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学校教师培训方案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心学校教师培训方案(共8篇)

中心学校教师培训方案 篇1

为全面落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深入理解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改革办学模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市教体局党组在认真研究国家、省、市一系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方针,并结合我市实际,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立的“以城乡对口结对帮扶为主的办学模式改革”。此次结对帮扶,不同于以往的协作区教研,具体为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相对薄弱学校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捆绑式结对形式,实施对口帮扶。其重要意义在于: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战略主题,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将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创新管理机制,实施优质带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整体思路 我校地处城区,相对于不少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依据市教体局的安排,我校将对xx 中心学校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困境学生关爱等方面进行对口帮扶,同时与 xx 中心学校参加除教师交流外的其他活动,取长补短,促进各学校整体综

合实力提升。同时 xx 中心学校也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提供条件支持,通过双方努力,积极推进城乡教育资源的深度共享,逐步形成城乡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具体措施

(一)互派教师

1.人员确定:我校与 xx 中心学校间要数量对等互派交流教师,选派人员包括中层领导、学科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等。

交流人员原则上年龄限制在男 50 周岁、女 45 周岁以下,学校自聘教师和当年新入职教师暂不交流。两校间通过协商,确定交流学科及人数,每年交流人数原则上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 30%,其中中层领导 1 人,班主任数量不少于交流人数的 20%。

(1)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我校本着优先满足近期有评聘、晋级条件教师的需求,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加以考量,2020 和 2021 两年度首先安排这一部分教师到高官庄中心学校参加交流活动。

(2)在第(1)条所列人员不满足交流人数的情况下,从 2019 年参加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中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确定参加交流人员。

(3)不在第(1)条和第(2)条所列范围、但符合交流条件的其他教师如有交流意愿,可以提出交流申请,并与中心校领导进行协商决定是否参加交流活动。

(4)参加交流活动的带队中层领导由中心校确定。

(5)具体交流人员名单另行通知。

2.交流期限:原则上每年一轮换,至少要保障为期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圆满完成,为尽快显现帮扶效果,特殊岗位的教师,经两校协商,可延长到二至三年。

3.管理要求:在交流期间,所有教师都要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学科教师必须从事本任教学科教学。选派教师要融入到交流学校中,听从学校管理,服从学校安排,参与学校各种活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学习,发挥自身优势,弥补欠缺不足。

所有参与交流人员,学年初要制定个人的年度计划和工作目标、学年末写好总结和体会。学年结束,学校领导要对每一位来本校交流的教师写出工作鉴定,对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不服从学校管理的教师,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级,并记入个人档案。4、待遇保障:交流教师要参与交流学校的各种评价。我校教师到 xx 中心学校帮扶的,认定为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按规定享受相应的乡镇补贴等待遇。5、相关规定:

(1)自 2020 年起,我单位凡申报市级以上优秀(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原则上在本级教师职务任职期内要有交流任教的经历; 拟提任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候选人原则上在本级教师职务任职期内要有交流任教的经历。对认真完成交流任务,成效显著的人员,在学校中层干部选拨、评先评优和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推荐工作中,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推荐。

(2)符合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条件的教师,原则上必须近六年内必须有 1 年以上的县域外支教或县域内农村交

流工作经历。

(3)参加交流的教师由流入学校对交流人员交流期间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在“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一年后可以申请回原学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由组织做出相应处理,并在次年教师轮岗中继续轮岗;考核结果“合格”后方可申请回原学校。

(4)交流人员在交流期间参加流入学校的绩效考核,按流入学校的绩效考核结果由原单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各学校在绩效考核中,对认真履行交流职责,教育教学效果好,学期末取得优异成绩的,在绩效考核中享受本校最高等级奖。

(5)交流人员年度考核和师德考核由原学校考核,流入学校出具工作证明。

(6)对拒不执行学校交流安排或虽参加交流,但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人员,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三年内不得推荐评优;五年内不能提拔担任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将不能参加高一级职称评审;其中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缓聘,并扣发部分或全部奖励性绩效工资。

(二)参与管理

学期初,我校领导帮助 xx 中心学校制定学年(期)计划,对学校管理以及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方案,必要时可以派出主管领导帮助把关;学期中,捆绑学校间要经常交流探讨,互助合作;学期末,两所学校领导间要总结帮扶工作,把诊问题,确定下年度工作思路和目标。

我校为 xx 中心学校提供中层干部短期跟岗学习的机会,针对分管工作或大型活动,采取点对点指导,带领参与各种活动。

参与交流的中层管理人员,要直接参与交流学校的管理,履行干部职责,直至交流任期结束。

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本职工作,为交流学校献计献策,带动分管工作更上一层楼,确保交流期限内取得显著成效。

(三)共同教研

结对期间以我校为主导,共同搞好教科研活动。我学校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要通知 xx 中心学校和 xx 中心学校,邀请两校派人参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结对期间,我校帮助 xx 中心学校至少完成一项涿州市级以上课题,每学期至少要参与指导不少于两次的大型校本教研活动或讲座;并邀请 xx 中心学校和 xx 中心学校到我校参加不少于两次的大型集体活动。

我校参与帮扶的骨干教师,要积极参与 xx 中心学校的青蓝工程,带好本学科或本年级一到二名青年教师。

(四)资源共享

交流期间,我校将与 xx 中心学校和 xx 中心学校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我校帮助 xx 中心学校组织各种德育、教学、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并提供资源帮助。特别是教学工作,双方可以从教学计划、教案书写、作业批改、试卷及试卷分析、授课、说课、课后教学反思、评课以及电子或纸质教学资料的使用等方面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交流双方学校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网络视频技术,分享线

上教学优质课堂实录,实现双方学校间优质学科教学直播互听。

中心学校教师培训方案 篇2

关键词:教师,物质,精神

一个人走过百年, 已至耄耋, 垂垂老矣了, 然而一所学校走过了一个世纪, 却只是驶出了成长的港湾, 日渐厚重的文化传统和愈发浓郁的内涵积淀会使其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如佳酿久藏, 醇香迷人。

那么, 百年老校的支撑者———教师, 又该有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呢?我想到了“丰盈”这个词。

“丰盈”, 不是外表的流露, 而是内心的体察;不是语言的表达, 而是行动的解释。我想, 这种精神世界的营造应该是以多彩的世俗生活为基座的, 是以读书与专业修为作材料建筑起来的一座精神大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社会对教师的认识出现了大相径庭的两种定位:一方面教师作为社会道德的孵化器, 被当作标杆推至“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宝座。至高的社会要求被道德的光环包裹得完美灿烂, 另一方面人们又在不自觉地固守着一种近似于顽固的“传统认识”, 教师似乎总是与长衫、瘦弱、深夜窗口的灯光捆绑在一起, 与迂腐、清贫联系在一块。虽然我们处于一个生活日渐改善的良性发展时代, 但不可否认, 长期存在的社会道德要求与物质待遇并不匹配的生活状态, 使得教师在精神与物质的两端均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一、教师应该享受健康且有品位的世俗生活, 多彩的

世俗生活能够滋养出生活的情趣, 并能够间接地滋养学校教育, 惠及学生。

乍听“世俗”这个词, 似乎包涵着一些贬义。其实不然, 从走上社会的第一天起,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世俗之中。如空气一般, “世俗”成为了被世人熟知却又显得陌生的词语。静心想来, 这只不过是一个客观描述状态的词语, 是对当下生活现状的总体概括。教师作为活生生的人, 关注当下的生活, 关注自己世俗的生活质量应该是自然本性的流露。结婚生子, 储蓄购物, 置房买屋等, 都应该是教师用心经营并享受的世俗生活。教师可以有喜怒哀乐, 这是自然人都必须经历的世俗情感, 不能因为是教师就可以摒弃这一切。

教师作为一个自然的人, 应该享受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工作节奏。教师的窗前可以有灯光, 但不能将每个深夜的灯光都强加在教师的身上。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娱乐, 可以上网, 可以与朋友相聚, 可以去卡拉OK, 甚至偶尔也可以去酒吧, 去迪厅感受时尚的气氛。社会物质发展带来的积极成果应该也必须成为教师享受的生活内容之一。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对教师的教育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但是, 这种世俗的生活必须是有品位的, 有别于“低俗”、“粗俗”与“鄙俗”。

以学校的“午间沙龙”为例, 每周二进行的教师沙龙活动, 其实就是对世俗生活的关注与尊重。教师们在这里可以交流生活, 可以交流教学, 甚至可以交流困惑, 交流情感, 通过交流来加深对世俗生活的理解。这种原生态的关注, 能够帮助教师缓解生活的压力。这种不戴面具的交流, 恰恰有助于团队精神的打造, 达到教师团体情感的融通。再以学校教师责任心的培养为例。学校以一种“软性着陆”的方式, 提出了更为人性化的指导理念, 即“不必强调事业心, 但不能不做事情;不必强调责任感, 但不能不负责任”。高举事业心、责任感, 看似圣洁, 却未必真实;踏踏实实做事情, 而且负责任, 看似庸常, 但却朴实。

一次下班后, 我有幸地看到李吉林老师正与我的儿子打乒乓球, 而且打得非常开心。李老师的脸上弥漫着孩童般天真快乐的笑容, 这种笑容发自于内心, 洋溢在全身。更有朋友告诉我, 像这样一位在教育专业上集大成者, 她会与朋友谈家里某个摆设是如何花心思淘来的, 会津津乐道某个小工艺品是如何讨价还价买来的, 会告诉你自己喜欢什么颜色, 喜欢什么款式的衣服;会告诉你家里的装修是自己如何设计, 如何监理并完工的。言谈之中, 一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些看来都是些世俗的事情, 但却有滋有味, 多彩丰富, 能够给人带来直接的情感满足。我想, 如果没有这些世俗的生活, 也就没有了有情趣的情境教育的创制。世俗生活中的教师, 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 更不是生活在海市蜃楼里的神仙。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正是与有情趣的世俗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这些正在努力工作着的老师们, 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拥有着普通人的生活, 拥有专业人的精神, 成为一个立体的而且丰满的活生生的人。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教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 然后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教师。教师首先要过着有品位的世俗生活, 然后才会有有质量的专业发展。我们可以这样形象地理解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一棵果树的嫁接, 在丰满的世俗生活的砧木上, 生长出能够结成硕果的枝条。这根枝条因为有丰满的世俗生活为基础, 所以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直以来, 人们都有一个疑问, 专业与生活哪个更重要?从人的角度来说, 生活可能比专业更重要, 可是失去了专业, 人就像草花, 一季而枯了;从事业的角度来说, 专业比生活更重要, 可是失去了生活的根基, 人就像苦行僧, 了然无趣。教师的生活深究下去, 其实一直处于一种矛盾当中, 当下的教师职业还没有走出专业与非专业的矛盾, 还存在着他人管理与自主自律的矛盾, 还存在着社会要求与现实生活差距的矛盾, 还存在着职业认同与精神追求脱节的矛盾。这些矛盾如何化解, 我想, 惟有不断历练, 达成精神的丰盈, 方能做到不职业倦怠, 不心生埋怨。

达成精神丰盈的不二法门, 当是读书。苏东坡有句诗说:“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读书气自华。”在物质生活已经达到小康的今天, 当然不需要我们教师“粗缯大布裹生涯”, 但提倡每天抽点时间读些文字, 懂得怡情于“云淡风轻, 傍花随柳”的自然之趣, 懂得改善生活情调, 提高做人品味, 像《礼记·孔子闲居》所言:“清明在躬, 气志如神”, 是该值得鼓励的。广泛的涉猎可以怡情养性, 专业的阅读可以深刻敏锐。我认为, 在社会越来越发展, 物质生活越来越改善的当下, 在我们的思维越来越趋于理性的时候, 多读一些养性怡情的诗文小说, 多读一些散文随笔, 多读一些传闻笔记, 多读一些诗文词话倒可增加一些内心罗曼蒂克的情思, 让心灵变得诗情画意。

陶行知曾说, 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 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出自于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陶行知先生似乎在向我们发问: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想起水仙花葱绿的叶茎的时候, 你会在心里漾起一种特别愉快的感觉吗?在物质生活基本保障的前提下, 生活中的精神食粮比物质更能满足人的需要, 享有丰裕的物质生活而缺少精神的底蕴, 人只能是光鲜一时的珍珠, 美丽的外壳里是沙做的内心, 且再光鲜的珍珠, 其光泽也只能存在数年而已。试想, 当一名教师拥有做人的崇高道德, 热爱生活, 而又投身于专业成长, 那他的精神世界将是何等的充实与丰满。那种境界, 我们自豪地称之为精神的丰盈。

在学校“勤敬教师培训中心”成立之际, 我突然产生了这样一种美好的憧憬, 突然想到我们的教师终将走上这条精神的丰盈之路, 不禁由衷地感到一种欣慰。无论是世俗的生活还是读书的状态, 我们的每一步都会真诚地对等, 每一步都那么有份量, 每一步都很重要。

中心学校教师培训方案 篇3

关键词:聘任学校;入职教师;实践性知识;实践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0A-0027-05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员结构优化的需要,各地教师招聘的规模与层次都出现了历年之最。如 2016年无锡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计划共1344名,其中市直属学校招聘博士、硕士研究生64人。对于这些即将走上讲台的初任教师来说,如何站稳讲台,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稳定、区域性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应然之举与现实性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仍有拓展的空间。其一,入职阶段的界定。基本将入职教育界定为职前的高等教育阶段,如英国等;美国一些州包括我国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学者普遍将入职阶段界定为正式报到后的岗前培训到入职后的1-3年,个别地区界定为入职后1-5年,比如江苏省南通市。笔者认为,这种界定忽视了初任教师自接受聘用到正式报到前的关键期。其二,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普遍把入职教育界定为“教师培训”(teacher training)、“教师教育”(teacher education),我们认为这种界定忽略了入职教师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本文将入职阶段的初任教师界定为入职教师,将其“入职教育”界定为“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即入职教师专业发展(initial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其三,研究人员与内容。研究人员主要是以下两类:一是高等院校等教育理论界的教授、博士、硕士等。这些学者以国外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介绍、理论的本土化与启示为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这类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文献性、学理性价值,但无论从系统性还是可操作性来说都很难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入职教师发展的现实需要。二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他们以入职教师的培训为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但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一直被入职教师及其聘任学校所诟病。

另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业务部门(教研室、教科研中心、教培研中心、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等)对于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岗前培训及入职后的第一年。一如基础教育实践界质疑教育理论界不重视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性一样,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同样遭受着来自教育理论界及入职教师自身的诟病。有学者认为,入职教育是我国教师教育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相比职前教师教育和职后骨干教师培训,入职教育远没有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度。[1]

通过调研及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初任教师自接受聘用到正式报到前的时间段为入职前的最佳适应期,新入职教师应尽快进入聘任学校这一实践场域,走进教室,走近学生,形成入职必备的实践性知识。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入职教师及其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反思,以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为主旨,以聘任学校为中心,以实践共同体为载体,尝试构建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二、入职教师发展的现状和反思

在探讨入职教师专业发展之前,有必要对当前我国入职教师这一群体及其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观察和反思,这是本文的逻辑起点。

(一)入职教师来源及质量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我国的优质师范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教育部、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内,考取其他类师范院校的高中毕业生,学习成绩基本属于三四流。[2]也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的入学动机不容乐观,只有33.68%的人认为选择师范专业是“自我价值实现”,选择“不清楚”、“受别人影响”、“为了谋生”、“被调剂”的占66.32%。[3]

另外,从我国重点师范大学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不难理解入职教师的来源及质量。根据人民网的统计,2015年,5所重点师范大学本科免费师范生几乎都去了中初等教育单位,不过这仅占各校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0%。[4]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2015年学生就业质量报告[5],非免费师范类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中,考研、考公务员、出国、自谋职业成为主流,进入中小学、幼儿园等基础教育领域的毕业生如凤毛麟角。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入职教师质量差距更加明显。如芬兰。早在1979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就明确表示:教师属于研究型人才,必须具备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在芬兰,报考师范院校比报考普通大学难度大得多,录取率仅1/10。[6]因此,师范生来源及质量的滑坡,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入职教师来源及质量的急剧下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二)入职教师从事基础教育的信念与实践性知识

当前,入职教师的学科教学信念、实践技能及实践性知识的匮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所谓信念,就是指入职教师基于原有的个人生活史、教育教学实践经历和技能而形成的从事基础教育的意愿。信念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做教师、能做多久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近年参与教师招聘的经历以及对入职后教师的调研,我们发现,一些新教师自身没有做教师的意愿,缺乏教育教学信念,缺少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主动积累,相当一部分入职教师难以达到合格教师的标准。

所谓实践性知识,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其概念、内涵、要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再结合入职教师的特征和对入职后初任教师的调研及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入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在特定的实践情境或场域下,教师作为主体,在自己原有的教育教学、生活经验等教育性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入职阶段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习得和不断的反思,而形成的一种默会知识。之所以强调入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因为,基础教育中“复杂的教育实践情境要求教师随时做出灵活的应对,教师的这一应对反映出一种独特的知识形态——实践性知识” [7]。教师的职业环境和工作的行踪、对象、内容决定了他们必然要具备这种特殊的知识。[8]实践性知识能使教师更有效地行动,影响着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9]对于入职教师来说,其实践性知识更多地表现为学习与反思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科研能力等实践技能的获得,也是其入职时期能否站稳讲台及专业发展的重要表征。endprint

(三)入职教师的职前教育

当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进行着一体化与实体化的努力,但根据入职教师职后的各种表现,其职前教育仍然被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实践与研究的学校、教师及学生甚至包括学生家长诟病。

其一,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其大学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对一些师范院校进行的调研发现: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考试、各级公务员考试等占用了当前大学生太多的时间;以学科专业学习为主,学科教学知识为辅,教育学、心理学为公共课;教育实习时间短,走过场现象严重;毕业论文重形式轻质量。可以看出,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未发生根本的改变。

其二,办学实体化转向的师范院校对于师范生的培养如何转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些参与师范生培养的师范院校,办学定位纷纷转向“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师范大学”。“实体化”就是师范院校内部探索将“师范生”、“学科教学法老师”、“公共课老师”全部纳入专门成立的、名称不一的专业教育机构(如“教师教育学院”),致力于集中力量加强教师专业人才培养。[10]“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师范大学”等转向下的师范生有多少进入初等、中等学校等从事一线教学?实体化转向的师范生质量究竟如何?有高校学者认为,转向后的大部分师范院校都高调声称自己的办学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把教师教育真正当作特色来做,教师教育特色也没有真正落实在师范专业上。[11]这一研究验证了我国师范生培养存在的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隔离与屏障、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下滑、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匮乏的状况至今没有发生本质改变。

其三,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困境与挑战如何突围?一体化中,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即G-U-S或U-G-S)协同培养教师新机制是卓越教师培养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我国教师教育中长期存在而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一系列难题,要经由“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来解决。[12]由于承载着众多的责任与担当,加上三者自身组织文化、体制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一体化”的实践中布满了荆棘与困境。主要表现在思想认同低、组织机构缺失、合作目标狭隘、教育目标冲突等方面。[13]

不容乐观的入职教师来源及职前教育质量,导致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理论及实践的匮乏成为影响当前我国入职教师发展的现实。转型背景下,如何从当前一体化与实体化困境中突围,创新师范生的实习与见习制度、教师发展学校、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等等,最终促进为基础教育实践界认可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成为制约当前一段时间内教师教育的瓶颈。有鉴于此,基于在场的、实践的、以聘任学校为中心的入职教师专业发展为上述问题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视角。

三、入职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路径

承前所述,在完成聘任到毕业前这一阶段是入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过渡期,是连接职前教育与职后发展的重要桥梁,这一时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既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表征,又对其职后教育教学生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进行了以聘任学校为中心的促进入职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初步探索。

(一)以聘任学校为中心:入职教师提前进入聘任学校

刚刚完成应聘工作的新教师往往对未来的教育事业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与希望,但也不乏基于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缺失的迷茫。真正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不是在高校的模拟课堂,而是在真实的实践场域中、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教师从新手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在(聘任)学校发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14]因此,我们主张将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前置,以学校为中心创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但如何推动新入职教师进入学校,以什么方式进入学校,这一过程中毕业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聘任学校承担着重要的主体责任。

新教师完成应聘后往往还没有毕业,这就要求新教师所在毕业院校在师范生最后一年的学制、课程、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体制改革。比如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院校可以允许新入职教师在大学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聘任学校的工作实践完成,为新教师完成应聘后进入学校提供制度方便。

聘任学校应当主动担负起新入职教师的为师初期的适应工作,在完成聘任工作后就要制订新入职教师进校园与课堂的计划,安排好新入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老师及吃住行等生活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予适当补助。入职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可以参加学校的每一次集体活动与重大活动,可以尽早了解聘任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规则,熟悉学校的文化环境,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等。

地方教育教学科研及教师发展的指导、培训部门,应对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所担当。首先应推进现有教科研体制改革:统筹县(市)、市级教研、科研、电教及教师进修学校力量,整合成立县(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全面深化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体制改革。根据市级统筹、县(市)区组织与协调、学校为主阵地的原则,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制订并完善区域内新入职教师进入聘任学校的方案、新入职教师考核细则等,将新教师培训费用及时划拨到学校,以完善新入职教师进入聘任学校的机制。

(二)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入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入职教师进入聘任学校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学校、课堂这一实践场域获得实践性知识,尤其是作为实践性知识核心内容的实践技能。学校是(入职)教师边缘性参与实践共同体的自然场域,对于新手教师而言,能够提供其从边缘学习过渡到核心学习的专业引领、教学资源、演练舞台的地方是学校。[15]就入职教师已经聘任为正式教师但尚未毕业的情况来看,以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为主要形式的导师制实践共同体成为其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1.导师制的实践共同体建构。温格在《实践共同体:学习、意义和身份》中系统阐述了实践共同体具有的三个基本的关系维度:一是共同的事业;二是相互介入;三是共享的技艺库。[16]根据这一理论,导师制实际上是以备课组长、学科组长、优秀班主任等构成的导师组制。导师组起主导作用,是入职教师的重要他人。导师及其所在的学科组及年级组一起构成了对入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共同体,导师与入职教师的关系处于这一实践共同体的核心位置。导师制的创建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以区别传统的“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等,如导师的选拔任命培训与奖励制度、导师或同伴反馈与入职教师反思制度、多元发展的评价机制等。endprint

2.共同的事业:共同愿景的达成。传统的师徒制中师傅具有不可挑战的权威,完全忽视了徒弟能动性的发挥。作为一名新人、一名“合法”的边缘性准教师,入职教师的介入对于原有的学科组、年级组等实践共同体构成一种挑战。但作为一项共同的事业,入职教师与原有的实践共同体共同愿景的契合,成为这一学习型组织重构的重要前提条件。对学习型组织而言,共同愿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入职教师学习实践的焦点,也是其动力来源。[17]从操作的层面来看,导师制实践共同体共同愿景的达成必须坚持自愿、合作与协商的原则。首先是去行政化,导师及入职教师都必须是自愿的;其次,导师及成员都必须具备合作的意愿及能力;第三,导师、入职教师的共同愿景必须经过充分的协商达成。共同愿景的达成,有利于导师与入职教师之间民主平等、互相学习氛围以及整个实践共同体成员共同专业成长的伙伴关系的形成。

3.相互介入:同僚性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介入是指实践共同体内导师与入职教师及学科组、年级组成员之间相互参与彼此的教育教学实践,贯穿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与反思等所有过程,从而形成的一种同僚性的人际关系。包括导师的“引导”与入职教师的“反思”且居于主导地位,并伴以实践共同体内其他学科组、年级组成员的反馈。所谓同僚性,就是指实践共同体内导师及成员所形成的基于平等、民主、协商的合作关系。

对于导师来说就是如何“导”。导师对于入职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发展负有反馈、指导、评价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专有的权利,学校行政部门不能随意干涉。导师应做到主动赋权给入职教师,给予入职教师备课、听课、上课、评课、反思教学以及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与机会。新老教师的相互介入不仅对入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提高至关重要,也有利于双方实践性知识的形成。

对于入职教师来说就是如何从模仿到不断的反思,其中,主动参与的态度及行动至关重要并贯穿始终。模仿是一名入职教师进入聘任学校的必修课,模仿导师的备课、上课、听课等,是“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发展实践性知识的媒介之一”。[18]但更重要的是入职教师如何结合自己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及学生实际,在模仿基础上进行反思与创新,其中,反思方法、技巧的掌握与反思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学科组、年级组来说就是如何通过反馈来促进入职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经验型教师,导师制实践共同体中的学科组、年级组教师对于入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获得负有主动反馈的责任,以矫正式反馈为主。矫正式反馈是针对(入职)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学技能和教学行为等提出反馈意见,旨在改变(入职)教师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19]教研组就是这样一个能够给新人提供反馈并进行评议的实践共同体,老手对新手的批判和帮助少有纯私人的情感好恶或利益夹杂,每个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彼此支持和相互介入。[20]

4.共享的技艺库:入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发展。对于新手教师来说,或许其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儿童心理学知识等并不欠缺,但是如何讲出这些学科知识、如何使用这些教学法知识、如何“管”和“育”班里的儿童,是他们亟须学习的。[21]因此,教育教学实践技能成为新入职教师进入聘任学校的首要习得内容,对其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在聘任学校内,入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实践共同体内共享的技艺库。共享的技艺库是指通过导师与入职教师不断的相互介入,在实践共同体中产生、运用的重要实践性知识,具有动态、开放、反复的特点。导师与入职教师的实践技能可以表现为教案、学案等文本资料的编辑、视频活动资料的录制以及教学课件的共享。通过共享的技艺库,入职教师可以对自己及导师的实践技能反复地学习与反思,促进自身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同时,实践性知识在教师所在的实践共同体中进行有效的使用和验证,并通过智慧碰撞在教师的多元反思中持续地实现更新。[22]

综上所述,通过对入职教师来源及质量、实践性知识、职前教育等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反思,可以看出,在完成聘任到毕业前这一阶段是入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过渡期,这一时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既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表征,又对其职后教育教学生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聘任学校为中心,以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为主旨,以导师制实践共同体为载体,是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20][21]王红艳,新手教师在学校实践共同体的学习[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7.46.116.

[2][11]朱旭东.再论我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认识误区、屏障和矛盾[J].教育发展研究,2016(2).

[3]胡维芳,黄丽.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1).

[4]人民网.5所部属师范高校就业报告:毕业都去当老师?[N]. 2016-01-12.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112/c367001-28043955.html.

[5]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R].2015.;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R]. 2015.http://cdn1.kybimg.com/ohr/2016/01/11/100717_56930e5508b70.pdf.

[6]沈靓,等.芬兰基础教育样本:最优秀才能读师范 不让一个孩子落后[N].东方早报,2013-12-04.

[7]李利.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3.

[8]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论:中日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9][18]陈向明,等.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3.202.

[10]杨跃.从“师范专业”到“教师教育项目”: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造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15(18).

[12]初铭铜.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教师新机制建立的难点解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6(3).

[13]朱桂琴,陈娜.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支持下的“U-G-S”实践教学共同体建设[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14]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15]崔允漷,柯政.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6-127.

[16]Wenger,E.Community of Practice: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73.

[17]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03.

[19]罗晓杰,牟金江.反馈促进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1).

[22]赵冬梅.论我国中小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16(8).

镇中心学校教师结对帮扶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镇教育的均衡发展,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我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六年级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本镇优质学校资源与薄弱学校共享,街内学校骨干教师与农村学校教师在结对帮扶过程中形成“教师专业互助共同成长”,在教学工作中“共读、共教、共研”。使我镇教育教学质量尽快迈入@@区第一方阵。

二、强弱学校结对帮扶对象

1、被帮扶对象:农村小学薄弱学科(毕业年级)任课教师。

2、帮扶教师:中心小学学科骨干教师

三、措施与方法

1、建立结对帮扶制度

强弱学校成立帮扶领导小组。街内小学学科骨干教师与农村小学薄弱学科教师结成对子,明确要求,做到“传、帮、带”。“传”即传授教学经验和方法;“帮”即帮助熟悉课程标准、教材,掌握教学基本功;“带”即带出好的教学作风和思想作风。具体业务帮扶活动包括: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设置与批改、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等。

2、中心学校教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结对帮扶对象的课堂教学进行量化评价与考核。

四、明确双方职责义务

(一)帮扶教师职责:

(1)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即“三案”俱全:学期指导学计划、对被帮扶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阶段要求,指被帮扶教师导制定相应的的帮扶计划。

(2)帮扶教师每周听2节被帮扶教师的课,并上1节示范课,对被帮扶教师上课要提出指导意见,指导被帮扶教师写出活动体会,提高其课堂教学能力。

(4)每月定期指导被帮扶教师备课,检查其的教案,提高其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5)指导帮扶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心得,指导上好公开课(或汇报课)。一学期帮扶结束后,帮扶教师撰写一篇指导心得体会。

(6)帮扶教师向被帮扶教师提供单元或月考检测题、期中(末)复习检测题,考后帮其进行质量分析。

(7)保存计划、听课记录等文字材料,供中心学校常规检查和评价使用。

(二)被帮扶对象(教师)职责

(1)在帮扶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

(2)主动和帮扶教师开展谈心活动,每月向帮扶教师提供教学案,请帮扶教师指导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能力。

(3)虚心学习,勤听、勤看、勤问、积极探索。积极到帮扶教师所在学校参加各种教学、教研活动,每周听帮扶教师授课不少于二节,并请帮扶教师听取自己课堂教学,在帮扶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6)保留完整的听课及教学活动记录,供中心学校常规检查和评价使用。

五、考核与奖惩

1、建立结对帮扶工作激励机制。对结对帮扶成绩突出的帮扶教师,中心学校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在评优晋升时优先考虑。对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较大的帮扶对象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

2、学科帮扶进步10个及以上名次的帮扶教师和被帮扶教师,授予镇级优秀教师。帮扶学校校长授予镇级优秀校长。

3.在实施过程中,中心学校负责具体的组织、督促、检查、指导和考核工作。

附:教师结对帮扶名单:

被帮扶教师

所在学校

帮扶教师

所在学校

帮扶学科

学科

语文

语文

语文

数学

数学

中心学校教师培训方案 篇5

今年9月10日是第三十个“教师节”。为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献身教育事业,推进我镇、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总结表彰全校教育工作先进典型,拟定在2014年教师节期间开展庆祝表彰活动,为切实做好表彰工作,特制定如下表彰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充分肯定为学校改革和发展默默耕耘,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激发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热情,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为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活动主题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弘扬伟大师魂,共筑中国梦”。把今年教师节庆祝活动转化为弘扬、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过程,转化为加强教育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过程,转化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的过程,进而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共筑中国梦。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教师节活动的领导,成立xx中心学校教师节庆祝表彰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xxx(xx中心学校校长)副组长:xxx(xx中心学校副校长)成 员:xxx(xx中心学校教务主任)

xxx(xx中心学校总务主任)xxx(xx中心学校办公室主任)xxx(xx中心学校工会主席)xxx(xx中心学校政教主任)

四、评选办法和工作要求

(一)评选办法

评选xx镇(镇级)和xx中心学校(校级)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人民的教育事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模范履行职责,无私奉献,师德高尚,作风正派,能够充分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从事教育工作三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热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培养人才方面成绩突出。

2、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努力进行教育创新,在 2

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成绩突出。

3、在学校管理、服务和学校建设方面有突出的成绩。

(二)工作要求

1、坚持实事求是、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评审,认真把关。在评选推荐人选时,按照评选条件和有关规定,充分依靠广大教职工,民主评选,公正推荐。推荐人选上报前,要在单位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再进行上报。

2、人选的推荐和评选要注意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注意推荐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3、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受到校级以上处分的不予评选。

五、奖励办法

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重在精神奖励。

附:

1、xx镇(镇级)优秀教师表彰名单(10人);

2、xx中心学校(校级)优秀教师表彰名单(20人)。

中心学校教师培训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和促进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绩效为导向,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广大教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充分发扬民主,增强绩效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考核结果的公信力,全面考核教职员工的德、能、勤、绩。

二、考核方案原则

1、即要按劳分配,又要防止一切向钱看,大力提倡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主人翁精神。

2、打破平均主义,按工作的责任,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在考核的基础上,确定教师的绩效工资待遇。

3、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奖勤罚懒,重实际,重贡献,看工作量,看效益优先。

4、即要充分保护老教师的利益,又要让优秀的中年教师脱颖而出。

三、绩效工资管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绩效考核项目

考核共计100分,师德师风10分,出勤占15分,教育教学过程30分,教学成绩30分,工作量10分,廉洁从教5分。

五、考核细则

(一)、师德考核

1、坚持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从教,爱岗敬业,认真探索,开拓进取,认真学习,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因师德有问题导致学生家长到学校或上级有关部门上访,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后果或不良影响的,经调查核实扣除师德考核1分。

2、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后进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发现并造成恶劣影响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一经查实,一次扣除2分;排斥后进生的一个扣1分;管理学生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一次扣1分。

3、关心集体,顾全大局,服从分配,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各种任务。如工作推诿,不服从分配(学校个处室、教研组等安排的工作必须服从,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保留),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工作失职造成较大影响的,危害学校声誉,违者一次扣除1分。

4、团结同事,有集体荣誉感,作风正派,敢于与歪风邪气作斗争。如教师之间在校内吵架或打架斗殴一次扣1分。

5、严禁在工作期间赌博(打牌或打麻将等),违者每次扣1分。

(二)、教师出勤

1、产假、丧假、婚假、病事假、迟到、早退按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职工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黑石头镇中心学校教职工请假制度的暂行规定》中的规定执行,每学期满勤者加5分。

2、旷课一天扣8分,旷课一节扣2分;迟到、早退每次扣0.5分;升旗、会议每次扣1分;病假一天扣1分,病假一节扣0.25分;事假一天扣2分,一节扣0.5分,若重大疾病需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不列入病假扣分范围(以出院单为凭),法定的产假、婚假、丧假等不扣分,但本学期不得满勤奖。

(三)、教育教学过程

1、认真做好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开会记录。会议记录差一次扣0.2分。

2、认真做好教学业务资料。认真做好后进生转化并有记录,班主任真正开展班队活动,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在教学中要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计划、总结、家访记录、后进生转化记录、听课记录、班队活动记录,差一次扣0.5分。

3、教师要认真编写教案,教案的详案、略案按相关规定执行。教师上课需持教案。教案差一个课时扣0.2分。

5,、作业布置与批改。

6、听课与评课

7、考试及试卷分析

中心学校教师培训方案 篇7

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模范教师、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省“赴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省师德先进个人、省优秀班主任、省数控专业最佳指导教师,齐齐哈尔市师德先进个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技能操作能手、数控专业最佳指导教师、优秀教师、局党委“勤奋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教师是一份外行人看着羡慕、内行人深知其辛苦的职业。对于这份职业来说,10年只是一个打基础、炼火候的阶段。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位教师,虽然参加工作只有1 1年,在同事的眼里,他还是一个腼腆、懂事的大男孩,但在工作上他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钻劲;在领导的眼里,他是一个思想素质好、肯钻研、肯吃苦、爱学习的青年教师,在关键事情上,他更有非同一般的大气和执著。

“学校如果决定让我去学,我一定会学有所成。”

1999年7月,周洪伟怀揣着大学的梦想被分配到齐齐哈尔市第1职业高中任教。早在他来报到之前,学校领导就已经了解到:大学期间,他所学的专业是电算化会计,他上学期间涉猎广泛,同时还担当学校计算机学会会长。正是这个原因,加之当时社会需求,学校缺少计算机师资,也就安排他担当计算机教师。来到学校报到后,才知道自己将要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他没有一点怨言,这一干就是5年。为了适应计算机教学需要,他自学辅修并获得计算机应用教育学本科学历,凭着自己过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成长为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骨干教师。

2004年,齐齐哈尔市第1职业高中与另外3所学校合并为齐齐哈尔市职教中心学校。于此同时,学校于200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数控实习实训基地。同年9月,为了贴近市场需求,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学校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但学校缺少专业课教师。学校领导考虑到周洪伟合校前在计算机专业工作表现突出,第一时间找到了周老师,他回答道:“学校如果决定让我去学,我一定会学有所成。”。

他顶着巨大压力第二次接受了改换专业的需求——改任数控专业课教师。如果说上次改换专业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那么这次由于两个专业跨度太大,让他在上机械加工等专业课时感到举步维艰。现在回忆起来,他都不知道那段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那时,他每天很早就要来到学校,安排好一天的课程,嘱咐好班级干部,然后自己骑上自行车直奔齐齐哈尔大学。那时只能是在职教中心上完课直奔大学,赶到哪节课就听哪节课,每次都坐在大学教室的后面认真地记着笔记,课间他抓住时机,经常向大学教师请教,渐渐地工程专业的学生都认识了这位刻苦的“大师兄”。

到了年底,大学进入考期,这样的听课形式也没办法继续下去了。自己学校也开始放寒假,于是他想到了学校的实训基地,马上跟学校申请去齐齐哈尔二机床厂进行实训。来到车间后,他从一个最底层的学徒干起,早起打扫完车间卫生,就站在机床旁,认真观看老师傅的操作步骤,记下不懂的步骤,晚上回家再上网查资料。

这一年,他睡觉睡不实,吃饭吃不香,每天他想的和说的都是一个话题——他的专业课、他的零件,他就像着了魔一样泡在实训车间、图书馆、网络教室里,向老教师、老师傅虚心请教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刀具等方面的知识,记下了几万字的笔记,每弄懂一个知识点、每加工出一个零部件,都让他兴奋不已。

2005年9月,周老师正式担任数控专业的教师。“刚开始上课感觉有压力,觉得教不好学生,愧对于学生。有时学生的问题我确实回答不上来,我就第一时间回去查资料,去图书馆查找,请教老教师。自己把不会的先补上,第二天回到课堂认真讲给学生。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有大半年。”这一年半里,车间不知道去了多少次,大学不知道旁听了多少回,书店的数控专业书籍都快翻烂了,几乎有关数控教学的网上资料他都浏览遍了。

就是因为这样一句朴素的承诺,他凭着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总结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辛苦加汗水结了出丰硕的果实。从2006年至今,他连续8次带领学生参加省、市数控专业技能竞赛、国家级选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周洪伟很快成长为数控教研组的骨干教师。

“校长,请放心,100%我会去……”

2008年10月13日,黑龙江卫视频道《感动2008》栏目播出了黑龙江支教团13名成员在四川剑阁职业高中支教的节目,当齐齐哈尔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支教教师周洪伟出现在画面时,周洪伟3岁的儿子说:“我看到爸爸了,爸爸怎么还不回家呀,我都想爸爸了。”5分钟的节目播出了支教人员在四川生活的真实画面。由于地震,当地饮用水是山上流下来的雨水;气候潮湿,他们的被褥总是潮乎乎的;画面上出现了支教人员的腿上和脸上出现瘙痒、湿疹和皮肤溃烂的现象,看到这些,周洪伟的爱人说:“每次他来信都是报喜不报忧,他是怕我惦记呀!”

2008年5月四川发生大地震后,学校接到了上级要求选派一名数控专业骨干教师赴四川剑阁县支教的任务。一直到7月末暑期,学校领导几乎征求了所有合适人选的意见,可是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由于任务急,郭校长直接拨通了远在外地探亲的周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斩钉截铁的回答让郭校长记忆犹新,“校长,请放心,100%我会去。请给我20分钟跟家人解释。”放下电话,郭校长始终坐在电话旁等待,她能感知到电话那头将要发生什么。

挂了校长的电话后,周老师骑车直奔岳父岳母家。就在这几分钟路途中,他心潮澎湃:在这危难时刻,能为国家做点事情,我感到光荣,感到兴奋,可是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怎么才能让妻子同意呢?他知道:他需要与爱他又依赖他的妻子、孩子和父母做一番思想工作。回到家里,他把岳父岳母和妻子叫到一起:“爸、妈,媳妇,我跟你们商量一件事情……”当时妻子眼泪就下来了,说“不行”。妻子哭着挽留他:“现在灾区余震不断,危险随时都会发生。当年为了我们能在一起,我放弃了家乡的稳定工作,嫁到齐市。现在儿子才3岁,如果你有事我们母子怎么办?”周洪伟轻轻擦去妻子腮边的泪水什么也没有说。此时此刻,他没有办法说服妻子。他将岳父叫到屋外进行了单独的交谈。“爸爸,我年轻,有经验,我带领学生参加过竞赛,我经历了从学校没有数控专业到现在数控专业壮大的过程,所以学校没有比我再适合的人选了,我也相信我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任务。我希望爸爸能帮我做通您女儿的工作。”岳父无奈地转身回屋内,周老师温柔但坚定地对妻子说:“你一定要支持我,这是我人生的愿望,是我人生一次重要的经历,不去我会后悔一辈子。再说,咱家再难也不会有灾区的人民难,而且我不能辜负学校对我的培养,更不能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妻子低下了头,空气凝固了,时间凝固了,泪水迷蒙了彼此的视线……

从接到援川支教的消息,到毅然决然地报名支援抗震救灾第一线,周洪伟只用了短短的20分钟!也许这20分钟,就是周洪伟命运的转折点、生死的分界线!2008年7月30日,周洪伟带着妻儿含泪的目光,带着父母的担忧,带着学校的信任,带着同志的祝福,毅然奔赴四川灾区第一线。

在半年支教的日子里,除每周平均23课时外,早晚自习和实训室里,随时能够看到周老师的身影和他那张真诚纯朴的笑脸。剑阁职业高中的数控专业刚刚创办,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周老师不仅协助学校选定了教材,制订了教学计划,完善了课程设置,指导编写了校本教材,而且帮助学校建立了数控实训室,完善了科学的实训模式。他仅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常规教学需要一年的工作量!

8月27日,带着学校自筹的30万元资金,周洪伟陪同剑阁职中两位校长到绵阳市采购了3台重庆二机的6136数控车床和一台沈阳机床厂的6140普通车床,并且起草了采购合同,根据机床需要又采购了5 000多元的刀具、夹具等机床附件。通过本次采购,他赢得剑阁职中领导的认可。“十一”国庆长假,本打算同支教团的同事们到成都逛一逛的周洪伟却接到剑阁职中校领导的电话:“3号机床到货,需要验收、调试。”为了能使设备早日投入使用,使学生们早日在机床上生产出精美的零件,周洪伟放弃了难得的休息时间,毫无怨言地投入到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中,认认真真地检验了机床设备性能,再次得到剑阁职中教职员工的认可。

教室里、板房间、晨曦中、烛光下,随时都能见到周老师伏案笔耕的背影。当他看到孩子们喜笑颜开地手捧着第一次亲手加工出的成品零件时;当孩子们向他深深地鞠躬并哽咽地说着感激时;当剑阁领导紧紧地与他相拥时,这个面对艰辛和困苦从没有落过泪的三尺男儿却泪眼婆娑,为了实现那句朴素的诺言他倾其所有无怨无悔。

云南省沙桥中心学校 篇8

沙桥中心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886年的“凤鸣书院”,百年老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书香校园”的特色创建中,学校逐步形成了四大系列教育活动。

一是学校各班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每年六月的第一周确定为“文化艺术活动周”,每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体育文化活动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组织师生书画竞赛,选拔推荐上报参赛师生优秀的书画作品。

二是学校依托“云南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开办器乐、合唱、舞蹈、绘画、书法、经典诵读、故事会、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围棋、象棋、科普、手工、剪纸、踢毽子、滚铁环、猜灯谜、放风筝、跳绳、葫芦丝等22个兴趣小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是学校各班每周开设一节读书课,开展以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等古典著作和现代优秀诗文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大赛,以赛促读,传承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

四是教师动手,以对学生有教育意义或反映民风民俗为内容的壁画来美化校园墙壁,教室宿舍等楼房通道安装展示板,展出师生书画作品,让学校的墙壁、通道、花草都具有教育功能。

沙桥中心学校“书香校园”的创建取得了初步成效。2012年6月,学校被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授予“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在第四届至第六届云南省艺术大赛中,沙桥中心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学会授予学校“全国百佳艺术教育单位”称号。近两年,沙桥中心学校有1661件次师生书画作品在县级以上竞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245件次、省级1416件次,学校编印《师生书画作品选》共五期,入选师生书画作品2000多件次。

目前,沙桥中心学校正沿着“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努力创建农村示范小学”的办学理念努力前行。

上一篇:蒲公英和小蚂蚁(教案)下一篇:计算机系大学生自荐信样板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