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本质研究的论文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力的本质研究的论文(精选7篇)

力的本质研究的论文 篇1

宇宙物体几乎没有孤立存在,总是跟周围物体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并一起作整体运动。如地球表面物体处于四周能量交换平衡状态,并跟着地球运动。地球表面物体间通常可以处于交换平衡静止状态,要使某一物体移动,就需要对其施力(即交换能量)或能量变换转化。要使地面物体产生相对地面平动,施以作用力或内能等转化为机械能或平动能,速度逐渐增大或作加速运动。当所施作用力与摩擦力平衡或所消耗内能足以抵消摩擦能量,而保持直线匀速平动。实际上地面物体机械转动也是如此,外加力矩或消耗内能等转化为转动机械运动能量,所加的外力矩或内能等足够抵消内能等消耗,就能维持转动。一旦作用力解除或停止提供内能等,就会逐渐停下来,并处于相对静止平衡状态。

一、机械交换作用

首先、牛顿力学第三定律的作用与反作用实际上是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间能量交换,是受力物体得到动能,并以其它能量交换给施物体的表达式。这正是作用与反作用量值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本质所在。其次、如果受力物体得到动能,其动能改变量对位移量之比定义为牛顿力。那么

F=dE/dl=dm/dl=dm/dt=dp/dt

p=m为动量。这是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还可以扩大为动能改变量对角移比值定义为力矩。

M=dE/dθ=dm/dθ=dmrω/dθ=dJω/dt=dN/dt

N=Jω为角动量J=mr为转动惯量,广义的转动惯量为J=kmr。第三、当F等于零时,速度等于零或常数,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的惯性运动,为牛顿第一定律。M等零时,角速度等零或常数,即静止或匀角速度或rω为常数的螺旋运动。这里关键问题是能量交换必需有一方得到动能,如果双方交换能量而没有任何一方获得动能又如何呢,它只是不产生机械运动的相互作用或机械平衡状态。

机械平动或转动时如果能略去摩擦,那么其启动之后就能维持原有运动状态,即所谓惯性运动。如果在对称物体转动轴的一点上施一作用力矩,该转动物体就会产生进动和章动。如迴旋仪或陀螺在地面转动时,其重力可分解为轴上和垂直轴两个分量,自旋速度与垂直轴分量同向侧叠加具有弥漫趋势,反向侧叠加具有浓缩趋势,使同向侧趋向反向侧而产生进动。进动速度又与陀螺自旋存在正反向,使正向侧趋向反向侧的章动。但章动向反向侧同时重力垂直轴分量减少,进动和章动相应减少,等零时,重力要恢复原状,继续引起进动和章动,直到这些运动能量全部消耗于摩擦能量上。可见自转、进动、章动是转动趋势或作用的不同方式。

运动的自旋体的核心速度与其自旋两侧速度叠加必存在同向侧和反向侧,同向侧弥漫趋势必趋向反向侧浓缩趋势,使运动自旋体沿圆周或圈线或弦运动,甚至环运动。这就是圈体或弦存在的根据,也是三旋运动存在的根源。牛顿力学实际上是宏观机械力学,实际上是对宏观物体或机械作“功”,即主要考察能量交换中可产生动能差或受力物体方面运动的一门科学。力可以用动能差或“功”对物体位移比值来定义的。力矩可以用动能差或“功”对角移的比值来定义的。功率即作功效率是动能差或“功”对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的。机械通常由重力、弹性力、热膨胀力等作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动能值。它受引力趋势和外力作用原理支配。

能量交换方式不同所形成物体运动方式也不同,最基本的有原子核重粒子间强交换作用,轻粒子间弱交换作用,轻重粒子间电磁交换作用。原子、分子间交换电磁作用(甚至粒子存在小粒子交换作用,它是实物不同物态、化学、生命产生的根本),粒子和实物间交换作用,实物间交换作用,天体和实物间重力作用,天体间万有引力作用等不同级别交换。牛顿力学研究最多的是实物体间与实物天体间交换作用,并引起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这类实物体之间作用主要是重力作用、摩擦作用、弹性(推、拉、压、举、碰撞等)作用,可以用牛顿力学描述。宏观物体或机械是由大量不规则运动的粒子组成的,通常情况处于交换平衡的相对静止状态,只有外加作用力下才发生平动或外加力矩下转动。一旦处于直线平动或转动运动状态,若能全部解除所有作用力,那么就能保持其直线平动或转动运动,即所谓惯性,如牛顿力学描述。

作用力只是能量交换的两方面中可以产生动能改变量的一个方面。对于没有产生动能改变量的交换,不在牛顿力学范围里讨论。

实物体内分子粒子间交换作用形式不同则构成不同的物态,气态的粒子实际上是独立的不规则运动,但通常只受地面重力作用或容器作用而受到运动范围限制,它跟容器壁交换作用可以对其作功。液体内分子或粒子通过(电磁)场质交换而联系成体的。固体内分子或粒子通过更小壳粒或粒子交换联结成体的。固体或液体可通过加热或其它办法气化,并产生体积膨胀,推动物体运动。分子粒子和实物体交换作用,尤其固体或液体加热气化的体积膨胀(包括蒸汽机、内燃机、喷气机等)引起对物体作用或作功,构成机械动力,可以用热力学能量转化(变换)和趋势描述。

二、场质趋势作用

实物体是以涡旋运动成形为基础的,周围存在引力场质、磁场质、电场质等。若实物体两侧场质重叠而出现不平衡或不对称时,就会在场质趋匀平衡趋势中促使或推动实物体移动,即场质趋势的作用。如两涡旋体浓缩质量场质相邻一侧反向重叠具有浓缩状态,而外侧同向重叠具有弥漫状态,弥漫状态侧有向浓缩状态侧趋势,促使涡旋体向邻侧移动靠近,即相吸。实物体不同侧周围电场质或磁场质重叠出现不平衡,也同样在平衡趋势中推动实物体移动,是另两类场质趋势作用。

电是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等)破裂时产生的交换不平衡或加速场质状态的现象,带电体运动可产生磁环或涡旋环场质状态的现象,这些带电磁物体周围或两侧场质叠加出现不平衡,就会推动此物体运动,即电磁能转化为机械运动。反之机械交换作用于某些电磁体也会产生电流或电磁场质。电磁应用于电力和电讯两大方面,电讯方面主要是通过导线或电磁波来传递信息,如声音、文字、图象、数码等的弱电设备,主要是高频信息的传递,将音频重叠在高频信号上实现信息传递。电力方面主要通过机械能量转化变换为电磁能,因为机械运动难以产生高频,只能利用低频高能在导线上传输,低频可以减少辐射,高压可以减少电流在导线上热消耗。因此电力主要任务是能量传输和能量转化变换,实现对机械作功或远距离的能量或功的传输。

对于自旋与部分平动周期性变换运动的光量子来说,其总能由周期变换能和直线平动能组成的,并各占一半。如果光量子在运动途径上遇到介质表面作用时状态将是如何?量子只有周期性变换运动和平动运动,没有固定自旋,因此只能直线平动运动。量子束入射光滑介面(光密介质),在入射的`前半周内(相当于在地面的陀螺)若外侧与速度同向则倾向于平行介面,停留到完全平行时才反射,从而实现反射光的相位和方位调整。同时光滑介面对光量子只有垂直向上作用(与入射相反),而水平方向一样,因此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的后半周若外侧与中心速度反向则倾向于垂直介面,并停留到收缩成点状折射到介质中,也起到相位和方位调整作用。同时使量子先入射部分受到介面交换作用产生偏向介面垂线角度,使折射角度小于入射角度。量子多了一项与介质的交换能,量子在介质中速度变慢。可见周期性变换粒子与宏观物体介面碰撞时,能量交换而维持量子总能量不变性,停留在介面交换时间与动能改变量乘积成常数,起了相位和方位调整作用。

《广义力》一文指出,一般作用力是能量交换作用,且可产生动能改变量或对外作功方面。但交换方式多种多样,包含众多的不引起动能改变量的交换,如原子核重粒子间强交换作用,轻粒子间弱交换作用,重粒子与轻粒子间电磁交换。原子核破裂产生不稳定粒子,在平衡对称趋势中衰变(甚至多次衰变)成较稳定粒子或被原子所吸收。万有引力、重力、电力、磁力等是平衡趋势作用,分子间场质交换作用、原子核与壳粒间电磁作用、重粒子间强作用、轻子间弱作用等是交换作用,属于趋向平衡稳定状态的主动力作用。前面所述摩擦作用力、弹性作用力(推、拉、压、举、碰撞)、热膨胀作用力等属于破坏平衡稳定状态的被动力。但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要用能量变换、交换、递传来描述。

各种同场质重叠所产生的平衡趋势作用,如引力、磁性、电性、电磁性、强作用、弱作用等。实际上天体、原子、原子核的涡旋浓缩趋势是建交在前者基础上进步浓缩,因此后者质量密度要比前者高得多。浓缩使同类的邻近时,外侧同向重叠趋向邻侧反向重叠的相当于吸引力作用,如万有引力、电磁作用、强作用(附带弱作用)为不同层次、级别的浓缩重叠作用。对于运动涡旋体间浓缩趋势跟其相对运动状态密切相关的,运动方向与趋势垂直时,而处于螺线式运动,只有速度足够大到一定程度,才能维持圆周运动。平衡趋势使其又处于交换状态,甚至交换平衡状态,可见交换是建立在涡旋浓缩重叠作用基础上平衡趋势中形成的。涡旋体运动必存在自旋速度与中心速度的正反向,使其沿着圆周或环或弦或圈态等曲线运动。如果涡旋体曲线运动刚好是其与核心体浓缩重叠趋势等零,即交换平衡状态时,则处于允许的稳定轨道上运动,并构成稳定的元素原子运动结构状态,即受交换同步及整数倍原理支配。

三、微观粒子作用

广义力的交换同步及整数倍原理应当以相互作用的能量变换或交换来描述更为合理,而交换涉及交换频率、强度、成分、速度和平衡程度等到情况。如果交换只是能量子,而且不只是电磁量子交换,是更广泛意义的能量子,如介子是强作用交换的能量子。那么弱作用的应该是比电磁量子更弱小的能量子,如中微子或微子之类粒子交换。但由于至今尚未有观察中性粒子有效工具,目前很难证实。不过从粒子涡旋形成的,通常具有磁性观念出发,相信不久将来定会找到磁感应材料或磁敏材料来观察中性粒子行迹。这类设备发明将跟现代加速器相比美。但不管怎么样,交换能量子描述广义力可能是较佳方案。

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不同完全在于其运动周期性变换和周期性交换作用,不是牛顿力学的宏观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宏观物体是大量不规则粒子运动的重叠,根本体现不了周期性运动状态。交换本身虽然存在交换频率、相位、方位、强度、纯度(单纯程度)等问题,而宏观交换是由大量粒子间交换组成的,其频率、相位、方位、强度各式各样的复杂结合,根本体现不出周期性交换频率、相位、方位、波动强度的特性。如《质能再论》一文所指出的交换能是总能减去平动能与周期变换能来描述更为妥当

ΔE=Δhν=mc-hν/2-m/2=mc(1-/c)

质量愈大或速度愈小,交换能或交换频率愈大愈杂,宏观物体失去周期变换与交换属性。

微观粒子情况则完全不同,除了平动和自旋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换运动和周期性交换作用。但又不同于量子只有平动和周期性变换运动,它比量子至少又多了自旋运动和交换作用,而且不同类型的粒子具有不同方式的运动与交换。ΔE包含能量差或交换频率差或质量乘以速度平方差,那么粒子愈轻,即质量愈小,交换强度愈弱,正如强(交换)作用、电磁(交换)作用、弱(交换)作用间的关系。强作用产生于重粒子之间交换,质量大交换作用强。弱作用产生于轻粒子之间交换,质量小交换作用弱。电磁作用产生于重轻粒子之间交换作用,质量介于两者之间。这样可将三种作用。甚至万有引力等统一于以浓缩为主的交换观念之中,强作用强度设为1,电磁作用则为1/137,弱作用则为10&sup-14。

形成上述强、弱、电磁三类作用统一表达式。强度比值是由强作用公式2πf/hc≈1和弱作用公式2πg/hc,以及电磁作用公式μce/2h=1/137等计算得到的,f、g‘荷’实际上是强、弱交换场质总量,称为强、弱交换荷,相当于电荷是电场质总量类似,可以用交换场散度描述。电磁交换是重轻粒子间的交换,又与电场与磁场联系起来的公式,比较特殊,但仍跟电荷平方有关,即强、弱场质交换描述参量。如果改写成相应关系式,则

2πě/hc=μce/2h

ě=μce/4π

其中ě可以看成电磁交换荷或称电磁交换荷。“荷”为交换总量,其交换强度总量除以球面积,即单位面积交换量来表示。

参考资料:

1,《物性论-自然学科间交叉理论基础》陈叔瑄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2,《物性理论及其工程技术应用》陈叔瑄著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3,《思维工程-人脑智能活动和思维模型》陈叔瑄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力的本质研究的论文 篇2

世界由物质构成,基本粒子、原子、分子、星球、星系直至我们所能感知的宇宙。实验表明,基本粒子并不基本,有没有构成物体的基本单元?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基于几个基本的假设,从本质上了解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有着深刻的联系,万有引力是特殊的电磁力。

1 物质的质量

1.1 经典观点

众所周知,质量有两个概念,一是惯性质量,即度量物体惯性的物理量,公式表示为F=ma;二是引力质量,即因物体存在万有引力而有的物理量。在牛顿力学的范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广义相对论将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完全相等作为等效原理的内容。相对论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表达为:,其中m0是静止质量,m是总质量,同时证明,质量和能量是等效的。与相对论同样重要的理论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学科,在量子力学中,粒子能量表示为E=hυ。而描述光与电磁相互作用最为完善的理论是量子电动力学,该理论认为:两个带电粒子是通过互相交换光子而相互作用的。这些观点是现有对物质和能量的最新认识。

1.2 基本假设

本文对物质构成和力的相互做用作以下基本假设:

1)物质最基本的单元是‘引力子’,引力子不可再分,分为实引力子和虚引力子两种。基本粒子由引力子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由基本粒子进一步组成原子、分子以至于万物。宇宙空间同样充满一定密度的“引力子”,引力子具有最基本的能量和动量属性,与物体作用产生引力;引力子以光速运动,具有方向性;引力子就是震动频率υ等于1的光子和对应的‘虚’光子,所以引力子是特殊的最小光子,会和所有物质作用产生力的效应。和光子作用产生红移效果。(所谓虚粒子,就是与对应粒子其他属性相似,但携带的动量方向相反)。单个引力子能量E=hυ=h。设一个引力子的质量为m/,据E=m/c2,换算得单个引力子质量为m/=7.3725-51kg,这个值很小,如果将1千克物质同一个引力子比较,等同于107个银河系的质量与一千克物体相比较)。动量P=h/c。(上面箭头表示方向,h是普朗克常数,c是光速);

2)构成正、负电子的基本物质也是虚、实引力子。电子吸收和辐射的是频率范围很广的光子。光子也由引力子构成,正电子可以辐射实光子和‘正虚光子’,电子可以辐射实光子和‘负虚光子’。所有虚、实光子均可被正、负电子吸收,。电子辐射实光子是受激辐射,辐射虚光子是每时每刻都会发生。正负电子辐射的虚光子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由于普通物体正负电子大致相等,距离稍远,辐射的虚光子也大致相等,电子吸收的不同性质的虚光子大致相等,所以整体不表现作用力。但由于频率为1的虚光子没有正负之分,所以总能表现为引力。

3)物质有三种运动状态,一是以光速运动的物体,本文统称游离态,如引力子、光子、中微子等;二是聚合态,具有静止质量的物体;三是以小于光速运动的物体;

4)能量守恒、动量守恒。

2 相关计算

2.1 物体能量表达式

根据基本假设,物体能量的表达式为:

也可表示为E总=(n0+)m/,该式和(1)式完全等价。公式中,n0表示:该物体有n0个引力子的总动量为0,表现为物体静止时的质量。n1表示:物体有n1个引力子运动方向步调一致,表为外在速度,具有外在动量(含角动量)。以下分几种情况分别讨论。

当n0=0时,所有引力子组成的聚合物步调一致,形成没有静止质量的光子、中微子等粒子,可简化为E=h。容易看到n1等于该粒子频率υ。

当n0>0时,n0等于物体静止时的引力子数量,n1为该物体的震动频率,此即为德布罗意的物质波频率。

下面讨论物体受力情况。

当外力(假设为万有引力)作用在静止质量为的m0的自由质点上时,质点每经历位移ds,(假设外力与位移同方向,以下同)则dEk=Fds,设外力作用于质点的时间为dt,则其动量增量是dp=Fdt,由于v=ds/dt,得质点的速度表达式为v=dEk/dp,即F⋅ds=vd(mv)=v 2dm+mvdv。等式说明:能量的增量含有质量因速度增加而增加的dm和单纯速度增加产生的能量增量两个部分。根据基本假设,增加的能量是来自于吸收的引力子,吸收的质量正好为dm故有dEk=F⋅ds=vd(mv)=v 2dm+mvdv=dmc2,即(C2-v2)dm=mvdv,变换后可得:………………(2),该式是运动质量、静止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同时符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与相对论的质速关系完全一致。可知物体获得加速度且质量增加的本质是吸收了带有能量的引力子。(1)式中,如令n0/(n1+n0)=k且v/c=k/代入(2)可得k2+k/2=1………………(3),k和k/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斜边等于1。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取决于物体静止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考虑到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物体的速度可以不一样,必然比值也不相同。可以这样理解:坐标系的确定,实质上是假定了k值。

对于光子是否存在静止的质量,一直有争议。根据公式,光子在真空中没有静止质量,但在其他介质却有静止质量。

讨论特殊的情况。,如果把公式(1)中n0换做是表示发出光源的光子频率(含有引力子的个数),表示因坐标的选取而改变的引力子的个数,则其同样符合上面的公式,设坐标与发光体的相对速度为v,则满足(3)式,其中。这就是光的红移。只要考虑速度的方向,以及引力引起的等效速度,代入即可求出增加或减少的频率,和相对论预测的红移数据一致。

2.2 万有引力的假设及推导

不仅是电子,所有物体(引力子除外,下同)都可以辐射引力子,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引力子的数量和物体的能量成正比,和空间引力子的密度成正比;同样,所有物体都可以吸收引力子,吸收的能力和辐射的能力一样大。显然,引力质量是物体吸收和辐射引力子的能力,和惯性质量有明显区别,不是所有情况下都等效。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则吸收的和辐射的引力子相等,即物体不会因为辐射和吸收引力子而增加或减少物体的静止质量。

设两个研究对象能量为E1、E2;空间引力子密度ρ0;物体辐射的引力子密度ρ1、ρ2;常数κ;在d(t)时间内E1、E2吸收引力子的总质量e1、e2;两个物体的质心距离r;很小的时间间隔d(t);在d(t)时间内引力子运行的距离d(r)=d(t)*c。

根据假设,在d(t)时间内E1吸收的引力子能量e1=kE1ρ0d(t);如E1运动状态不改变,则d(t)时间内E1辐射的能量即为e1=kE1ρ0d(t)。

如果视物体E1为质点,则其距质心r辐射的引力子密度可表示为

由于E=MC2,公式等效于,对比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有:。显然,万有引力常数G不是一个定值,和相对速度有关。而且,物体在引力场获得加速度,因此增加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其辐射的引力子并不会增加,所以增加的质量全部为惯性质量。由此可推断,公式(1)中n0即是惯性质量,也是引力质量。只是惯性质量。所以只有静止物体的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才相等。

2.3 电磁力和引力比较

类比于万有引力,可得静电力常数。由于引力是物质交换特殊的虚光子,所以引力和电磁力公式高度近似。因电子辐射的虚光子密度远大于引力子的密度,故电磁力强度要比引力大得多。如果假设两者的κ值相同,则静电力常数除引力常数,得

3 结论

引力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能量和动量守恒是物质世界基本定律,这符合‘世界应该是简单的’基本原理。如同简单的DNA经过不同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生物一样。对于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其基本原理也如同电磁作用,只是交换物质的能量密度有差别。

参考文献

[1]Bamhaid,Heisch.质量、惯性、引力都产生于电磁过程[J].程水平译.国外外科技动态,1996(1):1-6.

[2]赵凯华,陈熙谋. 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15-94.

提升教师科研力的校本研究 篇3

一、直面教师科研“痼疾”,根除教科研“潜伏”问题之扰

(一)让“屡战屡败”转变为“屡败屡战”

不少老师迫切需要利用教科研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但是在种种困难面前却“败”下阵来,开始设法“逃避”教科研,还为“逃避”寻找各种各样所谓“站得住”的理由。“想为”却“不为”、“难为”,如何化解呢?

精神上“打气”。现在的教师承受着各种压力,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似乎越来越低。这时,我们引导老师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教科研结合起来,用教科研的视角寻找迫切需要研究的专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规划上“励志”。部分老师进行教科研时常“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进行教科研规划,又无人“铺路搭桥”,多走了弯路,越搞越没信心。为此,学校统筹规划,帮助每位老师制定《个人教科研发展规划》,确立一个主攻方向,搭建多种平台,创设交流机会,给教师提供专业自主发展的环境。现在,老师们有了目标和动力,信心十足。

(二)让“年轻无为”转变为“年轻有为”

一些青年教师,虽然有师范院校所学的“家底”,然而走上岗位后有些“力不从心”,对学校的教育科研缺乏经验,日久生畏,时间一长就成了教科研的“陌路人”。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五供”来解决:一是提供理论“食粮”,二是提供聚焦案例,三是提供“现场教科研”,四是提供外出“取经”机会,五是提供舞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青年教师接触更多的优秀案例,深入学习先进的教科研理论,同时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青年教师教科研的“不为”状态,真正把他们推向“学校科研市场”,推向科研“阵地”。

(三)让“垅上观”转变为“田中行”

部分老师常把自己当成教科研的“垅上人”,只观不研,在教科研的“广袤田野”中“颗粒无收”。

怎样把“垅上观”的老师“拉下田”呢?我们首先通过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进行导引,让他们分享别人“犁田”的幸福,向往“田中行”“田中耕”的感受;同时为他们“划块自留田”——个人研究专题,进行方法重点指导,让他们有成功的机会。我们以课题为引领,并将其分解为若干专题,让每位老师都有“小家小院”,通过教科研小组采取多种方式让老师想研、乐研、善研,这些举措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科研欲。

(四)让“噱头工程”转变为“真科研”

“噱头工程”“造假工程”曾是学校教科研的代名词。学校曾经的“不良之举”,的确让一些老师“深受其害”,使得一些教师与教科研“格格不入”,还俨然成了“教科研无用论”的呐喊者。当然,也有“眼红者”,看到部分老师因开展课题研究而“发财”、“出名”,就多了“白眼”和“嘲讽”。其实,这是严重的“门缝里瞧教科研”,每个学校都有它滋生的土壤。

为防止“噱头工程”或“伪教科研”出现,我们要求领导必须亲上“科研火线”,真正领题,真正参与科研的每次活动。同时成立课题研究前期调查小组,把握学校发展脉搏,因学校发展需要而确立课题,根据学生发展状况而制定研究重点目标,因教育教学需要分解课题,因个人特长选择专题,因个人需要自定专题。另外,我们坚决剔除虚假课题,把握研究要质,做实课题研究。为防止虎头蛇腰豹尾的状况出现,我们采取过程监控的方法,从而确保研究实效。我们还要求校内老师100%参与教科研过程,争取人人科研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有一定的成果。

(五)让“一朵红”转变为“一片红”

曾几何时,学校教科研表现为“花”的三种情况:“永不开放的花蕾”,“一朵红”,“昙花一现”。有的人只教不研,有的一枝独秀,有的闭门造车。课题研究更多地呈现为“一朵红”状态,教科研怎能“满堂红”呢?

为改变这种不良状态,我们采取了“课题引领”、“主题论坛”、“佳文赏析”、“名师讲座”等方式让教师有机会参与、有机会表达、有方法研究、有成果呈现、有成功机会,切实转变“一言堂”、“孤家寡人”的教科研状态。并采取编印教育专刊、外送教育论文参赛等有效手段让教师研究成果有“地儿”展示,从而化解教师心中的“遗憾”,产生再科研的强动力。几年下来,学校几千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直面学校“掣肘”矛盾,化解教科研“潜在”制约之苦

毋庸置疑,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都需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力”。然而,对于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教科研重要性与现实迫切需要之间的矛盾冲突,科研部门不可以听之任之,让它成为学校发展、学生素质发展的“绊脚石”。作为学校领导更需要积极面对,努力加以化解。

(一)学校发展迫切需要教科研——制定科研“发展”规划

其一,教科研管理制度要避免“形同虚设”。

不少学校对于教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长远规划,内容笼统、空洞而没有具体措施。即使制定了,也是“聋子的耳朵”,在办公室里被“束之高阁”。在教育科研奖励措施方面,也没有统一标准,甚至有朝令夕改的情况出现。为弥补这种“制度缺陷”,我们从“制定制度、长远规划、符合校情、促进发展”16个字入手,狠抓制度的“执行度”,让教科研管理制度真正有了其存在的价值,有了“生命力”,在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素质培养方面发挥了其独到的作用。

其二,教科研过程管理要拒绝“无拘无束”。

科研管理必须是规范而有效的,不能“无拘无束”、“自由散漫”。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淡而简之、虎头蛇尾、“糊涂”管理。因而,“规范有效、措施得力、有效激励、照章办事”是教科研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我们必须对此务实而行,创新而为。

(二)打造生本课堂需要教科研——制定正确的“主攻”方向

其一,不能只盯着成绩。

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以前的教师考核,学生成绩绝对是个重要的指标因素。社会以及家长大都以学生分数高低论老师“英雄成败”。所以,老师对学生成绩自然不敢小觑,甚至要“全力以赴”。成绩从某个角度来看,也能反映教师的基本教学水平,但为绩效而钻进补差中,这种做法自然是有失偏颇的。

作为一所省级实验小学,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是通过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让老师明白分数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二是客观地考察教师的平时教育研究表现及成效,三是以“大教育观”看待学生的综合素养,四是与家长多沟通,向社会多宣传、展示,让更多的人明白教育之本意和价值所在。虽然,我们不大可能改变目前社会的“唯分论”状况,但我们坚持做着,最起码在学校里对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方式、策略变得更人性化、更合理了。

其二,要明白研究什么东西。

教师最需要研究的就是“生本课堂”,教育之法、授课之艺、课堂之效、学生之情等方面都是研究的范围,只是有的老师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才会“瞎子”走路,乱“摸”一通,摸到哪里是哪里,找不到教科研主攻的方向。因而,也就难以取得丰硕的教科研成果。

怎么办呢?我们主要采取“课题引领、抓住关键、专题规划、有效捕捉、重点突破、有效整合”二十四字方法,让老师明白自己的“生本课堂”科研路在哪,该如何走,怎样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高。通过这样的举措,现在老师的科研信息的获取主动了,案例捕捉及时了,理性思考有深度了,研究论文有价值了。研究方向千千万,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角度和主题,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打造精兵强将需要教科研——制定有效“制导”策略

学校缺少科研“制导”之策,学校教科研工作很难蓬勃开展,也难以做出业绩。要想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就必须打造具有问题意识的“教科研动车组”,让每位老师成为教科研“急先锋”,真正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1.问题先导法。先期给一些老师设计一些问题,比如:“当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你采取什么对策?”“学生作业字迹潦草,该怎样进行矫正呢?”让老师在工作中进行相关研究。经过几个回合的“问题探索”,老师就会明白“问题解决”的实际价值,明白“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道理。有了成功的体验,老师就会从工作中寻找问题,并设法通过有效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拥有“较强烈的问题意识”,产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2.管理菜单法。采取目标管理、层级管理、板块管理等科学管理策略打造具有人文精髓的教科研群体。将学校课题研究与教研整合起来,进行“板块式”课题分解,采取“菜单管理”方式,逐层推进,并切实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教科研与教研联动式主题活动”,实现研究效益最大化。我们还采取分工负责“菜单制”的方法,进行专线纵深式研究,使得问题研究更有深度和现实意义。

3.绩效考核法。根据个人领题(或专题)研究情况,对老师上报的成果材料进行打分(总分值100分):30%的分值是关于教师教科研过程性材料,60%的分值是关于教师参与学校课题研究情况及实际价值,10%的分值是关于个人研究成果。这个“绩效”导引一定程度上催发了教师的科研欲。

4.评聘激励法。学校在评职称、评学术荣誉、晋级、年终考评时都要考虑教科研成绩,无则一票否决,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从而达到奖励骨干教师,促动青年教师的目的。

5.学术规划法。对于基本素质不错,具有教科研头脑,对问题有较强洞察力和分析力的青年教师,学校会协助他们做好专业规划。我们要求有灵气的青年教师三到五年必须在教科研上崭露头角,五到十年成长为具有个性特长的、有影响力的骨干、名师。

6.名师帮扶法。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区教科研中心组学术委员会为个别具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量身打造发展规划。同时配合区教育局的品牌教师培训班以及市级以上培训活动,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几种有效的方法,我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得到了不断扩充,现在学校拥有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以及区能手、新秀等骨干教师46名,占教师总数的60%。全校教师的科研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促进了学校课改的良性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直面舞台“稀缺”,开展“有行”多彩教科研活动

“教学”是左手,“研究”是右手,两手紧握方能形成合力化解教育教学难题,取得最大效益。所以,我们只有搭建教科研舞台,才能摒弃那种教科研“两张皮”、“走过场”、“被参与”、“虎头蛇腰豹尾”等研究旧习,把教科研的力量集中在提高教学质量上。

1.“一例”活动。“一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专项研究。研究过程通常是“一课一例”——“一例一专题”——“一例一论”——“一例一得”,以小切入,以论为核,点小力大,收效好。这个诊断性的“一例”活动,每月两期,每期都有一名主题主持人和发言人。

2.“二言”书会。一言书“魂”,二言书“行”。我校每两月举行一次“二言书会”,每位老师必须寻找到“论著”中“为我所用”的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每个寒暑假我们还布置读书征文活动,并把读书心得上传校网,目前已经举行了5届。

3.“三师”论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每期主题沙龙中,我们坚持“敢言、敢辩、敢议”的教科研作风,参与者人人是别人的徒弟。每期重点以“三人论”为主,采取类似现场答辩的方法,接受同伴的质疑。另外,我们还有“师徒二人转”,经常举行师徒同课、师徒专题互动、师徒才艺评比、徒课师评等活动。

4.“四导”活动。一“导读”名师名著,如魏书生之《骨干教师成长》、潘海燕之《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等,让教师学习他人教科研品质,二“导析”名师示范课,三“导解”名师教科研讲座,四“导会”名师,让老师们在与名师的零距离接触中,寻求个人发展之路,谋划个人未来蓝图。

5.“五星”展台。这是汇集校内老师的舞台,展现老师们的研究成果,凸现个人魅力,彰显教师的思想。“五星教师”分别指:特长星、科研星、教学艺术星、师德星、名师星。“五星展台”主要包括“个人教学特长展台”、“教科研成果展台”、“三品课堂展台”、“三品课件展台”、“教育思想展台”。其中教育思想展台,主要是让“校内名师”上台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表现个人教学艺术。

总而言之,教师较强的“科研力”是优化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石,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也是区域教育发展与腾飞的关键动力。要提升教师的科研力,必须直面问题,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激励措施,开展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

力的本质研究的论文 篇4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大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变得大众化了,大学生也由以前的稀缺资源变成现在的遍地开花。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给用人单位深刻的印象,商务礼仪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求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商务礼仪大学生就业力职业形象

一、商务礼仪的含义及内容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来说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良好的礼仪可以更好的向别人展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当然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商务礼仪主要包括仪表礼仪、举止礼仪、谈吐礼仪、会面礼仪

五、交际礼仪与交往艺术等内容。

二、礼仪的作用

礼仪是现代社交中的一种礼节形式,它面对的是大众化的群体,一种公众的形象化的代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礼仪显得特别的重要,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修养。从个人角度来说,礼仪可以帮助一个人提高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从社会来说,礼仪能够帮助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使社会更加的和谐。

(一)礼仪具有教育作用

礼仪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社会的要求与时代精神。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指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生活。当代大学生学习礼仪特别是商务礼仪,能够从整体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学习商务礼仪有助于发现自己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让你学会如何更好的与别人交往。也会让你自觉的去改正自己的缺点。体现在个人素质方面,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懂礼貌有素养的人。

(二)礼仪的沟通作用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双方如果按照交际礼仪的要求,会更加有效的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敬与友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热情的问候、友善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文雅的谈吐等,不仅能够唤起人们的沟通欲望,建立起彼此的好感与信任,而且可以促成交流的成功,并使你的交往范围扩大,让你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礼仪进行规范,双方就会缺乏相互合作的基础,如果在交往中不懂礼貌,不懂规矩很可能会把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搞砸。比如,你跟自己的上司关系不错,在私下的场合你可以称呼他的姓名但是在正式的场合应该换一种更加正式的称呼,在不同的场合对同一个人要用不同的称呼。

(三)礼仪能够塑造良好个人形象。

礼仪讲究和谐,注重的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在内在美方面,学习

礼仪可以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不足,使你的谈吐更加的文明,使你更加的有修养。在外在美方面,学习礼仪可以让你的装饰打扮更加的得体优雅。个人形象是在个人日常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个人形象有助于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在人际交往中,言谈讲究礼仪使人文明,举止讲究礼仪使人高雅,行为讲究礼仪使人美好,穿着讲究礼仪使人自信。

(四)商务礼仪能够体现尊重与被尊重

尊重的作用是当一方对另一方表示敬意时,另一方也还之以礼。礼尚往来。有礼仪的交往行为,蕴含着彼此的尊重。这样可以使你的人际关系更加的和谐,也会避免不他人之间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应该注重着装、仪表的合适规范,这样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而且这样会获得个多的机会和选择。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就业观念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必须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适当降低期望值。就目前情况看,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选择,而是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甘心屈就于某些工作岗位。适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生,除了主动调整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应聘技能技巧以外,很重要的一条是在努力寻找理想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主动说服自己,适当降低就业岗位期望值。如果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妨讲些策略,比如“先就业,后择业”。

(二)自身素质欠缺

很明显的一个情况就是当代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并不是很高。但是大学生对工作和薪金的要求却不低,不少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而且就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途径、应聘技巧、劳动用工制度、本专业的择岗定位优势等等都不甚了解,难以确定就业方向和岗位。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面试时更加注重礼仪,要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得体,口齿伶俐,表述清晰合理,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正在工作前夕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解行业现状。

(三)心理承受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很容易放弃,没有承受压力的勇气,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但是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推动力,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关键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四、学习商务礼仪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一)学习商务礼仪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人们的文化程度越高,人们就越需要运用礼仪来调节和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现在,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从中学到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从学校走向社会过着独立的生活,在不断显示个性、张扬个性的同时,为了达到成功、有效、和谐、愉快的与他人和社会进行交往和接触,学习商务礼仪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懂得专业技能的人才,更是懂得礼仪、交往技能的人才,学习商务礼仪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应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学习商务礼仪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在现在的企业招聘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的注重人品而不是文凭。在大学生的人品塑造中,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是关键,而商务礼仪素质又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商务礼仪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对大学生而言,举止庄重、进退有礼、仪表得体,不仅能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还会获得他人和组织的认可和尊重。

五、大学生在求职时应该掌握的礼仪

(一)求职面试前的准备

1、要搜集相关信息。包括用人单位的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行业背景和资料,用人单位的企业愿景企业文化,公司结构等内容;用人条件的信息了解,包括要招聘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等内容;用人待遇的信息了解,包括待遇、福利、住房、保险等内容。

2、准备好自我介绍。面试中都会要求应聘者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所以在这个环节要表现好,介绍时要突出个人的优点和特长,要有相当的可信度;展示自己的个性,使个人形象鲜明,也可以适当的引用别人的言论,比如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等,要做到实事求是切不可造假的夸大自己。

3、准备个人的相关资料。包括自己的简历,各种证书的复印件,体检表,准备面试时的服装等内容。

(二)面试时的礼仪

1、要守时,不能迟到,要给应聘单位留下美好的第一印像,最好能提前10分钟到达面试地点,进门前关掉手机。还有就是自己的仪容仪表,着装修饰要尊重社会规范,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观,着装的关键是整洁、大方、朴素、得体,还要根据应聘单位的不同选择不同风格的着装。

2、注意言谈举止。开场的时候对考官做适当的问候,要做到彬彬有礼而大方得体,不要过分殷勤也不要过于拘谨。交谈时要神态自若、吐字清晰、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和语速。

3、好重视收场。面试结束时,不论是否如愿,都应该礼貌相待,应该对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抽出宝贵时间与自己见面表示感谢,并且表示期待着有进一步与其面谈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体现自身素质也会给用人单位留下很好的印象。

(三)面试后礼仪

面试结束以后可以写感谢信或者打电话对用人单位致谢,这样可以加深用人单位的印象,增加求职成功的可能性。

六、结语

礼仪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帮助我们培养积极的心态,养成高度的自制力,建立对自我的自信心,塑造迷人的个性。学习商务礼仪会让人看起来更加的有热情,素质更加的高。这样在求职过程中会有更大的优势,会让你离成功又近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张晓丹;浅淡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应注重的形象礼仪;[期刊论文]-网络财富2010(22)

[2] 王海平;大学生礼仪教育与道德建设[J];文教资料;2007年18期

[3] 陈威;彭华;商务礼仪与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11年第04期

[4] 钟云华;应若平;余素梅;;大学毕业生求职渠道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商务礼仪》课程结课论文

商务礼仪与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研究

先设的本质及其研究 篇5

先设的本质及其研究

先设是当代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100多年来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对先设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主要讨论了先设研究的两个方向:语义先设和语用先设,以及两者的差异:语义先设将先设定义为句子和句子或命题与命题之间的二元关系,并借助真值和逻辑蕴涵解释先设事实.语用先设涉及的`是说话人、语境、句子和命题组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在解释先设时考虑说话人的信念和语境方面的因素.

作 者:刘强 Liu Qiang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系,北京,100083刊 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年,卷(期):“”(5)分类号:H0关键词:真值 逻辑蕴涵 语义先设 语用先设

力的本质研究的论文 篇6

本质主义研究范式的主要思想基础源于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以了解科目基本结构”为主旨的教育思想。人们在他的《教育过程》中首先发现了“科目结构”(Structure of the discipline)这一术语。布鲁纳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应用于中学课程改革,提出了颇有创见的教育思想。在此理论的基础上,6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的本质论以美国艺术教育家艾斯纳(ElliotW.Eisner)和格内尔(W.D.Greer)为代表。其中布鲁纳观念的实践者美国艺术教育家巴肯(M.Barken)起到了重要作用,巴肯在寻找艺术课程发展要素与科学知识相同的结构形式的实践中,试图在艺术家与科学家之间建立平衡。他认为艺术有权成为科目,作为科目的艺术教育包括画室学习、艺术批评和艺术史,这也是艾斯纳所提出的四种艺术领域知识均衡论的理论基础,艾斯纳在巴肯的思想理论基础上,把艺术知识分为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史和美学。布鲁纳和巴肯两人的理论都对艾斯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科目中心的基础上,艾斯纳提出了本质主义艺术教育范式,对当代西方艺术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艺术教育的本质主义研究范式特点

本质主义研究范式强调艺术教育的本质性价值,倡导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艺术只有成为独立的学科才能保住在学校教育中的合法地位。西方掀起了以学科为指导,以课程革新为中心的教改运动。西方艺术教育范式从重视“自我表现”和“创造性”转向帮助学生独立从事艺术学科结构的探讨,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艺术,从而使本质主义艺术教育观有所发展。

本质主义者认为:“艺术最重要的贡献正是那些只有艺术本身才能做出的,而且任何一项将艺术首先作为其它目的服务工具的教育计划是在冲淡艺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剥夺儿童从艺术中所受的益处。”

(1)艺术不应屈尊服务于其他目的,艺术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重视和提高。W·迪文·格内尔的观点与艾斯纳相近,格内尔倡导DBAE大纲,并在《一种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学科的研究方法》一文中首次使用了“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TheDiscipline——BasedArtEducation)的术语,这一流行的教育思想简称DBAE。它实际来源于60年代出现的教育观念,却揉进了巴肯、艾斯纳在60年代提出的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史教学思想。本质主义研究范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艺术教育方法论,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这些思想当时除了在学术杂志上有所宣传外,并没有应用到教学中。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保罗·盖蒂信托公司出资成立盖蒂艺术教育中心,盖蒂艺术教育中心在60年代以学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上,提倡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即DBAE),推行正规系统的艺术教育,帮助学校在实践中发展充实本质主义艺术教育思想。

DBAE有三个主要特征:

1、学习领域涵括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和艺术创作四个方面。

2、教学内容由简至繁作螺旋式递进。

3、严格的书面课程设计,实施系统化教学。

DBAE具有严谨的课程中心导向。它不仅重视形象的制作,更重视对形象的理解。它要求把创作、欣赏、理解和评价几方面统合于同一教学单元,体现在总课程中,进行系统化、连贯性的教学。在DBAE的学习领域中,艺术创作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制作,学习技巧和组织等;艺术批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发展他们对形象的分析、演绎及判断能力;艺术史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对作品、作者、时间、人文背景的认识,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了解;美学则是让学生通过对美的本质、美的经验、艺术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等探讨,加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建立理论学习的基础。DBAE的做法起到努力调节并可以帮助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世界,拥有成功生活技能,具有生活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2)。

三、西方艺术教育本质主义研究范式理论的反思

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本质主义研究范式是融合了艺术教育中的实用主义与本质主义两方面的观点,并将艾斯纳的本质主义方法论整合起来,从文化视角范畴讲,属于文化艺术教育研究范式,同时也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艺术教育理念的产生。

本质主义研究范式对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是强调一种均衡的综合艺术课程。本质主义研究范式中的DBAE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全球文化教育的融合。DBAE课程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成为艺术学科的专家,而是让人们从事与艺术有关系的相关活动,如人类学家,文化历史学家,收藏家,民俗学家都可以从艺术中得到信息源和相关的文化讯息。20世纪80年代,艺术教育中的本质主义研究范式已经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取得重要的地位,到了20世纪90年代,本质主义研究范式取得显著的发展。西方学校教育中的艺术课程从过去的边缘学科逐渐走到中心学科,艺术教育研究范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DBAE为我们提供广阔的构想前景:“无限地艺术权力是长期维持人的生命和帮助我们大家更好的体验人类生活状况是未来学校教育的特征。”本质主义研究范式突破了西方主智主义模式,肯定了异质文化的多元化,有利于艺术教育向文化学、传播学等多元化拓展。由于本质主义研究范式以严格的课程中心为导向,有严谨的课程设计,并规定学生在创作、批评、艺术史及美学四个领域内进行螺旋递进式的学习。因此,就导致学者们提出疑问,这样的教育是否会过于貌似其他学科而丧失艺术课的独特性?是否会过于严格而导致僵化和枯燥?笔者认为本质主义研究范式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但忽略了对自发性表现的启发,忽略了美术学科本身的基础学习,对美感经验及创造性发展的强调亦显不足。本质主义研究范式有一项任务:努力改变学校的艺术教育,努力提高视觉生活并让艺术教育适用于每一个学生。

综上所述,我国的艺术教育正处于转型期,本质主义艺术教育研究范式正是当前我国艺术教育改革进程中最需要的经验,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良好的建设性意见,为我国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严谨、成熟的美术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质主义研究范式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艺术教育学科体系,但是一种方法论过于孤立,我们仍需要探求并建立艺术教育综合方法论,我国的艺术教育研究范式应该以艺术学科为中心,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的综合课程范式。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艺术教育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注释:

(1)[美]艾略特·W·艾斯纳: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第9期。

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力的培养研究 篇7

一、审美情感力概述

情感力在意义上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种是心理动力,另一种是体验能力。审美情感力与审美知觉力、审美记忆力、审美注意力、审美感知力、审美现象力、审美思维能力共同构成了审美能力。通常来说,审美情感是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外界事物诱发的人类情感。细化到语文中来,学生对审美客体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体现了人类情感的变化,比如愉悦、满足、愤怒等,对审美客体产生的这些情感活动就是审美情感。

二、审美情感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审美情感力

从本质上来看,学生的审美情感教育过程是一种情感交流与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为审美客体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因素而发生变化。要实现学生审美情感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平时的审美情感教育中创建科学合理的审美境界,并运用积极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这个审美境界中,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通常来说,创设的情感境界应包括心理场和物理场两个部分。在实际的语文审美情感教学中,必须借助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及其所引发的生活感悟和情感,但是受限于他们缺乏足够的场合活动等条件,学生普遍存在情感不敏感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创设更为丰富的情感场景来诱发学生对审美对象的聚焦,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进入审美情境中。比如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老师可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逼真的审美情境。此外,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还可充分发挥文本的功能,再现文本情境,通过深情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情境的魅力,使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思考、体验、想象实践,进而诱发他们的现象力,唤起他们的审美情感能力,从而得到新鲜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二)利用心理调动法培养审美情感力

兴趣与动机是基于个体内在的好奇推动而产生的,是在内动力驱使下而产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兴趣能够使学生保持大脑的活跃状态,从而集中精力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可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为实际的心理调动方法。通过兴趣激发和培养,使学生自主进入审美情境中,自主形成审美情感力。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情感力培养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注意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是建立在心理调动基础上的、由内而外的推动,是学生基于好奇而自发产生的,并非老师强制引导的。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的作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调动审美情感力。

(三)利用因材施教法培养审美情感力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学生都处于一致水平的心理发展阶段,受限于他们个体的差异性,在语文教学中所展现出来的审美情感力的基础是不同的;另外不同个体的审美角度、层次、认知等都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十分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素,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不同类型或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培养他们个性化、差异化的审美情感力。教学过程要充满民主、平等的氛围,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表达,能够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这些学生。杜绝“一刀切”式的统一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并积极寻求最有效的个体差异教学方法,以确保每个学生的审美情感力的培养。基于个性差异上的审美个性应得到老师的引导和支持,积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审美情感力。

(四)利用时空拓展法培养审美情感力

时空拓展法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和课堂的狭小空间,拓展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社会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鉴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时空拓展法在语文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手段是发挥审美想象和联想。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很多,包括几个大类,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利用不同类别的作品,发挥它们的优势作用,运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比如通过小说作品中生动、丰富的语言描述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联想,利用描述性语句引导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审美画面或审美情境,然后根据教师语言描述进行自由的想象和联想,去感悟这种情境所表达的内涵,达到情境交融、物我统一的情感体验。此外,老师还可借助优美的诗歌以及诗歌中蕴含的丰富寓意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情境,仔细品味诗歌所延伸出来的诗歌之外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尽量不要给学生制定束缚的框架,让他们在塑造的意境中展开联想的翅膀自由地飞翔,这种状态才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形成丰富的审美情感力。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之上。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作用,合理整合课内课外语文教学资源,充分开发课外阅读、写作、交谈等课外语文活动,甚至包括学生的课外生活都能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力,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保持敏锐的审美触觉,使他们的审美情感力时刻得到提升。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在教育实践中就非常重视学校课堂与学生生活体验的结合,认为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接触大自然、与万物为友才能真正了解世界,才能扩大认识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杨进红.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赵明.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3]曲晓东.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4).

上一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一下)下一篇:记叙文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