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推荐8篇)
南通市保健食品监管现状分析
摘要:
为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理顺保健食品监管职责,南通市卫生监督所按照省卫生监督所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查和资料查阅的方法,对全市保健食品监管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调研中发现的监管职责不明确、标签标示不规范、功效成分不明示、普通食品宣传保健功能、保健食品代加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保健食品; 监管; 调研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高以及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保健食品逐渐进入千家万户,给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保健食品行业所暴露的问题日益增多,因此,无论是保健食品的监管要求还是监管力度也在逐年提高,而《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保健食品监管职责尚未明确,为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理顺保健食品监管职责,南通市卫生监督所按照省卫生监督所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查和资料查阅的方法,对全市保健食品监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
1调研内容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南通市(以下简称我市)4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以及部分保健食品经营单位。
1.2调查时间
年1月4日~1月10日 1.3方法和内容
按照省所文件要求制定了我市《南通市保健食品生产销售基本情况调研表》,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基本情况、保健食品安全状况、保健食品监管职责情况等进行现场调查研究。通过查阅历年我市卫生监督部门保健食品专项整治、监督抽检、查处案件等资料,研究我市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市保健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及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2调研结果
2.1我市保健食品市场的基本情况
我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仅有四家,其中一家企业规模较大,其它三家企业均为小型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四家生产企业均已通过了GMP审查,符合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均持有有效的省级卫生许可证。四家企业共有从业人员346人,产品11种,各产品均通过了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查并获得批准,目前均在正常生产,其中企业自行生产的品种有9个,代加工的品种有2个。我市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共有1250家,以保健食品专卖店以及连锁型超市为主。
2.2我市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保健食品品种繁多,存在的问题较多,因此,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一直是我市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的重点。多年来,我市以强化企业管理、开展专项整治、市场监督抽检的方式主动开展保健食品的监督管
食品的监督管理。主动与被动相结合,至2009年,我市共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检查)135次,以规范保健食品标签标示、查处不合格保健食品为主,累计检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500余家,出动卫生监督员3000多人次。历年共查处保健食品相关案件273起,没收销毁保健食品12504件,罚款136.5万元。我市在多年开展的以调节血脂、减肥、抗疲劳类保健食品为主要抽检对象的监督抽检中累计抽检样品370件,合格率100%。
2.3我市保健食品的安全状况
2.3.1产品质量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着重对各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工作进行了仔细检查和了解。四家企业均建立了企业产品自检制度、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原材料验收制度等一系列品质控制制度,产品自检工作均正常开展,检测设备齐全,记录完成整,检测项目主要有:水分、铅、汞、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产品均能做到检测合格后出厂。另外,通过对历年抽检资料的统计发现,从2003~2009年,在我市每年组织开展的食品监督抽检工作中,累计抽检保健食品370件,合格率为100%。
2.3.2标签标示
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是保健食品包装、说明书的常见问题。通过对历年案件分析,我市保健食品类案件中60%因标签标识违法而立案处罚。案件大多来源于群众举报和保健食品专项整治。
检验能力
我市卫生监督部门对保健食品的检验主要依靠疾控中心这一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检验分析。我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为国家实验室,其对保健食品的检测能力尚可,除能检测菌落总数、霉菌、酵母、汞等常规项目外,对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如皂苷、氨基酸等也能实施检测。
2.4我市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情况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前,我市卫生监督部门认真履行《食品卫生法》赋予的保健食品监管职能,通过监督指导、专项整治、监督抽检等措施来维护保健食品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责得到进一步明确,但由于国家对保健食品的具体监管办法还未出台,基层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大部制改革还不到位,基层保健食品监管职责移交情况不够明确。《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我市卫生监督部门已不再对保健食品实施监管。
3存在问题及分析 3.1监管职责不明确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保健食品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目前尚未出台任何保健食品的具体管理办法,因此,不管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保健食品的监管职责都不明确。
3.2标签标示不规范
标签标示不规范是保健食品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保健食品
顾百姓健康,一味夸大保健食品的功能功效,甚至宣传疗效,扩大适宜人群、减小不适宜人群,以混淆百姓视听。
3.3功效成分不明示
一些不法生产者为了欺诈消费者,夸大保健食品的功效,往往不如实标注功效成分。明确功能因子是国际上开发保健食品的驱使和方向〔1〕。
3.4普通食品宣传保健功能
在调研中发现,市场上存在着经地方各级卫生部门批准的各种“食字号”、“健字号”等产品,有的甚至没有任何批号,但是这样的产品多半像保健食品一样宣传功能,这类产品所声称的功能比合法的保健食品声称的功能还多。
4建议和意见
4.1明确保健食品监管职责
当前保健食品的监管职责不够明确,国务院应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保健食品的监管部门、职责,以及保健食品的监管要求。
4.2提高保健食品检测能力
对保健食品的检测应突破仅仅检测常规项目的传统,在标识功效成分的基础上,应开展对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的检测,以发现以次充好、虚假劣质的保健食品,充分利用检测这一有效的技术手段加强保
4.3建立保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保健食品市场之所以鱼龙混杂,其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市场准入制度,其管理不能与普通食品相同。除要求经营单位建立索证制度等品质控制制度外,还应建立保健食品备案制度,不备案者不得进入市场,通过备案对保健食品的资质、标签等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4.4规范保健食品的标签标示
保健食品标签标识内容必须真实,除应标注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企业信息以及批准文书标注的功效、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还应标注功效成分及其含量。任何不规范的产品标识和说明都会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身体和财产带来损害〔2〕。标签标示不符合要求是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之一,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对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4.5严厉打击普通食品宣传保健功能
普通食品宣传保健功能是对保健食品市场经济秩序的扰乱,一些企业为了规避国家保健食品的严格的审批程序,就直接去地方监管部门申报此类产品,个别地方监管部门也照批不误。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应按照保健食品来监管,对未经国家批准宣传保健功能的普通食品应以保健食品的要求予以监管,对其中的违法行为应严厉打击,不能使之成为“监管真空”。
参考文献
近日,中国保健协会表示,继《食品安全法》之后,政府相关部门联手协会正在积极开展促进行业发展的调研,《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原料安全标准》等一系列重要的法规文件将陆续出台。
保健食品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这一直困扰着相关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合理选择、科学使用保健食品,理解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可轻信“疗效”、“速效”;选择保健食品必须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要认准蓝色草帽样标志和批准文号。同日,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要注意食品功效和查验标志和文号,并尽量在大型超市、卖场、连锁药房等正规途径购买。
今年5月初,卫生部通报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对已经获得批准文号的12种保健食品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这些保健食品,在其产品外包装或说明书中,违法宣传与其批准功能不相符合或大相径庭的内容,有的还暗示其产品对疾病有治疗作用,这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卫生部要求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立即停止违法宣传保健功能的行为,并在6月底前将整改结果上报,如果经整改仍不合格者,就要被撤消批准文号。5月15日,广东省卫生厅公布了应国家卫生部的要求查处出自福州的某保健食品的情况,该产品获批其保健作用为补钙,但此产品在一些电视台的“电视购物”节目中夸大宣传,声称“服用1个月后可长高6厘米”,这种自我宣扬的”增高功能“就是夸大其辞,属违规操作,理应查处。6月29日,卫生部又发出通知,要求查处一批没有任何批准文号、却在产品包装和说明书中大肆夸大功效的所谓“降脂胶囊、伟哥酒、壮阳酒”等64种“保健食品”,这些产品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被责令立即停止生产。卫生部连续几个通知,表明了管理层面对保健食品市场的混乱,开始说“不”,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保健食品市场的利润巨大,厂家趋之若鹜,不惜违法违规,铤而走险。
那么,究竟什么是保健食品呢?
根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也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入市以前必须经过必要的动物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生产保健食品的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其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所以保健食品的“验明正身”,并非是厂家的一面之辞,而是要经过卫生部门的严格审查认定。
保健食品有哪些保健功能呢?
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不同,往往对人体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但它又与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卫生部批准同意保健食品对人体可有22种保健功能,它们分别是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润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改善胃肠道功能。保健食品在对外宣传功能中如有超出此范围当属违法,是不确切和不可靠的,应予以查处。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如何呢?
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产业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是朝阳产业。市场需求量大,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保健食品消费的增长幅度已明显超过药品消费的增长。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要求已不仅满足于填饱肚子,而是讲究营养均衡,希望能起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等功效。从历史上看,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祖国医学宝库又提供了许多药食同源的食物,于是保健食品就应运而生。80年代末,保健食品市场开始启动,90年代初,随着用马俊仁秘方配制的”生命核能“配方以1000万元的价格拍出,保健食品的市场开始空前繁荣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全国保健食品的生产厂家达3000多个,总产值达400亿元。十几年的发展涌现出了中华鳖精、太阳神、脑黄金、脑白金、三株口服液、红桃K、昂立一号等销售额达到数亿元乃至几十亿元的著名品牌,充分显示了保健食品的巨大市场潜力。然而我国的保健食品也是良莠不齐,有的产品只是昙花一现,在目前的3000多种保健食品中,国家正式审批的有2000多种,而上市的仅五六百种,大部分都是进不了市场的低水平重复产品。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保健食品市场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纵观保健食品市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部分保健食品夸大宣传,上市时擅自更改产品名称及批准说明书。据有关方面调查,保健食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幼儿、中小学生、中老年人及遭遇慢性病或多发病且不易治愈者。有30%的家庭将保健食品当做高级礼品送人,城市有90%的儿童曾服用过保健食品。他们希望通过进食保健食品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智力、健康长寿等目的。于是一些保健食品的生产厂家就开始玩起了“猫腻”,大搞文字游戏,夸大宣传:减肥、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宣传成对高血压、冠心病、提高智力有改善作用;抗疲劳保健食品则积极夸大其能增强性功能;“免疫调节“讲成“补血、补肝、避免酸中毒”:“改善睡眠”变成了“预防老年退行性疾病(如失眠症、心血管病、老年痴呆症、糖尿病、白内障、骨质疏松及性功能低下等)、促进健康、延年益寿”:“调节血糖”可有“消炎止痛、强肝助肾作用”。还有些保健食品在宣传上利用”典型病例”或杜撰病例明示或暗示其有治疗作用,故意混淆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更改说明书,删除注意事项或扩大适用人群。②一些产品自称“保健食品”,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卫生部门的生产许可证,乃属无证经营,应该强制取缔。③保健食品市场简单地重复现象严重,这主要表现在产品重复与保健功能重复,如市场一段时间西洋参类产品好卖,于是诸多厂家一哄而起,大家都搞西洋参,大家都讲自己的产品具有“免疫调节、抗疲劳、降血脂”,而宣称有这3种功能的产品占了市场70%~80%的份额。④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不规范,有了批准文号,却无生产基地,于是相互委托生产,造成产品质量低劣。⑤一些保健食品厂家为了尽快达到其宣传的产品功效,在保健食品中加入各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如减肥食品中加人芬氟拉明、去氧基芬氟拉明、安非拉酮等,长期服用该类产品,会降低食欲,损害心脏瓣膜,同时由于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对此产生依赖性。⑥部分保健食品营养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中央电视台曾曝光过2只甲鱼做160盒鳖膏的事件,有的钙奶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0.02%,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1%标准。以上诸如此类的违规做法,严重扰乱了保健食品的市场,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保健食品市场的整改与发展趋势
客观上讲,保健食品的出现满足了部分人群的需要,为了因势利导,整肃市场,1996年3月,卫生部正式颁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的(保健食品评审技术规程)、<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保健食品标识规定)、<保健食品通用卫生要求管理办法)等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卫生部是保健食品的最终审批机构,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成立由食品卫生与营养、毒理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2级评审委员会,对申请的保健食品进行技术审查。要求申报者提供保健食品的功能性、安全性、稳定性报告。同时对保健食品的标识、标签及说明书做出规定,统一设立了保健食品标志和卫生部批准文号,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第××号”。2000年4月,在北京又召开了卫生部首届保健食品理论研讨会,会议涉及到我国保健食品管理模式的探讨、保健食品审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保健食品现况与21世纪发展趋势等。会议同时召集部分曾经“违规”的保健食品企业进行座谈,了解了保健食品夸大宣传清理整改的情况。大会强调对没有取得批准文号的产品坚决取缔,对有批准文号但有违规现象者限期整改,到时仍不合格,将撤销批准文号。
针对保健食品生产厂家在广告宣传方面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愈演愈烈,卫生部有关部门最近也在酝酿对现行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进行修改,拟结合一些相关法律条文,增加保健食品的广告宣传限制性条款,对保健食品的宣传广告将做出详细的规定。如要求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包装及广告内容必须符合卫生部批准的保健功能和产品说明书,不能利用标签等宣传材料任意夸大其功能,不能在包装说明书中以典型病例来宣传产品等。提倡在产品宣传形式上采取更灵活一些的方式,如科普式宣传等,但不能涉及产品本身,不能特指某一品牌的产品,且此类宣传品不能随产品一同销售。
为了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市场,避免误导消费者,今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开展中药保健药品的整顿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1月1日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公告被撤销批准文号的中药保健药品目录。被撤销批准文号的品种一经公布,应立即停止生产,2002年1月1日起不得在市场上流通。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于2002年12月31日前撤销审批的全部“卫药健字”批准文号,2004年1月1日起不得在市场上流通。这就意味着市场上现存的“健字”号保健药品将慢慢消失。从另一个角度讲,它为纯净并壮大保健食品市场提供了契机,因为这些中药保健药品肯定会有一部分转化成保健食品。目前保健食品的销售已稳中有升,并且有从馈赠礼品加快发展成日常消费的趋势。而保健食品市场经过整顿,产品合格率已有很大的提高。据江苏省卫生防疫站食品卫生科严隽德科长介绍,7月初,他们对全省食品卫生监督抽检结果表明,平均合格率为91%,对于不合格产品则视其情况分别给予停产、销毁违法的产品包装及说明书、处以经济罚款,其目的是要求生产厂家提高认识,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件。通过整改,应该说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更加趋于理性,消费者不再盲目跟着市场跑,生产企业也认真地进行市场论证,力图开发出更加适合消费者的新产品,而我国的保健食品市场却远未饱和。据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食品卫生评审委员会委员金宗濂教授的调查显示消费者选择保健食品首先注重功能,其次是品牌;我国保健食品的消费平均每人台湾省260元、内地仅27元,市场潜力巨大。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法制化管理力度的加大,剔除糟粕,留其精华,保健食品市场会涌现出更多的功能贴切、价格合理的品牌保健食品,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放心大胆地选用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实施只有4年时间就启动修订程序,既凸显了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又凸显了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将怎样承载全社会的期待?它又将在多大程度上重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为此,新华网记者特邀请食品安全方面专家、从业者、法律界人士,分别从政府监管、消费者维权以及市场机制等方面展开探讨。12日、13日、14日分别刊发三篇系列文章。
[聚焦食品安全法修订之三]保健品市场准入期待引入备案制
新华网记者 袁晗 韩元俊 实习生 马文华 张碧伦
已经通过审批注册的30多家胶原蛋白美容食品为何遭业内的“无效”质疑?在爆出的多起保健食品安全事件中,“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审批”缘何又成为涉事企业的挡箭牌?针对当前保健品审批制度存在的种种不足,业内人士和相关专家认为,食品安全法的修订需要对保健品的监管进行改革,建议在市场准入机制上引入备案制,强化企业作为保健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审批制已现制度性短板
我国实施保健品管理是从1996年开始的,至今已17年有余。虽然审评审批的行政许可制度在加强产品上市严格监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发展到今天,其背后也显现了不适应行业发展的短板。
根据现行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产品上市需要前置审批,而且是产品“个案审批”制,即以产品为单位进行审查批准,无论产品中的主要成分是否相同,都需要按照同样的审批流程进行。在监管资源的配置上,审评审批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而事中、事后的过程性监管和市场监管所配置的资源则相对薄弱,造成“重审批、轻监管”现状。
“但是当前保健食品比较突出或影响比较大的问题大多发生在生产过程和销售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说,2011年,媒体曾爆出某品牌螺旋藻片重金属含量超标、某品牌鱼油软胶囊中功效成分含量远低于批文中的含量等安全事件,显然,这些问题并不是因为上市审批把关不严造成的,而是源于生产过程。
另一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保健食品安全事件爆出以后,涉事企业往往以“获得政府主管部门批文”为挡箭牌,出现将责任推卸给政府甚至“绑架”政府的情况。
诺天源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夏俊波表示,产品经过政府审批后,就相当于政府为其产品安全和声称进行了背书和担保,政府自然也就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和风险。其结果只能是弱化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加大了政府的责任风险。
而且,重复审批、重复检测使政府和企业都付出了很高的成本。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一种保健食品审批一般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经初步测算,实施保健食品上市审批制度以来,各厂家、商家为审评审批支付的费用接近50亿元,这还不计算企业在等待审批过程中无法开工造成的资源闲置浪费。
“在建立和完善保健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张永建表示,审批制度改革既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府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专家呼吁引入备案制分类管理
今年7月,包括诺天源、中粮、上海交大昂立、娃哈哈、康恩贝、华北制药等100多家企业向国家食药监总局以及国务院法制办提交了食品安全法修订建议。内容主要针对现行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建议对食品声称功能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并通过分类管理引入备案制。
“声称”通常理解就是企业在产品标签中标注产品中含有的成分的功能等。夏俊波说,实行备案制后,企业对报备的标签真实性和质量标准负责,监管部门核对生产单位的资质和报备产品使用原料辅料及标签声称,符合相关标准后准予备案并向报备单位授予备案号。“保健食品监管的核心是原料和GMP。全世界这个行业出的问题都在这两个环节,而不在于某产品是否有证书。”夏俊波说。
张永建也解释说,备案制的核心是对厂商资质、产品标准、广告宣传等环节的全面管理。首先,在厂商资质管理环节要强制规定预包装的保健食品产品必须在有GMP(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认证的厂房生产,一旦产品上标注的厂家信息不符合实际或GMP备案信息,可以要求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销售商承担责任,处以警告、没收、强制销毁和罚款的处罚。
其次,在产品上市环节,应当备案的产品信息包括品名、剂型、配方、营养成分表、声称、标签设计和产品质量标准,在取得备案号以后方可在该产品标签上使用“保健食品”的标志。
最后,在广告宣传环节,重点要求是“真实、客观、诚实”,广告不得夸大标签上所标注的功效声称,不得产生歧义,更不允许虚假宣传。
而在更多的业内人士看来,通过标签声称来监管,有助于消费者、监管机构以及同行竞争者参与监管以及例行抽检,只要查明标签声称与实际情况、备案情况不一致,就可以视为违法行为。
张永建说,实行备案制可以将前置审批的监管资源释放出来,强化事中、事后管理,同时有利于厘清企业和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政府不对企业承担安全的“无限责任”,有利于企业“第一责任人”这一法律责任和义务落到实处。
备案管理不会导致监管放松
实行备案管理也就是说,只要企业符合相关规定,按要求进行备案就可以生产,这是否意味着监管放松?
“备案制并不是放弃把关。备案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审查过程,对不符合法律规定、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产品或申请,审查机关可以做出不予备案裁定。”张永建表示,备案不仅仅是企业产品上市,生产条件、生产过程、原料、广告等都需要向监管部门申请备案,这是全过程的备案,也是一种全过程监管。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新旗认为,为确保企业按照备案的承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监管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备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实际上就是要强化日常的监管。“这需要转变管理观念和创新管理方式,客观上要求更多地采用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手段,推动‘重审批、轻监管’模式的改革。”
据了解,美国、欧盟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大多采用“备案制+企业责任+原料监管+市场监管”的综合管理模式,并有一系列的法规来体现和规范这种管理模式。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借鉴发达国家一些成熟的做法并结合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原料和声称审批+GMP+成品备案”的综合管理体制是改革大的方向。
不过这种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张永建表示,完全意义上的备案制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有一个逐渐过渡的探索阶段。那么可以先行将现有“保健食品”明确分为“膳食补充剂”和“特殊功能食品”两大类,探索实行分类管理。
夏俊波同时认为,实行备案制度必须具备一定基础条件,要完成一些重要的基础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核心就是制定《保健食品可用原料目录及风险评价和功能声称指南》,也就是保健食品原料数据库,以此作为备案产品使用原料的依据。
2006年02月23日 发布
一、项目名称:保健食品审批
二、许可内容:(国产)保健食品产品注册
三、设定和实施许可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二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31号)、《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四、收费:不收费。
五、数量限制:本许可事项无数量限制
六、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目录:
(一)国产保健食品注册申请表。
(二)申请人身份证、营业执照或者其它机构合法登记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三)提供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的通用名称与已经批准注册的药品名称不重名的检索材料(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府网站数据库中检索)。
(四)申请人对他人已取得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五)提供商标注册证明文件(未注册商标的不需提供)。
(六)产品研发报告(包括研发思路,功能筛选过程,预期效果等)。
(七)产品配方(原料和辅料)及配方依据;原料和辅料的来源及使用的依据。
(八)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含量及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的检验方法。
(九)生产工艺简图及其详细说明和相关的研究资料。
(十)产品质量标准及其编制说明(包括原料、辅料的质量标准)。
(十一)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名称、质量标准及选择依据。
(十二)检验机构出具的试验报告及其相关资料,包括:
1、试验申请表;
2、检验单位的检验受理通知书;
3、安全性毒理学试验报告;
4、功能学试验报告;
5、兴奋剂、违禁药物等检测报告(申报缓解体力疲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功能的注册申请);
6、功效成份检测报告;
7、稳定性试验报告;
8、卫生学试验报告;
9、其他检验报告(如:原料鉴定报告、菌种毒力试验报告等)。
(十三)产品标签、说明书样稿。
(十四)其它有助于产品评审的资料。
(十五)两个未启封的最小销售包装的样品。
以上申报材料具体要求详见《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
七、对申请资料的要求:
(一)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
1、申报资料首页为申报资料项目目录,目录中申报资料项目按《保健食品注册申请表》中“所附资料”顺序排列。每项资料加封页,封页上注明产品名称、申请人名称,右上角注明该项资料名称。各项资料之间应当使用明显的区分标志,并标明各项资料名称或该项资料所在目录中的序号。整套资料用打孔夹装订成册。
2、申报资料使用A4规格纸张打印(中文不得小于宋体小4号字,英文不得小于12号字),内容应完整、清楚,不得涂改。
3、新产品注册申请应提交申报资料原件1份、复印件8份。复印件应当与原件完全一致,应当由原件复制并保持完整、清晰。其中,申请表、质量标准、标签说明书还应当提供电子版本,且内容应当与原件保持一致。
4、除《国产保健食品注册申请表》及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外,申报资料应逐页加盖申请人印章或骑缝章(多个申请人联合申报的,应加盖所有申请人印章),印章应加盖在文字处。加盖的印章应符合国家有关用章规定,并具法律效力。
5、多个申请人联合申报的,应提交联合申报负责人推荐书。
6、申报资料中同一内容(如产品名称、申请人名称、申请人地址等)的填写应前后一致。
7、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标签与说明书及有关证明文件中的外文,均应译为规范的中文;外文参考文献中的摘要、关键词及与产品保健功能、安全有关部分的内容应译为规范的中文(外国人名、地址除外)。
8、已受理的产品,申请人提出更改申报资料有关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
(1)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试验报告以及其它可能涉及产品安全和功能的内容不得更改。
(2)除上述内容外,如需更改,申请人应向原受理部门提交书面更改申请,说明更改理由,注明提交的日期,加盖与原申请人一致的印章。申请人应提供更改后该项目的完整资料。
9、未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产品,其申报资料及样品一般不予退还,但已提交的《委托书》、产品在生产国(或地区)生产销售一年以上的证明文件、生产国(或地区)有关机构出具的生产企业符合当地相应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证明文件及《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原件(再注册产品除外)除外,如需退还,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不批准意见的3个月内提出书面退还申请。
(二)申报资料的具体要求:
1、国产保健食品注册申请表。
(1)保健食品注册申请表可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网站()下载。
(2)填写前应认真阅读填表须知,按要求填写。
(3)申请表内容须打印填写,项目填写应完整、规范,不得涂改。
(4)申报的保健功能应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名称一致。申报的新功能除外。
(5)申请人为法人或其它组织的,申请人名称、地址应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登记证》中单位名称、地址完全一致,并与印章一致;法人代表签字应与《独立法人资格证书》中法人代表名称一致;申请人为合法公民的,申请人名称应与身份证一致,并将申请人身份证号码填写在申请人名称后。
(6)产品名称应包括品牌名、通用名和属性名。按《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要求(试行)》提供该项资料。
2、申请人身份证、营业执照或者其它机构合法登记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提供的复印件应清晰、完整,加盖印章。
3、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的通用名称与已经批准注册的药品名称不重名的检索材料(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府网站数据库中检索)。
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通用名(以原料名称命名的除外)与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名称不重名的检索报告, 由申请人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库中检索后自行出具。如:经检索,“益肝灵片”是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名称,“×××牌益肝灵片(口服液或胶囊等)”就不得作为保健食品名称。
4、申请人对他人已取得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由申请人自行做出声明,并对声明做出承诺,“如有不实之处,本申请人愿负相应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5、商标注册证明文件(未注册商标的不需提供)。
商标注册证明文件,是指国家商标注册管理部门批准的商标注册证书复印件,未注册的不需提供。商标使用范围应包括保健食品,商标注册人与申请人不一致的,应提供商标注册人变更文件或申请人可以合法使用该商标的证明文件。提供的复印件应清晰、完整,加盖印章。
6、产品研发报告(包括研发思路,功能筛选过程,预期效果等)。
按《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要求(试行)》提供该项资料,包括研发思路、功能筛选过程、预期效果三方面内容,各项内容应分别列出,缺一不可。
7、产品配方(原料和辅料)及配方依据;原料和辅料的来源及使用的依据。
(1)按规定配方表示格式列出原辅料名称及其用量。
(2)产品配方(原料和辅料)、配方依据应分别列出,内容应完整。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卫生部公布或者批准可以食用的以及生产普通食品所使用的原料和辅料可以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和辅料。保健食品原辅料的使用和审批暂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执行。
(4)野生动植物类保健食品应符合《野生动植物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
(5)真菌、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应符合《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和《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
(6)核酸类保健食品应符合《核酸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
(7)氨基酸螯合物、使用微生物发酵直接生产、褪黑素、大豆磷脂、芦荟、蚂蚁、以酒为载体、甲壳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动物性原料、红景天、花粉、螺旋藻、石斛应符合《氨基酸螯合物等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
(8)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应标出产品每种营养素的每人每日食用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每日参考摄入量》和《矿物质、维生素种类及用量》中相应营养素的每人每日推荐食用量一道对应列表表示。应符合《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
(9)缓释制剂保健食品应符合《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补充规定(试行)》。
(10)保健食品原料与主要辅料相同,涉及不同口味、不同颜色的产品应符合《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补充规定(试行)》。
(11)增补剂型的产品应符合《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补充规定(试行)》。
(12)不得以肌酸和熊胆粉作为原料申请保健食品,暂不受理和审批金属硫蛋白为原料申请的保健食品。
(13)以舌下吸收的剂型、喷雾剂等不得作为保健食品剂型。
8、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含量及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的检验方法。
按《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要求(试行)》提供该项资料,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含量及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的检验方法三方面内容应分别列出,不可缺项。
9、生产工艺简图及其详细说明和相关的研究资料。
(1)按《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要求(试行)》提供该项资料,生产工艺简图及其详细说明和相关的研究资料三方面资料应分别列出,不可缺项,内容应一致。
(2)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生产的保健食品应符合《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生产的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
10、产品质量标准及其编制说明(包括原料、辅料的质量标准)。
(1)按《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要求(试行)》提供该项资料。
(2)企业标准中涉及到申请人名称,应与申请表中申请人名称一致。
(3)企业标准中附录按规定逐项列出,内容应完整、齐全。
11、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名称、质量标准及选择依据。
按《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要求(试行)》提供该项资料,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名称、质量标准及选择依据四方面资料应分别列出,不可缺项。
12、检验机构出具的试验报告及其相关资料。
(1)按《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要求(试行)》提供该项资料。
(2)出具试验报告的机构应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保健食品检验机构。
(3)试验报告有效期为自检验机构签发之日起的2年内,超过有效期的试验报告不予受理。
(4)试验报告按下列顺序排列:
①检验申请表(附在相应的试验报告之前);
②检验单位的检验受理通知书(附在相应的试验报告之前);
③安全性毒理学试验报告;
④功能学试验报告(包括动物的功能试验报告和/或人体试食试验报告);
⑤兴奋剂、违禁药物检验报告(申报缓解体力疲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功能的注册申请);
⑥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试验报告;
⑦稳定性试验报告;
⑧卫生学试验报告;
⑨其他检验报告(如原料品种鉴定报告、菌种毒力试验报告等)。
(5)试验报告中产品名称、送检单位、样品生产或试制单位名称、样品批号应与检验申请表中相应内容一致。
(6)试验报告的检验依据应按照现行规定执行,目前执行的是《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
(7)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的注册申请,不需提供功能学试验报告;不提供安全性毒理学试验报告的,必须书面说明理由。
13、产品标签、说明书样稿。
产品标签、说明书样稿应按《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要求(试行)》提供该项资料。
保健食品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注意事项应根据申报的保健功能和产品的特性确定,按《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补充规定(试行)》提供该项资料。
14、其它有助于产品评审的资料。
(1)包括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文件(GMP、HACCP)证明、原料供应证明、原料供销合同、委托协议、原料检验报告或出厂合格证书等证明文件以及产品配方、工艺、功能、安全等有关的研究、参考文献资料等。
(2)提供的外文资料,应译为规范的中文。
(3)首页应当提供注明该项下各项文件、资料名称和类别的目录,并使用明显的识别标志对各项文件、资料进行区分。
15、两个未启封的最小销售包装的样品。
提供的样品包装应完整、无损,应贴有标签,标签应与申报资料中相应的内容一致。样品包装应利于样品的保存,不易变质、破碎。样品应在保质期内。
八、申办流程示意图:
九、许可程序:
(一)受理:
申请人向样品试制所在地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按照本《须知》第六条所列目录提交申请材料,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作出受理或者不受理决定。
(二)省局审查与申请资料移送:
自受理之日起,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15日内对试验和样品试制的现场进行核查,抽取检验用样品,并提出审查意见,与申报资料一并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向确定的检验机构发出检验通知书并提供检验用样品。
(三)检验:
自收到检验通知书和样品之日起,检验机构在50日内对样品进行样品检验和复核检验,并将检验报告移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抄送通知其检验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申请人。特殊情况,检验机构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检验工作的,应当及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部门报告并书面说明理由。
(四)技术审评和行政审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的审查意见、申报资料和样品后,应当在80日内对申报资料进行技术审评和行政审查,并作出许可决定。在审查过程中,需要补充资料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一次性提出。申请人应当在收到补充资料通知书后的5个月内提交符合要求的补充资料,未按规定时限提交补充资料的予以退审。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限内提交补充资料的,必须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申请人补充资料时间不计入许可时限,其审查时限在原审查时限的基础上延长30日。准予注册的,向申请人颁发《国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不准予注册的,向申请人发放《保健食品未获批准通知书》。
(五)送达:
自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10日内,SFDA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将行政许可决定送达申请人。
十、承诺时限:自受理之日起,95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十一、行政许可实施机关:
实施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受理地点: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十二、许可证件有效期及延续:
《国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长有效期的,申请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个月前申请再注册。
十三、许可年审或年检:无
十四、受理咨询与投诉机构:
咨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
投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局监察局、政策法规司执法监督处
品种清理规范不及时
从1996年实行批准文号管理以来的10多年间,保健食品功能和批准文号等相关管理规定几经变动。卫生部规定的功能范围有22项,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为27项;保健食品功效分类和名称表述方式也进行过较大调整;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示方式也较多,现有“卫食健字”和“国食健字”两种格式,其中“卫食健字”又有4种标示方式;不同时期产品命名规定的差异造成了保健食品名称较杂乱。此外,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有效期也不统一,原卫生部批准的产品因当时没有规定文号的有效期而属于“批准文号终身制”,SFDA批准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效期为5年。由于产品管理连续性差,职能部门又没有对保健食品进行清理整顿,以致市场上保健食品的名称、功能和批准文号标示杂乱,常使消费者和基层监管部门感到困惑,这也是造成保健食品市场出现良莠不齐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委托加工漏洞多
保健食品委托加工对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优势互补有着积极作用,但目前对委托加工行为没有专门的管理规定,委托加工过程中存在不少监管漏洞,如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委托双方各自所负的责任不够明确或难以界定落实;多方或多重委托后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人更是无法判定;部分生产工序委托加工的方式增加了保健食品受污染的环节等。跨省异地委托加工更是加大了监管难度。
对非法添加要加大打击
不法企业为突出产品的功能效果擅自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违禁物质,如在减肥类产品中添加芬氟拉明、麻黄素;在抗疲劳类产品中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在促进生长发育类产品中非法添加生长激素等,这种违法行为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杭州市从2005年以来共查出39批次保健食品添加了违禁成分。这种严重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除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挺而走险外,政府打击力度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根据现有法律规定对这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偏小,不足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另一方面,由于许多添加的物质缺乏法定的检测方法以及找不到合适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造成对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难以认定,以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恃无恐。
应加强对上市产品标签规范
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等标识是消费者选择使用保健食品重要的信息来源和依据,其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使用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内保健食品标签标识不规范问题突出,已成为保健食品的安全隐患。部分产品在外包装上故意混淆产品名称与商标之间的区别以误导消费者。监管部门间的标签标识规定不统一、相互不衔接,不仅让企业无所适从,而且使监管工作出现空隙。此外,目前保健食品内包装上没有强制要求标注生产日期或产品批号,这给不法者留下一个可以方便篡改产品生产日期(批号)的可乘之机。
保健食品回收隐忧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回收行业缺乏有力监管,对保健食品回收行为也没有相关规定,导致保健食品私自回收现象在社会上较为普遍。回收的保健食品多被直接销往农村地区或重新包装后再进行销售,这些产品的质量往往没有保障,且假冒产品常混迹其中,容易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对保健食品的回收行为和回收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几乎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况,这其中存在不少质量安全隐患。
市场监管手段更新不快
保健食品企业销售形式和手段变化发展很快,除传统的“店面”销售外,还有“会议营销”、“亲情营销”、“直销”、“网络电视购物”等五花八门的销售方式和手段,其中不乏违法营销手法,如以开办知识讲座名义宣传产品功能,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借机推销高价保健食品等。这些违法销售的产品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也给监管部门增加了监管难度,常规监管手段的实际效果不理想,且有的还缺乏监管的法律依据。保健食品流通企业准入门槛过低,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较差,易受利益驱动唯利是图,以致保健食品市场竞争陷入无序和混乱之中,一些假劣食品容易混迹于市场上。目前政府部门对这种状况没有好的事前监管预防手段。
广告许可与监管连接不力
保健食品不实宣传以及虚假违法广告已成为民生反映强烈的问题。一些经营者利用媒体的广告和所谓“科普宣传”形式大肆夸大产品功能,误导消费者,尤其是“健康讲座”或“免费体验”的宣传形式对老年人的欺骗性很大,易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部分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感,广告宣传管理混乱,为大量保健食品进行违法广告宣传提供了平台。目前,保健食品广告内容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查,广告的监管和违法广告的查处由工商部门负责,但两个部门的执法依据和判定标准有所差异,部门之间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连接及信息共享平台。这种保健食品广告许可和事后监管相脱节的管理模式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导致广告监管上的缺位,甚至造成相关部门间的互相掣肘,难以形成稳定有效的保健食品广告长效监管机制。
产品上市后再评价需跟进
虽然保健食品上市前需在产品的安全性、功能性和质量可控性及稳定性四个方面通过严格审评,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对风险认知水平的限制,上市的保健食品安全性、有效性仍需进行再评价。我国现在还缺少一种有效的手段或机制,对已上市的保健食品功能效果以及所产生的长期、慢性危害进行评估,产品的适宜人群及其保健功能的人体适用性也缺乏进一步试验研究。此外,有关部门需要对已批准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和提高,以杜绝质量标准水平较低的保健食品在市场上流通,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无法满足现在食品安全的要求,这给保健食品留下了质量安全隐患。
风险管控尚不到位
行政机关和消费者、企业之间的风险管控工作很不到位。消费者缺乏必要的消费和保健食品知识,消费心理不成熟。许多消费者只是听信广告或追随社会时尚,对如何鉴别安全的保健食品和科学合理的选择保健食品缺乏了解,这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和违法广告仍有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行政机关应该切实承担起保健食品风险管控工作,通过教育培训让公众能够对于保健食品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引导健康消费方式,才能把风险减到最小。同时,发现
我国保健食品的市场非常广阔,但与国外保健食品相比仍有诸多不足,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方面仍存在较多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严重,由于企业小,生产后劲不足,研发基金缺乏,绝大多数企业为了求生存,大打价格战,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2)保健食品新技术质量安全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高科技也被应用于保健食品的生产和研发,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和产品的升级,然而,由于新科技的使用时间较短,副作用没有得到准确的检测,给保健食品服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尤其是我们今天大量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保健食品及其原料,不仅容易改变食品营养品质,而且还有可能带来毒性,危及服用者的生命安全。
3)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在虚假广告的推波助澜下鸠占鹊巢,造成诸多后果严重的安全问题。由于保健食品的生产和疗效对于消费者来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长期以来,消费者都是通过专家的推荐、熟人的介绍乃至广告的宣传了解甚至选择服用保健食品,尤其是广告发挥了巨大的导向作用,尤其是那些以专家讲座的形式为患者推荐特定的保健食品的广告,利用所谓的“专家”之名,欺骗、误导消费者,行谋利之实。大量的类似广告仅一味强调保健食品的疗效和功能,而回避介绍其药物的副作用和服用禁忌等,给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此外,有些产品还通过开展示会、推广会的形式,免费提供试用的机会,通过此类宣传活动,诱导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
4)产品生产过程中,为求见效快,违法添加药物成分。由于目前保健食品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产品开发商和生产商为了占领市场,以牺牲消费者身体健康为代价,违法添加药物成分,目的就是为了在推广的过程中,以所谓的“立竿见影”的疗效吸引消费者购买,获取短期盈利。这些违法添加的药物缺乏科学的研究和毒性检测,也没有临床验证和出厂检验,其给使用者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5)消费者自身对保健食品的认识存在误区,轻信广告宣传,过分依赖保健食品而忽视正常的体能训练。
如果保健食品的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国的保健食品产业将难以在国内市场上大展宏图,更难以和国外企业竞争,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保健食品研发、生产乃至销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前提。针对以上危及保健品安全的问题,相关企业和政府职能监督部门应共同努力,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首先,建立保健食品行业内的信用体系,加强企业自律,塑造诚信形象。加强国民健康教育,灌输正确的食疗理念和药品安全知识,坚决抵制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其次,加强保健食品研发基金的投入,开创自主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重视食品安全检测和临床试验,杜绝危害消费者健康的行为。
再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保健食品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管,将审批和监管结合起来,健全政策法规,建立技术标准合格评定体系,对不符合生产和卫生标准的企业要严厉整治,对保健食品安全进行长效安全体制的规划和建设。尤其是要建立《中华人民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大力打击虚假广告,加强广告在发布之前的审查,对保健食品广告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规定广告不得采用公众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使消费者丧失产品的辨别能力。严格禁止对未经证实的功能和疗效进行宣传,以免误导消费者。
参考文献
[1]葛莱克, 易智慧, 李艳杰.在风中起舞———稳中求变的中国保健品市场[J].市场研究, 2007.
[2]陶权.中国药学会第十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1992.
[3]张文康, 潘学田.在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药事, 1997.
除去荸荠的外皮,里面肉质白嫩,作为水果生食,脆甜多汁,鲜美爽口,与生梨的味道相比毫不逊色。除削皮生食外,荸荠也可煮、炒、烧、煨、炸,各种烹调方式均可加工出美味的菜肴。荸荠经常被作为重要的辅料搭配各种素菜和荤菜,荤素皆宜。常见的荤食做法有,荸荠烧肉、荸荠炒虾仁、荸荠炒肉片、荸荠炒鸡丁、荸荠烧鸭和荸荠肉卷。喜爱素食者也可将荸荠制成糖醋荸荠、清炒或凉拌荸荠,别具风味。
将荸荠与肉末共为馅的菜肴口感甚佳,不论是汤食、清炖或煎炸,以荸荠切碎搅拌其中,能使肉馅香脆爽口,又可除去肉类的腥腻。对于煎炸油酥之品,适量掺加荸荠碎片,可使食物油而不腻。蒸煮煨烧的禽畜肉类,伴以荸荠片、粒者,入口清香而余味无穷。
荸荠在我国各地有不同的吃法:广东人喜欢用马蹄雪梨炖冰糖,食之既甘甜可口,又可治疗唇干舌燥、咽喉疼痛、干咳痰少、大便秘结等症,是药食两用的代表;在陕西则有一款著名素菜“糖醋荸荠”,先把荸荠用沸水焯一下,再放入油锅稍炸,趁热浇上糖醋汁,香脆适口,甜酸宜人;北京另有一种做法,将鲜荸荠削皮,捣烂成泥,掺上面粉拌匀,制成圆饼,油炸后起锅,将开水、白糖和糖玫瑰搅炒成的汁浇在上面即成,食之甜香,并有玫瑰香味,名叫“荸荠玫瑰饼”。荸荠还可以加工成清水马蹄罐头、蜜饯等。荸荠可提制出马蹄粉,洁白晶莹,爽滑细腻,可与藕粉、菱粉娘美。
荸荠不仅食之可口,而且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祖国医学认为,荸荠性寒凉,味甘,入肺、脾、胃经,有益气安中,清热止渴,开胃消食,利咽明目,化湿祛痰的功效。研究发现,荸荠含有粗蛋白、淀粉、纤维素等,能促进大肠蠕动,利肠通便;荸荠质嫩多汁,可生津止渴,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荸荠水煎液能利尿排淋,可作为尿道感染患者的食疗佳品;荸荠甘寒,能清肺热,又富含黏液质,有生津润肺化痰作用,故能清化痰热,治疗肺热咳嗽、咳吐黄黏浓痰等症;荸荠含有一种抗菌成分——荸荠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菌作用,并能抑制流感病毒;荸荠是寒性食物,食用荸荠既能清热生津,又可以补充营养,发烧口渴的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此外荸荠对秋燥咳嗽、咽喉不适、口干欲饮等症甚效,为秋、冬季食养佳品。
绍兴民间将荸荠与甘蔗共煮,视为清火解毒良药,适用于咽干喉痛、消化不良、大便燥结等症。孕妇常吃荸荠。可以防治妊娠水肿,妊娠期间并发的急、慢性肾炎,妊娠合并肝炎等疾患。还有研究表明,常吃荸荠可以预防铅中毒,从事冶炼、铸造、印刷等工作的工人,常食有益。
小提示
1荸荠不宜多食
荸荠甘寒性滑,不易消化,如果一次食用过多,容易腹胀。脾胃虚寒、消化功能较差者以及小儿、老人不宜多食。
2荸荠最好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