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教育(共11篇)
1、乐意围绕“我就是喜欢我”这一话题参与谈话,学习用简短的语句谈论自己。
2、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有信心。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喜欢自己吗?为什么啊?有这么一只青蛙,它先是对自己充满了自信,然后在与小动物相处过程中又失去了自信,最后在同伴的鼓励下又找回了自信,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看看青蛙是一个什么样的青蛙。
2、听故事:“我就是喜欢我”。
提问:你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小青蛙有什么本领?
过渡语:小青蛙有自己的颜色,会游泳、会跳跃、还会捉虫,所以它感到非常愉快,它喜欢自己是一只青蛙。那你喜欢你自己吗?
3、说说“我的爱好”
提问:你喜欢什么?(我喜欢笑,我喜欢白色)
4、讲讲“我会做的事”
引导幼儿用“我就是喜欢我,因为我会……”句式讲述。
提问:
(1)我会为自己做什么?(自己穿衣,自己洗脸、刷牙、自己吃饭……)
如:我就是喜欢我,因为我会自己整理玩具……
(2)我会为别人做什么?
我会为爸爸、妈妈(我就是喜欢我自己,因为我会为爸爸、妈妈端饭、摆筷子……)
5、教师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每天都在不断地进步,健康地成长。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你自己吗?你会怎么说呢?(我喜欢我自己)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渴望赏识与关注”是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幼儿得到了赏识, 就会拥有自信, 拥有了自信, 才有利于激发幼儿潜在能量的发挥。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心的强弱对一个人的事业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 而且会影响其他心理品质的发展。让每个幼儿都不断获得成功, 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 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做到因材施教, 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 为不同的幼儿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 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得快乐。进而增强其自信心, 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谁拥有了自信心谁就成功了一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 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 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因此,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 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 使幼儿学会辩证地认识自我, 既看到自己的优点, 又发现自己的不足, 使他们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 不断地超越自我, 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求知欲, 战胜自我, 走向成功。 教育幼儿首先要从理解幼儿入手, 全身心的投入幼教工作, 认真地去关注每一位幼儿, 走进幼儿的童心世界, 是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我们每一个人在认知方面是有差异的, 幼儿期在五大领域的认知发展也是不均衡的, 存在着个体差异, 这就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承认差异, 正视差异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幼儿教师要用心关注每一位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从而对每一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给予热情中肯的评价。切忌只重视评价活动的效果, 而忽略了过程, 那样做的结果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幼儿被冷落 、被忽略, 以至影响到今后他们参加教育活动的兴趣。
首先, 教师对幼儿参与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要从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注意发现每位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 努力将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变成光环。使之成为前进的动力。比如, “某幼儿以往从不动笔画画, 今天他开始动笔画画了这就是进步, 教师发现后就应该给予表扬。
其次, 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 应该多做纵向讲评。切忌只作横向评比。将幼儿的作品分成好、中、差进行评比, 这样做的结果, 其一, 不利于幼儿个性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其二, 会削减部分幼儿的学习兴趣。
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机遇面前心态决定一切”。因而, 我认为:“培养幼儿自强不息的意识和超越自我的精神, 锻炼幼儿在困境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品格是非常重要的”。20年的从教生涯使我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应学会用童心看世界, 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法宝”。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激励教育实践,谈谈如何采用激励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一、积极暗示,激发潜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普通的小学,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名单交给了老师,叮嘱他们要保密。几个月后,奇迹出现了,这些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进步,且各方面都优秀。事实上,名单上的学生是他俩随便圈出来的,是老师的情感语言、行为深刻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自爱、自信、自强起来,从而在各方面都取得异乎寻常的进步。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运用这一效应,积极暗示,激发学生的潜能。班上有个学生,头脑聪明,课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口头表达能力很好,不足的是答题马虎,课下贪玩,学习不够努力,成绩不太理想。鉴于此,我课下找到他,表扬他课上表现积极活跃,很有学习潜力,并鼓励他如果能集中精力认真思考问题,克服马虎的缺点,多用功学习,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得到我的表扬和鼓励,他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语文成绩不断进步。学生进步,就是教师最大的快乐。这种快乐,源于我的激励教育法之一——积极暗示,激发潜能。
二、展现自我,满足需要
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有自己的才能、智慧和价值被肯定的欲望,喜欢在老师或同学面前展示。在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学生会产生一种自信心,这种自信心能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健康幸福地成长。
记得一次作文课,我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告别初一》。在评阅作文时,我发现班上的一个学生,平时交作文拖拉,从不认真完成,这次却写得很成功:结构新颖,语句流畅,感情真挚。我课下找他交谈,才知道原因。原来他这次做到了成功地模仿《现代中学生》中的同题作文,并在文中真实地流露出自己对初一生活的留恋之情。对他的进步我很是欣慰,表扬他模仿得好,写得成功。在作文讲评课上,我请他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讲述自己这次作文的写作经验。他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全班同学的欣赏,学习信心倍增,从此,他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文水平直线上升。这种催人奋进的激励效应,得益于我的激励教育法之二——展现自我,满足需要。
三、尊重学生,书面交流
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是教师成功的秘诀。激励教育应当做到尊重与赏识学生。我们要明白,那些发展失衡的学生,大都是失去自信心的,只要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就一定能让他们重新抬起头来。
班上一个学生长得漂亮,善于交际,人缘好,但学习不用功,上课听讲不集中。我在她的课堂作业本里,加了一张纸条,写上这样的话语:你跟同学关系很好,相信你会有很多朋友;你长得漂亮,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你;可你知道吗?如果你学习稍稍用功,你的成绩就会有所进步;假如你多下工夫,我不敢想象你进步有多大!我看到今天的你,善于交际,珍重友谊,没有理由不相信明天的你学习会做得更好。她看了我的鼓励,很是感动,没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差生”,还得到老师这样的关注。她在作业本上,也加了张纸条,写下这样的话语:老师,谢谢您,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经过这次书面交流,她进步很快。身为教师我很为她的进步高兴,这一有效方法,归功于我的激励教育法之三——尊重学生,书面交流。
在教育实践中,我采用以上三种方法鼓励学生,激发学生潜能,树立学生自信心。实践证明,激励教育不仅能让优秀学生“锦上添花”,对在心理、行为、情感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更是“雪中送炭”。当然,激励教育,不是一味地赞美学生,讨好学生。因此,采取激励教育,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过分地夸大学生的进步,会增强他们的虚荣心,从而对事情产生错误的认识。
一、课题的提出
(一)高中教育分层化,使农村中学生源质量下滑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完中,2002年创办成为市级示范高中。在我县,共有六所高完中,其中三所(国重、省重、市重各一所)在城区。
近年来,随着高中办学规模扩大,各高完中生源需求量随之加大。各校(尤其是国重、省重)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纷纷推出各类“特殊招生政策”,加剧了对优质生源的争夺。对学校办学层次(国重、省重、市重)的评定,加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城区学校便成为这一“集中”的受益者。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读国重、省重才有考上好大学的机会。家长及学生出于对高考升学的考虑,大都把目光投向“集教育优质资源于一身”的国重、省重,成绩好的、家庭经济好的大都选择了国重、省重等城区学校。
每年被我校划线录取的学生,回校报到率不及40%,一半以上为线下录取生。就读我校的学生,90%来自农村家庭,其中30%来自特困家庭。我校的生源状况,决不是个体现象,而是近年来农村高中生源状况的缩影。教育分层化使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严重下滑。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状况
我们发现,我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一是因为学业。他们大都因为自己没有考入国重、省重等城区学校而自责,总觉得就读我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总觉得自己成绩不佳,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二是因为家境。他们大多家处农村,家境困难,家庭负担重,经济压力大。他们总担心自己会因为家贫而失去读书的机会,而昂贵的大学学费,更让他们相信,即便考上大学家里也难以承受。他们苦闷、自责、自卑。或自我封闭,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或自暴自弃,懒散放纵,看不到自己的希望和出路。
这不仅仅是我校学生才有的问题,而是多数农村中学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的
1问题。如何改变这些学生自卑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奋斗,乐观坦然地面对现实,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的问题。我们的课题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
(三)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德育研究的图书资料,并在网上进行了课题主题词搜索,还没有发现同类课题的研究及表述。与之相关的“赏识教育”,也只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没有相应的课题研究。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研究表明:人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现在一般人只使用了约10%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待开发。也就是说,一个人绝大部分潜能尚待挖掘。人的思维中,有一种思维叫定势思维。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调动人的潜能,产生积极的思维定势和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因此,没有绝对优生和差生的存在,只有学生潜能挖掘程度不一的存在。
我们认为:不断的激励引导,即信心教育,能够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积极的发挥。
二、概念的界定
“信心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持久的系统工程。是通过环境氛围的创设,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运用赏识、引导、积极暗示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挖掘学生潜能的激励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对象、措施及办法
(一)目标
针对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而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的状况,探索出一套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课题把富顺三中高2009级全年级和高2008级9班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班级。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搜集信心教育相关资料,借助这些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
究。
②调查研究法:定期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③经验总结法: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对不妥的地方进行改进,好的经验在各年级推广。
(三)研究措施及办法
1、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学校将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要求教师牢固树立“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时时处处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希望。
2、创设激励的校园环境
激励标语、文字上墙,进教室、寝室;增设更多的园艺小品;利用黑板报、文化橱窗登载励志的话语和自信成才的名人轶事;利用校园广播定期播放激励大家奋进的歌曲和征文以领导、老师、家长 的寄语,提醒鼓励学生自信、努力、进取、成功。
3、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只有管不好的家长,没有学不好的子女”的家庭教育理念。要求家长多关心自己的子女,多与他们交流沟通,时时关注子女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多发现子女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和喜欢、希望和寄托,让孩子从中得到积极进取、立志成才的不竭动力。
4、开设心理咨询室
配备专门人员,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解决学生的困难,疏通学生心理,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
5、开展系列“信心教育”活动
①坚持每天两次的以“我能行、我努力、我成功”为主题的宣誓及跑操活动,让学生在庄严的宣誓及跑操活动中找到自我,获得信心,宣泄压力,找到动力,调动潜力。
②广泛开展“我能行、我努力、我成功”的主题班团会活动。让学生在认知、讨论、体验的基础上写题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得体会。
③定期开展“自信成才”的故事讲座,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或大家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告诉同学们:态度决定高度,自信改变人生。
④开展“我能行、我努力、我成功”的体验成功活动
a班主任结合学生实际,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岗位”。如让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让学生轮流当班团干部;让学生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b降低各学科教学及考试的难度,让绝大部分学生获得“我是优生”、“我能行”的学习感觉。
⑤定期开展各类表彰活动,树立典型、正面引导,表彰先进、带动后进。a班主任每周给学生写一两句中肯的表扬的话,并在班上公布。
b学校定期举行评比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带动后进。
6、开展“手拉手”爱心助教活动,让贫困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得到大家的帮助。
①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单位,开展“手拉手”爱心捐助活动,筹集资金帮助家境贫寒的学生。
②学校成立“阳光工程捐助机构”,组织专门基金,定期向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补助对象同时享受学校的减免政策。
(四)成员分工
组长:程松(书记、校长)负责课题经费的管理、课题制定及组织实施,成员的协调、指导。
副组长:李代洪(副校长)具体负责课题实验班班主任的培训管理,系列信心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联系刘忠、张同超、张仕其
副组长:官忠华(副校长)葛方军(副书记)具体负责课题实验班任课教
师的培训和管理,以及相关研究活动的实施。联系陈银宗、宋建熙、幸代坤、周道乾、陈红艳
副组长:李昌健(校长助理)具体负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联系罗乾栋、杨远明
成员:刘忠、张同超、宋建熙、杨远明、罗乾栋、陈银宗、幸代坤、张仕其、周道乾、陈红艳(在各自联系副组长的指导下开展具体工作。)
(五)课题阶段划分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10月)成立课题组。搜索有关信心教育理论经验,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2、实施阶段(2006年11月—2009年4月)按计划全面实施,在实践中积累资料,并进行阶段小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
3、整改、总结阶段(2009年4月—2009年7月)汇总各类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以及评估鉴定。
四、预期成果及形式
1、预期成果:总结信心教育实践方法及成效,从而探索出一套帮助农村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的教育策略。
2、成果形式:
①研究报告②教师论文和教学故事
③学生心得体会④各种调查、检测分析材料
⑤开展活动的各类资料⑥成功学生典型案例
富顺第三中学校信心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
摘要:幼儿教育中对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孩子们健康成长与形成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 但当今家庭与学校大都忽略了这一方面, 一旦孩子没有完成他们规定的事, 他们只知一味地怪孩子们没有认真去做, 长此以往, 孩子们只会越来越没信心与勇气做成他们本就能做成的事。所以, 对于孩子们自信心的培养需要从幼儿抓起。
关键词:幼儿教育; 自信心; 培养策略;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成人“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幼儿时期的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往往直接影响了孩子们对自我价值认可与信心的树立, 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健康人格与良好心理的确立, 对孩子们健康成长意义深远。所以, 幼儿时期是关键的一个阶段, 需要家庭, 社会, 学校的共同配合下, 采取科学有效合理的措施帮孩子们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而这个人物的重心又落到了幼儿教师的肩上, 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指导下使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进行。
一、关爱——创设“被爱”“被需要”的情境
爱心是每个从事教育行业的人们必须具备的一个品质, 对于幼儿尤为重要, 因为幼儿这时处于一个特别敏感的时期, 他们渴望被关注与他人的关爱, 一旦他们感觉没有人关心他, 对他弱小的心灵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破坏, 从此会伴随他们一生, 整个人会充斥着负能量。所以, 作为幼师, 不仅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 而且要照顾到孩子们的方方面面, 需要扮演着“生活保姆”的角色。对于此时孩子自制力与心智的身心发展处于弱势, 事物更加繁琐而沉重, 此时需要幼师们倾注更多的耐心、信心、爱心在孩子们身上。具体体现在时刻在意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并向他们发自内心地送去关怀与温暖, 如, 抱抱亲亲他们, 说我爱你这种关爱的话语, 并且主动和他们打招呼, 聆听他们的想法, 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被需要与重视的, 小小的心灵会受到抚慰与鼓励, 从而在他们潜意识里形成自己是被需要的积极情绪, 然后转化为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信心。
二、尊重——保护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 美好的生命, 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 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关于幼儿尊重人们一直存在两种错误的观念, 一方面是全盘否定孩子们的行为, 孩子们正处于懵懂的时期, 对于外面的世界有着诸多好奇, 会对一些“奇怪的东西”产生兴趣, 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 一旦他们接触了不是在他们这个年纪接触的东西便会竭力地制止, 将他们主观能动性扼杀在摇篮里;另一方面却是一味地纵容他们, 只要不是犯大错, 家长不会置之不理, 即便是像一个故事中孩子第一次偷了邻居的鸡蛋, 不去批评他们, 而是一味地纵容, 长此以往, 那个孩子便会觉得偷东西是理所当然的, 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两种做法都有所不妥, 对于幼儿的尊重是保护他们的个性与创造性, 所以对于孩子们合理的要求应得到尊重与满足, 如他想要自己打扫卫生, 放手让他去做, 不要过多干涉与不许他们尝试, 还要在孩子们言行举止不对时进行点拨, 让他们意识到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这种尊重既保护了孩子们的个性与创造力, 而且还会帮助孩子们认识事物的对错, 自信力与自尊都得到了提高。
三、肯定——给予积极向上的评价
俗话说,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可见肯定孩子在孩子成长中是举足轻重的, 而且在激励下, 孩子们的潜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并且帮他们树立信心, 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表现在生活中越来越杰出, 然而一味地批评与否定孩子, 只会使得他们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 也会使得他们做事情畏首畏尾, 没有勇气去尝试新鲜事物, 从而变得不喜欢展示自己与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等消极的做法。所以, 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要批评与否定孩子, 即便批评他们也要讲究方法与采取技巧, 比如一个调皮的孩子在课堂上唱歌, 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学习, 并使得课堂混乱。此时, 幼师不是毫不留情地批评孩子扰乱课堂, 而是让他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 小声地安慰他, 说自己知道他不是有意在课堂上唱歌的, 并且说自己知道他在唱歌方面有天赋, 鼓励他在其他孩子们面前唱歌, 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不仅使孩子能够清楚自己犯下的错误, 而且还使得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有信心。
四、帮助———提供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成功的体验会使得孩子们对于自己的信心倍增, 产生愉悦与幸福感, 会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 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与支持。幼儿时期是自信心培养的重要阶段, 幼师一定要提供诸多机会让孩子去体验获得成功的经历, 要考虑到孩子们个性特点与知识储备以及生活规律, 设计出有趣、科学、适中的一揽子问题与游戏, 参与形式, 使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 展现自身的魅力, 体会到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而这一切需要幼师十分熟知每个孩子的基础上, 给每个孩子量身定做, 设计合理科学的活动形式, 帮助孩子形成良好心态, 逐渐形成对自己的信心, 健全他们的人格。
五、诱导———鼓励勇敢面对挫折的勇气
孩子们的信心的树立很大一方面是取决于自己面对挫折的勇气, 幼儿此时对万象世界充满了好奇, 但由于此时他们的心智还不够健全, 往往会到处碰壁与遇上瓶颈, 产生挫败与失落感, 而此时幼师则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鼓励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不要灰心, 要相信自己激励他们多去尝试, 只要自己不放弃, 挑战他, 面对他, 终有一天会成功, 这样不仅提高抗压感与受挫力, 他们会变得勇敢, 也在一定基础上提高了自信心。
总的来说, 孩子们自信力的树立对于今后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要鼓励孩子们能够积极向上地面对人生中的诸多难关, 并且能够自信地展现自己, 勇敢地表达自己, 充满生机与活力, 极大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所以, 作为幼师, 走在教育孩子们的前沿, 更应该重视孩子们的信心, 并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关爱、尊重、诱导、肯定孩子, 使得孩子们能够从小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高兰慧.对学前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4) .
[2]孔姗姗.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 , (11) .
目前小学生公民人格自信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的研究成果首先表现在教育内容上有了一定的探索,有学者提出公民人格教育应当包括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能力的训练以及公民美德的养成,并对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展开的分析,为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提供了基本的目标框架(公民教育内容探析。冯宇红。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易卜生曾说:“如果你怀疑自己,那么你的立足点确实不稳固了。”自信,是走向成功的伴侣,是战胜困难的利剑,是达向理想彼岸的舟楫。有了它,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有了它,就走上幸福精彩的人生了。(健康心理学第5卷第4期)其次表现在对教育现状及成因有了宝贵的探索,指出了目前小学生公民人格相对欠缺的现状并分析了主要的原因,包括缺乏系统的教育课程、缺少丰富的校园公共生活、教育路径的单一等等(小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林春波。现代教育科学。。4)最后,研究成果最多地表现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有学者提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公民人格自信教育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提出要归还课堂上学生应享有的公民权利,重新构建健全的公民权利意识教育体系,努力营造利于形成健全公民权利意识的大环境的思路(教师课堂行为对学生公民权利意识形成的影响。张英英。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8);有学者提出了责任意识培养对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以责任教育整合学校德育,奠定小学生公民人格基础严玮懿。创新。。6);有学者强调了要把校内外的公民人格教育资源整合起来的观点(发掘校外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公民意识。龚燕泉。教育探索。。12。)有学者提出了对学生进行公民规则意识培养的具体思考(杨柳。如何对学生进行公民规则意识的培养。教学与管理。。9);有学者论证了自信教育在公民人格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公民素质教育中的自信教育。学杨舂芳王重玖。基础教育研究论坛。2009。4。);有学者提出了责任感教育在小学生人格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生公民素养之社会责任感教育。陈慧。教师,2009。13);有学者强调了具体学科在小学生人格教育中的意义(体育与学生公民道德建设。黄靖。探索。。1);也有学者对西方国家小学生的人格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小学生公民人格自信教育的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突出的表现在缺乏实证的研究,对当前小学生公民人格的自信状况没有精确的评估,同时在如何加强小学生公民人格自信教育方面的对策思考也欠缺系统性与可操作性。
七、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组 长: 陈英婷 (组织本课题顺利、有效研究,安排研究计划、目标、措施,组织小组交流与研究整改,记录研究成果。)
课题联系人:陈华(搜集、打印、整理相关资料,撰写个案、总结经验等。)
组员:寇琼毅、顾仅、文佳、王蕾(撰写个案。搜集、整理资料)
八、研究过程及实施步骤:
阶段成果内容及形式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
3月――205月
(1)申报课题。准备实验报告,申报立项,拟定实验计划及实验实施方案;确定学生
(2)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的标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社会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学生健康指南》、《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等以提高理论认识,进一步指导研究。还通过网络,深化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研究。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
(4)初步实施。在实验班中进行自信心的研究实施”。
(5)撰写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在总结中查缺补漏,为第二阶段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2010年6月――4月)
(1)进一步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理论。
(2)在实验班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活动。
(3)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4)学生现有自信心情况与内部因素及其成因的的调查研究。(2010年6月――7月
(5)研究在教育、教学等领域进行小学生自信品质培养的策略及其作用机制。(2010年9月――2010年12月)
(6) 探索小学生自信品质建构中的主体自我调控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组织一次中期专家论证)
(7)研究小学生自信心品质的外显特征。(以上“2-4”阶段研究时间为2010年12――204月)
第三阶段:提高完善阶段
(年4月――2011年8月)
1、总结试验的得失。通过对实施过程中及时记录的有关情况的分析,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不断修改初始成果的得失。
2、收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试验论文及研究报告,
3、举行结题论证工作。
4、总结归纳出农村小学自信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结论。
5、举办自信心方面的论文、活动、案例、教育随想、信息等评选及展示。
(1)构建小学生人格教育中自信品质培养的活动体系。(2011、4~2011、8月)
(2) 研究效果的测量与评价,完成研究总结报告。并进行课题成果论证。(2011、7~2011、9)
九、预期阶段成果:
在学生的眼里, 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尊敬和信赖, 作为老师也应用赏识的目光去对待每个学生, 善于捕捉他们每一个闪光点, 使他们在人生的起点上学会自信。
一、以公正的态度赏识学生
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聋生, 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赏。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个抚摸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 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能力强、聪明可爱的学生身上, 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 和老师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为此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孩子, 给每个孩子提供表现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每周的升旗活动, 学生十分重视, 我就让学生们商量, 这个星期谁来当升旗手?有的说:“要坚持出勤的。”有的说:“要热爱劳动的。”有的说:“要团结友爱的。”……这样学生就会努力争取做到所要求的, 并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以发展的目光赏识学生
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 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 要使学生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就要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去赞美, 去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 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实,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 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藏, 不是学生缺少优点, 只是你缺少发现优点的眼睛。
三、以宽广的胸襟赏识学生
要宽容学生的过错, 允许学生尝试错误, 允许学生宣泄情绪, 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对于自制力十分有限的聋生而言, 有缺点、有过失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个教师, 不仅要看到学生的可爱之处, 还要接纳学生的不足。当学生遇到问题时, 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 而是要从教师教学着手, 查找原因, 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 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
四、让孩子学会自赏和相互欣赏
学会欣赏别人是素质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孩子都具有别人不可取代的优点, 孩子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同时也要学会抓住别人的闪光点, 并真诚地赏识别人。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如“大家觉得哪名同学最近上课最有进步?”“进步在什么地方?”“你觉得最近谁上课发言很积极啊?”“你希望向谁学习什么?”这样的氛围会让每个孩子都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 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爱和快乐, 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缺乏;自信心;唤醒;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61
在职业学校中,大部分学生为中考落榜生,成绩差、习惯差、自信心差。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教师们“恨铁不成钢”,往往批评居多而表扬类的赏识教育较少,这使得职中学生的尊重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自信心严重不足,甚至破罐子破摔,形成恶性循环,既不利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然而,对每位学生的发展负责是教育工作的者应尽之责。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抱着“绝不放弃一个学生”的信念,应从培养中职生自信心开始。
一、中职学生缺乏自信的原因分析
首先,中职生中大部分学生在九年级时就被分流或放任,表现为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上课经常迟到早退,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差,时常受到外界的批评和奚落,甚至被视为“异类”。久而久之,有的就形成了敏感、缺乏自信、暴戾的性格。于是,他们不再配合教师的教育,与教师抵触对抗,让父母也束手无策甚至处于极度绝望和无奈之中。
其次,职业学校中的大多数学生曾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与他人在学习成绩上的落差导致了自信心不足,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反过来这种不良心理又对职校期间的学业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们的人生没有目标,前进没有方向,进入职校后,不知道干什么,学什么,混日度月,无所事事。
第三,目前我们的社会和家长仍把升入大学作为衡量一个人有无出息的唯一标准,教师也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升入高中考进大学的名额是有限的,这样把有限名额以外的学生放在了“遗忘的角落”。
第四,中职生还面临着就业困难。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用人单位把中职生拒之门外,给中职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另外,由于身边的一些大、中专毕业生都无法顺利就业,中职生更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二、重拾学生自信的策略
1. 尊重人格,关爱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源泉,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这说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做好中职生教育的前提。
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中职生当成“差生”,说他们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这严重损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形成某种异常的心理和畸形的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聽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疏远集体,回避教育;有的甚至故意违纪,逃课逃学。因此,在中职生的教育中,只采取批评处分的方式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给予赏识,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中职生积极进取、渴望成功的希望之火。
2. 多点赞美,唤醒学生的自信
赏识教育的一个根本条件是要看到学生的长处。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他深刻地揭示了表扬与赞美的力量。同样,职校的学生也是喜欢接受表扬与赞美的。因此,我们教师应时刻以欣赏的眼光看到身边的每一个学生长处,多鼓励、多表扬、多欣赏,坚持正面教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事实证明,我们只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观察我们的学生,他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闪光之处。
对于纪律差的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主动帮助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为表扬创造条件,用表扬这一武器去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解目标,降低难度”的办法消除畏难情绪和消极心理,从而建立自信心。
3. 因材施教,在赏识教育中培养中职学生的责任感
中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发展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命运。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因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而失去目标,变得迷茫,缺乏创造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在优越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得到了家长们的溺爱,缺乏必要的劳动和磨炼。中职生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操作者,若缺少劳动的观念,缺少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对自己负责,为自己的进步而喜悦,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立、自律、自主、自强;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尊老爱幼,促进其家庭责任心的形成。
4. 确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对教师总有一种敌视情绪,因为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差生”、“后进生”,他们是从“分分教师命根”的氛围中走出的。本身就有一种厌学的情绪。在工作中,要尽力给他们营造出理解、宽容、尊重、合作的氛围,使他们在心理上放松了,感觉这是一种朋友理解,家庭般的宽容,有错误;师生互相指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有活动大家一块讨论完成,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自己的各种想法敢于表现出来,这有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5. 提供一个平台,鼓励学生展示才艺
许多学生之所以对学习没有信心,就是因为遭到学业失败次数太多了,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精心组织各种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赛、棋类、书法、绘画等比赛,比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就会精神愉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我们要多注意学生细微的变化,多与学生交流,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帮助他们学会怎么对待同学、朋友、教师、父母,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待人接物,让学生知道教师是关心和理解他们的,多给他们信任,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展显自己的“亮点”。
三、赏识教育应与批评相结合
有很多人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表扬加激励,不能批评,一旦批评学生就违背赏识教育的理念了。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相反赏识教育往往使批评更加深刻。
如果一个学生偷了同学的钱去买零食吃,我们如何去寻找这种行为值得表扬和激励的地方呢?如果一个学生长期有随地吐痰的坏习惯,我们又该如何通过对这种行为的表扬和激励,让他改掉这个习惯?不,这些行为都没有什么值得赏识的,而应该明确地提出批评,指出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要求学生必须改正。学生毕竟年龄还小,正是逐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阶段,教师必须明确地让学生区别是非、美丑、善恶,并铭记于心,而对缺点和错误进行适当的批评,往往能让学生对其认识更为深刻。当然,这时的批评是可以讲技巧的,以避免对学生自尊的伤害,达到教育的最大效果。比如,对偷钱的学生,先表扬他在其他方面的良好表现,肯定他一直在教师的心中是个不错的学生,然后严肃地告诉他偷窃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严重的话甚至会触犯法律。希望他走好人生每一步。这样的批评学生是易于接受的。
所以,把批评从赏识教育中分离出去,或者把批评与赏识教育对立起来,这都是对赏识教育的曲解,所导致的是教师的教育举步唯艰和学生的是非不分、黑白不明。我们只有把批评和赏识结合起来,才能让批评更加有力和深刻,才能让赏识教育更富有成效。
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中等职业学校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把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劳动者,不负全社会的重托。
从责骂到赏识,从赏识到成功。这充分说明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的我,就更需要借鉴这种理念,充分利用赏识这个有利的方式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在我们班有一个特别好动的小男孩他叫武世鑫.在课堂上他的自律性很差,不仅自己没学什么东西还影响了别人,真让任课老师头痛。有一次我进教室上课,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我气愤地说:“难怪老师都说你经不起表扬!”谁知,他却大声地说:“你又没有表扬我!”我一震,这一句突如其来的无忌童言让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课后,他的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想起来,平时我总觉得他调皮,的确很少表扬他。从今天这件小事看来他还是挺在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的。是啊,调皮的学生也是学生,和大家一样都希望得到赏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他比其他小朋友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吧——因为调皮,平时挨的批评肯定不少。我以前忽视了这一点,于是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调整方式。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全面贯彻学校“尊重差异、树立自信、发掘潜能、超越自我”的教育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的办学理念,切实落实学校“自信教育”,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
通过自信教育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付诸实施,战胜过去,战胜现在,战胜自我,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终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三、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学校各部门高度重视,并结合本校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好自信教育系列活动。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深入班级广泛宣传,让更多老师与同学参与到学习、践行自信教育系列活动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注意安全,确保实效。活动要立足本职,立足本校。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流于形式。同时活动过程中要切实保证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四、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政教处、团委统筹前期的宣传工作;(2)各班进行“树立自信”板报宣传;(3)校园广播站播读名人励志事迹、励志名言和积极向上主题歌曲等,营造氛围。
(4)在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上挂名人画像,写上格言警句。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树立学生自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自信教育板报比赛
组织各班学生分别围绕“理想”、“挫折”、“自信”主题编排黑板报。板报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创意丰富、书写工整。通过这种板报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自信教育主题班会
各班级组织学生围绕“我自信、我成功、我快乐”、“理想是前行的明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主题开展班会,培养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手抄报比赛
各年级组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围绕“理想”、“挫折”、“自信”的主题,举办手抄报比赛。
(四)“自信—成功的秘诀”演讲比赛
开展“自信—成功的秘诀”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落实“自信教育”,建立学生自信意识,强化自信行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口语表达的平台,共同进步。
(五)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是对全校师生进行集体教育的特定舞台。好的“国旗下讲话”,能培养广大师生爱国爱校的良好情感,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能推动学生勤奋学习,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我校将努力将“国旗下讲话”打造成为一堂面对全校师生道德教育的公开课、成为对学生“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平台、成为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的主阵地。
(六)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七)高考誓师大会
通过高考誓师大会,对全体高三同学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鼓舞士气,为创造高考的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暑期社会实践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强调爱国弘扬主旋律、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在深入社会、深入实际的过程中,加深对国情、民情、社情的了解,增进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阶段:总结表彰
【关键词】幼儿教育 幼儿 自信心 教师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素质教育的起点,自信心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其对自身能力与价值的认知,这种认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心理品质,提升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欲望,帮 助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在具有极强模仿性与可塑性同时,其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相对较差,来自家庭、学校的因素,都可能对幼儿自信心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几点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下,幼儿心理发展更健康,其自信心更强。当前,一些家庭环境的不足,如父母离异、长辈的过度溺爱、家庭对孩子的过度放养等都可能致使幼儿自信心欠缺。幼儿在物质、情感上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其自信心受到了压抑,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同龄的小伙伴面前可能产生自卑、自闭的情绪,影响到幼儿的心身健康发展。
2、教学因素
幼儿时期,人对外界的认知需要有人进行引导,同样,幼儿对自身的认知也是通过外界的评价得出。外界对幼儿个性、能力、行为、情感的评价是幼儿认识自己的基础,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发挥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评价都影响着幼儿对事物及自身的判断。因幼儿弱小的心理特点,教师一句不负责任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其一生。因此,幼师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
1、尊敬幼儿天性,创造适合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环境
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来说,幼师在其心目占据引导者地位,拥有极其高大的形象,是幼儿争相学习与模仿的对象,教师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个动作,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作为幼儿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无意中的一句鼓励或者呵斥,都可能影响到幼儿心理发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与了解每一个幼儿独特的个性,以尊重与理解的角度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为培养幼儿自信心,创造一个优越的教学环境。
例如:对一些个性内向、不爱说话、性格腼腆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以鼓励与关爱的语言对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不足进行安慰与帮助,绝对不能使用“你笨死了!”“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等否定性的语言刺激幼儿。长期的否定评价,必然对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对这些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付出更多的关心与关爱,以耐心、温暖的话语,进行细致的引导与鼓励,帮助其提升学习成绩,与人沟通,大胆表现。而针对一些过度活跃的幼儿,教师也不可随意的进行批评与否定,而要针对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发挥其优点,如指导幼儿帮助教师维持教学纪律,组织教学活动等,帮助其纠正缺点,保持自信心。
2、帮助幼儿感受成功体验,培养其自信心
幼儿正处于各种能力开发与成长关键时期,要对幼儿进行自信心培养,不仅在教学语言上要关注对幼儿的肯定,在教育过程中,也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幼儿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其更强的自信心。
例如:针对一些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动手小活动。例如进行剪贴画或者折纸活动,如指导幼儿折一架纸飞机,看哪位同学的飞得更远。在幼儿完成后,教师一一帮助幼儿对纸飞机进行试飞,以肯定的态度评价幼儿的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使幼儿意识到“我可以”,“我能做到”,从而更好的树立自信心。针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结合幼儿某一方面的长处有针对性的开展简单体育活动,如躲避球、跳绳比赛等,带领幼儿运动起来,挑战自己。参与活动之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在心理上给予自己肯定的评价,促进其自信心的形成。
3、使幼儿感受到“被爱”与“被需要”
家庭与学校在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幼儿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应加强配合,使幼儿在家庭与学校都感受到自己被爱与被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爱心是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幼儿教师不仅要做到授业解惑,同时,还要对自制力与心智尚处于弱势的幼儿群体倾注更多的爱心,包容幼儿成长起点中诸多的不足,耐心的指导幼儿改进缺点,耐心培养其良好习惯,以充满爱心的教学态度,使幼儿感受到“被爱”与“被需要”。例如在教学中,幼师要常以肢体动作,抱一抱与亲一亲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老师很喜欢你,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得到的疼爱与重视,在幼小的心灵中激发出“被爱”与“被需要”的正面情緒,主动积极的转变行为状态,从而实现自信心的逐渐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教学工作中要尽量避免一切伤害幼儿自尊心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教育为基础,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为幼儿成长发挥积极、向上的影响,帮助幼儿自信、乐观成长。
【参考文献】
[1]武素敏.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探讨.[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
[2]陈燕华.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J]新课程.小学.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