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发展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诗词发展(精选8篇)

中国诗词发展 篇1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也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对于古诗词的发展顺序可概括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诗经:《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词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楚辞: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楚辞发展了诗词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汉赋: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词形式。

唐诗: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宋词: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无以为继。但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也走上了不逊色于唐诗的另一高峰。唐诗重在自身感情的迸发,文辞华美,故显得肥腴;而宋诗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故显其瘦劲。北宋大家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南宋出现了宋诗的顶尖的天才诗人陆游,酷肖李白的才华、强烈的爱国精神、多种的诗歌风格,使陆游成为宋诗第一人。同时期还有闲适自然的杨万里,后来南宋末出现松散的江湖诗人群。

元曲: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而人们通常所说的 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则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 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现代诗:“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诗词介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基本含义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需要,诗词在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叶千华语录

简述

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注:“词”与“辞”在“言词”这个上是同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词”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发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成为一种词牌。

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

诗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诗歌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

特点

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由于这种文体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风物生活。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这样一来,词牌仅仅表示一种曲调而已,于是有的词人就在词牌之下另注明题目。如苏

**62字 洞仙歌83字

更漏子46字甘草子4河 传61字何满子74字

黄河清慢98字贺新郎116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锦缠道66字 江城子70字

浪淘沙54字临江字满庭芳95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南歌子52字 南乡子56字念奴娇100字

卜算子44字 菩萨蛮44字 普天乐46字

清平乐46字 鹊桥仙56字青玉案67字沁园春114字青门引42字

如梦45字苏幕遮62字水调歌头95字

双双浣溪沙48字 太常引49字踏莎行58字

唐多令60字天仙子68字

乌夜啼36字望海潮107字 武陵春49字

相见欢36字西江月50字 小重山58字谢池春66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谒金门45字忆秦娥46字虞美人56字

一落索46字 阮郎归47字一斛珠57字玉楼春56字一剪梅60字

渔家傲62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雨霖铃字 祝英台近77字 昼夜乐98字 烛影摇红96字

中国诗词发展 篇2

自先秦时期到现在,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就艺术起源来讲, 第一个阶段———诗、乐原本一体。《尚书·尧典》所谓:“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一般来说, 先秦两汉时期, 是我国古代诗歌产生和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个时期诗乐一体, 诗乐同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 与后代诗歌成为独立的文学作品不同, 它具有诗、歌、舞三位一体的特点。《墨子·公孟篇》云“诵诗三百, 弦诗三百, 歌诗三百, 舞诗三百”, 明确地把《诗经》三百首看作是可“诵”、可“弦”、可“歌”、可“舞”的音乐载体。[1]另外一部非常著名的著作《楚辞》也是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 以及《乐府歌诗》也是诗乐一体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诗乐分离。即诗词与曲调分别发展为文学和音乐两个单独存在的文化种类。诗词是文人士大夫们用来表达情感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 和书法、绘画共同成为文人学识修养的一种标志。到了唐代以后更是明显, 诗人就是仅仅作诗的文人, 而艺人则成为专司音乐技能的匠人。大部分的民间艺人不掌握文化, 技艺口耳相传, 少有文字记载。而宫廷音乐和文人音乐则成为幸运儿, 因其记录者是官员和文人, 所以有乐谱和文字资料记载, 其中有一些记录的就是歌曲。比如:《白石道人歌曲》、《九宫大成》曲谱、《魏氏乐谱》、《纳书楹曲谱》等这些被保留下来的乐谱, 都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的。

第三个阶段——古典诗词+今人作乐。这一部分就是由近现当代作曲家采用中国优秀经典的古典诗词作为歌词, 重新为其创作旋律而形成的声乐作品。唐诗宋词是今人作曲家创作古典诗词歌曲多采用的部分, 涌现出大量的声乐作品。当然, 唐代之前的诗歌也有被今人作曲家采用, 本文笔者同样把它放在第三个阶段做研究。

从第三个阶段开始,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有了更加丰富和广阔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前半叶黄自、青主、刘雪庵、谭小麟、贺绿汀等一批音乐家根据古人诗词重新谱曲创作大量的声乐作品。例如:王灼的《点绛唇·赋登楼》 (黄自曲) , 白居易的《花非花》 (黄自曲) , 苏轼的《卜算子》 (黄自曲) , 辛弃疾的《大江东去》 (青主曲) 等等一批古典诗词, 经过近现代作曲家的创作, 成为词与乐结合的发展高峰。

到二十世纪后半叶又出现了创作高潮, 黎英海在1982年创作的《唐诗三首》———《春晓》、《枫桥夜泊》、《登鹳雀楼》中, 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创作的又一发展。值得一提的还有王立平先生为1987版的《红楼梦》所谱写的声乐作品, 在曹雪芹诗词内在的魅力上更增添了艺术价值。傅雪漪同样在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上颇有建树, 其作品在词的选择上, 从上古时期直至明清时期都有所涉猎。

进入二十一世纪,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再起热潮。许树坚、刘小朋、戴于吾、吕守贵等当代作曲家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作品颇丰。戴于吾在《声乐曲五十首》 (2000年) 中, 发表了陆游的《钗头凤》、白居易的《忆江南》等谱曲的11首中国古典诗词歌曲。2000年, 吕守贵作曲的《中国名诗词歌曲集》 (CD) 第一、二集出版, 为40首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发表。2001年, 吕守贵作曲的《中国名诗词歌曲集》 (CD) 第三、四、五集出版。先后有近百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发表, 并且由黄华丽、戴玉强、杨洪基等国内著名的歌唱家演唱。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作词, 谷建芬曲) 在全国传唱很受欢迎。作品格调深沉悲壮, 意境清静高远, 豪放中有含蓄, 高亢中有淡泊, 把中国古典诗词的深邃内涵与音乐旋律的铿锵起伏结合得出神入化。

在高校,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开设了《古典诗词歌曲》这一门课程, 使古典诗词歌曲在学院中、社会中产生一定的影响, 达到继承发扬古典诗词歌曲的目的。进入到现代社会中, 互联网上出现专门欣赏古典诗词歌曲的网站, 可以欣赏到李白、孟浩然、白居易等古代大诗人的几十首词曲。中国古典诗词音乐艺术逐渐得到现代听众的理解和喜爱。当代社会流行音乐相当盛行, 中国古典诗词也给流行音乐的创作带来一股古朴清香。一些流行歌手出版的古典诗词歌曲专辑, 浓郁的古典韵味和丰富的文化蕴含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这些新型的古典诗词歌曲能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 更加凸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在多元文化并存百花齐放的现代文化中, 这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艺术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很高的价值, 这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艺术发展无穷尽,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将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与开拓创新并举, 发展前景一片宽阔。

参考文献

中国诗词发展 篇3

在启动仪式上,大赛主办方的负责人分别致辞并预祝大赛圆满成功,并在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诗词中国”条幅上加盖纪念章,共同拉开了“诗词中国”大赛的帷幕。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杰作。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新诗的推广,传统诗词渐受冷落。但近年来,人们又开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再认识,很多人爱上了诗词这种古老的艺术体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传统诗词的创作中来,并产生了一批佳作,传统诗词又开始重新焕发活力。

此次大赛将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等途径征集原创诗词作品,并通过电视、报纸、期刊、图书、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全媒体形式对大赛进行全程播报,传播大赛作品。活动主办方建立了“诗词中国”官方网站;开发了“诗词中国”格律检测手机应用;出版了“诗词中国”普及读物;并将陆续开展全国范围的“大家推荐诗词书”活动;举办诗词吟唱会、研讨会,以期通过全方位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生发出对传统诗词的热爱,在不断的创作与共鸣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此次大赛征集绝句、律诗、古风和词四类原创作品,字数上限为140字。

2012年10月10日至2013年1月31日为大赛的作品征集阶段。2013年2月为专家评审阶段,3月为公示阶段,而后将举办“诗词中国”颁奖晚会。评审委员会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初审,通过初审后的作品进入中国移动转发平台,作为种子短信,供移动用户进行转发。每月选出转发量较高的参赛作品,供评审委员会复审。评审委員从中挑选出符合格律、立意好、气韵生动、品质较高的作品为入围作品,分别归类整理后交终审。终审委员分别为古风、绝句、律诗、词四个组的作品打分,按照分数高低评出共计600首优秀作品。最优的300首参赛作品将由中华书局结集出版。大赛还设置了创作奖和转发奖,用以奖励被转发次数最多的作品作者和参与转发次数最多的移动用户。

出席本次启动仪式的领导嘉宾有: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李跃、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李岩、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等。

《中国诗词》考到的全部古诗词 篇4

2017-02-19 09:582

《中国诗词大会》还没来得及看?没关系,整理了决赛中出现的全部优美诗词,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一定让你回味无穷!赶紧收藏学习吧!

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唐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现代 毛泽东 《清平乐•会昌》

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莫从子厚返文王,风物长宜放眼量。

踏遍青山人未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诗词集句

蒙曼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个人追逐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 王安石《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 陆游《示儿》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清代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王维 《使至塞上》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张祜《集灵台•其二》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唐 刘禹锡《蜀先主庙》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处,空见蒲桃入汉家。——唐 李颀 《古从军行》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 王昌龄《从军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现代 毛泽东《七律•长征》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 韦应物《滁州西涧》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宋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 朱庆余 《近试上张水部》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唐 杜甫《柏学士茅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唐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宋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现代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南北朝 无名《木兰辞》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西汉 汉乐府《上邪》

“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酒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宋 黄庭坚《寄黄几复》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宋 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曲江二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唐 杜甫《登高》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唐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唐 王维《少年行》

攻擂战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唐 李白《古朗月行》

中国诗词大会 篇5

选手选拔活动的启事

崇文师生员工: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自2016年初起至今顺利播出前两季以来,得到了从中央领导同志到社会普通群众、中小学师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在社会上掀起了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潮。很多观众只恨“身无彩凤双飞翼”,但求“青鸟殷勤为探看”。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这不,好消息来啦!为深入贯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要求,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教育部语言文字管理司关于协助开展<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选手选拔工作的函》(教语用司函【2017】25号)通知精神,2017年10月14日将在西安开展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陕西选拔活动啦!

幸福来得太突然,是不是有些怦然心动呢?报名条件和要求如下:

接上级9月30日通知,本次活动需要在全省各地区教育系统内(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呦)通过层层选拔,推荐200名选手参加面试,要求为7周岁至60周岁的诗词爱好者,涵盖大中小学生和教师。选手应具有古典诗词较深的功底,语言表达能力出众,具有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政治可靠。报名选手需录制并上传本人1分钟的朗诵视频文件。请大家务必于10月12日(星期四)12:00前完成在线报名。活动承办单位将根据报名情况和上传的视频文件等情况筛选选手,并于10月14日参加现场面试选拔。具体时间、地点将以电话形式通知,请报名后保持手机畅通。

中国诗词之美 篇6

君当仗剑,大杀四方,妾自抚琴,浮沉随郎

一手繁华,一手落寞。因为途经你的盛开,所以我更会珍视你的现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佛曰: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连就连,你我相约定百年。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若此生,得不到,护不了,那吾宁愿百年孤独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十三与君初相识,王侯宅里弄丝竹。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庭树不知人去尽,秋春还放旧时华。多情唯有池中鲤,犹为离人护落花

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禅悟】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不保留的,才叫青春。不解释的,才叫从容。不放手的,才叫真爱。不完美的,才叫人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从天堂到炼狱,我路过人间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曹植

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梦幻流年 ——谨以此诗为序,记梦幻的初恋醉了,在半梦半醒之间,午夜长安,清冷的街道诉说夜的孤怜,寂寞的侠客,孤单的心田,媚眼俏兮,绝世娇颜,一如耀眼的流星闪现,温暖,犹如春风拂过,醉在梦间,东海船底,方寸之巅,月宫彩桥,长寿溪畔,角角落落,是我们谈笑的身影忽现,无数个寂寞的夜晚终于有佳人相伴寂寞如月,杯火秋宴,晚风抚叶,几度缠绵,携手共度,梦幻流年。

乱雨萦寒,别后千般,可回忆,当时樽前?

此度沧桑,四山风雨,洛河悠悠龙鸣;人间空有,晓寒几曲,谁信隔纱烟雨?沙草微茫,乱云何沓,夕阳犹恋曼羽;借你嫣然,还我一笑,多少清波儿女?--《洛神赋》 咫尺候,沧海桑田几许愁!

此度沧桑,四山风雨,洛河悠悠龙鸣;人间空有,晓寒几曲,谁信隔纱烟雨?沙草微茫,乱云何沓,夕阳犹恋曼羽;借你嫣然,还我一笑,多少清波儿女?--《洛神赋》

谁为你倾尽年华,谁又为你海角天涯

直到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没有结局的结局,定格了清新淡雅的美丽。

把泪水封在时光中酿造,终得岁月如酒,往事透明。我点燃灵魂,穿过亿万光年,只为在你面前灿烂的绽放。美目当年,流转心间。

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扣,沾衣袖,世人皆云琵琶恼,谁叹曲中忧?

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鹧鸪天》晏几道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木兰花在,山

问,知

开?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清风古竹,月筡苏,对酒当歌,丹青赋;莫失莫忘,相思苦,相濡以沫,忘江湖。

清欢共,紫陌红尘相逢;望苍穹,掠眼繁华谁懂

美人樱下美人吟

有酒乐逍遥,无酒我亦颠,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

人生乐事至少有四十项:高卧、静坐、尝酒、试茶、阅书、临帖、对画、诵经、咏歌、鼓琴、焚香、莳花、候月、听雨、望云、瞻星、负暄、赏雪、看鸟、观鱼、漱泉、濯足、倚竹、抚松、远眺、俯瞰、散步、荡舟、游山、玩水、访古、寻幽、消寒、避暑、随缘、忘愁、慰亲、习业、为善、布施

生无可恋,恋无再恋。人生如梦如烟,只待烟消云散,梦尽荒芜。

十八年守候,她站在小渡口。十八年温柔,他睡在明月楼

缘以尽,情犹在 此生未了,静待来生

世轮回等待你在我身边出现,千年时光追忆你逝去的容颜。红尘千仗拭泪挥刀断了这份缘,梦里云深音渺飞雪落花永缠绵。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谁在春日艳阳的午后,轻抚你穿过飘扬秀发的手。

谁在无数个黯然的白夜,带走独斟酌饮的酒,把浓烈的温度,狠狠的烧进胸口。谁把一季又一季的绿色原野,揉碎成泥土中潮湿的腐朽。谁捧起花的脸庞,让岁月美的黯然神伤

我笑花,花醉太红,何意笑春风?花笑我,我醉尘梦,何意笑花红

艳如啼血

泪,泪

论中国古诗词的模糊性 篇7

1 语言的模糊性

1.1 概念介绍

对模糊性的专门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Charles S.Peirce, 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学的创始人, 他对模糊性的定义是:“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 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 实际上仍不能确定, 是把这些状态排除出某个命题 (proposition) , 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 这时候, 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上面说的实际上不能确定, 我指的并不是由于解释者的无知而不能确定, 而是因为说话者的语言的特点就是模糊的”。 (Ballmer, J.&M.Pinkal., 1983)

美国的逻辑学家查德 (Zadeh) 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模糊理论的人, 他在1965年发表了论文《模糊集》 (Fuzzy Sets) 提出了著名的模糊理论, 从此模糊语言学成为了一个新的领域。他指出, 模糊类是说其界限不是泾渭分明的、确定好了的类别, 而是指该类中的成员向非成员的过渡, 是逐渐的而不是突然的。

中国的语言学家及学者也发表了各自对模糊语言的看法。陈治安先生等编著的《模糊语言学概论》这样界定模糊性:“模糊性就是词语的所指范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这种属性。具体说来, 它是符号的使用者感到他使用的某个符号与他所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对象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 (陈治安、文旭、刘家荣, 1997)

1.2 模糊语言的特征

模糊语言具有四大语言特征, 即是主观性、不确定性、确定性及多变性。

(1) 主观性:模糊语言通常用来描述事物或陈述某人对某物的观点。由于个体不同的经历和理解, 同一句话的意义也不相同。如:虽然最美的人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也是美的, 但是不同人对“美丽”的界定不尽相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对同一个人的容貌会有不同的评价。

(2) 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模糊性的最显著特征。以树叶为例, 众所周知, 春天的树叶是绿色的, 到了秋天就变成黄色的。如果我们在初秋摘一片树叶, 则会很难辨认树叶到底是黄色还是绿色。可能有点绿色, 也有点黄色, 却没个清晰明显的颜色界定。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将其描述为“yellowish green” (黄绿色) 或“greenish yellow” (青黄色) 。可见, 对于每一种颜色, 中间色彩都是很清晰的, 只有边缘色模糊、不确定。模糊的边缘色能有助于我们理解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

(3) 确定性:我们关注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 并不能忽略其确定性的一部分。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曾提出:“模糊词应由不变的核与多变的外围组成”, 即确定与不确定都是确定模糊分类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事实上, 在大多情况下, 确定的因素多于不确定因素。拿“年轻”这个模糊词举例。我们可能不确定是否一位四十多岁的人仍被称作年轻, 但是我们肯定的是一位二十多岁的人肯定是年轻人, 因此, 这就形成了模糊范畴中的确定核心部分。这里的范畴关系是这样的:离确定核心部分越远的年龄, 越不确定其年轻与否。再远就进入了另一个范畴核心区 (如果将八十多岁作为“老年”的核心区) 。

(4) 多变性:指模糊范畴所包括的范围的易变。如:说“等我两三分钟。”通常并非确指“两分钟”或“三分钟”, 而是个近似值。可见, 模糊词的范围是多变的。不仅因为其所表示的状态与另一状态之前没有明显的区别, 还因为有时这种多变性是由许多社会语言因素组成。也就是说, 当牵涉到诸如性别、种族、文化、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等因素时, 模糊范围则要适当调整。

1.3 模糊语言的分类

不少语言学家曾对模糊语言进行过分类, 例如语言学家张乔从模糊语言的含义与形式上对模糊性做了分类;英国语言学家肯普森 (R.M.Kempson) 主要从句法的角度对模糊性进行分类;周方珠教授根据模糊性的特点和功能对文学模糊性进行分类。这里笔者拟取伍铁平教授的分类形式作简要论述。

伍教授将模糊性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体的, 即客观存在的模糊性, 如颜色词的模糊性反映了客观世界中的颜色本身就构成一个连续体, 各种颜色之间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界限。某些表示时间、年龄、味觉、温度的词的模糊性都属于客观上的模糊性在语言中的反映。但是有一种模糊性则属于认识上或观念中的模糊性在语言中的反映。某些亲属称谓的模糊性就属于认识上的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性, 而不是来自客观世界本身界限的不分明”。 (伍铁平, 1999)

2 中国古诗词模糊性

2.1 古诗词模糊性的分类

众所周知, 古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此关于模糊语言的分类也适用于古诗词。这里, 笔者以周方珠对模糊性的分类为基础, 从以下三方面对中国古诗词的模糊性进行分类。

(1) 语义模糊性:指词语或表达意思的不确定性。如: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者很难确定“杏花村”具体所指。有认为“杏花中的农舍或村子”;有认为“一个名叫杏花村的农舍或小村子”。另外, 张继有句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 其中的“客”指代很有争议性, 有读者认为应该指作者本人, 而有些人则认为应该是夜晚路过的船客。

(2) 句法模糊性:指在句子层次上的模糊性, 是由不确定的句子结构产生的。中国古诗词在句法结构上表现为两个特点:第一, 较之英语, 中国古诗词的主语分量较轻。削弱主语的重要性, 或省略主语能激发读者想象力 (读者常用想象力去弥补诗词中的无主句, 将其想象为读者自己或是自己设想的其他人或物) 更增诗词的意境美。第二, 汉语是一种不受数、形、时态、格限制的时态。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由于缺少连词便产生了句意模糊。有读者问:到底有多少乌鸦、老树、人家呢?这些意象的相对位置又是怎样呢?

(3) 主题的不确定性:笔者再以《天净沙秋思》为例:诗人怀念的是谁?是他的老朋友?他的亲戚?情人?或是妻子?读者不同对此问题的诠释也不同。当读到这首诗, 有的读者也许会思念自己的父母, 有的会思念朋友。这种主题上的不确定性就是叫主题模糊性。

2.2 古诗词模糊性产生的原因

了解古诗词模糊性产生的原因, 对于深入研究诗词模糊性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 笔者总结三点原因并结合相关例子进行分析。

(1) 人类思维的不确定性:诗人及读者作为社会的成员深受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所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大多不同, 因此看待同一事物会不相同, 这时就会产生模糊性。

(2) 人们经历的不同:由于个人经历不同, 不同的诗人对同一意象的描写会产生不同的涵义;诗中生动的形象又能唤起读者超出原诗思维框架的想象。如:林逋的《山园小梅》和陆游的《咏梅》, 同是描写“梅”, 但林逋的诗表现出诗人对逃离尘嚣的渴望, 而陆游笔下的梅则是诗人洁身自好品格的象征。

(3) 文化和文学传统的差异:众所周知, 文化对翻译有一定的影响。读者所处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同一首诗的理解也不相同, 这样就会产生模糊性。以“龙”为例:在汉语文化里, “龙”是一种图腾, 多数象征祥瑞。而在西方文化中, “Dragon”是一种魔兽, 多数象征邪恶, 是勇士们争相屠杀的对象。另外, 文学传统的差异也会产生模糊性。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 而英语则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 因此, 中国古诗词中常有各种意象的并置, 而在英语文本中常通过加入连词或系动词来表明各种意象的逻辑关系。如:张继的“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和“渔火”是两个并置的意象, 其间无任何连词或系动词。因此, 这两个意象在诗中的相对空间关系是不确定的。一些读者可能理解为渔船是停靠在岸边的枫树下, 另一些读者可能认为渔船正在航行, 沿岸有枫树矗立。

3 结语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内容、丰富的意象、强烈的感情、以及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吸引了无数中外读者。模糊性, 作为诗词意境创造的本质特征, 为其注入了永恒的魅力。探讨中国古诗词的模糊性对研究古诗词的语言特征及整体意蕴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JaBallmer, J.&M.Pinkal.Approaching Vagueness[M].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1983.

[2]陈治安, 文旭, 刘家荣.模糊语言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中国古典爱国诗词名篇鉴赏 篇8

1.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一首《无衣》出自《诗经·秦风》,是“国风”中的一首,另外在《唐风》中还有一首同题的作品。这首《无衣》具体隐含了什么史实虽然没有很明确的答案,但一般都认为是一首战歌。《秦风·无衣》是产生于秦地的一首歌谣,是《诗经》中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

这首诗的大意是: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汗衣和下衣)。我们的国王要出兵打仗,就准备好我们的铠甲武器。咱们共同面对敌人(共同战斗,同进同退)!

本诗运用了《诗经》中的诗歌惯用的重章叠唱,其中的三个小节只是更换了几个词。“袍”、“泽”与“裳”,“戈矛”、“矛戟”和“甲兵”,“同仇”、“偕作”和“偕行”的意思相差不大,重复使用增强了表达的效果,更能表现战士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疆土的义愤和报国热情!

2. 屈原《九章·哀郢》(节选)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屈原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爱国诗人了。他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等辅佐君主的大臣。他不仅品行高洁,有卓越的治国才能,更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九章》是屈原的一组楚辞作品,《哀郢》是其中的第三首,一般认为是在楚国都城郢被秦国攻破以后,诗人悲痛欲绝而写出的。这里我们只节选了其中最后几句。

这段诗大意是:放眼四下观望啊,多希望什么时候能返回郢都一趟!鸟儿高飞终要返回旧巢啊,狐狸在死的时候头也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确实不是因为我的罪过,但却遭放逐啊,日日夜夜,我哪里能忘记它——我的故乡!

《哀郢》的全诗在结构上的独特处,是用了倒叙法。这里所选的是“尾声”,集中抒发了作者家国之恨、身世之感以及无限的使命感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鸟飞返乡,狐死首丘”的典故一直为历代爱国、思乡的人们所共赏和引用。诗作情感表达十分沉重,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刚直不阿、身遭流放而不辞与祖国同生死、共命运的伟大情怀也使得屈原流芳千古,成为中国历史上爱国诗人的代表。

3. 曹植《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首《白马篇》,是“才高八斗”的三国时期诗人曹植的一首古体诗。因其所写的是边塞游侠的忠勇,又被人叫做《游侠篇》。作者曹植,是三国时候魏国的开创者曹操的儿子。他曾经有过从军出塞的经历,平日也有“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远大抱负,所以写游侠也可能是诗人自况。

诗的大意是:一个驾驭着白马驰骋在边塞的好男儿,他年纪轻轻就离开家乡,到边塞凭本领建立功勋。他身手敏捷,武艺高强,对敌人作战时又勇猛剽悍。北方的敌人入侵边境,他随大军直捣敌巢,从不将自身的安危放在心里。由于身为战士,就早忘掉了个人私利,而为解国家危难奋勇献身,把战死沙场就看做回归故里一样。

诗作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铺陈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然后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最后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全诗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了魏晋时期诗歌所追求的那种“风骨”,着重展现一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

4.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有四联八句,其作者是有“诗圣”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当年,叛将史朝义自尽,他的部将斩其首来献,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诗的大意是: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律诗是一种近体诗,要求严格的格律。杜甫是一位精于律诗的“高手”,本诗作得对仗工整、音律和谐,是七律中的佳作。诗本身不难理解,关键是要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惊喜”的感情。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为朝廷平定叛乱,社会从此可望太平的喜悦,其中蕴含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后代的学者很推崇此诗,说其是“老杜生平第一快诗”,不只是由于它的文字美,更是因为诗里面所融入的爱国深情!

5.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绝句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饱含深情、字字血泪的诗。陆游是一位创作丰富也佳作甚多的大诗人,更以许多表达胸怀大志,甘愿为国效命,恢复中原的爱国主义诗篇(如有名的《示儿》)著称于世。本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的秋天,这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但是当时的朝廷却苟安于江南一隅,不思收复失去的故土。诗人忧愤抑郁,写下了这首诗。

诗题的意思是:“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从这个标题我们就能读出作者心底的寒意,而这也正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沉重,哀切。

在诗中,作者首先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河”本义单指黄河,“岳”指五岳,“河岳”在这里概指北方的江山。“入”字写大河的纵横绵长,“上”字刻画高山的耸入云霄——诗的前两句从横、纵两个方向上形象地表现出了中国北方壮丽奇伟的形胜山川。仅从这样描绘的语句,我们已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满怀深情。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想象沦陷区的人民满含热泪、翘首企盼朝廷大军的情形。在血与泪之中挣扎着,期盼救民的王师,望穿秋水,可是一年又一年,怎么不见来啊?“泪尽”一词,千回百转,是多么的沉痛!诗人那殷切的爱国之情和对昏庸朝廷的批判跃然可见。

6.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是一首词,“菩萨蛮”是词牌名,“书江西造口壁”是本词的标题。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与同时代的陆游更喜欢写诗不同,辛弃疾在文学创作上主要致力于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一位文武兼备的豪壮之士。他的词作大多豪放纵横,被认为是“豪放派”词人中的杰出代表。

词的大意是: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抬头眺望西北方向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鸣叫。

这首词用高明的艺术手法,写极深沉的爱国情思,堪称词中瑰宝。与辛弃疾最著名的“豪放纵横”的风格稍有不同,本词可谓“刚柔相济”,既有青山水流的壮景,也有“行人泪”这样婉约的意象。词人一生志愿北伐中原,实现祖国的统一,却郁郁不得志,雄才大略不能实现。举头眺望,视线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可是深山传来的鹧鸪声,又激起了词人的满怀惆怅。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写出了这位爱国词人割舍不断的热爱祖国、立志报国之情!

7.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是明代名臣、爱国诗人于谦的一首绝句。此诗因反映了作者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诗人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诗的大意是:石头只有用斧锤经过千万次的开凿,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常的事,丝毫没有畏惧。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所惧怕,而是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上一篇:中国知网使用心得下一篇:反贪局实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