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和《孙子兵法》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孙武和《孙子兵法》(通用9篇)

孙武和《孙子兵法》 篇1

孙武,春秋末年人,齐国田氏的后裔,后到吴国,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将,率军攻破楚国。《孙子兵法》相传为其所作,计13篇。

《孙子兵法》根据战争的客观规律,制定比较系统的战略战术原则。它认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它重视政治斗争,认为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它认为在战争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敌人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它指出在交战中最重要的是争取主动。它要求正确使用兵力,强调“我专而敌分”,设法使自己兵力集中而迫使敌人兵力分散,以造成“以十攻一”“以众击寡”的有利态势。战术要灵活,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要“避实击虚”。在战争指挥中,要冷静,又要果断、勇猛。此外,《孙子兵法》在地形、侦察,以及军队的纪律和教育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原则。

孙武和《孙子兵法》 篇2

一、《孙子兵法》强调“兵者诡道”

“知己知彼, 方可百战不殆”这句用兵名言虽然成为传奇经典, 但是在真正的战争中就需要计时调整作战策略, 因为战事瞬息万变, 防不胜防, 敌我双方都需要出奇制胜。各种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方法, 总结在《孙子兵法》中则称之为“诡道”。在《孙子兵法》全书的总纲《计篇》中, 孙子首先阐述了“五事”和“七计”, 指出的就是在战略上必须要知彼知己, 方可百战不殆。接着阐述的是“兵者诡道”, 这是在整个战役和战争形势下克敌制胜的核心。

孙子指出“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 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 强而避之, 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 不可先传也”, 一言以蔽之, “兵以诈立”。由此可知, 战争的重要前提是知己知彼, 取得战争胜利的方法可以用诡诈制胜, 而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效果是达到百战不殆, 这些就是孙子兵法的核心。通观《孙子兵法》的十三篇计谋, 其中每一个重要的用兵之法, 诸如避实击虚的方法、因敌制胜的策略、攻其必救的谋划、以逸待劳、夺气夺心的声势、分令为变的技巧、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灵活、形人而我无形的多变、伐谋伐交的计策、奇正相生的思考、择人任势的查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策等, 无一例外都是突出了“诡道”的特点。

《孙子兵法》的“兵者诡道”在春秋战国时代, 突破常规排兵布阵的方法来打击敌人, 突出强调了在战争要不断地根据主客观因素改变作战方法, 同时抓住有利时机进行进攻出击, “诡道”作为取得战争胜利的手段, 是十分符合战场环境的一种战术指挥策略, 经过几千年的战争实践, 最终在战场上诡变的炉火纯青。

二、《孙膑兵法》认为“以道制胜”

孙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 他指挥的许多战争以诈诡取胜。孙膑在继承运用“诡道”的同时, 经过不断总结, 形成了他所谓的“以道制胜”。他突出了主客观环境对战事的深入影响, 指出在战争中一定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快速的取胜。他对“道”诠释为“先知胜不胜之谓知道”。所以他的弟子们则说“知孙氏之道者, 必合于天地”。显而易见, 他们把战争的规律作为“道”。客观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 而战场的客观环境是存在的, 不是人为能够左右的。因此“知道, 胜”, “不知道, 不胜”。“知其道者, 兵有功, 主有名”。“安万乘国, 广万乘王, 全万乘之民命者, 唯知道”。他的弟子们也指出“求其道, 国故长久”。这都是孙膑在深刻强调客观规律对战争的影响。概括而言就是说, 人们在战争中要依照客观规律办事, 在战争实践中, 必须合乎“道”的要求。在充分了解敌情和战场的主客观因素后, 就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与战争的胜败形势和国家的兴衰存亡有着密切的关联。

孙膑在其《八阵》篇中对怎样知“道”和用“道”也做出了精辟的阐述。他说“知道者, 上知天之道, 下知地之理, 内得其民之心, 外知敌之情, 阵则知八阵之经, 见胜而战, 弗见而诤, 此王者之将也”。意思是在战争中要知天知地、知彼知己, 通过充分了解主客观因素, 具体分析各方面的条件, 找出其中规律性和特殊性的地方, 纵观全局指导战争。孙膑对于赢得战争的最基本要求是“达于道”, 他认为能否最大限度地运用主客观因素是知“道”和用“道”的根本, 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条件。

三、《墨子》主张“非攻、止战”之“道”

墨子的军事战略是防御性的战略, 这与《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主张的攻势取胜有很大的不同。墨家在防御战中要求主动作战, 最大限度地消灭来犯敌人。从墨家制造的守城武器直接攻击对象就是最大规模地消灭攻城敌人, 如威力较大的连弩车、远距离重型武器投掷车等。在墨子的“非攻”中, 反对大国无义之战, 他总是站在中小国家的立场上考虑防御作战。他认为对于中小国家而言, 要获得防御作战的胜利就必须要汇聚全国力量, 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手段, 最大的限度发挥己有的人力、财力、物力, 极大消耗攻城方的有生力量, 取得最后胜利。

“非攻止战、以弱胜强”是对《墨子》的军事思想的高度概括。这八字战略方针也代表了《墨子》军事思想的核心之“道”。“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命题之一, 就是反对侵略、兼并等非正义的战争, 最后达到“止战”和平。在“非攻”和“止战”这两个逻辑命题上,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所谓“止战”就是要将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 力求和平安全, 对于敌人发动侵略战争的阴谋与企图要坚决制止, 最终达到“非攻”。“止楚攻宋”、“止齐攻鲁”等都是墨子的“止战”的具体实践。当然墨子认识到要制止战争是没有强大的防守是不可能的。“非攻止战”必须以坚强的武备为后盾, 建立完整有效的防御工事, 推行完善的战争动员政策。“全民皆兵、扶弱击强、以一当十”是墨子提出的弱国胜强国的有效策略。“全民皆兵”能够迅速壮大弱国的武装力量;“扶弱击强”表明了联合其它正义力量, 使自己获得同盟军;“以一当十”表明了守城把有限的作战力量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坚守防御, 获得最后的胜利。

守中有攻使墨子用兵成为一种积极防守的战略态势。在《墨子·备蛾傅》篇云:“敌引师而逃, 则令吾死士左右出穴门击遗师, 令贲士主将, 皆听城鼓之音, 而出, 又听城鼓之音而入。因素出兵将施伏, 夜半而城上, 四面鼓噪, 敌人必或, 破军杀将。”在防御战中以守为主, 守中有攻, 墨子是辩证地理解攻守, 强调攻守兼备。要取得最后胜利, 既要有坚固的防守, 适时也要积极组织进攻, 最终达到“非攻”、“止战”之“道”。

通过比较《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墨子》的军事思想, 发现先秦的各家军事思想虽然有很大差异, 但是最终都是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胜利胜为目的。同样成为他们军事思想核心的“道”, 是各家军事思想的高度概括, 并被广泛运用于实战中,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子兵法·军争篇[M].武汉出版社, 1994.

[2]孙膑兵法·陈忌问垒[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75.

[3]孙膑兵法·篡卒[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75.

[4]孙膑兵法·势备[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75.

[5]孙膑兵法·八阵[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75.

[6]孙膑兵法·陈忌问垒[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75.

孙武和《孙子兵法》 篇3

一、《孙子兵法》在国内的深远影响

《孙子兵法》13篇共约6000余字,加之后人的断句标点也不过8000来字,但却文字苍古雄劲,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故争的最一般规律,在中国军事史和军事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是一部“舍事而言理”,采用”抽象法”论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的杰出著作。它又是从战略高度来论述军事问题的,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详备富赡的内容。书中充满着对睿智聪颖的赞扬,饱含着对昏馈愚昧的鞭挞,显露出对穷兵黩武的警告,贯穿着对军事哲理的探索。许多名篇警句,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容量。这些,充分表现出孙武过人的创作大赋和慧眼卓识。兵学家们学习它,得以登堂人室,从而步人军事学的宝库;军事家们学习它,得以领悟制胜之本,从而点燃起智慧的圣光。

《孙子兵法》早在战国时代就广为流传,“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篇》)。汉代则为兵官的教科书,隋唐称为兵经。明朝茅元仪在《武备志·兵诀评》中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垢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此种评价虽为溢美之辞,但确实道出了《孙子兵法》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军事学术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兵学家在军事著作中征引《孙子兵法》文句的,可以举出《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潜夫论》、《淮南子》、《鹖冠子》等,至于唐代的《李卫公问对》、宋代的《虎钤经》、元代的《百战奇法》、明代的《登坛必究》,更是或全书、或某篇以发挥《孙子兵法》来树立自己的学术论点的。

军事家直接以《孙子兵法》指导战争的,更是不计其数。以《史记》为例,在孙膑、赵奢、韩信、黥布等人的列传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后世对于《孙子兵法》的学习是十分广泛的。秦末,项梁以之教过项籍(见《史记·项羽本纪》);汉初,武帝曾打算以之教霍去病(《史记》卷110)。《后汉书·冯异传》载:东汉名将冯异就很精通《孙子兵法》。至于三国以后,由于曹操首注《孙子兵法》,以后注家蜂起,吴有沈友,梁有孟氏,唐有杜牧、陈皞、纪燮、肖吉、贾林,宋有梅尧臣、何延锡、张预、郑有贤等10余家,元有潘衍翁,明有刘寅、赵本学等50余家,清有汪淇、朱镛等30多家。

《孙子兵法》历来被尊为兵经,号称兵学鼻祖,两千多年来久负盛誉。这只须略举数例便可看出。司马迁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索引述赞》)。宋朝郑厚在《芝圃折衷》中说:“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之根本,文士亦当尽心焉。其词约而缛,易而深,畅而可用。《论语》、《易》、《传》之流,孟、荀、扬著书皆不及也。以正台,以奇胜,非善也;正变为奇,奇变为正,非善之善也;即奇为正,即正为奇,善之善也。”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说:“予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为莫加焉。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纪效新书·自序》)。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二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孙中山选集》第672页)。

二、《孙子兵法》在国外的巨大声誉

《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因而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比色诺芬(前403—前355或354)的号称古希腊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长征记》,比罗马军事理论家弗龙廷(约35—约103)的《谋略例说》、韦格蒂乌斯(四世纪末)的《军事简述》,不仅成书时间要早,学术性要强,而且有其独特新颖的思想体系。它几乎涉及了军事学中理论科学的各个门类,各个分支学科。它在军事学本上的理论意义,不仅跨出了奴隶制时代,也跨出了封建时代,直到今天,也仍然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和某种程度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在外国的流传,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据《续日本纪》记载,早在唐代(日本奈良时代),《孙子兵法》就流传到了日本,距今已经1200多年了。那么,我国兵书是怎样传到日本,又是由谁传去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日本遣唐使说起。我国唐朝,是当时东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围国家纷纷遣使朝贡,派遣各方面人材入唐留学,其中以日本派遣留学生最多,学习成就最大。例如日本第8次遣唐使于公元717年3月到中国,留唐学生阿倍仲麻吕(中国名晁衡)不但完成了“国士学”的学业,而且接受了科举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考中了唐朝进士。与阿倍仲麻吕同时到中国留学的吉备真备,年方20岁左右,出身于右卫士少尉这样一个军人家庭,自幼养成了与阿倍仲麻吕完全不同的性格,虽不擅长吟诗作文,但出众的才华却表现在各种实用的学问方面,其中对军事钻研尤深。他没有进太学,而是拜赵玄默为老师,单独受业17年,不但精通六艺,而且谙熟兵法,尤其对《孙子兵法》、《吴子兵法》钻研最深。他把从唐朝所得的全部钱款,都完全用来购置各种书籍,“所得锡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旧唐书·东夷传》,中华书局点校本)。公元734年,吉备真备带着在唐18年听取得的丰硕成果回国。他把从唐朝所学、所购和受赠的大量图籍和物品奉献给了本国朝廷。其中弓矢之类的兵器占很大分量《续日本纪》上的清单中有弦缠漆角弓1张,马上饮水漆角弓1张,露面漆四节角引张一均为骑兵用的角制弓;射甲箭20支,平时箭10支一皆为箭矢。由此可见。吉备真备对军事非常热心。他带回日本的大量图籍的详细目录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吉备真备回国后任太宰少贰和太宰大贰期间,曾经向工役人员讲授《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和诸葛亮八阵图的记载着,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我国的古代兵书通过吉备真备传到了日本是毫无疑问的。

《孙子兵法》在日本的流传,开始靠汉文本传抄传读,直到公元1660年才出现日译的《孙子兵法》。在德川幕府时代,日人研究《孙子兵法》的就有50余家,诸如林罗山《孙子谚解》、藤益《孙子摘要》、佐枝尹重《孙子管蠡》、吉田松荫《孙子详注》等。

《孙子兵法》的西传,以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欧在公元1772年于巴黎翻译出版的法文《中国军事艺术》丛书为最早。此书共收6部兵书,《孙子十三篇》是其中的第2部。公元1905年,英人卡托普译《孙子兵法》为英文,在东京出版。公元1910年,英国汉学家贾尔斯译为《孙子兵法,世界最古之兵书》在伦敦出版。公元1910年,布鲁诺·纳瓦拉译为德文《中国的武经》在柏林出版。到了现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孙子兵法》的不同译本。

《孙子兵法》传到国外以后,对世界各国军事学术思想产生了极其积极的影响,受到很高评价和赞誉。日本人说:“《孙子兵法》自奈良时代(公元710—784年)传到日本以来,给日本历史、日本人的精神方面以较大的影响”(摘译自日本《读卖新闻》1974年4月16日的文章:《发掘出来“两个孙子”》)。孙武被尊为“武圣人”,《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书”。日本战国时代(公元15世纪末至16世纪70年代)的著名武将武田信玄非常崇拜《孙子兵法》,以《孙子兵法》为座右铭。他把《孙子兵法》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加火,不动如山”四句话写在军旗上,竖于军门。日本古代的各种兵法,考其源流,无不与《孙子兵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如日本著名古代兵书《甲阳军鉴》、《信玄全集》、《兵法记》、《兵法秘传》等,其主要思想,都出自于《孙子兵法》。

著名军事将领活用《孙子兵法》而取胜的战例在世界战争史上也不乏记载。如日本八幡太郎曾向太江匡房学习《孙子兵法》,在陆奥战役中,他看见雁鸟乱飞,想起了《孙子兵法》行军篇中的“鸟起者,伏也”,遂判断敌有伏兵,改变了作战计划,脱离了危险。日俄战争中,日本联合海军总司令东乡平八郎在出发时没有带任何日本典籍,只随身携带了一册《孙子兵法》。在对马大海战中,他大败俄国海军,其阵法就出自于《孙子兵法》。战争结束后,他曾用两句话概括他战胜俄军的道理,这两句话就是《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以饱侍饥”。而陆军大将乃木希典,在战后则以私费出版《孙子谚义》赠友。可见《孙子兵法》在日本将领指挥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在欧洲,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拿破仑,在戎马倥偬的战阵中,手不释卷地披阅《孙子兵法》。德皇威廉第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以后,在没落的侨居中看到《孙子兵法》,当他读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台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火攻》)那段话时,曾发出这样地浩叹:“早20年读《孙子兵法》,就不会遭亡国之痛苦了。”著名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也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他的名著《战争论》就继承了《孙子兵法》的许多思想。英国托马斯·费立普少校主编的《战略基础丛书》,把《孙子兵法》排在第一位。

世界各国许多明智的军事将领、无不读《孙子兵法》,无不用《孙子兵法》,他们在学习中领悟到了《孙子兵法》的真谛,在运用中体会到了《孙子兵法》的伟大,无不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美。有的称《孙子兵法》为东方兵学鼻祖,武经的冠冕。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教官尾川敬二说:“孙子是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东方各种兵法,说皆出自孙子,实是不错„„至其文章苍古雄劲,与内容之美满相映,大有优于六经之概;„„又如其格言规箴,最为脍炙人口,可以当为处世的教训,而贡献于一般人士者不少。故孙子不独在兵法上具有最高权威,且在思想上亦蔚为巨观”(尾川敬二著《孙子论讲·自序》,转引自《孙子兵法体系精解》30页)。也有的称《孙子兵法》为武经神理,和汉兵法的源头。如福田胜久说:“伟哉武经之神理,通治乱,辨兴衰,实天下之至宝也”(谈今著《中国历代兵书述略》,载《文献》第七期)。福本义亮说:“《孙子》者,武经中之冠冕,而和汉古今之兵法,非未曾源于此者也。„„而其意图深远,其谋画精细,其术略的确,乃以孙子所以为兵之神也。古来我国名君贤将多精读之”(同上)。还有的称孙、吴兵法为言简意赅的箴言。如美国海军上校柏特逊说:“在遥远的中国,有两位将军,他们所有的关于战争的议论,都可以凝集在一本小册子里,不像克劳塞维茨那样写了九大巨册,自足地写下了数量有限的箴言。每则箴言都具体表现了他们关于战争行为的信条和重要教义。这两位军事主宰者——孙子和吴子,他们无价的真理,已经长存了两千年”(转引自王健东著《孙子兵法思想体系精解》)。还有称孙子为战略学的始祖。如美国国会研究防务问题的高级专家、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柯林斯在他的《大战略》中说:“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他于公元前400—320年间(此时间不确。按《史记·伍子胥列传》上限应是公元前512年)写成了最早的名著《兵法》。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2200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见约翰·柯林斯著《大战略》,军事科学院翻译出版)。英国学者利德尔·哈特在其所著《战略论》的扉页上,所引军事家语录不仅以孙子的语录列于篇首,而且占三分之二的数量,21条语录中孙子的就占15条。他甚至这样评价孙子“全胜”的思想,认为:“最完美的战略,也就是那种不必经过严重战斗而能达到目的的战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苏联米里施坦因·斯洛博琴科在1957年出版的《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一书中,对《孙子兵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较为公允的评价。我们无妨把他的论述摘录如下:“„„最早、最优秀的是孙子的著作。毛泽东同志称孙子为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子的著作叫作《孙子兵法》,它的写作年代大约是纪元前6世纪末5世纪初。在这本著作中,孙子总结了当时中国奴隶主所进行的战争的丰富实践,奠定了古代中国军事科学的基础。”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单单这些篇名就足以说明作者具有极为丰富的军事知识,说明他具有研究军事问题的极为深刻的方法,同时也显示作者叙述问题所用的独特形式。”

“„„孙子的著作对亚洲各国各个历史时期军事科学的发展都有巨大影响。在19世纪,甚至20世纪,中国、朝鲜和日本都把孙子兵法规定为训练军官的必修课程。”

正因为国外的一些军事家认识到了我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在战争中的意义,所以许多国家把《孙子兵法》作为培养军官的教科书、军人的必修课。加日本德川家康曾专门出版《孙子兵法》,作为军事教材,发给日本官兵学习。有的国家的军事院校的主要教材,就是我国的《孙子兵法》。美国陆军作战学院院长发言人霍松说:《孙子兵法》简明扼要,好记好学,又充满哲理,学生们都爱学。《孙子兵法》是“国家战略”课程教科书之一。又说,孙子是该学院学员们最喜欢的战略家之一。

名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积极主张世界各国的军事学院把《孙子兵法》列为学员必修课目。我国古代兵书不但广为世界各国军事家所学习和运用。而且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被深入研究。更有趣的是,它还极大地吸引着广大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甚至连企业家,商人等也争相研读《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已渗透到了人们的政治文化生活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为人们的口头格言,就连法国的电影《蛇》的序言也以《孙子兵法》中的话为导语。日本的体育运动和营业战略也直接引用《孙子兵法》中的辞句作口号。日本天皇带头学习中国的兵书,让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给他讲授《孙子兵法》,为此佐藤铁太郎专门著了《孙子御进讲录》。我国古代兵书俨然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科性的宝库。军事家评《孙子兵法》为“兵学圣典”;文学家评为“与其说是兵学的书,不如说是文学的书”,是“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政治家评为“外交教科书”,“政治秘诀”;哲学家乃至企业家则评为“人生哲学”等。

世界上重要的工具书大部收进了孙子的资料。查阅世界著名的百科全书,例如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苏联的《苏联大百科全书》、《苏联军事百科全书》、日本平凡社的《世界大百科事典》等,都列有孙子的条目,《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孙子条目写了一千字的释文。为适应各方面的需要,翻译、注释的《孙子兵法》以及研究专著,在世界各个角落相继出现。当然,各国译注的种类和数量是大不相同的,就国家而言,还要首推日本。早期的日本文人大部能阅读汉籍,所以他们研读的是汉文兵书,并且直接大量翻印我国兵书,日本主要的汉籍目录上几乎都著录有翻刻的《孙子兵法》。自公元1660年开始,出现用日文翻译的中国兵书《孙子兵法》。用日文撰写的研究专著和注释本,如林罗山的《孙子谚解》、物徂徕的《孙子国字解》、佐佐木琴台的《孙子合契》、犬饲博的《孙子话说》、筱崎司直的《孙子发微》、河田东岗的《孙子句解》、佐藤一斋的《孙子副诠》、平山行藏的《孙子折衷》、吉田松阴的《孙子评注》、阿多俊介的《孙子之新研究》、佐藤坦的《吴子副诠》等等。以上均为军界以外人士所著,其中以物徂徕的《孙子国字解》和吉田松阴的《孙子评注》流行最广。与此同时,军界研究《孙子兵法》的热情更高,陆海空军各有专著问世。如陆军中将落合丰三郎的《孙子例解》、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的《孙子御进讲录》、辎重兵大尉冈本的《古代东洋兵学·孙子解说》、空军少将大场弥平的《孙子兵法》等等。这各式各样的著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从哲学方面研究,有的从政治外交方面研究,有的从战史和名将言论方面研究,有的从海军理论方面研究,有的从空军战略战术方面研究,有的从战斗纲要、军队教育等方面研究,还有的从近现代战争理论方面研究,各有研究宗旨。但他们共同的目的是吸取《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兵书中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为其现实服务。

近几年,日本研究《孙子兵法》等中国兵书更深入一步,有的开展孙子思想史的研究,如佐藤坚司的《孙子的思想史研究》;有的把孙子和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对照起来研究,如《孙子与毛泽东》,有的把孙子与中日战争联系起来研究,如《孙子兵法与中日战争》,还有的逐字逐句地研究《孙子兵法》。为适应这一研究的需要,日本东北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于1971年特编撰了《孙子索引》,这是我国古代兵书的第一部专书索引。同时,出版中国兵书的热情仍然很高,从1974年至1980年,连续出版了上田宽的《孙子义疏》、山井涌译的《孙子、吴子》等。另外各种报纸杂志上还发表了很多研究《孙子兵法》等中国兵书的论文。1974年我国《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及其他兵书同时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消息传到日本以后,顿时轰动起来,专家学者惊叹不已,纷纷撰写研究论文,各种报刊连篇累牍地报道这一消息。仅《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产经新闻》、《东京新闻》、《每日新闻(晚刊)》、《东京时报》这6种报刊从1974年4月16日至5月4日这19天中,就发表了20篇消息和专文。日本人对中国兵书的兴趣之浓,研究热情之高,充分显现出来。

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西方的战略家竟把中国古代兵法家孙子请到今天这个核时代的世界上来,对《孙子兵法》作了新的解释,制定出了所谓“孙子的核战略”。早在本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著名战略家李德·哈特就提出将《孙子兵法》的精华使用到现代的核战略。他在《孙子兵法》英译本(塞缪尔·B格菲思将军译,伦敦1963年版)的序言中说:“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究成功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译《孙子》这本书了”(转引自《苏联帝国主义的世界战略》第158页,[日]三好修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82年1月版)。他还说,孙子的兵法“使我认识到深邃的军事思想是不朽的”(同上)。李德·哈特认为,2500多年前中国这位兵法家的思想对于研究核时代的战争是很有帮助的。美国的战略家们受到了启发,从孙子的思想中认识到美国“确保摧毁”战略是失败的战略。美国研究中心斯坦福研究所主任、美国第一流战略家福斯特首先提出,并和日本京都产业大学教授三好修合作研究运用《孙子兵法》的对苏新战略,三好修称之为“孙子的核战略”。三好修在撰写的论文和新著的《苏联帝国主义的世界战略》中透露了这一新战略的内容。他反复引用《孙子兵法·谋攻篇》开头的一句话:“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必以全争天下”。他认为孙子的这一观点非常深奥,触及了核战争的实质,具有现实意义。核战争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理应尽力避免,眼下最理想的战略还是孙子提出的观点:“不战而克敌”,“不付代价取天下”。孙子在《谋攻》中还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福斯特和三好修认为,如果对敌人的战略了如指掌,就能仗仗稳操胜券;不了解敌人的战略,只了解自己一方的战略,就会有胜有负;完全不了解敌人的战略,那就每战必败。这是永恒的真理。因此,为了在核战争中战胜苏联,西方要首先不带任何偏见,弄清苏联核战略的最终目标和具体内容,重新制定出胜过苏联一筹的核战略。福斯特通过美苏战略的分析对比,认为:苏联的核战略重点在于打击美国的核战略力量,即孙子“伐兵”的思想。他们的真正意图还是要争取“不战而胜”,立足于生存与胜利。美国的“确保摧毁”战略把打击城布(社会财富)放在首位。在孙子看来,这是一种最拙劣,万不得已才可采取的战略,即攻城战略。因此,福斯特提出美国要根据孙子的战略原则,修改自己现在这种“无的放矢”的、十分不利的战略,用“相互确保生存和安全”取代“相互确保摧毁”,把军事力量作为战略打击目标。据《纽约时报》1980年8月8日报道,美国总统卡特决定采取一种与福特的孙子核战略更加接近的新的核战略。卡特签署的《总统第59号行政命令》决定,新战略将把打击苏联境内的军事目标放在首位。美国不但制定了“孙子的核战略”,而且又按照《孙子兵法》制定了新战术。他们针对苏联和华约组织在传统武器方面已超过北约,以及可能在西欧发生的战斗,改变过去的攻坚战战术,按照孙武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原则,制定了旨在快速、机动和深入敌后作战的所谓“空运战术”。2000多年前冷兵器时代的孙子,竟成了西方制定核时代战略、战术的精神支柱,这是孙武万万没有想到的。以上事例足以说明,在世界军事史上,孙武堪称军事学派中独具鲜明特色的佼佼者,《孙子兵法》是文化史上最为绚丽的军事学术之花。我们中华民族应当以有这一杰出的军事学家及其名著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三、《孙子兵法》在其他领域的影响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经济学界——企业家、商人等研究《孙子兵法》。先说日本。日本用《孙子兵法》思想研究管理很积极。山本七平写有《参谋学——<孙子兵法>的读物》的书,杉野机械公司总经理杉野健二十分喜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他说:“在现在这种激烈变动时期,读《孙子兵法》是有效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话说得多么好啊!”日本有几家大公司、大企业,规定下属管理人员必须学习《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认为商场竞争千变万化,若不具有战略、战术思想很难立足社会,所以必须读谋略教科书——《孙子兵法》,读实践《孙子兵法》的典型例证《三国演义》。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在日本,不但搞军事和国防的人把《孙子兵法》看作必读物,甚至在日本最狂热的棒球场上运动员对《孙子兵法》的警句也能脱口而出。一名叫大桥武夫的企业家还著了一本《用兵法经营》的书,宣扬如何用兵法经商。据说,他的公司采用了这种理论后,效率大大提高,业务飞跃发展。”报道还引用这位企业家大桥武夫的话说:“这种经营方式比美国企业经营更合理,更有效。”另据《人民中国》杂志社日本专家村山孚先生介绍,日本中小企业的经理们特别重视中国古典思想的研究,包括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日本一家大公司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把公司所属的中层以上的干部组织起来,举办学习班,一月一期,轮训学习的主要著作就是《孙子兵法》,在一年内办了12期,把应该受训的干部全部轮训了一遍。在轮训中,要求学员根据《孙子兵法》所阐述的思想,研究如何把它运用到现实的管理中去,制定好本企业的发展策略。村山孚先生还介绍说,日本企业家为了使企业生存与发展,使用了两根支柱,或者叫做两个轮子。在生产经营景气时期,使用美国现代管理这根支柱、这个轮子,在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情况下,就要依靠中国的古代思想,特别是《孙子兵法》思想这根支柱、这个轮子。《孙子兵法》中关于运筹谋略、对抗策略的论述是十分精辟的,这也许就是村山孚先生介绍的在日本企业不景气时《孙子兵法》作用尤大的原因所在。其实,不管企业处于景气或不景气状态,《孙子兵法》科学思想都是可以运用的。日本还有一本书叫《怎样当企业领导》,它的作者占部都美曾把《孙子兵法》关于“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话在书中作了介绍,并认为,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孙武讲的五个方面的道德修养,认为《孙子兵法》所说的将帅五德标准,“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适用的”。

美国经济界也重视《孙子兵法》的研究,美国《幸福》杂志国际版在1985年4月29日出的那一期内容中,按照营业额大小开列了美国大工业公司的名单,列在第3位的是通用汽车公司。这家公司的汽车销量1984年为830万辆,销售额839亿美元,在世界汽车工业中居第一。创这个业绩的是这家公司的董事局主席罗杰·史密斯。他怎么创业成功的呢?《亚洲华尔街日报》说,因为他有“战略家的头脑,他能从2000多年前中国一位战略家写的《孙子兵法》一书中学到东西”。

孙武臣简介 篇4

作者:孙武臣

科技的进步已经能使一些金贵的作物离开土地也能长成;但文艺创作却是“土壤越肥,花果越美”。“唯一源泉”论,永远是变中的不变;“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的创作主客体关系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创作法则。

然而,越是应该记住的,越是容易被忘记。浮躁心态的文艺创作喜欢附和表面的喧哗,有意无意

地投入到社会“泛娱乐”的文化浪潮之中。此时提及“深入生活”,甚或遭到嗤笑,似乎“源泉枯竭”、“水土流失”也无妨。于是,创作者“心地”越来越贫瘠,怎可期待花果的甜美?

比如,题材的偏失。一年成千部的电视剧,成百部的电影,古装戏多现实戏少;城市戏多农村戏少;情感戏多政治(指关注人民生存状态、社会重大矛盾的广义政治)戏少;戏说搞笑戏多寓教于乐的戏少。比如,9亿农民是不能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的,因为不能忘祖。电视剧除了前年的《美丽的田野》、《圣水湖畔》,去年初的《沃土》和《农民代表》称得上优秀之外,半年间几乎没有一部农村题材的作品,仅有的是那部把喜剧搞笑成了闹剧,农民形象被戏弄了的《别把豆包不当干粮》。幸好我们还有一些把关爱给了“三农”的作家,创作出类似《民工》的好作品。其中有一部小中见大、短中有长的电视剧《走进石锁沟》,据报道,剧本感动了全剧组,制片人说:“不挣钱也干!”8集,精短,紧凑,没有令人厌烦的编造抻长,添加佐料和华而不实,有的只是着实的生活细节;没有了金钱美女,名车豪宅,灯红酒绿和疏远冷漠,虚伪狡诈,勾心斗角,有的只是黑头粗脸,山野土房,家徒四壁,闭塞无奈和知恩图报,淳朴善良。在时下的“娱乐”思潮看来,它没有任何吸引眼球的色彩;但它的原色原味却能感动所有尚具社会良知的人!母亲拿棍子将在院子玩耍的孩子驱赶回屋,为的是让他们少吃一碗饭;冬天没柴烧,违法也要砍伐树木;一个病人拖垮一家,没钱吃药,只有等死……没有完整故事,只有生活碎片,但细节令我们心酸得泣下沾襟。解放半个多世纪了,仍有农村,特别是老区停留在如此贫困的生存状态,良知会让我们因没有尽到社会责任而感到羞愧。为此,我们深切地感知到解决“三农”问题对构建公平和谐社会的急迫性。

细节撬动作品丰厚而深刻的思想重量,使作品内涵不至于像现在患上“贫血症”;细节丰润人物性格的特质,使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内蕴更具典型意义,不至于像现在人物形象的浮泛化、类型化。决定文学艺术高下与文野的是细节;而艺术细节却扎根于生活土壤。因此,细节拥有的多与少成为创作者生活功底厚与薄的标志,来不得半点虚假,任何华而不实都掩饰不住细节艺术力量的缺失。军事题材创作的丰硕成果具有示范作用。较早的《和平年代》、《突出重围》、《最后的骑兵》,近期的《沙场点兵》、《热带风暴》和刚播完的《垂直打击》等重大题材的电视剧,真的是我们时下文化的“补钙片”,它们哪一部不是编导下连队创作打磨了三四年的成果?军事题材和农村题材刚刚开过创作经验的总结会,可惜从细节角度总结的文章不多见。像部队创作者这样“沉入”的创作,从生活中发现和获得艺术细节的,真是寥若晨星。

对比之下,我们许多编导策划成了编造,而且是突破了生活真实底线的编造。于是,就有女特务冒充省委书记解放前夕失散的女儿,竟说是公安部派来的“特工”潜入省委书记家又成为“女儿”;于是,就有境外的特务自由出入我们城市的地下管道,两个特务每逢行动都穿上银光闪闪的服装,头剃得光光,随意从马路的井盖里冒出来而无人过问;特务驾着直升飞机追逐外国使团的车队,企图制造事故,破坏中外关系……这些都是连生活真实的大前提都可以置之不顾的荒诞编造。日复一日地编造固定成了几个构思模式:比如,许多亲情戏,都是在“谁是亲生儿女,谁是亲生父母”的模式下制造疑团;比如,许多爱情戏,都是在设置三角多角的模式下,添加戏剧“佐料”。有一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三男三女,也是三对夫妻,他们是朋友、同事,他们各自的情感生活都不幸福,但通过甲夫乙妻、乙夫丙妻、丙夫甲妻,三对婚姻重新置换组合,都获得了幸福……除了媚俗,岂有他哉?时下的编造模式仍在不断地重复使用着,暂时没有翻出花样来。批量生产的作品,因为“水土流失”,正是鲁迅所说的那种“豆芽菜”作品。近年来更发展到了胡编乱造起“老戏”来,杨子荣有了情人;阿庆嫂与郭建光、刁德一构成了三角恋情,甚至孙悟空在情场也不甘寂寞……如此恶搞之风是愈演愈烈,凸显了一种历史与文化虚无主义思潮。至于将浅俗平庸的恶搞美称为“想象力飞扬”,是“创新的产物”,就真的是推波助澜到了视痈疽如桃花般地美丑不分了。

浮躁心态下的文艺创作,基本上可以被浮泛、浮浅、浮华、浮艳圈定,它们如同此起彼伏的飞舞着的肥皂泡,五光十色,表面繁荣,却转瞬即逝,破灭得无影无踪。比如,成千上万部的电视剧存留在人们记忆里的能有几个!这和我们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繁荣是相悖的。

美丽的孙武湖作文 篇5

到了孙武湖,看到湖中有许多小船在河上飘荡,一时来了兴致,就对妈妈说:“我们也去玩一会儿吧。”“好啊!”想不到这个提议居然被赞同了,只可惜只有妈妈陪我去,而爸爸不想去乘船。

到了“码头”上,我和妈妈各穿了一件救生衣。乘上一艘“白天鹅”的小船。开始游玩了,刚开始,我和妈妈蹬得非常轻松,我们一边蹬一边欣赏着两岸的风景,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现在,我给他改一下“两岸欢笑停不住,轻舟已过万棵柳。”

大约二十分钟后,妈妈说:“我们回去吧,万一起风,就回不去了,我们只在近处玩玩吧。”妈妈可真是个“乌鸦嘴”,刚说到风,风就来了。于是,我们赶紧往回掉头,可是风太大了,当船刚回到正轨时,我却怎么也蹬不动了,稍微休息一下吧。这一歇可不得了,风又把我们的船头吹向反方向了,不但如此,还把小船吹向了岸边。眼看就要搁浅了,我们又赶紧用力猛的向后蹬,虽然暂时脱离了搁浅的危险,但我和妈妈已经是累得筋疲力劲气喘如牛了。风好像专门和我们作对,一阵强似一阵,我们真的是无能为力了,小船继续飘向岸边,真是懒得管它了。最后,我们拨打了求救电话,小船的管理人员用电动船把我们拉回了“码头”。

爷爷孙子和种子散文 篇6

爷爷是从别人家过继过来的,父亲又一直有些重男轻女,所以总是常讲:我们刘家这一支人口太少。不知讲过多少次,盼望尽快抱得一个孙子,在我结婚后这种愿望就更强烈了。

爱人进门添喜,终于实现了父亲的愿望,将承担为我们家接传香火的重任。

10月怀胎,妻子的苦楚自不必说,老头儿的兴奋是难以言表的。其实在儿子出生前,几次B超就知道可能是儿子,我提早把这个消息写信告诉了父亲,他说还是等生下来才能确定。妻子生产的日期不能确定,父母距离这里也有几百里,自己当时的住房条件实在太差,不能接父母在身边。因为妻子本身就在医院工作,父母也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

妻子破洋水的早晨,就到医院去了。等到第三天的晚上,儿子终于降临。赶上了农历十五的日子,借同室病友的吉言“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期待儿子将来胜过老子。

等儿子生下来后的那天,其实几天来一直几乎没有睡觉,一直在惦记妻子的饭食,半夜热饭看着妻子吃完,起来了两次。

偷偷的趴着婴儿室的窗户,里面是一排排的小床,分不清楚那个是未来的“香火接班人”。只能想象儿子躺在那里正在幸福的做梦。

余暇的`时间,就是计划未来的生活、家庭的安排等三人四人世界的日子。

第二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飞速跑到邮局发急电“母子平安”。

父亲高兴的心情可以想象,后来听母亲又绘声绘色地说起这一段。那天父亲拿到电报,仰天大笑三声。不知道从那里搞到一个铜锣,在院子里就像耍猴一样转着敲着喊着,闹了半天。还捡起了不知道是什么古老时候的风俗,满村子的串门,每家要给一二分钱,叫“吃百家饭”孩子成人。这样一来,第二天村里没人不知道刘家有了后代。但是,父亲一直没有到城里来看望孙子。

当年春节放假,我执意要带着刚满百天的孩子回家。那时交通条件差,200公里的路要很早赶公共汽车,颠簸大半天。到县城又下了大雪。汽车站里父亲的毛驴车已经在那里等了两三个小时。父亲急忙从爱人怀里抢过这个软软的小家伙,不知如何是好,问尿了湿了没有,冻了没有,被子盖得憋气了没有……

一路上近两个小时都没有放下。

父亲带着我们全家隆重的到祖宗的坟上进行了一次祭拜,祭告祖宗这个正式接班人的位置,祈祷保佑香火永传。那时儿子的身体很好,胖乎乎的小脸,跟谁都笑。在老家呆了10天,除了儿子吃饭吃奶睡觉,几乎全部是在爷爷的怀抱里,村子里哪里人多,爷儿俩就到那里去。早晨起床的第一句话,就是听到我们屋里一旦有动静,就喊“把孩子抱出来”。在白天,就是儿子睡了,爷爷也要把他放到他们屋里的炕上,两眼盯着看个没完,我也明白了什么叫“目不转睛”。

可过年放假日子终究有限,不知道在我们离开后,父亲是怎么打发日子的。

后来,终于得到一处较大的房间,圆了父亲天天陪着孙子的愿望。

父亲原来是一个并不爱说话的老人,怎么就忽然变了,总是与孙子那么多话,与那个完全不懂事的小人儿说得没完没了。爷儿俩的游戏很多花样,被爷爷轮轮转,晃晃悠悠的占不稳的样子。儿子最怕也最喜欢的就是爷爷用满脸的胡子扎,扎痛了跑开,又跑回来希望接着挨扎,嘎嘎的笑个没完。

父亲身体老了,不能再骑自行车,就给老人买了一辆小型三轮车,同时儿子也长大了,买了一辆更小的三轮车。家里不远的公路并不繁华,几乎天天可以看见一大一小的两辆三轮车,小的在前,大的在后,伴着笑声在追逐嬉戏。顺便的省却了我们多少买菜买面换煤气罐的麻烦。

在儿子三岁多的时候,儿子就可以从父亲的大三轮车的三角架的空挡里插过来,蹬半圈骑爷爷的大三轮车了。开始的时候,父亲不放心,在旁边护着,慢慢的父亲甚至可以坐到大三轮车上,看着这个小小的人儿骑车了。当然迎来不少路人的好奇,说这个老头儿欺负小人儿,那样的话,父亲就有机会说更多的话,说那是自己的亲孙子,别人管不着,这也不是欺负,是沾上孙子的光了。那个眉开眼笑是我的拙笔无法形容的。

就在父亲得了肺癌的日子里,父亲的痛楚是别人无法化解的,只有与孙子在一起的时候,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只有笑容。但从那时起,父亲就十分的注意,自己的碗筷自己洗来保管,就连实在想做的扎儿子的动作就再也没有过了。

从发现患病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且没有动手术的条件,这样坚持了三年多。就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只要身体好一点,身体允许的时候,祖孙俩一直坚持骑着三轮车到处游玩,实话说最后是孙子驮着爷爷走完了最后的路程。

孙子成了他最大的寄托、最好的镇痛药、最有效的开心果。

父亲终于没有斗过命运的安排,病情在一天天的加重,后来囊肿破裂,吐出很多血水。父亲坚持要回到老家。妻子作为医务工作者,陪同回家。自己在父亲“忠孝不能两全”的坚持下,回来进行那没完没了的“工作”,终于没有尽到一个儿子的责任,甚至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父亲最后的话是跟孙子说的“没有遗憾”,含笑而去。父亲去世的时候,儿子只有5岁不到,也参加了父亲的葬礼。到现在儿子已经15岁了,还能清楚的记起爷爷的模样和最后入葬的情形,也算了却了父亲的心愿。

父亲过世了,每逢农历十月一、七月十五和过年烧纸的日子,我们全家总要一起到路口,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的划上一个圆圈,默默的完成这个神圣的程序。看着纷纷的火焰升腾,默默的说着自己心里的祝愿。没有必要说出来,没有必要互相沟通,那个秘密的祝愿就留在每个人的心底深处。

这大概就是父亲的愿望――香火吧。

愿父亲在天有灵,可以感受到后辈的思念。

愿父亲在天有灵,能够得知孙子又长高了,已经高出自己一头。

愿父亲在天有灵,知道孙子今年又得了好成绩。

老人和他的孙子们 篇7

(一)老人并没有多老,但他已显得太老了——他周围的人都是孩子。所以,老人更老了……

有人说,老人是一根竹竿——个头高,人又瘦,骨节分明。我也说,老人是一根竹竿——一头是职业,一头是孩子们。老人没有孙子,没有孙子的老人更爱孩子——孩子们理所当然的成了老人的孙子。

(二)老人的工作就是在三尺高台上给孩子们讲故事——此时,爷爷不是爷爷了……

老人说:做人应该作一条龙——这是浪漫主义;老人说:做人不应该作鸡鸣狗盗之徒——这是现实主义……

老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老人说了李白、杜甫、曹雪芹……

孩子们听了老人的故事,更爱老人和他的职业……

(三)在短暂的十分钟里,老人就成了爷爷。孩子们就成了孙子。老人说:大孙子,去给爷爷倒杯水。大孙子跑下楼去。二孙子咧咧嘴,说:爷爷太偏心了。老人笑了。孙子们没有笑。

孙子们觉得,能为爷爷倒水是自己最大的荣耀。

(四)那是一个冬季的早晨。天不朦胧,天是白色的。

老人几位不听话的孙子被外语老师赶了出来。他们去找爷爷。爷爷愤怒的从床上爬起来,拖着已经快僵硬的腿奔向教室。

老人说:你是老师,为什么不让孩子进教室?

老人说:他们连说“three”都要数指头,你还不让他们进教室?

老人说:教师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不应该用来摆谱!老人说了许多许多……

爷爷对孙子们说:你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外语,懂吗? 爷爷对孙子们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懂吗? 爷爷对孙子们说:完成作业就是尊敬老师,尊敬自己,懂吗? 爷爷说了许多许多……

(五)还是那天,孩子们没去上午自习。他们去了操场……校领导去找老人。老人去了操场……

老人在操场边吼道:行了!孩子们呆了。

老人在草场边吼道:打雪仗有什么好玩的!孩子们低头往回走。

老人在操场边吼道:站住。孩子们就站住了。

老人在操场边吼道:打雪仗不好玩,堆雪人才好玩!

爷爷说:大孙子,去拿萝卜,红的白的都要…… 二孙子说:爷爷,我去拿相机……

在那个中午,老人与孩子们在他们共同堆起的雪人旁合影了。最后一次合影……

在那个中午,爷爷和孙子们在他们共同堆起的雪人旁合影了。最后一次合影……

(六)孩子们是老人最后一级学生。爷爷是最后一次爷爷了。老人退休了。孩子们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撒遍了世界。孩子们再也不是孩子们了。

老人病了。已经不是孩子们的孩子们,从世界各地赶了回来,作最后一次孩子,作最后一次孙子。

孙子们让大孙子去看爷爷……

爷爷说:爷爷没了孙子,所以病了…… 爷爷说:没有孙子的爷爷,不再是爷爷了…… 大孙子哭了……

爷爷说:没有哪位爷爷喜欢看孙子哭鼻子…… 爷爷说:孙子应该听爷爷的话,要坚强起来……

大孙子不哭了。他不但听话,而且衷心的希望爷爷在生命的

最后一刻宁静一些……

大孙子说:爷爷快康复了,你们都回去吧……

孙子们哭了。孙子们明白,一向淘气的大孙子最听爷爷的话,这话是爷爷让他说的……

(七)老人去了。

很多人来送老人。——孙子们,孙子们不认识的孙子们,侄子们,侄子们不认识的侄子们……

孙子们哭的很凶,因为——没有爷爷的孙子就再也不是孙子了!

(八)孙子问:爷爷,您不是才六十五岁吗?

爷爷说:爷爷不想长命百岁。爷爷已经做了一辈子自己喜欢的事情。爷爷有六十五岁已经足够了。

孙子问:爷爷,六十五岁不是很年轻吗? 爷爷说:年轻的是你们,你们才是最年轻的……

孙武和《孙子兵法》 篇8

帅气的孙大圣你好!我可是最崇拜你的粉丝啊!你是如此的神通广大,你的种种本领,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孙大圣你的七十二变,真是太神奇了,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如房子。小蜜蜂。小鸟……如果我要有你这个本领,我肯定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最著名的魔术师,所有人都会羡慕我佩服我的。名利。金钱。地位统统属于我。

孙大圣你那闪闪发光的宝贝――定海神针更是让人赏心悦目,能放大,能缩小。假如我也有一根,我会将它变得很大,然后把我升上天空去,这样我就可以独自一人生活,那该多么清静,无忧无虑。

还有那洁白的筋斗云就更超神了,一个跟头就能翻十万八千里,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比现代的超音速飞机还要快上几百倍。假如我也拥有的话,我就可以想到哪就到哪。

孙武和《孙子兵法》 篇9

我也要当班长(爷爷和孙子的故事)

我家对门住着李姓一家,有一天李家五岁大的孙子李翔,死活不去幼儿园上学前班,一个劲的哭,大家都很纳闷,这孩子好好的今天咋了?

于是爷爷耐心的问他说:“李翔真乖,你好好对爷爷说,你今天为什么不去学前班?”李翔止住哭声委屈的说:“人家孩子轮流当班长,可为什么我就当不上,我也要当班长?哪怕当一天也可以”

上一篇:宠物需要检查什么材料下一篇:生日感想杂文随笔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