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的教学设计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槐乡五月》的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的教学设计 篇1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教学理念:

1、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2、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教师的合理有效地引导推动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与探究。

3、课堂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深入对话的场所,师生应该在其间共同展开学习,互相进行思维碰撞,最终让师生都有所习得,进而让语文素养不断得到积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在读中思考(文字中蕴藏的意思),在读中想象(文字中蕴藏的画面),在读中感受(文字中蕴藏的情感)的学习方法。

2、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重点词句,反复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中学习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纯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为第二课时,配合本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一题“根据照片描述画面”。创设旅游摄影这一主要情境,指导学生在读文中学习选取主要画面进行“读—品—悟”,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其中重点“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突破设想:在学生充要感受槐乡的美丽画面体会“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的基础上,以“是什么让槐乡的孩子这么快乐”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孩子们在洋槐花开的五月生活的幸福与甜蜜,同时感受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纯朴可爱的品格,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生活。

●对文中两次出现“五月,洋槐开花了。”的理解: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槐乡美景迷人,香气袭人——槐花飘香的季节来了;第二次,作者带着难抑的兴奋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它给槐乡孩子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甜蜜和快乐,它为孩子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洋槐开花了,槐乡成了孩子们的季节。

简要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激趣,创设课文情境话题——旅游、摄影。并鼓励学生善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会感受的心。

(目的:铺垫好本课基调——游文字,摄画面,发现文字的美,感受文字的情。)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主要思路:

1、 以语言渲染。

2、 借画面烘托。

具体设计:

今天这一节课,就让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带上会发现的眼睛和会感受的心去旅游吧,让我们选一个阳光灿烂的五月天,迈上轻盈的步伐,迎着一路花香,走进——指题,齐读课题:槐乡五月。去那里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去那里用心感受,最好在脑海中留下最美的镜头,大家准备好了吗?

板块二:读、品、悟,走进五月的槐乡

第一自然段:走进这飘香的季节

(关键语言:五月,洋槐开花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主要步骤:

1、整体读课文。

2、通过第一幅画面的引领,让学生尝试凭借文字在脑海中展开画面并学会选取主要画面展开想象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读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进一步感悟句子表达的情感。

4、带着自己的体验进行富有感情的个性朗读。

主要画面预设:

1、师引领:槐乡全景图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主要感受槐花多、白、美及带给人的喜悦(瑞雪初降)。采用方法:品词感悟。

2、槐花远景近景图: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主要感受槐花生命的旺盛及形态之美。重点方法:在品词中感悟。

3、蜜蜂采蜜、孩子采花图:“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通过诗一样的语言体会孩子勤劳与喜盈盈的心情。主要方法:想象说话、品读诗化的句子。

4、槐花飘香图: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感受槐花飘香的美好意境。主要方法:在品读带有香的词语基础上,联系上文,进一步感受“浸”在“香海”的意境。

第二、三自然段:走进这孩子的季节

(关键语言:五月,洋槐开花了。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主要步骤:

1、围绕主要问题过渡:槐乡的孩子在五月的槐乡为什么生活得这么快乐幸福。?(细化为: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展开研读。

2、组织学生交流:通过“读-品-悟-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中心问题:“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快乐”:

1、 第二自然段中:

第一层次:槐花饭——能品尝到这儿独有美味是快乐。

第二层次:将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是更大的快乐,体会他们的好客热情,及由此而产生的喜盈盈的满足。

2、第三自然段中:

槐花使姑娘更俊俏,借一个“飘”字体会快乐。

槐花让小小子大饱口福,借一个“塞”字感受喜爱之情,快乐之心。

板块三:升华情感

1、 表达对生活在槐乡孩子的喜爱与赞扬。

2、 表达对五月槐乡的喜爱与赞美。

3、 以最后一小节的抒情朗读结束,并再次点题。

板块四:布置自主型作业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做一项)

背诵课文,摘抄槐乡五月中的优美词句

背诵课文,摘抄课外阅读中描写一种花草的片段,学习景色描写的方法。

背诵课文,认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并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下它。

板块五:拓展延伸

课后推荐语文补充阅读之《槐乡孩子——槐乡八月》

(板块四、五可作为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飘香的季节

《槐乡五月》的教学设计 篇2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 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 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 花与人交织在一起, 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 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 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 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 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一个“情”字,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 情感充沛地去解读文本, 所抒发的也必然是真情实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槐乡五月》通过作者质朴而形象的语言, 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于槐乡由衷的喜爱之情。因槐花的美而动情, 因孩子的乐而沉醉, 这份浓浓的爱意随着文章轻快、形象而富有节奏的语言缓缓地流淌出来, 而教师所需要做的, 就是让孩子们被作者这份对槐乡的挚爱所感染, 让这种纯洁而美好的感情流淌在孩子的心田!槐乡的美是整体之美, 美得可以让人醉在其中不忍离去。槐乡的美也是细节之美, 美得可以让人流连在枝头浅斟细酌。

基于以上解读, 我设计了“整体把握美, 细节品析美, 实践内化美”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五月, 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高度凝炼而意味隽永的语言。

目标预设:

1.知识与能力: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 感悟槐乡五月的美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 学会整体把握, 细节品析槐乡五月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语言美、槐花美、人性美的品析、诵读, 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丰富审美体验, 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悟槐乡五月的美。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 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槐乡之美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槐乡五月》

2.出示生字词检查:

瑞雪初降白茫茫香气扑鼻熏醉

大大咧咧俊俏好客酿蜜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 说说槐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用上两个就更棒了。

4.学生汇报, 教师总结板书:美香热情好客

5.读最后一节, 引领学生根据这节提问, 提示学生到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 必要的复习巩固会为课堂的教学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这一环节, 生字词的复习巩固是无可厚非的, 但词语的复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准确发音, 还要和文本密切联系, 因为词语是文章最小的实体, 甚至有些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抓住了词语的训练, 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让学生结合朗读的词语, 谈谈槐乡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实质上是让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也是让教师充分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为课堂有效的生成铺设道路。词语的选择也是独具匠心的, 它们既是文中读音较难把握的词语, 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槐花的美、槐花的香、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三方面隐约地透露出文本的主题, 点明了文章的线索, 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服务。这些“有结构的材料”, 会随着学生的感悟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诵读品析———感悟槐乡之美

1.师:首先我们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分为两部分, 逐个解决。

(1)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2)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师:第一个问题, 你认为可以在文章哪一节找答案呢?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划出你感触最深的地方, 反复品味朗读, 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由朗读, 边读边划边思考感悟。

设计意图:槐乡的美不仅是整体之美, 同样也是细节之美, 千千万万个细节之美构成了它的整体美。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 所获得的审美享受也存在差异。所以在问题设计时, 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从整体出发, 使问题的答案更具开放性、主观性、多元化的特点, 这样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但问题的开放并不意味着问题的随意, 信马由缰, 这里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后所生成的感悟做好预设, 帮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向着文本意蕴和作者的隐性思想纵深处触及。

所以设计了以下环节作为学生生成性问题的预设:

文章的第一节是解决问题的文本源, 需要反复地品味赏析。

文章第一节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了槐花的美, 展现了一幅繁花似锦、芳香甜蜜的画卷。其中貌似平常, 但却耐人寻味的三个比喻句需要反复斟酌、品味, 这三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观察角度展现了槐花的形态美。汇报时,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把槐花比作什么?都是写槐花的, 可为什么打的比方却不一样呢?启发学生了解作者选择了不同的描写角度, 可以全面地写出景物的美好。

此刻, 再让学生欣赏和三个比喻相一致的槐花的画面, 文字与画面相交融, 加上音乐的渲染, 槐花的美丽, 作者的语言都会打动学生的心灵, 在孩子心头留下一抹浓浓的余香。学生通过朗读诠释心中这份对槐花的喜爱, 怎能不动情?配乐背诵这三个比喻句也是水到渠成!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 采走了香的粉, 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 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句易被孩子们忽略, 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思路:

(1) 当你漫步在花海中, 你听到什么呢?

(2) 这两句能说明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吗?

(3) 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探讨, 启发学生读透语言, 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 在对话中促使个性化的阅读见解的生成和自主性阅读图式的建构。

本节的又一难点, 是对最后一句话中的“浸”字的理解, 是对“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语不同层次香的感悟。三个词语虽在一句话中, 作者却含而不露地写出了某一物体的味道, 这就给孩子们的学习、解读留有更多的空间, 在文字间穿梭徜徉, 有理有据、天马行空地谈着自己对三种香气的理解。喜欢哪一种, 就多谈些喜爱的原因, 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沉醉在自己营造的美妙香气中, 此刻, 再让孩子回眸自己的心境, “沉醉”、“陶醉”等词语已不鲜见, 教师总结为一个“浸”字, 完完全全地享受着这香气扑鼻的世界, 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三两节的学习围绕着第二个问题展开: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自由朗读文章二三节, 围绕问题, 说说自己的看法。

2.假如你以记者的身份去槐乡采访参观, 你会拍下哪些画面?为什么?小组内交流。

3.介绍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设计意图:此处的学习同样从整体出发, 让学生到文章中去寻觅能凸显主题的细节。文本的解读, 主题的发掘是个逐渐丰富、不断延续的过程, 教师绝不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将学生的思维“格式化”。

文章的二三节可以解答出讨论的话题, 这已经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 而在共识层面之上, 仍需要向纵深发掘,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让个性的光芒在此闪耀, 学生的汇报就会是充满个性的阐释。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去拍画面, 实际上是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乐趣的情境, 让孩子融情于景, 表述的过程也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在语言内化的同时, 他们的审美价值观也在悄然地丰富着、升华着。

基于以上思考, 我作出了以下教学预设:

1.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表演、朗读、采访等不同形式来交流各自对“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个问题的理解。

2.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段制作槐花饭的影像资料, 一小罐槐花新蜜供孩子们品尝, 让孩子乐在其中, 真正感受到槐乡孩子在五月中的无限乐趣。

3.赏析词语:为什么说“她们飘到哪里, 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而不说走到哪里呢?

4.开展分角色朗读训练。

总结全文:深情朗读最后一节。

三、综合实践———展示槐乡之美

师:槐乡五月这么美, 我们一定要为它宣传, 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 喜爱槐乡。现在又是五月了, 今年, 槐乡准备办一次槐花节, 你打算在槐乡举办哪些活动, 通过哪些方法来吸引八方来客呢?请每个小组设计出自己的活动计划。学生讨论, 交流。

《槐乡五月》的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一个“情”字,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情感充沛地去解读文本,所抒发的也必然是真情实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槐乡五月》通过作者质朴而形象的语言,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于槐乡由衷的喜爱之情。因槐花的美而动情,因孩子的乐而沉醉,这份浓浓的爱意随着文章轻快、形象而富有节奏的语言缓缓地流淌出来,而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被作者这份对槐乡的挚爱所感染,让这种纯洁而美好的感情流淌在孩子的心田!槐乡的美是整体之美,美得可以让人醉在其中不忍离去。槐乡的美也是细节之美,美得可以让人流连在枝头浅斟细酌。

基于以上解读,我设计了“整体把握美,细节品析美,实践内化美”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高度凝炼而意味隽永的语言。

目标预设: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感悟槐乡五月的美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会整体把握,细节品析槐乡五月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语言美、槐花美、人性美的品析、诵读,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槐乡五月的美。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回顾槐乡之美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槐乡五月》

2.出示生字词检查:

瑞雪初降白茫茫香气扑鼻熏醉

大大咧咧俊俏好客酿蜜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说槐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用上两个就更棒了。

4.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板书 :美香热情好客

5.读最后一节,引领学生根据这节提问,提示学生到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必要的复习巩固会为课堂的教学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这一环节,生字词的复习巩固是无可厚非的,但词语的复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准确发音,还要和文本密切联系,因为词语是文章最小的实体,甚至有些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抓住了词语的训练,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让学生结合朗读的词语,谈谈槐乡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实质上是让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也是让教师充分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有效的生成铺设道路。词语的选择也是独具匠心的,它们既是文中读音较难把握的词语,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槐花的美、槐花的香、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三方面隐约地透露出文本的主题,点明了文章的线索,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服务。这些“有结构的材料”,会随着学生的感悟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 诵读品析——感悟槐乡之美

1.师:首先我们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分为两部分,逐个解决。

(1)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2)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师:第一个问题,你认为可以在文章哪一节找答案呢?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反复品味朗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划边思考感悟。

设计意图:槐乡的美不仅是整体之美,同样也是细节之美,千千万万个细节之美构成了它的整体美。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所获得的审美享受也存在差异。所以在问题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从整体出发,使问题的答案更具开放性、主观性、多元化的特点,这样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但问题的开放并不意味着问题的随意,信马由缰,这里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后所生成的感悟做好预设,帮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向着文本意蕴和作者的隐性思想纵深处触及。

所以设计了以下环节作为学生生成性问题的预设:

文章的第一节是解决问题的文本源,需要反复地品味赏析。

文章第一节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了槐花的美,展现了一幅繁花似锦、芳香甜蜜的画卷。其中貌似平常,但却耐人寻味的三个比喻句需要反复斟酌、品味,这三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观察角度展现了槐花的形态美。汇报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把槐花比作什么?都是写槐花的,可为什么打的比方却不一样呢?启发学生了解作者选择了不同的描写角度,可以全面地写出景物的美好。

此刻,再让学生欣赏和三个比喻相一致的槐花的画面,文字与画面相交融,加上音乐的渲染,槐花的美丽,作者的语言都会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孩子心头留下一抹浓浓的余香。学生通过朗读诠释心中这份对槐花的喜爱,怎能不动情?配乐背诵这三个比喻句也是水到渠成!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句易被孩子们忽略,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思路:

(1)当你漫步在花海中,你听到什么呢?

(2)这两句能说明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吗?

(3)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探讨,启发学生读透语言,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中促使个性化的阅读见解的生成和自主性阅读图式的建构。

本节的又一难点,是对最后一句话中的“浸”字的理解,是对“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语不同层次香的感悟。三个词语虽在一句话中,作者却含而不露地写出了某一物体的味道,这就给孩子们的学习、解读留有更多的空间,在文字间穿梭徜徉,有理有据、天马行空地谈着自己对三种香气的理解。喜欢哪一种,就多谈些喜爱的原因,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沉醉在自己营造的美妙香气中,此刻,再让孩子回眸自己的心境,“沉醉”、“陶醉”等词语已不鲜见,教师总结为一个“浸”字,完完全全地享受着这香气扑鼻的世界,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三两节的学习围绕着第二个问题展开: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自由朗读文章二三节,围绕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2.假如你以记者的身份去槐乡采访参观,你会拍下哪些画面?为什么?小组内交流。

3.介绍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设计意图:此处的学习同样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到文章中去寻觅能凸显主题的细节。文本的解读,主题的发掘是个逐渐丰富、不断延续的过程,教师绝不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将学生的思维“格式化”。

文章的二三节可以解答出讨论的话题,这已经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而在共识层面之上,仍需要向纵深发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个性的光芒在此闪耀,学生的汇报就会是充满个性的阐释。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去拍画面,实际上是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乐趣的情境,让孩子融情于景,表述的过程也是语言内化的过程,在语言内化的同时,他们的审美价值观也在悄然地丰富着、升华着。

基于以上思考,我作出了以下教学预设:

1.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表演、朗读、采访等不同形式来交流各自对“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个问题的理解。

2.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段制作槐花饭的影像资料,一小罐槐花新蜜供孩子们品尝,让孩子乐在其中,真正感受到槐乡孩子在五月中的无限乐趣。

3.赏析词语:为什么说“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而不说走到哪里呢?

4.开展分角色朗读训练。

总结全文:深情朗读最后一节。

三、 综合实践——展示槐乡之美

师:槐乡五月这么美,我们一定要为它宣传,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喜爱槐乡。现在又是五月了,今年,槐乡准备办一次槐花节,你打算在槐乡举办哪些活动,通过哪些方法来吸引八方来客呢?请每个小组设计出自己的活动计划。学生讨论,交流。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4

(出示以槐花盛开为背景的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槐乡五月》,走进作者用文字书写的美丽槐乡。[展示槐花的图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槐花的世界,为下面欣赏槐花奠定情感基调。]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小辫儿。”谁会读。[这段文字比较难读,借这一环节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2、这段话描写了槐花的什么特点?(多

白)学生直接说出多、白追问从哪些语句看出来;出现冷场,便启发从“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看出――,从“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条一条”看出――[以学定教,采取适合学生的方法,读懂这些语句表现了槐花既多又白的特点。]

3、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呢?“玉雕的圆球”是(远)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是(近)看。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槐花像什么?(瑞雪初降、玉雕的圆球、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把槐花写美的,为下面的美读打个伏笔。]

4、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来欣赏槐花。槐花还像什么呢?(像洁白的项链,像许多白蝴蝶凑在一起说悄悄话,像一串串白葡萄……)谁愿意用朗读来表现婀娜多姿的槐花。指名读。(配乐)齐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槐花盛开的美景。[欣赏图片时,学生被吸引住了,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喊出声来。“槐花还像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一个个灵动的句子。学生在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中齐读非常动情。]

5、把这么优美的句子记在脑海里。试着记一记。出示填空,学生借此尝试背诵。[本文要求背诵,我把这部分作为教会学生背诵方法的落脚点,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6、这么美的槐花引来了――点击课件(小蜜蜂和孩子们)。老师把这两句话改成了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听。自由读,读出诗的韵味。分组读,把劳动的喜悦写在脸上。[这两句话结构相似,节奏感强,先范读再自由读、分组读,让学生读出欢快的节奏。]

7、中午,桌上就摆出了――点击课件(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香气越来越(浓)。再读这三个词。作者还用了哪些含香的词语,在书中圈出来。(香喷喷、香气扑鼻、香海)还有个字不含香也写出了香。(浸)“浸”字典中的意思?(泡在水中)这里指槐乡泡在(香气中)。槐乡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香气,走在槐乡的小路上――;走在槐乡的田野里――。无论在槐乡的哪个地方都能闻到――,真是“浸在香海中了”。齐读,让我们也浸在香海中吧![读“清香、醇香、浓香”时,教师通过手高度的变化让学生学会读。圈出含“香”的词并理解:学生说“香气扑鼻”,教师用鼻子吸气,说:“太香了,直往我的鼻子里窜。”学生说“香海”,教师说:“这是香气的――”学生会接着说:“海洋。”含香的词写香,不含香的也写出了香。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理解了前者才能读懂后者。品读“浸”字,从字义入手,再联系上下文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课上感悟那样深刻,不太可能。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理解的方法,水到渠成后再来美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不要紧,槐乡的孩子会招待他的。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槐乡孩子招待小朋友的句子。[用文中的句子从槐花的美自然过渡到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

2、出示“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槐花饭。”哪个词写出槐乡孩子的特点?(好客)再轻声读读,从哪些词写出槐乡孩子的好客?为什么?“拉、请、美美地”品读。[先把这句话读成一个词“好客”,再细细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拉”写出槐乡孩子主动邀请;“请”槐乡孩子作为主人,非常懂礼貌;“美美地”槐乡孩子会竭尽所能,让客人满意。]

3、想吃哪种口味就给你做什么口味,引读“吃咸的――”“吃甜的――”。[这也是好客的表现,根据客人的需要来做槐花饭,很多学生容易忽视。]

4、槐乡孩子的好客还有哪儿写了?“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抓住“送”“外加”。[从这句中,学生对槐乡孩子的好客有了更深的体会:让外乡孩子享用槐花饭,走了还送一大包――,外加――。]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孩子除了招待客人尽地主之谊,自己也尽情地享受着。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小男孩――小女孩――)[看图说话,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初步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

2、同桌一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小姑娘、小小子动作的词读读。[同桌大都为一个男生,一个女生,更贴近文本。找词为下面的品词作铺垫。]

,(原创)《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与反思-

3、填空。填进(“别”“戴”“飘”)

和学生边说边做“别”“戴”的动作。为什么用“飘”呢?(第一自然段写到“槐乡浸在香海中了”,别着、戴着槐花的小姑娘就像一朵云飘在香海上。“飘”写出小姑娘的心情――)哪个小姑娘来读,展示自己的俊俏,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刚才看了图,再做一做,学生能理解“别”“戴”。而“飘”是关键,它能连起上下文,它能让我们读懂五月里小姑娘的快乐,进而读好这句话。]

4、小小子呢,他们才不管那么多,想吃就吃上一口。谁会表演小小子“朝嘴里塞进一把”。咱们班的小小子来读,加上动作。[表演时要注意是一只手拿槐花,另一只手做塞的动作,为了表现“塞进一把”还需塞时嘴巴张得很大,塞进去后嘴巴鼓鼓的。]

5、分角色读,把自己当成槐乡的小姑娘或小小子,可以加上动作,潇洒一回。[走进文本,置身于槐乡,感悟槐乡孩子的快乐。学生边读边做,俨然成了真正的槐乡孩子。]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根据板书小结)五月,又多又白的槐花香气四溢,槐乡孩子非常好客,小姑娘用槐花打扮自己,小小子吃槐花,所以说――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既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为突破“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一难点做好准备。]

六、填空

1、出示: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孩子( ),小姑娘(

),小小子( ),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也可以是自己想的,也可以不用这个格式。同桌讨论,指名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同桌讨论,起到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作用。]

七、作业

1、找橘乡、茶乡的文章读一读。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篇5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如诗般清新流畅,如歌般富有韵律。感觉越是美的课文,越是难上实在。考虑到是向家长开放,我们教研组选择上第一课时,下面简要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1.扎实训练字词。

本课中的一些字词很有特色,针对学生的预习,我们设计了下列词块教学。①一组动作的词:挎着篮子摆出槐花饭 拌上槐花蜜 让学生通过朗读、观察,发现规律。②两组有规律的词:甜丝丝香喷喷白生生喜盈盈白茫茫傻乎乎∥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大大咧咧 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现规律,并说出同类型的词语,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又进行词语辨析,如“白茫茫”、“白生生”,提高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2.品味槐花之美。

《槐乡五月》教学实录[推荐] 篇6

师:春天来了,风吹来了,草绿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美丽的槐乡看看。

播放录像。

师:五月,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看,洋槐开花了,槐花可真多呀。槐乡到处是槐花,同学们看,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师:同学们,课文第一节就描写了刚才看到的情景,打开课本读一读。

生自读第一小节。

师:槐乡美吗?

生:美。

师:那就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好它。

生读。

生:我喜欢“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齐读。

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生: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槐乡的美。因为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那里的花好多。

生:我喜欢瑞雪。

师:读一读。

生读。

师:瑞雪就是好雪。

生读。

师:槐乡屋前屋后,房前房后,都成了花的世界,怪不得都叫槐乡。

生齐读。

师:继续交流。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读得很好,就是漏了一个字。

师:老师还真找到了像圆球,像小辫儿的图片,带同学们去看看。

出示两张图片,师:请大家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生自读。

指读。

师:你把小辫儿读得真可爱,我们一起把槐花的可爱和美丽读出来,好吗?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不管是远看,还是近看,槐花的姿态总是这么美,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图。

学生看图。

师:很多小朋友都看得入迷了。你看到的槐花像什么?

生:我看到的是花骨朵,好像是一个个饺子。

师:你有一双慧眼。

生:有的串成串,像一条白珍珠串起的项链。

师:老师真想摘下来送给你。

生:有的槐花一串串的,像小葡萄。

生:有的聚在一起,像蝴蝶在聚会呢。

师:你把槐花变成白色的精灵了。

师:谁能像课文一样,一口气说两句。

生:有的槐花鼓鼓的,像一个个小饺子,有的槐花串成一串,像一串串葡萄。

生:有的聚在一起,像一个个圆球陪伴着小朋友们。

师:我们一起把它再读一读,让槐花优美的姿态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生齐读: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

师:读得真好,这么多槐花,开得这么好,把谁吸引来了?

生:小蜜蜂,小朋友。

师:小蜜蜂来了,他们是多快乐啊,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师:老师发现,你已经走进了槐乡。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可真快乐,你们发现没有,这句话前后两句对得很整齐,自己读读看。

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来把它变成小诗好吗?

课件出示: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师: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看:嗡嗡嗡对――

生:啪啪啪

师:采走对――

生:酿出

师:再看右边的,挎走对――

生:装着。

师:白生生对――

生:喜盈盈

师:还有喜欢的句子吗,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浸在香海中了。

师:多么好啊,老师在读这段话时,每次总能感受到香气扑鼻,请大家也去读一读,找一找。

生自读。

师:说说看,为什么会有香气扑鼻的感觉?

生:因为中午桌上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

生:我从清香,醇香,浓香看出的。

生:越来越香。

生:还有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师:还有哪里最能说明香了?

生:香海。

师:还有哪个词语?

生:还有从“这时候,连风打的旋都香气扑鼻”能看出。

生:还有从“浸”这个词看出来。

师:浸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漫的意思。

师:打开课本查一查,告诉老师。

生:浸的意思是把东西放在水里浸泡。

师:在这里,槐乡泡在哪里呢?

生:泡在槐花的香气里了。

师:是啊,泡在香海里了。请把字典收起来,轻轻放在桌边,槐乡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是香气,我们来感受一下。

生读: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都香气扑鼻。

师:香气进入到每个人的心里,槐乡五月,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怪不得,一到五月,这里的孩子们就会高兴地喊起来。五月――

生:洋槐开花了。

师:拿起书,再读读第一小节。

生配乐齐读第一小节。

师:同学们,在洋槐开化的季节槐乡的孩子们来了,我们三一班的孩子也来了,小朋友在槐乡干些什么呀,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

师:老师发现他读得真好。

生:我到槐乡最喜欢吃槐花饭。

师:为什么?

生:因为非常好吃。

师:香味让人唇齿留香。

生:我到槐乡,首先要美美地吃上一顿,因为槐花饭可好吃了,从第二节看出,槐花饭可好吃了。

师:你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张老师也要流出口水了。喜欢的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幅画画,一起再来回味一下槐花饭的味道。

师:小朋友来槐乡,还想干什么?

生:到了槐乡,我会摘槐花打扮自己。

师:你就像槐乡的小姑娘一样,戴了槐花,到处飘香。

师出示。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什么?

生:我感觉到香喷喷的,感觉他们很俊俏,像在飘。

师:走路也轻快了,就像一朵云在天空中飘。

齐读。

生:我会来到槐乡,在槐花下睡一觉。

师:你来到槐乡,准会熏醉了。

师:这里的醉是喝醉吗?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

生:陶醉。

齐读。

师:小小子呢?

生:抓一把往嘴里塞。

师:一起读,老师建议大家把“他们”改成“我们”。

生齐读。

师:在洋槐开花的季节,来槐乡的人很多,还记得刚才读过的小诗吗?小姑娘都跑来了,他们来干些什么呢?

生:小姑娘会戴些小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

生:她还会把槐花编成一个帽子戴在头上。

师:采走了香喷喷的槐花,酿出了甜丝丝的新蜜。

老师出示: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师:你们能试着学学说一首小诗吗?

师:在洋槐开花的季节,来槐乡的不只是小姑娘,还有小小子,老爷爷,这么多人的槐乡,会说些什么呢?试着说说。

生:哈哈哈,大家都来了,采走了香喷喷的槐花,编成了美丽的手饰。

师:我帮你改一个字。

生:哈哈哈,我们都来了,采下甜丝丝的花,酿出了清亮亮的蜜。

师:我们把小诗说成同桌听,如果说得好,真诚地为他鼓掌好吗?

同桌互说。

生:采走了美丽的槐花,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师:孩子们是这里的主角,因为我们采槐花,品槐花,真是太快乐了,槐乡五月,是孩子的季节。

板书:童乐

师:我离开槐乡时,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带一瓶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师:槐乡热情好客的的人早就给你准备好了。

生:我想带槐花饭回去吃。

师:肯定准备好了,槐乡花美,景美,人更美,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感叹。

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师:有两个作业,一仿写词语。

《槐乡五月》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生命成长, 本课的设计从生命成长需要出发, 从学生的视角审视文本, 以学生的认知设计流程, 关注他们需要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 让他们在品读中感悟文本诗一般的语言, 在练笔实践中, 学会诗意表达。

学习目标:

⒈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⒉学生通过“自问自探”, 学习课文具体的语段, 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这句话的意思。

⒊抓住叠词、比喻句品读、想象、感悟, 赏槐花之美, 品语言之诗韵。

⒋激发学生自主想象, 个性创作表达诗意。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问自探”, 学习课文具体的语段, 赏槐花之美, 品语言之诗韵, 个性创作表达诗意。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同学们, 有一个地方, 那里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种满了槐树, 每到五月份, 到处开满了洁白似雪、芳香醉人的槐花, 可美了!人们称这个地方为—— (板书:槐乡师范写“槐”右边“鬼”的一竖和下撇为一笔, 不可写做两笔。)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 出示生字词和课后练习中的一组叠词, 指名读, 指导读出词语的味道。

(2) 分节朗读课文。

(3) 通过预习和刚才的课文朗读, 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初步感受, 相机板书“五月”。)

(4) 会读书的孩子能把厚书读薄, 把长文读短。读了课文, 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指名说

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你能抓住课文中心句来概括主要内容, 真会学习!

二、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定向目标”

学贵有疑, 预习了课文, 你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提出了好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真了不起!是啊,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槐花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去槐乡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

【设计意图:把预习放到课前,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自己探究问题, 自我学习基础知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设问, 让学生学会问, 让问题成为他们阅读的动力。】

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 赏景, 营造诗的氛围

1. (出示槐乡图片) 看, 槐乡到了, 各位小游客可以尽情游览, 用相机拍下最美的照片, 你的眼睛就是镜头, 朗读就是快门, 要想拍好照片就得多拍, 也就需要你们把课文第一节反复朗读, 开始吧!

2.好, 集合了, 谁来说一说你刚才都拍了哪些照片?从中感受到的槐花怎么样?

3.拍了这么多照片, 你能用一个字赞槐花吗? (板书多、美、香)

4.槐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香, 难怪作者说—— (五月, 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设计意图:把阅读兴趣放在首位, 以拍照片的形式巧妙地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在乐读中进入课文的情境, 感知槐花的多、美、香。教学无痕, 自然、自主、灵动。】

(二) 自主阅读, 品味诗韵

作者是怎样写槐花多、槐花美、槐花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节, 边读边思考。

1.品味槐花多

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似瑞雪初降, 一片白茫茫。

(1) 谁来读读这张照片的内容?指名读, 听出来了是哪一种滋味?

(2) 哪些词语写出了槐花的多?拿出笔来圈一圈。

学生交流:

●白茫茫

读到“白茫茫”, 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把你想象的画面读出来。

●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读到“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你想到什么?把你的想象读出来。

●瑞雪初降

读到“瑞雪初降”, 你又想到了什么? (槐花的白、多) 想到了那些诗句?

(瑞雪兆丰年。

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那谁能通过朗读, 让我们感受一下槐花的多、白?

刚才我们是这样读书的, 先想想这张照片要表达什么?再想想哪些词语能表达出来?然后边读边想象。

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阅读贵在得法, 如何让学生感知槐花的多?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 在读中品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生动。】

2.品味槐花美

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 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 近看如披散在维吾尔族姑娘肩头上的小辫儿。

(1) 这段话想表达什么滋味?

(2) 哪些词语可以表达出来?

像圆球, 如小辫, 真美。想看看这样的槐花吗?我们一起来欣赏。 (点击图片。)

喜欢这样的槐花吗?谁来读一读?

(3) 作者描写槐花的美, 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是啊, 学习需要发现。作者运用形象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槐花的美。在作者眼里, 槐花似——瑞雪, 像——圆球, 如——小辫儿。

(4) 这千姿百态的槐花在你眼里, 又像什么呢?一边看照片, 一边想象。

出示一组槐花图片。

槐花真是千姿百态, 有的槐花______________。

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写后交流。

槐花真是千姿百态, 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花美的词语?

(姿态万千婀娜多姿精妙绝伦美不胜收)

() 这么美的槐花把谁吸引来呢?

(1) 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采的这些槐花, 你觉得这槐花白得怎么样?

(白得嫩嫩的、白得发亮、白得迷人、白得耀眼……)

说得多好呀!这样的白就叫——白生生

(2) 小蜜蜂快乐, 孩子们满足, 老师把这段文字变一下, 像什么?

“嗡嗡嗡”……“啪啪啪”……

小蜜蜂飞来了, 孩子们跑来了,

采走了香的粉, 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酿出了甜的蜜。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3) 多像一首诗, “嗡嗡嗡”……对“啪啪啪”……

我们来感受一下。指导朗读。

男女生赛读。

(4) “还有谁也来了呢?你也能像课文那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

出示“”……

想好了, 同座位同学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

3.品味槐花香

用刚才学习的方法, 读一读这张照片。

出示:中午, 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槐花饭是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 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 撒上炒芝麻, 拌上槐花蜜。

(1) 自己练一练。 (2) 谁来展示一下?

(3) 这段话表达的是什么滋味?哪些词语可以表达出来?

(清香、醇香、浓香、香喷喷、香气扑鼻、浸)

一个香字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汉语真丰富。

同样是香, 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的位置可以调换吗?自己读一读。

指导朗读, 读好省略号。

小结:这饭香、花香四处飘散, 槐乡的每一缕空气中, 每一丝风儿中都是香味, 所以作者说 (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齐读。

⒋想把这一张张照片留在记忆里吗?请选择你拍的最美的一张照片, 快速地记一记。

⒌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打开相册, 再来回望“白茫茫”的美景, 回味“香喷喷”的美味。 (出示槐花图片, 配乐背诵。)

小结:今天, 我们读槐花, 说槐花, 写槐花, 充分感受到了槐花的——多、美、香, 作者抓住槐花的特点, 运用比喻, 巧用叠词, 写得形象生动、写得如诗如画。

四、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1. 还记得二年级学过的《水乡歌》吗?如果有人问你, 槐乡什么多?你会说—— (槐花多) , 怎么多?

生说, 师指导后出示:

槐乡什么多?

槐花多。

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一片白茫茫。

瞧, 你出口成诗了。槐乡什么美?槐乡什么香?你还会说吗?请拿出笔来试着完成这首小诗《槐乡歌》, 并用上我们今天学过的词语。

槐乡什么美?槐乡什么香?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尹黎, 他还写了槐乡三月、槐乡八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读一读, 看看槐乡的三月、八月又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教材只是用以教学的素材而已, 它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内容。课文结束时, 让学生学习二年级学过的《水乡歌》, 仿创《槐乡歌》, 既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写诗兴趣, 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实践, 展现了语文的魅力。课堂上学生诗意飞扬, 诗意的文字传递着他们的才智与诗情。】♪

板书槐乡五月

槐花飘香美

《槐乡五月》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看老师写课题:槐乡五月。(板书,引导学生注意“槐”字的写法)齐读课题。

2.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些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生字新词的意思。

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浇上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指点学生要读准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4)齐读生字词。

(5)听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6.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读的地方,先读给同座的同学听,再读给大家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能读出感情。

7.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三、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槐乡五月》教案 篇9

执教:霞浦水门中心小学

黄华旸

开课时间:2010.4.21 设计思路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想象,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在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槐乡五月的美。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1、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了解了别称,还记得福州、广州的别称是什么吗?

像盛产茶叶的地方,我们称它为——(茶乡)柑橘远近闻名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橘乡。

2、老师板书课题“槐乡”,当你看到这个称呼时,你想到什么呢?

3、师简介:槐树又称洋槐,洋槐开的花叫——槐花,用槐花做的饭——槐花饭,才槐花酿的蜜叫——槐花蜜;种满洋槐的家乡,作者称之为“槐乡”。

4、师:为什么要写槐乡的五月呢?(板书)因为五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这时候的槐乡是最美的。齐读课题,指导书写“槐”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师:课文都读了几遍了?这些词你会读了吗?出示课件1 槐花

肩头

挎走

摆出

一顿

拌上

咸的 蒜泥

炒芝麻

酿蜜

瑞雪

熏醉

醇香

俊俏

衣襟

陈醋

玉雕的圆球

风打的旋儿

2、检查长句子的朗读

师:读词没问题了,这句子会读吗?出示课件2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顾念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标点就像人的呼吸,找准长句停顿的位置,这样让人听得就更明白了。

师:课文会读了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下面请三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倾听是最好的合作。(生读)

师:难怪包老师总在语文组夸你们了,你们的预习习惯真好!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完成这道作业。出示课件3 五月是

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槐乡的孩子采,吃

,把槐花干和槐花蜜送给客人,与客人分享槐乡的特产,用

装扮自己,甚至把

当零食。

2、交流。

四、潜心品读

1、师:槐花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一定急着想看看,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槐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谁能用一个字来夸一下?交流后板书:多 美

3、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槐花盛开的情景,在这美妙的文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槐花的多、美、香,分别做上记号。

4、交流

槐花多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感觉槐花的多?(“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师:横线上的词有什么特点?(用上了叠词)叠词是这一课词语的最大特点。如果没用,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对照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

师:是啊!目之所及,漫山遍野都是槐花,怪不得称之为“槐乡”。谁来把这么多的槐花读出

来。(指导朗读)

槐花的美:

(1)“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①指读

②你觉得它美在哪?(教师相机板书:花多、色白)

③你能否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槐花的美?谁能比他读得更多、更白?

(2)过渡:看,有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出示句子

①怎样抱的才会形成“玉雕的圆球”?(紧紧地,一个挨着一个,挤作一团地„„)我们去看看。(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多么可爱的槐花呀!大家看,一个“抱”字,不但把槐花写活了,而且使槐花变得更美了,就像是玉雕的圆球。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团结的美!这是一种挨挨挤挤,生机勃勃的美!谁想读一读这种充满生命的美?指读。

②为什么又说它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呢?新疆小姑娘的小辫子和我们班女同学的辫子有什么不同?(出示画面)

③作者的眼中,那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像——;那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在你眼中,你又觉得那槐花像什么?槐花就这两种姿态吗?在你眼中,你又觉得那槐花像什么?出示课件8让学生欣赏各种姿态的槐花。

师:欣赏了这么多的槐花,在你眼中的槐花又像什么?抓住什么样的槐花像什么来说。(可以根据平常吃的,用的,穿的,看到的东西展开想像。)师:能学着课文的句式来仿写几句吗? 交流学生写的句子,相机点评。

④作者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槐花的姿态美,让我们一边读一边体会槐花的姿态美。

槐花香

(3)过渡:槐花还美在哪?让我们用鼻子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

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①指读

②“清香”、“醇香”、“浓香”这香一样吗?能把它们交换一下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到近,香气由淡到浓,也说明越开越多)

③这清香、这醇香、这浓浓的香全弥漫在空气中,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理解“浸”:课前老师查了下字典,“浸”在字典中有这三个意思,你能告诉我在这篇课文中应选哪个吗?为什么?(槐乡到处是开满了槐花,槐花的香气弥漫在槐乡的每一地方,槐乡简直成了香海,芳香扑鼻)

④同学们!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漫山遍野都是白茫茫的槐花,我们置身于槐花丛中,静静地,大家深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再靠近些,你闻到了浓郁的香味,这时,吹来的风也成了香风了,飞来的蝴蝶成了香蝶,来槐乡的游人也成了香人了,开心的你在这不由得放声歌唱,歌声也成了香歌了。每一根头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香味,村庄、田野,一草一木,无一不沐浴在槐花造就的香海中了,难怪作者这时会说——(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⑤齐读

(4)多美的槐花呀,瞧,把谁给引来了?(蜜蜂、孩子们)

出示课件“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 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①这两句话很有特点,老师把它,它们这么一排列,就像一首小诗了。出示课件

嗡嗡嗡„„

啪啪啪„„ 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采走了香的粉,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酿出了甜的蜜。

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②分组读,男女生对读,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律美。

5、小结:五月的槐花真美呀,槐乡的孩子实在是太幸福了,如果你就是一个槐乡的孩子,你会怎样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槐乡作客,了解一下槐乡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文中多处出现了ABB式的重叠词,请同学们课后仿照着写几个。

板书设计

21、槐乡五月

《槐乡五月》教例分析 篇10

———《槐乡五月》教例分析

福鼎市山前小学

马丽娟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之,是清新的诗,是醇香的酒,是或艳丽或淡雅的画。如何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挖掘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审美的主动性,感受文字底下蕴含的美,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进行尝试。下面是《槐乡五月》的教例:

片段一:【赏读,体味“花美” 】

师:,现在正值五月,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去欣赏那美丽的景象吧!自由读读第一小节。把你觉得美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同学们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一边读还一边勾画,真好!下面请把你找出来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学生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同学们,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生:我觉得这句很美,“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说明到处都是槐花,很美。

生:我喜欢雪,槐花像雪一样,洁白洁白的,所以我也觉得这句最美。生:我想这时的槐乡一定像个冬天,房前屋后都是雪白雪白的槐花,很美!师:是啊!五月的槐乡,就是槐花的的世界!看!(多媒体课件出现满山滿野槐花的画面。)看着这么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句话吧!(生读)(出示句子)

师: 还有谁也想跟大家分享美的句子?

生:我觉得这句话最美,“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一朵朵槐花团聚起来,像圆球一样,很美。生:老师,槐花没有手,怎么会抱在一起?

生:作者把槐花比作人,它们抱在一起,很团结,所以才能像个玉雕的圆球啊!一朵槐花就不像圆球了!

师:你的体会很深,一个“抱”字,不但把槐花写活了,而且使槐花变得更美了,这是一种挨挨挤挤,生机勃勃的美!(点击课间,出示图片)

生: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子。可美了!

师:为什么说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呢?说像我们班女同学的辫子也行啊?

生笑。

生:老师我知道,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很长。生: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可多了,数也数不清。

师:你们见过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吗?想看吗?(点击课件,出示画面)你看,她们的辫子可真多呀,难怪作者由一条一条的槐花联想到了她们的辫子。

师:作者的眼中,那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像——;那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引读);在你眼中,你又觉得那槐花像什么?(播放各种形态的槐花画面)

生:槐花像一只只可爱的白蝴蝶。生:我眼中的槐花像一条条珍珠项链。

生:我觉得槐花一串串的挂下来,像一串串的小葡萄。„„

师:多美的槐花啊!千姿百态,生机勃勃!喜欢吗?想读吗?练习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我们来个男女生比赛。

生练读 男女生赛读。„„

片段二:【品读,感受“花香” 】

出示句子: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师: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槐花很香。

师:这句话用那几个词来写“香”,把它们画下来。生:清香、醇香、浓香。

师:同样是香,为什么要用三个不同的词。这三个词有什么区别吗? 生:清香是有一点香,浓香是代表香味十分浓。师:“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可以调换位置吗?

生:不能换,这三个香的程度不一样,一个比一个香、一个比一个浓 生:我觉得这三个词说明香气越来越近,越来越浓,所以不能换。师:你们的体会真不错!谁能把这越来越近,越来越浓的香读出来? 指名读。

师:书上还用了什么词来说“香”? 生:香喷喷、香气扑鼻、香海

师:短短的两句话罗列了这么多种香,不过,我更喜欢另一个字,它不带香,却写出了香气沁人心脾的感觉。看谁的慧眼最快能找到!(浸)

生:是“浸 ”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跟香有什么关系啊? 生:浸的意思是把东西放在水里浸泡。

生:老师,我知道,“浸”说明整个槐乡都泡在槐花的香气里了。走到哪儿都可以闻到香味。

师:深深吸一口气,作陶醉状:真的好香啊!你们也吸一口气看香不香? 生深呼吸,争先恐后:“老师我闻到香气了!”“老师,我也闻到了!” 师:这么香的句子,谁想读?

指名读,师:听了你的朗读,我都陶醉在这迷人的香气里了!还有谁也想读? 指名读,师:你读得真香啊!我似乎也泡在这香海中,连自己也变成“香姑娘”了!

生笑。

师:此时的槐乡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香气四溢,浓郁醉人,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尽情地享受吧!(师生齐背。)

反思:《槐乡五月》这篇课文景美、境美、情美,处处渗透了美。课文的语言如同诗一样美妙,对称句式的描绘,长句短句的错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教学时,我以朗读作为突破口,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之美,在朗读中感受情感之美,在朗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老师和学生都徜徉在优美的境界里。“情动于衷,而言于外”。教学时关键是要触动学生的情感按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真正投入到文本学习中去。在这两个片段中,我让学生品读关于槐花美、槐花香的的句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物质的,非物质,来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进入了美妙的文本意境之中,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通过文本而产生共振共鸣。这时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结论: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一张琴,那么我们轻轻拨动哪怕只有一根琴弦,它也会余音袅袅„„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情感。在关键处、在文章重难点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的、动态的画面,声影同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的快乐中学习。如片段一中,我们这儿的孩子没见过槐花,对文中描写槐花的多、美的句子虽然也理解得不错,但是对“似瑞雪初降”、“像玉雕的圆球”以及“如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还是缺少感性的认识,如果此时朗读,一定是读不出那种意境的。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画面,使学生的对槐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得到了统一,画面的动人景象,有助于学生朗读情感的激发,此时的朗读水到渠成,可省却教师费尽心思的指导。再者看着多媒体画面,想象槐花的千姿百态,生机勃勃,显得更有情趣。毕竟无所依托的想像是容易脱节的。

二、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启动情感。教师应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把握不同的情感基调,创设各种力所能及的情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多媒体的展示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挂图、实物、小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媒体也有它们独特的优势,不可忽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长处,利用它们的互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

三、充分利用非物质教学手段,调动情感。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教师自身的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的运用以及教师自身特有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总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脸部表情、手势等无声的语言感染学生,运用语调、节奏等以情传情。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随着教材内容的感情起伏、推进、延续的过程。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我通过语言描述、动作等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找香”、“读香”、“享受香”。如“谁的慧眼能最快找到?”、“你读得真香啊!我似乎也泡在这香海中,连自己也变成‘香姑娘’”以及深呼吸作陶醉状等,都是以教师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的情感,以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思维。通过这些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充分调动。此时,学生在感受形象中已动情,在动情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样的朗读才富有感染力,真挚动人。

《槐乡五月》的教学设计 篇1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想象文字蕴藏的画面,领略五月槐乡槐花的清香、甜美。

2. 在读中感悟文字蕴藏的情感,感受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挂图、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一串槐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槐花)同学们,这是什么?仔细观察,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你知道槐树几月开花吗?

2、板书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答刚才的疑问。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交流:从刚才的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刚才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哪些“拦路虎”(生字词)?想办法赶跑它。

5、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划出生字词,并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生认读。

清香 醇香 浓香 香气扑鼻

甜丝丝 香喷喷 嗡嗡嗡 啪啪啪

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大大咧咧 清亮清亮

2、说说每组词的特点,再带着感情读一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4、指导读好长句子。

(1)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2)像这样的句子在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中还有呢,你能找出来读读正确吗?

学生自己找到长句子,自己再读读这些句子。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1、课文一共四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默读课文后思考,同座可以讨论。

2、交流:

⑴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

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着槐花饭的香甜。

⑶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达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⑷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3、小结:

看来文章是先分写槐花、槐乡的孩子,结尾用一句话总写,叫总结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总领全文。板书:分——总

4、师问: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五月的槐乡怎么样?(学生答)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听读评价。

2、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3、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答,明确:槐花多、美

哪些词语表明槐花多、美?

4、出示“有的槐花……”句。自由读,思考:

(1)这句话写了什么?这两句话中有几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成什么?

(2)读一读,从这比喻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出示:“嗡嗡翁……啪啪啪……”句,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小蜜蜂在说什么?从小朋友的脚步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

谁能读出这种喜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6、出示:中午……这时候……在香海中了。

齐读:你闻到了什么?有几种味道?

从“浸在香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美读:读出这种香气四溢的感觉。

7、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2、指名读第一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理解“傻乎乎”。小朋友为什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从中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自由读一读,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想不想尝尝做槐乡孩子的感觉?男同学扮演小小子儿,女同学扮演小姑娘,试一试。(在表演中实现师生与文本的交流、互动。)

5、指导朗读。

学习第四段

1、齐读

2、说说五月为什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你喜欢槐乡吗?喜欢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

4、讨论: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总结课文

1、教师小结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六、作业

1、练习四,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2、背诵课文。

3、画一画:把课文中描绘的画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下来。

附板书:

槐乡五月

花多色白

槐花花形可爱

花美

花香味甜

勤劳能干

孩子热情好客

人美

纯朴可爱

《槐乡的孩子》 预习单

1.填合适的词语。

()的孩子()的微笑()的钩刀

()的清香()的歌声()的劳动

2.模仿写词语。

一缕炊烟 一缕缕炊烟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

4.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

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教学本文,我主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槐花的美、白、香等,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

本篇课文的语言是十分美的,有很多对称句,值得细细品品味。比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既对称,又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槐花的美。比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文字美丽,节奏感强,象声词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了蜜蜂采蜜的热闹和孩子们跑动时的欢快。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学到这样的句子时,我会和孩子们停步驻足,一边读一边欣赏,从字词到整个句子,不仅理解词语,同时感受词语的运用之巧妙,感受人物心情,感受槐乡的美丽,激发孩子们对槐乡的向往。朗读,一直充盈着整个教学,有感情朗读在逐步品味中慢慢得到培养,情感在慢慢朗读中得到升华。

邵庄学校

上一篇:出入境管理工作的思考下一篇:高中写我的梦想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