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之我见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美关系之我见(精选8篇)

中美关系之我见 篇1

机电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0-01 马奔

学号:5410020401

中美关系之我见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一直以来,中美关系都是中国外交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所以,中美关系的变化,不仅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利益,更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和平与稳定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目前中美关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比如说: 一,人权问题

一方面,美国为了稳固自己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领导位置,需要为其代言,即向别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推销其人权理论,美国当权者也需要以此来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美国处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在很多方面需要中国的合作,又不得不暂时的忽视中国的问题,拖延时间以换取中国的支持 二,贸易逆差

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相对于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这个内因,除了“过度消费引起过度进口”以外,还与“美国的市场不够开放和出口不足”有关。第一,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没有主动调整过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二,面对全球化浪潮,美国“害怕与贫穷国家竞争,第三,美联储在较长时期内实行膨胀性货币政策,第四,美国用超额发行的美元纸币大量购买并囤积石油和其他稀缺程度较高的物资,加剧了内外需失衡。第五,无节制的对外战争和全球扩张使得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不断膨胀。三,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牵一发动全身,是我们最重要的外交事务,也是最重要的战略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台湾问题。中央处理台湾问题的战略是“使用政治、外交、军事以及其他手段促使台海三边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现状,为国家的快速崛起赢得宝贵的时间,当我国综合国力和美国旗鼓相当的时候,再使用包括武力在内的手段促使台湾统一”。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我们目前势力和敌人还有相当差距的情况下的一种理智和明智的战略。这样既能保证台湾不分裂出去,又能实现国家的快速崛起,同时为以后统一台湾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以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话,目前我们大概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如果我们继续发展到2020年,我们的综合国力将达到美国的70-80%;2030年将赶上美国的综合国力。因此,在2020年之前,我们没有势力考虑武力统一台湾,也不会打破台海现状。

并且中美关系还与中美周边国家啊的关系密切相关;

最近,朝韩关系突然变得异常紧张,而且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朝鲜在处理朝韩关系这一问上,就一直是不明智的。本来就是邻国,而且,本来就是一家人。为何在面对天安舰事件是如此地不冷静?小摩擦,就小题大作。确实,朝鲜可以为了自己的尊严而战,但殊不知,一旦开战,美国肯定会以维和的名义驻兵韩国(美国最擅长维护别国的和平),到时损失最严重的肯定是朝鲜而非他国。所以,希望朝鲜在处理朝韩关系上能够显得更成熟一些。这样,中美关系才不至于在接下来的短时间里变得更为不利,同时,也不至于使朝鲜人民遭受战争的灾难。

随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崛起,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肯定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所以,美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给中国政府造成压力也是情理之中,但似乎近几个月来,美国的行为变得不可理喻了。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中美两国是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的。但对于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中国则不是能一直可以忍下去的。毕竟,一个中国是不争的事实,对台军售必须要经过大陆政府协商,而且,国家宪法规定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器,但不能对大陆政府构成成威胁。但美国政府,一再无视中国政府的主权,私自对台军售,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变本加厉,美国这种行为,一次又一次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相信,中国政府的忍耐力是足够强的,毕竟中美关系是一个大到不能倒的国际双边关系,中国政府出于各种原因,都必须忍耐。但是,一个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更何况是一个东方大国面对美国如此频繁的“挑衅”呢?所以,如果美国在未来的时间里,再有更多更过分的举动的话,中国政府有可能会“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中美关系之我见 篇2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1. 民主平等

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师生关系都是不巩固的, 于教育有害的, 不管他的表象如何, 也许他会蒙上一层温柔的面纱, 但面纱之下, 是被压抑的、畸形的青少年的身心。平等不但指师生权力上的平等, 更要师生在人性上平等、人格上平等、地位上平等;民主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 是平等的具体体现。只有教师尊重学生, 才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2. 感情和谐

和谐的感情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表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爱学生,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 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 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3. 教学互长

教学互长思想, 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宝贵教育遗产之一, 时代的发展正在为这一思想赋予新的内容。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泛, 获取知识的手段更便捷。在视听环境长大的学生, 可能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 甚至比教师跑得更快。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转变观念, 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构建师生关系, 以和谐真挚的感情促进师生关系发展, 追求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教学互长。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映, 良好的、协调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二、实际教学中, 师生关系时常出现的失调现象

1. 专制型师生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主要特征表现为:教师高高在上, 金口玉言;学生俯首帖耳, 言听计从;稍有不从, 便恶语相向, 甚至拳脚相加。

2. 溺爱型师生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主要特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 事无巨细, 大包大揽, 学生唯有照章办事, 毫无越轨, 才是孺子可教。否则, 便有不知好歹, 大逆不道之嫌。

3. 放任型师生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主要特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 放任自流, 学生对教师感情淡漠, 消极对待, 师生之间无感情可言, 关系冷漠。

4. 庸俗型师生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主要特征表现为:师生感情建立在双方低级趣味相投基础上。师无师尊, 生无生礼, 师生呼朋唤友, 称兄道弟, 这种师生关系貌似融洽, 实则贻害无穷。

三、分析造成师生关系失调的原因

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封建主义糟粕的影响是产生现代教育师生关系失调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占据统治地位的传统教育思想是儒家教育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封建主义糟粕对于中国教育的影响深远。儒家思想推崇师道尊严, 把师摆在一个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地位。生唯有对师毕恭毕敬, 唯命是从, 才叫尽天伦、识礼法, 才称之为仁义, 否则就是欺师灭祖、大逆不道。或许, 这并不是儒家思想的本质, 因为孔子及之后的许多儒学大师都对师生关系作过正确的论述, 韩愈曾说: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但是, 封建统治者巧妙利用儒家思想的师道尊严学说, 片面推崇师道, 麻痹人民。于是导致长期以来, 在人们意识形态中形成这样一种错误观念:调整师生关系———以师为本。

专制型师生关系和溺爱型师生关系都是这种错误观念的具体体现。专制型师生关系是正面体现, 他所表现出的师生关系是对立的, 矛盾是激化的, 在这种师生关系下的教育极易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溺爱型师生关系是侧面体现, 虽然他所表现出的师生矛盾是缓和的, 但从本质上讲师生关系是对立的。如果说专制型师生关系是压制, 那么溺爱型师生关系就是抹杀;如果把专制型师生关系比作大棒子, 那么溺爱型师生关系可称之为软刀子。

现代教育执行的班级授课制度是产生师生关系失调的另一重要原因。班级授课制以其培养人才“多、快、好、省”的特点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班级授课制的主要模式是:将若干相同生理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组织在一起, 集中接受统一模式、统一内容的教育。班级授课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因此, 一经出现便带有“制造人”的味道, 使教育演化为对某一类型、某一标准人的加工和制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师生关系也就成为加工与被加工、制造与被制造的关系。如果教师把学生作为由自己加工的产品, 把教育过程认为是加工和制造过程的话, 那么,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无任何地位可言,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定然会以个人意志为中心, 形成以师为本, 导致师生关系失调。

教育者个人素质、修养和品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是特殊的人际关系, 它具有人际关系的普遍特性, 又有教育的特殊性。身正为师, 学高为范, 教师的信仰、品质、学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某些教育者个人素质偏低———追求低级趣味、钟情个人享乐、不思进取等等, 是导致师生关系失调的重要原因。

四、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转变观念

传统观念中的以师为本思想是造成师生关系失调的最主要原因,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并以正确的教育观指导教育工作。正确的教育观是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天生其人必有才, 天生其才必有用, 人人有才, 人无全才, 扬长避短, 人皆成才。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2. 加强个人修养

教师要具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艺术。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吸引力最大。只有通过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真正的信任与尊重。这里所说的个人修养, 除了业务水平外, 还包括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等。不仅如此, 现代化的教育更要求教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有敏锐的感触, 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

3. 交流沟通

交流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 维系人际关系的最有效途径是交流。教师要善于交流, 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聆听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和自己交流, 让学生吐露真情。只有坦诚相待, 平等交流, 才能相互了解, 相互理解, 达成共识,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希望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师生间都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最优化发展。

师生关系之我见 篇3

一、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沟通,关爱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面对充满稚气、有灵有肉有活力的学生,教师的一句问候、一份关怀,都会对他们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学习能力弱的孩子,更是如此。老师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多与他们接触、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在我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她有呼吸道疾病,上课老打嗝,她因此放弃了学习,发展到最后,在我的课上,书也不带,作业也不完成。有一次,我把她叫到办公室,没有直接质问她为什么不交作业,而是从询问她的病情治疗情况入手,我对她说,我也曾经得过呼吸道疾病,不过现在完全好了,我还告诉她,这是一种小病,很快会好的,不要因为这点小困难,放弃了希望,耽误了前途。她好像明白了我的意图,不好意思地笑了。在以后的学习中,虽然她学得不是很好,但是很认真。这件事让我懂得教师只有用爱去呼唤学生,才能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心灵相通,肝胆相照。当然,爱不是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分你我,也不是宽容无度,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关爱的氛围中得到教育。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他们都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因此,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我曾见过一位老师因不明真相冤枉了学生而事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向这位同学道歉的情景。我还见过这样一位老师,只要是在校外与学生相遇,总是微笑着主动与学生打招呼,我很不解地问她为什么,她解释说,其实学生很怕在校外遇见老师,很多学生在校外遇见老师心里会紧张,主动与学生打个招呼是让他们减少心理压力。由此,让我清楚地看到学生在这些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学生是和自己一样的人,需要理解,需要尊重。教师只有树立这种思想观念,才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才能真正面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关心学生,维护学生的权利。这样,学生才会加倍地向老师学习,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健全人格,并且使师生的心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三、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尽所能,各显其才。记得在一个班选课代表时,当时因为对学生还不了解,看到后排有个男生手举得很高,就指定他为课代表,课后一打听,才知道这個学生学习一塌糊涂,而且反应迟钝,当时很犹豫,想换下,又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先让他试一试,以后找个机会换掉。没想到这个学生在工作上非常认真,总是能在当天把所有作业收齐并送到办公室,就是学习成绩太差,连续两次考试中生物成绩都不及格。后来,我等他送作业时,总是有意地跟他聊上几句,告诉他,我很欣赏他,因为他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我希望他不光在收作业方面,还要在学习成绩上都能在班上起模范作用,当好老师的小助手。他很受鼓舞,给我写了个条,说他要好好学习,不会让我失望,果然在那次期末考试中,他的生物成绩非常好。这件事让我更加理解了这句话“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四、教师要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幽默,少一些说教

教师脸上的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表情严肃,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畏惧心理,他怕上课说错话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从而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师课上得吃力,学生课听得也没劲。反之,如果课堂上多带些微笑,多一些宽容,多几句幽默的话语,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发言、争抢回答的局面。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人的长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关于这种情况,本人深有体会,刚为人师时,受到一些有经验教师的真传,“给学生一个好心,不要给学生好脸色”,因此所谓的教师威严一直挂在我的脸上,结果,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学成绩也不理想。而后,本人采取了课堂多微笑、幽默、宽容的方法,结果,效果完全不同,不仅师生关系得到改善,而且学生对本人的生物课越来越感兴趣。

总之,教师只要关爱、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警察公共关系之我见 篇4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逐步趋向多元化,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公安所面临的治安形势越来越严峻,人民警察肩上的担子越越来越重,加之当今人们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各种纠纷、案件大量增加。在人民群众困难需要求助的危急时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警察。一句“有困难找警察”把人民群众和警察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使人民群众和警察密不可分,人民警察不但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守护神,更是人民生活的贴心人。在人民警察繁重的工作中,如何维护好我们警察良的好形象,并做到人人都是形象,人人都搞公共,人人都是一面旗帜。我认为应该首先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吃透精神

七月份市局、分局分别召开警察公共关系大会,X局长和X局长分别强调开展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任务,对其内容进行了剖析,付局长还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警察“人人都是形象,人人都参与公关”的新理念。规范了警察的言谈举止,约束其警察的行动,强调一切按章办事,根除我们工作中陋习,消除在群众的不良影响。在人民群众树起光辉形象,及时和媒体沟通,尽最大力量减少负面影响,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的警民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践行其精神,从我做起

“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而且被无限放大,以我在“110”值班室为例,接的很多的警情,不属于公安管辖范围,比方说报警人称有人偷着焚烧垃圾,这本该是城管的事;司机开车撞上了电线杆,这事属于交警管辖;某菜市场设在路口边,造成交通拥堵,但报警人就反复多次打“110”。要求民警前去处理,而且很急,根本不听你解释,说话态度特别不好,说你们警察干什么吃的,你们不是承诺“有困难找警察”吗?就找你们,你们就得解决。类似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我认为应该做到“三心”。

1、耐心。对待不理智的报警人,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切忌烦躁,绝对不能说?这种事不该公安管,爱找谁找谁去。他们可以态度不好,讲话可以粗野,但是咱们公安不行,说话必须文明礼貌,尊重对方,耐心解释。以理服人。直到对方满意,2、细心。在和对方的通话中一定要细心,仔细倾听对方话语,细心把握关键所在,马上组织最筒短的语方告知对方,此事虽不属于公安管,但要告知对方应该怎么做,应该找谁,才能解决,有时我们还是要出一次“110”查看一下,先期处理一下。我们要始终把需要帮助的人当成自己的亲人。

3、恒心。时间一长,遇到这种事多了,自然就产生了烦躁的心理,我们必须克服。标准、要求不能降。要让这种和蔼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一定要保持下去,持之以恒,因此要求我们民警一定要有恒心。

“110”是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一个窗口。时刻代表着我们整个公安形象,稍有不慎,就会毁掉我们整个公安的形象,造成很坏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的窗口。

三、人人都是形象人人都搞公共

X局长提出的这一创新的理念,具有创造性,具有时代性,用X局长的话说这甚至是一导场革命。因为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媒体、通信网络瞬间能将信息传遍整个社会,如果是正确的当然是好事,如果是负面,被误解甚至是歪曲的,人民群众不明真相,那就会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首先要求我们民警,自己不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待人接物,办案执法,一定要文明礼貌,态度和蔼、热情周到,秉公执法。

因为我们每个人代表的不单是个人,而是整个公安。所以说人人都是形象,每个人都是一面旗帜,每个人都是一个榜样,只有每个个体都做好了,那么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之我见 篇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可见,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将难以实现。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那么如何保护职工利益、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而创建和谐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则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劳资双方而言都可谓“双赢”。本人认为,工会作为群众(劳动者)的代言人,在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应起着主导作用,必须坚持平等、互惠、互利、互让的原则,把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相统一,从而形成和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即企业。

劳动关系双方应该围绕经济效益共创、发展成果共享这一目标形成合力,发挥积极性,真正做到“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实惠”。企业经营者要关心职工,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尊重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要热爱企业,为搞好企业积极献计出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做到以参与改革促进和谐、以加快发展巩固和谐、以维护稳定保障和谐、以提高素质推动和谐,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具体途径

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劳动关系正在由计划经济

时代的劳动关系向其本质意义回归,其经济特征更加明显。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必须健全完善协调机制,合理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只有职工与职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以真诚、友善、坦荡之心架起沟通、理解、关爱之桥,企业才有和谐可言,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重做好。

一、落实依靠方针,强化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政治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

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依 靠职工办企业,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强化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但是办好企业的基础,也是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一个显著标志,必须予以强化。一是要坚持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业的发展大计、工作思路、工作安排、财务预决算及审计结果、业务招待费使用、企业福利费、公积金的使用,以及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在职代会会上向职工代表报告并经职工代表审议通过。职工代表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民主测评,既体现了职代会的权威性,也体现了由职工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管理、实施民主监督的作用,进而折射出一个企业和谐的民主气氛和职工与企业管理者的和谐关系。同时,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体系,从制度上确保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要做好厂务公开工作,满足广大职工的知情权。满足职工对企业的知情权是企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的要素之一。通过对企业、部门、班组工作的三级公开,最大限度的让广大职工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了解与自已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满足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拥有发表自已意见的权力,是社会文明,企业进步的标志,也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及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标志。

二、完善协商机制,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是构建和谐劳 动关系的重要平台

工会组织是劳动关系双方中劳动者一方的代表,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的优势,坚持平等协商、劳资两利的方针,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签订《集体合同》,坚持和完善双方协商机制,定期与行政平等协商,定期在职工中对《集体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和测评,要和企业行政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使《集体合同》真正成为约束劳资关系的法律文件,真正成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真正成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同时,为确保职工个人的权益,工会组织还要积极协助职工签订好《劳动合同》,并监督《劳动合同》中职工权益的落实。

三、充分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职工经济得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工会组织一方面要牢牢把握职 工总体受益的原则,一方面还要考虑职工个体的差异和承受能力,最大限度的协助企业把职工的公积金、养老金、医疗金、企业年金以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些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落到实处,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因此工会要充分运用各种法律法规,以各种法律法规为桥梁,沟通劳动关系的双方,维护好职工权益。要特别督促和监督《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的执行和落实,引导组织职工学法律知识,依法维护自已的权益和自觉遵守法律,使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依法督促企业对职工的培训教育投入,确保职工终身学习的需求,把培训当作一项最大福利,让职工终身受用。把职工个性化发展的培训当作培训的长远目标,满足职工个人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业律师和职工小律师队伍的作用,对职工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让职工懂得社会主义的企业,是职工自已的企业,要履行

主人翁义务,摆正自已的位置,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创企业美好的未来,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四、注重利益协调,促进公平

企业改革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正式工、集体工、聘用工、临时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和用工制度;主业、多种产业、股份制等多种经营模式,造成了企业内部的差异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差别,企业效益、职工收入差别较大。工会组织要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协助企业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益,谋求在二次分配或多次分配中维护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平衡与公平。

会展业与旅游业关系之我见 篇6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旅游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1.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比较分析 1.1共性分析

1.1.1都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形式

不管是会议、展览,还是旅游,它们的出现都与人类社会经济或文化交流的需求密不可分。会议是建立在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之上,展览源于人们交换产品和宣传展示商品的需求,而旅游则是人们追求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的结果。尽管它们的具体表现方式上有所差别,但都达到了有形物质实体以及无形思想、观点、情感相互交流的目的,建立起人类社会丰富的人际关系。

1.1.2服务性特征强

会展业和旅游业同属于服务性行业。从供给的角度来讲,无论是旅游还是会展的组织者和供应者,都是以各自的资源为依托,以服务为媒介,向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服务,来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渗透于旅游和会展活动各个环节之中的灵魂要素,高品质的服务是确保旅游活动和会展活动成功的关键。1.1.3异地流动性强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流动特性。而会展活动也具有同样的特性。会议和展览,都属于集体性的参与活动,与会者或参展商只有聚集到某一个事先选定好的地点,才可以开展会展活动。会展目的地的选址,往往成为决定会展活动能否顺利圆满开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尤其是那些影响力大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活动,选址问题更是关系重大。而对于与会者或参展商来说,他们都必须从居住地出发,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这样,一次会展活动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1.1.4会展目的地与旅游目的地身份的重合性

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旅游目的地是五花八门的,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几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人们的旅游目的地。而由于会展活动对软硬件设施的较高要求,决定了许多旅游目的地不适合作为会展目的地的,然而许多会展目的地却是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比如巴黎、悉尼、达沃斯、上海、昆明等。一般说来,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不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先天地理条件优越,且城市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水平高,很适合开展会展活动。1.2个性分析

1.2.1性质差异性。

旅游活动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活动。当前,旅游业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活动内涵赋予了很多的经济元素,但是从本质上讲,旅游的文化特性是不可替代的。而相比之下,会展活动比旅游活动更突出经济特性,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会展往往是企业、政府、协会进行产品展示、信息交流和经贸洽谈等商务性活动,已经被看作是经济领域中一个对外高度开放的“窗口”。因此,可以说“会展属于一种前瞻性经济,而旅游则属于一种体验性经济。” 1.2.2资源依托的差异性

会展活动的开展需要以雄厚的经济基础、发达的优势产业、强有力的消费市场、优良的城市环境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会展活动举办的成本较高,无论举办何种会展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实力和资金投入,此外会展业的产业关联性非常强大,使得它需要强大的优势产业部门与其相配合,经济条件和产业条件因此成为会展活动开展的基础。然而,旅游活动则更需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旅游资源,开展旅游活动也就无从谈起。近年来,我国西南部许多地区,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对发达地区的投资者构成强大的吸引力,成为资本投资的新热点。

1.2.3主要服务对象的差异性

由于旅游内容的多样性,旅游活动的服务对象范围非常广泛,观光客、休闲娱乐者、探亲访友者、商务人员、修学者等等应有尽有,其中也包括会展参加人员;而会展活动主要面对的是参展商、以及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尽管综合性展览也面向普通大众,但从总体上讲,服务对象的范围相对狭窄很多。1.2.4主要服务内容的差异性

虽然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都需要提供机票、客房、餐饮、交通等旅游相关服务,但会展活动是以会展场地出租、专业设备、经贸洽谈、信息交流等为主要服务内容;而旅游则是以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娱乐服务为主要内容。

2.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相互作用分析

会展业与旅游业尽管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但是都同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因此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举办会展不仅使当地的展览馆、饭店、餐饮服务业受益,而且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从事会展业是旅游业多元化战略之一,而会展业则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使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相补充。2.1会展业拉动旅游业的消费水平

会展的组团规模大,为会展举办地带来更多的现实游客和潜在旅游消费者;会展要求参与游客的需求档次高,消费能力强。因此,会展旅游服务的利润率普遍高于传统旅游服务;参与会展的客人逗留时间长,季节性弱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旅游淡旺季的差距,弥补了传统旅游的淡季消费,提高了对基础设施设备的使用率;会展的举办会成为会展举办地的最佳旅游宣传方式,利于扩大会展举办地的知名度和旅游形象。

2.2旅游业推动会展业的发展

会展业的发展依赖于会展举办地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的建设和配置情况,而旅游业的主要部门和企业为会展发展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设备,是会展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础条件。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较高,为会展的举办提供很好的软性接待服务。

3.会展业、旅游业与会展旅游的相关性分析

会展业与旅游业存在内在联系的主要载体是会展旅游,是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物。会展旅游是指将参加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展销会、招商会及节事等会展活动的人员加以引导,促其进行旅游消费,或将旅游者转化为会展活动参与者,使会展业与旅游业成功对接的一种新型的旅游组织形式。会展业、旅游业与会展旅游的关系具体如下: 3.1旅游业是会展旅游产生的前提条件

旅游业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所涉及交通、商业、餐饮业、娱乐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艺术等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明显,可以说旅游业是会展旅游产生的前提条件。3.2会展业是构成会展旅游的核心基础

会展业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的新兴产业,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产业。会展业通过对其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与其他经济部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互动中实现良性循环,共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会展业与旅游业如同会展旅游业的两翼,经脉相通,只有当这两者同时发挥其作用,才能使会展旅游业这一新兴行业能够带动会展业和以旅游业为主的交通、住宿、餐饮、商业、金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果把会展旅游业比作成天使,那么会展业和旅游业就是天使的两翼,要想其有更好的发展,二者缺一不可。

3.3旅游业与会展业的桥梁——旅游企业

旅游业要想借助会展业的迅猛发展势头,是旅游业与会展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还需要找到连接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桥梁。笔者认为在两者之间能起到桥梁作用的无疑是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对参展商的会展活动服务体系不仅仅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的设计,还包括举办前的宣传促销、举办中的接待服务、举办后的跟踪回访等,由接待体系、媒介体系和辅助体系共同构成一整套的服务体系。同时,旅游企业也可以自己举办会展活动,开展会展业务,将会展纳入到旅游行程中,从而带动游览、交通、住宿、餐饮和购物等旅游消费链。这能够改变目前会展业以政府为主导的现状,使旅游企业自主参与市场,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 篇7

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互相接纳, 形成师生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以学生为本, 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一方面, 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 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一、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

1.“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 他们放不下架子, 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 以管代教、以堵代疏, 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 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2. 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 教师和学生都为“分数”疲于奔命, 不合实际的要求, 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 甚至变相体罚, 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打击, 个性、心理受到压抑, 于是就会厌学、逃学。一边是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 另一边是被迫学习的学生充满怨恨, 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不和谐。

3. 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 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 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 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1. 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 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 才能耐心地教育每一位学生。

刚当班主任时, 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教育, 后来, 我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进行辅导, 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慢慢地这些学生上课时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 迟到的现象少了, 一学期下来, 成绩提高很快。从这位老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中, 我体会到真心实意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多么重要。

2. 赏识学生。

记得在一次集体劳动结束后, 我在全体学生的面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越来越出色, 成绩也稳步提高, 与我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他的家长沟通时我才明白, 原来由于他说话声音小, 很多学生都说他“娘娘腔”, 他因此非常自卑。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因此,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 采用一切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 研究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 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发展特点, 我们才能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4.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观念,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5. 改变自己。

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之我见 篇8

关键词: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特点;障碍;

一、中美关系的发展及其特点

1、中美关系发展历史简介

中美关系向来跌宕起伏、变幻莫测、暗流汹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曲曲折折。20世纪50~60年代两国高度对抗、兵戎相见;70~80年代和解友好,结成战略关系;90年代美从对华制裁到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至今,21世纪既接触又防范--表现出复杂性、曲折性、波动性[1]。在这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里,在中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的今天,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成为国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新型大国关系更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2、中美关系发展的特点

一是中美关系是伴随着中国统治阶级的腐败、政权的瓦解和人民大众的觉醒、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的兴起、发展壮大而逐渐"热络"起来的。这种"热络"经历了两个大的历史时期,分别表现为中国单方面忍受美国的随意宰割的时期(1949年10月1日以前)和双方僵持、激烈抗争、中国人民取得重大胜利的时期(1949年10月1日至今)。

二是中美关系在美国利用其在中国的利益代理人谋取他的利益的关键时期和在两国具有共同战略利益的时候最"热络"。

三是随着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治经济实体的产生和长期存在,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或正在得到某种程度的有效保护。

四是随着中国的继续发展壮大,中美两国之间的在战略利益上的争夺与反争夺的关系已经日趋激烈,但因为双方之间已经形成了不能割断的种种联系,迫使双方在内外政策和策略上也要进行某种程度的适时调整。

二、新型大国关系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根据世界大局发展变化推出的一个外交创新理念,是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2]。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中美双方为此都作出努力。2012年11月,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成为国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新型大国关系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三、新型大国关系"新"在?

第一,这种新型关系不同于4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的中美关系。过去中美关系是"超-强关系",即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与"多强"之一的中国的关系。而今天中美关系则更像"老大-老二的关系",开始被真正赋予国际关系史上"权力转移"的特殊意义。与此同时,中美战略基础已经出现松动[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具有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基础,冷战结束后依靠全球化时代经济相互依存,"9·11"事件后两国则拥有反恐合作与经贸合作"双引擎"。而如今,反恐合作已难以支撑中美关系。更重要的是,美国大张旗鼓推动亚太"战略再平衡",给中国周边安全与睦邻外交带来新挑战。

第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别于历史上其他大国关系。越来越多的美国政要和战略界人士已经认识到,中国不是前苏联,不寻求意识形态扩张和颠覆现有国际体系,因此中美不会重蹈美苏关系的覆辙。二战后美国同欧、日关系也保持了长时期的和平,但这种和平建立在美国对欧日的控制、彼此相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及军事同盟基础上,而中国不可能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也不太可能同美国结成战略同盟,因此也难以想象中美关系会像美欧、美日关系那样。可以说,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条全新的道路,只能靠两国人民自己摸索、创造条件。

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展的可能性

目前中美双方都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互相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

人民和世界人民。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

第一, 中美双方都有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政治意愿。40多年双方合作的积累,使两国合作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第二,具备沟通框架。这种沟通框架包含四大组成部分:高层对话机制、军事互信机制、地方交流机制和民间交流机制。首先是高层对话机制。近年来,两国高层接触频繁程度世所罕见。

五、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

虽然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主客观上有着很好的政治经济等背景。但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还是存在着重重的障碍,在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之间构建这样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其前路也是非常艰难的,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我们要清楚的看到这些障碍,然后才能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样的论述,美国国内的共识不足。美国对于中方倡导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还处在酝酿阶段,对其历史背景、战略意涵、发展方向等还没有深入的认识,在官方和学界还没有形成共识,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两国推进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

其次,中美两国认知差异导致行为冲突的现实短期内难以改变。认知差异缘于制度、价值观等高阶层次上的差异。中国认为美国致力于遏制、围堵中国的崛起,美国则认为中国致力于挑战、制衡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4]因此,中美对对方都采取两面手法,即基于利益需要既与对方合作,又采取防范对方的措施。

再次,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中美双方采取的选择性战略掣肘两国在更大范围上的合作。在扩大共同利益问题上,当前两国几乎都采取了"选择性扩大共同利益"的战略,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大共同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制约了两国共同利益的扩大,阻碍各种因素的整合,难以从整体上推进扩大共同利益。

另外,双方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两国经贸摩擦、地区安全冲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影响或中断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努力的可能性。

六、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途径

虽然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主客观上存在着重重的障碍,但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已经成为中美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和核心内容,这不但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对世界的发展与治理都具有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意义。所以双方都会努力促成为这个新型关系。

第一,要摒弃零和思维。不能任由零和博弈、同盟对抗等老观念左右各自外交决策,阻碍和干扰彼此合作。应大力开展各领域务实合作,走出一条大国互利共赢的新路。[5]要打破意识形态樊篱。应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向外输出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不能因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而相互排斥、相互敌对,更不能搞干涉他国内政、渗透演变那一套。

第二,深化互信建设,减少战略互疑。如果我们要同美方就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进行互动,首先应当强调政治互信,并以它引领军事互信。政治互信是根本性 问题,包括对双方各自政治体制的包容与不干涉。军事互信的目的是危机管控,说到底还只能算是技术性问题。中国要用广义的战略互信观,即政治互信引领战略互信的总体思路加以回应。在枝节问题上片面作回应,比如网络安全,是不明智的。

第三,加快国家科技发展步伐,为民生和国防提供源源不断新生动力,进一步打破西方在科技、国防领域对我的封锁与围堵,逐步赶上和超越西方,从而去掉西方在此方面的优越感,届时随着西方科技文化优势的丧失,他就会自然而然的平等待人了。

参考文献:

[1] 雨农.中美关系发展与美国的对台政策调整[J].黄埔1998年03期

[2] [美]詹姆斯o多尔蒂,[美]小罗伯特o普法尔茨格拉夫 著,邵文光 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7

[3] 郑永年.世界体系, 中美关系和美国的战略考量[J].《战略与管理》, 2001

上一篇:赏析王羲之兰亭序下一篇:机电安装工程质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