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本中的电影(通用8篇)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1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1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1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17.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18.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1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2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2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2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2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2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重点句子背诵
27.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解缙)28.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神奇的极光》)
29.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无题》)30.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31.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3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
宗十思疏》)
3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4.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6.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37.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38.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
疏》)
39.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4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4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4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4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4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4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4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49.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5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5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5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5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5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绵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
房宫赋》)
5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5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57.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58.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苏洵《六国论》)
59.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60.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6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
褒禅山记》)
6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4.《书》曰:“满招损,谦得益。”(欧阳修《伶官传序》)
6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6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6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6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69.安能屈豪志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70.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溥《
五人墓碑记》)
第三册重点句子背诵
7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7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7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7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7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7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78.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79.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80.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8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8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8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84.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曹植《白马篇》)
8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8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87.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88.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8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9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9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9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9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9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9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9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97.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9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9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100.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10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10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10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10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10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06.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10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108.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刘禹锡《锦瑟》)109.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刘禹锡《锦瑟》)110.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11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11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1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14.矮低斜行闲作草,睛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1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11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1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11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1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120.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12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2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12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12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25.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12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12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128.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129.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130.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姜夔《扬州慢》)131.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132.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13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13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135.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136.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
137.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13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139.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140.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14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142.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14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沙行》)14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沙行》)145.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14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147.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14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14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150.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15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第四册重点句子背诵
15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15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154.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苏轼《满庭芳》)
15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156.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袁宏道《虎丘记》)157.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蒲松龄《促织》)
第五册重点句子背诵
158.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159.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16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1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16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6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16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16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66.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萧统《文选》)
16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6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169.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7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风对愁眠。苏姑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17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17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国志》)17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17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17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17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177.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17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179.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18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18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18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18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18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18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1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187.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屈原列传》)
一、对自然风貌与景致的描绘和礼赞
自然是人类得以安身立命、生存求活、繁衍生息、获取意义的根本。自然的形态是千姿百态的,它孕育的万物也是各异其趣的。在很多作家笔下,大自然展现出了它神奇博大、丰富灵动、 多彩多姿的面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南国秋景,色彩斑斓,自由奔放,一切充满了活力与动感,“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万里霜天竞自由”。诗句中流露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亦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自然是和谐的、动态的,人是积极的、乐观的,自然与人浑然一体。而李白《蜀道难》中的自然景物让读者心叹神服:山,与天齐,鸟道缠绕在山间;树木,生长了千年,“枯松倒挂倚绝壁”,诗人给读者展现出的是雄壮奇崛的蜀地自然风光。这种思想亦体现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望海潮》 《老人与海》等篇章中。在生生不息的世界里,山川江河、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以属于自身的存在方式和生命样态分享着自然的内在价值,并且以某种神奇的生命法则进行细微的、复杂的交流与融合。天地万物给人以无私的馈赠,在自然面前,人类有着幸福感、自豪感,对自然的歌唱与礼赞既是感恩的回报,也是共存共生的祈福。在教学过程中,要点出这种生态意识,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志。
二、热爱动物、物我平衡的理念与思想表达
热爱动物、物我平衡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这也是语文课文中所彰显出来的又一生态思想。作家们以悲天悯人、 尊重自然的胸怀,在作品中展示质朴、和谐与原生态的生活家园,于是他们笔下的动植物有了人的灵动,甚至有了人的情感与意识。巴金的《小狗包弟》,虽然讲述的是非常时代之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但文中流露出了作家对小狗的关怀与爱护,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只有对各种形态的生命保护、尊重,世界才会是五彩纷呈、色彩斑斓的世界。这种思想,即使在科普说明文 《动物的游戏之谜》中亦有明确表达。请看这个充满机趣、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猴子们自由自在地“走钢丝”和“倒立”,渡鸦 “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一只滑雪而下”,成群的露脊鲸高举尾巴“驶向海岸”,马驹“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作为生物的社会》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动物们的喜爱之情和对多彩世界的赞美。《边城》中的黄狗完全是翠翠爷孙俩的伙伴,人到哪儿,黄狗跟到哪儿,《逍遥游》中的大鹏、鲲鱼等形象,寄托着作家对自然的尊崇、对动物们的热爱、对生命力的张扬。最大程度地保护动物,与它们友善地相处,不仅是保持繁复生态样式的需要,更是维系人类自身、推进整个生命形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生读了这方面的作品,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会受到“热爱动物、与动物友善相处”的生态思想的熏陶和浸染。当前,有人过度捕杀、 猎食动物,很多动物变成了盘中餐或身上衣,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这对人类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挖掘并宣讲课文中的生态思想,对中学生的生态意识的形成与生态思想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诗意栖居的追求
诗意栖居的理想与追求包含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自然内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而人的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是所有和谐的根本与基础。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是不少作家的追求,陶渊明就是其中的代表。《归园田居》 及《归去来兮辞并序》所叙写的物象,像在大理石上镌刻优美的中国画,清白两色,摇曳多姿,诗中的自然景物如同国画中淡淡的遥远的背景,这里几乎没有被破坏的自然生态,自然的和谐、 人伦的和谐、精神的和谐完美地统一在一起。这就是诗人们“诗意栖居”的追求。这种思想不仅在古人的作品中存在,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中也有鲜明的表现。《故都的秋》虽然是在动荡不安的背景之下创作完成的,但寄予的思想却是对宁静、安宁、闲适生活与情志的追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力图摒弃尘世的繁杂与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和谐。这与古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是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里没有破坏,没有人与自然的对立,将自然的法则与人内心的宁静自适完全融合在一起,可谓是人类追求“诗意栖居”的最高境界。诗意栖居,主要是人内心的宁静平和、超脱潇洒、独立内省, 这也是生态思想的基础与旨归。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这些篇章为依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态思想,这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应有之意。
四、结束语
挖掘课文中的生态思想,重视对学生生态思想的培养,不仅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观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生态日益恶化的现实中对学生有着实践方面的导向功能。
摘要:生态思想是高中语文课文中应该挖掘和弘扬的一个方面,生态思想的核心是诗意栖居的追求。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生态思想的培养,在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本插图;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38-02
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的课本中有丰富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精心设计的,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有一定用意的。科学有效地运用插图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觉得插图可有可无,很少使用,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降低了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插图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创设情景
运用情境进行语言训练,是外语教学常用的手段,运用插图创设语言情境是一种最简洁直观的方法。它通过直观的情景图,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提供生动的语言环境,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6A Unit 5 On the farm B部分的单词cook, collect, milk, pick, water, taster, pull up时,教师可出示B部分农场的插图,然后向学生介绍:This is a beautiful farm. 并问What can we do on this farm? 通过插图把学生引到了农场,并在情景对话中引出新单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插图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牛津小学英语》高年级的A部分语篇较长,新词新句较多,学生通过文字阅读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语篇插图引导学生学习新词,新句,扫清阅读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如6A Unit 1 A部分语篇中单词must, stay away from, cage, make noise, different things都是新词。教学时,教师可先出示插图(1),问学生What is the little boy doing? 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Can I touch it? 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插图和体态语引出单词question, stay away from, must,然后出示插图(2)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在谈论中引出cage, should’t make noise, 并问学生图中两个标志是否一样引出different things,通过谈论插图,学习文中的新词,为学生顺利阅读铺平道路,同时对文章的内容也会有概括的了解。
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地运用插图,使之成为阅读课文的引子,理解课文的道具,分析课文的线索,学懂课文的路标。
(三)运用插图进行语言训练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因此,英语课要加强语言训练。运用插图进行语言训练更直观,更具真实性,更能让学生把握重点,明白如何说,说什么。如《牛津小学英语》B、C部分一般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型,且配有插图。教师可先出示其中一幅插图,示范与学生共同展开情景对话,在学生明白如何说后,可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看图进行角色对话,再请几组学生分角色交流。这样的交流更有情景性,学生说得更有语感。另外,在学习语篇后,为了训练学生自我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让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利用插图来记忆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四)运用插图训练听力
指导学生在听力前通过对插图的观察猜测所听短文的大概内容,抓住文中的主要信息。特别是一些非原文式理解性的听力习题,如果没有图的帮助,学生很难捕捉有用信息。如6A Unit 3 D 部分Listen and write,可以在做听力时,先出示插图(3)让学生观察,并结合习题:
1. My birthday is ____ for my party.
2. I would like ___________ for my party.
3. I would like to have a cake with lots of ________.
4. I would like some _____as a birthday present.
5. I would like a _____ one and a _____ one.
6. Mum will _______ one for Ron, too.
让学生讨论猜测可能会谈及的话题,再让学生听录音,这样学生基本都能听懂并抓住横线上所要填的内容。
(五)运用插图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受教学内容的影响而受到思维定势的限制,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1.运用插图,丰富学生思维。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插图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旧知,使旧知与新知产生联系,丰富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5A Unit 1 中How many … are there in/on the ….There are …句型时,教师可出示F部分的图4让学生讨论,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只局限于本课的重点单词toilet, garden, table tennis room, sports hall, reading room, swing, slide,同时复习了旧知bike, car, bus, boy, girl及相关类别的知识,如交通工具、人、建筑等。
2.运用插图,拓展思维深度。教材是范本,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用教材教,利用现有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学得灵活、有效。如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 C部分句型是I can …,What can you do?I can ….如果只是让学生学会这个句型是不够的。学生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会谈到第三人称,这时可利用B部分的插图进行重组制成幻灯片,与学生谈论What can she/he/they do? She/He/they can …并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拓展本课新知。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运用插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现代技术的发展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插图的运用应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如把插图扫描到计算机后,利用Flash技术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设置,使人动起来。这样便可增加场景和人物角色的真实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教学中常用的Guessing game,教师可把插图做到PPT中,用自选图形遮去大半部分,并设置动画效果,然后让学生猜是什么。由于有动画效果,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二)关注其他教科书的插图
现在市场上教科书较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人教版,上海版,苏教版,浙江版等,这些教材虽有着不同的特点,但都有丰富的插图。教师要关注其它教材的插图,通过对比,发现不同教材间插图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灵活有效地利用不同版本的教材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
(三)要灵活有效运用插图
应该说,每个教学内容一般都有相应的教学插图,但并不等于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必须使用这些插图。笔者认为只要有更适合学生的、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插图,我们就可以“另用它图”。再说每位教师在重组教学内容时,为了教学的情景、教学的整体性、有效性,往往需对插图进行重组整合使用。如《牛津小学英语》B部分的单词都有插图,但如果都利用这些插图引出新单词,就会使学生觉得单调,死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本单元中A, C,D,E等部分的插图教学新单词,或利用其它教材、其它单元的插图等进行教学,使单词教学更具情境性,更适合学生学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④吾尝疑乎是。(乎:对。)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6.【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3.让步关系,尚且,还。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7.【若】
(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3.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①指挥若定。(《赤壁之战》)【若何】怎么样。
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①车后若干递送夫。8.【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③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②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所谓】所说的。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所在】 1.到处。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2.所在之处,处所。
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9.【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0.【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代词。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2.哪里,怎么。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11.【也】
(一)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11.【也】
(一)句末语气词,⑴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⑵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⑶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⑷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⑸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12.【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一、英语原声电影促进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英语原声电影能够提供给学生特定的环境供他们去挖掘和发展。
事实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英语原声电影在英语语言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Herron,Hanley和Cole发现带有描述性图像的碟片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Baltov发现与声音文件相比,当对话是以碟片形式播放,尤其是配有相关图像及夸张动作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视信息越丰富,对学生的听力提高就越大。
影片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范例,让他们去模仿,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拓宽教学视野和课堂活动面,影片中的信息可以通过可视进入学生的大脑,建立一种信号联系。一旦贮存在大脑中对话和图像和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发生相似的地方,大脑就会快速做出反应,加速记忆,增强英语语感。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情感因素例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信程度在语言输入过程中起着一种过滤的作用,一旦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被激发,他们接收语言输入的能力就会增强。在观看英语原声电影的过程中,一个真实的外语场景被创造出来,即使最内向的学生也会开口表达他们对电影的看法,因此他们能够战胜日常交流中的恐惧心理。
二、教师在影片选择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英语原声电影可以提供意想不到的学习空间,所以正确选择材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影片选择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对影片内容的选择不合理。许多老师总是一味地追求好莱坞大片。学生只是看个热闹,学到的东西并不多。②教师个人对于影片的理解不足或对影片不熟悉。教师选片时只是顺手拿来,而不是精心细致地挑选。③学生的学习意识不足。很多学生对于电影资源的使用不合理,其观看电影只是单纯的娱乐,遇见稍微难点的内容或者听力跟不上的电影就放弃视听说的尝试。
所以,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在选择影片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择英语原声电影要注意其思想性。影片必须是适合在课堂教学中做分析的作品。第二,选片要注重其趣味性。第三,要注意语言的来源,最好选择美式英语或者英式英语,对于其他英语国家电影,应在放映时加以说明。最后,要选择有正确价值取向的影片。
在选择影片内容的同时,应兼顾字幕的选择。英语原声电影字幕的选择至关重要。在选择影片时最好选择中英文双语字幕,且可以相互切换的电影,这样有利于教师灵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字幕。此外,选择字幕也应注意字幕目标语翻译是否准确通顺,否则对学生会起到误导的作用。另外,我们应该注意资源的配备。很多院校在影音库的扩充方面做的不足,放影时对学生的视听干扰很大。
三、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那么具体来说,应该如何选择影片,更大化地发挥它的效果呢?作者设置了一个问题对宝鸡教育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什么样的原声电影适合在课堂上放映?(请从字幕、主题、影片类型三方面进行阐述)作者的调查对象包括大一的21名学生,大二的22名学生以及大三的26名学生。
关于字幕在电影放映中有无必要的问题,大一学生中有18名同学回答是肯定的,其余3名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大二、大三中做肯定回答的人数分别为1 6和14,否定回答的人数为6和1 2。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青睐带有字幕的影片。他们选择字幕的原因大致相同,因为字幕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影片,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词汇量。而那些认为应该撇弃字幕的学生则认为字幕会使学生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到文字上,淡化了影片的内容和其他方面。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大一的学生中,有15名学生喜欢中文字幕,4名学生选择双语字幕,2名学生选择英文字幕。大二的数字分别为1 1,7,4,而到了大三,只有5名学生选择中文字幕,10名学生选择双语字幕,有9名学生选择英文字幕,有2名学生强烈要求取消字幕。选择中文字幕的学生认为中文字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选择双语字幕的学生则认为通过中英文比照,他们能更快速地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对于纯英文字幕爱好者来说,他们坚信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原声电影,因为这样的电影能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和文化底蕴。
在主题选择方面,如图一和图二所示,大一、大二的学生更青睐于校园生活剧及爱情剧,少数学生选择动作片。对于大三学生来说,他们的爱好更广泛:传奇、恐怖片、科幻片、爱情片等等。无论教师挑选什么类型的影片,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影片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必须客观如实地反映西方世界、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表三反映了学生总体的学习障碍。通过表三我们不难发现,在学生的学习障碍中,词汇和听力是最大阻力,占到60%,其他障碍包括语速、文化背景、俚语等。
表四反映学生对影片放映效果的期望,71%的学生重视标准语音和清楚。因此教师选择影片时,首先必须考虑的因素是影片的语音面貌。有14%的学生认为电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如一名学生所指出的: “影片如果枯燥,无论其发音如何标准,我都会开小差的。”当然,教师也应该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包括信息含量、文化背景等等。
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电影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以百看不厌、过目不忘的效果,甚至对人的一生都能产生重大的影响。英语电影资料同时也是鲜活的历史文化资料及语言材料,它能生动形象地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语言特色。通过英文电影的观赏和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还能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在小学开设英语电影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赏析模拟演练等步骤,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口语能力、表演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得失,积累好的做法,试图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一、探索英语电影的选材与观看
并非所有的英语电影都适合用来进行课堂教学,需要通过英语教师的对比选材,确定合适的电影。在电影的选择上,教师要下一番功夫,要特别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合适的影片在语言和内容上既可以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内心感想,又可以使学生找到讨论的话题,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和动力。所以,在选材时,必须充分考虑电影的题材、语言以及其承载的社会文化等关键要素,确保所选择的电影适合课堂教学。比如,我们选择了《海底总动员》《狮子王》《冰河世纪》等学生喜闻乐见,又有教育意义的英语电影。教师指导着学生一起观看,先对整个影片进行背景介绍,然后选择某一个经典片段进行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要渗透中外文化差异,同时还进行一些英语口语和俚语的拓展讲解。
二、通过英语电影学习地道语言
英文电影所使用的语言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比教科书更加生动和灵活。不仅能表现出语言的重音、连读、语调等语流现象,还呈现出英语中一些常用的习语、固定搭配等。当学生沉浸在影片的情节中时,影片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英语影片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好的资源,但是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就存在对语言的理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影片进行语言方面的选择。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选择配有英语或汉语字幕的影片来播放,然后逐渐从汉语字幕过渡到英语字幕,让学生逐渐从依靠视觉学习过渡到依靠听觉的学习和理解。
中西方文化背景有着极大的差异,要学生充分理解影片,学习地道的英文,必须帮助他们扫除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在观看完每一篇影片后,教师总会教一些在电影中出现的比较实用和流行的口语,对平时的教学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作用。
三、通过配音探寻口语教学新模式
儿童学习语言,是从字、词、句的模仿,重复再到自由组合字、词、句的递进过程。
在电影配音教学中,学生在观片时十分投入,经常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之中,甚至还会按捺不住地跟着模仿。教师在进行指导配音前,先要进行教师间的配音练习,进一步揣摩角色的内心,从而将这种心灵收获带到学生指导中。
在最初,学生模仿得千奇百态,连读、转音、抑扬顿挫、各种神情和内心揣测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绊脚石,老师可以先出示教师间的电影模仿录像,并且进行当场的示范,有时老师会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分析进行分享。慢慢的,学生从生疏到熟练,从熟练到进入角色,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升华中,一词一句已悄然印入学生的脑海之中,电影中人物的角色、神态和内心活动已经悄然和学生合为一体。
学生从最初的被动接受配音到最后的主动配音表演,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几个主动: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参与配音教学活动形式的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配音情境的创设及配音道具的制作;让学生主动参与电影配音活动的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英语电影,开启写作新思路
电影内容为高年级学生的写作练习提供了一系列话题。在课堂讨论开始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与电影内容有关的简短的观后感,它可以作为学生开展活动的一个准备材料,这样他们在活动之前可以熟悉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学生的写作练习可以就影片的一点或两点进行叙述评论,不用面面俱到。在开始阶段,写作的形式自由,只要表达流畅和清晰即可,教师可以就学生写作的内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也可以划出一定的等级。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平台,要求不能过于苛刻。如果教师对写作练习要求得太严格,就会影响学生参与看电影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又会使学生陷入被动的境地,失去了这个活动的意义。对于确实不知道写什么和如何写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他们推荐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最好是一些提供基本的写作词汇、写作话题和方法的书籍。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就影片的主要内容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解决。例如,高年级的学生在观看完《美女和野兽》后,用英文写下了观后感,虽然有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英语写作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更可贵的是学生爱上了这样的英语写作。
五、电影表演让学生爱上英语
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模仿。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选取电影中的一个片段,由3~4个学生组成一组来练习表演。平时口语能力较差的学生分配少而简单的台词,外向活泼的学生分配滑稽幽默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每组分配一位口语较好、模仿力强的学生做小导演,带领全组一起练习,通过优化组合的群体促进个体的学习。
对于学生的表演,要力求使影片中的语言渐渐渗入其思维之中。首先要结合神情与动作,用英语流利地交流,并把人物模仿得惟妙惟肖。其次,让学生多多面对观众,适应不同的表演
场所。在学校双语节、艺术节中进行表演,逐步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多看同伴的表演,学会欣赏与评价,指出别人的某些不足,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与促进。
在表演课中经常会发现在每个片段的练习表演结束后,每个学生能把别人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并能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这是因为在同伴那儿的信息摄取有时会比在老师那儿的摄取更容易、更快捷。
1 课本剧创设真实语言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很多中国学生英语学不好, 是因为没有语言环境, 课本剧在教学中的使用弥补了语言环境的不足, 它拓宽了学生用外语思维的空间, 创设了灵活使用语言的氛围课本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表演形象地呈现语言材料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寓语言知识学习于轻松自如的活动之中,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达到学习目标。它以教室为舞台, 表演材料与课本紧密联系, 教师和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所学知识自编自导自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学生的学习就显得主动、积极。如在我校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第一册, 第2课“The Boy and the Bank Officer”的教学中, 笔者根据课文的情节将课文改编成了3个场景。场景1:冲突一, 即作者与银行职员的第一次冲突。作者试图帮男孩讨回公道, 却被银行职员以银行规定驳回。在场景一中, 笔者要求学生们要注意角色的把握, 特别是男孩和银行职员的外貌特征, 这两者的特征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同学们在表演的时候, 要选好演员。除此之外, 台词的把握也需要特别注意, 男孩和银行职员声音上也形成鲜明的对比。男孩的声音应该是胆怯的, 象征着弱势群体, 并且带着被人敲诈后的恐惧;银行职员的声音应该是自信而权威的, 因为银行在人们映像中, 象征着像教堂一样约束人们行为的权威机构。还有就是作者的态度, 从文章第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对银行的偏见, 所以当他与银行职员发生第一次冲突时, 台词的表现要到位, 作者在此表现的应该是维护正义, 保护小男孩, 所以语气上应该是生气和正义凌然的。场景2:冲突2, 即作者与银行职员的第二次冲突。作者抓住了最有力的证据, 准备给银行职员以致命的一击。场景二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 台词比较多, 所以学生们在表演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和语调的把握, 如“Why did you let him withdraw money before, but not now?”“Shouldn’t have interfered?”I shouted.“Well, it damn well seemed to me that he needed someone to represent his interests.”在这些台词中作者用了反问句, 以及“shouted”, “damn”等, 可以看出作者是非常生气的。另外银行职员的态度, 也应该好好把握, 他的态度是面对作者的一再追问, 一方面忍无可忍, 另一方面, 还必须得一一应对。此场景中小男孩的态度应该是先无助, 后求助于作者, 最后依赖作者, 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场景3:结果, 即故事的真相。最后真相让人颇感意外, 有点像欧亨利作品的结尾。结果澄清了对银行的误会, 银行的主要作用还是为人们服务的, 并且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但是不得不说作者是聪明的, 表面上澄清了误会, 其实还是批判了银行不应该具有的权威性。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 老师只是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甚至可以参与其中。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 学生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表演, 四个小组各有特色。通过这一课的演练, 笔者认为课本剧让这一课的学习不再枯燥, 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课本剧突出英语学科的实践性, 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
英语课自古以来被归类为文科课程, 实践性不强, 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课本, 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我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实践课, 但是比较少。把课本剧运用到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 有助于加强精读课的实践性, 从整体上看, 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课本剧的创作包括明确主题、分解场面, 设计背景、安排人物, 构思情节、提炼台词, 设计动作、配置音乐, 准备道具等。在设计背景的过程中, 同学们通过实践, 可以了解一些西方文化。配置音乐, 准备道具也是动手实践的好机会, 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第一册, 第5课“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的教学中, 笔者也运用了课本剧, 在同学们的表演中, 同学们自己配置了音乐, 并且制作了道具, 如oak tree, red rose, yellow rose, white rose等等。再如第4课“The Midnight Visitor”的教学中, 本课是一篇间谍侦探小说, 笔者结合本课内容, 要求学生分组下去搜集此类侦探小说案例, 然后分角色表演出来, 让其它小组推测案例的悬疑之处。同学们在搜集案例, 以及表演案例的过程中, 加强了交流, 突出了合作学习的优势。合作学习, 即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 又能够让同学们在合作中互相帮助, 互相学习。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另外, 大纲还提出:“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课本剧的表演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为了演好课本剧, 学生尽量模仿原声, 在大量的模仿训练中熟悉了发音和说话的套路, 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此外, 学生在选择和改写剧本时要进行大量的阅读, 仔细推敲, 斟字酌句。排演时, 反复听、说台词, 通过这种训练, 扩大了词汇量, 巩固了所学知识, 提高了写作能力。我校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现代大学英语》, 提供了大量的对话材料和剧本式材料, 如:这些课文经学生加工编辑成剧本, 然后再由学生亲自表演出来, 这种通过亲身体验所得的领会和记忆, 其深刻程度可想而知。所以, 一个课本剧脚本的成功再创作对学生巩固旧知识, 吸取新知识, 深刻挖掘学生潜在的语言使用能力, 提高写作水平都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 课本剧在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的应用, 突出了英语学科的实践性,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
3 课本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课本剧的表演中, 扮演课本剧中的角色, 本身就是参与。如果不积极地投身进去, 老是当围观者, 又怎能体验其中的乐趣?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 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而学生们在传统的教学中, 习惯性地看着教师的指挥棒, 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们只有通过课文的学习, 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中, 加入自己的情感, 融入到剧情中, 然后再用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 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与情感, 才能学为我用。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 知识的情感色彩加深人们对它的理解, 使人们感到知识同自己的关系, 从而做出积极的反应。没有情感的知识是僵死的。学生在参加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中, 往往带着积极的情绪, 这种情绪会推动他们主动学习, 有了积极主动的心理, 知识的获得就会轻松高效。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在掌握和使用知识中得到乐趣和启迪, 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如《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第一册, 第5课“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的教学中, 本课的主题是真爱值得全心全意的付出和真挚的感情, 笔者结合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即很多学生对真爱的渴望, 要求学生分组表演。因为这个童话故事的结果是个悲剧, 笔者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需要, 改编剧情, 尽情发挥。1周后, 学生们的表演, 非常完美。有些小组的改编, 情节感人, 表演生动, 深深地打动了所有同学, 这是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他们的剧情里, Nightingale感动了上帝, 上帝让它复活了。有些小组的改编, 结果出人意料, 创新性十足, 是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的剧情里, 公主才开始没接受男孩的玫瑰是考验男孩是否真爱她, 男孩没有放弃, 依然坚持求爱, 最后公主接受了男孩的玫瑰, 两人在一起幸福的生活, 后来男孩知道玫瑰的来历, 找到Nightingale, 然后厚葬了它。还有些小组的改编, 情节跌宕起伏, 结果是开放式的, 引人深思, 这也体现了课本剧的启迪作用。在他们的剧情里, Nightingale最后没有死, 睁开了眼睛, 看着远方, 但是非常绝望……后面没有结局, 大家自己发挥想象力。通过这一课的课本剧表演, 很多同学对爱情有了新的定义, 知道真爱是无私, 真爱是奉献, 真爱是大爱。而且很多同学都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小的变化, 开始关心周围的人, 关心父母, 关心老师。所以课本剧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总之, 课本剧在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学生们创设了真实的环境, 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次, 它以教室为舞台, 表演材料与课本紧密联系, 教师和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所学知识自编自导自演, 突出了英语学科的实践性,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此外, 课本剧在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的运用, 还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某些主题的思考, 使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摘要:精读课在高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中, 一向被认为是重中之重, 因为它与其他单项技能课不同, 注重培养学生对听、说、读、写、译等综合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在过去, 精读课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法, 课堂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一直是被动的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 精读课需要作出调整。将课本剧运用于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 可以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英语学科的实践性, 并且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课本剧,英语专业精读,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静.浅析课本剧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基础教育, 2011 (5) .
[2]何静.英语课本剧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0 (5) .
[3]胡碧媛.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认识与思考[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4) .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目前的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总体上说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这就为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中挖掘写作素材、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那么,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去与教材进行对话,寻找写作素材呢?
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在《残篇集》中说:“一个人如果知道的东西不多但都有用,那他就是个聪明人。”教材就是一座宝藏,只要不断开掘生发、精挑细选,从优质选文入手挖掘写作素材,就一定能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把平时积累的不多的素材用上了、用足了,就能让他们积累的素材充分燃烧,让他们成为一个聪明人。
一、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解读
只有在牢固地把握文本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作者创作的意图,也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或是作品主人公的思想境界、精神内涵,也才能进一步提取生发写作的素材。例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把它运用在表现亲情及子女教育的作文主题中。而在深入学习文章后,我们可以文中的主人公触龙入手,从他能迎难而上,将逆耳的忠言变成和风细雨的拉家常,反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千年琵琶的过程中来说明语言艺术的重要作用。
二、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角度解读
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可以多元化,所谓“慷慨者逆声而击节,蕴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是说性格习尚不同的人在阅读中各有所好。因此在把握作品主旨的前提下,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甚至提出质疑。例如,有人认为窦娥的三桩誓愿,“混淆了其复仇对象与其他公众的利益界限,将一己之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人”、“窦娥的复仇一定要牺牲其他无辜者的利益吗?她有这种形式的复仇权力吗?”最后结论是:“窦娥:一个善良的野蛮人。”(参见《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4期)如此观点可谓新颖。同是对窦娥的解读,《窦娥式的抗争:人肉筵宴中弱者的呼号》(《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2004年第5期)一文,立足于《窦娥冤》全剧的有效把握,提出了“窦娥的指斥天地和三桩誓愿,与作者的反抗精神,事实上仅是一种表面的巧合。从整个剧本看,窦娥之悲之冤,不在于她的反抗性,恰恰在于她亦步亦趋地顺从那个社会所倡导的思想和规范,一生恪守孝道和贞节,危难来临时信官府、信天理,却最终被那个社会扼杀”的观点,应该说这一观点很有个性。不仅于此,从对张驴儿逼婚的抗争、对桃杌屈打成招的控诉,对最后指天斥地三方面如何认识,结合全剧实际,作了有理有据的阐述,最后指出“在这样的社会,弱女子窦娥无处可逃,无法反抗,只得充当封建伦理秩序构筑的‘文明祭坛上的牺牲品。她的哭诉和祈祷,套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无非是几千年来无数的人肉筵宴中悲惨弱者的几声微弱的呼号”。可见,对同样的一篇课文进行多元化地解读,从不同角度去问几个“为什么”,是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的,同时也能让课文素材得到充分地燃烧。
三、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一材多用”
在理解文章多义性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同一个素材中多角度提取关键词,或者让学生尝试将同一素材应用于多个作文题目之下。当然在这一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提醒学生切勿生搬硬套。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主要人物烛之武,以三寸之舌说退百万雄师,可谓智慧的化身。他站在对方立场,分析利害关系,可当作通过沟通化干戈为玉帛的典型;他的临危受命,彰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操;他大器晚成,说明了成功需要机遇。文中的次要人物佚之狐举荐烛之武,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郑伯认错,说明知错能改的可贵、真诚与团结人才的重要。秦伯退兵,是双赢智慧的结晶;晋伯退兵,不失为善忍者的代表。这些都是作文的绝佳素材。
四、引导、培养学生主动挖掘积累教材的意识
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从教材中广泛搜集、整理写作素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久而久之,就能积累下丰富的写作素材,并在写作时信手拈来,应用自如。如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筛选的眼光从教材中存在着相关或相似的事例精华中提炼出一两句,加以分门别类,冠以诸如“爱国”、“素质教育”、“说话艺术”等话题加以汇总,以丰富自己的作文资源。例如:
(1)表现和谐共赢、团结协作的。
①位于廉颇之右的蔺相如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己于国不利,“定国双璧”名扬天下。
②六个大国虽强大却并不团结,甚至隔岸观火,勾心斗角,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
(2)表现亲情及子女教育的。
①“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的言论给意气用事的赵太后当头棒喝。
②父母越俎代庖,干涉子女自由,终酿成焦仲卿、刘兰芝“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
……
【高中英语课本中的电影】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11-21
人教版英语课本目录(小学初中高中)06-02
浅析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1-13
高中政治课本05-31
高中英语作文:母爱,我成长中的一座桥11-25
高中语文课本典故集锦12-13
浅谈PPT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7-20
框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12-05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0-23
英语课本素材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