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专业工作总结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称评审专业工作总结(共8篇)

职称评审专业工作总结 篇1

本人1998年7月毕业于青岛化工学院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同年8月份分配到公司二级单位锅炉车间维修班组,2003年进入车间技术组,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2005年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2010年按照工作安排调入生产安全处,至今一直从事设备管理工作。不论是在基层还是在机关工作,在政治思想方面都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组织安排,团结同志,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积极要求上进,认真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纪律性强,积极主动完成工作,实事求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本人深刻感受到要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就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要求,并一贯坚持主动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主动学习,取得了特种设备电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员证书,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08年通过全国职称外语考试。

现将五年以来的主要业务工作总结如下:2013年按照工作要求,为了加强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开展了“创建完好泵站”达标评比活动。依据公司创建完好装置管理规定,根据本单位设备特点,制定下发了厂级“创建完好泵站管理要求”及“完好泵站评比标准”,从规章制度、基础管理、机泵管理、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电气管理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督促基层管理单位对标创建。组织成立了由科室专业人员、基层管理单位分管主任参加的检查小组,每月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开展一次专项评比,对于专项工作进步较大的予以奖励,落后的予以考核。经过近一年多的检查评比,各基层单位泵站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泵站完好率达到较高水平。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基层设备技术人员,而我也在这项工作中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专业管理水平也有很大进步。

2014年公司工程项目“乙烯路立交桥隐患治理工程”项目开工,按照工作安排,我作为项目分部施工现场负责人参加项目建设。乙烯路立交桥桥长890米,施工现场复杂,需吊装总重量约2.5万余吨,其施工难度较大。为了确保安全施工,开工前我组织所有参建单位开展了详细的调查,制定拆除、吊装专项施工方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开展风险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对于大型吊装设备提前进行考查,选择吊装设备使用状态良好、性能稳定的吊机和吊装配合熟练且作业证齐全的吊装队伍,同时针对现场作业半径实施全面隔离,作业路线设置专人指引。经过周密安排,细致部署,吊装施工作业顺利完成,为项目的按期竣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2016年公司老旧小区隐患治理工程项目开工,我担任项目负责人。老旧小区改造因其在居民生活区内施工,与居民生活交差,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施工阶段严格现场安全管理,尤其是结合设备管理经验,对入场施工的各种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严格检查,制订了“施工现场设备、临时配电箱贴标领用流程”,进行三级检查入场,从而保证了施工设备完好及安全使用,为安全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4月份根据公司安排,根据所辖特种设备情况,结合国家特种设备管理要求,组织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学习新的条例,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档案,根据人员变动情况组织人员取得相关作业证书,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到100%,为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安全、合法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已经颁布实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已经上升到法律高度,特种设备管理各项条例、标准逐步修订、发布,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确保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掌握新标准、新要求是我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职称评审专业工作总结 篇2

不断创新是专业高评委开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

专业高评委办公室需严格按照市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的要求, 在社会化评审中, 强化专家的作用和社会的监督, 并密切注意行业的动态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涉及的行业特点有所创新, 这是专业高评委做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基础。

1、创新思路, 适应社会化评审。社会化评审突出了个人申报、社会评审、单位聘用, 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申报的自主权回归给了个人。专业高评委办公室需根据这一特点, 加强和相关行业协会的沟通, 密切注意行业的发展动态, 注意收集行业中对人才的需求, 关注行业人才的发展, 特别是青年人才的状况, 积极参与通过行业协会对行业范围内特殊专业人才的聘任工作。并通过行业协会对专业高评委进行宣传, 使行业内外充分了解专业高评委, 扩大专业高评委在行业内外的影响。

2、专业高评委专家组成要充分考虑涉及行业的特点。社会化评审之后, 申报单位涉及科研院所、各类不同性质、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有的是长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有的是在实验室中从事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 在组建评委库时根据市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社会化评审的特点, 结合行业专业特点, 经行业组织推荐, 按要求严格筛选, 选择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 具有高级专业职务和一定的资历, 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在专业上有一定造诣的, 从事理论研究的教授、副教授;从事课题研究的院所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在生产一线从事项目开发、项目管理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组成了评审委员会库和专业学科组库。

3、充分发挥专家评委的作用, 形成民主氛围。专家、评委是评审工作的主角, 评审过程中专家、评委畅所欲言,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申报者专业上进行全方位的评审, 是客观、公平、公正开展评审工作的前提。特别是对破格申报的材料, 首先听取专家的意见, 以专家评鉴意见为主, 行业推荐意见作为参考, 真正从理论水平、业绩、业务能力、创新能力上把一些确有真才实学的精英人才挑选出来, 发挥他们的作用。如工程系列水产及食品专业高评委97年破格晋升的几位中青年科技人员, 在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后, 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大增, 所在单位也放手让他们承担省市级的科研课题, 在近年为主所担纲的项目中, 其中一项获得1998年上海市科技星火三等奖;另一项获得199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还有一项获得200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切实发挥了专业高评委为社会、为行业, 选拔、推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4、形成三级监督、四级把关的严格的评审程序。专业高评委由上级主管部门和市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指导、监督评审工作, 在评审过程中注重发挥各学科组专家的作用。首先, 根据申报专业, 由各学科组专家对申报者的论文、业绩报告进行鉴定, 由主要鉴定者写出初步的鉴定意见, 再在学科组会上各专家对每位申报者充分发表意见, 融合整理, 形成学科组鉴定意见, 并进行无记名量化打分和表决。执行高评委评审时, 由专业学科组组长介绍专业学科组鉴定意见、打分和表决情况, 高评委委员对申报者逐个讨论, 自由发表意见, 各学科组长做解释, 最后各委员无记名投票表决, 形成表决结果。高评委通过发挥专家、委员的作用, 评审过程中形成了三级监督 (市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专业高评委上级主管部门、社会) , 四级把关 (专业高评委办公室、市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专业学科组、执行高评委) 的严格的评审程序。

通过专业评委会平台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据统计, 截止2007年, 上海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134.52万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61.6万人。其中, 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3.84万人, 具有中级职称的有47.76万人。通过专业评委会的选拔, 形成了初、中、高三个层面的人才“金字塔”。

1、建立了一个依托专业高评委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的平台。专业高评委是根据德才兼备的选拔标准,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各项素质进行科学评价, 按照用人单位选人的具体要求, 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职业能力倾向、发展潜力及业绩等情况进行的科学综合测评, 它是建立在测量学、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上的一种综合选才方法体系, 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对专业人员各项素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立体化的评价。为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业绩等的评价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平台, 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企、事业单位人才聘用提供科学依据, 为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服务。

2、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人才群体队伍。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职称评委会这个平台, 上海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整体素质较高的人才群体队伍。2004年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155.2万人, GDP7450.27亿元, 到2007年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到202.99万人, G D P增长到12001.16亿元, 除去历史原因和政策因素外, 人才总量和GDP呈正向发展。 (见图)

2007年, 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有61.60万人, 占30.3%, 同比上年增加8.67万人, 增长16.4%。

专业高评委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行业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动力

1、通过选拔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行业人才队伍中起到了辐射作用。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力也在企业, 专业技术人员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力军, 专业高评委正是通过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 在行业人才中形成一个辐射圈, 通过一些人影响一批人, 通过一批人辐射一个行业, 通过行业影响一个领域, 形成一个跨系统、跨所有制、跨地区的人才辐射效应, 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人人努力, 个个积极向上, 形成一个良好的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格局。

2、通过选拔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行业人才队伍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专业高评委通过各行业联系着各行各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依托专业高评委这个载体, 不断培养大批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 充分发挥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这一过程中高级专业人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促进广大专业人才健康成长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他们在专业岗位上的奋斗经历和发展历程, 必然对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成才, 产生强烈的导向作用, 会激励更多专业人才奋发向上, 健康成才, 使高级专业人才影响和带动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适应行业发展的专才。

3、通过选拔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行业人才队伍中起到了带动作用。

通过发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技术能力强、具创新精神的特点, 产生“蒲公英人才现象”效应, 通过选拔一个专业, 培养带动一批人才, 带动一个产业, 搞好搞活一个行业;通过一批一流人才, 带动一批二流人才, 以高级专业人才带动整体人才队伍的素质的提高, 通过人才带动行业中生产要素的高效结合, 以行业的大发展促进人才的大开发。

上海的新一轮发展, 需要更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这为专业高评委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机遇

今后几年, 是上海各行业面临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而行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 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专业高评委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新机遇, 社会化评审又为专业高评委发挥作用构筑了新的平台。

1、上海经济跨越发展, 促进了行业人才的发展, 为高评委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上海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此, 必须走“科技兴市”的发展之路, 这就需要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经济主导竞争力、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人才资源是构成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实现行业由传统向现代跨越式发展, 其核心是创新, 关键是人才, 必须由人才资源作支撑。

上海“办博”, 为上海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拓展了上海各行业发展的新空间, 为各个行业产品的创新发展, 升级换代, 提供了动力。同时也为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迫切需要培养大批的高层次的新型人才, 这为专业高评委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空间。

2、适应发展, 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将促进各行业人才质量的提升, 这为专业高评委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使资源开发的重心已由物力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转移, 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与地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只有顺应这一世界潮流, 强化人力开发, 才能不断增强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这些年, 使上海进入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时期。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竞争。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业人才队伍, 才能不断确保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为专业高评委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

3、实现行业发展新目标, 将促进行业人才发展, 为专业高评委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了动力。随着上海人均GDP保持高位增长, 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变化、消费能级提高, 推动各行业大发展。实现行业发展新目标, 需要各类现代的、复合型的、专业型人才作支撑和保障。人才发展已经成为决定各行业发展新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因素。这决定了专业高评委将在行业发展新目标中为行业选拔更多的高级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社会化评审打破了区域的界限、行业所有制的界限, 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职务晋升的束缚, 为专业高评委发挥作用构筑了新的平台。

职称评审专业工作总结 篇3

如何让教师不偏离事业的轨道,在这人生的弯道处再振精神,实现弯道超车呢?党和国家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实施教师职称晋升制,激励教师不断改革创新,提升教学业务能力。但是,自教师职称制度实行以来,不少地方由于教师业绩考核、评职晋升条件设置不尽科学合理等,不仅没能有效激励教师不断进步,反而挫伤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一方面,一些地方和学校单纯以学生考试分数、学科人均分、毕业升学率等指标来考核评价教师业绩,致使教师不得不采取“题海战术”“时间战术”“灌输战术”等手段,有的甚至不惜采用考试监场阅卷作弊等手段来片面提高学生成绩。课堂中,他们偏爱“优生”,歧视“差生”,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教师手拿新教材,仍用旧方法,课堂教学仍是“满堂灌”“一言堂”,教学方法仍是“注入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无个性,成了学习的奴隶。他们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使得“减负令”“禁补令”有禁不止,新课改也只不过成了教育改革的口号而已。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学校不切实际地走科研极端,提出了“教师人人有科研课题”“教师人人要发表论文”等职称评定要求,致使教师人人找课题,个个搞研究,写论文,看似学校科研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而深入实际考察,则可能看到这样一些怪现象:有的教师喜爱搞教学研究,但脱离教学实际,虽有教研论文等成果见诸报端,教学效果却不佳;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狠下功夫,教学质量名列前茅,但不能将其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因而职称评聘无望;有的教师冥思苦想找课题,绞尽脑汁搞理论“研究”,几年下来,课题研究没搞出所以然,教学本职工作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此,我们应创新教师职称评聘方式,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师业绩考核评价实施细则,促使教师搞应用性的实践研究,走教学适用化发展道路,探索适用化教学法,以服务于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发展。为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制定教师业绩考核评价细则,实施教师职称评聘过程时,应切实做到“三化”。

一是力求人性化。我们知道,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他们劳动的对象是学生,和工厂工人的工作不同。工厂可以根据工人的产品数量、质量和工作时间等核定工人的工资和奖励待遇,而教师根据什么来衡量教学工作的质量,仅仅依靠学科考试分数吗?何为优秀教师,缺乏明确的标准。受传统应试教育等的影响,家庭和社会常常把教出的学生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的教师看作是优秀教师;学校领导则可能把听从学校安排,领导指向哪里就走向哪里的教师看作是好教师,也可能把上竞教课取得好名次的教师看作是优秀教师,还可能把有课题成果出台、常有论文发表的教师看作是优秀教师……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历来都是众说纷纭。其实,教师的工作业绩应由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效益,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满意度等因素共同确定,而工作效益(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除此之外,还应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各个方面的特长和典型事迹,采用多元化評价方法,评价出“师德标兵”“教学骨干”“优秀班主任”“家校配合模范”等单项或多项“星级”教师来,同时,设置“差生转化奖”“和谐班级奖”“培养新人奖”“返老还童奖”“师徒创新奖”“青春激情奖”等奖项。这样,教师才可能从单纯关注学生作业布置、考试、补课上面转移到课堂改革中来,发挥自己的某些特长,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改革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细心洞察学生个性、习惯和心理,从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开始倦怠的中老年教师也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希望,从而老树萌发新芽,焕发职业激情;才能让有点自卑的年轻一代催生及时雨,从而激情迸发,绽放花蕾,勇于和老教师比拼教学业务能力。最终彰显每个教师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和谐共处,走综合发展和特色创新之路。

二是避免功利化。学校制定的教师业绩考核评价、职称评聘、晋升奖励机制,要高度关注一线教师的教学实绩,向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要以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励教师进步为前提。出台相关细则前,学校应召开由各方面成员代表组成的扩大会议,成立考核评价领导小组,反复征求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和完善对教师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综合考核评估细则,具体综合教师师德、工作态度、工作岗位、实际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学生人数等因素,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纪律、出勤、生活、卫生等内容进行公开考核评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避免出现可以人为、临时制造出的加分因素和加分条件,避免用金钱买卖科研文章和科研课题的现象,避免为得到加分而投机取巧或故意损人利己的不良现象,避免出现平时表现平平,而通过临时搞突击、走捷径、走极端使考核领先的现象。同时,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以避免因为奖励额度过大而激化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矛盾,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坚持常态化。教师师德的好坏、优劣程度,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有时很难准确界定,因为生源等条件的影响,难免具有偶然因素。因此,我们考核评价教师工作业绩时,应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度举行一次,实行优质优酬,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要建立一定周期的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教师每隔一定年限必须参加一次教师资格认证,按教育教学技能、水平、质量和师德等多项指标进行考核,不达标的不能再上讲台教书,原先评定的职称进行高职低聘,从真正意义上打破教师的“铁饭碗”。这样,才有助于克服教师队伍的惰性,避免评上职称后就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评不上就悲观泄气、破罐子破摔的不良现象出现,有效调动所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职称评审专业工作总结 篇4

本人自2009年毕业与山西阳泉煤炭职工联合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2010年3月到新元公司通风队从事瓦斯工作,2011年9月调至通风部技术组工作,经过2年多的通风工作,以及对相关专业的学习,现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以后得技术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以下是本人2年以来所从事通风工作的总结。

1、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2、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我是2010年3月份来到通风队工作,工种为通风瓦斯检查工。通风工作责任重大,但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吃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瓦检工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在这两年中,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1)协助通风部技术主管工作,并把原来没有具体整理的文件按类别整理好放入贴好标签的文件夹内,给大家查阅文件提供了很大方便(2)把公函,便函及时分发到部门及个人。(3)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会在新的一年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的更好。(4)做好办公用品的管理工作。做好办公用品领用登记,按需所发,做到不浪费,按时清点,以便能及时补充办公用品,满足大家工作的需要。(5)认真、按时、高效率地做好公司领导及技术主管交办的其它工作。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还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做好工作。

我和公司同事们早起晚归,经常加班加点儿,努力向前抢工期。在施工中,我每一道工序亲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工程变更合理,与甲方监理密切配合,该工程最后被评为市优工程,同时为我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

刚刚进入通风时,由于工作经验匮乏。一方面我努力在工作,提高实际业务技能,另外我还自学通风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类技术培训,提高理论水平。使自己业务上不断走向成熟。在技术工作中,我还积极参加科研项目的基础工作,其中编制2012年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开发归集项目中通风部分的《“一通三防”设备的技术推广应用》。

3、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全年没有请假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4、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学院及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作为一名煤矿的技术人员,我知道应该具有朴实平淡的本色,努力让自己做到朴实不虚妄,热情不虚假,处事不急躁。心中始终要有规章制度,能够准确严谨的处理每一项工作,特别是井下技术工作。

在工作方面,不怕困难,始终提醒自己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虽然煤矿的加班比较多,但我深知井下的煤矿工作更没有假期,所以我们不能有怨言。对于难度大的工作,要敢于迎难而上,以自己诚恳的态度和虚心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的好评。在生活方面,我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也在公司团委中担任委员,参与组织各种青年职工的活动,这些都使得我保持了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XXX公司不知不觉就工作了一年时间,总的来说,这一年是学习的一年,是锻炼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在采煤一队,我很好的完成了队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从是职工的学习,会议的记录,连队的精神文明建设到现场的跟班,我都能较好的完成;在公司机关,也积极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没在科室上班,但是我很想跟科室的同事们学习,所以积极的在各科室间驻足,希望能多看到,多学到,偶尔能帮上忙的地方也积极参与。由于前期自身经验的不足,使得我养成了虚心学习的好习惯,我知道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之路还很长,我也将以一百分的热情投入到煤矿技术的工作当中,始终保持严谨扎实的态度,积极思考,善于开拓,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企业和社会贡献力量。

上述实践经验对我在以后的通风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提供了实践基础。我想我在以后得通风工作中药继续努力学习,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专业技术知识的不断加强,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

职称评审专业工作总结 篇5

本人于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在**学校读土木工程(工民建)专业本科学习,毕业后至7月到**公司参加工作,曾任建筑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后于2007年7月被评为助理工程师,同年8月调到**公司工作,一直以来,本人任项目负责人,负责路桥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本人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注意高效、低耗、优质地完成任务,为企业增加了效益。为此本人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经验,得到了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被评为助理工程师以来认真工作,苦练本领,在各位前辈和师傅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已成长为一个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技术人员,以下是本人的一点心得:

一、态度端正、严谨科学路桥建设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行业,风吹日晒,还要到处跑,而且又需要细心工作,所以没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严谨科学的工作精神是不成的。测量和试验工作虽说不上搞科研,但也绝对来不得半点马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好用来比喻测量工作,而“一子错,全盘皆落索”又正好用来形容试验工作。

二、小心推敲、认真求证在测量和试验工作中,非常需要“小心推敲、认真求证”的工作精神,因为这不但是工作作风的问题,还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问题。在测量和施工之前,必须认真审图,对图上有误的地方要及时向设计、监理单位提出来。在测量放线之前,要利用图纸给出的数据,运用各种公式去验证,还要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正算、反算等)重复计算,确保万无一失。在准备试验之前,要先重温一次图纸,看设计图纸对材料是否有特殊要求,或者和现行规范有没有冲突的地方,如有冲突则采取“从严不从宽”的原则处理,并及时向总监作出书面报告。试验前还要进行重温一次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无误。

下面介绍本人任助理工程师以来的工作总结。

一、对工作必须热诚投入,负有责任感。

施工现场是一个开敞性的空间,难免水淋日晒,所以要树立起吃苦耐劳的决心,经常巡查工地,主动去发现问题,勤于思考,找出解决的办法。对验收后存在的隐患要做到及时跟踪、落实整改,针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施工由专职人员跟进,作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有高度责任心,按时到位,全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合乎要求,绝不能马虎了事,甚至偷懒缺席。

二、确立项目管理的目标,及早做出工作规划。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目标才能做好,离开了工作目标一切都会变得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项目管理的目标要结合工程的特点,以高标准要求按质量、安全、工期、成本、文明施工等分别订立,进而对工作内容全面规划,制定工作流程,设置控制节点,对以后项目实施阶段进行全面指导,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成立项目管理的组织构架,明确岗位责任制。

根据项目管理的目标及工作内容设置职能部门并进行人员配置,按专业或施工任务划分层次。因事而定岗、定职、定责,因责而授权,制定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度,既分工又合作,相互配合。

四、讲求项目管理的方法,狠抓工程质量。

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综合劳动力、材料、机械、技术、资金、制度等要素的组合优化过程,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呢?必须讲求操作方法性,下面以某工程的质量管理方法为例谈谈。当时的施工形势是任务重、工期紧,为完成创优目标,从施工项目部到公司都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配合开展各项工作,决定采用保证施工人数加奖罚促工期的措施,具体方法是以班组为单位,每天清点施工人员,保证总人数不少于基本施工人数。另外对提早完成任务的奖励一万元,工期推迟的按每天500元从工程款扣罚,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加快了施工进程。质量管理方面就该工程成立了强有力的全面质安监督机构——专项质安组,项目施工员、项目质安员以及项目经理组成。该监督机构赋予质安员根据各班组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情况,决定是否发放当月工人工资的特权。所以质安员在检测分项工程质量不合格时可随时责令工人返工,在从事安全监督工作时可随时对违规人员处罚,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我作为该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坚持每天都对该工地进行两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圈画下来,立即通知项目质安员。对当天发现的问题责令工人当天整改完毕,该铲除的铲除,该推倒的推倒重来。通过层层把关,把质量、安全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一直到竣工验收。经过上述质量、安全、进度的一系列措施,大家齐抓共管,所负责的工程终于得以按期、按质完成,实现了预期的管理目标。

五、善于总结工作经验 在云炉桥施工中,我对墩帽模板采取了特殊设计,利用墩身上的预留螺栓建立工作平台,不设地面支撑,而且砼内不设一根拉筋,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砼的表面光洁度。施工中,身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等全面的技术工作,主持编写了全标段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的制定。在进行板式墩身模板设计中,采用技术手段,砼内不设一根拉筋,增加了外观美,也为创建精品工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针对全标段座顶进涵桥的施工,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施工方案,从技术角度来保证施工始终处于最佳控制状态。在大桥桥墩明挖基础施工中,由于遇到了表层为3~4米厚的中砂层,下部为砂岩,且地下水极其丰富的老河床,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使施工一再受阻。该种条件下钢板桩因进不了砂岩而无能为力;大开挖、草袋围堰又因地下水极其丰富,砂层淤积而无法开挖,砼沉井又因基础尺寸过大而无法实施。最后通过试验采用了利用现有的长12.5m的I50工字钢围堰下沉的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地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成本,保证了工程质量。进入桥墩台身施工后,为了保证创优目标的实现,桥墩台的外观质量又成了重点难点。在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高精度的模板和先进的机械设备已经为创优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施工工艺的优化成了关键。为此,我组织参建单位的施工、技术人员到邻近的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在原材料的选取、模板的加固及接缝的处理上动心思,组织技术人员成立了墩台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并亲任组长,对模板的接缝处理提出一个又一个优化方案。调查选取了新材料DBF高性能矿物超细粉做为混凝土的外加剂,此新材料减少了混凝土水化热,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度;还设计采用了柴油、机油、液压油混合液配置的模板隔离剂;同时对模板接缝采用强力胶粘贴6mm厚、9cm宽橡胶条外附双面胶条2-3层,保证了接缝严密不漏浆。这些措施的采用保证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为了全标段整体创优的目标,对全标段的人行道步行板、站台帽石等小型混凝土预制件的施工,又调查采用了橡胶模具的施工方法,使得混凝土预制件的外观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职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6

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进行总结:

一、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营造建筑精品

我在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项目部任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而要想获得好的工程质量,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要具有创优良工程的先进意识,作为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由我牵头,首先着手建立、健全项目部的有关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按照项目工程施工方法,以我为首,将工程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专业技术岗位,在按照技术岗位的要求组织施工。先后建立了技术复核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以及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半成品保护措施等一系列有益于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根据本工程大开间及混凝土浇筑量大的特点,模板支撑选用工具式快拆体系,配合使用覆塑竹胶合大模板,保证竹模板间隙不大于1mm;接缝高低差不大于1mm,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 mm,顶棚可取消抹灰工序,既可以节省水泥用量,又可以彻底根除顶棚抹灰空裂的质量隐患,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内外墙瓷砖表面平整、洁净、色泽协调一致,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屋面防水层细部均经过精心处理,做法一致、美观;门窗表面洁净,无划痕、碰伤,涂胶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无气孔;楼梯踏步相邻两步宽度和高度差不超过10mm,齿角整齐,防滑条顺直。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规程和通用图集的要求施工,并按照创精品工程细部做法要求精心完成每一个分项工程,实现了“创高标准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通过对该工程技术工作的直接参与和控制,使该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荣获xx最佳优质工程(金牌奖)及xx河北省优质工程奖。

二、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自从到唐山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以来,各项工作干得更是出色。调任技术质量科科长之后,恰逢公司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该同志自愿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一心铺于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修改工作中,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充分体现了一个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总结我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经验,我形成了《浅析建筑质量管理体系》一文,并获得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技术论文一等奖。

在日常工作中,该同志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工作中如鱼得水,从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验收到施工技术资料的核查和管理,各项工作样样精通。在工作中形成的技术性文件和各种申报资料做得结构严谨、术语规范、见解独特、论断精僻,送到市里交流的技术性文件多次受到唐山市建设局、唐山市质量监督检测站有关领导的表扬,为企业赢得了荣誉。

随着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领导决定启动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上述两个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

该同志又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体系文件编写、初始状态评价、重大危险和环境因素辨识、管理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当中,为企业顺利通过注册认证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参与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个人也学到了国际通用的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作为三个体系的内审员也时刻为三个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做出艰苦的努力。

三、推行无纸化办公,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努力探索和研究电脑的软、硬件知识,把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成功应用于日常施工管理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推进工程管理资料的无纸化管理,应用Word完成字处理工作,打印各种记录表格以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应用powerpoint制作培训用的电子幻灯片,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生动、活泼地讲解施工技术知识和施工构造常识,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培训的方式,使高科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真正服务于生产和质量管理。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在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施工技术人员彻底甩掉了笨重的绘图板和铅笔手工作图的重担,使工程绘图变得异常轻松。

我通过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积极动手实践,完成了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使各个科室的计算机实现了资源共享,除了共享数据以外,还能够共享诸如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设备,节省了大量宝贵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至于更深层次的应用,如共享Internet连接上网,利用 Netmeeting实现视频会议等连接手段的应用更是前景广阔。这一切都为最终企业内部的文件实现无纸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总结建筑业企业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经验,我写成了《建筑企业办公局域网-搭建实例》一文;为了适应企业科技技术文献检索的需要又写成了《用Web浏览器查询工程信息资源》一文,这两篇论文上报到河北省建设厅参加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论文评审,均荣获二等奖。

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为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在助理工程师任职期间,先后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专题培训十余次,获得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土建三级预算师、资料员等岗位资格证书;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获得河北省建设厅颁发的贰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通过各种继续再教育培训班,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浅析出版专业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篇7

一、出版专业职称制度改革的历程简介

从大体上来看, 我国出版专业职称制度的改革, 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 解放初期至50年代末出版专业的技术职务任命制度

这一时期, 出版专业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 划分了统一的技术职务级别, 各级出版单位依据实际用人需求和机构编制, 确定出版专业人才的技术职务。如果职务提升, 就具备了增加工资的基本条件。在当时主要的技术职务包括如下几类:新闻出版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卫生技术人员。职务也分等级, 如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

(二) 从1977年到1983年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

这一阶段, 国家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开始推进出版专业的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并实行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其中的主要内容是, 工作人员若是评上相应的职称, 一般不需聘任职务, 也不用履行职责。当时, 技术职称是一种荣誉, 代表了工作上取得的成就, 也是个人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体现。

(三) 从1986年开始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我国当时对出版专业的职称评审制度作出如下改革:出版专业的相关企事业单位, 要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范围内, 通过合理考察分析本单位的专业技术工作需要, 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出版专业的技术人员, 需要通过评审委员会的评审, 才可以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当前出版专业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 出版专业的职称评审存在地区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之间对出版专业职称评审的一般标准, 发现从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制度、程序、标准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 不利于各地区之间出版专业人才的流动, 以出版专业的一名编辑为例, 国家规定的编辑职称分为四级, 即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 尽管其评审的相关硬性指标如工作年限、学历、发表作品数量等可以具体量化评定, 但是在对一些软性指标, 如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从业者能够熟练地掌握编辑业务, 有独立处理稿件的能力, 具备较高的文字水平等, 这些评审指标实际操作执行时有着很大的灵活性, 这也就是导致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性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 在A地区按照相应的评审标准可能会评一位编辑, 而在B地区可能是助理编辑。这种差异的存在, 不利于各地区之间, 出版专业人才的流动。

(二) 出版专业职称在评审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

各级出版单位, 对于出版专业人才专业职称的评审环节, 存在诸多管理不善之处, 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评更高级别的职称, 可能会想其他方式, 通过与评审负责人员的直接接触,

提前打招呼, 甚至其他一些灰色手段谋取职称。而职称的提升则会给出版专业人员带来工资、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 这也滋生了一些灰色利益链条, 给出版专业职称评审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三) 出版专业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当前, 社会各界发生的一幕幕学术造假的行为, 激起了人们对职称评审制度的反思。在出版专业, 对于工作人员职称的评定, 在很多环节也是不公开、不透明的, 缺乏一定的公平性, 不能真正做到对真才实学人才的公平晋升, 在一些环节的评审把关不严, 为一些不学无术者提供了便利。

三、继续深化推进出版专业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 尝试推进出版专业职称评审的社会化评价机制改革

各级出版专业的评审机构, 要贯彻业绩优先的基本原则, 主动向社会公开其评审过程、评审标准, 逐步实现评审手段的技术化、建立流程化的评审制度, 提高评审效率, 真正做到合理、公正的选拔人才, 尽量减少出版单位评审过程中存在的个人利益、人情因素, 落实以业绩为导向的原则。

(二) 切实提升出版专业的职称资格考试水平

一个行业兴旺发展, 必定有个先进的科学管理体制。这个体制对员工要严格要求, 就必须对其进行培训, 使其行为规范, 技术娴熟, 必须统一思想, 将个人行为与本行业、与效益结合起来, 从而最终又与个人利益挂钩。2002年开始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 变职称评定为资格考试, 从源头上扼制产生上述种种弊端的原由, 杜绝行内不良学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这项重大举措, 在行业内引起巨大反响, 其重大意义之一就是将最大限度地改变出版界某些错误的科研动机, 并将其学术视角引导到其他更新、更宽的方位, 从而大大提高行内人士科研积极性, 使其学术论文畅所欲言, 言之有物。现阶段出版专业的职称考试, 已经逐步开展, 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考试内容比较空乏, 知识要点考核比较陈旧, 对出版专业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思维能力、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考察不足。这就需要出版专业的管理单位, 从顶层设计入手, 发挥出版专业考试的最优效果, 学习西方先进的职称考试模式, 把出版专业的职称评审工作逐步与世界标准接轨, 拓展训练出版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思维。

(三) 体制改革力度要大, 但步伐要稳健

在新时期, 国家的经济改革转型升级速度加快, 出版专业的各级单位企业也要不断进行改革, 以市场机制为导向, 逐步从国家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 减少对国家财政资金的依赖, 逐步实现盈亏自负。这就对出版专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要有市场竞争意识, 在职称的设定和评审过程中, 要更多的植入市场化运作元素, 提高出版专业人才的服务意识, 打造优秀的出版传媒集团, 促进出版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升, 减少过去那种低效的职称评审对自身职务的影响。

四、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 出版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竞争加剧, 这既是挑战, 又是机遇。出版专业的职称评审制度改革要尽快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落实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 在摸索中不断尝试创新改革, 培养优秀的出版专业人才, 推进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国家的各项改革日益走上快车道, 在新时期, 新的时代背景下, 出版专业的职称评审制度也亟待改革。本文通过对我国职称改革制度发展的综合回顾, 重点分析了当前出版专业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最后提出了几点深化出版专业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出版专业,突出问题,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黎海英.论出版学专业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9.

[2]李文邦.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李天民.编辑出版学实践教学模式新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职称评审专业工作总结 篇8

一、中小学职称改革的历史沿革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分中学和小学两个系列,幼儿园教师参照小学教师条件,中学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和幼儿园最高等级仅为中级。这项制度实施30年来,对于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着等级设置不够合理、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不够衔接等突出问题,影响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发展。近年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希望改革职称评定制度的呼声很高。

2009年1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在山东潍坊、吉林松原和陕西宝鸡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9月,为进一步积累经验,探索解决改革试点中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全国各省各选择2~3个地级市开展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同时,已进行试点的吉林、山东、陕西三省在全省开展改革工作,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改革做准备。根据国家的部署和要求,2012年,福建省确定在福州、厦门、三明三市及省属中小学(含幼儿园)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3年12月,福建省初步完成改革试点工作,近10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了职称过渡,按新的标准条件和评价方式,评审产生了首批25名正高级教师、700名高级教师、1600余名一级教师;首次开展了申报一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全省共3?郾4万人参加考试,其中2?郾8万人取得合格及以上成绩,合格率为82%。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重新点燃了广大教师拼搏的热情。

2015年8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03次常务会议,研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认为,经过几年来的大面积试点,全面实施改革的时机已成熟,决定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并从统一制度、评价标准、评价机制、评聘结合等四个方面对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教育厅联合出台《福建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福建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作阶段。2016年教师节前夕,继2013年在试点地区评聘正高级教师后,福建省评审了82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其中中学教师46人,小学教师16人,幼儿园教师5人,教研人员15人,一线教学和教研岗位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占到79?郾27%,音乐、体育、学前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占15%,还有2名农村教师,这对于加强农村和紧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示范带动和激励作用。

二、职称改革的主要内容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围绕健全制度体系、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

(一)改革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二是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三是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五是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改革主要内容

1.健全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设置从正高级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除新设的正高级职称外,新的职称系列与原中学和小学教师职称系列都有直接对应关系,并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在构建新的制度体系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两个问题。

一是正高级教师评审问题。中小学教师中增设正高级职称是这次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突破,也是一项大的政策调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时代在呼唤教育家,部分地区的率先实践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为新时期教育家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契机。改革后的职称制度将有利于产生更多基础教育名家。因此,我们要按照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少而精,严格把握正高级教师标准条件,切实把教育教学业绩卓越,教学艺术精湛,群众公认,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专家选拔出来,树立中小学教师发展标杆和楷模,同时发挥正高级教师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等,带动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是人员过渡问题。人员过渡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现有在岗的中小学教师按照现聘的职务等级,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体系。过渡工作由政府和学校统一办理过渡手续,不增加中小学教师的负担,更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确保人员过渡平稳顺利。

2.完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好教师职称评聘在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这次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制定和完善“评价标准”是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职称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对此都十分关心。

国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的基本标准条件,福建省根据教育发展情况和教师队伍的实际,制定了《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同时针对幼教工作有别于中小学工作的特点,专门制定了《福建省幼儿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突出幼儿教师的保教工作要求,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制定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把握好五个方面问题。一是注重师德表现。将师德作为首要条件,引导教师立德树人,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力戒师德考核流于形式、留于口头。二是注重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与工作实绩。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书育人的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强调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与工作成果,不片面强调论文、学历,不单纯考虑科研成果、奖项,引导广大教师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三是注重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教育教学带头人作用。培养青年教师要求,送培下乡、送教下乡要求,发挥高水平教师对年轻教师和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传帮带作用。四是注重处理好学历与经历的关系。对不同学历教师在毕业后首次确定职称等级和晋升初、中级职称时,适当体现学历差异;在晋升高级职称时,不同学历的基本任职年限原则上不再区分。五是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实行倾斜,对乡村教师论文、课题不作刚性要求,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要有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

在职称评审工作中,长期存在重论文、轻教学实践的倾向。在新时期,我们既要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又要重视引导教师研究教学,以提升教育质量。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过于强调论文有失公允,当然也不能把论文“一棍子打死”,完全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于正高级教师,从全国来看,还是要求应有较高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要求在教育思想、教学主张、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因此,对于论文问题要一分为二看待,具体评价中应该综合考虑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及论文写作等各方面因素,特别要充分考虑教学质量即学生的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改变过去评职称即评论文的弊病。

3.创新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对教师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是教师职称评聘的基础环节,也是深化职称改革的“风向标”和“助推器”。如何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如何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在深入总结试點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福建省在创新评价机制上做了以下尝试。一是晋升一级教师都必须参加省里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考试合格方可申报。考试以情境材料为载体,着重考查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师主动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二是不断完善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让教育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得到充分展示和客观公正的评价。晋升一级、高级教师参加说课讲课,晋升正高级教师参加面试答辩,回答专家提问。三是突出同行专家评审,注重遴选教育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参加评审。四是严格评审程序,按规矩、按程序办事,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严格公示制度和回避制度,发挥纪检监察部门、教师和社会的监督作用。

4.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改革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科学设置中小学教师岗位。职称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

关于如何处理历史遗留的“具有资格未聘相应岗位”问题。福建省明确规定,对于改革前已经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原有资格依然有效,聘用到相应岗位时不再需要经过评委会评审。福建省在试点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这部分教师的合法权益。比如,福建省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建立农村教师教龄满25周年的直聘制度;又比如,原有资格予以保留,竞聘时对这部分人员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再比如,在学校有空岗时,从空岗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消化存量,这个比例是3∶7还是4∶6,由各市自行决定。

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平稳顺利实施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事关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各地、各校情况差别大,工作复杂艰巨,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是确保改革平稳推进的重要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本次职称改革要求各省要在2016年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常态化评审,新制度完全入轨。我们要充分认识职称改革的重大意义,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予以重视。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解读,把政策宣传解读工作深入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职称改革,充分尊重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以人为本,搭建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李克强总理强调,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是教师。贯彻落实福建省委提出的“争创在全国叫得响、排得上的教育品牌项目”,关键要有一支“叫得响、排得上”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十三五”时期,福建省将着力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从注重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发展向注重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师资已经替代物化资源,成为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省级将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主抓“全员培训”“名师名校长培养”“培训机构建设”三项工作,按照“面向全体、高端引领、乡村优先、关注新教师”为基本思路精致培养教师。全员培训按五年一周期展开,将实行学分管理、模式创新、质量评估等一系列培训制度改革,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符合实际需求的高质量培训。名师名校长培养主要倡导教育家办学,通过创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带动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机构关键是加强市、县两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明确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硬件建设、人员配置、经费拨款标准等。各中小学校也要抓住难得的机遇,做教师专业成长的贴心人,根据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条件,把教师的心留在学校、留在学生身上。

(三)主动作为,强化管理

上一篇:枝江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调研报告下一篇:子弟规