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文物安全责任书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文物安全责任书(精选10篇)

2024文物安全责任书 篇1

县政府职责:

1、负责将上级有关文物保护的法规、指示等及时传达给乙方,并根据本县实际作出决定,指导乙方搞好文物保护工作。

2、每年按季度派出文物保护专职人员深入各乡(镇)掌握文物安全动态,检查督促,协助乙方落实防范保护措施。

3、一旦发生文物安全方面的问题,根据乙方提供的情况及时派出有关单位、专业人员予以处理。

乡(镇)人民政府职责:

1、要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经常深入村社检查部署,建立村级保护组织,签订责任书,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2、认真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每年年初在乡(镇)举行一次《文物保护法》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提高文物安全意识,遵纪守法,特别是教育包村干部对本村的文物安全负全责。一旦发生文物盗挖案件时,须在24小时之内务必上报文物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制止。在农田基本建设中要注意文物保护工作,农田基本建设部署要避开已明确的古文化遗址、墓葬。在基本建设中若发现文物古迹应立即停止基建,保护现场,报文物主管部门处理。

各乡(镇)都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格履行职责,确保文物安全。在责任期内对保护文物有功,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报县政府批准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如果玩忽职守,在任期内发生文物盗挖案件、倒卖文物知情不报和隐瞒事件,使国家文物受到严重损失的单位或个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规定以予处理,情节严重的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期内如有人事变动由接任代表负责)

XX县文物安全责任书 篇2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各文物保护点安全保护工作,预防文物被盗、被抢及杜绝火灾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要求,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组织领导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明确“守土有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切实加强各文物保护点安全管理工作,要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并做为首要任务来抓.2、层层建立文物保护机构,全面推行文物安全责任制,确定各乡(镇)管理或使用单位负责人为文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在本区域范围内实行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安全岗位责任制,建立保卫组织,配备足够的专职保卫人员负责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对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定期进行研究、部署、检查,确保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3、各乡(镇)文化部门要督促本辖区内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村、居委会单位,建立文物安全保护组织,落实保护人员,并同文物单位所在的村、居委会或文物使用单位签订责任书,落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制.二、责任目标

1、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法》及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树立热爱文物、珍惜文物的观念,形成“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文物保护成为每位公民的自觉行动。

2、建立健全文物安全检查巡查、隐患整改、保养维护等制度,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开展全面细致的日常巡查,每年不少于两次的大巡查。发现隐患责令使用单位或个人及时整改,建立完备的不可移动文物档案和安全保护巡查记录。一旦发生文物消防或者其他安全事故,要立即报警,同时启动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健全各项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门卫、值班、岗位制度,文物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工作检查、考核及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文物安全保卫人员培训制度,文物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整改制度,重大案件、灾害事故、重大隐患报告制度,紧急情况及节假日工作预案,法人、分管领导、保卫机构安全责任制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

4、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积极向上争取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经费,并上报当地政府将文物安全保护经费纳入每年财政预算;按文物安全防护级别确定文物保护单位的风险等级,建立技术防范系统,设立防护区;文物保护单位报警装置与110联网,消防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完备完好。

5、清理在文物古建筑内设置的公共娱乐场所;拆除在文物古建筑保护范围的违章搭盖;清除在古建筑周围存放的柴草、木料、纸箱、塑料等易燃易爆物品;改造在古建筑内未经套管保护、私拉乱接的电气线路;规范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居、寺庙、祠堂等宗教活动用火和生活用火行为;规范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器材。

6、组织各文物保护点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每年协同消防、公安等有关部门开展两次以上消防大演练,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同火灾作斗争的自觉性,要求人人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自觉遵守消防规章制度,掌握防火自救能力和消防技能。

三、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报批不得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或其它危及文物安全的活动。

四、责任人应认真落实好文物点管理保护职责,对因责任 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造成文物点事故的应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本责任书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

英国公民责任与文物古迹保护 篇3

【江南非遗编辑】近代以降,英国与工业化形影相随的城市化历程,一度造成了对文物古迹损毁的“迈达斯灾难”。值得关注的是,英国社会在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中,有良知的知识精英和民间文物古迹保护组织,共同在民众中致力于营造保护文物古迹的社会氛围,促使英国民众养成了保护文物的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随之而来的是,全社会共同推动着政府与议会不断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的立法。

■视公共遗产为“铸造一个民族进步与希望的神圣纪念碑”

纵观英国向现代社会迈进的历程,它率先实现了雄踞世界霸主地位的强国之梦,同时亦深陷“要环境还是要发展”的两难困局。诚然,英国社会素有保守主义传统和古典教育形成的文化感知。但是,当工业化高歌猛进发展之时,却也曾严重地威胁着英国的生态环境,尤其对其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破坏。

面对这一威胁,英国有识之士敏锐地意识到:人类不仅被赋予对大自然的使用权,同时也负有保护包括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在内的公共遗产的历史责任。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最终体现在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追求之上。正如英国工艺美术家莫利斯在19世纪70年代指出的那样:“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成为铸造一个民族进步与希望的神圣纪念碑”。在推动历史文物保护的人士中还包括学者及社会活动家,诸如狄更斯、麦考莱、贝克特等代表人士。他们对保护文物古迹的呼吁,形成了英吉利民族对历史文脉的认知和文化归属感,民众也逐渐养成了保护文物的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正是英国率先标识了作为现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文化特质和基本素养。凡此种种,对日后英吉利民族精神的重塑、对社会文化生态的永续发展,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肇始于“古建筑保护学会”,民间组织成为中坚力量

与历经宗教改革、政治纷争、经济动荡的欧洲大陆相比,中世纪近代之交的英国也绝非文雅之地。各地竞相拆除教堂。此风一度蔓延,造成全国许多珍贵的建筑群受损,包括廷腾、格拉斯顿伯瑞和方腾修道院等宗教遗存。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年)和她的国务大臣塞西尔意欲阻止这场文化浩劫。遗憾的是,他们的铁腕治理随其相继辞世而终结。可谓成效寥寥。因此,直至18世纪末,英国对宗教及历史文物损坏的事件仍屡见不鲜。

在英国,最早发起由民间组织来推动整个社会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代表人物,是上文提及的工艺美术家莫利斯。1877年,他写信给“艺术之家”,抗议修缮文物古迹中的愚蠢做法,并倡议成立民间性质的文物保护机构。

同年,温布尔敦广场附近的建于凯撒时期的罗马军营遗址遭到破坏,文物古迹爱好者和周围的民众表现出强烈的愤慨。此前,他们曾抵制了当地政府计划在16世纪英格兰内战的战场——纳斯比战役遗址旁修建一条公路。这些行动反映出英国民众对民族遗产怀有的敬畏之心、知识群体的历史责任感以及科学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莫利斯等文化精英以笔为旗,堪称是最早的文化志愿者。因其执著,最终催生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古建筑保护学会的出现——“反对毁坏古建筑组织”。这是一个早期的英国民间文物保护组织,其宗旨是尽可能地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原貌。为此,它主张在修复古建筑的过程中尽可能“修旧如旧”,即保护故有建筑的古典风貌。

在古建筑保护学会成立的元年——1877年,全英40余座受损古建筑物予以注册;50年后,在英国登记的濒危建筑增加至10倍。进而,在1894年建立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全国信托组织;1937年又成立了保护乔治时期建筑的组织;1957年成立了保护文物民用信托组织。转年组建了保护维多利亚时期建筑的学会。这些民间团体与学术组织的成立,推动了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并在政府支持下拥有了更具体的职权。由此可见,具有公民意识的民众与具有职业精神的知识群体,实际上是英国历史文物古迹保护的中坚力量。

■从作为公众议题的《古代文物法案》到巴斯案例,以立法手段保护文物古迹

不言而喻,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只有形成举国上下相当程度的关注度时,才能演变成必要的政治议题。英国也不例外。英国保护文物古迹的志愿者协会意识到:最有效的工作还是去游说议会立法,通过法治手段,保护那些受“发展至上”理念所威胁的历史文物,尤其是无人居住的非宗教建筑和教堂遗址免遭涂炭。

有鉴于社会贤达的大声疾呼、民众的普遍关注、民间组织的踊跃参与,英国逐渐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强大社会力量,且不断完善着各项保护机制。1832、1867、1884和1918年四项议会改革法案中,不仅扩大了选民们的选举权,同时在议会论战中也凸显了“美学民族主义”主题。在此背景下,1876年,鲁勃克起草了《古代历史文物法案》。1882年,英国正式推出《古代历史文物保护法令》。根据此法令,英国政府中的国家资产服务管理局被赋予古建筑或历史文物的法人资格,并可使用国家资金修缮受损的文物。1900年,城镇地方政府也被授予了相关的职权,其中包括:由政府监管的历史文物古迹随时对社会公众开放的规定。仅两年的时间,就有30多处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古迹向社会开放,其中包括著名的伦敦塔与爱丁堡城堡。

除了立法外,20世纪初的英国还设立了历史文物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整理记录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建筑物的档案。被列入保护名录的著名建筑数量庞大,到1990年达40余万栋。

文物古迹保护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便是几栋有价值的建筑得以幸存,历史文物保护依然难成气候。真正需要保留的是综合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历史文化元素,而不独是建筑布局、整体感,抑或是某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在英国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保护巴斯古城。20世纪40年代中叶,由于大气污染和城市管理上的问题,巴斯不少建筑年久失修、岌岌可危。建筑群的修缮方案,几经周折。最终,确定了优先保留建筑群体原貌。时至今日,巴斯仍不失为最具乔治时代建筑特点的古城,它既有历史的辉煌也不乏现代之繁荣。巴斯古城是保护历史文物的一个成功案例:在修复工作中,实用与审美相得益彰。巴斯成功的案例让其他历史名城纷纷效尤,其中尤以约克、斯坦福德为典型代表。

文物安全保护应急预案 篇4

为加强文物安全管理,防范文物安全事故发生,应对可能发生的文物安全事故,高效、有序的组织事故应急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国家文物和人员财产的损失、伤害,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及文物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为预防文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文物安全工作的监督领导以及应急组织指挥,成立文物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二、指导思想

文物安全工作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统一指导,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制,做好日常发掘、库房文物的巡检、督查工作,尤其以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动防范为重点,积极主动会同公安、消防等部门,搞好文物安全工作,消除隐患,督促整改,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三、文物安全监管

1、考古队文物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发掘区文物安全工作的部署、协调和处理。

2、根据各级相关要求,积极改善安全防护条件,配备必要的消防、防盗等装备,逐步完善必要的、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

3、开放的发掘区域,必须配置紧急情况安全标志,应急电筒及其他照明设施,并制定游览须知、设置安全警示牌,保证文物和游客安全。

4、强化发掘人员防范意识,定期进行文物安全技能培训演练,提高防护技能,熟练掌握应急处理程序和措施。

5、畅通信息渠道,发现文物安全隐患,要及时逐级上报,及时处置,防范于未然。

四、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1、在考古工地发生文物安全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拨打公安、消防等部门紧急处理电话,并报告考古队文物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考古队文物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安排专人立即赶到现场,采取措施,组织抢救和现场保护,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伤亡、损失。事故单位不隐瞒、谎报或拖延不报,不故意破坏毁灭事故现场和证据,不在事故处理和调查间擅离职守或逃逸。

2、考古队文物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文物安全事故报告后,对重大事故应按程序逐级上报。文物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负责人应立即赶到现场,实施紧急处理,相互配合妥善处理。

3、文物安全事故发生后,考古队要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考古工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加强对文物的保护,预防和及时控制各类危及人员安全,文物安全的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依据国家和省级部门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考古队进入工地后,立即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考古发掘期间突发事件的指挥、组织和协调内外各有关部门及时参与应急响应活动,下达紧急处置任务。

二、运行机制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要求,考古队员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注意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的涉及文物和人员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确保安全工作人员数量,明确其岗位职责和识别标志;安装必要的安全防范技术设备,配备通讯设备。

三、应急响应

突发事件发生后,考古队立即启动本预案,领导应急处置工作。重大事件发生后,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情况核实后及时上报。

1、工作人员受伤后,要迅速处理,如情况严重,要立即向当地医疗和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2、考古工地发生盗窃、破坏事件,保卫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报案,同时向工地负责人汇报情况,并有效的保护好现场,以利于公安人员侦查工作。

3、发掘工地发生塌方事件,若人员受伤,应立即停工抢救伤员,并迅速查明是否仍然有塌方隐患。

四、应急保障

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各考古队已有的信息运输渠道,保持信息报送设施性能完好,并配备必要的应急备用设施和技术力量,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考古队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物资应放在交通便利、储运安全的区域,积极组织考古队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配合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考古工地防灾预案

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防止险情扩大,使灾害损失减小到最小限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田野考古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范围

根据调查,曲阜鲁国故城地区可能发生的且与考古工地关联紧密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大风和暴雨。本预案适用于此次考古工作过程中对大风、暴雨自然灾害预防及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紧急应急处理。

二、方针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的原则。

三、领导组织及职责

考古队成立由队长任组长的防灾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检查考古队员对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及指挥灾害发生是应急预案的具体实施。

当大风、暴雨自然灾害发生时,考古队员应在防灾小组的领导指挥下,积极进行各种抢先救援工作,协助落实本应急预案。

四、灾害预警

建立天气预报信息公布制度。

设有专人负责每天将曲阜市的天气预报填写好,遇大风、暴雨天气应用警示提示。

凡是气象台发布特大暴雨、暴雨等紧急预报,防灾领导组必须指挥考古队员及时做好防范准备,如遮盖发掘区域,加固临时建筑 的窗门,将各类电器设备入库等。

五、物资准备

1、保护用品配备

防灾领导小组及其他考古队员,每人配备安全帽一顶、雨衣一套,绝缘雨靴一双,发放给个人保管,随时待用。

2、抢救工具、机(具)材料配备

各类抢险工具及材料,如活动扳手、铁丝钳、铁锹、铁丝、木板、袋装砂、麻绳等配备足够,定点存放,专人保管,作为抢险专用工具、物资,平时不得挪作它用。

六、安全防范措施

1、施工用电

在接到大风、暴雨预报信息时,立即组织人员对整个考古工地的用电系统线路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着重对以下方面进行防护。

1所有外线不能拖置于地面,特别是工地现场。松动线桩要进行○加固,保证埋入土中的锚固长度能够抵抗大风袭击,必要时线桩顶端采取铁丝斜拉锚固。

2所有跨越悬空的电线应及时进行支吊处理。○在跨越悬挂空间采用铁丝拉紧,再用绝缘绳将电线(电缆)分段悬挂吊在铁丝上,避免大风吹断电线、电缆造成触电事故。

3确保工地照明灯具、配电开关箱等稳固安全,确保不被大风吹○落和倾翻。

4任何电器停止使用关机时,确保切断电源,以避免遭受雷击,○而烧坏电器。

2、临时设施防护

○1临时房屋、帐篷等应使用铁丝进行拉锚加固,确保不被大风揭 盖或倒塌。

○2整个工地发掘区域、临时房屋、料库及库房等四周要保持排水畅通,确保暴雨灾害来临时无漏雨或地面水流入。

七、抢救及安全避险

1、当获悉大风、暴雨灾害信息时,防灾领导小组要积极行动起来,首先确认信息的可靠性、威力程度,然后采取果断的防范措施。

2、大风、暴雨来临时,要对发掘现场的重要遗迹、未及提取的重要文物、工地临时建筑等采取疏通水路、加盖加固遮雨棚等防风、防雨手段加强保护措施,同时将有关人员有序疏散到安全区域。

3、大风、暴雨来临时,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考古队员应该将安全帽、雨水和绝缘水靴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整齐后,分组对整个工地进行巡视,每组最少不少于2人,随时保持联系。

当巡视发现有险情发生时,立即联系其他考古队员,对未提取的重要文物、工地的重要器材进行紧急抢救、并转移至安全地带。若发现有人伤亡时应及时组织抢救,并向上级领导及时汇报。

八、预案管理

1、所有考古队员及工地民工应学习并熟悉本预案,做到心中有数、事来不慌、镇定应对。

2、本预案应张贴于发掘现场工地临时建筑内及其它工作场合,自张贴之日起实施。

文物技术保护应急预案

为保证曲阜鲁故城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文物的安全,切实做好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技术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借鉴目前国内外文物保护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范围

本预案的适用范围是曲阜鲁故城发掘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技术保护的各类遗迹和遗物。

二、保护对象

根据鲁国故城遗址以前的考古发掘情况,此次发掘需要进行技术处理的遗存主要分为土遗址本体和砖瓦、陶器、金属器等两大类。

三、保护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和指导原则。

四、人员组织

考古队设立专门的技术保护小组,考古发掘期间,必须至少一个在岗,专职负责处理遗址发掘过程中遇到的脆弱文物的现场加固保护、重要遗迹或者遗物的整体提取等文物技术保护问题。

1、工作程序 ○1保护理念培训

发掘工作开始之前,对考古队员进行一次文物现场保护的理念培训,强化一线考古发掘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

○2及时预警汇报

考古发掘人员如发现材质脆弱的出土遗迹或者遗物,应立即停止发掘清理工作,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工地领队或其它负责人,以便 文物技术保护工作能够及时介入,最大限度的对出土遗迹及遗物进行现场保护处理。

○3技术保护处理

接到预警后,技术保护小组应快速介入,现场查看出土脆弱遗迹和遗物的具体情况,对需要进行保护处理的遗迹和遗物形成初步的保护方案,并报请领队批准。待方案批准后,立即实施具体的技术保护措施,并配合考古发掘人员完成涉及遗物或遗迹的发掘工作。同时,必须做好现场技术保护的档案工作。

4相关专家求援 ○技术保护小组如遇到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应立即请示领队,向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求援,以使遗迹或者遗物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2、预防措施

长期的地下埋藏,已经使得古代遗物或者遗迹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环境的骤变会造成严重破坏。因此,考古发掘预防措施应放在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止出土遗迹和遗物遭受环境骤变之上。

为使遗迹和遗物平稳过渡,在重要墓葬或遗址的上方构建具有足够的工作空间,且能够防风、避雨的防护棚。同时,安装温湿度检测系统,对发掘现场的环境进行动态监测,以便采取相应的技术保护措施。

3、技术保护措施 ○1大遗址本体的保护

对于风化、雨淋引起的酥粉病害,采用高分子材料化学加固的方式进行加固保护。

对由于干燥收缩、潮湿膨胀的反复作用和冻融的破坏而引起的 开裂、块状剥落病害,采用高分子化学材料灌浆加固及锚固的方式进行加固保护。

对由于环境潮湿,相对湿度过大而在遗址表面引起的霉菌生长病害,采用酒精或者丙酮溶液擦洗后,喷洒0.02%的霉敌酒精溶液等防霉材料的方式进行防霉保护处理。

所有的加固保护处理之后,使用草帘进行遮盖,以免再次受损,重要遗迹采用切割套取的方式整体回室内进行保存。

○2出土遗物的保护(1)陶器类

对于干燥脆弱陶器的加固,使用注射器滴渗5%-15%聚醋酸乙烯酯酒精及丙酮溶液的方式进行渗透加固保护。由于酒精和丙酮溶液发挥快,聚醋酸乙烯酯很快便固化,可以提高干燥脆弱陶器的本体强度,以便提取进一步的保护处理。

对潮湿而又不便于干燥的陶器,使用注射器滴渗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方式进行渗透加固。由于乳液浓度较高,可使渗透完全,且固化时间较快。待渗透完毕之后,擦去表面多于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阴凉处凉干即可。

对表面酥粉的陶器,使用2%-4%的聚醋酸乙烯酯酒精溶液喷涂的方式进行渗透加固。

对带釉而表面酥粉的陶器,当其表面剥落较厚时,使用10%的聚醋酸乙烯酯丙酮溶液粘贴加固。

对陶器表面残留硬结沉积物使用10%的六偏磷酸钠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纸张覆盖的方法进行去除。(2)砖瓦类

砖瓦和陶器都是以黏土做坯烧制成的。所以砖瓦的加固保护参 照陶器的加固保护。

质地保存较好,具有一定强度的使用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渗透加固。

质地保存较差,使用5%-15%的聚醋酸乙烯酯溶液喷涂加固。残片的粘结修复使用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或者环氧树脂进行。(3)青铜类、铁器等金属类及其他

对质地保存较差的青铜器、铁器等金属器物,首先使用酒精或者丙酮进行表面清洗,晾干后,再使用注射器滴渗5%B72丙酮溶液的方式渗透加固,最后使用石膏、木板等套箱的方法进行整体提取。

对材质保存较好,但断裂的金属残片,可先使用锡焊焊接或者环氧树脂拼接的方式进行拼接,再使用虫胶酒精溶液调和矿物颜料进行补配处理。最后使用2%的B72烯酸丙酮溶液涂刷封护处理。

文物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篇5

龙家圈街道地处沂河西岸,面积94平方公里,辖54个行政村,总人口6.4万人,辖区内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无馆藏文物。

根据县博物馆的要求,街道组织文物保护单位责任人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文物安全的工作方案,成立文物安全领导小组,对辖区文物保护点开展全面自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并抓好整改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入排查中,我们发现当前文物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文物管理工作资金投入少、整体保护能力低,文物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文物保护经费比较短缺。对野外文物保护单位日常的执法巡查工作难以维持。二是宣传上的缺失。部分干部群众对遗址保护的意识不到位,对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缺乏了解。

三、整改措施

1、成立县文物保护领导小组。为保护街道文物安全,街道成立了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文化站、国土所、乡建办、派出所为成员的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对街道进行大排查,消除文物保护安全隐患。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依法保护文物的意识。对《文物保护法》大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文物安全意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3、充分发挥文化站和村级文物保护联络员作用,建立文物保护安全网。在文物盗发高发期,文物保护联络员向文物保护领导小组通报每日情况,重大问题随时上报。

4、加强责任追究。与文保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损坏文物或违犯文物法规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经济处罚。以法律手段保护文化遗址,对涉嫌盗挖该遗址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文物安全大检查工作总结 篇6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重点,大理市博物馆坚持日常检查,确保文物安全。根据市政府文件要求,大理市博物馆召开会议,并由领导带头对区域内进行了安全大检查。

一、区域检查

博物馆属于园林式单位,建筑格局复杂,给安全带来很多隐患。特别是南边的城墙,偶有人爬至城墙。为确保安全,安排保安加强巡逻,并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各部门的安全排查。

二、消防器材检查

对博物馆区域内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由于有消防机关的配合,更能检查出所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部分灭火器的压力不够,除了部分新购买的消防器材外,大多数灭火器的橡胶喷管过期。整改:新购的灭火器替换压力不足的灭火器,购买橡胶喷管。有消防池,但没有消防泵,雨季过后购买消防泵。

三、安全消防系统检测

博物馆安全系统,现用的系统建于1998年,在2006年在其基础上进行升级。但总体而言,主板和部分器材过时,存在一定的老化、误报和技术上的漏洞。视频监控系统,在7月份出现部分视频丢失,8月份全部丢失。而烟感报警探头由于时间过长,灵敏度不够,无法在火灾初期报警。由于存在经费较大,正在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系统更换的经费。对现有系统进行维护,使其能正常运转,坚持到系统跟换。并对现有系统存在的漏洞进行了解,进行针对性巡逻。12月对整个区域进行检查,对馆区内存在的隐患进行整改。分别为南城墙的清理,及易燃物品的清理;并在南城墙加强防护,安装铁丝网。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检查要点 篇7

一、文物古建筑是否明确消防安全管理单位,建立消防安全制度,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

二、文物古建筑是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器材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定期维护保养并保持完好有效;是否有擅自扩建或搭建建(构)筑物、占用防火间距和疏散通道的现象。

三、是否按照文物古建筑的保护等级组织开展常态化的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四、是否严格落实火源电源管理,是否有违规使用燃气、私拉乱接电线,是否对烧纸、焚香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五、是否对员工、宗教职业者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达到懂得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自救。

六、在文物古建筑保护范围内举办祭祀、庙会、游园、展览等大型活动,是否报当地公安部门审核同意。

七、是否依法建立专职和志愿消防队伍,并结合本单位实际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和灭火器材,定期开展训练,具备处置初起火灾和引导人员疏散的能力。

2024文物安全责任书 篇8

一、县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

经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县辖区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92处,其中古遗址22处、古墓葬3处、古建筑4处、石窟寺及石刻1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0处。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1个,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文物消防安全排查情况

此次消防安全排查工作,我局抽掉了3名具有消防安全排查经验的同志组成检查小组,对我县1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4处古建筑的进行消防安全排查,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文物管理单位或使用人消防安全安全意识淡薄。

2、文物建筑未按规定敷设电路,存在私拉乱接,线路老化和无绝缘防护等问题。

3、部分文物单位内或周边存在堆放可燃物品现象。

4、一些文物建筑内未配备消防器材或配置消防器材老化、过期。

三、采取的整改措施

1、针对文物管理单位或使用人及周围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检查小组现场给文物管理单位或使用人及周围群众讲解了消防知识,并发放消防安全知识手册。

2、对文物建筑中存在违规用电和堆放可燃物品情况的,限期整改,我局定期复查。

3、未配备消防器材或配置消防器材老化、过期的重新配备。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今后我局将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管,对文物消防工作常抓不懈,确实将隐患整改到位,落实责任,配置设施,全面提高文物消防能力,确保文物安全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职能部门的业务工作,我局联合公安、消防、教育、文物管理所等相关部门对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特别是网吧、影院、歌舞厅、书店)、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文化市场文物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现将检查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1、检查是否依法经消防验收合格,消防安全责任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是否落实;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好有效;检查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是否加强对重点部分的职守管理。

2、排查场所安全用电、用火隐患,发现隐患立即整改,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3、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场所显著位置要悬挂“严禁吸烟”、“严禁黄赌毒”等警示标牌。

4、对网吧、娱乐场所,电影院是否在开机时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提示开机画面。文物古建筑内是否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器材,用火用电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文物古建筑内违规开设经营性场所问题。

5、督促网吧、娱乐场所制定灭火疏散应急预案,统一制定粘贴。

从检查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网吧、娱乐场所经营较为规范,但还有个别娱乐场所存在问题,执法人员当场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限期完成整改,确保安全经营无事故。

文物古建筑安全生产检查总结 篇9

一、基本情况

本次检查了x百雀寺、x圆光寺、x宏佛塔、x县通昌南寺等文物建筑。通过实地查看方式,主要检查了文物建筑的大殿设施、消防安全设施设备、电路安全设备、监控设施、管理情况等内容。

二、检查结果及措施

检查中,大部分文物建筑单位整体环境较为干净、整洁,大殿内无明火,配电箱电路整齐,消防设备齐全,压力充足且能正常使用,有专人负责看护,文物管理职责清楚、制度健全,工作内容明确,坚持做到值班值守和安全巡查,整体检查情况较好,但部分文物建筑单位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个别文物古建筑单位工作、生活、值班设施简陋,内部设置混乱,值班人员偏少,x县百雀寺现场施工,未及时清理堆积物,卫生情况较差,大殿中随意摆放易燃物,配电箱存在私拉乱接现象;x县圆光寺现场堆放大量的`易燃物,灭火器均压力不足,东厢房内有电路私拉乱接的现象,配电箱下方堆放易燃物。

目前针对检查问题,现场立即要求文物建筑单位进行整改,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严禁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限期清理堆放的易燃物品和垃圾,严格控制使用明火,规范用火用电管理,同时,我局将继续跟踪复查。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大管理力度,建立长效机制

在做好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究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具体可行的安全措施,并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消防演练,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我局定期对安全工作进行督促检查,针对安全工作特点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和完善安全工作制度,实行xx小时实时监控,昼夜值班,充分利用安全报警设施,做到人防、技防。

(三)加强防护,改善设施设备

馆藏文物展陈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篇10

为加强馆藏文物安全管理,防控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确保文物安全,**县*积极开展县域内博物馆馆藏文物展陈安全工作大检查,现将排查和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馆藏文物基本情况

经排查,**县内共有馆藏文物**件,其中文物库房内保存有馆藏文物**件。截至目前为止,所有馆藏文物均于原位置进行保存或展览,文物保存状况良好。

二、馆藏文物展陈安全工作情况

1、制度完善,文物安全工作有章可循。为确保文物安全,规范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管理行为,制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值班巡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制度,除此之外,还针对文物库房实际,制定了《文物库房管理制度》。

2、人员配备齐全,充实馆藏文物保护力量。文物库房有专人看管,落实岗位责任制,两人一班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对值班期间的工作负主要责任,充分确保文物保存和展览安全。

3、设施健全,展陈条件良好。为确保文物展陈安全,文物库房配备了监控等安防设施和灭火器等消防设施。除此之外,文物库房外设置了防盗铁门,并进行落锁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入内影响库房内文物安全。

4、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展陈安全措施。**博物馆内文物在展示厅玻璃橱柜内,玻璃橱柜的钥匙存放在济宁市文物局。玻璃橱柜的打开需严格按程序进行,从玻璃橱柜打开到锁闭,需进行全程监控或录像,视频与文字资料一并存档。

上一篇:三分钟职场励志小故事下一篇: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