考核,在全面梳理和评估企业投资风险、合同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基础上,抓紧梳理短板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建立企业管理“健康扫描”制度和风险管控体系,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设定短板指标,鼓励企业正视不足,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优化薄弱环节,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平衡、协调、持续发展。
摘要:国有集团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面临着诸多难题,本文结合国有集团型企业在经营业绩考核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探索适合于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模式,从理念创新、制度设计、定性考核等方面,提出适合解决国有集团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难题的分类考核方案。
一是创新出分级分类的个性化干部考核模式。每个班子和每个干部面临的环境、所干的工作、所履行的使命、所承担的职责,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差异性大大多于共同性。传统的“千人一法”或“万人一尺”的考核模式,不能体现出此种差异性,导致考核不是成为无效考核就是成为无信考核,使得考核更多地走了过场,没有起到考核在干部管理中应有的“牛鼻子”作用。如皋市委及其组织部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出分级分类的个性化干部考核模式。分级分类考核的岗位或职务的针对性强,体现出了岗位工作特点和任职工作能力,大大提高考核的效度和信度,使考核成为有效考核和有信考核。
二是创新出以德为基础的七位一体的干部述职考核内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公务员法规定的干部考核内容是德能勤绩廉五项,如皋市委及其组织部门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和参照其他地方干部考核经验,创造性地将“法”和“稳”纳入考核内容当中,创新出以德为基础的德能勤绩廉法稳七位一体的干部述职考核内容,更全面地体现了如皋市委对干部的工作要求和能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考德这个世界级难题,收效良好。
三是创新出平定结合的立体化干部考核方式。虽然公务员制度规定了平时考核制度,并且要求将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但由于没有规定平时考核的方式方法,也没有规定平定结合的方式方法,致使上述规定在各地干部的考核中无法落地,成为空中楼阁。如皋市委及其组织部门不仅加大了干部平时考核的力度,并且将日常研判和年度考核有机统一起来,创新出平定结合的立体化考核方式。班子和干部在年初、季初、月初、周初都要列出工作计划和任务指标,并作每日记录,组织部门则列出同期的分析研判计划,通过个别访谈、检查记录、主动约谈、座谈了解、专项调研、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巡视、民主评议等动态方式获取、记录班子和干部的日常工作情况,并以此作为年度(定期)考核的基础,大大降低了年度考核中近因效应的影响。
四是创新出“四个一”干部考核结果反馈机制。考核是为了鼓励鞭策干部,就像学生考试完后想很快知道自己的成绩及其不足一样,干部考核之后也有这种想法。如皋市委及其组织部门很好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于干部考核反馈当中,创新出四个一干部考核结果反馈机制。四个一就是一份体检表、一张成绩单、一次反馈谈话和一次回头看。
总之,如皋市委及其组织部门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中开拓出一条干部考核创新之路,并已逐渐成为如皋干部考核的新常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不仅大大地净化了如皋的政治生态环境,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如皋的经济社会发展。
(摘自《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