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安全考核汇报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供水安全考核汇报(精选8篇)

城市供水安全考核汇报 篇1

2014年,在县委、政府和建环局的领导下,我公司紧紧围绕保障民生安全,提升服务形象这个工作中心,为切实做好我县县城安全供水工作,完成全年供水计划夯实了基础,以下将自来水公司今年以来的安全与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深化管理,确保供水安全

保障供水安全是城市供水企业第一要务。首先是抓好安全保障措施。对此,公司从硬件设施投入、制度建设、职工教育等方面常抓不懈。

一是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安全生产目标制,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

二是坚持抓好职工队伍建设、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做到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根据年度安排,今年4月公司进行了为期2周的职工培训活动,紧紧围绕业务技能、安全生产和理论学习,有效提高了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职工参培率达到95%,考核合格率达到99%。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只有通过制度机制建设,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保障,今年初,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完善了《二氧化氯发生器操作管理制度》、《管道巡查制度》、《安全培训制度》、《保卫管理制度》等共130余条。按照上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

求又完善了同心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组织指挥体系。通过制度约束,使广大职工提高了安全意识,增加了安全知识和技能,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和规章制度。

四是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每月组织公司领导班子对各厂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查找问题根源,对症下药。

五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共召开安全会议8次,组织安全检查8次,排除隐患4次,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15幅,安装了电子宣传屏6平米,较好营造了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人人参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局面,为全年的安全生产打了牢固的群众基础。

六是坚持节日领导班子带头的值班制度,实行节假日值班签到制度,确保重大节日无事故,保证供水正常。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创新思路,强化措施。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是供水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安全生产、优质供水的重要保障。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实施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大对水质化验室的投入力度,年初投入1.4万元,补充购置了化验室用器材和试剂,外派培训4人次,其中2人取得了中级化验资格证书,使水质监测能力和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由原来13个常规项目化验增加到16项,出

厂水质合格率达100%。

二是大力加强水厂安保措施。投资3.4万元安装了全新监控设备,特别是对水厂、消毒室等重点部位的监控设施进行全覆盖。为做到物尽其用,监控有效,我们优化了监控设置,新区和老城区水厂监控设备远程一屏链接,使主要负责人能实时对工作现场监控,随时检查值班人员工作、设备运行、供水量以及供水压力,确保运行机制常通化。此外,在水厂和办公区之间实施隔离,杜绝非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随意出入,有效提升了供水环节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是加强供水管线巡查和管理力度。近年来,主输水管线的沿途部分农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输水管线上乱推、乱挖现象时有发生。今年我们增派了巡线人员,加大了输水管道的巡查次数和力度,制止输水管线取土6处,破坏检查井3处。此外,为确保县城供水,对水源地深井、机泵、电缆、井管、供水加压机泵、供电线路、输水管线、配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逐季进行全面检查、检修、保养,更换水源深井机泵5个,更换井管210米,更换新电机水泵6组,排查消除供水隐患12处。通过这些措施,有力的保障了县城居民用水的可靠性。

五是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水源地位于距县城西北42公里的小洪沟,附近长山头农场擅自打井取水,农民非法开发种地,严重危害水源地的健康利用,今年5月份,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配合下进行了联合执法,有效制止了乱采、乱种现象。

六是坚持供水调度人员健康上岗,对患有传染病职工进行调岗、换岗。今年公司共投入6.5万元,为全体职工进行了全面体检。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供水水质及供水安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之更好的为我县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城市供水安全考核汇报 篇2

1.1 水资源短缺, 污染严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奇缺的国家, 人均淡水资源仅为2300立方米,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据统计, 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 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至400亿立方米。到20世纪末, 全国600多座城市中, 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严重缺水还将加剧一些地区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截止目前, 全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50%的地区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 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根据2003年的一次统计, 我国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80亿吨, 约有1/3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中。造成我江河湖泊水污染的罪魁祸首, 主要是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大量的工业和城市污水只进行简单的处理甚至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 致使一些河流丧失了使用功能。

1.2 供水企业净水设备和水处理工艺相对落后

供水企业的制水生产对保证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起着决定作用。地面水净水工艺过程一般包括投药、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各城市供水厂起步有先后, 除部分发达城市的新建供水厂外, 绝大部分的供水厂采用的是传统的消毒工艺和净化设施, 于日益恶化的源水水质相比, 现有的制水工艺就有点力不从心。

1.2.1 饮用水的净化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 饮用水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水中有害物质逐年增多。水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达不到《地面水环境标准》, 有些河流的水源氨氮 (NH3-N) 浓度增加, 有机物综合指标BOD、COD、TOC升高, 水中溶解氧 (DO) 降低, 嗅和味明显。这种源水, 用传统的水处理工艺流程难以处理到饮用水水质标准。

1.2.2 水的消毒

经澄清、过滤处理的水, 外观清澈透明, 但仍有大量的致病细菌。若要作为生活饮用供水, 消毒是生活应用水处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水厂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 为了保证出厂水的生物学卫生指标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 需在净水生产流程过程中投加消毒剂, 当今通常用的是氯消毒法, 氯消毒具有经济、有效、使用方便等有点, 应用历史最久, 但自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受污染水源经氯化消毒会产生三氯甲烷等小分之的卤代烃类和卤代酸类致癌物质以后, 对氯消毒的副作用便引起了广泛重视, 可对其危害程度也存在争议。

1.2.3 水中藻类对饮用水处理的不利影响

水中藻类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藻类致臭:许多富营养化的水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臭味, 在藻类大量繁殖的水体中, 藻类是主要的致臭微生物;b.藻类产生毒素: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下会产生毒素, 这些毒素对健康有害, 常规处理工艺对藻类毒素去除率较低;c.药耗增加:生产中为杀灭水中藻类, 往往要加大消毒剂的投加量, 不仅使制水成本提高, 更增加了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含量, 降低饮用水的安全性;d.藻类堵塞滤层:原水在混凝沉淀的过程, 水中大量的微小藻类因其密度小而未被去除, 进入滤池后, 在滤层中加速繁殖, 造成滤层较早堵塞, 从而使滤池工作周期大大缩短, 严重时可能引起被迫停产。

1.3 输配水系统安全性差, 二次供水污染严重

城市供水系统中输配水管网安全性能的好坏, 是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因素。当然, 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管材低劣、管网老化、施工技术落后及非正常工况运行等问题, 其中以大中城市的老城区有为突出。

目前, 多数城市普遍存在的输配水管网系统安全性能差的问题, 导致了较为突出的供水压力不足、管网漏失率高、爆管事故频发, 我国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在20%左右, 每年因此损失的自来水近100亿立方米、管网余氯消耗速率加快、二次污染严重等供水安全问题。

1.4 水质监测环节薄弱

近年来, 由于水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 尤其是部分供水水源地水质污染状况严重并继续恶化, 微污染水源水比例逐年增加, 严重影响供水水质。特别是针对目前突发现水污染事件频发状况, 对水质的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1 水质监测点的选择有待规范

饮用水水质主要取决于水厂水处理工艺、输配水系统以及原水水质情况。目前, 内地部分供水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且经济相对落后, 对饮用水的监测只是停留在出厂水水质的监测控制;即使象上海、广州、北京等经济发达的城市, 虽然供水企业已经采用了在线水质监测, 但也比较注重制水过程和管网末梢水质监测, 对水源地和小区的水质监测相对薄弱, 没有明确的职责部门。

对原水水质的监测点的选择有待科学合理化。需要加大对水源地的原水水质监测力度, 特别对突发性水体污染事故的发现要及时、准确。突发性水体污染事故指在瞬间或短时间内大量排放污染物质, 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 与普通环境污染不同, 其往往发生突然、扩散迅速且污染物不明等这类事故给许多国家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及危害公众健康。

1.4.2 水质监测设备的制约

目前, 由于传统的水质监测存在滞后性等方面的缺点, 我国大部分城市已采用水质在线监测, 但传统水质监测手段仍然存在于内地城市或郊区的小规模水厂。同时, 我国现有的监测设备主要监测常规的水质指标, 对恐怖活动性投毒或突发水体污染事件, 没有在线的监测设备, 突发水质安全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

1.5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频发

2005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6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2007太湖水污染事件;2007江苏沭阳水污染。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 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 在发展中国家, 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 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2 供水安全的保障措施

2.1 建立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为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必须建立保障体系, 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是一项涉及多层次、多尺度的系统工程, 需要不同的部门、多方面的共同协调来完成。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安全存在及面临的诸多问题, 提出从行政、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的综合手段, 通过三者的协同作用, 解决现在城市供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实现安全供水的目标。

2.2 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在全社会形成节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风气, 把它作为全民的行动, 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要坚持不懈。建立水环境水资源综合管理机构, 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水环境、水资源现状和承载力的基础上, 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注重研究城市产业经济发展及其布局对水资源条件的依赖和对城市供水安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 合理确定城市产业结构类型与布局;以绿色工业产业政策为准则,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在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同时, 控制工业用水量增加, 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 促进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2.3 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开源与节流并重

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开源与节流并重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确保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有效举措。通过节约用水, 尤其是对工业企业等集中用水大户采取节水措施, 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一方面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同时减轻了城市供水厂和供水管网系统的运行负荷, 减少了城市污水排放量, 减少了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 这对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 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 让全社会都意识到我们目前面临的水危机, 意识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发动大家进入全民节水的行动中来。a.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做好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和宣传;b.组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活动, 将节水理念深入人心;c.不断开发和提供节水器具, 介绍节水技术、方法及经验, 将节约用水落实到实处。

推行节水措施, 提高工业水循环利用率。在工业重复生产方面, 必须压缩耗水量大、产出低的行业, 重点发展耗水少的高新技术节水产业和服务业, 同时, 抓好现有企业的节水工作, 提高企业的节水意识, 引导企业走节水型发展之路。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 大力推行节水新技术、新器具、新工艺、新设备, 推广应用循环用水、一水多用、二次用水, 以科技促节水, 使单位产值耗水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研究开发污水资源化技术, 大幅度提高中水回用率,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污水管道没有形成完整、封闭的体系, 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 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甚至还会污染地下水源。因此, 要加快污水处理及其配套设施和污水回用设施建设。在较大幅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基础上, 高度重视污水再利用, 实现废水资源化。将污水回用设施建设摆到重要位置, 增加投资, 优先安排污水回用设施建设, 铺设再生水利用的管网系统。加强对工业污染的防治力度, 实现从末端治理为主, 向以源头治理为主的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 以达到减污增效的双重作用,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4 加强水源保护, 建设多渠道水源供水

水源环境保护是防止原水水质受到污染, 保证供水水质的一项常抓不懈的预防性措施, 是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所在, 要做到:贯彻“环境保护法”、“应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止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组织制定水源环境保护计划, 分析影响水源环境质量的诸方面因素, 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提高水源环境的绿化覆盖率, 杜绝供水水源环境污染源的出现, 针对已存在的污染源, 组织制订治理措施计划, 密切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水源原水水质可能造成影响的活动予以监督, 是水源环境处于受控状态。

加强城市供水水源安全防护和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加强调研、充分论证, 科学选址, 选择周边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高、水量充沛, 污染源较少、水质上乘的地点, 作为居民第二饮用水源。通过建立相互独立的多水源供水系统或建设一定能力的备用水源, 并按常规水源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和监管, 以备随时应急启用。对于水源严重污染, 并不再适宜作为供水水源的, 应将城市水源保护、备用水源工程和城市节水等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2.5 加强制水工艺技术改造, 提升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能力

净水处理是城市供水系统的核心, 是实现源水有天然属性转变为可饮用性质的关键环节, 制水过程中净水处理的运行状况, 决定了出厂水的水质优劣。进一步加强净水工艺建设与技术改造, 采用国外先进的吸附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等净水工艺, 应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 提高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 解决原水水质有机物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 逐步采用活性炭和臭氧和紫外线等消毒工艺, 取代氯消毒, 有效提高水处理净化效果和供水水质。以满足建设部发布实施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206-2005) , 克服现有的常规净水处理工艺的不足。广泛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 建立和完善供水系统水量、水质与运行安全管理和监控体系, 实现城市供水系统管理技术现代化, 优化净水效果。

2.6 实行从源头到龙头的一体化管理, 避免饮用水二次污染

城市供水管网的完善与更新改造也是提高城市供水安全性能的重要措施。城市供水安全系统建设应坚持“厂网并进, 管网先行”的指导思想, 提高管网材质,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实施管网优化调度。当前, 需特别加大对严重老化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力度, 减少供水漏失率和爆管是故发生, 降低管网二次污染危害。

政府主管部门牵头, 供水企业和房管部门联手, 逐步推行对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的技术更新改造。对水箱、水泵、水池和水管重新设计布局, 并更换“食品级”耐腐蚀材料, 逐步实现供水企业管水到户。既可以改善入户自来水的水质, 有可防止自来水的白白流失, 可谓一举两得。

2.7 加快城乡供水企业的集约化进程

内地或郊区水厂原水水质差、水厂规模小、制水成本高等问题, 促使了郊区水厂的集约化。集约化是居民的心声, 是企业的出路,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集约化供水是对水资源进行高效配置, 实施原水统筹、水厂归并、一网调度、规模经营、优质服务的自来水供应方式。推进郊区集约化供水有利于提高全行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利于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利于全面提高供水水质和提供优质服务;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8 完善水质监测机制, 提高水质检测水平

城市供水行业投资主体或经营主体多元化, 加快了城市供水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发展步伐, 同时也对城市供水水质督察带来了新的难题。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城市供水水质的督察能力, 建立健全水质督察体系, 形成系统、完备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控制与管理体系, 确保供水水质达标。

供水企业应加大投入更新改善水质监测设备, 提高水质监测水平, 确保水质监测指标准确、快捷, 并按规定对供水水质定期进行全面自检。政府相关部门需定期对城市供水水源、水厂、管网和用户水质进行监测, 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同时进一步加大水质监测工作的透明度, 定期公布水质监测结果, 真正让人民喝上放心水。

建立生物毒性在线监测, 通过水生生物不同水平上的生物学指标变化, 预警水质的变化, 实现对水体的在线监测, 实时对水环境污染与否、污染的严重性作出评价, 水质毒性在线监测主要包括:鱼类、大型蚤、水藻及在线荧光监测等。

2.9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确保突发水污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水环境安全监测监控和预警应急工作, 针对当前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 建立与完善城市供水应急预案与快速反应处理系统, 对水源水质进行连续监测, 优化水环境监测监控网络, 在提高常规监测监控能力的同时, 逐步采用自动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 当水质出现异常变化时, 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建立与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系统, 既达到水质污染快速监控的目的, 又实现事故应急供水预案的快速启动, 确保在城市水环境污染事件突发时, 对城市供水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保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结束语

城市供水的安全运行, 涉及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方方面面, 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确保城市供水安全运行, 关键在于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管理。我们要从传统的工程水利向现代化的资源水利转变, 深入研究城市供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事关大局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不断讨论、研究、交流, 保证城市供水安全, 维护稳定的社会环境,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城市供水安全问题事关重大, 直接涉及公众的生命安全, 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 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 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仍呈上升趋势, 传统的制水工艺, 正逐渐不能满足对日益恶化的微污染原水水质的净化处理。同时, 随着各类突发性污染, 给安全供水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城市供水安全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为此, 本文通过对水源、制水、供水等方面展开, 就目前的城市供水安全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从而确保供水安全,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处理工艺,水质监测,应急处置,供水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兴旺, 张思梅.水处理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3.[1]李兴旺, 张思梅.水处理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3.

[2]支红英, 丁小妮.水资源状况[EB/OL].上海水利网, 2007, 12, 14.[2]支红英, 丁小妮.水资源状况[EB/OL].上海水利网, 2007, 12, 14.

城市供水安全“守门员” 篇3

应急供水是一种极限运动

2005年11月13日,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爆发,导致哈尔滨市400万人停水4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对我国社会、政治、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陈超的第一次城市供水应急工作便始于此。

师从中国“治水大师”张晓健教授,陈超的学术成长经历也见证了中国的应急供水发展历程。从2005年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开始,他先后参与了2007年无锡太湖水危机、2008年汶川震后环境处理、2012年广西龙江河镉污染、2014年兰州自来水苯超标、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2015年四川广元应对上游锑污染等十余起重大应急工作。在多次由住建部或环保部派出的应急专家组中,陈超几乎都是那个最年轻的成员。

2012年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发生后,陈超在大年初三下午接到通知,次日中午就从北京赶到现场。他被任命为住建部专家组成员,负责现场应急净水技术研究工作。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6点,他争分夺秒,完成了四组试验,获得了20多个关键数据,确定了应急除镉技术路线和参数,为柳州市及时建立应急供水能力争取了主动。

“应急供水是一项极限运动,这不仅体现在体力、脑力上,也体现在工程和管理经验上,更体现在责任心和意志力上”;“清华大学提出的又红又专,这个‘红在应急工作中指的是勇挑重担,召之即来;这个‘专在应急工作中指的是技术过硬,战之能胜”。每次应急工作总结时,陈超总会给他的学生传递这一理念。

“战之能胜”的底气来自于前期扎实的应急研究。

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之后,陈超将大部分科研精力放在了应急供水技术的研发上。国内外首次建立城市供水应急处理技术体系,推进应急供水理论化、系统化和模型化的研究工作,便由张晓健、陈超师徒为主完成。

在住建部、环保部和科技部的支持下,陈超担任了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应急供水课题的负责人,领导了包括13家单位上百人的团队。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团队对饮用水标准中所涉及的100多种污染物逐一进行应急处理技术分析,完成了上万次试验,获得了1000多页的试验数据,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水应急处理技术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化学氧化/还原、强化消毒、曝气吹脱和藻类综合处理等6类关键技术,覆盖了饮用水相关标准中大部分污染物,大大提高了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的应急技术水平。

单单是工作量大并不足以体现这些技术的“含金量”。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一般具有污染负荷重、响应时间短、现场条件复杂、基础条件薄弱、社会影响巨大等特点,因此对应急技术的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很高。

在城市供水应急处理研究过程中,陈超的课题组获得了多项突破,率先获得上百种污染物的应急处理特性;首次系统开发了自来水厂应对重金属严重超标水源水的化学沉淀处理技术和应对挥发性污染物的曝气吹脱技术;首次建立起有机物的应急吸附、吹脱性能的预测模型;课题组还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发了多种关键设备,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研究成果在应急技术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处理对象的覆盖范围、工艺设施的高效稳定等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应急研究的成果不能只停留在报告、论文和专利上,还必须“落地”,变成供水行业的设计规范、示范工程和人员技能。为此,陈超和他的团队一边研究、一边应急、一边培训。除了在事故中对当地技术人员手把手传授之外,在住建部城建司的支持下,他们为全国39个重点城市的供水技术人员组织了多次培训。汶川地震之后,在环保部科标司的组织下,他们为四川省全部市州,特别是重灾区的环保系统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应急培训。最近,他们还与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合作,对突发污染状态下的短期暴露效应进行研究。

“城市供水应急处理影响重大,处理越及时、越全面、越充分,给百姓生活造成的困扰就会越小,就越能维持社会稳定。”陈超说。几次重大水污染事件的成功应急实践证明,在这些成果的支撑下,我国在应急供水方面已经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从“显性”应急到“隐性”应急

除了公众关注的“显性的”突发污染事故外,水源水中是否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水质问题需要应急处理呢?在针对常见污染物的应急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陈超的研究重点进一步扩展,关注那些不为人熟知的“新兴污染物”,特别是一类叫做亚硝胺的有毒有害化合物。亚硝胺,是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之一,也是一类新兴的消毒副产物。为此,发达国家、地区和世界卫生组织纷纷制订了饮用水中亚硝胺的推荐标准,基本上在10~100ng/L水平。

为摸清中国的情况,陈超带领课题组在全国23个省44个典型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饮用水中亚硝胺检测,发现我国存在较高的饮用水亚硝胺风险,主要来自于水源水中遭受的含氮有机物污染。在暴雨径流、城市排涝、污水违规排放等水源突发污染情境下,存在大量的亚硝胺母体物质——前体物,在消毒之后生成较高浓度的亚硝胺。亚硝胺一旦生成,很难消除,所以当前最为可行的策略就是消毒前去除其前体物。

目前已知的亚硝胺前体物有上百种,还不断有新的被鉴定出来。那么,如何在复杂的污染成分中识别出那些痕量的亚硝胺前体物呢?陈超基于极性快速分析法,开发了亚硝胺的前体物解析技术,在国内外首次对亚硝胺前体物的基本结构特性进行了揭示。

这源于陈超的一次访问学者经历。2012年,他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与导师Suffet教授合作,首次将极性快速分析法用于亚硝胺前体物的解析。回国后,他对此方法做进一步优化和更新,证明了亚硝胺前体物同时具有正电性和非极性,主要来自人为污染,特别是带正电的含氮有机物是其最重要的来源。因而开发出的亚硝胺前体物解析技术具有针对性强、操作简便、质控可靠等优点,未来有望成为一项通用研究工具。

随后,陈超根据解析研究结果,对不同工艺去除前体物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臭氧-(生物)活性炭为现阶段控制亚硝胺的最佳可行技术。他的团队还首次开发出了基于阳离子交换的前体物浓缩预处理研究工具和去除技术,为应对亚硝胺风险和筛查风险污染物提供了技术储备。他就饮用水亚硝胺风险问题提出的报告也得到了供水行业和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虽然是中国制造的“土博士”,陈超也很有“国际范”。除担任中国饮用水深度处理研究会理事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高级会员等国内学术职务外,他目前担任国际水协(International WaterAssociation,IWA)的战略委员会委员和消毒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同时也是美国化学学会会员、美国水工业协会会员,与多位国际顶尖专家联合承担美国水研究基金会课题,在与国际顶尖高手的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十年间,陈超逐渐成长为消毒副产物研究方面的国际化青年学者。除了在Water Research等行业顶尖期刊发表多篇重量级论文外,他开发的亚硝胺前体物解析技术目前已经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京大学、山东省供排水监测中心等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得到了应用;其在亚硝胺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2015年,陈超首次作为中国大陆学者受邀成为国际消毒副产物领域顶尖会议Gordon DBPConference的Discussion Leader,并被邀请在2017年Gordon DBP Conference上做大会报告。“我们的研究工作距离本领域世界顶尖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与国内的很多青年学者相比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与老百姓对城市供水安全的期望相比更是任重道远”,每次说到成绩,陈超流露得更多的是危机感。

自来水公司城市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篇4

(一)目的

为确保我县主区域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有序、高效地进行,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 统一领导,明确职责

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公司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统筹规划,协调配合

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应纳入我县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各部门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协调,信息共享,密切配合。依靠科学

充分利用一切先进技术、设备,采取科学方法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三)编制依据

本应急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我县供水实际情况制定。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城市供水区域内发生的下列供水突发公共事件的抢险救援应急处理工作。1 城市水源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 取水口、引水管等垮塌断裂致使水源枯竭; 地震、洪灾、雨雪冰冻等导致取水受阻,机电设备毁损,输配设施等严重损坏; 消毒、输配电、净水构筑物等发生火灾、爆炸、倒塌、严重泄露; 城区主要输供水干管和配水管网遭受大面积破坏或突发灾害影响大面积区域供水; 传染性区域疾病; 战争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导致水厂停电、停产、供水区域减压等; 供水水质出现问题造成人员病、亡。调度、自控、营业等计算机系统遭受入侵、失控、毁坏。第二条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

1、成立自来水公司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

队长:*** 副队长:***

2、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

3、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分队:(下设4个抢修小组)(1)管网抢修应急分队;队长:***(2)机械设备抢修、电器设备、液氯泄漏抢修应急分队;队长:***(3)水质污染抢修应急分队;队长:***(4)物资供应应急分队;队长:***

(二)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处理主区域供水突发公共事件,统一指挥对现场的救援,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

(2)根据应急处理的工作需要,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3)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供水抢险救灾、灾害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供水秩序的工作。

(4)及时将灾害性质、程度、范围、处置举措等报告上级相关部门。

(5)加强水质监测。在完善自身机构、设备、人员的基础上,落实不能监测项目的协作单位。

(6)督促各部门制定相应的供水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实施预案,并监督其贯彻执行。

(7)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供水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抢险、救灾及救援队伍。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工作,组织重点部门进行应急处理的培训演练。

2、应急处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负责做好供水突发公共事件接报警工作。

(2)指导各有关部门制定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开展检查及演练。

(3)接到发生供水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将领导的指示转达给有关部门。保持与各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组、应急领导小组的联系,随时掌握应急处理进展情况。

第三条 预警级别

本应急预案事故预警按一级至四级排序,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

(一)一级预警 供水设施及管网遭到破坏,造成全县城停水,且36小时以上不能恢复供水。液氯钢瓶发生爆炸或严重泄露。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致使出厂水出现严重异臭、异味或毒理学、放射性、微生物指标出现严重超标,造成人员病、亡。

(二)二级预警 供水设施及管网发生事故,造成对供水区域内大部分居民终止供水,且36小时以上不能恢复供水。液氯钢瓶发生大量泄露。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致使出厂水部分水质指标明显超标,造成较大影响。水厂、加压站、水库供水、供电设施受到损害,造成市区供水压力严重不足。

(三)三级预警 制水设施及管网受到损坏,造成对供水区域内部分居民终止供水。液氯钢瓶发生中度泄露。水源受到污染,致使出厂水个别水质指标明显超标,造成一定影响。水厂、加压站人员和设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四)四级预警 因制水设施出现故障,供水管网受到损坏,造成对供水区域内少部分居民终止供水。加氯设施发生轻微泄露。因受水源污染,或因制水设施和供水设施发生故障,致使用户的管网水质个别水质指标出现轻度超标。水厂、加压站人员和设施安全受到威胁。

(五)各级预警响应 一级预警:由县级领导任应急救援预案总指挥,并在现场亲自指挥。二级预警:由局级领导任应急救援预案总指挥,并在现场亲自指挥。3 三级预警:由公司经理任应急救援预案总指挥,并在现场亲自指挥。四级预警:由公司分管经理任应急救援预案总指挥,并在现场亲自指挥。

第四条 事件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人(目击者、单位或个人)有责任及义务立即拨打7882106、12319,接到报告后,领导小组应立即指令相关部门派人员前往现场初步确认是否属于供水重特大突发事件。

供水重特大突发事件一经确认,应急领导小组或应急处理办公室须立即向县政府领导和公安机关110报告,并启动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供水突发重特大公共事件发生,公司接到报告后,必须做到: 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2 严格保护事故现场。迅速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证据收集工作。4 服从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指挥,了解掌握事件情况,协调组织事件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等事宜,并及时报告事态趋势及状况。

(三)因抢救人员、恢复生产以及疏散交通等,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好标志,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四)发生供水突发公共事件的部门应在事件发生后按上级要求时限将事件快速报送应急领导小组,由应急领导小组核准后分别报送上级有关部门。

第五条 应急处理响应工作程序

(一)应急处理办公室响应工作程序 应急处理办公室接到供水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经核实,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组长或副组长的指令,立即调集有关专业队伍赶赴现场。现场指挥应立即召开现场分析会,采取相应措施,部署应急处理工作,组织各专业队伍全面开展现场保卫、抢险救灾、医疗救护、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等工作。

(二)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初期,事件部门及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全力进行全方位的救援、抢险和处理,排除险情,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

(三)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件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在抢救救援和事件调查处理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第六条 应急抢险和救援

(一)在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处理应急事件的基本程序,迅速组织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启动实施相应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并随时将事件抢险救援情况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应急处理办公室应指令有关人员保证各类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情况详明,指令准确,调集车辆、施工机械和物资,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开展。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事件现场的伤员抢救、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并及时调查事件现场,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对肇事者应采取暂时监控措施,防止逃逸。水质监测部门应及时赶到现场了解水质污染情况,尽快做出水质分析报告,决定采取的措施。若系严重污染,危及供水区域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应报告应急处理办公室,立即停止取、供水,同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并通知上级相关部门。水源严重污染或水源枯竭,除加强保护和使用其它可用水源进行供水外,必要时启动各种自备水源连通供水管网供水,解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同时将有关情况报请县政府。机电设备、净水构筑物、消毒系统等水厂生产运行设施由技术专业人员负责抢险抢修和采取应急措施恢复运行。必要时,迅速组织自救和疏散人员,如实报告事件发生原因、现场危险品存放情况以及控制危险源的方法,并配合抢险救灾队伍做好抢险救灾工作。要积极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二)有关部门在应急处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1、公司办公室

(1)接到指令后要立即组织安全保卫人员赶赴现场,封锁现场,维护秩序,抢救伤员,疏散职工和周围群众。(2)配合公安机关实行治安管理、交通管理,预防和制止破坏活动。

(3)组织协调重特大事故的调查,随时掌握事态动向,及时报告进展情况。

(4)随时掌握供水突发公共事件的变化,为上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5)负责协调有关单位报告相关资料及信息,统计上报伤亡、损失情况。

(6)按领导小组组长指令启动供水调度预案,科学合理进行供水调度。

(7)经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对外发布停水信息。

2、营业所、生产技术科等

(1)负责并组织人员对机电设施、消毒系统、管网系统的灾害进行抢险抢修,及时恢复运行功能。

(2)负责水厂构筑物发生倒塌时组织抢险,组织开展灾后工程灾害调查,核实受灾情况和评估经济损失。

(3)组织设计单位对所设计的项目进行检查鉴定,提出抢修恢复方案和其它处理意见。

(4)协助领导小组制定恢复重建方案,指导恢复重建工作。

3、水质监测中心

(1)加强观察、检测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2)城市供水水源遭受污染时,应立即赶赴现场取样,判明情况初估危害程度,并通知水厂采取相应措施。

(3)配合环保、卫生防疫部门做好水质污染应急处置工作。(4)组织对水质污染灾后调查,报告受灾情况。(5)抗洪抢险过程中,供水情况变化的观察与报告。(6)发生泄漏事故时,协助组织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

4、物资供应部门

负责组织、供应抢险救灾物资和恢复生产的物资。第七条 主要供水突发公共事件抢险抢修应急预案

(一)地震、洪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工作预案 自然灾害发生时,各部门值班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接到自然灾害报告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召集全体人员组织抗灾抢险工作。到达现场后立即组织抢险工作,确保人员、设备、设施安全。4 供电电源和供电设备被破坏时,采取的措施是:如能自己抢修的应及时指令电器设备抢修应急分队积极进行抢修,争取及时供水。如需供电部门抢修时,水厂应及时与供电部门联系进行抢修。如造成引水管道损坏时,营业所管网抢修应急分队应及时组织抢修工作,以便快速恢复供水生产。如损坏严重时,造成壶山水厂停产,较长时间无法恢复供水,由公司组织人员及时启动供水应急预案,进行调配供水,以保证居民用水。公司利用送水车及消防车对一些受损程度较重的地方采取集中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及时赶赴各取水点进行采样化验,以确保水质合格,保证安全供水。公司积极组织灾后设备修复工作,力争最短时间内恢复供水。

(二)水源、沉淀池、滤池、加药池、清水池防投毒预案 1 落实水厂对沉淀池、滤池、加药池、清水池的专人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制。明确沉淀池、滤池、加药池、清水池的安全防范管理制度、具体要求,控制外来人员参观访问,严把单位门口、滤池和各个出入口,严格执行各项登记、验证手续,加强对有毒有害化学危险品管理,组织防范检查,及时整改。水厂加强滤池技防措施,安装实施24小时有人监视图像记录的电视监控系统。一旦发生水源和制水、供水系统受到有毒化学物品污染时的主要措施:

(1)立即停止取、供水,控制污染扩散。

(2)及时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并派有关人员迅速检测水源地、制水、供水设施和原水、出厂水的污染情况。

(3)由排险抢险队伍配合有关部门清除污染。

(4)由抢险队伍紧急抢修、更换设施或采取其他方式保证居民生活用水。

(三)液氯泄露事故处理预案

1水厂值班人员应立即向厂领导及应急领导小组报警,及时按操作规程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的扩大,并接应救援力量。厂领导接到报警后,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到岗抢险,并向公司、上级有关部门、社区街道报警。现场指挥人员应迅速就位,有序地组织人员疏散,按各自职责分头到现场指挥,并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络。发生事故的部门,应迅速查明事故的源点,泄露部位及原因,凡能经应急处理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泄露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开启泄氯吸收安全装置,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应急抢险人员根据指挥中心下达的抢险指令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抢险,控制事态扩大。出现经紧急处置无法控制大面积泄露时,应迅速报110指挥中心。积极做好善后工作。

(四)爆管抢修预案 供水热线或其它科室、部门以及值班人员接到重特大事件电话后,立即报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营业所及时调整供水调度方案,并组织人员、设备、物资迅速赶赴现场。应急抢险人员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抢险。经应急领导小组批准,由应急处理办公室通过各类媒体发布相关区域停水信息,并做好解释工作。

(五)水质事故处理预案 值班人员发现水质超标时,应立即停止取供水,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生产技术科应启动供水应急预案,进行调配供水。水质化验中心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事故原因分析,确定具体解决办法并组织实施。

(六)防破坏工作预案 1 迅速拨打110。应急救援队伍协助公安人员紧急救援疏散事发区内及周边人员,营救伤员。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第八条 监督与管理

(一)应急处理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对在发生供水突发公共事件时迟报、谎报、漏报、瞒报、误报信息,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或在处理事件中失职、渎职、不服从指挥、临阵脱逃的人员以及危害抢险救灾工作的人员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对在发生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四)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公司和事件发生部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件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并按照有关规定对部门和个人进行奖惩。

食品安全整顿考核自查情况汇报 篇5

为确保食品安全,我局严格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和《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不断加强动物生产投入品和生鲜鲜生产收购监督管理,有力地保障了全县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关于做好食品安全整顿考评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食品安全整顿考核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生鲜乳专项整治工作。全县存栏奶牛9600头,建成奶牛养殖小区8个,鲜奶收购站8个,有鲜奶运输车辆5辆,生鲜乳收购企业1家。为切实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我局制定了《生鲜乳专项整治方案》,对生鲜乳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门的安排部署。结合奶牛标准化生产区建设项目实施,按照奶牛标准化生产要求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不断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严格生鲜生产投入品监管和对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辆实行许可管理,严格条件审核奶站和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健康情况、人员培训情况及制冷设备和检测仪器,全县发放《生鲜乳收购许可证》8个,《生鲜乳准运证明》5个。在生鲜生产、收购、运输环节实行台帐管理制度,养殖小区建立了养殖档案,详细记载牛群变化、防疫、诊疗、兽药使用、饲料使用、卫生消毒、鲜奶检验、收购移交、生物处理等信息。定期不定期对全县生鲜乳质量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监督 1

落实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在生鲜乳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行为。自2009年以来,经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抽检鲜奶4次,32个批次,抽检合格率100%。

(二)饲料专项整治工作。全县有饲料生产企业4家,饲料经营门点54家,经省饲料办审查合格的饲料生产企业4家,其中饲料原料生产企业2家,混合饲料生产企业2家。我局制定饲料专项整治方案,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在饲料生产企业和饲经营门点对原料及产品实行台帐管理制度,详细记载原料及产品的购入、加工、销售等信息。通过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违法违规的行为。在饲料使用环节严厉打击添加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通过断加强监督各饲料生产企业、经营门点、养殖场(小区),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台账记录完整。2009年以来,全县经省饲料兽药监察所抽检饲料43个批次,合格42个,合格率为97.7%。查处生产经营不合格饲料案件1起。

(三)兽药残留专项整治工作。在兽药经营门点和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实行兽药购入、销售、使用台帐管理制度,加大兽药使用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用药宣传指导,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加大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力度,重点监测猪肉产品中喹噁啉类、硝基咪唑类等促生长剂药物残留,禽肉产品中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磺胺类药物残留和蜂产品中抗生素药物残留。严格查处经营过期变质兽药、饲料添加剂和经营违禁兽药的行为。没发现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药品。同时配合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抽检兽药12个批次,抽检合格率100%。

(四)水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全县养殖水面6500亩,其中;池塘养殖4038亩、水库养殖2450亩、冷水养殖13亩,水产品产量达630吨,养殖户40户,按照水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一是建立了鱼病监测点2个,联系点2个,并建立了鱼病监测零报告制度,定期汇报。二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严防禁用药物在本县使用。三是对水产养殖过程中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进行了监督检查,四是苗种生产单位进行了检查,特别是虹鳟、金鳟鱼养殖场养殖生产中使用禁用药物的进行监督检查,从检查的情况来看苗种生产场家能够依法生产,领取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依法持证进行生产,育苗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生产管理井然有序,苗种质量好,生产记录完善;未发现禁用渔药的使用。确保了全县渔业生产、渔业科技、水产质量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总之,全县渔业生产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前提,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使全县渔业生产、渔业科技、渔业行政执法、水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得到了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

(五)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完善认证管理制度,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生产监管,严厉查处非标生产行为。全县通过绿色产品证企业1个,无公害产地认定3个。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根据省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我局分别制定了《--=年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年深化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领导

小组,具体负责检查、宣传、组织、协调、实施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本部门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周密部署、狠抓薄弱环节,做到了任务落实到人,措施到位,取得了一定实效,保障了全市人民吃上了“放心肉”、“放心蛋”,喝上了“放心奶”。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为确保畜产品质量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我局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共印发《动物防疫法》宣传手册1600余份,下发宣传资料3500余份,形成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氛围,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组织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认真组织肉品经营人员和兽医、兽药经营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以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合理使用为重点,对养殖户、养殖技术人员进行了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养殖户、养殖人员科学用药,增强法律意识。共组织培训6次,培训人员达到188人次。

(四)、严格督查,加强协作。按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规定,我局不定期的组织了有关人员,配合工商、公安等部门,重点对城区的畜产品及规模养殖场进行了严格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力的促进了畜产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了全市重大动物疫病清静无疫,动物食品安全零事件发生,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

全。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养殖户法制观念淡薄。养殖场环境治理不到位,免疫、消毒、饲料兽药使用等饲养记录不全;散养户动物产品质量监管难度交大。

二是有些消费者缺乏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对市场经营的肉品大多数群众只能知道看检疫滚动印章,却很少人看检疫证明,对兽药残留关注的少,自我保护意识缺乏。

关于安全生产考核工作的情况汇报 篇6

根据《南雄市镇(街道)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考核办法》的相关规定:对镇(街道)的安全生产考核是由市安监局和应急办对镇(街道)进行量化打分,所得总分与本项分值按比例折算为本项得分。

但根据韶关的相关考核规定:除《韶关县(市、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考核办法》规定对县(市、区)安全生产(亿元GDP死亡率)进行考核外,还制定了《韶关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专门对各县(市、区)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且对考核情况另外有奖励措施。

另外,根据《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意见》文件精神,要求各县(市、区)也要制定相应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我市也已拟定了《南雄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上报市政府审核。

综上,韶关市对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分两次也奖励两次,我市对各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是否也对应韶关市要求考核两次,奖励两次。

南雄市安监局

兰州市城市供水安全对策探究 篇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 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建设阶段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水, 作为生命之源, 其饮用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显示, 截至2010年底, 我国在享受公共供水服务的4.6亿人口中, 有9800万人饮用水水质并不安全, 其中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饮水安全问题尚未解决[1]。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及强化水污染防治工程,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当前我国供水行业的运行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较, 存在较大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管理机构、政法法规、管理技术手段、设备条件、基础性工作等方面, 安全可靠性差, 容易造成供水出现水质、水量和水压无法满足城市用户需求的现象[2]。

近年来, 我国水污染与水安全事件频发, 从四川沱江川化污染、黑龙江松花江中石油爆炸污染、兰州段黄河排放红色污水、无锡太湖蓝藻、长治苯泄漏、上海黄浦江死猪以及2014年4月兰州市自来水苯超标事件, 均是由于水污染导致的, 直接影响了周边区域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艾恒雨等 (2013) 对2000-2011年国内发生的1176起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分析发现, 事件主要污染物是工业废水、综合废水和油类, 所占比例分别为31%、14%和13%;污染方式主要是违规排放和事故泄漏污染, 分别占51%和15%[3]。城市供水安全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2 研究区概况与现状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兰州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黄土高原的西部, 是黄河流域惟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穿城而过的黄河使兰州形成了一个东西长约35km, 南北宽约2~8km的带形哑铃状的河谷盆地, 总体地势是西高东低。兰州市城市供水水源由黄河水和地下水2个系统构成, 取水口位于西固区西柳沟黄河段。其中:黄河水占总供水量的95%, 地下水占5%左右[4]。威立雅水务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兰州市惟一的供水单位, 于2007年8月, 由原兰州供水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与法国威立雅水务 (黄河) 投资有限公司组建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 是大型二类供水企业, 可生产工业一次水、工业二次水、过滤水、地下水四个水种。

2009年, 兰州市调整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 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兰威水务集团第一水厂1号取水口上游3000m至2号取水口下游100m的河道水域;陆域范围为水域范围沿岸纵深50m范围的陆域;保护区沿河道长度3.56km, 面积0.92km2。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兰威水务集团第一水厂1号取水口上游到新城黄河桥至2号取水口下游300m的河道水域;陆域范围为二级保护区水域沿岸纵深1000m范围的陆域。保护区面积为33km2, 沿河道长度14.75km。另外, 鉴于第三水厂马滩、崔家大滩地下水源地水质污染严重超标, 不符合饮用水要求, 决定取消”两滩”水源地。同时第四水厂营门滩地下水源地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地[5]。

2.2 城市供水现状分析

兰州威立雅水务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收购并重组兰州供水集团公司, 开始负责对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和西固区等四个建成区以及榆中和平开发区的城市供水, 日供水能力138万m3, 供水普及率93%, 随着城市扩张导致的人口基数加大, 城市需水量也在不断增加, 其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2009年11月水价的上调, 2009年售水量受到一定影响, 居民生活用水比2008年同比下降2.9%, 具体统计见表1。

注:资料来源:兰州年鉴 (2007-2012)

目前, 兰州市供水安全面临严峻局势。自2014年3月出现“异味”到4月的苯超标事件, 再回顾兰州市21世纪80年代、2002年也曾发生的水污染事件等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为城市供水安全敲响警钟, 供水安全建设刻不容缓。

1) 信息公开不及时, 应急预案不健全。在部分发达国家若发现水质有问题, 会迅速切断此处水源, 减少影响面。兰州市苯污染的未及时上报, 直接导致了400多万居民最少饮用8d含苯自来水。从3月份自来水“异味”原因的未具体公布到4月份的苯污染延期公布, 直接反映了城市水质安全信息更新不及时、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应急预案不健全等一系列弊端。

2) 供水管网监测点不足, 管网监测能力下降。兰州石化等三十余家化工企业建于兰州市取水口上游及周边地区, 安全隐患严重, 对易污染区域存在供水管网监测点数量不足、布控位置不合理的特点。此外, 水质监测周期长, 最长甚至长达半年, 无法做到对水质的随时监测, 管网检测能力弱。

3) 供水线路存在诸多潜在污染源, 水源地安全隐患严重。兰州市从西固区到东岗镇有70多个排污口, 其中水源地保护区内就有2个工业排污口, 另有14个生活排污口, 极易造成石化企业从水源处对全市供水管网造成污染。此外, 湟水作为黄河一级支流, 流经西宁、平安县、乐都县、红古区最终进入兰州市主城区, 水质长期为Ⅳ类, 水质较差, 对兰州市水源地造成影响。

4) 供水水源单一, 供水系统规模庞大。兰州市位于黄河上游, 却是全国惟一没有第二水源地的省会城市。面对数百万的城市居民, 单一水源的供水管网长期处于超负荷运作, 管网损耗严重。同时, 单一水源地存在巨大隐患, 一旦遇到突发性污染、输水设施故障、特殊干旱年份等紧急情况, 城市供水将一击即溃[6]。

5) 供水管网严重老化, 资金投入不足。兰州市供水管网铺设时间已长达60年之久, 超过50年寿命使用期, 管材质量差, 长期超限运行, 由于资金问题一度只进行维护加固, 未进行彻底更换。此外, 兰州土质是湿陷性黄土, 遇雨水易塌陷, 产生的压力可能会造成钢筋混凝土的自流沟或水管断裂, 影响用水安全。此外, 政府及企业投入污染治理资金有限, 致使一批重点治理项目无法有效实施, 安全隐患无法根本性解决, 表2为兰州市城市供水安全“SWOT”分析。

3 供水安全发展新趋势

3.1 供水安全是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

据测算, 兰州市生活需水3.20亿m3, 对于这个水资源紧缺、属资源型缺水与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城市, 供水安全问题应高度重视[7]。随着兰州新区的建设, “引大入秦”等一系列供水系统亦充分展开, 要充分发挥兰州市区位优势, 加强区域合作, 改善水源水质, 为城市提供优质保障。重点建设优质管网体系、透明化监督机制, 从政策法规上支持供水安全建设, 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3.2 供水安全建设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当前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 城市的核心任务是加快发展, 而城市的建设者离不开水, 供水安全建设, 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进程。法国每天从1.53万家自来水厂的3万个采水点采集并检测1600多万t原水来保证居民日常用水, 我国强制要求水质标准检测指标106项, 标准堪比欧盟等发达国家。兰州应加速推进工程技术方案和环境经济的实施, 用经济手段促进供水安全基础设施的完善, 构建美丽和谐大家庭。

4 兰州市供水安全对策与建议

4.1 从源头消除污染

1) 现有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快对兰州现水源地周边地区兰石化等化工厂往兰州新区搬迁的速度, 禁止化工企业入驻。加强区域间合作, 与西宁市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共同净化黄河水, 提高水质。

2) 第二水源地建设工程。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 兰州可将刘家峡水库开辟为第二水源地。刘家峡水库位于甘肃临夏永靖县, 与兰州市直线距离32km, 属国家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水质为二类水质, 地处黄河干流, 上游无较大污染源, 基本符合生活和工业用水标准。刘家峡水库水面海拔1750m左右, 高于兰州市黄河水面海拔200m左右, 通过采用全封闭管道或隧道和管道结合等方式进行供水, 除部分地段需用泵加压, 大部分地区可实现自流, 完全符合国家节能环保要求, 从根本上解决兰州的饮用水质量问题。

4.2 完善法律法规

修建地方供水安全法律或规范条例, 从政策上杜绝供水问题的再发生。供水安全问题应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决策, 通过加大地方立法, 尤其是加强水源地区域建筑限制的规定, 严格执行《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 从根本上保护饮用水安全。推动协同管理制度, 建立责任考核和追究制度, 明确目标, 细化措施, 强化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

4.3 严格实施水质监管制度

独立水质监管机构, 实现信息公开化。应将兰州各区级以上重要水质检测中心从自来水公司中彻底分离出来, 成立第三方独立机构, 定时、定期地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要求进行全面水质监测。政府加强管理与投资, 建立监督机制或部门, 实现公平公正、真实可靠的原则。将供水安全由我国核心部门负责保障, 及时更新水质检测结果, 对检测结果实现公开化、透明化。

4.4 预警机制管理常规化

构建完善预警机制,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兰州各级政府及相关企业制定应对供水安全危机的预警标准和方案, 分析供水地环境风险和污染事件类型, 采取预防和响应供水源安全的预警对策及措施, 对行政区内的供水安全预警工作负责。将预警机制管理常规化, 充分考虑事故发生可能性, 实时监测与警惕, 面对突发问题可迅速处理。

4.5 改良管网建设

解决城市历史遗留问题, 重建城市空间管网系统。将供水、供电、供气等与城市居民安全密切相关的地下管网与工业管网、通信管网拉开距离, 构建防护层或隔离层, 避免互相影响。管网材质选择球墨铸铁管等强度高、韧性好、壁薄、重量轻、耐冲击、弯曲性较大、安装方便的管网, 及时更新老化、超期使用的管网, 做到定期检查与保养。以GIS等电子技术进行管网数字化监督, 实现全域的统一管理与调控, 并从规划上针对管网建设用途、长度、材质、线路等进行明确规定, 避免混乱。

摘要:近年来城市供水安全事故频发, 导致城市供水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就兰州苯污染事件, 对兰州市供水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城市供水研究背景, 对兰州市供水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供水安全发展新趋势及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供水安全,对策,兰州市

参考文献

[1]牛新建.从兰州水污染事件说公共饮用水安全[N].中国县域经济报, 2014-04-21, 1-2.

[2]欧阳小琴.基于供水安全的中小工业城市供水管网优化调度[D].南昌大学, 2006.

[3]艾恒雨, 刘同威.2000-2011年国内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 (4) :284-288.

[4]张国珍, 刘杰, 南忠仁.兰州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研究[J].人民黄河, 2008 (4) :48-49.

[5]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兰州2010年鉴[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2.

[6]杨正莲, 田旭婷.大城市水防线危机业内称“早晚会出事”[N].企业家日报, 2014 (5) :5-11.

城市供水安全考核汇报 篇8

首先,城市输水管线的控制:营口市区1993年开始中水管网敷设,同时对原有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中水管网启用后,自来水公司对用水进行严格审批,所有供水管线必须专业设计,专业施工,在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外,还对施工做出下列要求:一、对于非金属管材,一般采用UPVC管、PE管和PPR管,要求管材必须标有“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字样,颜色也必须区分,规定非饮用水管为蓝色,饮用水管为白色或灰色。二、对于金属管材,要求在非饮用水管道铺设时,在沟槽内铺设塑料标志带,标志带印有“非饮用水”字样,标志带的位置为管线的正上方,距地面下300mm。新敷设管道与原有管道接管时,各部门联合验收检查,要对管线的标识和颜色进行确认无误,确保管线正确连接,通水时还要对水质检测,进行水质区别试验,二次验证管线安装是否正确。同时,对管网档案资料统一管理,阀门井盖要求明确“中水”标识。

管线维修时,更换的管材必须与原管材同材质、同规格、同颜色。不论任何原因严禁非饮用水和饮用水管材混用,维修金属非饮用水管线时应重新铺设标志带。

住宅小区是用水安全的重中之重,涉及千家万户,从输水管线分到用户终端,经历很多环节,极易出现各种差错,一但一个环节出错就会造成吃错水现象发生,我们曾经了解到几次接错水的例子,一个是单元供水立管在阀门处管材颜色接反,造成一个单元5户供水出现问题;还有一户是装修时把进户管接反;还有一户是进户后生活水管和中水管连接,中间还没有设必要的隔断措施,使生活水和非饮用水串联,当中水水压大于饮用水水压时,中水进入饮用水管道,造成水质污染,不仅自家受影响,也影响了邻近用户。

针对住宅小区分质供水管道易发生错按的几个关键环节,我们通过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室外管线施工、室内管线施工、室内外管线连接和用户使用四个环节不发生差错,从而保证用水安全。

小区的室外供水管线一般由自来水专业施工队伍施工,进入小区的室外中水管线必须使用蓝色管材,管材必须印有“中水”字样,井盖必须有“中水”标识,供水前必须有水质部门进行水质检验,管线线位必须按规划部门给定线位施工。管线施工完必须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生产部门,技术管理部门、水质检测部门联合检查验收,验收合格方可开栓供水。

室内管线施工,室内管线一般由建筑施工队伍自行施工,各建筑施工队伍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参差不起,施工人员的素质也一样,管材的购买渠道也很分散。因此,规定必须选用明显标志的管材进行施工,严格区分饮用水和非应用水管材,按规范规定的颜色和标识选用非饮用水管材,中水管材必须是蓝色,不得不同颜色不同标识的管材混装,同时,要求监理企业必须对管材检查验收并在隐蔽验收记录中给与确认,以避免楼内管线施工造成的接错。

室内、外管线的连接,管线连接时供水单位和用水单位要对非饮用水管线共同验收和确认,并在“非饮用水连接确认书”上签字,以明确双方责任,确保非饮用水专管专供,避免室内外连接时接错。

用户的使用,要求开发单位在住宅使用说明书和入户须知中给以必要的说明和提醒,以避免用户在装修时的疏忽接错管道。

加强宣传,提高用水安全意识,使新人住用户能够了解分质供水的一般常识,能够掌握简单测试方法,比如水压观测法,深夜中水水压力很足,生活用水水压很低,夜间开启阀门进行测试,就能判断管线是否正确了。

上一篇: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下一篇:初二年级学生实用版入团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