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死亡管理规定(精选11篇)
(修订版讨论稿)
第一条、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提高医疗保健机构业务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集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开始至妊娠结束后42天内由于任何与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的原因导致死亡的妇女,不论妊娠时间合妊娠部位,包括异位妊娠、葡萄胎、计划生育和内外科疾病死亡、确诊为抑郁症自杀导致死亡的孕产期妇女。
因车祸、中毒、吸毒、自杀、他杀等意外死亡的孕产妇不属于本办法管理的对象。第三条、本事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包括中央、省属、驻穗部队、企业的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都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孕产妇死亡的管理
(一)广州市卫生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及各区、县级市卫生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孕产妇死亡管理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孕产妇死亡报告和统计分析工作的实施情况;组织核实调查、死亡评审和有关业务培训,并根据存在问题,制定干预措施。
(二)本市各级妇幼保健院,在同级卫生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辖区内的孕产妇死亡管理工作进行质量监控,负责孕产妇死亡报告审核、统计分析、核实调查、现场培训合评审工作。
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应参与区、县级市孕产妇死亡核实调查与评审工作,并负责监督和指导死亡调查和评审工作。
(三)市、区/县级市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委员会,参加同级卫生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孕产妇死亡核实调查、评审和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参与制定技术干预措施。
第五条、孕产妇死亡报告责任单位
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医疗机构保健机构是孕产妇死亡报告责任单位。孕产妇死亡前有转诊经过的,报告责任单位是:
(一)在转诊途中或在接受转诊单位接诊前死亡的孕产妇,转出单位是孕产妇死亡报告责 任单位。
(二)转诊的孕产妇被接受转诊单位接诊后死亡的,接受转诊单位是孕产妇死亡报 告责任单位。
(三)不在医疗机构死亡的孕产妇,孕产妇死亡所在地承担地段防保任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是孕产妇死亡报告责任单位。
孕产妇死亡报告责任单位负有向辖区卫生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及其妇幼保健机构履行孕产妇死亡报告、接受核实调查、进行孕产妇死亡评审的责任。
第六条、孕产妇死亡报告相关单位
在孕产妇死亡前曾有诊疗经过,但不属于孕产妇死亡报告责任单位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是孕产妇死亡报告相关单位。
孕产妇死亡报告相关单位负有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收治过程病历摘要、接受核实调查和参加二级孕产妇死亡评审的责任。
第七条、孕产妇死亡报告
(一)电话报告
1、内容:死者姓名、年龄、现住址、户口地址、死亡地点、时间(含发现在非医疗 保健机构死亡孕产妇的时间)、主要死亡诊断、计划生育情况等。非本市户口者还需报告本市居住时间,详见《广州市孕产妇死亡电话报告表》(附件一)
2、报告时间和程序(1)报告时间
孕产妇死亡报告责任单位须在孕产妇死亡后24小时内报告辖区妇幼保健院。
辖区妇幼保健院接到报告后,须立即分别向辖区卫生行政业务部门和广州妇幼保健院报告,并指导死亡报告责任单位及时填报《广州市孕产妇死亡书面报告表》(附件二)
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在接到辖区妇幼保健院的电话报告后,须立即报告广州市卫生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并将存在跨区死亡的孕产妇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区/县级市妇幼保健院。
1加强行政领导, 完善制度, 加大行政干预力度
一是加强行政领导, 2012年白山市卫生局下发了《白山市孕产妇健康管理规范》及《白山市高危孕产妇管理规范》, 在此基础上, 我院下发了《白山市高危孕产妇管理实施方案》, 并完善了高危孕产妇管理各项制度共13项, 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危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制可约。把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提到行政日常工作, 随时出现问题、随时处理。二是将高危孕产妇管理中的各项指标列入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行政领导的考核指标, 与绩效挂钩。主管领导具体抓, 层层落实, 确保实效, 加强对基层高危管理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并要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成立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 负责辖区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保证在组织上有保障, 领导上措施。三是按照《吉林省孕产妇急救中心设置标准及管理规范》完善各地区孕产妇急救中心的建设, 成立各地区孕产妇急救小组, 并负责辖区内高危孕产妇的急救转诊工作的管理、监督, 保持孕产妇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 确保母婴安全[1]。
2加强孕产期保健业务指导, 促进高危管理规范化
白山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社区或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匮乏, 设备落后, 不能承担孕产妇的妊娠期产前检查工作, 而是由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完成, 所以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是需要多家医疗保健机构、相关社会部门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的。在近三年的科学摸索中, 我们将以往“各自为政”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统一化、制度化, 探索出一些有效的管理办法。
2.1明确责任, 建立“两纵一横”的高危孕产妇管理网络:两纵是市、县行政妇幼一条线;市、县、社区或乡、村妇幼保健机构一条线;横向是同级行政、妇幼保健机构、妇联、居委会一条线。参与高危管理网中的部门、单位、个人都明确责任, 相互辅助、配合, 勇于担当, 对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的意义都有深刻的认识, 确保了管理无缝隙、无漏洞。
2.2信息共享, 保障高危管理网的通畅:在“两纵一横”的高危孕产妇管理网中, 以县区级妇幼保健院为枢纽, 建立了县级高危管理工作群、辖区内乡级高危管理工作群, 医疗保健机构筛查出的高危孕妇在1周内或即时上报高危信息至辖区内乡级高危管理工作群, 县区级妇幼保健院设专人掌握动态高危孕妇的信息并参与管理, 定期了解动态高危孕妇的孕期情况, 同时县级高危管理人员将随访建议反馈至社区, 加强针对高危因素随访, 随时了解孕妇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母婴安全。如果出现较危重孕妇不配合入院治疗或终止妊娠, 县级保健机构要及时上报同级行政部门和上级保健机构启动另外两条高危管理网合力解决。
2.3加强高危管理质量控制, 提升孕产期健康服务质量:高危管理质量控制的形式有多种多样, 市保健院利用每年两次到各县市区下乡督导的机会, 通过查看医疗保健机构高危管理资料、医务人员访谈、入户调查高危孕产妇等形式多渠道了解各县区高危管理的情况, 结合妇幼年报高危管理的数据分析, 发现每个县区的高危管理工作的优缺点, 并将质控情况向行政部门、单位主管领导如实反馈, 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促进高危管理工作的改进。高危管理质量控制还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 实行责任倒查制, 并将结果反馈到相关单位要求整改, 如严重失职则上报行政部门。
2.4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高危管理网的各个环节:高危孕妇的管理内容包括筛查、上报、随访、会诊、转诊、急救等多方面流程, 衔接好每个环节是减少危重孕产妇发生率的关键。制定了全市高危管理的13项制度及各环节的工作细则, 参与管理的医疗保健机构明确职能, 分工合作。要求各级高危管理者做到筛查到位、管理到位、跟踪指导到位;做到早发现、早矫治、早转诊住院观察分娩。特别要求各县区对流动、动态高危孕妇重点盯防, 做好高危妊娠筛查、上报、转诊、动态评估和报告, 高危孕产妇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助产机构分娩。加强对“不宜继续妊娠”孕产妇的评估管理[3]。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 仅白山市浑江区辖区内管理的高危孕妇4 6 7例, 其中动态高危妊娠的孕妇1 6 7例, 由于多方协作,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让28例危重孕妇避免了死亡, 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安宁、和谐。
2.5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注重对孕妇的源头教育, 充分利用群体保健的优势, 在婚前医学检查处、孕前保健门诊发放宣传单;通过电台、电视、网络开展孕产期保健知识广泛宣教[2]。
3加强能力建设, 提高高危管理质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 从事孕产期保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是高危管理网的中流砥柱, 加强思想责任心建设,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是提高高危管理质量的根本。一是统一思想, 增强责任心, 始终把“社会责任”贯穿在高危孕产妇管理之中。市妇幼保健院无论是在基层督导还是联络日常工作始终把这一理念传递出去, 从而增强了妇幼人员的责任感。二是加强医疗保健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转变老、旧的观念意识, 制定孕产期健康管理流程并要求各医疗保健机构上墙, 严格诊疗规范。强化助产机构管理, 定期开展产科急救演练、理论技能考核, 各县区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国家和省相关培训, 将新技术、新理念推广到临床实践中学以致用。对社区或乡镇妇保人员通过培训、例会要求掌握常见高危合并证并发症的保健指导, 对高危孕妇面对面追访,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管理。三是加强孕产妇绿色通道建设, 提高医疗助产人员急诊急救能力, 及早发现、识别危情及时启动孕产妇抢救小组或及时请上级医院会诊、转诊;对病情危重的孕产妇, 如不适宜转诊应就地抢救或请上级医师通过网络或电话进行会诊抢救[4]。
妇幼保健工作者是守护生命使者, 责任心与使命感决定了我们的担当,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 白山市孕产期保健工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白山市孕产妇的病死率从2011年29.46/10万逐年下降到2014年12.52/10万, 达到了两纲目标和要求。高危孕产妇管理上虽然收获了一些经验, 但妇幼保健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妇幼健康面临机遇和挑战的今天, 我们有决心为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保驾护航。
摘要:妇女承担着人类繁衍的重要使命, 妇女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子代的健康和出生人口素质。国际上将孕产妇病死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评价国家母婴安全、妇幼保健质量的重要指标。所以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首要目标, 而做好高危孕产妇的有效管理工作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加强管理,孕产妇,妇女保健
参考文献
[1]胡巧珍.孕产期保健对产科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22) :3458-3460.
[2]鲁慧.河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买施孕产期社区系统管理的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 (1) :54-55.
[3]王芳, 杨青, 杜秉新等.上海市松江区《全覆盖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项目效果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7) :4190-4193.
【关键词】:高危孕产妇管理;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作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75-01
高危妊娠即孕期存在对孕妇、胎儿合并症或者其他不利因素,轻者会导致孕妇出现难产问题,重者甚至导致孕产妇与围产儿死亡。针对高危孕产妇,必须要注重孕期管理,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近年来,我院对于收治的高危孕产妇采用了综合性的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孕产妇与新生儿死亡率,成效理想,现将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112名高危孕产妇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年龄为20~42岁,平均年龄为(28.9±3.7)岁,在高危妊娠原因上,49例胎位异常、18例妊娠高血压、9例血型不合、11例骨盆异常、18例瘢痕子宫、3例前置胎盘、2例过期妊娠、2例羊水过多。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将112例孕产妇分为综合管理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高危妊娠原因等因素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影响管理结果。
1.2 管理方式
对于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在产检过程中,宣传必要的健康知识,预约下次产检时间。
对于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模式上,采取高危妊娠管理模式,在孕妇建卡后,严格遵照《高危妊娠评估标准》来评定高危因素,筛查出高危孕妇,在孕妇的手册上著名高危妊娠,并采取如下的干预措施:
第一,建立高素质队伍,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规范孕产妇检查和治疗流程,将高危孕妇的资料建立起网络,提升治疗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第二,注重孕期管理,对于高危孕产妇,不仅要再三注意,还需要建立起跟踪卡,由医生填写好孕产妇的预产期、高危因素、基本情况、诊断结果等,在产检前,提前电话通知孕妇,保证孕妇可以得到全面的检查,降低意外的发生率。
第三,规范管理流程,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流程是提升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从孕妇建党开始,就筛查出其中的高危因素,进行评分,对于评分高的孕妇,增加访视次数,详细的进行记录。
第四,制定出科学的计划,对于高危孕妇,针对其自身的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运动和饮食计划,鼓励孕妇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活动,合理营养,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孕产妇分娩情况、流产与早产情况、产妇死亡率与胎儿异常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综合管理组与对照组产妇均未出现死亡,综合管理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管理组流产、早产、新生儿死亡与胎儿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管理组、对照组产妇与胎儿情况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3 讨论
孕产妇死亡率是评估一个国家经济水平、文化水平、教育水平以及健康水平的一个指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孕产妇健康保障体系开始得到不断的完善,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孕产妇死亡率开始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危妊娠管理就是用科学的的管理模式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资源,还能够发挥出医疗资源的作用,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孕产妇与新生儿开展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妊娠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本组研究显示,综合管理组与对照组产妇均未出现死亡,综合管理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管理组流产、早产、新生儿死亡与胎儿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高危孕产妇开展妊娠管理工作可以提高顺产率,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和死亡率,该种管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海萍,肖素梅,刘黎. 宫内转诊在高危妊娠救治的应用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7(17):439-440.
[2]邹同安. 青田县1990—2009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 2011,16(03):192-193.
[3]李小妮. 对基层医院高危孕产妇转诊的调查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6(11):382-383.
[4]丘小玉,黄碧珍. 广东省梅县农村高危孕产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干预策略[J]. 中国实用医药. 2007,15(01):227-228.
孕妇23岁,初中文化,孕1产0。既往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史,无肝、肾疾病、心脏病,无遗传病及传染病,无药物过敏史及手术外伤史。否认烟酒嗜好。
妊娠情况及产疗经过:
末次月经2014年7月5日,预产期为2015年4月12日。
于2014年9月26日孕11+6周时,建立《孕册》。初诊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血常规化验:血红蛋白111g/L,血小板131×109/L。
2014年12月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出血,前往市中心医院就诊,化验血常规:血小板12×109/L,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2014年12月30日,患者于某省级医院行骨穿检查,骨穿结果不详。
抢救经过:
2015年1月2日下午,患者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休息后未见缓解。夜间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3日凌晨2点就诊到某省级医院。血常规:白细胞10×109/L,中性粒64.0%,血红蛋白105g/L,红细胞3.0×1012/L,血小板10×10/L。白蛋白24.5g/L,ALT50U/L,AST113/L,尿素7.01mmol/L,肌酐67.5umol/L,肌钙蛋白I0.053ng/ml,NT-proBNP 10900ng/L。凝血APTT40S,D-dimer1456ug/L。心脏彩超:肺动高压(重度),三尖瓣返流(中度),右心系统增大,心包积液(弥漫少量),下腔静脉增宽伴体静脉回流受阻,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容积减小,射血分数减低(45%)。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40次/分,I导联深S波。11点30分转入心血管内科,轮椅推入,下肢胀痛,轻度水肿。查体:T36.4℃,BP178/120mmhg,P140次/分,R20次/分,四肢冰冷,皮肤花纹。初步诊断:急性肺栓塞?急性右心衰,I型呼吸衰竭,高血压三级(极高危),血小板减少症(原因待查)。立即予硝酸甘油静脉泵入降压,改善肺动脉高压,予凯时改善循环,雅河润抗炎。13:00患者突发双侧肾区疼痛,查体有叩击痛,自诉疼痛不能忍受,予吗啡0.005g肌肉注射。继而出现昏迷,抢救无效,临床死亡。
市级报告死亡诊断:
1、心原性猝死
2、急性肺栓塞?
3、急性右心衰
4、I型呼吸衰竭
5、高血压三级
6、血小板减少症
7、孕26周。9评审讨论内容:
1、明确死亡诊断。
2、讨论保健、医疗环节影响因素、改进措施。
3、评审结论:是否可以避免死亡?
危重症(子痫、HELLP综合征引产)病例报告
自然情况:
患者38岁,汉族,公司职员,某县城镇内常住人口,既往4年前因宫外孕于外院行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3年前于外院行输卵管通液,1年前于外院行胚胎移植失败,后促排卵两次,取卵冰冻保存。否认高血压病史。本次妊娠为胚胎移植术后,双胎妊娠。
孕期情况:
LMP 2015.5.7,EDC 2016.2.14,2015年5月26日于市级医院行胚胎移植手术(3天胚胎),移植后肌注黄体酮、口服芬吗酮(3片/天)两月余,胚胎移植15天后有早孕反应,程度较轻。自诉定期于市级医院产检,未见明显异常。停经13+5周后突发视物模糊,持续十几秒后缓解,停经14+2周感颈部及枕部波动痛,伴眼花及恶心呕吐,平躺时头痛加重,停经14+4周头痛及呕吐症状进行性加重,未就医。停经14+5周10时患者突发右下肢无力、抽搐,后摔倒,5分钟后症状缓解,半小时后右下肢再次抽搐,12时四肢抽搐,伴牙关紧闭、意识丧失,5分钟后缓解,后阵发性右下肢抽搐。
住院经过:
2015年8月18日以“停经14+5周,下肢抽搐6小时,加重4小时”为主诉入我院,T36.5℃,P120次/分,R30次/分,BP200/120mmHg,立即予硝苯地平10mg舌下含服,地西泮10mg静推镇静,持续吸氧,心电监护,急查血常规WBC13.61×109/L,RBC4.34×1012/L,HB135g/L,PLT106×109/L,BNP216.73pg/ml,生化肝功ALT54U/L,AST57U/L, CK78IU/L, CK-MB0.18ug/L, hs-TnI0.064ug/L, PCT 0.056ng/ml,血气pH7.449,PCO228.1mmHg,PO2149mmHg,尿常规潜血3+,尿蛋白4+,酮体1+。急请神经内科会诊,完善头颅MRI示双侧基底节区、双侧枕顶叶片状T2、FLAIR高信号,DWI、MRA、MRV基本正常,结合患者入院血压升高,考虑诊断:
1、继发性癫痫
2、颅内病变(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可能性大)。予甘油果糖250ml Q12H ivgtt减轻脑水肿,同时密切监测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
2015年8月19日8时10分患者再次出现下肢抽搐,后进展为四肢抽搐,伴恶心呕吐,面色及口周明显发绀,牙关紧闭,意识丧失,查体:P102次/分,BP 190/110mmHg,双肺可及喘鸣音,未及可疑啰音。积极予压舌板预防舌咬伤、地西泮镇静、吸氧后抽搐缓解,急请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会诊,并经科内讨论,首先考虑颅内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癫痫,但患者血压高,尿蛋白3+,且为双胎妊娠,不除外早发型子痫可能,予硫酸镁解痉、拉贝洛尔降压、镇静吸氧治疗。因考虑原发病灶为颅内病变,经科内讨论后转神经内科进一步治疗。后于上午10:50急查血常规WBC11.71×109/L,RBC4.50×1012/L,HB141g/L,PLT30.4×109/L,BNP92.28pg/ml,下午13时复查:WBC11.56×109/L,RBC4.45×1012/L,HB139g/L,PLT29.4×109/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24.4mg/L,D-二聚体3670ug/L FEU,生化肝功ALT299U/L,AST 702U/L,总胆红素69.7umol/L,Cre67umol/L,患者目前肝酶升高、血小板下降明显伴酱油色尿,考虑为HELLP可能性大,积极予地塞米松静推、输注血小板治疗,且肾功受损、凝血功能异常,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病迅速,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取消转科,因患者病情复杂,请全院大会诊。我科认为,患者血压高,尿蛋白3+,肝酶升高,血小板下降明显,酱油色尿,HELLP综合征(完全型)诊断明确。消化科建议积极治疗产科原发病,予保肝治疗,检测血常规、肝肾功;神内科医师考虑颅内病灶与抽搐后引起脑水肿相关,患者血小板下降、肝肾功受损,应积极治疗产科原发病,必要时需给予抗癫痫药物口服治疗;肾内科建议积极补液、碱化尿液、改善微循环治疗,监测尿量。经讨论,目前诊断:1.子痫2.HELLP综合征(完全型)3.中期妊娠14+6周G2PO 4.多器官功能障碍(肝、肾),积极予以硫酸镁预防再次抽搐、降压、镇静、护肝、碱化尿液、改善微循环治疗,尽早终止妊娠。
2015年8月19日患者血压控制平稳,于19时行水囊引产术,超声下查看双胎未探及胎心,考虑胎死宫内。放置水囊过程顺利,后血压波动于122-145/ 82-93mmHg之间,患者无恶心呕吐、腹痛及阴道流血等不适。
2015年8月20日12时患者水囊已放置超过12小时,宫缩未发动,再次放入水囊一枚。复查血常规:WBC15.16×10/L,RBC4.28×10/L,HB132g/L,PLT35×109/L,生化肝功ALT 192U/L,AST 165U/L,总胆红素28.9umol/L,Cre65umol/L,LDH 1272U/L,尿常规潜血2+,尿蛋白±。
2015年8月21日16时患者行水囊引产24小时,仍未及有效宫缩,予缩宫素引产,缩宫素调至1%12滴/分,欲行宫颈扩张术,期间胎膜破裂,遂行钳刮术,钳夹出胎儿及胎盘组织,阴道流血略少,胎儿及胎盘共重80g,手术顺利,术后
912继续予保肝、降压、硫酸镁解痉、吸氧镇定、碱化尿液、改善微循环、抗生素防治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患者血压、体温、阴道流血情况。
术后患者血压稳定,波动于130/80mmHg左右,恢复可,2015年8月24日复查血常规WBC11.49×109/L,RBC3.06×1012/L,HB96g/L,PLT173×109/L,尿常规潜血1+,尿蛋白-,生化肝功ALT 91U/L,AST 33U/L,总胆红素7.4umol/L, Cre57umol/L。
2015年8月27日复查血常规WBC9.38×109/L,RBC3.52×1012/L,HB109g/L,PLT311×109/L,生化肝功ALT 59U/L,AST 22U/L,总胆红素7.0umol/L, Cre 65umol/L,LDH 266U/L,尿常规潜血-,尿蛋白-。患者好转出院。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程序及主要内容
1、孕产期保健情况
2、入院:接诊与收住院,是否有延误?
3、诊断:诊断是否正确?是否对需要鉴别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考虑?包括:(1)对病史、症状、体格检查是否全面?(2)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否全面,报告是否及时?
4、处理及监测
(1)治疗原则或诊疗计划是什么?是否符合医疗常规或临床路径?(2)病情发行变化或转为危重症后,采取了哪些处理?是否及时、恰当?(3)监测是否全面?是否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5、转诊(转入/转出)
(1)转诊是否及时、途中是否延误?
(2)转诊前是否通知上级医院?转中有无专科医务人员陪同?途中处理是否正确?
6、病历记录情况
7、出院:诊断是否正确?时机是否恰当?交代是否充分、清楚?
8、医护人员:包括资格、技能、数量、工作状态、工作态度、沟通交流等。
9、设备:必要设备是否齐全、能否正常工作、是否容易获取?
10、药物:所需药物是否齐全、是否及时得到?
11、医疗常规或诊疗指南:针对此病的医疗常规或诊疗指南是否建立?诊治过程中是否执行?
12、组织和管理:医院每个部门的组织和管理对处理过程是否有影响?
13、病人及家庭经济能力、是否配合治疗等?
一、指导思想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切实加强孕产妇急救工作,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确保母婴生命安全,促进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
三、干预措施
(一)完善急救组织,明确工作职责
1、调整充实南县孕产妇急救组织。南县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由骆建国任组长,李万平任副组长,刘艳玲、彭金道、童维、黄鹏钧为成员,负责全县孕产妇急救工作的组织、指挥和督导工作,办公室设卫生局防保股。
南县孕产妇急救专家组由李万平任组长,黄鹏钧、童维、刘艳玲为副组长,冯建科、杨慧丽、张桂华、郭建红、陈立新、李文林、陈静、段志华、徐美林为成员,负责全县孕产妇急救、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2、全县各医疗保健机构、民营医院应分别成立孕产妇抢救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妇产科、急诊科、内科、外科、小儿科、化验室及护理部负责人、妇幼专干为成员,负责本单位孕产妇急救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3、各医疗单位孕产妇抢救小组,应加强孕产妇急救技术人员、医疗设备的配套建设,保证孕产妇急救技术人员、医疗设备、急救药品、救护车辆、通讯工具时刻处于功能状态。
(二)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产科质量
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认真实施卫生部《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切实履行妇幼卫生工作职责。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孕产妇建卡、产前检查、产后访视、高危筛查工作。
2、各医疗机构在不断改善住院条件,加强产科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认真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促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达100%。
3、各医疗机构妇产科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正常分娩技术规范》和《计划生育技术规范》等业务操作常规,努力提高产科和计划生育手术质量,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4、认真落实高危分级住院分娩制度和《湖南省高危孕产妇转诊管理规范》,10分以上高危必须到县级医院住院分娩,县、乡两级在转送病情不稳定的急危高危孕产妇时,应选派有急救能力和经验的医务人员护送,转诊时统一使用《高危孕产妇转诊通知单》。严格剖宫产指征,加大高危截留处罚力度。
5、强化医疗机构高危妊娠管理监护职责,特别重视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肺炎等危急重症孕产妇的监控和防治,(三)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抢救能力和管理水平
1、县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定期举办全县产科人员应知应会及孕产妇急救学习班,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孕产妇急救技术水平。
2、各医疗机构每季度应组织“孕产妇急救小组”人员集中学习专业技术,制定孕产妇急救预案,进行孕产妇急救操作演练,提高孕产妇急救应急处理能力。
3、县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县孕产妇急救中心、县直医院、中心卫生院进行孕产妇急症接诊、抢救现场演练考核,情况通报全县。
4、发生孕产妇死亡病例,各医疗单位应在24小时内将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地址、计内、外、孕周、产次、死因、诊断、电话等)上报县卫生局防保股、县妇幼保健院。县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应及时组织专家现场调查,进行死亡评审,总结经验教训,并通报全县。
5、南县孕产妇(新生儿)死亡评审组名单:组长杨强,副组长刘艳玲,成员彭金道、黄鹏钧、冯建科、方建华、郭建红、朱春娥、李文林、徐立军、杨慧丽、张桂华、段志华、陈静。
(四)严格依法管理,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
1、严禁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计划生育手术合格证》的医疗保健机构、民营医院和个人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相关业务。
2、严禁家庭接生。
3、发现当地有非法从事接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的,乡镇卫生院应及时制止并报告县卫生局、县卫生监督所依法查处,未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同时追究当地乡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妇幼专干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4、县卫生局与县直各医疗单位、各乡镇卫生院(中心)签订“控制孕产妇死亡院长责任状”,实行妇幼卫生工作孕产妇死亡一票否决制和孕产妇死亡责任追究制度。
5、县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县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定期对全县各医疗保健机构的孕产期保健工作、产科质量进行技术指导及质量控制评价。
新生儿破伤风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目标,我市根据省卫生厅的安排,今年起实施降消项目,为进一步做好项目工作,加强项目管理,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1、孕产妇死亡:到2009年底,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5/10万以下。
2、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
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以上。
4、消毒接生率≥98%。
5、产前检查覆盖率≥90%。
6、县、乡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80%。
二、项目内容
1、人员进修与培训
①安排1名产科医生到省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3个月,重点进修产科急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规范以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②安排2名产科医生到市级医疗机构进修产科或儿科3个月。③对全市产科技术人员进行2期产科知识培训。
2、聘请专家蹲点指导
根据省降消项目办的安排,我市聘请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一名,指导我市降消项目工作,规范各项技术标准和操作常规,培训我市产科技术骨干和妇幼保健人员,提高我市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和产科技术人员的急救能力。
3、健康教育
①印发宣传资料或小册子,广泛宣传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预防出生缺陷等知识及住院分娩的好处。
②每村写3—5条石灰标语,每个乡镇写4—5条横幅,广泛宣传母婴保健知识及住院分娩的好处。
③各医疗保健机构要举办“孕妇学校”广泛开展孕产期保健知识的传播。
④在各医疗机构及公共场所张贴宣传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和预防出生缺陷的宣传画册。
4、加强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确保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狠抓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加强产科技术人员的培训,重点提高产科急救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不断增强急救意识,确保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为降低“两率”提供坚强的保障。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1、为了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和切实完成项目工作,我市成立降消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见文)。
2、项目由市卫生局具体组织实施。
3、项目办公室地点设市妇幼保健。
(二)具体工作安排
1、发文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2、召开项目工作启动大会。
3、举办2期产科知识培训班。
4、开展对项目工作的督导。
5、派产科人员进修培训。
四、措施与办法
1、签订责任状,制定奖惩办法
为加强各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心,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完成,市卫生局将对各有关单位和人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
2、加强督查与指导
根据省项目办的要求,市卫生局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单位进行4—5次督查与指导,重点督查产科质量情况,严格控制剖宫产率,完善各种产科制度,强化各种硬件建设,考核产科技术人员对--危急症的抢救能力。严查乡镇卫生院的高危孕妇截留现象,指导农卫站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高危筛查与监护及住院分娩宣传工作。
3、考核与评比
1 临床资料
1997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 发生在本地区的孕产妇死亡。13例孕产妇死亡死因排序, 产科出血4例, 占30.77%;羊水栓塞2例, 占15.38%;妊娠合并肝病3例, 占23.08%;妊娠合并心脏病2例, 占15.38%;急性白血病、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各1例, 分别占7.7%。可见孕产妇死亡死因第1位为产科出血, 第2位为妊娠合并肝病, 第3位为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
2 结果
2.1 死因构成与死亡比率
直接产科原因6例, 占46.2%;间接产科原因7例, 占53.8%。间接产科原因超过直接产科原因。产科原因死亡6例, 其中异位妊娠3例, 羊水栓塞2例, 产后出血1例。其构成比分别为50%、33.3%、16.7%。
2.2 死亡孕产妇孕期保健情况
死亡孕产妇接受初次孕期检查的时间情况, 未检2例, 占15.38%;<孕12周2例, 占15.38%;孕28周前6例, 占46.15%;>孕28周3例, 占23.08%。
2.3 计划外妊娠流动孕产妇情况
13例死亡孕产妇中没有生育指标的计划外妊娠占15.38%, 流动孕产妇占30.77%。
2.4 死亡孕产妇评审结果
每例死亡孕产妇均经过区、市两级评审。完全可以避免的死亡占15.38%;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61.54%;不可避免死亡占23.08%。
3 讨论与分析
3.1 孕产妇死亡疾病分析
产科出血是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4例产科出血中有3例是异位妊娠破裂导致孕产妇死亡。3例异位妊娠孕妇年龄为28~37岁, 均死于失血性休克, 其中2例经医院化验诊断为早孕, 1例于人流术后失血性休克致死;1例拟去医院手术前, 突然发病, 造成失血性休克, 死于去医院途中。
在孕产妇死亡漏报调查中发现另一例以急腹症休克就医, 经外科、妇产科会诊, 印象诊断为宫外孕, 卵巢破裂, 尚未来得及手术已临床死亡, 本人主诉未诉停经史。
异位妊娠破裂来势凶猛, 且于破裂前无明显症状, 甚至有的并不知道妊娠, 因此要控制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死亡, 首先要向育龄妇女做好卫生宣传, 出现不规律月经即应就医, 明确诊断, 特别是放置宫内节育器, 有生殖系统炎性疾病者, 应了解异位妊娠的特征, 做好预防工作。
2例羊水栓塞均发病较急;1例产后2h死亡, 1例于产后24h内死亡。1例产后出血于产后38h内死亡。
3.2 妊娠合并肝病3例
既往均无肝炎病史, 均于妊娠32~34周发病。妊娠中期检查, 发现妊娠合并肝病后按高危妊娠管理, 2例入院治疗, 1例转院未去, 延误了治疗时机。致死原因是2例妊娠急性脂肪肝, 1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急性肝坏死, 经临床抢救无效死亡, 经评审为不可避免死亡。
3.3 妊娠合并心脏病2例
在孕产妇死因中, 排列第3位。1例为风心病, 1例为先心病。风心病孕妇出现呼吸困难, 紫绀症状, 21周入院治疗, 28周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术后病情加重, 抢救无效死亡。先心病孕妇, 孕期隐瞒病史, 早期未见异常, 38周入院分娩后, 急性左心衰竭, 乏氧性脑病抢救无效死亡。
3.4 分娩后脑梗死1例
产妇分娩后3d出现头痛、呕吐症状, 经治疗抢救无效死亡。妊娠突发急性白血病1例。孕10周突然发病, 住院医治无效死亡。
4 结语
强调对高危妊娠的“死看死守”、开通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总结死亡病例评审的经验教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继续深入研究孕产妇死亡那个的主要影响因素, 尤其针对来自社会其他部门方面的影响因素加以认真统计分析, 提供科学的数据, 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供政府决策参考。
加强基层保健网络建设, 重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人员的服务能力和增强工作责任心, 因此要控制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死亡, 首先要向育龄妇女做好卫生宣传, 出现不规律月经即应就医, 明确诊断, 特别是放置宫内节育器, 有生殖系统炎性疾病者, 应了解异位妊娠的特征, 做好预防工作。
加强系统内部的管理, 针对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环节重点干预。地段保健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高危妊娠, 并保证其上转而实现追踪管理, 医疗机构强调产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 以提高严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救治成功率。
呼吁建立贫困高危孕产妇救助资金并完善管理机制, 将有效减少因贫困而延误诊治的孕产妇死亡。
建立或制定旨在保证孕产妇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收费低廉、针对城镇“低保”户及流动人群中的贫困孕产妇的医疗保健服务单位, 将有助于减少贫困和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
摘要: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围产期保健的第一位指标,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回顾与总结孕产妇死亡死因, 找出工作上的差距, 更有效地控制孕产妇死亡。
关键词 孕产妇 死亡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91
资料与方法
对象:1998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张家川辖区的孕产妇。
方法:每例死亡孕产妇由乡妇幼专干在24小时内报县妇幼保健站并规范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送县妇保站,为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县妇保站接到报告卡3天内派业务骨干到死亡患者家中对该孕产妇进行实地追踪调查核实,全面分析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建立档案,最大限度的确保资料真实性和准确性。
结 果
孕产妇死亡率:1998~2007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 134.92/10万(6/4447)、144.54/10万(6/4151)、198.86/10万(7/3520)、108.98/10万(5/4588)、141.72/10万(5/3528)、81.83/10万(3/3666)、151.98/10万(6/3948)、151.36/10万(6/3964)、75/10万(3/4000)、76.51/10万(3/3921)。
孕产妇死亡原因分类统计:全县50例死亡孕产妇中占第1位的是产科出血是 29人(58%),第2位的是内科并发症10人(20%),第3位的是妊高征8人(16%),第4位是产褥感染2人(4%),第5位是羊水栓塞1人(1%)。
死亡地点及构成比是:家中死亡19人(38%)、县级医院10人(20%)、乡卫生院6人(12%)、送医疗机构的途中15人(30%)。
讨 论
在农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依靠基层保健网络完成妇幼卫生的各项任务,以达到搞好农村妇女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标,此项工作必须得到当地党政机关的支持和重视,有了地方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对农村妇幼卫生经费的投入,村级保健员的报酬才能解决和弥补,才能调动妇幼人员的积极性,自觉搞好孕产妇系统管理,这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加强妇幼人员的培训:一是抓好全县各级妇幼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医德医风的培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心妇幼工作的自觉性,带头搞好妇幼工作。二是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培训的重点突出产科出血和妊娠并发症的预防。因为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产妇死亡的58%。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达200ml以上,应积极寻找原因或立即转院。
加大对乡镇卫生院产科设备的投入和对业务技术人员的调配,着重对边远山区乡镇卫生院产科设备的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调整,让乡镇卫生院有能力及时处理产科出血、妊娠并发症、妊高征等产科并发症,最大限度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因为50例孕产妇有6例在乡镇卫生院死亡,占孕产妇死亡的12%)。
加强妇幼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孕产妇及家人的保健意识。转变农村少数民族地方生孩子不住院的观念,克服因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经济困难而不接受产前检查,产时不住院,因在家分娩造成的不良后果(50例死亡孕产妇家中死亡19人占38%,送医疗机构的途中15人占20%)
继续加大合作医疗和“降消”项目的实施,对经济特别困难边远山区的高危孕产妇实行免费接送、免费住院分娩。对危急孕产妇的抢救和转诊要一步到位,建立绿色通道,一但接治产科急诊病人,必须争分夺秒,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孕产妇死亡事件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工作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杜其云,刘筱娴.孕产妇死亡之后研究与控制.中国妇幼保健,2002,16(7):453.
下发工作要求。1月16日第一时间内将长春市卫计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孕产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下发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驻区助产机构,要求各单位根据自身工作职责进行工作安排。
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工作部署。1月21日上午召开“朝阳区20xx年加强孕产妇安全管理会议”,再一次进行部署,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要加强辖区内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进行健康宣教,做好孕产妇梳理工作,加强高危孕产妇规范管理,严密监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孕产妇,及时引导就医。切实发挥联合联动机制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衔接和急危重症绿色通道畅通。助产机构按要求开展演练。
进行专项督导,现场模拟。1月24日―1月25日组织进行驻区助产机构医疗安全督导工作。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省人民医院将演练与实战结合,将每一例呼吸道疾病就诊孕产妇进行规范管理;省妇幼保健院开展了呼吸机使用专项演练;省前卫医院制定了《孕产妇流感方案》,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组织,进行了演练;吉林普济医院、省地矿医院结合本医疗机构情况,重点加强了首诊管理,进行入院测体温,询问近期有无呼吸道疾病史,如有感冒症状马上转诊并进行随访演练。
在督导过程中,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现场询问,模拟演练督促各助产机构加强流感防控及孕产妇安全管理;要求各助产机构要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力量配置,强化首诊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将春节期间值班表上报区妇幼保健机构备案;我们还对各机构抢救药品,抢救设备功能状态进行了检查,并要求节日前各单位要将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再次进行自查,对工作人员再次进行培训,不管医生护士必须熟练掌握会诊、转诊及急救流程,确保节日期间孕产妇的会诊、转诊和急救工作的正常运行。
以上为我区近期开展的孕产妇安全督导工作,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进行孕产妇健康管理,确保母婴安全,保证全区孕产妇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春节!
1、早孕检查:村妇幼保健员通过了解所辖范围的已婚育龄妇女疑有早孕者,督促在孕前三月至停经12周内到乡镇卫生院做早孕检查,并领取叶酸服用。
2、产前检查:孕妇于村、乡、县各级医院保健单位进行至少5次产前检查,高危妊娠者应于乡或乡级以上医疗保健单位进行,并酌情增加检查次数。凡可能分娩出生缺陷儿者,应在孕20—24周前尽早明确诊断,必要时终止妊娠。
3、住院分娩:要求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单位住院分娩。
4、产后访视:至少3次,正常分娩的产妇由村妇幼保健员承担,高危妊娠或难产分娩的产妇由乡级妇幼专干承担。要求于产妇出院后3天内、及产后第7天、14天、28天进行产后访视。
5、产后健康检查:村妇幼保健员督促产妇和婴儿于产后42—56天,到乡镇卫生院或县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后母婴健康检查。
车龙乡卫生院
对象和方法:对我县2000年以来孕妇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分析。
总结:农牧民占全县80%以上,城镇居民占20%以上。全县育龄妇女人数为25938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为18065人,十五”期末,托里县总人口为87846人,人口出生率为12.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全县2006年住院分娩率为50%,比“降消”项目实施前2000年(35.30%)的水平上提高了14.70%;孕产妇死亡率69.8/10万,在2000年(130.71/10万)的基础上降低了50.91/10万,婴儿死亡率21.37‰,比2000年32.03‰降低了10.66‰。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孕产妇保健工作的开展,农牧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上升,而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趋势。
关键词:农村孕产妇 新生儿 住院分娩 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41-01
国家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政策以来,我县重视孕产妇的保健工作,广泛开展“降消”项目,加强宣传教育,用双语讲解孕产妇的健康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医疗机构、预防保健部门、乡镇卫生院及卫生室从事妇幼工作的医务人员协调配合下,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危急症抢救中心实用“母亲健康快车”。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孕产妇保健知识,新农合医疗报销和国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农牧民孕产妇得到住院分娩带来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保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对我县2000年以来孕妇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分析。
1.2 已婚孕妇。本县农业户。
1.3 方法。对全县孕产妇在计划生育指导站、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住院病人的总数和年度增长进行分析。
2 结果
农牧民占全县80%以上,城镇居民占20%以上。全县育龄妇女人数为25938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为18065人,“十五”期末,托里县总人口为87846人,人口出生率为12.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全县2006年住院分娩率为50%,比“降消”项目实施前2000年(35.30%)的水平上提高了14.70%;孕产妇死亡率69.8/10万,在2000年(130.71/10万)的基础上降低了50.91/10万,婴儿死亡率21.37‰,比2000年32.03‰降低了10.66‰。2009年根据﹙卫妇社发[2009]12号从2009年1月1日执行,2009年全县产妇数是927人,农村616人全部按照要求对项目进行减免,2010年全县产妇数是1227人、农村1022人比2009年入院分娩提高了15%,同时大大降低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2年来新生儿死亡为0,高危育产妇住院分娩为100%,孕产妇死亡为0。把宣传和现场减免落到了实处,常抓不懈的工作要求,以政策为动力,提高服务质量。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孕产妇保健工作的开展,农牧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上升,而孕產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趋势。
3 讨论
孕产妇按居住地的不同,保健条件也不同,边远地区缺医缺药比较严重,文化、生活条件等因素,有的没有及时发现怀孕情况、因经济条件和没有及时补充营养和维生素类育龄期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等疾病引起月经紊乱,长期在牧区饮用浓茶等不良生活条件引起孕妇合并缺铁性贫血[1],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超声波检查发现脐带绕颈周数增加,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增多,故因严密观察产程,动听胎心,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短时间无法结束妊娠者,放宽剖宫产指证,尽快娩出胎儿,减少围产儿死亡率[2]等问题,随脐带绕颈因交通不便等因素,有些孕产妇在家生孩子,接生婆接生避免不了孕产妇在产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儿童是父母的明天,国家的未来,人民的健康保障从儿童期做起、从孕产妇健康保障做起,要认真做好这些工作:
3.1 要宣传住院分娩是新接生法,打破群众传统观念束缚,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按照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识的宣传教育、举办生殖健康、科学育儿的讲座、利用汉哈两种语言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对高危孕产妇跟踪监测,围绕住院分娩及生殖健康面对面进行宣传教育、对交通不便、家庭困难、实用“母亲健康快车”大大提高住院分娩的思想意识、避免了在家中分娩时产道损伤、感染、流血及新生儿死。
3.2 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危急症抢救中心,实用“母亲健康快车”。村乡县级的绿色通道开通同时做好认真筛查和管理高危孕产妇,设备完善的抢救中心,确保母婴安全,有效地提高了我县的住院分娩率。
4 医疗机构
乡镇卫生院免费住院分娩。按优惠政策落实补助,农村住院分娩孕妇由项目办支付400元、合管中心支付300元的补救标准。
5 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
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严把准入关,必须有接生者的签名和医疗机构的出生记录盖章方可办理、计划生育的生育服务证方可办理,否则一律视为非法接生,同时定期对出生医学证明和接生者住院分娩登记进行核实,对把关不严,手续不齐,擅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者进行严肃查处,追究责任人。
6 加大村医管理,杜绝村医接生
对非法接生者进行查处,一旦核实,取消行医资格,逐渐转换乡村医生的职能,将村医全部转变为“村妇幼保健员”,负责摸底掌握本村早孕人数,按孕产妇及儿童系统管理要求建卡(册),为本村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及产后访视,使他们不再从事家庭接生工作,转为承担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和护送孕产妇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保健和住院分娩的任务。
7 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
省、市、县每年通过“三网监测”及孕产妇死亡逐级评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我县每年“三·八”妇女节之际向全县发布孕产妇死亡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古丽江·阿拜.托里县牧区128例哈族孕妇合并贫血的分析.[J]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中国科技发展论坛,ISBN7-118-04016-9,2005.7
【孕产妇死亡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23例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09-14
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10-01
孕产妇急危重病管理制度09-06
危重孕产妇病例分析06-20
孕产妇知识宣传方案10-19
高危孕产妇安全护理10-27
孕产妇健康工作制度10-16
产妇护理07-15
产妇怎么治便秘10-26
产妇脚后跟疼的原因是什么呢?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