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2年司法行政工作要点(精选10篇)

2022年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篇1

2022年,行政审批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系列全会、省委、市委全会、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重要会议精神,扎实推进“XXXXX”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服务第一”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环境最优的“四最”营商环境,当好区委、区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当好服务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当好企业的“服务员”,推动XX区行政审批事业奋进新征程、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一、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聚焦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部门审批服务责任,依法依规打造阳光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服务模式,全力为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审批服务环境,打响XX区“全程代办”服务品牌。以项目早落地、早开工为核心,以“拿地即开工”为切入点,持续探索审批新模式,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取得施工许可效率不断提升。

1.持续深化“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推动社会投资新建工业项目早日落地投产。按照“建设单位自愿申请、审批部门提前服务、全部事项模拟审批”的原则,通过进一步减审批、并环节、优流程、缩时限、转方式,加强事前介入辅导,突出事中事后监管,采取政府提前给定标准条件、建设单位提前进行文本编制、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与完成各类审批许可同步落实,不断提高项目审批速度,将“拿地即开工”改革落实到位。(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强化问题跟踪与反馈,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梳理适应市场主体需求存在的问题,组织各有关部门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查找当前审批流程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继续有针对性地完善和深化改革措施。(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前)

3.把握快批快办核心要诀,建立重点项目流程卡和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建立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限清单,明确审批流程和时限,赋予每个省、市重点项目一个审批流程卡,明确审批内容、审批标准和审批时限,针对省、市重点项目实行“主动介入、集体决策、协调配合、快速审批”的审批机制,建立以“公正透明、高效便捷、特事特办、全程监督、跟踪服务、随到随办”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让项目单位切实享受到从简从快、专道专人、一次告知、容缺审查、联审联办、限时办结的高效便捷服务。(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前)

二、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围绕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指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勇于对标先进县区和国家信用示范城市标准,进一步加大督导协调力度,强基础、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聚焦信用信息归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政务服务信用承诺制改革、“信易贷”、信用服务和应用等重点工作,解难点、抓创新、促提升,持续优化提升社会信用状况,积极落实XX市争创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品牌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全区整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4.加力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应用。按照全省信用信息“一张网”建设部署,持续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XX”网站数据,拓展信息归集广度和深度,加大社保、公积金、水电气等各类信息归集力度。按照国家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标准,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提升信用信息应用水平。严格规范“七日双公示”工作,力争“瞒报率”“迟报率”清零。(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5.加快构建信用新型监管机制。结合我区实际,贯彻落实省、市政务服务承诺制改革方案,加快组织实施政务服务承诺制改革。督促完善各领域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依托“XX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系统”,组织各行业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完善自动化联合奖惩机制,依法开展失信惩戒。加强严重失信主体和负面事件监测治理,加快开展信用修复和异议处理,努力减少失信名单占比,构建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社会环境。(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

6.积极推动争创国家信用示范城市。坚持高站位、对标高要求,及时跟进上级创建部署,推动落实好争创各方面工作。大力开展“信易贷”工作,着力提升企业融资规模增速,创新丰富“信易+”系列场景,创新探索信用示范园区(街区)、信用乡村、信用户创建工作,统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全区信用状况。(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按上级部署要求落实实施)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惠企利民新动能

7.推进“放管服”改革系统化。围绕国家和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关部署,以改革进展月报、问题挂帐整改、每季工作调度、改革工作简报等工作为抓手,推动“放管服”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大力总结宣扬“放管服”改革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紧紧围绕行政审批更高效、监管执法更公平、服务企业更优质,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实践探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前)

8.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化。积极稳妥承接市级下放的政务服务事项,制定承接方案,开展业务培训,确保下放事项“接得住、办得好、效率高”。进一步规范统一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清单,优化完善服务指南,列明设定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基本流程、审批时限等内容。(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前)

9.推进基层行政综合服务机构建设深入化。持续推进基层行政综合服务机构提升工程,要进一步扩大基层办事范围,丰富办事内容,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在基层办理,特别是对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打造好服务群众的综合枢纽和平台。(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前)

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激发企业活力

10.持续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水平。做好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套餐式服务,设立自助申报区和帮办服务区,提升企业开办网上办理率。依托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实现市场主体登记、发票申领、公章刻制、参保用工信息一次采集、多部门即时互通共享,为企业开办提供“一站式”服务,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内。(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前)

11.继续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推动注销便利化改革,实施分类注销,将市场主体注销分为快速类、提速类、强制类、审慎类。同时,扩大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取消适用主体类型限制,将注销登记的适用范围拓展至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偿完结的各类市场主体。(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前)

12.持续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和“告知承诺制”,提升企业获得感。按照市级下发的《关于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4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努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同时,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认真对照“证照分离”改革中承诺制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要求,全面梳理事项清单,并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范围、适用对象、工作流程和承诺要求,并对告知承诺事项实行动态管理,依法依规调整公开。(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五、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升级网上办事新体验

13.努力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加大向镇(街)赋权力度,提升村(社区)政务服务水平。乡村两级认领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除不宜网办事项外),高频便民服务引导群众通过各业务服务平台自助办理。(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前)

14.努力实现更多事项“零跑次”。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咨询、网上下载资料、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理、网上反馈。10月底前实现5项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前)

六、深化审批服务改革,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

15.深化“一窗受理”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再提速。持续探索“一窗受理”“百事通”审批改革,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促进线上线下融合,规范审批流程,实现受审分离,逐步构建“一窗受理、按责转办、内部流转、统一出件”的审批服务新模式。积极推行市级制定的“不见面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前)

16.构建集成审批服务模式,让“跑一次”成为上限。继续深化套餐式审批改革,通过流程再造,用好企业设立“一窗通”平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和省级、市级各专网平台,打通“准入+准营”两个阶段,实现企业从设立到经营的“一件事一次办”。稳步推开“跨省通办”“跨区通办”。(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前)

七、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构建阳光交易新模式

17.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持续提升招投标活动质量。积极稳妥推进电子招投标,实现全流程无纸化交易,极大程度较少纸质标场次。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各类交易活动做好全程监控和交易资料整理存档。依托“XX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系统”,实现对招投标活动的监测分析,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牵头科室:XX科)

九、强化政务效能监督,打造政务服务新高地

18.全面深化政务服务“好差评”。持续推进“好差评”评价量、办事事项覆盖率和部门覆盖率等工作,将更多部门和事项纳入评价范围,实现各类评价渠道全覆盖,鼓励引导企业和群众主动、真实评价,倒逼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继续加大XX省效能监督平台投诉、留言以及XX省政务服务“好差评”中差评的办理工作力度,按时办结率实现100%。(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前)

19.加强大厅管理。对现有的政务服务中心制度进行全面修订、补充和完善,形成用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进驻窗口流动人员档案,对进驻人员按规定开展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终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反馈进驻单位人事部门。(牵头科室:XX科,完成时限:2022年10月底前)

2022年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篇2

一、档案信息化概述

档案信息化,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积极引入现代技术,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等,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目标。简而言之,档案信息化就是由原来的实体管理转变为信息管理,深化对档案资源内涵及精髓的管理,突破形式化,继而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为各领域发展提供更多支持。诚然,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现代技术,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目标。

二、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所谓行政审批,主要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自然人等提出的申请,按照现有的规章制度发放证照等方式,允许其从事相关活动等行为。可见,行政审批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家族企业等组织与日俱增,无形中增加了行政审批工作量。而传统模式下,行政审批档案都采取人工方式、纸质文件进行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件上的字迹会变得模糊,且纸质文件较易丢失,不利于行政审批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技术中的扫描、转化等信息技术,能够将纸质文件、图片等原始档案资源转变为电子资源,并按照信息构建相应的目录、全文等数据库。采取这种方式,能够将数字资源保存在电脑硬盘、光盘等介质上,为查询、利用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但如此,将原本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形式,有效节省了档案存储空间,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保护。

另外,实现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部分,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缩短业务办理效率。同时,互联网技术的介入,能够形成信息网络化,将档案信息管理纳入到局域网当中,构建完善的文档一体化管理体系,节省人力、物力等资源,同时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度。

之所以重视档案管理,归根结底是信息具有利用价值,所以我们才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改善自身,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推进档案管理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它产生的积极效果已经十分明显。如提高档案利用空间,降低人们工作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社会档案意识。

三、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在行政服务中心从事多年工作,深知档案信息对于行政工作的重要意义,虽然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我国逐渐走向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道路,但是就当前形势来看,受到观念、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信息化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具体来说:

1、网络意识薄弱

互联网时代下,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我国政务处理的基本模式,意味着我国正式步入到网络时代中,网络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行政审批档案,已经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但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与新型方式存在本质上的差别,管理人员难以在短时间接受新模式,加之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针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深入,网络意识十分薄弱,最后适得其反,导致管理质量及效率大打折扣。

2、缺少制度支持

任何事物的稳定都需要时间和过程,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进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多挑战,其中创新、安全及制度化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就前者来看,传统档案管理制度强调快速查询及安全性。但是技术的发展,管理系统也会进一步发展,存在系统兼容问题,需要协调系统间、软件间等方面的矛盾。另外与网络技术共同发展还有黑客、病毒等不利于档案安全的元素,一旦忽视对信息资源的保护,势必会威胁到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就后者来说,通过对我国现有法律制度进行调查和研究后,并未发现有一部针对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现存的《档案法》还需要完善,增加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无法为实践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且影响档案管理规范化进程。

3、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针对档案的保存主要采取电子文档的形式,具有易修改、易复制等特点,无形中增加了信息资源的管理风险。基于此,为了保护档案信息的真实和准确性,需要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但是目前针对彻底消除管理风险的措施并未被提出来,仅能够通过一些加密技术进行防范。另外,档案信息保存具有长期特点,针对载体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够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笔者经常观察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细节,总结了上述几点问题,并认为只有强化细节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提高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策略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针对上文总结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网络意识

思想、观念作为人们行为的先导,只有人们思想层面的转变,发自内心认识到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和了解管理技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领导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是首要前提,一般来说,领导的思想、行为都会对员工产生深远影响。领导具备网络意识后,会让有关部门加强在单位内部的宣传,促使员工们能够逐渐转变工作方式,支持并参与到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来,确保该项工作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不仅如此,档案信息化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推广过程中势必会面临诸多困难,所以领导要深入研究传统与现代方式的不同点与共通处,逐渐突破传统管理观念,形成网络意识,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持。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经费的财务管理,充分考虑档案保存数量、存储载体形态变化等,为该项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新时期行政审批工作既复杂又简单,前者是工作量大、覆盖范围广,后者是在计算机、扫描仪等设备的支持,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格局。

2、重视创新与安全

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不能够逃避,更不能退缩,而是要迎难而上,最终突破困难,获得新生。同样适用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日后工作中,我们应将挑战视为机遇,促进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一,就创新来说,我们应尽最大努力协调各方面的矛盾,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在曲折中前进。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针对行政审批面广、点多的特点,融合全新的管理概念,提高现代技术利用率,真正意义实现上行政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目标。一般来说,行政审批文件包含文档、图像及音频等多种类型,所以应加大对不同文件特点的研究,对它们进行分类保存,为日后查询和使用提供更多支持,促使档案信息能够以多元化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还应积极构建有关部门及制度,利用新型理念指导工作,保证行政审批档案完整度。

第二,安全性,作为基本要求,在数字化建设趋势下,网络安全危机问题逐渐成为困扰我们工作的一大问题。为了能够确保海量信息的安全性,我们务必要树立安全意识,适当增加资金、人力投入,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信息资源不被外界盗取和篡改。我们在防范外部环境对信息构成威胁时,也需要注重对单位内部的管理,如制定电子文件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对电子文件流转跟踪登录的管理,从根本上避免信息泄露。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结合信息安全、管理制作的等诸多因素,实现对管理系统的操作和科学细分,协调软件与工作模式,增强二者结合度,及时升级和引进安全认证、病毒查杀及防火墙等技术,从根本上为档案信息构建一道安全的屏障。另外,我们还应依托省级专网及政务信息资源内网,构建系统化网络,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3、重视标准化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大量的行政审批工作,如果缺少规范化,将造成工作混乱。因此针对不同部门及工作特点,应制定具体性工作标准,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依据,以此来提升工作有效性。不但如此,还需要引导基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避免各自为政等不良工作现象的产生,逐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工作。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项新兴事物,尚未达到全面普及程度,而随着它的发展,其背后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要制定并完善管理法律,如岗位职责、数据流转及资源整合等,促使管理工作能够在法律庇护下顺利发展。此外,还应及时完善配套法律制度,真正做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有法可依。

4、提高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作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缺少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化管理无从谈起。随着行政审批工作的发展,对信息技术将会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提高技术水平势在必行。在未来工作中,笔者认为我们要重视对技术的研究,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薄弱点及基本配置等都需要着手探索,如为了避免电磁干扰,应配置更高端的硬件设备,同时改善软件系统,促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行政审批工作。最为关键的是,行政审批自身具有动态性特点,而档案信息资源也多种多样,对此需要维护人员重视对系统的更新,促使确保系统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能够在行政审批业务办理完成时,及时录入档案信息,逐渐完整的档案信息数据库,从而促进我国电子政务进程发展。

5、构建高素质队伍

虽然,我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管理,但是管理意识、方式的改变远远不够,仍然需要档案人员的支持。在新形势下,单位领导要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结合工作现状,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在工作中发挥能动性及创新力,提高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另外,档案管理者还需要增强自身服务意识,整合已掌握的知识,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缩短业务办理时间。法治社会,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学习和补充《档案法》,协调各方面工作,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档案管理人员是该项工作的协调者和组织者,他对信息化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等均将影响档案管理工作,可见,构建高素质队伍十分必要,我们必须要落实到实处。

6、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而行政审批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同样会朝着更远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逐渐参与到此过程中。如互联网技术作为核心的云计算。所谓云计算,主要是将分散在网络上的各类存储设备有机结合到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广阔的存储空间。通过云计算技术,行政审批档案工作能够将数据库中的电子信息存储到云端,减少档案数据库的维护成本,且上文提到的安全性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诚然,我们已经做出了预想,但是理论到实践的距离还很长,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遇到的各类问题也多种多样,如云端空间安全型、差异性等问题,但是无论如何,云计算势必会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

在此趋势下,公众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业务时,能够实现一站地服务目标,将档案信息等内容整合,并在阅览大厅设置阅览终端,为使用者提供自助服务,为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编研、综合加工等提供更多便利。

五、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人类文明进步,也预示着行政审批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目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项工作的持续发展。因此笔者在阐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后,深入分析和找到了具体问题,并结合实践工作从构建复合型管理团队、完善有关制度、技术创新等多个角度提出了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有效性的措施,从而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渗透社会各领域,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其中行政审批作为政务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方法、重点及内容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新时期下,行政工作量日渐增加,传统手工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档案管理需求,构建行政审批档案信息体系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但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从档案信息化概念入手,分析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并围绕着笔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要点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小梅,郑添.系统论的视角:浅议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4(03):140-142.

[2]曲静.信息化视角下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04):205.

[3]何柳青.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管理方式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4(13):124-125.

[4]赵庆鹏.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系统的改造工作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230.

[5]蔡杜娟,周贤慧.基于社会信息化视角下档案管理转型研究[J].兰台世界,2015(17):94-95.

[6]宋茜.基于信息化背景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12):43.

[7]何强.关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3(21):80-82.

[8]王晓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意义与方法分析[J].才智,2012,(14):346.

2022年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进措施

引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入,其中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要求。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不仅与单位有关系,甚至还与国家的财政有着关系,因此在进行会计工作的改革当中,需要抓住其中的要点,才能够做好改进工作,达到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利益的效果。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加强自我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改进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因此在保证了会计队伍人数的前提下,才能较好的开展之后的工作[1]。首先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意识,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才能够有目的的敦促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不仅是关于会计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学习财政方面的知识,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针对自身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做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提供给会计人员二次学习、再次深造的机会,能够及时让自身的会计知识与技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与完善,让会计工作人员从觉悟上和技能上得到双重的提升,才能够保证改变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制度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制度是保证改进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具有完善的工作制度之下,就能够较好的约束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这个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建立在原有的工作经验之上,因此就需要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工作制度进行完善。整个工作制度包含较多的内容,从岗位责任到具体的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将工作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实处、细节当中去,并且充分考虑到单位员工的建议与想法,在保持原则性制度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做出调整,保证会计工作在改进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科学与规范。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将经济利益与行政事业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其中的经济利益也导致了各种腐败现象的频繁发生,因此在加强其监督工作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加强其监督工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只有在监督机制的保证之下才能够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对会计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其思想觉悟,端正其工作态度,更好的完成相关工作。

四、创建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氛围

为了保证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应的工作环境以及鼓励政策必不可少[2]。在工作环境方面,单位领带应该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督促会计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鼓励措施,例如员工在通过单位考核的情况下具体的奖励是什么就及时、按要求发放,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一旦员工在工作中出现过失,也不能徇私舞弊,该进行什么形式的处罚就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树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坚决杜绝不良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单位的健康绿色发展。针对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在其工作岗位上有着较好或者十分突出的工作成绩,此时单位领导应该拿出来做典型从精神上和物质上两个方面进行奖励,不仅能够在单位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竞争氛围,还能够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五、改进会计工作的核算方式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也属于会计工作中的一部分,再加上我国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的工作量逐渐增加,对会计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现下工作量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因此需要讲会计预算工作贯穿至整个会计工作当中。另外对于改进核算方式,一方面可以将债权责任制引入其中,将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信息合理的反映出来,做到更好的控制财政支出,以及做好规避风险的工作。最好是在原有的核算方式的基础上借鉴一些成熟的经验实现对核算方式的改进,可以采取集中核算的制度,将会计工作中的核算、结算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有效掌控。另外利用这种集中核算的方式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六、结语

总而言之,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更多的实现单位内部的良好运作,也为维护国家财政安全做出了贡献。在实际的改进工作当中,既要注重方式方法,也需要考虑到最终的改进结果。不管是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是工作软件、硬件环境以及会计工作中的工作制度和核算方式,都需要注重改进的力度以及其中的要点,要抓住其中的重点方向,必须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才能够保证改进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邹青萍,朱慧林,吴修.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开发企业的会计工作目标[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2,11(02):147.

高校校办2022年工作要点 篇4

2022年校长办公室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高质量完成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坚持“五个强化”(强化综合协调服务学校事务统筹,强化文秘参谋服务学校行政系统运转,强化督查督办服务学校决策落实,强化信访处置服务学校安全稳定保障,强化校办建设打造强有力办公室队伍),切实提高校办作为行政中心枢纽的参谋助手和服务师生水平,推动校办工作开创新局面、走上新台阶。

一、坚持学思践悟,深入推进理论武装

1.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创新学习形式和载体,采取支部集中深入学、青年读书会交流学、搭建平台自主学等方式,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理论学习常态长效。

2.牢牢把握YSXT工作主导权。全面落实YSXT工作责任制,紧盯党的二十大、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YSXT领域形势分析研判,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特别是政治风险,及时报告YSXT工作情况。坚持政治标准,加强对所属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突出抓好网络YSXT工作,提高治网用网水平,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二、加强综合协调,统筹服务学校事务

3.强化事务统筹协调。健全校内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项的统筹,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协调做好全校行政资源配置和管理,精细做好接待、会务及值班室、收发文等工作。加强和维护与兄弟高校办公室、地方政府办公厅(室)以及校外其他单位的关系,增强办公室对外协调能力。规范校园公共区域活动管理,制定《XX大学公共区域活动管理办法(试行)》。

4.加强公务用车规范使用与监管。制定学校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公务用车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形成月度分析、季度通报、节假日反馈的常态化监管制度。制定公务用车租赁办法,开展公车租赁服务试点,特别是推进学校班车市场化,提升学校重大活动、重要时间等用车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校办司勤人员教育培训,坚决纠治违规违纪行为,保证行车安全、车容整洁,树立文明用车良好形象。

5.推进依法信访及申诉。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做好来信来电来访受理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耐心做好回复和信息反馈工作。修订完善《XX大学信访工作暂行办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夯实维稳根基。健全校领导接待日工作机制,及时办理信访事项,妥善化解矛盾。坚持学生申诉“零”目标任务,拓展工作渠道,加强涉生处理(处分)工作的指导监督。

6.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严格执行《XX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健全完善XX大学档案管理员工作职责及考核细则,组织档案管理员开展培训,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加强“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重大活动、学生档案管理,加大收集力度、规范整理归档,确保档案齐全完整。

三、提高文秘水平,服务学校行政运转

7.加强公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规范校外收文、校内签报、公文签发流程及标准,出台《XX大学公文管理办法》,明确和规范学校行政发文字号使用范围,规范部门发文管理,压实公文处理规范责任。完善OA系统,开展全校性或分校区、分领域公文处理培训,提高公文处理效率。强化机要文件和涉密信息管理,严防涉密公文上网,杜绝泄密事件发生。

8.抓好文字材料撰写。着力打造文字材料写作队伍,扎实锻炼和努力夯实写作基本功,不断提高文字工作水平。提早谋划2022学校工作要点、2022工作总结等材料撰写,高质量完成学校向上级的综合性工作汇报材料及校领导交办的其他文字材料起草工作。增强校长办公会议题材料的审校审查能力,提高议题材料质量,服务会议决策。

9.完善校办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规范工作方式,完善校办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形成《XX大学校长办公室制度汇编》。出台《XX大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建设立项制度,实现学校规章制度的体系化、规范化及可规划、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政务督查,服务学校决策落地

10.强化动态监测与结果运用。加强对全校重点工作推进、重要文件重大会议精神落实的动态监测,会同各目标责任牵头单位,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方式追踪实施进度,强化台账管理。强化校外收文承办督查督办职能。制定《XX大学政务督查工作暂行条例》,突出督查结果运用,与学校考核部门做好有效对接,将督查结果列入学校实施绩效激励的考核依据。

11.创新督查载体抓手。完善OA系统政务督查模块,突出重大决策督办、领导关注事项督办、师生关心热点问题督办,跟进重要节点,强化执行力度,打造闭合式抓落实链条。打好校长办公会纪要、校长信箱“组合拳”,力求“采写更快、传审更快、反馈更快”,做到“跟进有力、分析有料、督办有招”,形成《督查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加强校办建设,激发创新创优动力

12.打造校办文化建设。健全校办科室,明确岗位职责,出台《XX大学校长办公室岗位职责》及其考核细则,打造校办“12345”精神文化,即培养革命主义情怀,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组织氛围和“创新思维、创意工作、创造典范”的工作氛围,练就“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左右”“参谋督办”“规范管理”的职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公室系统提出的忠诚、大局、负责、奉献、廉洁

“五个坚持”要求。

13.加强印章使用管理。规范印章审批程序,明确用印审批权限,履行用印审批和登记手续,确保高效、优质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严格印章存放管理,加强实物印章、电子印章等各类印章的存放管理,设专门柜具分类存放,明确专人保管,实行双人钥匙、密码分管,确保用印安全。严格行章使用范围,避免发生印章管理、使用违规现象。

2022年标准化工作要点 篇5

2022年全市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xx市标准化工作要求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主线,坚持“15678”工作思路,大力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不断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为助力迁安加快钢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开创“北方水城、美丽迁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实支撑。

一、认真落实《纲要》和我市贯彻落实《纲要》的具体措施。

各单位充分认识实施《纲要》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纲要》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围绕我市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研究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标准化事业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措施,将标准化工作与本地区、本行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协调,抓好贯彻落实。加强宣传,组织谋划相关宣贯培训。

二、完善标准化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按照“大质量、大标准、大服务”的理念,致力于建立运行高效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市标委办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各部门、各行业的标准化资源,提升全市标准化工作整体效能。积极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标准化工作。针对重点标准化工作,适时召开联席会议。

三、强化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

落实上级和我市促进标准化工作资助办法等激励政策。对于制修订国际标准和国行标、制修订地方标准、建设标准化试点示范、发布团体标准等重点标准化工作给予资助,激励我市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层面标准化活动,增强竟争力,获得话语权。

四、推动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

围绕市场监管总局等十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的九大重点领域,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在我市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国家层面标准化活动,引导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不断提升我市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

五、加强地方标准制修订。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组织申报承担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围绕符合我市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等制修订市级地方标准,不断完善各行业各领域标准体系,增加标准有效供给。

六、推动团体标准发展。

聚焦市域特色产业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和规范我市社会团体加快先进团体标准研制,开展团体标准培优工作,发布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团体标准。加强团体标准化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指导和帮助,不断提升社会团体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七、加强企业标准管理。

推动全市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以高标准引领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提供高水平服务。按计划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强化企业自律,接受社会监督,营造市场类标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八、鼓励和引导标准“引进来”和“走出去”。

推动企业结合国情采用国际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提升产品品质。指导企业在签订贸易合同中更多明示和应用中国标准,以产品、工程、服务走出去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促进贸易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标准联通。

九、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

发挥企业标准编制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提升企业标准可比优势。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企业标准“领跑者”申报评选。

十、持续推进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

认真总结我市前期“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经验,巩固专项行动成果,进一步广泛发动企业开展标准比对分析、技术验证、比较试验、协同攻关和成果创新,指导企业发布对标产品技术方案,促进我市重点企业、重点产业拉高质量高线,提升质量水平。

十一、加快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实施流程再造推动技术创新。瞄准精品钢铁、现代化工、现代农业技术等领域,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创新和标准创新互融互促机制,同步推进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业推广,推动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加快技术产业化步伐。

十二、做好培育、申报、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积极推动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全域深度发展,覆盖乡村振兴、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多行业多领域。认真总结已建成的优秀试点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典型的标准化工作模式,提升标准化工作效能。指导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省级电梯维保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省级应急管理局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完成建设任务,通过终期考核评估。积极培育储备和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十三、加强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

做好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的监督工作,依法严肃查处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要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监督和行业监管有机结合,发挥强制性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促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作用。

十四、加强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

发挥标准化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相关部门着力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各级各类标准的实施应用。

十五、加强先进制造业标准化工作。

紧跟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我市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强钢铁、建材、化工等领域升级换代标准的实施,实施产业链现代化。

十六、加强服务业和社会事业标准化工作。

贯彻实施健康养老、政务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十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

大力开展节能标准化工作,在节能降耗、给水限额、限值排放等绿色生产制造领域严格贯彻实施最严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加快节能增效降碳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实施重点用能行业能耗引导值、生态保护和修复、资源循环利用、节水评价等相关标准,促进绿色发展。

十八、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标准化人员培训,开展与京津和先进地区的标准化交流活动,提高业务能力,推动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事业单位通过承担标准制定、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在实践中培养标准化人才。

十九、加大标准化宣传推广力度。

2022年全市双拥工作要点 篇6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稳中求进、奋力赶超的关键一年。全市双拥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双拥优势,在凝心聚力中提升站位,在互办实事中提高实效,坚持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深入开展拥军支前,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凝聚合力加强共建共享,为蚌埠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努力建设幸福蚌埠提供有力支撑。

一、持续深化国防双拥学习宣传活动

1、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论述。

2、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与权益保障法》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树立尊崇军人社会导向,增强全社会爱国拥军意识。

3、开展“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遴选推荐双拥先进参加第二届“全省最美拥军人物”评选。

二、聚力服务驻蚌部队练兵备战

4、持续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动员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拥军社会组织,为驻守高原海岛、边防一线的官兵家庭送去节日慰问,帮助解除后顾之忧。

5、充分发挥地方经济、人才、教育等方面资源优势,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和军人家庭困难救济、权益维护等实际问题,强化现役军人“三后”保障。

6、主动了解部队需求,协调解决供暖供气、吃水用电、交通出行等方面的现实难题。积极配合部队开展演训,大力支持部队执行重大军事行动和演习任务,大力支持军事工程建设和军事设施保护,大力支持国防动员工作,优质完成兵员征集任务。

7、大力提高军供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军供标准化建设,提高军供站服务备战打仗能力。

8、深化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构机制建设,配合省双拥办做好《关于加强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的意见》(军政〔2021〕736号)的贯彻措施拟定。

三、全力支持驻地经济社会建设

9、驻蚌各部队要大力弘扬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积极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0、广泛组织官兵参加地方文明城市创建、兴教助学、植树造林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统筹做好各项地方援建工作。围绕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安全保卫等急难险重任务,制定完善具体方案措施,提高援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11、大力弘扬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良传统,扎实开展结对助学、关爱老人、送医下乡、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民感情,弘扬文明风尚。

四、切实抓好重要节点双拥共建活动

12、各地要广泛开展新年春节和“八一”期间双拥共建活动,开展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走访慰问驻军和重点优抚对象、市党政军庆“八一”军地座谈会等活动。

13、军地基层单位结成共建对子,经常组织共建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动员社会组织和社会人士为军人和优抚对象办实事解难题。

14、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节日期间在全市积极开展缅怀烈士的活动,开展930烈士纪念日活动,宣传弘扬英烈精神。

15、各地要广泛开展“关爱功臣”、“双拥在基层”、“爱心送进光荣门”等活动,为重点优抚对象和基层官兵办好事实事。

16、拓展双拥共建领域,做好与解放军无锡联勤保障中心结对共建,配合省双拥办开展“飞地拥军”。

五、积极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

17、广泛开展群众性双拥文化活动,举办市第十三届“双拥杯”乒乓球比赛和第八届“双拥杯”羽毛球比赛,组队参加全省第十届“双拥杯”男子篮球比赛、第十二届“双拥杯”乒乓球赛,遴选部分优秀文艺作品参加全省第四届“双拥杯”摄影展等。

18、扎实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法律、医疗、人力资源等拥军,深入开展行业拥军。动员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发挥优势,积极参加爱国拥军实践。

19、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探索社会化拥军服务模式,努力打造蚌埠“军人驿站”。

20、组织开展全市双拥合格(模范)单位评选命名工作,配合做好“好军嫂”评定表彰工作,激发双拥工作正能量。

2009年全省档案工作要点 篇7

一、围绕中心推进三项重点服务

(一) 以抓好扩大内需项目档案为重点, 推进档案工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以及2009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 全力抓好扩大内需项目档案工作。要把抓好扩大内需项目档案作为档案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围绕省委提出的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布局, 加强与项目主管部门沟通协调, 对项目档案管理提出要求, 开展业务指导和检查, 确保项目实施过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 为项目尽快发挥效益和投资监管提供相关服务。

围绕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的各项任务, 加大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力度。要通过协会、协作组等方式把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全部纳入指导范围, 积极主动指导民营企业建档, 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 帮助民营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档案工作机制。

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 加强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和帮助, 尤其要密切关注新一轮企业重组与改制的动向, 按照国家档案局、国资委《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的要求, 切实指导企业做好资产与产权变动中档案的处置工作, 避免国有档案资产流失。

认真贯彻落实《企业档案管理规定》, 在抓好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同时, 指导企业切实建好自主创新、产品质量、生产安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档案,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档案的管理。省档案局将会同省劳动和保障部门对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出台企业职工档案丢失损毁的补救办法。

(二) 以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为重点, 推进档案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结合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统筹城乡档案工作协调发展, 努力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工作体系。要在抓好村级档案的同时把重点转向乡 (镇) 一级。省市县三级档案局的领导同志要每人确定一个农村档案工作联系点, 加大对农村档案工作的调查研究力度、经验推广力度、业务指导力度以及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 切实解决农村档案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级档案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 争取把档案工作纳入对乡 (镇) 村工作的考核内容, 纳入示范村、小康村、文明村的建设内容, 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安排, 从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安全和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出发, 积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 切实加强林地承包、流转、经营、处置、勘界等各个工作环节及时建档和规范化管理, 使国家森林资源流向清晰, 农民的各项权利不受侵害。

认真细致地做好农村各立档单位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与完善工作, 要特别注重把农村土地、林权、房产、社保、就业、教育、医疗等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 农民合作组织、专业户、龙头企业等农村各种新型社会组织和新的工作领域的档案, 以及农产品种植、检测、加工等方面的档案纳入到农村档案资源体系中来, 确保农村档案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要进一步强化乡、村两级档案部门的档案利用功能和服务功能, 已经实行村档乡管的地方, 要努力解决各村档案的日常利用和方便村民利用问题。要加强对乡、村两级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 使他们增强档案意识和法治意识, 增加档案工作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要求, 提高工作水平。

(三) 以加强“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 推进档案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

要把涉及教育、医疗、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物权、诚信、知情权和公共服务获得权等八个方面的涉及民生的档案纳入业务指导范围, 加强监管。对已有民生档案资源要摸清情况, 编制详细的民生档案目录, 进行科学的整合开发, 有条件的地方要优先对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以方便人民群众查询利用;对于新形成的民生档案, 要实行定期向县级以上综合档案馆备份制度;对于过去因管理不当造成民生档案丢失损毁的, 要推出必要的补救措施, 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以综合评估推动公共档案馆建设

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是新形势下推动档案事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级档案部门要以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为动力, 抓住机遇,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服务窗口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馆库建设, 完善公共档案馆的服务功能, 整体提升全省档案工作水平。要齐心协力做好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申报文明城市的地方要把档案馆测评同评估工作结合起来, 从实际出发, 找准本地区档案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主动向党委和政府汇报, 争取得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 解决一些影响档案事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号令, 完成好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编制工作任务, 同时做好各级各类档案馆进馆范围的修订工作, 确保把涉及普通人、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反应该立档单位基本职能的文件材料列入归档范围, 纳入进馆范围, 夯实档案信息资源基础。要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 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开展电子文件中心建设。

按照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认真做好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要认真总结查文查档服务窗口建设的经验, 注意收集利用效果事例, 研究改进服务、方便公众的具体措施。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 开展各种档案宣传和服务。一方面积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重点宣传活动, 主动提供档案服务;另一方面要发挥档案资源优势, 利用报刊、出版物、电视文献片、展览、网络、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省档案馆要全力做好搬迁工作。各市地县要认真执行国家建设部、发改委新发布的《档案馆建设标准》, 达不到规范要求特别是贫困县的档案馆, 要抓紧做好档案馆建设的可研报告, 争取当地政府批准立项, 以获得国家给予的资金扶持。

三、坚持不懈抓好各项管理

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加强依法管理是保障。要抓住全国人大修订《档案法》的有利时机, 深入开展档案法治宣传和档案法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和新领域的档案工作, 以民生档案、重大活动档案为重点, 进一步加强档案法规体系建设, 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 促进档案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发展。深入贯彻实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注重研究和解决实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加大对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形成依法治档、依法管档、依法用档的良好环境, 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强化安全管理是基础。要深刻认识当前档案安全形势的严峻性, 把确保档案万无一失作为档案部门和领导干部的首要职责, 强化措施, 从严管理, 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要集中开展一次档案家底大普查, 各级档案局要自上而下开展一次档案保密和安全保管的专项检查, 看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和得到有效落实;看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否存在漏洞和安全隐患;看档案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是否齐全、能否真正保证档案的安全等等。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都要制定应急预案, 对各种突发灾害、突发事件到来时怎样抢救和保护档案制定出方案, 以保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档案能够得到妥善处置。对重要的档案要实行多套、异地、异质备份制度, 对已有缩微、复印、数字化等副本的档案原件一律封存, 以复制件提供利用。继续做好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对每个抢救项目要进行跟踪问效, 项目完成后要及时上报结项报告, 保证把国家补助的专项经费管好用好。

2022年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篇8

一、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促进教育公平

1.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探索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新机制,将中西部省贫县纳入特岗计划实施范围,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乡村教师补充。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鼓励各地采取有效措施选派城镇退休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

2.推进待遇编制职称向乡村学校倾斜

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动地方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研究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对乡村教师的优惠倾斜政策。鼓励各地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任教的教师给予奖励。

3.推动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加快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扎实做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建设,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4.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改革实施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创新培训机制模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建设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二、切实推动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高师德水平

1.落实师德建设制度文件

推动各地各校出台实施细则,全面落实建立健全大、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制度文件和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的管理规定。完善师德舆情监测,加大对违反师德行为的曝光和查处力度。制定严禁中小学教师补课乱收费的相关文件规定,并推动各地制定实施细则。

2.创新师德日常养成教育

改革完善师德养成课程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建立一线优秀教师进课堂宣讲师德先进事迹制度。引导各地各校广泛开展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依法施教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支持广大教师参与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3.加强优秀教师表彰宣传

继续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联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开展全国师德楷模、全国师德标兵评选表彰活动。支持媒体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四有”好老师时代风采。组织好第31个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

三、着力深化教师工作领域综合改革,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深化教师培养改革

调整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动教师培养机制模式创新。研制师范生教育实践政策文件,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推动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增设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继续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提升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能力。

2.推进教师培训改革

创新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着力实施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等,重点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改进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模式,推进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分管理政策文件。继续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对260万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建设。深入实施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能力提升工程、卓越校长领航工程,着力推进名校长培养工作。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实现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化。

3.加速教师管理改革

研制《关于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展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试测试点工作,逐步在全国范围推开,推动教师管理现代化。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范围。会同人社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制《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治理水平

1.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

出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加快研制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课程标准。

2.推动教师依法执教

加强教师法制教育,推动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进教师培养培训课堂。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教师法治意识。推进教师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

3.依法依规加强教师管理服务

某县科技局2022年工作要点 篇9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是加快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建设的关键之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起航之年。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领,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某这座五省通衢城市建设成为“西南明珠”谱写某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22年力争实现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总量达到

3.2亿元、强度达到

1.6%;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100亿元,增加值

亿元,占

GDP

比重

1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家;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

200万元以上;引进科技创新

人才

人以上;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

0.6

亿元,增长

20%以上;

实现科技金融融资

1000万元以上;上报科技宣传及政务信息

20篇以上。

(三)重点工作

1、释放政策新红利,培育科创新动能

(1)用活上级政策。广泛深入宣传国家和某省的重大创新政策,让创新主体应知尽知、应懂尽懂,让政策释放红利。重点落实好《某市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

(2022-2023年)》、《某省支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办法》以及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激励全社会持续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兑现县级奖补。在积极兑现《某县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8-2020年)》(S办发〔2018〕12号)基础上,继续出台《某县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22-2023年)》政策文件,实施财政奖补,引导支持全社会特别是规上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研发经费统计对象,着力实现应统尽统,确保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总量

3.2

亿元、强度1.6%,抢抓历史机遇期,加快某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建设。

2、激发高企新活力,夯实产业新基础

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将

2022年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深化质量年”,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202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0家。

以围绕特色、主导和优势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022

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亿元,增加值

30亿元,增加值占

GDP

比重

15%。

3、找准项目新突破,加速转化新成果

(1)在项目申报上突破。把准国家、省、市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和政策导向,在中药材、绿色食品、环保、新材料等特色产业,精准凝练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科技项目,加大申报推荐力度,提高立项命中率,力争向上争资

200万元以上。

(2)在项目设计上突破。围绕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及中医药、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聚焦园区创新发展,组织实施一批“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建设”专项,集中解决产业技术瓶颈问题,不断强链补链扩链,以创新链引领产业链走向价值链高端,加速科技成果培育与转化。力争获省级科技奖励成果

项以上;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

0.6亿元,增长

20%以上。

(3)在科技扶贫上突破。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新一轮省派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协助配合工作,精准做好2022-2022

年省、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对接选派工作,巩固科技特派员覆盖全县138个贫困村工作成果,让科技人员继续走村进户送科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4、做好“两园”新文章,打造发展新载体

(1)创建某农业科技园。依托传统农业产业优势,规划某农业科技园,发挥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周边辐射带动效应,为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奠定基础。

(2)提升某工业集中区。认真对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加快红花园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群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立足优势农业产业,努力打造升级版,申报省级高新区。

(3)打造某创业新高地。以“翱康生物”、“恒森农贸”、“兴农食品”、“天然食品”、“某省‘某山银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重点,打造具有某特色的创新创业高地。新创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1个、众创空间

家以上、星创天地

家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以上。争创某省创新型县。围绕主导产业创新升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新组建

2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等专业技术研发平台,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源动力,其中创建省级平台

家以上。积极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龙成环保研究所建设,力争认定为某省新型研发机构。

5、聚焦发展新亮点,构建科技新生态

(1)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专项经费财务辅助制度,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与项目承担单位合作,开展经费预算到结题验收全过程经费监管,规范经费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深化科技计划管理工作机制改革,积极适应省、市科技创新计划改革新要求,统筹协调县级各类别计划;优化县级科技创新计划顶层设计,简化项目申报材料、申报形式和立项流程,加强项目承诺制管理,提高项目实施率;完善科技报告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完整保存、持续积累、开放共享和转化应用。

(2)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某县落实<某市五溪人才行动计划>实施方案》(S办发【2018】15号)为指引,创造科技人才良好的生态环境,组织实施好“重点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扶持项目”等县级人才计划,争取省、市级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项目

项以上,支持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0

人以上。

(3)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举办某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新创建县级及以上科普基地

家以上。组织3家企业参加某市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

(4)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融于某科技要素市场,以科技创新供需为基础数据,构建线上平台,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统筹优化配置全县政策、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科技要素资源,努力打造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5)强化科技监督诚信管理。加强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理顺业务工作程序,把握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关键节点,细化监督内容,明确各参与主体工作职责,确保科技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建立诚信数据管理系统,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实行严重失信行为“一票否决”,构建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6、围绕政治新要求,构建党建新机关

(1)提高政治站位,建设模范机关。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政治机关的定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支部“五化”建设,深入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

(2)增强廉政意识,严守法纪底线。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开展《廉政准则》监督检查,坚持谈心谈话、提醒谈话制度,防微杜渐。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完善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度,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3)强化宣传教育,维护舆情安全。按照《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在注重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某科技政务网站、“某县科技工作群”微信群管理,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唱响时代主旋律,做好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乡镇2022年基层党建工作要点 篇10

2022年,X镇将继续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力“五坚持一实现”,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建设一流边疆堡垒。

一、坚持增强主责主业意识

一是要牢牢牵住XX党支部书记这个“牛鼻子”,强化“抓好党建是天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意识,坚决把抓党管党的责任扛起来,落实主体责任。

二是要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和XX支委成员的积极性,坚持“一岗双责”,把抓工作和带队伍统一起来、结合起来,上下同心,齐抓共管。

三是要立足本职,把组织交给的任务当成事业,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地干好,确保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二、坚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从抓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入手,将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包队领导和党建指导员既要积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与到XX党支部日常组织生活中,又要以上级党委的身份进行业务指导,做实基础工作,切实增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政治生活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充分发挥党员星级化管理等各项考核机制的正向和反向激励作用,进一步细化评分标准,坚持“底线评价-触底处置”机制。

三是抓好XX后备力量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建立起“包队领导、驻村干部、支部书记”与后备力量的结对帮带培养制度,选好培优一批在乡村振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工作中能够帮助XX“两委”的后备干部。

三、坚持推进党建工作项目

一是将基层党建工作引入项目化管理手段和方法,探索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将一系列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实事项目中,使党建工作“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

二是根据实际将党建工作项目设定为三大类:1.基础巩固型项目,通过健全各类制度机制、规范工作流程、落实工作责任,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2.典型示范型项目,总结提炼可以在本地、本单位进行典型示范的党建项目,变个性做法为共性方法,形成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3.创新探索型项目,积极探索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方面的党建工作项目,重在为破解一批基层党建工作难题积累经验、寻求途径。

四、坚持突出党建引领作用

一是突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调动党支部的凝聚力,利用德日素XX戈壁短尾羊智慧产业园的有利条件,以党建为引领,创建镇党委领导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XX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作用,大力推进德日素XX智慧牧业产业园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形成边境牧区经济发展长廊。

二是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通过“最强党支部”创建工作,引导XX党支部和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当好组织者和推动者,鼓励各XX推动产业革命,大力发展畜牧业、试点开展特色养殖,最终实现产品“优质优价”的发展目标。

三是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等载体服务群众的功能,促进2级服务中心联动、网格管理共治模式的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疫情防控、矛盾调节、政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

五、坚持促进党建品牌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牧企军”党建联建在协调解决企地矛盾、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牧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按照镇党委“一车、二次、三人、四组”的工作方针将党员流动综合服务队和爱民固边直通车(强边固防直通车)有机融合,在“整乡推进和创建最强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上,提高联合党建、综合服务整体水平,实现边疆特色党建组织引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润边的目标。

二是做活口岸联合党建品牌,深入开展口岸党建联建活动,以“六联共建”为载体,围绕守边固边强边、流动人员及社区末端管控等重点工作,特别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策略,加大与驻镇各单位合作力度,以党建工作的新提升引领口岸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跨越,保障口岸地区安全稳定。

六、实现党建工作质量提升

按照“五坚持”的党建工作思路,不断优化边疆党建工作理念、思路、机制、方法,大力落实各项党建重点工作任务,最终实现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质量提升。

上一篇:面试5分钟个人介绍下一篇:低值易耗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