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的作文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儿子的作文(推荐10篇)

我儿子的作文 篇1

听音响

大自然中的音响有许许多多,如: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咚咚的撞击声、呼呼的大风声等许多声音。

比如呼呼的大风声就像许多人欢呼的呐喊声;轰隆隆的雷声则如一群战士在吼叫;咚咚的撞击声又像是一些拳击手在互相打拳。

我却比较喜欢听哗啦啦的雨声,特别是在静谧的夜晚。春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的雨声像轻柔的声音,催着树木快点发芽,提醒小草换上它的绿色衣裳,鼓励竹笋使劲钻出土地„„这春雨,不正是象征着春天那种温柔的性格吗?

夏雨——哗哗啦啦,哗哗啦啦。雨好似硬币一般从天上向地上砸来,把小草打弯了腰,而一些细小的树枝像在和雨打斗,雨把他弯,但它又马上挺起身子,不屈服,真好玩。

秋雨——咯咯咯,好似欢乐的笑声。雨丝打在身上,好凉爽;雨丝落在稻子上,稻子成熟了,在秋天有个好收成;雨丝洒入世界中,让人间变得更凉爽„„

我爱睡在床上,在静谧的夜晚,想着大自然的音响。

汪可文选

春天

今天,我和妈妈去外婆家,准备帮外婆折明天清明节的元宝。一路上,我饱揽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放眼望去,田里的小草伴着春风摇摆起来,好像许许多多小“人”穿着碧绿的裙子用跳舞这种方式来欢迎我们呢!路边的溪水也在“哗啦哗啦”地唱着歌欢迎我们的到来。竹笋看见了,当然不会轻易摆休,它们鼓足了劲,用力往地面上一顶,便破土而出了。竹笋一出来,马上就换上了一件彩色的大衣,看起来别有一番风趣。柳树看见了,气得一肚火。它马上帮柳树条上长出了嫩芽,在春风的吹拂下,那些嫩绿色的柳条随风飘舞,真好看。在田野里,农民伯伯有的在耕地,有的在铺地膜,有的在播种,还有的在锄草。“妈妈,看,外婆在哪里铺地膜。”我一边用手指在那里一边说道,妈妈一看,真的是外婆,妈妈急快调转车头,过去帮外婆一起铺,由于我暂时还不怎么会铺,只好在一旁做“观众”,看外婆和妈妈铺。啊!春天可真是一个美丽而又繁忙的季节呀!我爱春天!

汪可文选 的文化灿烂。我爱祖国的爱国者众多:董存瑞为了新中国,毅然用身子支撑炸药包,和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黄继光为了可以夺下阵地,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敌人的枪眼;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也一动不动;王朴为了不泄露秘密,为祖国献出了年幼的小生命······祖国,我爱你!当我戴上红领巾,瞻望五星红旗时,我的心里就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汪可文选

那件事给我印象最深

在我的脑海中,有许多让我难以忘怀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虽然不是我自己亲生经历,但是我目睹了整个过程。

那是我上四年级时,那回我正好去书店看书,正准备搭公交车回家。我上了车,车上没座位,只好站着。过了一会儿,车上空出了一个座位,我便赶紧坐了上去。没过多久,有一位妇女牵着一个小孩走上了车,可能是那个小孩太小了,不懂事吵着要坐,这时,我本想让座,但想起之前站在车上的那个累劲和车子一晃一晃的感觉,又不想起身让座,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比较老的大伯站了起来,说:“我这儿给你做吧。”我见了,便细细地打量起这位大伯来,他个子不算太高头上有许多白发,嘴边还有长长的黑胡子。那位妇女听了,就道了声谢谢,便坐上了这位大伯的座位。

后来,车子一个急刹车,有一个人踩着了这位大伯的脚,我一看,这位大伯竟毫无察觉,我想:难道他是一个残疾人?那条腿是个假腿?果然,当大伯下车时,他一瘸一拐的走下车,更肯定了我判断,此时,我想:啊!这位大伯太伟大了自己的脚都瘸了,换上了假肢,还主动给别人让座,难道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汪可文选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我们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好老师,每个人的好老师都不一样,我心目中也有一个好老师,一个我梦寐以求的老师。

这个老师,他在上课时无私地将智慧传给我们,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个老师在下课时,就和我们一起交流、谈论。上体育课时,也会和我们一起打球、一起玩游戏、一起讲笑话,使我们一起开怀大笑,这是我最希望的。

这位老师他也不会拖堂,下课铃声一响,马上就可以下课,上课时,也会准时进入教室。

当然,如果我们犯了错误,这个温柔的老师就会马上严肃起来,严厉地批评犯错的同学,从不会因为这个同学学习好而手下留情,说几句就好了。

而且,这位老师也不会占用任何一节课外的课程,让我们高高兴兴地上课。

这位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是非常严格的,那位同学没有认真听课,他就会叫那位同学罚站,如果那位同学在做小动作,则毫不犹豫地让这位同学站在门口。

怎么样,这位老师还可以吧?虽然有些严,但在课外,他可是和气的,你也介绍一位你心中的好老师吧!

汪可文选

挤出围观的人群,找来了一个箩筐,可是还没有绳子,巡警们又犯愁了。这时有一位司机大叔似乎看出了巡警们的心思,毫不犹豫地将车上备用的新麻绳拿出来递给巡警,巡警见有绳子了,立刻开始营救小鸭子。

只见一位巡警敏捷地拿着箩筐跳入下水道中,快速将小鸭子装在箩筐中,利用绳子把小鸭子救上了岸。

鸭妈妈看着获救了的小鸭子们,向巡警深情地鞠了一躬。然后又继续在温哥华的街头,向着家的方向漫步了。这会儿,温哥华街头的行人纷纷为小鸭子让出了一条路,车子也停止不进,大家一起目送小鸭子回家。

汪可文选

雨下得可真及时呀!”我们听了人们的话,也高兴起来。雨停了以后,我忽然发现小伙伴们都不见了,自己也在渐渐地消失,但我又看了看那片土地,则是一番不同的情象,土地湿润了,小草变绿了,树叶由于有了水而重新精神饱满了起来,我又欣慰地笑了。这时,我听见妈妈的叫声:“小懒虫,起床了!”我这才醒来,明白了这只是个梦,但是我心里想:“哎,要是刚才那个梦可以变成真的就好了”。

汪可文选

拍掉,只留下鼻子底下哪一点雪,当做白“胡子”,还风趣地说:“看我像不像一个‘瘦’圣诞老人呢?”搞的我又哈哈大笑起来。

怎么样,我讲了怎么多。我的这个朋友够幽默的了吧!他可是我生活中一个快乐的音符,那次有机会也介绍给你认识一下。

汪可文选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读《平凡的岗位不平凡》有感

今天,我读了《平凡的岗位不平凡》这篇文章,我觉得文中的李素丽真令人敬佩,她虽然是一位小小的售票员,私下却把沿线10千米14个车站的周边换车情况都了解清楚,真辛苦。

文章中说李素丽下班后,用数周时间走访50多条街道,80多个机关单位了解情况,并记成几千字的服务指南,丈夫叫她休息一下,她却说:“辛苦我一个,方便众乘客”。

李素丽她真是一位好售票员,她纵使再辛苦,只要能方便乘客们,她都坚持到底,决不放弃。值得我们向她学习,我以前总是一遇到有点困难,就退缩了,真有用。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向她学习那种不怕困难、不怕辛苦的精神,刻苦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

在生活上,有的人也向她一样,为别人着想。如: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他总是带一些钱来给贫困家庭,每月的工资不到月底就没有了,为了不让孩子们受苦,又去献血。但在1949年的11月9日,他就出了车祸,不幸殉职了。这也就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现在还有的人却不像他们那样,处处为人民着想,只是知道处处都想要钱,甚至去犯罪。而且还要诈骗、进劣品却卖高价,这种人真令人厌恶。我们发现他们一定要举报他、打击他。

最后我心想:我将来我也要做一名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帮助贫困家庭,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汪可文选

我家乡的特产

我的家乡在绵潭,说起家乡的特产,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乡那甜滋滋的枇杷,因为这枇杷是我最爱吃的。每次到了枇杷成熟的季节,我就不忘叫奶奶送些枇杷给大伯拿来,因此,我还不知道了枇杷有“上有王母蟠桃,下有三潭枇杷”的美誉。不仅如此,家乡的枇杷树可谓是漫山遍野,公路边也有,自家小院也有,田里也有,山上更是不计其数,乍一看,满山都是枇杷树呢!家乡的枇杷不仅好吃、有多,而且,样子还挺好看,你瞧:它那件金黄的“外衣”多么好看,头上还戴着一顶小小的、棕色的“帽子”真惹人喜爱。有一次,奶奶见我正在津津有味吃着枇杷,就上前对我说:“可,你知道枇杷有哪些好处吗?”“不知道”。我回答,您知道啊。奶奶说:“嗯,你记住了啊,有这些许多维生素、清肺、酿成枇杷浆还可以治咳嗽······记住了。

汪可文选

读《抗日小英雄王朴》有感

今天,我怀着敬佩的心情读了《抗日小英雄王朴》这篇文章,觉得王朴很了不起。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王朴的英勇事迹,讲的是王朴在他刚懂事的时候,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中燃起民族仇恨烈火。有一次,汉奸逼问王朴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儿(因为王朴是儿童团团长),王朴不说,日寇就抽出刺刀对着他,让王朴说出来,王朴对着刺刀,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王朴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真的十分敬佩王朴。他只有十三岁,才比我大一岁,面对鬼子的刺刀,他竟毫不畏惧,如果是我,我早就招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现在的情况:条件好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条件不太好的也就是干那些不费力的活;条件差的,最多也就是到田里去帮帮忙。我们不用面对鬼子的刺刀,不用冒着炮火冒着生命危险在日寇的根据地打探情报,更不用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地窝在家中。

现在回想起这些,真是来之不易呀!这是许多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

汪可文选

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学习了《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当我读完了这篇课文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课文写的是作者由于小提琴拉得很差,就去小树林里拉,结果却遇到了一位老教授,老教授发现作者我缺乏自信,所以谎称自己聋了,帮助作者找回自信并是作者在不知不觉把琴提高了许多,是作者成才。读完了这篇课文,让我第一个想的就是董玥的小学老师。董玥在一次考试书发挥失常,考得很不好,她的那位老师怕这次考试成绩会影响到董玥的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成绩,所以同她的爸爸妈妈商量后决定制造试卷丢失事件,谎报了董玥的成绩,使董玥以平静的心态考入了全市最好的重点中学部。这位老师不就是和文中的音乐老教授一样有着一颗让年轻人成才的心吗?

还有一位小作者在她的爷爷死了以后,非常伤心,因为她的爷爷平时是最爱她的。她的妈妈担心着这件事会对小作者的学习造成影响,最后就骗她说爷爷出去旅游了。这种谎言是多么善良,多么美好啊!以上这种人的心底是那么善良,那么美好。我在心里暗自地下了一个决定,今后我也要向她们一样,当一个善良的人。

汪可文选

我的理想

我一直有一个理想,从我上幼儿园时这个念头就在我的心中萌生了——当一名画家。我为什么会有这个理想呢?那是因为我在上美术课时,看着美术书上那些画家画的图画,心里就十分羡慕,心想:我以后也要当一位画家,画出许多幅栩栩如生的画。

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后,显得异常高兴,还夸我有我理想,有志气,于是,没过多久,在我的书桌上便多了几本描红和一堆洁白的A4纸,我见了,就从抽屉里取出一盒水彩笔,动手在本子上认真地描了起来,我一笔一画地描着纸上那一页的图画。妈妈则在一边看看我描的如何。突然,外婆来了,妈妈就去迎接外婆,我心想:唉,真没劲;还不如自己动手画呢!于是,我拿了一张A4纸,经过认真挑选,我终于选择了一只大雁来画,不久,我便完成了我的“得意之作”。看着我的作品,心里好不痛快,还打算在妈妈面前展示一番。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望着我画的“怪鸟”,笑着对我说:“汪可,别偷懒,快好好练字,别浪费时间。”我听了,之前的得意完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羞愧与悔恨。妈妈见了,又说:“画画是很简单,随便勾勒几下就没事了,但是,想要画好图,就不容易了,画家之所以可以画出那么多令人惊羡的画,是因为他们小时候努力练习得到的结果,明白吗?”我听了之后,点了点头就接着练习去了。

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练习画画,将来成为一个画家!

汪可文选

祖国在我心中

10月8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下午,我们班利用一节写字课的时间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这个活动。同学们也都积极上台表演节目,真热闹啊!我们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全班齐唱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而这次活动也就在歌声中隆重展开了。首先,洪砚走上讲台,宣布这一个节目是由汪佳、卢琦和江稳三位同学上台朗诵诗歌。只见她们三个站好队形就开始朗诵了,她们朗诵声犹如有千万个中国同胞们齐声呼喊,真棒!朗诵完毕以后,全班立刻想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就数洪砚自己节目最精彩了。他是朗诵课文上的这一道歌——《中华少年》的,他那刚强有力的声极具情感。全班肃静着,每个人都在听洪砚朗诵,朗诵完毕之后,我么都拍手喝彩,大声叫:“好,读得好!”老师看了也开心地笑了起来。接下来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表演,我记忆不一一介绍了。开展了这次活动后,我才体会到了活动中乐趣。以前我只是认为开展活动不好,既要自己准备节目表演,上课时也只能呆呆地听别人演讲,又不能玩,无聊;现在我觉得开展活动真的太好玩了。

我儿子的作文 篇2

培根在《论学问》里曾说:“读书为学底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干。” (1) 他在这里说的“娱乐”指的是“幽居养静”、怡情养性, 也就是读书对人的性情、人格、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人底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 他们需要学问的修剪。”他说的“装饰”指的是读书可使人长于辞令, 因为, 只有知识丰富、通情达理、能说会道的人才可以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增长才干”则指的是读书能使人获得智慧和见识, 进而具有对于各种事务的鉴别力、判断力和处置力。因为仅凭感性的经验办事, 那是小聪明, 要胸有蓝图、运筹帷幄, 则需要大智慧。“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 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 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

在今天的中国, 对于一般意义上的读书、求知、升学的重要性, 人们总体上已有大致趋同的认识, “读书无用论”虽偶有所闻, 但已没有太大的市场。只是今天的读书、求知、升学所走的却是一条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道路。近20年来,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全社会却普遍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实利轻理想、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我们的教育也带有越来越多的功利色彩, 办学主体好大喜功、教育者追名逐利、专业选择趋热避冷、课程选择避难就易。基础教育忽视基础, 分数挂帅, 应试第一, 重理轻文, 急功近利, 人文缺失, 根基薄弱;高等教育喧嚣浮躁, 实用主义盛行, 创造精神贫弱, 管理量化, 重量轻质, 形式为先, 华而不实。

现在的家长似乎比以往更重视孩子的教育, 望子成龙心切, 但他们最关心的是考试的分数, 极力引导孩子就读的是当前实用的热门专业, 他们并不注重孩子人格的培养、心灵的丰富、才干的增长、精神的拓展、智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信仰迷茫, 精神空虚, 不思进取, 随波逐流, 更有甚者, 心理障碍严重, 人格缺陷明显, 抑郁、焦虑, 乃至轻生者都并非个别现象。

改革教育的根本在于树立全面的育人观。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育人, 而不是“制器”, 教育不只是把人培养成有知识、懂技术、好使用的“器具”, 而是要培养心灵丰富、情趣高雅而又富有智慧的人;培养具有批判意识和理性精神的人;培养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人;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而又富于创造精神的人。爱因斯坦曾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非常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 同时“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的“和谐发展的人” (2) 。

而当今我国教育的最大病症是人文文化的缺失。今天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 课业负担繁重, 课外培优成风, 沉醉于网络游戏是他们逃避课业的娱乐形式, 观看电视娱乐节目则是他们的另一种选择。原典、名著, 少有人问津, 完整阅读过中国古典小说中四大名著的高中毕业生寥寥无几, 我曾有意识询问一位考上重点大学的理科生阅读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的情况, 回答是一部都没有读过。我一方面感到很困惑, 如今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可以是文史知识很贫乏的人, 或者说基本上没有阅读过什么人文经典著作的高中生并不影响其考入中国一流的大学。但另一方面还是很疑惑, 像这样的高材生, 他们究竟能走多远?如果我们的大学聚集的都是一大群这样阅读面狭窄、人文基础薄弱的高材生, 那“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是不是可以从中寻找到部分答案?

那么, 人文教育从何入手?回答是:课外阅读。我有一位内兄是“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 因“文革”而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 后来机会再出现的时候又因故而再次错过。但就学识来说, 他完全可以胜任如今文史学科大学教授的工作, 虽然他多年来所从事的工作并不能最好地发挥他的所长, 有点大材小用, 但他在本业之外, 是诗人、词家、书法家、谜家和民间文艺学者。其阅读面之广, 研读文史典籍之深, 我时常为之惊讶。而他的阅读主要是在中学阶段完成的, 他中学时代阅读的典籍中包括了《诗经》《易经》《论语》《老子》《庄子》等“中华原典”, 而我知道如今的中学生除了读过《语文》教材上先秦诸书的片段外, 鲜有通读过这些原典的, 乐观估计, 可能阅读过于丹的《论语心得》者会有不少。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选本, 他阅读的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中国文学史》课程的配套作品《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等多卷本作品。他中学时背诵的屈原的《离骚》, 至今还烂熟于心。我这位内兄可能是他那时代中学生中的佼佼者, 但从他身上我还是能感觉到那时期中学教育的氛围和取得的辉煌成绩。在我们身边、在学界, 我也知道有不少“老三届”的初中生、高中生们在恢复高考和研究生招生之后考取大学甚至直接考取研究生而成为杰出学者的人物, 我一直对他们充满敬佩之情, 我也一直对他们中学时代的教育状况非常欣羡, 因为我的中学时代也是很贫乏的, 那是无书可读的时代, 基本没有课外阅读, 最后两年赶上高考恢复, 也就开始了一心一意的应试。所以, 虽然上过大学, 其实, 腹中的诗书还比不上“老三届”的中学生, 后来也想努力补课, 但终究效果不佳。就好比盖楼, 根基不牢, 无论在上面作多少修补和装饰, 终难成巍峨的大厦。

我自己未能做好的事, 曾希望在儿子身上得到弥补。和我熟悉的朋友和同事都知道我给儿子取了个有些别致的名字, 叫“胡读书”, 初次听到的人都想笑。有人说, 你什么名字不好取, 偏取这个名字!儿子小时候, 也常被同伴取笑:“胡读书乱读书”。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他写了篇题为《我的名字的由来》的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 还被别的学生剪下来贴在自己的剪贴本上, 大约从那时开始, 同学不再取笑他的名字了。后来上高中的时候, 老师出题要用学生的名字对对联, 他的名字被出为上联:“胡读书乱读书胡乱读书出奇才”。

我当年之所以给他取这个名, 是因为手头正订阅着一本我至今仍常阅读的杂志《读书》, 在苦思冥想之中, 突然觉得这两个字大俗大雅, 还很大气, 用作人名, 可能前无古人, 不会有重名者。而“胡读书”, 乃是我向往的读书之最高境界, 它不仅意味着“开卷有益”, 更指向一种不带功利、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阅读状态, 如鲁迅说的“随便翻翻”, 如钱锺书说的“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 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 (3) 而当年自己在这个名字中所寄寓的这些想法显然也是对儿子的某种期待。当儿子八岁写出那篇《我的名字的由来》的时候, 应该是对我取名的用心有了初步的领悟。

我不仅主张中小学生应加强课外阅读, 而且建议对所读之书, 要登记在册, 这样日积月累, 翻检起来就很有成就感, 对自己是一种激励, 而且记录详尽, 信息准确, 具有参考价值。若有所感, 还应另写读书笔记。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就翻阅了一下儿子的那本《胡读书所读过的书》, 记录开始于他六岁的时候, 初读的书是绘画本《幽默大师》《笑话大王》《西游记》之类。八岁开始读文字书, 第一本是伊林著、董纯才翻译的《十万个为什么》, 当年读书11册, 儿子今年18岁, 10年来阅读课外书登记了200册。小学阶段最初所读多为外国童话、儿童文学以及当时流行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和《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等通俗历史读物, 为了提高他的阅读兴趣, 我推荐他阅读了几乎所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同时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传统小说和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作品。初中阶段, 开始阅读《圣经故事》及《鲁滨逊漂流记》《茶花女》《简爱》《爱的教育》《基督山伯爵》等外国小说、莎士比亚戏剧和《家》等中国小说。高中阶段阅读了《红楼梦》《围城》《活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情书》等中外小说, 另外由于他对戏剧的浓厚兴趣, 除参加校园戏剧的演出活动外, 较多地阅读了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莫里哀、奥尼尔、曹禺等中外剧作家的剧本。

我儿子的课外阅读数量并不算多, 离我认为的理想状态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我认为他从这有限的阅读中获得的收益是明显的, 他可能不是考分很高的一类学生, 但却可能是情感丰富、视野开阔、心理健康、素质良好、善于思考的青年。

我知道当今有些家长是不赞成甚至反对自己的孩子读课外书的, 原因是怕影响各门功课的学习, 怕考不了高分, 进不了重点大学。我的看法是, 课外名著典籍的阅读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精神滋补品, 它可以陶冶情感、纯洁人性、活跃思维、启迪灵性, 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养成, 并将促进各门功课的学习。

我很喜欢朱熹的那首题为《观书有感》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惟有源头活水来。”人的知识、学识、才干、智慧不外来自生活实践和书本阅读。人生万象, 世事如云, 哪能一一亲历亲为, 中外原典、古今名著, 正如思想之舟, 生命之源。其实, 阅读何止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伴随人生的始终。因为那正是我们的思想、情感、生活以至生命的源头活水!

注释

1[英]弗·培根著, 水天同译:《培根论说文集》第179页, 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版。

2《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310页,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我儿子的作文 篇3

老葛身材高大,目测至少一米八以上,往沙发上一坐,双人沙发立马显得小了。还好8岁的儿子乐乐个子小巧,挤在爸爸身边坐了下来,蔫头蔫脑。

老葛开始诉说他的苦恼。“前天老师找我去学校,批评得我呀,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说我们家乐乐不听话,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无是处。还说我这个家长不负责任,天天在外边喝酒不管孩子,孩子现在都上二年级了,连个作文都不会写!让孩子写检查,孩子还跟老师犟,然后老师把作文本甩我脸上了,说让我回家给孩子补作文。您给评评理,是我该死,还是孩子该死?我是帮他写作文,还是教他写作文?他不会写作文,那是老师的问题,找我干什么呢?我要能教给他写作文,上学干嘛!可我没敢跟老师顶啊,孩子在她手底下,您倒说说是我们家长出了问题、孩子出了问题,还是老师出了问题?”

看得出来,老葛有一肚子的气,这个气不单是针对孩子的,还有针对老师的。

站在孩子的世界,引导孩子写作文

老葛让乐乐把写的作文拿给我瞧瞧。我一看,就两行字:

做值日

今天我做值日,做完了,我就回家了,完了。

我问孩子觉得自己写得怎么样?“不好。”孩子蔫头巴脑的,老师和父母的批评,让他觉得自己可能要挨揍了。

我却说,这是我见过的写得最简单明了、最突出主题的作文。

乐乐头一下抬起来,眼睛瞪大。老葛在旁边眼睛也瞪大了。我没看他,继续鼓励孩子。“我是大学老师,比你语文老师牛,我说好就好。谁也没理由批评你,没理由打你,这么好的作文是不是应该获个小红花?你是写的哪天发生的事情?”我跟乐乐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

乐乐放开了些,说是上周五。都做了什么值日?扫地,还擦桌子了。还看见什么了?看见窗台上有层灰,我还在那上面写字儿呢,写数字、写我的名字、同学的名字,小组长看见我在那玩,还说不能偷懒,我就吹那个灰儿逗他。

你还真细心,有一层灰你都看到了,还很会发明创造,在灰上写字。那你最后擦了吗?擦了,我看他擦,我也就擦了。你还看到什么了?我看到桌子是歪的,走的时候把桌子摆整齐了。做完值日你又做什么了?那天因为做值日,奶奶没等到我,原先都是奶奶领着过马路,那天第一次自己过马路。

挺好,你可以把这个过程写下来。

啊?可以写这么多吗?那我现在就可以写。乐乐拿回作业本,趴茶几上开始写,一会好几行出来了。

老葛在旁边频频点头,看见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看来以后孩子写作文就不愁了。

我抓紧这个机会启发老葛:我们在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世界里、孩子的视野和感受里去体会,而不是把大人的视野和感觉强加给他。文章也是,来源于生活,要努力站在孩子的世界里去引导他。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和老师争对错

“到底是专家,水平不一般,我儿子一到您手里,又会写作文了,又听话了。乐乐他老师要有您这个方法,我也不用来是不是?自己不会教,只会让孩子写检查。”老葛说着又激动起来。在孩子面前这样批评老师不合适,看样子,写作文的问题解决了,写检查的问题还得接着咨询。

继续跟老葛讨论:“看来你在老师那受的气还没消,老师确实有很多做得不恰当的地方,但如果当着孩子的面这样说老师,那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一点都没了,以后孩子还肯听老师的话吗,可能更学不进去了。”老葛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争对错,争出来是老师错了又怎么样呢?不会有什么太大改变。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老师没有担起的那部分责任,做家长的要顶上,毕竟,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成长的责任不能推给别人。

比如老师让学生写检查这个事,老师确实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家长可以试着把损害降到最低,别让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可以问问孩子,老师罚你写检查,你有什么感受?孩子如果说是生气或者委屈,可以慢慢再跟孩子沟通:如果换成是我,可能也觉得挺生气、挺委屈的,我就是不会写嘛,要多教教我才能学会。但我估计老师看你就写了几个字,还以为是你态度不端正,故意不好好写呢,所以才让你写检查的。你可以在检查里写写你的心理话,说你是不会写、不是故意不好好写,希望老师多教教你,看看老师会说什么?

家长自己先理解老师,再引导孩子理解,这样才不会让情绪堵在中间,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说着说着,老葛气也顺了。

我跟老葛在这边聊着,乐乐在那边已经快写满一页纸了。不用看,那一定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早起我和儿子对成语作文 篇4

我赶紧说:“咱们先来说褒义词。”“妈妈,什么是褒义词?”儿子不懂。我告诉他:“褒义词就是含有赞扬的或是好的意思的词。你先来说。”

“好。天高云淡。这个词是不是啊。”儿子问。

“这个词严格来说,应该算是中性词吧。你再想一个。我说一个:助人为乐。”

“那,我说五谷丰登。”“好,这个词太好了。我说登峰造极、极乐世界。啊,极乐世界不是褒义词。”我自己也感觉好笑。“妈妈,极乐世界是什么呀?”儿子不明白。“极乐世界是死人去的地方。不能算是褒义词。妈妈说错了。极、极、极什么呢?算了,想不出来,还是你说吧。”

“如鱼得水。”儿子又说一个。“乐趣横生。”我很高兴他已经大概明白褒义词的含义了,紧跟着对上一个。

“景色宜人。妈妈,这个是不是啊?”“是褒义词。不错啊!那妈妈说一个古色古香。”

“猴子捞月——空欢喜。”儿子随口说一个歇后语。“你说的是歇后语,不算成语。”我笑着说。

“那春风化雨。”儿子赶紧补充道。“好!百炼成钢。”

“火山喷发。”“不太好,妈妈说一个波涛汹涌。”

我忽然想起要记录一下。让儿子等一下,去拿来纸和笔。“好了,接着来。”

“成语接龙。”“嗯?这也算?”我笑道。“算、算!”儿子不依。“好,好,我来个谈笑风生。”

“烈日炎炎、十拿九稳。”儿子一口气说了两个。“‘烈日炎炎’不算。排山倒海。”“什么意思?”儿子问。“排山倒海就是一排一排的山向你压过来,大海里的水全向你涌来,是力量很强、声势很大的意思。该你了。”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儿子说。“三心二意是贬义词。我对一个虎踞龙盘。”“什么意思?”“就是像老虎蹲着、龙盘着,形容地形很险要。”

“噢。四面八方。”“龙腾虎跃。”“亮亮堂堂。”“白玉无暇。”

“妈妈,我想不起来了。”儿子有些为难。“那咱们来说贬义词吧。”我趁机换了个主题。

“好。狐假虎威。”“狼狈为奸。”“什么意思?”儿子又遇到个新词。“狈的前腿短,但比狼聪明,它总是趴在狼身上,一起去干坏事。就叫狼狈为奸。”我耐心解释。

“盲人摸象。”儿子又想出一个。“我对一个鬼鬼祟祟。”“什么是鬼鬼祟祟呀?”“就是说像小偷一样一露头、一藏头,探头探脑的意思。”“妈妈,小偷为什么总是鬼鬼祟祟的呀?”“他们干坏事,怕别人发现呗!”

“竹篮打水。”儿子说。“不对,那还是歇后语。我说一个同流合污,就是和坏人一起干坏事的意思。”

“妈妈,我想不出来了。”儿子又愁开了。其实这时我也有点黔驴技穷了。干脆让儿子拿出成语书开始查找。

“我找到了。叶公好龙、自相矛盾、狼子野心、得过且过、蜻蜓点水、邯郸学步……”儿子陆续找出了许多个。

“不自量力、乐极生悲、井底之蛙、惊弓之鸟、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囫囵吞枣、弄巧成拙、南柯一梦、信口雌黄……哈,自己想不起来,书上却有这么多啊!”我和儿子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一大堆。

儿子和我笑作一团,今天收获不小啊!时间过得真快,已经七点钟了,我宣布:“儿子,该去背乘法口诀、读课文了。”

儿子答应了一声,听话地走出卧室。

感谢有你,我亲爱的儿子 篇5

岁月如酒,历久弥香。你来到我的世界里已有十一年了,十一年的岁月,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看着日渐长大的你,我的心里满是感谢和香甜。

在记忆里拾起了时光的碎片,那里边映出了你焦急的双眼,你抬起你那稚嫩的小手,边说着女人有泪不轻弹,边给我擦掉流下的泪水,一次次,一遍遍,那软软的幸福满满的弥漫了我的双脸。此时任何感谢的话语都已苍白,唯有温暖,长留心间。

雁已远去,天已微凉,人心怎经得起几度秋凉。夜晚,时间一点点过去,心一片片沉落,又是一个等待的夜晚,马路对面人家的灯火渐渐熄灭了,马路上的车辆也渐渐的变少了,夜也渐渐的安静下来,等待是如此的漫长和难挨,我的心上已经布满了厚厚的冰霜。这样的夜晚,你总是陪在我的身边,是你,还是你圆瞪着那小小的眼睛,仔细搜寻着我的面部,然后捧起我的双脸,极尽讨好之能事,逗我发笑,我们四目相对,我发现你那小小的酒窝里盛满了期待,妈妈你怎么了?是儿子不乖了吗?你生气了吗?就是那几句话,朴实而平常,但它们却似一股股春风吹进心窝,继而温暖全身。有你在,我心怀感激,有你在,我理应知足,本应幸福。我笑逐颜开,你则手舞足蹈,上蹦下跳,我分明感觉到我就是你的整个世界,我快乐,则你快乐。

美好的记忆那么多,里面全装满了我对你的感激,你那温暖的柔软的小手,你那盛满笑意的笑脸,你那蹑手蹑脚不愿惊动我的动作,你那、、、、、、每每想起,泪流满面,我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上天吧!

你就是上帝派到我身边的天使。

天使本该就这样完美?你本该享受任性的童年,你却心甘情愿的背起书包,小学的节奏在你还没有准备时迅速加速,书一下子多了,书包一下子沉了,读,背,识记,数字,汉字,这样的招数,对几乎没有任何准备的你无疑就是个噩梦。只记得那一次你回到家,我很自然地拉起你的胳膊,你却像针扎似的缩了回去,我问怎么了,你支支吾吾的说没事,也一直躲闪着不让我看,你只是很认真的问我,妈妈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很会《画》那首诗,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不再追问。当你睡熟的时候,我趴在你的身边,发现在你粉嫩的胳膊上很鲜明的淤青,那么懂事礼貌的你,不就是暂时落后吗?!怎么就可以、、、、、、那一晚,我哭了,天灰地暗,一夜无眠。

天哪,鬼才知道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你的笑容渐渐少了,身子渐渐消瘦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暗几次落泪,但你却坚定地说,妈妈别着急,会好的。慢慢的,慢慢的,你被留下的次数少了,再少了直到没有,再后来我发现笑容又重新回到你的脸上。感谢,我的天使,从你身上我又读到了坚强。

我儿子一家 篇6

抛砖引玉

1.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散文。说它典型,就是它突出地体现了一个“散”字:材料散,语言散。在选材上,几乎选取了家庭生活中所有生活琐事,五花八门,面面俱到,但来却没有零乱之感。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它的每一个琐碎的材料都被一根线贯串着,这根线就是“情趣”二字。“情趣”是这篇文章的灵魂,它像串珍珠样,把一个个具体、生动、风趣的材料贯串起来,使全文浑然一体。

除了一条灵魂线索之外,本文还有一条线索,那就是“我的所闻所见”。文中几乎每一件事都是我亲耳所闻(有的是长大后听父母讲述的)或亲眼所见,读来亲切自然,可信感强。

我这样面对儿子的“损友” 篇7

那天上午,我正在上班,忽然接到儿子班主任的电话。说了儿子的近况后,班主任忽然语气严肃地说:“最近亮亮和小威天天混在一起,我担心这么下去对亮亮不好。你和亮亮好好谈一下,我希望他不要再和小威做朋友。”我有些吃惊,班主任这么明确地表达对儿子和小威做朋友的反感,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班主任说,小威上课时爱讲话,还总是拉上儿子一起说悄悄话。好几位任课老师都向他反映了这个问题。在老师眼里,儿子是最听话最乖巧懂事的学生,现在却跟“坏学生”一起学坏了。班主任很明确地向我表态:“我很喜欢你儿子,但我不喜欢他跟小威在一起玩!”

我沉默了。同为老师,我理解他的想法,我知道他是出于对儿子的爱护才这样说的。我自己在看到学习好的学生跟“差生”混在一起的时候,也曾有这样恨铁不成钢的恼火。

事实上,我一直不喜欢小威,尽管我知道他是儿子最好的朋友。

小威的父母在我们小区附近经营一家超市,两个人忙得顾不上管孩子,小威是被乡下来的奶奶带大的。小威的奶奶毕竟年纪大了,只管得了他的吃喝拉撒,根本顾不上别的,更多时候,小威总是在外面疯跑疯玩。

儿子和小威在幼儿园就认识了。儿子身体瘦弱,性格内向,小威长得结实,又活泼好动。当时看到他俩一起玩,我觉得,独生子女都蛮可怜的,平时难得有同龄伙伴一起玩,而且内向的儿子和小威一起玩,也许可以让他变得活泼一点,所以从没对两个孩子的友谊有所质疑。

丈夫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小威是没有家教的野孩子,调皮,没有礼貌,衣着邋遢,明确表示不喜欢儿子和小威在一起,我俩为此争论了好几次。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关键是如何引导孩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即便是父母,也没有为孩子选择朋友的权利。

直到一件事的发生才改变了我的想法。儿子幼儿园大班快毕业时,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临时有事,需要外出一个小时左右。当时儿子看动画片正入迷,我想着办完事很快就能回来,就没把儿子送到父母家。我简单叮嘱了儿子几句,让他不要动家里的电器,不要让陌生人进门,不要随意接电话……儿子一一答应了,我才匆匆出门。

回来时,家里的情形吓了我一跳。

“发生了什么事?”站在门口,我还以为自己走错了门。屋里像刚发生过地震,书本、碟片、水果皮、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我忍不住发火了,责问儿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在家里干什么了,弄得这么乱?”儿子一副知错的样子,低着头。

我叹了口气,关掉音量开到最大的电视机,收拾客厅地板上摊满的玩具……我边收拾边想,儿子的确长大了,竟然能把家里变成战场了。当收拾抽屉时,我发现,抽屉竟然也被人翻过了!

抽屉里放着存折和现金!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点了一下,存折和现金都在。我拉过儿子,问他为什么乱翻东西。儿子的回答吓了我一跳。“我没有翻抽屉,是小威翻的。”

原来,我走后不久,小威在楼下喊儿子出去玩。得知儿子一个人在家,小威便上楼来找儿子。尽管儿子一再阻止,小威还是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

听儿子这么一说,我急了:“以后不准再和小威玩,再也不要让他到咱们家来,你也不要去他家。”“可是,我喜欢和小威一起玩。”儿子倔强地说。“那也不行!”我严厉地说,“不许和他玩!”儿子的嘴一瘪,眼泪流了出来。我心软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态度太蛮横。

我把儿子拥到怀里,给他擦干眼泪,轻声问:“告诉我,小威这么做,是有礼貌的孩子吗?”儿子立刻摇摇头,说:“不是,这样不好。”“如果你去别人家里做客,一定不能像小威这样,没礼貌的孩子大家都不会喜欢,甚至还会让别人讨厌。就像现在,妈妈就不欢迎小威再到我们家里来了。”儿子看着我,点了点头。

翻东西事件发生后,我开始对儿子和小威做朋友这件事心存疑虑。我想,也许我给儿子的自由太多了,也许我该明确表示我对小威的反感,甚至直接告诉儿子,我不希望他再和小威做朋友。再三考虑之后,我还是放弃了。如果我的反对激发了儿子的叛逆心理,岂不是事与愿违。另外,我心存侥幸,孩子毕竟年龄还小,他们之间的友谊不牢靠,持续不了太长时间。上小学后,不能天天见面,慢慢地,他们就会疏远了。

所以,虽然我知道儿子还是经常和小威在一起玩,但我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小威确实再也没到我们家来过。

没想到,儿子上小学后,居然又和小威分到了一个班;更没想到,如今连班主任都对儿子和小威的友谊,表示出那么强烈的反感。我一直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以后才能融入这个复杂的社会。现在,我有些犹豫了。

父母不能爱屋及乌

那天晚上,我和儿子谈了班主任说的事,并婉转地提出,我和班主任一样,不希望他再和小威做朋友。

儿子很迷惑,说:“妈妈,你不是说过,每个人都有优点吗?小威就有很多优点,他跑步总得第一,他会爬树,会放风筝,他还会做饭呢,真的,他煮的方便面可好吃了。他这么棒,我为什么不能和他做朋友?”“可是他有很多缺点啊,班主任说他总是不认真写作业,爱撒谎,上课说小话,学习成绩也很差。我们担心你和他做朋友,会影响到你。”听完我的话,儿子沉默了许久,坚决地回答:“妈妈,我保证再也不在课堂上和小威说话,但是我不能不和小威做朋友。”我知道儿子的性格,他话不多,内向,但一旦他决定的事,很难改变。我叹了口气,说:“好的,妈妈尊重你的意见,你也要记得你的承诺。”

果然,接下来,班主任再也没有向我反映儿子上课说话的问题。儿子在学校的一切表现都很优秀,成绩也越来越好。

一天,我和儿子聊天。他忽然问:“妈妈,你爱我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爱。”他又问:“那你爱小威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不爱。”他问:“为什么?”

为什么?因为小威没有家教,随便乱翻别人东西,说脏话,撒谎,不爱学习;因为他身上有很多坏毛病我无法接受,我怕儿子和他在一起会“近墨者黑”。这些毛病,也许在小威父母的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可我无法容忍。可是,这些话我说不出口,我只能说:“因为他不是我的孩子。”

儿子没说什么,又是一段长长的沉默,等他抬起头看我时,脸上有种很深的挫败感。当时,我并不完全理解。

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又问:“妈妈,你爱我吗?”我们之间的问答一直重复到我再次说:“因为小威不是我的孩子。”他低着头想了很久,然后轻声说:“可是,他是我的好朋友。而且我跟他在一起,并没有变成坏孩子。”我看着他,很想说,亲爱的宝贝,妈妈非常爱你,可我真的不愿意你和小威做朋友。但就在话要出口的一瞬间,我闭上了嘴。

我问:“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爱你,就要爱你的朋友?”儿子笑了,点点头。

看着儿子渴望的目光,我只好说:“好吧,儿子,让我试一试!”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爱儿子的这个好朋友。我尝试去发现小威的优点,但是,我还是没有办法爱上小威。我也没有办法告诉儿子,为什么我不爱小威。

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将决定他走什么样的路,这是大多数父母的逻辑,可是,孩子的逻辑却是,父母对他的朋友,不仅要包容,还要因为他的缘故,爱他的朋友。

这件事情让我纠结了很长时间,当儿子再次提出那个问题时,我决定对儿子以诚相待。我平静地对儿子说:“对不起,妈妈现在还不能因为爱你的缘故而爱你的朋友。”“为什么?”“你为什么不喜欢吃西兰花?”我反问道。儿子愣住了。我接着说:“妈妈最喜欢吃的西兰花,你很讨厌,尝都不肯尝一口。你喜欢吃的青椒,妈妈觉得难以下咽。这是为什么呢?”儿子想了想,小声说:“青椒嚼起来脆脆的,很好吃,可西兰花有种怪味道……”“可我倒觉得西兰花的那股味道很清香。儿子,你能看到青椒的优点,我却看不到;我能看到西兰花的优点,你却认为那恰恰是它的缺点。跟你说这些,是想告诉你,妈妈不会剥夺你选择朋友的权利,你也不能强迫妈妈喜欢你的朋友。让我们互相尊重,好不好?”

其实,我并不能肯定我的回答是正确的,不会伤害儿子,但我更不愿意欺骗儿子。之后很久,儿子没再提起小威的事,但我知道,他并没有忘掉那件事。也许,8岁的儿子现在还不能够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

我儿子不出头散文 篇8

我在办公室里工作着,一个老太太上气不接下气地跟我打听不是我职责内的事,我指点她去找相关负责人,她生气地说:“找了,没人!”我耐心地跟她解释:“上班时间不在办公室,那个负责人很可能是去外单位工作去了。”谁知她不但不理解还情绪激动地说:“我这么大岁数,跑这么远的路,心脏还不好,要给我儿子找待遇却白来了!”我依然耐心地对她说:“你说的情况可以理解,的确不易,不过,他们临时出去工作也是他们的本分,再说,她们要是知道情况特殊的你来办事也会行方便,问题是他们并不知情。依我看,你不如让你儿子自己来办。”老人听了我的话虽然火气小多了,可还是不愉快地说:“我儿子不出头,整不明白。”

我抬头看了看老人,觉得她得六十多岁了,正常情况下,她儿子也得三四十岁,即使晚来得子也得超过十八岁了,不然就不存在合法的工作待遇需要找的情况了,按理应该能来办事的了。可是,如果他立足社会能力够强的话,老母亲何需劳神费力地亲自上阵?

而如此强悍的母亲,如果能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适时地将本事传递到儿子身上,让儿子自食其力,那么也不至于到老来如此不省心省力了。

虽然在历史上,不无不靠父母而成器的`人,但绝大多数成器的人都是家教良好或者极好的。

教子有方得法的父母们,都是间接或直接地懂得:给子女居家过日子和立足社会的本领远远比给他们金钱重要得多的道理。

刚才我见证的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做儿子的不成器,而实际上严格地说还是当母亲的过错。无论是什么原因致使她对儿子调教失礼都是时她的错。自己犯的错,别人也无法代替承担后果,只能由始作俑者的做母亲的自己吞咽了吧?

此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

《我儿子一家》练习题 篇9

一 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你感受到课文中哪些情趣?

这道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精彩之处。

略。

二 从课文的标题看,应以作者为第一人称,而文章实际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讨论一下,是不是作者把标题写错了?如果没有写错,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

略。

三 本文以儿子的口吻叙事,又杂糅一些“成人话语”,使语言活泼、幽默,充满情趣。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的情味,回答问题。

这道练习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情味。

1.那人却是知道我妈的`,又是夸奖我又是给我拍照。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爸爸妈妈一听面面相觑……

(明明只是说一件小事,为什么要说“发布新闻”?)

这是大词小用,有一种幽默感。

2.妈妈不服气,说她这是休息,她不能“守桌待诗”。我说妈妈错了,是守株待兔。

(妈妈是不是错了?为什么?)

妈妈不错,是妈妈使用语言上的创新,话说得幽默。孩子不理解,误以为妈妈错了。但也说明孩子知识面广,五岁就知道“守株待兔”。

3.但是,我下了决心,干脆不讨老婆算了。妈妈摸摸我的脸说,可是我要孙子呀。

(这段文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说明儿子不愿意离开父母,极爱父母,为不离开父母“干脆不讨老婆算了”。但母亲自然不愿儿子一辈子独身,不愿影响儿子幸福,所以说“要孙子”。五岁的孩子说“不讨老婆”,对五岁的孩子说“要孙子”,都显得好笑,充满生活的情趣。

教学建议

一、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充满孩子的童趣。可以引导学生多多朗读,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意。

二、这篇课文的特点是叙述角度新颖,以一个五岁的孩子的口吻来叙述自己一家:自己、妈妈、爸爸、奶奶,还提到爷爷。可以引导学生列一张人物表,把每个人语言、行动、心理等,概括地写在表上。如练习中所要求的,让学生做改换人称的书面练习,以体会角度新颖的好处。

我儿子的作文 篇10

10年前,曹美玲5岁的儿子被拐走,家人寻遍各个角落,毫无下落。当痛失爱子的曹美玲终于得知人贩子的姓名时,她恨不得剥其皮、剔其骨、啖其肉,但当她来到人贩子家里,看到人贩子父母孑孑孤立的身影,哀怨、无奈、矛盾交织的眼神时,她的心震颤了。曹美玲用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他儿拐走我儿,我替他儿尽孝来感化他们。10年,让她坚持下来的是对儿子无尽的爱和思念,更是她对人间真情的永恒信念。

儿子被拐,锥心蚀骨踏上寻儿路

曹美玲是广西全州县才湾镇人,她与丈夫蒋平元在镇上开了一家诊所。2001年10月,曹美玲的儿子出生了,小家伙长得白白胖胖,煞是可爱。两口子对儿子精心呵护,百般疼爱,给儿子取名蒋峥,期望他茁壮成长、前途峥嵘。

2006年3月4日,对曹美玲来说,原本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刚刚吃过早饭,就有几个病号来就诊,两口子开始忙碌起来。小蒋峥和往常一样,在门前和邻里的小伙伴儿玩耍。那天的病号格外多,一直忙到下午一点多,曹美玲才开始做饭,饭做好了,曹美玲去门口喊儿子回家吃饭。门一推开,她才发现,在一群玩耍的孩子中间,哪有儿子的踪影!

曹美玲赶紧询问儿子的玩伴,得到的回答是:蒋峥被他的“彭叔叔”带走了。曹美玲慌了,她和丈夫满大街地跑着问。小卖部的老板告诉她:“有个男的带着你儿子来买过花炮,以为是你家亲戚,就没有多问……”饭店老板告诉她:“我看到那个人带着你儿子上了一辆中巴车,当时孩子手里拿着玩具和零食,很乖的样子,谁也没往别处想。”曹美玲听后几乎瘫倒在地,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从凌乱的思绪里搜索有关“彭叔叔”的信息。突然,一个姓彭的外乡人闪入她的脑海。3个月前,这个外乡人因头部受伤,来诊所打了10多天的点滴。当时他手里没钱,自己不仅减免了医药费,还管了他几顿饭。难道这人如此狠毒?夫妻俩赶紧报了警,但警方找遍了镇上和县上所有的旅馆,又封锁了县周边的各个汽车站和火车站,却没有一丝线索。

病急乱投医,为了快点找到儿子,曹美玲贴出了悬赏10万元寻找儿子的布告,从不迷信的她甚至开始烧香拜佛。儿子失踪仅几天,曹美玲和丈夫就瘦了10多斤,诊所也关了门。绝望之时,才湾镇邮政所长找上门来,对曹美玲说:“我们所的一位员工说,前几天有一个来取款的男子,长相与你们描述的那个人的特征很相似。”曹美玲夫妻眼里立刻放出光彩。经过查询汇款人账号,警方很快锁定了汇款人。这个人就在县里的一处砖厂里,名叫陈广文。经过审讯得知,“彭叔叔”是陈广文的四弟陈广兴。陈氏兄弟是湖南龙山县人,1996年,陈广兴与大哥陈广文因采伐树木与一名林业员发生口角,陈广文持刀杀人后逃亡10年,陈广兴因是从犯,被判3年后出狱,后又因抢劫在长沙再次入狱。在曹美玲的诊所里看病的那一段日子,是他刑满释放后的第二个月。陈广文声称自己常年潜逃在外,根本不清楚陈广兴的下落。

人贩子的信息近在咫尺,寻找儿子的希望却那样渺茫,曹美玲跌坐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此时在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多难也要找到儿子!从陈广文嘴里问不出来,曹美玲决定去找他们的父母。儿子都是父母生的,丢了儿子的感受,也许老人能够理解,她绝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寻找儿子的机会。曹美玲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去湖南。

千里寻儿,感化人贩子父母心

2006年8月,曹美玲和哥哥、弟弟一起向湖南进发。从广西全州到湖南龙山,900多公里的距离,要换乘五趟车,需要一天一夜才能到达。由于晕车,曹美玲走一路吐一路。当他们拎着大包小包的烟酒水果,翻山越岭来到小山村时,曹美玲脚上磨满了血泡。但脚上再痛也比不过心痛,只要一想到儿子,曹美玲什么也不顾了。

顺着村民手指的方向,曹美玲看到一座吊脚楼,破败不堪,仿佛几十年没修缮过了,这就是陈广兴父母的家。院子连像样的门都没有,只用木条简单绑了个栅栏,看到陌生人,陈广兴的父母疑惑地问道:“你们是……”曹美玲赶紧说道:“大爷大娘好,我们是广西的,想找你们帮忙……”一听到是从广西来的,两位老人的脸色一下子暗了下去,陈广兴的父亲陈才元用躲闪的眼光来回瞅着这几位不速之客。曹美玲不管这些,她拉开门进了院子,泣不成声地将自己的遭遇讲给两位老人听,本来想着得到老人的同情,没想到陈广兴的母亲却说:“你们走吧,要不是你们找我家老四,我大儿子陈广文也不会被抓走!”曹美玲一惊,她没想到陈母如此糊涂,要在平时,她一定会拂袖而去,但此时,她只能按下脾气继续好言相劝,她说:“请大娘大爷放心,只要你们能告诉我陈广兴的地址,帮我找到儿子,我答应给别人10万,同样也给你们10万。我绝对不报警,也不追究你儿子的刑事责任,我只要我儿子平安归来……”曹美玲坐在黑黢黢的火塘旁流着眼泪苦苦哀求,陈家父母仍是闭口不言。眼看天快黑了,曹美玲心下黯然:看来这一次是白来了。没想到就在她起身准备离开时,陈才元突然站了起来,狠狠吸了一口烟,说:“闺女,你这么远跑来了,也挺不容易。要说我一次也没见过老四,那是瞎话,他出狱的时候,我去接他,俺爷俩儿见面后,我让他跟我回家,哪知他二话没说扭头走了,到底去了哪里,我是真的不清楚。闺女啊,我实在帮不了你。”

虽然陈家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但曹美玲听了陈才元的话,心里还是有些暖意。两位老人把曹美玲送出院门,因为黑,曹美玲差点摔跤,她随口问:“家里没电灯吗?”陈才元叹口气:“交不起电费,村里早就不给电了。”望着陈家破旧不堪的院落,两位老人愁苦无奈的面容,曹美玲很心酸,她掏出200元塞给了陈才元,嘱咐他买一些营养品,有线索一定要给自己打电话。她走出院子很久了,回头看时,发现老两口还在门口提着油灯朝她望着。

转眼到了年末,曹美玲心想:“过年时陈广兴有可能会回家,这样我就可以找到儿子的线索了。”2007年春节,她拎着大包小包再一次只身跑到湖南。到了塔泥乡,正好是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到处都是鞭炮声,曹美玲既心酸又满怀期待,自己背井离乡,穿山越岭,走遍大半个中国,如果能找到自己的骨肉,受多大的苦也值。来到陈家门前,她看到几个小孩子正在玩,曹美玲知道陈家有4个孙子,现在看到了孩子,她心里一阵狂喜:陈广兴一定回家了!她快步走入院子,但出现在眼前的仍是陈家父母孑然孤立的身影。曹美玲心里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万家团聚的时刻,这个家依然和平时一样冷冷清清,4个儿子竟没有一个回来。看到曹美玲,陈广兴的母亲赶紧颤巍巍地端上来一碗油饺子,一边让她吃,一边满是愧疚地对她说:“对不起,害你大过年的还要赶过来,可我家四儿还是没有消息……”曹美玲望着陈母皲裂的双手,安慰说:“没事大娘,我来也来了,刚好给你们拜个年。”说着掏出包里的营养品。

这时,在门外玩耍的几个孩子跑回家吃饭,一个个跟土猴子似的,伸出脏兮兮的手抢抓着碗里的油饺子。陈母拿出黑糊糊的手巾让孩子们擦擦手再吃,孩子们没有一个听话的,陈母不好意思地看着曹美玲,叹口气道:“4个儿子都不回家,却把娃丢给了我们,我们老了,哪有精力管他们。”曹美玲瞅瞅那几个孩子,身上的衣服污渍斑斑,有的地方还挂了口子,露出劣质的填充纤维,这哪里有个过年的样子?!曹美玲心生不忍,临走时,给了每个孩子50元压岁钱。

面对仇恨,坚持做一个好人

曹美玲再一次失望而归,这次回家,她听到了不少风言风语:“孩子被拐了,人家都恨不得跟人贩子拼命,他们倒好,拎着礼物登门看望,真是脑子灌水了……”丈夫蒋平元再也按捺不住,对儿子的思念和对陈广兴的恨让他抄起一把菜刀,非要去湖南找陈家拼命:“他不是有孙子吗?我要带走他孙子,让他们也尝尝失去孩子的滋味!”曹美玲一下子抱住丈夫的腰,哭着说:“我已经失去了儿子,你再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家就彻底完了!”蒋平元抱住妻子,两人哭作一团,是啊,哪个孩子不是爹娘的心头肉,失去了孩子,他们更明白这噬心蚀骨的痛!

2008年5月,正是湖南农忙的季节,曹美玲再次想去陈家,她对丈夫说:“陈家4个儿子撂下老人和孩子,各自亡命天涯,这农忙时候,老人一定缺帮手,我去帮一把,他们太可怜了……”这次,丈夫没有反对,他表示支持妻子的做法:“去吧,老人和孩子没有罪,多往湖南跑跑,兴许还能有机会得到儿子的下落,帮别人,也就是在帮我们自己啊。你放心去吧,家里的诊所有我盯着。”

5月12日下午,正在陈家炕头坐着的曹美玲忽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差一点就摔了下来,是地震了!从没经历过这些的曹美玲惊恐万分,扒着炕头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陈母从屋外摇摇晃晃跑进来,拉住曹美玲的手就往外逃,刚出门口,屋子的木板就震掉了几块。看着满院子飞扬的尘土,曹美玲惊得说不出话,只是死死握住陈母的手。她没想到,在地震面前,陈母竟然不顾安危跑到屋里救自己!后来,曹美玲才知道,这场地震就是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有无数人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那几天,因为怕余震,他们都住在了院子里,陈家父母拿出家里最好的被褥给曹美玲盖,自己和孩子却盖着单薄破旧的被子。山里的夜晚,凉意极浓,半夜曹美玲常常被冻醒。有一次她醒来,发现陈广兴的儿子小军也醒着,裹着又干又硬的被子瑟瑟发抖。曹美玲脱下自己的外套给小军披上,小军却说:“阿姨,我不要,我们家欠你的,该赎罪!”曹美玲望着小军的眼睛,亮亮的,一眨一眨就像天空中的星星。在这样寂静的夜里,她忽然泪流不止。这场地震仿佛让曹美玲明白了许多东西,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又是如此沉重,但比生命更沉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什么是该铭记的,什么又是该放下的,她心里忽然如明镜一般。

那段日子,她开始帮陈家父母种苞谷、插秧、喂猪……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曹美玲什么都干了起来。刚开始,陈才元执意不让她干活,耐不住曹美玲一再恳求,也就不再阻拦。早上,胡乱吃点东西,她就背上农具跟着陈才元上山干活,到下午2点才下山吃点东西,来不及多休息,又开始下午的劳动。一天下来,曹美玲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

那天,她和陈才元一块儿去田里插秧,小军也跟着去玩。曹美玲一边干活一边和他拉家常。突然,小军喊道:“蛇!”曹美玲吓得一哆嗦。小军大声喊:“爷爷,好大的菜窝蛇,快抓了给我们煮着吃吧!”陈才元一言不发地走上前,望着田堤草丛里的蛇,满眼说不出的忧郁和无奈,他抓起一根小木棒,轻轻地将蛇赶到了草丛里。小军不解地对曹美玲说:“爷爷是捕蛇能手,以前遇到蛇就会捉回家里给我们做蛇肉吃,现在怎么不捕蛇了?”陈才元说:“在我们这里,贩人可是‘绝根子’的事情,我养了4个不争气的儿子,如果有一条路可以赎罪,哪怕刀山火海我也去啊!”望着陈才元的眼神,曹美玲对他产生了无限的怜悯之情,她问小军:“你想吃肉是吗?阿姨给你买!” 陈才元转过身,半跪在曹美玲面前,眼里泪光闪闪:“我这个没良心的儿子,害苦了你们。姑娘啊,我们全家都对不住你们呀……我明白,丢了儿子的苦,挖肉刮骨,如果可以,我这把老骨头愿意替你们去受罪!”曹美玲连忙搀起他:“大爷不要这么说,你们有这份心就够了。你们一定保重身体,4个孩子还要依靠你们呢!我会常来,多看望你们二老,也请你们多帮我留意。”临走时,陈家父母一再向曹美玲表示,如果有陈广兴的消息,一定第一时间通知警方和她。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蒋峥依然杳无音信,可曹美玲去陈家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现在,不只是她,她的丈夫也会去,每年农忙时节,在陈家都能看到曹美玲夫妻的身影。他们帮助老人做做农活,还给4个孩子带些玩具和图书。小军特别喜欢曹美玲,常常对她说:“阿姨,你比我妈妈还要好!”每次听到这句话,曹美玲都心痛不已,但看着小军天真的眼神,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力帮助他,不能让他像他的爸爸一样走弯路。

对曹美玲的做法,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支持,但仍有一些人不能理解。面对非议,曹美玲说:“我们丢了孩子,更明白失去孩子的痛苦,老人的4个儿子都不回家,他们的心里也不好受。而且,孩子是无辜的,看着4个小娃破衣烂衫,无法上学,我们于心不忍。能帮就帮点吧,做一个好人,总好过冤冤相报。”

2010年,曹美玲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但他们对蒋峥的寻找一直没有放弃。现在,儿子已经被拐10年了。10年中,曹美玲的眼泪已经流干,10年的时间,她已经视陈家父母亲如一家。2016年春节,曹美玲夫妇再次踏上去湖南的路程,曹美玲说:“每当我想儿子时,就会念叨起蒋峥小时候我经常给他唱的那首歌:‘妈妈来,妈妈来,妈妈带着好吃儿来,峥儿盼着妈妈来。’如今却是,妈妈盼着峥儿还……尽管蒋峥归来的希望非常渺茫,我们还是决定要一直这样走下去。我相信天下没有铁石心肠的人,我等着陈广兴悔改的那一天。那一天的到来,就是我们母子重逢的时刻。”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快乐的洗衣机》含反思下一篇:中考语文命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