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是(精选8篇)
“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1996年以来,农业步入一个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2000年3月,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平在给上总理书中列举了农村中触目惊心的危机: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李昌平的上书通过媒体震动了全国,“三农问题”的危机暴露在公众面前。
为何“三农”问题成为关注热点
影响社会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其人员平均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每个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其人员290余人。严重超编的吃饭人头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部分政府机关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入不敷出,而这种财政状况正是农村滥收费的根源之一。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农村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2124扩大到0.3361,增幅过快,也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0.16-0.295)。能否在201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看“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农村发展形势的恶化,诱发的农民反抗时间逐渐增多,规模逐渐加大,出现了反抗形式逐渐升级,出现暴力化趋向。“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
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5.5亿,以吸收1.2亿计,依旧有近3亿剩余劳动力。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至少在四十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的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众多的劳动力农村无法消化,只能向城镇转移,如何解决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关于“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学者们争论不已,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观点,因为,每种观点都既有说服力又有其难以应答的“死穴”。但是学者们却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上完全一致,即,所谓的“三农问题”的其实就是农民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
城镇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部副主任徐宏源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就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效益。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通过实现现代化来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村问题。徐宏源还指出,对于现在各大城市实行放开城镇户口的户籍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城镇户口放开以后,农民只不过是从农村潜在的失业人员变成了城市流民,反而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这样的先例。治标也很重要,但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治本。
国民待遇
相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上都截然不同,一个农村居民无论是刚出生还是年过百岁都得交纳税费。另外在义务教育的权利、社会保险、医疗等一系列权利的落实上也有待完善。
减税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我国的农业税、特产税加在一起大约400亿元,而我国一年有1万亿元左右的税收,完全可以免掉几百亿的农业税。农村费改税的问题,以后主要要靠完善制度来保证,农民减负涉及的农村教育、政府经费问题也要妥善解决。
厉以宁还认为,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该是政府加大投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良种基地的建设;二是农田水利的投入;三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四是对农民的技术培养。其次是要发展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养殖等。各地可以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民按订单安心生产,公司负责销售。政府措施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三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四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五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关键要在调整农业结构。我认为,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新理念、创新思维。
简单的讲就是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必须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确立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区域优势产品。一是依托市场,定位产业。清远是一个欠发达贫困山区,起步较晚,但这里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也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所以说,清远有一块广阔的丰富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不断培育和优化我市的主导产业。而当前我市农业重点要发展的是水果、蔬菜、水产养殖、鸡、鹅、猪、茶叶、竹木和笋竹等八大农业主导产业。二是整合资源,布局产业。按照不同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做好特色经济文章。三是打造品牌,壮大产业。清远也有自己的品牌,但不多,没有很好的充分利用。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围绕创“品牌”这一环节,积极调整产品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特、稀、新品种,使之尽快成为我市的品牌,以整体形象去参与市场竞争。
二、注重化解和规避结构调整中的各种风险。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必须积极化解和规避这些风险,让农民在调整中得到实惠。
1、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化解市场风险。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新阶段后,很大多数农户还处于单打独斗的境地,“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和小型分散的经营形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面对变化的大市场,亟须一种经济载体把千家万户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实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整体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龙头企业能把千家万户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既能解决生产经营小而散的问题,解决农产品加工难的问题,还能有效地化解规避市场风险。
2、加大技术培训,推广和服务的力度。着力化解技术风险和调整结构意味着必须掌握新的技术,化解技术风险是结构调整中必须越过的一道坎。
3、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努力规避自然风险。在结构调整中,我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发展避灾农业。
三、要确立新的定位、新的定型。
根据我市的实际和发展战略,我们应把农业重点定位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创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和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这五大功能,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以土地使用权资产为前提,建立合理的土地有偿流转体制;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整合乡镇企业;以“名、优、特、稀、新”为标准,优化农产品结构;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为本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农业的定型上,要着眼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目标,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有了这样的定位、定型,确定发展新的思路就有了明确的思考依据。
四、抓住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确立新的方向、新的目标。根据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攻方向,就是围绕“三增一稳”(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县域经济实力增强,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基本目标,突出抓好“三精产业”,即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应服务于农产品加工业,因为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联系市场需求,一头联系农户生产,它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组织生产,也就能指导农业生产,成为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的中间环节。农产品加工把农业生产作为第一车间,通过加工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再通过销售实现商品价值,这就形成了产工贸的经济链,三者之间存在着制衡和循环关联,成为一种新的农业体制,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渠道由少到多、专业化生产规律由小到大、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和产品质量由粗到精的历史性转变,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和完善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中介组织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男生特有女生缘, 这个问题要如何处理
在成人世界里, 常常会说某某男人有女人缘。可在一个班级里, 若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也很叫人挠头。在我们班, 我意识到, 这不仅仅是一个现象, 更是一个问题。这源自那天晚课的一个事件。我班有这样一个男生A, 很有个性, 也很聪明, 长相中上。那天, 在英语课上他调皮捣蛋, 被英语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一顿。当时, 他的态度还不错, 大家以为这个事也就过去了。可一下课, 外班的一个女生就声嘶力竭地朝英语老师扑来, “你凭什么骂A?”年轻的英语老师气得不得了。那个外班的女生气焰很嚣张。后来, 经过老师的劝说和那个男生A的强烈要求, 外班女生给我们班的英语老师道了歉。平时, 我也看出来, A身边总有一些女生环绕, 感觉不像是在恋爱, 也没有太过问, 却没想到会出了这样的事。于是, 我找了A谈话。A说:“那个外班女生不是他的女朋友, 他们之间不过是比较熟而已。”再后来, 我了解到, A这样的朋友很多, 学年里各班都有, 本班的也有。有的女生给他买吃的, 还有的给他钱花。为此, 我找A谈了好多次话, A也承诺不再和外班女生联系。在班上, 我也密切关注A和本班女生的关系, 他们之间似乎收敛了一些。不过, 我总觉得他们之间还没有彻底断绝往来。对这个问题,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加以解决呢?
班主任老师迫切追问“男生特有女生缘, 这个问题要如何处理?”, 似乎女生缘是最棘手的难题, 是引发一系列干扰教学管理秩序事件的根源。可是, 在案例陈述中, 班主任坦承一直以来仅把男生A很有女生缘当成现象, 只有当男生A晚课上被英语老师批评, 随之发生外班女生替他“抱打不平”后, “女生缘”才在老师的意识层面升级为问题。
那么, 到底“女生缘”是问题呢, 还是男生违纪是问题, 抑或“抱打不平”是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考虑, 有没有其他可能性:看不清楚究竟什么是问题才是问题?
我们还是先从“女生缘”开始吧。
《辞海》解释“缘分”是因缘、机缘, 指出“缘”为梵语, 经典解释为“原因”, 它常常和“因”一起合称为“因缘”。什么是缘分?有人问隐士。隐士想了一会说:缘是命, 命是缘。此人听的糊涂, 去问高僧。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这人不解自己的前生如何, 就问佛祖。佛不语, 用手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 云起云落, 随风东西, 于是顿悟:缘不可求的, 缘如风, 风不定。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考察, 所谓有女人缘的男人, 他们在社会活动中能敏锐地洞悉他人的身体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规律, 而且对人的语气、语调、音量变化以及潜台词有很好的识别力, 并对自己的社会交往发展走向有较准确的预见。这些男士对自己有比较恰当的评估, 与大多数人相比, 他们更自信, 性格温和的同时又有鲜明稳定的个性和处事原则。特别需要明确的是, 他们擅长与所有的人融洽相处, 并非仅限女性。人的天性中具有渴望被关注的需求, 无论哪种性别、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都乐于跟关注自己且容易沟通者交流, 乃至保持良好社会关系。当人们说某位男士有女人缘, 通常是一种褒义, 这说明他在各种场合举止言谈得体, 其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让与之交往的人们获得正向积极的情绪体验, 如轻松、有趣等。
诚如班主任所述, 男生A很有个性, 也很聪明, 连老师也承认A同学身边虽然很多女生围绕, 但不是谈恋爱。既然从班里到班外没有女生因为A同学吃醋打架, 也没有男生因为与女生的关系找A同学“决斗”, 那么, 只能说A同学符合如上所述有好“女人缘”的男生特点:社会交往能力出众。A的社会功能好还表现在英语课的晚课上, 他调皮捣蛋被英语老师严厉批评之后, 立即表现出息事宁人的良好态度, 使气性很大的英语老师也认为“这个事儿就过去了”;另外, 在外班女生为其“抱打不平”冒犯英语老师之后坚持原则, 强烈要求那位女生跟英语老师道歉, 如果用一句俗语来概括A同学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 那么“既能请神也能安神”则最为贴切。
班主任老师把“女生缘”升级到“问题”, 其转折点并非A同学课堂上的捣蛋行为, 而是突发外班女生为A同学“抱打不平”事件。由于这位外班女生是一下课立即冲过来的, 从时间方面分析, A同学没有机会去跟外班女生叙述课堂上捣蛋挨批评的经过, 也没有请援兵来替自己重挑事端。我们可以推测是因为英语老师严厉批评A同学的音量很高, 并且内容比较针对这位个性鲜明的男生某些特点, 女孩子在邻班教室听到之后情绪失控, 下课后自发地奔过来表示对英语老师的不满。这位女生的表现让人不由地联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本杜拉的儿童模仿成年人攻击行为的实验, 女孩过激的情绪与高分贝的音量似乎更像一面镜子, 照出值得年轻英语老师深思的内容。既然A同学没有指使任何人表示对英语老师的不敬, 班主任把外班女生的不理智行为归结为A同学的过错则未免牵强。
不容否认, 这个外班女生的过激情绪与行为, 让原本平息的属于班级内课堂教学管理失控环节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引来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多重关注, 从年轻的英语老师、A同学的班主任以及外班女生的班主任直到学校领导。这让班主任本已平静下来的心忽地提到嗓子眼, 感觉“摊上事儿了, 摊上大事儿了”。遗憾的是, 当教育管理上出了问题, 教师不肯反躬自省分析教育管理者的责任, 却急忙把包袱甩到A同学身上, 指责都是因为他跟外班女同学关系好, 才让本已平息的事情再起波澜。班主任如此理解整个事情的发生与发展, 对学生不公平, 对教师个人的教育经验积累也无裨益。
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安稳, 有的老师把它看成学生在给自己传递特殊信号, 读懂这个信号, 及时调整, 教学会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有的老师则理解为学生在跟自己过不去, 顿时怒发冲冠, 瞬间把课堂变成整顿教学秩序的现场会。比如, 为什么A同学在晚课上调皮捣蛋?是他跟不上老师讲课的内容, 还是老师讲的他早已经掌握了?教师往往不假思索地把所有的课堂违纪现象设定为学生的过错。其实, 天资优异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老师讲课的内容很快被理解并掌握, 于是注意力无法继续关注在课堂教学之中, 学生苦于无聊难耐才捣蛋或者做些小动作。他们的行为其实是在引起老师关注, 要求更多新的知识内容满足其求知欲。如果教师及时提供超过普通进度的内容给这样的学生, 资优生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在学业上持续进步, 老师和其他同学也免受打扰, 师生各得其所。
从班主任老师陈述来推测, A聪明、反应快, 人际交往能力出众, 比较符合天资优异学生的基本特征。所以, 英语老师可以在他捣蛋的时候设计一个提问, 既包括晚课的重点或难点, 也满足A渴望关注的心愿。如果答对了, 就说明A的确需要更多其他新的内容以满足其求知欲, 老师不妨找一篇有趣且难度适当的阅读材料, 让他有新的关注焦点, 用安静的阅读代替捣蛋行为;答错了呢, 老师则可以温和地建议A跟大家一起动脑筋, 参与课题教学活动。另外, 我曾在本刊2013年第1~2期《转学中的迷失》提到过, 詹姆斯·莱文与詹姆斯·F·诺兰的《课堂管理原则》一书中为教师们提供了7种方法可以快速阻止课堂违规者, 也分别举出相对应的例子, 年轻的英语老师不妨尝试一下, 免得课堂教学时间常常被自己批评学生的愤怒所充斥, 既坏了自己的心情, 也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 耽误教学进度。
倘若英语老师能按如上内容管理课堂, 化A同学的课堂捣蛋行为与无形之中, 那么, 她一方面可以让全班同学不辜负晚上坐在教室里的时光,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A同学对英语的兴趣和对老师“降伏”自己的钦佩之情;既省去了跟A的义正词严, 也免掉了被外班女生“气得不行”的负面情绪与情感体验, 更重要的是获得一份年轻教育工作者成就上的自我满足感。
至于外班女生的情绪和行为, 是这位女生个人在管理情绪和掌控行为的能力有障碍, 如此的爆发性事件即使不在这次出现也会在别的场合出现, 换句话说, 是她自己惯常情绪与行为模式的显露。由她的缺陷导致的师生冲突并不是A同学的过错, 更不能归为A同学的问题。如果说A同学有值得纠正的行为, 那就是经常接受女生的钱和吃的, 但班主任恰恰将此现象在陈述中一带而过, 却并未当成一种隐忧。
他表示,我国国情决定了仅依靠政府解决养老问题是不现实的,激活社会力量进入养老领域,构建多种形式的养老体系才是出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但商业机构进来后,必须要有创新和突破,否则不能持久。”向运华说,只有更多的机构进入养老业,才会有更多新型的养老形式涌现出来。
目前,社会上主要的养老模式有传统养老院、公寓养老、家庭养老,以及新近起步的社区养老。然而,由于投资和运营主体不同,常出现高端养老住不起,低端养老又排不上的问题。
对此,武汉大学风险管理中心博士李毅认为,中国养老产业的经营模式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纯粹投资型”的经营模式,二是“投资+运营管理型”的经营模式。第一种模式的障碍来自于现行政策,养老社区的建设用地不同于商业地产的开发用地,不得随意市场交易。第二种经营模式的障碍来自于养老管理机构与开发商的对接。尽管有些养老社区开始聘请国际知名养老管理机构从事养老社区管理,但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反方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同学,大家好!
在我方立论之前,我想解释一些定义。首先,留学生是指:文凭必须在高中以上而去国外攻读更高学位,同时拥有一技之长的特殊人群。其次,归国即是学成归国,融入社会。然后,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是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反观个人问题却是一种个人主观选择与客观环境无关。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留学归国问题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先说核心问题社会问题,我方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分别是①形成原因②社会影响③解决方式。首先,来看留学生形成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日新月异,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为有志之士的出国和学成回国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确立。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的市场经济成了全球最安全的避风港足以证明这一点。并且像霍英东基金、春晖计划等鼓励留学生回国服务的各种基金计划,为留学生回国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而国家地位的提高,更是极大地调动广大留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文化创新促进东西文化的融合,也是归国的精神动力!这三个层面的本质属性都是社会性,即是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留学生归国从本质看,就是社会问题。
其次,留学生归国的社会影响。留学生掌握特殊才能,高端技术,这一群体势必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缩短教育、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培养高级人才的能力;扩大教育、科技、文化、经贸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种种这些影响不都是在说明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吗?
最后,我们讲解决方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新的留学生工作政策,提出“支持出国,鼓励出国”。留学生归国后,面临创业难的问题,我国政府则不断改善软硬件环境,为留学生在事业上的成功创造了机遇。
再说个人问题。有人出国留学,为了学知识?为了镀金?这是个人问题。你们可以说,社会发展,竞争加大,特别是经济实力增加,使得人们会有这样的个人选择。当然,正方不能去否认社会问题的现实性。任何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共存的,一切个人问题,都是社会问题造成、影响、决定的。不知对方辩友是否听过:“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留学归国很多人都不是因为其个人意愿而留学归国的,大多数人很大程度上都是受社会利益和社会价值趋势影响。由此可见,留学归国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
纵然历史上有很多像钱学森、邓稼先等这样的爱国学者放弃国外优厚条件而留学归国的个例。我们也从不否认单个人做出是否归国的决定时,主要是个人行为。但是我想提醒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留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归国问题。因此,对方辩友已经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你们只是仅仅停留在某一个人是否回国的问题。
“问题教师”指的是那些陷入各种困境,因此而愤怒、苦恼、倦怠或困惑的教师们,他们因这些问题而成为无法有效工作的问题教师。
我国现行体制下的每所学校,无所例外地存在着一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看来,那些愤怒、苦恼、困惑不足以提上日程,不是什么“问题”也不能把它归为“问题教师”,但这些问题对教师的个人人格发展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教师实际上还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职业,只要不犯什么原则错误,就不会被“下课”。因不满教师待遇低下社会地位不佳的现实、付出劳动与社会平均报酬不成比例、个人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工作努力工作程序与个人收入关系不大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越是有能力的教师,越是容易产生更大的不良情绪,而成为“问题教师”,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健康的文化。做为校长,对这些问题也鞭长莫及做为校长,对这些问题也鞭长莫及,但校长必须注意避免这类问题对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基层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长所掌握的资源和权力及其有限,不足以对教师的职业前途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义务阶段最基层的小学,已经是教师自然“分流”渠道的最底层,不能再“分流”也不能被不和谐而下课教师队伍出现两个汇集点:一是追求散漫、轻松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教师“汇集地”,年轻的教师,工作突出肯干的大部分被抽调到地理条件较好的学校,或者是更上一级的实中、高中。留守在这样的基层学校的年轻教师,精力旺盛能力强,但因对现实的不满,不认真工作而成为“问题教师”而“滞留”于底层学校。二个汇集点是老龄化教师汇集地,这些老教师大部分都在年轻时为教育做过突出贡献,只是因年龄大而自然被“滞留”于底层学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只是因年龄带来的身体精力不济而不能再展现“年轻时的优秀”。当然还有一部分老教师因“工龄三十年以上、职称封顶”而等待内退,可以进退自如,好不好好工作都无所谓。
面对学校的众多不良情绪和问题教育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正在毁灭一所又一所学校的文化,校长们又如何来应对呢?
问题教师是我们被忽视的事实而存在,甚至校长都不能看到,不能正视它知道它的存在,如果再忽视下去,你的学校就会完蛋,连同你自己。问题教师这个问题是不能等待的,有些教师的问题因为长期得不到解决而最终严重到无法正常工作。
如果不愿意面对即使只是很少一部分的无能的教师或缺乏工作使命感的教师,校长将会付出很多代价:
学校教师士气低落;
学校里优秀教师对校长评估低,颇有微词;
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和你本人不再那么真心的尊重和信任;
教师工作有效性降低,缺乏“主人翁”意识;
学校成绩下滑,行为问题激增。
问题老师总是充分利用学校领导阶层的心善或软弱或漏洞来控制学校,达到自己的目的,影响学校的使命和健康文化。
校长不着手进行强而有力的干预与导向,将会发生更大的灾难:在一个软弱的管理者“领导”下,大批有问题的教师能够很容易地获得控制权,以比你能预料到的快得多的速度将学校变成一个不健康的环境,迅速改变“工作条件”。
软弱无能踌躇不决,必将暗地里为问题教师的利用而烦恼,甚至不能将自己与那些问题教师正确相区分,容易被问题教师的不安和愤怒所同化。必将无力为自己和维持积极的学校氛围的教师们去努力争取应有的权益,于是学校正气不能有效得以弘扬,歪风得以滋长。
......另一方面,校长的工作非常地不稳定,从会没有觉得自己能够做完工作,总是还得有一个教室去看看,总还有一个讨论要主持。我们怎样让自己干劲十足呢?
在从教师到校长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与那些曾经是同事的教师打交道。而现在,这已经是他们的挑战。对校长来说,有效地和问题教师打交道一直是一个挑战,在当今“结果导向”的教育环境里,即使只有那么一两个无法胜任工作的教师,也马上会导致你的学校和学生落后于人。
作为校长,你肩负的使命就是探究富有创造性、充满人情味、具有支持性、及时且强硬的方法,来和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有效工作的教师打交道。
避免一个问题通常比感到有责任去解决一个问题更容易。作为教师,我们接受了专门的培训去帮助学生,但校长和教师们一起工作时却需要一套不同的技巧,不要让教师觉得你试图在改变他们。
尽力从源头上切断消极情绪的产生
想教师所想,为教师们提供他们能够有效工作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教师们的共同要求被满足,让教师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使命达成的建设工作之中,让教师们不会产生愤怒、压抑、沮丧和困惑的消极情绪。
其实,你的服务型领导的角色会促使教师有效工作且达到成功,同时会加强你作为领导者的影响力。追求“第一”不讲实际是自我毁灭,势必会降低土气。在短期内,你或许会憎恶那些“无所事事”的教师,他们注定会破坏你的领导,甚至毁了你的学校。但你想过没有,教师们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因追求第一期望值得以提高资源相对不能配套而减少,那么愤怒、沮丧、倦怠和困惑将弥漫校园,形成糟糕的恶性循环,那些受到不尊重的指责、没有得到尊重、受到贬损的下属往往表现出敌意,变成我们后来痛惜的非常愤怒、苦恼、倦怠和困惑的少数问题教师。
开展果断的干预
开展果断的干预,让教师们意识到妨碍他们有效教学阻碍大家达成工作使命的一些行为是什么样的行为。
当我们面对问题教师时,往往说得太多,而且说的全部是错话,问了不明智的问题或者为避免伤害感情说了不该说的赞美,给谈话裹了层糖衣,使话说不到点子上,甚至没有说出实情实话。如果你从没有踩过他人的脚,说
明你没有走过路。对问题老师表现出来的问题必须踩踩他们的脚趾,进行激烈的深入内心的对话,我们发自内心,真正将我们自己投入到谈话之中,使谈话更有份量。
勇气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尽管充满恐惧还要继续前进。不要压抑你该说的,即使面对风险和陷阱,你也要实话实说:也许是危险的事情,但也是该敌的事情。即使让人不舒服,也要继续前进,去做、去说。——豪威
不要压抑你该说该做的,即使面对风险和陷阱,你也要实话实说,这是该做的事情,即使让人不舒服,也要继续前进,正确地去做去说,以避免产生更多的问题,给自己埋下更大的隐患。
校长要发挥作用,对“问题教师”进行“果断干预”。但首先,校长需要成为一个多面手。他既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更是所有人的榜样和揩模。在教师面前,他需要以身作则;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他要伸出援助之手。所以,出色的校长在发现教师的问题后,要给以及时而专业的“对质”,让教师直面自己的问题,并就此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爱学生的前提,是我们的教师也能得到更多的关爱;作为一校之长,教师需要你的关怀和指导。其实,学校里的每一个人,包括校长,都有可能陷入困境;重要的是,学校里的每一个人,也都可以帮助彼此摆脱困境。
做一名沟通者领导者,永远都不要试图诊疗、医治他们,为他们提供咨询,除非你想把你的办公室变成问题教师的专属办公室或大本营,你会被不健康的问题讨论所控制而成为鸡妈妈把他们的问题当做自己的问题,你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更应该做的事做更重要的事情,你将会失去方向,你将会没有时间理会非问题教师,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这些问题得由时间和他们自己的内心去解决,校长助人的能力应该运用到去传递期望、给予支持、建议选择并提供教学资源,形成良好的大环境大家都从中受益得以提高,是做为领导的最大的助人之道。被不健康的问题控制住了校长时,校长应当是非常敏感的。
那些愤怒、苦恼、倦怠和困惑的教师们是影响学校风貌和文化的氛围的重要因素。一段时间后,其它教师厌倦了这些老师的抱怨,开始与他们保持距离,教师队伍失去合作的动力,无法做为一个团队工作,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只有当我们的意愿和价值观达成一致,大家团结在一起时,我们想要获得更好成绩的目标才能实现。但总有一极少部分问题教师问题对学校的措施横加指责,并挑唆事端。校长要带领团队带领优秀教师走出来,分享领导权力,迎接和接纳自己。
在一个软弱的管理者“领导”下,大批有问题的教师能够很容易地获得控制权,以比你能预料到的快得多的速度将学校变成一个不健康的环境,迅速改变“工作条件”。
软弱无能踌躇不决,必将暗地里为问题教师的利用而烦恼,甚至不能将自己与那些问题教师正确相区分,容易被问题教师的不安和愤怒所同化。必将无力为自己和维持积极的学校氛围的教师们去努力争取应有的权益,于是学校正气不能有效得以弘扬,歪风得以滋长。
另一个极端的攻击性强的校长,记住永远不要炫耀滥用职权,永远不要打击、侮辱、责备责难每一位教师。
不把教师无法正常工作的困难完全归为自己的责任。
不因教师的不当行为而忽略学校的使命,要设立界限,将自己视为与教师不同的个体和使命层次。
和愤怒、苦恼、倦怠和困惑教师交往,平和镇静,就事论事,正视当前不去担心明天。
在决策前,能够明了他人的实际情况,不要试图找出他人的想法或者随波逐流做决策,没有自己的主见,要明确并致力于坚持个人的信念和目标。
果断的管理者的特点是:1.成熟自知;2.不会把教师无法正常工作的困难完全揽为个人的责任;3.不会因教师的不当行为而忽略学校的使命。4.能够设立界限,将自己与教师区分开来。
以下是善于自知的管理者们所具备的区别于那些或偏激或软弱的同事的能力:
能将自己视为与教师们不同的个体,对他们的情绪和问题保持尽可
能少的焦虑。能够区分自我和他人。
和愤怒、苦恼、倦怠或困惑的教师交往时,平和镇静,就事论事,正
视眼前发生的事情,而不去担心明天将会怎样。
足够成熟:在决策前,能够通过个体内心的价值观明了他人的实际
情况,而不是一直试图找出他人的想法或者“随波逐流”。
足够智慧。明确并致力于个人的信念和目标。
愿意对个人的情绪状态和后果承担责任,而不是责备他人或归咎于
不合作的氛围、性别或环境等其他因素。
与那些果断的同事相比,攻击性强的校长炫耀并滥用其职权。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以各种粗暴无理的方式侮辱、打击教师。攻击性强的管理者是一群盛气凌人的暴徒,即使已经拥有了职权、地位,他们仍旧会寻找更多能指挥下属的机会。他们愤怒、沮丧、困惑,带着各种情绪压力。
犹豫不决的校长们则与那些愤怒、苦恼、倦怠或困惑的教师们“棋逢对手”:在一个软弱的管理者“领导”下,大批有问题的教师能够很容易地获得控制权,以比你能预料到的快得多的速度将学校变成一个不健康的环境,迅速“改变工作条件”。软弱无能或踌躇不决的校长们总是因为这些教师对他们的利用而暗地里苦恼,但他们通常又无力为自己或那些徒劳地维持积极的学校氛围的教师们去努力争取应有的权益。他们不能将自己与那些问题教师相区分,往往被问题教师的不安和愤怒所同化。
与问题教师交道规诫(个性的示范者如何在与问题教师压力重重的对质中构建自我)
1.以礼相待所有教师,尊重他们,平等对待所有教师。
2.无论私下或是公共场合,任何时候不能骚扰、威胁、恐吓、打击或羞辱教师。永远不要使教师陷入无语的境地,也不应该试图将他们与校园生活相隔绝。
3.永远不以防卫的姿态对待教师,永远不以攻击或敌意的姿态对待教师。
4.应该清楚准确地记录下你和老师打交道的所有行为、讨论和对质。
5.在给教师提出任何指令和要求时,你应该告知清楚、明确的期望。
6.不要与他人谈论有关教师的信息,除非是领导成员在封闭地空间时交谈。
7.你应该出于学生的最佳利益,学校的发展使命而做出有关老师的决定。
在新形势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此强调“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
其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保持社会稳定,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第三,解决“三农”问题,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解决好“三农”问题,说一千、道一万,眼下最紧迫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正是基于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2004年新年伊始,中央正式发布了关于增加农民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一个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文件,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视程度。
解决“三农”问题,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更要坚定必胜的信心。全体农民的温饱、1
全体农民的小康,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两大历史性难题。
“十一五”期间,必须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其力度之大、农民受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扭转了连续几年下滑的趋势。由于粮食增产,避免了粮价过度上涨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三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加大。
产需缺口仍然较大,粮食库存继续减少,品种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减少,农民继续增收困难。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所以,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切不可估计过高、盲目乐观。
农业在我国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又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十一五”期间宏观调控要继续加强的重点。从现代化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
遍的趋向。我们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统筹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
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不断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针对当前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乏力的问题,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生态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六小工程”等,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积极稳妥地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继续落实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措施,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城镇化建设要从国情出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汲取国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合理把握城镇化进度和建设规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用
地转非农建设用地,注意保护和节约土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十一五”期间“三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但只要我们始终紧紧抓住这项工作不放松,就一定能继续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不断前进。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主要是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
自人类历史诞生以来, 人们便为了追求美好生活不懈努力。早在原始社会, 人们茹毛饮血, 独自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 人均寿命很短。后来人们发明了火, 可以抵御野兽, 吃上熟食, 慢慢人们开始群居, 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大自然和野兽的侵害, 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当越来越多的群体团结起来, 便组成了城邦, 在城邦里, 大家各司其职, 享受城邦生活的安定、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当然城邦生活并不是十分完美的, 也有暴政, 也有阶级, 后来为了追求更多的自由、平等和权利, 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大家共同让渡一部分权利, 组成政府, 政府负责组建军队, 保卫国土安全;成立议会, 保证权力的制约;制定宪法, 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这种形式的国家一直延续的现在, 在这样的国家里, 人们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 极大改善了生活水平, 而且也推动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文明, 制定宪法, 推行法治, 尊重和保护人的基本权利, 如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等, 当然与之并行的也有很多弊病, 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阶级矛盾等, 于是有人开始追求更理想的生活状态, 共产主义的思想应运而生, 其理论奠基者马克思给我们描述了人类发展的终极蓝图, 他认为人类发展的最高形式应该是共产主义, 那里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人们按需分配。在中国《礼记》中对人类的理想世界也有一番描述, 在那里, 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纵观中外古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向往, 无怪乎安定、富裕、自由、平等、法治、文明。我们一直在推动人类社会向这个目标前进。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倾听人民呼声。那么问题是什么?问题便是那些阻碍我们实现安定、富裕、自由、平等、法治、文明的因素, 是社会主义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阻碍势力, 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绊脚石。
二、问题有哪些
简单划分目前阻碍我们深化改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单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这种发展是粗放的, 缺少内涵、质量和效益, 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经营方式上,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发展不协调, 导致资源严重缺乏。除此之外, 贫富差距过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和资源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都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改革的难题。第二, 官员执政能力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存在差距。官员综合素质低下主要表现为腐败、生活作风不端和工作态度消极三个方面。比如微博不时曝光的“房叔”、“房姐”、“表哥”、“亿元贪官”、“微笑局长”等, 重庆官员雷政富“艳照门”事件、2009年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 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以及那些“悬浮”视察照等事件, 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损害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形象, 更是严重损坏了政府的公信力。相比官员腐败, 暴力执法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行政人员的法治、文明思维的缺失。如2013年经过微博报道轰动一时的延安城管人员踩人事件、2013年7月17湖南临武城管执法冲突事件、2013年7月16连云港城管群殴村民事件、2013年5月28德阳城管群攻小贩事件以及网友不断曝光的其他各地暴力拆迁事件等。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城管人员的形象, 似乎城管一词的出现必定与暴力相联系。第三, 社会监管缺失导致社会诚信度较低。如食品安全问题, 不断出现的问题奶粉事件, 除了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外, 仅2013年一年就有美素、完达山、可瑞康、恒天然等8起问题奶粉事件曝光, 使得很多家长无法信任国内婴幼儿奶粉质量, 另外还有皮革胶囊事件、陕西富平医生贩卖女婴等诸多社会监管缺失的事件, 这些问题的出现, 直接影响着社会成员、社会组织之间的信任程度, 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信任度。第四, 环境污染影响生态文明的建设。现在网络流行新的岁寒三友:“霾、沙、絮”, 虽是网友戏谑, 但切实反映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任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都要付出代价, 都不是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当属大气、水和土壤。这些污染不仅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更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将是未来建成小康社会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三、问题该怎么解决
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都充满了坎坷与曲折。面对这些阻碍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因素, 我们该如何做呢?第一, 要有信心。要充满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上述的问题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 也不是不能解决的。因此我们要充满信心, 努力用制度、法律、科技、人文来解决上述问题。第二, 要有勇气。要敢于啃硬骨头, 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去改革积攒已久的问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大力推进反腐败斗争, 建设新的政治生态;要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中国。第三, 要有耐心。改革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偶尔出现反复甚至倒退都是正常的, 最近甚至有人质疑中央的反腐败斗争, 认为反腐影响了经济发展, 反腐斗争的进行, 确实影响了餐饮、旅游、服务行业, 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是不能以短期经济发展来评定反腐工作, 反腐终将促进政治生态文明的建设, 进而推动经济文明的建设。所以改革中一定要充满信心, 眼光放长远。
我们的目标越伟大, 我们的使命越艰巨, 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 向着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奋勇前进。
摘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当前我们国家的问题可以划分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单一、官员执政能力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存在差距、社会监管缺失导致社会诚信度较低、环境污染影响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有耐心、有勇气、有信心。
关键词:问题,时代声音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3uWemCNThXQcB_9DHy7dtEDSsjWJdRXf_Ti2HKoJbOHlHnz_anef-zlaRD5H9RQRwUhdf1pk5zdevuSS2Z2a.
[2]http://baike.soso.com/v51966371.htm.
在寸土寸金的首都中轴线南端五环内,有着一个地域总面积3675亩,现有居住人口10800人的南苑村。当地居民想着如何建房来获得尽可能多的租金,当地政府想着如何建设来彻底改变城南脏乱差现象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时间退回到2007年,围绕着“城中村如何发展,怎样做到可持续”的议题,南苑村的城中村改造逐渐拉开序幕。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我国城市数目从1978年的320个发展到现在的662个。城市快速发展,必然需要通过征收周边农村的耕地获得扩展空间,从而引发了一场场“城市包围农村”的运动,城中村应运而生。再加上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管理体制以及土地二元所有制的结构差异,使得城中村的情况愈演愈烈。
如今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南苑村党总支书记陈建生正在带领南苑村的班子人员操持着南苑村的整体规划。闻鸡而起,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单一农业即将远去,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产引导、三产致富、二产随后”的发展战略。
从三十多岁放弃自己的企业回到了一穷二白的南苑村,到现在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陈建生依然执着守在这片养大他的土地上,他不时向远道而来的探访者描摹已在发生变化的未来南苑村的面貌。来自村民的不理解、各种委屈、各种抱怨、各种在基础发展中遇到的坎坷都没有压趴下这条土生土长的汉子,正是这“深深的乡愁”在内心深处支撑着这位村书记。
股份制改革成内核
南苑村改造的想法诞生于“村民给别人代工代劳收入较低,不符合首都功能,无法实现城市化”的2007年。那时候,南苑村新一届村委会班子接手,陈建生这个有思想有远见的带头人开始思考南苑村的重新定位。他知道简易的发展模式很难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当时他提出三步走战略:“一是先稳定,二是规划先行,三是分步实施。”
南苑村改造并不在遥远的将来,课题摆在面前: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才能在符合首都定位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陈建生表示,当时他们先解放思想,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走出去学习,看看别的村是如何发展的,“找到思路,然后再寻找出路。”
学习回来之后,陈建生组织相关人员和村民,开座谈会、讨论会。“大家畅所欲言,可以怨天、怨地、怨政策。”
“政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是否有怨过自己?”必须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同一个位置上,为什么周边能发展,我们就不能发展?”……
“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不是什么领导,就是人民的‘临时工’,干得好就用你,干不好,就换掉你。”坐在南苑村村委会办公室内,陈建生谈到此处异常激动。他并不认为自己是“领导”,时刻把自己摆放在“是农民的一员”的位置上,因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南苑村人,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不能给下任留下烂摊子。
2008年12月,南苑村成立了管理公司——北京中恒金苑投资管理公司。“这不同于简单的社会公司,而是把全体村民变成股东,把资产全部进行量化。”陈建生解释说,保留30%作为集体资产,解决村子的可持续发展和村民的福利待遇问题。其他的70%,以股份的方式分给3700位村民,即现在的股东。
一年的时间,南苑村的股份制改制全部完成。陈建生表示,绕着这个内核开始进行下一步的改造。比如,每半年都会开股东大会,每年都会向各位股东汇报运营情况,“所有事情做到公开化、透明化。”
解决“三农”问题为根本
从一开始,陈建生就对城中村的人员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一方面农民的利益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流失,但没有相应的保护性政策;另一方面,留下来的这批人,要么文化程度不高,要么没有技术。如今物价越来越高,搬迁所给的补助有限,这些村民没有了新的收入来源,又会成为新的社会矛盾。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解决“三农”关系。第一,经济关系,包括股东间的关系,以及和这个公司的经济关系。“每个人都有一个股东证,关于怎么分配股份写得很清楚,这是最基础的工作。”第二,劳动关系,“公司需要人的时候,工资高了怎么办?”这时,北京中恒金苑投资管理公司采取的办法是,以能力来进行选择,能者居之。第三,居住关系。不得不说,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其他地方的多数做法是给村民补贴一些钱和房,但存在的问题是,这些人如何融入城市中,后续的收入来源从哪儿来。对此,南苑村的宗旨是“保证城市化之后,不给政府、社会带来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现有的农民在未来会搬去新的楼房,与此同时,他们还拥有南苑村改造后的产业资源。“这样一来,农民就是带有资金、资产和就业进城。他们的下一代在城市化环境中,就会有新的融入。”
2012年,南苑村总收入达到1.05亿元,纯收入863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80万元,人均收入14122元,劳均收入24873元。
2013年,针对股份制改革后出现的“分配不均”情况,陈建生又进行了一次深化股份制改革,提出“资源分配,劳动平均”的方针。过去的股份制只分了两种股,这就会造成股份分红不一样的情况。为此,陈建生用9个月的时间做全体股民的工作,采用追最大股的方式来取得平衡。
当然,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陈建生也有头疼的时候。2015年,都在提“打通最后一公里”,而对于他们这些天天和村民吃住在一起的领导干部,“这不是一公里,而是零距离。”
看似很妙的股份制改革,陈建生没少操心想办法。在和记者交谈中,他直言不讳地说:“红头文件下来,留下的是百姓的期盼和当地官员的无奈。做得好,就好,做不好,夹在中间不好做。”
为此,在村委会、公司和党支部的带领下,他们想出了这样一个方法:制定出调整经济结构的多维度发展思路,并分别用于不同的自然村上。
定位经济结构为推动力
根据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南苑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文化积淀,制定“一产引导、三产致富、二产随后”战略,发展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基本路线。
“一分地”项目是其中的特色项目之一,即农民把整亩地切成一分一分,然后租出去。农民虽然不种地了,但收入却增加了,同时市民也有了农耕体验休闲的地方。每天从早到晚,大车小车开进来,浇水的、拔草的、收菜的,城里人在里面忙得不亦乐乎。农民可以当“场外指导”,每月还能拿2100元或者更高的工资。
“这个项目的初衷是紧盯城里人的需求,既服务了市民,也富裕了农民。”陈建生说。
“一产变三产”,比以前更具竞争力。
作为北京最有发展潜力的一角,南苑村最终离不开文化和品牌的打造。南苑地区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园林和猎场,明代“南囿秋风”为燕京十景之一,清代初中期皇家第一园。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充分利用当地优势,2011年,南苑村受到国外露营地的启发,启动了国际露营公园建设。把过去由村里负责养护的600亩低效林进行改造,使绿色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增植一些精品树木,并配建了休闲游乐设施。目前成为五环内唯一的露营公园,深受游客的喜爱,走在了环境也是生产力的发展道路上。
发展中的南苑村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文化的舞台、国际化展示窗口,以南苑人的厚德包容去承载历史赋予南苑村的使命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如何深入百姓一线,做好城中村的改造,努力适应城市化发展。从南苑村改造模式中或许可见一斑。
【三农问题是】推荐阅读:
三农问题申论09-06
三农问题研究10-10
三农问题百度文库10-29
毛概期末论文 三农问题初探06-13
问题的背面是机会美文07-20
三农企业信贷07-01
三农工作成效06-26
××市“三农”工作汇报10-16
乡村振兴三农发展12-06
聚焦三农专题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