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和谐家庭(精选10篇)
王曙光、尹惠夫妻为了使家庭能在温馨和谐的状况下持续稳步经营,所以夫妻共同协商并共同努力达成以下几点:
1、出门、回家要彼此告知对方,要称呼对方的名字,并给予拥抱或亲吻的礼仪;
2、彼此尊重对方,轻言细语、微笑、点头;
3、互相理解、相任、包容对方;
4、睡前一定要沟通10分钟,说出自己想对对方说的话;
5、每天利用2分钟的时间去认可和赞美对方;(打电话、短信、面对面的形式)
6、不抱怨、不指责、不消极,给对方不足的地方给予帮助,提供改善的方法;
7、不提离婚,多谈为何建设家庭的话题,共同经营家庭;
8、相互关心,爱护对方,不用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去伤害对方;
9、爱护家里的财物;
10、彼此支持对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可参加对方的活动,给彼此正当的私人空间;
11、每一个星期六或星期天利用一天的时间陪家人、孩子,任何事情都放下,全心投入家庭中;
12、每一个季度外出郊游,带着孩子或家人或朋友。(利用周末的时间)
13、每一年和家人外出旅游一次;(5月1日、10月1日、过年,任选一个时间,大家庭需执行AA制)
14、睡前、睡起,彼此呼应对方,问候对方,给对方一个好心情!
15、相互支持对方工作的同时,一定要以家庭为核心,多回家,多注重孩子的培养!
16、互相忠诚于对方,诚实守信,不许说假话,除工作之外不允许和异性单独一起,要谈工作就在工作室,在经营家庭中,处理任何事情必须共同商量,在做出正确的结论。注明:
1、以上条例,为有违约,每条必须扣除100元当天放入我们的家庭建设基金箱中。
2、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相处,但我们力求相处在一起的生活品质。
一、优秀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阐释
家庭伦理道德是指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原则与规范。家庭关系中的核心是夫妻关系, 由此发生上至父母下至子女及相应的一些亲属关系。家庭道德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里有着不同的内容。现时就应做到:夫妻相爱, 志同道合, 这是维护家庭道德的关键。尊敬和赡养老人, 抚养和教育子女, 尊重家长, 爱护弟妹等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讲家庭道德不单单是个人的私事,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父慈子孝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在传统的家庭伦理中, 亲子伦理是最基本的伦理关系, 甚至被视为比夫妻、兄弟关系更为重要的家庭关系。“父子兄弟夫妇, 人伦之大。一家之中, 惟此三亲而已父子尤其本也。” (张履祥《训子语》) 传统家庭伦理强调的父慈子孝, 即注重子女对长辈行“孝”, 也强调长辈对子女的抚养、关心和爱护。“慈”的内涵很丰富, 主要包括养子、爱子、教子等方面。“孝”的内涵主要有孝养、孝敬、孝顺等。孔子说:“为人父, 止于慈。” (《札记·大学》) 父慈就是父对子物质上的供养、满足, 精神上关爱、呵护, 对子女承担起抚养教育的责任。父母对子女施以“慈道”, 子女对父母则要尽以“孝道”。正因为“父慈”, 所以“子孝”, 子女要赡养父母, 是理所应当的责任与义务。百善孝为先, 父慈子孝是在儒家家庭伦理中优秀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 是对父子伦理的根本要求, 也是家庭道德规范的最主要方面。只有在家庭道德中修以慈孝, 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和谐家庭。兄友弟悌。兄友弟悌是传统家庭伦理的又一重要内容, 它体现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主要是指兄弟间的团结友爱。兄弟团结友爱是家庭和睦、家道昌盛的重要标志。颜之推说:“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 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 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 至于九族, 皆本于三亲焉, 故于人伦为重者也, 不可不笃。兄弟者, 分形连气之人也, 方其幼也, 父母左提右絮, 前襟后裾, 食则同案, 衣则传服, 学则连业, 游则共方, 随有悖乱之人, 不能不相爱也。”《颜氏家训·兄弟》中说:“兄弟姐妹乃手足同胞”, 是家庭重要的亲缘关系。悌就是处理兄弟关系的行为规范, 它的具体内容是指兄友弟恭。“友”是兄对弟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兄长要爱护、关系弟;“恭”是弟对兄的道德规范, 它要求弟对兄敬从、恭顺、谦恭而有礼。在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中, 相对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而言, 兄弟关系具有更多的平等因素, 其道德规范包含着更多的合理因素, 应在现代家庭以及社会中加以发扬。
夫义妇顺是家庭伦理道德的关键。在我国古代社会里, 人们对于夫妻之间的道德关系是十分注重的。《礼记·婚义》中说:“婚礼者, 将以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而下以继后世矣。故君重之。”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没有夫妇之间的婚姻便没有后代的延续, 夫妻关系是各种家庭关系的基础, 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夫妻关系中, 丈夫处于主导地位, 妻子处于服从的地位, 是一种主从关系。在现代社会对这样的制度我们应该加以批判。当然在传统的夫妻伦理中也有许多值得歌颂的伦理准则, 比如夫妻之间互相尊重, 相敬如宾, 同干共苦等。这些合理的因素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孔子说:“父子笃, 兄弟睦, 夫妇和, 家之肥。” (《札记·礼运》) 传统家庭伦理十分强调夫妻合义而顺, 男女婚配要考虑双方的性情和修养是否般配, 追求“夫妇和顺, 相敬如宾”,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注重夫妻双方的互敬互爱, 以求家庭和谐。
二、当代青年家庭道德观的谐理念
当代青年家庭道德观中的转移倾向。婚姻和家庭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缔结了婚姻关系就意味着家庭的成立。然而作为婚姻主体对恋爱和婚姻的看法影响着家庭关系的和谐。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择偶标准和恋爱方式多样化。在社会转型期前, 青年择偶一般都把家庭出身、政治面貌、经济条件、社会关系作为主要标准, 明显表现出以家庭利益为转移的倾向。然而现在的青年男女双方在择偶标准上更注重个人条件。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和婚姻自由理念的倡导, 青年人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注重个人条件, 个人素质, 把双方的感情放在首位。二是性观念较为开放。性是婚姻的自然基础, 满足性需求是人们结成婚姻建立家庭的一个内在动因。传统社会对性的看法是性行为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 忽视其在婚姻中的地位。三是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市场经济带来了平等、自由观念, 反映在婚姻家庭中, 夫妻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愿望, 更加注重个性的和谐, 强调爱情是婚姻的重要构成部分。青年人的家庭经济观主要表现在夫妻双方在各自财产的支配权上, 夫妻之间有平等的财产分配权、继承权, 注重在经济地位上的平等。同时, 在家庭消费方面, 青年人主张夫妻双方有平等的财产支配权。青年人的生育观已经摒弃了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 大多数青年人认为生育一个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代的教育上, 当然也有青年人为了自我的个人实现以及看到了婚姻家庭中的不和谐现象选择了不生育孩子, 以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目的。总体上, 当代青年人的家庭道德观有其进步的因素, 摒弃了传统的一些旧思想, 更加注重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爱情婚姻等合理的家庭道德观念。转贴从当代青年家庭道德观伦理分析之中, 根据当代青年家庭道德观的特点, 可以看出家庭道德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等。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 如由自由恋爱引起的婚外情, 由性开放引起的婚前性行为等。这些弊端要求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观。
首先在婚恋观上要端正恋爱态度, 提倡文明交往。新时期的恋爱道德要求人们在恋爱中志同道合, 共同发展。真正高尚的爱情和婚姻不仅是异性的吸引, 更重要的是情操和志趣以及心里的一致与和谐。同时要求青年人要文明交往.要遵守社会公德, 不要对他人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包括现代的恋爱不文明现象、婚外情、第三者等。其次是在家庭经济关系上。由于受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一些青年人将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准则运用到家庭中来, 如婚前财产公证还有“啃老”方式等。这是对我国传统家庭道德的一个挑战, 在新时期我们要公正和合理的处理家庭中的经济问题, 严格遵守“孝”的原则来处理在奉养老人方面的经济问题, 以正确处理家庭经济关系。在正确处理家庭经济关系的同时要大力弘扬“孝”的传统文化。最后在生育观方面。青年人要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 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 尤其是关注下一代的道德培养, 减少社会问题少年的出现。
三、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
继承和发扬中西方的家庭美德。我们既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又要大力倡导新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注重传统美德建设, 重视家庭道德的培养, 这对新时期家庭道德规范体系的重构有很大的价值。同时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 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与社会文明进步相适应的人格平等、婚姻自主、平等相待的观念和原则都加以结合。同时, 也要吸收西方的合理成分, 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反映在家庭道德上, 就要求婚姻自主, 主张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建立家庭道德规范体系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每个成员在家庭里担当好自己的角色。既要有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 又要继承传统美德;既要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 也要注重个人责任的展示。家庭是我们相互依存、满足情感需要的场所, 在家庭中我们获得家庭成员的爱戴, 也要有无私奉献的利他精神, 在家庭成员中获得平衡。
总之, 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互敬、互爱的家庭道德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的建立。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 实现制度法律化和伦理道德化, 使家庭从情感和谐做起, 促进家庭和谐, 进而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和谐发展, 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的和谐稳定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父慈子孝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 兄友弟悌是传统家庭伦理的重要内容, 夫义妇顺是家庭伦理道德的关键。当代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 要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观, 端正恋爱态度, 正确处理家庭经济关系, 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构建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体系, 既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又要大力倡导新的时代精神, 促进家庭和谐, 进而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和谐发展。
一、建立班级网页,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让学生自己动手建立班级网页,通过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集中集体的智慧来增强集体意识。接到新班级伊始,我便召集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教会他们制作网页,一起建立班级网页,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丰富情景,鼓励参与者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促进师生互动等。班级网页设置了“悄悄话”、“感言台”、“史海拾贝”、“新闻快报”、“美文欣赏”、“问题交流”、“科学探秘”等栏目。“悄悄话”是师生、生生心灵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再这里吐露心声,倾诉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和苦闷,释放心情。负责主持的班主任当然也有替学生保密的义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言之无忌,才有“家”的归属感。“感言台”让学生发表成长过程中对人、对事的体验和感悟。通常是一个学生发表感言后,其他学生积极跟帖,讨论得很热烈,这无形中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问题交流”是师生互动的板块,由科任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学习上的问题。总之,班级网页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信任与交流,让学生对班级有“大家庭”的感觉。
“悄悄话”栏目中,有个学生说:“父母经常闹意见,在家很烦,很想到外面清静清静。”我很能理解这位学生的感受,作为班主任,我马上对这位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告诉她大人们有他们自己的烦恼,有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作为孩子,我们要用正确、开朗的心态来对待。还教给她调节情绪的方法。此外,我还到她家里进行家访,把孩子的感受告诉父母,动之以情,希望他们为孩子考虑,处理好家庭矛盾;晓之以理,让他们知道家庭氛围与孩子成长的利害关系。经过反复多次的调解和沟通,这个學生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在一次考试中,全班失利,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很难过。这时,一位学生在“感言台”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陈述了他“卧薪尝胆”的决心。班上的同学看了,纷纷跟帖,有的说:“我们被一次失败打到。”有的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班一定要加油!”在这一条条帖子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学生的上进,更能感受到班级强大的凝聚力。班级的归属感,就从这虚拟的网络世界传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温暖着孩子们。
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生活点滴
学生成长档案袋由学生自行完成,内容包括:我的简历、我的个性、我的发展目标、我的成长足迹、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等。原则是把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再放大,使学生感到虽然做的是一件很小的好事,但仍然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获得一种成就感,精神得到安慰与愉悦。进而人学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完成后,班主任收集到固定的文件夹,定期更新、整理,班会课便拿出学生的小故事与同学们分享讨论,让学生感受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我的成长足迹”记录着学生成长的点滴。有个学生遭到几个同学的排挤,感到非常委屈。当我看到他记录的文字时,也不由得替他难过。我先找他了解基本的情况,再听听其他同学对这件事的看法。了解了来龙去脉后,我在利用班会课上了一节名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主题班会课,组织同学们就这件事进行讨论。大家讨论得很热烈,针对“排挤”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和办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会理性地处理问题比考100分重要得多,因此,在这些讨论与争辩中,学生也在成长着。
另一个学生在“成长足迹”中提到坐公交车让不让座的问题。我把这个问题延伸为“帮助是相互的”——作为一个主题,在班会课交给学生讨论。确实,这现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种种行为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学生以后成为怎样的人,家庭、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次讨论中,学生明白“助人为快乐之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明白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因此也需要帮助别人,明白只有互相帮助,才能营造和谐的社会。最后,“帮助别人,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班级做起”的活动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利用网络开展优秀学生评比活动,加强学生竞争意识
要建立良好的班级,仅有和谐是不够的,还应有竞争的氛围,使学生在你追我赶的环境里养成良好习惯,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班委会经过反复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最后确定了“组织能力奖”、“关心他人奖”、“热爱集体奖”、“全面发展奖”、“孝敬父母奖”、“自强不息奖”、“特色学生奖”等奖项。奖项的设立,尽量涉及到全班同学,因为只有把每个学生的优点展现出来,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认可,学生对这个班集体才会更依恋,更热爱。同时,当身边有了学习和道德的榜样,学生便有了模仿和超越的力量。
评比活动并非只在学期末才进行,而是与学生量化管理相结合,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好人好事、点滴进步等等,均由各个负责的班干部进行记录,每周统计一次,评出周获奖同学。在此基础上,评出月获奖同学。所以信息均在班级网页公布,其他同学可提出异议。在期末的评选中,还增加了学生投票的环节,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
班级里总会有几个不爱学习的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他们往往游离于班级之外,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中。为了让他们树立信心,感受班级的温暖,我让负责记录的同学特别留意他们的行为举止,凡是有一点点的进步,都为他们加分,在拉近与其他同学距离的同时,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有个学生不爱学习,偶尔与老师顶撞。但他有个优点,就是在家很听妈妈的话。就凭这一条,他获得了“孝敬父母奖”,我也不失时机地给他作思想工作,希望他明白父母养育的艰辛,好好学习,报答父母。在我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这位学生有所好转,并在学习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和平镇大德小学
李慧 勤丰小学
周巧梅
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迫在眉睫。和谐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从教几年来让我对和谐师生关系深有体会,并意识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实有助于转变班级风气,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平时多与学生接近,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初到这所学校的我,对于刚接手的班级来说,不仅我对这个班不熟,而且学生对我也不熟,学生之间存在问题,这对教师特别是对于刚上任的班主任来说,可以说是第一大难题,怎么办?怎样来了解这个班的整体素质?怎样来了解班上学生的情况?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任何一个刚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师所要碰到的,但这些问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如何来解决呢?对此情况与问题我采取了平时多与学生接触的办法,如下课后,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和他们一块玩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边玩边询问他们在小学的情况,边玩边了解班上哪些学生在小学是“调皮王”,哪些学生在小学是教师的“钉子户”,哪些学生是“尖子生”……这样一来,一箭双雕,既可以达到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可以了解班上的一些学生在小学时的情况,由此,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以便防止一些类似的情况发生,做到防微杜渐。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例如班上有一位学生经常偷窃同学的铅笔,橡皮擦,和课外书的事情,该学生的行为被我知道后,我并没有在班上揭他的伤疤,而是多次找他谈心,给他分析当今的形势和他的现状,让他自己明白读书是为了自己,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达到教育他人的目的,虽然实习已结束我已离开实习学校,但那位学生还与我有联系,而且也没有出现偷人家东西的事情,彻底改掉了他自己的恶习。
(二)以身作则,以理服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生活在大家庭的学生当中,班主任,就好比这个家的家长,一个班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班上的学生,他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管好自己班的学生,首先要管好自己,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学生面前要树立榜样。这样,处处从严要求自己,学生对班主任也会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自己也会从严要求自己,这样一来,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达到和谐的关系。
(三)课堂上多些微笑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还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教师脸上的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脸上表情呈现出严肃,那么学生会有一种畏惧心理,从而使课堂活跃气氛很难上来,教师上课感到乏味,学生听课感到吃力,这样一来,教师既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又不能调节师生关系的和谐。反之,如果课堂上多些微笑,上课时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发言,争抢回答的局面,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课堂上就会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个人的长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胆量也会逐渐变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关于这种情况,我在上语文课时,深有体会。实习初,我较严,学生很少回答问题,而后,我采取了课堂多微笑的方法,结果,效果完全不同,不仅师生关系得到了改善,而且学生对我的课越来越感兴趣。
(四)创造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
用爱心融化学生,教师必须真情付出,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给予学生无私的爱、理智的爱、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给予学生需要的爱。同时,要以无私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既要爱“白天鹅”更要爱“丑小鸭”,以满腔热情来迎接那些淘气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向良性方向发展。将“生命的火、赤诚的心、真挚的爱”奉献给他们,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师爱的甘露洗去他们身上的污垢,使他们健康成长。用教学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创造最有利于其学习的和谐氛围,真正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恰当设计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注重用美的教学语言、好的教学节奏、完善的教学程序、有效的教学方法等吸引学生,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拥有和谐的情感氛围,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创造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用个人魅力感化学生。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真正的教师首先应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教育者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对学生的一切评价与引导都以人格因素为重。面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教师要给予宽容和理解,“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建立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所谓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心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正是通过和别人发生作用而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快乐的源泉,有助于身心健康,有益于完善个人性格,同时促进个人的成功。
现在的我们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无形之中养成了惟我独尊的品性。凡事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容易产生自私的想法,不能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事物。
其次是沟通能力有限。由于语言表达、思维习惯的限制,很多学生不能将内心想法与对方充分交流,造成了互相之间的误会或隔阂。
再次是个性品质欠缺。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常见的不良个性品质有以下方面:自私、自傲、猜疑、逆反、冷漠、妒忌等等,都是不受欢迎的个性品质,是人际关系的重要障碍。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平等原则。平等就意味着相互尊重。寻求尊重是人们的一种需要。二是相容原则。相容表现在对交往同学的理解、关怀和喜爱上。人际交往中双方如果能以容忍的态度对待别人,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三是互利原则。互利原则要求我们在际交往中,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倾向,多关心、帮助他,并保持对方的得大于失,从而维持和发展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四是信用原则。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相欺、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除了以上几个原则,我们还应做到,第一要真诚。真诚能使交往双方内心踏实、有安全感,能促进彼此的信任,任何真正的友谊的基础都是彼此付出真心。第二要谦虚。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欣赏他人,多向他人学习。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容易形成彼此认同、互相促进的良好关系。第三要热情。阳光般的热情能给人以温暖,摒除人心头的顾虑和担心。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人际关系变得和谐融洽。第四要宽容。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样就会理解别人的言行。在不涉及原则性问题的事情上,对别人的选择多一点尊重,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隔阂,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提高中国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做出一份贡献。
五年临床3班
胡阳
时代呼唤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构建和谐的学校,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细胞,和谐的班级构成和谐的学校。班主任在构建和谐学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一向以“严”字当头,严密的班级管理规范,严格的班级管理,严厉的班级处罚,班级管理颇有成绩。然而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
一天自习课,我快到教室门口,忽然,教室里传出“城管的来了!”刚才还唧唧喳喳的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想不到竟然有学生把我当作“城管的”!我火冒三丈。不过,我还是慢慢地冷静了下来。
我开始反思我的班级管理,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我的一些行为的确有些像城管的。对那些违反班规的学生,我不也是常常没收他们的球拍,没收他们的小玩意,没收他们的漫画书吗?不也是常常摔他们的笔,扔他们的书,撕他们的本子吗?这与某些城管的工作人员不是一样的吗?看来,我的班级管理缺乏人性化,如果不及时矫正,那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迟早会有崩溃的一天,更谈不上和谐了。
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一味强调教师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会抹杀学生的个性,会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与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因此,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范文网【】
通过班级管理的实践,我觉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以热情换取坦诚,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和谐。面对学生缺点与错误,班主任要懂得善待。
1、善待学生的学习困难:
每一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几个“后进生”,他们也常常是老师最不喜欢的人,对他们,老师也最容易产生怨气,老师与他们之间也最易产生不和谐音。其实,“后进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地培养他们。
2、善待学生的顶撞冒犯。
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冲动,特别的高年级的学生,冒犯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表现为:当面顶撞、背后谩骂,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而班主任,更容易被学生冒犯。对于学生的冒犯,若处理不当,轻则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后果,重则影响到学校声誉和社会安定。因此,班主任应严肃谨慎地应对学生的冒犯。面对正在发生的冒犯,应冷静,切忌激动、上火。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以确保自己胸怀宽广。”
学生可以不好,但老师不能不善。班主任应该善待学生的冒犯。
3、善待学生的个性表现。
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好动,有的孤僻、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由于学生的个性表现往往影响班级的整体形象和荣誉,因此,有些班主任不能容忍学生的这些表现,并加以限制,从而引发师生间的矛盾。(班主任工作)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个性,岂不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吗?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对于学生的个性表现,班主任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4、善待学生的讨好心理。
小学生喜欢讨好老师,特别是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他们爱多事,常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容易引起老师的反感。然而,作为班主任,要善待他们的一片好心,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我觉得,教师要常常提醒自己: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与学生之间首先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关系,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学生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只有我们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善待他们,给予他们最大地赏识,最平等而又博大无私的爱,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赢得最强有力的教育力量。
5、善待学生的违规犯错。
学生违规犯错是经常发生的,这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麻烦,师生的冲突也多发生在这里。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我们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教育学生时,不要站在学生的对面,规定:你们能怎样,你们不能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
总之,班主任心中有了“爱”,才能善待学生,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教师要改善自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善待学生的一切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能够建立起来。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同时, 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要求人民教师要比一般公民具有更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力量, 《教师法》第八条第四项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要求学校必须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因此,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班级, 和谐班级需要师生们共同去建设。下面浅谈如何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给予学生慈母般的爱
教师的母爱精神, 有很大的感召力、教化力和凝聚力, 正如孔子所说的“亲其师, 方可信其道”。初中学生, 稚气未脱, 有的还改不掉爱撒娇的习性。教师如能以慈母般的爱, 施给每一个学生, 不嫌弃、不歧视、不挖苦、不讽刺学困生, 既能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母爱是天性的, 不以势利为目的。做到“学生喜我喜, 学生乐我乐, 学生愁我愁, 我与学生同欢乐共忧愁”, 让学生觉得你是个真正爱他真正疼他的人。
课堂上, 有学生趴台了, 你走下去, 摸摸他的额头问:是不是发烧了?有人看课外书了, 你给他个善意的提醒。有学生不开口念书了, 走下去, 站在他的桌子边停留片刻。有学生不交作业, 你了解一下, 哪里不会做了?课堂上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恰当的肢体语言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有时明知学生不对, 装一装傻, 侧面点拨, 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 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课堂外, 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了解学生的生活,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爱的氛围建立起来了, 学生觉得教师是可以信任, 师生之间就建立起了真正的情感, 学生才愿意向你倾吐内心, 成为知心朋友。因此, 下课了, 不急着离开教室, 这样, 有的学生有话要说, 此时, 可以与学生交流, 做他们的贴心人。生活上的、学习上的、感情上的或家庭上的困难和问题都在你的关注之中。因此, 教师要给学生以慈母般的爱, 让学生处处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爱, 学生也会以同样的爱来回报你, 爱上你所教的学科, 课堂上认真听课, 学习劲头更足, 学习成绩也会不断进步。但是, “教师既是慈母又是严父”。教师给学生的爱不是溺爱, 要爱得有度, 爱得有格, 爱而不宠, 爱而不娇, 爱中有严。
二、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
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明代思想家薛瑄说“惟宽可以容人, 惟厚可以载物”。作为教师, 不应高高在上地俯视学生, 让学生卑微地仰视你, 而应以平行的角度与学生平视, 并能以身作则, 知错就改。有时错怪某学生, 随后要向学生道歉。同时, 学生有过激的行为言论, 教师应先反省一下, 从自身身上找缺点, 多问几个为什么, 学生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说?这件事中到底谁是谁非?但是, 与学生的平等也要有个度, 鼓励而不怂恿。允许学生不服气, 教师应切忌简单粗暴, 以势压人。一次, 班里最调皮的一位学生课时向邻位扔作业本, 笔者在讲课的同时点了他的名字, 全班学生“哄”地笑起来, 这学生也马上大声回应着喊笔者的名字, 又是哄堂大笑。笔者静默约三分钟后, 继续讲课。之后的一周内, 不看他也不理他, 更不提问他。冷落他, 耐心等待, 给他一个反省的时间, 有个思想消化和思想反复的过程, 来个“温处理”。这样一周后, 他似乎觉得没趣, 主动接近笔者, 与笔者套近乎, 笔者也不计前嫌, 给他个顺路台阶。这样, 制服了最调皮的学生, 相当于给全班学生敲了个警钟, 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自觉遵守纪律, 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同时, 教师对待学生要一碗水端平, 不能厚此薄彼,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 教师偏爱谁多一点, 处事哪里不合适, 他们心中有数。要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其中一点就是要像天平般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平常课时笔者多关注多鼓励学困生, 多与学困生谈话, 笔者向学生声明:我是同情弱者, 他们学习跟不上, 老师多关心他们是必要的, 这样, 大家共同进步, 才不拉整个班级的后腿。更鼓励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 班里形成互帮互学的风气, 学习成绩整体有所提高。
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平等、坦诚、互敬的环境里一起学习, 让学生像朋友一样愿意与你平等对话, 在求知作为方面需要你, 在道德修为方面需要你, 在困惑面前依赖你, 在开心时刻记住你。
三、教师要给学生适时的鼓励
古人言:“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初中学生敏感而脆弱, 他们需要表扬, 一个欣赏的眼神, 一句真诚的鼓励, 会给人以力量, 催人奋进。著名的台湾作家林清玄, 曾因对小偷的“赏识”和期盼, 促使小偷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传为佳话。作为教师, 不应吝啬自己的赏识, 要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 用赏识的话语鼓励学生。教师不只看到“一半是空的”, 更应该看到“一半是满的”。教师也不仅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优等生, 更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困生, 关注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如果教师一味地歧视学困生, 放弃对他们的培养, 忽略了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渴望尊重与赏识, 那么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肯定是不尽如人意甚至一团糟。
为此, 要善于发现, 抓住时机, 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 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 适时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笔者是任七年级的语文课,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 教师一句赞扬的话语, 会看到学生溢于言表的激动表情。当教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并寄予他们某种较高的目标值、期望值时, 他们就会产生超常的动力。对于那些学困生, 笔者对他们的要求较其他学生低, 从基础上下工夫, 要求他们多读多背古诗, 多写多记生字词。
由此可见, 鼓励是一股清泉, 它滋润学生的心田, 鼓励是一抹阳光, 它温暖学生的心扉。学生的自信源于鼓励, 学生的进步也源于鼓励。我们千万不要吝啬鼓励和赞美, 让我们的鼓励变成学生无形的动力、无形的信心和勇气, 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之路。
此外, 教师语言一定要有感染力, 教师要善于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因为只有通情才能达理;教师也要有博学的知识, 这样, 才能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教师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综上所述, 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必定是由和谐的个人组成, 和谐个人的培养需要依靠正确的教育理念来完成。因此,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基础工程, 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我们应在教学活动中把这个职责落到实处, 否则师生和谐关系将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6 (11) .
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用运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肯定在教学中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
三、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体育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体育、追求体育目标,全面健身发展的目的。
四、要建立一种合理、公平、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体育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朝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评价机制的滞后和操作性问题,使体育的评价对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部分学生因为对评价机制的不满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评价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对学生的“优劣”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学生健康而向上的人格,体验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出已经很久了,但是教师在课堂中处于绝对主导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教师的话没有错的,学生的作业本上是千篇一律的所谓标准答案,这样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协作精神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现在,新课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亲密的伙伴。”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就本人在科学课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民主平等,合作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自己一样,也是通过对课堂上的实验、学习而得到了各种知识,而不是一个什么都懂的人,上课只是为了把知识“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愉快的心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抱着一种从课堂上学到新知识的想法,和学生站到一条线上,才能和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在教学《蚂蚁》一课时,我提出来要他们观察的问题有:
1、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2、蚂蚁的头部有什么特点?
3、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然后让他们分组进行观察,结果学生又提出了许多我没有相到的而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蚂蚁相互之间是如何打招呼?的为什么蚂蚁碰到食物一般都要拖回去吃?蚂蚁有没有牙齿?……我作为其中一组的成员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探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剩下几个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和学生约好各自回去观察,过段时间后互相交流。整节课的气氛十分融洽,大大增多了师生间交流的机会。学生整堂课保持了很高的积极性。从中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更能加深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激发兴趣,大胆探索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首先要尽量了解每个人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探索活动的愉悦情景,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还远胜于理性思维,他们感官上获得的愉悦性能较有效地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教学要求强加给学生,而要把它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积极创设愉悦的情景,才能使学生无顾忌,敢想、敢说、敢为。例如:教学《杠杆》一课时,首先,让他们用尺子去撬动铅笔盒。由于铅笔盒里东西一般比较多,所以撬起来比较吃力。由于是自己身边的东西,而且每个人都参与进去了,他们都觉得很有亲切感,很感兴趣。这时候提出问题,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尺子比较容易地撬起铅笔盒呢?他们对这个问题很好奇,注意力就在不知不觉中转移到学习上来了。通过不断地反复实践,他们发现铅笔和尺子的支点离铅笔盒的远近是关键所在,支点离铅笔盒越近,离手指越远,需要用的力就越小,从而得出杠杆的作用。
3、及时评价,适时引导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都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反馈,尤其是对他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错了受到冷落,或者问题答对了教师不予及时肯定,都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都会直接影响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要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的矫正,坚持表扬鼓励为主。我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答对问题时,就及时评价说“回答得很好”,“真不错!”对有创造性的回答,就说“真聪明!”“真了不起”等。对一时答不上来的或答错的同学,就鼓励说,“再仔细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能答对。”等。由于学生的回答得到及时表扬、肯定,他们就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
在实验、课外实践中,出现迷路或出现矛盾是常见的现象,有时还有一些学生会钻牛角尖,出现这些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点拨和指导,让他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如在教《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老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做实验,得出马铃薯在两只水槽中沉浮与本身无关,而与液体有关。于是就再次点火烧“水”,发现有盐类物质析出,学生欣喜若狂。然后再比较同体积的“清水”和“盐水”,发现“盐水”比“清水”重。从而得出马铃薯的沉浮与液体有关。否定了大马铃薯沉,小马铃薯浮的错误观点。
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对一个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有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他人合作,与环境和睦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余姚市黄家埠镇中心小学
本文认真分析了影响家庭教育的基本因素,阐述了教育与家庭和谐的关系,是解决目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关键,进而提出:和谐教育是帮助孩子实现人生智慧的导航,和谐家庭是实现与大自然和谐、与人类社会和谐、与人的心灵和谐的环境氛围和基础。
【关键词】社会因素 和谐 家庭教育方式 更新观念
一、影响家庭教育的基本因素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方式,其和谐程度完全受家庭基本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关系
第一个因素,就是夫妻关系。为什么把夫妻关系的好坏摆在第一位?家庭是以感情为基础的,而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庭稳定。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包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其基本的、主要的内容,就是一步步学习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天真、好奇、善良而敏感地观看着周围的人们相互之间是如何对待相处的。时间长了,孩子们受与自己关系比较亲近尤其是自己比较信任的人的影响,接受他们的许多观念和行为方式,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进行模仿。这些被孩子作为榜样的人可能是同学、老师、亲戚、朋友,但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总是父母。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孩子感到最亲近的、最信任的总是自己的父母,而且孩子在家里、在父母身边看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最真实、最细微、涉及的方面最为广泛、与孩子自身关系最为密切的,因而最能打动孩子,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果父母做得好,把夫妻关系处理得合情合理、健康文明,就会成为照亮孩子成长的灯塔。要是做得不好,夫妻之间的相处不能给孩子提供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孩子在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行为上就会受到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论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很难消除这种不良影响。所以,夫妻关系应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因为这对孩子的成长实在至关重要而且是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的。一般说来,孤儿的成长所以困难,就是因为他们失去了父母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引导,他们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摸索艰难而漫长。
2.经济因素
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决定社会生产生活根本价值取向的最初渊源和最终归宿,它从根本上规定着全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现实价值取向和未来发展方向。所以,大多数家长在制定家庭教育核心目标上,考虑的是怎样使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将来升入一流的学校,拿到更高的文凭,进入“上流”社会,给家庭带来荣誉。另外,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在不断地改善,因此,家庭的经济条件对于子女成长成了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首先,物质生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子女生理上的.生长发育。其次,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也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投资情况。一方面,为了能给子女教育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让孩子不至于因家境不好的困扰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大多父母终日奔波忙于自己的事业、学业之中,因而用来教育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家庭经济条件的优越,更造成了子女的娇生惯养,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等等。近年来,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却收效甚微。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上,45%的家长承认存在忽视孩子德育的现象。多数家长主要是教育孩子对父母要有孝心,对人有礼貌,为人处事做到“不吃亏”,但在诚信、友爱、尊重、平等、社会使命感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而作为体现素质教育的家庭教育必须重视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这些健康的人格品质包括:对生活目标的热爱与执著,良好的行为自律性与独立性,坚强、坦然面对挫折,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行为反应适度等等。但这些问题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开始变得不为人们所重视。
3.家庭成员的素质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实践证明: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是天才的苗子,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智力潜能,能否成才,关键是看孩子的智力和潜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开发。现今孩子身上所出现的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不当而导致的。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孩子是站在自己肩膀上的,自己有多高,孩子就有多高,自己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因此,作为家长,要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首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培养子女。
二、和谐家庭与和谐教育的关系
1.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孩子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建立和谐家庭】推荐阅读:
如何建立家庭理财规划方案09-23
如何建立班委11-17
如何建立知识体系07-27
如何建立幼儿课堂常规07-07
新人如何建立职场人脉09-16
浅谈如何建立学生档案06-15
如何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07-10
如何建立企业知识库07-24
私营企业如何建立工会10-02
如何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