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经验交流:司法考试经验的10条总结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司法考试经验交流:司法考试经验的10条总结(精选11篇)

司法考试经验交流:司法考试经验的10条总结 篇1

利用导图+课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解掌握后就可以大大减轻自己的记忆负担。

02

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把时间花在重点、考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其实自己原来做错的题现在还是做错,原来犯过的错现在还是同样会犯。要想提高成绩,做过的错题必须纠正过来。

03

复习备考至少保持三遍以上,只有时间投下去了,知识点理解到位了,通过CPA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04

学会管理个人时间,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和整块时间。碎片时间可以进行细小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快速复习,整块时间可以用来难点考点的复习。

05

对于没有财会基础的考生来说,会计是一个拦路虎,不妨遵循从易到难得原则,掌握基本原理,先复习固定资产、存货等容易章节,长投可以放到后期复习。

06

税法、经济法要注意归纳。税法很碎,很零散,但重点比较突出。小税种主要考察和税收优惠结合的计算,有些分数低难度大时间长的可以选择战略性的放弃。

07

当你报考了不止一科的时候,一定要边学习边复习。要不然很容易造成遗忘,即使对于同一科目来说,比如会计,等你复习过最后一章,金融资产又能记得多少呢,边学习边复习是节省时间的复习技巧。

08

对于全职考生来说,要注意协调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09

有针对性的把握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毕竟时间紧迫,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10

明确目标,强化毅力。如果没有绝对的毅力,没有实实在在为之付出的行动,那再完美的复习计划和方法也是白搭。

CPA备考只是一个起点,考试通过也并不是终点。考生们,放平心态,且考且珍惜。

1.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秘诀

2.关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备考技巧

3.会计从业资格备考经验分享

4.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备考小经验

5.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高分备考经验

6.注册会计师考试《战略风险管理》备考练习题

7.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备考题

8.CPA 备考小建议

9.会计从业高效备考方法

司法考试经验交流:司法考试经验的10条总结 篇2

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给考试方法改革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在多年从事教育测量学和题库建设研究的基础上[3], 2009年我校自主研发了基于微软SQL2005数据库平台的智能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 并于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投入使用。该系统采用B/S架构, 拥有先进的考试引擎技术、巨大的题库容量、支持复杂题型和多种媒体、详尽的考试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功能, 为科学、高效的组织医学考试搭建了一个网络平台。

两年来, 我校共实施了近120场网络考试, 涉及计算机、外语、生理学、病理学、病理学实习、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健康评估等多门课程, 共23, 000多人次 (含留学生391人次) 参加了网络考试,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下面根据我们开展医学课程网络考试的实践经验, 谈几点网络考试应用于医学考试的利弊得失, 供各位同仁参考。

1 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优势

根据本课题研究小组的实践经验, 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提高考务工作效率、方便试题集成、改善考试效能、及时教学反馈和节能环保等几个方面。

1.1 提高考务工作效率, 节约教师大量劳动

提高考务工作效率, 是网络考试系统最大的优势所在。网络考试与纸制考试的主要区别在于信息流的交换效率不同。纸制考试信息流是单向线性的, 而网络考试是多向并发的。图1、图2是网络考试与传统纸制考试示意图。从图上可以看出, 传统纸制考试教师组织一次考试要完成10个步骤, 除了命题、阅卷、登记分数、统计分数等工作, 还要多次往返于教研室、院系、学校教务处等部门, 需要付出大量体力和脑力劳动。据专家估计, 执行一个纸制考试流程, 一般不少于7个工作日[1]。网络考试却十分便捷。网络考试系统在授课教师、教务人员、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桥, 使他们之间信息沟通更为便捷, 效率成几何倍数提高。执行一个网络考试流程, 一般1个工作日就可以全部完成。

组卷工作轻松。纸制考试工作过程中, 组卷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首先, 任课教师完成试题的命题工作后, 将试题录入、排版, 然后统计各类试题的分布, 形成试卷结构表;在这个过程中, 容易出现主观失误且不易察觉[4]。其次, 任课教师要分送研究室、院系和学校考试中心审核;第三, 学院、考试中心逐级审核完毕后, 还需要逐份核查试卷, 往往是累得头昏眼花。这些都完成后, 才算完成了考前准备工作。网络考试通过网络题库系统与考试系统, 设计好试题分布、难度系数等指标, 只需要动动鼠标, 即可生成一套试卷。而且, 试卷形成后可以网上提交审查。教务人员只需在网上查看该课程考前分析报告, 利用前期数据判断试卷难度是否合适, 试题数量是否足够, 试卷结构是否合理等, 就能轻松、规范地完成三级试卷审核工作。

监考工作轻松。一般来说, 200名学生纸制考试, 通常至少需4名教师监考。执行考试时, 监考教师非常忙碌, 领取试卷, 分发试卷, 监督考场, 回收试卷等一系列环节, 每个环节都不轻松。有了网络题库和考试系统, 一般1个考场只需1名监考教师。轻动鼠标, 所有考务环节顷刻完成。监考工作基本上就是公布考试密码, 处理考场异常事件等, 非常轻松。

阅卷工作轻松。利用系统的网上阅卷功能, 可以极大地减少阅卷工作量。客观题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主观题同时给出学生答案和参考答案, 阅卷工作轻松、方便。

成绩统计工作轻松。判卷后不需要再费时费力手工统计分数, 系统可自动生成试卷分析报告、试题分析报告、成绩分析报告和学生的个人成绩分析报告。

1.2 实现教考分离, 提高考试效能

标准化题库建设已经成为实现教考分离、促进课程考试科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网络考试, 出题人和受试人做到了双盲, 从命题、阅卷这两个方面杜绝了人为因素影响;通过随机显示试题的方法打乱试题顺序, 使学生基本上无法进行相邻抄袭。题库与网络考试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考试成绩的人为因素影响, 使考试更加公平公正。

丰富考试题型, 使考试的维度更广泛。不同的考试有不同的需求。例如, 英语听力考试需要播放录音;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考试有时需要阅读图片;医患交流试题有时需要播放录像等。这些个性化需求, 网络考试系统都可以很好的支持, 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均能灵活处理。因为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容纳多种新型试题, 所以考试的维度更加广泛。比如可以通过虚拟技术, 测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甚至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门诊医患交流案例, 测试学生的职业态度, 等等。这些都是纸制考试所无法企及的。

1.3 高效的试题集成功能

单机版题库与考试系统最大的困难在于试题库建设速度缓慢, 时程长, 费用高, 维护起来难度大。因此, 许多单机版题库与考试系统最后无奈放弃。网络题库最大可能地克服了单机版题库在以上方面的不足。

网络题库建设过程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具有天然优势。理论上, 只要有互联网连接的地点都可以进行题库建设。而且, 同一学科大量的教师既可以同步输入考题, 又可以异步/异地进行试题审核。以上两方面使教师录入、审核试题的工作效率产生叠加效应, 极大地提高了题库建设速度。我校在短短7个月内, 就建成了73门课程、试题总量达7.5万道的试题库。

此外, 网络题库还具有自适应能力与动态优化功能。每一次考试后, 每道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应答时间等多项参数都可以参照学生实际答题情况进行更准确的校准。随着试题使用次数的积累, 题库的质量稳步提高, 逐步完成自我成长与自我淘汰。

1.4 实时教学反馈, 服务教学改革

考试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反馈教学。然而, 在纸制考试情况下, 任课教师执行考试后手工统计分析试题相关数据, 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使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放弃深入研究考试数据, 间接放弃了考试的教学反馈功能。网络考试通过系统自身的统计分析功能, 可以迅速地输出各项考试数据, 准确地反映出教与学的得失, 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1.5 低碳环保, 节省经费

实施网络化无纸考试是一项环保措施, 每年节省大量的纸张和经费。据测算, 制造1吨的纸张, 需要3吨的木材, 产生10吨的高污染废水。以我校为例, 实施网络考试后由于不再购买考试纸张, 每年节约试卷费用30万元左右, 相当于节约了500吨木材, 使近100亩五年生森林免遭砍伐, 减少近1, 700吨高污染废水。

2 网络考试的局限性

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进行硬件整备。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 要求使用单位要有较好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机房基础;如果从零开始建设的话, 需要较多的资金进行设备投入, 中小型教育机构或较低层次的学校恐怕难以承受。

需要熟练的技术人员支持。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一旦投入使用, 需要庞大的题库与稳定的网络提供支持。因此,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业人员做好软硬件维护至关重要。此外, 基于Web的网络考试系统大部分没有安装客户端软件, 系统对客户端控制能力不强。为应对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 需要一批熟悉网络考试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支援, 以便跟踪考试进程, 及时解答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系统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制约。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对无纸化考试的接受程度。根据我们的经验, 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师生在使用系统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对系统的接受程度也不高;反之, 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师生在使用系统过程中困难较少, 对系统的接受程度也较高。

网络拥塞现象。网络拥塞现象是网络应用系统普遍的技术瓶颈。网络线路的荷载能力是有限的, 而数据交换需求却是动态波动的, 一旦某一时点大规模数据并发, 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拥塞现象。2009年我国某省份采用限时段网上填报高考志愿的做法, 因为对网络荷载能力估计不足, 导致设计时段过窄, 结果同一时段数十万考生同时登录, 产生严重的网络拥塞, 影响了许多学生合理填报高考志愿, 教训十分深刻。根据我们的反复实践, 采用分步随机传输技术, 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是, 系统同一时点所能支持的考生数量也不是无限制的, 约为1, 000人左右。

3 结语

尽管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但是因为拥有提高考务工作效率、改善考试效能、及时教学反馈和节能环保等优势, 网络考试替代传统的纸制考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摘要:虽然存在一些不足, 医学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仍然展示出了提高考务工作效率、改善考试效能、及时教学反馈和节能环保等强大优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学,网络题库,考试系统,利弊

参考文献

[1]文民刚.医学院校网络考试系统的功能性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2) :4-5.

[2]Chien Chou.constructing a computer-assisted test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world wide web—the CATES experi-ence[J].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2000, 43 (3) :266-272.

[3]张春辉.卓越医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1) :22-24.

司法考试经验交流:司法考试经验的10条总结 篇3

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脚步渐行渐近,相信大家都在准备着最后的冲刺,大家在专心备考的同时,同时也有考过的“大师”们给大家出谋划策,根据自己切身体会总结出以下考试技巧。

1.表述清楚 条理分明

表现在做简答题的时候。有的考生长篇大论,洋洋洒洒,可是在阅卷老师只会找几个得分点而已,得分点往往体现在几个关键词上。打字太多,表述不清 楚,有碍阅卷人的视线,如果你的关键词隐藏在其中没被发现,那你就自认倒霉吧!所以说,答题不比写论文,只要清楚地答出要点即可。

2.尽量多写中间步骤

表现在综合题。综合题能做出最后结果的人可以说寥寥无几,别担心最后结果了,尽量做对你会做的那部分。只要中间过程对,哪怕最后结果不对,也会 有过程分的。因此,有把握的部分一定要写出过程来,那样才会多得分。另外,有的综合题有多种算法,也就是说有多种途径,如果你有把握算出正确的最终结果 来,当然采取什么方法都无所谓,但是没有把握的话,建议最好选取教材或参考书常用的方法,因为标准答案不可能列出每种方法的中间过程,万一你想另辟奚径,而又没有得出正确的最后结果,那么你的中间过程可能也会没分了。

3.时间安排上

我的感觉是会计的时间可能会紧张一些,其他几门应该还可以应付过来。会计里面可能会遇到编表的题,千万别把时间浪费在检查表为什么不平上面。有 经验的老会计可能都知道,编表做得顺的时候可能依次就PASS,可是不顺的时候,哪怕差1分钱可能都要花2天时间。而你考试能有多少时间?其实,平了也不 代表完全正确,不平也不表示全部错误,还是省省吧!

4.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这要看出现在哪里了。如果是选择题,猜都要猜一个上去。你别以为这是废话,就有很多考生连选择题都没勇气做的。如果是判断题,那就奉劝你谨慎一 点了,千万别过分自信!培训搜px.wangxiao.so曾听到一位考友说自己考完审计,觉得自己最差也能得70分,可最后才得40几分,对着答案一看,原来判断题全做了,却一分未得。如果是简答题,首先告诉自己不必惊慌,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再仔细审审题,努力回忆一下,这个时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但是尽量写得专业一些,也许能蒙几分呢?

5.考前做什么

有人说“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考前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也许对某些人来说可以这样,但也有人认为,考前既不能过分紧张,也不能完全放 松。

不能过度紧张的道理谁都明白,但完全放松同样也会影响发挥,因为过于放松会造成考试时难以进入兴奋的状态,如果你学得不够扎实的话,很可能那些平时认 为得心应手的题都不会做了。那么考试前两天应该看什么?如果你平时对那些比较生疏、容易做错的题做了记录的话,这个时候拿出来看一下是最合适不过了。另 外,书要系统地翻一下,重点看一下标题,不用每个字都看,看标题的时候应能大致了解讲的是什么内容,如果觉得很生疏,就要重点看一下了。

6.准备充分 保持好的精神状态

考前确认自己的东西是否都已备全,准考证、身份证、计算器、笔纸(先备好,看考场情况,让带就带进去,不让带就放在外面)等等都要提前准备好,切莫到考试时丢三落四,影响了考试心情。注意休息好,不要打疲劳战,晚上看书看到很晚,第二天头晕脑胀地上考场又怎么能发挥出好成绩呢?因此,考试过程中 要保持好的精神状态。

祝大家顺利备考,梦想成真!

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必看经验50条

1.实在看不懂的分录和公式背下来;

2.关注当年的热点经济问题,特别是关于上市公司的;

3.修改和增加的内容,通常是重点,特别是重要章节的改动部分;

4.最痛苦的事不是猜不出考什么题,而是猜到了,考试时却不会做;

5.如果连书上的例题都不会做,建议不用去考;

6.考过会计等于成功了一半;

7.考试出门时千万别忘了带计算器,笔可以借,计算器难借;

8.熟练并准确地操作计算器对考试有一定帮助;

9.多步骤的题要一步步做;

10.越是会做的计算题,越要小心计算,因为没什么时间让你验算;

11.报科目时适当关注一下去年的通过率(财管除外);

12.以前的考题要好好研究(找到以前有评分标准的答案,看如何答题,看如何给分);

13.上年出了大题的地方,今年可能出小题(合并报表除外);

14.就算看不完题,也要看一看题后的提示和条件再做题;

15.一旦报名,就要100%投入和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不然就把钱留着撮几顿;

16.不要用“我报名只不过想学学”来搪塞自已和别人,吃亏的是你自已;

17.不要总怀疑参考书答案印错了;

18.感情处理不好的那一年,成绩通常不好,处理得太好的那一年,成绩也不好;

19.最可怕的不是题目有多长,而是题中的一小问不会做(一旦错了后面就完了);

20.注册会计师和会计的法律责任经济法中每年都考,税法中的责任也如此;

21.一个单位有10个人报CPA,通常只有两个人真正备考,其余都是凑热闹的;

22.不要相信“我就看过一遍书,做了两套题就考过了”这种话,他可能每天学习到凌晨1点;

23.想一年通过的人,通常用了三年以上(少数高手除外);

24.第一年报两门;

25.计划用三年通过;

26.越早考越好;

27.基础太差不适用上一条,建议从职称考起,因为损失的不只是金钱和时间,还有信心;

28.基础较差建议要听课;

29.一个好的老师会让你事半功倍;

30.把考题做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先把会做的都做完;

31.你身旁有一位考试同仁时,通常会更用心备考;

32.每天上下班的车上回忆一下看过的分录、要点、公式;

33.把书上关上默想一遍,比把书再看一遍更有效;

34.不到成绩公布的那天,不要死心,也不要高兴得太早;

35.第一年考试认为自已有60多分时,通常都不及格;

36.苦不苦,想一想我考试年头已有五,累不累,看一看网上诉苦的老前辈;

37.考完一科后,不要看书和讨论,准备下一科;

38.做一个好的计划,对考试会有帮助,计划要有一定时间弹性,因为有时你无法控制自已的时间,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停修改;

39.书上印错了和老师讲不清楚的地方通常不考(也有万一);

40.不要钻牛角尖,想研究等考完以后再研究;

41.有压力对平时学习有好处,对上场考试有坏处;

42.知识改变命运,不要指望考CPA可以改变命运,但它的确可以改善命运;

43.当你考到第五年时,你会觉得它不仅仅是一个考试,而是一个心结;

44.会做事和做人比会考试强一千倍;

45.学会用一定方式记忆;

46.将CPA考试坚持到底;

47.比中注协更慢的蜗牛是不存在的;

48.比CPA出题人更黑的人是CPA改卷的人;

49.人最痛苦的不是死,而是等死,等成绩亦如此;

400分司法考试过关经验总结 篇4

眨眼快到一年,去年这个时候正在准备复习,怀着对未来的希冀及忐忑走上了司考之路,一路走来辛苦自不必言,结果却也没有让我失望,以400多分考过司法考试,现在想把经验总结总结,供大家参考:精彩文章推荐:司考经验谈几点注意事项自信与毅力成就司法考试梦想司考复习方法之我见及各科老师推荐司考民诉法复习:理论、法条、案例相结合一、摒弃杂念。真正做到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司考。这点对于我十分重要,我是一个爱玩的人,特别爱打网游,而拿2个月我戒了游戏,告诉自己游戏什么时候都可以打,而司考每年只有一次。总之就是要专注,很重要,不要为闲事分了心。

二、准备资料。能尽量多收集就多收集,最好是配有视频语音能成套的那种,推荐朋友们加Q号获取全套司考视频、音频及随堂讲义等,这样效果会好。其实我也没有收集多少,我就是买了一套专题讲座,不算贵,全程旗舰班七个阶段才800元嘿嘿。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同学下载的独角兽司法考试同步音频里面包含有资料,我挑选几门详细的做一套。把这2份都仔细看了一遍,视频资料是边停视频边看的。

三、系统的听一遍网络视频。最好是精讲,不要落下任何一个法律,好处就是,老师的系统精讲能让你脑海中有一个法律的框架,有的框架就好比知识有了骨骼,只要填充肌肉就可以了。如果你到了这门法律你闭眼就可以想到分为哪几章,为何这样分,内在逻辑是怎么样,恭喜你,框架已经达成差不多了,其实应付考试估计也差不多了。

四、做题。说到这个比较尴尬,因为我是7月初才开始复习,等把上面的书看完,视频听完基本上已经快9月了,也就是8月底,我当时是想把历年真题做一遍,可是时间已经太紧了,只是匆匆看了一遍,准确的说,真题中的民法,经济法商法刑法等等,我没有来得及看,也许是偷懒,因为那个时候太累了,也因为其实资料上面有些关于真题的分析,基本上也算是看了,这个是我去年的弱项,如果我坚持做几套题目也许会提高一点点。

考试经验总结 篇5

这个阶段的推荐老师:法规:夏立明(朱俊文)计控:柯洪 计量:王英 案例:何增勤(王玲)

使用资料:天津理工大学指南(对历年真题有讲解,以及每章都有配套习题集)第二轮:强化班,可以收集些辅导班的课件,天津理工大学这些老师的强化班和精讲内容差不多,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这个阶段的老师:同济大学的辅导班

计控和案例:老叶(传说中的牛人,会在讲解中点出本年考试的重点,据说去年因为泄题被抓了),去年同济的造价也停办了。你看看今年还会不会有 使用资料:关键是真题以及对每本书框架的整理

第三阶段:冲刺点题

这个也就是所谓的保过班资料了。往年是金陵万国的和同济的最后点题班含金量高,但是这两年据说都会有个两门左右点题不准。新生代的优路和兴宏城没有用过,所以不知道含金量怎么样。

真正点题的老师都不出名,就看运气怎么样,能不能碰到真正的东西了。

关于案例的学习

我考了三年,每次都是案例过不了。后来发现关键还是课本,天津理工大学的指南我觉得三门公共课还是很棒的,但是案例感觉有些深有些偏,不太利于学习。所以案例的关键是课本,因为考试就是把课本的背景资料进行融合再出题,万变不离其宗。所以至少课本上的题目要做三遍以上。尤其要注意答题的标准模式,回答技巧。这个有点类似一建的朱红。有条件可以听听左红军,是个大忽悠,但是他曾经是出题组的组长,老师的一些出题套路他还是知道的。就是讲技巧,不会点到什么考题。

案例真的是建立在大量的做题基础上,只有大量的做题才能提高答题速度,很多人都反应好多会答,但是来不及答题。我感觉造价的案例比一建的实务累多了,四个小时不喘气的写,都刚刚写完。

复习顺序:法规——计控——计量——案例你有一建实务的基础,我觉得计量对于你没有什么问题,计控你考过了吧?法规重视些经济类和会计类的,要多做题。

应该说,这是个比较不错的成绩,也超出了自己的意料。现在谈一下这一年来我的备考与考试的经验与总结吧,希望对考友们有些帮助。

一、初识教材。

造价工程师的教材和应试指南,在春节期间,我就在淘宝上买了。淘宝上买,除了书本便宜外,还有往年的各种课件、复习资料送。不过很可惜,这些资料中的绝大部分,到考完试都没有看过。

跟大多数考友们一样,因为距考试时间还很久远,一直提不起精神来

看书。经常也是一翻书就困,这也导致了后面时间来不及而很被动。

这一点希望考友们吸取我的教训,尽早的开始看书。

二、选择题科目的学习

真正开始打起精神来看书,那已经是5月份的事了。介绍一下整个备考期间的经历与经验。

1、逐步加压

根据以往的考试经验,我一般采用逐步加压的方法进行学习。具体一点,也就是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强度要轻一点,每天的花时间也少一点,然后逐步增强,到考前2天达到顶峰。因为我们都已经工作了好些年,精神状态离学校那时肯定存在不小的距离。前面强度低一点,花的时间也少一点,就是为了让自己身心逐渐适应学习的状态。随着状态的调整,学习强度也随之逐渐加大,直到考前一个冲刺。

2、逐步深入,多遍看书

跟逐步加压相似,我的看书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第一遍就是大概的泛读一下。不管什么内容,也不管重点非重点,统统看一下。这个过程只是看,没有背。主要是对书本的内容有个印象。一遍看完后,不要求你记得多少,主要是让你有个印象,大概了解了知识体系。

第二遍,精读。环球的讲议上不是有重点嘛,我就是对照着这个讲义进行看书,以重点为主,同时做环球的练习题。

第三遍,听课件看书。到第三遍的时候才开始听课件,事后想来,其实是个很大的失误。造成这个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头一回考,没经验。

2、上班时间不方例听课件,所以耽搁下了。

3、看的第一本书是基础与法规,试听过夏老师的课件,可能是我不大适应,听的比较纠结。所以也导致了我课件听的比较晚。建议备考的考友们早些听课件。关于课件,基础与法规,我听的是朱俊文,也就是学易。技术与计量,我听的是王双增,也就是环球。计价与控制,我听的是柯洪,也是环球的。个人觉得还不错。主要是精力有限,没有听其它学校的,少了对比,可能有其它老师讲的更好。

三遍后,进行总复习,复习一下做过的练习题后,着手准备整本书的模拟题。开始做的模拟题,就是指南后面的那5套。顺便说一下,我没有看这三门科目的应试指南,只是做了后面的5套模拟题。一来是精力有限,二来也是书上重点,已经有了环球,没必要再多看一家。几套模拟题下来后,基础与法规,翻一遍书只要6个小时。计量与计控这两门,翻一遍书只要8个小时。

3、考前冲刺,突出重点

也就是考试前的冲刺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就是用来看前面做过的错题,辅以看书上的重点。一本书也就二、三百个主要知识点,一般一天就能看完一遍。因为时间比较紧了,不可能像前面那样可以仔细精读。抓住主要知识点,稍微背一下没记住的。

4、临考休息,放松心态

到临考前两天,越是重视考试的人,越会感觉到紧张、焦虑,我也如此。那就稍微翻翻书,或者看看做过的题。只要没有泄题,这个时候,别指望能看到什么考题,稍微翻翻书、看看题,可以有效的缓解紧张、焦虑。如果出现晚上失眠这样的严重状态,也别吃安眠药,这会很大降低大脑的思维能力,宁可考场上不停的喝咖啡。

三、案例科目的学习

有人说,案例过了,就等于造价师过了一半。案例的难度,大家所共知,也不介绍了。本次考试,案例科目虽然取得的考分还不错,但整个学习期间状态却也一直不是很好。回头想想,应该说案例科目学习过程中的教训比经验更多一点。

1、第一步,看教材。通看了一遍教材。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看完了一遍。结果,基本没有会做的。

2、第二步,看应试指南。看了一遍教材,感觉没有会的,心里真叫个焦躁。后来就试着看了一遍应试指南。同样花了不少时间,感觉还是不怎么样,似乎同样没有会做的。这时候感觉这案例似乎没有考过的希望了。

3、第三步,听王玲课件。因机缘巧合,弄到了王玲的课件。这里我要对她的课件大加赞赏,非常适合初次考试者。她讲的非常好,依据教材,深入浅出。真让我后悔没有一开始就听她的课件。建议考友们,放弃我的第一步、第二步,直接开始听她的课件。

4、第四步,听左红军课件。很多考友们都说左红军讲的好,这激起了我的兴趣,还是花钱向别人买的。听下来后,他的财务评价讲的真的是非常好。第一题有困难的考友,建议听他的课件,理解了他的课件后,相信第一题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了。其它方面,个人觉得左老师讲的也一般,不如王玲的好,听王玲就足够了。关于指南的作者何增勤的课件,没有较强的基础,不建议听。我也没听。

5、第五步,做题。课件中老师一直强调了一点:限时做题。这个方面,因为工作原因,我一直没有做到,直接影响到了考试中我对做题时间的把握。有条件的同学还是偿试一下限时做题。案例科目,我题做的也少,指南后面的模拟题,一套都没有做完。历年的真题,也基本都

是以看代做。不过,王玲和左红军讲义上的题,基本都做了一遍,有的甚至两遍。

6、考前调整。临近考试,做了几道题,状态一直不怎么好,老是不能做到满意。眼看临近考试,已不可能再做多少基础训练。各个学校的模拟题却陆续收到了。谁都知道,最好是自己都做一遍。不过说回来,都快考试了,你有多少精力去完成那么多的题。我就选择了光看不做,练练思路,加快了好几倍的速度。虽然不及亲自做的好,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7、常见小错误。有一个常会发生的错误,相信很多考友跟我一样都有这感觉。就是一大堆的数字,计算器加减乘除下来,难免会有按错的地方。这个小错误直到考试开始,我都没有很好的克服。也没有找到倒底是按错,还是计算机反应不灵敏造成的错。我是伴随着这个苦恼进的考场。

四、考试情况

1、第一科,基础与法规。今年的基础与法规比较简单,做的也快。四十分钟做完,休息一下,涂完答题卡,再复习一遍。一个半小时交卷。

2、第二科,计价与控制。今年的计控试卷,感觉难度较大。做起来全然没了上午基础与法规考试时的轻松自在。很多题都做的模棱两可,没有肯定的把握。一般第一遍做完,第二遍复习的时候,至多两三道选择题改一下,涉及分数也不超过5分。计控这试卷,我破天荒的改了十几分。也不知道是改对,还是改错。三个小时的考试,直到两个半小时才交卷。

3、第三科,技术与计量。计量科目因知识点多、碎,基本依靠记忆,题目也趋向于边边角角上出,直接导致了难度仅次于案例。不过,今年来了福音,基本不在边边角角上出题,难度自然也没多少。今年计量比较简单,不少考友都拿到了比较高的分。

4、第四科,案例。直到上了考场,对于这门课的状态也没有调整好,心里也不上不下的,没个信心。考试中,做题的顺序,我是严格按照王清涛所说的顺序做的。

第1题:招投标;

第2题:索赔;

第3题:时间价值;

第4题:工程款;

第5题:财务评价;

第6题:计价与计量。

根据往年情况,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顺序,一上来做简答题,可以缓解一下紧张情绪,又能帮助进入考试状态,也是由易入难的过程。但今年有了特殊状况,工程款那题一改平时以“万元”计量的习惯,改为“元”,而且计算每月支付额,计算量超大。前面做的招投标、索赔、时间价值三题,基本都花了40分钟一题。但工程款这题做了一个小时还没做完,当只剩一个小时的时候,最后一小题,那张支付申请表也没填。眼看来不及了,就凭着感觉大概数字填了下,也不可能深究其正确与否了。剩下50分钟交卷的时候,我还有财务评价、计价与计量两道大题没做,当时直觉今年是过不了了,因为按照往年情况,财务评价就得花掉50分钟。好在今年的财务评价题不难,因为时间紧,来不及深究,20分钟便搞了下来。最后一道大题,40分的题。时间紧,没时间细细品题,让我弄得是边做边改,卷面搞得一塌糊涂,也是20分钟糊完。最后剩下10分钟的时候,总算是做完了。感觉异常疲惫,检查了一下名字,准考证号后,提前5分钟交了卷。

考试中做题时间没有把握好,造成了无比的被动。我是主要有三个原因造成的:

第1点,机械的按照王清涛的做题顺序,没有根据试题难易情况调整。第2点,平时没有进行过一次限时做题,对做题时间把握不好。第3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平时练习时,时常有计算器按错情出现,我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去避免,只好是进行复算。案例考试中,大部分的计算,我都按了2次的计算器,这极大的了消耗了时间。

五、考后感觉

考完后,很快网上便出现了,网友的答案。选择题科目我没有对,一来是因为对不对答案,对考分没有什么影响;二来也是不少题,我也说不准当时倒底选了哪个选项。案例题,大概看了一下网的贴的答案上的数字。

基础与法规、技术与计量两科,因为试卷较容易,感觉肯定是高分通过。

计控科目较难,虽然没对答案,当时感觉也是70多分,比72分及格线稍高通过。

案例科目,本来是做的信心全无。但看了下网友的贴的数字,虽然不少地方跟我做的有些出入,但感觉我做的应该也差不多能及格,当时感觉是90来分。也感谢前些年的那种可恶的文字游戏题,今年没有出现。

六、题外话

关于泄题、押题。

如果没有泄题的话,对于什么学校、什么专家的所谓押题,不必太当真,没有那么神的事情。

但这也是我们执业考试的问题,泄题事件常常发生,折磨着我们用心看书的考试青年。去年发生的造价师泄题事件,让某些培训学校关了门,也让某些学校名气大增。今年9月份的一级建造师继07年那次大泄题后,再次发生了泄题事件。一时间风声据说很紧,最后10月份的造价工程师是一点没泄出来,也给我们用功复习的考友们一个安慰。也难怪今年的造价工程师成绩公布的比一级建造师还早。一级建造师成绩出现了召回门事件,不知与今年的泄题是否有关?

七、结束语

最后、感谢霞姐那句“只要你有目标,你就有无穷的力量”。

司法考试经验交流:司法考试经验的10条总结 篇6

一、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的理论基础: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理论

在我国, 高等职业教育是随着工业技术生产发展而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的短期职业大学演化而来。尽管已经实践了30多年, 但对于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这样一个基本的概念, 依然存在模糊且有争议的认识。根据《教育大辞典》的条目解释:高等职业教育“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 而第三级教育“一般认为与‘高等教育’同义”[2]。换言之,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 应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部分。

而对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属性做出明确清晰分类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在1997年3月推出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ISCED, 1997) , 它将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7个层次。普通高等教育对应于5A, 学习“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需要高精技术专业的课程”;高等职业教育则对应于5B, 学习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3]。在该标准分类中,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的一种单独教育类型, 而不是从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更低层次的组成部分。

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视角看, 现代社会的人才基本可分为学术型 (理论型) 、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等工作, 要求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较好的学术修养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工作, 要求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技术型人才是指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人员, 通过他们把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转换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 具体包括生产、管理以及职业三类;技能型人才也是指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人员, 但要求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 他们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主要依靠操作技能进行工作[4]。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承担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则主要培养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其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现实产品等物质形态, 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不同的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选拔方式、培养方式以及学习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自1949年至20世纪末,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实行精英教育政策, 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 还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评价方式, 都简单地将高等职业教育视为普通本科教育的更低层次的教育, 且仅定位于专科层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培养机制等方面模仿普通高等教育, 不同的是在入学门槛、课程难度、学业年限等方面明显比普通高等教育降低一个档次, 成为最低层次的高等教育, 高职院校被安排在最后批次招生。这种政策安排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 降低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与社会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受到社会的冷落也就在所难免了。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 强调要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2013年4月, 教育部发布《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考试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 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对技能型人才的选拔要求。9月3日, 国务院颁布的《实施意见》, 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未来我国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基本方向。

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福建的经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福建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 2013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在2013年底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 (以下简称高职招考) 改革试点, 对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进行探索与尝试。高职招考报考对象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 (含技工学校) 应届、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以及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外省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面向高中生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 不分文理科类, 每门满分150分, 总分600分;面向中职生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基础课4门, 其中专业基础课分为教育类、财经类、制造类等12个类别, 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个类别。语文、数学满分各为150分;英语满分为100分;专业基础课满分为200分。2013年10月和11月,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分别组织了高职招考报名和补报名工作, 全省共有4.29万人报考, 其中普通高中生2.44万人、中职生1.85万人, 外省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约2700人。

高职招考招生录取分为面向普通高中生和面向中职生两大类, 均设本科批和高职 (专科) 批两个批次。本科批志愿设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 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各设10个院校专业志愿。面向普通高中生的本科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73分, 本科批录取实行院校平行志愿投档;面向中职生的本科招生, 分别根据各类别招生计划划定了各类别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实行按专业平行志愿投档。专科批分3个阶段填报志愿, 每个阶段只能填报1所高职院校的最多6个专业志愿;录取实行按院校投档模式, 根据考生所填报的志愿向院校提供考生电子档案, 由院校根据已公布的招生章程择优录取。此次福建省高职招考安排招生计划3.67万人, 其中本科招生计划0.42万人, 专科招生计划3.25万人[5]。招生录取工作从3月初开始, 4月初结束, 合计录取3.3万人, 其中, 本科录取4200人, 专科录取2.88万人。共有2300多名未被录取且符合福建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在4月进行了普通高考补报名。

总体而言, 福建省首次举办的高职招考改革初步达到了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的预期目标。这项改革具有以下3个主要特点:一是促进了教育机会公平。福建省高职入学考试在全国率先实施“异地高考”政策, 首次允许外省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就地报名参加考试, 2700多名外省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与福建考生享受同等待遇参加了高职招生考试与录取, 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外省务工人员的欢迎。二是规范了高职招生考试行为。近几年, 高职院校生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各省推出了“中职推免”“中期选拔”“降分录取”等一系列措施, 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源不足问题, 但也出现了违规降低条件录取等问题。这不仅违背了教育机会的公平, 更极大地降低了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 实行全省统一的高职入学考试, 有效地规范了原有的高职院校招生行为, 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三是构建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的桥梁。福建省高职招考允许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 两类考生录取后在同一所高职院校、甚至是同一个专业一起学习交流, 真正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

三、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福建省高职招考的经验以及浙江、山东等省份的相关实践来看,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也存在着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难题。

1. 考试科目与内容如何体现技能型人才选拔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考试与招生都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那么, 高职招考如何满足技能型人才选拔的需要?用什么内容来考测技能型人才所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与技能科目之间所占权重如何分配?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成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 有关省份高职招考的考试科目与考试内容过于偏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 而对职业技能测试重视不够。如浙江省的本专科分类考试改革方案, 本科院校考试科目组合为“3 (语、数、外) +X (理综、文综) +自选模块”, 高职院校为“3 (语、数、外) +技术”;江西省从2013年起实行分类考试, 本科考试科目是“3 (语、数、外) +文综/理综”, 高职 (专科) 考试科目是“3 (语、数、外) +技术”;重庆本专科分类考试方案, 要求报考高职专科层次的考生只需考语、数、外3科即可, 总分450分。可见, 浙江、江西、重庆等省市均把语文、数学、外语3科作为普通本科和高职 (高专) 院校共同的文化考试科目, 而且将报考本、专科院校的考生安排在同一时间内参加同一份试卷的考试, 这种考试科目和内容根本无法体现高职院校对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需要。数学和英语是最能拉大考生之间分数差距的考试科目, 也是多数报考高职院校考生的“短板”科目, 将这3门科目作为报考本专科院校考生的共同科目, 明显违背了分类考试改革选拔不同类型人才的初衷。

2. 高职院校的自主技能测试如何保证公平性。

为了体现艺术、体育、护理、学前教育等专业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一些省级政府授予有关高职院校自行组织职业技能测试的权力, 考试科目、内容、方式和录取办法由招生学校自主确定。这项改革的初衷是让高职院校拥有更大的招生自主权, 招收具有专业特长和职业技能潜质的考生。但在实践过程中, 部分高职院校自主组织的技能测试出现了违背教育公平的问题。如有些院校的技能测试管理松散、内容空疏、随意打分、流于形式;有些院校则通过大幅提高部分考生的技能测试成绩, 录取有利益关系的考生, 严重损害了其他考生的入学机会。另外, 从成本视角看, 全省各地的考生必须长途跋涉参加一所或多所高职院校的技能测试, 这也增加了考生的经济负担和身心负担。

3. 考生报考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之间的矛盾心理如何解决。

教育部的《指导意见》提出, 高等职业院校录取一般安排在普通高考之前, 考生确认录取后不再参加当年普通高考和招生录取。实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考生就只能参加一次考试与录取, 其结果是成绩好的考生必然会选择参加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考试, 而成绩不好的考生参加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 这不利于高职院校选拔高素质人才。同时, 对于大量处于中等学习水平的考生而言, 这是一个两难选择。我国春季高考失败的原因很多,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考生的矛盾心理。目前, 除了福建和浙江, 其他开展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的省份均实行本专科同时考试、先本科录取后专科录取的模式, 这种做法既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选拔, 也丝毫没有改变高职院校处于录取最后批次而成为本科落榜考生选择的不利现状。因此, 能否采取有效方式消除考生报考两类院校的矛盾心理成为本专科分类考试改革成败的关键。

4.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之间的招生计划如何安排。

招生计划管理包括总招生计划、分校招生计划以及分专业招生计划等。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 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快速增长, 2014年招生计划是1998年的6.4倍。但高考报考人数从2008年以后逐年下降, 2014年报考人数是1998年的2.9倍。招生计划快速增长与高考人数下降的趋势使得处于招生最后批次的高职院校首当其冲地遭受了“生源危机”, 且部分高职院校已由“生源危机”逐步演化为“生存危机”。高职院校生源不足具有显著的结构性差异特征, 表现为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生源充足, 而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以及地处偏远地区的高职院校生源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 高职院校的总招生计划、分校招生计划以及分专业招生计划该如何安排?招生计划在本科院校招生与高职院校招生之间如何安排?如果不减少招生计划, 一些生源不足的高职院校就会采用将冷门专业新生转调至热门专业、降低录取标准等违规手段吸引生源, 若减少某些生源不足院校的招生计划, 就很可能造成这些院校的“破产”。从福建高职招考经验来看, 如果只将部分招生计划安排在年初的高职招考中, 那么多数考生宁愿选择参加6月份的普通高考, 因为他们即便在普通本科招生录取中落榜, 后面也还有大量的高职院校招生计划可以选择;如果将高职专科批招生计划全部安排在高职招考中, 则那些参加6月普通高考的考生只有本科院校可以选择, 落榜生就失去了填报高职院校的机会。可见, 招生计划安排也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难题。

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的建议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分类考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从加强招生计划管理、完善考试科目与内容、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力度以及优化招生录取办法等方面,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的科学性, 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

1. 将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纳入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体系中, 增加高职招考的社会吸引力。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以高职 (专科) 院校为主体, 但不应限于此。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高等职业教育包括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高职院校以技能型与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包括工程型、技能型与技术型三大类。从这一视角看, 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完全可以纳入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 这从理论与实践上讲都是可行的。这样做既可以增加高职招考的社会吸引力, 又可以促使独立学院与民办院校找准定位, 安心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2. 优化考试科目与考试内容, 增加职业技能测试比重。

教育部在《指导意见》中要求对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增加技能考查内容, 技能科目主要考查考生的通用技术基础、职业倾向和职业潜能等。福建省及时总结了首次高职招考的经验与不足, 对2015年高职招考面向中职学生的考试科目与分值做出了调整, 进一步减少文化课考试比重, 增加专业课考试比重, 加大技能测试的笔试内容。调整后, 语文、数学、英语3门考试科目均为100分, 专业技能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两部分, 所占分值从200分提高至300分。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考试科目设置暂不调整[6]。

从有关省份的改革实践看, 部分省份只将语、数、外3门科目作为高职招考考试科目的做法不能充分体现教育部“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要求, 也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实施意见》要求高考科目设置不分文理科, 笔者建议高职招考面向高中生的考试科目为“3 (语、数、外) +2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1 (文理基础) ”, 语、数、外各为100分,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文理基础各为100分, 总分为600分;面向中职生的考试科目为“3 (语、数、外) +2 (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 ”, 语、数、外各为100分, 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各为150分, 总分为600分。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科目按照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中把高职院校专业划分为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等18个类别组织命题。上述科目全部由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单独组织命题, 适度降低语、数、外、文理基础科目的命题难度, 重点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素养。

3. 加强招生计划管理, 加大高职院校资源整合力度。

《高等教育法》赋予了高职院校自主确定招生规模、自主确定专业设置和进行专业调整的自主权, 这种放权虽然有利于高校自主办学, 但也导致了高职院校盲目扩张规模、盲目扩大热门专业招生计划等问题的出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高职院校招生计划的管理力度, 按照办学评估条件来确定每一所高职院校招生计划人数的上限。对于上一年度招生计划完成率低于50%的高职院校, 按照10%-20%的幅度减少其招生计划。监督高职院校按照招生前公布的分专业招生计划组织招生录取工作, 严禁在招生录取过程中调整专业计划和录取结束后随意为考生转专业的行为。鼓励那些有办学特色、社会就业情况良好的高职院校兼并那些办学质量较差、招不到生源的院校。

4. 优化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模式, 全部实行按专业平行志愿投档。

高校招生录取投档模式可以分为院校梯度志愿投档模式、院校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按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以及“一档多投”模式等。每一种投档模式都各有利弊, 普通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学术型与工程型人才, 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采用院校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更适合普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与技术型人才, 对专业的要求明显高于对基础的要求, 实行按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则更能满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按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是指考生可以选择一所院校的不同专业, 也可选择不同院校的某一个专业, 或可以选择不同院校的多个专业填报志愿, 录取系统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逐一检索进行投档。笔者建议在高职招考录取时, 无论是高职专科院校, 还是独立学院与民办本科院校, 全部实行按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从国内有关省份的实践看, 实行按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不仅提高了考生的专业满意率和新生报到率, 也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加大专业建设力度, 促进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 (2014-09-04)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9/174543.html.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第三卷)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375.

[3]严雪怡.国际教育分类标准 (ISCED) [J].职教通讯, 1997 (08) .

[4]肖化移, 聂劲松.从人才结构理论看高职人才培养规格[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19) .

[5]罗立祝.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改革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20) .

司法考试经验交流:司法考试经验的10条总结 篇7

为了给准备考研,司法考试或考公务员的同学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为了点燃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考试激情,使同学们对考研,司法考试,考公务员和就业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提前进入状态,以及增强高年级同学的信心和决心,我院学习部在院团委的组织领导下开展了本次司法考试、考研及公务员考试交流会。

2011年6月8日,天空中偶尔有几片云朵悠闲地飘过,阳光显得格外的明媚。在***学院的模拟法庭中可以说是座无虚席,有大三的学长学姐,也有大

一、大二的学生,大家都是来聆听大四学长学姐关于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以及研究生考试的箴言语录,希望借此机会取得真经。本次交流会邀请了***、***、***等法学院翘楚来与大家交流。

首先,***老师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大家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并宣布交流会开始。各位学长学姐进行了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便开始了经验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他们充分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对此加以总结与概括,言简意赅的向我们传授了自己的宝贵经验。比如,***学姐以高分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但是还相当谦虚的说自己尚有欠缺,她说对于司法考试我们不可轻视,大家一定要明确司法考试是一门放弃的艺术,在备考期间要充分利用好复习资料和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多看看名师的视频已及听听他们的录音,同时不要忽视历年真题,法条的备考还是要以理解为上。最后她告诫我们,对于司法考试一定要在心态上重视起来,不懈努力,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学姐对我们说,是否报辅导班要看各人的具体情况,她结合自己的经验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她认为比较不错的备考资料,她提到在考研中,英语是相当重要的一门,而英语作文又是英语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建议大家多背诵点范文,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在自己的框架,这样相对有效点,对于专业课一定要做真题,这样才能充分把握住考试的内容和重点,她还总结说考研和司法考试并不冲突,大家应该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在各位学长学姐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之后便进入了自由提问的环节了,同学们对此十分积极,纷纷把自己学习以及备考中碰到的疑惑和问题提了出来。比如,如何定位适合自己的目标学校,如何提高英语,备考时间怎么安排等,各位学长学姐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逐个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活跃的气氛之中,不知不觉交流会就接近了尾声。最后,***老师进行了总结讲话,她深情的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考研经验,并谆谆教导大家说,想要优秀就必须努力,做出自己的决定就必须全力以赴。

本次交流会同学们反响十分强烈,大家对此表示非常赞同,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会。

***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雅思听力考试经验总结 篇8

雅思听力的考试的过程中有些什么技巧和原则呢?很多在听力上不在行的中国学生对此都比较关心,雅思听力考试确实是更多的在于平时的积累,但是在考场上的技巧也能够帮助平时雅思听力比较差的同学快速进步。

一、顺序原则

只要是雅思听力考试的真题,40个题目全部都严格按顺序出场。

二、所听即所得原则

对于填空题而言,一般所听到的直接就是所需要填写的信息。

三、信号词原则

每个的出现前或出现后,必定会有较明显的信号词提醒。

四、*后原则

在单选题中,正确往往会在最后出现。当然,也不排除前置的可能,例如rather than表示前肯后否,应该选rather than前面出现过的信息。

五、相似原则

在单选题中,如果两个选项长得很像或意思相反,那么其中一个选项必定是正确。

六、重复原则

在听力考试中,如果一个信息被重复了两次,那么这个信息一定是所要的。

七、重读原则

如果说话人语气突然发生变化,通过重读来强调某个信息,那么该重读的信息就是。

八、转折原则

转折词后面经常是正确,尤其要注意but。

九、折中原则

在单选题中,如果选项都是数字,往往数字居中的那个选项就是正确。

十、同义改写原则

在多选题中,正确往往被同义改写。

十一、顾左右而言它原则

在多选题中,说话人往往会提及多个选项的内容,但是经常会伴以一些自己的判断或取舍。

十二、生词原则

在选择题中,一般来说,含有生僻词的选项往往不是正确。

十三、极端词原则

在单选题中,含有极端词的选项(如only等)一般不是正确。

司法考试经验交流:司法考试经验的10条总结 篇9

我是从拿到新教材才开始复习的,离考试的时间并不是很远,备考有些紧张。因为教材是去年新修订的,尤其会计大部分内容都是新的,确实有难度,幸亏自己基础打得牢,对新会计准则早有学习,但要通过考试,也只有咬咬牙了。我冷静下来,好好计划了一下,就开始了我的备考生活。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学习,我以优异的成绩一次通过中级职称考试。以下是我的应考经验,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经验一:制订合理计划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季在于晨,一事之季在于计划。也就是说,在开始学习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个全面把握,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由于去年新教材出得晚,离考试只有三个多月。我大体是这样安排时间的,一个月的通读,两个月的精读,半个多月的考前总复习。每个阶段该做什么,达到哪种程度.要有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定了计划就一定要严格执行,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计划不一定表现在纸上,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计划要定紧凑一点,不要把战线拖长,不要计划不如变化快。自信是通往成功的一半,在整个计划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要通过,一定能通过,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科要同时学习,最好别逐科突破。如果分开学,每门花的时间都不少,很容易学了一科忘一科。而三科穿插学习,这样不至于读完一本,前一本就忘得差不多了。我喜欢前一天晚上听课或是看书,第二天白天做题。像会计和财管,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做题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点。经济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几遍。在时间分配上,会计、财管、经济法一般比例为3:3:2,具体的还要看个人情况。

经验二:选择好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教材是最基础的,考试万变不离其宗,精读教材对考试至关重要。通常我们都会说,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转化的过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一本新书,如何将它读得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呢?如何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在其中游刃有余呢?这就要求我们有好的学习方法。我的学习方法总体思路是:以教材为主干,结合听课,用习题做加深。阅读教材至少要四遍,全面掌握教材的知识点。

新书拿到手,先通读一遍教材,根据考试大纲,准备几只不同颜色的笔,边读边画书,哪里要掌握,哪里要熟悉,哪里要了解,用不同颜色的笔做记录。重点掌握考试大纲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大纲要求了解的内容,出题的可能性比较小。第一遍弄清教材都讲了些什么,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要求记忆。教材上的东西毕竟和我们平时的工作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看完第一遍之后会有许多问题不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时,先不要急于求解,在书中做上记号,等到看第二遍时解决。

之后,开始第二遍读书。要把握两个原则,精,细。教材是命题的依据,因此,考生在听课后必须仔细阅读教材,在阅读时,结合听课的笔记,注意进一步深入理解并记忆。弄懂教材的每一个地方,重点突破第一遍读书时暂时放弃的知识点,把不明白的地方听懂并理解,把一些自己认为是重点或者难点的东西记录下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遍不要放弃对教材的圈画,这是在第一遍基础上的加深和充实。这样,听一遍课件,看一章内容,做一章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我认为选一位名人课件和选一本好的辅导书是指引你走上成功的另一半。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很多内容都通俗化了,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辅导书里面的每道题都出得有特色,紧扣教材,有思路的转换。做题目时,一定不要看书,完全独立做,之后,对照答案,找出错误,错误的地方在题号前标明,最好在书上找出答案写下页码,增强记忆。题中也有书中不明显的知识点,可以把它记在书中适当位置,方便以后的复习。辅导书中也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答疑板向讲课老师直接询问。

第二遍过去,你脑子里会有一个概况。知道这本书具体讲了一些什么,也知道了哪里是难点,哪里是自己的薄弱环节,还有哪里不是很明确等。此时,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聚集在一起,会感觉比较繁琐,比较混乱。这些知识,看着书都懂,但是一做题就很迷茫,看看答案也都会,就不知道怎么下手。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因为你没有把点连成线,组成面。这时就需要第三遍的读书,第三遍主要是记忆和综合掌握。因为通过两遍的学习,知识点应该都理解了,只是可能看的时候明白,过后就会忘,所以第三遍的时候就要把该背的东西都背下来,把书中各章节的知识点都串起来,主要做到融会贯通。看完后做跨章节的综合题目,以查漏补缺。综合题不简单,那是人家的拦分槛,不要害怕。考题分好多小问题,会提供解题思路。为克服综合题太长,用时太多的问题,你可以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读题做题,逐个击破,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另外,通过多做几套模拟题和近三年的考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不至于在真的考试时无从下手,也可以使自己对考试时间有个把握。

考前几天回归书本,最后一遍对教材加深记忆,同时听听老师最后的串讲。最后一次的考前串讲是必听的,老师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很多知识点,考点囊括其中。这样看来一般起码要看四遍书,第一遍通读,第二,三遍精读,考前的最后一遍总复习。

总之,目标是教材上的例题要会做,辅导书的题目要练熟。教材的边角不要因为可能不考就不去看,也要认真对待,以达到网不漏鱼。

经验三:突出新内容

职称考试侧重于对新知识点的考查,突出新规定,新内容。教材具有多变性,它不断依据国家经济活动的需要,及时增加新的规定,修改新内容,使之与国家新的规章制度相吻合,这当然也会在命题中反映出来。考试中,几乎每年新调整的内容都是当年考试的重点。所以,要求我们加强对教材中新规定、新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今年和去年的教材相比,变化不大,因此把握去年新增的内容和今年变化的内容是同等重要的。

经验四: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

鲁迅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学习需要时间保证,不要浪费你宝贵的每一分时间,白天上班的时间忽略不计,如果再分配给一些无聊的事情,那么就所剩无几了。平时学会挤时间,白天在单位工作迅速干,有空就看书,不做无聊事,不说闲话;午饭不要超过30分钟,中午大约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用来学习;下班后,从晚上7点开始,学习到11点,期间适当的时候要锻炼一下,劳逸结合,何况运动还可以开拓思维;公交车上,随手翻一下昨天学的内容:双休、节假日不逛街,不出游,不看闲书。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上。你要明白,倘若你现在玩了,浪费了时间,那么你考试通过不了,没有地方哭诉,也没有人替你负责的。"

经验五:心静自然成

遇事要冷静,不要急于求成。学习激情要有,但不要把它当作负担,工作和学习任务本来已经很繁重,如果再急躁就会给心理加上一道法码,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考试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要学会自我控制,当你将思想中的所有杂念都去除的时候,一瞬间你就进入了主题,你的大脑就充分调动起来,你才有才智,你才有发明,你才有创造,你才有观察的能力,记忆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如果不是这样,你坐在那里,十分钟之内脑袋瓜里还是车水马龙,还是风马牛不相及,还是天南海北,那么这十分钟就会被浪费掉。再有十分钟,不是车水马龙了,但依然是熙熙攘攘的街道,又十分钟过去了。到最后学习开始了,难免三心二意,效率很低,要善于迅速进入自己关注的主题。读小说你有兴趣吧,我们要把教材当作小说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将自己放在一种安静的环境里,心态平稳,安安静静地学习。这样,放松一下心态,心静自然成。

经验六:坚定信念,决不放弃

坚定信念,决不放弃就等于成功。平时学习遇到难题不放弃,书中写一些警言来不断激励自己,如会计中的现金流量表,内容多,难度大,这就需要你有一定的毅力,才能解决问题。还可以制作一个倒计时装置,放在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尤其是在考场上.不要放弃任何题目,不要放弃考试的最后一分钟。只要你知道的,与题目有关的统统写上,这些可能都是得分点。我坚信,一个人立志勤奋拼搏,锲而不舍,就能成功。

总之,有了坚定的信念、合理的学习计划、好的学习方法、充足的学习时间,努力地去备考,就一定能通过。战友们,努力吧,坚信花儿会艳丽地开放,胜利会属于你们!

对于公务员考试的个人经验总结 篇10

我参加了两次公务员考试,于去年如愿考上了,现在将个人在笔试准备阶段、考试过程的一些经验作简要的总结,希望对现在正在准备考公务员的朋友有所帮助。

首先谈谈笔试的复习准备,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我把绝大部分时间放在了行测上,以为一两个月那么短的时间看书,写作水平也得不到提高,所以几乎是在考试前几天才拿了申论的复习资料出来随便看了一下,结果是行测的分数不高,申论分数更是惨不忍睹。也问了身边很多的人,他们也都和我一样把大多数时间花在行测上。直到有一次和一个大学同学聊天,就聊到了公务员考试,他告诉我其实应该多花的时间在申论上,申论的分数提高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当时始我不以为然。

第二次考公务员,由于我是辞职在家,所以相对于第一次有了更多的时间复习。刚开始我还是一样每天只看行测,只做行测的试题。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问题出现了,自己自测行测的分数在第一个月里是有所提高的,后来像遇到了瓶颈一样,分数总是在一个范围内,无法突破了。我开始找出现问题的原因,我意识到行测考的知识面广,需要的是平时的积累,短时间的锻炼,虽然能提高答题速度,一定程度上加快算数类题目的运算速度,找到一些答题规律,但是受

到自身知识面的限制,短时间内分数的提高无法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于是我想到了同学的那句话:应该把多花一点时间在申论上。

我开始拿出申论的资料来看,原来申论并不只是我认识的那样,只有写作水平高才能得高分,申论除了最后一大题主要依靠写作水平外,前面的小题考的是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训练得到一定的提高的,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于是在后面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便开始重视申论的复习,认真分析资料、总结自己答题与参考答案的差距,总结答题规律。在第二次的公务员考试成绩出来后,我自己都被吓了一跳,我的申论分数竟超过行测将近10分,虽然我的申论分数不算太高,但是相对于第一次的分数,这样的结果是足以让我大吃一惊的了。最后我以笔试面试都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考上了公务员。所以我建议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行测上的朋友们,可以适当的分些时间给申论,说不定你也可以收获惊喜。

再来说说答题顺序吧,很多人都建议答行测时候,先答自己擅长的题型,后答不擅长的。而我每次都是按顺序来答题的,遇到一时算不上来的、或是不懂的就跳过,直接答下一题,到最后没时间了,那些题只能用猜的。毕竟考试时间只120分钟,而试题数目往往超过120道,所以我不愿意浪费时间在把试卷翻来翻去找自己擅长的试题上。在平时的自

测中,应该知道一套试卷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所以在考试时就算答不完也不要慌,大部分人都是和我们一样的。还有就是一定要留时间来涂答题卡,平时可以练习一下,看涂满整张卡需要多少时间。至于是边答题边涂卡快,还是做完后在涂卡快,这因人而异,在复习是也可以在这方面做些探索,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盲目的去照搬他人的做法,有些方法好部一定都适合你,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还要尝试探索属于自己的方法。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经验总结 篇11

点名 抽题。等时间一到,才让抽题,自己动手输入准考证号,再填好备课纸的页头,姓名、准考证号之类。备课纸就是一张A4纸,上面只有姓名、准考证等,其他都是白纸,没有表格,且只有一张。

备课。由领队带入 备课室。老师会告诉备课时间、应该是简案。根据后面的讲课,老师不怎么看教案。

面试。由领队带入各面试室。面试老师三人。进去之后老师会说一下流程:先是2道必答题,然后讲课,再根据课,提两道问题。

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这几个完整的课程结构;其次,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由于试讲的时间有限,考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多数精力放在一个或两个重点上面,切不可平均用力。第三,试讲时面对的是考官而没有考生,但是也要表现的像是有学生一样,要有课堂提问、评价、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内容。

我诺诺的问道:“可以了嘛?”得到准确答复,才真正停止。

1.语言清晰,语速适宜,表达准确 2.善于倾听、交流,有亲和力

3.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1.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与学生交流的意识。2.能够科学准确地表达和呈现教学内容。3.能够适当地运用板书,板书工整、美观、适量。

4.能够较好地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合理地安排教与学的时间,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 2.能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

测试

序号

项目

较强的从教愿望,对教师职业有高度的认同,对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职责职业

认知 心理

素质 仪表仪三

态 言语表四

达 15 5 5 5 3 3 2 2 3 8 7 3 思维品五

质 15 4 4 4 教学设六

计 10 3 6 35 4

有清楚了解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活泼、开朗,有自信心 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

衣着整洁,仪表得体,符合教师职业特点 行为举止稳重端庄大方,教态自然,肢体表达得当 语言清晰,表达准确,语速适宜 善于倾听、交流,有亲和力 思维缜密,富有条理

迅速地抓住核心要素,准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看待问题全面,思维灵活

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了解课程的目标与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能根据学科的特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情境创设合理,关注学习动机的激发 教学内容表述和呈现清楚、准确

有与学生交流的意识,提出的问题富有启发性 权重

分值

评分标准

教学实七

施 7 教学评八

价 5

板书设计突出主题,层次分明;板书工整、美观、适量

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时间节奏控制恰当;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有效 能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能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第--组-号选手---,本科就读于-----。从小,我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答疑解惑,扫除求学道路上的障碍。我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以期待着将来可以走上这三尺讲台,完成自己的理想,帮助更多孩子实现他们的理想。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此次参加生物类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所具备的优势,一,我大学所学的本科专业是生物技术,通过对生物类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系统学习,为我将来就学生学习生物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社会教学实践,阳光支教,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我有机会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可以从容的对课堂上发生的任何问题随机应变。

三、通过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内容的系统学习,我对教师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有幸通过今年的教师资格证笔试。如果我今天可以通过此次面试,那么我将以实际行动将人师表敬业奉献的精神践行贯彻到底。即使我没有通过,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离教师的标准近一点,更近一点。今天,我所要讲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XXXX,下面开始我的授课环节。

-要求:(1)板书。(2)提问环节。(3)评价。

(4)当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不会回答,或回答错误,你该怎么办?,还要练习走上讲台,进行试讲。练习试讲时可让他人做观众,讲完后提出他的意见。回答问题也是如此,首先要有每种问题的回答思路,然后还应当不断练习回答问题,使自己做到在听到任何一个问题时都能够有思路、有话说且能清晰流利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练习试讲和结构化问答时要注意掐着时间,试讲10分钟以内,回答1个问题3分钟以。但时间也不能太少。这样有利于我们在考场上正确地把握时间,表现出理想的状态。

考官会问你:“谈谈你自己的情况如何?”这是面试中的第一个问题。此刻,你应把在此之前所有紧张不安的情绪稳定下来。因为这个问题,应试者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相信自己能回答好这个问题。

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其中的试讲部分易错点是非常多的,如何能够进行一次成功的试讲,需要我们注意试讲的以下易错点并加以规避。

第一处易错点是缺乏教学语言或教态不当。要多加注意,在平时积累一些教学用语,并对自己的仪态仪表进行规整,使之符合教师的身份,这是提高面试印象分的一个关键点。

第二处易错点是忽略学段特性。讲解不宜过快过难;对于中学生,讲解不宜太过细致。

第三处易错点是试讲容量过大。节奏自然就可以掌控好。

在试讲环节,考生可能还会暴露出许多其他的问题,但是综合来看以上三点是非常普遍的。作为考生一定要警惕这些误区,将这几个问题解决,考官对考生的整体印象分一定会大为提升。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上好一节微型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微型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3、上好微型课的基本要求

(1)切入课题要迅速。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2)讲授线索要清晰。在微型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3)教师语言要得体。在微型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平倍受评委的关注。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4)课堂板书要简约。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5)课后小结要快捷。在微型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型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在20分钟的备课时间里面,如何准备好教案?是应该突出重点还是面面俱到?

现在我们强调最多的,就是情景式的,合作式的,或者研究型的,你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课堂互动呢,比如以情景式的,导入的时候采用什么形式好呢?用活动还是用故事还是用PPT,这个设计非常重要,在这个教案设计里面,第一个亮点就呈现了,设计完以后就要新授课,这和前面的衔接,怎样把知识点讲得非常简单、明了,通过练习、例题,让他认识到知识点是什么,并且掌握它。只要抓住两个点,一个导入,一个新授,就是这样。

二、结课的功能及要求(一)结课的功能 1.巩固强化知识

课堂结束是一种“及时回忆”。知识的再次重复、深化,会加深记忆。依据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课堂及时回忆要比六小时后回忆,效率高出四倍。课堂结束可以将知识信息从原来的瞬时性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2.总结概括知识

总结是结课的最大特征,也是结课的首要任务。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收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再一次的提纲挈领的概括和归纳。3.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通过恰当的结课.可以帮助学生作一番简要的回忆和整理,理清知识脉络,便于学生把握教学重点,使学生容易从复杂的教学内容中简化储存的信息。(二)结课的要求 1.科学准确性

结课要以科学为指导,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不可信口开河。2.重点明确性

结课应从教材内容出发,紧扣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或从重点难点处点拨,或从智力开发、思想教育方面予以引导,针对性强,不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3.富有启发性

结课应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语言精炼干净利落。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收效良好,意味隽永。4.语言趣味性

在设计结课时,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5.恰当紧凑

学生实践活动及内容要安排合理恰当,要求明确,作业数量恰当。结课环节的安排要紧凑,不要拖堂。6.结构完整性

结课是教师在一堂课的最后二三两分钟里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阶段性总结。要避免“虎头蛇尾”,不要时间宽松,则重复哕嗦,信口开河。时间紧了,则三言两语,草草收兵。结课要做到与导课遥相呼应,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艺术性。7.方法多样性 结课有法,但无定法。它要求教师匠心独运,既要知常又要晓变。因此,在设计结课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的难易、学生的特点等各方面情 况,形式要新颖,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结课时,各种方法可以综合利用。总之,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结课也是艺术,应有“画龙点睛”之效,不 可忽视。

三、结课的过程及方法(一)结课的过程

在结束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时,主要包括简单回忆,提示要点,检验结果,巩固应用,拓展延伸五个环节。具体的含义如下∶ 1.简单回忆。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整理认识的思路。

2.提示要点。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要时可做进一步的说明,进行巩固和强化。3.检验结果。提出问题或采用其他形式检验学习结果。

4.巩固应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在应用中解决新的问题,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激发思维。

5.拓展延伸。有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需要在结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扩展延伸。(二)结课的方法

教学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科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选用、努力创新,不要拘泥于形式、死板单调。1.自然结尾法

正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教师所讲一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这便是自然式结课。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结果。2.悬念留疑法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悬念式结课,即结课时留下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 分解”的悬念效应。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认真研究、仔细分 析,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一位老师对《少年闰土》结课设计如下∶

“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结下了深厚情谊,离别时难舍难分。那么,三十年后他们又见面了,会怎么样?(学生循着课文思路,纷纷自圆其说)大家说了 很多,可惜都没说对。(学生困惑)三十年后,真实的情况是,闰土一见„我”便喊了一声„老爷‟。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课后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就会明 白了。”网开一面,欲擒故纵,既强化了教学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3.前后照应法

前后照应法指教学结束与起始相呼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前后照应的方法。回应的内容包括开头设置的悬念、问题、困难、假设等,是悬念则释消,是问题则解 决,是困难则克服,是假设则证实或证伪。回应法使教学表现出更强的逻辑性,让学生豁然开朗,顿开茅塞,同时还使学生产生一种“思路遥遥、惊回起点”的喜悦 感,有助于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教学案例如下∶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内容时,有的老师在课题引入时采用“提出问题‟巧布悬念”,先 出示小黑板∶弟弟解一元二次方程x2—15x--100=0,得出两个根为20和5。姐姐走过来‟刚看了一眼就说∶“你做错了。”姐姐是怎样看出来的?有 的学生脱口而出∶“验根。”教师强调∶由题意可知,姐姐是在一瞬间作出判断的,不可能是利用代入原方程验根的方法。(学生点头)当老师讲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后,重新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再次考虑课前提出的问题,学生恍然大悟,齐答∶“是利用了韦达定理”。4.知识延伸法

一堂有品位的好课,不只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是把结束作为一种新的开始,即把结课作为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内外的桥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能力在课外得 到延伸、扩张、充实,真正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学案例如下∶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还知道人们从什么地方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同学 们一下子举出了十多例子,兴趣很浓,教师延伸提出一个问题“你从什么得到启示,觉得可以发明什么?”这样就把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鼓励 学生去探索课本以外的奥妙。5.激励法 教师的结课充满激情,且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厚望于学生,往往很能打动学生的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让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教学案例如下∶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多么可贵的科学热情,多么可贵的严谨作风。物候学与我们同学一样,正处在年青时期,风华正茂。有志于此者,真是大有作为啊!”这样的结课,能不让学生热血沸腾,为之动容吗? 6.设置情境法

设置情境法是以教学情境为凭借,在课末创设出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的一种教学方式。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意境陶冶人的心灵。可以运用教学语言或教学媒体构成课堂教学的课末情境,使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教学案例如下∶ 《春风吹》课末,可播放燕子、青蛙的叫声,下雨的响声,让学生在朗读下列儿歌后下课∶ 春风吹,春风吹,吹来了燕子,燕子叫叽叽; 春风吹,春风吹,吹醒了青蛙,青蛙叫呱呱; 春风吹,春风吹,吹落了小雨,小雨淅沥沥。

俨然构成师生虚拟“春风与春雨共舞,燕子同青蛙齐鸣”的教学情境,课虽终而情趣却盎然不已。8.求异创新法

即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命题、定律等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并加深学生对已讲知识理解的结课方法。这种结课法可使教学的主题、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具有培养发散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老师在上《扁鹊见蔡桓公》时,结课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文学完后,你们能不能换一下角度考虑一下,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扁鹊和蔡恒公呢?” 问题提后,众多学生发言,有学生讲到∶“桓公讳疾忌医而死是可悲的,但扁鹊作为医生,规劝病人的力度不够,方法太委婉,没有设法医其心病,有臣卑思想,不 能直言不讳。”在学生积极的发言中结束此课。这样的结课方式鼓励学生勇敢地反驳,否定前人的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虽然见解幼稚些,但学生求异思维,不盲从,不迷信的独立个性得到培养。要注意的是在发散思维过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集中思维,经过分析比较,求取最佳和最真的结果。这样才 能培养学生娟科学态和积板思维方式。9.激发感情法

教师在结课时的语言充满激情、既言简意赅又情深意长,往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情思之弦震颤不已,心潮之澜难以平静,收到发人深省的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如下∶

教师问学生∶“孔乙已有脚吗?”学生回答∶“有啊!”师又问∶“他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是用脚走开的吗?”学生答∶“用手。”教师就势总结∶“课讲完 了,孔乙己也离我们而去了,他走了。是用脚走开的吗?不!是用手。孔乙己这个备受凌辱、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读书人,这个善良忠厚、迂腐困窘的读书人,由于 被打致残、频遭冷遇,只好用一双手走了,悲惨地、艰难地走了,走出了读者的视线,也走出了生活的舞台。” 10.回昧法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甘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教学案例如下∶

特级教师于漪教《茶花赋》一文,在结束课时,出示了一副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挂图,其用意有二∶一是让学生顺着文章脉络理解有关语句,二是让鲜艳绚 丽的童子面茶花的形象印在学生的心上。用美好的形象,引导学生具体体会作者对新生的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由衷赞美,理解文章的精髓;用这样美好的 形象在学生心田撒播热爱祖国的种子,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深情。这样能激起学生回味的结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11.比较法

比较法是教师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意在引导学生将新学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类似概念或对立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又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清晰。教学案例如下∶

有位语文教师讲授峻青的《秋色赋》,落实本课基本要求后,在结束课时将欧阳修的《秋色赋》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也一同发给大家,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和讨论。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这是欧阳修的秋。

“绚丽缤纷”,“眼花缭乱”,“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荣昌盛的标志。”——这是峻青的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毛泽东的秋。

通过比较,北宋文人、现代作家和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笔下的秋,其色、其光、其形、其情操、其胸怀、其精神的差异,给予学生认识上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在联想、想象、审美体验中,去实现对美的判断、理解,不断丰富“感觉的人类性”。12.归纳法

归纳法是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法,是在课堂将要结束时,教师、学生或师生共同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重点内容、难点、知识结构、基本 原理、基本技能等进行梳理和概括,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运用归纳式结课,可以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 养其综合概括能力。语言应当简洁、概括、严谨,有启发性、有创新性。教学案例如下∶《变色龙》一课的结课可这样设计∶先用折线板书,简洁地表示奥楚蔑洛夫 对狗的态度五次大起大落的变化,再归纳出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及本课的主题思想——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从而揭露了沙皇统治下警察制度 的反动、腐朽和虚伪。13.练习巩固法

练习法是教师通过让学生完成练习、作业的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这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结课方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趁热打铁,既使学生 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运用,又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学案例如下∶一位教师在教“最大公约数”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趣味习题结束 课堂教学∶“猜电话号码游戏∶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①最小的合数;②最小的自然数;③最小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④既是偶 数又是素数;⑤只有三个约数的偶数;⑥既是5的倍数,又是5的约数;⑦6和12的最大公约数。你能说出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 14.机智幽默法

机智幽默法是用机智的幽默的语言,恰当地利用教学情境的一些现象,实现一节课的结束。教学案例如下∶ 有位老师结课时不小心滑了一个踉跄,她就顺势说∶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很出色,老师也为之倾倒了。”还有老师在讲《颐和园》时,电脑突然黑屏了,恰巧这时下课铃声刚好响起,老师恰到好处地来了一句∶“学了一节课了,人脑需要休息,瞧,电脑也申请休息了,下课。”语言诙谐,充满情趣,一堂课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15.口诀结尾法

一节课中对所学的知识,教师如能在最后给出琅琅上口的口诀,将更便于同学记忆,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记、记得牢。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老师在“心脏的结构”的结课时,把心脏四腔分别与哪几种血管相连口诀化,即“心脏四腔,上房下室,房连动,室连静;左室主动,右室肺动,左房肺静,右房连上下。”这样守尾,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16.画龙点睛法

精妙的课堂教学结尾可以说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在一堂课结束时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板书,引导学生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能使他们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教师讲《语言的魅力》一课时,课将结束,黑板上“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语、流水人家”四个词组赫然在目。老师问道∶“我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不假思索地答道∶“美丽的春天!”老师又问∶“而盲老人呢?”学生肃然答道∶“什么也看不到!”老师顺势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说道∶“是的,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老师一边说一边随手把黑板上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语、流水人家”四个词组擦 掉了,留下了一片空白。这么巧妙的一“擦”,化静为动,学生感受强烈。黑板上留下的一片空白,包含着不尽的潜台词,蕴涵着无数的画外音。它让学生在思考体 味中去意会、去发现。这样的结课使教师、学生在对人物的悲惨命运上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有对人物的同情,有对社会的控诉,让盲老人的悲剧形象在学生心目 中难忘,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言魅力的所在,进而感受到语言那巨大的感召力。17.拓展发散法

好文章就像品茶,越品越香,其中的意境可谓是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堂有限的时间所品味的意境可谓少矣。结课之时,教师有必要针对教学过程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分散思考,以拓宽识的覆盖和使用面,并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教学案例如下∶《白杨礼赞》为了掌握本课重点——象征手法的应用,结课可设计“蜡烛 想到……‟、“绿叶想大到……”等话题来引导学生对这知识的巩固。《走一步,再走一步》结课时可设计为从走一步,再走一步,谈谈生活中你相似的遭遇…… 《皇帝的新装》可设计为游行之后皇帝、小孩的遭遇……为题展开想象。18.游戏表演法 游戏法是一种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的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小学生往往对大量的、枯燥的练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采用游 戏法结课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儿童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教 学案例如下∶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一课,一位教师在结束时,设计了“动脑筋离开教室”的游戏。师生总结全课后,表扬本课最突出的三名同学,下课时要让他们手拉手 先走出教室。然后提出∶其余同学离开教室时,动脑筋想一想,怎样走,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剩下的人数是他们的几倍。(全班人数是3的倍数)经过一阵叽叽喳喳的讨论,大家认识到,以被表扬的三个同学为一倍量,思考剩下的学生还有几个3,即是3的几倍。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三人一组手牵着手快乐地离开了教室。

这样的结尾,自然、巧妙、不落俗套,寓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于轻松的游戏之中,悄然之间丰富了学生“倍”的概念表象,深化了对于“倍”的理解。19.假想法

假想法是对课文作各种假设,让学生依据假设推断另外的结局,以此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课方法。教学案例如下∶ 《狼和小羊》一文最后一句是“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一位教师在课的结尾是这样安排的∶ 师∶小羊后来怎样呢? 生∶狼吃了小羊。

上一篇:鼓励人坚持梦想的话下一篇:用梦想追忆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