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北林区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精选2篇)
2010-12-27
今年,我区围绕中心的总体工作部署,在做好传统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紧密围绕“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 建设项目,积极借鉴并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办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培训了40余名技术骨干;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学员25人,带动农户500余人,大量新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区委、区政府、区农委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及农民文化素质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省主管领导及我区主管领导参加了开学典礼和农民学习,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农民田间学校既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及种植水平,也锻炼了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效促进和推动了我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我区今年3月份派2名技术骨干王秀梅、姚淑珍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第二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4月6日,学成归来了两位辅导员在我区开办了第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学员由40名农技人员组成。经过两周的参与式学习,学员们知道了农民田间学校并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而是一种农技推广方式的创新,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的新方法。同时作为农民田间学校师资班的学员,大家不仅掌握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办学程序,也学会了需求调研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工具以及培训班课程计划的制定等内容。7月6日,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兴办事处建立了西瓜农民田间学校。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来自红旗管理区的25名瓜农成为田间学校的学员,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王秀梅和绥化市北林区近郊经作区域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姚淑珍共同担任田间学校辅导员。在田间学校,农民相互交流了西瓜种植经验,提出了经常遇到的西瓜病害问题,辅导员针对问题,对每种病害的症状、防治措施和如何选用农药进行了逐一讲解,并组织农民开展田间观察,进行生态系统分析,提高农民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应用生产的能力。
二、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措施
(一)领导重视,加大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力度
我区十分重视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工作,区推广中心张树春主任与田间学校辅导员,多次深入旱田区、水田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开展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决定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区成立,主导产业是西瓜种植。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
(二)慎重工作,确定农民田间学校学员及地点
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建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理区西瓜生产专业村。红旗管理区是粮菜兼营区,特别是红旗的7、8组多年来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业,近些年在科技示范户朱树林的带动下,在近郊经作区域站的指导下,种植西瓜的面积逐年增加,年种植西瓜1000亩左右。但是,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基于这一情况我们为了更好的推动当地主导产业——西瓜产业的发展,计划在此建立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学员为东兴办事处红旗管理区西瓜种植户共25人。这些被选上的学员都是勤奋好学,有一定的思想,属于进步农民,同时他们在西瓜生产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多疑难问题需要解决。
(三)多方结合,确保农民田间学校顺利开展
1、田间学校的开展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项目相结合。我区农技推广体系已全面实行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公益性职能,工作有了规章保障。农技推广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结合示范县项目培训工作,我区在技术推广的方式上积极探索,全力推广农民田间学校这一方式方法,农技指导员培训工作正逐步向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方向转变。
2、田间学校的学习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今年我们对全区的农技干部和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我区的具体实际,坚持方便工作开展的原则,重点选择了近郊瓜菜分布相对集中的东兴办事处,对主导产业西瓜户开展教育培训。
3、田间学校的进行与各涉及部门的配合相结合。结合农业技术项目的支持,如农业标志性示范工程项目、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及粮食高产创建等,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并积极取得各涉农部门、各乡镇政府的配合与支持,田间学校需求调研及开办进展顺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田间学校开办与作物生产农时相结合。田间学校的开办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需求为主要内容,因此,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开展培训,按照不同的、适宜农民学习的农时制定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活动规划,以保证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5、田间学校开办与基层农技推广相结合。在田间学校建设中,建设立贯通区、乡、村的区级农技辅导员——乡级技术辅导员——村级农民技术员的师资链条,实施区乡村联动机制和辅导员与学员包村入户机制,在各个生产环节均给予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了农民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效率,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效果
1、农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学习应用能力和提出问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而且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互助意识,促进了和谐进步。
2、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明显提高。通过田间学校开展的互动式零距离培训,使广大瓜农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更新了种植观念,提高了管理技能,病害发生率降低30%,防效达90%,避免了无效用药情况发生,正确并减少用药量30%左右。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普遍获得了增产15%,增收20%的良好经济效益。另外,经辅导员指导,学员们在西瓜拉秧后期又套种了白菜,套种的白菜每亩可收入2000余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位瓜农说:“以住也常听姚老师讲课,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以前也听过姚老师讲怎么防,但每当用时却想不起来。现在这种学习方式就不一样了,现场实际操作,眼见、耳听、脑思考、手操作,印象深,一学就会。”
3、培养了一批优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在开办田间学校学员中,涌现出一批优秀辅导员、优秀农民学员、科技示范户,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姚淑珍同志是北林区近效经作区域站站长,一名基层的农技指导员,同时又是农民田间学校的一名辅导员。为了确保开办效果,在开班前,她积极调研,深入了解了广大学员在生产过程中的所需、所盼、所想,结合实际制定了丰富的教学计划。为了把田间学校办好,取得实效,在田间学校开班的每次教学,她都选择农闲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授课与辅导。尤其是西瓜种植户都较忙,很难有时间坐在一起探讨学习,辅导员姚淑珍就选择雨天,瓜农不下地的时间开班学习,工作非常辛苦,但也锻炼了一批技术指导员。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农民田间学校属于一个新兴事物,通过办学实现了农民素质有所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尚缺乏办学经验,发现很多问题: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知识接受程度不统一,忙于耕作,难聚在一起学习交流,缺少工作经费,没有专用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作不能保障顺利实施等等。
关键词: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12
农民田间学校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倡导农民培训方法,以农民培训为中心,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分析、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农民自信心和决策能力的新型农技推广方式。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中心是农民,落脚点是建立和发展以农民为中心的技术推广社区。彰武县农业田间学校成立4年来,培训农民上千场次,培训农民过万人次,在全县各种优秀技术的集成展示中,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对比与差异。效果让农民大开眼界,增长不少科技知识,为彰武县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2年粘虫灾害爆发,全县24个乡(镇)200万亩玉米田无一幸免,在这一场天灾面前,农民防治十分被动,但彰武县农业中心推广“绿保米玉米整体解决方案”,在玉米苗6月份进行推广整体喷施玉米整体解决植保方案,农民不仅未受损失,而且产量增加明显,而相邻地块减产八成或绝收,针对这一特殊案例,彰武县农业中心组织大量学员在房申村开展了几十场农民培训。在田间地头,由彰武县农业中心副主任曹友文亲自讲课,对农民从播种到秋收管理过程中农民缺失的田间管理植保方面,恶补知识短板,使农民感到自己种几十年的地,跟不上现在的科学形势,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致富手段,在随后的几年生产实践中,农民把专业的农业植保知识深入田间管理观念中,农民学会了真正田间管理。
2013年,彰武县农业中心大力推广水稻综合高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四合城马连侵村杨广学水稻合作社,通过农业中心取土化验,计算氮磷钾用量,加入中微量元素、生物菌肥等综合配肥,在秋季水稻测产中,亩产达到550公斤,而这个地区水稻产量常年在亩产400公斤左右。彰武县农民田间学校抓住这个典型案例,召集全县水稻种植户,积极参与到水稻配方施肥计划当中,并由专家讲解水稻苗期病虫害防治,如立枯病、青枯病等防治方案,农民减少了损失,在全县水稻种植户中产生很好的口碑与社会效益,现在农民种植水稻离不开农业中心的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方案等技术。
2014年,彰武县农民田间学校积极参与液态膜与纳米有机肥综合应用项目,对五峰、苇子沟、四合城等风沙大的区域农民进行培训,积极讲解液态膜应用带来的好处,在五峰火石岭子花生合作社,通过液态膜的应用,起到防风、提高地温、提高除草剂的除草效果,花生增产幅度大。玉米在四合城低洼地块玉米出苗率达到90%,播期提前7天,玉米活秆成熟,增产明显。通过这些案例,农业中心组织优秀农民到四合城刘家村田间地头参观,由高级农艺师讲解各种先进的、有推广潜力的液体薄膜等新技术,农民大开眼界。
2015年,彰武县提出种植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彰武县农民田间学校积极组织农民到二道河子乡“豇豆套辣椒”、“配方施肥高产区”、“美来土地托管标准田”参观。在农业中心高级农艺师的讲解过程中,农民知道他们的种地差距,并面对面进行知识问答,让有经验的农民参与,以身示范,积极推广他的做法,农民积极回答之后,由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专门详细讲解土肥知识,植保知识,种子知识,农机知识等,农民受益非浅。通过这样的讲解,农民发现平时错误的种地方式,并及时得以纠正。
2015年,彰武县农民田间学校在指导西瓜种植户时,积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植保方案,在四堡子、丰田等西瓜产区,在雨季来临时之前,组织农户参观学习,积极用二氰蒽醌、咪鲜胺等药剂治疗西瓜炭疽病和阴皮病,在授粉后积极采用美国世多乐先进管理经验,采用“果多乐”营养方案,让农民西瓜授粉率提高20%,瓜产量与品质提高明显,农民受益匪浅,现在彰武县农民种植与管理西瓜,农民田间学校都会把西瓜种植与管理专家请到彰武,在西瓜地头田间为农民服务,效益增加明显,农民相信科技知识,一有田间学校瓜农都会积极参加。
通过几年的开展,彰武县农民培训由过去的被动变为主动,农民都积极要求参与到农民田间学校,主动学习,参观新型农民组织,大家共同建立一个农民现代技术微信群,有新消息时及新技术时大家共同参与评论,共同发表意见与建议。为农民田间学校更好地服务农民起到实际的指导意义,通过几年的培育,彰武县己经培育成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分布全县180多个村中,为本地区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成为一颗火种,必成为星火燎原之势,成为彰武县农业不可替代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春晖.推广“农民田间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2004,(01).
[2]王山.农民田间学校模式的特点和创新[J].中国农技推广,2005,(10).
[3]王明勇,包文新.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发展与创新[J].中国植保导刊,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