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研能力提升总结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教研能力提升总结(精选10篇)

教师教研能力提升总结 篇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 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立足本县的教育现状,XXXX承办的“教研人员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于xxx如期举行。此次培训的主讲教师均从一线教师做起,在教学中善于探索和研究,使自己在专业领域中获得多项殊荣,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踏踏实实搞科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既起到了高屋建瓴的引领作用,又有结合本县、本校实际情况给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使参训教师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新知,深度思考了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方法。

一、课题研究对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课题研究就像披着神秘面纱的楼兰少女,对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是望而却步的。我们苦于工作的繁忙、找不到合适的课题、不知该如何下手……等等一系列问题让我们仅仅是为了评职称而不得不做课题研究。杨万欣老师从解读教师的心理入手,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教师如何做课题。我们从他带来的资料中也看到了做课题研究给学校带来的生机,教师因做课题研究收益颇丰。

生动的案例和有条不紊的讲述,让我们的思考:要打破传统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深度挖掘自己的潜能,否则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比上一秒更优秀。

二、爱和尊重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师爱是师德之魂,没有师爱就没有师德,没有师德的就没有教育。它是教育的一切前提。教师在课堂内外外的一句关爱,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无疑也会给学生的心头带来一丝温暖。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更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理解和尊重。

我们老师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在教室放飞的是梦想,守护的是老师不变的信念,在黑板上写下坚贞,擦去名利,用粉笔画出彩虹,留下艰辛的泪滴和勤劳的汗水,奉献自己的青春。正印证了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根草去”的教育誓言。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不求回报、无私奉献。让我们每一个当老师的发挥师爱的重要性,做一个完善的教师,做一个富有师爱的老师。

三、团队的力量助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个人或许会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在各个领域,合作分享的工作模式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可。但怎样可以使自己更快地成长,向名师的领域迅速迈进?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认真学习、踏实研修、积极的工作态度缺一不可。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做与时俱进的老师。

四、做一个爱写作、爱研究的教师 最优秀的教师打造最优质的教育,对教师培养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对专业发展的关注、对专业精神的培育、对专业精神的提升上。白俊庭老师是我们身边的教育专家。他的文章在全国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内容涉猎广泛,深受读者喜爱。

他爱学习、爱研究、爱写作、爱运动……白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诠释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潜下心来读书,并将记录读书所得和教育学生过程中的点滴形成习惯,做一个爱写作的教师。

一个学校要想发展得更快,必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学科研究共同体的作用,带动教师人人参与,把全体教师引领到科研的轨道上来,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让学习成为学校的一道文化风景。

五、以“有效”为目标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此,教师要有时间意识和效益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策略性、智慧型指导,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全面评价,达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创新,积累经验,历练智慧,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

教师教研能力提升总结 篇2

在此期间, 我院英语教研室共有5 位教师冲入决赛, 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其中2 位教师省级示范课获奖, 3 位教师省级研究课获奖。在经历了艰苦的比赛、获得了成绩、重新回归课堂后, 活动仍给教师的教学及个人能力发展等带来持续影响。本文以我院英语教师为例, 对“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提升教学能力的各方面因素做以下分析。

1 教学与科研积极性提高

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承担着全校学生的英语教学任务, 因各专业需求和学生发展方向不同, 所教授的英语课程种类繁多, 工作起来并不轻松;加之高职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倦怠感。

在这种情况下, 正需要类似“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的赛事活动为教师注入活力, 提高其积极性与争先意识。“两课”评比活动的参赛选手是各校遴选的优秀代表, 他们通过不断努力、磨合、创新, 并通过全组、全校的积极配合与帮助一路挺进决赛, 在省级比赛中创下佳绩。过程是艰苦的, 里面不乏汗水和泪水, 但结果是喜人的, 选手在一次次的历练中不断提升, 增强了自信, 同时也对其他同仁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对于学校而言, 这也为选拔优秀教学骨干树立了新的标杆。

2 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不断更新

近些年国家逐渐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力度, 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的新要求, 不断更新、及时调整, 以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形势。

“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中的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等环节都需要选手阐述新的教育思想, 渗透新的教学理念, 促使参赛教师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 并有效运用到比赛中去, 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 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3 教学技能普遍得到提高

通过参与整个比赛过程, 在一层层筛选中突破重围、最终进入省决赛的参赛教师, 在回归课堂后, 教学技能普遍得到了提升。

3.1 教学设计创新

教学设计在比赛中占主导地位, 好的教学设计直接影响后续的说课、上课环节。教无定法, 教学设计不必有统一的模式, 应大胆创新, 有自己的特色。这里的特色主要是指教学目标、重难点等确立适当, 符合要求, 教学环节要多样, 教学内容要能达成教学目标。在比赛中要想出彩, 就要抓住评委的眼球, 教学设计要有自己的亮点。获得佳绩的选手, 无一例外都是突出了自己的亮点和特色。通过比赛的历练, 教师今后也会继续探索创新, 提升教学效果。

3.2 教案撰写规范高效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 可以体现设计者的教育理念、动机、经验、智慧、个性和教学艺术。“两课”评比中教案的评分标准如下:教学目标 (15 分) , 内容安排 (20 分) , 教学策略 (20 分) , 教学程序 (20 分) , 资源开发 (15 分) , 教学反思 (10 分) 。为了最大程度地达到标准, 教案撰写应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差异性、艺术性、可操作性和变化性原则。在比赛过程中, 每位参赛教师的教案无不是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与完善, 因此, 教师教案撰写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教案撰写更加规范高效。

3.3 多媒体运用熟练

“两课”评比中的说课可谓是整个比赛中分量最重的环节, 要求说课者能表达先进的教学思想, 体现优秀的理论素养, 展现教学智慧, 具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想在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里表达清楚自己, 展现出设计的亮点与精髓, 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至关重要。在历年比赛中, 选手都会努力学习多媒体技术, 花大量精力精心制作PPT、录制视频。最近几年, 为了顺应教学潮流, 很多选手纷纷学习制作微课, 并整合到说课课件中, 最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比赛, 教师提高了多媒体运用水平和信息技术敏感度, 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有利。

4 团队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参加比赛取得成绩的教师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而是整个教研组乃至整个学校指导和帮助的成果。大家一起研究探讨, 学习新知, 论证思辨, 在研讨中共同进步, 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获奖教师在收获成绩的同时, 能够深刻体会到比赛带来的种种好处, 在后续教学工作中也会继续关注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其他教师也会以其为榜样, 努力看齐, 争先创优, 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

5 结语

教师教研能力提升总结 篇3

关键词:园本教研 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一、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从调查情况来看,现有幼儿教师从业的学历标准较低,以中专、大专毕业生为教师来源,尚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未达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幼儿教师专业化仍有一定差距。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较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均较为薄弱,教学方法模式化,知识面狭窄,较多的幼儿教师缺乏对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与方向感。

(二)幼儿教师教研存在的问题

1.缺乏从事教育科研的核心价值理念

不少幼儿园及教师对于教育科研具有热情,但是在进行研究时却缺失或者遗忘了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价值。幼儿园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发展。但目前幼儿园教育科研目的异化现象影响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2.开展教育科研的知识缺乏,能力较弱

幼儿教师缺乏科研方面的知识储备,调查显示,教师在科研方面感到比较欠缺的依次是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规律的能力,选择研究方法的能力。

二、园本教研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一)园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幼儿园是学校的一种存在形式。园本即幼儿园本位的概念是从学校本位(School-based)这一概念推演而来的,它包涵了三方面的基本思想:立足于幼儿园自身的、幼儿园有充分的自主权的、指向幼儿园具体的实践。园本教育研究是幼儿园根据自己的办园思想,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改进教育实践、促进师生发展为目的的研究。园本研究在课题选择、价值取向、实施方式、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等方面与一般的教育科研有所不同,它是幼儿园教育科研摆脱困境,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

(二)园本教研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动

1.园本教研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的途径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教师改变自己职业生存状况、加快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与反思相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幼儿园整体发展的园本教研以其研究问题来自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一、研究过程的情景性和动态生成性及研究结果的及时反馈等特点弥补了以往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不足,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园本教研有利于幼儿教师知识的更新

在以问题为核心的园本教研中,幼儿教师必须为开展研究作知识上的准备。首先教师需要检索和收集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前沿研究信息,以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其次,教师需要通过学习找到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理论,主动更新教育观和教学方法,设计出课题研究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得以更新,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得以提升。

(2)园本教研有利于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园本研究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审视教育实践、分析现实问题,要求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多角度、批判性地考察自己实践的教育行为,反思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行为的优缺点。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成长,它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帮助幼儿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师专业发展能够提升园本教研的绩效

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能够逐渐萌发进行园本教研所需要的问题意识、获得研究的知识与技能、知道研究的程序与步骤、掌握研究成果的撰写格式、知悉研究的适用性与推广度,从而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三、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实施的条件

园本教研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植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要唤醒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自主意识,确立教师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最终促成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园本教研的教师专业化功能需要从加强园本教研的管理、构建切实可行的园本教研模式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一)加强园本教研的管理

在园本教研中,管理者应按照教育研究的客观规律,合理组织研究活动的各项工作,协调好研究中各部门和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以调动全体人员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提高研究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实行民主管理,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管理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量的管理指的是硬性指标、硬性规定;质的管理指的是柔性管理。园本教研是园长负责下教师的教育研究,研究的行动性和实践性特征使思维和行动成为园本研究过程的主要因素。因此,从管理模式上说,园本教研的管理应更侧重于质的管理,包括规划与计划、组织与实施、奖励与惩罚等方面。量的管理在园本教研中运用较少,主要有参加活动的时间、参加培训的时间,阅读量,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教育故事的篇数等。

2.建构内外结合的激励机制,增加教师的成功感

每个教师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与需要。幼儿园应创造条件展示她们的才华,提高和强化教师自我效能感,激发起对研究的内在需求。通过目标激励模式以设定园本教研目标来激励教师的研究动机,指导教师的研究行为,使教师个人的研究需要、期望与园本教研的目标挂钩,以调动教师园本教研的积极性;借助榜样激励模式,用突出典型的园本教研的个人及其事迹对教师的教学及研究活动进行激励;运用恰当的奖励和惩罚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3.在评价方法上,提倡质性评价

园本教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以实践智慧积累为主要目标的研究活动。因此,园本教研的评价方法主要可采用评语评议。即用谈话或语言的方式进行的评价,可以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也是园本教研得以实施的有效措施;还可建成长档案袋。主要收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作品,展示成就和进步,描述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既是对成果创造人的最好的鼓励和评价,也是对研究方向的昭示。

(二)建立多元化的研究共同体

教师集体的合作互助是园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提倡构建合作反思的研究平台,以形成多元化的研究共同体,强调教师研究成果的学习与共享,大力推行“提问-研讨-验证-反思”的研究方式。在讨论中通过认知冲突与解决最终获得共同发展。

1.年级研讨组

建议根据日常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幼儿年级为班组,成立“主动学习活动小组”。结合本年龄段幼儿教育典型案例开展“协同反思”,包括成功的做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潜心思考,互相借鉴,使教师们从中得到启示与提高。

2.课题研讨组

通过成立各种行动研究小组,主要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开展研讨活动;还可就实践中的疑惑与问题进行反思,并在实践中验证。

3.专家引领

专业人员的参与是园本教研不可或缺的因素,专家引领是园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建议聘请国内的知名专家举办讲座;邀请由高校教师组成的指导组参与幼儿园活动,指导研讨,通过与专家的直接对话,进一步明晰研究深入的方向。

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内容,引领教师在研究中积累,在积累中实现自我发展,形成以“教”为着眼点、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学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以阅读为主线的学习型教研。让教师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全面解剖和深层分析,将理论观点逐渐内化成教师个体稳定的自觉教育行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等.探索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M].上海:华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总结 篇4

一、重新树立教学观念

1、以往教育教学,仅仅是对照教案,给予传统性的灌输教学。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让我真正的认识到网络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反思农村教育于城市教育差距的落脚点,补充知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电子白板)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数学教师。

二、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的解读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老师,要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

三、全面的知识涵养

这次学习中的很多现场课程,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可以看出优秀教师全面知识的涵养,在这方面,确实是自己的不组,以往只是注重数学领域的巩固,但导师们全面的知识涵养,在教育教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幼儿园教师能力提升总结 篇5

在开班典礼上,北海市机关幼儿园的冯国权老师和北海市海城区第一幼儿园的李禾老师作为学员代表进行发言。两位老师均对北海市教育局和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领导、专家、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能够在培训中提升专业化水平,在今后的专业发展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师。为此,做了周密的研修规划:第一,明确目标,端正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服从管理;第二,相互交流,尽情分享,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增进友谊,加深了解,形成互帮互助的浓厚学习氛围。第三,学用结合,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张姝玥教授在致辞中,向前来参加“北海市幼儿园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的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目前教育政策聚焦的两个重点——质量和公平,而学前教育质量和公平提升的关键是幼教教师的发展。张教授为学员介绍了本次培训的专家、课程安排,并作严明的学习纪律要求。

研修期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姜勇教授、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磊教授、广西师范大学蒋忠心博士、来自上海、成都名园长等知名高校的研究学者和一线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云集桂林,为学员开设专题讲座9场、跟岗研修活动4场。围绕“基于幼儿研究与支持的幼儿新教师专业提升”的培训主题,聚焦于培训对象在“读懂幼儿”、“支持幼儿”与“园本教研”三重目标上的达成,9场专题讲座涵盖了幼儿教师职业要求与认同、幼儿教师道德修养、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幼儿园保教工作、幼儿园师幼互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技术革新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专家们以广阔而前沿的专业视野引领学员们从理论层面反思教育实践,学员们以“且学、且思、且行”的姿态深度参与并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蜕变突破。4场跟岗研修活动包含“以一日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儿童观察与分析”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以及“幼儿园教师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三部分内容,学员根据自身的教育实践经历,围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分享见解与心得,在思维碰撞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领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儿童教育哲理。

教师督学能力提升培训学习总结 篇6

此次培训规格高,主讲人督学资深的督导程锦慧作了《关于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的分析与策略》,有深圳保安区教育督导室主任李全毅作了《推进教育督导改革的基层实践》,有深圳第四届市督学钟莉《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还有深圳南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洪其华、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高天明等,他们从事督导研究多年,督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都相当丰富,培训内容也非常充实。参观学校的校长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精湛的学校管理经验,正在学校督导的责任督学则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丰富的督学水平与高超的督导能力。

二、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这些专家们的报告、讲座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启迪了思维,让我们真正领悟到了督导机构的科学设置、人员的合理配置,督学应该具备的新理念、新思想以及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受益匪浅。

1、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督导的重要意义,要科学设置督导机构,重视督导人员的选拔任用,要有独立的办公地点,要有充分的经费保障。要向发达国家学习,要向发达地区如深圳学习,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教育发展中的切实作用。不仅要学形式,更要学实质。

2、要懂得《教育督导条例》的意义、主要特点、主要内容、对督学的主要规定等。要不断学习《教育督导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为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序有效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督学挂牌督导,利用大数据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由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的质量提升是时代发展的明智选择。作为责任督学,要行动起来,科学认知学校发展、课堂教学,切实提升专业能力,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确保每一所学校教育管理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三、充分交流,不断提高

培训结束后,其它地区的培训者都踏上了回去的路,滁州参加培训的督学在市督导室李主任的主持下开展了充分的交流,各县分管督学的领导及督导办负责人纷纷发言,气氛热烈,既有对发达地区督导地位的钦慕,又有对当地督导的反思,有不少同志表示回去后一定向领导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要把学习到督导经验加以利用。周勇总督学最后做了总结,肯定了此行的重大收获,对各县的督导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地督学要不断进取、不断创新,要努力开创滁州教育督导工作的新局面。

四、反思自我,努力工作

教研员要提升课程引领能力 篇7

一、强化自我发展的能力

成都师范大学陈大伟教授在《有效观课议课》的讲座中谈到:“教研员的高度决定了一个区域的高度, 教研员的思想决定了一个区域的思想。”教研员是教师的领跑者, 课程引领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有赖于教研员理论与政策水平、学科素养、课堂教学指导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1、加强理论学习。

如何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 关键在于主动地由“教研”向“学研”角色转变。首先是认真研读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 同时进一步学习教育科学理论, 研读学科《课程标准》, 对文本作纵向与横向解读, 从思想上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同时, 还要加强对有关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评价理论等书籍的学习。

2、加强实践研究。

教研员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学校, 深入教师, 深入课堂, 了解教学状况, 共同探究教学问题。一方面要了解教师的教学所疑, 所难, 所需;另一方面,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业评价等学情内容要有较好的了解。同时, 教研员要利用距离教学实践近的优势, 走上讲台, 执教新课程, 体验新课程, 从教学一线教师的角度反思新课程在教学目标、学习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变化或变革, 为课程引领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 教研员要经常思考“什么是教研”、“教研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教研员的专业素养”、“课堂研究的视角及方法”、“如何总结、提炼与推介本地教师的先进经验”等关于教研工作的问题, 找准定位, 明确方向, 强化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提升专业服务的能力

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讲到:“教研员将变成专业化的人员, 成为不可替代的职业”。在实施素质教育, 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从理论到实践中间缺少过渡, 需要教研员来搭建平台, 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 教研员的工作从研究教材教法走向课程领导力的发挥, 即支持、帮助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基于课程标准引领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组织或开展有效的、基于教师发展需求的研修活动;如何建立适当的、多样的专业平台或资源库以供学校或教师分享等等。笔者认为以下三条途径可以提升教研员的专业服务能力。1、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策划。有效的教研活动取决于教研员的精心组织和策划, 组织教研活动就像老师上课, 即使有好的教研内容, 但如果不注重教研的技巧, 组织不好, 效果也不好。教研员要在活动前, 了解一线教师的需要和水平, 教研活动目标才清晰, 有针对性。组织活动时, 指令要清晰, 组织形式要有利于不同观点的表达和交流。如教研活动形式有专家专题讲座, 案例分析与点评, 经验分享与讨论, 话题作业等等。2、教学研究课题的组织实施。在教研活动中, 除了要体现常规教研的多样性, 集体教研的参与性外, 教研员还要做好专题研究的独特性。要关注研究主题的针对性, 研究主题的连续性, 研究过程的参与性和生成性, 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克服“重展示, 轻研究;重接受、轻参与”的倾向。3、拓宽教研的渠道。教研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建立各类平台和教师及时交流。如小学语文教研员, 建立小学语文教师交流群, 在群上和老师就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进行研讨。大的方面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评价的操作、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个句子的缩句练习等。通过这样的形式, 拉近了和老师的距离, 离课程、课堂更近了, 更利于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三、引领课程发展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 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作用, 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 发挥各自的优势, 共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研员必须清楚为何教 (学) 、教 (学) 什么、该怎样教 (学) 、教 (学) 得怎样。只有这样, 才能胸有成竹、高屋建瓴, 遵循教育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 与一线教师一起推动课程改革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篇8

教研的气氛离不开教研组的引导。教研组及教师个人树立教研意识,整合教研资源,融合教研力量,集中教研智慧,提高教研实效性,最终达成教研的根本目的。

教师个人与教研组是不可割裂的,就如涓滴之水与汪洋大海。成为自己,而后融入集体;融入集体,而后成为自己。虽然在具体教研实践中各自的理论和做法也很多,但教研的共同目标相同。

事实上,重不重视教研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导向;而教研中出现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现象屡见不鲜;教研缺乏可借鉴的范式;通过教研得出的精华在刊物发表的有关文章寥寥无几。这说明教研严重缺失理论指导和具体可借鉴的方式方法。

没制度没规律的无序“想教研才教研”,缺少严格、规范的教研内容界定。这导致教研缺乏适当的内容规定与恰当方法的引领,在教研实践中教师的教研呈现出随意而盲目,教研评价机械而空洞,缺乏科学性反馈与人文性关怀,教研标准所提倡的评价建议落实不理想。虽然每年都有主管部门对基层一线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与学习,但大都局限于理念的理解与认识,而缺少创新解读;加之“教研”理论的匮乏与滞后,提供给基层一线中小学教师可以借鉴的具体实践范式确实少。日常教研中,尽管有教研的重要内容,但不具体、不系统、缺乏科学性,更缺乏明确的教研指向。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许多基层一线中小学教师丧失了明确的教研意识,忽视着教研的积极意义,在教研中主要基于解决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把目光聚焦在教研技术层面上,关注的是如何操作的问题,却从来没有把教研看成是教师成长与生命发展有关的事。的确,认识远比技巧重要啊!

教研的过程就是培养教师正确地传达与展现生命情趣的过程。教研的根在教师教育教学的生活里,只有真正关注教师教育教学的真实生活,教研才能绽放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树立正确的教研观,才能有教研素养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教研意识包括:制度意识、学理意识、价值意识和开发意识。其中,价值意识是指教师参与教研必须树立教研导向,主动做出决策。教研意识的确立,有赖于教师在教研创生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教师是教研的建构者,教师必须超越以往狭隘的、“想教研才教研”的教研观,确立整合的、生成的、实践的教研观,并在此基础上,完整地把握教研价值和目标,用新的教研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教研的生活内容必须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应重视应用,注意习惯培养,应有理论性文章导引,应该渗透到教育教学方方面面。

确立教研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要求要恰当、精要、实用、系统、条理、科学、可读。既不能把教研对象抛在一边,又不能单纯依附于它,只有创新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教研既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更要贴近生活素材。

就每次教研而言,基于集体研讨的内容体系,由一位教师就某一教研内容在整体架构思想的指导下预先做教研设想。同时,教研组教师也对这一教研内容做全面了解,并进行设想,然后共同确立比较明确的教研目标。这样,大家在教研中才能“心往一处想”,才不至于形成“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局面。与教研团队成员积极沟通,达成共识,建构积极的教研意义,让教师能够快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教研思想。应该强调在教研体验、探究活动中学习。摆脱教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教研要善于创设情境,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教研环节中,强调教研素材要来源于教育教学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教研欲望,唤醒曾经拥有的教育教学生活经历和生活感悟。触发教师教研生活,激发教师教研热情。

强化教研取舍意识,注重教研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里所说的“多元化”是指教研要尊重主体地位,摈弃教研一言堂现象。教研首先强调的是在评价过程中对自己教研的评价,没有这个被评价主体的评价,就建构不起教研评价的完整意义。在教师教研自我评价过程中,看看是不是自己最想说的话,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的充分不充分等。教研评价内容基本框架要注重从内容、表达、结构、文面、专项等综合性的因素作为评价的教研主题内容,摒弃以往教研注重主题立意等文本因素的评价。教研方式注重矫正以往教研方式的单一性,注重对教研定性、定量。不同教研内容下能较为客观的反映教师对教研的认知,避免教研评价和教研内容人为割裂。

教师教研能力提升总结 篇9

短短的三天培训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收获满满,这次培训和以往的培训不同,每位老师都针对一个主题讲的有声有色,给我深深地震撼,原来老师可以这样,许多思想上面也有很多颠覆,确实应该开阔思路,业务上也应该不断学习加强,真正做到一名好老师的标准:人好、活好。

这次培训共计三天,2015年1月19日至1月21日,培训地点在黑龙江职业学院第一校区学府会堂,每天六点起床,坐客车从二校区去一校区,回家后已经将近六点,几乎每天都是不出太阳出发,回家也看不到太阳,虽然里面的温度低,一天坐下来感觉浑身很冷,脚都冻的麻木了,只好用热水缓解,但是会场气氛却非常热烈,老师讲的方法不同,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是我第一次整个培训过程都全神贯注的听、记,感觉自己差距很大,确实应该好好提高了,确实应该接受培训了,确实应该做点什么了。

培训的第一位老师是大连海事大学的曲建武老师,他讲的题目是关于立德树人、在岗敬业主题,其中所讲的情感比方法重要,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一定要有尊严有意义的活着,知识要服务于大众,多做一些公益活动,使我感触良多,尤其是对高校辅导员的深刻讲解,使我对辅导员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为我作为一名学管工作人员,每天和学生和辅导员打交道,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想就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管人员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定位。学管人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媒介、纽带、桥梁。工作的内容比较杂,比较琐碎。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管人员的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而培养人、教育人的工作是有客观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可认知的,应该遵循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教育,更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的学习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有利于避免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恶性事件。对学生要有责任心,要有热心,要有爱心。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比较强,但自律性差,抗压能力差,学管人员要转变角色,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用鼓励,鞭策的话语积极的引导学生,除一些不能姑息迁就的恶性事件外,要给学生改过的机会,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收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其次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把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结合起来。处理一些学生问题要有理有据,并且要用真心诚意去打动学生,真正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综合素质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教育活动中,要把对它的培养放在首位。因为,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们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浪潮同步进行,带来社会转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使大学生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这就可能带来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越应该加强。因此,如何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我觉得在新学期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像曲建武老师所讲,一个人首先要从思想上是正确的,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最后要认真学习将工作落到实处。学管人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做学生工作讲究工作的艺术和方法,这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学管人员生活在大学生中间,不但要有组织活动的能力,还要有写作的本领,要善于总结,推广应用。要善于组织学生活动,会做学生工作。要能够把所思、所想、所做写成文章,传播推广。要能够与青年大学生打成一片,掌握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心理特点,与他们有共同语言,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丁原春院长经常教导我,一定要把工作落到实处,通知一定要到位,学生活动争取好的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从本学期我时刻提醒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每周都参加学生会例会,把一周发生的事情做总结,好的事情提出表扬,不对的地方进行批评总结,让学生会发挥带头作用,做好为学院学生服务的意识,每周和辅导员都深入寝室,检查学生的内务、卫生、安全等问题,确保将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每天深入早操和晚自习,坚持学院的早军操标准,加强学生的体质锻炼,看好晚自习让学生能够每天有固定的时间看书,提高。正如曲建武老师说的,人每天都需要看书,学习,如果没有机会去了解名人名校,那么看一些名人名校介绍的书籍是条捷径。

除了曲建武老师外,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老师徐奉臻,她讲的是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主要从理念、分析、表达、方法、课件等几方面进行讲解,比如教法运用恰当,课件的使用分寸,语言语速的表达,课程的整体性和每次课的精雕细琢,使我深刻的了解到每次课就是一次艺术体现,每次课都有遗憾,需要不断完善、提高。

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周游老师讲解的是好老师的标准:人好、活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45岁之前最好不用多媒体,充分发挥板书和学生互动。以身作则,激励学生欣赏,分享自己的好处,要多表扬,少批评,向上级能娓娓道来,向下级能谈心,能说给他听,做给他看,帮助他干,这样就是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周老师的讲课生动,语言犀利,动作夸张,现场气氛热烈,但是每句话都那面刻骨铭心,让人敬佩。我时刻激励自己要想周游老师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对得起学生。

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张伟光老师讲授的是多媒体教学运用,介绍了多种实用的软件技术,尤其是一款录音软件使我印象深刻,ppt制作的字号一定要大于24号字,要不学生看不清楚,从每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

最后是汕头大学胡文龙老师讲授的成果导向的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这是与我们课程改革最接近的内容,每个老师都拿着相机照片,活着录音甚至有的老师课下去考胡老师的课件,这说明了我们的老师有的积极地态度,确实想把课程讲好,做好,也体现了培训的必要性,确实给老师扩展了知识面。

由于做学管工作多年,教学水平自己感觉没有其他老师进步的迅速,但是由于偶尔还给学生上一些专业基础课,还算没有被落下。我觉得有得就有失,既然选择了学管工作,现在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利用假期好好备课,争取向周游老师一样,让学生产生思想,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色,不断地向一个好老师的标准靠近:人好、活好。

食品药品学院

教师教研能力提升总结 篇10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为了切实做好我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培训,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素养,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师教育培训工作,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系统干部教师业务能力测试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理论学习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组织教师开展了培训学习。现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自收到相关文件开始,学校就着手准备本次专业能力提升的相关工作,学校教研室具体落实培训的各项事宜。制定了槐树学校专业能力提升工程的校本培训计划,在校本培训中重点落实好提升校本培训的相关内容,并及时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阶段性小结。利用教师会议向全体教师宣传本次培训的重要性和务实性,使全体教师深刻体会到本次培训是教师受益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从而使全体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本次培训工作之中。(二)制定奖惩制度:

学校制订并修改了一系列科研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运作有序、实施到位。关于专业能力提升工程,我们特别强调:

1、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听好辅导课,记好笔记,及时

完成作业。

2、集中培训辅导,建立点名制度,无正当理由不准缺席。

3、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应带头积极参与培训,做到学习认真,成绩优秀。

4、针对培训内容每位教师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上示范课、研究课,做到人人参与,同时每位教师应积极认真完成分配研究任务。列入教师个人年度考核。(三)努力创建我校实施专业能力提升工程的特色。

1、在新课程下,我们极其需要一支具有高素质师德的教师队伍,我们牢牢抓好素质提升的契机,并订制了切合我校实际的师德培训计划。

通过学习教育,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有效提高了教师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将师德培训成效落实在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实际行动上。同时,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总结反思能力,我们还进行了每周一次的“理论学习”活动。在会上交流了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些经典做法,讲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苦与甜……通过身边的事例,阐述着她们的教育故事,使老师们深受启发,促进教师们全面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育人水平。

2、在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专题学习中,我校首先做了培训学习的动员会,从指导思想、培训意义、重要程度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通过学习,我们老师明白了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学习贯穿课堂内外。认识到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切实将从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每位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通过学习,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向专业型的人才转变有了载体。教师不单单只是会教学,未来的教师需要有丰厚的教育理论的底蕴,能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展开课题研究,不断实践,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有更新颖的教学方法,会写各类的总结和调研报告等等,向全面发展的人才靠拢。教师要会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会运用现代化的工具查找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知识的储备,做一个真正博学多才的人。;通过这次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培训,教师领略到教育的大千世界,从而明确自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我们更要掌握多种学习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在新课程时代的教学中游刃有余,开创新的教育新纪元。(四)实施专业能力提升策略

1、加强学习,理论引领

教师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我校对教师培训、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型”教师,学校通过教师主题学习会、骨干教师经验介绍,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学习培训提供平台,营造氛围。通过聆听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报告,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铺设学习文化气氛形成的底子。从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起到引领作用,为“学习型”教师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加强校本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

(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拓展校本培训的空间。

(2)严格规范教研组计划,各项活动有条不紊

各教研组制定好各自的计划,我校严格按计划进行,即使因为开会、放假等原因,也将推迟进行,每次做到有组织、有纪律、有记录。在教学案例中诊断;在理论指领中领悟;在实践教学中改进;在互动交流中提升。学校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每周有教学研讨课,我们的教学向同行开放,向家长开放。多彩,学校为各年龄层教师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各教师积极参与,唱好教学实践的戏,使教师在活动中迅速成长。由于我校的教研组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所以教师们在收获了优秀成绩的同时,在教学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要求教师们学会反思,并应用于实践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体验,必须要求教师们注重过程,如何使今后的行动更具科学性,必须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总结、反思,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前要反思,要求教师在反思过去(包括前一节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再写出教学设计方案,这样,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好课多磨”“同课异构”“同题异构”等教学研究方式,促使我们教师专业能力的。

上一篇:员工自我管理与提升下一篇:初一语文木兰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